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手术的护理合集12篇

时间:2023-05-16 10:28:59

脊柱手术的护理

脊柱手术的护理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85-01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有导致椎管内或颅内感染的危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脊柱疾病患者286例,行手术治疗240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4例,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均治愈,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23~75岁,平均54岁。脑脊液漏发生在胸椎术后6例,腰椎术后5例,颈椎术后3例。均为后路手术。发现脑脊液漏时间为术后1~3d。13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重新打开切口,修补硬脊膜获痊愈。

2 护理观察

2.1 术后返回病房后,护士要向手术医师询问术中情况,查看手术记录,了解术中有无硬脊膜损伤及硬脊膜缝合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护理。术后患者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可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硬脊膜张力增加,导致硬脊膜出现裂痕而促发脑脊液漏[1]。因此,术后要防止患者受凉感冒,尽量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必要时给予缓泻剂防治便秘。

2.2 保持引流管通畅,应经常巡视并检查伤口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扭曲、受压、脱落或堵塞。病人一旦出现脑脊液漏,负压引流器呈无压状态。引流器每日更换,严格无菌操作,详细记录。密切观察伤口和引流液的量、颜色及伤口敷料的干燥程度是早期发现脑脊液漏的关键。引流液的量明显增多,颜色呈淡黄色,可确诊为脑脊液漏[2],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

2.3 生命体征的监测 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密切监测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若出现血压偏低和脉搏增快应迅速通知医生,遵医嘱补液,输入高渗盐水等。

2.4 护理 术后卧硬板床,避免脊柱扭曲。术中发现有硬脊膜损伤应及时行硬脊膜缝合术,或一旦发现有脑脊液漏,则禁仰卧位,给予俯卧、头低脚高位,床尾抬高15cm。注意保护骨隆突处,头部垫软枕,头偏一侧,双上肢自由放置。一般2h翻身一次。单纯的俯卧位病人往往难以坚持,但我们采用俯卧与侧俯卧,及左右侧俯卧交替的办法,本组病人均能耐受,脑脊液漏未愈合前病人禁止下床活动[3]。

2.5 心理护理 脊柱手术创伤大,加上并发脑脊液漏需采取被动俯卧位,病人比较痛苦,甚至难以坚持。因此,我们应关心,鼓励病人,给予细致的照料,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另外,出现脑脊液漏后,病人及家属十分紧张,担心伤口不能愈合,有无后遗症等;因此应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知识,小量脑脊液漏出无后遗症,也不会影响伤口愈合,应保持病室整齐,清静,让病人更好休养。

3 结论

脑脊液漏是脊柱创伤和脊柱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未得到及时观察和处理,往往可进一步形成脑脊膜假性囊肿,神经根损伤,出现蛛网膜炎或脑膜炎,引起严重感染而危及病人生命[4]。只要认真观察、护理及时.处理得当,脑脊液漏是可以痊愈的。

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分为基础治疗和局部治疗两方面,基础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颅内压,减少脑脊液漏出量,防止切口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促进漏口闭合。包括头低位卧床休息,应用足量高效抗生素等。局部治疗重在密闭切口,利用组织张力使脑脊液漏出停止,防止逆行感染,必要时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制剂,促进切口愈合。经过上述处理皮下一般不会形成积液,一旦形成可考虑皮下穿刺抽液,禁止切开引流[5]。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使病人平稳地度过围手术期。本组病人经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顺利出院。

参考文献

[1] 张晓农,徐义祥,方克恒.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防治[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6):392.

[2] 张俊,周中华,曹向阳,等.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l7例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9,9(2):108.

脊柱手术的护理篇2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55-02

引言

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脊柱手术也在医学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在脊柱手术方面上,会出现一些方面的问题,比如:硬脊膜和蛛网膜损伤。然而在脊柱手术过程中,如果没有对损伤的硬脊膜裂口进行严密的缝合,会产生一些术后问题,即术后脑脊液漏。这种手术疏忽仅仅对术后病人的身体恢复产生不良的影响,更为甚者会产生化脓性脑膜炎,影响到病人生命安全。如果一旦发生化脓性脑膜炎,必须地去大医院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果的治疗和护理,从而有利于脑脊液漏的愈合。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通过对研究小组中67病例进行行脊柱后路手术分析,探询相应治疗的研究方法,其中有7例并发脑脊液漏,创伤致硬脊膜损伤出现2例,手术医源性损伤致硬脊膜损伤出现5例。

1.2 脑脊液漏的临床诊断:患者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有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症状发生。同时手术后,患者的切口处敷料会出现渗透现象,并且渗出颜色为红色或淡红色,对切口处替换辅料时,切口内有淡红色或清亮渗液,并且辅料很快对伤口处进行渗透。

