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酒文化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9 09:28:07

茶酒文化论文

茶酒文化论文篇1

1唐代茶酒之争与敦煌写本

《茶酒论》唐代时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都有了极大的发展。茶与酒都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见于敦煌遗书的《茶酒论》学界一般认为现存有六个写本,2015年第6期《敦煌研究》中陈静发表《敦煌写本茶酒论新考》一文,对《茶酒论》写本数量及成书年代、作者身份等进行了进一步考证,认为《茶酒论》有七个写本,创作时间应为公元800-805年。《茶酒论》的作者王敷,是唐代乡贡的进士。此文用拟人的手法写“茶、酒、水”争辩,“茶”与“酒”谁为尊?经过五个回合的论辩,“茶”与“酒”夸耀自己诋毁对方,“水”最后制止了争论,告诉二者谁也不能离开水,从而化解二者的矛盾。《茶酒论》采用寓言的形式,对话多为四字一句,辩证的道出了“茶”与“酒”自身的特点:茶乃出来言曰:“……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茶。贡五侯宅,奉帝王家,时新献入,一世荣华……”酒乃出来:“可笑说辞!自古至今,茶贱酒贵。单醪投河,三军告醉。君王饮之,叫呼万岁。群臣饮之,赐卿无畏。和死定生,神明气清……”辩证法告诉我们万事万物,有其利弊,茶与酒亦是如此。在“茶”与“酒”的争论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追求。茶清净而酒热烈,但二者都离不开水:茶不得水,作何相貌?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干吃,损人肠胃;茶片干吃,只拐破喉咙!……从今已后,切须和同……若人读之一本,永世不害酒欺茶疯。离开水的滋养,茶无馨香,酒无芬芳。平民百姓有“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有“乡饮酒之礼”,文人的精神追求也有“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酒“亦俗亦雅”。品茗与醉酒承载着文人们的丰富情感和生活感悟。从他们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们有的爱茶清淡、甘苦相伴,故茶与禅有着更为深远的联系,如:刘禹锡《春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中就有“浮杯明日去,相望水悠悠”的诗句。他们有的好酒,承魏晋风流,与道家避世归隐的追求相合。而更多的则是茶酒均可,看到茶酒各有利弊,适可而止,互补融合,这正是儒家倡导的中庸之道。

2宋代“茶”与“酒”进一步融合

活字印刷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宋代崇文抑武的政策,使得更多地文人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们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道德水平,许多优秀的文人更是具有集政治家、文学家等于一身的多重的社会身份,进一步推动了“茶”与“酒”的融合,使其达到高度的和谐。宋朝“茶”与“酒”大量的进入诗词当中,具有更重要的人文色彩。著名词人陆游自比“茶圣”陆羽,在其诗《戏书燕儿》中写道:“水品茶经常在手,前生疑是竟陵翁”。由此可知陆游对陆羽的敬慕,显示表现出陆放翁的宁静淡泊之趣。“酒”则多以文学史中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屈原、陶潜、李白、杜甫与酒相关的掌故入诗词,如:黄庭坚《题杜子美浣花醉归图》,苏轼《和陶渊明饮酒》,宋代的文人们常借陶潜、李太白的酒,抒发自己内心压抑的情感。在生活的实践中,人们发现茶可以使人清醒用来醒酒,因此在宋代“茶”“酒”的意象往往对举,如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诗中用了诗人屈原和魏晋名士刘伶两个典故:“众人”一句化用了屈原在《渔父》中的千古名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魏晋名士刘伶性风流嗜酒,在《酒德颂》中描绘醉酒之态:“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自唐代茶与禅相结合,使得茶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品质,品茗的过程即代表了一种淡泊清幽的意趣。如苏轼《行香子茶词》: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茶与禅意境相合,而酒与禅是矛盾的,禁止饮酒是佛教的戒律之一,故酒便是俗人所饮之物,明显与“脱俗”的禅意背道而驰。茶可使人保持清醒,可以解醉酒;而酒却不可,常言酒后会乱性。因此人们更多地将酒与禅的联系隔断,而实则醉酒也可使人超脱世俗。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很好的描绘了醉酒豁达的景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信州之时。词人一生壮志未酬,在醉后描绘出一幅战场肃杀的场面,一位披肝沥胆、戎马一生的将军仿佛跃然纸上,画面雄奇宏伟,将作者的家国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宋代词人柳永,字耆卿,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在青年时参加科举考试屡不中第,曾流居于苏州、杭州等地,醉心于与歌妓酒醉之中,逃避现实的不顺。柳永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其的代表作之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该作品完整细腻的描绘出一对有情人分别的画面,离情别绪令人动容,其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既直接描绘出酒醒之后悲凉景象,又将离别之痛写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品茶”与“饮酒”对于宋代文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美妙的体验,茶的清醒与酒的迷醉使得“茶”与“酒”也在宋代诗词中进一步传承和延续。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推动了“茶”与“酒”的高层次融合。

3元代“茶”与“酒”的高度和谐

茶酒文化论文篇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孕育出中华文明的灿烂多姿,传统文化,尤其是儒、道思想中的仁爱道德、忠孝信义,在中华大地上深深扎根,对现代中国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这也在其广告中有着明显的体现:从低卷入度商品——茶饮料广告、酒类广告到高卷入度商品——房地产广告,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应用。

一、台湾茶类广告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从唐代陆羽的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开始,“天下益知饮茶”,从不同制茶方式到讲究的茶具再到各式的冲泡方法,茶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承载着古老的中华文明。

两岸的茶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台湾茶源于大陆,其茶文化也打上了大陆茶文化的深刻烙印,不但继承了老祖宗有关茶的经验与智慧,还在保存了茶独有的韵味的同时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

古人喝茶,多与精神意义相关:文人墨客借品茶赋诗来追求高洁的精神品质,高人隐士通过钻研茶道寻找人生的智慧,贵族士大夫用好茶待客以显示自己尊贵的生活品位……而如今,现代繁忙的人们已没有空闲慢慢地醒茶泡茶喝茶,取而代之的是风靡全球的茶饮料。

茶饮料现今已是随处可得的便利商品,街边商店无论大小总会有茶饮料醒目地摆放在柜台上,古人精工细作的泡茶方式已被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所遗忘,现代人总是嫌洗茶倒茶渣太浪费时间,于是,如速溶咖啡一般便捷、高效的喝茶方式也随之出现。

台湾茶的两大巨头“康师傅”和“统一”无疑占据了半壁江山,再加上一些其他品牌如“古道茶”、“御茶园”等,台湾本土品牌已牢牢统治了本地市场。在它们的广告中,运用传统文化进行诉求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无论是从传统艺术美学的角度还是从中医养生的观念,诉求于中国人心中对传统文化或景仰或尊崇的心理,营造传统文化中注重人格修养的氛围,是台湾茶饮料广告诉求一个不可忽视的手段,这使得很多的茶饮料广告都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1 台湾茶广告中的传统艺术美学

台湾的茶饮料广告中经常表现以礼待客、尊师重教、孝敬长辈等场景,在优美的意境中体现道德仁爱、友情信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传统艺术美学思想在台湾茶广告中的体现。

台湾明星林心如代言的“古道茶”系列广告中的“古道梅子绿茶”,展现的是以茶会友的场景,“古道葡萄红茶”追求的是亲近自然、回归健康的生活方式;徐若瑄代言的“御茶园”广告中的“奉茶篇”讲述的是向老师奉茶以表敬意的故事,“会面篇”同样表现对长辈的尊重。

中国人对这些传统美德的追求恒久不变。通过塑造与此相关的广告场景,唤起人们对古典文化的追忆,广告诉求的不仅仅是茶饮料本身,更是蕴含在其中的传统道德标准与修生养性、自我提升的价值观念。茶文化这种古老的文明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而是在新时代_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仅是现代人对优良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也是传统艺术美学的核心价值。 值,而“风云”酒正是有了许多人的研发、改进,才能成就今日的辉煌。“成就风云”一语双关,既鼓励人们要成就风云人生的理想。也体现了“风云”酒来之不易的成就。追求人生价值是中国酒文化的一种重要精神理念,这在台湾风云酒广告中被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台湾房地产广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家”的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无论是贵族的宫殿还是白丁的茅屋,或大或小的房子里承载着人们对家的深深眷恋,这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寓所,还是对人生、对情感的寄托。

台湾的房地产广告多注重对心理、对感情的诉求,往往用最质朴愿望、最单纯的情感去打动消费者,而不仅仅是诉诸理性,把房屋结构图或装修效果图简单地铺陈于宣传单页中。

1 借用古典文学作品,打造人居文化

台湾新竹科技同一个名为“荷香别墅”的楼盘广告。极富特色,其宣传册的第一页,是一幅清秀高洁的荷花图,下面所配文字,极具文化底蕴,节选自宋朝大文豪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段文字咏赞荷的高洁,以荷比君子,将它用在楼盘的宣传中,就是采用联想嫁接的方式将荷花高洁的品质附加到楼盘上来。

这则广告将“世外桃源”作为其文化定位,赋予楼盘更多的文化附加值,让消费者对广告中所描绘的美好生活产生向往,并以此为目标不懈追求。这种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不仅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提炼,更是对人格的提升、对人性的完善,也是对楼盘在消费者心中地位的有效提升。

在台湾这片喧嚣的土地上,为心灵寻找一个家,让身心回归自然、融于自然,在繁华的闹市中追求一种恬淡、抒情的生活方式,广告所塑造的意境正好满足了消费者对“世外桃源”生活方式的追求与认同。借助古典文学,楼盘成功塑造了独特的人居文化。

2 继承古代思想精髓,重寻和谐家园

台湾房产“林与堂”的广告文案不仅包含了陶渊明“隐士”的风范,更进一步发展为孔子“中庸之道”和老子“大隐隐于市”的精神价值观,其“居所·归心”篇文案如下:

生活的最典型为中庸生活,在动与静之间,找到一种完全的均衡。——摘自林语堂先生《生活的艺术》一书。精神与物质兼顾,生命才能从容,颠峰人士的事业与生活,像一座越来越难平衡的天平,车水马龙的市中心,帮阁下赢得事业的效率,却赔掉居家的宁静。根据最新统计结果显示。邻近公园,静巷内的住宅,比大马路旁还要受欢迎。“林与堂”隐身在繁华都会的静巷之中,散步到大安森林公园,开窗看见台北远企中心,享有盛世的繁华,也拥有远世的宁静。

