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教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2 17:47:36

绘画教学论文

绘画教学论文篇1

所谓构图,也就是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照空间把色彩线条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一幅作品的构图,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现代的绘画艺术已经走向多元化,如何选择适当的构图形式并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如何让学生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就成为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绘画的基础课程中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构图的认识、理解、掌握、应用等相关知识的培养,这就需要首先提高学生对构图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培养在绘画创作中的具体方法。

一构图在艺术创作中重要地位

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前辈大师们都很重视对构图的研究。塞尚在艺术构思中十分重视形状、线条、色彩、体积的关系构成,独特的几何化作品构成形式,对现代艺术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十九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使原有的构图形式不能满足需要,新的构图形式在艺术家的探索下不断涌现。克利姆特的其作品中采用强烈的花纹平面化处理,是极具装饰性的绘画构图形式;现代画家毕加索的《镜前少女》的作品中,融入了各种不同的圆形、方形、圆弧线,并且各自形成自己的节奏;莫兰迪的大量作品中充分的运用了对象的内形和外形所构成的不同的几何关系达到的画面的高度和谐,从而产生了宁静而略带有忧郁的美。

中国画同样很重视构图的研究,古代的绘画理论中构图又被称作章法、布局或经营位置,东晋时代的顾恺之提出了“置阵布势”,要求密于精思,临见妙裁。不是见什么画什么,而是要求画家根据布势的需要有所选择,中国画十分重视气势和神韵,潘天寿的构图喜欢作方形结构,常常创作奇险的境界,用以表现他雄阔、霸悍、质朴的艺术风格。

构图教学是高等教育美术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纵观整个高等教育美术教学大纲,构图知识的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构图是具体的形式,也是一件绘画作品形式美的集中体现。因为一切形式因素,不论是线条、形体、色块等,都必定集中展露在构图之中,要使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构图法则的能力,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增加构图教学的内容,全面系统的分析讲解构图的形式法则,提高对构图教学的认识和地位,使构图教学成为独立的教学单元,在现代艺术教学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艺术创作中构图意识培养方法

1把握构图原则

关于构图的规律或原则,各家所指,不尽相同,总则大同小异。差别往往在于着眼点不同,侧重面不同,而基本道理多数都是一致的。中国画传统理论的阐述,立足于动感,使相对静止的山水,在画家心目中也要取势,即获得运动的倾向性。而西方的构图学,立足于静止,先讲均衡、稳定。其实中国绘画未必不要均衡和稳定。

所以在艺术创作中应该把握构图的原则,也是真正能够掌握并熟练应用构图方法与技巧的关键,那么,首先艺术创作的作品能把注意力引向画面主体,也就是说,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只要使观赏者的目光渐渐投向画面主体,通过主体与陪衬画面的结合,更容易理解画面上的内涵,从而对作品产生更深层次认识。其次,艺术作品中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即使是抽象画其实也有一个主题。主题应该在作者心中明确,毫不含糊,但在表现上不一定使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只有主题鲜明,才能更好展现绘画目的,观赏者才能充分理解画面上的含义。最后,艺术作品应尽可能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画面主体的内容,有利于渲染画面情绪、主题的部分,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2融入构图艺术

当艺术作品中具备了上述提到的构图的基本原则时,艺术实践表明均衡、对比和完整仅仅是构图的初级阶段,也是构图的最高阶段,绘画作品要成为一幅艺术品,应该在构图上有更多美学的要求,绘画作品是一个有机体。所以,在绘画作品中融入构图的艺术才能更好的展现画面内容。第一,新颖与朴素的艺术展现,构图的原则固然应该考虑,但试想如果画家都按照原则作画,那就无法吸引住观赏者,只有新颖的构图,才能吸引住人们的视觉,利用心理学的首因效应,给人以感染力和吸引力,不论是色彩、线条、空白大小分配都会给人们新鲜的感觉。

同时,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真正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往往具有朴素的特征,朴素的主题、朴素的感情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二,节奏和韵律的艺术展现,韵律广义上讲是一种和谐美的规律,是造型要素在节制、推动、强化下呈现的情调与趋势。作为视觉艺术,韵律主要意味着构图中形、线、色的形式感觉的一致,包括基调及主线起承转合的和谐性,一幅具有较高艺术的构图,它不仅具有新颖与朴素感,而且要有韵律感。第三,装饰性绘画更注重主观性和规律,它可超越客观现实和时空限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画面上的装饰性,主要是指写实性绘画的基础下其形式语言风格样式及处理手法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进行得体的“装饰”表现。

