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艺术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4-01 10:33:52

演讲艺术论文

演讲艺术论文篇1

1、出彩开场,引人入胜。精彩的开场对于演讲与主持都是关键,在开场白上,一种可以提出悬念的方式,吸引听众,激起听众的好奇心,从而激起听众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下面的内容充满浓厚的兴趣;二种可采用开场白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或振发或褒扬,营造一种跌宕起伏,富有动感,引人入胜的气势,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三种可语出惊人,描绘一个异乎平常的场面或一个耸人听闻的题目,让观众凝神细听,投身于你的演说中。

2、幽默点评,调动气氛。在演讲与主持的中间,声音要悦耳,节奏抑扬顿挫,情绪自然,一可以幽默的点评或与观众互动配合的方式穿插其中,使观众的情绪受到感染,营造活跃的气氛;二可以层层推进的方式,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大体相似、字数大致相等的语句,把事理层层推进地表现出来,用以造势;三可用连珠反问的方法,只问不答,使用连珠炮似的反诘,能加强演讲的语势。出彩的演讲时而如哲思之深刺,时而若朗诵般悠然,潇洒生动,简洁明朗,甚至能让人三日不绝于耳,有余音绕梁之妙。

3、掌握话题,适时收尾。演讲与主持除了紧扣题目,不使演讲主题流于形式,成为语言包装外,其的收尾同样需要技巧、掌握话题,话题的收尾正如画龙点睛之笔,因资料内容和受众心理的不同,演讲的收尾应选择适宜的话题结束。

二、例举案例

本人是一名电力建设中10kv、0.4KV电力工程的管理人员,在一次电力公司举办的演讲比赛中,我参加了《心系电力事业奉献绿色青春》的演讲,在演讲的开场,我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说道“当大地夜幕不知不觉降临的时候,当万家灯火划破夜空的时候,当无数车间机声轰鸣的时候,当玉树灾区恢复供电重见光明的时候……您也许不会费神地去想是谁在创造和守护着这一片光明”,提出了问题,接着我畅想青春的激情,诠释青春的责任与义务,从电力人的爱岗敬业,讲到奉献的团队和百姓对电力人的感激之情,正因为电力人的奉献精神,“一根根挺拔的电杆竖起来了,一台台变压器架起来了,一盏盏电灯亮起来了,为人民点燃了光明之灯、希望之火。”后面我以美国总统关于责任的名言收尾:“我记起美国总统杜鲁门有一句着名的座右铭:“责任到此,请勿推辞!”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接受他的全部,而不是仅仅享受它给你带来的益处和快乐。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注定要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奋斗,就注定要放弃安逸。”结果当我演讲完后,下面爆发了此起彼伏的掌声和赞叹声。

三、案例分析

演讲艺术论文篇2

当你徜徉于丰富多姿、神采各异的建筑群中,欣赏着那些使大自然更加旖旎动人,使生活更加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神奇建筑的时候,你难道不感觉到美吗?你难道不为这人类文明与自然美景融成一体的交响诗而激起梦幻般的神往吗?

当你在和风送暖、冰雪消融的早春漫步街头,看到那一群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欢快地涌向各个旅游景点,而他们那一声声清脆悦耳的童音又飘入你的耳际的时候,你难道不感觉到美吗?你难道不为这社会生活的美好画面而深深地被打动吗?

是啊!大自然充满了美,生活充满了美,艺术充满了美。人们的心中,也无不潜存着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那么,演讲作为一种动中的艺术,难道就没有美吗?难道演讲就不需要美吗?难道演讲艺术领域的美的规律就不需要我们去探求吗?

演讲作为唤起民众进行斗争的武器,曾经在各个历史阶段被各个阶级和阶层广为利用。演讲活动绵延不断,雄辩家和演讲家层出不穷。

我国古代第一个演讲家盘庚,为挽救政局于危亡,利用讲坛,慷慨陈词、据理力争,说服了广大民众,达到了迁都于殷的目的,显示出卓越的演讲才能。

建安十三年秋,诸葛亮在大敌压境的险恶关头,大义凛然,只身出使江东,舌战群儒,力排众议,以他杰出的论辩才能战胜了以张昭为首的主降派。

到了近代和现代,更是崛起了一大批像孙中山、鲁迅、闻一多这样堪称人杰的演讲家。他们那极富思想力量和鼓动色彩的演讲,唤起了千千万万民众的觉悟,推动他们投身于争取自身解放和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去。

我们无产阶级的领袖,更是自觉地利用演讲这个锐利的武器来宣传真理,唤起民众,打击敌人。同志在中国革命史上发表过的那众多的演讲,语言是那样犀利尖锐,观点是那样深刻鲜明,推理是那样缜密完整,神态是那样镇定自若。无怪乎他的演讲具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效能,实在堪称人类演讲史上的典范。

社会发展需要演讲,人民大众需要演讲。实践发出了研究和总结演讲理论的呼声。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演讲理论没有被充分重视。这样一种既需要敏捷而致密的思维能力,又需要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储备:既需要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又需要广博深刻的社会经验作为基础的口语表达形式,竟一直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发展。

今天,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团结奋斗的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对那种结结巴巴、唆唆的讲话风气,对那种照本宣科、冗长沉闷的报告方式,对那种吞吞吐吐、畏畏缩缩的言语状态,对那种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八股腔调,早已深恶痛绝。他们需要的是尖锐的、生动的、堂堂正正的、一针见血的演讲,是充满着艺术色彩和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号召,是析理人微、语锋劲健、要言不烦的讲话艺术,是推心置腹、风趣幽默、暖人胸怀的鼓动宣传。

是时候了!我们应该对演讲这门综合了语言、声音、目光、动作、姿态以及多种表达思想感情方式的艺术进行一番认真的探讨,我们应该对演讲实践和演讲理论进行一次深刻的总结,探讨这种艺术的美的规律,探讨这一领域和其他诸多领域的内在的联系,从而促进和推动众多高校已经开设的演讲课程臻于完善,并使在整个社会方兴未艾的演讲活动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请和我们一道在演讲艺术的领域里作一次愉快的漫游吧!我们这本题名为《演讲美学概论》的高校通识课教材,试图从多侧面对演讲艺术的规律进行较深层次的探索。

我们尝试从美学角度探讨演讲学的规律,或说从演讲学的角度研究美学的原则。“演讲美学”的提法就是这样产生的。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人;知道事物实际上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美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哲学家狄德罗的这段话是很发人深省的。我们研究演讲美学,就是为了使我们的演讲更美一些,并用这美的演讲,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

“没有美,艺术是不存在的。

美,艺术的本质。

不美的所谓艺术,不是艺术。

不能给人们以任何美的感受的所谓艺术,不是艺术。

不能使人民的生活、人民的精神境界变得美些的所谓艺术,不是艺术。”

我们十分赞成上述说法。演讲既然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实践活动,或说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活动,它就必然受到艺术规律的制约,也必然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演讲学既然属于社会历史科学范畴,它就必然与这一范畴之内的其他相关学科发生极为密切的关系。而美学,作为这一范畴之内的一门相当年轻的边缘性的学科,它的发展明显地表现为涉及面愈来愈广。比其他学科显示出更加生动活泼的性质。

各种艺术形式、各种实践活动,都在试图从美学的基本理论中寻找依据,都在探讨它自身所包含的美学价值,演讲学当然也不例外。据报道,近些年来各种国际国内美学会议的参与者,早已不限于传统观念上的美学家,他们中间已经有了愈来愈多的科学家、哲学家、史学家、神学家、艺术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文学、音乐、雕塑、建筑、绘画、舞蹈、电影戏剧等各门艺术的艺术批评家。愈来愈多的知识领域被认为与美学领域有关,愈来愈多的人们在关注和探讨美学科学。就拿我们国家来说,近30年来美学研究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之中出现的一股又一股的“美学热”,实在出乎人们的预料。正是在这种气候之下,各种各样崭新的边缘学科,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建筑美学、商品美学、结构美学、小说美学、戏剧美学、伦理美学、电影美学……多得简直不可计数。于是我们想到,演讲与美本来就有着不容置疑的亲密关系,演讲学与美学本来就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两门学科,我们为什么不因势利导,大胆地创建和发展一门新的学科――“演讲美学”呢?为什么不通过这门新兴边缘学科的研究去促进人们对美的认识的深化和演讲学、美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呢?

