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方案合集12篇

时间:2022-03-30 15:37:21

拍摄方案

拍摄方案篇1

拍摄方式大致分为三种:平摄、仰摄、俯摄;平摄即水平方向拍摄,一部片子是以平摄为主,偶尔需要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由下往上的拍摄或由上往下的拍摄,即仰摄与俯摄。这样影片不会单调乏味,观感能够增色不少。

一、常用的三种拍摄方式

1、平摄

在企业宣传片拍摄过程中,摄像者的身体站直,把摄录像机放在胸部到头部之间的高度拍摄,是最正确的做法,也是握着录像机最舒适的位置,要使摄像机与被摄者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2、仰摄

一半多用于表现拍摄物的宏伟高大,仰摄时可以根据想要的效果来调节角度,若想目标拍出来略显高大,则拍摄角度倾斜某个角度向上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可以强化被拍摄主体。这种拍摄方式多用于拍摄人物近距离特写画面,采用仰摄一定要注意拍摄角度,角度不同所表达的效果就会有很大的差距,它使用可以渲染气氛,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若是用法不当或是过多则会适得其反。

3、俯摄

这种拍摄方式大多用于拍摄超远画面,拍摄大场面的全景,如场景、赛事等,俯摄的画面效果有层次感、纵深感,可以给人以辽阔宽广的感觉,若想使画面更具立体感,需要采用高机位,以大俯视角度进行拍摄,这样拍出来的宣传片效果会更加大气壮观。但是近距离拍摄人物却不太适合使用俯摄的手法,这样拍出来的效果会与仰摄拍出来的效果恰恰相反,首先从外形来看会使人物变矮变胖,其实人物的气势也会大大降低,非但起不了强调作用,反而使被拍人物有种被藐视的感觉,气场大大减弱。因此拍摄方式使用要恰当,否则表现出来的效果差强人意。与平摄方法结合,站在一座高楼大厦前,先用平摄的方法拍摄楼的底座,再由下往上慢慢移动镜头直至高楼的顶端,小小的一组镜头把整座楼的景观纳入视线,使得高楼更显雄伟壮观。

二、拍摄要求。

1、平:拍摄时,首先将身体面对摇镜头的终止方向上,使摄像机稳定,朝向摇摄的最后一点,然后身体转向摇镜头的开始方向并开始拍摄。身体慢慢地、均匀地向终止方向转动,直到完成整个摇摄过程。摇摄时要注意构图平衡,目标的行走空间要大于其多余空间。要想结束拍摄,可停止摇动追踪目标,镜头不动停止两三秒钟,让目标慢慢从画面上消失。拍摄这样一组镜头要提前策划,在拍摄前要有一个准备的过程。要准备好姿势,等目标出现,而不能等目标进入要摇摄起始点了才抓起机器就拍,这样匆忙拉拴,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说必须打一个提前量。

2、稳:运镜时,一定要平稳的移动摄像机的镜头。最好使用三脚架,这样有利于拍摄出稳定的画面。如果用手持机,其基本姿势是:首先将两脚分开约50公分站立,脚尖稍微朝外成八字型,再摇动腰部。这样可以使得摇摄的动作进行的更为平稳。不管是上下摇摄还是左右摇摄,动作应该做得平稳滑顺,画面流畅,中间无停顿,更不能忽快忽慢。要注意不要过分移动镜头,也不要在没有需要的情况下移动镜头。摇摄的起点和终点一定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技巧运用得有分有寸。也要避免摇来摇去。摇摄过去就不要再摇摄回来,只能做一次左右或上下的全景拍摄。

3、匀:恰当的摇摄速度摇摄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根据以往的经验,用摇摄的方法拍摄一组镜头约10秒左右为宜,过短播放时画面看起来像在飞,过长看是又会觉得拖泥带水。一组摇摄的镜头应该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要在起幅和落幅的画面上要稳定停留一段时间,一般来说三秒左右就够了,这样的镜头让人看起来稳定自然,这点很重要。落幅无停留,摇镜头将会给人没有结束和不完整的感觉。当然根据艺术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处理也是常见的:如果想让画面增添一些紧张的气氛,就可稍微加快一点移拍的速度,这样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画面。

4、准:拍摄前做好充分准备,根据稿本抓住主要意思,对所选备拍物体及周边情况提前熟悉,尽量不要出现在摇移过程中出现的偏离主体等问题。

三、视频处理:

1、字幕的运用

恰当的字幕可以突出纲目、可以标注数据、可以美化画面、可以缓解视觉疲劳。字幕的版式设计,字号、字体、字色的选择,出字的方式、方法、方向、速度运用,都是电视生动形象的最佳表现形式。另外,文字是谋篇布局的重要手段,是清晰分配篇目、章节、专栏和条款的重要标识。利用字幕标识可使整个片子的条理清楚明t。

2、图表的运用

有的宣传片是总结汇报片,必然要涉及到统计数字和增长速度方面的内容。如果用解说来罗列和用文字来堆砌这些数据,不但枯燥乏味,而且很难说明问题。因此必须恰当使用方柱体、圆柱体、金字塔体和圆饼色块比例分割体来标识所占百分比率数值或年份增长速度。这些图表可以将许多文字都表达不清的内容,用简单明t、形象直观的图形表达出来。图表的又一功能是可以将一些拍不到的镜头和抽象的内容用图表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样,既说明了问题,又美化了屏面,还可以提高后期制作的档次。

3、特技的运用

总结汇报片是三维动画的用武之地;特技是包装、美化电视节目的重要手段。恰当的特技运用,可以提高节目的艺术性、观赏性,可以使节目增辉、增色,可以提高节目的水准。

4、平面地图的运用

拍摄方案篇2

第二招:场面宏大摇镜头

摇镜头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当拍摄的场景过于宏大,如果用广角镜头不能把整个画面完全拍摄下来,那么就应该使用“ 摇摄” 的拍摄方式。摇摄是指当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于三角架上的活动底盘或拍摄者自身的人体,变动摄像机光轴(镜头横向或纵向移动)的拍摄方法。用摇摄的方式拍摄的画面叫摇镜头,摇摄一般有上下摇摄和左右摇摄两种方法。很多人在应用摇摄时往往把握不好转动的速度和角度,使画面抖动不顺畅,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把握住摇摄的要领。

第三招:移摄抓拍人物

“ 移摄” 是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移动摄像的方法拍摄的画面称为移动镜头,简称移镜头。用数码摄像机进行移动拍摄非常方便。移动拍摄可以使用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画面内的物体不论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都会呈现出位置不断移动的态势。移摄一般分为前后移动拍摄、左右移动拍摄、弧形移动拍摄以及上下移动拍摄等几种方法。

第四招:跟摄端稳最重要

“ 跟摄” 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画面称为跟镜头。在跟摄时跟上、追准被摄对象是跟镜头拍摄的基本要求,因为镜头大幅度的上下跳动极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

通常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相对稳定,而且景别也保持不变。这就要求在拍摄者与主体人物运动速度基本一致,这样才能够保证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相对稳定,既不会使主体人物移出画面,也不会出现景别的变化。

第五招:变焦拍摄注意定格

平时我们经常从电视上看到这样的画面,镜头对准一个广阔和场景,渐渐地镜头推进,最后聚焦于某个细节,这种方法经常运用于花卉、烛光、小动物等细节的拍摄。看上去显得很专业,不过我们一样可以用普通的家用DV 拍摄出来。DV 的焦距可以通过焦距拨杆来调节,将旋钮推至T 那方,可以拉近并放大远方的景物;如将旋钮推至W 那方,拍摄的范围则会扩大。拍摄变焦镜头时,需要注意在对准目标后要保持静止5 秒钟左右,以便后期编辑,另外,在一组画面结束时也要把图像定格5 秒钟,给人有始有终的感觉。

拍摄方案篇3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8―0063―04

一 前言

课程改革最终必须发生在课堂上,教师是改进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而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它通过展示真实的课堂情境、拥有不同层次的案例问题和多元观点、嵌入相关的教学理论、构建丰富的案例资源库,为教师的拓展研究提供方便。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视频案例?这里所说的视频案例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它是一种能够整合现场观摩、录像带分析与案例研究的教师教育与校本研修工具,主要包括案例概述、背景介绍、案例片段、课后反思、案例评价、案例问题、相关资源等部分[1]。案例片段是视频案例的主体,是视频案例的主要拍摄内容。

2 拍摄对视频案例的重要性

视频案例来源课堂教学,最终服务于课堂教学,因此视频案例拍摄,不仅要遵循技术发展的规律,而且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做到以教育的视角反思拍摄技术的应用,以技术的手段解决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拍摄的重要性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要从视频案例应用、拍摄课的目的入手,从如何反映教师的教学方法、教与学的过程考虑,要做到用教学指导技术应用,将教学、技术、艺术有机结合,实现技术的手段价值与目的价值的统一[2]。

二 视频案例的拍摄要素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育传播系统,教育者(教师)、教育信息(教学内容)、教育媒体(教学)、受教育者(学生)是其核心要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他们彼此不是孤立的,通过单向、双向、多维的互动,形成教师―学生、教师―内容、教师―媒体、学生―内容、学生―媒体、内容―媒体、学生―学生多重关系[3](如图1所示)。在教室这个环境中,教学要素就是通过这些教学关系,完成教学内容的传递,实现教学效果的。

由此可见,教学要素、教学关系、教学内容作为从课堂教学抽象出来的核心要素,必然是视频案例的重点拍摄内容。它们的存在改变了视频案例单纯依靠拍摄技术进行简单记录的低层应用,将教学、技术、艺术充分结合,构建了视频案例与现场课堂之间的桥梁,为视频案例拍摄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教学要素为基础、教学关系为主线、教学内容为目的多维立体化拍摄方案(如图2所示)。

一维是教学要素,即“点”拍摄阶段,将教师、学生、黑板、数字投影、实物教具这些教学要素,通过画面色度、亮度、清晰度的控制,将其完整记录下来,是视频案例的拍摄基础。二维是教学关系,即“线”拍摄阶段,将教学要素中各个“点”,按照教学关系将其连成“线”,依据轴线规律,通过多机位架设,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教学关系很好的展示,全面记录教学过程。三维是教学内容,即“面”拍摄阶段,通过画面构图、景别、镜头时间、镜头组接等技巧,对视频案例进行精细处理,完成教学内容的传递,实现教学与技术之间深层次整合。这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环环相扣,让视频案例记录课堂并超越课堂。

三 视频案例的拍摄策略

1 教学要素的拍摄策略

教学要素的拍摄策略根据教学对象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拍摄和转换两种方法。对于液晶投影、电子交互白板、视频展台等教学要素使用视频转换卡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对教师、学生、黑板、实物教具等教学要素使用摄像机拍摄,拍摄时要重点把握好色度、亮度、清晰度三要素的设置。摄像机的自动功能能够基本满足画面色度和清晰度的要求,而画面亮度由于受到教室环境的影响,需要手动光圈和自动光圈配合使用。