此文案强调都市生活所需要的均衡,物质与精神之间、动与静之间、事业与居家之间,无论是哪个方面,都要追求中庸之道的生活方式。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而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的境界。广告以繁忙都市中渴望拥有和谐生活的人们为诉求对象,以古代思想理论的精髓为手段进行说服,以至诚至善的心态容纳疲于应付生活的世人。闹市的喧嚣与静巷的安逸、盛世的繁华与远世的宁静和谐归一,一种大隐隐于市的绿意,将居家静静地包围,住在这里才是真正的智者。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台湾广告的疗方面面。

台湾广告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不仅是对古代历史文化的继承,也是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台湾广告注重文化价值的塑造,借助传统文化构建出与众不同的文化意境,诉求于人们内心对古典文化的认同感,在现代社会繁忙快速的生活节奏下,帮助人们建立贯穿古今的深厚的价值观。

2 台湾茶广告的中医养生观念

中国人讲究养生之道,中医养生保健之法古已有之,日常生活中的养生基本上都可以从食物中得到满足,

因此才有了“药食同源”、“食疗”等说法。茶的作用早已不局限于止渴,其保健及药用价值也早已被人们所认知,因此,中国人自古就养成的饮茶习惯对于日常的养生保健有着积极的作用。

康师傅大麦香茶的广告就是诉求于传统中医养生之道,中医很早就认识到大麦的药用价值,称其味甘、成,性微寒,有益气补中,利水通淋等作用。如《本草拾遗》说它能“调止中泄,令人肥健”;《调燮类编》认为“大麦性平凉,助胃气,为面胜小麦,而无燥热”。康师傅大麦香茶就是取大麦温和养护的特点,研制出的去油解腻、消热解暑的天然茶饮料,这款绿色天然的产品,既符合中医养生观念,又满足了现代人列天然健康饮品的需求。

康师傅推出的大麦香茶广告,非常注重对健康的诉求,无论是选择金色麦田作为背景还是对六棱大麦的细节表现,都从各个角度体现出自然、绿色、健康的中医养生观念。广告文案“上选六棱大麦、细火煎焙、麦茶温和养护”表明原料的优良品质、加工过程的精细和产品健康的特性,并且同时推出无糖和低糖两款产品,更加契合现代人对美、对健康的追求。

二、台湾酒广告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发扬

中国的酒文化享誉世界,从《诗经》里的“八月到枣,十月获稻,为此舂酒,以介眉寿”到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再到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跨越几千年的历史,中国古典诗词见证了酒文化的发展与兴盛,也从酿酒、酒具、酒的精神价值等不同方面阐释了传承几千年的中国酒文化的深厚底蕴。

1 台湾酒广告对“人情味”的传承

酒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作为一种情绪和体验的文化,它更多地融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当中,酒文化中蕴含的人情味,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都无法比拟的。以酒会友、以酒论情,酒远不止是满足人们口腹之乐的玉液琼浆,更是一个传承“人情味”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良好的礼仪,优雅的气质,高尚的情趣和超脱的心境。

台湾玉尊威士忌酒广告就在广告中体现了浓浓的人情味,主要表现为朋友之问的深厚友情:朋友们没有忘记夏天的约定,每年都在海边餐厅聚会,在海风的吹拂中畅饮威士忌,不变的酒象征着朋友之间永恒的友谊。广告注重营造一种自然洒脱的气氛,在酒香情谊重的环境氛围中将玉尊威士忌酒的“人情味”体现出来。

广告表现的是人们感情的真实流露,是对友情的释怀,这种强烈的情感观使人们对玉尊威士忌酒所蕴含的浓厚“人情味”产生认同,而正是这种认同感反过来再把更为深刻感情价值赋予玉尊这个品牌,使它对“人情味”的传承更为深刻,也使“玉尊”的品牌内涵在酒文化的滋养下酿造得更为深厚。

2 台湾酒广告中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茶酒文化论文篇3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孕育出中华文明的灿烂多姿,传统文化,尤其是儒、道思想中的仁爱道德、忠孝信义,在中华大地上深深扎根,对现代中国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这也在其广告中有着明显的体现:从低卷入度商品——茶饮料广告、酒类广告到高卷入度商品——房地产广告,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应用。

    一、台湾茶类广告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从唐代陆羽的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开始,“天下益知饮茶”,从不同制茶方式到讲究的茶具再到各式的冲泡方法,茶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承载着古老的中华文明。

    两岸的茶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台湾茶源于大陆,其茶文化也打上了大陆茶文化的深刻烙印,不但继承了老祖宗有关茶的经验与智慧,还在保存了茶独有的韵味的同时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

    古人喝茶,多与精神意义相关:文人墨客借品茶赋诗来追求高洁的精神品质,高人隐士通过钻研茶道寻找人生的智慧,贵族士大夫用好茶待客以显示自己尊贵的生活品位……而如今,现代繁忙的人们已没有空闲慢慢地醒茶泡茶喝茶,取而代之的是风靡全球的茶饮料。

    茶饮料现今已是随处可得的便利商品,街边商店无论大小总会有茶饮料醒目地摆放在柜台上,古人精工细作的泡茶方式已被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所遗忘,现代人总是嫌洗茶倒茶渣太浪费时间,于是,如速溶咖啡一般便捷、高效的喝茶方式也随之出现。

    台湾茶的两大巨头“康师傅”和“统一”无疑占据了半壁江山,再加上一些其他品牌如“古道茶”、“御茶园”等,台湾本土品牌已牢牢统治了本地市场。在它们的广告中,运用传统文化进行诉求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无论是从传统艺术美学的角度还是从中医养生的观念,诉求于中国人心中对传统文化或景仰或尊崇的心理,营造传统文化中注重人格修养的氛围,是台湾茶饮料广告诉求一个不可忽视的手段,这使得很多的茶饮料广告都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1 台湾茶广告中的传统艺术美学

    台湾的茶饮料广告中经常表现以礼待客、尊师重教、孝敬长辈等场景,在优美的意境中体现道德仁爱、友情信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传统艺术美学思想在台湾茶广告中的体现。

    台湾明星林心如代言的“古道茶”系列广告中的“古道梅子绿茶”,展现的是以茶会友的场景,“古道葡萄红茶”追求的是亲近自然、回归健康的生活方式;徐若瑄代言的“御茶园”广告中的“奉茶篇”讲述的是向老师奉茶以表敬意的故事,“会面篇”同样表现对长辈的尊重。

    中国人对这些传统美德的追求恒久不变。通过塑造与此相关的广告场景,唤起人们对古典文化的追忆,广告诉求的不仅仅是茶饮料本身,更是蕴含在其中的传统道德标准与修生养性、自我提升的价值观念。茶文化这种古老的文明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而是在新时代_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仅是现代人对优良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也是传统艺术美学的核心价值。 值,而“风云”酒正是有了许多人的研发、改进,才能成就今日的辉煌。“成就风云”一语双关,既鼓励人们要成就风云人生的理想。也体现了“风云”酒来之不易的成就。追求人生价值是中国酒文化的一种重要精神理念,这在台湾风云酒广告中被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台湾房地产广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家”的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无论是贵族的宫殿还是白丁的茅屋,或大或小的房子里承载着人们对家的深深眷恋,这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寓所,还是对人生、对情感的寄托。

    台湾的房地产广告多注重对心理、对感情的诉求,往往用最质朴愿望、最单纯的情感去打动消费者,而不仅仅是诉诸理性,把房屋结构图或装修效果图简单地铺陈于宣传单页中。

    1 借用古典文学作品,打造人居文化

    台湾新竹科技同一个名为“荷香别墅”的楼盘广告。极富特色,其宣传册的第一页,是一幅清秀高洁的荷花图,下面所配文字,极具文化底蕴,节选自宋朝大文豪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段文字咏赞荷的高洁,以荷比君子,将它用在楼盘的宣传中,就是采用联想嫁接的方式将荷花高洁的品质附加到楼盘上来。

    这则广告将“世外桃源”作为其文化定位,赋予楼盘更多的文化附加值,让消费者对广告中所描绘的美好生活产生向往,并以此为目标不懈追求。这种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不仅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提炼,更是对人格的提升、对人性的完善,也是对楼盘在消费者心中地位的有效提升。

    在台湾这片喧嚣的土地上,为心灵寻找一个家,让身心回归自然、融于自然,在繁华的闹市中追求一种恬淡、抒情的生活方式,广告所塑造的意境正好满足了消费者对“世外桃源”生活方式的追求与认同。借助古典文学,楼盘成功塑造了独特的人居文化。

    2 继承古代思想精髓,重寻和谐家园

    台湾房产“林与堂”的广告文案不仅包含了陶渊明“隐士”的风范,更进一步发展为孔子“中庸之道”和老子“大隐隐于市”的精神价值观,其“居所·归心”篇文案如下:

    生活的最典型为中庸生活,在动与静之间,找到一种完全的均衡。——摘自林语堂先生《生活的艺术》一书。精神与物质兼顾,生命才能从容,颠峰人士的事业与生活,像一座越来越难平衡的天平,车水马龙的市中心,帮阁下赢得事业的效率,却赔掉居家的宁静。根据最新统计结果显示。邻近公园,静巷内的住宅,比大马路旁还要受欢迎。“林与堂”隐身在繁华都会的静巷之中,散步到大安森林公园,开窗看见台北远企中心,享有盛世的繁华,也拥有远世的宁静。

    此文案强调都市生活所需要的均衡,物质与精神之间、动与静之间、事业与居家之间,无论是哪个方面,都要追求中庸之道的生活方式。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而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的境界。广告以繁忙都市中渴望拥有和谐生活的人们为诉求对象,以古代思想理论的精髓为手段进行说服,以至诚至善的心态容纳疲于应付生活的世人。闹市的喧嚣与静巷的安逸、盛世的繁华与远世的宁静和谐归一,一种大隐隐于市的绿意,将居家静静地包围,住在这里才是真正的智者。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台湾广告的疗方面面。

    台湾广告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不仅是对古代历史文化的继承,也是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台湾广告注重文化价值的塑造,借助传统文化构建出与众不同的文化意境,诉求于人们内心对古典文化的认同感,在现代社会繁忙快速的生活节奏下,帮助人们建立贯穿古今的深厚的价值观。

    2 台湾茶广告的中医养生观念

    中国人讲究养生之道,中医养生保健之法古已有之,日常生活中的养生基本上都可以从食物中得到满足,因此才有了“药食同源”、“食疗”等说法。茶的作用早已不局限于止渴,其保健及药用价值也早已被人们所认知,因此,中国人自古就养成的饮茶习惯对于日常的养生保健有着积极的作用。

