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2-12-30 00:02: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

篇1

接下来我也和其中的一位坐诊医生了解了本小区的某一项重要病症的基本情况。

篇2

我刚到该公司时,找到了厂里的主要负责人陈经理,陈经理给我讲述了有关加工车间的生产情况和装配情况,又和我简单介绍了企业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类型。使我对该厂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另外,他告诉了我工厂的发展现状,然后就把我引到了加工生产的第一线。首先在那里听到的就是机床的声音,那里的工人们个个都穿着工作服在各自的工作机床前认真的工作着,有的手里还拿着专门的量具在测量工件的尺寸,惟恐加工时出现不允许的偏差。其次我在那里看到了一些加工装配好的成品,泵的用途不同,当然大小也不一样,不过加工的零件的类型是大体相同的。

作为一个学习机械类专业的大学生,我们应当了解基本的生产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所以为了与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我在加工车间内仔细地观看工人师傅的操作,从中了解加工的方法,从而可以在以后的加工生产过程中可以有一点实际的工作经验。

首先我来到了下料车间,这里有一台拉床可以在上面加工键槽,我以前只是听教我们专业课的老师讲过拉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我没有见过拉床,所以当我一看到拉床时很惊喜,因为现在拉床在工厂内已经不是很多了。它的拉刀材料是高速钢做成的,制造相当复杂,它的齿与齿之间有一定的齿高差,外侧的齿比内侧的齿高一点,可以拉削工件,因而拉刀的造价很昂贵,它加工的键槽的精度也是最高的。锯床主要是用来锯削原材料的,为了下一步生产的顺利进行,工厂内必须有一定的原材料供应,不然的话,工厂的生产就不能够顺利的进行,所以锯削加工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工过程。

然后我来到的是车工加工车间,那里面的车床有一些是老式车床,因为有的都非常的庞大,主要加工一些泵的泵体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需要用卡盘固定工件,但如此庞大的工件是如何安装在上面的啊?在工厂内有专门的吊车,它可以把工件吊到适当的位置,然后由工人师傅靠体力把工件装卡在卡盘上,从而达到所要的要求。车床加工的刀具也是各种各样的,用来加工不同的工件。在车床上加工螺纹是一件非常需要技术的工作,如果进给量把握的不好就会导致加工的产品成为废品。所以我观看师傅们加工螺纹时他们都是小心翼翼的,没有一点的马虎大意,加工出的工件完全符合图纸的要求,我想那一方面是由于专业化生产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车工师傅们都有很丰富的加工经验。铣车和磨床也在加工车间内,铣床上主要加工键槽,各种键槽基本上都可以在铣床上加工,加工精度相当高,因为在安装泵时要求有一定的配合精度要求,所以工人师傅们都一丝不苟的专注于加工生产。磨床上主要加工的是端面精度要求高的工件,在工厂内现在使用的一般还是比较普通的磨床,但这完全可以满足工件安装的精度要求。钻床是用来钻孔的机床,可以加工各种各样的孔,现在工厂内使用的大多是万能摇臂钻床,它使用简单,加工时需要两个人合作,因为钻孔的时候有很大的震动,所以一个人可以掌握钻头的位置,另一个人将工件固定,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加工时出现大的偏差。

最后我来到了安装车间,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零件和一张装配图纸,工人师傅们有的拿着各种各样工具,有的看图纸说明,有的调整工件的位置,他们相互配合,从而可以保证安装的准确性。

·英语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电大社会实践报告 ·电视台社会实践报告 ·建筑社会实践报告

·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表格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2000字社会实践报告

篇3

2001年由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大学就业》杂志所做的一份《首届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报告》发现,大学生们回答的“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元。每月1500-4000元要求的占57.75%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数约占15%。一位所谓“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到南方一所高校求职,开出的10万元年薪让用人单位吃惊,因为该校的院士也才10万元。某报2004年对成都地区大学生的薪酬期望与用人单位实际支付的薪酬进行调查,结果是:专科生要求工资2000-3000元/月;本科生要求工资3000-5000元/月,而用人单位实际能给的仅是其期望值的50%。2005年成都某报的调查结果是54%的大学生想得到的月工资是2000元以上,仍然高出用人单位实际给予的薪酬。据《法制晚报》2006年5月23日的报道,北京市今年毕业研究生4万多人,多数硕士生期待5000元以上的薪酬。而用人单位则更多愿意给4000元以下的薪水。教育部2006年7月前组织的调查也显示70%的大学生的薪酬期望值超过了用人单位实际给予的薪酬。大学生的薪酬期望值为什么如此高呢?