以电子白板课堂为例,教师经常需要与白板互动,白板的亮度与教师脸部亮度形成巨大反差,自动光圈将导致教师的脸部曝光不足,需要采用“手自结合”光圈控制方法。首先,使用自动光圈确定教师脸部的光圈值,方法是将镜头推至教师的脸部特写,将光圈播至自动,待稳定后,记住当前的光圈值;然后,将光圈设置为手动,按局部主体的亮度确定最佳曝光量,这样就不会因教师来到投影幕前导致教师出现曝光不准的现象了。

2 教学关系的拍摄策略

根据课堂教学模式的不同,教学关系主要划分为师生面对面和协作互动两种传播模式类型。师生面对面教育传播模式的优点是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传递教学内容,在与学生面对面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果[4](如图3所示)。

拍摄中,要以教学活动为主线,把握好教师、学生、媒体三者之间关系,可采用双机位拍摄。将主机位放到教室的后面,用于拍摄教师活动;辅机位放到教室的前方,用于拍摄学生活动(如图5所示);数字投影的信号使用VGA连接线接入到切换台中。双机位并不是固定不动,可随时根据课堂需要沿箭头的方向进行移动,但要牢记两个机位要始终保持在教室的同一侧,切不可出现在教室的两侧,导致跳轴现象,同时两个机位要互相照应,避免出现穿帮镜头。

协作互动模式通常以小组活动形式出现,突出师生通过媒体互动,师生直接互动;生生通过媒体互动,生生直接互动(如图4所示)。拍摄时重点选择一个 “焦点”小组,采用三角组合机位法,使用三机位拍摄。主机位为顺面机位,在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上,采用高机位、俯拍角度、全景,拍摄小组的具体活动;内反角机位位于小组的左前方,以平视角度,采用近景,拍摄对侧学生的具体活动;外反角机位位于小组的右前方,作为反打机位,抓拍小组活动的特写画面,特别是实验器具的具体使用过程(如图6所示)。

3 教学内容的拍摄策略

教学内容的传递是课堂教学的精髓,画面构图、镜头时间、镜头景别对教学内容的传播质量有重要影响。首先,在画面构图时,除了遵循基本的画面美学知识外,要将教学内容始终置于画面的重心位置,用教学指导构图。其次,处理镜头的节奏时间与教学需要时间的关系,当两者矛盾时,以教学需要时间为主。最后,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境下景别的双重属性,处理好景别在叙事和有效展现教学内容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使用远景和全景交代课堂教学概况,使用中景展现具体的人物关系,使用近景和特写拍摄教学细节,强化重要内容,引起有效注意。这样做不仅符合人们的心理认知,给人一种逐渐深入、有效展开的感觉,而且避免了单一景别带来的沉闷。

四 视频案例的拍摄过程

视频案例的拍摄过程不同于课堂实录的拍摄,其时间长度可短于标准教学课时长,主要根据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片断拍摄,包括分镜头稿本、课前准备、现场拍摄、后期补拍等环节,现以初中二年级物理《水的沸腾》一课为例,叙述电子白板环境下视频案例的拍摄过程。

1 分镜头稿本编写

分镜头稿本是拍摄的基础,是解决拍摄重难点,确定拍摄过程、相关技术方案的过程,是在教学设计基础上编制的。本节课的分镜头稿本中,首先确定“导入新课”、“讨论实验”、“探究实验”、“实验交流”四个课堂片段,然后结合设备的具体情况,对课件内容使用转换的制作方法,采用双机位的拍摄方案。最后为每个片段设计景别、镜头、机位、构图、角度等具体技术细节。

2 课前准备

在课前与任课教师协商,解决拍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教师着装、手势、发型;摄像机的位置、话筒的安装、焦点组(学生)的位置、教师(学生)的行走路线;教师与摄像技术人员之间标志性手语含义等;主机位和辅机位的拍摄分工,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及教师和学生的一些非常规举止的解决方法,具体分析如表1所示。

3 现场拍摄

(1)案例片段一:导入新课、引出实验

此环节时间为5分钟,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回顾以前的知识内容,教师使用课件展示一段“油锅里捞物”视频,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出“水的沸腾与温度的关系”这个问题。拍摄时,主机位以中景跟拍教师,要注意处理好教师与板书、教具三者之间的构图重心;辅机位以全景为主拍摄学生听课的场面,然后穿插几个学生组(3-5个学生)的画面,重点抓拍听课认真学生(焦点)的特写;在镜头切换时注意控制镜头时间,确保教师、学生、课件三者间的对应关系。

(2)案例片段二:讨论实验设计、展示实验过程

此环节时间为10分钟,教师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讨论需要哪些器材,实验的注意事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用仿真实验室中的实验装置明确实验过程,补充完善实验步骤。拍摄时主机位以中全景采用跟镜头手法拍摄教师,辅机位采用机动方式,分别以远景拍摄全班同学讨论情况,全景记录小组讨论情况,近景特写拍摄认真讨论的学生。注意把握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当教师向学生提问时,主机位和辅机位同时拍摄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景。辅机位要注意捕捉回答问题的学生,多采用全景拍摄,可避免由于捕捉不及时导致拍摄失败。

(3)案例片段三:小组合作、探究实验

此环节时间为10分钟,学生从70℃开始记录,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水中气泡产生的位置、大小,并在坐标纸上描点,画出图像,分析图像形成的原因。拍摄时两个机位都以拍摄学生为主,围绕焦点组进行拍摄,主机位及时调整高度以中全景记录整个小组的操作过程,辅机位以特写为主拍摄学生实验的具体过程,同时要注意抓拍教师指导学生的场面,双机位要尽量在教师与小组学生的同一侧,避免出现跳轴现象。

(4)案例片段四:实验交流、展示结论

此环节时间为10分钟,学生代表到讲台前通过视频展台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结果,并接受教师与学生的提问。双机位及时调整拍摄对象,主机位以拍摄学生代表为主,位置不变,副机位拍摄教师和其他学生,注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将主机位的光圈调至为手动,防止学生在电子白板前出现画面曝光不足的现象。

4 后期补拍

由于现场拍摄时间紧,及师生间一些不可预知问题的出现,需要进行补拍。主要内容如下:实验的具体器具、学生实验的全部过程(全景)、学生实验的具体数据(特写)、水的沸腾画面(特写)、学生实验记录图(特写)、教师访谈、学生访谈、背景介绍等案例片段。最后将“水的沸腾”虚拟实验课件使用录屏软件制作成视频,将课件的画面、声音收集起来,用于后期编辑。

五 结束语

视频案例拍摄受到教师、学生、设备、技术多方面条件的约束,需要教师、学生、拍摄人员共同合作,特别在多机位同步拍摄条件下,更需要努力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会把遗憾降低到最低点。相信随着视频案例的广泛应用,视频案例的画面质量将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教学指导下的拍摄技术将使视频案例的教学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鲍建生,王洁,顾泠沅.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究与制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1.

拍摄方案篇4

第三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负责中直单位制作机构拍摄制作电视剧的备案管理和全国拍摄制作备案电视剧的公示管理。

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所属制作机构拍摄制作电视剧的备案管理。

总政艺术局,中央电视台负责所属制作机构拍摄制作电视剧的备案管理。

第四条拍摄制作备案剧目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拍摄制作备案剧目的内容需符合国家宪法、法律和电视剧管理法规的规定。

(二)拍摄制作备案剧目的申报机构,必须具备下列三种资质之一,即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地市级(含)以上电视台(含广播电视台、广播影视集团),或持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机构。

(三)拍摄制作备案中的非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剧目,如果内容涉及重大或敏感的政治、军事、外交、统战、宗教、民族、司法、公安、教育、名人等(以下简称特殊题材),拍摄制作备案前须征得省级以上(含省级)相关主管部门或有关方面的意见。

第五条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总政艺术局,中央电视台的备案管理职责和程序为:

(一)依据国家法规及广电总局的有关规定,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系统的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管理办法,并依法具体实施。

(二)依据第四条之规定,查验、核准、协调、办理备案剧目。

(三)查验申报机构资质,对于合作拍摄制作的剧目,只能核准其中一家机构申报备案,交叉、重复报备无效。

(四)拍摄制作备案实行月报制。每月5日前,省级管理部门统一将核准的所辖制作机构上月所有拍摄制作剧目的备案材料,以电子邮件方式发至广电总局接收全国各管理部门备案材料的专用电子信箱:gs@,由广电总局统一汇总公示。各地的报备截止时间,由各省级管理部门自行规定。

第六条中直单位制作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按月报制于每月5日前,统一将所辖机构上月拍摄制作剧目的备案材料,以电子邮件方式发至广电总局上述信箱,由广电总局负责核准备案并办理公示。

第七条全国报广电总局公示的拍摄制作备案剧目须提交下列文字材料:

(一)完整填写由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统一印制的拍摄制作备案公示表格,包括加盖对应的公章。

(二)提交不少于1500字的剧情简介,准确表述该剧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三)特殊题材的拍摄制作备案剧目,须附相关主管部门或有关方面的书面意见。

第八条广电总局按规定对拍摄制作剧目备案材料进行查验、核准,于每月5日申报截止日后的10个工作日内,通过广电总局政府网站“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专栏向社会公示。

第九条各级管理部门对于制作机构报备剧目中存有异议的,有权调审材料、商议修改、直至不予备案;广电总局对于省级管理部门申报公示的剧目中持有异议的,有权视具体情况做出相应处理,直至不予公示。对于已经公示的拍摄制作剧目,广电总局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有权调整或做出停止拍摄制作的处理。

对于不予备案的剧目,发生行政行为的管理部门需在10个工作日内向申报机构发出书面通知书。对于不同意拍摄制作的剧目,不予公示即视为通知书;对于未经备案公示擅自拍摄制作完成的,按违规处理。

第十条凡经广电总局公示的拍摄制作剧目,须按申报公示内容拍摄制作,确因创作和市场原因须对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进行大幅度调整的,须重新履行报备公示手续。

第十一条广电总局政府网站“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专栏中的公示剧目打印件是该剧目制作完成后送审的必备材料,各级审查部门需进行认真查验,未经各级管理部门备案和广电总局公示的,剧情与备案内容严重不符的完成剧,各级审查机构不予受理发证。

第十二条经过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电视剧如需变更剧名、集数或制作机构的,均须重新履行备案公示手续,否则无效。

第十三条各级管理部门、所有电视播出机构、各类电视剧发行和制作机构,以及相关机构和创作者、投资人等,均可通过广电总局政府网站“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专栏查询全国电视剧的拍摄制作动态情况,可根据需要追踪、选购、合作、核实以及投诉相关剧目,有效处理各类选题竞争、授权争议、题材撞车、重复拍摄制作等市场行为。

第十四条电视剧剧目经广电总局政府网站“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后,应当开机拍摄制作。广电总局如在自电视剧剧目公示之日起60个工作日后接到该电视剧未开机拍摄制作的举报,将对该电视剧的拍摄制作情况进行调查,该剧的申报机构须提供足以证明其开机的拍摄素材等材料,如不能出示相关开拍证据,一经查实,备案公示作废,同时取消申报机构对该剧的制作资质,并在网站上公布。