    康师傅大麦香茶的广告就是诉求于传统中医养生之道,中医很早就认识到大麦的药用价值,称其味甘、成,性微寒,有益气补中,利水通淋等作用。如《本草拾遗》说它能“调止中泄,令人肥健”;《调燮类编》认为“大麦性平凉,助胃气,为面胜小麦,而无燥热”。康师傅大麦香茶就是取大麦温和养护的特点,研制出的去油解腻、消热解暑的天然茶饮料,这款绿色天然的产品,既符合中医养生观念,又满足了现代人列天然健康饮品的需求。

    康师傅推出的大麦香茶广告,非常注重对健康的诉求,无论是选择金色麦田作为背景还是对六棱大麦的细节表现,都从各个角度体现出自然、绿色、健康的中医养生观念。广告文案“上选六棱大麦、细火煎焙、麦茶温和养护”表明原料的优良品质、加工过程的精细和产品健康的特性,并且同时推出无糖和低糖两款产品,更加契合现代人对美、对健康的追求。

    二、台湾酒广告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发扬

    中国的酒文化享誉世界,从《诗经》里的“八月到枣,十月获稻,为此舂酒,以介眉寿”到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再到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跨越几千年的历史,中国古典诗词见证了酒文化的发展与兴盛,也从酿酒、酒具、酒的精神价值等不同方面阐释了传承几千年的中国酒文化的深厚底蕴。

    1 台湾酒广告对“人情味”的传承

    酒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作为一种情绪和体验的文化,它更多地融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当中,酒文化中蕴含的人情味,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都无法比拟的。以酒会友、以酒论情,酒远不止是满足人们口腹之乐的玉液琼浆,更是一个传承“人情味”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良好的礼仪,优雅的气质,高尚的情趣和超脱的心境。

    台湾玉尊威士忌酒广告就在广告中体现了浓浓的人情味,主要表现为朋友之问的深厚友情:朋友们没有忘记夏天的约定,每年都在海边餐厅聚会,在海风的吹拂中畅饮威士忌,不变的酒象征着朋友之间永恒的友谊。广告注重营造一种自然洒脱的气氛,在酒香情谊重的环境氛围中将玉尊威士忌酒的“人情味”体现出来。

    广告表现的是人们感情的真实流露,是对友情的释怀,这种强烈的情感观使人们对玉尊威士忌酒所蕴含的浓厚“人情味”产生认同,而正是这种认同感反过来再把更为深刻感情价值赋予玉尊这个品牌,使它对“人情味”的传承更为深刻,也使“玉尊”的品牌内涵在酒文化的滋养下酿造得更为深厚。

茶酒文化论文篇4

一、引言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文化在对我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处世之道等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对我国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的一定的影响,是我国文化组成上极其靓丽的一张名片。而主题酒店作为从西方传入的一种酒店经营模式,是指以某一素材为主题,从酒店的建设设施到服务理念等方面都围绕这一素材主题进行独特化的建设,赋予酒店独特且难以复制的个性特征。由此,茶文化主题酒店则开始在我国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在市场中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文章将茶文化主题在酒店管理发展中的应用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分三部分展开了详细的分析,旨在为促进我国酒店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二、茶文化简介

我国作为茶叶的起源国,同时也是茶文化的起源国,拥有世界著名的茶叶品种繁多,如西湖龙井、苏州碧螺春、安溪特观音等等。而茶文化本身也是中华文明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包含我国所特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与其中。在茶文化中融合了我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伦理学、哲学以及宗教学等思想的精髓所在,同时也是中华神州大地上,各个民族间文化的结合,显现出了我国多层次、多民族的博大传统文化,更是一种在世界文明之林中,标记着传统中华文化的副符号和特定的密码,其存在的本身就是对传统中华文化的重量和厚度的一种显现。

三、茶文化应用于酒店管理发展中的价值

从酒店的消费者消费目的上观察,其不仅仅是为了住宿,更多的还是对酒店的文化进行体验,继而进行身体上的放松和精神上的修整。因此对于酒店的管理和发展而言,其重点不能仅仅放对顾客的食住上的服务水平提升,同时还要注重自身的酒店文化建设。而我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民间的茶文化基础十分牢固,因此将茶文化应用于酒店管理发展具有诸多方面的价值所在,以下具体进行介绍:1.引起消费者兴趣。将茶文化应用于酒店的管理发展中,首先可增加酒店在行业内的差异化程度,而随着目前酒店业消费者对同质化酒店服务审美疲乏不断深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茶文化主题酒店必然会极大勾起消费者的兴趣。在茶文化中所包含的优雅、传统、厚重以及虚幻的传统文化,以及其内在的精神和哲理,都是在目前酒店行业中可以作为营销噱头的因素,同时也是提升消费者兴趣的重点消费因素。2.美化酒店形象。基于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我国酒店业在近几年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虽然目前在我国的酒店行业中,各种酒店林立,但是多是在西方装修理念下进行的酒店包装,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消费者要真正的记住某一家的特色难度很大。而茶文化我国独有,在其特性上具有高贵和深邃的意涵,同时目前在市场中茶文化主题十分稀少,因此将茶文化应用于酒店的管理和发展中,无论在应用的深度上几何,都会给消费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继而在消费者心中起到酒店形象美化的效果。3.打造酒店核心品牌。面对酒店行业逐渐进入买家市场的趋势,品牌成为了酒店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其可以说是酒店对消费者的一种保障,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对酒店的一种依赖,品牌效益往往可以极大的提升酒店的经营利润。而将茶文化应用于酒店的管理发展中,将酒店设定为茶文化主题酒店,除了可基于茶叶外在形式美化酒店装修,茶文化所内涵的人生写意,也融入到酒店品牌文化,而茶文化几千年来在国人心中高端的形象也就融入了酒店品牌中,有助于酒店打造自身的核心品牌。

四、茶文化在酒店管理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体验式经营是目前市场中最为吃香的经营模式,而茶文化在我国文化体系中又和养身、宗教、生态等文化拥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将茶文化主题应用于酒店的管理发展中,可以和其他文化进行融合,采用文化体验的模式展开。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与康体养生相结合。随着我国居民在经济收入上的提升,消费者在物质消费需求上也从传统的身体基本需求满足,逐渐上升到康体养生的阶段。而从我国茶文化的功能上观察,茶叶内具有很多对人体健康有帮助的物质,富含人类新陈代谢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以及茶多酚,对人体健康拥有十分明显的功效,具有十分显著的人体保健的功能。因此酒店在应用茶文化时,可将其和康体养生进行融合,推出茶饮食、茶膳等酒店产品,让消费者就酒店消费中,除了可以满足基本的食宿需求外,还可在此过程中进行康体健身。这对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满意度和吸引力都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是酒店在自身的管理发展中将茶文化应用其中的有效策略之一。2.与宗教文化相结合。我国在全球无神论国家中排名第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我国的文化底蕴中不包含宗教文化的成分。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除了包含十分厚重的哲理之外,也富含宗教文化于其中,和我国传统宗教文化,儒释道三者合一一致,在茶文化中也包含三种宗教的精髓所在。因此在酒店将茶文化应用于自身的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可将茶文化中的宗教文化进行充分应用,如可将“禅茶”作为酒店的品牌建设重点,对外加大禅茶和酒店品牌之间的联系宣传,对内可经常邀请世界范围内的佛学大师到酒店中就禅茶文化进行讲解。让消费者在进行传统酒店消费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听佛学大师的禅茶文化讲座,对茶文化、宗教文化乃至中华文化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对于酒店而言,一方面起到的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借助中国传统文化起到的提升酒店档次和增大对消费者消费欲望的效果。3.与绿色生态相结合。绿色低碳经济是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大方向,同时随着我国居住环境的不断恶化,居民的环保意识也逐渐觉醒。而在茶文化中,包含着“和、静、美、廉”的精神以及“天地人和”的思想,而这一思想则和目前的环保意识不谋而合。因此在酒店应用茶文化展开酒店的管理和发展工作时,也可发挥出茶文化的绿色生态价值,在酒店的装修设计上一切从简,在服务方式上推崇节俭,在经营理念上遵从绿色环保观念,将其作为招牌加大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帮助酒店进一步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茶文化的发源地,在民间具有十分牢固的茶文化基础。而对于酒店业而言,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通过创建自身独特的酒店文化,实现差异化营销,成为了酒店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将茶文化主题应用到酒店的管理和发展中,首先可引起消费者兴趣,同时也可推动酒店创新,并实现酒店形象的美化,打造酒店的核心品牌。而基于茶文化的特点,文章提出了与康体养生相结合、与宗教文化相结合、与绿色生态相结合三条茶文化在酒店管理发展中的应用策略,值得我国诸多酒店在自身酒店文化的创建中充分合理的使用,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促进酒店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璐,秦华.茶文化主题观光农业园规划探讨--以渝北石盘河茶文化主题观光农业园规划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9):139-144.

[2]曹艳芬.传统茶文化与当代旅游资源的有效融合分析[J].福建茶叶,2016,38(10):146-147.

[3]陈木丰.英德市红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188-189.

茶酒文化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58-04

中国养生文化源远流长。《管子》提出“食莫若无饱”的节适有度的原则。《论语》中提出“知者乐,仁者寿”的观念;《老子》提出“无为”、“致虚极,守静笃”的养生观念;《庄子》提出“无用”的养生观;《黄帝内经》提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的原则;华佗发明“五禽戏”……中国的养生文化博大精深。

1 中医药食同源的思想与养生

“药食同源”,又称“医食同源”,是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思想,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不仅可以饱腹,也可以治病。

王学泰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中指出“中国古代医学源于饮食,神话传说中神农氏不仅是教人种庄稼、树百谷的农业之神,而且还是医药的发明者,是华夏民族的药王”[1]。中国古代神话如《搜神记》《淮南子》记载了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的神话。另外,《山海经》也有柢山“有鱼焉……食之无肿疾”、另有青丘山 “多赤p……食之不疥”的传说。从这些神话和传说,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战胜疾病的乐观精神和朴素的食疗观。

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祖先们在与自然界的较量中积累了丰富的食疗养生经验,并将这些经验通过典籍的形式记录并传承到后代。《周礼》总结:“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甘滑(《周礼・天官・食医》)”,这些养生直到今天还备受推崇。《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黄帝内经素问・藏气发时论篇》)”,五谷、五果、五畜、五菜是中国传统饮食结构,古人主张通过日常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被后人称为“药王”的唐代名医孙思邈主张“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所以提倡“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方》)的治病原则。孙思邈的著作为食疗学奠定了基础,此后历代皆有食疗专著,如唐代孟诜《食疗本草》、唐代昝殷《食医金鉴》、宋代陈直《养老奉亲书》、金代李杲《食物本草》、元朝吴瑞《日用本草》、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明朝卢和《食用本草》、明朝宁原《食鉴本草》、清代章穆《调疾饮食辨》等。