3创新构图方法

绘画中的理想不是固定的,因个人的理念、时代、民族而异,文艺复兴时著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而闻名于世。当时的肖像画流行正面或侧面为构图标准,而达芬奇却取四分之三面来构图,这就是他理想的构图理念。所以在引导学生用固定的构图模式构图的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去冲破这种局面,特意改变空间层次关系、变化透视关系、改变视觉角度,从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促使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进行小构图,尤其是对同一景色进行不同的取景、不同空间透视等关系的观察与构图。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及思维方式。目前,国内外的很多绘画家研究新的构图方式,如发散式的构图方式,利用空白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等,为进一步展现作品蕴含和特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1构图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构图教学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在高等教育中构建构图教学单元的必要性。

2提出了从把握构图原则、融入构图艺术、创新构图方法三方面的构图意识培养方法,充分利用构图特点,更好的展现出艺术作品的蕴含。

3构图意识的培养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终,为创作更好的艺术精品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论学生还是教师本身都应该注意构图意识的培养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蒋跃.绘画构图学教程[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绘画教学论文篇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wwW.133229.cOm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绘画教学论文篇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绘画教学论文篇4

2.教学设备不够健全,导致教学手段落后一些学校没有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美术教学方面,这就导致美术课堂没有完善的教学环境,同时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教师对新知识的讲解,以教材中的范例为学习道具,小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地听完并听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因此,应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改变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小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成为当下基础美术教学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3.受固有教学模式影响,教学观念落后由于受固有教育模式的束缚,即使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科目,但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思想依旧是一些教师的主流教学观念,这就使教材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置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轨。同时,固有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课堂中心的,教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开展课堂教学,而忽略了课堂的主体——学生,这就使美术课堂毫无生趣可言,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感兴趣。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途径

1.创新课堂教学设计,突破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一,明确课堂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给予学生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并为其创造相对放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要使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意识完美融入小学基础美术教学,就要求美术教师运用情境教学,创建美术课堂情境,从而提升小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2.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只有不断丰富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才能突破以往美术课堂教学的局限,将现代绘画艺术融入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丰富绘画的具体内容,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3.提高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更好地将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意识融入课堂教学,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对现代绘画艺术要有深刻的认识及见解,强化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为提高自身专业美术功底而持续“充电”,真正掌握现代美术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完成美术课的基本教学任务。第二,小学美术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选择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并关心学生,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绘画教学论文篇5

二、以互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的激情

初中美术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被动给予”,这样的教学模式看似能够较为迅速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较大的制约,他们在美术学习中缺乏直观的参与体验,求知欲和参与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效率以及美术综合素养等方面都会产生制约影响。笔者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参与性为抓手,紧扣学生内心的参与想法,满足学生的愿望,以师生互动、教师启发、学生自主为主要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在欣赏《熟悉的物品》时,笔者结合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渴望参与、渴望自主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分组研究,感悟和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富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不同材料与内容的静物图片,引导学生从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解读,并尝试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感悟作品蕴含的情感,在范图分析引导后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分析与交流之后,笔者要求学生运用现有的工具笔进行造型,重点掌握好位置与比例关系,以及通过增加明暗的方式提高静物的体积感。学生完成作品之后,在小组内进行点评,每个小组都推荐一幅作品参加全班的点评活动,其他学生提出相关的意见,师生共同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实施评价,以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每位学生都成为了美术学习的主角,思维积极,相互之间也能够密切合作,动手操作能力与美术鉴赏能力、构思表现能力等都有了显著进步,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与效率都得到了同步提升。

绘画教学论文篇6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他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他,超越他,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现在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绘画教学论文篇7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绘画教学论文篇8

目前,高中美术教学以鉴赏教学为主,学生从鉴赏课中能够了解古今中外较多的优秀美术作品。人类历史发展中存在多元化的文化内容,这些优秀的作品展现出的美感和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美术鉴赏课程在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学生通过鉴赏课程能够爱上美术创作,但部分学生会因缺乏绘画技能而对创作望而却步,甚至逐渐丧失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注重研究美术绘画模块的教学模式,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快速掌握绘画技能,进而实现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模块教学与固有教学的区别

