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设计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4-08 11:50:24

模型设计论文

模型设计论文篇1

飞机产品与一般机械产品不同,其装配过程不能单独依靠零件自身形状和尺寸加工的准确性来装配出合格的产品,必须采用装配工艺装备(简称装配工装)来保证产品的装配质量。飞机装配工装是飞机产品在完成从零组件到部件的装配及总装配过程中,用以控制其形状几何参数,且具有定位功能的专用工艺装备,一般包括骨架、定位和夹紧装置、辅助设备等组成结构。

飞机研制过程是一个反复迭代、逐步逼近的过程,现代飞机研制正在由过去的串行开发模式向数字化产品、工艺和工装协同设计的方向发展。在飞机制造企业,工艺设计部门根据下发的产品设计数模,进行装配工艺方案设计,并提出工装设计申请。工装设计部门依据数字化产品定义和装配工艺要求完成设计,可根据产品设计成熟度状态及时调整和修改装配工艺方案和工装设计方案,并及时反馈工装设计对工艺规划和产品设计的需求。因此,飞机装配工装设计问题可描述为产品设计、工艺规划与工装设计融合与迭代的过程,如图1所示。

信息视域表示

飞机装配工艺设计需对装配工艺装备的功用、结构和性能提出设计技术要求,需明确给出需要定位和夹紧的部位及相关特征。在数字化环境下,这些部位和特征即为工装设计的原始几何依据,工装设计通过提取这些部位和特征来完成。因此,定义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和工装设计三个阶段的信息构成,包括几何信息和语义信息,为建立三者之间的映射关系奠定基础。

1设计信息域

飞机设计所发放的飞机设计模型是面向功能描述的,表达了按设计分离面划分的结构和零部件之间的组成关系,是进行后续工艺设计和产品生产的依据。

设计信息域是基于产品设计结构表示的各种关键设计数据的数字化定义和表示,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体现。设计信息域包括产品设计结构描述、设计基准和除设计基准外的设计特征(几何形状及相关属性描述),用表示;产品设计结构模型即产品结构树,用表示;设计基准是对部件设计中的部件轴线、设计基准面、结构轴线等信息的数字化定义和表示,用表示;设计特征是待装配零部件的数模构成特征的定义和表示,用DdSdDdF表示。D可表示为

2工艺信息域

工艺信息域是基于装配工艺结构表示,反映装配工艺意图的结构形状的工艺信息集合。飞机部件装配工艺设计包含众多研究内容,本文的工艺信息域仅包含与工装申请和工装设计相关的工艺信息描述。工艺信息域包括装配工艺结构表示、装配工艺基准及关键部位或特征,用表示;装配工艺结构即装配工艺树,是对装配单元划分和装配顺序的数字化表示,用PpS表示;装配工艺基准是对零部件的定位基准、装配基准、测量基准和混合基准及其定位方式的描述,用pD表示;关键部位或特征是对关键型面、结构交点等能够对装配准确度产生影响的互换协调部位或特征的定义和表示,用pF表示。数学表达式为

3工装信息域

工装信息域是面向装配任务的,由用于支持工装概念设计的一组结构形状及其相关工艺描述构成的工艺信息集合。工装信息域起两个作用:辅助工艺设计人员制定工装申请单和为工装概念设计提供设计参考。工装信息域包括工装设计基准、定位及夹紧信息和辅助装置信息,用T表示。工装设计基准包括安装基准和构件制造基准,尽量与产品设计基准保持一致,用表示定位及夹紧信息是对产品上需要工装定位的关键部位或特征的数字化定义和描述,包括该类结构的几何信息、位置信息和精度信息等,用tL表示,是工装定位件、夹紧件和骨架的设计参考;辅助装置信息是对产品上需要使用辅助装置支承或调整的部位或特征的数字化描述,用ttD。A表示。工装信息域的数学描述为

基于多色集合的映射模型

1多色集合理论

俄罗斯Pavlov教授于1995年提出多色集合的概念,并于2002年提出多色集合的体系结构。多色集合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使用相同的数学模型来仿真不同的对象,例如设计过程、工艺规划和生产系统等,描绘元素间的层次结构和复杂关系。多色集合理论在问题的形式化研究方面前进了一步,主要应用于产品概念设计建模、公差信息模型构建、零件加工工艺建模、装配工艺建模和过程建模等研究领域。

传统集合是元素的全体,集合中的元素仅名字不同,元素的其他性质都没有表示出来。在多色集合中,集合整体本身和它的组成元素都能够同时被涂上一些不同的颜色,用来表示研究对象和它的元素性质。对应于多色集合整体性质的着色称为统一颜色,对应于元素性质的着色称为个人颜色。元素个人颜色的存在是多色集合统一颜色存在的首要原因,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其中,若个人颜色if影响到统一颜色jF的存在,则1ijc=,否则=0。ijc

2映射过程描述

设计域向工装域的映射包含两个过程:产品设计结构向装配工艺结构的转换和设计特征向工装信息的映射。本文着重论述后者。工装信息主要是明确产品在工装上需要控制的部位、特征或方向,通过提取这些信息的几何特征及其工艺属性描述完成工装设计。当产品信息更改时,相应的工艺属性和工装信息也要发生变化。映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首先由待装配零件的典型设计结构推理出该结构所包含的工艺特征信息,根据特征几何属性推理出每个特征所对应的特征元及其约束信息;第二阶段,提炼工装申请语义信息,结合第一阶段的推理结果,得到工装信息,建立产品设计信息、装配工艺信息与工装信息三者之间的派生关系。两个阶段的映射模型如图2和图3所示。给映射模型的每层节点和边着色,采用多色集合层次结构模型来表示上述映射模型。关于多色集合层次模型的相关介绍请参阅文献。第一阶段的映射过程如下:(1)从待装配零件抽取典型设计结构,得到第一层的统一颜色值,具有该类型的部位或特征对应的颜色值为1,否则为0。(2)根据工艺基准和需要控制的关键部位或特征定义第二层颜色。作为工艺基准的部位和关键部位及特征对应的颜色值为1,否则为0。(3)将工艺特征所包含的特征元作为第三层颜色。在第二阶段,给出工装申请语义信息,建立特征元信息与工装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工装信息。