到了近代,人们把这种将传统医学知识和烹饪经验结合的一种食物赋予新的名字――药膳,将食疗养生提高到新的高度。药膳是食物学、药物学、营养学的有机结合和实际应用。中国药膳以中医理论原则为依据,使用可食用、无毒、能补、 无相反作用的中药,配合普通食物,通过烹制,使之具有一定的色、香、味、形,且有延年益寿、健体强身和祛病功能的膳食[2]。药膳既是中医中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国烹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近年来,我国的药膳得到长足发展,不仅在菜肴里广泛应用,而且延伸到各种酒类、糕点、糖果、小吃中。各地药膳餐厅也相继开设。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进展,1995年在北京成立中国药膳研究会,开展药膳理论与实践研究,并组织编写出版药膳专著,如《中华精品药膳》《美味药食谱》《中国药膳理论与实践》《中国药膳辨病治疗学》等。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了“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重大任务,包括药膳在内的各种中医养生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 治“未病”思想

治“未病”思想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是一种提前预防疾病的观点。但如果“夫病巳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得病了之后再治疗无异于口渴了才挖井、打仗了才铸炼兵器。这种“未雨绸缪”的思想早在《诗经》里就出现过了,“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诗经・豳风・鸱^》)”。具体到日常饮食起居,则要顺应一年四季时节,春天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天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冬天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春夏秋冬,顺应四时,或早起或早睡,去寒就温,清肺气,养精蓄锐,修养身心,以治“未病”。

要治未病,除了调和平常饮食起居之外,德行的修养和内心的宁静也很重要,《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记载“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德行修养能让内心宁静,从而百病不生、无祸乱灾害,所以养性则能治“未病”。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治未病”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医院设置了“治未病科室”,解决人们的亚健康问题。所谓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准[3]。为了让人们更好认识亚健康、解决亚健康问题,中华医药学会出版了《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这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亚健康研究及干预的文件。

3 中国古代文化与养生

3.1 饮食节制与养生

古人讲究饮食要有节制,不能暴饮暴食,否则对身体有害。《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开篇即提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长命百岁之人都顺应规律、节制饮食、作息规律,若没有节制、不讲作息,则会“半百而衰也”。

到了明清时期,茶疗之风盛行。“茶疗的内容、应用范围、制作方法等,不断有所发展。大量行之有效的茶疗方被一一推出。如至今仍在广泛习用的‘午时茶’、‘天中茶’、‘枸杞茶’、‘八仙茶’、‘姜茶’、‘五虎茶’、‘川芎茶调散’、‘莲花峰茶’、‘川芎茶’、‘仙药茶’、‘珍珠茶’等等,均系出自明清时代,而茶疗的应用范围几乎遍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内伤各科及养生保健等[17]”。这一时期,记载茶疗的医书也颇多,如李时珍《本草纲目》、陆树声《茶寮记》、高濂《遵生八{》。另外,清朝宫廷“代茶饮”也十分盛行,陈可翼等所编《慈禧光绪医方选议》[18]记录当时有15方之多。

到了近现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不断被发现、被应用,茶疗趋于成熟。近年来,各种各样的茶疗方应时而出,如防治肝炎的 “绿茶丸”、治疗胃病的“舒胃茶”、治疗糖尿病的“宋茶”、治疗感冒的 “银翘茶”、治疗头痛的“天麻茶”、“决明茶”、治疗咽喉炎的“润喉茶”用于减肥的“乌龙减肥茶”等。除了大量茶疗方的开发,茶膳也得到发展。所谓茶膳,即用茶入馔,配合其他食品原料制作成为菜肴、面点、粥品、汤羹之类的食品。近年来,茶膳的种类越来越多,郭志刚等[18]统计,目前包括传统茶膳在内的茶菜肴、茶面点、茶粥羹等近200种之多 。

6 中国药酒与养生

酒与药物的结合是中医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方面的一大创举。 药酒是中国养生文化不可缺少的。所谓药酒,是选配适当中药,经过必要的加工,用度数适宜的白酒或黄酒为溶媒,浸出其有效成分而制成的澄明液体。

《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篇,论述了酒与治病的关系。醪醴,即酒,“必以稻米,炊之稻薪”。酒是用整的稻米作原料,坚劲的稻杆做燃料酿造而成,醪是浊酒,醴是甜酒。最初酿造的酒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治病养生的,“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汉书・食货志》也说:“酒,诸药之长也。”名医华佗曾用酒充服用“麻沸散”,用以“刳破背腹”等外科手术,《三国志》卷二九《华佗传》中记载“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有中有“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在名医华佗为其刮骨疗伤时,关云长谈笑自如、喝酒吃肉。在古代没有麻醉剂的条件下,酒能起到部分麻醉的作用。酒的药用,《神农本草・序录》也有记载:“药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在实际操作中,我国先人就发现有些药适合用水煮,有些药适合用酒浸渍,有些药适合用膏煎。

到了明清时代,中国药酒得到长足发展 。明朝李时珍几乎是“百病用酒”,其著作《本草纲目》用了大量篇幅,列举了数百种病症的主治药。另外,“明代宫廷则建有御酒房,专造各种名酒,尚有‘御制药酒五味汤、真珠红、长春酒’……当时,民间作坊也有不少药酒制作出售,如惹苗酒、羊羔酒。还有一些都是人们自酿自饮,如正月的椒柏酒、端午的营蒲酒、中秋桂花酒、重阳的酒……其中有不少就是药酒”。“清代,远在乾隆初年,就以‘酒品之多,京师为最’之说,当时出现了一类药酒店用‘烧酒以蒸成’的各色药酒。因以花果所酿,故此类酒多以‘露’名之,如玫瑰露 、茵陈露、山植露、莲花白等等,其中不少药酒具有‘保元固本,益寿延龄’之功……当时在清宫佳酿中,也有一定数量的药酒,如夜合枝酒,即为清宫御制之一大药酒[20]”。

近年来,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养生的重视,药酒酿造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制作经验,还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药酒的生产更加合理科学,药酒使用范围更加广阔。如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糯米酿酒”、“姜蒜柠檬酒”;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的“桑菊酒”、“蔓荆子酒”;用于治疗咳嗽的“桑白皮酒”、“雪梨酒”;用于治疗哮喘的“红葵酒”、“小叶杜鹃酒”;用于治疗汗症的“黄芪补气酒”、“四味当归酒”;用于胃痛的“丁香煮酒”、“山楂桂圆酒”;用于治疗便秘的“三黄酒”、“蜂蜜酒”等等。

7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养生文化博大精深。要把握中国的饮食文化必须从修身养性、中医思想、体育保健、饮食起居等方面着手,既不能忽略历史进程,又必须把握时代脉搏。

参考文献:

[1] 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105.

[2] 杨洋.食药同功――药膳的起源与发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3):17.

[3]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

[4] 曹顺庆.中华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5.

[5] 曹顺庆.中华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7-18.

[6] 游建西.论老庄养生哲学[J].宗教学研究,2006(1):17―21.

[7]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0.

[8] 任俊,等.冥想使人变得平和――人们对正、负性情绪图片的情绪反应可因冥想训练而降低[J].心理学报,2012(10):65-74.

[9] 梁恩贵、魏燕利.五禽戏之文献传存与功法流变新考[J].道教研究,2012(2):84-89.

[10] 包来发.八段锦简史[J].中医文献杂志,2001(2):37-39.

[11] 周伟良.《易筋经》的作者、主要版本及其内容流变[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45.

[12] 朱毅,等.五禽戏早期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6):109-112.

[13] 伍艳明,等.八段锦养生法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作用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8.

[14] 龚利,等.推拿功法易筋经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等速肌力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9-62.

[15] 孙林峰,等.养生功六字诀调治腰痛病原理浅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3):75-77.

[16] 伍仁福.中国茶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5.

[17] 伍仁福.中国茶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9.

[18] 陈可冀.慈禧光绪医方选议[M].上海:中华书局,1981:11.

[19] 郭志刚,等.香茗入馔亦佳馐――古今茶膳饮食文化研究[J].饮食文化研究,2006(3):110.

茶酒文化论文篇6

湖北有悠久的茶文化。茶祖神农氏是第一个发现茶的人,并将之作为解毒草使用。茶圣陆羽是第一个把茶从解毒草变成日常饮品的人。他们的故乡都在湖北,可以说,湖北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湖北的绿茶、红茶、青砖茶热销海内外,是“万里茶道”的起源。目前,湖北也是全国排名靠前的产茶大省。

法国则是著名的葡萄酒之乡,一直因葡萄酒享誉世界。2016年,法国葡萄酒贸易额达82.5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21.1亿元)。

中国茶和法国酒对话,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中国茶如何再现辉煌?法国酒有哪些秘诀可以“传授”?来自茶酒行业、营销品牌界的专家进行了一场思想碰撞。

本次论坛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和武汉新港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支点》杂志社、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楚天都市沁园、陆羽国际茶业交易中心承办。

“跨国之恋”火花四射

“一带一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发展共赢。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积极融入和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湖北有了中欧(武汉)班列,可以直达捷克、波兰、俄罗斯、德国、法国等“一带一路”沿线28个亚欧国家、60余个城市,全程仅需15天,至今已开行近500列。中欧(武汉)班列,不仅打通了湖北贸易直接进出口欧洲的快捷运输大通道,还能辐射到华中、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借助中欧(武汉)班列,中国茶走出去,法国酒引进来,这场“跨国之恋”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张心忠:中国是茶的故乡,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下,中国茶销往世界的速度将会加快。

此外,茶、咖啡和可可是世界三大非酒精饮料,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说茶是最健康的饮品。如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强烈,中国茶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仅以国内市场为例,目前大概有1150亿元的市场规模,人均年饮茶量约为0.5公斤。如果人均年饮茶量达到3公斤,价格再翻上几倍,十年之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

刘勇:茶文化在海外发展已有很长时间,法国是欧洲比较早接触到茶叶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法国更是兴起了一股茶文化热潮,茶叶消费量逐年增加,是欧洲第四大茶叶消费大国,在超市、餐馆、专卖店随处可见茶叶销售。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不少米其林大厨会在菜肴里加入茶叶元素,有些波尔多生产的红酒也会融入茶的味道……

不仅如此,每年11月底、12月初,还会在凡尔赛宫举行茶叶贸易大会。1998年就已成立的法国茶文化促进会,也会定期举办茶叶展示、品鉴等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又有了“一带一路”开放倡议,中国茶能走得更远。

王旭伟:数据能说明一些问题。2016年,中国进口瓶装葡萄酒金额达2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7%,过去十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2%。其中,原产地为法国的瓶装葡萄酒,进口量依然排名第一,占据市场份额约40%。

