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职称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3 15:25:11

冶金职称论文

冶金职称论文篇1

昆明冶专由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云南冶金集团是以铝、铅锌、铁合金、钛、硅五大产业为主,集采选冶、加工、勘探、科研、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内外贸易、物流以及冶金高等教育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8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和省属企业前列,这是昆明冶专冶金技术专业开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的强大后盾。

通过与冶金矿业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度、教师到厂(矿)挂职锻炼和顶岗实习制度、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课制度、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共同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加大冶金行业企业参与我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各项工作的力度,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办学机制。

针对冶金行业属高危行业以及生产流程各岗位操作关联度高、企业承担的生产风险和安全风险大等制约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问题,依托云南冶金矿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协商机制,通过为企业按需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承担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承担企业科技研发、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等形式赢得企业对学校办学尤其是对学生顶岗的支持,破解学生到冶金工矿企业顶岗实习中的一系列难题,确保毕业生100%顶岗实习半年以上。

针对冶金矿业企业招聘人才难、留住人才难、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贷款难和就业难等一系列难题,我校探索了“校、企、学生三方两款协议,学生入学后随时可以签约,签约即免(退)全部学费,企业进行学费事后补偿”的覆盖招生、培养和就业全过程的“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双定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贫困家庭考生和冶金工矿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建实训基地,尽力体现做学教一体

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的平台。冶金技术专业相比较其他的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又更具有其特殊性,即学生在生产现场的实践活动受到环境、安全、生产组织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针对这一特点,在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和职业成长的规律,围绕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结合各个冶金单元过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载体,设计适当的学习任务。运用虚拟、仿真等手段开发了氧化铝生产工艺仿真、铝电解生产工艺仿真等理实一体的教学项目,应用信息手段把冶金工厂搬到了学校,使学生在校内即可完成大部分原来需要到生产现场才能进行的实践教学任务,同时节约了经费,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虚拟仿真技术还有着现场实践不可比拟的优势,如事故的设置和处置训练,这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一种快速、高效的途径。

已经完成了《氧化铝生产工艺仿真实训》《金属铝电解虚拟仿真实训》等仿真实训项目的开发,应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项目的开发和应用也获得了行业内外专家的一致肯定。

当然,虚拟仿真的手段还是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的生产环境。因此,到生产现场去实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冶金技术专业与云南铜业集团等国有大中型冶金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作为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要求,其中云南锡业集团公司实训基地、昆明冶专冶金材料实训基地、昆明冶专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实训基地分别于2008、2011、2012年年被云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校(内)外实训基地。

三、营造现场氛围,尽力设计情境化教学

通过构建培养职业素质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营造实训教学环境和校园文化,尽力设计情景化教学并组织实施。通过虚拟仿真或真实职业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营造岗位化的教学环境。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和真实设备营造现场氛围。实训中,教师从知识准备、操作规程、工作态度等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能够以较快速度掌握相关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纪律观念、敬业精神、安全责任意识和生产质量意识。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完成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通过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生活学习,接受企业统一管理,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促进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发展。

“火法冶金、湿法冶金”两个领域体现了有色金属冶金生产的特色,涵盖了有色金属冶金生产过程的备料、焙烧、熔炼、精炼、浸出、净化、沉积等典型生产单元,是有色金属冶金生产的根本方法,是冶金技术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

以双领域为特色构建的冶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有色冶金的生产过程的各个岗位所从事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确定出40多项典型工作任务,再以此为基础划分行动领域,将原有传统的冶金专业学科体系的课程按照冶金生产工艺过程进行重新的整合,转换为火法冶金——备料与焙烧技术、熔炼技术、火法精炼技术,湿法冶金——浸出技术、净化技术、电解技术和金属熔盐电解、氧化铝制取等学习领域,通过对各个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的设计,形成了各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在制定好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的编写,精品课程的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全面构建了冶金技术专业“双领域”的课程体系。

通过实践检验,以上冶金高级能人才培养模式简称为“四双”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就业双定生,火法湿法双领域,理论实践双平台,学历技能双证书的“四双”人才培养模式,引领着冶金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各个方面,为冶金行业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冶金职称论文篇2

二、评审级别

助理工程师(初级)、工程师(中级)、高级工程师(副高级)。

三、评审方法

采取“直通车”的办法,不受每年职称评审一次例会的限制,根据申报情况随时组织评审。

四、评审申报材料

1、高级工程师审核表一式三份(中级以下不需填);

2、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表一式三份(帖上照片);

3、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报评推荐表一式三份;

4、反映个人学历、资历、的相关证件(原件、复印件);

5、主要业务成果(获奖证书及有关业绩证明复印件);

6、论文、著作(原件、复印件);

7、一寸照片四张。

五、评审的工作内容

1、计算机职称考试考前辅导;

2、职称指导与推荐;

3、工程师报卷资料指导;

4、高级工程师答辩培训与指导。

六、评审条件

1、学历、资历要求

高级工程师:博士毕业满2年;本科满5年。工程师:博士毕业;硕士、双学士学位满2年;本科、专科满4年。

2、业绩成果要求

高级工程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部级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②省(部)级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③市、省直厅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或二等奖两项以上;④科技成果被列为市、省直厅局级以上重点推广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获得有关方面的奖励;⑤市、省直厅局以上先进科技工作者;⑥省(部)级重大科技情况(信息)成果二等奖。工程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省级以上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②市、省直厅局科技进步三等奖;③科研成果通过技术鉴定,并有一定推广价值(须附“技术鉴定证书”);④市、省直厅局级重大科技情报(信息)成果奖;⑤科研成果被列为市、省直厅局级推广项目。

3、论文、著作要求

在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参加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对论文数量不做限制性要求。经本(行业)企业采用的技术创新报告、发明专利、研发项目、工艺方案、技术鉴定报告、可行性方案、行业标准等可替代论文。

4、直接申报

(1)助理工程师:本科毕业1年、大专毕业3年、中专毕业5年;

(2)工程师:硕士毕业2年、本科毕业5年、大专毕业7年;

冶金职称论文篇3

目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将迎来全新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也逐渐演变成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新型模式,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出台,我们可以看出对高职类学生的要求不再是空有理论知识,无实际操作能力。同样,我们也发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部分的论述: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应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研究、理解课程标准,体现教材为课程服务,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教材在编写前,对冶金技术专业150名学生的做了《冶金技术英语教材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调查,从专业词汇难易程度,国际前沿冶金知识涵盖录,口语培训等多个方面,经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对目前正在使用的冶金英语教材有些评价和建议。学生希望,在新教材中加大口语训练和前沿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希望所学知识可以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精选基础性、贴近日常生产、生活及益于接受的内容。经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使我们更加明确认识到,我们所编写的教材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用工需求和企业对人才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体现适用性,发展性,规范性和特色性。

冶金技术专业为重点专业,其中,冶金技术专业英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一线高技能型人才。新编《冶金技术专业英语》主要是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以学生就业为主要导向,着力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展视野,促进学生了解更多的国际冶金技术动态;通过课堂基础知识学习和口语培训,情境训练,培养学生可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表达和沟通。希望他们可以在今后的岗位工作中,能够阅读相关的进口设备说明书,查阅相关资料和技术文献,了解国外本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参加外资企业或外资项目相关专业的初级培训;熟练掌握进口设备的操作方法。

