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7 16:51:38

地籍测量论文

地籍测量论文篇1

1.1选定基准站

基准站是GPS-RTK测量技术的核心,支撑测量技术的顺利进行。准确选定基准站的位置,有利于GPS-RTK发挥测量优势,因此,针对基准站的选择,提出三点要求:(1)确保基准站的高度,基准站发射信号时,需借助天线电台,为避免传输受阻,尽量保障足够高的选址;(2)避开反射作业区,部分水域、建筑对传输系统造成影响,导致GPS-RTK的测量信息无法顺利传输,丢失诸多信息数据,基准站在安置时,必须在无反射物的环境中;(3)基准站安置在无线电通信稳定地区,如果选定地区存在信号干扰,需根据地籍测量的需求,重新选定基准站的位置,用于控制基准站的测量环境,避免产生电波干扰。

1.2基于GPS-RTK的测绘作业

GPS-RTK测量技术在地籍中的测绘作业,也称为外业测量,分配测绘人员。一般测绘由两名测绘人员构成,一人留守在基准站处,另一人实行定点测绘,即:记录每一个测绘点的数据,便于绘制测量图。规划GPS-RTK在测绘作业中的具体应用流程如下。第一,确定GPS-RTK所使用的坐标系,可以根据地籍测绘的需求设定,也可直接采用国家标准级坐标系,再规划投影参数,如:GPS-RTK确定地籍测量的已知点,规定中央子午线,如果子午线为已知,直接选定,如为未知,则需选择合适的子午线,以地籍测绘的当地环境为主。第二,关闭GPS-RTK测量装置的参数,设置基准站。基准站同样分为已知、未知两种,两种布设方式主要取决于基准站的设置点:(1)已知点处基准站进入测量状态时,需要经过人工操作,通过Tab功能存储基准点并命名,所有待测点的目标值输入完成后,提取存取的基准点,规划GPS-RTK的测量时间,完成基准站的布设;(2)未知点与已知点存在明显差异,其在定位基准站坐标时,需以高程为主,尽量拉近高程值,由此才可确定基准站的布设效果。第三,实质操作,促使GPS-RTK测量技术进入工作状态,测量人员根据操作项目,执行地籍测量。基准点中包含GPS-RTK的测量结果,根据对应按键,测量人员准确获取测量结果,必要时可实行转换参数,如果测量点的数据存在较大误差,GPS-RTK还需执行重测,控制误差在标准范围内。

1.3内业处理

测绘作业中得出的测量参数组成GPS-RTK的数据库,无法直接应用在地籍绘图上,所以还需转化数据格式,转化的数据格式需要与所用的绘制软件保持一致,促使测量人员迅速完成地籍绘制[3]。比较常用的绘制软件为CASS5.0,GPS-RTK数据转化时,可以该软件为主,保障地籍测量的真实性。由此,提高测量数据的应用能力,确保各项数据的可用程度,不会出现无用数据,发挥GPS-RTK数据存储的优势。

2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质量控制

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有效提高测量数据的质量和精准度,成为地籍测量中不可缺少的技术。GPS-RTK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依靠科学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完善地籍测量。

2.1构建控制网约束测量数据

控制网是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基础,由传统GPS测量技术获取相关数据,用于检测地籍测量中的各项数据。控制网在检测数据的同时,控制GPS-RTK测量技术的准确度,重点检测转换、输入中的测量数据,以免干预数据的准确度。控制网可以控制GPS-RTK测量技术在任何情况下的测量质量,基本不会出现测量误差,完善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各个数据链。

2.2排除干扰控制测量误差

虽然控制基准站的位置,但是难免会出现不同情况的误差干扰,通过质量控制的方式,主动解决地籍测量中的误差,排除干扰。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实际应用,基本会产生误差,证实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测量人员在排除误差时,以手簿为主,通过核实、观测的方式,判断测量数据的真实价值,还可在测量点上实行重复测量,分析多次测量的结构,得出最准确的测量数据[4]。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质量控制,有利于稳定测绘结果,体现数据准确的价值,规避地籍测量中的误差。防止由于测量误差引发地籍纠纷,保障地籍测量的质量。

地籍测量论文篇2

前言:目前,数字化测图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籍测量技术不断完善,并在城镇建设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地籍测量可清晰体现出城镇土地的基本特性,它有利于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因此,本文对于地籍测量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地籍测量内容

地籍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是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主要目标,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以此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地籍管理。它主要涉及地籍图根控制测量、勘察、图表处理、资料文件的制作、面积统计等多项内容。它主要包含数字摄影、全野外以及模拟地籍图这三种形式,其中数字摄影测量是指利用数字影像以及摄像测量来采集数据信息,借助计算机等现代技术与理论成果进行测量,借助摄影测量软件来加工数据;全野外测量的本质为全解析测量,它通过全站仪等采集数据信息、勘测待测区域中的所有界址点,并在此基础上,勘测相关地籍要素。凭借普通仪器来采集野外数据,在保证精确度的同时,将数据有效转换成特定形式;模拟地籍图测量是指通过数字化仪器采集数据信息,转化地籍图的图解位置,二地籍图各种符号、代码的输入与标注一般通过数字化符号与计算机完成[1]。

二、地籍测量技术特点

(一)精确度较高

点位精度、手工绘制、比例尺精确度等共同决定着地图的精确度。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准或者测量方法如何先进,这都无法消除手工绘制的负面影响。然而,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完全采用自动化,数字地籍图零损失,这表明外业测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二)自动化程度较高

对于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而言,在野外测量中不仅可自主记录、计算加工、绘制成图,还能面向需求者提供数字地图。该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劳动量较小、错误出现概率较小,且地图外表美观[2]。

(三)适用性较强

数字地籍测量凭借数字形式进行存储,依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输出相应的地籍图,种类多样、分层叠加。数字地籍图便于传输、易于加工处理、可实现共享,并能自主获取点位坐标;它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构建中也有所应用,主要通过接口实现这一应用;可参照软件的实际性能,进行多种处理,最终有效完成各种任务;数字化地基测量不仅能确保精准度,还面向需求者提供所需的数字化信息,与地籍信息以及管理系统的构建需求相符。

(四)时效性、系统性较强

数字化地籍测量与传统的纸质地籍图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它冲破了传统地籍测量手段的束缚。为实现地籍图的更新,地籍管理人员只要在原有地籍图的基础上在计算机中输入变更信息,经由数据处理,完成更新操作,确保其时效性。数字地籍测量具有显著优势,这在城区变更地籍方面更加明显。在普通的地籍测量中,通常以图幅为单位进行测量,而数字地籍测量在待测区域不会遭受图幅干扰,参照河流以及道路的界限合理划分每一个作业小组的任务,有时还可参照街道与街坊进行划分,若形成测区整体控制网,便可在待测区域内开展实测以及分组作业,其成果十分可靠。

三、地籍测量技术的作业原理与流程

(一)作业原理

在外业数据的采集过程中主要通过全站仪进行记录;通过规范的数据传输线在全站仪与计算机之间建立关联,通过超级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借助以C语言形势设计的数据转换程序处理所收集的数据;通过RDMS等现代软件参照草图进行图形编制,然后转移到CAD中实施细节处理,在这一过程也可利用技术与理论相对完整的软件进行直接处理;为满足不同需求,在出图环节通常包含地籍图和测绘图[3]。