模块教学模式与固有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的区别。首先,从教育理念角度分析,固有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知识为核心,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模块教学的教育理念是以素质培养为核心,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其做到学以致用[1]。其次,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分析,固有教学的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占据的比例较大,技能教学环节占据的比例较小;而模块教学模式高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并未有明显区分,而是在理论中有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再次,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分析,固有教学模式注重的是传授知识,教学方法以教师语言阐述为主;而模块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教学法、探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发现式学习法等以学生参与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同时提升能力,特别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在学习时也通过边聆听边动手实践的过程掌握知识点及其应用方法。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绘画教学逐渐缺失的原因

目前,部分高中在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绘画教学,分析其原因,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将绘画教学理解成针对小学生或初中生开展的教学内容,部分高中生也认为不需要学习绘画知识,认为绘画教学意义不大。二是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长期缺乏正确的绘画训练,绘画水平不高,难以创作出成型的艺术作品;并且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一周一次的美术课程难以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绘画技能。三是部分高中生认为自身的绘画水平有限,对绘画学习不感兴趣,不愿作画。因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绘画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2]。

三、模块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可促进绘画教学恢复自身地位

针对绘画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的原因,高中美术教师除了需要重视绘画课程教学,还需要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爱绘画课程,采用正确的绘画训练方法,在让学生喜爱绘画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技能,使其具有创作绘画作品的自信[3]。将模块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美术绘画教学,可以达到上述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可有效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高中美术绘画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深入地体验绘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喜爱绘画。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充分发挥绘画教学的作用,教师就需要拥有专业的绘画能力,具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意识。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绘画水平,不断感染学生,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绘画兴趣的目的。模块教学具有非线性与生成性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归纳与整理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要将教的思路与学的思路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具备探究精神,并在学生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第二,可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感悟能力。美术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学生学习绘画艺术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在绘画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过去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学生在学习绘画时存在功利思想;部分学生在学习绘画课程时会产生枯燥、烦闷等心理,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绘画教学中实施模块教学法,可以显着提升学生对绘画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在应用模块教学法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开展各种绘画活动引导学生实践。学生在绘画活动中能够提高综合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各项能力有效提升的目标。

四、高中美术绘画教学中模块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 尊重学生存在的个性化差异现象并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并且在学习绘画时也会因自身能力差异而存在学习效果差异化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实际绘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与教学内容。教师可在前几次教学中积极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在之后的课堂上将学生分组,布置不同的任务。教师不应单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而应结合绘画技能的特点,根据思维活跃度、手工能力、学生对绘画艺术的认知三个方面分组,保证每个小组都包含有这三方面优势的学生。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绘画知识时,可向小组发布学习任务,由思维活跃的学生构思策划,由手工能力强的学生制作,由对绘画具有较高认知的学生点评。最后,小组内展开艺术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每名学生都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也会对绘画学习产生较高的兴趣。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时,在引导学生学习这幅作品的艺术特征和表达的思想情感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合作创作出一幅《日出·印象》。作品的构思由小组内思维活跃的学生完成,构思后向负责绘画创作的学生阐述;负责绘画的学生将作品创作出来;最后由对艺术认知较高的学生评价作品。三者要进行良好的沟通,找出创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作出改善,以敲定最终的作品。通过这样的过程,小组内的每名学生都得到了绘画艺术的培养,并且提升了创新思维,绘画课堂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2. 利用趣味教学法活跃绘画课堂氛围

绘画教学除了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利用绘画实践的过程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在绘画教学中不能采用呆板、模式化的教学方法,而要尊重学生的创作思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将自己的创作思想充分表达出来。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并充分表达思想,教师就需要利用趣味教学法活跃绘画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放松心情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达到引导学生充分表达创作思想的目的。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毕加索的作品《卡思维勒像》后,可以利用趣味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可以采用猜谜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所画的内容,让学生猜一猜自己画的是谁。此时,教师画的人物应是学生中的一员,而非知名人士,因为学生虽然可能认识知名人士,但是未必对其有着较多的情感,而创作学生画像会因学生之间较为熟悉、存在较深的情感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且能够激起学生画肖像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同伴的样貌并熟悉绘画步骤。

