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艺术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3 15:23:55

冰雪艺术论文

冰雪艺术论文篇1

二、对哈尔滨发展冰雪雕塑艺术的建议

当前,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除我国外,像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芬兰、俄罗斯等也都有雄厚的实力,况且这些国家的创新思维及科技水平更略高一筹,哈尔滨冰雪艺术要保持领先水平就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管理和对外交流,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政府管理职能,营造健康有序的冰雪艺术市场氛围,强化对冰雪部门、雕塑公司及相应商业机构的监管,杜绝牟取利益而导致冰雪资源的浪费和艺术品价值的低下。(二)鼓励相关大中专院校注重对冰雪雕塑艺术的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让年轻的一代热爱冰雪艺术,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继承传统冰雪雕塑艺术文化的同时,注重吸收先进的观念和科技手段,加强对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让其独特的形式和语言,通过艺术家们的创作提升其价值。(三)立足自身优势,提升冰雪艺术产业的竞争力。哈尔滨是开展冰雪艺术活动较早的城市,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审美教育和认知水平,吸引大众对冰雪艺术的了解和热爱,努力使冰雪艺术这张名片扎根于每一个到过哈尔滨的人心中。(四)完善与冰雪雕塑发展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坚持做好冰雪雕塑作品的前提下,注重与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旅游与餐饮、交通运输和冰雪用品等协调发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五)注重对文化内涵的体现,通过对冰雪艺术的塑造来诠释哈尔滨独特的城市文化和地域风情,把黑土文化、边疆文化、民族文化等通过冰雪这一独特的材质来向世人展示哈尔滨的魅力。

冰雪艺术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158-01

一、冰雪文化的特征展示

冰雪文化是指在冰雪自然环境状态下,以冰雪生态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这个定义包含三大要素,首先是冰雪的自然环境。其次是冰雪生态下的生活方式。我国北方许多地区都有冰雪自然现象发生,尤其在我国东北地区,常年冰雪覆盖,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深深受到这种自然现象的感染和影响,在生产和生活当中,已经不断形成了具有冰雪文化和符号特色的生活理念和具体行为方式。比如东北地区的冰灯节、冰溜子、雪橇等,都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最后是处于这种生态环境下人们特殊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品格。

二、纤维艺术的造型之美

纤维艺术造型种类丰富,加工技法多种多样,因此,纤维艺术作品的造型和结构也是各种各样,但是都具有美感。我国传统纤维艺术展示的是一种意向美,一般把纤维艺术造型当作具体形式,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抽象的精神和心理美感,这些造型大多以平面为主,包括丝毯、纤维画等,但是,近年来纤维艺术的造型开始发生改变,出现了许多立体的造型结构。这种造型之美,超出了传统的平面造型美,让人们所接受的美感更加立体和丰富化。

纤维艺术是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或人工合成纤维为创作材料,运用编织、缠绕、绣塑、缝缀、环结等多种制作手段进行创作的造型艺术,它的造型理念具有多样性,本文从冰雪文化的内在特征进行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冰雪文化和纤维艺术的造型之间的艺术联系

东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片黑土地孕育了许多冰雪文化的种子,有数不清的冰雪文化形态。因此在进行纤维艺术造型设计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冰雪文化形象的平面设计,通过平面设计,产生视觉效果。由于冰雪文化形象的厚重感,将东北的冰雪文化形象作为纤维艺术造型设计的元素再合适不过了。

视觉设计和平面设计从本质上属于艺术手段。冰雪文化形象设计当中,通过艺术手段可以很好展示冰雪文化形象纤维艺术造型。这种设计理念非常现代,符合现代潮流,它面对的人群不同,和冰雪文化形象相比,它更加具有朝气和时尚感,对于青年人具有吸引力。

纤维艺术造型的设计,在借助了多媒体技术之后,通过冰雪文化元素的选用、加工,将其甄别,再进行平面艺术处理,借以辅助图形,产生一种差异感和独特感。比如,将那些富有东北冰雪文化特色的玉米、冰溜子、太阳、大丽菊、冰窗花、雪花、鹿茸、柞树等进行分类整理,按照直观性的原则进行符号归类,产生可识别性,然后做成海报、贺卡、银行信用卡等产品,让人很快就能识别出来。另外,像雾凇这种自然风景,以主题海报的形式呈现于景区里面,代表着纤维艺术造型的名片,让游客产生一种新鲜感,这种视觉效果可以反映两者之间的艺术联系。

纤维艺术造型设计在定位上也具有冰雪文化的特征。比如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作为视觉平面设计的依据和素材。具体冰雪文化题材可以是地理环境方面的流沙河、长白山等。题材的选择要精炼,富有代表性和鉴别性,让人可以一看看出这是东北特色。纤维艺术造型不仅仅是具体的视觉形象,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形象,比如触觉形象等。纤维艺术造型的根本在于冰雪文化的根基,通过将这种根基符号化,通过平面设计的手段来具体直观展现。

四、结语

冰雪文化的发展是扎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因此在物|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产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冰雪文化的很多痕迹。目前关于纤维艺术造型的讨论越来越多,我国由于纤维艺术造型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还不成熟,许多研究讨论也都模糊不清,各种观点也不明晰。总之这方面的研究还在初探阶段,本文在参考了许多资料后,经过梳理分析,认为冰雪文化的特征对纤维艺术的造型具有内在帮助,两者具有内在的艺术逻辑联系,通过分析这种联系,纤维艺术可以得到更好借鉴。

参考文献:

[1]蔡从烈,秦栗,薛建新.纤维艺术设计[J].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6):32.

[2]苏荷芬.现代纤维艺术软材料形态美的研究[J].建材世界,2009,(5):120.

[3]刘建廷.冰雪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7,(1):119-122.

冰雪艺术论文篇3

关键词:冰灯冰雕;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艺术;技艺特征

由于我国大部分冰雪艺术开展的活动主要汇集到黑龙江等相关区域,并且在很早一段时间,我国黑龙江省一代的渔民就已经开始使用冰块雕刻出冰灯,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蜡烛被风吹灭掉,这样较好的表现出黑龙江省是呈现冰雪艺术气息的发源地,同时也作为冰雪世界的天堂。基于此,本文主要以黑龙江哈尔滨市作为主要论述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冰灯冰雕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供以借鉴。

1 我国黑龙江冰灯冰雕的发展历程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下,我国冰灯冰雕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例如,我国在2009年的3月份,就由黑龙江有关中心申请了冰灯冰雕制作的技艺,并获得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这样就较好的说明相关劳动人员通过使用冰加工而成晶莹剔透的艺术形式慢慢变成了当前黑龙江具有文化气息的习俗,及其技艺文化逐渐引起了广大群众的重视。

对于早期黑龙江居住的人们来说,主要的生活方式是以渔猎活动作为主要内容,随着地域以及气候的影响下,经过长时间和冰雪的接触下,会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人们对冰雪的特点引起了必要的重视。人们经常将捕获到的猎物通过冰雪的方式进行存储,并使用冰进行制造得到"灯笼",使用冰块加工成诸多的冰花,而且还不会害怕冰雪天的到来,时间一长就使用冰雪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显而易见的是,冰雪逐渐引起的民俗活动慢慢变成冰灯冰雕艺术活动的不竭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黑龙江一带的居民随着民俗冰雪活动的不断扩展,以哈尔滨为首,良好的社会背景为这项民俗艺术增添了物质和精神条件,开始从事和研究冰灯冰雕艺术的人也越发多了起来。在1946年哈尔滨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前,还没有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此时的哈尔滨各种活动都停止下来,但一到冬天人们还会用水桶、面盆等简单模具盛清水冻出的冰罩放置油灯或蜡烛上制作最原始的冰灯,闪烁晶莹的光照下是古老的冰灯给松花江流域哈尔滨地区的人们带来的生活调剂。1963年,黑龙江的冰灯冰雕爱好者在他们热爱的土地上开始打造现代冰灯冰雕艺术的神话,正式的冰灯冰雕艺术作品产生在年哈尔滨第二届冰灯冰雕游园会,四米高的工农兵冰雕像成为了当时举世瞩目的冰雕艺术品,此时的艺术家们已经大胆的采用松花江天然冰块作为雕琢冰灯冰雕作品的原材料。198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了第一届群众冰雕比赛。1987年在连续组织了三届国际冰雕表演的基础上,向国际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举办了首届哈尔滨国际冰雕比赛,使冰灯冰雕艺术在我国的冰雪文化领域有了新的突破,奏响了中国与世界冰灯冰雕艺术的接轨的新乐章。由此可以看出,冰灯冰雕艺术的出现和存在,主要受黑龙江地理环境和其本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它的出现与生活和生产的实践活动紧密相关。

2 当代冰灯冰雕具有的意义

传统的冰灯冰雕制作技艺黑龙江民众的代表是民俗艺术,其艺术特征不但表现在造型艺术和灯光艺术上,在其制作过程上也具有着艺术科学的表现特征。正是这无片纸资料、无点滴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民俗艺术-冰灯冰雕艺术,它引发了龙江人的艺术灵感,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受着各艺术学科的影响。以冰为载体,以灯为灵魂,融雕塑、建筑、园林、绘画、装饰、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于一身,充分体现黑龙江冰灯冰雕艺术源泉的多元化。例如,冰雪园林的营造与古典园林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冰雪园林的面积没有古典园林规模大,但景观层次较多,充分体现园中套园,并且发挥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廊、空窗和石等元素特征性冰雪园林吸收了园林艺术特征,基本上也是由山、水、花木、建筑等四种基本要素所组成,所不同的是,冰雪园林中的山、水、花木、建筑都是升温就要融化,由建筑材料冰雪自身的这一本质特点所决定,冰雪园林的存在时间受到温度的限制。可以说,无论是冰灯冰雕还是中国的雕塑,在追求写意和传神方面,目标是一致的冰灯冰雕艺术和雕塑一样也讲究光影的变化,都是靠形体的起伏产生出的不同阴影来感染观者的,这是它们特有的艺术语言。

我国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冰灯冰雕艺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能够促使形、光等实现和谐统一的目的,这样会在某种程度上促使黑龙江冰灯冰雕作品较好的体现出各种状态。比如彩冰艺术、冰屋等。对于冰建结构来说,而就中国古建筑冰挑檐屋顶而言,作为当前无法媲美的技术。不仅仅如此,从黑龙江冰灯冰雕艺术的发展形势来看,简单的说是将冰和灯、冷和热有机结合的方式。相关人员使用天然冰块结合相关物理的方式及其雕刻手段,再加之现代化设备等新型技术手段呈现出当前冰灯冰雕艺术模式。在最近几年里,国外一些地区已经开展对冰灯冰雕艺术进行展示,并且一些大型舞台上面使用的灯光技术也已经开始引用了我国黑龙江冰灯冰雕艺术,确保在国际化展示的过程中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随着我国当前发展形势来看,将传统定义摈弃,慢慢成为了各个类型艺术特征的总称。人们通过自身的天赋、耐力营造出了冰灯冰雕等相关艺术活动,不管是从空间来说,还是就构图而言,黑龙江冰灯冰雕不管是在技艺方面,还是在表达形式上面都体现出均衡的特色,特别是对于艺术审美方面来说,更能够充分体现出天然美及其艺术美有机的结合,这样就可以在作品当作对象征性的体现引起必要的重视,并全面体现出黑龙江冰灯冰雕所制作出来的艺术作品能够和自然景观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和谐的目的。

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无论是对东方文化来说,还是就西方文化而言,一起衍生出来的黑龙江冰灯冰雕逐渐成为当前世界共同瞩目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的技艺及其表现手段都较好体现出自然界里面存在如梦如幻特点,慢慢成为了艺术界共同欣赏的瑰宝。

参考文献

[1]柳冠中.系统论指导下的知识结构创新型艺术科学人才培养[J].艺术百家,2006(03).