我们清楚的了解到,冶金技术专业英语是高职基础英语教学的延伸与相关专业知识的结合体现。因此专业英语学习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的基础上,来学习了解的内容,为以后其就业和继续深造提供更多的帮助。

1 教材内容对学习情境的辅助作用

学习情境,是针对时间跨度相对较长、活动空间相对较大的教学活动,如单元教学设计或较大型的项目、案例等进行的教学设计,是一种难度较大、涉及要素较多的教学活动环境。我们的教材中,突出体现教学内容和情境的一体化、多样化设计 。教学情境作为建构知识、体验情感、实施自我监控的载体,是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可能,需要教师对教学情境进行精心的提炼和系统的专门化的设计,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加强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研究,从而实现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还应紧密围绕以工作岗位为主的学习领域。教材建设初期在产生基础构架时,应考虑到职教对象的特点。将教学对象在对该职业领域所需的,专业基础、专业技术、技术实践对本领域的支撑和延展考虑在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引入式教学情境的学习能够顺利引入。本教材每个单元都有 Dialogue,Snapshot, Notes,New word and expressions ,Broaden your horizon,Recommended Website, Exercises, Supplementary Reading 九部分的内容。Dialogue内容部分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特定情境的对话模式,能够掌握并运用英语完成所规定的情境对话内容,可以在参加外资企业或外资项目相关专业的初级培训并进行简单交流。Notes和New word and expressions主要是让学生可以正确分析,熟练掌握科技英语阅读材料中常出现的重点词汇和长难句,认识专业词汇,了解设备名称。熟练掌握冶金技术专业中常出现的专业词汇和设备名称。Recommended Website使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多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 ,提高自学能力,增强职业能力和岗位竞争力。最终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Exercises部分主要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内容。Supplementary Reading 主要目的是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教材内容对职业拓展的辅助作用

职业拓展领域是依附于职教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对职业主体岗位的拓展。这个领域对教材的要求十分纷繁,不但要求有引导性的情境回顾,适时的基础知识引领,还需必要的实践活动深化。是全部教材体系中最能够体现出职业行动性、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的部分。

本教材是一本突出技能应用化,培养学生适用性和实用的教材,从而更加符合一线岗位要求的认可。内容选取积极围绕企业的生产实践,贴近日常工厂生产、生活,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融合在冶金专业英语环境中,不断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与发展搭建平台。《冶金技术专业英语》教材有助于学生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例如:在unit 6 Energy for metallurgical industry 中的 discussion 部分,教师可以布置任务:In this step,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give their own arguments and ideas about energy for metallurgical industry with the help of teacher: Say something more about the website in Chinese. 这部分的练习使学生可加大自己的知识职业拓展和口语练习。

3 教材内容和课程的依附关系

对课程来说,其狭义的解释仅限于学习范畴,即教学的科目与进程;而其广义的解释则扩展至工作领域范畴,即工作或学习的进程。教材来说,解释仅限于微观的教学领域,教学需要的材料;而其广义的解释则扩展至宏观的教育领域:教育需要的材料。教材是教师的主要工具,教材的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学习该类别知识的路线和方法,为学生展示最佳的知识结构构架,引导学生在专项学习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学习方法。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是每一门教学学科或每一类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的结构形式。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既要包括印刷载体,例如: 教科书,图表等还要包括音像载体。例如: 录像,光盘,幻灯片等。目前,更加广泛使用的是多媒体网络软件,网络教材和计算机教学软件。本书重点加大突出网络技术提供给教师无限的与时代相呼应的信息资源,包含的信息使我们迅速,廉价,并且方便地使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一些专业网站挑选相关文章作为学习材料,如,学术网站上的相关内容,新近发表的论文、技术报告、技术说明书、产品广告、合同、协议书、招聘广告等。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英语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Recommended Website 为本书的一个特色之处,其所推荐的网站,提供给教师很多最新的信息资源,提供视频,音频,有助于学生更加形象的了解所学知识。使我们更加迅速方便地了解,认识并且使用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和设备。这个学习过程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引导和监控。让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学会自主学习,对其英语能力的提高,尤其是专业英语知识的增长大有裨益。

新编《冶金技术专业英语》主要让学生了解冶金概论、炼铁、炼钢、连铸、电弧炉、高炉等相关知识中常见的专业英语词汇,方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阅读英文说明书和英文资料,了解国内外本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注重学生的口语培训。对本校冶金专业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和教学改革。一定会有助于加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实力,为其日后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冶金职称论文篇4

“一主两翼”的理论内涵

基本概念——中冶南方“一主两翼”创先争优工作理论中的“一主”是指:以员工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两翼”中第一翼是指打造企业软实力,创建文化的绿地,保障企业发展的政治方向;另一翼是指打造企业硬实力,创建行业技术的高地,以科技、管理创新引领企业科学发展。

理论渊源——中冶南方“一主两翼”创先争优工作理论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相关基础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其主要理论支持有以下四个方面: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人是社会历史主体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价值理论。“一主两翼”中的“一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地位理论的贯彻,它强调企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前提,企业发展必然是企业和人共同发展的统一;“两翼”提出的打造企业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目标,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又是人的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一主两翼”的具体探索

结合企业特点,中冶南方将“一主两翼”的理论概念转化落实为创建“三地”的具体实践。

打造优秀人才的“福地” 促进员工全面发展

——用“创先争优”的使命鼓舞人。中冶南方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主题志愿活动,表彰“创争”典型,向员工传递“创先争优”使命的正能量。

——用“创先争优”的理念引导人。中冶南方做好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明确员工职业目标定位,针对年轻员工,探索建立青年辅导员制度等。

——用“创先争优”的管理激励人。中冶南方倡导“和而不同”,充分考虑员工的“不同”需求,通过差异化的培养、考核、激励方式,为员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用“创先争优”的服务感动人。中冶南方从入职培训、生活关怀、工作环境、大病保障、离职沟通等方面,为员工提供“全周期”的“服务”。

营造先进文化的“绿地” 打造企业发展软实力

中冶南方通过打造符合发展需求、彰显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构建理念文化。“责任”是中冶南方企业文化的核心。对社会的责任,就是要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对员工的责任,就是要让企业成为员工自我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

——形成制度文化。中冶南方将制度对人的外在约束,转变为对员工创先争优行为的积极引导。一是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三是建立科学的工作方法。

——打造环境文化。中冶南方通过一网一刊一厅一天地(企业内网、企业内刊、文化展厅、党群天地)、文体竞赛、技术比武等各种载体和形式,营造全天候的文化宣传氛围。

——铸就质量文化。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重视质量信息平台建设,宣传“大质量”理念,引导全员质量意识提升。

建造自主创新的“高地” 打造企业发展硬实力

如何创新,中冶南方提出了“六比六亮”的工作方法:

——比思路,把推进目标实现的构想亮出来。公司各二级单位把各自的业务领域作为创先争优的主战场,引导员工将创先争优的热情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比创新,把业务拓展的新路闯出来。中冶南方投资建设机电产业园,建设硅钢中试基地,深入拓展水处理、气体运营等业务,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比实干,把良好的品牌形象树起来。中冶南方着眼于打造客户满意工程,突出抓好工程建设与管理领域的创先争优工作,通过主题劳动竞赛等形式,打造出“武钢三硅钢”等一系列品牌工程。