拍摄方案篇5

2008年初,我接到了上级下达的选题拍摄任务,经过短时间的研究,马上展开了纪录片的“前期准备工作”。

纪录片具体拍摄通常会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拟定一个详细的拍摄计划,包括拍摄大纲甚至拍摄脚本、具体的拍摄对象、拍摄场景、采访话题、线索的安排。以及结构的设计,等等。可以说,拍摄过程主要是对原计划的实现过程。

另外一种是对某个题材感兴趣,譬如某个人物或事件的戏剧因素、宿命感。独特性、典型性等,并对其中的价值进行相对的判断,没有一个具体的拍摄大纲和实施计划。通常是边拍边看,在拍摄过程中寻找线索、安排结构、确立主题。

近年来在纪录片的摄制方法上涌现出不少新理念和新方式,但在“电视快餐文化”的打压下,“慢工细活”式的纪录片制作方式已经越来越少,许多编导更多地采用第―种方式。基于纪录片真实记录的原则,笔者决定采取两种方式并行的拍摄方式。也就是在拍摄之前制作详细的拍摄大纲,在拍摄过程中依托大纲真实记录、不断感悟,寻找新的创意和灵感,思考新主题、新内容。

笔者曾经拍摄过几部纪录片,但是最长的也才四集。像《京杭运河・两岸行》这样题材宏大、空间跨度广时间跨度长的纪录片还是首次涉及。经历了一年半的前期准备和为期半年的前期拍摄后。目前该片正在进行紧张的后期制作工作,预计今年下半年播出发行;

为什么要做复杂的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都有哪些内容?

为什么需要―年半之久?

万丈高楼平地起。稳固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大型纪录片拍摄的地基。根据此次积累的经验,我将前期准备工作分为六大部分,在这里和同行们分享。

都说拍一部好片子,就像打―场酣畅淋漓的胜仗。只有做好战斗前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才能看见胜利的来临。

1策划

精心策划纵观全局

拍摄一部纪录片,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编写完善纪录片策划案。这就像战争中的作战预案一样,何时打,往哪打,打谁,要达到什么目的,都要明确在案。电视纪录片的策划案也是一样。要对整个片子的大方向有明确的把握,为什么要拍。拍什么,以什么方式拍,这些都要在策划案中体现。写策划案时要有战略限光。站的要高,看的要远,为全局谋划。电视纪录片的策划案主要包括:片名、创作背景、主题立意、形式风格、工作步骤、经费预算、拍摄地点等等。

编写完善拍摄大纲,是在对片子有了初步想法之后,将虚拟想法形成文案的过程。而在整个策划案当中,“主题立意”这一部分是最为重要的。准确的主题能为片子的拍摄制作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优秀纪录片的主题往往只概括提炼为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比如《京杭运河・两岸行》策划案的主题为”国运兴、民运兴、河运兴”,主题高度提炼,让人一目了然。当然在策划案中,对主题进行详细阐述,才算将整个主题立意完整表达。

编写完善策划案,是所有前期准备工作的第―项。之后的所有工作都根据这个策划案依次展开。

2 人员

精兵强将 各负其职

有了策划案,接下来要招兵买马,按照策划案的要求立即成立摄制组。《京杭运河・两岸行》的摄制组由十几人组成,都是精兵强将,身经百战。

以上为摄制组的主创人员,在拍摄和后期制作期间,我们还聘请一些知名的编导、撰稿、顾问帮助我们完成工作。唯一的一条经验就是:分工越细,效率越高。

明确了摄制组人员构成之后,开会明确每人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分工,艰苦的战斗就此打响。

3 经费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俗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何统筹规划经费的使用,做出实际可行的经费预算,并在实际操作中做到开源节流,把钱用在刀刃上,这些就是制片人的必修课。

经费预算虽说只是预算,但必须照顾到各个方面的经费。其中包括:差旅费、器材费、劳务费、场地费、资料费、道具费、后期包装制作费、主题曲创作费、推广发行费等等。这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做预算的原则就是细致周到,千万不要有遗漏的项目。

比如,差旅费包括住宿费、餐费、汽车汽油维修费三项。其中,住宿费:8人*150元/人*150天=180000元。在考虑住宿的时候,要将住宿宾馆安排在距离拍摄地点接近的位置,附近还要方便饮食和生活,最重要的是价钱合适。不可能每一家宾馆都是按照预算标准的每人每天150元,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住宿赘预算是不够的,但在一些小城市或者乡村,就绰绰有余,所以只要做到花费总数与预算一致即可。还比如汽车维修费,这个费用在别的纪录片预算中,是个可能不会出现的项目,但是考虑本片行程超过2万公里,汽车发生一些小故障也是不可避免的。

一旦预算方案完成审批,就要严格按照预算的经费办事,多退少补。在经费的使用方面,有经验的团队是绝对不会大量地超出,或大量地少于预算。

4 调研

知已知彼 百战百胜

在战场上,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们做片子也是一样,做好调研会使之后的拍摄事半功倍。调研工作,简单地说就是对你要拍摄的题材进行研究,而怎么研究,都研究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我考虑有以下几点:

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一般由各集的编导完成,搜集的资料包括:网络资料、相关书籍资料和视频资料。比如第一集《俯下身来是人间》的拍摄地点是浙江杭州,需要搜集的资料至少有两方面,一个是运河方面的资料,一个是杭州这个城市的资料。阅读相关文字资料,对运河和这座城市有初步的认识,再观看一些别人拍过的片子,就会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如以运河为题材的《话说运河》,还有拍摄杭州城市的旅游片《台湾脚逛大陆一一天堂杭州》等等。这些资料只是作为片子的一个参考,为之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专家指导

在拍摄前,邀请资深专家进行面对面座谈式交流,介绍情况,答疑解惑。这里的专家是指两种类型的专家,一种是历史文化类专家,他们对当地城市和运河的历史文化极其了解:另一种是电视纪录片专家,他们曾经拍摄过相关选题,可以介绍经验。另外,要想了解一个城市,就先要了

解在这个城市生活的人。利用各种资源,

找到一些当地人,和他们交流,才能真正理解这个城市。踩点看再多的资料也不能代替亲身体验。由于《京杭运河・两岸行》是大型纪录片,拍摄耗时长,经过城市多,行程距离远。所以为顺利完成前期拍摄,我们需要进行前期踩点。由于拍摄地点多,我们只选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四个城市进行前期踩点,分别是杭州、扬州、淮安、北京。杭州和北京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和终点,也就是片子的开头和结尾:扬州的邗沟是运河的起源:近代的运河漕运文化则源自淮安,如运河题材的电视剧《漕运码头》、《天下粮仓》的创作原型就是淮安。可以说这四个城市的选择很有代表性。

踩点,并不是单纯的到那里走一走、看一看,而是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如勘察拍摄地点、联系采访专家、了解近期将在此举办的大型活动、拍摄部分空镜头等等。我们拍摄纪录片,重点是讲述今天的故事,今天的生活,今天的人,了解近期在此举办的大型活动,可以依托当地的大事件讲述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比如,我们知道2009年7月22日,五百年一遇的罕见日全食在天空上演,而最佳的观测地点正好就是我们要拍的城市湖州。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们就在时间表上加上了这个内容。安排7月22日前往湖州拍摄。在踩点过程中我们又获知山东曲阜的祭孔大典在9月26日进行,于是将拍摄曲阜的时间改到了9月底。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踩点过程中拍摄一些空镜头也是可行的,我们在踩点的过程中拍了一些空镜头。这些素材有两个用处:一是制作宣传短片,为片子前期推广做准备;二是为前期拍摄遇到的不可抗力作备份。我们在前期拍摄淮安那一集的时候,十天的拍摄时间都在下雨,拍摄的很多画面都不理想。还好有踩点时拍摄的晴空万里的空镜头,要不然这将是严重的缺憾。

5 大纲

战略战术 随机应变

由各集编导编写的拍摄大纲,就好似战场上具体的战略战术一样。要简洁明了,实用性高。电视纪录片的拍摄大纲通常由这几个部分组成:片名、主题、重点拍摄故事、本集整体故事构想。

在不偏离全篇的大主题下,每一集可以有一个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比如人与自然、沟通、爱、和平等等。这些主题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文字,而是片子在拍摄时的导向,需要通过镜头来表现。

在明确主题的基础上,每集确定几个重点拍摄的故事和本集整体的故事构想。在这里又包含了几个内容:拍摄故事的内容、主持人出镜串词、背景资料、建议拍摄画面、专家采访、需要协助解决事项等。这就需要非常具体的文案,这个部分也是整个拍摄大纲中可操作性最强的。我曾经在其中一集的拍摄大纲中写过这么一句话:请协助解决租船拍摄运河。看似简单的一句话,里面有不少问题:租什么船,是快艇还是木筏:租多长时间,一小时还是一天。考虑不周全会给后面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所以要把事情想在前面,细致认真对待拍摄大纲的编写。

编写完拍摄大纲,再附上拍摄时间表,这份拍摄大纲就真正完成了,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在拍摄大纲文案实施的基础上,编导和摄像可以不断修改和完善拍摄大纲,寻找拍摄的新灵感、新创意、甚至新主题。

6 设备

刀枪棍棒 全副武装

战场上,战士的武器是枪,而摄像机就是我们电视人手中的兵器。如何选择合适的武器,用怎样的武器才能一击致命,武器装备的正确选择往往决定着―场战争的胜败。

我们选择了号称标清的王者――两台索尼DVW970P,并配上两支佳能4.5的超广角镜头作为主战装备。再加上一台Panasonic P2摄像机AG―HVX203和索尼家用DV DCR―HCS4E,共同作为花絮拍摄使用。

DVW970P拥有超高的画质清晰度和色彩分辨率,配合佳能4.5的超广角镜头使用,在一些大场面的拍摄上有惊艳的效果。

拍摄方案篇6

      一审:东京地方裁判所2001年1月25日判决,载《劳动判例》第802号第12页(2001年6月15日)

      二审:东京高等裁判所2002年7月11日判决,载《劳动判例》第832号第13页(2002年11月1日)

 

      一、  本案精粹:

      签订承包合同的承包者,在承包期间因病死亡,能否以劳动者的身份适用于劳动法规,从而获得劳动者灾害补偿?本案告诉我们,无论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合同形式如何,都要依据事实上是否存在使用从属关系等要素来综合判断劳动者的性质。

      一般来说,电影的拍摄制作是在导演的指挥监督下进行的,摄像师有服从导演指示的义务,虽然该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摄像师要有相当的专业技术和对艺术的理解、表现方式,但不能以这种“自由”的艺术发挥来否定指挥监督关系的存在。本案也是一样,本案摄像师虽然与电影公司签订的是承包合同,但是摄像师的报酬以劳务提供的期限为基准 计算 支付,每项工作的诺否的自由受到制限,劳务提供的代替性不予存在、摄像器材基本上由电影公司提供,电影公司将摄像师的报酬作为计算劳动灾害保险费的基数,等等。从这些因素加以综合判断,摄像师是在与电影公司的使用从属关系下提供劳务的,因此属于劳动者概念的范畴,受劳动者灾害保险法的保护。本案历经16年,终以劳动者侧胜诉结案。

