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观念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30 11:43:27

大学生消费观念论文

大学生消费观念论文篇1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glob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become more and more closely,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which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onsumption cultur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However, in consumer culture, there is vulgar content, fast food culture and other issues, the effec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the innovation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guide th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consumption culture.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ept of consumer cul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of the impact of consumer culture on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to explore how to achie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innovation.

Keywords consumption cultur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0 引言

消M文化产生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社会,当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飞速发展,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因此进入了以物质消费为主要驱动力的大众消费性社会。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沿海的多数城市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经济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这导致消费型社会的特征初步呈现。消费文化总体上反映了多数消费者对物质消费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消费文化凭借其特有的文化和魅力,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造成了影响,导致了大学生对大学思政课堂中所宣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怀疑甚至排斥的心理,不利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1 消费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消费文化包括物质消费文化、精神消费文化和生态消费文化,它是社会文化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在消费领域所创造的优秀成果的结晶,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

消费文化主要表现为三大特点:消费场所、消费品以及消费活动。一方面,由于消费主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消费者所购买的消费品存在着千差万别。例如,有的消费群体是中低收入的老百姓,那么他们就会选择在一些实惠的商店或者超市进行购物,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有的消费群体属于高收入消费者,那么他们就会选择在有名的专卖店购买奢侈的消费品。另一方面,由于消费用途不同,所以消费者的消费场所、消费品以及消费活动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观念、物质收入等决定了当地的消费文化,对当地的消费起着促进作用。

2 消费文化与消费主义的区别

消费文化与消费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中,消费文化弘扬的是一种对社会文化有促进作用的文化,反对铺张浪费,而消费主义追求的却是极度奢侈,阻碍优秀消费文化的传播。在西方国家,曾经流行消费主义,它是一种病态性的消费主义观,极力追求炫耀性、奢侈型浪费,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并以此作为人生的目的和价值所在。而这与消费文化的核心有着天壤之别,是不利于优良文化发展与传承的。消费文化是一种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文化,它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引领与指导着社会的物质生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而且能影响人类的思维和价值观,对人类的全面发展有着促进的意义。可见,消费文化与消费主义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在消费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彻底抛弃消费主义,才能使人类社会处于和谐而稳定的局面。

3 消费文化对大学思政教育创新的影响

3.1 消费文化所追求的刺激、娱乐冲击了思政教育提倡的社会责任感

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很多商家都大量生产各种商品,并改进商品的外形、功能等,而消费者为了体验各种商品的功能特性,不惜花费大量钱财以买进商品。如今,大学生青年是消费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为各大生产商贡献了不少。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与世界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不少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对自己的衣食住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部分大学生青年追求刺激、疯狂、娱乐,这种片面、不成熟的消费文化深刻影响了大学生青年的成长,扭曲了消费观念。在现实的消费文化影响下,以提升人的精神层次和内涵为教学目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部分大学生的眼中显得无足轻重。一些大学生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于空泛,没有西方经济学有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如学习实用的操作技术。

3.2 消费文化改变了大学生的价值观,淡化大学生的民族意识

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的心灵、行为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大学生在儿时受到的传统教育,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会慢慢地偏离主流意识形态,久而久之,当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人群形成一定规模时,那么主流意识形态就会被边缘化。当前,消费文化把大学生青年引向了感官享乐和物质消费,导致大学生青年降低了对政治时事的关注度。消费文化正在把大学生青年引向一个商业社会中的个体,把人们传统的历史经验和爱国情怀转化为一种无国界的商业经验,这无疑会给大学思政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大学思政的教学,甚至会导致国民素质下滑。

3.3 消费文化使大学生淡化思政教育中所提倡的崇高理想和英雄主义

前,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各种影视作品都充斥着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媒体使尽一切手段来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其中包括媚俗手段。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一般通过网络与外界接触并获取广泛的外界信息。大学生是使用互联网的主要人群,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人们逐渐进入了读图时代,一切夺人眼球的信息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图片,因此,各大媒体抓住了消费者的这一心理,以华丽包装、渲染煽情的宣传攻势迎合了大学生们的心理特质,拉大了这些大学生与崇高理想的距离。

大学思政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把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有内涵的四有人才,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崇高理想而奋斗,而这崇高的理想与某些媚俗的消费文化是格格不入的。消费文化向大学生展示的是一种深度不够、平庸的文化,而不是一种有深度的文化,这使得思政课堂教育的步履艰辛。当前,很多大学生谈论的话题都是与生活、饮食、工作、收入、娱乐有关的,鲜有人讨论国家的发展方向以及人类的发展方向等有深度的话题。

4 基于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大学思政课堂创新

4.1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要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产品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发展优秀的消费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当前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它符合了多数人的生活愿望,对推进整个社会主义文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消费文化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支撑点,那么这种消费文化是低俗的,有可能会演变成为西方的消费主义,使大众丧失了基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对文化根基造成严重的威胁。要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塑造良好的消费文化,就要推进大学思想政治课堂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当前的产品文化中,引导学生理性消费。

4.2 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产品可车载斗量,所以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传授传统知识的同时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内容,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在教学理念方面,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实际学习与工作联系起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首先,要在思想政治课堂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爱国人文情怀。其次,还要在校内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例如,通过举办校内网络征文比赛,要求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所弘扬的优秀文化融入到当前的消费文化中,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

高校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首先,高校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通过海报、校园网等手段来使大学生及时了解社会的动态,并从中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不随波逐流,培养大学生的独到见解能力。其次,高校还要把消费文化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可通过选修课、讲座等方式来向大学生宣传消费文化,引导大学生培养理性的消费观念,杜绝浪费,并学会科学理财。

4.3 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应对媒体舆论的能力

当前,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对人们的思维方式造成了影响,所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引导学生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对媒体舆论采取正确的态度,拒绝跟风。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教师要掌握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研究社会的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在制定教学大纲的时候要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运用到社会热点中,避免一成不变的机械式备课。在这个信息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很深刻的,媒体所引导消费文化也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对媒体舆论形成正确的态度,切忌盲目跟风。

5 结语

大学生消费观念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100-02

一、引言

1985年,“文化消费”一词在消费经济研讨会上第一次被提出,之后几年文化消费逐渐发展为消费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阶层结构定型化的历史时期,文化消费空前繁荣。在此背景下,我国各个阶层和身份群体的文化消费方式差距日益扩大,出现了文化消费分层现象。消费者是社会人(彭华民,1996),因而必然受到社会和周围群体的影响,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与个人消费的联系最为密切,个人消费的过程必定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作为一个特定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具备一定的独特性。近年来,家庭对大学生消费分层的影响也引起了学界的重视。(王宁,2001)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个人消费行为具有模仿性,即消费的示范效应。显然,大学生的消费分层与家庭的社会阶层地位有着必然的联系,大学生消费分层现象成了社会分层现象的缩影。鉴于此,依据消费分层,研究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影响,不仅使文化消费研究理论更具针对性,而且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健康、合理消费。