3映射关系建立

通过分析与飞机设计、工艺规划和工装设计相关的领域知识,并与工艺设计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建立各层之间的颜色及映射关系。

(1)第一阶段

第一层:通过对文献给出的一般装配工艺基准选择依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装配工艺基准通常为零件外形、孔、叉耳等。因此,按上述结构形状对零件结构进行归类,为工艺特征的确定奠定基础。建立典型设计结构与工艺特征以及工艺特征与特征元之间的映射关系矩阵如表1和表2所示。利用表1与表2所表示的映射关系,得到零件典型结构所对应的工艺特征和特征元信息。特征元的信息附带了相关约束信息:①线:平行于X轴的直线、平行于Y轴的直线、平行于Z轴的直线或其他直线;②平面:垂直于X轴的平面、垂直于Y轴的平面、垂直于Z轴的平面或其他平面;③自由曲面。

(2)第二阶段

工装申请语义由工艺专家给出,需指出待定位零件部位及需要约束的方向,根据此类语义信息,遍历第一阶段形成的设计-工艺-特征元之间的映射关系,从中抽取与工装设计相关的知识形成工装信息。

实例应用

某公司飞机舱门骨架装配模型如图5所示。

基于上述建模方法和流程,以CATIA系统为平台,采用CAA工具开发相关信息映射工具。应用该工具为公司构建了某机型舱门骨架从产品设计到工装信息的映射机制,完成了骨架设计信息向其工装信息的映射,建立了骨架设计信息、工艺信息及其工装信息之间的语义关系和几何关系。并运用该工具生成工装申请单,构建工装概念信息模型。应用过程如图5所示。骨架装配工装设计基准采用与骨架相同的设计基准。以骨架上口框为例说明设计信息域向工装信息域的映射过程。

(1)给出工装申请语义,骨架上口框需要控制其外形和Z方向。

(2)上口框的典型结构包括:外形面、孔。上口框外形与蒙皮贴合,是需要控制的关键部位。根据表1和表2的映射关系,控制外形的定位方式可以选择外形面(平面或曲面)、工艺孔或工艺接头定位。因要严格控制上口框外形准确度,故选择整个外形面作为控制对象,并设置压紧装置。

(3)搜索特征元信息,找到Z轴垂直的面作为Z方向的定位特征;若没有,则需通过其他形状特征定位该方向。

(4)提取相关零件设计特征及其属性信息(精度要求、功能要求等),建立与工装信息之间的关系。

(5)按照上述过程完成其他待装配零件与其工装元件之间的语义和几何关系的建立。

结论

模型设计论文篇2

风景园林模型制作原本属于工艺制作的范畴,但由于从设计意图到实物模型的转换过程中,涉及到园林形态、比例、色彩、材料、空间、结构等造型因素的变化。通过模型制作,突破二维平面表现手法的局限性,在三维空间造型上对设计进行推敲、修正,体会设计的形体、光影、结构布局、构成等,进行细部推敲、分析与设计构思的完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树立空间想象力的作用。

1.2风景园林模型分类

根据用途和制作工艺,模型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按其表现形式和最终用途,一般可分为方案模型和展示模型。方案模型又称“工作模型”或者“构思模型”,主要用于设计过程中的分析现状及周边环境、推敲设计构思、探讨多方案的可能性、论证方案可行性等环节。展示模型也称“实体模型”,用于模拟设计外观及展示成果使用;另一种是按制作模型的材料进行分类,风景园林模型常用的主要有纸板模型、聚苯模型、木模型、石膏模型、铁丝模型,以及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模型。

1.3模型制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的意义

(1)培养学生从二维走向三维的空间思维能力

模型设计制作是依据学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图纸来实践练习的。设计图是风景园林设计师表达思路的语言,主要体现在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等图纸上。设计图由各种具有不同代表意义的图形符号所构成,并体现在二维图形中。通过由设计图纸到模型实物制作这一过程,既强化了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使之从二维图形走向三维空间。

(2)培养学生理性思考与视觉思考相融合的思维能力

模型作为实体的存在,可以使学生方便地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细部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推敲,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理性思考与美学思考得到有效的交融,有利于提高其综合思考的能力。此外,模型制作要求美学与功能设计有机统一,这种灵活的设计方式为教师的教学也提供了方便,以便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设计思路和思维水平。

(3)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与实践能力

从工作模型的推敲到展示模型的制作,作为一个较完整的设计过程可以模拟从风景园林方案构思到施工前的过程,学生可以深入体验方案分析—方案建立—方案推敲—方案深化—方案实施的全过程及设计阶段的关联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模型制作需要一套完整的制作方法和完善的制作流程,以便于提高模型的完成度,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建立合作意识,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2模型制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现存问题

2.1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现存问题综述

关于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学者和教师都有所论述。现归纳普遍问题如下:从课程体系设置层面看,①教育观念和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及时更新,表现为某些课程的设置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课程教学环节中的脱节。②综合性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亟待加强。③“课外素质教育体系不够健全,课外学习在一些方面缺乏课堂的知识补充和完善、缺少教学内容的延伸、自学能力锻炼。基于上述原因,设置风景园林专业的各校都在积极准备和提出新的风景园林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从人才培养层面看,①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重方案设计技能而轻工程知识,导致本科毕业生不论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在社会工作能力上都需要有一个再培养和训练的过程,才能真正独立工作。②设计教育重“形式”而轻实践,忽视必要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导致学生热衷于讨论缺乏建造技术支撑的“概念”、“构思”,而对风景园林设计师职业产生误解。

2.2模型制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模型制作的内涵较为狭窄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风景园林教学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一般仅停留在方案完成阶段,缺少园林工程与技能的讲授并阐述其与设计的联系。在国外的风景园林教学中,学校把从方案到施工实现的知识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内容,如美国的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IslandSchoolofDesign)通过技术与材料(Technology&MaterialsI,T&MII,T&MIII)3部分课程,使学生购买材料进行建造,从而实现自己的方案。(2)模型制作的表现单一模型制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通常仅作为设计阶段的辅助和补充。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通常方案构思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个阶段模型制作主要侧重表现设计内容,目的是对培养学生空间概念,而不强调制作材料和制作技巧。因此对于模型表现的其他方面必然有所忽略。(3)模型制作的操作简单模型制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以手工操作为主,辅以简单机械操作,较为复杂的模型会使学生畏而不前甚至在设计中摒弃较为复杂的设计内容,手工操作同时还带来了意义较少的重复劳动,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制作热情和教学效率。