[2]王天一.艺术师范教育的本质[J].中国美术教育,2001(06).

冰雪艺术论文篇4

冰雪雕塑艺术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由于冰雪雕塑融化后变成水,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从而成为一种绿色艺术表现形式。冰雪雕塑在艺术家享受了创作乐趣且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之后,没有给大自然造成任何伤害,这种艺术创作形式尊重了生态环保理念,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1高校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学创新要点

第一,地方特色课程《冰雪雕塑艺术》纳入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二,编写和出版了《冰雪雕塑艺术》教材,填补了高校冰雪雕塑领域教材的空白。第三,成立大学生冰雪艺术中心,为在高校广泛地开展冰雪雕塑艺术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有效平台。第四,打造实训基地实践,组织冰雪雕塑大赛。探索高校学生冰雪艺术应用型能力培养探索的新模式,有效地支持了冰雪产业经济发展,并推广到同类院校,起到了很好的实际效果。第五,建立多个高校冰雪雕塑产业基地,为冰雪雕塑专业人才的教学与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高校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2.1学校要高度重视冰雪雕塑艺术课程

我国高校主要是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的,对于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相关专业非常重视,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而言是不够的。我国的冰雪资源在北方,而知名的美术艺术高校多在南方,如鲁美已经过江南,这就对北方各大高校的美术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北方高校要高度重视冰雪雕塑艺术课程,努力利用自然资源来促进美术艺术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显著提高,国家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艺术就是激发灵感进行创新的突破口。从这个意义上分析,积极建设冰雪雕塑艺术课程也是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教学素材。

2.2撰写冰雪雕塑艺术校本课程

冰雪雕塑艺术进入大学校园的时间不长,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材料比较匮乏。这就需要各大高校总结既有的教学成果,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的冰雪雕塑艺术经验,逐渐形成并且完善自己的校本课程。具体工作可以从冰雪文化和雕塑艺术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冰雪雕塑与其他雕塑的不同之处在于,冰雪雕塑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消失,这就需要学生对冰雪雕塑材料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在雕塑之前,根据雕塑的工期和展览的时间来选择适当的雕刻材料。为了保证雕塑效果完好,通常冰雪雕塑材料都是由机器生产的冰板和雪砖,了解这些材料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利用雕刻技巧来创作。第二,冰雪雕刻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圆雕和浮雕。圆雕是指立体的雕刻创作,浮雕则是与其他美术创作中的浮雕一样。此外,镂空雕塑也是冰雪雕塑的方法之一,但是这个力道很难掌握,艺术价值与雕刻技艺都非常高。另外,由于现代声光乐的发展,在展览冰雪雕塑艺术作品时,融入灯光和音乐因素,能够突出冰的剔透和学生的纯洁,从而让作品更加有艺术表现力。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艺术知识的培训,从而让学生在创作中创造性地应用技术来增加作品的价值。总之,在撰写冰雪雕塑艺术校本课程中,要力求全面,由浅入深,能够让一个没有冰雪雕塑艺术背景的学生系统地学习。

2.3构建冰雪雕塑艺术平台

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人们重视艺术,但是更多的是关注就业等生存问题。这就需要学校构建相关的艺术平台,给具有冰雪雕塑艺术技能的艺术家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借此平台,还能够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冰雪雕塑艺术。由于我国的降雪分布不均,冰雪雕塑艺术是美术领域中的小众。这就需要高校肩负起构建冰雪雕塑艺术平台的任务,将冰雪雕塑艺术推广出去。这个冰雪雕塑艺术品台,还是学校冰雪雕塑艺术课程的重要实践场地。通过组织冰雪雕塑艺术大赛来让学生们进行实践。由于艺术的创作来源于灵感,并且冰雪雕塑材料相对来说比较贵,所以学生的每一次创作都非常宝贵。通过比赛的形式来组织冰雪雕塑实践,能够让学生的精神紧张起来,聚精会神,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急中生智,实现雕塑艺术的创新和突破。

2.4系统地学习和实践冰雪雕塑技能

就冰雪雕塑艺术技术而言,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获得这个技术。高校将冰雪雕塑列到教学内容中来,就要制定系统的教学课程,并且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基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实掌握冰雪雕塑艺术,让技能成为本领和求职的资本。高校冰雪雕塑艺术课程要面对大量学生,这就不能像传统的师傅带徒弟那样进行教学。在教学课程设计上,要通过对校本课程的讲解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要通过冰雪雕塑艺术平台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到冰雪雕塑艺术技能。

2.5打造冰雪雕塑艺术产业基地

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和雪博会每年都会吸引万千游客,中央大街上的冰雪雕塑也为其增加了旅游看点。游客对冰雪艺术的热爱为打造冰雪雕塑艺术产业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高校要为打造这个产业基地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一方面可以弘扬冰雪雕塑艺术文化,另一方面能够促成产业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冰雪雕塑文化可以成为移动的艺术展览品,这就增加了冰雪雕塑艺术的商业价值。打造冰雪雕塑艺术产业基地,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训练场所,另一方也通过艺术基地影响力的增加来为学生的艺术作品进行宣传,这就实现了学校经济收益和学生艺术名气收益的双得益。因此,学校要在保证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倾注更多的精力在冰雪雕塑艺术产业基地上,让冰雪雕塑艺术产业基地成为学生高品质作品的展览礼堂。

3结语

高校冰雪雕塑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来推进教改的进行;需要撰写校本课程来提供教学素材;需要构建艺术平台来吸引冰雪雕塑爱好者参与进来;需要有系统地学习和实践计划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需要打造艺术产业基地来为这些冰雪雕塑艺术人才提供实践基地和工作场所。冰雪雕塑是人类和大自然共同打造的美丽艺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要求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极大的提高,冰雪雕塑就是积极健康的高雅艺术。因此,高校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学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最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高校教学亮点。

参考文献:

[1]王凯宏.中国北方冰雪文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探究[J].学术交流,2013(07).

冰雪艺术论文篇5

黑龙江冰雪艺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对于黑龙江来说,冰雪文化是一笔得天独厚的文化财富。冰雪艺术在黑龙江的地方文化产业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当地利用冰雪资源创造了独具区域特色的冰雪文化。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推出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多元化发展步伐加快,成果显著。文化部关于“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这对黑龙江的冰雪文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的冰雪雕塑很有特色,演绎了诸多“文化特色成就城市价值”的故事。比如瑞士的小镇“达沃斯”,人口仅有1.3万,是瑞士知名的温泉度假、会议、运动度假胜地,并且拥有“欧洲最大的高山滑雪场”。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施希瓦萌提出“在休闲中开会,在开会中休闲”的创意性概念,并选择了达沃斯这个地方。

我国冰雪文化最早始于1963年黑龙江的一次有组织、有规模的冰灯游园会,发展到现在可以举办国际雪雕、冰雕大赛,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之城”的规模,这是历经四十余年开拓与创新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已经成为黑龙江冰雪艺术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策略。通过努力提高冰雪艺术科技含量,不断加强产业化发展的环境平台,一批旅游科研创新基地已经发展成为集冰雪艺术、经贸、体育、娱乐、旅游于一体的靓丽品牌,并使黑龙江的特色冰雪文化产业扬名海内外。

冰雪艺术的发展价值有两个,一个是举世无双的艺术价值,另一个就是适于文化消费的经济价值。冰雪文化的进步,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地方特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多元化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业。从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的角度来说,它极大地提高了地方的经济品牌意识,具有很大学术价值和社会辐射影响力。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黑龙江冰雪产业化的代表,是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龙头品牌。它汇天下冰雪艺术之精华、融世界冰雪游乐于一园,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于一体,场面恢宏壮阔,造型大气磅礴,景致优美绝伦,被誉为恢宏壮阔的“冰雪史诗画卷”。目前正在建设以冰雪大世界四季乐园为龙头的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水上乐园、体育娱乐设施及欧陆风情景观。2010年第25届国际冰雪节期间,在全球经济形势遇冷的情形下,哈尔滨冰雪节两个月接待国内人数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国外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次,共计1114万人次,总收入突破90亿元。事实上,冰雪节各个冰雪游乐场所带来的门票等收入仅是个引子。因为冰雪节历时3个月,涵盖了冰雪旅游、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经贸和冰雪文化五大板块一百多项活动。游人因冰雪节在哈尔滨逗留期间,所发生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消费,以及依托冰雪节召开的经贸洽谈会,为哈尔滨带来了更为可观的投资和收入。可以说,“冷资源”带来了“热商机” 。

黑龙江冰雪艺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冰雪经济”有力促进了哈尔滨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改善了这个昔日“老工业”城市的经济结构。同时,冰雪节的品牌影响力也会大大提升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哈尔滨的“冰雪经济”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直至近年呈现火爆态势,无论是游客数量还是经济收入都连年刷新纪录。但是,不能否认,黑龙江冰雪艺术数十年来并没有发展为独一无二的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冰雪产业链。冰雪艺术在地方文化产业中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得到规划。