二、文献综述

社会分层理论历来就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而把阶层因素引入社会分层的范畴也开始得到学界的重视。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有韦伯、凡勃轮、布迪厄等的社会分层理论。(王琪、张文宏,2015)韦伯首次将消费和阶层地位明确联系起来,认为经济、声望、权利等维度导致社会阶层分化,比如声望影响地位,而地位群体的主要标志是消费和生活方式。(凡勃伦,2004)消费引起阶层竞争,较高阶层炫耀他们消费的同时其实也是在炫耀他们的社会地位,处于低层社会地位的人因羡慕他们而不断模仿他们的消费模式。布迪厄在《区隔:品味判断的社会批判》(1984)一书中指出,经济资本是影响个人经济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一位消费社会理论家让・博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提出了“符号价值”的概念,认为“符号”已经贯穿了消费活动,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等。由是观之,消费社会中由于经济状况的差异,消费活动必然导致阶层差异。国外关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并不多,最早有关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是2006年比利时消费组织信息和研究中心对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状况作的一个研究,该报告指出,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受到家庭观念和经济条件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学者研究大学生文化消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依据西方社会学理论,国内消费社会学者围绕消费与社会结构、阶层地位的关系做了相关研究。有研究指出,在消费存在与社会结构中,消费的分野就是社会地位的分野。(王宁,2001)显然,阶级区分并不会因为大众消费消除,相反,阶层化导致了消费分层。上述研究揭示了社会阶层化与消费分层的关联性。在这一思路下,还有一些学者开始着眼于家庭因素对个体消费分层的影响。其中,从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角度来研究消费分层的较多。另有研究指出,家庭收入分层对消费方式影响明显,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有更多机会享受消费。这说明经济因素影响消费分层。从家庭视角研究大学生消费的较多,可以归结为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大W生的消费存在差异性。其中,有研究指出,家庭经济地位的差别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分层。学者梁前德(2009)认为,大学生的总体消费水平与家庭收入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家庭收入分层决定着大学生的消费分层。而针对大学生文化消费分层化的研究凤毛麟角,仅有的一项研究指出,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中国大学生群体内部文化消费出现分层(孟蕾,2014)。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与假设

收入越高,越重视消费品位和消费文化,对文化消费投入更多。(王琪、张文宏,2015)大学生的消费分层与家庭的社会阶层地位有着必然的联系。(赵函、程毅,2016)鉴于此,本文借鉴消费社会学分层理论,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从家庭收入研究大学生文化消费及其分层化。基本研究假设有三项:假设1,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分层化;假设2,家庭经济状况与大学生文化消费水平相关且出现分层化;假设3,家庭经济状况与大学生文化消费观念相关且出现分层化。

大学生消费观念论文篇3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和法兰克福学派的典型,马尔库塞的伦理思想非常丰富,而消费伦理是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的有机构成上,他关于消费的论述是非常经典的,对于当代有不可缺少的借鉴作用。

1马尔库塞的消费伦理思想

前工业社会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社会物质财富匾乏,因此马尔库塞认为,为了文明的进化不受干扰和破坏必须对人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压抑。在这点上,马尔库塞是赞同弗洛伊德的文明压抑论的。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的消费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巨大的财富,当代西方社会借助广告等大众传媒,在全社会的宣扬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不断地制造新的消费需要,使人民沉醉于商品消费中。因此,也给现今社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他们为了追求这种资本主义的消费方式,从而产生了伦理问题,消费不从人的利益出发,追求更大的财富的拥有,采取一些非法行为的方式去满足自己最大的需求,从而给消费也产生负面影响。

2马尔库塞消费伦理的科学技术根源

马尔库塞认为,由于当代工业社会是靠高生产和高消费来维持其存在。无论物质产品的需要和精神产品的需求都遭到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控制,使整个社会的消费行为都处于资本主义的控制和管理。实际上,科学技术在当代西方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统治工具,并且变成了一种意识形态。科学技术造成了发达工业的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这些方式满足了人们一定的物质需求,但同时又激起了人们更高的物质需求,使人们处于一种永恒化状态,迫使人们不断去追求更高更新的物质需求。

消费伦理是指消费活动本身的正当性和消费方式的正当性问题,消费伦理教育是指通过观念,舆论和制度的形式促使消费主体进行合理消费的正当消费。我们可以根据消费主体来归属消费行为的责任问题,在消费伦理教育方式上,我们把它细分观念培养观念培养,舆论谴责,制度惩罚三种。

消费主体不同,消费活动的责任就不同。根据不同主体,我们把消费责任分成政府消费责任,企业消费责任和个体消费责任。目前学术界关于消费伦理或消费责任的讨论,多半是向个体提出消费行为的正当诉求,其实这是一种不全面的思考方式。无论是根据数据还是根据经验来判断,政府和企业的消费行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都远远超过个体的影响。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消费伦理中的消费伦理观念以节约为基本范畴,但强调的主要应是资源节约。资源主要指那些给生态环境造成压力的物质资源,例如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在人们的消费过程中,占用自然资源的多寡不尽相同,有些占用得多,有些占用得少。传统的节约观没有具体区分消费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占用的不同情况,以致加剧了经济和伦理的紧张关系。要将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经济统一起来,就要在消费伦理观念上教育人们增强社会责任感受,鼓励和引导人们使用占用自然资源少的消费方式。

3消费伦理的当代启示

大学生消费观念论文篇4

引言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健身娱乐与休闲的个人支出,它包括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运动竞赛表演的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体育活动直接有关的体育实物消费品、精神产品等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以及为参与或观赏运动竞征赛而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和入场券等。随着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不断浓厚,大学生体育意识的不断加强,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也不断增长。为此,探析他们自身独有的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体育消费。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体育消费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体育消费作为人们增进身心健康、娱乐休闲、强身健体的手段和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手接受。而在我国对体育消费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并且以大学生体育消费为研究对象的更是不多。另一方面吧,目前我国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的界定,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识、体育消费的动机、体育消费的水平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曲靖师范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体育消费进行研究,主要从他们的体育消费动机、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一起能够为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和高校体育市场开发及高校的体育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作用。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曲靖师范学院的男女大学生共150名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现场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并在现场直接回收。(男生共收回79份,女生收回71份。)总回收1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100%。

1.2.2文献资料法

首先查找翻阅社会学、统计学、体育经济学、消费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与体育消费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接着按照目前的研究思路,把收集到的资料与原来的研究思路进行比较分析根据需要调整研究思路和选择材料,进行资料的初步分析。

1.2.3逻辑分析法

在分析文献,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对论文进行逻辑分析。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pss16.0 统计软件,对收集、整理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2.1.1大学体育消费的内容

体育消费分为体育实物消费、体育信息消费及体育劳务消费。体育实物消费主要包括购买运动服装(如衣服裤子等)、运动器材(如拉力器哑铃等)、体育保健品、体育邮票、体育等;体育信息消费包括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以及观看各种体育比赛的门票,还包括购买体育音像制品等;体育劳务消费包括参加各种体育俱乐部的会费、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的学费、前往体育健身场馆的门票费用等。调查结果表明(表1),在曲靖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消费中,体育实物消费占65.3%,体育信息消费占21.7%,体育劳务消费占13%。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列前三位的体育消费内容依次是:体育运动器材、体育运动服装、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其中,体育运动器材位于所有体育消费内容之首位,而体育邮票、体育音像制品、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费用水平最低。

2.1.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促进大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消费的主观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排在前五位的是:强体健身(60.84%);满足兴趣爱好(52.68%);丰富业余文化生活(38.45%);愉悦身心(33.01%)和扩大交往(24.58%)(见表2)。说明了现代大学生对体育能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审美和社会性等各方面功能的认识较全面,形成了一定的价值取向。“花钱玩体育”、“花钱买健康”的现代生活消费理念正逐渐被大学生们所接受。

2.1.4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主要消费项目及场所的选择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主要消费项目的选择是与个人对体育兴趣爱好、需求、消费动机和消费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项目的程度不同,对所消费的程度也不同。在消费项目的选择上,男生排在前3位的是:羽毛球、乒乓球和游泳;女生排在前3位的是:健美操、乒乓球和游泳;总体倾向于室内项目的选择。(见表3)

2.3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

2.3.1小部分学生能有计划地理性消费

大学生消费的随意性强,他们既想很好地使用手中的钱,又想自由一些来支配,但其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往往影响了支配的自由度。在调查的学生中,30.3%的男生认为自己能理性的有计划的体育消费,而女生只有20.1%,19.61%的女生认为自己易受打折、广告、促销等的影响?而男生只有8.33%。这可以反映出,在体育消费方面,大部分男生比女生更为理性?