——比成效,把科技发展的成果捧出来。中冶南方把推动科技创新作为创先争优的重点,引导和鼓励员工在科研开发方面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抢占技术制高点。公司成立以来,共申请专利805件,获得专利授权524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49项。

——比责任,把精细化管理的承诺做出来。各二级部门实施“责任风暴”“治庸计划”,杜绝“庸懒散”,取得了明显成效。

——比奉献,把党员队伍的活力带出来。中冶南方积极探索党员突击队的工作新模式,仅2012年,围绕各部门生产任务和技术攻关难题,组织党员突击队39支,在参与各类活动中显示出了先锋模范作用。

实施“党建考核” 构建“一主两翼”长效机制

中冶南方以党建工作考核为抓手,着力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强化创先争优的组织保障。党委建立创先争优领导班子联系点,将所有二级单位按区分片,由领导班子成员对口指导、检查和考核。

——设置导向清晰的考核目标。组织开展“争四强”“党员创四优”“员工四个一流”的达标活动。

——制订标准科学的考核内容。一是分类考核。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分层分类考核,避免“一刀切”。二是公示明岗。向群众公开组织和党员考核的要求。

——确立民主严格的考核方式。坚持公开述职,考核将干部述职述廉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坚持群众参与,为体现群众认可这一标准,给予党员、群众60%的考核权重;坚持结果可追溯,详细保留评价过程资料,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合理运用考核结果。依据考核结果,对于考核结果为“优秀”的组织和个人将分别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连续两个周期考核不合格的组织和个人实行末位警戒和淘汰。仅2011年,中冶南方就根据考核结果,对43名干部、员工的职级、奖金和岗位系数等进行了调整。

冶金职称论文篇5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国家冶金工业局的部分行政职能并入国家经贸委后,国家经贸委作为承接原国家冶金工业局的部门,应作为本案的适格被告。根据国办发(1998)59号文件的规定,原国家冶金工业局的主要职责不包括对国有资产进行产权界定的行政职权,因此,原国家冶金工业局作出的“53号批复”超越了行政职权,遂判决撤销了原国家冶金工业局作出的“53号批复”。国家经贸委等不服一审判决,向某市高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有关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国有资产管理机关是对国有资产产权进行界定的行政主管部门,有权依法对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界定并作出最终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提起行政诉讼,须与该行为存在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否则,不具有起诉的主体资格。一审法院判决在认定“53号批复”的性质及注册基体厂诉讼主体资格上有误,属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据此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

?点评?

本案涉及两个关键问题,即“53号批复”是否可诉和注册基体厂是否具有本案原告的主体资格。

“53号批复”的可诉性

笔者认为,原国家冶金局作出的“53号批复”不具有可诉性。理由是:根据《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处理暂行办法》、《集体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暂行办法》及国资法规发(1992)70号《关于清产核资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清理和界定的暂行规定》、国经贸企(1996)895号《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产权界定暂行办法》、财清字(1999)10号《关于做好科研机构转制过程中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法律规范规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程序是:第一,企业或单位自行清理和界定,即“自我界定”,必要时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进行清理和界定;第二,对清理、界定已属于国有资产的部分,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第三,经认定的国有资产,按规定办理产权登记手续。根据这些规定,可以看出,产生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最终法律效力的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认定或登记,这也是我国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权的专属性所决定的。我国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权力属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98年以前属于国有资产管理局,98年以后属于财政部,这说明,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只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出的认定或者登记,才具有最终的法律约束力,其他任何部门所作的界定均不具有法律效力,包括企业的自身界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界定。结合本案,原国家冶金局不是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法定部门,不具有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法定职责,它作为当时某研究院的上级主管部门对其国有资产所作的“53号批复”,是上级主管部门对其下级单位国有资产“自我界定”的认可,仍属“自我界定”的范围,这个“批复”按照上述法律规范的规定,并未产生最终的法律效力,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无法律上的约束力。因此,“53号批复”不具有可诉性。

注册后的基体厂是否为本案的适格原告

冶金职称论文篇6

作为一名党员,于xx同志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将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努力提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通过下厂实践、挂职锻炼、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技能,开发专业课程资源,建设优质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充分利用高科技的虚拟现实技术,不断开发新的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在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和创新教育,加强学生职业素养与道德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日常工作中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深受学生喜爱,完成大量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担了大量日常管理工作。

于xx老师努力探索冶金技术国际化专业建设,到国内外知名高校交流学习,初步完成了国际化教学标准制定,并编写双语教材,努力提升英语教学能力,大力开拓与“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合作路径,参与黑色冶金技术专业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项目和中央财政支持专业的申报、建设工作,正在将黑色冶金技术专业逐步打造成为国内顶尖水平的骨干专业。积极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提升专业竞争力。参与xx市炉前工培训包建设,主要负责中级相关资源的开发与设计,目前已完成中期验收。发表《连铸教学中仿真软件的应用分析》等多篇论文,主持《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黑色冶金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编写《连铸生产操作与控制》、《特种冶金》等多部优质教材,《连铸生产操作与控制》被评为院级优质课程和数字共享课程。

在教学的同时一直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为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利用课余时间为xx市冶金轧一制钢有限公司、xx钢管集团、xx新伟祥工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和鉴定,研究现代冶金的发展,与企业技术人员探讨、交流问题,参与企业技改项目,获得专利2项,还多次担任xx市国资系统冶金集团赛区化学分析工、转炉炼钢工技能竞赛评委工作。

二、因材施教,立德树人

于xx老师认为高职学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有自己的长处,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并加以鼓励,因此他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每年参加全国有色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于xx老师的团队先后带出了10个一等奖、1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他本人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和指导教师奖。指导学生获第二届“星科杯”全国冶金院校虚拟炼钢技能大赛第一名,被评为“特别杰出指导教师”。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于老师夜以继日埋头苦干,正是他和学生们不懈地努力拼搏使我院各项冶金类技能大赛成绩一直稳居在全国冶金类职业院校前列。

在教学中于xx老师始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传授技能的同时不忘发挥学生的潜能,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差异化教学。技能大赛引领教学,引入大量真实生产案例进入课堂,学生毕业后到企业时就已经十分熟悉岗位,多名学生上岗后很快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还走出了许多优秀的炉长、工长。

冶金职称论文篇7

成立于1966年的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十九冶”),始终秉承“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核心价值观,传承三线企业“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创业精神,坚持“诚信社会为本、满意客户为荣”的经营理念,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着力打造的“西部铁军”品牌,备受业内外认可。

中国十九冶就像一艘孕育技能人才的航空母舰:有专业技术人员2416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106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4%;有近100名高级人才被评为“全国冶金行业高级专家”“全国冶金行业优秀项目经理”“全国工程建设优秀项目经理”和“全国冶建协会吊装专家”等行业专家;公司技术工人1700余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1400余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83.7%;同时,公司拥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冶金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专家、四川省技术能手和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高技能人才80余人。

公司可持续的人才发展战略、先进的人才培养环境,使曾正超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能够脱颖而出,为国增光。没有肥沃的土壤怎能培育出茁壮的根芽?一枚金牌的诞生背后是无数人汗水与心血的积累。在准备参加本次世技赛时,中国十九冶是如何备战、进行特色培养的?面对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公司又是如何进行改革创新的?采取了哪些有效的人才培养措施?在人才战略的实施中,公司最看重的是培养人才的哪些能力?如何铸造这种能力?关注“中国制造2025”,公司又需要做出何种改变来提升自身实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中国十九冶副总经理李潇进行了采访,听这家冠军企业娓娓道来培育金牌选手的“独家秘籍”。