现阶段专业人才断档。通过对黑龙江的冰雪雕塑技术人员做过的田野调研得知,目前黑龙江从事冰灯雪雕设计制作的人数很多,但没有专门培训冰雪雕塑机构,各高校也是近几年开设服务地方的特色实践教学课程,现阶段专业人才断档,多数为非专业兼职人员,专业人员为数不多。据调查,以哈尔滨为例,常年从事冰灯雪雕设计制作的专业人员不足20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有7人,中级技术职称的有9人。冰灯雪雕设计需要具备雕塑、建筑、园林、绘画、文学、戏剧等多方面的知识,设计者应该说是复合型人才。因人才匮乏而导致的问题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统一管理和规划解决反季节问题;二是设计制作不专业,冰灯雪雕质量下降;三是后期管理维护不到位,影响景观效果,安全问题堪忧;四是商业气息过浓,艺术品位渐失;五是对外开发缺乏管理,域外发展成混乱状态;六是缺乏真正具有统治力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效应。

地区及行业竞争带来挑战。近几年,吉林、辽宁以及新疆等省也在逐步加强冰雪文化的建设,使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黑龙江省内地区、企业间互相争夺冰雪旅游的客源,冰雪项目撞车和雷同现象的频繁发生,这影响了哈尔滨冰雪文化建设的总体形象。

黑龙江冰雪艺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上述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北方冰雪艺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需要重视与反思,同时要找到差距并迎头赶上国际冰雪艺术产业的先进水平,重新站在国内外冰雪行业领跑者的位置上。为此,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坚持以下思路:一是保护好北方冰雪艺术的核心竞争力,开展冰雪旅游产业;二是加强领导,建立冰雪艺术行业管理机制,科学有序的发展;三是迅速形成完整的冰雪运动经济体系,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及恶性竞争。把黑龙江省的冰雪运动经济体系做大、做强;四是加强冰雪文化的建设,对于已有的冰雪文化,进行深入分析、合理规划,形成规模,使之成为文化品牌;五是进一步普及冰雪运动,引导大众体育需求,培养大众对冰雪项目的爱好和兴趣,提高大众对冰雪体育旅游的需求,开发体育旅游的本地市场;六是对于冰雪场地周边的配套设施进行进一步改造。详细而论,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整合黑龙江冰雪资源。冰雪文化产业如何抵御外来竞争,如何利用冰雪资源优势为黑龙江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整合冰雪资源,适时实施“大冰雪”战略,把黑龙江冰雪资源的利用提高到更高的平台尤显必要。黑龙江省自然神奇的生态环境和冰雪环境极具吸引力,从目前情况看整合黑龙江冰雪资源的时机已经成熟,有专家提出的“大冰雪”战略的具体构想是,首先把整合、开发、利用黑龙江的冰雪资源作为发展的主导思想;其次将哈尔滨冰雪节更名为“黑龙江暨哈尔滨冰雪节”,作为黑龙江冰雪产业的总体品牌。第三,以哈尔滨为核心,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科学安排、合理布局,按层次、有规划、突出各自特点,开发冰雪旅游景点,形成以哈尔滨为龙头的黑龙江冰雪旅游区域。

冰雪艺术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J2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12-02

一、传统雪景山水画技法分析

历代画家对雪景画法都有过精深研究,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论山水》中说:“雪景,山石皴法宜简不宜繁。凡亭屋、瓦面、桥梁、舟篷皆有雪意,关津着道路,当无行人矣。”在现代冰雪山水画法出现以前,雪景画法无出留白、烘染、敷粉、弹粉法之列。

(一)留白法:

“计白当黑”一直为中国画所推崇,画面的成败取决对“白”的处理。“白”在山水画中常表示“虚”、“无”的事物如空气、云雾、空间等,“留白法”理所当然成为雪景的表现手法之一。王维《雪溪图》用笔皆在山石之凹处,用淡墨略加皴染,在石面高平处则留白以成雪。这与他在《山水论》中“冬景则借地为雪”的思想相一致。“古人有画雪只用淡墨做影,不用先勾。后随以淡墨积出者,更觉韵而逸。”①赵佶《雪山归棹图》、王诜《渔村小雪图》、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均有留白法的运用。

(二)烘染法:

郭熙《林泉高致》记述烘染法:“以水墨再三淋之谓之渲,以水墨滚而泽之谓之刷。”雪天气候阴霾,大地白雪皑皑,平日泛着亮光的湖泊水面在雪的映衬下会变得黯淡深沉。因此,为衬托雪的洁白营造冬日的氛围,田地都被烘染得较暗。《芥舟学画编》中说:“冬景欲其黯澹,一切景物,惟松柏竹及树之老叶者可用老绿,余惟淡储和墨而已。凡写冬景,当先以墨写成,气韵已足,然后施以淡色。”“白地白花则不显,法在以微青烘其外,而以水笔晕之”的烘染法能更好地传达出冬日气象。范宽《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郭忠恕《雪霁江行图》都是用烘染法表现雪景的代表作品。

(三)敷粉法:

敷粉法主要表现静态的雪。《辋川雪景》载有:“古松上用粉作积雪”、“其雪用银泥打底,上更用粉细细点雪”,《历代名画记》载有:“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敷粉法用层层积染的粉使静态的积雪显得厚重而不轻飘。敷粉法需要注意白粉的运用要恰到好处,要分浓淡轻重,要符合自然的基本结构、规律和山石的阴阳向背。王诜《渔村小雪图》、许道宁《关山密雪图》、赵佶《雪江归棹图》都有敷粉法的具体应用。

(四)弹粉法:

表现动态之雪多用弹粉法。弹粉法本身也具有动态特点,在较暗的背景处用白粉弹出疏密有致的白点以作雪花飘落状,即“吹云弹雪”。弹雪的工具也从毛笔、小竹弓发展到现代的喷壶、牙刷等不一而足,其目的只有一个――表现出凌空舞动的雪花。赵值摹督行初雪图》中飞舞的小雪花即以此法而成。

雪景在花鸟、人物画中也有运用,如宋代李迪《雪树寒禽图》、杨无咎《雪梅图》;元代张渥《雪夜访戴图》;明代陶成《Y鹆石兔图》、刘俊《雪夜访普图》清代高凤翰《雪竹图》等。

二、冰雪山水画技法分析

翻开中国绘画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除原始时代石器、陶器、岩画、地画等在东北地区偶有遗迹外,真正的中国画集中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及江浙一带。东北因属“蛮荒”“苦寒”之地,绘画史上几近无迹可循。

抛开绘画不谈,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发生巨大变化,“苦寒”之地变成人们净化心灵的净土。承载现代人类精神寄托的山水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冰雪山水画在东北地区应运而生并勃发出旺盛生命力,最具代表性的是于志学独创的冰雪山水画画法体系及依此而成的冰雪画派。冰雪山水画法体系正是根植在东北这片神奇瑰丽土地上,以独特的矾墨语言和技法,开辟了中国画表现技法的新境界,冰雪山水及冰雪文化同时也成为黑龙江流域文明的主干。

经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点一滴地总结、积累到自成完整体系经历漫长的四十年,我如同一个在黑暗中向前探索、一点点爬行的夜行者,不畏困难,不屈不挠,只为寻找到彼岸,迎接太阳。”②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技法可概括为泼白法、雪皴法、重叠法、滴白法、排笔法等笔墨艺术语言。

泼白法由传统泼墨法演变而来,“以矾水加淡墨代替传统用墨,通过铡锋纵横用笔,利用矾水水痕线与淡墨之间的变化来表现大面积雪原纵横和起伏的状貌的气势。”③用笔或点或刷,笔势磅礴,适合表现北国平坦无际的大雪原。

雪皴法变李唐侧锋干笔为湿笔法,揉合董源线皴笔触,结合物象特征,反复重叠又多次皴点,更好地表现出冰碴儿纹理和雪的变化。

重叠法多表现树挂、冰凌、冰块和雪团。“以中锋、倒锋和侧锋用笔,二次用笔压住一次用笔,笔笔相压,产生层层渐进的感觉,表现白色冰雪物象中丰富的黑白变化。”

滴白法生发于书法的屋漏痕,重于冰柱、冰凌流淌的表现。作画时笔锋饱蘸淡墨,通过倒锋用笔尖挤压宣纸,使多余淡墨蜿蜒下注,如半流半淌的冰雪消融效果。

排笔法“变董源中锋圆笔披麻皴的线状为片状体积结构”,用斜向、纵向排列表现出雪山、冰川的地理特征。当代冰雪绘画技法涵盖了雪原、雪山、冰碴儿、冰柱、冰凌、冰川甚至冰雪消融等所有景致,使冰雪山水成为名副其实的冰、雪、山、水。

三、冰雪山水与传统雪景山水之比较

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与中国传统雪景画同向而进,丰富扩大了传统绘画的内容和题材。于志学创造的“倒锋用笔”法介于侧锋和逆锋之间,运笔时笔尖倒悬向下,落笔按笔下压,再以手腕向上左右滚动笔尖,通过“按”、“滚”、“提”、“画”等四个连续动作,成为表现雪松的专用笔法。对传统绘画进行梳理不难发现,传承至今的留白法、烘染法、敷粉法、弹粉法在雪的表现上各有其长,其不足在于无法表现晶莹剔透的冰的世界。“计白当黑”一直为传统绘画所重视,“白”在山水画中常表示空气、云雾、空间等“虚”、“无”的事物。冰雪山水的突破在于用墨表现白,进而产生用墨画雪画冰的技法。于志学还根据传统的“墨分五彩”探索出冰雪山水中暗白、灰白、透白、飞白、亮白等五个白的微妙水墨变化。在于志学的冰雪画中,凛冽刺骨、冷若冰霜的冰与雪也充溢出生命的灵动喜悦与脉脉温情。

经过对传统雪景绘画作品的深入研究,于志学总结了一套用光的方法来表现冰雪和景物的光感,创造性地提出“轮廓光”、“透射光”、“结构光”、“映射光”,真正做到“墨有韵”而“白有光”。这样由“留白”到“用白”再到“画白”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美学观念的转变和艺术境界的提升,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审美领域,独创了前所未有的美感魅力”④。随着时光的流逝,冰雪山水必将显示更加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注释:

①陈洙龙.山水画语录类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42.

②卢平.于志学艺术思想与艺术风格演变[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48.

③卢平.于志学艺术思想与艺术风格演变[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96.

④徐恩存.心灵的神游[J].东方艺术,2003,(4):131.

参考文献:

[1]卢平.冰雪画教学(I)[M].北京:线装书局,2008.