      随着文学、艺术、影视等特殊领域就业形态的多样化,如何及时准确地界定和判断劳动者的身份成为十分复杂的课题,因此本案判决对今后实务的影响值得关注。

 

      二、案件回放:

      本案电影摄像师(1926年8月出生,当时59岁),是日本著名的独立职业者,曾拍摄过多部电影电视片并多次获奖,[1] 1985年出任日本电影技术奖审查委员,1986年出任日本电视技术协会纪录片部门审查委员。

      本案电影公司欲拍摄一部反映日本东北部文化的影片,导演(兼编剧)与摄像师是故友,对其摄像技术极为赏识,且该摄像师也是出生于日本东北部,有那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熏陶,便极力向社长推荐由其出任该片摄像师,社长表示同意。社长在与该摄像师商谈时说,作为本公司的摄像师每天的报酬是2.3万日元,本片预计拍摄50天计115万日元,考虑到拍摄前后要来公司处理一些事情,故加算5万日元,合计120万日元。另外该电影公司员工每月25日支付工资,本案摄像师提出希望月末支付或者外景拍摄完毕后支付,社长表示同意。由于拍摄实际期间一般要比预定时间长,提前结束的情况几乎没有,双方遂商定即使拍摄时间有所变化,报酬也不改变。就此双方签订了从1985年10月至1986年5月间,该摄像师随剧组在日本东北部地区拍摄,预定分三个阶段共进行50天,电影公司在月末或外景拍摄后向该摄像师支付120万日元报酬的承包摄像合同。

      该摄像师在拍摄期间,曾在日本东北部严寒的寺院里连续9天长时间拍摄,有时彻夜拍摄,有时在雪中拍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1986年2月19日早晨该摄像师在下榻的旅馆跌倒,被送往 医院 ,23日因脑血栓病亡。

      由于摄像工作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所以电影公司在已经向该摄像师支付了50万日元的基础上,在其死后的1986年3月25日向其遗属支付了34万日元,总计支付报酬84万日元。

      本案中,该摄像师还推荐了两名摄像助手和一名与摄像工作密切相关的照明技师。该摄像师在电影的整个拍摄过程中,只从事摄像工作。根据拍摄的日程安排,没有拍摄任务时,可以任意从事其它工作,而不必征得电影公司同意。但实际上,该摄像师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同时从事其它电影的拍摄等工作。后来其妻子说,有可能利用2、3天时间为老朋友勅便河原宏的花展摄影。

      该电影公司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完备,但工作时间、休息时间、休息日、工作守则、劳动纪律等等对本案摄像师都不适用,没有约束力。

      本案摄像师于过去的20年间,在该电影公司工作过5、6次,其报酬一直是按“经营所得税”来申报,电影公司虽然以文娱人的报酬名义进行所得税的事先预扣,[2] 但在1985年4月至1986年3月期间电影公司在向所辖劳动基准监督局支付该公司的劳动灾害保险费时,已经将该摄像师的报酬包含在内作为计算的基数。另外该摄像师加入了东京文化人国民健康保险。

      该摄像师死后两年,其子于1988年2月17日以其父的病故是由该摄像工作直接引起为由,向管辖区的劳动基准监督署长提出依据《劳动者灾害保险法》支付 经济 补偿的请求。1989年8月28日该基准监督署长作出了该摄像师不是《劳动基准法》第九条规定的劳动者,故不予支付经济补偿的决定。

      其子于1989年10月请求管辖区劳动者灾害补偿保险审查官审查,1994年11月24日请求被驳回。

      其子又于1995年1月20日向劳动保险审查会提出再审查的请求,1998年6月17日又被驳回。

      其子遂向东京地方裁判所提起诉讼。2001年1月25日东京地方裁判所一审判决,其子败诉。其子不服一审判决结果,上诉东京高等裁判所,2004年7月11日二审判决推翻原判,其子胜诉。当事人均未提出三审上诉,本案历经16年艰辛曲折终以劳动者侧胜诉结案。

 

      三、判决要旨:

      本案一审和二审均从以下9个相同的方面(顺次不同)对该摄像师是否为劳动者进行了综合分析判断。为便于比较,笔者在每个相同判断基准中将一、二审的判决意见同时列出。

      1、  工作上的指挥监督关系

      一审判决认为,虽然导演有最终的决定权,但导演与摄像师的职能是业务分工的问题,而不是指挥命令关系。具体来说:

      ①导演对该摄像师的工作只是给予原则上的把握,而不是事无巨细。

      ②从追求艺术性的角度来看,导演和该摄像师所处的地位是同等的。

      ③导演对该摄像师提出的建议予以采纳。

      二审判决认为,作为电影拍摄来说,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理解和把握导演意图,基于自己的技术和艺术感悟将摄像具体化,但导演对电影的拍制负有最终的责任。本案也是一样,关于摄制方法等方面的问题都是在导演的指示下进行,对该摄像师拍摄胶片中的镜头的选取和编辑也都由导演最终确定。无论该摄像师技术有多高,工作的独立性有多强,都不能脱离导演的指导监督而无限制的自由发挥,该摄像师基于导演的意图进行拍摄,发挥艺术才能,虽然不是显在的具体的直接的指挥命令,但不能以此否定指挥命令的性质。本案电影拍摄的最终决定权由导演掌握,与该摄像师之间存在指挥监督关系。

      2、  报酬的性质和数量

      一审认为,本件报酬是完成该部电影的摄像任务支付120万日元,摄像日数有所变化报酬也不变,可见该报酬不是与劳务提供的一定的时间相等价,而是与作品的完成相等价的,因此是承包性质的报酬。

      二审认为,虽然是完成该部电影的摄像支付120万元,但这是以预定拍摄日数等为基准算定的数额,与其摄像助手等的报酬形式没有本质差异。另外该摄像师合计工作了33天,电影公司虽然以完成了一部的三分之二为理由支付了84万日元,但33天也恰好相当于当初预定拍摄日期50天的三分之二。所以也是考虑到了与劳动时间等价的因素的。因此与承包性质报酬相比,更具有工资的性质。

      3、  对委托的工作的诺否的自由

      一审承认,合同签订后,该摄像师按拍摄日程表工作,而且要理解把握导演的意图将影像具体化,因此对每项具体工作加以拒绝的自由是受到制限的。但同时又强调指出这种制限是由电影制作的特殊性决定的,而不能认为是由使用者的指挥命令所造成的。比如按照日程安排去拍摄寺院的庙会,地点和时间事实上都是确定好了的,没有选择和拒绝的自由。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摄像、录音、演出等独立部门必须合作进行,该摄像师作为工作人员之一也必须按预定日程表统一行动,以提高外景拍摄的效率。此外,把握导演意图将影像具体化是摄像师本来的职责和应该发挥的作用。所以该摄像师所受到的限制与指挥命令没有直接关系。

      二审认为,一旦签订了合同,该摄像师就必须在电影公司指示下按照日程表工作。作为摄像师必须依导演的意图将摄像具体化,所以该摄像师对每项具体的工作的诺否的自由受到制限。至于一审提到的“电影制作的特殊性质”,应该认为使用者的指挥命令更多的是通过工作内容来实现的,该工作内容已经包含了工作的“一般性质”和“特殊性质”。而且一般来说,使用方对委托的个别工作的诺否自由加以制限是共通现象,并不是电影制作行业所特有的。

      4、  时间的、场所的制限性

      一审承认本案摄像师的工作是按照预定的日程表进行的团体活动。工作场所(包括外景拍摄地)都是被指定的,所以存在很强的制限性。但是一审仍然坚持认为这种制限性发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电影摄制的特殊性质”导致的必要的指挥命令所造成的,因而很难说是直接造成的制限。

      二审同意一审关于“有很强的制限性”的认识。但否认一审强调的“电影拍制的特殊性质”是造成制限原因的结论。认为时间、场所的制限对电影拍制的使用者来说必不可少。

      5、  劳务提供的代替性的有无

      一审认为,本案摄像师向电影公司推荐了两名摄像助手和一名照明师,鉴于该摄像师的声誉,电影公司尊重了他的推荐意见(以前拒绝其他人的推荐的情况是存在的)。助手们在该摄像师指导下一同工作,但在业务上不能代替该摄像师。

      二审认为,导演因为赏识该摄像师的技术才向电影公司推荐,促成了该摄像师与电影公司签约。其后该摄像师又推荐了摄像助手,所以他的工作有不可代替性,但这正是肯定指挥监督关系存在的一个要素。

      6、  机械、器具的负担关系

      一审认为,该摄像师使用的器材,除了一次在寺院里使用的是自己的摄像机以外,其它全部由电影公司提供,由此可见该摄像师符合作为“劳动者”的这一要素。

      二审同意一审对此问题的事实认证和结论。

      7、  专属性的程度

      一审认为,在这20年之间,该摄像师在该电影公司只从事了5、6次摄像工作,在本案的电影摄像中,有同时从事其它工作的自由,虽然这在事实上存在困难,但该摄像师仍打算利用2、3天时间为老友勅便河原宏拍摄花展。另外从该摄像师的工作经历来看,为勅便河原宏拍摄的工作很多,最多的一年从中获得了600万日元的收入,所以该摄像师在 经济 上不必依靠本案电影公司,其专属性的程度很低。

      二审认为,该摄像师在经济上不必依靠本案电影公司,这被一审认为是“专属性的程度很低”,但是,如果对照被承认的指挥监督关系,虽然专属程度低,但对判断该摄像师是否是“劳动者”并没有直接的过多的影响。

      8、  劳动管理规则的适用

      一审认为,本案摄像师与电影公司员工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报酬形式和报酬支付时间等不同,因此不适用于本案电影公司的劳动管理规则。

      二审认为,虽然不适用于劳动管理规则,但由于本案事实上存在指挥监督关系,所以不适用于管理规则这一要素对是否是“劳动者”的判断没有大的影响。是电影公司的员工也好,不是电影公司的员工也好,在电影拍摄期间,剧组有关工作人员不适用于管理规则几成惯例。对于本案摄像师来说,不能把他不适用于该电影公司的管理规则一定看成是否定他为“劳动者”的要素。

      9、  税金的负担关系

      一审认为,本案摄像师的报酬被作为文娱者报酬进行预先扣税,所得税按经营所得进行申报,虽然仅以报酬的所得税申报形式来否定使用从属关系的存在是不恰当的,但是上述税金的负担关系的确与该摄像师的报酬形态相吻合。另外虽然该电影公司从1985年4月至1986年3月将该摄像师的收入包含在劳动者灾害保险费的 计算 基数内,这是对该摄影师是“劳动者”的肯定要素。但是这只不过是该电影公司的判断,不能将其作为该摄像师是否为劳动者的判断依据,因此不能以此直接判断该摄像师为“劳动者”。