3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模型制作的强化与拓展

3.1统筹安排,渐成体系

应从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体系的全局出发,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强调模型制作的意义,并合理安排其内容与深度,来满足各年级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的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循序渐进。以笔者所在的北方工业大学为例,风景园林专业设计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一年级的设计初步课程在贾东教授负责的《同源同理同步的建筑学类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指导下,强化模型教学,从纸板、石膏、木、聚苯、铁丝等五种基本材料的认知出发,使学生了解材料及指代材料特性,对空间进行认知、体验和构成设计,达到空间认知的教学目的。该课程改革后确立了模型制作在整个设计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①。二年级、三年级乃至四年级,也根据课程体系对模型制作做了一定的规定。

3.2因地制宜,区分对待

在形成模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应从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根据设计课程内容来制定模型制作内容和要求。目前,风景园林专业主要设置在建筑类、农林类、艺术类和综合类高校,由于设置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的学术背景不同,具体课程设置和风景园林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必然会有所偏重、有所差异。但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的基本程序总体上都是由项目分析、资料搜集、案例研究、设计立意、方案构思、多方案比较、方案调整、方案表达等几个阶段组成,来达到专业技能训练和人才培养的目的。甚至可将上述程序总结为三个阶段。如在案例研究中,仅对相关案例进行资料梳理和现场调研,甚至图纸抄绘,学生难以建立起完整的逻辑思路和全面的印象,如果在本阶段引入案例模型制作环节,则可以加深对案例的认知。如笔者所带设计课程中曾使学生对经典案例北海濠濮间进行资料收集、测绘,并制作模型,模型制作使他们对所讲授内容、测绘成果进行了巩固和再认识,而仅做资料收集则无法到达这种效果。

3.3内外结合,贯穿延续

重视课外教学的作用,在课外教学延续和拓展风景园林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各种设计竞赛、名师讲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实习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模型制作可以将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课外活动,以模型制作为切入点,延伸课堂教学到这些活动中去。如两位笔者所带二年级文化景观与遗产保护课程介绍了古建筑的基本知识,同时利用大学生科技活动,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制作实体模型,使之理论与实践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3.4善借于物,提高效率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缩短模型制作中意义较少的重复性工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如激光测绘、3D扫描技术、数控设备如数控雕刻机、单片机、3D打印技术等发展迅速,大大提高了模型的制作精度和美观程度,同时声、光、电等技术的引入,也扩大了模型制作的内容。这在风景园林模型制作中尤为重要,以地形建模为例,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等高线相对而言比较复杂,手工制作很难达到满意的精度和外观,如果使用数控机床对等高线进行切割,就大幅度缩小了模型制作的时间。又如假山模型的制作,使用3D扫描技术结合3D打印技术可以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推敲假山设计而不是过度专注模型制作本身。

4.风景园林模型教学的几点思考

4.1开设模型课程

宜建立与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体系相适应的模型制作体系,统筹安排各设计课程模型制作的内容和所占课程比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宜在低年级开设模型制作课程,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普及模型制作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2构建课外模型教学体系构建

构建课外的模型教学体系,宜将课外与课内贯穿联系,形成“两翼并重,两渠相融”的模式,加强课堂与课外之间的联系,使课外与课内模型教学内容互不重复、互不冲突、互为补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模型设计论文篇3

1.1在培养目标上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所偏离

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知识,尤其是陈述性知识的传授,轻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做到结合社会需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如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存在内容设置过细与课程周期短的差异,学生专业学习内容过多与学科知识面狭窄的差异,单一的课程设置和市场整体综合设计的差异等。

1.2在培训模式上,理论与实践脱节情况仍然严重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前期看轻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训练,仅仅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和产品表现形式,导致学生在后期综合设计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缺乏,一味地追逐技法,难免会变成匠人之艺,缺乏深度,更为重要的是,在未来的的道路上走不长,会受到商业等其他事物的诱惑,进而迷失方向。应用型学科固然在于实际应用,然而须有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盲目性,导致学生的设计缺乏创新和延展性。

1.3教学方法上的问题

教学中单调、封闭式的教学方法、手段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设计专业人才的差异。由于部分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师欠缺,绘画教师被迫走上设计绘画之路。但是其自身缺乏对产品设计的基本了解,造就了设计基础教育的缺失,使得设计基础课程训练与专业应用设计脱节。再加上单调、封闭式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老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无意间被消磨,出现了师生相互应付的局面。为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及适应信息时展的需求,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型的产品设计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2产品设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2.1面向行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设置

在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时,通过传统优势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衍生新专业,使新专业建设起点高、条件好。按照前沿、交叉、急需的原则,发展建设需要的专业;根据行业人才需求主动调整专业方向,更加准确有效地实现现有高等院校对设计专业课程本身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更好地提升学生毕业后的市场竞争力,满足现代企业用人需求。学校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变过于强调基础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想法,坚持基础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为相通相近学科搭建基础课程平台,按专业实际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设置基础模块,并根据专业需求,适度加大专业课程模块学时比例,同时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循序递进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2.2坚持教育教学改革,确保教育质量的稳定提高

高等院校的产品设计专业教育要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丰富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探究式教学方式,不断以创意思维、创新设计、创业实践为三大模块贯穿于设计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探究性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创意热情,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研讨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同时推进考试方法改革,形成以引导创新思维为核心的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创业实践能力。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现代设计教育研究与民间工艺技能培训相结合,培养创造能力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相结合。教学中随时考察企业需求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打造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师生的实践教研水平和服务社会需求的能力。更好地从机制上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以此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2.3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训练并不能简单地通过课程设置得以实现,更多要依赖于教师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意图贯穿于理论和实践教学以及考核的各个环节设计中。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定期举办与开展教师培训课程以及专题讲座,让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参与企业设计实践,进入企业参观,了解现代设计专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使教师更好的掌握最新设计软件,提升相关专业技能,以此服务于教学活动中,给与学生最新的专业发展前景咨询,真正使得人才的培养符合企业需求。教师要树立团队意识,将设计教育与创新文化产业紧密联系,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设计水平整体提高的需要。

