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与勘探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2 17:48:07

地质与勘探论文

地质与勘探论文篇1

1 勘探系统

油气勘探系统的构成是勘探活动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制度化的表现形式,油气勘探的目的是发现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油气藏,这就决定了勘探系统具有特定的构成,在油田公司层面,它包括了地质、物探、钻井、管理等多种专业队伍,围绕着勘探的目的集合成了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勘探系统是活动着的、发展着的、具有相对专业独立性、与其他系统有着广泛联系的社会系统。其结构的合理性取决于它是否能有效地解决探区地质认识和工程技术等问题,因此,地质资源条件、对资源的需求、所处勘探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等决定了勘探系统的构成。勘探能力和探区地质资源条件之间的矛盾、储量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是勘探中的两大基本矛盾。这两大矛盾贯穿于勘探全过程,并导致了勘探系统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这是勘探系统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社会系统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能力。

2 勘探指导思想

勘探指导思想是为了能坚持勘探原则、实现勘探目的所采用的思维方式。构造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含油气系统理论、成藏动力学、“源控论”、“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等石油地质理论均是经勘探实践验证有效的勘探指导思想。具体工作中,地质模式就是石油地质理论在勘探中的应用形式。勘探过程的推进以及勘探能力的提升促进了石油地质理论的创新。石油地质理论创新是勘探发展的需要,不能指导实践的理论就是空谈。勘探石油地质理论的创新需要满足3 个条件:一是建立起清晰的地质模型,二是形成具体的勘探工作程序,三是配套出相应的工程技术手段。因此,突破原有认识并形成有效的勘探地质模式,往往是与勘探阶段、勘探能力密不可分的。油气成藏理论的研究关键是盆地输导体系的空间刻画和定量评价。而当前我们还只能做到对输导体系简单的描述,而油气运移路径上的断裂、不整合面、砂体等输导体系的构成要素,在排烃时期是不是有效的输导层,相互之间是不是构成了一个有效的输导体系,一个体系内部的不同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配合的,体系与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输导体系与有利聚集背景的时空匹配关系等等,目前都无法准确回答。一旦这些地质问题能用技术手段加以刻画,一种新的具有更强指导作用的理论就会应运而生。

3 勘探能力

勘探决策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勘探部署方案是否合理,这需要对地质条件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同时,对勘探队伍的组织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也要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勘探部署方案的合理性取决于队伍的工作能力与地质条件的匹配性。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体会过多次规模不同、难易程度不同、成功与失利效果不同的勘探实例,掌握了大量油气成藏模式,具有较强分析判断能力、组织指挥能力、成败承受能力的勘探活动指挥家,才是优秀的勘探家。

勘探决策需要运用集体智慧。集体智慧是在个人智慧的基础上有机组合提炼而成的,这需要每个人都发挥作用,更需要领导者能将正确的意见汇总集成。油气勘探的技术性很强,需要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共同完成,这期间出现技术争论是正常的。技术争论恰恰是明辨真理、凝聚智慧的好方法。平等争论才能促使争论者发挥真水平,但平等争论的原则不是同场争论,而是同级别争论。进行地位不对称的技术争论,很容易使对方不战而退,从而损失大量真知灼见。勘探领导者应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发技术争论,在鼓励并听取不同下级人员之间同级别的争论之后,运用自身智慧择其优者而决策。勘探的高风险性对坚持技术民主提出了更高要求,发扬技术民主是勘探需要,更是一种胸怀和修养。

4 勘探过程

一个含油气盆地的勘探过程往往要经历准备期、高峰期、稳定期和衰减期等阶段,这就是勘探的周期性。新区与老区的勘探,由于所处的阶段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工作特点。

新区勘探需要实现快速突破。新区勘探能否快速突破的关键,一是资源条件,当油气富集,勘探突破成了高概率事件时,往往会实现快速突破;二是勘探思路,当对石油地质条件认识较为正确,形成了合理的勘探指导思想,抓住了勘探的关键问题并着力解决,就能实现快速突破。勘探初期,尤其需要注重石油地质条件特殊性的研究,尽管很难,但总应该是在普遍规律指导下,突出对探区特有地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认识了特殊性就能更加注意各成藏要素发挥作用时的区域整体性,就不会盲目照搬别处的模式和经验,不至于夸大有利条件或放大不利条件。新区勘探较为合理的做法,一是勘探目标的选择一般是先简单后复杂,二是集中精力首选近源的优势输导体系作为勘探突破口,三是认真做好勘探目标的优选评价。新区勘探阶段正确的工作态度,一应当突出勘探大发现就是大效益的理念,而不应当纠缠于一时一刻或者一口井的成功失利;二应当善于“由简入繁”地开展工作,在起步阶段每完钻一口预探井都要开展新一轮评价,不__断反思,不断深化;三是新区突破之后更需要理性的思考,更需要不同观点之间的积极讨论,更需要冷静分析勘探能力,更需要客观评估发展趋势。

老区勘探需要实现持续发展。老区勘探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能否实现后备资源的有效有序接替。做好这一点,一方面需要建立合理的资源储量序列,而不是单纯以探明储量指标作为当前勘探工作的目标;另一方面需要充分认识勘探领域周期性发展的规律,超前做好增储领域的有序接替,在勘探形势较好的时侯,未雨绸缪,做好“三新”领域的预探工作,积极寻找有利的接替阵地。实现老区勘探持续发展,应明确几个方面的认识问题,一是资源量不应该束缚住勘探发展;二是勘探的持续发展不单是资源的问题,更是队伍、环境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三是在充分认识共性条件的基础上,“简化”石油地质条件的研究,全力攻克关键问题,逐步深化认识,提高水平;四是老区勘探出现了困难,原因往往是勘探思路一成不变导致勘探部署无从下手、资料状况及技术手段老化导致难以适应地质目标要求,勘探投入不足导致难以满足储量增长需求等等。

5 结束语

资源条件、勘探系统、勘探指导思想、勘探能力、勘探过程等油气勘探各要素之间共同作用,决定了储量增长的特点,这就形成了勘探发展的基本规律。本文只是尝试性地提出油气勘探发展规律的概念,文中的观点也不一定合适,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大家更加关注对勘探活动进行规律性的研究,促进勘探工作更好地发展。

地质与勘探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地质勘探就是人类根据生产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某一特定地区的地势、地貌以及地下所蕴含的矿物质进行的研究开发工作。地质勘探的项目之一就是矿体地质勘探,矿体地质勘探是根据地质条件找矿开矿。地质找矿是在在勘探过程中寻找具有开发价值的矿床,并通过地质勘探的一些方法探明矿产的质量和数量,并确定开发所需的技术要求。总之,地质勘探可矿床的开发提供一切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

一、地质勘探的概念

地质勘探工作简称地质勘探,是国家根据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建设等的不同要求,对某一区域内的的地层构造、地下水、岩石等等情况进行勘察研究。根据勘探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勘探工作,例如,矿产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矿产进行寻找和评价;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是对地下水进行寻找和开发;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是查明水库、铁路等工程的地质条件等等。地质勘探的必要基础是地质勘探研究,对地质勘探技术手法的选用原则要本着以较少的工作量和较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地质成果。合理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地质勘探和施工能够促进地质勘探技术的提高。

二、地质找矿的重要价值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日常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地质找矿工作与我国生产发展以及能源提供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所以地质找矿工作的施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现阶段,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地质勘查已开始存在许多各不相同的新型理论,为勘探作业运用新方法和新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将过去传统的勘查手段及勘探经验与现代化勘查手段及勘探经验有效结合起来展开地质勘探作业,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升地质找矿工作的准确率,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影响地质找矿的因素分析

1、矿床成矿系列理论

在特定的地质发展期间,地质成矿和地质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种类的矿床因形成原因相同而自然结合在一起,而地质结构因发生部位不同,所以其形成的矿种也有所不同,这一过程属于矿床成矿系列理论的成矿原理。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对于地质勘探人员找矿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理论依据,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各不相同的层次,可把成矿系列合理划分成四个序次:成矿系列类型、成矿系列组合、成矿系列和成矿亚系列,该矿床不管处于哪个层次都能够有效结合起来,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应用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可全面发挥良好的指导效用。

2 、深部流体作用的成矿理论

受近几十年来地壳流体研究的影响,深部流体作用的成矿理论主要是指地壳流体运动对矿藏形成的作用。通过对地壳的研究可以得知,地壳内部存在着大规模的运动,而矿藏的形成地区就多在地壳流体活动比较密集、规模比较大的地方,地质勘探已经证明,地壳流体运动同许多稀有金属,如 Au、Cu、Sn 等的形成都有密切的关系。这也为地质勘探人员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 地质找矿布置创新的方法

