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道德观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3 15:23:03

护士职业道德观论文

护士职业道德观论文篇1

1 职业道德素质:是指人们在从事正当职业、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和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护理职业道德是护理社会价值和护士理想价值的具体体现,它与护士的职业劳动紧密结合。

1.1 对护理职业价值的正确认识:这是对道德理论的认知,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也是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的前提。护士应尊重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职业,履行职责要树立神圣的使命感,具备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用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同行、感染病人、影响社会认知。

1.2 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具备“爱心、耐心、细心、关心、责任心”,以纯洁、诚挚的情怀爱护生命,处理职业关系,评价职业行为的是非。

1.3 坚毅的职业道德意志: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有排除障碍的毅力和能力。

1.4 崇高的职业道德信念:有发自内心的履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真诚信念和道德责任感。

1.5 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将“慎独”修养作为基本职业行为准则,融入到自身的行为举止、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

2 社会道德素质:是指人类社会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包括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讲文明知礼仪等。护士的社会道德素质在护患关系的和谐上非常重要。在护患交往中,交往双方遵守社会道德,那么双方的心理上就会感到彼此感情融洽、愉悦、信任,医患关系和谐。如果相互间不讲社会道德,彼此冷漠,关系就会疏远,情感自然会淡化和削弱。

2.1 护士礼貌用语使护患交往自然融洽:护士的职责是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使之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心身状态。重视社会道德在护患交往中的作用,塑造新时代的白衣天使自尊、自爱、自强的闪光形象,对于患者的整体护理大有益处。

2.2 护士按礼节行事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也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赖:护士严格按礼仪规范要求自己,一方面可展现白衣天使不凡的气质及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向患者展示了护士的文明风貌和优良品质,可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慰藉。

2.3 护士仪表美是生命活力的传递体:美的感受带给人愉悦的心境和对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的珍视,可帮助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业务素质:是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实际业务技能水平,业务能力素质包括扎实的“三基”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操作技能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动手能力建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这是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业务能力不够不仅给自己带来不便,也给所在工作环境带来不和谐,更不能让患者减轻痛苦和获得健康。

3.1 完整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知识及技能。

3.2 较强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知识,护士要懂得美、懂得爱、懂得关心人、尊重人、体贴人,培养自己的观察力、鉴别力、欣赏力、表达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护士职业道德观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27-02

1护理职业道德的概念

职业道德是指一定职业范围内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1]。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4个成分构成的,4个成分缺一不可,职业道德的最终指向是职业道德行动[2]。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护士与病人,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3]。社会主义护德是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人道主义,为人民服务为基本护德原则[4]。

2加强实习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

护士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的质量和医疗水平,影响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与完善。护理人员除必须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护理职业道德表现在热爱护理专业、爱医院、爱病人、严守规章制度、钻研护理业务、保守病人秘密等方面[5];加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使护理职业道德转化为护理人员的内在品质,是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护生的实习阶段是由护生转变为护士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将经历由理性到感性,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变[6],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实习护生从心理和行为上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树立正确的、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进而指导护理实践。

3实习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3.1服务意识的培养。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医院里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有较强的服务意识。领导为员工服务,医务人员为病人服务,护士热情、对工作敬业,他们提倡的护理服务理念是“我在为别人工作”,这与国内护士认为“我在为医院工作”的思想大相径庭[7]。日本富士虎之门整形外科病院的第一条院训就是“真心实意为病人服务”[8]。2010年1月22日,我国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活动方案开宗明义地指出:加强医院临床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深化医疗卫生与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举措。要求各医院夯实护理基础,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并将整理床单位、洗脸、梳头等列入基础护理服务规范,彻底改变护理工作中“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9]。由此看来,中国护理事业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层面,首先就要使护理服务理念与国际接轨。护生实习期间初次深入接触医院和病人,可塑性强,在此期间,培养其服务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可行的。

3.2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护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至80年代西方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后现代时期正式提出来的。受当时哲学存在主义与现象学思想的影响,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内科学教授Engel于1977年首次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此模式的影响下,护理学者开始反思自身的专业价值、地位及研究领域等内容。美国护理理论家Leininger与Waston,鉴于她们丰富的人类文化学与精神心理学知识背景和专业价值观,分别于1975年和1979年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的观点,并将护理学拓展到以“关怀整体人的生命健康”为本的人文关怀发展阶段。我国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1020年)》以全国护理工作回忆上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尊重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近年来,在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已得到普遍的认可,并且在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10]。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实习护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3.3慎独精神的培养。“慎独”来源于我国古代儒家著作《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能够谨慎行事,坚持原则防止出现违背道德的念头和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11]。“慎独”是护理道德的一种境界,在护理工作中有着特殊的伦理道德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一方面,很多护理工作通常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由护士一个人独自完成的,护士是否具有慎独精神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和护理工作的质量,这就要求护士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慎独”原则,另一方面,目前实习护生慎独意识普遍不强,更突显了培养其慎独精神的重要性。