      二审认为,本案摄像师的报酬被作为文娱者报酬进行预先扣税,所得税按经营所得进行申报,但仅以报酬的所得税形式来否定使用从属关系的存在是不恰当的,而且作为经营所得进行申报与其他被承认为“劳动者”的摄影助手基本上是一样的,所以不能以所得税的申告形式来否定该摄像师为“劳动者”。

      另外,该电影公司的劳动者灾害保险费的计算基数包含了该摄像师的收入,这正如一审判决所说的那样,是对该摄像师为“劳动者”的肯定要素,至于一审判决认为这不能作为判断该摄像师“劳动者”的依据,但事实上不能否定它已经成为判断该摄像师之所以为“劳动者”的要素之一。

      从以上9个方面综合分析和判断,一审、二审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

      一审判决认为,本案摄像师的业务,存在对每项工作的诺否的自由的制限,也存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的很强的制限,但这只是反映了使用从属关系的表象,电影的拍摄制作,其报酬可以看成是承包工作的报酬,所得税申报也是按经营所得税的名目申报,电影公司也以文娱人的报酬为名事先扣除所得税款,另外本案摄像师对电影公司来说专属程度很低,也不适用于电影公司的劳动管理制度。

      从以上要素综合分析的结果,该摄像师从事的电影摄像工作是在考虑到工作的风险性并自己计划承担其风险的以劳动成果为目的的承包劳动,而不是在使用从属关系下向使用者提供的劳动,所以不是《劳动基准法》第九条规定的“劳动者”,[3] 因此也就不能成为《劳动者灾害保险法》上的“劳动者”。

      二审判决则认为,本案摄像师与本案电影公司的专属性低,不适用于电影公司的劳动管理规则,报酬的所得按照经营所得申报,电影公司以文娱人的名目预先扣除税款等等,这些影响使用从属关系存在的因素是不可否认的。但另一方面,电影拍制是在导演的指挥监督下进行,摄像师有服从导演指挥的义务。本案也是一样,被誉为具有高度技术和 艺术 表现力的本案摄像师也不例外。此外,报酬是按提供劳动的期间算定,对每个具体工作的诺否的自由存在制限,劳动时间、场所的约束性强,劳务提供的代替性不予存在,摄像器材基本上由电影公司提供,电影公司将该摄像师的报酬作为劳动者灾害保险费的计算基数,等等。对这些因素综合分析,该摄像师是在与使用者存在从属关系的条件下提供的劳务,相当于《劳动基准法》第九条规定的“劳动者”,也相当于《劳动者灾害保险法》上的“劳动者”。

 

      四、思考与课题:

      1、  本案意义

      如今的日本电影产业被称为“夕阳产业”,各种娱乐形式的丰富和手段的更新,以及外国优秀影片的冲击,给日本电影界带来了极大的生存危机。为了降低成本,各电影公司尽可能地采用承包等灵活的方式雇佣员工。这也符合电影拍制的特殊性质。因为一部电影从策划立项到播出放映,要经过较长的周期,而拍制的不同阶段又只需要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劳动者。拿拍摄阶段来说,导演、摄像、美术、照明、演员等缺一不可,需要共同合作完成。而到了后期制作阶段,则又换了另一批人马,拍摄阶段的许多人可能等待很长的周期才有机会拍摄下一部电影,这样就造成了人员的闲置,一个方面使他们的专业能力难以保持和提高,甚至出现下降,另一方面增加了电影公司的费用支出。正因为如此,特别是对专业技术较强的岗位,电影公司越来越希望使用承包等灵活的用工形式,既可以保证电影拍制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又实现了降低成本、节约费用支出的目的。

      另一方面,电影拍制工作又是十分艰苦和存在一定危险性的工作。特别是当劳务提供者发生安全事故时,其是否享受劳动法保护的问题便提上日程。

      本案历经16载,其审理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伴随非典型雇佣的迅速 发展 ,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对非典型劳动者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相信本案判决对影视行业的相关实务会带来一定影响。

      2、  对使用从属关系的再认识

      对本案的二审判决,笔者认为还是有值得商榷之处的。

      劳务提供者是否是“劳动者”,其中最重要的判断要素就是与使用者是否存在指挥监督命令的从属关系。本案导演之所以推荐本案摄像师,是因为赏识该摄像师的才能,是期待该摄像师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而不是为了服从自己的指挥命令而去机械地拍摄。这种强烈的艺术要素的确有别于其它行业的劳动。这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不是对导演意图的机械表现和还原,而是基于这种意图的再创造和艺术升华。有人认为这是“先行的抽象判断”[4],其实最先行的是导演的“意图”,“意图”本身就是抽象的,摄像师就是通过胶片把这种抽象艺术地记录为现实,而这一过程也同时是启迪、丰富、修正导演“意图”的过程。

      导演当然有最终决定权,但该权利的行使不仅仅是对某一个具体环节,而且是对该部影片的整体性进行的,比如为形成一个统一的风格,适当的节奏,基调的旋律,等等。从这样的角度来认识,对摄像师每个具体问题的指挥监督的使用从属性就变得相对薄弱了。

      另外时间上、场所上的制限也是由该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的,不存在选择上的余地。就好像一名自由职业的歌手,与使用方即使再没有使用从属关系,也必须根据合同约定按规定的时间、地点、曲目和演出顺序进行演出,这是基于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决定的,而不应该认为一定是由指挥监督关系决定的。

      本案一、二审判决完全是按照1985年12月劳动基准法研究会提出的对“劳动者”判断的基准[5]进行逐条对照分析的,多少有一些机械的、演绎的推导出结论的感觉。在多样化、复杂化的雇佣形态下,比机械演绎更重要的是要对照和遵循法的宗旨来对具体问题进行综合的判断和对应。       

 

 

 

注释:

  [1] 其中1962年的《陷井》一片(导演:勅便河原宏)以其大胆新颖的艺术创造给日本电影界带来很大冲击。1964年拍摄的《沙女》(导演:勅便河原宏)获法国夏纳国际电影节金奖。

  [2] 根据日本税收制度,根据不同职业者的预期收入先行将所得税扣除。年终时根据一年收入所得和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等计算出应纳税总额,对预先扣除的税款实行多退少补。

拍摄方案篇7

现场照片再现现场状况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是现场照片的生命,但拍摄现场照片毕竟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人的活动,除真实反映客观外,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高质量完成现场照片的重要保证。拍摄人员的这种证据意识包括对现场整体的理解,对现场主体的敏感度,对拍摄主题的选择性和最佳的表现方法等。每个人对同一个现场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会完全相同。有的人拍的照片系统、全面、有条有理,让没到过现场的人一看便能明白现场的状况;有的人虽然拍了很多,但条理不清,主次不分,没有重点,不重要的重复拍,重要的却漏拍。 在工作实践中经常因为拍摄人员缺少证据意识,拍摄不规范,出现有概貌照片而无重点部位照片,或者是概貌照片代替重点部位照片的情况,反映不出痕迹物证所处的具体位置,孤立于整个现场,与现场脱离了关系,无法回答痕迹物证的来源问题,从而变成瑕疵证据,影响了痕迹物证的证据力。因此,我们必须提高现场摄影的证据意识,加强拍摄人员个人的综合素质,规范现场摄影,才能切实提高现场摄影的证据作用。

第一,我们要做到有备而拍。证据意识产生于现场,它的合理性、正确性来源于对现场的了解和认识。因此拍摄前必须清楚为什么拍这张照片?拍什么?怎样拍?,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明确现场的次、重点,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这样拍摄时才能做到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要了解有关案情,搞清现场有关情况,如案件发生、发现的时间、地点、过程等。

要通过观察和询问,搞清现场的环境特点,现场涉及的范围,现场内部状况,如果是变动现场,还要详细询问有关变动的情况,包括物品、被害人的原始位置、状态等,以便在编排照片时加以注明,避免张冠李戴 。

拍摄计划包括现场的方位、概貌、重点、细目,确定拍摄顺序、取景范围、拍摄角度、细目照片的引申等。同时还要拟定一个大略的照片裱贴计划,明确照片之间的互相联系 。

第二,在拍摄过程中要不断地修正和充实原来的拍摄计划。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拍摄前对现场的了解不尽全面,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对整个现场状况的认识也随之加强,尤其是一些细节得以发现,这就要求拍摄人员进行补充照相。实践证明:现场上大多痕迹、物证都是在勘查中逐步发现和提取的,有价值的证据材料也是在不断的挖掘和寻找中呈现的。所以补充照相是整个现场摄影的灵魂和精髓。初步的方位、概貌照片是框架,而后期补充的重点、细目照片具有实质性的内涵。整个现场照片之所以具有证据性,往往是由补充拍摄的照片所提供的。

第三,现场照片是个完整的系统,拍摄要循序渐进。现场摄影是由现场的每张个别照片组合而成,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具有证据作用。单张照片只能反映现场的部分情况,仅是证据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本身并不具有证据性,只有把每张照片有机的组合、合理的编排成为一个整体,这时的现场摄影才是一个系统的证据 现场摄影的目的是通过照片反映一个现场的所有状况,进一步重现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全过程,既然是动态,那么现场上与犯罪有关的所有物体必然符合犯罪分子的动作和意图,物体和状态之间也必然有所关联。现场摄影正是用静态的相片来反映动态的、互相联系的现场情况。

为了避免现场照片杂乱无章、漏拍、错拍或重复拍摄的现象,根据不同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勘查工作的实际需要,我们应遵循一定的拍摄顺序。

在实践工作中,多数情况下先拍现场概貌和中心现场,然后拍比较明显或已确定的现场重点部位,重要物品和遗留痕迹、物证的原始状态及其所在位置,因为在照相固定后,才有利于其他勘查人员工作的进行。当有几个现场时,除拍摄中心现场外,还要特别注意拍摄各个关联现场以及相互位置关系。现场摄影要随着整个勘查工作进展,及时发现及时拍照。最后,寻找适当的地点和光线较好的时间拍摄方位照。为使现场不遭受人为和自然条件影响、破坏,拍照的原则应:先拍原始的、后拍移动的;先拍下面的、后拍高处的;先拍容易破坏或消失的,后拍不易破坏或不易消失的;先拍容易的,后拍困难的。

这样拍出的照片精略而全面,层次分明不拖拉,给人以精练的感觉,使办案人员一目了然,犹如亲临其境 。

第四,现场摄影可采取多样的表现手法

拍摄方案篇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2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26

数码相机的普及使病理大体摄影的开展更方便,更快捷,更容易。病理大体标本摄影技术在医院的业务发展和减少医疗纠纷中起到关健的作用,在日常读片、会诊、资料检索及预防、减少医疗纠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大体标本摄影采集的大体形象和典型病变,保全了第一手临床资料,能减少或避免由于医疗证据不足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发生。