为了实现地质找矿工作在布置上的创新,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组织并建立创新型布置研究队伍。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建立创新型布置队伍,以充分了解和掌握现代化市场需求,同时密切关注市场所有动态,吸取国外经验,进一步强化矿产勘查布置的研究能力。②矿产勘查实施统一规划。有效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矿产勘查规划方案,然后统一计划和安排商业性地质勘查和公益性地质勘查,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和规划找矿结构,防止出现重复和分散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地质统一规划目标。③合理选择重点勘查地区。着重强调矿种与成矿区带,正确选择已公布的重点勘查项目与勘查地区,按实际情况对矿产勘查的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和控制。努力挖掘具有潜在能力的成矿地区,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项目及工程,最后通过多工种与多学科展开全方位勘查研究工作。④采矿权登记发证与动态实时监测。合理规划勘查与开采工作,对重大勘查项目予以大力支持,禁止边探边采行为,对无证勘探和无证开采行为进行严格查处,以提高探矿权等级发证、采矿权登记发证以及动态实时监测水平[4]。⑤制定地质勘查标准,完善地质勘查规范。积极推广和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提高业务指导水平,强化监督管理能力,合理布置找矿作业时的勘探、普查、详查、地区物化探查与地区地质调查等各项工作。

四、地质勘探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1、地质勘探找矿的主要方式

1.1 目前利用地质勘探手段找矿的发展趋向就是方法由单一化到多样化,勘探领域由地质学扩展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学科。由于每一种地质单元都是在一定地质作用下产生的,而地质作用同样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对找矿时除了要对地质构造与形成有充分了解和认识,更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勘探方式,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勘探预测。而仅单纯使用化探或钻探等单一手段进行找矿工作,无疑是不合理的。

1.2 物化探方式的使用要在遵循成矿区的具体地质条件的前提下使用,其探测结果必须结合矿产所处的实际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在物化探勘测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探测与地质条件相结合的原则。但是不能脱离成矿区的地质条件,单一地运用某一种方法探测。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地质与找矿的实际问题。

1.3 将地质勘探领域的技术运用到找矿领域,不可生搬硬套,也不能孤注一掷。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体制革新期,目前国内的开矿工作面临着资金少、投入少、效益低、浪费大等问题。此外,各找矿机构互相分离,没有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的高效益找矿体系。对找矿业的整体规划需做到以下几点:控制研究群体的规模,根据需求量进行矿产勘探的合理规划;制定一套系统的勘探体制,合理调整找矿结构和布局;根据实际情况,划定重点勘探区域和矿种,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找矿;找矿不单局限于地理学科,要实行跨学科、多行业综合找矿作业。

2、地质勘探在地质找矿中的具体应用

2.1地质找矿的预测应用综合勘查技术应用

地质找矿的预测应用综合勘查技术执行是现阶段矿产勘查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不同勘查手段之间的相互配合与相互协作,达到降低多解性的目的,而单纯应用一种化探手段或是物探手段对隐伏矿做找矿预测是无法取得显著成效的。应用化探手段和物探手段时,一定要把成矿地质作为重要基础,同时二者的信息还要与成矿地质条件相结合做说明。化探勘查与物探勘查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与地质理论相结合对整个勘查思路进行综合分析与解释,注意不得与成矿地质条件分离,单独应用其他勘查手段,通过这一系列有效性措施才能正确处理好地质找矿和地质勘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创新找矿整体部署

应当稳定研究队伍,把握发展需求,跟踪市场动态,借鉴国外经验,切实加强矿产勘查部署研究;加快推进全国地质工作统一规划,尽早出台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统筹安排公益性地质勘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正确引导找矿布局和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分散现象;突出重点成矿区带、重点矿种,遴选重点勘查区域和项目,引导和调控矿产勘查布局;对有潜力的成矿区域,设立重大工程和项目,多学科、多工种集成作业,进行会战式综合勘查研究;强化探矿权采矿权登记发证和动态监测,合理布局勘查开采,支持重大勘查项目,严格制止边探边采,严查无证勘探开采;完善地质勘查行业标准规范,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市场准人,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合理部署找矿过程中的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化探和普查、详查、勘探等工作。

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日益增长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提高。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地质勘探是一个重要的勘探技术,它的技术高低将直接影响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因此,必须在地质勘探工作的地质勘探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更好的提高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地质与勘探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290-01

在勘察工作实践过程中,由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增加投资、导致工期延误,重则造成工程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

1.1 工程地质勘察目的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工程建筑物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条件,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用和管理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一般分为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技施设计4个阶段

①规划勘察:规划勘察的目的是为工程选点提供初步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地质依据,该阶段的主要任务为搜集、整编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和地震资料;了解工程建设地点的基本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工程建设的可能性;了解各规划方案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概况,进行建筑材料的普查。

②可行性研究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是在河流或河段规划方案选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勘察。其目的是为选定坝址、基本坝型、引水线路和枢纽布置方案进行地质论证,根据建设条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设计比较方案,对拟建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并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③初步设计勘察:初步设计勘察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选定的坝址和建筑场地上进行的勘察。其目的是对场地内建筑物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为确定建筑物总体布置、选择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方案和不良地质现象防治对策进行论证,查明。水库区及建筑物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选定坝型、枢纽布置进行地质论证,并为建筑物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④技施设计勘察:技施设计勘察是在初步设计阶段选定的枢纽建筑物场地上进行的勘察,结合施工图设计,按不同建筑物(群)提出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结论和建议。其目的是检验前期勘察的地质资料与结论,为优化建筑物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1.2 水文地质勘察目的

水文地质勘察是研究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手段。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资源做出水量与水质评价,从而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任务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测绘、勘探、试验、观测方法,经过一定的勘察程序,查明基本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解决专门性的水文地质问题。

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测绘

2.1 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设计阶段。在同一设计阶段内,比例尺的选择又取决于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分为:小比例尺(1:10万~1:5万)测绘、中比例尺(1:2.5万~1:1万)测绘和大比例尺(1:5000~1:1000)测绘。

2.2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基础与先行工作,是认识和掌握区域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调查研究方法。水文地质测绘基本任务是查明:①与地下水形成有关的区域水文、气象因素;②区域地质、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特征;③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④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及其分布。

最后,结合其他工作对地下水资源及其开采条件进行初步评价,为工农业生产建设部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完整的水文地质资料。

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探

勘探工作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对任何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从地表到地下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评价,都离不开勘探工作。

3.1 物探工作

岩层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和密度等。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岩层物理参数,通过分析地球物理场的异常特征,再结合地质资料,便可了解地下深处地质体的情况。工程地质勘察中常用的是电法勘探和弹性波勘探。

电法勘探是利用仪器测定人工或天然电场中岩土导电性的差异来识别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组物探方法。电法勘探以岩石的电学性质为基础,不同岩石电性差异的大小、相同岩石的孔隙大小以及富水程度的强弱等,对电法勘探结果都会产生影响。这就要求配合一定数量的试坑或钻孔进行校验,才能较准确地判别资料的可靠性。电法勘探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大,要求工作范围内地形起伏差小,所以在平原和河谷区使用较普遍。

3.2 钻探工作

钻探是利用一定的设备和工具,在人力或动力的带动下旋转切割或冲击凿碎岩石,形成一个直径较小而深度较大的圆形钻孔。通过取出岩芯可直观地确定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华特征等。从钻孔中取出岩样、水样可进行室内试验,利用钻孔可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灌浆试验、长期观测工作及地应力测量等。与物探相比,钻探的优点是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能直接观察岩芯和取样,勘探精度高。

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野外试验

野外试验是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中经常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勘察方法,是获得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定量评价、工程设计、施工和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所需参数的主要手段。

4.1 钻孔压水试验

钻孔压水试验是用专门的止水设备。把一定长度的钻孔段隔离开,然后用固定的水头向该段钻孔压水,使水从孔壁裂隙向周围渗透,最终渗透水量会趋向一稳定值。根据压水水头、试段长度和渗压入水量,便可确定裂隙岩石的渗透性能。

4.2 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是利用一定的抽水设备在钻孔、各类井以及某些流量较大的上升泉、深潭式地下暗河、截潜流工程和方塘等上进行,用以测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从而判断地下水运动性质,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以及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5 长期观测

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中,长期观测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例如,有些动力地质现象及地质应力随时。间推移将不断地变化,尤其在工程活动影响下的某些因素和现象将发生显著变化,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工程地质测绘、勘探、试验等工作,很难准确预测和判断各种动力地质作用的规律性及其对工程使用年限的影响。