[2]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张效廉.名家笔下的冰雪山水[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

[4]卢平.于志学艺术思想与艺术风格演变[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

冰雪艺术论文篇7

他的人物画用笔气脉贯通,果敢、疾速,用墨滋润、生动、萧散、浑朴天成。他尤其强调笔墨的书写神采,直闯笔墨灵透的自由空间,既有山水画的风骨,又有花鸟画的灵秀。

他的人物画格调高雅、健康、向上,反映了他多年文化修养所积、笔墨功力所练、自然蒙养所悟,此乃艺术修养积淀到一定程度所致。

他挥斥方遒。

胸中沟壑万千,笔下自成一派,他就是冰雪画派创始人——于志学。

他笔下的少女俊美而不甜俗,呈露本色之美、灵性之真;他笔下的天籁万物皆灵,活泼、可爱,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他笔下的猎民,勤劳、善良、质朴,具有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美德。黄宾虹曰:“画以人重,艺由道崇。”他品性高洁,落墨自超。

在于志学的艺术生命中,山水和人物是不能割裂的,他的终极追求是创造新世界,增添新元素。未来达到彼岸他需要山水、人物、花鸟齐头并进,以宽厚的艺术底座积淀起艺术高峰的阶梯,实现“绘画是文学之梦”的理想。只有认真读过他的人物画,再重读他的山水画,才能更全面、更深刻认识和理解他的心灵深处,他的精神世界。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初见冰雪画大师于志学,绝对想不到他已经迈入耄耋之年,虽然头发有些花白,但满脸红润,气息沉稳,暖暖的笑容,有着大师的气场,也有着对生活深切感悟后的淡然。未语先笑,于细处的体贴言行,一下子就拉近了与人的距离,也让我们得以窥视到于老成功背后的艰辛故事与成功过程中的喜悦。

冰雪画大师于志学,创造了冰雪画,如今依然在为冰雪画派而努力着。在谈起冰雪画、冰雪画派时,于老神情很郑重。“要了解冰雪画派,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派。派是一群人为了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志愿,共同的理想,从事一个基本上共同的事业。画派可以说是一个松散的、没有组织的群体,但它在艺术上,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共同的模式,共同的绘画图式,由此组合在一起的人群或部落,就是画派。”于老神情认真地说道。

说起画派的形成,于志学有着自己的解读:“在过去,画派大部分是由理论家总结而来,主要是指形成的区域性绘画的一群人,比如说川南画派、关东画派、岭南画派等。这种分类说明了这些群体的目的性,以及他们的追求性。理论家们利用这些群体的核心思想,来冠一个名字,便形成了画派。这种画派主要是以地区来分类的,比如说岭南画派,主要是指长江以南的画家群落,此画派里包括了岭南地区、广东地区的画家。像西安画派、新疆画派、安徽画派、西安画派等等,也都是以地区来命名的。西安画派,主要是描绘黄山秀丽风景的。”

“而我们冰雪画派,顾名思义,就是描绘北国风光——冰和雪的大自然状态,这么一个群落,这么一群人,为了这个共同的目的而形成的绘画模式、绘画样式。”

深深的爱

认真解释完冰雪画派的含义以后,于老很自然地谈起了冰雪画派的由来:“冰雪画派是由于我画了冰雪画而形成的名字。过去画雪景画,传统的画雪,没有画冰的。为什么叫雪景画,是因为人们极为喜欢雪这种自然景致。自古以来,人们对雪景就情有独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蓝色的春天,绿色的夏天,金色的秋天,这些景致,都极为美丽,都有人用绘画来描述。然而在绘画上,却没有春景画、夏景画。秋景画的名字,唯独冬季的雪景不同,在绘画上,有专门的一类画,就叫雪景画,由此可见人们对雪景,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冰雪的喜爱之情。”说到这里,于志学的情绪有些激动,双眼映射出的光芒诠释出了他对冰雪的极度热爱。

“无论是诗人,还是科学家、文化家,任何一个门类、学者,都喜欢雪。雪带给人一种圣洁、净化之感。就像人激动了,都会说,你冷静一下,而不会说你热闹一下。人如果急躁了,会说你冷静冷静,不要急躁。这个冷,就是来自于冰雪世界。也正因为有了冰雪画的出现,我们才在文化上提出了冷文化,而与之相对的就有热文化。”于老露出会心的笑,他对冰雪的热爱与理解,让他有了更深的体悟,也对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贡献。

千古难题一朝解

随着采访的深入,于老情不自禁地聊起创作冰雪画的难来:“我们绘画,材料选用的是中国的宣纸、中国的画墨,用这种材料、这种工具,必然产生了一种在基数上、在审美上、在艺术创造上的自己的独特要求。”

“我画的画叫冰雪山水画,而不叫雪景画。有人问我是不是想另起炉灶、别出心裁?我说,的确是另起炉灶、别出心裁。老祖宗画的画为什么叫雪景画,而不叫冰雪山水画呢?这不得不说起几千年来留下的一个问题。”说到这儿,于老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

他并没有接着详细说明千古难题,反而说起了绘画的历史:“我们常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但是这并不能说绘画的历史也有五千年。认真来讲,有文化记载的绘画历史,只有两千多年。在两千多年的记载中,上千万、上百万的绘画艺术家描绘祖国大好山河的各个方面,唯独冰,没有人来画。翻开历史,可以看到,在冰雪山水画出现之前,老祖宗画不了冰,所以之前的画才叫雪景画。”

“冰雪山水画,就是从我这儿开始的。”“为什么称呼我为创始人,是因为我能画冰了,这解决了两千多年来中国绘画历史上留下的问题:不能画冰。”

“为什么说中国画不能画冰呢?”于老进一步解释道:“这是因为中国画有自身的界定。白纸是白的,而冰雪也是白的,白纸画冰雪,不能用白粉。用了白粉,那就是西画了,中国画,就是要用墨。想想看,墨是黑的,越涂越黑,而雪是白色的,这两者就冲突起来了。”

细思于老的这番话,我们不禁感叹绘画的神奇和魅力。对于这一点,于老说:“墨分五色,这五色是指五种层次,有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这些都属于墨色的深浅变化。墨可以表现红、蓝、黄、绿等色彩,唯独不能表现白。比如齐白石画的荷叶,他用墨来涂,没有一个人说那是墨,不是绿叶子,大家都会说,齐白石画的荷花、荷叶,都是泼墨,都是绿叶子、娇花。而唯独雪,却不能这样表现。对于冰雪来说,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它们无法混淆,也不能混淆。”

正因为如此,所以冰雪画这个难题就留到了现在,直至于老创作了冰雪画之后,才得以彻底解决。

艰辛的探索之路

于老虽然创作了冰雪画,可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的艰辛,外人几乎无法想象。

“我创作冰雪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与探索。”说到这儿,虽然于老此刻粲然笑意,可是笔者依然能感受到他创作之路的苦涩与艰辛。

从20世纪60年代起,于老就开始研究画雪、画冰,直到45岁时,才解决用墨画冰问题,他能画中国画里的冰了。

说起冰雪画的名字,还是由于老的画得来。“”后,国外开始邀请国内画家出外展览,而于老就是第一个被邀请的人,甚至早于韩美林、范曾等知名画家。

“”刚刚结束后,于老的画辗转流落到新加坡。新加坡海鸥画廊负责人看到于老画的四不象,十分欣赏,就想展出于老的作品。那时,于老基本解决了画冰雪画的难题,那时冰雪画还不叫这个名字,只是作为冬景画的一个种类。于老受邀后到国际书店画画,携其作品到新加坡展览。

为什么是通过国际书店而不是通过美协外出展览?对于这一疑惑,于老作了详细的解说:“在当时,国际书店是唯一对外代表国家拥有展览权的机构,它是我国外宣部对外展览的一个窗口,除了它之外,没有任何机构拥有代表国家对外展览权。美协、荣宝斋等等,只是群团,它们只能是团队展览,并不能代表国家。”

而当时,于老就在国际书店画冰雪画,并带画好的作品到了新加坡,参加展览。正是这次展览,于志学有了平地一声雷的深切感触。

“当时我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画家,而在展览上,头一个感到震惊,并对我的画大加赞赏的是意大利的文艺批评家吉莉斯,当时看过画后,她激动地拥抱了我,说:‘谁说中国画没有发展,你们看,中国画都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了。’”

面对吉莉斯热情的拥抱,当时还是刚刚从黑龙江乡下走出的于志学感到有些尴尬,但是对于她的赞叹,他又感到无比的兴奋,他成功了,他的梦想,他对家乡的热爱,他对冰雪的钟情,都在此时,得到了回报,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1980年1月《中国建设》记者鲍文清采访了于志学,看到他的画,并请人评价后,对他说:“你的画我请人看了,有意见,但是无论他人有没有意见,我都要写你的文章。不过,要写你的文章,对你的画就要有个归类。可是你的画又归不了类,山水画有浅绛山水、泼墨山水、白描山水、重彩山水、青绿山水等十几个种类,你的山水归不了这些种类里。说你的画是泼墨山水吧,可是你画的是白的;说你的画是青绿山水吧,可是你的画又没有颜色;说你的画是白描山水吧,可是你的画又有渲染。你的画就像是新生的婴儿,得有一个名字。起个什么名字呢?”

鲍文清正好看到了于老的一幅画——冰雪山林图,她就说:“要不就叫冰雪山林吧。”可是这是画的名字,并不是画法的名字,也不能归类。正在此时,有一编辑说:“要不将林字换成水吧,这样既与泼墨山水、白描山水、重彩山水、青绿山水有了区别,也能同归山水画类里了。”就这样,在1980年《中国建设》第5期的文章中,第一次确定了冰雪山水画之名,自此,冰雪山水画进入了文史档案,也进入了中国画历史。

然而,冰雪山水画之名虽然确定了,它的发展却并不那么顺利,老一辈的画家并不认可这种画法。面对一片反对之声,于志学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与坚持,他咬牙隐忍,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完善自己的冰雪山水画。他知道,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被大众接受的,它需要人的坚持,间或也免不了短视之人的打压。冰雪山水画就是中国画中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生与成长,同样也需要经历磨炼。也正是这些磨难的出现,让性格坚韧的于志学,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就是要画冰雪画,就是要为中国画史的空白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起于微末,成就无涯

追忆过往他人对自己的反对,于志学承认有自身背景微末的原因:“我的学历不高,只有初中文凭。家里也是历代当‘官’的,没有什么大权力,就是马倌、猪倌、羊倌、牛倌,要说我家权力最大的,得说是我七叔,他是磨官,他拉磨,别人想提前拉都得求他,所以说,他的权力最大。我就是猪倌、马倌,咋的?我也是倌啊。”说着,于老笑了起来。家庭背景的薄弱,并没有阻挡他追求艺术更高境界的决心,反而赋予了他更加坚韧的性格,正是这种困境,让他在之后的艺术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于志学曾是一个农民,可就是这个曾经普通的农民,怀揣伟大的梦想,一步步从目不识丁到从事艺术工作,进而成为联合国教科文下的艺术科学院在全世界聘请的552名院士中的一人,也是中国唯一一名成为此组织院士的人。虽然排名在最后,可是,这对于志学来说,却是无比巨大的肯定,他感慨地说:“直到此时,我才敢说我是一个艺术家。”