未来,中国进口瓶装葡萄酒市场依然会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年增长率大概在10%-20%之间,十年之内可能会迎来再次爆发,增长率甚至能达到30%-50%。因此,中国葡萄酒市场前景十分乐观,法国酒在中国市场上也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一公斤售价3美元的悲哀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早在公元16世纪,中国就有茶叶出口的历史。到17世纪,更是形成了“万里茶道”――以福建武夷山为起点,沿途集纳福建、江西、安徽的茶叶运至汉口,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产区的茶叶也分别汇聚汉口加工和分装后,再经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向北运输,在时为中俄边境口岸的买卖城恰克图完成交易,然后横跨西伯利亚,抵达俄国莫斯科、圣彼得堡,再销往欧洲各国,全程13000多公里。2016年,中国茶叶总产量约为244.54万吨,茶叶出口32.87万吨,金额约14.85亿美元。

刘勇:尽管茶文化很早就传到了海外,中国茶也走出去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茶在海外的发展还不够。

在我看来,通路建设是阻碍原因之一。以往茶叶出口到欧洲多是走海运,整个行程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导致很多企业没有走出去的想法。如今,中欧(武汉)班列打通了通往“一带一路”沿线上亚欧国家的快捷通道,中国茶如何更具生命力和活力,真正走向国际市场就摆上了议程。

张心忠:前面说到茶是世界三大非酒精饮料中最好的品,遗憾的是茶的产值排在最末尾。2016年全球茶叶产量为500多万吨,按照国内平均售价65元一公斤计算,产值也就3000多亿元。同年,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销售额均达400多亿元,雀巢的销售额甚至超过了6000亿元。

中国茶叶主要出口国家之一是摩洛哥,每公斤售价仅为3美元,价格非常低。为什么我们茶叶的出口价格这么低?回过头来看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和雀巢,它们为什么能做得好?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茶叶没有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品牌价值。

这么多年来,我们的茶企、茶商、茶人忽略了品牌建设,品牌没落导致市场没落,最后我们把市场拱手出让,现在每年茶叶出口量和斯里兰卡差不多。中国茶现在处于一个非常糟糕的环境中,一直都在低价竞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改变小散乱局面要靠1+1>2

在全球都在抢抓茶叶发展机遇的背景下,中国茶面临的压力也不容小觑。2015年,全球茶叶产量约为528.5万吨。其中,中国茶叶产量为227.8万吨,排名第三的肯尼亚茶叶产量为39.9万吨,排名第四的斯里兰卡茶叶产量为32.82万吨。与此同时,全球茶叶出口量为175.7万吨,肯尼亚以44.3万吨的出口量排名第一,中国以32.5万吨的出口量排名第二,斯里兰卡以29.9万吨的出口量排名第三。

张心忠:一般来说,中国茶叶出口都是原料出口,而不是以品牌出口。没有形成品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生产的茶叶质量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现实中还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很多中国茶叶到德国、芬兰去,甚至是以走私方式在进行。为什么不走合法途径?就是因为产品品质达不到国际标准。

比如,中国针对茶叶类的农残限量要求只有28项,欧盟针对茶叶农残限量标准达400多项。这就会导致尴尬情况发生,茶叶在中国检测合格,但是在国外检测可能就不合格。因此,政府部门要出台更为严格和统一的茶叶类农残限量标准,引导茶农按照国际标准来种植茶叶。

与此同时,茶企也要在产品质量上作出努力。中国的很多茶园基础设施落后,基地管理混乱。此外,很多茶企生产茶叶的装备也很落后,这些都需要茶企去引领和升级。

金莉:建立品牌,茶企之间还要发挥协同效应。在中国茶企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国的茶叶市场非常小、散、乱。不管是基地、原料,还是渠道,规模都比较小。如果仅靠一家茶企就想做出品牌,从现实情况来说很难。

在我看来,未来茶企之间要有资源整合,从而取得1+1>2的效果。比如,很多茶企知道如何做茶,也有基地和源头的资源,但是不擅长做渠道铺设和市场营销。同时,现在也有一些茶企很擅长做渠道铺设和市场营销,他们之间就可以进行资源互补。当然,渠道铺设和市场营销方面的资源不一定局限于茶企,也可以延伸到具有关联性的其他行业。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茶企打造品牌时还要突出强势品牌。现在很多茶企既做绿茶,也做红茶和砖茶,那么,在这么多品种之中,应该主推占有优势地位的品种。比如,湖北生产的青砖茶,在砖茶市场中的占有率遥遥领先,茶企就应该共同打造青砖茶品牌。在将青砖茶品牌打出来之后,其他品种茶叶自然而然也会受益。

营销不要说大众听不懂的话

2016年,中国瓶装葡萄酒进口量为4.8亿升,价值为22亿美元。其中,原产地为法国的瓶装葡萄酒,进口量和金额均排名第一,分别为1.91亿升和9.7亿美元。不仅如此,2016年,法国葡萄酒贸易额达82.55亿欧元,占国际葡萄酒贸易总额的28.5%。显而易见,法国葡萄酒依旧是人们心中品质的象征,也是全球葡萄酒贸易的最大受益者。法国酒靠什么“征服”了全世界?中国茶可以向它学什么?

段长青:法国葡萄酒之所以能享誉全世界,我认为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法国葡萄酒呈现多元化风格。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法国葡萄酒有很多类型,有干红、干白、甜白、起泡酒等多个种类,所以产品个性多元化。此外,产品价格多层次,有针对高端小众的万元级的葡萄酒,也有针对普通大众的几十元级的葡萄酒。不论是品种上的口感需求,还是价格上的差异需求,法国葡萄酒都能满足。

其次是法国葡萄酒的管理经验值得借鉴。法国对葡萄酒的管理是通过产区划分,这样每个地区生产的红酒都不一样,产品个性多元化能得以保C,各个地区的品牌特性会更明显。同时,对每个产区生产葡萄酒的标准,都有法规条文和规章制度进行约束,能保证产品在满足个性多元化的基础上,还能使产品品质保持稳定。这一点主要靠政府来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政府要在监管、组织层面主动作为。

吕承亮:如何正确地和消费者打交道也很关键。我们常常说酒商要专业,是指酒商必须学习酒的文化和专业背景知识,而不是指用专业知识来教育消费者。正确的做法是把专业语言转换成生活化语言,用接地气的营销方式打入消费者的内心。比如,很多消费者不知道干红是什么意思。干红是专业语言,指葡萄酒酿造后,酿酒原料(葡萄汁)中的糖分完全转化成酒精,残糖量小于或等于4.0g/L的红葡萄酒。如果告诉消费者干红就是指不甜的酒,他们很快就能明白。

再比如,法国葡萄酒讲究香气和产区,但若指望消费者能从酒里面喝出产地、风土,甚至喝出酿酒师的艰辛,这很难。在给消费者介绍酒的香气和产区时,如果形容某款酒是红色水果香,消费者会懵掉;如果说是有樱桃的味道,消费者很快就能明白。

张心忠:这一点我也感同身受,很多中国茶企营销时都在说一些大众听不懂的话。我们走出去时确实需要传播文化,但更重要的是不讲虚的茶文化,而是要考虑将这些茶文化转化为贴近大众的品牌文化。再扯远一点,很多人认识美国,倒不是因为美国的历史,而是从麦当劳、肯德基、好莱坞大片等了解美国,这些都是贴近大众的定位。因此,如何围绕茶文化,将之转化为商品品牌,是大家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精彩观点

陆羽国际茶业交易中心总经理 章璐

中国茶可以借鉴法国酒的评级、评鉴体系,树立品牌形象。我们就通过茶叶感官、茶企资质、工艺制作等标准来给茶企评级,达到一定级别的才能进入陆羽国际茶业交易中心和线下门店进行交易。

宜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徐昌盛

中国不缺茶叶的传统和文化,缺的是以工匠的精神做好满足大众需求的茶叶。只有这样,中国茶叶市场才能良性发展,世界才更愿意接受中国茶。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卢晓

茶酒文化论文篇7

云水,取其广,取其畅:松篁,则取其清,取其幽。

在我们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古国,茶虽没酒的历史悠久,但自汉唐以后,文人们总是喜欢以“茶和酒”来知人论世,并热衷于两者并举。

“绿水棹云月,洞庭归路长。春桥悬酒幔,夜栅集茶樯。”

茶楼与酒肆,似乎总是相依相伴,但茶盅与酒碗里所累积的情趣和风韵,却是迥然不同。

酒是催情剂,可以激化人的情绪。

无论是上战场之前,还是决定做出了某项重大的牺牲之后,喝的都是一大碗的酒,即使是死刑犯,被砍头之前,也会赏给他一碗壮胆的酒。

酒入腹中,豪气顿生。若此行一去不复返,便马革裹尸还;若凯旋,也当聚会饮酒,千斗不辞,在喜极而泣的英雄泪中,口到杯干。

茶呢,与酒恰好相反,它是镇静剂、清凉贴。

当人要做出某项重大决策之时,陪伴他的,定是一杯又一杯的清茶。待茶渐无味,天渐泛白,杂乱的事项便已被分析得清晰透彻,一个近乎完美的计划已然成形。

古人云,诗是酒之华,诗助酒以名。酒喝高了,可以有豪迈的想象,可以有奔放的激情,可以有飘逸的思绪。

据载,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蒙头而睡,醒来后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借得灵机,写下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挥而就,不改一字。

大文豪李白是诗仙更是酒仙,不敢说是不是因为嗜酒如命,才佳作连篇,但其《将进酒》不但人人耳熟能详,他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又是何等的豪迈!