3.4职业礼仪的培养。护理礼仪属职业礼仪范畴,是护理工作者在进行医疗护理和健康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被大家公认的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其既是护理工作者修养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12]。护理礼仪除具有一般礼仪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护理专业的文化特征,是护理专业行为规范,用以指导和协调护理行为过程中的艺术[13]。有调查发现,88.7l%的医生认为护士职业形象将影响医护质量,19.35%的医生对护士目前职业形象的看法为“一般化”,1.62%的医生认为“不满意”,护士形象状况与病人的需求、医师的期望存在很大差距[14]。而实习护生作为医院的间接组成部分,其职业礼仪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院形象,在实习阶段对护生进行职业礼仪培养,既可以弥补了护生校内教学方面的不足,又可以提升护生自身素质,维护护生自身和医院形象。

4护理道德教育的研究现状

4.1国外的护理道德教育研究现状。在护理发展史上,从1983年起,就有一门等同于专业课程教育的道德教育课程,之后经过重新考虑,护理道德教育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之前的道德教育课程也在1995年被淘汰[15]。以美国、英国、加拿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以下特点:①以医学人文课程为基础,注重实效性。20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对医学教育进行了改革,强化了医学预科的人文教育,并要求医学生进入医学院后,仍要学习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许多院校开始增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并得到联邦基金,特别是国家人文科学基金的支持。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1978年也建议把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学等学科列入医学院必修课计划。1999年3月成立的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该要求进一步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应把“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一样,作为对毕业生“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医患关系课程从第2学年开设,贯穿4学年时间,1987年英国的医学院校就将医学伦理学贯穿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并在临床见习、实习中按一定时间间隔由医学以外专家进行跨学科的伦理教育。③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包括讨论会、社会活动、角色扮演等。美国的哈佛大学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加强医德的课外教学,学校成立了“哈佛医学院道德期刊编辑部”,学生可以就涉及医学道德的话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并由医学道德教研室为该编辑部提供指导和资助。德国的医学院让学生走进医院,走近病人,开展“关爱生命”义工活动[16]。

4.2国内的护理道德教育研究现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培养目标比较宏观,缺乏具体标准和专业特色,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要求甚少[17],而且目前护理道德教育面临来自市场经济、患者日益增强的维权意识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以及基础教育、护理教育中“重专业,轻道德”的影响[18]。在香港,职业道德准则用于指导护理实践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没有调查结果来反映香港本科护士对职业道德准则的认知情况[19]。因此,加强我国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需不断完善和健全现有的职业道德教育渠道;同时结合本国国情,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好做法。

5展望

现代护理模式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的不断发展,护患关系逐渐从指导-合作型向共同参与型的人本模式转变,作为调整护患关系行为规范的护理职业道德在护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临床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将护生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升华的过程,是实现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因此,实习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课题通过调查研究实习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实习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惠珍,苏爱华,张玲,万学英,徐迎春.浅谈护理工作中的道德美[J].社区医学杂志,2007,5(01S):66-67

[2]孙云霞,傅增智.带教情景的建构与实习护生的道德认知[J].德育与素质教育,2008,24:155-156

[3]王玉兰.护士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7):508-509

[4]刘彩英.浅谈护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J].内蒙古中医药,2005,9:52

[5]吴美琴,刘喜梅.导师制运用于护生带教[J].CHINESE NURSIN G RESEARCH,2005,3:556

[6]王斌全,商临萍,金瑞华.护理实习生的职业情感培养[J].护理研究,2005,19(1):80-81

[7]赵文慧,张淑艳.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现代护理的发展趋势[J].护理研究,2005,19(9):1704-1705

[8]王亚琴.《日本医院护理模式的探讨》[J].当代护士,2010,11:42-45

[9]冯蓉.我们今天怎么做护理之五我的人生、我的专业、我的职责我做主(中)[J].当代护士,2010,11:4-8

[10]计惠民,蒋鹤生.护理人文关怀影响因素及对策[N].护理学报,2010-11-27(133)

[11]段成花.临床带教老师要注重培养护生的“慎独”修养[J].现代医院管理,2008,2:57-58

[12]李玉,侯继丹.加强护生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提高综合素质与就业率[J].吉林医学,2009,30(24)

[13]罗菊英,李林.护理礼仪在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调查[J].?全科护理,2009,7(20)

[14]李玲.高职护生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1):101-103

[15]Fariba Borhani, Fatemeh Alhani, Easa Mohammadi and Abbas Abbaszadeh.Professional Ethical Competence in nursing: the role of nursing instructors [J]. J Med Ethics Hist Med, 2010, 3:3