我们的大胆设想,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鼓励。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敢于在首都师范大学率先开设了“演讲美学”公选课,也才敢于将讲课内容整理成《演讲美学概论》教材。这既是为了总结开课25年来的教学经验,也是为了满足广大青年学子的殷切要求。但愿它的出版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这本教材共分九章。

第一章,演讲的轨迹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从人类演讲的源头说起,为大家介绍演讲发展的几个阶段和中国演讲史上的三次高

潮,并将从传播学的角度阐述演讲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还将对演讲的时代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第二章,演讲的要素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从演讲者、听众和信息场三个维度来分析演讲的要素构成,并简要阐述演讲者的基本素质、演讲者的内在形象、听众结构与优势构成及演讲信息等内容。

第三章,演讲的功能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分别从实现、认识、交往、激励、教育、审美、调试、控制、吸收和储存等十个方面尽可能完整全面地阐述演讲具有的功能。

第四章,演讲的评判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向读者介绍演讲评判的意义和原则以及演讲评判的标准和方法。

第五章,演讲者的内在素质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首先分析一下支撑着演讲家的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到底是什么。我们将从德、才、学、识四个方面,探讨一下作为一个演讲家必须具备的品德、才能、学问、见识,或称为品与行、情与技、博与专、胆与见。这里凝结着古往今来众多演说家的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

第六章,演讲成功的六大要素

演讲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带给听众的是综合的美。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那些出色的演讲为什么能够打动听众的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为什么那些演讲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长久的生命力;成功的演讲必备的要素是什么。这一章将具体分析演讲成功的要素:立足点、内容、语言、声音、动作、情态。只有这些方面都充分体现了美,演讲才有可能成功,才有可能给听众以全方位的美感。

第七章,演讲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

演讲,演讲家,顾名思义,不仅要“讲”,而且要“演”,不仅要动嘴,而且要动脑、动手、动脚、动面部表情,乃至于动全身。演讲是综合的艺术,或说是艺术的综合、艺术的荟萃。多种艺术手段可以在这个领域里大显神通。演讲应具有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人物形象、戏剧般的矛盾冲突、诗朗诵般的激情。如果这一章的内容有点“磁性”,能够在你的心中引起“电磁感应”,那我们将会十分高兴。

第八章。演讲走向成功的步骤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为同学们剖析一次演讲,使你看到这次演讲体现美学价值的每一环节:准备、开始、进入角色、高潮、过渡、跳跃、结尾、总结。我们将为你详细分析演讲的动态流程,帮助你理解演讲是怎样使躺在纸上的语言站立起来,声情并茂、充满活力地走向听众。

第九章。演讲中各种矛盾的处理

演讲的过程,是充满矛盾的过程。可以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人的演讲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次演讲的始终。没有矛盾,没有冲突,就不可能有生动感人的演讲。我们试着列举了在演讲中经常碰到的若干对矛盾,如取与舍、理与趣、攻与守、雅与俗、曲与直、刚与柔、小与大、简与繁、顺与逆、情与理、意与境,等等。我们将逐一分析这些矛盾,找出解决这些矛盾的正确的方法。唯物辩证法在这里将发挥它特有的威力。

演讲艺术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J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114-01

一、唢呐表演艺术必备的身体素养与心理素养

(一)唢呐表演艺术,要求演奏者不管胖瘦,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因为唢呐演奏是一门技艺性很强的艺术,即需要有一定的体力与肺活量,还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可心说是半脑力半体力的艺术。如,含哨口型、音高、运气、强弱、技巧、手指与舌头的配合等等问题。不仅要耗费一定的体力去苦练,还要多动脑思考、琢磨和判断,因为技术上的这些效果都是实践演奏中要达到的,并不是纸上谈兵就行的,所以要求演奏者要有健康的体魄。一些行外人士,总认为演奏唢呐是费气费力的,其实唢呐并没有萨克斯费气,也没有小号费力,在我国有不少前辈在70 岁左右还能上奏,开专场音乐会。关键是要勤锻炼身体,跑步可以增强体质扩大肺活量,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锻炼。

(二)唢呐表演艺术,要求学习者要有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心劲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有长期不断的学习准备。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才能成功。扎实的基本功对唢呐演奏者特别重要,这是演奏技艺不断进步的保障与基础。它包括很多,如,长音吹奏能强能弱、能直能颤;手指舌头能轻能重、能快能慢;气息运用能大能小,能缓能急;各技巧应用到位自如等等。练习基本功往往比较苦恼,在学习时需要严格把关,讲究质量,每天或经常练习,要记住基本功方面不是会就行的,要的是――越来越好,日积日累方能有好的成效。

二、唢呐表演艺术必备的文化素养

(一)什么是文化素养?通俗的说是:一个人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素质和文学理论的修养,其中包括了文学理论知识,语言表达阅读能力、理解与写作的能力,历史、政治、哲学等各学科方面的学识水平。众所周知,有音乐天赋的是学习音乐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但并不能忽视文化素养对学习音乐、发展音乐所起的重要作用。历史发展到今天,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深奥的学问。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发展规律,又有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方方面面。

(二)文化素养必定会影响到专业演奏、专业理论等课程的学习,如乐理、和声、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艺术概论等课程;也会影响一些文化知识的学习,如语文、哲学、政治、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革命史等课程。这些,将直接导致你的演奏或创作没有了深度和广度,因为,音乐作为抽象的声音艺术,无论是创作、表演还是欣赏,都需要对音乐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及各种表现要素进行深刻的分析,才能充分地理解其音乐思想,提示其音乐形象。然而要达到这种艺术表现的高度,如果没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艺术视野,是难以做到的。

(三)音乐的表演是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而这第二度创作不全是对第一度创作的传达与再现,它还必须体现出表演者的创作。如读谱,作曲家把生动的乐思以乐谱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当中包含有作曲家的深刻思想与内心情感。但呈现在演奏者面前的乐谱不管有多么详尽,都没法记录出音乐中全部的内在情感与思想要想在演奏中把这些潜在的情感与思想得以发掘表现,就必须要求音乐表演者与作曲家能有同样较高较深的感性与理性认识,可以说演奏家的艺术处理和见解越高,他就能更大程度地表现该作品。所以,缺乏文化素养,无论如何都不能演奏和演唱出感动人的乐曲,更不能够创作出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音乐作品,因为音乐表演不单纯是一种技术技巧的行为,它的最终目的是传达音乐艺术的丰富内涵。因此,一个真正的音乐表演艺术家,不仅需要完美而高超的表演技巧,而且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行。

三、结语

总之,要想学好唢呐这门表演艺术,在学习期间相关的各方面都得重视。1、演奏方法要科学,讲究巧吹、细吹,演奏轻松自然,巧使气力与指舌。讲究音色纯美,不管是音量变化还是技巧应用都要根据音乐的思想感情需求而定,每一个音符,每一种技巧都不能随意盲目的去演奏;2、避免蛮吹、粗吹,对气力与指舌的运用不科学化,会直接导致演奏费气费力、脖粗面红,长时间演奏必会有损身体健康,一般到三十岁左右就有气喘的现象。不讲究声音的质量、不考虑音乐的思想感情,单纯而盲目的追求大音量,音乐缺少技巧修饰,整体效果直白无彩。