而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善饮茶者,虽不易有瞬间奔腾不羁的四溢才情,但由于长年沉浸在明窗净几、风日晴和、轻阴微雨、茂林修竹、荷亭避暑、清幽寺观的环境中,神清气爽、心平气和地神领茶的滋味,所以,他的心是清净、闲适、平淡的,他的思维如琉璃般绚丽、清澈、透明。

读罢黄庭坚的词作《品令茶词》,想必就会对此有点体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

隽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热汤如沸。茶不胜酒。幽韵如云,酒不胜茶。

酒与茶不仅易于激起文人们泉涌般的才恩,还最易引发出人的各种情感。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朋友离别之时,一杯老酒,最适合于离别时的愁绪满怀。而表达友情时,觥筹交错,更能营造热烈欢乐的气氛。

朋友在一起,“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尽情挥洒心中的痛快、得意与忧愁。店不怕乱,人不怕多,酒醉微酣,便忘却一切烦心与辛劳,豪情万丈地煮酒论英雄,感叹“把酒当歌,人生几何”、“儿须成名酒须醉”,兴之所至,再捡几个赔得起的杯子怒摔应一下景儿。

而茶,在表达友情之时,更适合的是无言的期冀。

“茶闲烟尚绿,棋罢指犹凉”,茶只适合散淡不宜群聚,仅靠茶是不能求得欢聚气氛的。

月白风清之夜,春花冬雪之际,三五惺惺相惜的知己,捧茶小坐,话可能不多,声调也不会很高。就如同苏子所拟“从来佳茗似佳人”,欣同知己细谈心,彼此间的一切,似乎就在茶烟中流转。

茶静,酒动;茶淡,酒浓;茶甘,酒香。

酒是满堂欢聚,茶是窗前独坐;酒是春光烂漫,茶是秋水长天;酒是江河奔涌,茶是清泉静流;酒是楚河汉界的厮杀,茶是黑白世界的清谈;酒是浓墨重彩披挂整齐的唱念做打,茶是无丝无竹索面朝天的悠闲小唱。

不过似乎也有例外,比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绿蚁、新酒、红泥、火炉、白雪,有这样多的色彩所构成的温暖画面,怡然自适、情趣盎然,其意境似乎更近于茶。

饮茶与喝酒不同,它要的,在一种轻松优雅的氛围之中与茶的对语。人们常说的“茶须静品,酒须狂放”,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

单一个人孤苦烦闷之时,茶与酒的关系就会更为有趣。豪爽的人会选择借酒浇愁,文雅内向的人会喝茶解闷。

苏东坡在其《水调歌头》中,开篇就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李白《月下独酌》亦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酒似乎可以转化人的一切哀愁与苦闷。

苦闷时喝酒,无论是烈酒还是甜酒,都像感性的手,在不经意间打开人们平日里紧扣的心扉,掀起沉埋的往事,将陈伤旧痛全部涌上心头。这个时候,可以丢掉一切理智与规范,求得一时难得的放纵。但短暂的迷醉后,留在大脑记忆的是虚无缥缈的朦朦胧胧,丢不掉的仍是繁琐嘈杂。所以,人常说,借酒浇愁,酒入愁肠愁更愁。

“萧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

烦闷孤苦之时,一个人饮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个人饮茶,茶深了,可以听萧萧竹雨,可以听飒飒松风,可以让泪在脸上静静地流,可以幽幽地品尝寂寞与孤独。

茶,给人理智,让人生保持清醒;酒,使人迷乱,让人生一半朦胧。

“薄薄酒,胜茶汤;粗粗布,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

五更待漏靴满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

珠襦玉柙万人相送归北邙,不如悬鹑百结独坐负朝阳。

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息万世忙。

夷齐盗跖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都两忘。”

苏东坡爱酒亦爱茶,但在屡遭不如意之事时,还是选择了以酒来激励自己心中的豪情。

善品酒之人,自是喜欢年头长远的酒,仿佛岁月沧桑都被装入了坛中,醇香四溢,厚重悠长。都市忙碌客,偷得浮生半日闲,便去品茶。茶有禅味,将人生一切起伏跌宕悲喜哀愁,泡进杯中,继而漾起的是一份谦和淡定。

茶亦禅亦道,酒亦儒亦侠。

所以,古人说得好,酒类侠,茶类隐,酒固道广,茶亦德素,酒武文侠。倚剑独饮,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雨窗小啜,则如沐江南吴越之清风。

不过,无论酒与茶风格怎样迥异,也有相同之处,就像有诸多的人文武全才一样。

茶酒文化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0

在中国茶学史上历来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与唐代追求精致的茶相异,宋代一直以雅致来标榜茶文化,在他们那里,茶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一大批以文士为主的评谈茶的雅士,形成了茶诗词的创作阵营,以茶为咏诵对象的茶诗词大兴,在《全宋诗》中就有近三百首以“茶”字为诗题的茶诗,更不用统计以词为主流的关涉茶的宋词了。茶以自己独特的养生之道和文化内涵滋养丰富着宋代文人,使文人超脱了一般饮用的需求,进入了身心境界的体验。而宋代文人又通过他们的词作,形象地描述了茶事的发展,赋予茶鲜活的艺术色彩,诗化、升华着茶。

宋代士大夫们视茶为高雅的艺术享受,辛弃疾也不例外。辛弃疾在他嗜酒之余,也创作了十来首茶诗词,体现了他对茶的偏好。在壮阔的文人创作集团中,辛弃疾的茶诗词可谓不甚耀眼,因此,在众多的研究文人茶诗词的成果中,他的茶诗词很少有人涉猎。本文试图从辛的茶诗词来探讨社会的文化趋向对文人生活的影响。

作为南宋文坛上著名的将军词人,辛弃疾传奇的一生注定了他的词风被定格为北方人的那种豪放,雄健,遒劲,但是仕途的沉浮让他在豪放之中,偶尔也有些牢骚之语。就像他赋闲是的闲适词一样,在闲适中含愁苦,其实是闲而不适的。他的几首茶茶诗词就正是这样的体现。

如他的一首著名的饮茶词:“红袖袂来聊促膝,龙团共破春温。高标终是绝尘氛,两厢留竹影,一水试啼痕。欲罢清风生两腋,余香齿颊犹存。 离情凄咽更休论,银鞍和月载,金碾为谁分。”(《临江仙•试茶》),通过观察碾茶、泡茶时的从容精致和描述吃茶后两腋生风的切身感受来表达感伤。这首“饮茶词”可能写于早年征战沙场时期,所表现的内容是真实感受,红袖添香,吃墨看茶曾是和平时期每日的生活写照,也是人们尤其是士大夫文人心所向往的。为了抗敌卫国,作者不得不放弃小家之乐启程,将以银鞍为伴,此刻欲罢两腋清风,怎奈齿颊余香犹存,何时才能回到妻儿身边,共破龙团春温?不论离别时家人的伤感凄咽和军旅生活的漫长艰辛,只是什么时候才可以匡复家国呢?满腔的忧愁迷茫都通过“金碾为谁分”表露自己不能为国效劳的无奈。

其实,这在后来看来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北方群雄竞起而南宋朝廷却偏安一隅,做着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美梦,临都杭州仍是一派歌舞升平,旌歌声声,陌上花钿,西湖荷风,处处一片虚假的繁华,麻木不仁,得过且过,生活上从朝廷到达官贵族终日拥着红木茶壶,晒着黄昏的太阳,虽然日子也已近在黄昏,却仍是品着龙井美味,试图以一只茶杯捂起自己的伤口,不思进取,不闻国耻,不想拓展生存空间。尽管辛弃疾满腔的雄心韬略,只身进敌营捉拿叛臣,带领军队东征西战,多次显出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但是四度赋闲在家,虽然有老骥伏枥的千里之志也得不到重用,时战时和的军事摇摆不定, 抗金将领遭贬。从中可以明白永远也无法再享往日春光,人民只能苟活着,咀嚼着流离屈辱的滋味,像茶的苦涩,不辛但很绵远。

在另一首词中,辛弃疾直接通过茶来写的自己的理想破灭时的肝肠寸断:“牡丹昨夜方开遍。毕竟是、今年春晚。荼縻付与熏风管。燕子忙时莺懒。多病起、日长人倦。不待得、酒阑歌散。副能得见茶瓯面。却早安排肠断。”(《杏花天》)春末夏初的时节,荼縻花开正艳,燕子在忙着垒窝,而人却庸懒困倦,酒酣后曲终人散,想已经或即将经历的种种忧患,还未待见到茶瓯,却已经痛彻心扉,伤心欲绝。在这里,茶是具有醒酒解烦的功效的。但是,还没来得及借茶醒酒,百结的愁肠就已经把作者折磨的痛苦不堪。

同样,在词作《上西平•会稽秋风亭观雪》的下阙:“纷如斗,娇如舞,才整整,又斜斜。要图画,还我渔蓑。冻吟应笑,羔儿无分谩煎茶。起来极目,向弥茫、数尽归鸦。”词人在被罢官赋闲期间,远离了官场的倾轧,而且官俸照拿,按理应该生活的很悠闲,但是,作者年少时的愿望就无法实现了,空有光复山河的远大理想和一身武艺,但却在身强体壮之时“要图画,做衰翁”,笑看着“羔儿谩煎茶”,从别人的悠闲中流露出满腔的百无聊赖,心中漫出苦涩,无所事事,只有极目苍茫的远空,庸懒的数着归去的乌鸦,失意之后的无奈和悲哀跃然纸上。这种悠闲对作者来说事实上类于一种精神的软禁和折磨,难以适应接受。

写老来感慨的,那种忧愁的情节虽然不甚明显,但是也如同茶萦绕于喉舌间一样。在辛弃疾的“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锺。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定风波•暮春漫兴》)中,通过强烈的对比,在老来落寞的现实面前追忆“少日”“插花走马”的意气风发,老来情怀的“如病酒”对应青春时的“似酒浓”,少年酒“醉千钟”对于老来“茶一瓯”,景况迥别,以致毫无心绪,那种悲哀失落只有自己一人躲进小屋,烧一盘香,啜几杯茶独自品味,在孤独中得到人生的真味。透过那小小帘栊,看到卷尽残花的春风,无限感慨,不只该恨还是该爱。这种难以名状的苦恼左右着已身体衰老的词人,有些“欲说还休”的味道。

在他的《六幺令•用陆氏事,送玉山令陆德隆》中,也同样是在欢快的闲淡中蕴涵着忧愁的心结:“酒群花队,攀得短辕折。谁怜故山归梦,千里莼羹滑。便整松江一棹,点检能言鸭。故人欢接。醉怀双橘,堕地金圆醒时觉。长喜刘郎马上,肯听诗书说。谁对叔子风流,直把曹刘压。更看君侯事业,不负平生学。离觞愁怯。送君归后,细写茶经煮香雪。”作者用欢快的笔墨描绘出别玉山令陆德隆的场景,成群的好友拥着花队举着杯酒来送行,做着回到故乡的美梦,家人欢欣的迎接,吃着故乡可口的莼羹,尽情畅饮着美酒,憧憬的忘了神,以致酒杯坠地后才恍然醒悟。在这样欢快的氛围里,作者说着鼓励陆的话语,肯定了陆氏的才学风流“直把曹刘压”,勉励“君侯”能够“不负平生学”去地方建功立业。而自己,在这样欢悦的场合,心里的各种愁绪显得是那样不合适宜,只有暂且收藏,怯怯的不敢表露半分,暗暗打算,在送别之后,回去“细写茶经煮香雪”,在安宁平和中老其一生。虽然作者在这里把离别的气氛造的很欢快,自己也显得很开朗洒脱,但是,在告慰别人的字里行间就可以见出那一丝失落的遗憾,心里怅怅然,只有归去借抄茶经来冲释自己淡淡的哀愁,平和心境。