[16]王星明,王艳华.西方国家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21):30-32

护士职业道德观论文篇3

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是来自护士的道德品质。首先要做到想病人之所想,也就是要想到病人需要得到什么帮助。如病人离开亲人离开家庭和工作,带着疾病的痛苦来住院,在医院这个陌生环境,他的生活习惯要改变,还要接受自己不理解的检查、治疗、手术等,又要考虑愈后,家庭、生活、经济、工作、婚姻、子女等,因而产生寂寞、空虚、思念、忧虑、焦急、恐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情绪,如果护士缺乏同情心和爱心,就不会去了解病人心理变化,就会在工作中用简单生硬的语言,甚至对病人产生意见时,就会用讽刺、挖苦、不文明的语言和态度对待病人。反之,如果护士认识到良好的语言、友谊的态度、愉快的情感、亲切的照顾、熟练的技术操作以及舒适的环境都可以使病人紧张情绪得到松弛,思想情绪健康时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护士就可以做到急病人之所需,用安慰、信任、鼓励的语言。通过分析、暗示、解脱、转移情绪等方法,帮助急性病人维持精神情绪的完整,帮助慢性病人唤起对生活的热爱及向疾病作斗争的勇气。所以说护士工作已进入病人个体生命空间,可以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来接受治疗。

2护士的言谈、举止、作风对病人的影响

护士的举止、言行、衣着、仪表等都来自道德情感和道德的认识,一举一动都可以引起病人的复杂的心理变化,有的临床医学家认为:病人对每个护士神态、举止的观察分析,往往超过了护士对他们以及护士对自己言行举止的关注。如护士上班衣着整洁、朴素大方、礼貌热情、面带笑容、和蔼可亲就会给病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尤其是第一次见面,不仅使病人产生亲切感、信赖感,使病人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且这种情感往往会较长时间影响病人对护士的态度,无疑对病人一种安慰和鼓励。这种职业道德,它一方面使病人增强治疗信心,发挥机体潜在的防御功能和抗病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如果遇见护士衣着不整洁,服务态度生硬,情绪不稳,迁怒病人,挑剔斥责病人,工作懒洋洋,病人就会产生对医院治疗信心不足的思想情绪,对护士则产生不信任,使病人产生心理负担,甚至造成心理创伤,削弱抗病能力,认为住院治疗缺乏安全感。

在护士的言谈、举止作风中经常出现不正常,不健康的行为。如在病人旁边聊天、谈论电影、议论别人、商量购买物品等对病人不一视同仁,不深入病房,聚在一起闲谈,工作不严肃,服错药,打错针等都可使病人思想上产生不良刺激,造成不满情绪,甚至放弃治疗机会,回家等死或到别处住院。护士应该认识到语言是直接与思维相联系的,思维认识和活动结果是通过语言反映出来的。语言污染和不礼貌的举止给病人心理上造成极大挫伤,对疾病治疗会带来不利。

护士要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是靠有礼貌、温和亲切的语言和熟练精湛的业务技术取得的。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护理这个直接为病人服务的职业,应认识到忽视的举止、言行、衣着、仪表和病人的康复有密切的关系。

护士职业道德观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28-02

“关怀、照顾”是现在护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护理的过程中要体现出人文关怀,要尊重护患者的生命以及各项权力,认同人的独特价值,宽容的去对待患者。对护理专业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护士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把思想道德教育始终贯穿于护士专业教学中,才能在护士专业学生头脑中形思想精神。下面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就护士专业思想道德教育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从而为卫校护士专业思想道德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1 卫校护士专业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护士专业所属的护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护士专业学生未来服务的对象是有感情、有思想和有生命的患者,护理活动要体现出对患者的关怀和爱护。著名专家孙红曾说过:一个好的护士首先要能理解他人,成为病人的代言人,并且敢于承担风险和指导其他专业人员。所以,卫校护理专业必须要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护士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体现在对护理专业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护士职业生涯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不断进行的动力。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中专卫校护士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入学人数较多。而卫校学生年龄大多在14-16岁,刚刚初中毕业,思想还很不成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 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且现在的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对他人的感受比较忽视。同时,思维十分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怕吃苦,爱玩,自我控制力差。这一阶段正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未来参加工作有着巨大影响。近些年来,我国各种医疗纠纷增加,医患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各种医患冲突。因此,重视护士思想道德的培养就尤为重要,在卫校采取课程的思想道德教学,可以帮助年轻的护士专业学生懂得要做一个好护士,先学会做一个好人,这对减少医患冲突也有积极作用。

2 卫校德育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目前各地的中职卫校虽然都开设了思想道德课程,教学课程包括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但思想道德课程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本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下面几点:

2.1 政治理论学习淡漠, 缺乏时代气息

根据对本校学生的调查,学生们反映学校开始的思想道德课程内容都十分陈旧,缺乏时代气息,学习时很难提起兴趣。同时,学生们由于年龄较小,很多情况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学习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一门心思放在了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不愿意把精力放到思想道德课上。