模型设计论文篇4

2铝型材挤压模具优化的主要现状

2.1有限体积法

所谓有限体积法是从限差分法进而一步一步的发展形成的,是在对欧拉描述当中,对空间做的网格划分,并且覆盖在计算区域当中的,它可以把物理量进行对应的存储,再通过质量和动量以及能量的守恒一一列出微分方程,再通过在单元体上把体积与时间进行积分,做到离散形式,再通过这种形式组成一个代数方程,进而得到一个物理量的分布。这种方法在对其计算时,已经在流体力学中应用的比较宽广了,在应用时我们也注意到了,它已经占到了重要位置。在现阶段,在各个生产环境当中都已经开始应用这种方法了,并且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模拟系统,这也是我们在进行求解时的一个重要因素,结果就得出了一个的分步的信息继承与传递数据。在实际当看出,应用这种方法可以模拟出薄壁类铝型材的挤压成形,也表明,该方法是模拟挤压成形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了。在有限体积法的原理下,可以建立一个金属塑性的弹塑性有限元列式的有限体积控制法。而提出这种方法的数据传递,则可以建立一个了复合系统,并且对其数值模拟,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就说明了,金属在成形时是具有非常强烈的塑,所以更有理论价值。

2.2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可以大量的应用在模拟铝型材的挤压过程当中,它的工艺参数、模具结构等一些参数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数值模拟的生产过程当中,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应用了刚塑性模型的,从而模拟出非稳态等温的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主要考虑的作用包括几个方面:必须要应用具有大变形的弹塑性材料,也可以对角铝型材料进行模拟数值。如果我们是利用二维模型对其进行模拟它的流动速度,此时,在生产时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它的模型结构,对它的摩擦系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如果在挤压时,它的数值模拟是截面型材,而我们应用的模拟模具就必须是等价的,因此,在实际应用当中,这也是相对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铝型材挤压模拟过程常用的软件有Msc/SuperForge、DEFORM3D、hyerxtrude等,可以进行挤压过程金属流动模拟,得到挤压模具应力,速度场应力场分析,温度场分析以及模具应力变形分析。充分发挥了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元法各自的优势,成功地分析材料流动和模具受力情况,为模具设计及结构优化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3发展趋势

在实际应用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有限元法可以更好的进行铝型材挤压模拟,它的主要优势是可以更好的适应几何形状,并且对材料的性质进行精确的定义,可以确定边界条件与变量状态,可以有效的解决更为复杂的一些难题。通常有限元法应用拉格朗日的坐标,它的网格节点一旦出现一定的程度的移动,就会出现很大程度的变形,促使网格发生变形,出现交叉问题,导致精准度失灵,这时就必须对网格重新划分、模拟。在网格进行重划时也会存在一些偏差,这主要是因为在传递数据时会造成一定的误差,所以进行计算时它的精度就是有所降低。此外,因为网格重划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这就会造成有限元边界节点对模拟会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它的几何形状在和边界节点进行脱离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如果应用步长较小,仍然会促使挤压件的形状存在很大的偏差。所以,在当前情况下,对有限元数值模拟也仅限于比较简单的形状。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对于研究有限元法更为突出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在有限元网格的三维技术领域,其次也就是要解决怎样才可以更好的避免网格重划的问题。而应用有限体积法的最大优势就是具有欧拉网格在静止不动的状态下,它的节点是不会任意流动的,不需重划。这种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所具有的物理环境,在一定范围之内可以控制离散方程,即它在各个方面都具有守恒性,同时确保了它的计算精度。由于这种方法在流体流动以及传热时计算数值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了,所以把它应用在金属成形的模拟数值,是具有一定前景的。

模型设计论文篇5

1.产学研互动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特征在于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即是导师的科研项目,有具体的实际工程应用背景,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互促进,教学质量有保证,又能促进科技进步、服务生产第一线,创造实际效益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为:该模式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具有前沿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型,有利于保证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果的先进性。在教学经费上相对充足,有利于安排学生到工程实际现场进行调研实习,以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实际科研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训练比较充分。实施该模式的导师大多有立项的科研项目,一般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层次较高,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布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和内容时,使学生了解科研项目全貌的同时,将项目进行合理的分解,形成独立的研究小组,使每个学生承担各自毕业设计的任务和内容,分工协作。对于理论基础好、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2.面向市场的短、平、快课题教学模式

此种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模式的特点是,题目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强,一般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选择一些小的、较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设计项目,寻求与中小型企业合作,开发横向课题,将其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通过此类训练,学生全过程参与项目的完成,并取得有效成果。

该模式可以从企业处获得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需要指导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组织好学生与公司企业间的技术交流沟通。由于要求产生实用性成果,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设计更要严格把关,甚至亲自参与研究设计,做到心中有数。而学生实习调研充分,项目全过程参与和具体研究成果的取得,会促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该模式通常工作量饱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较高。

3.“双导师制”教学模式

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完成一个课题需要多学科专业知识的参与,采取“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只有一名教师单独指导的情况,可以弥补单个指导教师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不足,尤其是老教师与年轻教师、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优势互补,对学生的指导更为有利,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

这种模式不局限于同一学科、同一专业有助于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动局面,客观上每位学生更容易随时随地得到不同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更为有利。此外,该模式还有利于学校指导教师水平的提高,也确保了每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4.学生自选课题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专业高等教育愈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愈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这些年来学生自选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的想法比以往更加强烈,人数逐年增多,目前已成为主流趋势。该模式的特点是:

学生自选课题,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与实习工作相结合,兴趣高,投入精力大,容易出成果。但是学生自选的课题需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和筛选。教师与学生间需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学生自选课题模式更应注重指导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选择;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但也正是由于学生自选课题,指导教师缺乏一定的准备,因此,指导教师除指导学生拓宽工作思路和提供方法引导外,也应该亲自参与课题的研究,充分掌握学生研究设计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模型设计论文篇6