数码相机的普及使病理大体摄影的开展更方便,更快捷,更容易。病理大体标本摄影技术在医院的业务发展和减少医疗纠纷中起到关健的作用,在日常读片、会诊、资料检索及预防、减少医疗纠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大体标本摄影采集的大体形象和典型病变,保全了第一手临床资料,能减少或避免由于医疗证据不足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发生。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材料准备:①拍摄材料:单反数码相机,18~55mm镜头,三脚架,快门线,CF图像储存卡,相机软件,连接线;②自制标本拍摄架,大小50cm×50cm×35cm,平行的二个角可以各装一个小反射灯,方便晚上或阴天拍摄;③标本准备,保存在甲醛溶液中的标本,活检的标本;④电脑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和病理图文系统。

材料准备:①拍摄材料:单反数码相机,18~55mm镜头,三脚架,快门线,CF图像储存卡,相机软件,连接线;②自制标本拍摄架,大小50cm×50cm×35cm,平行的二个角可以各装一个小反射灯,方便晚上或阴天拍摄;③标本准备,保存在甲醛溶液中的标本,活检的标本;④电脑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和病理图文系统。

拍摄用光:正确的曝光拍出的照片中标本清晰可见,明暗层次分明,色彩还原正常。曝光过度会使照片过亮,很多细节和色彩不能完整地显示出来。曝光不足会使照片昏暗不清,照片中较暗的区域完全没有细节,即使后期调整,也会出现噪点。①拍摄病理标本严禁使用闪光灯,因为病理标本拍摄相机距离标本比较近,闪光灯拍摄会严重过暴,拍出来的图片大面积白光,反光严重,看不到标本层次。②调整光线:尽量应用顺光拍摄,要用柔和散射光线,不要强光照射,避免反光,标本少量水分可以增加真实感,当出现反光时,拍摄时可以用偏振镜滤光,消除或减少反光。③正确曝光:现在数码相机都采取了自动曝光模式,可以根据现场光线,确定曝光量。但是,采取自动曝光模式,要注意标本背景的颜色。标本又比较小的时候,不适合自动曝光。如果背景颜色深,自动测光往往拍出的标本曝光过度,比较亮,甚至死白一片,不显示细节;如果背景颜色比较浅,自动测光往往拍出的标本曝光不足,比较暗,后期处理也不能显示细节。一般用单反数码相机采取手动曝光模式比较好。拍摄前可以对手背测光,确定光圈和快门的组合,采取不同的曝光,直到拍摄的标本满意为止。④适当的光圈:光圈不仅控制了曝光量,还控制着景深。光圈指越大,景深越大;光圈值越小,景深越小。在拍摄标本时,一般采取5.6~11,带有微距的镜头,最好不要用微距拍摄病理标本,因为微距镜头的景深很小,拍摄时会造成标本局部清晰,大面积模糊。

拍摄用光:正确的曝光拍出的照片中标本清晰可见,明暗层次分明,色彩还原正常。曝光过度会使照片过亮,很多细节和色彩不能完整地显示出来。曝光不足会使照片昏暗不清,照片中较暗的区域完全没有细节,即使后期调整,也会出现噪点。①拍摄病理标本严禁使用闪光灯,因为病理标本拍摄相机距离标本比较近,闪光灯拍摄会严重过暴,拍出来的图片大面积白光,反光严重,看不到标本层次。②调整光线:尽量应用顺光拍摄,要用柔和散射光线,不要强光照射,避免反光,标本少量水分可以增加真实感,当出现反光时,拍摄时可以用偏振镜滤光,消除或减少反光。③正确曝光:现在数码相机都采取了自动曝光模式,可以根据现场光线,确定曝光量。但是,采取自动曝光模式,要注意标本背景的颜色。标本又比较小的时候,不适合自动曝光。如果背景颜色深,自动测光往往拍出的标本曝光过度,比较亮,甚至死白一片,不显示细节;如果背景颜色比较浅,自动测光往往拍出的标本曝光不足,比较暗,后期处理也不能显示细节。一般用单反数码相机采取手动曝光模式比较好。拍摄前可以对手背测光,确定光圈和快门的组合,采取不同的曝光,直到拍摄的标本满意为止。④适当的光圈:光圈不仅控制了曝光量,还控制着景深。光圈指越大,景深越大;光圈值越小,景深越小。在拍摄标本时,一般采取5.6~11,带有微距的镜头,最好不要用微距拍摄病理标本,因为微距镜头的景深很小,拍摄时会造成标本局部清晰,大面积模糊。

拍摄:①固定相机:拍摄标本一般在室内进行,要将相机固定在牢固的三角架上面,最好选用360°云台,以便灵活转到相机的拍摄方向。拍摄方向,最好和标本背景成90°,这样拍出的照片,背景清晰度保持一致。②控制白平衡:将相机调到自动白平衡,并注意周围光线的颜色,避免杂色光线投射到标本上面,如彩色窗帘、墙壁、拍摄人员的服装等的反射光反射到标本上面,拍摄的照片会出现偏色。③标本处理:无论是经福尔马林溶液中保存的标本 还是临床活检中采取的标本,一般表面水分较大,拍摄时容易受标本上的水份干扰而产生光斑、杂光、反光,影响画面质量。可以用吸水纸吸取表面过多的水分,避免反光。在摆放标本的时候,要让有病灶的地方或病理变化明显的地方对着镜头。④摆放标尺:可以采取截取一段钢卷尺作为标尺,也可以自己打印标尺,最好是用黑底、白字、白线条的高反差标尺,这种高反差标尺摄影效果好。摆放高度应与平面标本表面一致,或在立体标本的上1/3处,标尺位居标本下方恰当位置。

拍摄:①固定相机:拍摄标本一般在室内进行,要将相机固定在牢固的三角架上面,最好选用360°云台,以便灵活转到相机的拍摄方向。拍摄方向,最好和标本背景成90°,这样拍出的照片,背景清晰度保持一致。②控制白平衡:将相机调到自动白平衡,并注意周围光线的颜色,避免杂色光线投射到标本上面,如彩色窗帘、墙壁、拍摄人员的服装等的反射光反射到标本上面,拍摄的照片会出现偏色。③标本处理:无论是经福尔马林溶液中保存的标本 还是临床活检中采取的标本,一般表面水分较大,拍摄时容易受标本上的水份干扰而产生光斑、杂光、反光,影响画面质量。可以用吸水纸吸取表面过多的水分,避免反光。在摆放标本的时候,要让有病灶的地方或病理变化明显的地方对着镜头。④摆放标尺:可以采取截取一段钢卷尺作为标尺,也可以自己打印标尺,最好是用黑底、白字、白线条的高反差标尺,这种高反差标尺摄影效果好。摆放高度应与平面标本表面一致,或在立体标本的上1/3处,标尺位居标本下方恰当位置。

照片的处理:①照片的编号:排好的照片要从数码相机卡上下载到电脑上面,下载的照片可以重新按照拍摄的标本号码进行编号,编号要养成和标本一致的习惯,方便、好找。②照片的处理:拍后的照片,一般在相机取景的时候标本不太突出,可以采用照片处理软件适当剪裁,使标本更加突出。在处理时,可以适当调整照片的亮度、对比度和锐度。除非照片拍照时颜色失真,禁止调整照片的色调,避免判定标本病理颜色发生变化的失误。

照片的处理:①照片的编号:排好的照片要从数码相机卡上下载到电脑上面,下载的照片可以重新按照拍摄的标本号码进行编号,编号要养成和标本一致的习惯,方便、好找。②照片的处理:拍后的照片,一般在相机取景的时候标本不太突出,可以采用照片处理软件适当剪裁,使标本更加突出。在处理时,可以适当调整照片的亮度、对比度和锐度。除非照片拍照时颜色失真,禁止调整照片的色调,避免判定标本病理颜色发生变化的失误。

结 果

结 果

2006年开展病理大体摄影以来,手术标本与细针穿刺的术前摄影列为常规的拍摄对象,共收集病例12600例,大体摄影的开展为患者保存了最原始的病例资料,在日常读片、会诊、资料检索及预防、减少医疗纠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6年开展病理大体摄影以来,手术标本与细针穿刺的术前摄影列为常规的拍摄对象,共收集病例12600例,大体摄影的开展为患者保存了最原始的病例资料,在日常读片、会诊、资料检索及预防、减少医疗纠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讨 论

讨 论

病理大体标本的保存是第一手最原始的资料,做好病理资料的保存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1]。病理大体标本的存放占用空间大,病理大体标本摄影可以使实体的标本变为数据保存,既方便又易于保存,检索起来更是方便快捷。

病理大体标本的保存是第一手最原始的资料,做好病理资料的保存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1]。病理大体标本的存放占用空间大,病理大体标本摄影可以使实体的标本变为数据保存,既方便又易于保存,检索起来更是方便快捷。

法律依据:数码相机能够采集到病变的最原始的典型图像,完整的保留住临床的第一手资料,病变的大小,部位一目了然,从而成为有力的医疗证据,在医疗事故举证倒置的法规下,极大地减少与避免了医疗证据不足引发的纠纷与事故。

法律依据:数码相机能够采集到病变的最原始的典型图像,完整的保留住临床的第一手资料,病变的大小,部位一目了然,从而成为有力的医疗证据,在医疗事故举证倒置的法规下,极大地减少与避免了医疗证据不足引发的纠纷与事故。

临床科研:各种典型病例、疑难罕见病例的保存与归纳,是自我学习提高与积累经验的过程,更是为医学发展的研究提供完善的资料过程,数字化的管理、使医疗、教学,科研都能更方便的使用每种病例、多个病例的复制与黏贴,也可制成幻灯片、教学图片,完整的资料使临床与科研更好的结合起来。

临床科研:各种典型病例、疑难罕见病例的保存与归纳,是自我学习提高与积累经验的过程,更是为医学发展的研究提供完善的资料过程,数字化的管理、使医疗、教学,科研都能更方便的使用每种病例、多个病例的复制与黏贴,也可制成幻灯片、教学图片,完整的资料使临床与科研更好的结合起来。

档案管理:加强对病理科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项管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使病理科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在医疗、科研、教学和科室建设中,所形成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推动病理科档案事业的发展。

档案管理:加强对病理科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项管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使病理科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在医疗、科研、教学和科室建设中,所形成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推动病理科档案事业的发展。

远程会诊:病理图文系统的应用及网络的发展为病理的远程会诊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远程会诊又面临着临床资料的缺乏与原始资料的不足,病理大体摄影恰恰弥补了远程会诊的不足,清晰可见的大体为远程会诊提供了最真实、最直观、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从面提高了会诊的可靠性与准确率。

远程会诊:病理图文系统的应用及网络的发展为病理的远程会诊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远程会诊又面临着临床资料的缺乏与原始资料的不足,病理大体摄影恰恰弥补了远程会诊的不足,清晰可见的大体为远程会诊提供了最真实、最直观、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从面提高了会诊的可靠性与准确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拍摄方案篇9

新品扎堆 机海战术

新年伊始,数码摄像机厂家都卯足力气,此次CES 2011前后的数码摄像机数量相当多,尤其是佳能、松下均一口气了十多款数码摄像机,涵盖标清,高清以及专业级产品。如今的厂家更喜欢使用“机海战术”,以量取胜、面面俱到,推出不同档次,不同定位的产品,以细分消费群体。