(二)作业流程

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作为数字化地籍测量的首要环节,它直接决定着后续测量工作的开展情况,主要包含资料准备等多项内容;

2.采集数据信息

采集是指从电子测量以及记录仪器中获取一定的数据信息。数据信息的记录形式不仅要满足计算机的识别标准,还应与应用程序相符。通过数字地籍测量应有效完成基本测量任务,明确地籍要素的基本定位特点,掌握地籍性质资料。通常地籍要素的基本定位特征主要通过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的一般方法共同获取。在地籍要素测量环节主要通过野外全解析数字化方法进行测量,以控制测量为基础,借助全站仪等多种采集设备,采集基本要素数据,例如,界址线、地类分界线等,通过内业转移数据信息,从全站仪转移到计算机,依据宗地草图,结合权属调查表,编辑图形,绘制各种图形,同时参照规定标准递交可靠、真实的测量成果;

3.传输与加工数据信息

传输是指经由数据通讯线与计算机以及电子手册建立关联,进而把野外观测数据从外业传输至计算机,在传输过程中,为避免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应快速传输。而加工是指转换和计算。具体来说是围绕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编码采集到的数据,使其以绘图系统中规定的格式显现。计算一般围绕地貌关系进行,待向计算机中输入测量数据后,会自动出现平面图形等高线。为从最初的数据采集形式转化成地图数据,主要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完成;

4.输出数据

输出,顾名思义是指成图的输出,经编辑整理到加工处理,然后形成图形数据文件,依据外业草图,调修整理,形成全新的地形图,并补充在重新测量过程中的遗漏点或者存在错误的地方,再清晰标注高程和注记等基本信息,整理图幅,最终以成图的形式输出。输出地图数据是一般包含图解与数字这两种方式。

结语: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具有便于作业、测绘精度较高、投资较少、工作效率较高等众多优点,它与传统手动地籍测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它作为一种现代地籍测量方法,发展前景良好。现阶段,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相关技术理论与水平并不完善,它正处在发展阶段,仍需要我们的进一步探索与创新,进而开辟更加广阔的应用平台。

参考文献:

地籍测量论文篇3

 

1、 引言

近年, 随着国家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城镇地籍测量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各地对地籍图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地籍测量是城镇建设的基础工程, 是一项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免费论文。其目的是为了全面澄清城镇土地的属性、位置、面积、用途、经济价值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为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基础。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要达到规程要求难度很大,随着GPS、GIS、全站仪等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 数字化测图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使得地籍测绘逐步走向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地理信息时代。

2、地籍测量的任务与作用

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技术工作是地籍管理的中心内容,它要保证土地信息的可靠性与精确性,所以地籍测量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为目的的测绘工作。它为地籍管理和其它土地管理工作服务。具有专业性强等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1)带有法律性行政行为;(2)具有较高的能满足地籍管理的精度指标; ( 3 ) 有配套的成果资料, 包括图、表、册、卡等成套的成果;(4)须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当地籍要素变化后,应及时同步地进行变更测量。地籍测量是调查和测定土地极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范围大小、质量等级、土地利用类型等土地基本状况信息的测绘工作。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 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1、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包括已有的地形图、地籍档案资料、已有的控制资料和电子文档等)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准地籍测量”。

2、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免费论文。数据获取的内容一般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

3、数据编辑、整理、入库: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编辑、整理、入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

3、地籍数据库建立

地籍测量不但能提供一份图形资料,更关键的是其提供了一份含有各宗地数据信息的数据库, 地籍数据库包含宗地属性信息库、界址点坐标数据库、地物点坐标数据库、宗地数据信息库、宗地面积数据库、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等。其中宗地属性信息库必须是最先建立的, 有了它我们才能建立其他各个数据库, 宗地属性信息库是根据地籍调查表提供的信息录入整理成的, 这里不再重复, 这里主要讲后面的三个数据库的建立方法。

1、宗地数据信息库

宗地数据信息库是每一个宗地的界址线信息及各种地物的数据信息, 即界址线及各种地物是由哪些点构成的, 这是一个实体文件, 在数据库建立软件中, 这个实体文件可以录入, 并利用实体文件绘制地籍图, 也可以先绘制地籍图, 从图形文件中根据宗地号自动读取宗地信息, 建立宗地信息库。

2、宗地面积数据库

宗地面积数据库中包含宗地占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 面积计算方法基本上有三种, 即坐标解析法, 实地量距计算法和图上量算法, 因现行测定地籍图方式基本运用全数字化测定坐标值的方法, 所以我们计算面积常用坐标解析法, 这种方法对任意多边形利用三角面积求算法, 求得面积能保证精度, 面积值精确, 运用公式:

3、 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

街坊面积用图幅内测定的街坊界线点的坐标计算, 这样精确得到街坊总面积, 然后利用解析法、部分解析法或图解法, 得到其他( 如道路、水域、空地) 面积, 街坊内各类面积总和与街坊面积相同。街坊面积分类统计即把街道内各街坊的面积分类统计在一起, 得到街道面积分类统计表, 因此, 街坊面积分类统计是街道面积分类统计的基础。

4、 地籍资料的更新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土地数量、质量、地类、地权及房产情况不断变化, 因此地籍资料必须进行修正,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地籍资料更新包括地籍要素调查更新,界址点线修补测、地籍图的更新, 修测以及后续的各类资料更新计算统计等,更新后的宗地号按原街坊内最大号续编,原号作废,界址点编号采用同样方式。

4、地籍调查结果分析

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中一项基础工作,地籍调查的项目必须完整齐全,同时保证其准确性。地籍外业数据采集必须满足各项技术规范的要求,这是保证地籍测量数据精度的必要条件。免费论文。数据库建立软件对现行的数字化地籍测绘工作预以全程支持,每一项工作均配有相应程序, 解决了常规测量测绘成本高、环节多、精度低、重复工作量大等不利因素,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 提高了外业工作的效率,使内业工作时间大大缩短。软件合理地把测量内外业结合起来,使测绘工作更加轻松。实现了地籍测绘的一体化、现代化。

5、结束语

地籍测绘工作是需要各个单位积极配合的工作,所以在加强《土地法》和《测绘法》宣传的同时,应该对测区范围内的地籍测绘工作的意义和需要加强宣传力度,这样可以让工作更为高效顺利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 T1014- 2007)

[2] 金其坤,地籍测量。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年

[3] 詹长根.地籍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地籍测量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地籍测量为地基管理的前提以及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国家要想搞好国家建设,必须做好的工作之一便是地籍测量。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很多土地问题纷纷出现,所以,地籍测量已经成为一种经常性事务。和普通测量相比,地籍测量并非仅仅注重技术,将地形现状呈现出来,而是综合技术和法学的应用,重点是确定界址,因此,地籍测量人员需要掌握测绘技能,还需要熟悉相关法律章程。GPS技术的发展,给地籍测量工作带来了革命性影响。该技术速度快、精度准、布点灵活、节省开支,为建立地籍平面控制网的最好方法。GPS技术既能够用于静态定位,还能够用在动态定位。下文将对其在现代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进行相关研究。