2关键技术

笔者通过刮板输送机的优化实例用以说明在系统建立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技术。优化数学模型的M文件编写针对刮板输送机设计参数的不确定性,以达到其电机功率最小和运输性能最佳为目标,取输送机刮板链运行速度v、槽深H及宽度B作为优化设计变量。具体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请见文献[6]。根据以上的数学模型,编写M文件,由于在具体工程实例中设计值的不同,笔者将文献[6]中的某些具体的设计值作为可变的参数传递值。这里取链条最小张力、链条单位长度质量、输送机的铺设长度和物料堆积角作为可变的传递参数,令其分别为x(4)、x(5)、x(6)、x(7),以方便MATLAB与之间传递参数,代码如下:编译生成.net组件生成.net组件的步骤如下。(1)在CommandWindow里面直接输入deploytool,在弹出的DeploymentProject窗口里,输入相应的保存位置和名称,Type类型选择:.NETAssembly。如图3所示。(2)添加已经编写好的M文件guabanji.m,如图4所示。(3)创建工程,选择Build编译成.net组件。文件保存后打开刚才保存工程的文件夹可以看到有两个新建的文件夹distrib和src。这里包含了在调用中需要用到的文件、库、资源和接口等,如图5所示。调用.net组件与网页设计打开vs2010,新建一个C#项目,添加引用,在弹出的菜单中找到已经生成的.net组件文件夹src,选择添加其中的guabanji.dll文件,另在.net中添加MWArray组件,这样引用添加成功,如此便可以调用.net组件进行优化[7-8]。

3运行实例

用户通过浏览器进入基于Web煤机装备优化设计系统,该系统包括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提升机及掘进机优化设计系统。笔者以刮板输送机的优化设计系统为例,介绍了整个系统需要优化的机型,选择所需优化的零件进入优化设计页面,并根据提示输入合理参数,然后点击“开始优化”按钮,系统就会根据用户输入的参数,调用.net组件实现优化分析设计,并将优化的结果显示在浏览器上[9-10]。以刮板输送机为例进行说明,首先打开网站首页,选择刮板输送机优化;进入刮板输送机零部件优化列表页面,选择所需零件进入其优化设计页面,在文本框中输入具体问题的设计参数,然后点击页面中的“开始优化”按钮进行优化,如图6所示。得到优化结果后,将常规的设计方案与优化设计方案的结果对比,如表1所列。

模型设计论文篇7

针对模具类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根据企业对模具人才技能的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针对模具成形工艺特点对产品造型设计的要求,有选择地设置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本专业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结合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产品造型设计能力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内容与讲授方式的设置,使其在把握产品造型发展趋势、产品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艺术审美能力与运用方面得以提升,能够把握产品造型设计方向,切实做到所学知识的“必须”与“够用”。

2.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对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提炼,将模具成形工艺与产品造型课程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融入造型设计所涉及的模具成形加工知识点,让学生们在学习产品造型课程的同时,兼顾考虑产品造型的成形方法、成形工艺,让产品造型设计更加符合模具成形工艺性,做到既懂设计又懂工艺,多课程知识点融入,对产品造型在模具专业中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把握。以课程内容第一部分产品造型设计概论为例,该部分具体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造型设计概念、要素和造型设计基本发展趋势,在课程设计上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与模具知识点穿插结合,将造型设计要素与模具成形工艺结合,汽车造型发展与金属成形、先进汽车模具制造技术结合。融入具体设计案例贯穿知识主线,配合项目任务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全面深入理解。

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利用

将产品设计知识与理论融入具体的模具成形产品设计案例的方式教学,通过具体产品设计案例,分析讲解其所涵盖的知识点,并构成在模具成形产品设计时所要用到的提升核心设计能力的完整知识体系,使那些不适于工科类学生知识背景并且难以理解的设计艺术类理论内容与具体案例结合,将产品设计造型与成形加工制造工艺相结合,基于模具类学生知识体系与专业背景对设计理论进行讲解,注重结构设计与成形工艺性的结合,设计出符合制造加工工艺的产品。注重理论的理解与实际运用,使学生切实合理地运用相关设计知识,具有进行独立的模具成形产品造型设计的相关技能。根据所归纳的知识点与知识体系将产品设计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融入到具体模具成形产品的设计案例中,产品案例的选择具有广泛性与针对性,涵盖工业产品的各个门类,所使用案例产品必须时代性强、代表性强。同时考虑某些产品的更新换代较快,建立相关产品库,跟踪该类型产品的最新发展趋势,以更新融入案例。所融入的案例产品要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多种设计知识的分析性,可以从设计优劣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案例产品对比性强,设计创新性强,能够启发引导学生在开阔思路的同时接受所融入的相关知识点。教学方式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注重智力技能的训练。每个教学单元应该设置为:提出本单元所涉及的具体问题—讲授融入具体案例的相关知识—扩展讨论—总结归纳—思维训练—课业。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具体教学中突出互动性,对案例产品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分析讲授并进行讨论,让同学主动学习,开阔思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案例产品中所涵盖的知识点分析完成后,再从产品案例库中拿出其他产品案例让同学对比分析,分组讨论,分析其中设计理论与知识点的应用,同时在思维训练环节利用系统知识分析设计教师提出需要设计或改进的产品,提高学习知识点的质量。在理论教学之后,注重相关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能够熟练运用专业产品造型设计软件(Rhino)进行计算机辅助造型设计,在进行造型训练中也是针对具体造型案例进行设计造型,在对比与工程类3D软件(如Pro/e、UG)的区别后,在工程类3D软件不擅长的复杂曲面造型领域,采用专业产品造型设计软件(Rhino)进行设计表达,做到软件之间的切换运用与互相补充。

模型设计论文篇8

二、生活中的盒子要和网页中的盒子结合起来

CSS+DIV网页设计中,页面中的所有元素都看成一个个盒子,例如,网页中显示的一幅图片,其背后实际对应着一个盒子模型结构,它包括如下属性:内容大小:内容区域的宽度和高度。填充:是内容与边框的距离,对应包装盒的填充部分。边框:对应包装盒的纸壳,一般具有一定的厚度。边界:位于边框外部,是边框外面周围的间隙。