一体两翼四轮驱动,助力世技赛勇夺金牌

中国十九冶带领旗下的攀枝花技师学院一直将技能大赛作为树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最佳路径,构建“一体两翼四轮驱动”教学模式——一体:产学研;二翼: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四轮: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技能大赛、科技创新。这样的办学特色突破口常抓不懈,形成了师生参与的校级技能大赛到市级、省级、部级乃至世界技能大赛的完善参赛机制,“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取得显著成果。谈到本次世技赛,李潇副总经理向记者透露了四个育人的秘密。

第一,集团公司的高度重视。安排集团领导专门负责,各相关单位互相配合,要求技师学院抓好选手的培训培育工作,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设备材料采购、焊件检测、资金支持等服务工作。

第二,制定严谨的训练方案和计划。公司制定了选手选拔、日常训练、淘汰赛、技术交流、心理疏导、目标考核等详细的训练方案和计划,各有关部门和人员按计划节点有序推进,确保计划件件落实。

第三,严格的训练。训练方案和计划确定后,由技师学院按计划实施,训练内容包括理论、实操、体能、心理素质等。选手通过选拔、训练、淘汰,再选拔、再训练、再淘汰的方式优中选优,确保选出的人员达到最优。

第四,选手的刻苦努力。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不仅对焊接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还有对焊接工艺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个人还要具备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选手不经过大浪淘沙,不断打磨的过程,就不能成为熠熠生辉的“金牌”得主。

在整个备战世技赛的过程中,中国十九冶还依托攀枝花技师学院,为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中多名教师先后荣获中央、省、市模范称号;积极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等创新教学模式;同时建成了一流的实训基地,建立完善了一套完整的技能人才培育成才规章制度。

创新模式,打造人才培养的层层“关卡”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培养出世技赛金牌选手的土壤首先应该是中国十九冶与时俱进的技能人才培养战略。与大多数在管理创新的道路上逐步“放弃”技术工人队伍转而进行劳务分包、劳务派遣的施工企业不同,近十年来,中国十九冶一直狠抓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工人的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大力营造“崇尚技能”的学习氛围,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

李潇副总经理介绍,中国十九冶通过与攀枝花技师学院“校企合作”的模式,在公司的主要技术工种进行“定向培养”。公司的技能人才、技能专家到学校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快速接触到冶金建筑行业一线岗位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也促使这些技能人才、技能专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由传统的“只会干不会说”的技能人才转变为“能干会说”,也更有利于技艺的传承。

对于准备进入中国十九冶的年轻技工来说,“定向培养”的校企合作只是中国十九冶人才培养的第一步,技校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中国十九冶会通过“导师带徒”的培养方式,在工作方面传授技能,在生活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并通过“班组建设”让技术工人快速融入企业文化,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弘扬老一辈员工的艰苦奋斗精神。如中国十九冶的吴仁强铆工班、蒋石全筑炉班等班组就曾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和“中央红旗班组”等荣誉称号。

第三个阶段是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评定技术工人技能等级并与待遇挂钩,实行“技师、高级技师津贴”制度,打造技术工人成长的纵向公平性平台。但是,同一级别的技术工人的横向公平性怎么来体现?中国十九冶施行“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将企业战略与技术工人业绩贡献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技术工人在工作中不断奉献,持续成长,工人观念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学习主动性和上进心不断加强。

如何让优秀技术工人脱颖而出,尽早成才?李潇副总经理告诉本刊记者,中国十九冶紧抓“职业技能竞赛”这个牛鼻子,每两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一届职业技能竞赛,并组织、协办、承办参加国内国际各层级的比赛,迄今已发现优秀技能人才80余人。这些在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的选手,成为公司技术工人队伍的“标杆模范”,享受各类津贴、奖励,公司通过《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等媒介,大力宣传其先进事迹,并在各类推优活动中优先推荐技能人才。例如:中国十九冶的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均为高技能人才。

在脱颖而出的技能人才中,中国十九冶每两年就将技术精湛、业绩突出的优秀技术工人评聘为公司的“首席技师”,2015年评聘了22人。重点培养一批“会干会说会写”的人员,给他们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总结推广工法、科技成果,现已创建国家、省、市三级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搭建了技艺传承、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并拓宽这类人员的成长通道,实行“双师融通”制度,即“技师”可以参与“工程师”评审、“高级技师”可以参与“高级工程师”评审。

看似“严苛”的人才培养机制,为真正优秀的技能人才提供了一个成长与发展的广阔空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中国十九冶逐渐打通了“技术工人——技能人才——技能专家”的成才通道,正是这样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十九冶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世赛的竞技场上输送了一批经得起考验、拼得过水平的人才。

四大特色培养,世技赛推动校企合作创新改革

对于很多大型企业来说,“校企合作”都是为企业储备人才的一种方式,而对于这家培养出冠军选手的企业来说,他们的“校企合作”不仅要做,而且做出了特色、做出了亮点,在世技赛的推动下,中国十九冶加快了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逐步形成了四大特色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研”的方式中成长,让他们成为真正经得起训练场与实践考验的技能人才。

一是通过校企合作主动承办部级技能大赛。中国十九冶先后与攀枝花技师学院共同承办了三次部级技能大赛,特别是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的举办,不仅积累了办赛经验,赢得了各界赞誉,同时对赛制、评分标准等比赛细则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备战大赛的教练员和选手来说,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

二是校企合作创建大师工作室。中国十九冶先后与攀枝花技师学院共同创建了部级周树春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攀枝花市刘定律冷作钣金工大师工作室,同时创建名师工作室十个(周树春和刘定律分别为第42届、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和建筑金属构造项目的主教练),大师工作室的创建和引入在高端引领、科研创新和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积极显著的成就。

三是校企合作建立工程突击队。组建成立了西部铁军——周树春焊接工程队和刘建川电调工突击队,让突击队成员通过参与重大项目中增强实战能力。经专项培训的突击队员已出色完成成都东二环高架桥、孟加拉、越南台塑、纳米比亚等工程突击任务,解决了施工中的急难险重的问题。

四是校企合作成立攀枝花机电职教集团。中国十九冶不断吸引大中型企业及中、高职院校共同合作,在订单培养、实习就业、科研教研、实训基地共建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这样一项项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新型的“校企合作”,让中国十九冶早已不满足于简单地从教学培训中吸纳普通技工的标准,而是朝着更尖端、更综合的人才领域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中选拔孕育出的人才怎能不是今后行业中的佼佼者?