3. 注重绘画技能传授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绘画时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创作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师在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后,需要注重绘画技能传授的方法。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总结自己学习绘画时所用的学习方法并传授给学生,这是教师学习绘画的经验,可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教师还可以将绘画技能教学划分成若干个环节,针对每个环节开展精细化的教学和反复训练。因为要想保证绘画作品具有较高的质量,学生就需要熟练掌握且灵活应用每一项绘画技能。另外,教师要慎重对待反复训练的环节,因为反复训练容易降低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在每次训练时设计有趣的训练方式,从而始终保持学生的训练兴趣。

4. 情境教学中要注重实效性

学生要想在绘画学习中获得一定的进步,就需要感受绘画艺术作品的美感。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利用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绘画艺术的美。教师在设计情境时需要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融入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产生学习兴趣,并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学生的生活元素,但要合理地引入,避免因大量引用而导致学生缺乏新鲜感,从而降低教学效果。

结语

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注重绘画教学,并采用模块教学法,让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有效结合、相辅相成,进而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了绘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将其灵活应用于作品创作,从而在绘画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绘画教学论文篇9

元代历任皇帝均尊崇道教,在统治者的扶持下,道教出现兴盛局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道教承袭了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因而是一种多种教。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中的特有现象,是中国绘画历史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发生发展都有其内在因素。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在中国画坛上占有重要地位,是非常奇妙的艺术。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文人崇尚道家思想,追求清净无为,淡泊自身,且元代文人画富于主观抒情的意向,崇用简练的形式表现意味无物中人格上的自由潇洒和纯任自然尚自然,体现了或平和或清逸的审美心态,显示了道画上,便是清简静谧,中上道教思想的烙樱赵孟頫因家和道教审美思想和意趣的深刻影响。元代的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无论是理论还是表现技法都达到了繁荣和完善。

元代受道教思想影响的文人画家很多,但是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赵孟頫和倪瓒。改革院体画风气的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的绘画和画论,既是文人意趣的体现,又澄心观道,体认自然,在作品、《纸舟先生全真直指显然蕴涵着道教美学思想的影响。赵孟的根源是玄学,则赵是道教向老庄精神的复归,较頫与道教有较深的渊源,他的思想和艺术追求也必。’(《题叔明所赠图》)”全真道士,黄公望不仅然会深刻打上道教思想的烙印。他因为仕审美意趣。《道德经。道教的美学思想和元为人世人所不齿,而他自己也对此抱有惭意,因此他在《双桧平远图》,也只是郊外不同,文人画是表意系宗教和艺术上追求精神的解脱和人格的完全真教义,民间有许多深秀的布局恰好是其内心世界善。明代董其昌在《画旨》中称他、吴镇和其他文人画》是由院体画的富贵向简的画为“元人冠冕”,徐复观说:“如实地说,没有赵孟的根源是玄学,则赵是道教向老庄精神的复归,较頫,几乎可以说便没有‘元末’四大家的风格。(四)简、清空天下士。黄鹤山中卧的成就”。赵孟的根源是玄学,则赵是道教向老庄精神的复归,较頫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在他的心灵静,是其修行功夫的叔明,号香光居士,亦自号黄上,是得力于道家思想对他的影响,他把道家思想所传达的形、气、神理论与绘画相结合,反应于绘画的笔墨与精神境界中。提倡复古,回归唐和北宋的传统,主张以书法笔意入画,提出重气韵、轻格律,注重主观抒情的元画风气。托物言志,反映消极避世思想的隐逸山水。在题材上多选择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菊、石等。他的绘画作品风格和理论成果备受世人推崇,在当时和其后的文人画家中广为流行,文人山水画的典范风格从此逐渐形成。