三、盒子模型和具体的案例相结合

网页中的一幅图片可以看成一个盒子模型,那么使用这个盒子模型处理图片能达到怎样的效果呢?演示主题相册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案例中图片的处理方式,图片外面有1px的边框,图片和边框之间有2px的间隙,图和图之间有10px的间距。引导学生将案例和盒子模型的属性结合起来,案例中的图片就盒子模型中的内容属性,图片和边框之间的间隙就是盒子模型中填充属性,案例中的边框就是盒子模型中的边框属性,案例中的图和图之间的间距就是盒子模型中的边界属性。

四、盒子模型的属性代码给学生详细介绍盒子模型的属性代码

一个盒子模型是由内容、边框(border)、填充(padding)和边界(margin)四个部分组成的。填充、边框和边界都分为“上右下左”4个方向、既可以分别定义,也可以统一定义,如:div{margin-top:1px;margin-right:2px;margin-bottom:3px;margin-left:4px;padding-top:1px;padding-right:2px;padding-bottom:3px;padding-left:4px;border-top:1pxsolid#000;border-right:1pxsolid#000;border-bottom:1pxsolid#000;border-left:1pxsolid#000;}也可以写成:div{margin:1px2px3px4px;按照顺时针方向缩写padding:1px2px3px4px;按照顺时针方向缩写border:1pxsolid#000;}

五、使用盒子模型属性实现具体案例——主题相册

1.所有的内容都在一个大盒子里,这个大盒子可由div实现#content{width:750px;padding:5px;}宽度为750px,填充为5px。

2.主题相册标题部分。用h1实现,h1同样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盒子,设置h1的CSS属性h1{font-size:20px;color:#c03;font-weight:normal;字体大小为20px,颜色为#c03,粗细为正常。border-bottom:2pxsolid#c03;padding-bottom:4px;}下边框为2px实线,颜色为#c03,下填充为4px。

3.婚纱系部分。婚纱系和写真系、童真系结构相似,可以使用div层,应用类样式来实现。Div层同样可看作是一个盒子,设置类的名称为.theme.theme{width:100%;border-bottom:1pxdashed#e6e6e6;padding-top:5px;padding-bottom:20px;}宽度为100%,和父层content层的宽度一样,下边框为1px虚线,颜色为#e6e6e6,上填充为5px,下填充为20px。

4.婚纱系中的标题部分。用h2实现,h2同样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盒子,设置h2的CSS属性,h2{font-size:14px;color:#333;padding-left:8px;}字体大小为14px,颜色为#333,左填充为8px。

5.婚纱系中的图片部分。用img实现,img同样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盒子,设置img的CSS属性,img{border:1pxsolid#ccc;padding:2px;margin:08px;}边框为1px实线,颜色为#ccc,填充为2px,上下边界为0,左右边界为8。

6.写真系部分。复制婚纱系所在层所有内容,更改相应的图片,文字内容即可。通过以上步骤,使用盒子模型完成了一个具体案例。

六、关于盒模型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边框默认的样式可设置为不显示(none)。

2.填充值不可为负。

模型设计论文篇9

引言

目前传统的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上传送着许多数据业务,由于快速增长的数据业务给并不适合传送数据业务的电话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基于分组技术的数据网与电路交换网最终必将走向融合,产生下一代由业务驱动的网络。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交换的核心,如果说传统电信网络是基于程控交换机的网络,而下一代网络则是基于软交换的网络。

一、系统开发的技术基础

1.1软交换的概念

我国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对软交换的定义是:“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1.2SIP协议介绍

会话初始化协议SIP(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是一个面向Internet会议和电话的简单信令协议,SIP最初由IETFMMUSIC(MultipartyMultimediaSessionControl)工作组提出。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IP网中的信令控制,以及同软交换机的通信,从而构成新一代的通信平台。

二、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实现

2.1系统的层次结构

软交换采用业务与交换分离的设计思想,在系统设计结构上将软交换技术应用设计为三层结构,底层为用户接入层,中间为交换支撑层,最上面是业务实现层。系统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2.2呼叫管理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呼叫管理服务器处于该体系结构中的网络控制层,它是软交换系统的核心部分。呼叫管理服务器除了完成呼叫控制、连接控制和协议处理功能外,还将提供原来由网守设备提供的资源管理、路由以及认证、计费等功能。软交换系统的运行需要SIP协议栈和SDP协议栈。客户端应该能够产生INVITE和ACK请求,能够产生和解析Call-ID,Content-Length,Content-Type,Cseq,From和To头部字段。呼叫管理服务器应该能够接收INVITE,ACK,BYE,CANCEL和REGISTER请求,应该能够产生和解析Call-ID,Content-Length,Content-Type,Cseq,Expires,From,Max-Forwards,Via和To头部字段。为了能够使客户端和服务端能够使用RTP传输语音流,SDP协议应该能够产生和解析v,o,s,c,t,m和a头部字段。

本系统以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了一个满足系统要求的最小SIP和SDP协议栈。SIP协议栈支持INVITE,ACK,BYE,REGISTER和CANCEL请求,支持100,180,200,300,400,500和600状态应答,支持Subject,Contact,Call-ID,Content-Length,Content-Type,Cseq,Expires,From,Max-Forwards,Via和To头部字段。SDP协议栈支持v,o,s,c,t,m和a头部字段。SIP和SDP中的头部字段都是以类的形式实现的,所支持的头部字段都是从一个抽象类Header继承而来。抽象类Header的定义如下:

其中最主要的方法为decode,主要用来对相应的头部字段进行解析,getName方法返回当前的头部字段类的类名,encode方法用来产生相应的头部字段的字符串。

其中SIP协议栈的结构如图2所示:

解析层是对SIP消息进行解析和构造。解析层实现的关键在于各个头部字段类的设计及其相应decode方法的实现。解析层的实现借鉴了VOCAL开放源码中SipStack的头部字段类的设计方法,VOCAL的SipStack对RFC2543完全支持,但协议栈非常的庞大,设计的过程中参考了VOCAL的SipStack的头部字段类的设计形式实现了一个简洁,实用的SIP协议栈,SIP协议栈的大小还不到VOCAL的SipStack的1/10。

三、结束语

总之,基于SIP协议软交换系统的前景非常广阔,在这个领域,有许多技术难题等待人们去解决。相信在大家的共同推动之下,软交换系统的应用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强磊等编著.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组网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模型设计论文篇10