2.3.2价格与质量是首先考虑的因素

虽然大学生渴望自由地消费,但由于其掌握的资金有限,因而在消费中首先会考虑到价格,而质量也是他们不会忽略的一大因素。在质量相当时,大学生更愿意多花钱购买名牌,17.26%的学生在消费时追求时髦新潮、个性化,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对名牌的一种追慕心理?

2.3.3大学生对超前消费持宽容态度

在调查中,3.1%的学生赞成超前消费,其中非常赞成的8%。另外,在被调查的学生中,69.2%学生偶尔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10.71%的学生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只有20%的学生从来没有出现过入不敷出的情况。由此可见,超前消费是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误区之一?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曲靖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消费以实物性消费为主

在曲靖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消费中,体育实物消费占65.3%,体育信息消费占21.7%,体育劳务消费占13%。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列前三位的体育消费内容依次是:体育运动器材、体育运动服装、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其中,体育运动器材位于所有体育消费内容之首位,而体育邮票、体育音像制品、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费用水平最低。但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及审美价值等认识不够,体育消费动机不明确。

3.1.2曲靖师范学院学生具有体育消费的愿望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受社会环境、人文因素、体育兴趣爱好、消费动机和消费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主动参与意识和和现代体育消费意识还很薄弱。大部分学生选择去免费场所,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场地。很少有学生选择收费的体育场地参加锻炼。男、女大学生的各项体育消费在个人体育总消费中的比例相差不大,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支出主要在体育服装上。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不懂得体育锻炼的方法。

3.1.3曲靖师范学院学生体育消费的观念男女生有一定的区别。

体育消费观念、就业形势等条件的制约,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从而导致其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大学生的消费倾向也逐渐趋向稳定和成熟,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大部分学生对收支会进行计划性安排。但部分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存在盲目性,多进行正确引导,并多提供体育消费方面的知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呈现多元化特征。大学生体育消费以实物消费为主,享受型、文化型的非实物性体育消费为辅;男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女生;但大学生的总体体育消费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3.2建议

3.2.1合理正确的选择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消费

应采取积极的教育手段促其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消费观和生活方式,积极引导其进行正确的体育消费。学校在安排教学上要真正体现新的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提倡的“三个自主”原则。

3.2.2提供和加强硬件设施的改善

要积极开展一些简单实用的体育活动,便于学生参加;长远观点来看,要不断开拓适合不同层次体育消费的体育活动方式和场所,不断缩小他们之间参加体育活动的差异,为其参加体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同时应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场馆、器材的投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体育消费对于高等学校的影响,改变观念,采取积极和理性的措施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对他们开展的体育活动给予支持和指导。同时,高校还应努力改善体育场地和设施条件,推广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活动场所,进而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和体育消费水平。

3.2.3积极引导,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开发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体育消费价格和质量要符合大学生的要求,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为促进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生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体育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倡导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适度消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加大体育消费的引导力度。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我国体育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行为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2]朱建宇.当代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3.

[3]张辉.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3.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4]佐伯聪夫.面向成熟社会的体育革新[C1].林显鹏译.德国科隆国际体育科学研讨论文集.1995

[5]胡晓风.体育大观[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10.

[6]熊斗寅.体育文选[M].京华出版社.1996.32—37.

大学生消费观念论文篇5

一、消费观

在早期消费一词含有类似于“耗费、用光、摧毁”“暴殄天物”之类的意思,带有明显的贬义,主要是指过度使用,花费消耗的意思。到近代消费一词开始在经济学使用,渐渐地成为一个经济学概念,表述的是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分配交换的概念。包括三种基本的消费观:

节俭消费观

节俭消费观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影响最深、历时最长的一种消费观,主张人们在消费时应最大限度的节约物质财富,减少甚至杜绝浪费的一种消费观。这种消费观念至今,对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先秦时期这种消费观念就已经存在,比如儒家就提倡这种消费观念,孔子就主张倡俭戒奢的思想,并以节俭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一生坚持,提出“节用而爱人”“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这种消费观念认为人们要知足常乐,重点强调知足和节俭。体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节制和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良性互动。

国外的消费观念也极为普遍,并且为很多的先贤所提倡,古希腊哲人德漠克利特提出:“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乐加强。”十九世纪中叶,空想社会主义学家马布利认为社会应该降低生产发展的速度,使人的需求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而提高人的思想品质。

节俭消费观对于人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当今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势而言节俭消费观已经不再完全适用。甚至这种观念在某些方面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起到了负面作用。

2.奢侈消费观

在经济发展逐渐丰富之后,一种完全区别于节俭消费观的消费观念悄然出现,这种消费观念主张大量甚至没有节制的占有并消耗物质和财富,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者说是欲望。这种消费观念被称为奢侈消费观,而且这种消费观对当前中国的消费观的形成以及演变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中国,管子最早提出这种奢侈消费观即“伤心者不可以致功”也就是说,要是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就无法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也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他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失业严重、危机重重,并大力推行奢侈消费观,以改善消费和投资不足的状况,这些行为使得奢侈消费观得到空前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奢侈消费方式。奢侈消费消极作用远大于其积极作用,不能作为主流的消费观念,尤其对于大学生。

3.适度消费观

适度消费观是总结了节俭消费观和奢侈消费观之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消费观念,吸收两者的积极因素,避免其存在的弊端。不赞成一味的节约吝惜,也不赞成对物质财富毫无节制的消耗滥用。这种消费观认为消费时应该考虑自身的的效用最大化,保证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发展需求。这种适度消费观体现了人类的理性和道德要求,同时能够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消费观念。

二、大学生消费观的理论基础

1.大学生消费观

大学生消费观是指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对于社会的消费现状的一种反映,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最为消费的一大主体,在消费前后时的意识和价值取向。这也是社会经济现状尤其是消费现状的一种集体反应,是大学生的对于消费的态度和和自身对于消费的观点的集合,以及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和思想规范。大学生消费观作为大学生生活价值观的一部分它引导着引导大学生消费的价值理念。大学生消费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消费现实的发展而随之发展,同时大学生消费观总体来说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保持一致的。

大学生消费观体现的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也有着自身的一些特征,大学生作为消费的主体,其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其消费的资源不完全独立,其中大部分是由父母提供。如果消费观念不合理,不仅仅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自己的发展,还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关于需求层次的理论,其中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系统的论述了关于人类发展中的行为和需求的某种关系。单独人的人格发展所达到何种程度和境界是受动机中这些每一层次的需求和满足决定的,那种由低等向高等发展的、多层次的、动态的需要是马斯洛认定的人的需求。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提出人类关于层次需求的理论,认为人的最低需求是生理方面,其次是安全、社交、尊重方面的需求,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在满足最低层次的需求后,才会自然地向高层次发展;如果想要高层次需求的出现,就必须适当的满足低层次的需求。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科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

在马斯洛提出的层次性需求理论中,生理需求是推动人类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达到较高层次需求的最基本要求。当满足生理需求之后人类就要考虑在生理需求层次之上的安全需求了,对于安全感、自由、防御实力的欲望等是每一个在现实生活的人都会产生的。社交需求是一种无法度量,不易察觉的需求,它与一个人的性格、生活经历、生长区域、民族习俗,生活习惯、信仰有关。关于消费者,大学生迫切需要社交需求。作为社会群体一份子的大学生们,为了能够获得社会的一种归属感,都尽力想要得到集体的关爱和注意。当今大学生一种重要的心理需求体现是通过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观来达到自己对尊重的需求。可以把大学生的这种由于对爱的需求和尊重而产生的行为当作是他们心理需求的表现。大学生要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就必须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并按要求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这就是最高级别的需求,即自我实现需求,而且这也是一种需要的创造。对于那些竭尽所能让自己接近完美的人,都是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我们在生活中活跃、充分、忘我,聚精会神的感受生活带来的乐趣,这些都是在自我实现。