演讲艺术论文篇4

在建院初始,院长欧阳予倩就提出了坚持现实主义艺术原则和方法,深入研究和继承我国民族艺术的美学精神和广泛吸收世界戏剧艺术中所有有价值的成果的办学思想。

长期以来,学院在教育教学上一直坚持和提倡教学实践与科研实践相融合。主张传统与现代结合、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重视学生的基本功、基本技能、基础理论与独创性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强调专业水平与道德情操并重的教育。以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掌握扎实专业创作技能、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艺术精英人才作为学院的中心任务。

60余年来,中央戏剧学院的教育教学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深厚的艺术教育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传统,构建了自己的教育体系,并培养了许多在国内和国际上有影响的、优秀的、著名的艺术家、专家和学者。

一、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的基本理解和认识

数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构建科学的戏剧教育教学体系,核心问题是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众所周知,任何艺术创作活动需要用艺术的方式来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怎样解答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怎样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生活等,都必将涉及创作原则和方法。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在整个的艺术创作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所有艺术创作的基础。现实主义质的规定性是描写“真实”,即文学艺术应按照生活原有的样式和形态来表现生活,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这是现实主义最根本的意义。它强调文学艺术要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从整体的各个方面掌握社会生活,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发现事物内在的整体关系。典型论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力求解决文学艺术描写中人物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问题,创造出个性和共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典型形象,在表现细节真实的同时,既要真实描写和表现复杂的社会关系,还要反映出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做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总之,现实主义认为文学艺术创作对社会现实观察得越仔细、研究得越深入,对事件及细节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获得真实的力量。典型化是唯一能够完整地揭示出人物性格、世界观和命运的正确方法。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始终是用来指导和规整表演专业教学的核心观念。

二、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贯穿表演教学全过程

我们将“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创作观念贯穿表演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明确提出以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作为重要的教学原则,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为教学的核心课题。教学上,着力使学生在创作观念上加深对现实主义的认识,掌握和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能够创造出活生生的、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真实和动人的艺术形象,以及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富有艺术情趣的舞台生活。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从一年级最初的教学训练起就有意识地反复讲解和强调表演真实性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真实性是表演艺术的生命”的创作意识。通过教学训练与实例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和区分表演上的真实与虚假。要求学生按照人的有机天性的规律在假定的情境中真实自如地行动。采用小品表演练习、观察生活创作练习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表演初始阶段就懂得和学会关注、了解生活和生活中形形的人。这样教学的目的,既是培养学生建立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的意识,认识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养成良好的创作习惯,形成正确的表演观念,掌握正确的创作方法,创造出真实有趣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气息。

三、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贯穿在表演专业教学中

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在遵循自身的规律开展活动的同时,应该依循适合于其创作与教学活动要求的方法或者说美学的原则。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贯穿于表演教学活动,用来指导专业建设。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逐步形成专业特色和完善的教学系统。

大家知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体系是科学的演剧艺术创作方法,影响了全世界。它充分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原则与思想,是科学培养演员的重要基石。我们的表演教学深受其影响。与此同时,继承与接受我们民族戏剧的美学传统和滋养,再加上不断地研究与吸收世界各国戏剧教育的优秀成果,我们的表演教学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演员的培养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遵循人的有机天性进行科学的训练,使学生的创作素质获得全面的培养,这是演员创造角色必备的专业基础。二是以舞台行动作为表演创作基础和以表演技巧作为训练的重点,使学生掌握表演创作技能,这是演员创造角色应具备的专业技巧。三是依据人生活的法则和运用生活的原理进行艺术创作,使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再体现,能够真实准确地揭示角色的心理生活、思想情感与精神世界。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强调表演创作应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真实,通过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性格特征,通过舞台行动创造出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形体生活、心理生活以及性格化的语言。

我们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任务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意识、适度地加大教学训练的力度,提高学生艺术创作与艺术实践的能力。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训练,调动和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热情,要求学生多阅读剧本和多创造角色形象,在实践中锻炼与提高表演技能;利用学期、学年的教学检查、考试和汇报演出,使学生在观众面前接受检验,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通过艺术创作实践,使学生在感性与理性上,加深对表演艺术创作与表演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增长才干。

多年以来,表演系几代教师经过对传统教学的实践和借鉴欧美戏剧教育经验,在表演专业教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受到国内外戏剧院校的关注。

表演基础教学的“观察生活”和“演员创作素质的训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仅在本系和本院的表导演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系统的和有特色的教学,并且在全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许多艺术院校都采用了表演系的教学成果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训练。

台词教学形成了一整套的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训练的手段,成为表演教学当中重要的教学内容。经过多年积累,台词教研室编写出的教材《舞台语言基础与技巧》获得北京市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该教材在全国被多家艺术院校用于教学的训练。

形体课形成了系统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训练手段丰富、实用。我们根据戏剧影视演员培养的特点和需要,在教学上分别进行形体基础、中国代表性舞蹈与礼仪、形体技能、外国代表性舞蹈与礼仪、现代舞(爵士舞、踢踏舞)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形体表现力的技能。

声乐课形成了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训练手段。根据戏剧影视表演创作对演员的要求,我们在结合普通艺术学院声乐教学内容与训练手段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强调采用我们民族说唱艺术的演唱形式、技巧,以及通俗歌曲演唱技巧,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和演唱技能。

我们还开创了音乐剧表演专业方向。表演系音乐剧专业建设在向日本四季剧团和欧美音乐剧学习基础上,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基本课程结构、教学系统和教师队伍。这些年培养的音乐剧表演人才,在国内和国外都有出色的表现。

总之,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表演系的课程建设和形成的教学系统,是表演系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具体体现,是行之有效的。

四、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体现在艺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的问题是怎样在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能够有效地或者说自然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我们认为,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在培养艺术人才的问题上,尤其是在艺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当中,是必须坚持的。因为学生在接受培养的过程当中,不仅是要学习、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创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形成了正确的专业思维和艺术的鉴赏能力。

60多年来,表演系始终重视基础教学和研究,强调学生的基本功、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强调培养学生的独创性素质;强调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强调研究和吸纳国内外戏剧影视艺术创作、戏剧影视艺术教育教学中的先进经验和一切有价值的成果,促进教育教学的建设与发展。

在教学中坚持“重基础、厚修养、全面培养;重素质、讲训练、协调发展;重技巧、讲方法、掌握技能;重创造、讲形象、开拓个性;重传统、讲流派、兼容并蓄;重创作、讲实践、检验教学”的教学思想。

在人才培养上,坚持以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作为指导思想,培养基本功扎实、掌握熟练的创作技能、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开阔的艺术视野、具有活跃的创作思维和很强的创作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与能够胜任话剧艺术、影视艺术等艺术创作要求的表演专业人才。

五、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融入表演专业教学全过程

怎样帮助和培养学生解释艺术创作活动的基本规律与用艺术的方式来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怎样帮助和培养学生处理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与用艺术的方式来表现生活?都必然涉及创作原则、方法。因此在表演教学中,无论是低年级基础教学阶段,还是专业技巧训练的教学阶段和高年级毕业创作实习的教学阶段,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方法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在表演专业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当中。

根据这样的理念,表演系在教学上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重基础、厚修养、全面培养。把基础教学看作是表演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把课程设置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重素质、讲训练、协调发展。把培养演员的素质与创作素质的训练摆在教学的首位。即在教学中,一方面讲授成为合格的、优秀的演员所应具有的很高的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水准,具有深厚的生活素养、很好的思想修养和娴熟的专业技巧;一方面进行演员创作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即以表演元素作为教学训练的重点,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在假定的情境中能够真实有机地行动和生活的同时,表演创作素质得到训练和培养,创作天性得到开发,并打下扎实的表演基础。