二、地籍测量以及GPS技术原理简介

2.1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实际上就是测绘的一种,通过地籍测量所测绘的图件即为地籍图。按照内容标准进行划分,地籍图有地籍要素以及地形要素两种。地籍测量有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两种。

地籍控制测量即为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以及地籍图根控制点,是为开展初始土地登记、建立基础地籍资料、以及日常地籍的动态管理而布设的平面测量控制。采取GPS技术建立地籍测量控制网,点间无需都通视,任何点只需两个方向通视即可,有些只需一个方向通视即可。点间距离无需考虑图形结构,可长可短。

作为地籍测量的重要构成,地籍碎部测量主要是为了真实准确地测定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等地籍要素。地籍调查规程有具体要求,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的地籍碎部测量,城镇街坊界址点和街坊内明显界址点间距可以存在10厘米的误差,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和村庄内部界址点之间可以存在15厘米的误差。

2.2 GPS技术原理

该技术的定位原理,就是利用空间分布的卫星和卫星与地面点间距离,交会形成地面点的位置。所以,如果假定卫星的位置已经清楚,并且可以准确测定地面点A到卫星间的距离,A点则必定在以卫星为中心、以所测得距离为半径的圆球上。如果能够同时测定点A到另外两颗卫星的距离,那么该点必定在三圆球相交的两点上。

三、GPS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3.1 采取GPS技术建立地籍首级控制网

GPS控制网网形设计原则:其一,通常情况下,GPS网使用独立观测边形成闭合图形,以提高网的稳定可靠度。其二,GPS网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精度要均匀分布。其三,GPS网店需要和缘由地面控制点相结合。其四,GPS网点需要和水准点相重合。其五,GPS网点通常需要布设于视野开阔以及交通便利之地,以方便GPS的测量,提高其精准度。其六,GPS网点附近布设方位点,通视必须良好,以便于联测或者扩展。其七,GPS网需要和非同步独立观测边形成很多闭合环或者附和线路。

拟定观测方案:GPS定位精度受着观测卫星的几何分布影响,因此,拟定观测方案过程中,需要编制好GPS卫星可见图,以确定最佳观测时段,之后其进程方案和网的规模大小,精度情况,作业接收机数量以及后勤保障条件等都有这密切关系,需要根据最优化原则来进行科学拟定观测方案。

3.2 GPS-RTK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

地籍图根控制网的建立,传统方法使用导线法,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点间需要通视,并且精度分布缺乏均匀性,一旦观测完毕回到处理环节,如有精度不符情况,则需要进行重新测量。采用PTK技术作地籍图根控制测量,则不受外在环境的约束,比如天气、地形等,整个操作过程较为简单,灵活性强,所耗费的时间较少,精度高,误差小且均匀分布。

3.3 PTK的碎部测量

上文已经提及作为地籍测量的重要构成,地籍碎部测量主要是为了真实准确地测定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等地籍要素。从允许的误差来看,采取GPS-PTK技术能够满足其精度要求。有些影响着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可以使用测量工具比如全站仪,通过解析交会法、图解交会法、极坐标法等测量方法,以加快地籍碎部测量的测量速度。

不过,PTK测量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测量技术在地籍碎部测量中,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只是适用于空旷地带,流动站的工作效率为全站仪工作效率的1.5倍,但是却不能采集到隐蔽点的界址点RTK。由此,对于高楼林立形成的隐蔽点RTK采集需要寻求另外的方法来解决。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P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践应用效果良好,并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更新,该技术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只是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完善的地方。

四、小结

地籍为政府进行决策以及规划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资料,建立完善的现代地籍资料甚至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而现代地籍资料的手段即为现代地籍测量,可见,GPS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的意义重大。正是GPS技术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得以改变,地籍测量的精准度得以提高,工作效率得以提高。GPS 由于定位精度高、误差分布均匀不累计、可以全天候进行定位、使用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和通视条件的限制等特点,在现代地籍测量的基础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以及地籍图碎部测量中被广泛使用。本文受到篇幅影响,无法对GPS在现代地籍测量的应用进行具体细致性研究,也没有结合实例进行证实,这也正是笔者在后续研究中所要突破的。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北斗定位卫星组网也已经投入使用,中国定会发展定位卫星接收机以及定位技术,北斗定为卫星将会为我国的地籍测量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现在所使用的GPS为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并且和其他卫星系统的组件还尚未完成。可见,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将在和其他导航定位系统的组建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会使得GPS技术更为完善,以为地籍测量服务。

参考文献

地籍测量论文篇5

1 引言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地籍测量的成果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出让、变更等提供依据,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和科学性。传统的地籍测量方式以全站仪全数字测量技术为基础,通过地籍控制测量到碎部测量,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界线、权属界址点的坐标,最终绘制地籍图,测量精度高,但效率低、费时费力、成本较高。本文讨论采用RTK技术进行地籍测量,并对测量成果的精度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达到指导测量生产的目的。

2 RTK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

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基础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是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而构成的组合系统。RTK测量技术分为三个部分,接收端、传输端和软件解算系统。与常规的静态、快速静态、准动态等GPS测量技术不同,RTK测量技术可以通过与基准站的观测数据进行实时通信,采用差分相对定位及时准确的获取测量点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便可监测基准站与用户站观测成果的质量和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是否成功,从而减少冗余观测量,缩短观测时间,RTK技术的测量定位精度可达到厘米等级。

采用RTK技术进行测量作业时,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基准站应根据电台功率和覆盖范围选择在靠近测区中央地势相对较高的位置,以保证接收机与基准站间的实时通信;其次,基准站坐标可通过静态GPS测量或全站仪控制测量的方式获取,在使用前应进行校核,以保证整个测量结果的精度符合设计要求;第三,保证设备连接正常,数据传输指示灯显示正常;最后,保证接收机和基准站设备能够接收到5颗或5颗以上卫星信号PDOP小于6 (RTK卫星状态需要满足的要求见表一)。满足上述条件后,即可开始进行测量。

3 RTK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测量包含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两个方面,地籍控制测量可以通过全站仪控制测量或GPS静态测量实现,以保证控制点的精度,为提高地籍测量的效率,降低测量的工作量,可采用RTK测量技术进行地籍碎部测量,地籍碎步测量包括:界址点、界址线以及其它重要的界标设施、土地利用类别界线、保护区的界线、行政区域界线、地籍区界线、地籍子区的界线、建筑物的轮廓线以及其它重要意义的永久性建筑物设施的轮廓线等。

采用RTK技术进行地籍碎部测量首先需要按照要求连接和设置仪器,在基准站设置好控制点参数、区域投影参数等信息,在接收机上设置好文件名、工程名称、投影参数等信息,然后,就可以对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地物点等特征点的信息进行采集,采集的同时可以将输入点位简单的属性编码信息。接收机会将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以DAT数据文件形式存储于手簿中。通过内业软件处理,如南方cass等软件,将数据导出,按照外业草图以及编码信息进行内业成图处理,最终形成完整的宗地图数据,完成地籍测量作业工作。