2.2 在校护生整体素质下降,知识面狭窄

由于中职学生大部分是学习成绩较差,无法考上高中才选择中职的。所以护士专业学生的 文、史、哲基础较差,很多学生的对这些方面的知识面很狭窄。而学校开设的思想道德课程教材比较苦涩难懂,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同时也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2.3 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效果

长期以来,中职卫校的思想道德教学都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思想看,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学手段十分单一。这样的教学,最后学生只能是记住了一些理论知识来应付学校的考试,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很难有实质的提高。

3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笔者根据本校的教学实践,总结思想道德教学经验认为:护士专业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不仅要有目标,更应该有可操作的教学措施,思想道德教学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落实好教学目标。只有坚持德育教学为了教育好学生如何做人,在工作中坚持护士工作的基本道德准则,才能真正的把思想道德教学落到实处,取得效果。

(1)发扬传统美德,培育优良作风

道德行为的养成,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起始于知,落实于行,贵在持之以恒。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课堂的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让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督促,让学生真正的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落实。如在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穿戴得体和坐、立、行的姿势等小事做起,要求学生“行有规,言有范,穿有样,坐有相”,通过纠正和训练学生的日常行为,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让学生懂得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自律自强。同时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对他人讲礼仪,乐于助人。从肯帮助困难同学和尊重他人做起。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反复的示范和训练,首先让学生在行动上做到见到师长主动问好,见到同学微笑致意。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的在头脑中形成尊重他人,讲究礼貌,举止文明的思想道德观念。

护士职业道德观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3.034

Abstract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is the focus of moral education vocational school, vocational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needed to achieve the aims of education, employment needs of students, but also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today'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particularly tense situation,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is more important. It permeates from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industry requirements, students self-education capac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views. In this paper, the import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specific embodiments start on.

Key words nursing 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各类职业的人在其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其实质就是社会生活对人们的一种职业要求。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只适用于从事该职业的人员,只能在被职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护士职业道德是在一般职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岗位对人类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病人与护士、集体与护士,以及社会与护士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作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与形成,是目前学生必备的素质和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1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直接影响医疗质量

护理专业学生从在学校学习到医院实习这个整体阶段,是由学生转变为护士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将经历由理性到感性,有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对起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管理护理专业学生的全方面成长,从多个角度在心理素质和行为操守方面顺利完成一个职业角色的转变。从树立正确的积极的,成熟稳定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进而指导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实践。

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以医疗卫生行业为主,大多数在县市级以上单位就业。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的护士职业,在医务人员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有很大的工作量,涉及面广,较强的专业性。病人从进入医院到治疗好后出院所需的各种治疗大约90%都是由护士配合医生执行完成。护士道德修养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所在医院的医疗作风。这就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要不断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热爱护理工作,端正学习态度,才能提升护理技能,全身心为病人服务,从而提高到医疗质量。

1.2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直接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

现阶段,医患关系尤为紧张。特别是在县市级医院,患者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级别高一些的医院,患者对医疗期望值过高,而且要求护士的亲和力。患者在患病就医住院期间,感情比较敏感脆弱,希望能尽快得到治疗,且想得到服务优良的诊治服务。这期间,护士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们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为其着想,充当其家人,态度亲切和蔼、语言充满关爱,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病情,积极配合治疗,自觉行动,营造和谐的、融洽的医患关系。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医学事业是神圣而崇高的,一旦选择从事医疗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根据某医院对日常投诉的问题统计后发现:医院的服务问题占80%以上;而对医疗费用、医疗技术等问题,不足总投诉的20%。由此可见,产生医患纠纷的根本原因在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态度、沟通等方面。为更好地让学生知道胜任工作的前提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校期间,就必须重视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2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在我院,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的职业规划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教学。对五年高职的学生,此课程教学多安排在入学第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6岁,授课方式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为主。

五年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专业基础课程,对于专业学习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有的甚至还不真正了解其专业特点,以后从事的工作性质等。德育教师虽然有较为丰富的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但对护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在认识上尚有欠缺,不如医学专业教师理解医疗服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因此,德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时会令学生反感、厌恶甚至排斥,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现阶段,职业道德教育多为课堂教学的模式,即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课本上怎么说,老师就怎么讲,大部分学生,很少亲身实践。而对三年制的大专生,年龄均已18岁,没有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在其他护理人文教育中涉及而已。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职业道德教育课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以书面考试为主。一张普通的试卷、一个分数就考核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结果。学生以为只要是考试及格了,就说明其已具有职业道德,就符合作为护士的要求了,却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真正的意义。

3 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3.1 加强职业道德课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某些高等职业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归在思政部,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不适应现在的职业道德工作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不够专业,任课教师中大多由政治课教师兼任;相比专业基础和技术课程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参加实践机会少,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也不多;缺乏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学时较多的五年高职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职业道德课程的单独开设,就是为了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而此课程归到思政部,客观上看,职业道德教育仅仅是职业道德课任课教师的职责,其他基础课、专业课教师、行政教辅和管理人员似乎都不在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队伍之内。事实上,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思政老师的职责,更需要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紧密配合,更受环境的影响。教师也有职业道德,在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直观,在给学生讲授职业道德理论的时候,更应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教师是怎样教书育人,从而让学生也明白自己将来的职业道德,让受教育者从心底接受道德教育。