2建筑结构设计模型的自动转化

2.1建筑设计模型与结构设计模型的自动转化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在进行设计时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二维图设计方法,工作人员在进行施工图纸和建筑内部结构的绘制时还是依据固定的设计设计图纸来进行设计的。这样,比较简单的图元识别只能帮助施工作业人员对重大构件的位置加以明确,而较小但要求比较高的细节部分并不能来精准定位,因此使得施工过程变得繁杂,施工任务变得比较繁重,从而使施工效率地下。而统一了各建筑产品描述标准的IFC标准则涵盖了建筑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十分精准的描述了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几何模型,对不同模型之间的自动转化提供了方便,其主要的优势为:(1)更加容易识别建筑构件,使建筑项目的施工更容易进行。墙体、柱、梁等结构构件是建筑结构设计模型能够容易识别出来的,而经过IFC标准进行模型转化以后,建筑墙体不仅包括结构层,还包括墙体两侧的装饰层和保温层,同时还明确了门、窗等非结构构件;(2)加强了构件之间的关联性,转化以后的信息模型可依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处理;(3)实体定义和关联关系相结合,使结构的逻辑性增强,基于洞口和墙体实体对结构墙体进行精准的描述,并且定义建筑结构中墙体的多种材质模型,加强对IFC标准的解析是建筑设计向结构设计转化的一个难点,IFC文件解析可根据建筑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自主研发,也可以采用商业化IFC数据解析接口得以实现,最终通过对IFC文件的解析来获得建筑结构设计的模型。

2.2结构设计模型与结构分析模型的自动转化

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建筑结构分析,自动生成结构分析模型以及回传分析结果都是通过结构分析过程得以实现的,目前从国际上使用最普遍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公开模型格式的数据来看,该过程的实现是比较容易的,建筑结构设计模型和结构分析模型之间的转化还停留在不同有限元分析软件间几何模型的基础上,二者转化的具体过程如下所示:(1)遍历生成的建筑结构设计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将结构构成信息导出,进而写入模型文件;(2)对已生成的模型文件,将其导入置软件中,并对此模型文件进行定义补充、荷载的施加,并对结构设计加以分析;(3)通过数据库借口将结构设计结果导入到数据库;(4)将需要的结构构件和构建信息与所生成的结果进行比较,并通过借口导入从而形成关联关系,构建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模型,对工程的量算和施工图纸的实际进行指导。

2.3结构施工图设计模型与工程量算模型的自动转化

工程量算是否准确直接影响项目的造价和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建筑设计模型是建筑工程中工程量算数据的直接来源。目前,我国量算模型数据的转化大多采用三维图形量算软件,实现不了IFC数据的交换,因此只能通过专用的接口来实现数据间的转换。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广联达钢筋抽样软件是通过XML映射模型来实现结构设计与工程量算之间转化的,首先定义XML模型机制,再对模型模板进行定义,多采用模式定义或者文档定义,经过研究实践表明,可替代文档定义类型和稳定定义类型相比,前者表示方式比较灵活,文档采用的语法与相关模型机制语法相比具有高度一致性,并且具有强伸缩性,因此可替代文档类型可实现建筑施工设计模型向工程量算模型的转化。

模型设计论文篇11

汽车行业的进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要有相关的技术资源,这就造成了该行业的进入和退出的成本都相对高,加强汽业制造企业与相关企业的协作关系,可以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当前,各个汽车制造企业都将汽车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如条形码技术、EDI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广,从而保证了企业对所售车辆的售后服务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汽车行业的信任模型,国内外的很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对于当前研究来看,一般都采用信任的前因及后果两方面的研究来进行评价。在企业信任模型中,信息的有效共享是非常重要的,图2为企业信任的简易模型。

上个世纪,对于企业信任的要素,主要还是以企业领导人的品格进行研究,无法通过科学的数据进行测定。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人员对于企业信任的研究越来越细致,对于其影响因素的划分也更加具体,其可测性更强了。

(1)与供应商的协作信任。当前,一个企业的能力不仅指的是企业自身的科研、生产等方面的能力,更主要的是指企业与各个供应商的关系。同时企业的声誉在企业的发展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一个无形的资产,当企业之间的产品质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声誉在社会上好评的企业将会决定着销售的成败。在汽车供应链中,汽车制造是最重要的,在对零件的采购活动中,当前基本上都是采用竞标的形式进行采购。当生产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越密切,表明其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越高。

(2)关系要素。在整个供应链中,汽车制造企业与各个供应商之间的信息进行共享,其内容主要包括:销售量、库存、订单、返修及回收等内容。尽可能缩短汽车在流通环节的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可以使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当两个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交易可以使双方不断地加深了解,逐步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在相互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提高双方的满意度,其信任度也越高。在企业交流的过程中,企业的边际人员,如技术人员、业务人员或中层管理人员的相互交流,也可以让企业的信任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环境因素。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某个国家或地区得到发展,就要考虑其当地的风俗和文化,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分歧。当一个企业融入到某个文化中,可以让彼此之间建立起更强的信任关系。

模型设计论文篇12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毕业论文模板化的探索与应用范围拓展的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19-19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3日

一、引言

高校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该问题就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21世纪以来,高校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经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证明教学模板化是一种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模板

模板一词应用于许多不同领域,分别给予了不同的解释。最常见的模板概念是浇筑混凝土成型用的模板。该系统由模板、支承件和紧固件组成,常用的模板有多种类型。浇混凝土成型用的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它能保证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准确,装拆方便,可多次使用,并且施工成本低、效率高。

模板是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积淀,是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播、传承的载体。使用模板可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要做的事情。模板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总结和积淀形成的一种具有规范结构、内容与版式的文档,是个人与组织学习成果组织内转化或社会化转化的一种方式。模板化的含义有二:一是模板的设计、应用、总结、完善的循环过程;二是模板系统应用范围拓展的过程。