虽然于志学认为,自己是在获得艺术科学院院士,与苏联莫斯科美术家协会主席一起接受了聘书,在国际上有了一点影响力之后,才成为了艺术家,才敢自称为艺术家。可是如今回过头来看,他的艺术家之路,早在他确定梦想,立志画冰雪画,填补中国画史空白,解决中国两千年绘画史上的难题之时,就已经开始了。他的艺术家之名,也在那时就已经得到历史的认可了,那时他就已经是历史上无法忽略、值得后代无数艺术家景仰的有功之人。

于老创作的冰雪画,对中国画的贡献十分巨大。因为有了冰雪画,中国画的领域拓宽了,画家们可以表现的领域也拓宽了,中国画也因此多了一种画画技法。

“亚明在无锡开会时说:‘你们必须画好四大件,山水画才能画好。什么四大件呢?就是山石、树、水、云,也就是要把山的石头画好,要把树画好,要把水画好,要把云画好。’他刚说完,回头一看我在旁边坐着呢,就立刻说道:‘哎,再增加一大件,把冰雪画好。’所以后来参加这个会的人都说,这个会就是给于志学开的,给他定下了五大件。后来有人就管我叫‘五大件’。”追忆往事,于老呵呵地笑了,笑声里有着对众人善意玩笑的赧意,也有着隐隐的骄傲。

的确值得骄傲,正是有了冰雪画的出现,中国山水画的技法才多了一项内容,由原本的四大件进步到五大件——云、水、山、树、冰雪。绘画艺术家们在用中国画描绘祖国壮丽河山时,也才多了一种表现手法,中国画才更丰富、更圆满。

新增的独特艺术内涵

能画冰雪了,中国画中便有了三极画——画南极,画北极,画中极,也就是画珠穆朗玛峰,中国画也因此新增了独特的艺术内涵。

说起画三极,曾经有一件事极其刺激了于志学。那是与一次世界级画家会议有关。在大会上,于志学作为中国代表讲了话:“我们中国文化极其伟大,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当他说到此时,有一外国画家就问他能不能画南极,其实当时中国画是无法画冰雪的,所以于志学只能巧妙地回答说:“那里又不是我们的故土。”言下之意是:不是我们的故土我们为什么要画它,要想画也是能画的。可是自家事自家知,他知道中国画是画不了冰雪的。接着那名外国人又问道:“那么你们能画珠穆朗玛峰吗?”

珠穆朗玛峰可是我们国家的领土了,不能因为说中国画画不了冰雪,就说那不是我们的国土吧,所以于志学只能保持沉默。就是这件事,刺激了他,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画出冰雪,一定要让中国画再也没有空白。

为了这个目标,他废寝忘食,整整五年,全身心沉浸在冰雪的世界中,沉浸在冰雪画的海洋里。当冰雪画成功之时,他的喜悦,他的骄傲,他的自豪,难以言说。

如今,他将这份自豪悬挂在了门前,中极堂——他的工作室名字,这不仅代表了他能够画冰雪画,能够画珠穆朗玛峰,更蕴涵了他独特的艺术内涵。

“中是国家的中间地带,北京、中原、中心,而极是高点,做事既要做到中庸,也应做到极点。我的房子叫中极堂,而院子叫运思园,这和其他画家不一样。运思是指运动、思想,没有思想,就什么也做不了。”于志学说。

可以说,是于老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成功。于老说:“只要思维方式准确了,你就成功了。思维方式决定了一个画家的成就。我就想解决中国画无法画冰雪这个问题,所以才会成为冰雪画派的创始人。要成功,同时更需要努力,需要在不断的失败中总结经验,积累成功因素。如今,就连修鞋的人都需要早起努力,都得进行创造、改造,更何况我们画家、艺术家。”

“一个人要培养一种能力,生存能力,向自然斗争的一种能力,在失败中能够发现成功因素的能力。我的冰雪山水画就是从失败中而来。我从每一幅失败的冰雪画中抽出每一点成功因素,将这些成功因素综合在一起,这样失败的内容少了,成功的内容多了,冰雪山水画自然也就成了。”谈到对无数想成为于老这样的艺术家的后辈们的勉励,于老的这番话说得语重心长,质朴又不失真诚。

结语:80岁高龄依然活跃在艺术绘画领域的第一线,心存感悟,胸铸理想,既有成绩,忠于信仰。于老对艺术的追求永不停息,他的创造性思维仍不断地为其攫取创作灵感,他的勤奋,他的坚韧,是很多人不可及的,值得所有怀揣绘画梦想的年轻人学习。我们应该庆幸,绘画艺术领域因为有了性格坚韧的于老,才有了冰雪画,才有了冰雪画派,中国画技法才填补了一项空白,中国画的历史,也才有了流传万古的一笔浓墨重彩。

没有思想和智慧,绘画家只能是“匠”,不是“艺”,拥有着创造性思维的于老接下来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冰雪极致之美?让我们深切期待着他在白银无暇的冰雪世界里为人类创造更多、更加辉煌灿烂的艺术佳作吧!

个人履历

于志学,笔名问津、干城,1935年生于黑龙江肇东市,为冰雪山水画创始人。

1957年毕业于哈尔滨春华美术学校。

1979年作品《塞外曲》荣获文化部颁发的第五届全国美展三等奖。

1983年被英国伦敦国际出版中心收入《世界名人录》。

1987年获美国国际传记研究院授予的金钥匙奖牌和终生荣誉勋章。

1990年作品《杳古清魂》获美国首届国际艺术大赛绘画类一等奖。

1992年作品《雪月送粮图》获中国美协颁发的金质奖章。

1995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颁发的“中国画学术精诚奖”

1997年作品《牧鹿女》获文化部、中国诗书画院颁发的“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家画展”铜奖。

1999年作品《北国风光》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征集作为“世纪收藏”。

2001年作品《雪漫兴安》参加百年中国画展。2004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授予“黄宾虹奖”。

冰雪艺术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 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9-0069-03

[作者简介]赵美嘉(1988-),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蔡德发(1966-),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导,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财政学。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一、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现状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方式多种多样,冰雪旅游资源与冰雪艺术、民俗文化、体育文化、地域文化等文化资源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因此,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打造自身特色、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黑龙江省冰雪资源丰富,冰雪期长、雪量大、雪质好,降雪期长达4个多月,在国内冰雪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目前,黑龙江省有高、中、初级滑雪场百余家,雪道180多条,总长度近18万延长米,基本实现了滑雪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2012年黑龙江省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044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915亿元,增长235%。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02369万人次,增长28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319亿元,增长241%;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065万人次,增长198%,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2亿美元,增长203%。

黑龙江省冰雪艺术文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85年1月5日第一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至今已举办29届,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规模也是逐年扩大。哈尔滨国际冰雕比赛也已经举办了27届,吸引了俄罗斯、法国、蒙古等国家派队参加。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城市几乎每年都举办冰雕表演、冰雪摄影展、冰雪散文大奖赛、冰雪笔会和冰雪电影艺术节等文化活动,以及冬泳比赛、冰球赛、雪地足球赛、高山滑雪邀请赛、冰上速滑赛等冰雪体育活动。哈尔滨冰雪节与加拿大的魁北克雪节、日本札幌雪节、挪威的雪节一起,并称世界四大冰雪盛会。

多年来,贯穿冰雪产业链的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经贸、冰雪旅游等活动的广泛开展,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见表1)。

二、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投入相对不足

2011年黑龙江省地方财政支出7935亿元,其中文化事业经费43亿,占05%;2012年黑龙江省公共财政支出7906亿元,其中文化事业经费51亿元,仅占06%。可见,冰雪产业的财政投入所占的比重显然太少。相对于近年来黑龙江省冰雪的蓬勃发展,显然地方财政的投资力度太小,不利于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没有体现出政府对该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虽然政府财政投入逐年增多,但是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冰雪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

(二)融资渠道较狭窄

现有金融产品主要是针对传统产业开发的,缺少对冰雪产业专属定制的金融业务;大多重视企业的有形资产,而文化企业资产多以无形资产形式存在,无法达到贷款对于资产抵押和风险控制的要求。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相比,专业性极强的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很难在资本市场进行股票、债券等融资,而且受发展规模的制约,相对于资本市场的增长水平并不相称,很难达到资本市场要求的准入条件,因此大多数冰雪旅游企业达不到要求,无法有效进行融资。

(三)人力资源缺乏

目前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行业中,从事管理服务的人才较少,一方面,由于季节性原因,单一从事冰雪旅游的人工作收入无法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无论事业单位或者冰雪旅游企业都缺乏发展空间,也缺乏为员工进行职业培训、职业策划、晋升及奖励机制的规划,导致业内人才严重外流。

(四)产业融合存在障碍

无论是何种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产业的相互关联和互补,冰雪旅游文化产业更是如此,需要产业间相互渗透和融合来推动产业发展。通过产业间互补和延伸,往往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形成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目前,促进产业融合的政策正在逐步实施,单独依靠产业的竞争力是有限的;各部门的协调和沟通上存在政策性的障碍,政府引导、技术支持、实践带动较少;缺少能够融合并且促进产业间合作的项目和活动,如举办冰雪旅游文化促进交流会、滑冰滑雪运动比赛等。

(五)缺少冰雪旅游品牌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品牌力较弱,缺乏品牌推广意识,没有把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提升到地方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组织和推进,相关部门缺乏对冰雪旅游文化品牌的构想和规划,缺少文化含量高、有特色、科学技术成分高的冰雪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因此,文化品牌薄弱是冰雪旅游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一)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1扩大财政资金投入

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每年增加幅度不应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通过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的方式,减少地区间文化事业投入的差距。增加国债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中央政府每年在国债项目资金中支出5%以上的份额作为引导性资金,带动社会资本,加快冰雪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2设立专项产业发展基金

政府有必要设立冰雪旅游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应每年增加投入鼓励其他企业及机构共同加入基金,进行管理,在组织或者参加各类活动时,为各投资企业提供优先权利,宣传企业。

3加强税收优惠政策支持

制定《冰雪旅游文化企业管理办法》,采取与高新技术企业相似的各类税收和奖励政策。可开展地区试点,使从事冰雪旅游文化产品运营、衍生品生产的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鼓励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见表2)。