赵孟頫作为元代绘画的一代宗师,其艺术思想和绘画观念影响了他周围及后来的许多画家。其中“元四家”中的黄公望和王蒙就是他的弟子,而他的美学思想和绘画主张直接启迪和影响了倪云林。元末著名的文人画家代表人物黄公望、吴震、倪瓒和王蒙即著名的元四家。元四家在思想上受到道教思想的很大影响,他们有的直接就是道士,如黄公望和吴镇。黄公望,号大痴道人,又博学多能,官场失意后信博华合于道妙,他不仅游心艺术,还潜心修道,反对“邪审美的人生、自由的人生,是文人画的代表人物。吴镇画,急其从之,振笔直逐,中尘,更是其道教思想,号梅花道人,又号梅道人、梅沙弥等,其性高洁,清贫而向道教寻求精神的逍遥物华德经》曰:“天得一以终生,所画皆山水、竹石等表现安宁或孤傲情思的自,氛围安详宁静,设色温润博华。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然景物,也以道教常用于劝人修道的骷髅意象为题精神追求性质和文人物华渡的代表作,所画山东材,有“安得相携仙逸侣,丹梯碧磴共跻攀”的神仙之思。》,在极美的自然山水间中越俗世、寄情自然的题材内。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初奉佛教禅宗理解的高洁情思,正是赵孟頫物博赵孟頫有着“空觉此生副与,后入全真道,是元代文人画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艺术受道教的形、气、神理论影响很大。他所说的:“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直接体现了文人画的形神理论和气韵理论,为后人争相研究和传道。其意思是作画不求形似,而以“逸笔”在排遣胸中逸气,用以自娱。他生活于战乱的环境中,想逃避现实,放弃田园产业,过着漫游生活。所以他的绘画主张的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把绘画升到一个精神的高度,不需要大众的认可,自己认可就行了。很多论者都以为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是一种“传神忘形”论,忽视了绘画对形的把握,并把它与“传神写形”相对立,这是不符合事实情况的。看倪瓒的画,虽然表现手法比较豪放,但是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其所绘事物的识别,反而让我们觉得他笔下的物哪怕只是一草一木都被绘画的别有风味。这说明,倪瓒的画并非没有“形似”,他的画也没有脱离形似去追求“逸笔”。他只是在“形似”与“逸笔”之间,更强调“逸笔”罢了。

由于元代时代的特殊性,大批文人仕途无望而归于山林,之后大批文人成为元代绘画创作的主要力量。倪瓒“写胸中逸气”到“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的出现,更是把这种抒情写意的作画理念推向了极致。使得笔墨逐渐摆脱了实用价值而趋向独立的审美。也把写意的绘画形式界定在了“似与不似”之间。倪瓒的绘画提倡“聊以自娱”的观点,这有着冲破伦理教化对绘画的束缚,充分发挥绘画的审美功能,并能使之与个体情感的自由抒发联系起来的积极意义。他关心世俗,但没办法去改变它,于是只好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逃向自然,绘画则是他用来稀释苦痛的物质手段,故其绘画意境有着强烈的旷远简疏、冷逸清淡之美,也正是他孤寂心绪的投射。 倪瓒将自己的人格素养、隐逸之情和笔墨意味作出了完美的结合,成就了他“聊以自娱”绘画美思形成,也创立了一种“笔简墨淡”的文人画程式,从而奠定了以后几百年的中国绘画发展的基石。他的绘画实践和理论对明清的文人画家有很大的影响。

绘画教学论文篇10

绘画教学,顾名思义,指的是关于绘画的知识传授、鉴赏分析、创作能力的教学活动。

系统论是西方现代的一门先进的科学理论,它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性质和规律的理论。它融控制论、信息论、集合论、自动化理论、对策论、决策论、电子计算机理论等各种科学理论为―体,将所有事物都作为一个大系统(母系统),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加以考察、分析、研究,着眼于整个(母系统)与部分(子系统)之间、部分(子系统)与部分(子系统)之间、系统(母系统或子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绦合性、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研究。系统论作的西方先进的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自改革开放传人中国以后,对各学科各领域均产生重大影响,并得到广泛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此,本文以系统论的理论与方法,对绘画教学系统提出若干意见,以与同行共同切磋。

一、绘画教学原则系统

绘画的教学原则,是绘画教学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准则,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学目的的必要规则。绘画的教学原则,对于绘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绘画教学原则系统,是整个绘画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系统。

具体而言,绘画教学原则系统,又包括以下重要内涵:

其一是素厨性原则。绘画教学一定要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以培养学生的绘画素质及艺术素质为原则,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与绘画技巧,力戒“嘴上会气儿”、“空手道。”

其二是实践性原则。绘画教学一定要突出实践性,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强调动笔作画这一重要的艺术实践,并强调观察生活、注重写生的生活实践与艺术实践。

其三是主导性与主体性统一的原则。绘画教学要真正做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实行师生双边互动、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_牛、主动性、创造性,变“要我画”为“我要画”、“画什么”为“怎么画”,教师的一切知识、才华、能力,都要“化”在学生笔下。