3.2 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专业课教师在其学习期间,到医院实习过,对医务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更应参与到职业道德教育中,在平时的授课中,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有针对性地涉入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在专业技能培训时,严格要求学生在技术上要做到精益求精,科学作风要严谨,爱岗敬业。例如:在训练学生无菌操作时,先要给学生讲明为什么要有无菌操作,操作不当会带来哪些严重的结果,再细致地讲解、示范无菌操作过程,对学生操作严格要求,同时强调在操作中的严谨态度和关爱保护患者的观念,这样在学生进入真正的工作岗位后才能更好地操作,具有责任心。每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不相同,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就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授课内容巧妙安排,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使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从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堂到临床实习的整个过程都要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3.3 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最后一年基本都去医院实习。部分人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进入实习期的时候再与实训结合起来也不迟,笔者认为不然。护理专业的学生一旦进入医院实习,就意味着已经开始护理工作,接触病人,在这之前他们就应该具有护士的职业道德意识。因此,在学生学习职业道德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同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通过努力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其次,通过医院见习这种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能够更好、更快地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医院也可以利用见习,主动向学校提出对未来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的要求。再次,学校还可以邀请护理界的劳动模范走进学校,通过座谈会或开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医院实际工作中,护士所要具备的素养。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走进社区,为居民免费进行简单体检、普及护理知识、为中老年人做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学校给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平台,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其社会阅历,真正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快乐,提前对护理职业职责有所体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仅是护理专业学生,对所有其他服务行业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道德教育都是一个长时间需要通过其他教学活动来实施的教育过程。只有不断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才能为医疗机构提供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建松,邵路才,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路径[J].高校论坛,2014.9:125.

[2] 邓奕,李小英.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研究现状[J].医学信息,2011.10(24):442-443.

[3] 罗小华,刘益.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职业道德培训的重要性[J].学术研究,2014.10:47.

[4] 朱徐慧,丁振,等.居民对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及医患关系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2014.2(25):91-92.

护士职业道德观论文篇6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各类职业的人在其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其实质就是社会生活对人们的一种职业要求。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只适用于从事该职业的人员,只能在被职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护士职业道德是在一般职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岗位对人类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病人与护士、集体与护士,以及社会与护士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作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与形成,是目前学生必备的素质和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1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直接影响医疗质量

护理专业学生从在学校学习到医院实习这个整体阶段,是由学生转变为护士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将经历由理性到感性,有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对起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管理护理专业学生的全方面成长,从多个角度在心理素质和行为操守方面顺利完成一个职业角色的转变。从树立正确的积极的,成熟稳定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进而指导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实践。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以医疗卫生行业为主,大多数在县市级以上单位就业。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的护士职业,在医务人员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有很大的工作量,涉及面广,较强的专业性。病人从进入医院到治疗好后出院所需的各种治疗大约90%都是由护士配合医生执行完成。护士道德修养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所在医院的医疗作风。这就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要不断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热爱护理工作,端正学习态度,才能提升护理技能,全身心为病人服务,从而提高到医疗质量。

1.2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直接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

现阶段,医患关系尤为紧张。特别是在县市级医院,患者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级别高一些的医院,患者对医疗期望值过高,而且要求护士的亲和力。患者在患病就医住院期间,感情比较敏感脆弱,希望能尽快得到治疗,且想得到服务优良的诊治服务。这期间,护士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们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为其着想,充当其家人,态度亲切和蔼、语言充满关爱,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病情,积极配合治疗,自觉行动,营造和谐的、融洽的医患关系。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医学事业是神圣而崇高的,一旦选择从事医疗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根据某医院对日常投诉的问题统计后发现:医院的服务问题占80%以上;而对医疗费用、医疗技术等问题,不足总投诉的20%。由此可见,产生医患纠纷的根本原因在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态度、沟通等方面。为更好地让学生知道胜任工作的前提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校期间,就必须重视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2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在我院,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的职业规划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教学。对五年高职的学生,此课程教学多安排在入学第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6岁,授课方式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为主。五年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专业基础课程,对于专业学习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有的甚至还不真正了解其专业特点,以后从事的工作性质等。德育教师虽然有较为丰富的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但对护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在认识上尚有欠缺,不如医学专业教师理解医疗服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因此,德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时会令学生反感、厌恶甚至排斥,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现阶段,职业道德教育多为课堂教学的模式,即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课本上怎么说,老师就怎么讲,大部分学生,很少亲身实践。而对三年制的大专生,年龄均已18岁,没有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在其他护理人文教育中涉及而已。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职业道德教育课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以书面考试为主。一张普通的试卷、一个分数就考核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结果。学生以为只要是考试及格了,就说明其已具有职业道德,就符合作为护士的要求了,却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真正的意义。