重技巧、讲方法、掌握技能。把帮助学生掌握表演创作技能与创作方法作为教学训练的重心,视为表演教学训练的重要内容。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表演创造心理技巧、舞台语言表现技巧和形体表现技巧,依据人的生活的法则和运用生活的原理与逻辑进行表演艺术创作。在这个教学阶段中把舞台行动视为重要的创作技巧和科学的创作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于角色的创造。

重创造、讲形象、开拓个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兴表演创作的能力与开拓学生表演创作个性。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角色形象的意识,使学生善于观察、注意、分析与提炼生活,善于展开想象和生活联想进行角色形象的构思,善于将知识性记忆和情感记忆运用于角色的体验与体现,善于运用表演技巧创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角色形象。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处理剧本和完成角色形象的创造;创作天性得到开拓与发展。

重传统、讲流派、兼收并蓄。教学中,强调要重视表演艺术的真实性,运用舞台行动技巧和方法创造出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形体生活、心理生活以及性格化的语言。要求学生以真挚的体验,真实地反映和揭示角色形象的内心世界与精神生活;以真挚的体现,艺术地表现和揭示角色形象的外部性格特征与形象特点。强调要继承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传统,学习和运用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表现手法,丰富表演创作。强调研究和吸收其他国家当代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教学的先进经验,活跃表演教学研究,促进和推动表演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重创作、讲实践、检验教学。毕业创作与实践,是高年级教学的重点。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学院规定每个毕业班必须完成一个大剧场和两个小剧场规模的毕业实习与公演剧目的创作,并投入相当的经费和提供最好的条件以确保毕业班的教学如期完成。在这个阶段中,教师排练与导演排练结合,教学方法与导演方法结合,教学计划与导演计划结合,教学效果与演出效果达成统一。学生表演创造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六、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推进与发展表演艺术教育

构建和实践科学的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是表演专业教学的需要和根本保障。

学生在学校4年学习的内容与接受的训练,其本质就是打基础,所有的教学阶段与训练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演员培养的专业基础性教育。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任务与教学内容,通过有序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在每一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深入领会所学内容,完成专业训练,掌握表演创作方法与表演技巧,掌握不同风格、体裁的表演创作手法,处理剧本与创造角色。并通过讲授戏剧基础知识与表演基础理论,扩大学生的艺术眼界,活跃学生的艺术思维,增加学生的戏剧文化底蕴,使他们对戏剧艺术、表演艺术的创作任务与创作特点、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不同的戏剧风格与体裁、不同的戏剧流派创作等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的艺术创作做好准备。

演讲艺术论文篇5

正确地朗读不同的文体,不同感彩的文体,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而且经常朗读,可提高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要求学生认真朗读,尤其是诗歌和散文的教学。每上一课,我先给学生范读,或听朗读磁带,或让朗读水平好的学生领读,至于朗读水平差的学生也给他们提供机会,跟读、自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并对他们的朗读加以评点,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复述

要求学生把自己感知的语言信息经过理解、加工和储存,根据表达的要求,将记忆的内容转换为口语表述出来。笔者在讲授小说和剧本时就大量地采用这种方法,如在讲授鲁迅的小说《风波》时,我就采用复述的方式,要求学生按时间的顺序,生动而形象地描述辫子风波的产生、发展、高潮和尾声。实践证明,复述可以培养学生连贯而系统的说话能力。

3讨论

通过讨论获取知识,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放手由学生讨论,通过思索去自己寻求答案。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多种多样的讨论方式,如小组、大组,乃至全班。我在讲授课文《宝玉挨打》时,预先拟定了三个讨论的题材:1.分析主人公的性格和情节的发展关系。2.归纳《宝玉挨打》主题乃至《红楼梦》的主题。3.认识作者曹雪芹的艺术才华。针对这三个问题,我提出相应的要求,然后根据所拟题目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讨论形式,由学生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学讨论,理解课文,寻求答案,再就讨论的问题,由教师指名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最后教师归纳和指点,这种授课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口语练习的兴趣。

4演讲

高职院校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院校,高职的大学语文与之相应的任务即是能说会写。“能说”的演讲训练最能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演讲教学在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演讲是一门综合艺术,一次成功的演讲,是技巧密集型的语言艺术,形体角色艺术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高职学生的演讲如何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我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步训练。

4.1壮胆性演讲

第一步进行壮胆性演讲训练。如三分钟自我介绍,谈谈我的家乡等。结合这一训练告诉学生什么是演讲?演讲稿怎么写?演讲的具体要求有哪些?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初步的演讲知识和特点。

4.2有准备演讲

第二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思维训练,即有准备演讲训练。教师可在新课结束后,结合课文命题,也可离开课文命题,但命题应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前途或当前人们关注的问题。如《六十分真的万岁吗?》、《我为北京奥运添光彩》。这样也可促进同学们广泛地阅读收集材料以构思演讲稿,明确写好演讲稿是有准备演讲成功的一个关键。当然,有准备演讲关键仍在临场演讲时的思维训练。尽管学生写了演讲稿,但不是原封不动地背诵讲稿。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演讲事例的选择和应用,命题演讲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同时讲解语言训练中的气息训练,字音训练,技巧训练,注意重音、节奏和停顿。

4.3即兴演讲

第三步进行即兴演讲的训练。如在教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后,让同学们围绕学习内容即兴演讲,这样就能使演讲者有言可发,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在即兴演讲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立论上力避一般化,独辟蹊径,道前人未所道,这就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即兴演讲还将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大胆表述自己思想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却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

4.4辩论性演讲

第四步进行辩论性演讲训练。由于平时对演讲训练的分步教学,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受到了实际锻炼,演讲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因此教师可安排四人为一组,把全班分成若干组,将水平接近的两组构成对手,现场出题,抽签确定正、反方,一个学期每组学生至少轮一次。在辩论性演讲中,教师着重指导学生以下两点:

(1)辩论中会听不会说的必败,会说不会听的必定乱辩,只有听说俱佳者才有希望取胜。

(2)由于一场辩论中要交锋多次,辩手应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心理素质。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综合语文能力的人才,在诸多的语文能力中,培养说话能力的意义既是基础性的,也是综合性的,因此我们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叔成.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2]苏洵.嘉佑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演讲艺术论文篇6

――编 者

2006年7月4日至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发起,全国30余个曲艺表演团体、曲艺教学机构、曲艺研究单位和部分地方曲协参与,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了旨在“拓展曲艺研究学术视野,探讨曲艺创演经营实践,交流曲艺演出经验教训,强化曲艺行业协作意识”,主题为“曲艺的传承与我们的责任”的“首届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

论坛的创办和首届会议的举行,是在世界范围因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刺激而奋起保护包括曲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历史语境下,基于强化各地各类曲艺表演艺术团体在传承曲艺艺术、保护曲艺文化、推动曲艺创演、繁荣曲艺市场和促进曲艺研究方面职能与责任的考虑,组织发起的。目的是通过论坛的形式,给曲艺文化的保护和曲艺事业的繁荣,提供一个持续强劲的思考交流平台和宣传舆论讲台。让各地的曲艺表演艺术团体不分规格与级别,平等参与,切磋研讨,通过工作交流和理论探讨,建立横向联合,加强行业协作,共谋发展繁荣。