以变革提升服务,抓住机遇打造一流

近几年,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国示校建设后,又根据工学结合模式提出了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模式、引企入校等。但从发展水平和质量来讲,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李潇副总经理认为我国职业教育与国外相比,在教学模式、入学机制灵活程度、职工薪酬、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技术人才在社会凸显作用,中国的职业教育必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在职业教育中,如果不能意识到这场变革的核心以及其中隐藏的潜能,或者没有找到应对之道,就会陷入被动,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那么如何避免被这场史无前例的变革无情地淘汰呢?李潇副总经理为今天的职业教育工作变革提出了值得借鉴的两个建议。

第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满足中国制造的时代需求。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最为紧密,更应主动对社会变革做出回应,密切关注“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全新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关注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吸收、消化、传递最新产业技术,力求成为产业进步的参与主体,并力争成为引领产业技术变革的重要力量。

第二,及时调整职业院校的服务方向。每一次工业革命必然会带来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职业院校应着眼于为整个社会人力资源提供升级服务,以全新的角度审视自身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服务。

冶金职称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六冶)成立于1963年,总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国家大型施工总承包企业,隶属中国铝业公司。企业注册资金1亿元,资产总额8.6亿元。

六冶金属结构厂主要从事各类钢结构、氧化铝、电解铝、水工和路桥设备等的制造和安装,同时还生产经营各种钢模板、脚手架及钢跳板等。六冶金属结构厂奉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立足郑州,立足铝业,立足中原,面向全国”的经营方针,荣获省市“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中国六冶金属结构厂(下称金结厂)新一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六冶公司人才发展战略》,坚持围绕主题板块,按照“科学选配、优化结构、注重培养、提高素质”的总体思路,以改制搬迁为契机,以培养装备制造人才为重点,狠抓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了各个目标的顺利实现,研发能力的提升。

近期,金结厂狠抓落实五大措施,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各领域人才素质,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一、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一是坚持实施强力领导。牢固树立“抓人就是抓根本,抓人才就是抓生产力”的观念,坚持领导班子统揽,人力资源部主抓,各科室、项目部合力的人才队伍建设制度,成立了由人力资源部、厂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及各科室主管组成的绩效考核小组,明确了机关各科室的职责和任务,签订了与各分厂、项目部的目标责任书,每月结合绩效考核,对各科室、项目部人才工作进行检查,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主管政绩的重要方面,并与干部调整使用挂钩。二是不断完善制度措施。自觉坚持把人才建设作为创新企业的主要环节,以“三个源头”(新进员工、新干部、新进班子成员),“三支队伍”(项目部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科室管理人员)为重点,分别制定机制性措施,着力抓好选、配、训、用、管等主要环节,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狠抓关键环节,努力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科学调配,改善结构,始终突出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的主体地位,抓住项目管理这个重点,采取合理调整,优先使用,保持储备,内外兼收等措施,2011年至2012年金结厂新进各类技术管理人才50多人次,极快地壮大了我厂的人才队伍。仅2011年就为10多个项目部选调了30多名管理技术骨干,为项目部保质保量的顺利完工做好了人才保障。二是拓宽途径,深化培训,着眼长远,不断拓展人才培养渠道。三是岗位锤炼,提高能力。围绕各项工作的开展,人才尽量安排参与一线生产工作,研发、经营、财务、管理各类人才尽量与现有生产任务紧密结合,进行实战练兵,尽快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三、坚持鲜明导向,积极营造促进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一是用好的导向选拔人才。采取机关、项目部大力营造“凭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的用人导向,大胆使用优秀人才,先后选拔了二十几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二是用身边的典型激励人才,针对近年来涌现的优秀人才,我们大力开展“学习身边典型,立足本职岗位”活动,在基层大力提倡 “争创优秀工程、QC优质项目、个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任职资格证书”,拿出专项资金进行奖励,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工作、学习热情,为人才快速成长提供了动力。三是真诚关心,凝聚人才。2011年由公司牵头,重新修缮了单身员工宿舍,增加了空调、热水器等现代化生活设施。积极协商为家属院安装了天然气设施,大大方便了员工的生活。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

近年来金结厂加大职工培训力度,多次组织各层次管理人员参加厂内、社会机构等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广泛开展“师带徒”活动,进一步拓宽“师”和“徒”的范围,以师的培养带动加快年轻职工的成长步伐。加快建设自己的讲师团队,深入开展职工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等,支持各专业系统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尤其要加大技术、研发人员的技能培训,要求技术、研发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熟练掌握生产一线工艺流程,研发出更加实用的新产品,加大职工培训资金投入,坚持物力、财力向人才建设倾斜,保证专款专用。2011年金结厂专项人才培训22人次,集中培训基本上每周一到二次,进一步完善了金结厂人才信息库建设,购置了新的电化教学设备,竞聘制度的建立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平台。

五、以积极向上的公司文化为企业发展助力

冶金职称论文篇9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劳模代表、同志们:

你们好!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我们在这里不仅共同欢聚一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我们也同庆**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在这可喜可贺的时刻,我还要对在今天大会上受到表彰的劳模集体和个人以及命名的优秀职工之家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2月26日,当我代表**有限公司在上海市进行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陈述演讲时,面对众多评委,面对上海市各行各业众多明星企业的佼佼者,我已在现场切实感到了“五一劳动奖状”的份量。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庆贺**“五一劳动奖状”的获得,我们更感到了一种责任和力量。

正是这种责任和力量,使**把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始终作为奋斗的目标,作为崇高的荣誉来追求。尽管从申报这个荣誉、到获得这个荣誉,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创奖的却是多年不断努力的历史过程。在创奖的过程中,**全体员工付出了勤劳和智慧,付出了艰辛和汗水。创奖之路可以说是**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之路,创奖之路可以说是**这些年发展壮大、走向辉煌之路。宝冶始终坚持了“三个代表”,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企业保持了全面的发展、可协调的发展、健康的发展、跨越式的发展,重点实现了十大突破。

一是抓体制与机制的建立,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新突破。宝冶已成功地完成了公司制的改造,构建了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成立了员工集体股权管理委员会,完成了员工集体合同的签订,企业的法人治理、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深化。

二是抓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新的突破。宝冶根据外部市场的变化和内部加强管理的需要,抓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架构起确保企业决策科学周密、营销快速反应、施工高速优质的信息管理平台,并应用于企业各个部门,不断推进了企业现代化管理。20xx年企业信息化建设获全国现代化管理成果一等奖。

三是抓营销,取得企业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宝冶充分利用企业资金、装备、技术、人才等优势,利用已形成的高炉、炼钢、热轧、钢构、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品牌优势,企业营销和经营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其中钢结构产业呈现跨越式发展,钢结构产量这三年由5万吨、10万吨到15万吨,跻身全国最大的钢结构制作、安装大企业前列。

四、抓人力资源结构调整,企业人才高地建设取得突破。企业通过每年近8000人次的各类教育培训,调整员工的知识结构,使员工适应企业面向市场,适应企业未来发展,适应企业现有岗位。在调整员工知识结构基础上,调整员工构成结构,管理人员、技术技能人员比例增大。在此基础上,企业已初步形成企业管理、项目管理、技术专家、作业能手四大人才高地。

五、抓综合实力的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取得突破。通过不断购置先进的装备,企业已有各类先进的施工机械和门类齐全的先进设备数千台,其装备不仅满足企业需要,还向社会租赁创效,装备实力大为加强。通过几年来资源的整合,人才的引进培养,政策的调整、机制的建立,设计能力的强化,总承包实力大为加强。通过与设计单位联合,与建筑单位联合,与业主联合、与高校联合,优势互补、大小互补、实现共赢,企业开拓市场能力大为提高。