(二)加快产业融合

1优化产业结构

黑龙江省政府应设立统一的冰雪旅游文化管理部门,对全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分析、整合资源、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并衔接经济、文化、交通等产业同步发展。

2延伸产业链条

充分发挥政府指导、引导和倡导作用,加快产业链体系建设,实施协作发展战略。不应该仅仅将目光停留在滑雪文化、冰雪雕塑文化,需要建立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群和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贯穿产业链的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经贸、冰雪旅游等,吸收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集民族性、地区性文化性于一体,延伸并进一步完善冰雪旅游文化产业链条。

3不断创新文化产品

黑龙江省将冰雪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成冰雪旅游特色文化产品推向市场,把冰雪旅游优势转化为文化产品优势,才能突出黑龙江省的文化特色。黑龙江省目前的观光滑雪套餐,将黑龙江省冰雪背景、冰雪观光、冰雪艺术、冰雪产品、冰雪体育和冰雪教育等进行有机的整合,提供了多元化的复合型冰雪旅游文化产品,在注重冰雪旅游产品多元化建设的同时,还应深入挖掘冰雪旅游文化产品潜力,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促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强化国际交流合作

国外对冰雪旅游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后产生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促进了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欧洲和北美以及亚洲的部分国家,已形成巨大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市场,冰雪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的重要产业。所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促进我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必要途径。

(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1高校增设冰雪文化专业

为加快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应在高校增设冰雪文化,设立冰雪文化教育,冰雪体育,冰雪艺术设计,冰雕雪雕等研究方向,培养旅游文化复合型优秀人才;鼓励现有从业人员继续深造,设置冰雪旅游文化硕博专业,健全冰雪旅游文化教育理论体系与实践环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冰雪旅游从业队伍。

2增设旅游文化艺术基地

应采取政府引导、教育部门、文化部门与高校合作建设一批冰雪旅游文化艺术基地,将黑龙江历史文化、民族民俗、美术艺术等元素融入其中,定期组织作家、书画家、摄影家、艺术家,运动员、高校学生到艺术基地体验锻炼,增强知识沉淀,培养创作灵感,为黑龙江省冰雪文化艺术家和专业人士提供软硬件支持。

3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和技术

为弥补国内冰雪旅游文化人才的不足,应该加强从业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既要引进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也要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完善多元化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管理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四)强化金融支持

1创新金融产品

一是进行多元化的信贷产品开发和创新,推出涵盖知识产权、并购贷款、理财、现金管理的金融产品,开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二是推进直接投资股权、债权,完善风险保障工作;三是发展支持文化企业成长的保险产品,以进一步完善冰雪旅游服务内容。

2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建立冰雪旅游文化产业促进基金,运用资本手段,探索构建属于黑龙江省投资与运营平台;二是支持冰雪旅游文化企业通过债市融资,如利用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债、集合票据等方式;三是建立冰雪旅游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为文化企业开辟投融资多元化新渠道,并为资本的退出开辟新通道。

3鼓励社会投资

支持社会资本以参股、兼并、收购、承包、租赁、托管等形式,积极参与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资本投资兴建各类冰雪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应从政策上倡导企业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投资冰雪旅游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4加强配套金融服务

构建冰雪旅游文化产业投融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专门的冰雪文化资产价值评估机构,建立冰雪旅游文化资产的交易平台。当文化企业无法及时偿还贷款时,银行可以对其质押的文化资产进行交易,从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时产生的问题。建立国家政策性的文化产业融资担保基金,分散文化企业贷款的风险,从而提高银行向文化企业放贷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欣,董欣,朱红黑龙江冰雪旅游文化内涵的深开发[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2)

[2]朱红彦,韦文杰金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12(1):40

[3]王冰,孟范香发展龙江文化产业促进和谐产业体系建设[J]对外经贸,2011(11):11

[4]付瑞红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路径[J]经济师,2012(9):16

[5]张艳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产业开发的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141

[6]卢巧云文化产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税收政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1):28

[7]杨园争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J]企业导报,2012(19):80

[8]李良胤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2(8):187

[9]李村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与国外冰雪旅游发展之比较[J]科技创新导报,2011(13):145

[10]金承哲,李爱晨构建吉林省冰雪文化特色及相关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10):6

冰雪艺术论文篇9

于2013年1月5日盛大开幕的第29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将以“满城冰雪,欢乐天地”为主题,呈现“欧陆风,冰雪情”的城市特色和节日氛围,让游客感受丰富的冰雪活动,体验冰雪的魅力和快乐。冰雪节期间,哈尔滨将举办哈尔滨伏尔加越野滑雪节、白渔泡贡鱼节、中国·哈尔滨第29届国际冰雪集体婚礼、第13届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2013冰雪之约等活动,以及国际冰球邀请赛、国际雪联滑雪系列赛等体育赛事。此次,哈尔滨还将创新举办首届寒地博览会,与冰雪节同日开幕,这将是一次融经贸、旅游、历史、民俗、艺术、体育、论坛于一体的寒地文化博览盛会。

冰雪大世界:世界级冰雪游乐园

又是一年的冬天,又要为海内外游客打造一场冰雪的盛宴。哈尔滨人把每年的1月5日定为“冰雪节”,这一天,冰雪节盛大的开幕仪式就在冰雪大世界里举行。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位于松花江北岸,是哈尔滨马迭尔集团受市政府委托承办的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活动,今年已经是第14届了。在约80天的活动期间,冰雪动漫、冰雪演出、冰上杂技、冰雕展览与各种冰雪奇观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色彩斑斓。

主题为“梦幻林海雪原,神奇冰雪动漫”的第14届冰雪大世界,园区75万平方米,计划用冰量为18万立方米,用雪量15万立方米,参与建设人员大约有7000人。园区内的地标建筑冰晶宫高48米;景观大门长约为240米,高约25米。冰晶宫、神话园、海螺湾、冰河世纪、冰啤波尔卡、探冰川、迪士尼、国际冰雕大赛、欢乐颂9大景区独树一帜,通过创新思维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化团队全力打造出一个世界级冰雪游乐园。

本届冰雪大世界与以往相比有着突出的特点。芬兰的《愤怒的小鸟》创作公司、美国的《冰河世纪》创作公司,以及《蓝精灵》的创作团队,今年都将会把自己的作品融入到冰雪大世界的园区内进行展示和娱乐,这充分体现出了冰雪大世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14届冰雪大世界今年增加了30余项互动活动,包括森林小火车、最长的雪橇场地、雪圈速滑、冰上自行车、滑冰等等。不仅仅晚上,白天冰雪大世界将盛开冰雪嘉年华,其中扩建至1200平方米的滑雪中心更是让人瞩目。

看过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人,都会被它规模巨大的人工建造的冰雪梦幻童话世界的绚丽多姿、美妙无穷而震撼。而这样一个如此大的工程竟然是在短短的20几天中拔地而起的。而由于气候的原因,从采冰到冰雪建筑、灯光布设,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就让这世界之最的梦幻世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这不能不说是哈尔滨人创造的一个奇迹。

太阳岛雪博会:雕塑艺术的饕餮盛宴

作为冰雪节一个重要组成,第25届哈尔滨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以“雪的世界,雪的梦想”为主题,以“一首用雪演绎梦想世界的乐章”为主线,通过不同乐曲的节奏和韵律为中外游客奉献一场集国际性、艺术性、参与性、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生态性于一身的雪雕盛宴和冰雪嘉年华,为中外游客提供了一个畅游雪雕艺术海洋的好机会。充分展示了太阳岛中国雪雕艺术发祥地今天的国际影响和地位,尤其在促进冰雪文化、冰雪艺术、冰雪旅游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

本届雪博会以雪为主要素材,与哈尔滨音乐名城流淌的音乐相呼应,精心设计了一部演绎“雪的艺术、雪的欢乐、雪的梦想”的华彩乐章。沿着这一激情的主旋律步入雪博会,可以阅读到7个个性鲜明、魅力十足的精美冰雪曲目,这便是梦想前奏曲、时光进行曲、生命奏鸣曲、世界摇篮曲、欢乐狂想曲、浪漫小夜曲、盛世圆舞曲七大景区。

伏尔加庄园: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从哈尔滨市区一路向东来到伏尔加庄园。园里,悠美的俄罗斯音乐在空中回荡,精心排练的舞娘在露天舞台上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2007年,圣·尼古拉大教堂成为了伏尔加庄园内第一个破土动工的复建建筑,成为了庄园的核心建筑。之后的5年时间里,庄园陆续复建了许多哈尔滨的俄罗斯老建筑。

在伏尔加庄园,可以徜徉在帆船形状的“米尼阿久尔”餐厅、“凡塔吉娅”俱乐部;而伏尔加宾馆、普希金沙龙、巴尼亚洗浴中心则是俄罗斯经典建筑的拷贝;此外,一些在俄罗斯境内早已消失不见的老式建筑,如巴甫洛夫城堡、奥尔洛夫马房、圣彼得堡渔村等,则在伏尔加庄园再现风姿。在这里,俄罗斯文化与哈尔滨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正完美交融。

在伏尔加庄园欣赏无限美景和建筑的同时,一定要看看这里的俄罗斯歌舞演绎。美丽的俄罗斯姑娘美艳激情,帅气的俄罗斯小伙子充满了魅力,他们的表现艳而不俗,美丽风雅,既给人视觉的冲击,又给人美的享受。还有俄罗斯民间音乐手风琴、巴扬、吉它的演奏,中俄演员合演的手风琴与小提琴演奏等,大家熟悉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让人们浓郁的怀旧情绪在音乐中得以释放。

哈尔滨:非去不可的冰城夏都

近几年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以在保护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原生态基础上,做出了万顷松江湿地这篇大文章。叫响了“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品牌,让海内外游客领略了“冰城夏都”的风采,哈尔滨历史文化独特于中国文化的一面值得一游。也因此,越来越多国家的游客开始关注哈尔滨。

冰雪艺术论文篇10

1 哈尔滨城市旅游形象构成要素及其特征

1.1城市建设

1.1.1城市公共景观

在特有的寒地气候条件、北方社会条件的制约下,哈尔滨的城市公共景观显著区别于我国其他城市,呈现出独特的个性。主要体现在俄罗斯文化与殖民文化的影响方面,特别是南岗区、道里区与道外区,按照西方近现代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手法进行统一建设,如城市道路的方格网与放射结构,这些元素对今天哈尔滨的城市公共景观塑造仍然有深刻的影响。

1.1.2城市建筑

哈尔滨享有“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包括欧式建筑,中西结合的中华巴洛克建筑以及现代建筑,这些丰富的建筑是哈尔滨历史上中西文化共生现象的重要见证。哈尔滨建筑文化是哈尔滨城市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是哈尔滨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要素。