其四是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统一的原则。绘画教学一方面要对所有学生提出统一要求,以利于群体互动、互相促进、互相激励;另一方面又要因材施教,以利于个体能力的培养与发挥。

其五是宏伟目标与循序渐进统一的原则。绘画教学要制定宏伟的目标,例如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学生,要培养成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而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又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提高。

二、绘画教学内容系统

绘画教学内容系统,是绘画教学内部诸要素的总和,也是教学原则的载体与依托。

具体而言,绘画教学内容系统,包括以下三大内涵:

其一是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绘画教学的纲领,又包括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知识和报能的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及讲授、练习,实习的课时分配等。

其二是课程设置。绘画教学的课程设置,又包括图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以及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等。

其三是教材运用。绘画教学要选用适用的新型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料。

三、绘画教学的形式系统

绘画教学的形式系统,受内容系统的决定和制约,反转过来又为内容系统服务。

绘画教学论文篇11

这些著述分别从艺术的角度阐明了对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已有论著从艺术理论为切入点分别将传统艺术中的哲学思维放在现当代艺术环境下阐述其发展态势,从绘画主张中探究其艺术教育的诸多现实问题。美国学者高居翰的《山外山》,书中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境界。[2]这些研究侧重学生从艺术中吸收并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借此提升自身的艺术素质,或进一步将思想纳入艺术表现中;或在艺术形式上提出吸纳传统文化。另外,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此作专门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空间。

1.2对体会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

传统绘画形式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对传统绘画的影响及所涉及的中国文化的精髓引入课堂,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提升艺术课堂及学科的特色,使实践技能教学具有高效性和实用性。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有利于提高艺术的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充分将历代文人绘画理论及相关国学精神渗透到绘画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水平,增强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表现如下:第一,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深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和认识。第二,较为完备地分析学生在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基础上所达到的思想意识的升华,从而激发对于传统文化的正确解读。第三,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付诸于绘画实践,从而更好地指导其艺术行为。第四,更好地辨别和看待当下现代后现代艺术风格的流变,端正艺术学习的态度。第五,有助于国学的发扬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艺术生的综合素质。中国传统绘画对中国传统思想进行了诸多艺术层面的阐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传统的绘画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既不是封闭的,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壮大自己,延续自己的,同时中国绘画又有自己一贯的连续性和规律性,如何解读传统绘画的精神实质,理解个中的深层命题。怎样品评可以感观、可以心观、可以画观的传统艺术,以及如何跳开传统绘画的皮毛之争,鞭辟入里,发现新见以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有非常大的潜力,但现在的在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相对匮乏,而且缺少兴趣,所以教师教学面临一定的难度,老师既要把正确的观念灌输给他们,又要保持教学的稳定性和把握一定的依据性,让学生学有所长和学有所依,从而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怎么看待传统,也是艺术教学中要明确的问题。中国的传统艺术是通过长期的传承,发展中又不断淘汰掉糟粕,增加进精华,经过长期的论证才得以传承的,而艺术发展是一个继往开来的过程,艺术的发展只有根植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所以传统并不会束缚学生的创造,反而会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绘画教学论文篇12

一、统治者的支持与提倡

在封建王朝时代,最高统治者对一种文化的爱好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这种文化是否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

首先,由于时代统治者的以文治国的战略方针的确定,在他们的支持与提倡下,宋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的良好的条件和土壤。宫廷培养了大量的御用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从事绘画艺术教育的官僚和绘画艺术大师。与此同时,民间的绘画艺术发展也得到了飞跃,草根文人绘画艺术大师层出不穷。

其次,由于宋代统治者提倡和支持文化发展,重视对文人的提拔和培养,所以,在绘画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也得到可喜的成就。在此期间,相当多的帝王将相都有着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以及较高的绘画艺术造诣,在统治者们的酷爱和身体力行的影响下,加上民间文人绘画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绘画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当时来说可谓是方兴未艾。

在宋太宗登位之宋代的统治者本身对于文化艺术就有着良好的兴趣,因此,国内文化的发展被极大的重视,绘画教育也备受关注。同时,作为皇帝他们对于绘画艺术也做到了躬身力行,自身具备了极高的绘画技术与艺术修养,所以,无论是在人力上还是在财力上统治者都对绘画教育带来了重要的支持。