首先是大学生的绝对思维,即只看到薪酬绝对值是3000、2000还是1000元,把自己得到的薪酬与其他同学得到的薪酬相比较;其次是大学生的精英思维,尽管大学生在理性上能正确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大学生已不是精英,但在具体定位中,潜意识仍把自己当作精英,尤其是一些所谓“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更是如此;再次是分享改革红利思维,认为“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作为社会的公民,是应该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的;第四是上学成本思维,CUS21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每年的各类消费支出平均至少应在10000元以上,而且从调查得到的结果来看,随着年级递升,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也逐年小幅上涨。四年至少也得4、5万元,就业了,生活消费水平理所当然更高,至少也不能低于这样的水平。对于那些因为经济贫困而贷款上大学的学生,低薪酬产生的压力就更大了。因此,希望找到工资高的工作,尽快地收回上大学的成本是大学生普遍持有的观点。第五是生活成本思维。认为就业后的生活成本很高,除日常生活费用外,租房、娱乐、交友等都需要费用。这些思维概括起来就是单向思维,即仅单向地考虑自身利益。正是单向思维促动了大学生高薪酬的期望。

多元思维:大学生高薪酬期望值的“调整器”

多元思维就是要从影响大学生薪酬的诸要素和诸关系考虑关系大学生应当有的薪酬期望值。大学生作为劳动者,其取得的薪酬是支付其劳动的对价,从法律关系而言,直接涉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二个主体,因此,决定大学生薪酬的人不仅仅是大学生,还有用人单位。决定薪酬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劳动者的个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有多少转化为社会劳动,即作出了多大贡献,为用人单位创造了多大利润。除此之外,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行业性质、地区差异等都影响薪酬的高低。由此,大学生在确定自己的薪酬期望值时,必须从用人单位的利益、自己为用人单位创造的利润、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行业性质、地区差异等方面多元思维,学会换位思维、相对思维。

换位思维,即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来思考应当给大学生多少报酬。但任何交易都必须平衡双方的利益,而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大学生给企业创造了财富,才有资格与用人单位谈自己应当得多少报酬。因此,大学生的薪酬期望值应当建立在对用人单位的贡献上,当还没有作出贡献时,就不能期望太高的报酬。

相对思维,即将薪酬放在地区、行业、个人情况来考虑。在不同地区,工资总体水平并不一样,大学生应当与本地区的工资总体水平进行比较,确定正确的期望值,如北京2005年人均年薪30000元,月薪就是2500元;成都市2005年人均年薪17280元,月薪就是1440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7月全国和部分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月收入基本情况如下:全国是998.53元,北京是1822.26元,上海是1809.84元,浙江是1566.26元,江西是767.70元,重庆是994.80元,四川是799.11元。广东省是1351.30元,海南省是752.40元,贵州省是751.35元,陕西省是767.06元,甘肃省742.66元。这些数据可以作为初次就业的大学生确定薪酬要求的参考。一般而言,平均工资上下的薪酬要求是比较合理的,即使比平均工资低一些也是完全合理的。其次,在不同地区应当有不同的薪酬要求。比如在北京市,提出2000元的要求是合理的,但在成都市提出同样的要求,就不合理了。再次,不同的行业的整体工资水平也是有差异的,比如企业与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差异巨大,企业可以自主确定劳动者报酬,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决定了劳动者工资的高低,而事业单位则由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了不同级别的劳动者的不同的工资级别,一般没有自主定报酬的权利,因此,就不能用对企业的工资要求来要求事业单位。同时,个人的专业、能力、就业行业等不同,工资要求也不同,如一个专科生不能要求研究生的工资。

篇4

一、大学生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

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这中间不仅有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差别,同时还有工作地位的差别。这次调查的职业问卷栏中专业技术(26%)、管理(24%)和策划(19%)等位于前列,而这三种职业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吃香、发展前景较好的,现在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趋于实际,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趋同。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与毕业生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前三位之下顺延为销售人员8%、行政人员8%、公关人员7%、财务人员4%和其他4%。

二、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

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学生就业价值调查和1996年《北京大学生毕业生的调查》,收入高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对这次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为发展前景(19%),其次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虽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对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个人事业发展前景上更多,变提供高薪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迎合毕业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环境占13%、经济效益占11%、所在城市占9%、专业对口占4%、出国机会占4%、解决户口占4%、知名度占2%。

三、大学生最愿意去哪个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学生将它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27.67%)和深圳(12.13%)紧跟其后,广州、大连等城市也是大学生比较向往的就业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凭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调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西安1%、重庆0.94%、武汉0.52%以及其他城市共占13.79%。

四、大学生想挣多少钱?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