1.2城市冰雪文化

1.2.1传统冰雪景观

哈尔滨是中国纬度最高的特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全年平均气温3.6摄氏度,冬季漫长,半年可见冰雪。气候特点对城市形象的影响无处不在,建筑、景观、园林方面无处不体现着与冰雪相关的设计,其中最典型的是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发展到现代,形成了以“冰雪节”为核心的冰雪景观体系,结合东北尤其是黑龙江地域文化大力发展冰灯、雪雕艺术,逐渐在国际冰雪艺术发展占有重要地位。

1.2.2时尚冰雪景观

随着时展,新兴城市文化也逐渐融入冰雪文化,是冰雪景观逐渐呈现出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两条发展脉络。时尚冰雪文化包含了现代技术措施手段处理后的冰雪形象与展示内容。一方面,展示内容具备时尚特征,如冰雪景观的形象是当前流行的动漫、影视以及时尚形象广泛的出现在冰雪作品中;其次当代技术的使用,使冰雪景观具备了更强的表现力与视觉张力。

1.3城市冰雪节事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内容的国际性节日(见图1-1),每年 1月5日开幕的冰雪节成为哈尔滨人和冰雪爱好者的盛大节日。冰雪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在松花江上修建的冰雪大世界、举办的雪雕游园会、在兆麟公园举办的规模盛大的冰灯游园会等。冰雪节期间举办冬泳比赛、雪地足球赛、国际冰雕比赛、冰上速滑赛、冰雪摄影展、冰上婚礼等,创造成融文化、体育、旅游、经贸、科技等多领域活动为一体的黄金旅游季节。

(1)冰雪赛事 冰雪运动发源于哈尔滨,曾纪承办1996年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2008 年齐齐哈尔全国冬运会以及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等多项大型冰雪赛事。哈尔滨每年还举办与冰雪艺术相关的比赛,包括国际冰雕比赛、国际雪雕比赛(见图1-2)。

(2)冰雪商贸 哈尔滨是城市历史较短,气候条件较差,既没有自然山水也缺乏历史名胜。冰雪资源,为发展哈尔滨商贸提供了条件,促进以冰雪为依托的旅游业的发展,形成独特的冰雪旅游业。通过对哈尔滨市冰雪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以冰雪艺术经济、冰雪旅游经济、冰雪饮食经济、冰雪商品经济为主体的冰雪经济体系。

2 哈尔滨冰雪旅游形象定位分析

2.1冰雪旅游形象内涵

冰雪旅游形象是指在我国东北城市,以冰与雪元素为主要营造手段的景观,并以此作为卖点形成的城市旅游形象,即为冰雪旅游形象。冰雪旅游形象既可以依托冰雪作为主体构造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也可以是借助冰雪开展的各类活动,具有特定地域性,文化性及艺术性。冰雪旅游形象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

2.1.1地域性

由于冰雪景观所在的区域或城市都处于相对稳定的地理位置,并且受到特定的气候条件的影响,所以在其相应的景观形态的形成及发展中,地理气候上的客观条件是其景观特色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其形成发展的最根本条件。

2.1.2文化性

冰雪景观是中国北方城市特有的气候地理条件下所形成的特有的艺术类型。寒冷的冬季被冰雪覆盖着,形成了无处不在的自然冰雪景观,自然冰雪景观经过人工雕琢与加工,逐渐发展为人造冰雪景观,成为哈尔滨文化生活及艺术生活的一部分。在以冰雪文化,冰雪元素为主题的城市形象中,重视冰雪文化形成的基础,创造出特色的冰雪城市景观和冰雪景观文化氛围,进而成为一种城市文化。

2.1.3艺术性

冰雪城市的形象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对人文冰雪景观的打造,如冰灯、冰雪雕塑都是市民与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与参与的景观元素,与砖瓦石材、金属、塑料等材质带给人的感受不同,具有自然的感官感受。冰雪景观一般放置于室外空间,大尺度的空间感加之独特的造型与氛围,使得艺术感受更具唯一性。

2.2定位综述

哈尔滨的旅游形象定位为“冰城夏都”,定位主要根据哈尔滨独特的气候特征。而其中的冰雪文化是形成“冰城夏都”旅游形象的重要元素之一。城市冰雪旅游形象具有历史形成的多元性,也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可塑性。冰雪旅游形象应突出季节特点,以“哈尔滨之夏音乐节”、“哈尔滨冰雪节”为旅游文化品牌,打造冰城夏都的城市旅游形象。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寒地气候特征使得哈尔滨具有独特的冰雪文化。除了塑造冰雪景观和开展冰雪活动以外,更应注重与冰雪文化相关文化特质的拓展,使得城市居民和游客可以从更广泛的文化元素中认可哈尔滨城市冰雪旅游形象。

3 冰雪景观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提升机制

3.1再现城市建设

3.1.1规划冰雪旅游景观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线路,布置点线面结合的冰雪旅游景观体系。如在斯大林公园、中央大街、兆麟公园遥相呼应,可达性强,易于形成哈尔滨市最主要的冰雪景观带。选定哈尔滨重要公共空间重点打造冰雪景观节点,发挥公共空间文化传达作用的作用的同时,塑造冰雪旅游形象,更加有利于强化游客对于哈尔滨文化的深入了解。

3.1.2特色建筑的冰雪再现

冰雪文化要长盛不衰,就要体现哈尔滨地域文化资源,哈尔滨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前文所提的哈尔滨建筑文化,因此应该将哈尔滨城市的特色建筑作为塑造的重点。例如以开发哈尔滨教堂为核心,保护原有的建筑风貌,赋予建筑新的文化功能,冬季时可以将冰灯冰雕作为点缀、组织冬季教堂活动例如平安夜等,形成中西合璧的、具有异域文化色彩的建筑,成为培育哈尔滨城市冰雪形象、和提升哈尔滨国际知名度的有效方法(见图3-1)。

3.2凸显城市文化

哈尔滨冰雪旅游形象的核心要素是冰雪景观与冰雪旅游,而冰雪旅游形象又要吻合哈尔滨城文化的整体特征。冰雪旅游形象的塑造,应有针对性的选取哈尔滨文化体系中的核心要素,使其塑造的冰雪文化内涵能够充分凸显哈尔滨的文化特征。

3.2.1打造文化品牌

依托哈尔滨文化特质,以冰雪景观为载体,打造极具哈尔滨城市文化特色的冰雪作品,是强化哈尔滨冰雪旅游形象的内在需求。首先要丰富与深化冰雪文化的表现形式,使外来游客对哈尔滨冰雪产品和服务持有良性的体验与评价;其次打造与冰雪相关的标识系统。

3.2.2体现民俗风情

哈尔滨的民俗文化展示也是冰雪旅游形象的重要组成部份。例如,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二人转和秧歌表演是东北人茶余饭后的消遣,观赏这类表演可以作为游客领略冰雪风情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游客了解哈尔滨冬季生活的一个缩影,因此紧密联系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创作具有冰雪文化符号的艺术作品是传播哈尔滨旅游形象的动态元素。

3.3强化活动参与

在利用现有冰雪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整合冰雪旅游资源,拓展冰雪旅游的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旅游体系,做到一站式娱乐,加大冰雪旅游的丰富程度。如提升冰雪娱乐项目的类型并以此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延长冰雪娱乐活动的参与时间、参与地点与参与群体。

3.3.1冰雪主题园的建设

哈尔滨冰雪旅游现有游园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娱乐需求,具有相对固定的游客群体,而在目前体系完整的前提下,进一步充实主题园的文化内涵。

冰雪故事园 打造多个冰雕故事组成的游览线路,形成点线结合的冰雪园区,这些故事应该突出东北地区特色,使游客作为主体角色之一参与其中,结合形式多样的冰上活动,向游客与市民展现哈尔滨的冬季风情与生活场景。

冰雪主题游园 是旅游类冰雪景观的重要体现,是面向世界展示哈尔滨冰雪旅游独特魅力的又一窗口。可以与一些知名品牌联合打造冰雪主题,冰灯、雪雕等艺术作品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结合各种冰雪相关的项目,创造不同主题的冰雪体验游园。

冬季冰雪博览会 举办冬季冰雪博览会,利用现代科技对冰雪文化旅游、体验以及相关产业的新技术与新方式进行集中展示,实现传统民俗艺术文化与现代技术的充分融合,赋予冰雪文化新的形式与内涵,可以极大拓展冰雪相关产业的规模,实现产业发展与冰雪文化发展的双赢。

3.3.2冰雪比赛

比赛本身就蕴涵着多重属性,融合了教育、竞争、参与,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会增强城市的凝聚力。通过承办区域性和国际性大型赛事,推动哈尔滨城市发展,并为哈尔滨市的冰雪产业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开展冰雪比赛,挖掘冰雪文化内涵,提升冰雪比赛文化品位,加强冰雪比赛相关的产业建设,例如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咨询业、体育用品、新闻与媒介、体育广告、冰雪旅游等。哈尔滨市应组织一些特色的冰雪赛事,例如冰雕比赛、雪雕比赛、体育赛事等,进一步提升哈尔滨冰雪品牌的影响力(见图3-2)。

3.3.3市民参与

哈尔滨市民的行为代表着城市的人文历史、民族特性等特征,是旅游形象的塑造者和体现者。很多历史名镇中当地居民的“角色扮演”模式,将历史名镇与其所代表的时期的典型生活场景、生活方式甚至居民的饮食与着装都采用所表现的时期,能够生动而鲜明的展现特定文化特征。哈尔滨的冰雪旅游形象同样需要塑造典型时期、典型气候条件下的生活场景,并鼓励市民参与,通过不断增强和更新其旅游体验以吸引游客,从而切身体验到冰雪景观的“真实性”。

4 结论

哈尔滨的冰雪旅游形象需要通过实物、文化以及活动参与三方面共同作用才能实现形象提升。在哈尔滨的冰雪旅游形象的塑造中,三者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与作用强度,因此不仅要关注旅游项目建设,更要体现冰雪旅游形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在具体设计方而,要关注冰雪景观及周边环境的整体品质提升设计,注重冰雪活动及其上下游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以此提高了哈尔滨冰雪旅游形象的提升。

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资助编号:HIT.NSRIF.2012 057)