六、抓以人为本、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工作取得突破。企业始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发展之源。党建工作、企业文化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围绕企业发展、围绕人的素质提高、围绕经济中心来开展。并创新思想观念、创新运行模式、创新方式手段,取得了初步效果。宝冶党委荣获了中国冶金集团先进党委称号,纪委获上海先进纪委称号,二级公司先后有一半以上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七、抓企业的商誉、信誉,企业品牌化建设取得突破。宝冶通过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打造“高速度、高质量”的双高品牌工程,形成创品牌的科技实力,进行深化品牌内涵和外延的市场开拓,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树立了品牌。即:1、高炉品牌,2、炼钢品牌,3、热轧品牌,4、会展中心品牌,5、体育场馆品牌,6、电子品牌,7、水力围堤筑坝品牌,8、钢结构品牌。其中许多品牌代表了先进科技和市场发展方向。有的被中冶集团、国家财政部重视列为重点资助和扶持项目。

八、抓科技生产力的形成,取得科技创新的突破。宝冶坚持把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跨越式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确保企业装备、工艺、技术、人才的科技含量,确保形成企业自己的核心产业与技术。宝冶强化和提升了具有技术含量和市场前景的技术系列,如1、地基基础工程技术系列,2、建筑结构和装璜装饰系列,3、大型液压自动提升系列,4、压力容器制作安装系列,5、江海围堤筑坝系列,6、特种焊接 技术系列,7、电子自动化控制系列,8、大型钢结构设计制作安装系列。企业获得了联合国科技之星、全国科技进步先进企业、全国新技术示范奖等多项科技荣誉。

九、抓企业经营创效,取得资产重组、资源配置调整改革的新突破。为加强管理、提升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宝冶认真论证、果断决策,在资产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资源配置的改革迈了五大步。一是将原分散在6个单位的检修协力生产人员、设备、设施进行整合,成建制转轨成立分公司;二是将二个土建公司进行整合,摆脱原来困境,实施优势互补;三是将宝冶三资三产企业进行整合、清理、重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四是将几个钢结构厂进行了整合,进行统一定位和规划;五是近期将分散在五个单位、十大类大型工程机械进行资源整合,加强协调和管理,组建工程机械租赁中心;整合后,加强了管理、精干了人员,提高了效益。去年,协力生产、土建产值、钢结构安装制作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十、抓市场的开拓,取得非冶金市场项目的开拓的突破。针对冶金建筑施工市场容量小、风险大的特点,宝冶抓非冶金市场开拓,获得非冶金市场的资质和业绩,创出非冶金市场的品牌。如获得全国新技术应用工艺金奖的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工程、获得“卢兹杯”、“黄山杯”芜湖奥林匹克体育馆工程等。对非冶金市场的开拓,宝冶已形成重点系列,如:会展中心、市政工程、大剧院工程、体育场馆工程、电子工程、造纸工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等。目前整个企业的非冶金市场项目比例已占总比例的70%,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创效能力大为加强。

**的“五一”劳动奖状来之不易,**在争获“五一”劳动奖状的过程所取得的成绩也同样不易。目前的**,已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了全国行业领先地位。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三年来企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幅超过30%,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增幅超过30%,职工人均收入每年平均增幅超过20%。企业已连续14年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国名列同行业榜首。连续八次获得上海市建筑企业五十强第一名。企业连续七次获得上海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还获得了用户满意、质量效益、安全管理、企业信誉等众多部级和上海市荣誉。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感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人为本,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具有活力的因素,企业的根本是人,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人。今天我们企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结果,是企业全体员工奋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企业全体员工始终是企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力量,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在这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在庆祝**“五一”劳动奖状获得之时,我要借此机会向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辉煌业绩的全体员工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感谢!

“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还要靠劳动者辛勤劳动,我们要继续全心全意依靠包括科技、经营、管理、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在企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宝冶施工、管理、科技等各条战线的劳模是企业的杰出的人才和优秀代表。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把凝聚在劳模身上的巨大精神财富,化作为**全体员工促进企业发展的目标行动。我们要培养一大批典型、真正树立代表宝冶企业形象,有感召作用,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榜样。我们要推广先进典型经验,使员工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气。我们要宣传这些典型,形成劳模较高的知名度,使之成为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重要体现。

同时各级领导要把建设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抓好、抓落实。我们要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充分认识在**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重要意义。企业的党、政、工、团都要围绕员工队伍建设,站在高起点、瞄准高目标、实施高层次人才强企战略,并作为一项紧迫的、长期的工作,规划、布置、安排好。这是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关键所在,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具体要抓好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员工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员工职业技能素质、提高员工创新能力素质,提高员工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素质,还包括提高员工心理和健康素质,使员工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这是维护员工生存权、学习权、发展权的需要,这是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的需要,这也是落实保护好职工根本权益和根本利益的需要,这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我们要看到**喜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是企业长期不懈的追求,也是社会对我们的充分肯定。获奖来之不易,对这一综合性的部级荣誉我们将倍加珍惜。尽管我们已经完成了这段历史,但我们还要书写新的历史。新的荣誉对我们来说,只能是新的起点。要进一步前进,我们责任更大,担子更重,要求更高。我们必须要努力工作,要创造更优异的成绩,要无愧于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光辉。

下一步宝冶正准备进一步创新、提升、发展、做强、做大,进一步巩固国内一流建筑企业的位置,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走创新提升发展之路,在观念上提升、在企业品牌上提升、在人才素质上提升、在科技水平上提升、在改革、资产重组上提升、在企业总承包能力上提升、在市场联合、联动、共赢上提升。在市场占有深度和占有广度上提升,成为技术密集、管理密集、信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总承包施工企业。

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练好调整、改革、改制这个硬工夫,实现企业的效益、员工利益、社会效应硬指标,走健康发展之路,走科学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冶金职称论文篇10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024-02

一、卓越计划及建立相应师资队伍的意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为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战略”推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教学改革计划,其目的是推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以三个“面向”(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引,教育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和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技术强国打下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卓越计划”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建设一只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本文旨在探讨校内师资队伍、企业师资队伍的构建及其与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之间的关系。

在看到我国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较,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工科院校普遍存在片面追求“高、大、全”,学校定位不明、目标趋同等问题,其中有些是学校内部可以解决的问题,另外一些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综上,建设与“卓越计划”相适应的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对于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校内教师队伍的建立

为了建设一支能满足沈阳大学“卓越计划”要求的教师队伍,在校内明确要求承担“卓越计划”授课任务的专业教师应具有不少于两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并有硕士或以上学位、讲师及以上职称,主持或参与过明确的科研方向和参加科研活动的经历。在学校层面制定了“卓越计划”教师选拔和管理办法,要确保受聘为“卓越计划”的授课教师每年应有3―6个月的工程实践(包括现场指导、现场实习、参与企业相关项目开发、挂职等)经历。

三、秦冶重工企业师资队伍的建立

1.以“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依托,组建企业教师队伍。以我校重点建设的秦冶重工“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主要实习基地为主体,建设一支企业师资队伍,满足“卓越计划”学生在基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要求。

2.由学校和中心共同制定企业教师选拔和任用标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以比较系统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确保学生在秦冶重工的学习效果。担任“卓越计划”教学任务的企业教师应在企业一线工作3―5年,具有相关冶金装备制造的丰富工程经验,且具有助理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

3.以比较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满足沈阳大学“卓越计划”执行的三个梯次的企业教师队伍。按照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在秦冶重工阶段学习的需要,将秦冶重工教师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在秦冶重工进行现场教学和实训环节的教师,需要拥有深厚的冶金装备制造工程实践经验,要具备助理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或秦冶重工中高层领导,主要结合秦冶重工工程实际和现场生产情况为学生授课;二是实习教师以在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为主,指导学生的现场顶岗实习工作;三是导师应是具有深厚宽广的冶金装备制造行业工程实践背景,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级工程师或秦冶重工中高层领导,对冶金行业工程实践(如阀门、混铁罐等装备)具有全面、系统性的掌控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在秦冶重工的工程实践和完成毕业设计或相关研发项目的研究。