4 RTK地籍测量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

4.1 影响RTK作业精度的因素

为提高RTK地籍测量的精度,必须对影响作业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1)由于信号传播受到影响产生的误差。包括对流层误差、电离层误差、多路径效应、信号干扰等。该类型的误差与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距离成正比,所以,为降低信号传播过程对测量误差的影响,一般RTK测量的作业半径应保持在5km以内。

(2)由于地籍测量一般是在建筑物较为密集的城镇等地区,建筑物以及城市中的复杂的大气环境、大颗粒粉尘会对卫星信号的传输过程产生影响,造成信号衰减,严重影响外业测量的精度和作业半径。

(3)接收机由于本身固有的钟误差、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偏差以及天线对中误差、天线整平误差、天线高量测误差等都会对最终的测量结果的精度产生影响。

(4)其它方面的误差,如流动站软件解算误差、参考站网软件解算误差、参考站坐标传算误差、坐标转换参数误差以及通讯误差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RTK测量的精度造成影响。

4.2 RTK地籍测量质量控制措施

为保证测量成果的精度,消除或降低精度影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必须才具一定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地籍测量成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1)减少仪器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首先要保证使用的RTK仪器的经过专业部门检测核定过,其仪器精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其次,在仪器操作和数据的采集过程中,能够搜索和固定的有效卫星个树不少于5个,PDOP值应小于6,测量结果必须是在固定解状态下解算出的三维坐标。RTK观测的采样间隔为1s,每次测量的历元数不小于10个,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应小于2cm,高程收敛精度应小于3cm。

(2)选择合适的基准站位置。基准站首先应尽量设置在相对位置较高且稳定,不易受到干扰的位置,基准站四周应保证无遮挡,以保证其能够实时接收到卫星数据,同时保持与流动站的实施通信;其次,在测量中,为保证精度,可适当增加控制点的个数,及时调整基准站位置,缩小一个基准站的控制范围,避免信号受干扰或随距离衰减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最后,在测量时间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在空气质量较好的早上或是下午,降低环境对测量成果精度的影响程度。

(3)及时的对校核是保证测量精度的关键。校核分为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对RTK控制点的校核,可以通过GPS静态测量或是全站仪测量的方式,在测区尽量增加控制点的个数,在开始测量前,通过用RTK测出这些控制点的坐标的方式对基准点进行检核;二是,在确认控制点精度无误满足测量要求后,可开始测量工作,测量过程中,应间隔一段时间对已知点进行测量校对,以保证测量进度;三是对测过的RTK点采用全站仪或钢尺量距的方式进行检测。

5 结论

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行政行为的测绘工作,其测量成果的科学性、精确性为提高土地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同时,由于地籍测量范围大、界址点测量琐碎,数据现势性强等特点,造成地籍测量工作的任务量重,工期紧,对传统的测量方式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分析RTK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对提高地籍测量的效率,降低作业成本,缩短地籍测量的周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勤,李家权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地籍测量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P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4-0094-02

地籍测量是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规范的测量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等,并确定其地类,同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地籍测量的主要成果是基本地籍图和宗地图。

地籍测量是地籍信息系统的前期工作, 地籍测量的好坏直接牵涉到地籍信息系统的质量, 因此对地籍测量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在地籍测量中需要进行野外权属调查、地籍控制测量、地籍勘丈、地籍图数据录入和建库等工作过程, 各个环节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地籍信息系统的最终质量。本文就地籍测量的实施步骤进行讨论。

1 权属调查

1.1 准备工作

在权属调查实施前,由当地人民政府有关权属调查公告,在广播电视上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各机关团体、住户正确理解本次权属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指定界线,做到准确无误,同时我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划分了区、街坊,并进行实地踏勘,确定调查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好调查的准备工作。

1.2 实地调查

首先由当地国土资源局委托权属调查负责人确定宗地使用的指界人,并调查指界人身份,具备指界条件后,在符合法律程序的情况下,由邻界双方或多方确认界线和界址点位并签字认可,用油漆在距地面1米处喷涂油漆或埋设标志。同时按地籍调查表逐项调查土地使用者名称、性质,上级主管部门、土地坐落、法人代表、宗地四至等相关内容,对于一宗地内有多户土地使用者时,分别调查其使用情况。

根据当地国土资源局指示,本次地籍调查依现状进行,有争议界址出现时,调查人员实地解决,并将争议部位绘图,实地难以解决的报上级仲裁。实地调查结束后逐项填写地籍调查表和绘制宗地草图。

1.3 宗地草图绘制

在实地进行权属调查认证后,用鉴定合格的50m钢尺进行实地勘丈,绘制宗地草图,绘制宗地草图依据实地位置按北方向绘制概略比例尺的图形,认真填写丈量依据,建筑构筑物线、门牌号及本宗地的四邻关系等地籍要素,并标名设置界址点的预编号,本宗地及邻宗地预编号。

宗地草图绘制完毕后,按本宗地所在位置绘制本街坊宗地分布图,供以后绘制地籍图使用。

1.4 宗地号与界址点的编制

地籍调查时,应本着由西向东,自北向南的原则编号,宗地号应包括街区、街坊和宗地,如1-⑴-1,界址点也遵照本原则进行,界址点用1、2、3……n表示。

2 地籍控制测量

为了限制误差传递和误差积累,提高测量精度,地籍测量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来组织实施。地籍控制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也就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两步。

2.1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1)坐标系统的选择

2)控制网的布设

(1)Ⅰ级导线网布设方案;

(2)Ⅰ级导线点选点与埋石 ;

(3)边长和角度的测定;

(4)导线网平差;

(5)地籍修测的首级控制;

(6)地籍修测的二级控制。

2.2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为满足施测界址点和地物点的需要,在一级导线网的控制下加密图根导线(附合导线或支导线),共布设一级图根导线7条41点,支导线及全站仪极坐标点146个。其编号以N1,N2……等表示,用长约13cm~15cm,直径10mm的钢钉打入硬质地面作为图根点的标志。

3 地籍勘丈

3.1 界址点及碎部点野外数据采集

由于地籍测量为数字化成图,为便于室内成图,水平角、垂直角及距离用全站仪观测一回,然后将数据传输至电子手薄,再用所编定点测量程序算出所测点坐标,最后存储在电子手薄内。在每个测站上设站观测时,都用观测平距与测站点定向点反算平距进行检测,其较差不应超过2cm,以保证待测点的精度。

由于地籍测量外业地物比较凌乱,因此外业数据采集采用无码作业,现场绘制草图,室内用测点点号定位成图方法编辑成图。

3.2 绘制平面图

首先,进行数据通讯,将数据传入计算机,在电子手薄与计算机串口之间用电缆联上,再选用成图系统进行数据通讯,将数据传入计算机存入文件中;其次,定显示区,根据输入坐标数据文件的数据大小定义屏幕显示区域的大、小;第三,选用成图系统将野外测点的点号展绘在屏幕上;最后,根据野外作业时绘制的草图,将屏幕中所有的地物绘制出来,将图形存储于平面图文件。