类于这样在闲适的背后见出忧愁的茶词像《鹧鸪天》:“自古高人最可嗟。只因疏懒取名多。居山一似庚桑楚,种树真成郭橐驼。云子饭,水晶瓜。林间携客更烹茶。君归休矣吾忙甚,要看蜂儿趁晚衙。”词人众多的闲适词里,都是以浓厚的乡土趣味着称的,在这首词中,绘出的有云子饭,水晶瓜这些农家饭菜果蔬,携客带茶来林间烹调,这样的乡村野趣,悠闲自在,让人恋而忘返。在这样与世无争的农家,虽然是民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粗茶淡饭”类的日常茶食,在词人看来已然是超然脱俗的一种“大雅”了,分享完茶后,对相携而来的的好友也道声请便,自己要趁着雅兴去看辛勤的蜂儿。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使得作者于朴实自然中道出了茶的悠闲和受欢迎的程度。

在宋代,市民阶层兴起,茶叶生产在两宋经济领域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同时茶的饮用方式也逐渐由煎煮转向冲泡,这更进一步促进了茶业的发展,加之统治阶级的“君不可一日无茶”的喜好,自然就上行下效,流行一种“嗜茶”之风,与之相应的是茶书纷纷问世,连徽宗皇帝也附庸风雅,作《大观茶论》描述茶的采制品饮之道;“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在民间,也有“客至点茶,客去点烫”的习俗,因此,上至皇宫官府,下到乡间闾里,茶触及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象皇帝的赐茶会臣,文人的集会晏饮,人们的访亲送友等等,这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行为和意识。饮茶、品茶、谈茶,成为一种士大夫文人的风雅之举,而茶在这里,也得到了人文化、诗意化的提升。“诗因茶而诗兴更浓,茶因诗而茶名愈远。”在士大夫的眼中,茶不是媚俗的香茗,而是隐中君子,沁人心脾,暗香浮动又润物细无声。文人爱茶也多是“爱茶的这种‘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风骨。”

作为士大夫的辛弃疾,在爱茶的主流下,也随众追求雅的生活。经济上的宽裕,使得词人有财力和机会购买、品尝到各地出产的众多名茶。作为文人的辛弃疾。有着契合茶的品质的清高儒雅的气质,与友人间相互交流联络感情,切磋技艺,用茶馈赠。答谢回和,也为诗坛留下了几首茶词。

辛弃疾虽被视为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但是他的豪放不似苏轼的放旷飘逸,而是于慷慨中蕴涵着深沉的悲壮,宦海几沉浮,让他心力交瘁,英雄无用武之地,使得他穷途末路,老年后他也渐渐看开,心态变的平和,由于他心中的郁结太多,虽然在他晚年的词作中也尝试着以老僧入定的超然来对待种种曲折,但是在对忧愁情结的释然中又始终带着一种愁的基调,无法真正实现身心的完全放松。因此,辛弃疾的茶词,都是在他仕途失意时给予内心的一种抚慰,茶的亲和与包容,容纳了他的不快和忧郁,冲淡了他雾蔼环裹的忧愤和凝重的笔触,使其心态得以平衡。

但是,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辛弃疾像李白苏轼一样,也热爱酒文化,在他的词集中,有相当一部分写酒或涉酒之作,酒性为阳,茶性为阴,一显一隐,一个热烈,一个冷静。而这二者却同体现了辛弃疾的个人追求,也统一于辛弃疾的诗词之中。“酒的火辣蕴含了中国人某种独特的人生意向,是中国人比较极端的一种生活态度。有时,它实际上是人们在用一种极端但并非暴力的消极方式否定现实。”茶的清淡、简洁的“俭德”特性则代表了一种恬退的生活意向,体现为中国人较为平和的生活态度,这正吻合了宋人“雅”的追求。如果说酒火烈,以醉给了辛弃疾以艺术创造的豪情,那么茶就温和,以醒给其艺术创作的灵感。

两者的一个共通之处就是可以忘忧,酒的“何以解尤,唯有杜康”和茶的“喉吻润,破孤闷”相合。蕴涵着不同人生态度的酒和茶文化完美统一在辛弃疾的人生追求中,使其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参考文献:

[1]余悦、冯文开、王立霞.北宋茶诗与文人雅趣简论.河北学刊.2007(6).

[2]王安石.王文公集•议茶法.卷三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3]汪圣铎.两宋财政史.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

茶酒文化论文篇9

诺金所提倡的“现代” 是品牌四大支柱中的核心部分。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大量引入现代艺术元素,在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寻找到恰当的平衡点,提炼出注重“功能性、简易性、精细度、纯正度”的全新现代艺术风格。北京诺金旗舰店大堂内的巨型雕塑和巨幅油画均由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曾梵志创作,作品以中式文化为基础,诞生出充满现代感的杰作。

茶酒文化论文篇10

元朝,画家冯仝绘北宋元佑年间婺州文士张雨取沼溪之水煮茶,设想以苏轼“七齐”、“八必”之法发酵秘酿茶酒,款待沼溪草堂诸诗友,诗人包山寺高僧慧觉禅师赋诗记其事:“嵋山翰林留逸事,梦中幻觉注此方。昨日东阁畅胸意,品茗醉似酿茶浆”。

温州知府文林效仿翰林酿酒而未能如愿,从子文衡山绘“家翁沸茶酿酒图”传于后世。清人郑板桥居扬州时,也曾设想完成苏轼以茶酿酒的创想。画家金冬心书联“辞官扬州挥素墨,煮茶效仿翰林公”相赠。袁枚《赋茶酒歌》“一别吴郡思新诧,重来南楚鬓添霜。清谈犹是苏玉局,梦里开坊酿茶浆。江水悠悠不知远,山风习习渐加凉。坐看春溪忘情态,揽月赋诗爱夜长”。诗人张漱石与袁枚比邻亦赋茶诗“细雨潇潇欲晓天,半床花影伴书眠。朦胧正作翰林梦,独设酒坊酿茶浆"。李渔“清狂赵居士,梦酒似茶浆"。叙说南宋金石家赵绪成煮茶酿酒的故事。从上古传说至北宋经苏轼整理注引;到清乾隆年间,在文士、画家中广为出现沸茶酿酒的逸事。

这是中国文化的使然,也是文脉承传中的一部分;文人在生活中的雅事恰恰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中国茶酒文化的酒脉”,撰记了独具魅力的“茶酒”文化史篇。

茶酒文化论文篇11

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同时也是茶叶的故乡。[1]古人云:“早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缺一不可。由此可见“茶”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2]中国的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茶的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并且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3]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旅游产业促使酒店行业蓬勃发展。[1]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入住酒店的同时能更好地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茶文化。通过将茶文化引入到酒店的室内设计中,一方面通过酒店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消费者充分体验茶文化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与精神的愉悦体验,另一方面通过酒店与茶文化的紧密结合,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的特色文化,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并为酒店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1.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自华夏文明诞生以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沧海桑田,五千年的改朝换代,茶一直在风雨中与时代同行,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人们的精神粮食,演绎出了丰富的茶俗风情,构成了灿烂辉煌的茶文化。[4]通过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1.1茶文化的起源

关于茶的起源,各家众说纷纭。据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2]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而在《尔雅》中提到“荼”,其为“茶”的前身,是古今字。另外还有学者认为茶起源于西周时期、秦汉时期和云南地区等。另外,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史书《尔雅》中有关于野生大茶树的记载,从书中可以推断茶的起源至少是在春秋时期以前。

1.2茶文化的发展

茶文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发乎于神农,闻于周鲁公,兴于唐而盛于宋”。[3]在魏晋南北朝使其萌发,在唐宋时期得以兴盛。然后茶文化在明清时代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随着人们对茶的深入认识,将野生的茶进行大量的移植和繁殖,从而形成了今天大规模的茶园、茶山。另一方面,人们在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的各方面技术都在不断的提高,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茶文化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茶文化对于文学、药用、饮食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5]东汉的华佗在其著作《食经》中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2]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前,茶大多数是以药用效果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作为日常饮品则比较少见。到了三国时期,茶作为一种高档饮品,在皇室、贵族、官吏等上层社会中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2.茶文化运用于酒店室内设计的原则

酒店是茶文化的载体。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人们选择酒店一方面要满足基本的实用功能,包括良好的居住环境,多样的就餐选择,适当的娱乐方式等,另一方面人们在酒店里获得心灵体验和精神诉求,人们需要在纷扰的环境中寻求一份宁静,实现缓解心情和释放压力的作用。

2.1茶文化通过设计传承特色

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而传统的本质是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一种心理积淀和行为模式,人们通过用外在的形式来表达文化。[6]在酒店的室内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与茶文化的结合,通过这种文化的传承和表现,使置身于酒店的人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尊重感和归宿感。设计师要分析酒店的特点和茶文化的精髓,通过创新和创意找到两者的共性,并采用内涵的设计手法将茶文化应用于酒店的室内空间设计中。正如古代北方人在建筑室内追求大气和贵族的气派,南方人在建筑室内追求精巧和雅致的感觉,所以在设计酒店的时候,茶文化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出茶文化的魅力,同时为酒店增添一份绚烂的色彩。

2.2实现精神功能和实用功能的有机统一

酒店的室内设计包括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两个方面的内容,这是每个空间在表现的时候两个紧密相连的部分。[7]一个只是满足实用功能的酒店是不能满足现代人的要求,现代人更需要从精神功能上感受到酒店的文化氛围。设计师在应用茶文化实现酒店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时候,首先需要尊重建筑原有的结构和空间划分,同时可以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对局部的空间进行重组和调整。其次是针对酒店不同空间的用途,考虑如何在界面、材料、色彩、元素等方面融入茶文化的设计,让使用空间的消费者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并能从茶文化的设计中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设计师通过茶文化和创新的手法对酒店室内空间进行创造设计,实现精神功能和实用功能的有机统一。