首届论坛在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取得圆满成功,形成诸多共识。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曲艺表演艺术团体是传承曲艺艺术的专业大本营和繁荣曲艺创演的重要工作母机。在当今保护和弘扬包括曲艺在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潮流中,更是扮演着延续曲艺血脉、孵化曲艺人才、创演曲艺节目和传播曲艺文化的重要角色。要继续不断地巩固和加强曲艺表演艺术团体的这种核心地位,强化自身的专业身份和历史责任,充分发挥艺术重镇和业务中坚的功能作用,承担组织领导工作的曲艺团团长们,更是肩负着至为崇高而又艰巨的使命!同时保证:将通过自身的有效组织和努力工作,为曲艺文化的保护和曲艺艺术的繁荣,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会议认为,在当今曲艺文化的传承出现巨大困难和严峻挑战的情势下,加强研讨交流,凝聚理论共识,对于指导曲艺保护和繁荣曲艺创演至关重要。通过论坛交流,互相切磋启发,可以减少工作盲点,提升工作效能,是当前做好曲艺工作的有效手段。

与会代表密切联系曲艺事业在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实际,紧紧围绕曲艺表演艺术团体的本身职能和行业责任,踊跃而又充分地交流了各自团体的生存状况与发展前景,热烈而又务实地讨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曲艺表演艺术团体传承保护曲艺艺术的艰巨任务与崇高使命。大家认为,新世纪新时期曲艺表演艺术团体的职能和作用,不再是仅仅通过创作和表演曲艺节目为社会和观众提供相应的精神食粮,在推动曲艺事业不断繁荣的过程中丰富和繁荣文化市场;而是同时担负着深刻传承曲艺艺术、不断孵化曲艺人才和广泛传播曲艺文化的多重任务。近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对于曲艺表演艺术团体的生存与发展给予了热情关怀和大力扶持,但由于全社会对曲艺表演艺术团体的功能认识和职责定位,还局限在过去传统的窠臼之中,没有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语境下重新确立其作为传承曲艺血脉和保护曲艺文化核心机构的全新地位。所以,才出现了现实中是完全被推向市场还是相应扶持保护的不同对待与两极思考,出现了是属事业发展中间还是产业发展对象的迷茫与尴尬。这些问题如果不从政策层面到实践环节都能够予以明确和厘清,则曲艺表演艺术团体的当展势必无法真正承担起传承曲艺血脉的核心重任。大家一致强调,曲艺要在当代持续健康繁荣,首先要本质地继承其艺术的传统,然后才能发展和创新,同时也才具有持续繁荣文化市场的资源与资本。尤其在当今时代,不立足于全面深刻地保护和传承其艺术血脉,仅仅靠着单纯地创作和表演曲艺节目,会使自身的文化生态更加恶化,会使艺术的创演之路失去依托乃至迷失方向。与会者呼吁,有关方面要全面研究和及时明确曲艺表演艺术团体在新形势下的这种新职能和新定位,尽快颁布和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为曲艺表演艺术团体在新时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提供保障。

演讲艺术论文篇7

一、关于曲艺表演

所谓的曲艺表演,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演员在舞台表演时,既要讲述故事还要注重表演,需要演员让自己进入那个表演氛围中,还需要投入到互动交流当中,用自己的作品感染观众达到表演的效果。但是仅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观众在欣赏节目时,会通过演员的演绎效果来判断演员的品德和道行,观众由此在心里会产生一把衡量的标尺,对此表演产生评价,从而达到对艺术表演的积极配合和反馈。在艺术表演上,表演者要学会掌握观众的心理状态,了解观众的口味,要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让观众喜爱自己,让艺术之路越走越好。在曲艺演出中,表演者一般都是以讲述者的身份出场,还会对其表演内容进行人文知识传授,观众在欣赏曲艺表演的同时,还能够对自己进行多方面的教化作用。表演者为了能将角色表演得更好,除平时努力练习和对内容精心设计外,还要把自己塑造成观众喜爱的形象。通过演员一系列形象塑造的表演,他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演员,而是一个和观众有着密切联系的鲜活角色,让表演者和角色融为一体,并且也是一个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表演者。

二、关于曲艺表演艺术的创作

关于曲艺表演艺术,它的创作是对大众艺术本质的体现。曲艺表演必须要结合观众的审美情趣,这在曲艺表演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回头看一下以往的经典传统曲艺节目,就知道为什么其会成为永恒流传的不朽名作了。这些创作都表达了群众的愿望和诉求,采取了观众喜欢的表演方式和技巧,它的内容和主题都倾向于人民大众的理想生活,通俗性的说唱语言,比如说运用方言进行曲艺表演创作,这些表演都广泛使用了各地区人民群众生活的语言,增加了趣味性和生动性,让曲艺表演艺术的品种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一场特殊的生命救援》的创作特征

鄱阳大鼓约在清朝咸丰年间,由艺人张嵩山创演,传播于江西的鄱阳、乐平、余干、万年一带,后来又将鄱阳民间小调、鄱阳湖渔歌融入大鼓说唱,使鄱阳大鼓在当地有着更广泛的群众基础。鄱阳大鼓《一场特殊的生命救援》是由江西省曲艺家协会策划,上饶市曲艺家协会、广丰县文化馆联袂创作完成的,讲述的是2014年8月,以江西美术书法界艺术家为主要代表的江西文艺家联手举办义卖笔会,筹集手术费,挽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生命的故事。这个曲艺表演是非常成功的,它把曲艺表演艺术的本质特征都继承了下来。其成功之处在于它的通俗性。比如在此表演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善良的人物形象,比如说书法艺术家们,这些人物角色贴近现实的生活,贴近当前主流社会的价值评判标准,这样更容易吸引大众的眼球。故事的论述以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主,贴近大众的生活,容易引起人们的思想共鸣。除此之外,该剧的表演有一种集体性的特点,它不同于个人的个性创作,因为它要表达出人们的深层情感,包括乐于助人、慷慨的心理等等,它可以代表绝大多数人们的思想,显示出曲艺艺术与大众的价值取向。所以曲艺表演的创作一定要结合人们的生活,走进人们的生活,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所以通俗性是曲艺表演的重要一个特征,《一场特殊的生命救援》正是迎合了这一特点,才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曲艺艺术发展至今,曾出现过很多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艺术观念上出现了理论觉悟的偏差。对曲艺艺术本质特征的正确把握,会让观众清晰地知道曲艺到底是什么?然后才可以知道怎样继承并且创新才会真正符合曲艺的基本艺术规律,就不会导致发生偏差问题。我们只有真正掌握了曲艺艺术的本质特征,主要运用口头语言在说唱的表演形式上去继承,就一定会弘扬曲艺的艺术特点,发挥曲艺的艺术优长,而不至于在继承传统时误把糟粕当精华。

四、总结

曲艺表演艺术要真正被大众接受,要被大众尊重理解和喜欢,同时要在大众的心中树立新形象,作为传承者的我们也要发挥自己的绵薄之力,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弘扬曲艺文化,让它发扬光大。

作者:潘霞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文化馆

参考文献:

演讲艺术论文篇8

周口师院“音乐聆听·美术感悟”系列讲座,从开办起就以传播优秀艺术文化知识为理念,在院校有关部门的带领下,已制定了较规范的操作流程及完善的运营管理机制,讲座可以说是期期爆满,场场精彩。周口师院“音乐聆听·美术感悟”系列讲座,以传播优秀艺术文化知识为己任,紧跟时代潮流,在传播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同时,加入现代元素,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或以现代的科技手段、理解方式去讲解传统艺术,在提升大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让他们谨记我国乃至世界优秀传统艺术文化,让优秀的文化艺术成果能一代代传承下来,使之得到传承与发扬。