3.3 基本地籍图绘制

首先,打开已作好的平面图文件,选择成图系统生成权属信息数据文件;其次,依据权属信息文件,绘制出地籍图;第三,将宗地界址点号展绘出来,至此已生成地籍图;最后,在地籍图区域内加上方格网,将地籍分幅图存储于文件中,经过图幅整饰生成最终地籍分幅图。

3.4 宗地图绘制

在完成地籍分幅图之后,便可作宗地图了。宗地图的内容除按《规程》规定外,界址点的编号是自“1”号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其界址点号与界址点成果表中的顺序号相同。

3.5 绘制地籍表格

1)界址点成果表的生成

打开权属文件,利用成图系统绘制各宗地界址点成果表。所成各宗地界址点成果表其顺序号与宗地图中的界址点号相同,以便于查找,对应。

2)街道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的生成

打开权属文件,按街道将所有宗地面积全部列出,并在每个街坊最后列出本街坊面积,在每区最后列出本区面积。

3)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的生成

打开权属文件,绘制出表格。

4 结论

地籍测量是一项工作复杂,技术要求高的业务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掌握一定的测量技术是必要的,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有效的工作流程,只有科学有序的开展工作,才能有效的提高地籍测量的效率。

经过对地籍测量方案的实施,明确地籍测量的目的,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对土地做出科学的界定,包括土地的范围、结构大小,使人一目了然,由此来开展国土的规划,对城市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籍测量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由于地籍测量能充分把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所以在近代,地籍测量已经从以往以保护土地持有者的利益转变到如今的建筑建设和土地规划。地籍测量是以地基调查为测量方式,用测量的技术方法来完成测量的主要工作,其也是土地资源资料提供的凭据。地籍测量需要测量者拥有较好的绘画图表的技术,因为其测量的结果的数据要精确无误,为了保证其数据的准确性和方了更其它人员进行查看,所以其测量的数据要绘制成图表。地籍测量不仅是城市化建筑建设工程的基础,同时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地籍测量的技术和方法值得分析和探讨。

1、变更地籍测量在以地籍为核心的土地管理的重要现实意义

地籍是指国家登记土地隶属关系的簿册。地籍工作是土地管理措施之一。一般用文字和平面图记载,标明土地所有者的土地面积、位置界线、土地质量、权属关系及利用情况等。中国地籍管理以土地产权为核心,依法实行土地登记制度、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制度、土地调查制度、土地统计制度、土地动态遥感监测制度。一般来说,地籍资料具有三大功能:土地利用管理和规划的功能,财政税收的功能和法律功能。地籍作为蕴含土地基本数据信息的数据库,它是土地的“数字身份证”,通过对地籍信息的检索和查询,土地管理者可以在第一时间迅速找出土地管理的最优方案。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飞速进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管理手段的引入,也将地籍这种数据模式电子化。而通过相关软件的比较分析,包含土地信息的基本状况和特点的地籍信息,便给土地管理者以清晰直观的感受,从而大大节省土地管理实践当中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这也是地籍作为土地数据集合的重要组成因素。在土地的基本数据库当中,实现地籍准确、以及具有动态性、实时化的地籍备案,对于土地管理工作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而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土地利用方式流转形态的增多,变更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的工作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逐渐成为测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所坚持的以地籍为核心的土地管理模式而产生的必然结果。

2、变更地籍测量的分类变更地籍测量

界址没有发生变化宗地的变更地籍测量、界址出现变化宗地的变更地籍测量以及新增宗地的变更地籍测量主要有三种。

2.1、界址没有出现发生变化宗地的变更

地籍测量界址没有出现发生变化宗地的地籍变更通常不要求到实地进行变更地籍测量,其在室内依据变更土地登记申请书进行地籍变更。不要求到实地进行变更地籍测量的地籍变更情况主要有:继承土地使用权、交换土地使用权等等情况。因为宗地之内新建建筑物、拆迁建筑物等等情况出现的地籍变更,也不要求到实地进行变更地籍测量,然而实地应重新绘制宗地草图。并且需要重新绘制宗地草图之时,应该充分使用之前勘丈数据绘制或者是修改新建建筑物以及拆迁建筑物。

2.2、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变更地籍测量

界址发生变化宗地的地籍变更需要到实地进行变更地籍测量工作。变更地籍测量通常使用的是解析法,暂时不具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之中规定的其他方法。而其实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等对于测量精度要求比较高的,需要使用解析法进行变更地籍测量。

对于界址发生变化宗地的变更地籍测量,其在增加新的界址点之前,应该使用原宗地草图的勘丈数据以及界址点坐标,检查原界址点坐标是否出现移动或者是丢失。而一旦界址点坐标移动以及丢失,应该使用之前测量数据恢复界址点坐标,之后得到相关指界人同意之后而埋设新界标。对于虽已丢失,然而变更之后是废弃的界址点不要求恢复。对于界址没有出现发生变化宗地的变更地籍测量,通常不要求进行检查界址点位。而对于新增宗地的变更地籍测量,一旦使用之前的勘丈资料,需要对原勘丈资料进行检查。检查界址点同邻近界址点或者是邻近地物点的距离是采用经检验过的钢尺或手持激光测距仪,在现场直接丈量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或邻近地物点的距离,使用检测数据同之前的勘数据或者是原坐标反算数据进行比较。

采用公式:

3、变更地籍测量在测绘工作之中的实践

从变更地籍测量的分类中的内容来看,以下几个方面是其主要内涵:

第一,界址未发生变化的:不需要实地测量,若宗地内建筑物等发生变更的,需实地重新绘制宗地草图。

第二,界址发生变化的:检查恢复界址点;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测量;宗地合并测量。界址点的检查方法:检查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或邻近地物点的距离;解析法检查界址点坐标。精度要达到P136。而具体到宗地分割及调整边界测量放样数据准备及新增界址点放样:极坐标法、长度交会法、截距法。

第三,新增宗地的。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进行,进行合理并且合法的测量。在地籍变更的成果展示当中,离不开其对具体数据的更改和变化,其中的重要环节在于使得地籍图的具体数据和内涵进行合理有序的变更。地籍图变更包括以下基本要素:用数字法的,要保留历史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数字地籍图现状,这种图标往往用柱状图、饼状图和数字变化曲线的形式进行有效表示;而根据采用用模拟法的方式,地籍铅笔原图做永久保存资料完整,在地籍二底图变更,用红色笔标明,但一宗地变更两次或全图变更数量超过1/3时,应重新绘制二底图;当一幅图内或一个街坊宗地变更面积超过1/2时,应进行基本地籍图的更新测量,重新测绘地籍铅笔原图。通过前后数据的对照对比,和直观的模拟观察,土地管理者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到土地利用结构及类型的变化和发展状况。而这对于决策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地籍测量的技术和方法管理

4.1、做好地籍测量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地基测量时,首先就要对地籍进行深人的调查,这是地籍测量的关键。要掌握好土地的现状、性质,并将其绘制成地籍图,将土地的现状、税收、统计分析以及徒弟的利用规划等一一反映在图表上,还要尽量满足人民大众对地基资料的需求。其次将测量需要的设备也要准备齐全,测量前要检查是否有损坏等。

4.2、地籍测量技术提高

实时动态技术是指在GPS设备高速发展的阶段,应当将GPS也应用到地籍测量当中,GPS有全国性,基本上全国的可见土地资源都能在GPS上可以看见,可以在各个地区设立固定的基准站,然后将基准站接收到的观测数据通过GPS卫星信息的无线电设备进行定位捕捉。但是卫星因为可以收天气和环境的影响,所以会出现误差,因此在实施计算测量的精准度时应当考虑其中的公共误差或者进行差分定位。

5、结语

测量成果的变更主要是变更地籍测量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而缺少准确的变更地籍测量,则就不会有比较准确的测量成果,所以,变更地籍测量是测绘工作之中的基础性勘测,摒弃其测绘结果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永生.浅谈测绘工作中的变更地籍测量[J].知识经济,2008,12:117-118.