四、构建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探索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的两段式、双导师制模式。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要在学校由老师在课堂上介绍企业情况,尽早接触工程实际项目和参与到企业产品设计工作中,要发挥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各自的经验和理论优势,共同指导学生进行一年的企业学习规划、现场问题研究,使学生能够参与到秦冶重工具体产品的设计方案的制订中去,让学生有机会提出问题并参与每个阶段的审查、确定为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工艺、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初步具备独立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通过上述过程培养学生持久的研究兴趣和探索精神,以达到促进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的。

2.基于项目“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索。在我校机械制造和材料成型两个专业工程基础课程和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在沈阳大学和秦冶重工全面探索基于项目的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模式,采取以秦冶重工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为线索,以布置课程作业、就某一专题开展调研所形成的研究报告、查阅相关文献写成的综述报告、研究性提纲报告等为载体的针对秦冶重工的生产问题解决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从秦冶重工工程问题实际出发,综合运用在W校所学习的多学科理论知识、各种应用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秦冶重工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学校和企业两类课堂和秦冶重工现场强化培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创新意识和探索未知冶金装备工程领域的兴趣。

3.开展针对“秦冶重工”多方位的工程实践训练模式研究。设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科研训练体系,依托校内不同学院重点学科的优势,即多个省重点实验室、几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各类特色专业实验室,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与老师的专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和设计项目,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探索和大胆创新的精神。依托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互补合作理论和实践优势,进一步加强校外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强化基于企业现场各生产工段和班组实践教学的本科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及实践研究,加强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初步科研素质的培养。

4.校企合作办学模式。(1)校外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学校与企业要联合制定科学、合理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规划,共同构建和联合开发优质冶金装备行业实践教学资源,建设部级校外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和校内外组织保障体系。学校和企业在培养计划中要明确实践环节的指导和参与要求,企业确保学生在具体工段岗位或工作环节能够接受切实的实践训练。(2)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政策机制研究。要建立沈阳大学、秦冶重工联合培养联席会,定期召开制度,周期性研讨并及时协调、解决“卓越工程师”培B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制定企业导师选拔认定管理办法和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让企业高水平专业和管理人员积极地投入到学生的培养工作中;秦冶重工要优先选用毕业生,沈阳大学要负责企业导师后续学历教育等相关管理办法;通过合作建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校企联合技术攻关合作管理办法等,促进校企联合进一步实体化。

五、结语

“卓越计划”以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为核心,注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以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构建为基本保障。地方高校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更有地方特色,积极探索出和创建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校企合作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R].研究报告,2008,(06).

[2]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9):10-14.

[3]孔捷.从平等到卓越――德国大学卓越计划评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0,(5):35-38.

[4]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育,2012,(1):20-24.

[5]宋玉杰.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对实施卓越计划的启示[J].价值工程,2012,(8):28-33.

[6]马铮.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知识产权教育问题[J].沈阳大学学报,2012,(3):81-84.

冶金职称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04-02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要求对工业生产的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等进行分析检验,从所得的化学组成及含量来判断其品质的一门学科,是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实际应用上的一个分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素有工业生产的“眼睛”之称。随着河池市矿冶工业的迅速发展,在生产中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企业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毕业生的技能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技术、技能方面,而且特别强调职业道德、责任心、团队意识、创新意识、行业知识等综合素质。现在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已有10年的办学历史 ,2004年招收第1届工业分析与环境监测专业高职大专生,2005年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更改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确立了“立足河池、面向广西”,以河池地方经济建设产业需要为主的办学理念。自2004年办学以来,为了满足河池市矿冶工业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学院先后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课程体系的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双证制”教育特色的形成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了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软硬件资源的改革。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进行思考。

一、工业分析与检验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特色专业建设严格按照广西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以改革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改革教学为核心,以培养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注重提高办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突出办学特色, 系统加强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对经济市场的适应能力。

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背景

河池市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中国的锡都”。全市11个县市(区)都有矿藏,已探明的有锡、锑、锌、铅、铟、铜、铁、金、银、锰、砷等43个矿种205处。锡储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铟产量居世界前列,锑金属储量名列全国第一,铅、锌等金属储量名列全国第二。河池市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把具有河池特色的有色金属工业做大、做强和做好,冶金、选矿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由于河池市属贫困山区,人才奇缺,不少企业新建或扩建,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加上人才外流严重,造成了企业生产效率不高、资源浪费大和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在生产中,要降低生产消耗、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环境、确保安全生产等,都需要工业分析与检验提供必要的和可靠的分析检验数据作依据,企业迫切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目前广西开设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高校虽然有几所,但与矿冶有关的并不多,因此,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颇具特色的专业。

三、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应以“能力本位”为主体,同时坚持“知识本位”,以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以河池市经济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化了“双证书”、“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立了“专业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实际生产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操作过程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每年都会结合河池市矿冶工业特色,组织专业调研队伍深入厂矿生产一线和聘请企业有多年生产一线工作经历、且具有较高水平的技术专家,共同讨论工业分析与检验岗位需求及相应职业能力,形成专业改革调研报告,并根据职业能力需求设置和开发课程,着力构建充分体现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专业课程体系,以解决培养目标定位问题。

四、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课程质量高低与否,课程实施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它对高职人才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由于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还是按照学科构建。当然学科课程也有逻辑性强、系统性强等优点,但从目前高职生就业情况来看,技能是第一位的。显然,按学科构建的课程体系已不适应高职生的培养。因此,要使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生产相适应,必须对课程进行改革。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在充分了解专业与行业现状在基础上,以“素质核心,能力本位”为课程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基于生产实际的项目化职业能力训练课程体系和基于价值引导的人文化素质培养课程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中,邀请冶金、化工企业相关专家全程参与,通过对河池市的矿冶企业的认真调查,学院确定将矿石分析和冶金中控分析两门课程作为重点建设课程,教材分别采用由冯忠伟教授主编的《矿石分析》、施先义教授主编的《冶金中控分析》。制定并完善所有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并建立完整的电子教案及相应的试题库。

五、研究生层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在适应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职教师资建设模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搞好专业建设、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通过培养、引进或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了具有研究生学历且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或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如有计划地安排具有研究生学历但实践技能不高的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学技术、练技能,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积极引进企业中具有一定学历基础且技能优秀的人才来校进行定期培训或举办讲座,通过再培养的途径提高教师的“双师型”水平;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机制;注重科研工作的推进和教学研讨会的开展,促进校企人员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等。通过以上措施,学院改变了以往研究生层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较低及来源渠道单一的现状,建成了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具有硕士学位和高级职称,实践应用能力较强、教师素质与学生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了专业建设的需要。

六、“双证制”教育特色的形成

职业资格与职业劳动密切相关,不仅能准确、直观的体现职业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而且能反映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需达到的实际工作水。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在毕业时不仅能取得毕业证书,而且能同时取得一种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学院以职业素质为基础,将专业技能证书所要求的内容与学历教育相应的课程标准及教学计划的制订结合起来,促使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两个体系有机融合,体现职业标准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努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形成学院特有的办学特色。目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鼓励和正确引导学生参加的证书考试有化学检验工(中级/高级)、食品检验工(中级/高级)、化工工艺试验工(中级/高级)等与行业密切相关的证书。