6 结束语

通过上述主要手段和方法的实施及在实际中的灵活运用,能准确地抓住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的主要问题,通过周密的经济、技术评价分析,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合理的和优化的地质依据。

地质与勘探论文篇4

在勘察工作实践过程中,由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增加投资、导致工期延误,重则造成工程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

1.1工程地质勘察目的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工程建筑物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条件,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用和管理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一般分为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技施设计4个阶段

①规划勘察:规划勘察的目的是为工程选点提供初步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地质依据,该阶段的主要任务为搜集、整编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和地震资料;了解工程建设地点的基本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工程建设的可能性;了解各规划方案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概况,进行建筑材料的普查。

②可行性研究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是在河流或河段规划方案选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勘察。其目的是为选定坝址、基本坝型、引水线路和枢纽布置方案进行地质论证,根据建设条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设计比较方案,对拟建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并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③初步设计勘察:初步设计勘察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选定的坝址和建筑场地上进行的勘察。其目的是对场地内建筑物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为确定建筑物总体布置、选择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方案和不良地质现象防治对策进行论证,查明。水库区及建筑物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选定坝型、枢纽布置进行地质论证,并为建筑物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④技施设计勘察:技施设计勘察是在初步设计阶段选定的枢纽建筑物场地上进行的勘察,结合施工图设计,按不同建筑物(群)提出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结论和建议。其目的是检验前期勘察的地质资料与结论,为优化建筑物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1.2水文地质勘察目的

水文地质勘察是研究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手段。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资源做出水量与水质评价,从而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任务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测绘、勘探、试验、观测方法,经过一定的勘察程序,查明基本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解决专门性的水文地质问题。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测绘

2.1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设计阶段。在同一设计阶段内,比例尺的选择又取决于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分为:小比例尺(1∶10万~1∶5万)测绘、中比例尺(1∶2.5万~1∶1万)测绘和大比例尺(1∶5000~1∶1000)测绘。

2.2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基础与先行工作,是认识和掌握区域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调查研究方法。水文地质测绘基本任务是查明:①与地下水形成有关的区域水文、气象因素;②区域地质、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特征;③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④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及其分布。

最后,结合其他工作对地下水资源及其开采条件进行初步评价,为工农业生产建设部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完整的水文地质资料。

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探

勘探工作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对任何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从地表到地下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评价,都离不开勘探工作。

3.1物探工作

岩层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和密度等。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岩层物理参数,通过分析地球物理场的异常特征,再结合地质资料,便可了解地下深处地质体的情况。工程地质勘察中常用的是电法勘探和弹性波勘探。

电法勘探是利用仪器测定人工或天然电场中岩土导电性的差异来识别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组物探方法。电法勘探以岩石的电学性质为基础,不同岩石电性差异的大小、相同岩石的孔隙大小以及富水程度的强弱等,对电法勘探结果都会产生影响。这就要求配合一定数量的试坑或钻孔进行校验,才能较准确地判别资料的可靠性。电法勘探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大,要求工作范围内地形起伏差小,所以在平原和河谷区使用较普遍。

3.2钻探工作

钻探是利用一定的设备和工具,在人力或动力的带动下旋转切割或冲击凿碎岩石,形成一个直径较小而深度较大的圆形钻孔。通过取出岩芯可直观地确定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华特征等。从钻孔中取出岩样、水样可进行室内试验,利用钻孔可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灌浆试验、长期观测工作及地应力测量等。与物探相比,钻探的优点是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能直接观察岩芯和取样,勘探精度高。

4.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野外试验

野外试验是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中经常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勘察方法,是获得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定量评价、工程设计、施工和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所需参数的主要手段。

4.1钻孔压水试验

钻孔压水试验是用专门的止水设备。把一定长度的钻孔段隔离开,然后用固定的水头向该段钻孔压水,使水从孔壁裂隙向周围渗透,最终渗透水量会趋向一稳定值。根据压水水头、试段长度和渗压入水量,便可确定裂隙岩石的渗透性能。

4.2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是利用一定的抽水设备在钻孔、各类井以及某些流量较大的上升泉、深潭式地下暗河、截潜流工程和方塘等上进行,用以测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从而判断地下水运动性质,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以及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5.长期观测

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中,长期观测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例如,有些动力地质现象及地质应力随时。间推移将不断地变化,尤其在工程活动影响下的某些因素和现象将发生显著变化,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工程地质测绘、勘探、试验等工作,很难准确预测和判断各种动力地质作用的规律性及其对工程使用年限的影响。

6.结语

通过上述主要手段和方法的实施及在实际中的灵活运用,能准确地抓住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的主要问题,通过周密的经济、技术评价分析,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合理的和优化的地质依据。

地质与勘探论文篇5

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提出了一些可以解决目前煤矿开采中所存在问题的建议,并且探讨研究了一些先进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对现代采矿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煤矿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

(1) 防止矿坑涌水导致的意外事故发生。对矿区进行水文地质勘探能详细的了解当地的地质情况,能够预测矿坑的涌水情况并提前制定和采取防范措施,从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 提前了解可能会在开采矿物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并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

(3)提供可靠的数据给设计人员以便合理的设计给水、排水方案。给排水方案设计人员通过水文地质勘探的结果能制定出合适的方案充分利用矿坑水并降低成本。

二、煤矿水文地质勘探现状

(1) 与煤矿的发展相反的是,目前对于煤矿的水文地质勘探技术还比较落后。从前在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对矿区的地质勘探工作进行统一安排的,国家把经济政策改为市场经济后,由国家直接进行管理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机构满足不了日益增多的需求。由于地质勘探单位的缺乏导致矿区只进行了少量的地质勘探工作,导致了高速发展的煤炭事业与落后的勘探技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许多勘察行为只注重经济效益对资源进行勘察而忽略了水文地质的勘察。由于水文地质的勘探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业主为了降低成本而只进行少量的地质勘探工作,抑或主观的认为地质结构安全不需要进行投资过大的勘探,上述情况多发生在一些刚刚建设的、小规模的矿井中。

(3)随着煤矿的持续开采导致矿井的深度越来越深,地质条件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同时之前勘察到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又出现了新问题。于是给给排水工作和水文地质勘探带来了更高的难度和要求。

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下列措施:

(1) 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应该对地下水系统进行完整的勘探。只有完整的勘探才能系统的了解地下水的补给、排出和贮存规律和特征,才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地下水帮助矿井的顺利开采。

(2)对不同层位进行勘探工作时不能盲目进行而要遵循科学的原则,除了可采煤层外还应对充水含水层进行勘探,通过地下水理论推测矿井涌水的路径。我国现行的相关勘探规定对勘探精度有一定的要求,勘探地质结构和条件复杂的矿区时要制定特殊的勘探方案以保证勘探结果的精确度。

(3) 为了达成最终的勘探目标最好通过综合性的勘查手段进行全盘考虑和系统分析。由于国内的勘探技术水平落后,只使用单独一种勘探手段得不到详细的地质信息,应同时使用多种勘探方法配合以弥补缺点的方式进行勘测。

(4) 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对勘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勘探技术随着科技进步也在不断提高,采取先进的科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得到比以前更加科学的勘探结果,并且提升勘探水平的发展速度。

三、水文地质煤矿的勘探方法

(1)不同的煤矿勘探方法。在众多的勘探方法之中,瞬变电磁法成为了我的选择,使用瞬变电磁法的中心回线的装置,即一次场背的没有产生的转况下,对二次场的时间域的电磁感应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因为装置的便于携带,并且旁测的影响对其十分有限,工作效率高且成本较低,包括了地下水和地热、工程、油气、煤田地质的勘探、地质调查、地质构造、地质调查等等的诸多领域已经有了此装置的加入。

(2)煤矿勘探技术。关于探测的原理,流入电流的脉冲方波下面是发送回线,一般来说,方波后沿的下降瞬间,有一个朝地下传播的场,并且一次场收到一次磁场的激发,地质体之中会存在巨大的涡流,地质体导电的程度决定了其大小。涡流并不能马上在一次场之后消失,期间需要过渡,过程也是递减的。在过渡过程之中衰减二次磁场又会被产生以便在地表不间断地传播,在地面上安插接收线圈用来探测二次磁场,由于信号与地质构成的电特性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假如延迟时间不同,监测二次电动势,就能得到二次场,随着时间的衰减,可以得到衰变曲线,发送电流进行归一化的工作,绘制出伏安曲线。瞬变场随时间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而研究这个规律可以方便勘察地质体。当在野外采集资料,使线框装置的记录与观测点相互重叠,能将体积效应尽量减少。因为实际需求的存在,中心探头处于发射线的中心部位,或者是区域内接收,可大致认为发射线框是匀称磁场。