3.茶文化在酒店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3.1茶文化在空间形式上应用

最能表达茶文化的内涵,莫过于酒店的室内空间设计。空间设计根据功能的不同有不同的设计手法。例如有一些特色酒店在进入大堂的入口处设置一个巨大的茶壶倒水的雕塑,通过建筑外立面两边的饮茶对联让来客充分感受到酒店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在酒店大堂的设计中,作为消费者进入酒店的第一印象,一方面通过营造出高大的空间让来客感受酒店大堂的大气恢弘,另一方面通过隔断和屏风营造一个休息空间,为等待的客人提供一个可以放松的环境,同时可以从视觉上感受茶文化的内涵。在通往酒店客房的回廊中,通过移步换景的手法,将室内外的景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廊柱上都刻有与茶文化有关的诗词,来客可以一边欣赏室内外的美景,一边感受茶文化。在客房的空间设计中,为了让来客充分欣赏户外的美景,通过宽大通透的落地玻璃让客户在阳台有良好的视野。在客房的吊顶结合茶文化的特征,进行了抽象几何形式的划分。同时在客房精心为客户准备了精致的茶具和各种代表性的茶让来客在私密安静的环境中品茶,享受居家的惬意。

3.2茶文化在色彩设计上应用

色彩设计被称为室内环境的灵魂。人在环境中受色彩的影响在心理和生理上会有较大的变化,人们通过色彩可以感受愉悦或不适。在酒店的室内设计中,色彩的选择需要与茶文化相适应。例如在酒店的茶餐厅中,选择褐色为主色调,里面的餐椅,沙发以黄色,深红色为主,同时搭配了绿色的盆栽植物。在品茶区主要选择灰褐色、白色、黄色为主,同时搭配褐色的软装配饰,整体给人的感觉是质朴自然、宁静悠远的氛围。通过黄色和灰褐色的搭配,能很好地将茶的文化体现出来。通过品茶区的书法和博古架,更好地烘托茶文化的氛围。客房的色彩设计也非常具有特色,一方面延续了公共空间界面、家具和饰品的主要色彩,另一方面通过褐色的木地板,黄褐色的家具和黄色的纱帘营造出一种舒适宁静的居住环境。

3.3茶文化在材料中的应用

在自然环境的环抱下,为充分体现茶文化的特色,酒店在材料的选择上非常考究。例如在酒店的大堂中,主要选择了仿木纹的高级石材和原木的家具进行装饰,这种搭配让酒店大堂体现两种意境,一是近亲自然,二是展现高贵。大堂中供客人休息的沙发采用精选的布艺,柔和的布料让远道而来的客人能得到充分的放松。其次在酒店的会议室中,采用了原木的会议桌和明代的椅子进行布置,并在主讲台的背景墙上采用排列的竹块和藤条进行装饰。竹块和藤条排列出来的肌理丰富,质感比较粗糙,较好地体现了茶文化的特色。同时在会议室中采用竹帘,藤条编制的饰品来呼应主讲台的设计。会议室的吊灯也应用了中国传统的灯具,并用白色的烛光作为照明的主光源。另外在客房的阳台上安排了藤条编制的休闲椅和小圆木桌,供来客一边在阳台上闲谈品茶,一边在阳台欣赏窗外的美景。

3.4茶文化在符号设计中的应用

酒店以茶文化为载体,提取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山茶花元素进行符号设计,通过符号设计去反映文化的内涵。首先是将图案应用于地面铺装和立面柱子中,特别是来客经过回廊的时候,仿佛置身于茶花之中。其次是对茶花的图案进行分解和重组,将形成的特殊元素应用于壁纸,窗帘的设计中,当来客置身于客房中的时候,通过壁纸和窗帘可以充分感受到茶的质朴和自然。然后是通过对茶叶的造型进行提炼和改进,将该元素应用到每个客房的门牌上,让来客进门之前能体会到不同地域的茶文化特色。最后是提炼茶花和茶树的造型,采用抽象的方式体现在隔断和屏风中,并通过连续不断的重复和渐变,使整个图案更加的丰富,同时可以放松人的心情,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对话。

4.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茶文化需要继续在酒店室内设计中继承和传承。设计师在酒店室内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考虑茶文化的主题思想,然后通过创新的手法从茶文化中提炼元素,确定茶文化在酒店空间、材料、色彩设计等方面的应用。通过继承和传承茶文化,为消费者创造一个精神功能和实用功能相结合的舒适环境,同时让酒店室内空间设计更具有文化性和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甄小翠,张玉山.茶文化主题酒店设计初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11):28-29.

[2]段丽.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3]庞君薇.茶文化与当代茶室空间设计[J].福建茶叶,2016(09):116-117.

[4]杨晓华.茶文化空间中的茶席设计研究[D].浙江农业大学,2011.

[5]华永.论我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J].福建茶叶,2015(06):16-17.

茶酒文化论文篇12

酒店管理是现代服务行业中的代表,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在酒店中顾客的消费更趋向于时尚的绿色,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在酒店行业中为顾客提供良好的茶艺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能培养良好的情操。因此,在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十分必要。

1茶艺能弘扬茶文化[1]

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它从神农氏更早年代诞生到如今就一直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茶不仅是一种清香的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艺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良好的精神享受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进入茶馆不是因为口渴,而是由于茶馆宁静、舒适的环境,能够陶冶情操,属于一种时尚的文化消费。在泡茶的过程中,从茶叶的选择、泡茶所采用的水的选择、盛茶的器皿、地点、品尝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四溢的茶香,还能体会到精神的享受。尤其是当代的生活节奏快,会导致一些人心浮气躁,不仅影响了工作学习,还影响了人际关系。茶文化是一种美好的事物,不仅传递着和谐处世的理念,还能表达着奉献的心灵。另外,茶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饮品。[2]通过相关的研究发现,茶叶中还有几百种化学元素,是全球公认的优质饮品。例如:咖啡碱,能够使中枢神经兴奋,有益于消除疲劳,同时,还能有效的抵抗烟、酒的危害;又如: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成分,能够有效的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辐射、抗衰老等功效。此外,茶叶还能促进新陈代谢,能够有效的增强人体的抵抗力。茶叶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例如:钙、镁等都是人体健康必须的营养。

2积极的进行茶艺培训能够丰富学生自身技能与自我修养

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茶艺是茶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时展的需求。因此,在酒店专业中增加茶艺课程,不仅能增强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还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就业。茶艺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使之成为一种艺术,就应该努力学习,积极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明白以下几点才能更好地学习:

2.1茶艺是一种礼仪

在茶艺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应该明确茶艺是一种礼仪,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的礼仪培训,茶艺培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茶艺服务追求的是一种高雅的服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服装不能过于鲜艳,要和相关的环境、茶具等相配套,努力与环境融为一体,才能展现茶艺的优雅。

2.2茶艺服务过程中需庄重且姿势优美

茶艺服务具有高贵、典雅的气质。因此,在实际的茶艺学习中,要保证优美的手势,通常来说,茶艺工作者应该具有一双纤细、柔嫩的手。同时,手上不能带饰品,例如:戒指之类的;还不能留长指甲、涂指甲油等;主要是因为在泡茶过程中顾客的目光始终都停留的手上,来观看泡茶人的茶艺是娴熟,如果,手势优美、技艺娴熟也会影响客人的品茶心情。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温壶、温盅、置茶、倒水、分汤以及敬茶都是基本功,只有长期练习才能够掌握。在泡茶过程中,对于水的温度也具有一定的要求,绿茶需要的水温为90℃,其余茶叶都需要沸腾的热水。

2.3茶艺表演中需配合讲解

在泡茶过程中,要配合讲解茶叶的名称以及产地,泡茶的用具以及步骤,相关的品茶技巧等,讲解时应该口齿清楚、声音温柔婉转。同时,还要耐心的回答顾客的询问。

3茶艺课程的开设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3]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推崇仁义礼智信。茶艺的培训能够有效的继承这种处世理念,由于茶艺课程的开设能够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和青年中易产生自傲,甚至迷失自我,因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十分必要。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掌握得再好也是徒劳。茶艺所传递的内容就是让人们放下利益之心、淡泊名利、从容处世。通过茶艺课程的教学,积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就业。

4茶艺课程的开展具有良好的前景

茶艺服务的经营方式具有多样性,不仅能够在一些餐厅以及休闲场所,会所等部门进行服务,也可以单独经营。就目前来看,茶艺师已经成为高档酒店和一些一线城市短缺的人才。院校学生通过茶艺的学习,不仅要明确了解茶饮的制作流程,还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例如:中国的经典诗词歌赋、历史文化、养生知识、心理健康等。一般来说,学校培养的茶艺师可以参加茶艺师职业技能证书考试,这样还能促进学生的就业。

5教学思路设计

5.1教学设计理念[4]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积极的开展理论加实践的教学。在相关的教学完成以后,教师还要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进行总结,不断完善实践。充分体现职业性以及开放性等,以学生持续发展作为基础,通过相关的辅助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5.2茶艺教程的设计思路

5.2.1一体化教学

所谓的一体化教学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然后再从实践到理论,师生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合作,积极进行探讨,活跃教学气氛,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5.2.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茶艺作为一门技术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茶艺发展的趋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最大化地提高教学质量。

6茶艺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

茶艺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待人接物、礼仪礼貌及就业技能,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6.1模拟教学

一般来说,模式教学法是茶艺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法,它主要是通过对实际的茶馆茶艺进行模仿。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扮演茶艺师、顾客等,然后进行相关的技艺训练,学生应该积极进行泡茶、倒茶等茶艺技术、技能的练习,教师还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2项目教学法

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进行实践操作,然后,再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并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茶艺实践。还包括了茶室的布局、茶叶的购买、泡茶以及相关的礼仪、解答顾客的询问等,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6.3模块教学

在模块教学中,茶艺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了茶叶的识别、茶水的冲泡、茶礼仪、茶席的布局等。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对每一的模块进行茶艺的专门训练,促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茶艺技能。并且,在实践完成以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茶艺技能。6.4实地训练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酒店茶艺室以及茶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观摩与体验,在观摩过程中教师及企业工作人员应该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指导。在观摩与体验完成以后,还应该让学生积极进行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7有关茶艺教学的一点思考

7.1教学中应该突出茶艺课程的综合性[5]

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综合性的技术人才,不仅要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所以,茶艺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让学生进行技能的练习,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并让学生在进行整套的茶艺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进行完善。

7.2加强作业练习

课堂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光靠课堂时间,学生很难掌握重点,因此,教师应该布置课后作业。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由于茶艺课程内容广泛,泡茶的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让学生能自由地进行选择,体验现其多样性,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能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7.3采用灵活的评估方式

茶艺课程是一种技能课程,因此,应该进行大量的实践。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坚实的实践能力。在课后评估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从考试成绩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还要从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进行评估。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及时发现不足,进行自我完善。

8总结

综上所述,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开设茶艺课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丰富学生自身的技能,促进学生就业,还能有效的弘扬传统文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教学,不仅要保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保证学生具有坚实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积极提高课堂质量,促进茶文化的传承。

作者:杨光辉 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盛婷婷.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计与教学[J].亚太教育,2015.(14):166.

[2]李秀进.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5.,(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