七、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它的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建成了基本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严格依照培养高级实用型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贴近生产应用管理第一线的办学思路,逐步完善了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校内实训实践所需的仪器设备,塑造了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际工作场合相一致的职业环境。目前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实训基地设有基础化学实训室、分析化学实训室、工业分析实训室、破碎选矿实训室、中控分析实训室、冶金技术实训室及仪器分析实训室等主要实训室。设备方面增添了电子分析天平(15台)、示波极谱分析仪、硫份测定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微波消解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中大型仪器。另外,学院充分利用学院位于有色金属之乡,靠近生产企业的优势,按照“校企共建、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周边7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形成校企资源互补、资源共享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如河池市南方有色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金山铟锗冶金化工有限公司、广西堂汉锌铟有限公司、华锡集团凤凰矿冶分公司等企业。

总之,工业分析与检验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高职院校应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使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不断适应现代化企业生产一线的发展要求,持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不断提高专业知名度,把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丁文捷,栾崇林.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世纪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人才[J].广州化工,2006(2)

[2]张小康,张正克.工业分析[M].北京:化学化工出版社,2008

[3]万琼.关于“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27)

冶金职称论文篇12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冶金工程指的是从矿石等资源中提取金属及其化合物、并将其制成具有良好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材料的工程技术领域。冶金工程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发展。冶金工程包括: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两大类。

1 进度和质量过程控制

1.1 进度过程控制的定义

在工程项目中,在特定时间内按照预先制定的施工计划,对项目进行督促、检查、指挥和纠正等一系列工作都被称为进度过程控制。

1.2 质量过程控制定义

质量过程控制是指致力于满足工程施工建设需要,使机组设备符合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一系列过程控制措施、方法和手段。

2 项目前期过程控制

由于目前国内很少有冶金工程公司能独自完成整个项目的所有工作,这就需要中标的总承包单位在前期工作中通过详细的技术论证来确立各个分包单位负责部分的施工进度和质量,确保整个项目进度和质量计划建立在可靠坚实的基础上。在总承包管理过程中,以施工单位为主体的工程技术公司采用项目经理责任制,在项目前期便确定好项目部各岗位的职能,组成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管理型团队,以其相对独立性,便于项目经理协调各职能部门、相关项目以及外部资源来解决现场实际问题。

前期阶段进度和质量的过程控制工作包括:

(1) 项目进度目标总体计划的制定。

(2) 设计、制造、质量及进度的考核。

(3) 对项目分包方实际能力的审查。

完成上述工作以后应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将论证结果作为前期项目进度和质量过程控制的依据。

3 现场安装过程中的过程控制

3.1 现场安装过程中的进度控制

总包单位需对分包单位所提交的总计划,各分部分项工程计划进行细致校核,以确保其可操作性。分包商在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各工序阶段要安排专职工程师进行监督管理。在安装过程中的进度控制上,分包单位与总包单位及业主需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为实现工程进度控制的总目标,要将处于相同阶段的分项工程或不同阶段的分部工程结合为统一的整体,以便于对工程的整体进行控制与掌握。其次,以整体工程计划为根本,编制出年度、月度、周计划等,分发至各施工单位,各具体施工单位根据得到的各级计划做好人员、材料、器具的调配与协调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依据各级计划对重要节点进行考核,监督计划的落实情况。以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拖期情况。

3.2 现场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只有过程中的质量全部合格,工程的总体质量才能确保合格。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采用动态控制,采用预防与质量把关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对项目质量的检点应集中在对计划实施效果的检查上,项目经理需要亲自对质量计划的实施状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偏差,应立即进行调整。

质量过程控制需要以各个分包单位自控检查为基础,总承包单位的检查部门对其进行核验,最后再由业主进行验收的三方检查制度。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只有在三方验收合格后方可支付进度款。项目部全体员工都应具备质量意识,要明确相关岗位的质量权限和职责。

4 如何解决进度与质量之间的矛盾

4.1 加班赶工期

在项目开展的初期,如果现场发生质量问题,可以采取诸多措施进行补救。但在项目中期,为了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进行,从项目整体上来考虑,加班是一项较好的选择,特别当项目临近收尾时,在工期与业主等多重压力下,加班是加快进度的最好的方法。但加班会因增发加班费及其它福利而提高成本,而且长时间加班一方面会降低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又会因加班人员不能正常休息而影响以后的日常工作。

4.2 资源的重新调整与分配

项目负责人必须明确在众多因素中,哪些是制约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无法得以解决,那必定是关键节点上出了问题。原因明确以后,就可以对现有资源进行调整与分配。因为就整个项目而言,其中部分项目可以延后实施,这样就可以将该项资源调整至关键项目上面去。但在采用上述办法时需要考虑周全,防止一旦考虑不周而影响到整体工程进度。

4.3 调换资源

当工程无法按原有计划完成时,首要任务应是尽快查出原因。如果是现有资源没有按计划合理配置或者是因为有关人员不具备相关技术或经验,对出现的问题无法处理时,就可以通过资源调换的方法,让其它员工接手此部分工作。当然如能在项目实施之初就把有经验且工作效率高的员工安排到关键节点的工程上,而把相对能力欠缺且无相关经验的员工安排到次要分项工程上就会减少甚至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5 导致过程控制失败的因素

5.1 业主方面的因素

(1) 整个工程项目的工期过短,导致中标方无法在保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按期完工。

(2) 在招标投标过程中,未对投标价格和工期做出合理安排,未充分估计工程造价受工期缩短的制约。结果是虽然标价降低,但整体质量无法达到应有的水平,最终导致控制目标无法实现。

5.2 分包商与承包商的因素

(1) 未能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所制定计划受业主影响而与实际情况差别过大。

(2) 在投标阶段为拿项目,未能对工程工期与整体造价进行科学评估,导致在随后施工时,因整体造价过低,很难要求具体施工单位增加投入,最终导致项目未能按计划完成。

6 结 语:

过程控制以其变化的应对机制,能够有效地处理进度和质量关系的变化,能够在计划允许的范围内及时做出调整,保证进度过程控制目标的实现,已成为现代冶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介绍冶金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控制措施,希望在以后的实践中能够避免此类问题,更加顺利的完成施工工作。

参考文献:

1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7年总目次[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7年06期

2 闫有堂;;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1年11期

3 ;第二届全国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学术交流会暨设备展示会[J];稀有金属;2011年04期

4 ;关于召开第二届全国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学术交流会暨设备展示会的通知[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1年04期

5 彭四进;浅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冶金工程经济工作方向[J];中国锰业;1995年06期

6 ;云南省金属学会冶金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和选矿学术委员会开展学术活动[J];云南冶金;1996年01期

7 ;宝钢连铸过程控制新技术[J];宝钢技术;2001年01期

8 邹建新;李新生;韦丽萍;孙艳;;攀枝花学院冶金工程专业的建设及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30期

9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征稿、征订启事[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8年01期

10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征稿、征订启事[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8年03期

11;年保国;孙彩凤;赵艳良;;薄板坯连铸连轧的质量控制工艺[A];2006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2;宋兴诚;;二次燃烧风对澳斯麦特炉炼锡的影响与对策[A];中国首届熔池熔炼技术及装备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