1.聆听讲座,能让同学们从中学到新知识。如周口师院“音乐聆听·美术感悟”系列讲座,由徐坤芳老师主讲的《歌从民间来》。这场讲座,讲述了民歌的发展历程,讲述了民歌创作之王———王洛宾。讲座以故事的形式开始,通过讲述、表演发生在王洛宾身上的事,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民歌知识,也对民歌之王———王洛宾有了新的了解。了解了那些歌曲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思想、情绪等。

2.通过讲座,能展现个人主观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如周口师院“音乐聆听·美术感悟”系列讲座,由成军老师主讲的《曲艺伴我行》。这场讲座以曲艺的发展为线索,其中穿插小品、相声。表演小品、相声就是演员个人主观意识的体现,可以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展现个人特点。再如由范明磊老师主讲、王志刚老师指挥的讲座《国乐飘香》,体现的就是团队合作精神。此讲座以民乐演奏为主,需要团队的默契配合,才能达到可听可食的效果。像鲁恩雄老师的讲座《舞动人生》也是。舞蹈也是需要团队合作的,舞蹈在演绎的过程中,动作要整齐划一,编排协调。如果演员只顾个人主观意识,没有团队合作精神,那效果可想而知啊。

3.通过讲座,挖掘了艺术系师生的潜力。曲艺类讲座发掘了同学们的表演天分,给他们一个表演展示的舞台;歌唱类讲座给了教师一个展示自己教学成果的机会;舞蹈类讲座给了艺术系的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所学专业的平台。

4.通过讲座,锻炼的同学们的舞台心理素质。多次的登台演唱、表演,既锻炼了他们的胆识,也丰富了他们的舞台经验,为以后的演唱、工作积累经验。

5.同时讲座也培养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学生。通过讲座,艺术系的学生各显神通,大展宏图,充分发掘自己各方面的才艺,正所谓艺多不压身,多一门才艺,就多一个生存的机会。讲座也给了他们锻炼的舞台,同时也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多才多艺的综合性人才。

6.讲座不仅给了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系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同时也给了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一个观摩学习的机会。通过登台演出,给了他们信心和希望,让他们有了表演展示的欲望,这样他们会更加努力去练习,争取每一次登台演出的机会。

7.讲座也是检验艺术系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平台。在讲座过程中,老师会亲自示范,是展示他们个人专业技巧水平的一个平台。同时,登台演出的学生,也是老师经过层层筛选才最终确定的,他们也是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展示的一个平台。通过展示,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指出不足;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其所长为我所用。在演出中,学生通过演唱(奏)作品,体验、感受音乐;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作品的创作、美学的讨论,感受音乐形式的美和理解音乐的广阔的精神内涵;通过排练,让学生们对作品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对作品有了更深的一个层面的了解。

二、总结与思考

(一)周口师院系列讲座感悟周口师院“音乐聆听·美术感悟”系列讲座的成功举办,有院系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也有艺术系师生的辛勤排练。周口师院“音乐聆听·美术感悟”系列讲座,可以说是高师院校艺术品牌中一个成功的典例。它不仅是高校艺术品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提供了一个稳定的艺术实践基地,为艺术系师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和机会。它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提升了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个人气质。它的艺术的殿堂,更多的“信徒”等待着它的洗礼。

(二)对周师系列讲座的几点建议周口师院“音乐聆听·美术感悟”系列讲座是成功的,但万事万物都不是完美的,它也有它的不足和弊端。作者就个人想法,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1.应建立多学科交叉的讲座模式。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让学生们在聆听讲座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接触到相关学科的知识,甚至是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专业知识为线索,贯穿整个学科,把知识串成一条线,能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聘请校外专业人员进校园讲座。民间艺人、专业团体等都是藏龙卧虎,高手如云。他们都是身怀绝技,专业水平也不可低估。邀请他们进校园讲座,不仅能丰富艺术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同时,他们也是民间技艺的传承者。聘请他们讲座,更能将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演讲艺术论文篇9

首位研究演讲艺术的著名学者是希腊哲学家科拉克斯,他从公元前480年就开始从事写作和教育工作,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工作为后继的希腊学者们奠定了基础—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有亚里士多德,他们不仅是哲学家,也是具有高超教学方法的教育家,演讲家。中国古代,虽然演讲的模式和西方有所不同,但回顾当时孔孟游学讲学、古代书院讲学制度的兴盛,无不体现出演讲艺术在古代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演讲艺术运用于教学由来已久,在中外教育中比比皆是。那么,在当今时代的大学校园,教师如何正确运用自己的演讲力,释疑解惑,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论述这一问题。

一、何为教师教学中的演讲力

1.演讲力概念

当今社会,演讲越来越成为个人在社会中得以安身立命的重要技能。它是在有效时间里进行有效的“言说”,并能征服不同的听众,是走向成功的重要一步。演讲是个人生存的工具,是赢得成功的武器;演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在百度百科中,对演讲是这样定义的:演讲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由此而自然引申,演讲力就是运用演讲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的一种能力。众所周知的一些大演讲家,比如马丁·路德·金、温斯顿·邱吉尔、富兰克林·罗斯福、甘地等,都具有过人的演讲力,所以他们的演讲也为众人所熟知。

2.教师的演讲力

相对广义的演讲力而言,教师教学中的“演讲力”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一种表达艺术,一种以传授知识、表达思想来影响学生的能力。现代大学教师,作为讲台上的特殊演讲者,不仅需要精湛的学术成就和科研能力,更要有能激发学生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教师思维方式的表达、有效信息的传递、学生的思考如何引出、观点如何展开、结论如何得出,运用怎样的语言、姿势等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并认同,这些都是在现代高校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教学艺术,即演讲力。对于大学教师而言,教学中的演讲虽有别于政治选举或者商业推广中的演说,但也不乏共同点,那就是从听众出发的演讲艺术。大学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的演讲力更多的是一种可以站在听众—学生的角度实施教学的一种能力。它是使教学能够更好实施的重要因素,是引导学生参与、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共鸣、拓展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当前大学教师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灌输式”教学

“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中国渊源已久,这种教学模式把“讲”作为主要方式。毋容置疑,大学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量,因此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滔滔不绝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大学课堂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把讲课单纯作为自己的一次知识释放,这种释放让其自身得到满足并且愉快。然而,大学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大学的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不只是知识本身,更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思考。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指出:“灌输既不是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灌输教育在性质上是一种强制的、封闭的教育;在目的上,它试图通过一切可能的方法和措施使学生接受并最终形成特定社会所要求的固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习惯;在内容上,所要传授给学生的乃是人们推崇并为大多数人一致认可的、具体的道德规范;在方法上,通常诉诸直接的问答式教学、规劝、说服、强迫执行、训诫、奖惩以及榜样等。这实质上是一种僵化的教育形式。它的核心是强制和服从而不是创造和自主,是一种无视学生主体、目中无人的教育。笔者在学校发起了一项调查,参与调查的100个学生中,有72人对遇到某位教师只顾自说白话、自导自演的时候,选择了看小说、睡觉或者逃课。

2.“开放式”教学

和“灌输式”教学相对,“开放式”教学突出的是“学生”。持有这种教学理念的教师往往为了突出与学生的互动,采取了形形色色的教学方法,将自己置于后台,把学生推到前台。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协助的作用,就像演话剧过程中连台都不上的剧务,而把话剧的导演、演员等角色都分配给学生自己。这种教学模式一度在国内十分风行,许多大专院校甚至专门总结经验材料来论述其成功之处。然而,对于一门科学而言,教师肯定是在这一领域占有了大量的资料,或者有着自己的研究心得,但学生则是此领域的人门者。如果一味放任让学生唱主角、教师缺乏引导,短时间内也许可以看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但从长期来看,却会由于学生缺乏深层次的知识积累,导致对某一领域只是“雨过地皮湿”,影响教学的最终质量。 三、演讲力:教师何为