四、新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分析

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时,因为矿床与地质条件的类型存在差异,人们总结出了诸多勘探方式。

(1)岩溶充水矿床。根据分布的位置和地层构造存在差异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 暗河管道充水矿床、溶隙充水矿床、溶洞充水矿床。溶隙充水矿床,在大型的岩溶水系统中分布较多,重点就必须弄清楚岩溶的位置以及生成特点,岩溶水和区域岩溶水之间的联系也要弄清楚,还需勘探矿区的补排水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保证大量涌水时补给足够及时。溶隙充水矿床与溶洞充水矿床不同,较小的的溶水系统中能更多的见到它,由于规模巨大的填充物存在于其中,对于此种地质的勘察,岩溶地面塌陷和涌水现象是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而存在于暗河管道内,掌控好地层和裂隙生成方向,钻孔一般难以控制管道的轨迹。勘探这种矿床,需要摸清暗河的位置,想办法使给水和排水相互结合。普通的勘探方法在此处捉襟见肘,必须查明地表以及地下水文地质、暗河的数量状况。

(2) 裂隙充水矿床。层状裂隙充水以及脉状裂隙充水都属于间隙充水矿床。但是层状间隙充水矿床的含水层为层状,但是脉状间隙充水矿床连接到了脉状矿层。假如水文条件不复杂,根据矿区地形资料勘察水文地质,对于较为复杂的水文条件,可以采取简易抽水试验勘察水文地质。

(3) 空隙充水矿床。包括中生代半胶结岩层矿床还有产于第四季的未胶结岩层矿床。对于这样的情况需要使用到物探法,以提高水文勘探的水平,遇到充水矿床,使用抽水试验法进行勘察,在流量大降深大的地方进行探测,时间也并不短。

五、小结

市场经济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之中,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也随着得到了发展,勘探水平也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业内专家也做出了中肯的评价。对地质勘探工作和煤矿开采工作同样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地质与勘探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122-02

一、矿产勘查学课程沿革

矿产勘查学是随着近代找矿勘探地质学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自1940年苏联地质学家克列特尔B.M.在《矿床普查与勘探教程》首次系统阐述了找矿、勘探、取样、编录、储量计算等基本原理和方法后的70多年间,矿产勘查学得到了学者们的大量研究,从不同领域完善、革新其内容[1]。目前,随着已知的浅、富矿床逐步枯竭,找矿难度日益增大,深部隐伏矿床的预测成为矿产勘查的重点任务。而随着勘探工作的进行,矿产勘查一步步突破传统找矿类型,不断开拓新类型矿床的勘探开发。因此,为更有效地完成新时代的勘探任务,需要革新传统勘查理论[2]。首先,西方国家重视矿床勘查哲学和决策理论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近代勘探方法理论中勘探过程的动态优化管理与组织,它要求不是在勘探即将结束时找到最优化的勘探方案,而是在勘探设计和勘探过程中找到了这种方案,这一理论值得借鉴。另外,随着现代地质科学对模型概念的引入,在理论找矿阶段,要加强对矿床模型和矿床勘查模型的研究。为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和矿业可持续发展,勘查过程中的经济分析和环境效应分析日益受到重视[3]。

矿产勘查学作为我校地质工程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综合了矿山设计、采矿学、选冶技术、数学、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生态环境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矿床普查和勘探的各项专业技能。为全面提升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对矿床勘查工作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快适应矿山工作和各项基础地质工作要求,建立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二、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为保证和贯彻矿产勘查学课程的理论教学效果,将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矿产普查与勘探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矿产勘查学的技能。该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创新型和实用型原则,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使学生的实习训练技能与生产单位的需求最大程度对接,以符合我校应用型地质人才的培养理念。紧密结合新形势下矿产勘查学的新任务,在传统矿产勘查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培养,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教师队伍以教授、高级工程师、讲师等不同级别的教师构成,教师专业组成多样化,以矿产勘查学专业、水文地质、计算机、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工程地质专业等多种专业方向共同完成实践教学[4]。

(一)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

矿产勘查学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由五部分组成:矿产勘查学课内实习(10学时),矿产勘查学课程设计(2周),生产实习(3周),毕业实习(2周),毕业设计(15周)。现分述如下。

矿产勘查学课内实习是在理论课程讲授过程中,课堂内以经典教学案例作为实习材料,及时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训练,加深理论课程内容的巩固和理解,并对实践基本技能进行专项训练,该环节的实践训练包括矿床远景区综合预测、勘查地质设计、矿体边界线圈定和传统方法进行储量估算等基本矿产勘查技能,旨在培养学生对矿产勘查过程的总体了解和基本方法的掌握。

矿产勘查学课程设计是在理论课程完成后设置的课程设计环节。经过矿产勘查学理论课程学习和课内实践环节的训练,在课程设计环节,将使用实际矿山地质资料,学生分组完成不同地质区块的勘查设计任务。与课内实践环节的不同在于培养学生如何从繁杂的实际地质资料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在使用勘查设计规范和实际地质情况之间的合理变通等方法经验。更重要的是在该环节,将使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例如micromine作为勘查设计和储量估算的工具,培养学生在掌握传统勘查方法的基础上,如何理解和合理利用新技术,并适当加大对深部隐伏矿体的预测方法和勘查方法的训练[5]。

生产实习作为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安排学生在各合作矿山、地质队工作现场学习,协助现场地质工作人员进行地质编录、数据整理和成图等工作。通过现场实习,学生直观地理解勘查工程施工管理过程,并充分参与其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与现场工作人员共同编录和整理地质数据资料,既巩固了学校所学专业技能,又学习了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地质工作环境,更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环节为有机的统一体,根据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不同,分别在不同的实习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资料收集和实地地质勘查工作。在毕业实习环节,学生要相对独立地完成毕业设计所需资料的收集工作以及现场地质调研和勘查工作,最大程度地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灵活应用矿产勘查学理论方法的技能。

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最后进行毕业设计。该环节为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应用矿产勘查技术与方法的能力。毕业设计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勘查任务。例如,可以使用micromine软件进行勘查设计、矿体三维建模、储量估算等勘查任务。同时,提倡学生在储量估算环节利用数学方法,使用新型储量估算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计算精度进行比较。毕业设计环节是一个综合应用环节,要训练学生进行矿产资源经济评价,深化矿产勘查工作的本质内涵,它不仅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地质工作,更是一项经济活动。

(二)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该实践教学体系中,每个环节都不断强化培养学生的基础勘查技能,例如矿产预测方法、基本地质编录、勘查设计和储量估算等。但更重要的是,大力引进支持传统储量估算的计算机软件,对勘查地质体进行三维可视化管理,例如micromine。在传统储量估算的基础上,探索以数学方法为基础的新储量估算方法,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勘查精度,将定量勘查的思想深深地种在学生的思维中[6]。

矿产勘查学的核心工作是预测,成矿预测的核心在求异。加强深部隐伏矿体预测理论和方法的讲授,特别是矿床模型、成矿模型的找矿理论及其应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借助学生有地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基础,大胆引入GIS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多种找矿信息综合使用,大力展开三维成矿预测工作,将物探、化探、遥感等技术与地质、钻探技术综合应用,并恰当配合,深化现代找矿技术方法。

在讲授方法上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不拘泥于课本理论和教学范例,大胆使用实际地质资料和现场实践经验,加大学生动手参与的力度,极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现场工作经验,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多学科教师团队,包括地质、水文、计算机、物探等方向的教师,为学生开拓眼界、活跃思维、全面接受新形势下的矿产勘查学技术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师资力量。

(三)建立多元考核方法

实践教学考核环节多样化,不仅重视实践报告的编写质量,而且将实践现场的参与度、现场工作人员的评价、每一次的实习作业的提交质量进行综合考量,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参与程度,也客观反映出学生的实践水平。

三、结语

矿产勘查学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基本勘查技能、实际勘查技能和综合应用各项勘查方法的技能,因此上述各实践环节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缺一不可。随着矿产勘查学的发展,必将出现更多新技术和新方法,矿产勘查的理论也将更加完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时俱进,在讲授传统勘查理论与技术的同时,要注重将新理论和新技术带入课堂,综合各学科的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地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功文.“矿产勘查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3,(03):55-58.

[2]徐争启,张成江,陈友良,等.“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课程教学及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04):65-66.