3.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消费即是人类生产直接目的,也是人类生存生活最基本方式。消费在人类社会中,是社会生产的一个环节,它不仅为人类自我解放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为人类提供生存必须的生理需求。马克思主义还为消费理论进行多个角度解释:

(1)马克思认为历史应该存在于唯物主义之上,因为他发现人在人类生活的历史前提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历史,是由于对生活的需要和满足在不断的提高。消费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类对生活的需要和满足自身。

(2)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严密逻辑分析为基础,从而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探索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整体的消费都存在不公平性,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均衡引起的生活资料分配不均。马克思认为,只有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集体控制生产能力,人的第一需要是劳动的时候,也就是进入人类的共产主义阶段,人类社会才能在分配上达到真正的正义,从而消费才是完整的正义。

(3)人在全面发展状态下的自由消费就是异化消费。当人与劳动,与劳动生产的产品,与人自身以及与人相互异化,这就是马克思所揭示的异化劳动。工人与资本家处于人的劳动产品越多与自己拥有越少,劳动越多剥削越重的对立之中。在物质生产力极大丰富之后,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人的能力也得到大大提升,社会生产和分配都是依照人的需要来共同调节和进行的,消费在生产环节中满足人的需要并脱离了异己的本质,达到真真意义上的正义,这就是人在公有制条件下自由全面发展的完整消费。

参考文献:

[1]陈新征,夏佑新.从生活帐看的消费观[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5-39.

大学生消费观念论文篇6

1大学生消费行为相关概念界定及说明

1.1消费及消费行为的含义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个人消费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过程。本文所讨论的消费为狭义的消费,即个人消费。

消费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其主要表现为购买行为,指人们购买商品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过程。

1.2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含义

大学生消费行为通常指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学生在其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消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过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在符合一般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点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1.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需求可称为缺乏型需求,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求之后,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的舒适。尊重和自我实现两种需求可称之为成长型需求,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层次理论,就本文所要探讨的消费行为而言,是解释大学生消费动机的重要理论。

2. 西安市大学生消费水平现状

2.1经济来源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西安大学生大部分收入来源是父母提供,其比例占收入来源的95%以上;此外收入的来源渠道还有勤工俭学、兼职、贷款、奖学金等。其中可支配收入方面,约59%的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在500元~700元之间;约29%的学生可支配收入在700元~800元之间;还有少部分人可支配收入不到500元,这部分人大部分家庭条件不太好,收入来源大部分是勤工俭学和兼职所得。

2.2消费结构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指各项消费支出在总消费额中所占的比重,其反应了大学生不同性质消费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据相关资料显示,总体消费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日常生活消费,其次是交际、通讯、学习等方面的消费。对消费项目进行概括,可以分为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交往消费和享受消费。

发展消费指大学生用于加强自身竞争力的投资消费,包括考证的报名费和培训费。无论是在消费的数量上还是消费的金额上,发展消费是西安大学生消费中的重要一部分,投入30~100元报名费考证的学生占到了31%,100~300元的则占到了19.5%,除了报名费外,还有资料费和培训费等。

交往消费是大学生为了满足情感需要、获得社会认同而进行的消费,包括通讯、网络、恋爱、聚餐等。74%的大学生每个月上网费用在30元以下,19.5%在30元~50元之间,7.5%的大学生上网费用过高,在50元以上;通讯费方面,每月50元以上消费的占到了34.2%;享乐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近半的学生每学期至少出去旅游一次,旅游费用因人而异。

3西安市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3.1消费结构

西安市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总体合理,基本不存在浪费和盲目消费的现象。西安市大学生消费总额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生存消费。其次是发展消费,再次交往消费和享乐消费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这说明大学生在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生活质量。

3.2消费心理

从调研来看,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节制消费,而且消费时应该做好性价之间的平衡,这说明大学生总体消费观念还是比较理性的。但也有部分学生过于追求名牌,如调查品牌重要程度时,近50%的人认为品牌较为重要,而且23.5%还认为品牌非常重要,更有甚者不顾自身经济情况一意追求名牌。从中可以看出,还是有一些不良心理存在于部分大学生的消费中。

3.3消费行为

调查发现,西安大学生消费行为比较健康。近32%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会有剩余,而且61%的人愿意将剩余部分转到下个月。同时,也发现大学生消费存在一些不良心理,这些心理导致了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如近62%的人认为可以提前消费。

4西安市大学生合理消费行为引导对策

4.1个人角度

大学生应该从自身的内部出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外界的诱惑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经济能力决定了大学生自身不可能和独立的社会个体一样消费,更多需要家庭的供给。在消费过程中,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消费。所以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4.2家庭角度

从父母来说,必须有正确的消费观,要以身作则,在日常消费中要有节俭的意识。在很多存在不合理消费观念的大学生身上可以看出,他们家长的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就存在问题,自身也存在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比如,有的父母就教育子女要注重同学之间关系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在人情消费上花费过多。家庭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资金的主要源头,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大部分是家庭供给的,必须从根源上对大学生消费进行控制。

4.3学校角度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一种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舆论氛围对当前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很强的从众性和攀比性,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

4.4社会角度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比方说“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就是一种极度拜金主义的体现。所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有着重要影响。社会应给予大学生正能量。

5结语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很多问题,都与错误的消费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大学生消费观念论文篇7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文化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关乎着大学生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进而对他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会科学合理地消费,让他们感悟到父母艰难创业的历程,明确钱财的来之不易,能够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积极向上,产生孝敬长辈、奉献社会的情感,立下创业的志向和决心。所以,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和消费行为

消费文化是指消费者的消费价值判断、指导思想与行为准则,以及反映在物质产品上的文化层次和文化趋向。大学生消费文化是指大学生在消费活动中所具有的指导思想、价值判断与行为准则,以及反映在物质产品上的文化层次和文化趋向。它涉及到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及具体的消费行为等。在此基础上的大学生消费行为是指大学生在有一定消费观念,为满足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而采取的消费行为。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消费群体,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不能通过全职生产劳动获取收入满足自己的消费。满足他们消费需要的经济来源,一是家庭(包括家庭负债供给)和亲友们的资助,占消费资金的绝大部分;二是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勤工助学活动,获取一定的经济报酬,以弥补学习消费之不足。因此,大学生消费基本上属于单纯依赖性消费,然而他们的消费行为又是复杂多样的。

首先,从消费过程中的行为导向上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符合社会普遍道德规范、符合角色以及获得社会普遍认同的理性的、科学合理的消费;二是受西方大众文化影响,以西方后现代消费理念为指导,注重享受,超越自身经济能力的非角色性消费。这种消费价值判断表现为:象征性和理想性,其核心内容是消费至上观念,追求无节制的享乐、时尚潮流、超前消费,追求商品的符号价值。

其次,从消费结构看,目前高校学生的消费结构是不合理的,高消费和浪费严重。表现在除正常的食宿费、学习用品和日用品费外,其它开支比较大,所占的比例偏高。如交际活动消费(主要用于同学、朋友之间活动,如旅游、交流、请客和送礼等)、文体活动消费(舞会、影视、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体育用品等)。