3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3.1加强职业道德课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某些高等职业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归在思政部,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不适应现在的职业道德工作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不够专业,任课教师中大多由政治课教师兼任;相比专业基础和技术课程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参加实践机会少,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也不多;缺乏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学时较多的五年高职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职业道德课程的单独开设,就是为了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而此课程归到思政部,客观上看,职业道德教育仅仅是职业道德课任课教师的职责,其他基础课、专业课教师、行政教辅和管理人员似乎都不在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队伍之内。事实上,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思政老师的职责,更需要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紧密配合,更受环境的影响。教师也有职业道德,在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直观,在给学生讲授职业道德理论的时候,更应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教师是怎样教书育人,从而让学生也明白自己将来的职业道德,让受教育者从心底接受道德教育。

3.2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专业课教师在其学习期间,到医院实习过,对医务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更应参与到职业道德教育中,在平时的授课中,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有针对性地涉入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在专业技能培训时,严格要求学生在技术上要做到精益求精,科学作风要严谨,爱岗敬业。例如:在训练学生无菌操作时,先要给学生讲明为什么要有无菌操作,操作不当会带来哪些严重的结果,再细致地讲解、示范无菌操作过程,对学生操作严格要求,同时强调在操作中的严谨态度和关爱保护患者的观念,这样在学生进入真正的工作岗位后才能更好地操作,具有责任心。每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不相同,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就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授课内容巧妙安排,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使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从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堂到临床实习的整个过程都要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3.3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最后一年基本都去医院实习。部分人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进入实习期的时候再与实训结合起来也不迟,笔者认为不然。护理专业的学生一旦进入医院实习,就意味着已经开始护理工作,接触病人,在这之前他们就应该具有护士的职业道德意识。因此,在学生学习职业道德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同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通过努力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其次,通过医院见习这种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能够更好、更快地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医院也可以利用见习,主动向学校提出对未来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的要求。再次,学校还可以邀请护理界的劳动模范走进学校,通过座谈会或开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医院实际工作中,护士所要具备的素养。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走进社区,为居民免费进行简单体检、普及护理知识、为中老年人做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学校给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平台,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其社会阅历,真正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快乐,提前对护理职业职责有所体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仅是护理专业学生,对所有其他服务行业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道德教育都是一个长时间需要通过其他教学活动来实施的教育过程。只有不断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才能为医疗机构提供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松,邵路才,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路径[J].高校论坛,2014.9:125.

[2]邓奕,李小英.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研究现状[J].医学信息,2011.10(24):442-443.

[3]罗小华,刘益.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职业道德培训的重要性[J].学术研究,2014.10:47.

[4]朱徐慧,丁振,等.居民对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及医患关系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2014.2(25):91-92.

[5]赵润平.论运用活动教学法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J].科教文汇,2013.11:88-89.

护士职业道德观论文篇7

1充分认识带教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带教老师一定要认清自己肩负的重任是搭建学生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护士”角色的转换。首先带教老师要有信心,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确保其观念、临床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能够适应当前护理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其次要有牢固的医学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如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疗养员在疗养期间,不仅需要提供治疗,还需要知道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护士不断的学习知识并扩大知识面,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准确的护理知识为疗养员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2发挥带教老师的表率作用

带教老师能否以身作则很重要,因为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与文职护士几乎天天在一起,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是她们临床工作的标杆,老师对待工作的态度,与疗养员及同事的沟通方法,临床思维的方式,操作的规范程度等,都会直接影响文职护士这些方面的成长。当带教老师的各方面表现都很好时,文职护士会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专业榜样去模仿并能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如果带教老师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就会直接影响到文职护士的满意度和教学质量。

3积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经调查表明,最受疗养员喜爱的护士是那些技术水平高且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疗养员服务的护士,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个人护理水平的提高又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强烈的专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护士得到疗养员认可的重要因素,如何树立爱岗敬业的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就成了带教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①在此过程中带教老师首先应当不断的督促和指导她们复习所学的知识,并进一步传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新技术,让她们尽快地接触并掌握最新的理论并指导其实践。② 必须在过程中强化各项操作技术规范,督促她们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特别是无菌操作技术。③ 尽量多给机会,让她们直接进行护理操作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④根据经验指导和帮助文职护士,协调与疗养员的关系,指导和帮助她们与疗养员交流,一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二则及时了解病情。

护士职业道德观论文篇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面前,好多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开始下滑,这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从护士从业的职业道德角度出发,分析了护士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并从强化组织学习,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机制,强化监督考评、营造良好氛围,树立榜样示范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和不断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现实方法。

1 护士职业道德基本情况综述

护士职业道德是护士在从事其医疗卫生职业和履行其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针对患者护理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护士的护理职业道德是在普通的从业人员的社会道德基础之上,根据口腔医护人员护理专业特点来判断自己的职业道德标准,是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和方面。作为一名专业的护士,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才可以无愧于这一崇高的职业。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当前一部分护士的职业道德发生变化,这引起社会对护士的职业道德的广泛的关注。