[3]杨海,张凯,任红伟.地质找矿的科学思维模式探析[J].西北地质,2014,47(1):261-266.

地质与勘探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02

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就决定了煤炭在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中长期占主要地位。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如何高速、安全、环保的开采煤矿资源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而要完成这一课题,精准的煤炭资源勘查是个大前提。

煤炭资源勘查的任务就是运用先进的地质理论、各种先进技术手段、装备和研究方法,寻找和查明煤炭储量,赋存的地质条件,开采的工程技术条件,为煤矿的开采设计、矿井建设和安全生产提供依据,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我国的煤炭资源勘查,自建国以来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进入新世纪后迎来了全新的局面,勘查技术力量、项目数量和投资方面均达到了历史新高度、取得丰硕成果,为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1]。

1 煤炭地质理论新进展

1.1 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层序的提出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后被用于石油地质中得到蓬勃发展,已发展为油气勘探与研究不可缺少的具有强大预测功能的相分析工具。90年代初层序地层学引入煤田地质领域,为人们理解聚煤作用模式提供了新思路。基于层序地层格架,中国学者提出了幕式聚煤作用、海侵过程成煤、海侵事件成煤、海相层滞后时段聚煤等理论;同时概括出基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的关系的厚煤层聚集模式;并对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煤岩煤质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2]。

1.2 煤田地质构造研究进展

构造作用对煤的形成、形变及赋存起着主导作用。中国煤田的构造相对于北美、欧洲要复杂的多,这既增加了中国学者研究煤田构造的难度,又使中国煤田构造的研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中国构造研究的主要进展有①煤田构造的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从大陆动力学和盆-山耦合角度探讨煤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进程,是当前构造研究的热点。《中国北部能源盆地构造》就讨论了盆地形成的区域动力学背景和深部作用机制。②中国东部盆地动力学与构造控煤作用受到关注。③煤田滑脱构造研究继续深入,提出了控煤构造样式的划分,分为伸展构造样式、压缩构造样式、剪切和旋转构造样式、反转构造样式及滑动构造样式[3]。④煤变形-变质作用的构造控制研究愈加深入。⑤三维地震、各种统计分析理论及信息化技术使得矿井构造预测与定量评价迅速发展,在煤矿高效安全开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

2 煤炭资源勘查技术进展

2.1 煤炭资源遥感技术

我国第一支煤炭遥感机构成立于1981年,遥感技术应用于煤炭地质调查与评价之初,仅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30余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探索与发展,航空高光谱、航天高分辨、地面探测及GPS、GIS相结合的较完善的“3S”技术的应用研究体系,遥感技术以应用与煤田地质的各方各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直观、动态、可定量化等特点,在煤田地质中应用范围广泛,主要概括为两大方向十多个领域。在煤炭资源调查评价方面的应用,遥感技术应用于地形图更新、高精度煤田地质填图、煤炭资源调查评价、水文地质调查评价、煤层气调查评价、小煤窑调查;矿区地质灾害及环境方面的应用,煤层自燃环境调查、矿区地质灾害调查、矿区水害预测、矿区环境调查评价等。已完成了遥感应用项目近200项,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

2.2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

在物探勘察方法中,最为突出的是煤田地震勘探。自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地震勘探技术发展迅猛。勘探方法从折射波法到反射波法,勘探技术从单一地震到多地震、从单分量到多分量、从初级勘探一体化到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三维可视化,从二维到三维,勘探能力不断提高。如今的三维地震技术不仅能查明煤田内落差5 m以上的断层和煤层分叉、合并缺失等结构,还能查明煤层厚度变化、陷落柱、采空区等,解释煤层顶底板岩性变化和岩石力学性质等[6]。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不仅能在平原取得好的效果,在山区、水域、黄土塬、沙漠、基岩、岩浆岩屏蔽等复杂条件下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7]。

电磁勘探技术也在原理方法、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面有了较大改进。例如使用可控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青藏高原有效地解决了高原冻土带高阻屏蔽层下第四系厚度、含煤岩系、基底深度、构造、基地起伏等地质问题[8]。测井也是煤田地质勘探应用较多的技术手段。我国的测井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模拟测井到数字测井再到现在成像测井的过程。

2.3 钻探技术

近些年,针对我国煤田地质条件复杂、含煤区多样性的特点,煤田钻探技术的研究也出现了许多新工艺、新技术。绳索取芯钻进技术已全面推广,在不提出钻杆的情况下,以绳索提出内套管的方式,将钻进中收集到内套管的岩心提取到地面。该技术能够减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又解决了钻孔漏失、钻孔坍塌和硬岩层“打滑”的3大难关。空气泡沫钻进和空气泡沫反循环钻进较好的解决了干旱缺水、冲洗介质漏失、孔壁不稳等钻进难题。气动潜孔锤钻进技术是目前突破硬岩的有效手段。由受控定向钻进技术发展来的水平钻进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技术不仅能在井下沿煤层钻进,还能在地面沿垂直-圆弧-水平线轨迹进入煤层钻进[9]。

2.4 信息化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探各个专业推广应用,发展迅速。除编制数字地质报告和实现数据的储存和共享之外,由于引入了许多高新技术,如并行分布式处理、大容量存储、工作站、多媒体、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技术等,目前已能用人机对话方式处理、分析、解释和显示地质勘探数据,一些物探仪器自动化程度高,能在现场作预处理,控制各项操作和质量,选择有关参

数等[10]。

3 煤田地质勘查目标的发展

我国的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已经从传统的单一的寻找和查明煤炭资源,逐步发展为集煤炭资源勘探、矿区水资源勘探、煤层气资源勘探、采区补充勘探、矿区环境地质勘查与监测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为煤炭工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工作体系。

3.1 煤炭资源勘探

煤炭资源勘探是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职能,根据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预计2015年我国煤炭产量35亿 t。为了保证产量,须做好东部地区的矿区深部和资源勘查;中部地区如山西、河南做好资源整合区补充勘探;西部地区重点做好神东、陕北、黄陇、宁东和云贵等大型煤炭基地内已规划矿区勘探及蒙东褐煤资源区域和新疆大型煤炭基地围绕重点开发矿区及近期建设项目开展勘探,青海加强木里和鱼卡矿区勘探。

3.2 矿区水资源勘探

我国西部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而矿区开发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这一供需矛盾将会成为我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我国矿区总需水量缺口达46万m3/日。要想满足矿井建设需要,我国矿区水资源勘探工作量很大。

3.3 煤层气资源勘探

我国的煤层气资源丰富,据预测,我国2000 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为30~31万亿m3,约占世界煤层气的20%。近些年煤层气勘探开发越来越受重视,煤层气勘探项目成果显著,通过对含煤盆地的评价,优选出八个优选区块,分别为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及东部、沁水、冀中-冀东、鲁西-濮阳、豫西、淮南-淮北、六盘水。同时,由于我国地质历史复杂,造成我国煤层气具有“三低一高”的特点,使煤层气勘探开发难度增大。

3.4 采区补充勘探

现代化大型矿井在建设和生产阶段对矿井地质条件信息的要求越来越精确。而现有的勘探阶段对地质条件的查明程度难以满足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和生产的需要,那么采区补充勘探是很有必要的。国内应用较多的勘探手段主要是三维地震,三维地震勘探能够较准确的控制小构造、陷落柱、采空区等;国外也应用无线电成像法、探地雷达技术等也取得较好效果。

3.5 矿区环境地质勘查与监测

煤矿开采不可避免会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源污染、水源枯竭、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大气污染等,还有一些更为严重的灾害地质现象,如地裂、地表塌陷、滑坡及诱发地震。煤层自燃的危害更为严重,不仅直接烧掉煤炭资源,而且使得大量煤炭资源无法开采;燃烧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使生态环境恶化;煤层自燃导致地面塌陷,土地荒漠化更破坏了国土资源。

查明破坏环境和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提出防治对策,对煤田火区进行监测治理,也是煤田地质工作人员的责任。

4 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

综合勘查技术方法已经在许多煤田地质项目中应用,如利用三维地震和瞬变电磁技术相结合查明含煤地层富水情况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大量实践的总结升华,徐水师等提出了“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这一全新的方法论。该体系可以概括为一个创新思路、两大理论支撑、五大关键技术、一套标准规范[11]。在系统分析我国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特点,重新确立了煤田地质勘查基本原则,将“煤田地质勘探”发展为包括煤炭资源调查、勘探,矿井建设与生产勘探,安全生产保障系统勘查,环境保护勘查与评价,以煤炭为主,煤层气和与之有一定生成关系的洁净能源的研究与勘查等内容的“煤炭资源综合勘查”。综合勘查技术新体系的确立,应以取得最佳勘查效果为目标,统筹考虑勘查区具体的地理、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选择最适宜的勘查技术手段及组合[12]。