1.善于把握听众心理

没有听众,就没有交流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就是听众,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尽全力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实践证明,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一般在20分钟左右,基本能够保持注意力则在40分钟左右。过了这一时间,人的大脑就要适当休息。所以,教师为了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把握学生的心理。把每一堂课都当作一次别样的演讲,每一次上课就力求进一步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促使学生成长。作为课堂上的演讲者,教师要讲的内容应该是他认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学生最应该了解和获得的知识。笔者认为,在时间上,教师应该把最难弄懂的内容控制在20分钟之内讲完,其余的课堂时间用来讲授一些相对易懂的内容。同时,应善于制造悬念,学会调控场面。当台下的学生出现反应冷漠、气氛冷清的场面时,教师不能因此而自然产生心寒的感觉,表现出“越讲越没劲”的状态。因为,教师讲课一旦缺乏激情,学生就更会无精打采,以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学的最终获胜者往往是能够给学生点燃一把火的人,教师讲得富有激情,学生才会听得有劲。

2.熟知所要讲述的内容

课堂演讲的内容自然是重点。在上课过程中传递的信息与表达的思想,是大学教师思想感情的载体,以流动的方式,运载着其主张、见解、态度和感情,并将其传达给学生,从而产生说服力、感召力,使之领悟到知识,受到教育和鼓舞。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时地看教材教案,甚至消耗大块时间去读教材,这堂课的教学负面效果显而易见。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脱稿授课,旁征博引,妙语如珠,段与段、节与节之间衔接紧密,逻辑层次清楚,学生自然喜欢听,认真听。当然,很多教学中的内容通常在课程要求中早已拟定,要把这些内容具体生动地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对内容的自我理解与润色。只有融合了个人经验与情感的内容才会显得更有力量,更贴近学生的思维。就是讲授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师揉合内容的方式也不一样,用每位教师自己独有的逻辑和特色方式来安排教学材料,才能使得知识和思想新鲜生动,启迪学生心智。因此,“内容”是实质的内容,却也应是经过不同教师根据自我经验“加工”过的内容。

3.精心设计表达方式

课堂演讲虽然不是“表演”的艺术,但却是“语言”的艺术。因此,确定内容和目标后,通过准确适当的传授方式,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同的内容中运用多样的“语言”艺术就是“器”。这里的“语言”,是指根据内容变换调整的方式方法。从这一点看,教师应该首先明确上课的目的,是想让学生获得信息、培养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还是启发思维、激励心智,不同的授课目标当然需要不同的实施方法。因此,应该非常清楚:第一,在教师只需要传递给学生大量信息或者客观知识的时候,维持学生注意力是关键。有科学研究表明,成人每次集中精力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当教师以传授大量知识为当堂课的目的时,就要考虑到怎样确保学生思维的动静结合。第二,如果是关于某一话题需要学生讨论和展开想象时,就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团体协作和合作学习,开发学生思维,拓宽视野,使学生有效参与团体讨论,培养他们倾听、协作、共享的能力。第三,在想要激励学生内在情感或者内在动机、达到励志的效果时,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心灵上的升华。教师要多使用类比性例子,或以自身经验去感化学生,并适时触及学生的感情层面,情理相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精辟、有力,或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或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或娓娓道来沁人心脾,或善用修辞增添力量,或富有哲理给人启迪。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减轻学生的疲劳感,使学生产生持续的兴奋点。通常,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授课音量的大小、提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抽出某一点让学生参与讨论,或者穿插一个小故事、制造一点小幽默,以重新把握课堂节奏。同时,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力避免“这个”、“那个”等累赘性词语。

演讲艺术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J802文献标识码:A

朱文相是当代戏曲理论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戏曲教育家。1985年至1987年,我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理论研究班”学习,朱文相老师担任这个研究班的表导演理论导师。因为是阿甲先生的高足,他在严承宗师理论的基础上,引伸、开拓和发展,在戏曲表演、导演理论上建树丰硕。从他的授教中和论著中,以及多年来在研讨会上的发言中,都使我受益良多,使我难忘的是他的授课水平和技巧,他备课内容充实,举例生动,深入浅出,语速适中,感情充沛,他教课程内容,授课时那朗朗的声音,至今好像还在我耳际回响。

一、哲学的起点

朱文相熟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他是站在中国哲学的高度,从美学层次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上,论述中国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戏曲是以中国哲学为支柱,体现中华传统的美学命题;戏曲从儒家中接受中和之美、从道家(老庄)中接受虚实相生、从楚文化中接受夸饰出奇、从佛(禅宗)文化中接受顿悟、联想等等,综合为平衡和谐的戏曲艺术之美,所以,中国戏曲体系是个泛美体系。他从艺术观的角度,论述华夏民族戏剧和西洋戏剧的区别;戏曲艺术与西方艺术的区别;戏曲的写意性与话剧的写实性的舞台形式的区别。朱文相老师用辩证的观点和思想方法,分析指出写意性艺术和写实性艺术并不绝对化,因为并非戏曲艺术“变形”,任何艺术都有“变形”,问题在于“变形”的尺度和美学追求不同,比如话剧虽然属于写实性艺术,但也要“变形”,只是尽量掩饰“变形”,追求酷肖生活,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幻觉。而戏曲的意象化的写意,审美追求是“离形得势”、“不似之似”的“神似”,并且充分突出歌舞化。而且,戏曲艺术是个大家族,各个剧种表演艺术风格的“表现”与“再现”的比重,也是不均衡的,比如表现性最强的如京剧、昆剧,表现性较弱的如沪剧等。

朱文相认为,戏曲的“写意”也是来自生活。戏曲身段程式是生活提炼的典型化,是反映生活的艺术语汇。中国戏曲表演是生活真实性与艺术真实感的统一,所以同样属于现实主义范畴。戏曲的观众是特殊审美群体,是在眼看、耳听之中,于心中幻化出意象,戏曲舞台艺术是通过观众的“三度”创造共同完成的。

对于阿甲先生有关“表演也是文学”这一论述,朱文相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形象地把戏曲文学分为“有声”文学和“无声”文学,“有声”的文学指用唱念的台词来刻画人,“无声”的文学是指演员运用做功表演,刻画角色的心理动作塑造人物形象。因为“无声”文学占领戏曲舞台很大的比重,因此,戏曲演员不止要重视"唱",还要重视“做”,要“四功五法”全面地发展戏曲表演艺术。

朱文相还开创性地提出导演的“四个统一”的理论。一是文学风格与舞台风格统一,也就是编与导的关系;二是剧中人物性格与演员艺术个性的辩证统一;三是表演风格与音乐、舞台美术设计的统一;四是演出与欣赏的辩证统一。他强调舞台是以表演为中心的,导演构思了导演计划后,最终要靠演员表现,

二、创新基于继承

关于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戏曲界重点探索的课题。朱文相精辟地指出,话剧的民族化不是戏曲化,戏曲的现代化也不是话剧化,他强调戏曲要保持自己的美学精神。有一些戏曲的创新剧目缺乏个性:音乐设计歌剧化;锣鼓点子都是京剧化;服装设计越剧化,舞台布景话剧化。各个剧种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个性,选择剧目要适合自己剧种的优长。他以昆剧举例说,昆剧传统戏尽量做原汁原味地继承,可以适当排演创作新编历史剧,由于其表演功能的局限,创作现代戏一定要谨慎,切忌搞成四不像的东西。

朱文相强调要创新必须先要继承,创造如同“放风筝”,必须牢牢把握戏曲规律与艺术风格这根“绳”。所以,他特别强调戏曲导演要懂得舞台规律,既要不枸一格,又要“寓新于矩”,讲规矩不是“屑足适履,而是因难见巧”,让观众似曾相识又颇觉新颖。