从厂家的产品看,闪存型数码摄像机占了绝大多数,硬盘型数码摄像机的数量显然比去年少。就比如佳能的11款数码摄像机产品中,8款采用双闪存设计,剩下的3款也属于闪存型产品。而索尼、JVC也主推闪存型DV。随着闪存芯片的价格不断下降、容量不断提升,闪存型DV大有取代硬盘型产品的征兆。

1080/60 P将普及

2011年以前提供1920×1080/60P画面规格的消费级高清数码摄像机比较罕见,大多数的产品仅支持1920×1080/60i隔行扫描视频拍摄。但实际上不少数码单反都可以实现1920×1080/24P的视频拍摄,而2011年新款数码相机中能实现1920×1080/60i视频拍摄的也不少。以60fps的逐行扫描画面记录全高清视频短片的规格能否迅速普及几乎关系到消费级数码摄像机的生死存亡。继2010年松下推出1080/60P的产品后,2011年索尼也开始发力了1借助背照式结构的Exmor R CMOS在拍摄帧数及扫描方式上的先天技术优势,索尼旗下新推出的高清数码摄像机大多支持1920×1080/60P,它们所拍摄的视频较以往隔行扫描方式的影片更连贯与流畅、解析度更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1080/60P将得到全面普及。

3D渐成展会主角

近一两年数码影像产品的3D进程脚步越来越快,CES 2011俨然成了3D的盛会,索尼、JVC,松下等厂家都拿出了自己的3D数码摄像机产品。消费者终于不再是“光看不练”,普通用户也可以拿起摄像机拍摄3D视频。从产品看,CES前后的产品主要有三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 双镜头,双传感器。世界上第一台民用3D数码相机富士3D Wl就采用这一方案。这种3D解决方案较为成熟,拍摄效果好,但显然成本较高。CES大展上,索尼、JVC分别推出了配备双镜头双传感器的3D数码摄像机。其中索尼HDR-TDIO搭载两枚1/4英寸Exmor R CMOS传感器,在拍摄3D影片时可实现10倍光学变焦。而JVC HD Everio HZ-TDl配备两枚332万像素的背照式CMOS与两支最大光圈F1.2的JVC GT镜头,这两款产品均配备3.5英寸的3D裸视触摸屏。

方案二:机内合成。2010年,索尼就首先在数码相机中提供了此项功能,它得益于背照式CMOS与机内处理芯片的速度,依靠快速连拍来实现。虽然这一方案的效果逊色于双镜头双传感器方案,但无需改进硬件或增加附件,成本最低。JVC GZ-HM960就是这样一款产品,它依靠图像处理引擎,提供有2D影片转换成3D影片的功能,并具有裸视3D液晶屏。

方案三3D镜头转换器。2010年开始,松下就大力宣传它的VW―CLT13D镜头,通过它,即可将指定的数码摄像机升级为3DDV。2011年的松下高清数码摄像机中(如松下TM900、HS900、SD99等)大多可以使用这一3D镜头转换器实现3D拍摄。这方案的拍摄效果也不错,而且将来升级比较方便,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混合型产品惊现

混搭的概念近几年在数码相机世界流行,数码微单、数码单电就是混搭风潮的产物。2011年,混搭之风又吹到了数码摄像机世界,JVC在CES大展上展出了型号为GC-PX1的概念机(已于2月3日正式)。它的外观有些像安装了长焦镜头的索尼NEX5,又有些像当年的索尼F717,造型相当另类。GO―PXl提供1920×1080/60P,码率达36Mbps的视频拍摄能力,并可实现300fps的高速连拍,同时它的静态照片拍摄能力也很出色。

JVC将这款外观酷似数码相机的产品归纳在它的数码摄像机产品系列中,称之为混合型数码摄像机。近几年数码摄像机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它们还受到数码相机、数码单反的挑战、压制,日子并不好过。JVC之所以推出这么一款混合型产品,或许就是想反其道而行之,在数码相机领域插一脚。但如此怪异的设计,消费者是否能接受,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随身拍进化中

随着博客的流行,随身拍数码摄像机近一两年开始兴起,这类产品的机身体积与手机差不多,便于携带,可方便地拍摄视频并上传至网上,与他人分享。2011年,各大厂家均了新款随身拍产品,如三星HMX-P300及HMX-P100、索尼MHs,FS3、柯达PIayful及Playsport等。它们大多配备背照式CMOS传感器,内置闪存,可拍摄1920×1080分辨率的高清影片,并提供快速分享影片的功能。而索尼MHS-FS3更是一款提供双镜头设计与裸视液晶屏的3D随身拍,它可拍摄高清3D视频与全高清2D影片,并能记录510万像素的静态照片。

微型投影仪登陆

拍摄方案篇10

1、建设单位要高度重视声像档案工作。声像档案工作虽早已存在于建设工程档案中,但并未强令要求必须具备。因而在以往的建设工程档案中,声像档案资料廖廖无几。江苏省住建厅2013年2月4日颁布的《江苏省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管理办法(暂行)》中规定,自2013年3月1日起,凡列入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接收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将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和其它载体形式的工程档案一并报送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进行预验收,未报送声像档案的,城建档案管理机构不予验收。在工程竣工后三个月内,建设单位应当向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报送真实、完整、准确并符合规定的工程声像档案。这一规定的出台,采取了“一刀切”的果断措施,避免了建设单位强调各种客观理由,拖延不办不交的念想。建设单位应从时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收交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工作的意义,与城建档案馆密切沟通协调,毫不迟疑地行动起来,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确保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工作的落实。

2、城建档案馆自身也要重视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工作。重视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工作,是城建档案馆的职责所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城建当档案馆不能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要破除收多少算多少的无压力思想。要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确保建设单位能把建设工程声像档案资料拍摄出来、拍摄得真实、完整、准确,符合规范要求。该办的专业培训学习必须办,多深入施工现场查验指导,该帮忙的一定帮上忙,想建设单位所想,急建设单位所急,双方密切配合,将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工作的拍摄、预验收和接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际效果。

3、健全法制,全面抓好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工作的落实。拍摄制作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对于建设单位来说是个新事物,与纸质档案比较起来技术性要求比较高,困难是一定的。有的单位能想通,有的单位想不通还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初期,相对的制约措施是必须的,没有规矩岂成方圆。《江苏省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管理办法》的出台,为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的收交奠定了坚实基础,省内各市、县围绕这一《办法》又出台了相应的规定和措施,从而从法制层面上健全了一系列法规,使城建档案馆依法收交有了明确的依据,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工作依法治档管档落到了实处。

二、开展声像档案制作服务的方式

1、义务服务。对于一些属于公益型的建设项目和政府部门组织实施的基础设施工程,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道路工程等,我们采取义务服务的方式,从始至终参与,免费摄制全套的声像档案资料。

2、双方合作。一些建设单位配备了较好的照相机或录像机,也有较好的拍照和摄像技术,我们就根据对方需求,采取补其短板的办法,或帮助其摄录像,或帮助其制作。帮助部门,双方事先商定好收费价格。

3、完全承包。有的建设单位无声像档案制作设备和人员,同时也考虑自拍自摄保证不了声像档案要求的质量,在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时,便与城建档案馆声像档案管理室签订承包合同,一次性支付费用。双方建立联络方式,敲定拍摄时间、地点等。

4、委托第三方。由于城建档案馆人少工作多,有时顾不过来的现象也存在,因而建设单位也可以委托社会上专门做拍摄工作的摄影社来完成。属于这种情况时,城建档案馆一定要交代清楚拍摄的范围、内容和技术要求。

三、开展声像档案制作服务要解决的问题

1、坚持自愿的原则。声像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报送,这是江苏省的统一规定,在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中同步签订。同时城建档案馆应向建设单位交代清楚要报送声像档案资料的范围、内容和拍摄技术要求。建设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如何去完成声像档案工作。城建档案馆不允许内定或设置限制条件,更不得有垄断的“霸王”条款。

2、明确声像档案资料摄制质量标准。建设工程声像档案资料的收集范围和内容,我们按照《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城建档案业务管理规范》(CJJ/T158)和《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JJ/T117)的规定执行。要求拍摄应与工程建设同步、真实记录工程建设过程的实际状况,全面反映建筑物(构筑物)的整体面貌,含开工前原貌、基础工程、隐蔽工程、主体工程、屋面、质量事故及处理情况,竣工面貌等,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应当据实增加拍摄内容。图像必须清晰、稳定,色彩还原准确,被摄主体无明显是真变形,避免有损原真性的技术处理。数量多少,以能够系统记录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和成果为准。申报市级以上优质工程的,应当编辑录像专题片。

3、规定声像档案资料摄制费用。城建档案馆为建设单位提供声像档案制作服务的根本出发点,是减轻建设单位购置声像设备器材和培养技术人员的负担,避免家家购置设备器材、增配人员造成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浪费,是为建设单位和个人提供方便和服务,是确保建设工程声像资料归档的质量。因而,城建档案馆应确立服务和质量第一的思想,收取一定的费用,只是为收回拍摄制作成本,减轻财政负担。这种收费,一定要经过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特别是经过物价部门许可,决不可随意开口子乱收费。

拍摄方案篇11

接下来,我们设置机位。我们对机位的选择要求是,尽量在全程主讲人的正前方二至三排(因为第一排多是领导和嘉宾的坐席)的走道边占一个位子,这个位置一来可以拍到主席台的全景又不会有太多的人头,二来拉主讲人的特写长镜时又不致摄像机的镜头光圈太小,因为光圈太小会导致用投影本来会很暗的现场曝光量不足,人物就会更暗。另外要兼顾投影的话,最好是主讲人能在投影的一角,主讲人遮不到投影内容,又不会离投影太远。

虽然主办方交代了只拍投影,但开幕式是用不到PPT的,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不可能不拍啊,只是由于观众席上只有两条走道,如果机位设在右边的走道,构图会很难看,机位也就只能设在主持人这边,背景的标志的标题也都符合人的阅读习惯。看着斜一点也是没办法的事。

在拍摄过程中,我曾经使用过摄像灯来给主讲专家补光,但专家却因为射到眼睛而拒绝用灯。第一位专家讲完后,主办方把台上的桌子撤下,把讲台往中间挪了一些,这样,投影兼顾主讲人就会困难了,一旦两者兼顾,投影和人物就会变得很小,中间有大量空白,构图也难看。

我们拍摄的原则,摄像师同样专心听讲内容,讲PPT上的内容时,会把投影和讲者放在一个画面上,既看到PPT的内容,也有讲者的丰富表情,如果讲者的话题偏离了投影上PPT的内容,摄像师就得把镜头平稳地移动到主讲人特写上,专注拍摄讲师声情并茂的案例。也许拍摄过这种会议的摄像师就会说了,那现场和投影的光线相差很大,想两者兼顾谈何容易?呵呵,这其实就是这篇小文所要讲的主要内容,我们先把这个案例说完。