总之,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将煤田地质理论、煤田地质勘查目标、煤田地质勘查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综合,力求用最佳的方法和手段,达到最快速、最精准的勘查效果的目的。

5 结语

(1)促进煤田地质理论研究,一方面各学科理论应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另一方面理论发展应不止于借鉴,更重要的是实践,应立足于我国地质背景复杂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理论研究。

(2)增加煤层气勘查力度,推进采煤采气一体化。目前我国煤层气勘探程度低,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2734亿 m3,仅为预测资源总量的0.74%,难以满足大规模产能建设需要。将煤层气勘查评价与煤炭勘查结合起来,统一部署,进行一体化勘探、综合评价。要求并鼓励煤矿企业先采气,后采煤,走采煤采气一体化道路。

(3)提高勘探精度,将传统的资源勘探发展为为煤炭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提供可靠地质保障的勘探,将传统的资源勘探发展为包括前期资源勘探和采区补充勘探的多阶段勘探。

(4)煤炭地质信息化将向纵向、横向两方面发展,纵向上通过计算机软件将各勘查手段获得的信息进行复合集成,实现对整个煤炭勘探开采过程进行三维动态模拟跟进,横向上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5)深入研究煤炭资源综合勘查理论,大力发展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

参考文献

[1] 曹代勇.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73-77.

[2] 邵龙义,鲁静,汪皓,等.中国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J].沉积学报,2009,27(5):904-914.

[3] 曹代勇.煤田构造变形与控煤构造样式[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1-6.

[4] 曹代勇,王佟,琚宜文,等.中国煤田构造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煤炭地质,2008,20(10):1-6.

[5] 张文若,康永峰,王永.遥感技术在煤炭地质中应用现状及前景[J].中国煤田地质,2006,18(2):5-8

[6] 贾建称,范永贵,吴艳,等.中国煤炭地质勘查主要进展与发展方向[J].中国煤炭地质,2010,22(增刊):147-153.

[7] 王怀洪,巩固,田育鑫.东部煤炭数字地震勘探技术发展与关键问题讨论[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4):1320-1326.

[8] 刁清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探测法在青藏高原煤田地质勘探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11,23(12):46-50.

[9] 林祥.我国煤田钻探技术的研究进展[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5,23(3):59-62.

地质与勘探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145-1

1引言

地质勘探是一门自然学科,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耗的地质矿产资源量越来越大,浅层的地质矿产资源已经被开采殆尽,地质矿产勘探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影响了地质矿产的开采。论文将分析当前地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技术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想过的应对措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常见的几种地质矿产勘探技术

(1)测井勘探技术:测井勘探技术常被应用到煤层的定性、定深、定厚,对地质矿产进行炭灰水、水量、泥沙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力学性质。这种技术所采取的探测方式根据声、电、核等一系列的物理参数进行测井,运用水文测井,地质矿产气测井的技术进行勘探,此类技术对煤炭资源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10cm,对非煤系的探测精度可以达到20cm。

(2)运用重磁电、地质雷达等技术进行地质勘探:重磁电、地质雷达等技术广泛应用于煤炭、石油和地下水的地质勘探,主要是采用高精度的重力和磁法进行勘探,也可以采用直流电法和瞬变电磁法进行勘探,应用的领域包含一些地质构造,如断裂、褶曲、陷落柱、沉积盆地等,对一些特定的构造和地质体进行圈定,比如含水裂隙带、岩溶的发育带等。

(3)高分辨地震的勘探技术:高分辨地震勘测技术对于二维、三维的矿产资源的分叉和合并区、岩浆岩、断层落差等进行圈定和查明,从而进一步划分地矿层的发育带等。高分辨地震的勘探技术可以掌握详尽的地质构造,在地质矿产的勘探中比较常用,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3地质矿产勘探中存在的问题

在地质矿产勘探的过程中,由于勘探技术、地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影响了实际的地质矿产勘探的效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地质勘探开采过程中会对地质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发生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产生诸如水资源污染、土地沙漠化以及其他的破坏性的地质灾害。某些地质勘探过程所带来的影响虽然不会十分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极影响会逐渐的累积,对于我国地质矿产勘探事业有很大的限制作用,影响地质矿产勘探质量的提升。

(2)地质勘探的生态破坏预测不足:当地质矿产勘探之后,会造成一系列的地质危害,导致地区的生态平衡破坏。因而需要对地质勘探后的生态破坏进行预测评估,以免带来潜在的风险,但是当前地质勘探后的生态破坏预测的手段不足,相关的理论知识也不充分,造成相关的工作不到位,难以将勘探后的灾害降低到最小。

(3)开采后的治理工作不足:由于对矿产资源进行大量的开采,浅层的地质资源逐渐枯竭,需要向深层的地层进行勘探分析,但是开采越来越深,地下水文地质的复杂程度加大,在进行深地层的矿产勘探时常发生突水的事故,加大了勘探的难度,并且治理的难度也相应的增加。如何进行开采后的治理工作,成为了研究的难点,尤其是研发出一种可以预测突水的技术十分必要,但目前的技术存在很大的限制,工作的效率不高。

(4)基础性地质工作推进的速度慢:在某省的区域调查中,除了要针对整体的工作进行调整之外,还要加强整体的探矿工程,保障矿产资源开采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控制,但由于条件有限,有些地区在基础性地质的工作推进时存在不足,速度慢,建设的质量不高,限制了矿产勘探效率的提高。

(5)深部找矿技术有待进一步的提升:许多企业为了追求初期的效益,往往在前部开采时有很大的随意性,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而涉及到深部的地质矿产勘探,将会面临更大的难度。深部找矿的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技术手段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6)综合研究薄弱: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科学的理论基础作为依靠,在我国的开采矿产资源中,综合性的研究工作比较缺乏,影响了整体的矿产资源勘探。

4地质矿产勘探相关的应对措施

4.1研发新的勘探技术

当前地质矿产的勘探技术比较薄弱,因而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提高地质矿产勘探的质量,例如井下勘探技术、遥感技术、水平钻进技术、动态地质勘探技术等,也可以结合几种不同的技术,如遥感技术为例,主要是结合了卫星定位与计算机技术,对矿区的资源和环境进行有效的勘测,是一种半智能、半自动的地质勘探系统。

4.2加快煤矿开采与天然气一体化的步伐

加快煤矿的开采与天然气开采一体化除了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对环境进行保护,二者一体化的发展需要从理论上进行研究,需要天然气开采与煤炭开采密切配合,对于一些天然气富集的矿区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相应的规律,并进一步的创新,生产出与之适应的设备,起到提高开采率,减少污染的目的。

4.3加强信息的传播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新技术的发展可以提升地质矿产勘探的效率,如引入的并行分布式处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大容量存储、多媒体工作站等技术,在分析处理一些数据时更加高效准确,探测的自动化程度也更高,可以有效的控制勘探的质量。

5结束语

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地质矿产的依赖越来越大,提升地质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需要地质矿产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论文研究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分析相关的应对措施,为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树江.浅谈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J].民营科技,2011(4).

[2]曹桂华,朱霞,严良.我国矿业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9).

[3] 徐少龙.探讨地质矿产勘探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 .河南科技,2013(07):187.

[4]虞国超.地质矿产勘察的现状以及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2,07(21):269.