第三,从产生问题原因看,社会原因(如城乡差别等)、家庭原因(经济条件、成员受教育程度等)、学校原因(文化背景、教育力度等)、自身原因(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消费心理问题、透支意识的加强等)等方面。

第四,从突出案例分析看,有以下几种情形:(1)“我为名牌而疯狂”。“女孩子得不惜代价打扮自己。”这是小王同学的口头禅。据其同学小黄透露,有时为了追求名牌和与众不同的款式,她经常在网上购买衣服。(2)想说爱你不“便宜”。一男生列出了自己每月的“爱情消费”清单:和女朋友每周下馆子“改善生活”,一般一顿饭要50元,每周一次每月就要200元。每月通讯费还要200元。周末两人出去玩,即使看场电影也要20元,要是女友看上什么心仪的衣服或饰物,还要买下来。这样,一个月仅“爱情消费”至少也要七八百元。(3)“攀龙附凤”的追求者和受害者。大一张同学说,同学来一次也不容易,自己也去同学那里,人家很够“意思”,各个方面都照顾得很到位,到我这儿了,如果招待不周,那也太没有面子了,无论如何也要“硬撑”。

二、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乖张的原因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攀比斗富、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甚至有些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大学生怎样消费、消费多少,消费什么、与其思想、感情、价值观念等社会意识密不可分。而社会意识的产生,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与家庭环境有关,同时也与学校缺乏正确教育引导有着密切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亲友的正确引导,非常容易形成人性中心理趋同的倾向,顺应所谓的“时髦”、“潮流”,盲目追求高消费。与一些大学生不良的消费观相对应的是,一些高校没有开展针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教育,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其一,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研究不足。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校缺少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深入了解,对待大学生的不良消费,不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或者一棒子打死,或者听之任之,其结果是管与不管一个样,学生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其二,“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一些高校的“两课”教学仅仅停留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上,一方面理论分析较多,联系实际不够,不能从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实际出发,就理论讲理论;另一方面,品德教育欠缺,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的教育没有充分开展和深入进行,更不用说开展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目前的校风建设从学生层面来看,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政治方向等内容,对学生生活中的具体思想、与行为关注得不够,甚至存在严重忽视的现象,如大学生恋爱观、消费观、劳动观等等。

三、结论与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和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在消费意识上不能脱离国情,脱离自身的条件基础。加强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引导其形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品质,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在当前国情和世界大趋势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教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结合大学生的消费、恋爱、追星、形象塑造等实际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理论教学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借以解决实际问题。

2.对大学生的财商加强培养。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与智商、情商并列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三大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学校可以举办以“大学生消费”为话题的专题讲座、研讨会、辩论会等,让大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样的消费才是大学生应该具有的。

3.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等的有机组合。其中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在校风建设中,不能满足于“标语式”、“口号式”教育,应把校风具体化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内容,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引导牌。

大学生的消费文化不仅对其自身的思想、道德、人格和生活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会影响到教师,乃至整个青年群体的消费走向。可以说,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观察社会生活变迁的一面镜子。面对消费社会对大学生消费的负面影响,无论是家庭、学校、社会都要给予高度关注,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的、科学的消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大学生消费观念论文篇8

消费是一种行为,是消费主体出于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目的,有意识地消耗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的能动行为。消费行为总是影响着一定阶级或时代的道德风尚,它不仅仅意味着怎样花钱,而且还和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连。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人数在不断攀升。这一群体具有不同于其他群体的消费特点和消费心理,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同时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的教育,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1.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

2.大学生消费盲目追求时尚和名牌

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吃、穿、用等方面都追求高档、名牌、品位。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的消费心理存在误区,他们把穿名牌作为家里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这种攀比、歧视、怕人蔑视的现象的存在,使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受到周围同学高消费的影响和压力,产生了严重的心理扭曲。同学间产生了不必要的隔阂,人际关系恶化,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氛围。

3.大学生消费的依赖性与超前性

大学生的主要生活资金来源于父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暂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总体看来,大学生对超前消费有着理性的认识和态度,但不可否认,一些大学生已成了超前消费的追随者,并接受或实践着“借贷”、“信用”、“透支”等一些全新的消费理念。

4.大学生消费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

许多大学生消费时往往是看到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先要有,别人档次高,自己就要比他还高。这些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在虚荣心的驱使下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二、开展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活跃、模仿心理强,对来自社会上和校园内的诱惑辨别力不够,容易产生羡慕心理或盲从。这既有他们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还有他们的审美和消费知识欠缺等因素。笔者认为对他们的教育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

1.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价值观是对什么是最重要、最贵重、最值得人们追求的一种观点和评价标准。消费观是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价值观的变化必然带来消费观的变化。科学消费观是指人们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自觉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以实现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观念。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出现了不少暴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一掷千金,这些不良现象影响了不少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因此,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价值观教育,让他们懂得人生的成功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于是否对社会有贡献,一个人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2.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教育

科学消费观的核心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节俭这一朴素的消费伦理观,充分体现人们对艰苦劳动及其成果的尊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必须代代相传。而今天,随着消费主义的泛滥,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产生了怀疑,而对西方消费主义观念推崇有加。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科学消费观念教育。

3.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知识的教育

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教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消费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理性消费、科学理财的意识。一是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应包括三个基本方面:理财价值观的教育;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理财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养成合理计划的消费习惯。二是进行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教育,使大学生了解消费与市场的关系,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消费理念。三是进行消费品常识教育,提高大学生评价和选择消费品的能力。四是进行消费文明教育。文明消费强调的是消费应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学校要教育大学生做有道德的消费者,有道德的消费者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素质:具有判断消费品的价值的能力;具备对自己支付能力的理性分析能力;具有消费的自主性;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

4.加强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对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丰富人的本质与完善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当前,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审美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这些审美的误区导致大学生消费出现误区,审美误区也是导致一部分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一是进行马克思美学理论和美学思想教育,让大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了马克思美学的基本观点,在具体的审美实践中,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一切美的事物和现象;二是组织各种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对什么是美有直观的感受,同时明白一个人的美在于内在修养和品行,而不在于外表的漂亮、衣着的华丽等。在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对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培养高品位的审美情感,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生活质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三、开展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教育的主要途径

教育大学生摒弃非理性消费,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必须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多管齐下,采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政工队伍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有较强的政治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辅导员、班主任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容易让学生从思想上认同和接受。这些人员要与时俱进,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尤其是加强消费知识的学习,在日常消费上要给学生起好示范作用,做科学、合理消费的典范,同时,要对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2.开设相应的消费教育课程

大学生消费知识匮乏,有必要在大学开设消费教育专修课或有计划地邀请消费教育方面的专家为学生进行消费知识专题讲座,以增强大学生的现代消费知识,提高他们理性消费、科学理财的意识,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消费理念。

3.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

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进行引导。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利用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与消费有关的活动,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二是充分发挥校内大众传播工具尤其是校园网络的作用,对大学生消费进行引导。三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摒弃非理性消费。

4.建立学生消费咨询、指导机构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很多是由于他们是独身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不会消费,盲目模仿别人而形成的。因此,有必要建立学生消费咨询指导机构,向学生提供消费咨询和指导服务,给学生的消费提供建议,帮助他们确立哪些消费是合理消费,哪些消费是不合理消费,逐步提高大学生消费的自主能力,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从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

5.建立大学生消费约束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有利于约束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意识。

6.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引导的作用

要使大学生摒弃非理性消费,树立科学消费观,还必须依靠和发挥好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形成必须通过大学生自身将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要求,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他律转化为自律这个过程才能完成,这个过程也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内化”的心理过程。

参考文献:

[1]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4

[2]朱存梅: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

大学生消费观念论文篇9

个人的消费支出必须同个人的实际收入相适应,这是科学消费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一种追求高消费的势头,即不顾个人家庭的实际收入,一味追求消费品的高档次、新产品、高价格、名牌货。当自己的经济能力支撑不了急速膨胀的消费时,就走进了赤字消费的误区。

(2)炫耀消费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人收入较高,或家庭殷实富有,他们一掷千金,比阔斗富,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气派;另有一种是有炫耀之心而缺炫耀之力,用压低基本生活费用支撑着时髦的穿戴。大学生的这种攀比行为,错误之处在于把富有等同于物质享受,忽略了精神富有。这种面子至上的炫耀之风,不仅污染了校风,还将会腐蚀大学生的心灵,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3)人情消费

在传统思想影响下,礼尚往来成为中国人推崇和仿效的君子风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古老的人情观与现时的经济关系发生了联姻,人情消费早已突破昔日止于近邻的范畴,从维系情感的单一目的演变到为达到特定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大学生社会群体,尽管生活学习在校园中,也深受此观念的影响。

(4)攀比消费

大学生谁也不输给谁的好胜心理在物质生活消费上的表现就产生相互攀比的现象。在形形的攀比后面,是高得惊人的消费,造成恶性循环。

2

树立经济头脑对于当前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大学生的经济观念与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单一型逐渐变得多元化、社会化。存在着追求高档次、崇尚名牌,经常光顾高消费文化娱乐场所,配备高档通讯设备,外出上街经常乘坐出租车,聚会交友大讲排场等。在一些学生中,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消费、面子消费,以及超前消费等高消费行为比较普遍。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消费行为导向,培养他们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孩子在消费方面的价值倾向,主要是来自父母的影响。某些人口袋里鼓胀时,就滋生了畸形的消费心理,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讲讲排场、显显派头。作为他们的孩子,以父母为榜样,也就容易养成大手大脚、盲目攀比的习惯。家庭影响在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非常明显。

(2)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大众媒体对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一些大学生自身体会也说明了这一点。广告是传媒机构与生产者、商家利益结合的产物。为了让大众接受该商品,消费该商品,一些广告为了达到宣传的目的,采取夸大、虚假的手段,把消费与地位、形象、品味、成功等联系起来进行大势的鼓噪宣传,制造各种虚假需求,对大众尤其是大学生的消费产生巨大的影响。

(3)同辈群体的影响

大学生在寻求脱离家庭的独立性时,非常注重同伴关系。他们通过经常地与同伴群体相联系和培养自己对服装、语言和音乐的爱好,从而逐渐从父母那里摆脱出来,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和情感上的独立性。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最大的是同寝室室友间的影响,其次是班上的同学,主要是玩得好的同学、或者学兄姐弟妹。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就会形成类似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价值观,于是做出类似的消费选择。

(4)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既有教师课堂教学,也包括学校环境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大学课堂上直接讲消费的时间少了,甚至根本就没有讲,但是,身在大学校园里,这种影响又无处不在。大学生生活在校园里,每一物都具有教育作用,虽然不像教师上课那样直接,它们是潜在的、隐蔽的,学生在不经意间就会受到影响,有些物件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语言,一种教育因素,不断地强化一种观念、一种思想。隐性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些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受到学校的影响不是来自学校教师的上课,而是校园中各种环境因素导致的。

4解决对策

(1)消费观念教育

大学生消费观念上存在的问题是消费观念教育的起点。大学生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消费观念基本已经达到稳定状态,要加以改进并不容易。但是消费观念是消费技能学习和行为矫正的基础,因此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客观需要教育工作者迎难而上,耐心引导。大学生诸多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教育工作主要从主观方面入手,正如思想政治教育在于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一样。在校园文化生活方面,可以通过讲座、座谈、海报宣传等方式进行教育。在传媒方面可以通过学校的网站专题和校园广播加以宣传引导。

(2)消费常识与消费史教育

消费教育的目的虽然是指导实践,但是在大学生消费教育当中,也不能忽视理论的作用。消费教育不只是操作经验层面的传授,由于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是文化基础较好,求知欲望较强,理论学习能力较好的,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也要强调理论内容。

(3)消费决策教育

消费决策广义上说就是关于购买和消费的过程。具体可以分为买什么、上哪买、什么时候买、怎么买四个方面。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直接驱使消费者进行购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这部分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加理性分析自己的消费行为,明确每一项消费目的和意义,避免不理智消费动机和行为。在决策之前,如何识别和分析网络、口传、广告等方面信息,往往是消费中的盲点。

5结束语

消费教育在我国高校开展的很少,国内消费教育研究也非常薄弱,但是我相信有着众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孜孜以求,消费教育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多教师们和学生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1.

[2]金国华.青年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3]王宁.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大学生消费观念论文篇10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理论形态建构研究”(12Xks040)、2012年陕西省软科学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2012KRM6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悄然潜入的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人生价值观发生扭曲、社会价值观变得迷茫即是其突出的表现。这对于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是一个障碍,因此我们要破解消费主义的价值诱惑,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育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核心价值观

一、一个变迁中的议题:大学生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表现为人们判断该种事物或现象好坏的基本态度和立场,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标准。价值观一旦形成后,就成为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和行为倾向,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价值观的性质决定了它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指导作用更具有原则性和根本性,是他们的理想、信念和行动的指南。

二、理论框架的引述:消费主义的理论视角

消费主义(consumerism)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是资本内在逻辑演变的产物,当时主要是上流社会的消费观念。20世纪20年代,随着福特主义的产生,消费主义“下移”,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消费”观念;20世纪60年代波及到西欧和日本,成为欧美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20世纪80 年代末期,西方各种主义和流派不断涌入我国,消费主义思潮也开始泛滥,日渐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在其《消费社会》 一书中说,消费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在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也就是说,消费主义是一种把无限占有物质财富、贪婪追求无度消费作为人生价值取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消费主义思潮代表了一种意义的空虚状态以及不断膨胀的欲望。它主张通过大力刺激人们多赚钱、多消费,来促进资本的快速周转,加速从生产到消费的周期循环,推动扩大再生产,从而形成一种通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我国学者杨魁认为:“消费主义是一种全球性文化-意识形态,是指一种生活方式。”[1]毛世英认为“所谓消费主义,是指一种鼓吹在大众层面上进行高消费的价值观念、文化态度或生活方式”。雷安定、金平在《消费主义批判》中则认为,消费主义是指人们的一种毫无顾忌、毫无节制地消耗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看作是人生最高目的的一种消费观和价值观。北京与社会研究中心的刘晓君也认为:“所谓消费主义,主要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也在不发达国家发现的一种文化态度、价值观念或生活方式。”[2]范美霞在《现代“消费主义”与经济、政治的同盟》中持这一看法:“消费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价值诉求。”[3]中山大学王宁教授的观点是:“消费主义代表了一种意义的空虚状态以及不断膨胀的欲望和消费激情。消费主义不仅仅满足‘需要’,而在于不断追求难以彻底满足的‘欲望’。”[4]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传统意义上实际生存需要(needs)的满足,而是为了被现代文化刺激起来的欲望(wants)的满足。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者认为消费主义是一种毫无节制地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作为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在最表面的意义上,消费主义表现为现实生活层面上的大众高消费、奢侈消费、炫耀消费、过度消费。当下,我国社会除了受消费主义的不断侵蚀外,其自身处于一个全面转型时期,各领域都在进行着巨大的转变,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变性、多层次性、复杂性等特征正是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且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给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对消费主义相关理论的认识和运用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价值取向的风险,反思和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为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理论视角的切入:消费主义视域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嬗变