宋朝统治者在对“画院”教学单位机构的建立、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不排斥我国的民间绘画与文人画作,他们广泛收集民间大量优秀杰作,甚至将一部分民家画家的技艺主张作为画院教学的示范样例。这样,一方面促使了朝廷“花苑”在绘画艺术和绘画艺术教育上的形式和内容更为丰富、思想意识更为深刻;另一方面,使得宋代的民间绘画家们也处于非常良好的发展状态之中。从宫廷美术绘画艺术到民间美术绘画艺术二者遥相呼应、彼此促进、共同发展,并随之出现了很大一批具有一定文化成就的民间画匠。同时,宋朝的统治者们还经常将民间有名的画师招入宫中,配合画院的画家们共同进行一些寺庙壁画、宫殿画作等工作。这也使得宋代的画院画家与民间画家有了很多的接触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宫廷美术和民间美术得以不断地相互进行交流、学习,从而使当时的美术教育在交流借鉴中得到长远的发展,使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百花齐放、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

二、绘画作品丰富

宋代美术教育成果丰富。绘画艺术在宋代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数量众多的美术作品。同时,宋代的画家们也不满足于继承以往的绘画形式,而是追求创新,并开始将其视野逐渐扩大到当时社会中的各个角落,并对其中的各种题材分门别类地展开了细致、专门的研究,大大丰富了当时绘画的内容与题材。而在绘画理论的研究方面,各种画评、画论著作层出不穷,为当时的画家们带来了丰富的理论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宋代的绘画领域中,无论是在绘画理论上还是绘画实践上,其作品都是十分丰富的。

三、文人画家的加入

虽然在宋代之前,就已经有文人画家存在,但数量少,影响小,没有对当时的绘画领域带来很大的影响。进入宋代之后,文化界蓬勃发展,文人画创作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随着高素质文人画家的加入,绘画作品在技术水平和意境格调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深刻影响到绘画教育的发展。当时的文人画家并不以绘画作为谋生手段,而仅仅将其作为生活中陶冶性情的工具,这也正同当时绘画美育理念与大众教育理念相符合。其次,由于文人画家通常都在朝为官,地位较为显赫,其绘画作品往往受到王公贵族和大臣的喜爱,因此,文人画的艺术追求对当时社会统治阶层的审美方向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进而使得一部分大臣和贵族被文人艺术所吸引,也投身到绘画的艺术创作中去,这种情况使当时绘画教育的对象大大丰富了,也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生和民间画匠,这样就对画家的身份体系进行了拓展。最后,由于文人画家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理论水平,他们可以在总结前人美学理论的基础上,领会其中的精华内容,不断创新,随后再将自身体会和创新的内容著作成书,因此,高水平的文人画家越多,产生的绘画理论成果也就越多,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成为了当时美术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成为宋代以后画学研究者的文献资料和理论参考。

四、科技发展

宋代除了在美术方面具有极高的水平,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相当高的成就。中国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虽然并不是在宋代被创造出来,但在宋代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宋代的造纸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宋代的绘画载体不仅有价格昂贵的帛绢,也有价格相对便宜的宣纸。纸张的普及使绘画成本得到了极大降低,绘画成为人人都可以参与的一项文化活动,这种情况对当时绘画氛围的形成与绘画教育的发展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而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对于绘画的教育、传播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印刷术将绘画的理论著作印刷成册,使其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绘画也成为出版对象,被当时的印刷者加以排版并印刷,使得当时的一些理论书籍配上绘图插页,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这种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产生的图文并茂的书籍形式,对美术教育的推广、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绘画商品化

从唐朝晚期开始,绘画就开始作为商品进入到了市场流通,艺术品交易也成了一种流行的社会行业。这种艺术商品经济在宋代得到进一步发展,绘画作品成为可以进行公开交易的商品,随着艺术商品化的发展形成了可以专门对绘画作品进行经营的固定市场与专业的商行。同时,艺术商品化的发展,将以往只有王公贵族才可以见得到的艺术作品推向了社会之中,使得普通民众也能通过观看艺术作品收到艺术熏陶,得到审美教育,因此绘画商品化的发展对美术作品社会化和提高大众审美水平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结语

总体来说,宋代美术教育水平非常高,其中体现着当时文学艺术与经济政治方面的重要影响,宋代独特的政治体制和文化风气塑造了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形成宋代美术教育特色的各个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了宋代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我国当今美术史研究及美术教育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商艳玲.宋徽宗和他的画学[J].大众文艺.2010(16):114-1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