地质与勘探论文篇9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石油勘探业油源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准确的指导,节省了石油勘探业的成本,对石油勘探业的发展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因此,研究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运用分析便具有了非常重大的实际意义。因此,下面本文将首先对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油气开发中的主要物理探测技术,以期能够促进现代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发展,促进现代石油勘探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一、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显著发展,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更加辉煌发展的时代。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油气开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油田开发商提供科学、可靠的地震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储层圈定、油藏描述以及油藏检测提供了非常关键的勘探资料。现今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主要分为两类:勘探地球物理技术和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后者获得了更为显著的发展,推动了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现代化发展。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两种物理勘探技术。

勘探地球物理技术的研究对象比较宏观,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圈闭、地质岩层、岩层储油特性等等,而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研究对象相对而言是微观的,它主要针对岩石的物理性质、剩余油分布等,它主要用来解决储层特征的问题。地震勘测技术在油气的发现数量和储量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它主要包括反射地震技术、数字地震技术和三维地震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更加先进的地震勘测技术,例如高分辨率地震技术、油藏描述技术、思维地震监测技术等等,这些技术有效提高了新老油区的开发储量,使得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油气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二、油气开发中的主要物理探测技术

1.重力勘探技术

重力勘探技术是比较重要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之一,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测定地下岩层的深度与密度从而判断出勘探地的岩层性质与成因,从而为油气的开发提供科学的勘探资料。地下岩层由三部分组成: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重力勘探需要完成三方面的任务。首先,计算出莫霍界面的深度,可以根据莫霍界面的深度值确定勘探地质的性质。其次,可以依据岩层沉积之间的密度差,并结合重力值算出基底的埋深和基底的起伏。最后,是确定岩秋构造,主要指依据盐密度低于周围沉积岩而会产生明显的负异常而判定的。

2.磁法勘探技术

磁法勘探技术同样是重要的辅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之一,它主要是依据岩石与矿石所具有的不同的磁性来探寻磁性矿体、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种重要方法。不同岩石和矿石会产生不同的磁场,地磁会因这些磁场的存在而变得异常,这些地磁异常可以帮助找到磁性矿体。该方法主要是在油气勘探的初期使用,通过该方法可以确定盆地基底面的大致深度、盆地基岩的性质和时代、大型基地断裂带的分布。

3.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近几年来,随着采集装备的不断完善,出现了先进的超万道数字地震仪和数字检波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的发展。该技术主要的技术线路已经相当成熟,它主要对地震波场进行高密度的空间采样,并如实记录噪声和信号,并完成压制干扰、保护有效波的目的。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的主要技术参考数值是空间采样率与纵、横向分辨率。

4.时移地震技术。时移地震技术就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对油田进行三维观测。油气储层的油气分布信息包括储层的静态信息和储层的动态信息,时移地震技术的主要任务是检测油气流向和注入流体的推进,研究剩余油的分布,提升油气的采收率。时移地震技术所具体施用的技术有振幅分析法、速度分析法、频谱分析法、三维可视化技术等等。

5.综合解释技术。综合解释技术是一项借助计算机等的各种信息处理手段,详细分析地质资料以对勘探区的地质构造、岩性、储层、含油气性、等等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从而提高钻井成功率、节省勘探开采的成本、保证足够的可采储量。该技术的分析基础是地震资料,这些地震资料需要包括非地震、钻井、录井、测井、区域地质、岩石的物理性质、油气田开发的资料等等。该技术为油田公司的科学预探、建立井位、油气的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可靠的确定依据。

结束语: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作为油气资源探明与开发的最主要技术手段,它以其严谨、有效、科学的地质勘探理论与石油地质学等理论构成了现代油气地质勘探理论体系。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伴随着计算机计算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显著发展而使它的勘探有效性稳步提升,从而提高了油井勘探的成功率,为油气公司的开采作业节省了大量的成本。通过上述本文,笔者首先探讨了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油气开发中所用到的几种最主要的物理探测技术,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油气开发业不断创新地质勘探技术,丰富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并期待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能够拓展应用领域,为我国的资源开发、环境与工程的规划建设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里程。

参考文献:

[1]毛宁波.地震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及新发展[J].自然杂志,21(6):325~327.

地质与勘探论文篇10

 

19世纪中叶,西方近代地质学传入中国,少数外国地质学者开启了我国地质调查工作,中国却没有设立自己的地质机构。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组建临时政府,当时在实业部矿务司下设立了地质科,成为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地质工作机构。1913年2月,实业部矿务司地质科改为工商部矿务司地质科,同年6月,地质科改为地质调查所和地质研究所毕业论文ppt毕业论文模板,职责是既培养地质人才、研究人员和学生,又从事地质调查工作。

1922年1月27日,中国地质工作者成立中国地质学会,1923年我国第一个地方办的地质调查所――河南省地质调查所成立。以后,中央的地质调查所和地质研究所又曾隶属实业部、经济部。1928年地质研究所归入中央研究院。抗日战争期间,1940年前后,经济部设西南矿产勘测处和矿冶研究所。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四川、西康等也先后设立了省级地质调查所。

以上是解放前,我国地质工作的概况和机构设置情况免费论文下载论文的格式。这时中国的矿产勘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仍较薄弱。由于旧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地质工作和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缓慢,到新中国成立前37年,累计钻探进尺仅17万米,探明储量的矿产只有18种。另外,解放前地质工作者也发现了一些矿产基地,特别是延安的延长石油的勘查与开发,边区政府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旧中国政治、经济、社会落后,矿产勘查工作受到了约束。

相比而言,国外的地质矿产勘查与开发工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各项事业成效显著毕业论文ppt毕业论文模板,而且法律法规也较为完善、成熟。由于地质矿产勘查与开发行业是发现和利用位于地表或地下的石油天然气等递耗性矿产资源的行业,该行业具有高风险、长跨度、资金密集、会计业务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其上游活动,即勘探、开发、开采直到矿区废弃的活动。而其中的会计业务作为行业的基础除要考虑会计的专业性外,还应考虑地质矿产的高风险、资源稀缺性、收益波动性、开发专业性和行业高危性等特点。因此该行业的会计业务便显得尤为重要。鉴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行业的上述特点,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石油天然气等采掘行业会计准则或相关指南。

美国是国际上最早对地质矿产勘查开发中会计问题进行研究的国家,其研究的成果也较为成熟、系统和深入,相关会计准则的制定也最早、较完善,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地质勘探行为中会计制度的制定以及相关准则的产生,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用。

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开始了对地质矿产勘查开发行业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但当时的研究范围还仅限于流体矿产资源开发会计――石油天然气会计的一些具体操作性问题,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果法 (Successfuleffortsmethod,简称SE)和完全成本法 (FullCostmethod,简称FC)的运用方式和使用范围的选择。60年代末,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了第11号《会计研究报告》(ARSNO.11),建议基本上支持成果法。70年代初,AICPA下属的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了题为“石油工业会计报告实务”的专题报告,也基本支持成果法。直到以FASB于1975年的第9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tatementsofFinaneialAeeountingstandards,简称SFAS)《所得税会计―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公司(对APB第11号和第23号意见书的修正)》为标志。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世纪70至90年代毕业论文ppt毕业论文模板,先后了六份与石油天然气会计有关的《财务会计公告》,其中最重要的两份准则,一是1977年12月的 SFASNo.19“石油天然气生产公司的财务会计与报告”,二是1982年的SFASNO.69“有关石油天然气生产活动的揭示”。

澳大利亚没有单独的地质勘探会计准则,但存在着管制采掘行业和石油天然气行业的联合准则。1989年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理事会(AustralianAeeountingstandardsBoard)了《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第1022号――采掘行业会计》和《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第7号――采掘行业会计》,都称为《采掘行业会计》,且在技术上十分一致,不过,前者应用于公司企业,而后者应用于非公司报告主体。其主要涉及勘探开发成本的确认、计量、废弃成本的处置、摊销和收入确认等免费论文下载论文的格式。2004年,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理事会为了使其准则与IFRS6趋同,在认SBIFRS6的同时也了与IFRS6对等的《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第6号――矿产资源的勘探与评价》,取代了《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第1022号――采掘行业会计》,但保留了澳大利亚采掘行业会计原有的一些特色。

加拿大没有一个独立的地质勘探行业上游活动会计准则。但是,1988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了一份可以看作是地质勘探行业会计指南的研究报告――《小型矿业公司(JimiorMiningcompanies)的财务会计与报告》,论述了小型矿业公司的财务会计与报告问题,主要涉及了矿产的资源勘探,而较少涉及开发。研究报告探讨了勘探和开发成本的资本化问题、矿产权益部分销售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问题、矿产权益的取得、矿产权益的放弃和销售、披露以及管理费用和股份发行成本等。1990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了名为“石油天然气行业完全成本会计”,主要涉及完全成本法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开采活动中的应用以及“油气资产”折旧、减值和转让利得、损失的确认等问题。

英国的石油天然气会计实务尽管受美国的影响较大,但亦有自己的特色。2001年6月7日由OLAC了一个实务建议公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和废弃活动会计》毕业论文ppt毕业论文模板,该公告取代了1956年至1995年间的四个相关建议实务公告,目的是在英国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框架下增进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与生产活动的公司财务报告的一致性。公告认为,全部成本法和成果法都是可接受的方法,并规定了两种方法下费用资本化的原则和上限减值测试的要求,还对风险分担协议、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清理与废弃和其他权益变动等方面的会计处理,以及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作了规定。

从以上发达国家地质勘探行业中会计制度的制定,可以为我国相关行业会计制度提供借鉴,制定一份统一的地质矿产勘查开发行业会计准则是有必要的。该准则可采用历史成本原则下的成果法对勘探成本进行会计处理,而不是以估计的矿产资源资产价值为基础;充分考虑生产前成本的费用化或资本化;与矿物相关的成本的资本化与折旧;管理成本在不同经营阶段的归属;矿产资源资产资本化成本的折旧应使用产量单位法计提;矿产资源资产资本化成本的减值测试;矿物成本的确认与计量;动态销售收入如何确认等因素,充分考虑地质矿产行业的专业因素和行业经济因素,为行业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程江涛,司竹君.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地质调查项目的预算编制与会计核算.山东地质,2003(1).