(一)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具体表现

大学生价值观,即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进行认识、评价、决定取舍的思想观念,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并且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进而成为很多人关注的对象。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西方发达国家在将消费品推向世界各地的同时也将消费主义的价值观推向了世界。消费主义在大学校园的滋生蔓延, 腐蚀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导致理想信念淡薄、道德素质下降等许多危害。

1.目的:消费观念物质化

消费主义将物质消费作为人生终极目的,是对物质无止境占有的文化意识形态,是一种物质主义的欲望及欲望的制度化,把对财富的拥有、及时行乐看作是人生追求的主要目标和最高价值,将劳动、创造仅仅当作是获取消费资料的手段。它所宣扬的是:消费得越多,获得的幸福也就越多;只有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感望的满足才是重要而有价值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提倡“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并将其作为主流价值观。然而受市场观念、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的不断侵蚀和影响,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变异,他们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游戏人生,沉湎于物质享乐、感官刺激,甚至把物质作为体现个性和实现价值的方式,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体现优秀民族品格的节约、节制等美德视为落后和老土的代名词加以鄙视。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正在不断增长,而这些费用除去学费和必要的生活支出外,其中绝大部分都用在了“物质化”需求方面。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于“精神化”商品的支出并未随消费总额的增加而增加,其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已经逐渐趋向于实际,物质化和“功利化”的势头正盛,而失去了对生命的真正意义的观照和对价值理性的追求。

2.原则:符号消费代替了价值消费

就消费的基本目的和功能来看,人们之所以要消费物质财富,就在于作为有生命的个人,它是维持生命的存续、健康所必须。但是,消费主义的消费,则偏离了消费满足人之生存需要的基本的功能和目的,人们的消费“主要不在于满足实用和生存的需要,也不仅仅在于享乐,而主要在于向人们炫耀自己的财力、地位和身份。因此,这种消费实则是向人们传达某种社会优越感,以挑起人们的羡慕、尊敬和嫉妒”[5]。似乎占有和消费物质财富愈多就愈幸福,就愈显示人的身份和地位的高贵,愈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目的。他们通过消费为自身定位,包括标榜个性、自我,形成自我身份认同,显示自身的与众不同,以及与他人的差异;通过消费表达自身的价值观念、文化倾向、生活方式。很多大学生不根据自身的需求去消费,而是看别人买什么,自己就想买什么。吃穿用讲名牌,比档次。当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商品的消费也已从商品的使用价值转移到符号价值上,通过消费获得认同,通过消费来确定身份,通过消费来展示价值,通过消费来实现意义。

3.内容:无节制地占有和消耗物质

消费的本来意义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实际需要,但消费主义却完全背离了这一宗旨。消费主义价值观认同者特别重视物质消费,以物质的占有、炫耀为内容的消费,其结果也必然是挥霍浪费。为了炫耀,过度的占有物质和超高消费,必然使得消费主义者要占有超出生活需要的物质,使其使用价值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还不断地追求时尚、新潮的商品,将仍有使用价值的旧商品丢弃淘汰,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消费主义的实质就是一种拜物主义、占有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马克思对这样的生活方式早就有过深刻的揭露:“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而是达到骇人听闻和荒诞无稽的程度的消费过度和疯狂的消费。”当人的消费越来越禁锢于物质享受时,人的主体性也就丧失了――人被异化,所谓的价值、意义只能从不断消费的过程中来展现和体味。大学生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视勤俭为寒酸,视浪费为慷慨,视奢侈为高雅,不断追求奢侈、挥霍型的消费方式。孰不知,人类对自然的掠夺与破坏迅速突破地球所能承受的极限。艾伦・杜宁在《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一书中以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证明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没有消费社会物质欲望的减少、技术的改变和人口的稳定,人类就没有能力拯救地球!也正如汤因比博士所指出的:“如果人类摧毁了生物圈,他将和其他身心合一的生命一样,在生命的大地母亲面前自己遭到灭顶之灾。”[6]

4.结果:社会价值观的迷茫

人是一种自由和超越的存在物,而消费主义把一切都功利化、物质化,人成为物和金钱的奴隶,人性变成物性。用马克思的话说:人的一切感觉都变成了占有,人的欲望都湮没在发财欲中,吃、喝、生殖成为人的最终的惟一目的。这样的人与动物无异。

弗洛姆也说:“人把消费当作目的和炫耀经济地位、身份象征的手段,因此消费行为变成病态行为。”在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冲击与感染下,外在的物质逐渐侵蚀了大学生内在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趋向于感性化和享受化,产生了为消费而消费,为享受而享受的观念,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时,更易把满足个人要求与欲望放在较高的位置上,对社会疏于奉献却热衷于索取,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不假思索地批判和排斥,这样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早已脱离了大学生的身份特征。正如马尔库塞所言,消费主义使人们陷入了一种物质至上的虚假需要之中,最终使人成为“物”的奴隶。守则意识、底线意识的缺失日益严重,而新的主导性的价值观念还没有完全确立,如此,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引发大学生们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淡忘甚至蔑视,长此以往,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消费主义实质上是一种违反人性、违背道德、违发展规律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是一种与科学发展观、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二)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动力机制

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成就动机、道德标准、生活态度与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紧密相连,又与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侵蚀和诱导密不可分。

1.外源动力:消费主义价值观影响下的社会环境的变化

价值观有其自身的运行关系规律。社会环境变化与大学生价值观变化具有相依共振性。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东西方的交融和价值观念的碰撞。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不断输入,中国社会也经历了一个从理想主义向世俗化转变的过程,而转变的标志就是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兴起。假如以中国文化存在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三种形式的文化为逻辑分析前提的话,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大众文化的异军突起,主导文化在影响领域上,已经大不如从前,而消费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重头戏又被西方借助各种方式宣传。正如麦克基本所说:“消费主义是到目前为止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现在,地球上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逃脱我们的良好生活愿望的魔法。”[7]大学校园是一个开放性、自主性较强的环境,会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冲击。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又有着较为特殊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他们走在思想观念的前列,接受新奇事物的程度高,当消费主义在我国开始蔓延的时候,大学生对这一事物的接受直接反应在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再加上大学生具有群体性,使消费主义价值观很容易就充斥在大学校园环境中。

2.内源动力:消费主义价值观侵蚀下大学生消费心理发生变化

消费主义提倡的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消费和畸形消费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为人人都有社会价值补偿心理,每个人又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于是,往往用另一方面的优越感予以补偿,以求得社会心理的平衡。对于家庭条件优越但并无其他特长的学生而言,往往通过对金钱的挥霍和对奢侈消费品的占有维持其心理上的优越感。除此之外,大学生各自的家庭经济条件呈现一定层次性,进而导致消费行为也呈现层次性: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相对比下,经济条件差的同学就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进而产生心理失衡,渴望着也能享受到一样的消费生活,为满足这种消费心理,就产生种种不正常的畸形消费行为。

3.助推力:大众传媒的影响

消费主义价值观浸染下的大众传媒以其特有的优势――传递迅速、生动形象、信息量大、涵盖面广、导向性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不只是推销商品,还把消费主义价值观念灌输到人们的思想意识深处,改变着人们的心理结构,进而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起到控制与重塑的作用。一些大学生在如此强烈的氛围中,理性判断能力和自省能力渐趋弱化,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消费主义的俘虏。一旦真正踏入社会,大学生就会发现其原有思想认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断裂,他们找不到价值评价的落脚点,在价值观念上出现困惑与迷茫。所以说,大众传播媒介作为消费时代的鼓噪者,从它的最初形态开始,就担负着为消费社会摇旗呐喊的角色。

四、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反思与建议

面对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轨道偏离的状况,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消费主义价值观,强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再培育,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正确认识消费主义价值观