他指出舞美不是绘画和建筑展览。有的戏在“大制作”上下功夫是误区,有的戏的固定空间与虚拟动作产生审美矛盾。比如杨子荣“打虎上山”这场戏,运用写实的透视感极强的大树作背景,与杨子荣策马上山的虚拟表演的流动空间表演是“打架”的。舞台美术要与表演统一,要能帮助表演。舞台美术应该在“一桌二椅”与实景之间来创造。布景要使观众产生联想的幻觉,但不是幻觉主义,即不是用实景去制造真实感觉。一般说,戏曲舞台,中性布景大有可为。

戏曲不能离开音乐锣鼓(个别剧种除外),他强调板式和锣鼓经的重要性。锣鼓的功能是打内心、打人物,表现力很强。有的导演不懂锣鼓经,排斥锣鼓,使表演就像没有了骨架。关于唱腔设计,他反对有些新剧目的唱腔设计总是高、花、碎。有的唱腔不顾人物性格,比如,李清照这样的人物的唱腔,就不能编得像个革命家;有的戏的音乐配器不顾情节内容,自始至终制造雄伟气氛,与演员抡戏。

关于演员的表演艺术,朱老师认为,应该是“程式的表演”而不是“表演程式”。现在的表演缺点有以下几种:满的堆砌、散的拖拉、浅的过火。演员要克服演行当无人物;演流派无人物;演自已无人物;演技巧无人物。要用表演艺术来感动观众。程式技巧要科学运用,要根据戏情戏理取舍,对于一些过火的表演,他认为要提到戏德、品质问题上来认识。

朱文相指出,戏曲想要发展,剧团内部的现状,有需要注意的问题,有的剧团内部不团结,自己拆台就必然有危机。所以必须要有好戏、好演员;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还需要立法,需要当地政府对剧团有一定的经济支持,由演员来承包几乎没有成功的。

三、理论联系实践

朱文相自幼接受家庭戏曲氛围的薰陶,又经过多年潜心的研究,通晓戏曲舞台规律。他一贯强调理论研究要联系舞台实践。他的理论不是泛泛而谈,他的课是“立体”的,并且具有可操作性。他结合戏曲传统戏、新编古代戏、现代戏等舞台实例来引证。如同剥茧抽丝,既条理化又有血有肉。

他指出,戏曲并非完美无缺,他告诫戏曲工作者要克服形式主义。传统戏曲剧本,有不少存在着文理不通等缺点,需要改造,仍须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戏曲导演要研究戏曲文学本,要根据舞台形象的需要,修改成为戏曲舞台本,他具体地讲述:剧本如何与表演统一;如何使剧本不过密,给“无声”的表演留时间;如何从刻画人物、调整戏剧结构、调整剧本节奏等方面,变文学本为戏曲导演本。

他指出当代观众“看戏”大于“听戏”,因此,安排唱、做、念、打需要各得其所。他强调,导演要指导演员发挥表演技艺,要在演员的创造中“复生”。他还强调导演要学点表演,还要总结老艺人的表演经验。至于导演风格,是自然形成,不是靠一朝一夕的哗众取宠:应该是“大器浑成、返朴归真,不着痕迹,尽得风流”。所有这些,都使我在导演和讲课的实践中,得益匪浅。

四、捍卫戏曲的战士

演讲艺术论文篇11

首先,从性质上看,演讲属演讲学范畴,它是演讲者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和态度,以达到宣传真理、交流信息的一种口头交际形式,属实用类语言范畴。而朗诵,则是演员在理解感受文学作品形象和感情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有声语言再次创作艺术形象的再创造的过程,属文学类语言范畴。一个是直接的交际形式,侧重于应用性、真实性;一个是间接的再创造的过程,侧重于艺术性、想象性。前者特点,可以从宣传鼓动性的演讲、学术论文答辩、及祝辞悼词等的应用中可以体会到;后者,则可从朗诵的对象,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童话、寓言等体裁的朗诵营造了艺术氛围,给人精神情感的愉悦、审美的享受中体味得到。

任何演讲和演讲稿,都是特定时间、场合,特定的某个人所留下的历史产物和记录,不管是演讲的内容,还是演讲的风格和演讲的情景,都以其独特性、真实性定格在历史上。林肯的《在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上的演说》,鲁迅、等伟人的演讲,都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当然,如果你想在影视剧里去模仿他们当时演讲的情景,那么,你必须在特定的情景、形象、风格方面与之相像。而朗诵便不同,只要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朗诵者都可拿来进行二度创作。固然,文学作品里有作家创作的客观形象在那儿,有客观的感情特点在那儿,但它的形象却是虚构的,不同的朗诵者都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创作出不同的朗诵形象。由于朗诵者的经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感受理解的水平不同,音色、音质的不同,就是同一文学作品,不同的朗诵者其创作出来的朗诵形象也是不同的。同是舒婷的《祖国啊,我的母亲》这一首诗,著名配音演员乔臻和丁建华,他(她)们创造的艺术意境乃至朗诵形象是不同的,因为二人的音色、音质不同,个性性别不同,处理的方式可能也不同。假如这一首诗,由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来朗诵,其意境和艺术形象可能又会不同。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文学作品的形象留给了朗诵者更大的自由创作的空间和广阔的余地。

演讲艺术论文篇12

实。出席会议的领导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真话不讲虚话。分管全省艺术创作工作的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刘宽忍做工作报告,没有照本宣科,而是讲自己判断的大实话。他简要回顾了一年来,陕西省艺术创作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为龙头,以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为契机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如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和2008-200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三名,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荣获“文华奖”特别奖,《大树西迁》剧本荣获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第一名,秦腔现代戏《柳河湾的新娘》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并参加了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展演,秦腔《大秦将军》《秦腔》《杨门女将》等16台剧目分别获得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优秀演出奖特别奖、优秀演出奖等;陕西演艺集团省京剧院的京剧《风雨老腔》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全国优秀京剧剧目展演活动;还有歌舞剧《延安颂》、歌舞音画《金格灿灿彩》等8个剧目入选2010年度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

刘宽忍同志着重就陕西省艺术创作规划、培养编剧人才、艺术理论研究滞后和戏剧批评缺失、打造艺术精品、创新奖励与激励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开创艺术创作新局面”的工作思路和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措施。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副秘书长孟建国出席创作会议并在讲话中具体阐述了抓艺术生产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问题。一是处理好舞台“大制作”与传统舞台呈现“简约”的关系。二是处理好“获奖”与社会评价的关系。他指出艺术生产的定位很重要,艺术院团要有自己发展的设想。创作文艺作品不是只为了获奖,获奖不是目的,文艺演出是演给群众的、演给社会的,而不是演给领导看的。一个艺术作品、一台戏好不好,评价来自群众、来自社会、来自大众,而不是“小众”。三是处理好思想性、艺术性与市场性的关系。艺术创作也是生产产品,要考虑市场欢迎不欢迎。四是处理好政府扶持与面向市场的关系。政府要扶持文艺创作,要不断加大投入,这是政府的责任、是“民生工程”。政府要“养”,但不能“养”惰性。我们要解放思想,改变不利于陕西艺术发展的落后观念,陕西文化资源多、人才多,但有不少制约因素,要研究新事物、接受新事物,如陕西戏剧与影视结合的路子就很宽,有待于我们把传统的东西与现代的手段去对接。一句话,我们的艺术创作、文艺演出要面向大众、立足社会、立足市场,而不是面向领导、面向获奖。孟建国同志提出处理好“四个关系”的问题,观点鲜明、切中时弊,有一定指导意义,引起与会者的热议和好评。(根据本人讲话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