[2]王忠海.采掘行业上游活动会计准则问题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学位论文.2007.

[3]董杰.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及其非物质成分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

地质与勘探论文篇11

引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所以我国的经济呈现出飞速发展的状态,然而,工程地质勘查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且不可忽略的作用,工程地质勘查也对我国的能源资源的发展建设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比较关注的城市地下工程的建设领域中,工程地质勘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工程地质勘查中,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地质勘查技术以及相关的的地质勘查理论和与之配套的地质勘查设备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更新,并且还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当中,新的地质勘查技术、理论与方法将会层出不穷。物探方法作为当前地质勘查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和手段,伴随着物探方法在地质勘查中的不断实践,我国的工程勘查的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本文将会通过分析工程地质勘查中的物探方法的实际应用,分析物探方法的具体技术和相关理论,来探讨我国物探方法的发展事宜。

一、工程地质勘查中物探方法的含义

(一)物探方法的概念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能够有效地为现代化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是工程建设高效完成的有力保障,因此,工程地质勘查中物探方法是当前的建设中是适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地质探测方法。物理地质探测手段指的是运用地球底层以及周边存在的物理场展开一系列的探测工作,其中,物理常识是在物理作用的物质空间下形成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是物探技术的全称,在具体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物探技术是运用专业的技术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专业设备对地球的无立场的变化进行勘察,然后收集数据,进而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有效地数据支持。

(二)物探方法的原理

物探技术是一项运用专业的探测设备对地球表层地质分布情况进行探测分析的光谱电磁技术。地球物理是物探方法的主要针对对象。具体方法是事先安放测线L,之后运用探地雷达发射高频宽带电磁波,然后由专门的接收装置进行接受,后续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以此来了解地质具体状况。

(三)物探方法的特征

目前的物探方法具有十分稳定的特点,能够为实际的工程地质勘查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物探方法还具有收集到的信息可靠、探测的范围广泛、适用范围广等优良特点。在物探方法中有地震法和磁场法两种探测技术,这两种技术能够十分轻松的避开相关电场、磁场等物理干扰,应用的环境十分广泛,即便是在比较不理想的探测环境下也能够获得比较可靠精准的数据,为后续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实际应用中,物探方法能够探测的地质浅层范围十分广泛,并且它还具有探测速度快、探测信息精准可靠等优良特点。

二、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物探方法的应用方法

(一)大地电磁探测

所谓的大地电磁探测四肢运用天然的交变电磁场作为场源,进行地质探测的一种新兴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对分布较深的地质进行探测,并且效果十分良好。此外,大地电磁探测技术还能够摆脱高阻层的屏蔽作用,具有相对较高的良导介质分辨能力,其设备轻便,故应用的场所十分广泛,经济效益十分理想。所以,这种探测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地震预测、地热田的勘查以及石油的勘查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二)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系统

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系统指的是应对探测信号不足、必须进行人工后期补充的一种勘查技术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够连续的补充电导率,能够有效地提升电阻的分辨率,确保勘查结果的精准度和可靠度。

(三)航空地面甚低频电磁技术

航空地面甚低频电磁技术是上世纪末期有国外发明并引进的一项比较高端的勘查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根据良导层的断裂、破碎以及腐蚀带圈定方向,运用低电阻率在岩脉和矿脉之间进行追踪补偿寻找。这种地质探测技术能够有效地探测出矿物质结构,还能够有效的圈定地质矿化范围。航空地面甚低频电磁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其探测设备十分轻盈,能够适用于大部分环境,其收集到资料的速度十分迅速,观测的方法也相对简便,但是航空地面甚低频电磁技术在接受相对较弱的异常信息变化时的效果不是很好。因此,这种探测方法主要适用于浅覆盖区以及剖面的地质勘查工作当中。

(四)瞬间变化电磁场探测技术

瞬间变化探测技术主要依靠的是电磁场的感应原理,通过运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对电磁场的变化进行感应,然后对一起显示的涡流场进行分析,以便分析目标地质的地质特点和相关结构,分析相应的空间形态。

以上不同的探测方法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探测要求,都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十分灵活多变。因此,在具体的物探工作中,根据每项工作的具体要求,采用不同的物探方法,以便提升工程勘查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结语

根据以上介绍,不难看出,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物探方法的发展,是与相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还需要物探方面的技术人员的不断资料收集与分析作为保障。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形态下,物探技术在不断的实际应用中将会获得更加飞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云升. 物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4:56.

[2]蒋永生. 物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3:71.

[3]吴广宇,张旭. 工程地质勘查中物探方法的应用[J]. 河南科技,2014,09:55.

地质与勘探论文篇12

煤炭是经济发展的主体能源,其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同时也担负着煤炭工业资源保障的重要责任,并且煤炭的开发、利用、安全、环保等责任也要依靠勘探技术来实现,所以说煤田地质勘探作用非常重要。煤田的地质勘探是研究煤层的形成、特征、位置、范围、地质条件的一种勘察方法,其能够为开采价值、开采方式、开采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并且为矿区整体开发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提供理论指导,促进能源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科学化发展。

2我国煤田地质勘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寻矿工作滞后

我国煤田的找矿工作相对滞后,虽然国家颁布了一些规定和条例,并且也对寻矿工作给予了明确的指示,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实,同时市场环境和找煤项目的减少,也极大的限制了煤炭工业的发展和进步。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煤炭的寻矿工作还较为落后,尤其是寻矿的后备力量严重不足,与勘探相比存在投入较大效率较低的情况,并且运转周期较长,不能满足生产和开发的需要。同时,寻矿工作的流动性较大任务较多,而勘探工作的范围较为集中,技术也比较先进,与寻矿相比回报率更为可观,但投入的技术力量和经费较高。

2.2煤矿勘查程度不足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较广,开采和分布的区域因经济成反比,这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煤炭勘查工作的不足,同时地方煤矿的产出与投入也存在问题,没有切实的把可持续发展放到首位,煤矿勘查工作不到位,也会引发开采和生产的失衡,所以我们应对地方煤矿的勘探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另外,地方煤矿还存在扩建矿井的报告质量低,生产资金缺失、设备不完善等情况。

2.3采掘缺水问题

煤矿开采随着时间的延续,开采范围会逐步扩大,这会引发开采区域水文地质的变化,造成开采矿井吐水事故的频发,矿底融水现象严重。针对此问题,主要的解决方法还是依靠勘探来完成,利用勘探技术对矿区的岩层进行分析,查找融水的形成因素,并详细的勘察水文特征解决吐水问题,同时做好井下吐水的预测和预报,改进开采技术,利用人工机器进行开采。

2.4可持续能力低

矿业和煤炭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低,这里所说的能力低下包括自有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资源的利用率,自有资源以资金、技术、设备、人员为主,生产中技术层面低,企业运营方式不合理,安全事故较多,环境保护措施差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需要提高煤矿的勘探技术,以此来增强煤矿的地质基础研究,促进煤矿企业的科学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技术

3.1遥感地质勘查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在煤田的地质勘查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利用遥感技术来获得高清的地质影像,并利用像片来分析和判断地质煤矿的范围,从而为下一步的实地勘探提供理论依据。遥感地质勘探利用地质填图、地质结构、找矿标志等一系列数据来分析煤矿的分布范围和存储量,是一种较为科学和经济的技术方法,常被用于地质测量、国土资源调查、水文结构、工程地质等勘查工作中,特别是在油气的勘查中应用更为广泛。

3.2地质填图

地质填图技术是煤炭普查和勘探的基础性工作,其利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探测中对矿区的地表进行分析,主要勘查矿区的地层结构、地下水文情况、煤层分布情况、煤质情况、煤层储量情况等,并利用勘查结果形成矿区的地质图和剖面图,为煤矿的规划和开采提供理论依据。目前,我国煤矿勘探的地质填图工作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这极大的转变了原有“罗盘、锤子找天下”的勘探模式,同时利用数字式填图技术、GPS技术、计算机技术,实现了三维地质填图,极大的提高了煤矿的勘探水平。

3.3坑探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