2 护士职业道德情况的基本现状分析

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从大的环境来分析,护士的职业道德现状从整体上讲是积极向上的,并且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仍有部分护士存在着一些职业道德滑坡的情况,其主要表现为,护士缺乏基本的职业敬业精神,在服务患者时态度不十分认真,在工作上不积极主动,敷衍塞责,不尽职尽责和不尊重患者而且还有时对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造成侵犯等情况的出现和发生。

3 护士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原因分析

3.1 来自护士自身的原因 这方面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护士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护士应该了解和认识到自身的工作意义,掌握自身职业的原则和意义,自觉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阻碍,克服拜金主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从而在全院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二是护士缺乏与患者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护士如果只关注患者的病情,而不关注其心理、社会、文化和思想的综合体等方面就容易引起冲突。近年来,高等院校在不断扩招,使得一些基础知识差的学生也能考入卫生类的高等院校,况且他们多为现代家庭的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怕苦怕脏怕受累,导致近年来护士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有下降的趋势。又由于有些新护士在工作时的责任心不强,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比较都缺乏,而且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反应比较差,不能很好地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容易引起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冲突。

3.2 来自医院方面的原因 这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有两个:一是医院内部缺乏严格的约束机制,对此可以护士的职业道德测评风纳入考评的项目并与奖金挂钩。如果没有对护士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可以护士的将服务态度和职业道德与评先选优挂钩等等。医院应当对先进典型给予表扬,以提高护士的积极性;二是缺乏对护士的舆论监督和导向,包括同行的监督和患者的监督。应该利用宣传栏和出版刊物等进行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在全医院内部形成一个强烈的积极向上的道德氛围。

3.3 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主要表现为患者对护士的工作性质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误解,甚至于有人主观地认为护士就是充当“保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个别护士会缺乏一些责任感和工作成就感,甚至于还有自卑的心理产生。其实护士的劳动强度和责任心都是很大的。他(她)们的身体、心理都承担着很大的压力,久而久之甚至会对工作失去耐心。

4 强化护士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

4.1 通过组织学习进一步抓好护士的思想政治教育 故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要通过不间断的学习,使护士能够对其职业道德在具体工作中能够由感性认识进一步地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能对医护人员在从业过程中热爱自己的职业,使其产生一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从而夯实医护人员履行职业道德的思想基础,从医护人员自身现实情况出发,进一步地履行其“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

4.2 通过体制机制完善对护士的监督考评 建立健全的医护人员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基本要求来对形成对护士细化和量化的新考核标准。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机制,确保医护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4.3 营造良好氛围,树立榜样示范 建立健全和谐的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搞好典型示范教育活动,请优秀护士介绍工作体会,引导护士对自身人生价值的思索和对工作的热爱,从而对护士进行更好的职业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 曹志平,主编.《护理伦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护士职业道德观论文篇9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调整人们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正当职业、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和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护士与病人,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

    二、护理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对护理职业价值的正确认识 这是对道德理论的认知,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也是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的前提。

    2.职业道德情感 以纯洁、诚挚的情怀爱护生命,处理职业关系,评价职业行为的善恶、是非。WWW.133229.cOM

    3.职业道德意志 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有排除障碍的毅力和能力。   

    4.职业道德信念 有发自内心的履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真诚信念和道德责任感。

    5.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

    三、护士职业行为规范

    1.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患者极端热忱。

    2.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安全、求和、爱美的需要,使之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3.尊重病人权利,平等待人,做病人利益的忠实维护者。

    4.审慎守密,不泄露医疗秘密和病人的隐私。

    5.求实进取,对技术精益求精。

    6.对同事以诚相待,互敬互让,通力合作。

    7.举止端庄,文明礼貌,遵纪守章,助人为乐。

护士职业道德观论文篇10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调整人们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正当职业、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和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护士与病人,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

    二、护理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对护理职业价值的正确认识 这是对道德理论的认知,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也是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的前提。

    2.职业道德情感 以纯洁、诚挚的情怀爱护生命,处理职业关系,评价职业行为的善恶、是非。

    3.职业道德意志 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有排除障碍的毅力和能力。   

    4.职业道德信念 有发自内心的履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真诚信念和道德责任感。

    5.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

    三、护士职业行为规范

    1.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患者极端热忱。

    2.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安全、求和、爱美的需要,使之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3.尊重病人权利,平等待人,做病人利益的忠实维护者。

    4.审慎守密,不泄露医疗秘密和病人的隐私。

    5.求实进取,对技术精益求精。

    6.对同事以诚相待,互敬互让,通力合作。

    7.举止端庄,文明礼貌,遵纪守章,助人为乐。

护士职业道德观论文篇11

一、严于律已,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党性修养和政治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去分析和观察事物,明辨是非,坚持真理,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在思想上积极构筑抵御资产阶级民主和自由化、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等一切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坚信社会主义最终必然战胜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充满必胜的信心。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工作积极主动,勤奋努力,不畏艰难,尽职尽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强化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护士职业道德观论文篇12