2、2013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3C061

3、2013年度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立项 专项项目批准号:13D018

4、2013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3B001

5、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HIT.HSS.201124

参考文献

冰雪艺术论文篇11

随着北方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猫冬”观念的逐渐转变,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冬季冰雪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打造具有我省特色的冰雪文化圈,实现冰雪文化研究对人才质量的更高标准,填补我省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缺口的步伐,吉林省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的建设模式,整合我省冰雪领域各种优势资源,以冰雪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全力打造具有吉林省特色的冰雪文化研究基地。 本文由收集整理

一、吉林省创建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的必要性

(一)冰雪文化传播将成为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目前,冰雪文化消费已开始成为东北三省乃至全国的冬季时尚消费,也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冰雪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可以刺激冰雪活动所用产品的生产,丰富冰雪文化产业体系,拉动消费,促使冰雪文化产业成为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要满足这一消费需求的增长,仅仅加大对冰雪文化产业的物质投入、扩大经营规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下大力气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以保证冰雪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证冰雪文化产业在资源开发与投资决策、产品设计、生产与销售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规范化和科学性,这为我省组建高水平科研攻关团队提供了发展机遇。

(二)以地域冰雪文化特色,促进“长白山文化”发展

长白山作为中国北方民族的发祥地和关东文化的根据地,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当吉林省正积极打造全新的“长白山文化”之际,富有地域特色的冰雪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丰富的冰雪自然资源为长白山冰雪运动文化与冰雪旅游文化的蓬勃兴起创造了条件;其次,国家和吉林省密集出台的关于“长白山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以及一些重大冰雪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更加促进了长白山冰雪文化的快速发展。然而,目前长白山冰雪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却并不尽人意,严重阻碍了长白山冰雪文化向多样化的发展,其瓶颈就是缺乏有力的科研团队,建立吉林省冰雪文化研究基地成为当务之急。

(三)借助长吉图一体化发展契机,打造冰雪旅游文化商圈

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冰雪旅游文化的开发,对长吉图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促进区域内冰雪旅游产业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必造成冰雪旅游文化商圈的兴起,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的建立也必将为发展长吉图地区特色冰雪旅游、冰雪文化活动等产业形成巨大的带动作用,为长吉图经济与文化的崛起提供更多的科研支撑与人力资源,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开发冰雪运动文化,为实现“体育强省”助力

随着我省冰雪竞技运动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省的冰雪体育事业充满生机,丰富高端的冰雪场馆资源,使我省能够承办多种类型的冰雪体育盛会,目前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2007年亚冬会以及2012年全国第十二届冬运会;另外,省会城市长春走出了叶乔波、陈露等一批冰上项目的世界冠军,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吉林省冰雪城市形象的国际知名度。同时,省会长春效仿世界知名的“曼彻斯特模式”,以冰雪休闲体育业、冰雪运动俱乐部带动冰雪体育产业和城市发展,现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冰雪体育旅游城市。这都给我省冰雪文化的发展带来历史机遇以及充足的市场资源。

吉林省冰雪体育市场的进一步开发,以及以长春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区,以冰雪运动旅游观光为龙头,凸显冰雪吉林特色的休闲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实现“体育强省”目标,这都离不开一批具有高水平科学基础及科研攻关能力的科研人做保障。由此可见,创建我省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五)传承民俗冰雪文化,打造吉林省特色冰雪娱乐项目

吉林省冰雪强省目标的建立需要冰雪文化的强力支撑,而传统民俗冰雪文化是我国冰雪文化发展的灵魂和软实力,重视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吉林省少数民族众多且冰雪文化特色突出的特点,正适合推广民俗冰雪文化的进一步开展。作为一个以雄厚的文化实力和不断发展的经济实力做后盾的现代化的文化大省,通过构建现代民俗冰雪文化的传播途径,打造吉林省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积极推动民俗冰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吉林省责无旁贷。

(六)建立高水平研究团队,为冰雪文化发展提供科学力量

高水平研究团队是保证冰雪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是冰雪文化市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冰雪文化的研究人员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且,已有的冰雪科研人员各自为战,缺乏学术上的相互交流,严重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覆盖性,降低了学术权威,从我省冰雪文化发展现状看,急需组建科学研究团队。

二、吉林省创建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的可行性

(一)吉林省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为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的设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随着我省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提升,其用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支出将加速上升,这就为冰雪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条件。特别是我省冰雪运动文化的迅猛发展;以全民健身为主题的各种冰雪生活文化被广泛宣传和实施;善心悦目的冰雪工艺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文化的传播,急需科研团队进行战略性、研发性理论助力。

(二)吉林省冰雪竞技运动的发展为冰雪运动文化研究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北大壶滑雪场以及净月滑雪所作为重要的冰雪体育运动训练基地,每年都会吸引包括全国滑雪队等众多的体育运动团体,而长白山滑雪群则是开展越野比赛的良好场所,2007年的亚冬会以及2012年的十二冬大大提升了吉林省冰雪运动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

(三)吉林省冬季群众体育的复苏为冰雪生活文化的研究搭建了良好的支撑平台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蓬勃兴起,冬季吉林省群众一改“猫冬”的习惯,走出家门,走向冰雪自然的世界,对冰雪生活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各种以体育公益金为主要资金渠道的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冰雪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冰雪运动场地的极大改善,形成了我省群众年年冬季有大赛,冬季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天天都健身的良好局面。一些极富想象力且具有典型东北冰雪娱乐特征的群众冰雪运动层出不穷,充分体现了我省冰雪生活文化“一人参与、全家快乐;众人参与、全民快乐”的人性化和纯娱乐的特点,也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东北群众冬季活动的独有魅力,促使我省冰雪生活文化平台逐渐形成。因此,着力进行冰雪生活文化研究是大势所趋。

冰雪艺术论文篇12

Abstract: urban cold snow and ice landscape due to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y, location, climate condition, on the snow and ice landscape development has its particularity and pertinence. In our country, for example, the most north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ccupies a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nearly 10 years of snow and ice landscap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attracting a large number of tourists every year. How can let the city of snow and ice landscape development to seek a better development strategy, better coordination of city cold snow and ice landscape environment,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make the cold snow and ice landscape of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ld snow and ice landscape city

城市环境的组成有: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本身以及与环境不相协调的发展。如何更为有效地与当地寒地冰雪景观发展相衔接,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你:第一,认真分析城市寒地景观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第二,对当前城市景观发展的了解认识。(以哈尔滨市为例)就此提出城市未来发展空间的观点。

现如今的城市环境,在传统意义的城市发展模式理论上有“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山水城市”“花园城市”等等。在环境有几个趋势:注意全球性环境问题,以整体观念解析环境问题,扩大生态学原理的应用范围,提高环境监测效率。城市规划处于转型期,由具体的实体规划转向关注经济规划和经济规划转型,可向社会规划、文化规划和生态规划理念转变。以改变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介质来区分环境的做法,要求环境科学从环境的整体布局出发,实行跨学科的合作,进行系统分析,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哈尔滨市区地貌特征受松花江水系控制,按成因形态分为侵蚀堆积冲洪积河谷平原。前者分布在哈尔滨南部,被松花江之流切割成不规则“”形,总的特点是地势较高,具缓坡漫岗状起伏;后者为松花江水系冲积而成,地貌低平,微地貌发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的中高纬度,在北纬44・04`~46・40`和东经125・41`~130・13`之间。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哈尔滨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而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受地理环境、海陆气团和季风的交替影响,全市各季气候差异显著,变化很大。

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历史文化从1963年创办哈尔滨市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为起点,至1985年哈尔滨市举办冰雪节,到1998年建成冰雪大世界。这些冰雪发展史标志着将冰雕和雪雕艺术相结合、冰上体育运动与雪地体育运动相结合的冰雪旅游风格的形成。以此哈尔滨省提出:“以冰雪为契机,建设冰雪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在几十年前,我们搞冰雪只是冬闲时的游戏,而现在要做到的是一个大的冰雪文化产业。如何在现有的高度再上一个新台阶,这就是我们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世界四大冰雪盛会:加拿大的魁北克、芬兰的赫尔辛基、日本的札幌、中国的哈尔滨。哈尔滨作为世界四大冰雪盛会,如何改变我省冬季景观只有冰雪艺术一枝独秀而变成多种形式的造型因素,呈现百花齐放的形态,使哈尔滨省冬季景观发展迈向一个新到的台阶。

每年冰雪节,哈尔滨市在充分展示其精美的冰雪艺术品的同时,也为冰雪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每到冬季,哈尔滨街道、广场张灯结彩,一个集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冰雪饮食、冰雪经贸、冰雪会展等各项活动的节日,便在一片银白色的世界里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建设成为专门进行冰上运动和娱乐的冰上迪斯尼乐园。在这里可设冰上运动专业表演区、冰上大众娱乐区、游客参与的冰景制作区、旅游服务区、冰上儿童乐园等。形成“一站式”的冰雪乐园。

目前哈尔滨市冰上运动娱乐项目作为冰灯观赏的副产品,主要分散在冰雪大世界和冰灯游园会等景区,主题性不强,娱乐氛围不浓,且游人一般都是晚上游览,大多只是观赏冰灯,没有参与冰上游乐的兴趣,所以一些冰上娱乐项目形同虚设。太阳岛雪博会的主要项目也是观赏雪雕艺术。玩冰比滑雪更有群众基础,更适合大众消费,而且需要的场地面积较小,对树木和生态环境没有破坏,又适宜在市内修建。因此,哈尔滨市建设一条可供白天游乐的冰上运动与娱乐的冰雪景观观赏的步行街。

随着近几年,哈尔滨市对冰雪景观LED的引进,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欣赏模式,让冰雪景观变的色彩斑斓。当看到有色彩的冰雪景观变时,使哈尔滨市更加美丽多姿。黑龙江省是重工业的大省,科学技术比较先进,如果让有色彩的冰雪景观动起来,就像赋予生命一样。这可能先期投入大,但如合理宣传成为一个城市的头彩,将其成为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成为世界的冰雪景观领头军。这不仅仅能给城市增彩,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现代科学的整体化趋势更加明显,各学科之间相互参透、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的联系性更加紧密。使寒地冰雪景观发展在未来更好的全方位、立体化、开放性地发展。

寒地冰雪景观是科学文化、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它是一项人工产品。而气候条件是冰雪景观的前提。寒地冰雪景观是冰雪园,是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人工相融合的园林。哈尔滨市冰雪景观引用LED照明,以活跃冰雪景观气象,丰富冰雪景观的内容。如把科学技术引进到冰雪景观中,让景观动起来,不仅是冰雪景观师们的设计,更需要科学技术的引领,这个是怎么动,冰雪设计师在根据机器如何运动,来设计冰雪的形态,这需要科技人员与冰雪景观设计师相互交流来创造冰雪机器人,使之产生新的景观。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