当天客户所打电话来的主要内容是,那个PPT的内容看不清楚,而且是斜的,变形了,小了,有时还被切掉。客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会展很委屈!呵呵,今天那位不懂技术的小妹妹送碟过去,被客户问得无从解释,刚才一分钟时会展的小妹妹打电话来沟通此事,我都不敢说什么,这篇小文写好了发给她看,也给她普及一下专业知识。

拍摄投影会议所产生的问题

单机拍摄这类会议,所产生的几个问题是:

1.光线。由于现行的小型会议,多是用投影,投影的亮度,也就是流明值,一般有800、1200、2500、3000、5000、8000等等,流明值越高亮度越大,相对应,流明越高投影的售价或租金就越高,有些会展公司和主办方为了减少开支,多用低流明的投影仪,也就是大多在2000-3000流明的投影仪。现场为了能看清投影上的内容,就会把现场的灯光关掉一些,现场暗,投影相对就看得清晰了。这样一来,主讲老师就会显得暗了,摄像机可不是人的眼睛,光比大,我们的摄像机不可能同时让很亮和很暗的拍得清晰,曝光量调到投影上,讲者就会很黑直至看不清,调到拍人物的曝光量,投影就会亮得发白,也根本看不清幕布上的内容。这个摄像机的技术问题,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人能够解决。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当投影上有重要内容,或者切换时,尽量把摄像机调到拍投影的曝光值,要么就直接单拍投影;当讲者的话题离开了投影的内容,我们就把摄像机调到拍人物的亮度上,并尽量只拍人物特写,否则一大块白布在上边很难看。这样,不仅PPT的主要内容也有了,讲者的丰富表情、动作也有了,其实一般情况下,人们专注的还是主讲人的神态表情,能带动听众的神经认真听讲,光拍一个死板的投影未必抓得住听众。

2.构图。如果投影的幕布和主讲人搭配得当,使两者构成一个整体最好。

人物和投影都能拍得最大,又没有空闲的面积浪费,4∶3的投影和人物分布在目前主流视频16∶9的画面上很完美。如果两者分得很开,都要在画面上,则两者就会缩得很小,而且拍摄过程中从幕布将镜头移动到人物特写上,运行的轨迹很长,增加了拍摄难度,又影响后期的观感。

另外,由前述案例所讲的投影斜度问题。先要讲一下投影的使用原理,任意将投影仪放在幕布前方,并把光打在上面,你会发现,这片光会有大小、倾斜、梯形失真的问题,这些都能在投影仪上进行调整。而咱们的摄像机是没有这个功能的,其实即便有,也是不能调的,投影仪是因为跟幕布位置的相对角度不一致而对此造成的画面畸形失真进行矫正,还原出PPT本来的面目。摄像机要拍幕布及其他的内容,它所拍的是现实的实际景物,只是跟幕布的角度肯定有一定的差别,要想绝对的正,那得把摄像机架到所投的影像(还不能幕布为准)对角线交叉点的正前方,那将会很高,谁上去操作?架一把云梯?要知道投影主要作用是给现场观众看的,不是专门用来给摄像机拍的,可不要遮到观众的观看。

3.有些主讲人会在台上走来走去,又要用到激光笔指点投影上的内容,甚至会直接走入所投的幕布前,用手去指幕布上的内容,这样又会增加拍摄的难度。

综上所述,案例中所提到的问题都有了答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能不能解决?其实,除了客户对技术上不专业的原因造成误解之外,就是第一次掌机的徒弟肯定会有少量虚焦和跟不上的现象,很多问题也是有办法解决的。下面就这些问题再做一些剖析,研究一套完美的解决方案。

讲座中对投影的完美拍摄技巧

1.后期插PPT照片

也就是在后期把主讲人所讲的PPT转换成照片,直接插入成品视频中,有两种插法,一种是讲者和PPT交替插入,另外一种是拍摄时在画面中留出空白,专供贴PPT,本人倾向于后一种,拍摄时曝光量以人物为主,调整好画面不要随意动,最好还带有现场的投影,虽然投影不是很清楚,但可以隐约看到切换的时间和画面的内容,以帮助后期适时换图。

但这样还是有几个问题存在。一个是主讲人需要用激光笔指引屏幕上的细部内容,如果插PPT照片,就不会有讲者对投影里局部重要内容的关注,看着讲者用激光笔在指,PPT里却没有任何光点,不知道他指到哪里去了,观众不知所踪,也没有PPT切换时的特效,有些PPT的一屏要根据内容,一点一点地打开,而转换成照片的PPT去不能分开导入。一个是有些讲师会因为版权、知识产权问题,不给别人拷PPT,连主办方都没办法要到。另外还给后期增加很多难点,每个PPT照片都要和讲话内容反复核对,大大增加后期的工作量。

2.双机位

双机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一台摄像机只对一种光线的画面,特别是拍投影的摄像机,调好曝光量基本就不用动了。但是机位也很关键,首先尽量要定在幕布前的中心点上,也就是说,幕布、投影仪镜头、摄像机镜头一定要在一个垂直平面上,如果条件允许,离屏幕是越远变形越小,离屏幕越近,梯形失真越大,上小下大。当然,这在后期编辑中也可以处理校正。另一台摄像机专注拍主讲人,要特写大景随意。最后两台摄像机的画面是要组合在一起的,所以有几种方式,最简单的是以主讲人的画面为主,切换PPT时画面切到投影上,以观众看清看完内容为止,两个画面交替切换;还有就是画中画,主讲人是特写镜头,要看面向哪个方向,也就是要把投影的画面组合在主讲人的前上方,组合后空白的画面加点动态视频素材很好看呢;还有一种方法,拍摄主讲人时特意在旁边留出空白,人物置于一角,投影的画面直接压在空白处,缩到不影响主讲人即可。

3.后期调整

我还用过一种方法,拍摄时构图合适,PPT和现场亮度相差不太大,将摄像机曝光调至两者兼顾,取景构图确定后不做频繁调整。在后期中,把视频画面的投影部分局部调暗,把主讲人部分局部或者除投影外的所有部分调亮。

4.现场组织搭配

如果摄像师可以左右现场的局面,那么有几个方法调整现场的设备。投影仪的流明足够高,8000-10000流明,那么把现场灯光打到足够亮,接近投影,两者兼顾就没有问题,比如用LED,白天在室外也同样不影响观感;讲者和投影的屏幕根据拍摄要求调整到合适的构图位置;现场增加灯光专给主讲人补光,如追光、摄影灯等;另外有些有经验的讲师,在设计自己的幻灯片时,会尽量用深色的图案制作背景,使用浅色、白色的文字,这样投影的亮度就最大程度接近现场光线,观众看得也更舒服。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么一台摄像机就可以一气呵成,开始拍摄,都不用反复动摄像机。

呵呵,这是理想主义,在现实中很难协调周全,因为这样会给承办人增加投资和工作量啊,只好把这些工作推给咱们最底层的摄像师吧……

总结

一个简单的拍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成效!可是这成效来得却并不容易,不谙此道的客户根本就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对摄像师要求这要求那,却并不给我们创造条件。前期的沟通不到位、不及时,甚至中间还有几个人在转述,完全复制了培训中那个“传话”的游戏,传到最后完全变了意思,直接影响到拍摄的效果。

拍摄方案篇12

中图分类号:J4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153-01

双灯拍摄人像是传统人像摄影中常见的布光方案之一。在人像摄影中两灯的位置不同、色温不同、强度不同、光质不同所拍出的人像差别较大,我们一般从以下几种常规灯光的搭配、运用来研究双灯人像的拍摄。

一、主辅光双灯布光

主辅光双灯布光是传统人像摄影的常用搭配用光方法,主辅灯双灯人像又根据被摄对象的不同、表现内容主题的差异、所要营造的艺术空间不同等,主灯与辅灯的光位、光质、光比、色温都会有不同的变化。

(一)主辅光灯位的变化形成系列布光方案

被摄对象不同时主辅灯的光位不同。如:当被摄者较胖时主灯应侧一些,主光也要相对高一些。当被摄者较瘦的时候主灯的光位要以顺光位投向被摄者,主光也可以以平光位照射被摄者。由于被摄者有胖、瘦等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布光方案。

(二)主辅灯光质的变化组合布光方案

表现不同的气质、个性特征时主光辅光的搭配方法就不一样。如我们拍摄对象是男性和老人时,主光一般运用较硬的光质;当我们的拍摄对象是女性和小孩时,主光用柔性光质较好。

(三)主辅光光比的变化形成系列布光方案表

现不同的影调层次时主辅光的光比不一样。在双灯人像摄影中影调的控制、主辅光的光比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高调人像主辅光之间的光比较小,如果是灰调、低调等硬调人像的主辅光的光比一般较大。

二、双灯平光布光

在现代商业人像摄影中,双灯平光人像是运用较多的一种布光方案,双灯平光人像一般又根据被摄者的具体情况分成两种光位。

(一)左右双灯平光

在照相机的左右各放一盏同等功率、柔性光质的灯光。在人像摄影中多用于拍摄明快、高调人像,但拍出的人像容易显胖、画面立体感较弱。

(二)上下夹光

上下夹光是当代商业影楼摄影师运用较多的一种布光方法,就是在照相机的上、下方各布一盏同等功率的柔性灯光,这样拍出的照片影调也较明快,立体感相对比左右双灯布光强,并能消除被摄者的眼袋和笑沟。

三、主光组合的双灯布光的人像摄像

(一)主光、轮廓光双灯布光

主光、轮廓光双灯布光方案,就是用两盏灯中的其中一盏做正面主光,表现被摄者的形神,而用另一盏灯加上蜂巢、叶片等作轮廓光表现被摄者的轮廓形态。这种布光方案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一般又分为3种情况。

1、主灯顺光+轮廓光人像:这种布光方案的主光一般都是柔性光,由于是顺光,被摄者的面部影调明快。第二盏灯是轮廓光,一般光质较硬,人像摄影中主要用于勾画被摄者的轮廓形态,这时的背景最好是选用深暗一点的色彩。

2、主灯前侧光+轮廓光人像:这种布光方案的主光从大于0°、小于或等于90°之间的角度投向被摄者,这时被摄者面部有一定的立体感、面部影调趋于明快,由于主光位置的变化对被摄者的面部有一定的塑型效果,而轮廓光的配合使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都有较好的表现。

3、主灯轮廓光+辅光顺光人像。这种布光方案的主光处于侧逆的光位,画中被摄者的轮廓是我们表现的重点,主光的光质一般偏硬,而这时的第二盏光在画面中光质较软、亮度较弱,主要的作用是表现暗部形体。

(二)主光、背景光双灯布光

主光加背景光双灯布光是人像摄影中的常规布光方案之一,由于主光位和背景光位的多变性可演绎出多种不同的布光方案。主光(顺光、前侧、侧光、侧逆光)加背景灯的布光方案。当主光是顺光位时,由于背景灯的光位不同产生不同的画面影调分布和变化。

(三)主光、修饰光双灯布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