地籍测量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214-01

1 农村地籍调查的技术方案

1.1 农村地籍调查方法

现阶段农村地籍的重点一方面应能确保土地权属的管理,保障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另一方面要有利于农业用地的保护和发展生产。因此在地籍调查上,主要是对非农建设用地的保护的集镇土地登记和集体所有制土地自然村落――宅居地的权属确定。

1.1.1 详查资料与地籍资料的差异

为弄清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中有哪些可借助于于地籍调查中,使其不仅能达到经济、快速的目的,而且还有技术上和法律上的保证,有必要首先弄清楚这两种资料的差异。

1.1.2 自然村落―宅基地的地籍调查

1)农村宅居地的地籍调查。农村宅居地调查可将核实丈量和权属结合进行,调查的同时添写地籍调查表或调查记录,相邻宅基地界线及时由双方法人或法人代表指界确认并因地制宜设立界标,在调查表上签字盖章,至于在村内、外厂矿企业单位用地仍应采用先申报,后进行权属调查,确立权属界址点位置,再进行地籍测量。

2)宗地界址边的勘丈及宗地草囝的绘制。宗地草图是以权属界为主要内容的实地勘丈图。宗地图形与实地大约成比例,在相应位置注记实量的界址边长和确定界址点的条件距离及界址边与实地相邻地物的关系距离。

3)村庄地籍测量。村庄地籍测量的方法要考虑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同一地区视其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1.2 方案的实施

农村地籍调查方案确定以后,就会用于实际生产中,在实际生产中到底如何去实施以及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去处理,介绍如下。

地籍调查实施方案:

1)土地权属调查。①土地的确权。土地的确权是指在主管部门的主持下,由权属主、相邻土地权属主、地籍调查员或其他必要人员参加的集体依法对土地权属的认定,包括权属类别和权属主的确认。②有争议宗地界线处理方法。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国有土地之间的土地权属界线,双方有边界协议或正式文件或国有土地使用者已办结土地登记手续的,其协议、法定界线、界址等作为确权依据。③界址点设置。权属界线走向明显变化处及2个以上权属界线交叉处,应设置界标,并在工作底图上标注界址点。

2)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要素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图件的数学基础,是关系到界址点精度的带全局性的技术环节,因此,地籍控制测量必须做到“精心设计、从高到低、分级布网、严密实施”。地籍要素测量必须满足:①测出每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的准确位置,以及宗地内主要建筑物的位置,以满足地籍图的要求;②测出每宗地内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及未利用地的范围,以满足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要求。测图者要与调查者配合,对每宗地都要进行严格的测量。

1.3 农村地籍调查方案的实例

农村地籍调查在实际生产中应该如何实施,本节将通过实例来探讨。

1.3.1 测区情况

本次调查的地点是土桥镇,土桥镇位于榆树市的东南边陲,东与黑龙江省五常市,南与吉林省舒兰市接壤,是两省三市六乡镇的结合部。全镇幅员面积135平方公里,现有九个行政村,103个社员小组,人口2.6万人,耕地面积7600公顷。省级榆山油柏公路在本镇通过,村村沙石路,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四通发达。

1.3.2 测绘资料及利用情况

1)控制测量资料。原有吉林省测绘局提供的C、D级GPS控制点(2005年施测)做为本测区首级控制的起算点。

2)图件及其它资料。①由榆树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1:10000地形图(1993年航测),做为本次地籍调查的设计用图和工作标图。②榆树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1:1000地形图(1988年精测),用于本次地籍调查的街坊划分和外业工作参考图。③各级政府颁发的有关地籍调查、测绘的政策、法规和有关文件。④地籍档案:申请书、权源文件、地籍调查表等档案。

2 技术依据

1)GB/T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2)GB14804-9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3)《全国土地分类》国家土地管理局土资发[2001]255号;《试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

5)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6)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7)《吉林省地籍调查成果验收办法》;《试行》;

8)本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

3 地籍调查的步骤

1)权属调查。2)地籍测量与勘丈。3)打印数据、表格,成果输出。4)质量检查。5)提交成果。

4 结论

通过本次对农村地籍调查的研究,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

1)本文就农村地籍调查提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调查技术方案,其中运用了比较先进的地籍测量方法,在实际工作当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农村地籍调查工作可按以下步骤来展开:

权属调查――地籍测量――成果输出――质量检查――提交成果

基于现行的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将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1)完善地籍管理制度。

2)实现地籍管理系统化、信息化以及管理信息的数字化。

3)提高地籍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大力培养专业型人才。

4)加强群众对地籍管理的认识 地籍管理涉及千家万户,服务面向全社会。

参考文献

[1]张炳元.农村土地调查之浅谈[J].土地管理:科技情报资料汇编,1990,1:19-21.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A].新华社北京,2007,6,26.

地籍测量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地籍测量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地籍测量领域中高新技术的应用对测量精度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现代地籍测量也多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的各项规划提供了具有科学性的数据信息,也有效推动了“数字国土”工程的建设。实践证明,地籍测量工作只有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功能,不断建立有效的地籍测量信息数据库,才能够满足现实工作的要求。

1 现代地籍测绘对精度的实际要求

测绘精度是地籍测量的生命线,如果测绘的精度不够准确,就会对后续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例如不能为国家土地局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土地计量与规划工作就欠缺一定的科学合理性。通常情况下,地籍测量要遵循的测量原则包括要从整体到局部来测量、从高级到低级来测量,在分级测量中一般要设置分级测量网,这样可以确保测量的精度,可以逐级设置,也可以分级来设置,根据测量的具体情况来安排。