三、教学模板: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将上述模板概念引用到教学中就形成了教学模板。教学模板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成功的教学经验进行优化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规范的结构、内容与版式合一的文字载体。教学模板的功效:一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方法;三是老教师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积淀与传承的工具,是培养年轻教师的一种有效方法;四是保证和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市场营销专业常用的模板有:1、毕业论文类模板,如市场开发策划书模板、商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等;2、课程设计类模板,如市场调查报告模板、产品调查分析模板、价格调查与分析模板、分销渠道调查报告模板、广告策划书模板、营业推广策划书等模板;3、作业类模板,如门店调查与分析报告模板、营销案例分析模板、广告分析模板、价格分析模板、思考题答题模板等;4、实习类模板,如毕业实习报告模板、实习证明模板等;5、学生竞赛类模板,如创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职业生涯规划模板等;6、其他类模板,如学生学习情况记录册模板、试题模板、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模板等。

毕业论文模板是涉及内容最多,完成难度最大的模板。毕业论文模板在我国高校早已使用。目前普遍见到的毕业论文模板是结构型模板与版式型模板组成的二合一模板(可用于教师指定题目和学生自选题目的论文写作)。市场开发策划书模板、商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是由结构型模板、版式型模板和内容型模板(内容要求到二级目录和具体分析与写作方法)组成的三合一模板。这样的模板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实用的市场开发策划书、商业策划书、营销策划书的结构和内容及写作技巧,还可以从技术层面有效地解决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抄袭现象、写作功底薄弱、选题过大过宽、论文格式不符合标准等问题。

“各类普通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毕业论文模板化应该是毕业论文规范化的有效方法。毕业论文模板化的优点十分明显:1、易控制选题范围;2、便于教师的指导;3、便于毕业论文的评价;4、可预防论文的抄袭;5、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6、有利于解决教师不足或教师能力不足等问题。

毕业论文模板化适应于各个专业,每个专业可以设计多个难易程度不同的模板(难易系数不同)供学生选择,毕业论文模板化的关键是模板的设计。毕业论文的适宜性、难易程度能否实现论文写作的目的,决定于毕业论文模板的设计。毕业论文模板设计的原则应该是:1、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吻合;2、具有现实的实用性与未来的发展性;3、具有知识运用的综合性;4、具有主要方法的应用性;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毕业论文模板化可以很好地实现毕业论文写作的作用与意义:“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四、教学模板的设计

(一)教学模板的主要类型。文档模板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即结构型模板、版式型模板和内容型模板。教学模板一般是二合一或三合一模板。教学模板从内容和用途划分,可分为毕业论文类模板、课程设计类模板、作业类模板等。

教学模板还可以按照知识的广度和内容的深度两维坐标来划分。知识的广度分为课程、专业和综合。课程是指单门课程的知识;专业是指两门及两门以上的专业课程的知识;综合是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综合知识。深度分为知识的学习、应用和创新。这样,教学模板就可分为九种类型。(图1)

课程学习模板是难度最低的,难度最大的模板是综合创新型模板。毕业论文一般应采用创新类模板,如营销策划书、创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等;课程设计、综合实习、毕业实习一般应采用应用类或专业学习类或综合学习类模板;日常教学应采用课程学习或课程应用类模板。

(二)教学模板设计流程。教学模板设计的起点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用量最大的教学模板是课程学习或课程应用类模板。课程学习或应用类模板设计的流程,见图2。(图2)

1、确定专业的核心能力。专业的核心能力是一切教学模板设计的依据。每个专业都应明确本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依据社会需要和专业特点确定),以此指导整个教学过程。

2、确定课程的核心能力。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是市场开拓能力。支撑市场开拓能力的是营销策划能力和推销能力。就市场营销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是营销策划能力。

3、确定课程的核心内容。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有三:一是营销战略组合(包括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二是营销目标的确定;三是营销策略组合(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

4、设计课程教学模板。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模板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学习类模板,如营销案例分析模板、广告分析模板、价格分析模板等;第二类是应用类模板,如市场调查报告模板、产品调查报告模板、价格调查报告模板、分销渠道调查报告模板、促销调查报告模板等;第三类是创新类模板,如营销策划书、推销策划书、广告策划书、渠道策划书、营业推广策划书等。

5、教学模板的不断完善。在使用前要进行模板的检查和修订;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使用后要进行总结和完善,以保证模板的质量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教学模板的标准结构。标准的教学模板不仅仅是一个三合一(结构型、版式型和内容型模板的组合)的结果型模板,还应包括指导模板使用的技术路线和评价标准。技术路线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模板,可以指导年轻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评价标准可以提示学生使用模板的主要关注点,还可以指导年轻教师如何进行作业的评价。

(四)教学模板的系统化设计。这是从最终培养目标出发,设计一个最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的综合创新型的毕业论文模板,以毕业论文模板指导各个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模板,形成一个密切关联、子母支持的模板系统。(图3)

市场营销专业可将营销策划书作为毕业论文模板。但仅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一份高质量的营销策划书是很困难的。我们可以按营销策划书的内容进行分解,将分解的部分内容落实到毕业论文写作前的各个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也就是用营销策划书的内容统领毕业论文写作前的各个教学和实践环节,这样就把毕业论文的写作与事前的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完成了市场的调研、分析与预测,毕业论文只需完成策划部分的内容即可。

五、从模板化到标准化的思考

教学模板化的过程是确定学生学习目标的过程,是保证和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是培养年轻教师的方法和过程,是实践教学科学发展的过程,也是探讨教学标准化的内容与方法的过程。

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脸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GB/T 2000.1-2002)。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标准化的明显优点是奠定基础、满足需要、保证质量、避免重复、统一协调、节约高效和快速学习。

“美国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发起了‘标准化教育’的改革运动。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比较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课程及其相匹配的教育评价系统。改革迄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学生学术课程的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不影响教师和学生个性、特色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教学过程的适度标准化,应该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模板化是标准化教育实现的一种有效方法。

六、结论与建议

教学模板的形成是依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和培养学生能力需要的交集,教师及教学团队进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优化积淀;教学模板对学生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和知识转化能力的高效方法;教学模板对年轻教师的作用是知识、经验、技能和教学模式传承的载体;教学模板对学校的作用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持续提升的方法。

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有许多,如有制度层面和管理层面的问题,模板化能从技术层面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从毕业论文模板化到各个教学环节模板化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教学模板化;我国可以将教学模板的质量、数量和系统性作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观测点。

主要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