文化是影响人们行为的传统习惯、伦理、道德、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等观念性理论的总和。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开展,多元文化护理及以人为本的护理成为主要发展趋势,特别是目前全国都在开展的优质护理,护理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医院文化在护理领域的表现形式,对提高护理人员的凝聚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的护理文化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1 护理文化的内涵

护理文化是在医院文化大环境下,护理组织在特定的护理环境下,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基本信念、行为准则、自身形象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它反映和代表了护士思想,共同的价值标准,合乎时代要求的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以及追求发展的文化素质。

护理文化包括三个层次结构: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及精神文化层。物质文化层是将护理理念和价值观,通过统一的视觉识别规范,将护士形象准确、有计划、快捷地传播给社会公众,使之形成持久而深刻的品牌效应,包括:护理环境、护士自身的形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和服务态度等。制度层是科学管理,主要是由医院护理的组织管理形式和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包括护理常规、操作规程、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精神文化层是文化管理,主要指护理人员共同信守的基本理念,如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护理文化的核心。上述三个层面的护理文化相互间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共同筑出护理文化这一独特的职业文化现象。

2 护理文化在护理管理中的功能

护理文化是护理人员职业形象、职业行为、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团结和凝聚全体护士的无形的、巨大的文化力量,对护理人员和护理事业有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医院护理文化能对整个护理队伍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起着导向、凝聚、协调、激励、规范、陶冶、同化和稳定作用,使护士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先进的护理哲理、形成强烈的使命感,使护士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不断创新、积极向上的拼博精神,同时提高全体护士的团队精神(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增强护士凝聚力。

护理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人本管理理念,有助于护理科学管理;有利于培养时代需求的合格护士;有利于改善医院及护士的形象,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3 加强护理文化建设

建设护理文化,关键以人为本,以文化人,根据护理组织的自身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确定自己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及道德规范,并使全员达成共识,只有认真抓好各环节的文化建设,才能形成良好的护理文化氛围,促进有效管理。

3.1 建设护理文化的物质层

3.1.1 加强医院环境建设,良好的医院环境能使患者感到温馨与关怀,缩短患者与医务人员的距离,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医院环境建设首先应包括环境、卫生和秩序等。要求环境清洁、绿化、幽雅、有醒目的路标和亲切的问候语等,医院本身也应有严格的自律条例,如医德规范等,病区内应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和清洁的环境,可以根据各科的专业特点,设立读书屋、温馨候诊室、健康宣传栏等,还可向患者赠送健康教育手册或卡片等。

3.1.2 规范护理服务、塑造护士形象。护理人员仪表端庄,态度和蔼可亲,业务技术熟练,专业知识丰富能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被尊重感,患者的满意度增加。从而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社会形象和医院形象。因此,一方面要规范护理人员的业务操作技术及服务流程,管理者应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可以通过随机、定期地对医院护士进阶段性的业务考核、评价护理患者的实际效果,调查患者对护理操作、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操作比赛、评选“业务标兵”和“青年岗位能手”等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使其职责明确,操作规范;另一方面对着装、服务、仪表要有明确要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护士培训及继续教育活动,加强护士对人文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相结合的应用,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及自身素质,为患者提供以人为本的护理。

3.2 建设护理文化的制度层 制度是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客观工作规律的反映,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文化规范人和物的行为方式的部分,严格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护理人员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规范、职业形象规范等,对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具有约束力,能保证护理工作有序进行,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一是要以《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为依据,依法管理;二是要体现人本原理,尊重护士、关心护士、激发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三是要有整体护理观,制定出既符合本院实际,又符合行业要求,且在法律保护和约束范围内的各项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3.3 建设护理文化的精神层

3.3.1 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护理理念又称护理人员的共同价值观。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优质护理的开展,护理工作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决定了护理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人本观念,坚持以人为中心,因此,医院首先要建立明确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可以建立与现代护理观相适应的护理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和心理状态,家庭背景,对患者的生活方式、文化信仰、经济状态及目前的病情全面了解,心目中有个适合个体的护理计划,尊重患者人格,保护患者合法权益,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

3.3.2 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道德是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良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或者是社会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总和。护理道德是护理人员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护理职业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因此,需要很高的职业道德来指导和约束护理人员的言行,加强护理道德建设对加强护理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护理组织形象,形成健康的组织气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医院必须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从精神文化层次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3.3.3 促进发展和创新,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工作内容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除了提供治疗性护理外,还应提高优质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提示新时代的合格护士要做到观念及时更新,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教育能力和自我学习及创新能力,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管理者应提供发展创新的氛围,鼓励护士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充实、更新、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