地籍测量工作通常又分成两种形式,包括一是基本的控制测量,二是地籍控制测量,这两种形式各有特点。基本控制测量包括四个等级,在实际的测量中可以根据等级的特点来对相应的等级设置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GPS网来进行测量。基本控制测量工作布置妥当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一级和二级的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同时也要设置相应的测边网和GPS网等。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要选择精确的坐标系的位置,在选择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国家统一标准,有些测量区域的客观条件达不到相应的水平,则可以采取地方的标准。地籍测量精度指标的选取也尤其重要,它是GPS网设计技术中的关键量化标准,从一定程度上说,GPS网的设置方案和具体实施效果就取决于精度指标的大小,它对整个观测的规划与数据处理方式也有重要的影响。《地籍测量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地籍测量的精度的误差要控制在0.05米左右,该精度的选择标准要依据界址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精度来定。地籍测量中的界址点通常是指界址线的空间转折点,它的坐标的获得要通过一系列的测量实验从特定的坐标系中获得,这一过程也就相当于将界址点的地理坐标用数学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界址点的坐标要具备足够的精确度,这样才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可靠。理论虽如此,但是实际应用中,我国很多地区的测量手段和科技水平并不均等,经济实力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对测量的精度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尽量保证科学性的同时也要与地方实际相符。

2 地籍测量和现代测绘新技术所形成的测量模式

为了提高地籍测量的精度,在测量中也应用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形成的测量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利用GPS技术的地籍测量模式。现代测绘技术的代表技术之一就是GPS测绘技术,它的出现促进了地籍测量事业的发展。现代地籍测量中利用该技术可以对整个测绘的区域形成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测量工作始末的精度都在要求的范围之内。GPS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和RTK技术实现了有效的对接,二者相互促进和发展。这两种技术基本上覆盖了地籍测量的各个领域,不仅可以及时获取地籍要素的重要坐标的具体数据信息,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测量的精度和效率,为作业现场提供最为科学的测量成果,而且返工率也很低,降低了测量后期处理负担。

第二种是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模式。在地籍测量中也广泛用到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与遥感技术,且发展前景也极为宽广。现阶段,航空航天摄影技术不断发展,为地籍测量提供了更为先进的平台,利用航空航天摄影技术可以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同时使用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技术能够提高地理信息获取的速度和精度。目前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关键技术包括激光测距系统 (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技术等,这些都为地籍测量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对土地资源进行动态的检测和调查,同时为地籍信息的更新提供最新的数据参照。随着地基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数字摄影测量的主要对象也在不断变化,目前以比例尺比较大的航空影像为主,对其数据信息进行准确的采集和整理。总体来说,这种模式可以使地籍图的信息更加完整和丰富,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且可以充分反映出地图的几何特性,具有数字直观性,在读取时也不会受到通视条件的限制,界址点的精度也得到了充分的完善。除此之外,采用这种模式还可以充分提高测量的工作效率,还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测量人员的疲劳程度。

第三种模式是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主要是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的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将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3 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彻底改变了地籍测量的传统工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充分增强了地籍测量的效率,为国家土地测绘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切实将GPS技术、数字摄影测量等的技术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能根据技术的特点,做到测量模式之间的优势互补,才能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国庆.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测量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5.

地籍测量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P1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254-01

在地籍调查过程中,先进的地籍测量技术是保证地籍调查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基于地籍调查的重要性,以及地籍管理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先进的测量技术成为了地籍调查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应立足地籍调查实际,结合地籍测量的实际需求,认真分析测量新技术在地籍调查中的应用,并深入探讨现有地籍测量新技术的优点,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持,保证地籍调查取得积极效果。

一、地籍测量重要性分析

地籍测绘在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获取土地信息、鉴定土地权属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地籍测绘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地区资源、环境管理或是项目开发都十分依赖于地籍测量的结果,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必须重视测量技术和新时期下测量技术的新发展。

二、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于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主要包括:①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②地籍测量成果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或其他相关的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图、数、册等资料;③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始终贯穿于建立、变更、终止土地利用和权利关系的动态变化之中,并且是维持地籍资料现势性的主要技术之一;④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

三、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1、GNSS技术应用

GNSS即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包括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中国北斗和欧盟伽利略。GNSS技术利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可在实时处理两个观测站的载波相位的基础上,测量达到厘米级的精度。GNSS具备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全天候观测且观测点无须通视等优势。

高精度GNSS-RTK技术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网络RTK的发展,为测绘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RTK在城镇建筑区主要用于与全站仪联合测图,由于GNSS-RTK不受通视等条件的限制、误差分布均匀且不存在误差累积、操作简便、随机性强等特点,在城镇空旷地区用RTK实时可以给出图根点的坐标;RTK在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调查等方面应用较广,由于农村大部分地区空旷,无高大建筑物遮挡信号,RTK可以发挥较大作用,大大减少实测的难度。

2、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是将采集数据工作和数控绘图工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内外结合的数据收集库,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自动测图和绘图等工作,自动化图形测绘技术完全得以实现,并且使成图难度有所降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对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库的,更加方便了图形测绘作业。

目前数字化测绘分三种方式:①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测绘方式,这种测量方式通过采集地籍数据的重要测量设备,实时地传输资料给电子记录簿,然后按照相应的数据格式和配图要求进行数据存储;②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测绘方式,这种测量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③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这种测量方式与上述的方式基本类似,不同之处主要是数据传输方式的改变。

3、GIS技术应用

GIS技术是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为一体,能够进行空间分析、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具有庞大的数据库和图形显示输出能力的一门新兴学科。GIS技术的兴起,提高了地籍测量的成图效率,加速了地籍调查的进度。同时,GIS的应用降低了野外测量工作的难度和劳动强度,提高了测量工作的精确度。

在地籍测量过程中,GIS在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均有应用,在外业调查过程中,嵌入平板或是PDA的测绘软件取代以往纸质图件,并能有效记录相关属性信息,减少工作量,提高作业工作效率。

4、遥感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是基于卫星或是飞机以及其他飞行装置,以此为依托,来收集地面或者研究目标相关电磁信息,判断地球环境和地籍相关资料的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遥感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我国地籍测绘领域中,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记录大量可行性以及科学性数据,并依此判断和识别地籍的相关资料。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观测、探测、监测方面的功能。相比较传统的测绘方法,该技术的优势体现在成像速度快、精度均匀等方面,并且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给地籍测绘带来了数字化数据,实现自动化成图。

5、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新的空间数据采集方法。为空间三维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采用非接触主动测量方式,可以高分辨率、快速获取被测对象的空间三维坐标,真实再现所测物体的三维立体景观。在获取的点云数据基础上进行地物要素的提取,具有扫描速度快、实时性强、精度高、主动性强、全数字特征等特点,可以极大地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时间。

目前,国内所进行的地籍测绘工作都是在二维地籍的基础上开展工作的,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利用压力越来越大,迫使向着立体化方面发展。由此可见,三维地籍必将成为今后地籍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四、结束语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地籍测绘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且在地籍测绘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地籍测量的精准性,而且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测量方法,为我国地籍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测绘技术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当中,在未来的地籍测量中,必然会有更多的测绘新技术应用到地籍测量中,更好的促进地籍测绘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刚,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4(8).