对消费主义思潮不能视为洪水猛兽,但也不能熟视无睹。不可否认,消费主义作为一种现代消费模式和价值观念得以流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消费需求,有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深刻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条件,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如经济停滞或衰退时期,消费主义思潮对经济的繁荣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作为一种消费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识形态,消费主义的蔓延势必会腐蚀、损毁人类社会存在的根基,最终导致人类社会大厦的倾覆。这也是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关键原因。因此,化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背离社会主义价值观轨道的风险需要引导大学生认清消费主义的本质,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方式,自觉认识消费主义带来的危害,在心理及行为上建立起防线,理性对待社会上畸形的消费行为,自觉抵御其不良影响。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价值观

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就是认为消费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求。人的需要分为健康需要和非健康需要或真正需要和虚假需要,前者是人自身产生的客观要求,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后者则是由广告激发出来的主观欲求甚至是病态欲求。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将消费道德、消费行为的教育纳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良性运行与健康发展所要求的节俭消费价值观传递给大学生,使其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自觉运用该价值观作为其价值评价和价值取舍的参照标准,自觉抵制奢侈消费、炫耀消费、盲目消费、从众消费和激情消费等,从而协调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统一,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和吸收了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是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根本方向。《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当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在当前开放、多元的社会里,我们必须理解大学生多元化价值观存在的社会必然性,同时又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创新引领方法,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可接受性,完善引领机制,增强核心价值观的操作性,注重隐形引领,增强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性。

参考文献:

[1]杨魁.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特征与大众传播[J].兰州大学学报,2003(1).

[2]刘晓君.全球化过程中的消费主义评说[J].青年研究,1998(6):12.

[3]范美霞.现代“消费主义”与经济、政治的同盟[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2):7.

大学生消费观念论文篇11

一、影视文化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关系

影视文化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短期的购买行为(微观) 和长期的消费文化(宏观 )。

(一)影视文化对大学生短期购买行为影响

迪士尼与漫威联合出品的第一部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Big Hero 6)中小神童阿宏携伙伴机器人大白,与一伙生拉硬凑的菜鸟团队组成“超能陆战队”联盟,协同作战抗击罪恶。自从这部电影开播后,网络上就出现了一大批以大白为原型制作的玩具和模型。这说明,影视文化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近年来,广告创意人们都购买行为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权,许多电影、电视剧的制作人也看到了这一商机,纷纷将电视剧、电影广而告之。而广告商对此也乐此不疲,通过电影、电视的加入,为广告作品创造了更大的认同度。加之电视演员们的明星效应,广告的宣传效果大大提升,人们对主打商品的购买行为也随之增加。尤其针对追星显著的大学生一族,具有明星效应的广告对此类人群诱惑力十足,大学生市场迅速提高了市场商品的购买力度。

(二)影视文化对消费文化形成的影晌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自八九十年代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大众审美开始出现,国内原有的传统文学逐渐退出人们的文化认知,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更具生活气息的大众文化。于是一些电视剧《雍正王朝》、《情深深雨蒙蒙》等更贴近人们的普通情感、普通生活的电视剧应运而生。观众在观看此类节目愉悦心情的同时又无形中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思考,刺激这人们对生活的新的期待和探索。

二、影视文化对消费行为的作用机制

(一)影视文化的间接激发影响

影视文化对人隐藏消费欲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营销学的角度上,比如象征消费、情感营销等,通过最原始的消费层面,推动人们购买简单的消费品,这是一种间接满足消费需求的渠道。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对人的意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归为四类阐述:本我意识、自我意识、超我意识、非我意识。

影视文化对消费文化的直接影响

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消费文化体现出了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个人的社会生活层次。在影视文化植入并发挥作用的时代中,外来文化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通过媒体、影视等传媒手段产生影响,如进步与自由、成功与成就、实用与效率、物质与精神等,通过影视文化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消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完全消费主义者提倡消费者沉溺于消费行为中,享受消费的乐趣,在消费中享受自我,追求生活的快乐。影视文化多种多样,如电影、纪录片、预告片、综艺短片等,如2014年中央电视台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对消费主义者的影响非常大,通过“虚拟环境”的制造,使得大众文化传播深入人心。

三、影视文化之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一)影视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当代大学生是在影视文化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影视文化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是一把双刃剑,优秀的影视文化传递着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信息,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康高雅、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某些影视作品价值观的迷失和价值取向的偏离,对仍处于形成和稳固时期的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高校的正面价值观教育。

(二)从众心理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学生的购买行为和其从众心理息息相关。更多相关心理要从三个角度讲解:第一,由于大学生在心底里都希望获得物质上的优越感,便极易陷入攀比的风气中。很容易扭曲消费观。第二,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在消费行为中往往会产生较多的自卑感,该类学生容易遭到他人的取笑或忽视。拥有自卑心理的同学更多地会倾向购买好的物品来弥补心理上的空缺。该种消费往往会向畸形发展。第三,由于年龄的限制,许多大学生在心理上并未完全成熟,其消费行为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倘若购买某种商品的人够多,大学生往往会茫然从众,不能够理智消费。

四、建议与措施

(一)大学生消费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

大学生时期的青年正处在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在该阶段的青年学生其思想常常会出现波动,该波动或许是由某个令人震惊咋舌的事件引发,也可能是与自身的生活环境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设立专门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引导。通过播放教育视频、视频播放相关事例等让大学生们切实体会到拥有正确的消费价值观的重要性。此外,校方还可以选取正面明星人物向学生宣传,为学生树立榜样。校方老师更应当以身作则,师生共同进步。

(二)加强电影电视剧文化管理,倡导健康消费文化

随着电视剧电影的普及,许多大学生成为观看电影、电视剧的主要人群。也有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方将电影的主要观影者投向了大学生们。于是诞生了许多青春励志剧、青春偶像剧。剧中的许多消费方式也逐渐在学生群里流行。譬如,一些电视剧中的年轻人崇尚类似贷款、分期付款等的“超前消费”,这种消费方式便在大学生总开始流行。可以看出,影视文化对于人们的消费行为影响十分大,这便要求制作方对消费方式等体现在电视剧中的价值观念严格把关,切忌让中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跑偏。

(三)加强网络舆论规范管理,抵制错误的消费观念

近几年来,几乎所有大学生都加入了网购的团队中,成了帮助马云电子商务成功上市的一把梯子。其实,正是以马云为首的电商们对大量的舆论宣传,将互联网购物推向了潮流浪尖。而热衷于网络的大学生们、工薪白领们必然会选择这样更加方便的购物方式。然而,互联网购物舆论的导向并不是全然正确的,大学生们还应当学会辨别对错,抵制不良信息,避免传递不良信息,端正自身的价值消费观念。

(四)家长社会共同参与,营造大学生健康消费环境

大学生消费观念论文篇12

在生态文明的指导下,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对于构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改变以往以感官享乐为人生意义的消费主义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倡导一种与大自然协调相处的新型消费模式,这种模式既符合物质生产水平,又符合生态生产水平,是既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行为。绿色消费顺应了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趋势,是人类理性选择和道德自律的结果,是人类发展绿色文明的必然要求。倡导绿色消费,克制不合理的消费欲望,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将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有利于人类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有利于维护和实施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制度,最终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种消费模式是对传统消费方式的生态考察和哲学反思,具有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蕴。在当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由于大学生的冲动消费、过度消费带来了能源消耗问题,大学生的消费已不是一个个人或家庭的问题,绿色消费教育是通过分析各种消费心理与行为,针对当前消费观念的变化与冲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育活动。特别是在校的大学生们,他们的绿色消费知识和绿色消费能力仍然相对缺乏,因此有必要将绿色消费观教育融入大学教育中去,使之成为一个系统的和整体性的教育理念,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