地籍测量论文篇11

1、 遥感技术(RS)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方法主要有影像――影像对比判读、影像叠加分析、影像――矢量地图对比判读等。在工作实践中需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特点选择利用合适的方法,有时需要几种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准确发现变化区域,达到动态监测的目的。在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前需对波段组合进行选择。在土地利用监测中将遥感影像以不同方式组合,其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目前,遥感影像的融合方法主要有基于贝叶斯法则的分类融合、基于小波理论的特征融合。影像融合技术可以提高已有的SPOT影像和TM影像的利用价值。各种专题地图可以与融合后的彩色影像地图相结合比较分析各种信息,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支持。多时相的RS影像融合技术是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光谱分析可以确定土地利用变化的目标,由此,可再进行准确的人工测量,这样就减少了动态监测所需的成本和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GPS卫星定位技术

GPS卫星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对地籍测量工作,特别是土地控制测量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应用GPS进行土地控制测量,点与点之间不要求互相通视,这样避免了常规地藉测量控制时,控制点位选取的局限条件,并且布设成GPS网状结构对GPS网精度的影响也甚小。由于GPS技术具有布点灵活、全天候观测、观测及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使GPS技术在国内各省市的城镇土地控制测量中得以广泛应用。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测量的控制,没有常规三角网(锁)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及精度估算偏低时应加测对角线或增设起始边等繁琐要求,只要使用的GPS仪器精度与等级控制精度匹配,控制点位的选取符合GPS点位选取要求,那么所布设的GPS网精度就完全能够满足地籍测量规程要求。3、 RTK定位技术

常规的GPS测量方法,如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到一秒钟。

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可在固定点上先进行初始化后再进入动态作业,也可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机,并在动态环境下完成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在整周末知数解固定后,即可进行每个历元的实时处理,只要能保持四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与传统地籍测量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观测效率高;应用实时动态测量系统,连续采集单点坐标仅需十几秒钟,而实时计算坐标,观测坐标精度,既减少了多余观测量,又避免了事后发现观测成果不合格;其次,布点方式比较灵活,节省费用、在控制测量中,应用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各控制点间无须通视,不需要传统一角测量、导线测量中的连接点,这极大地降低和节省了测量费用。 4、全野外数字测绘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记录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全站电子速测仪、电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测量仪器,同传统的测量手段相比,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实现角度、距离的自动计算,技术容易掌握,但受硬件设备的限制,操作可视性较差,草图容易出错,功效不高。地籍测量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好,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5、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准地籍测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现代地籍测量区别于传统地籍测量的显著标志,在于地籍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地籍测量资料的管理方面,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支持的现代化仪器设备,获得了较高程度的自动化。工作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数倍,大大节省人力,不仅完全能够达到地籍控制测量和界址点的精度要求,而且误差分布均匀。

参考文献:[1]徐绍铨.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2]覃其进.浅谈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广西地质2001

地籍测量论文篇12

1.岫岩宅基地测绘简述

岫岩宅基地测绘是鞍山市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一部分,该项工作于2014年3月1日全面启动,计划于2015年8月完成。岫岩宅基地测绘是指对岫岩县范围以内的农村宅基地开展1:500大比例尺地籍图测绘,基本内容就是地籍控制测量及界址点测量。

2.GPS技术简述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GPS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是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领域的应用典范,它极大地提高了地球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GPS测量技术在岫岩宅基地测绘中广泛应用,我们不可以利用GPS静态测量模式来进行高等级的城镇地籍平面控制测量,还可以利用RTK模式进行低等级的图根控制测量以及地籍细部测量、界址点坐标的测定工作。

2.1 GPS技术在岫岩宅基地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岫岩宅基地控制测量中的主要应用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就是地籍测量中的高精度首级控制。目前地籍平面首级控制测量需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GPS静态测量是利用测量型GPS接收机进行差分定位测量,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0-6-10-7。应用GPS静态测量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测量,点位的选择相对比较方便,避免了常规三角网布设点与点之间必须通视的局限性。通过外业观测、数据采集、基线解算、网平差、外业数据质量检核等主要的工作流程,只要布设的GPS基线布设、网形合理。静态GPS的解算成果就完全能够满足岫岩宅基地测量规程要求。第二就是用GPS-RTK技术能进行城镇地籍图根加密测量,地籍图根控制测量是在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加密,直接满足解析界址点和地籍图测绘的。使用RTK技术进行图根控制测量,不但可以实时地知道定位的结果,而且可以实时了解定位的精度,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在当下,RTK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地籍图根控制测量。第三就是用GPS-RTK技术进行地籍的碎步点测量。地籍碎步测量主要采用RTK 和全站仪施测,对于视野开阔、GPS信号好的地方采用RTK 测量,对于房屋密集及比较隐蔽的地方采用全站仪施测。对于某些全站仪和RTK均不能测量的特殊碎部点,再辅助手持测距仪、皮尺等工具测量。将RTK技术运用到地籍碎步测量中,使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的测量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操作员只需带着RTK到相关的位置,输入特征编码,在点位精度符合要求的情况下,用电子手薄测定记录该区域内的碎部点,再用专业的测图软件绘制成图。RTK测定点位不需要点间通视,因此采用RTK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测量的工作效率。

3.GPS RTK进行岫岩宅基地地籍测绘实例

下面以岫岩宅基地地籍测量工程中GPS-RTK测量技术的应用为例,阐述该技术的应用情况。

3.1作业过程

该测区为农村镇址所在地,交通繁忙,街道两旁树木密集。需测量的宗地地块遍布整个测区,总测量面积约3km2 ,权属关系复杂,用地种类较多,宗地数目多,权属界址点数量大,采用常规测量手段施测十分困难,很难精确的快速的完成宗地的权属界址点测量工作,以满足宗地权属单位对地籍测量工作的要求。采用GPS RTK测量技术作为本测区宗地权属界址点坐标的实测技术手段,在充分论证并通过试验检测认证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3.2 GPS RTK定位精度评定

选取一个GPS-RTK测量基准网点,架设RTK基准站,流动站在离基准站5km范围内,有目的地施测了原宗地权属界址点共计15点,并采用GPS RTK测量技术、全站仪测量技术测量宗地权属界址点坐标.全站仪与GPS RTK测量成果较差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比较数据可以看出:RTK测量

(1)GPS RTK测量结果与全站仪测量结果互差均在厘米级,其中互差最大为4.9cm,最小为0.1cm。

(2)若以全站仪测定的点位坐标为准,RTK界址点点位误差均在±5cm_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的要求。

(3)对于GPS RTK天线无法靠近的点(例如与墙角、墙壁以及与建筑物重合的界址点等)。此时,天线的对中误差就将成为RTK测量界址点的最主要误差。这时应采取全站仪等其他辅助测量手段对界址点进行测量。

(4)由于我们在进行地籍测绘时,确定了界址点,并用钢尺对相邻界址点的边长进行了检核,为了保障界址点测量的精度,我们将测量的相邻坐标进行边长反算,与钢尺的测量结果比较,对于误差超过5cm的边,界址点要重新进行RTK测量,直到达到测量精度要求。通过对分析结果的对比,我们得出了RTK的测量精度是可以用于图根控制点布设及界址点测量的结论。

4.结论

在岫岩宅基地测绘中利用GPS测量技术,可以高精度测定各级控制点的坐标、图根控制测量坐标以及地籍细部测量、界址点坐标。让测量工作变得过程快捷、成果精确可靠。随着RTK数据传输能力的增强、抗干扰性和软件处理水平的提高,GPS测量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及工程测量等领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从根本上提高外业测量的质量和测绘作业进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