1.3 脑脊液漏的临床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针对硬膜损伤患者,医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解决办法。当遇到病人切口处裂缝小的情况,使用止血纱布进行封堵填塞,同时对于切口处附近的肌肉和皮下组织进行严密的缝合。如果遇到患者的硬脊膜缺损面积大的情况,往往不能采用直接进行缝合,一旦缝合,势必会对患者的切口处产生马尾或脊髓的环形卡压。正确的做法是:在髂骨处切取比缺损面积稍大的筋膜片平铺在缺损的硬膜表面,然后再按照以上的方法进行。针对病人的术后护理,需要采取一下几个方面:1)护理。对患者采用适当的卧位,具体操作为,患者在床上俯卧,抬高床尾,使得病人处于头低脚高位,根据硬脊膜破裂口的位置采取不同的卧位,如破裂口位于前方,宜采用仰卧位;如破裂口位于侧方,宜采用健侧卧位;如破裂口位于后方,宜采用俯卧位或俯侧卧位,同时抬高床尾15°-30°。采取俯侧卧位的角度一般不超过45°,这样做的目的是脑脊液难以渗出。2)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局部护理,具体操作为,对切口处进行加压包扎,切口敷料干净无菌。3)对患者进行全身治疗护理,具体操作为,预防感染,配合使用相应的抗生素,同时用生理盐水缓解低颅压。4)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具体操作为,详细缜密地观察病人的病情,一定要记录引流量和更换引流袋和拔管时间,妥善固定引流管,术后引流管不宜负压吸引,可接无菌引流袋进行常压引流。引流袋的位置不能高于切口的水平面,翻身时先夹管,待放置好引流袋后再打开,手术切口处愈合,拔管后脑脊液渗出通道阻断,脑脊液漏即可停止。5)如果病人的患病时间较长,需要防治电解质紊乱。

2 研究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发现,手术过程中,有4例通过使用填塞封堵止血纱布或生物蛋白胶覆盖的治疗方法,使得患者的切口得以快速愈合。有3例由于抬高床尾,对病人的切口部位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使得切口部位可在10-14天得以愈合。还有1例,在置管持续引流中,产生了一些症状,诸如:头痛、恶心低颅压等,针对产生的症状,医生及时给病人进行补液,调整和管控引流量,从而使得病人的症状消失。患者通过手术后,由于采用的防治和护理措施得当,患者的切口处没有任何的感染症状。

3 讨论

通过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针对临床实验进行相关讨论,脊柱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是损伤硬脊膜形成术后脑脊液漏,硬脊膜损伤累及蛛网膜的破裂,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枢神经系统失去了天然的屏障,然而由于没有了天然硬脊膜的保护,闭合的脑脊液循环系统与外部环境相通,势必会对伤口产生感染,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疾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医生一定要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对病人的伤口及脑脊液漏进行严密的缝合。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脊柱手术也在医学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脊柱手术方面上,会出现一些方面的问题,比如:硬脊膜和蛛网膜损伤。手术过程中产生脑脊液漏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分析的情况如下: 骨折和外伤后导致的硬脊膜的损伤;骨化的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粘连严重(个别硬膜有骨化);突出的椎间盘或骨赘与硬膜有粘连;医生的手术经验欠缺,以及手术过程中的操作出现问题等。医生对患者进行手术时,一定要谨慎避免脑脊液漏的发生。认真严密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或避免脑脊液漏的产生,从而使得手术可以到达预期的理想效果。针对切口处的伤口愈合,主要收到两种因素的影响:硬脊膜的缺损及脑脊液压力。节段性的根动脉是硬脊膜的血液的主要来源,在进行血液分配的过程中,当根动脉在进入神经根前,把一部分血液分支到硬脊膜,从而使得硬脊膜中的血液得到足够的供应。由于硬脊膜有充足的血液得到供应,因此,恢复和自愈能力就大大加强了。如果在手术的过程中,硬膜撕裂时,医生必须严密缝合。当遇到病人的硬脊膜缺损面积大的情况,往往不能采用直接进行缝合,会导致产生对马尾或脊髓的环形卡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切口处的软组织提供良好的修复环境,从而使得硬膜的有效愈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医学高科技的发展,很多的学者建议提倡以人工硬脊膜修补缺损者。因此,通过患者在床上俯卧,抬高床尾,使得患者处于头低脚高位,这样做的目的是脑脊液难以渗出,也可以减小局部压力,加快硬脊膜缺损处组织的愈合。可见,影响硬膜愈合的主要因素是脑脊液压力。因此,针对术后的患者,需要保持正确的卧俯姿势,有利于身体的硬膜的快速愈合。

参考文献

[1] 谢步章,等. 胸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的防治[J]. 山西医药杂志,2008,2(37):132-133

脊柱手术的护理篇3

【关键词】 脊柱手术;术中唤醒;护理

脊柱矫形手术常用于治疗脊柱畸形,其难度大风险高,目前最常采用后入路脊柱矫形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1?3]。严重的脊柱侧弯因术中过度的矫正畸形,可能牵拉或损伤脊髓而造成截瘫,而唤醒试验能有效地监测脊髓功能,故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我院自2000年到2007年共完成手术206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功能均较术前好转。现将术中唤醒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有206例,其中男94例,女112例,年龄13~54岁,平均27.6岁,多为脊柱侧弯或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脊柱畸形,主要表现脊柱失去正常生理弧度,强直性脊柱炎以向后 突为主,特发性脊柱侧弯以脊柱右侧突为主,此外严重者伴有心肺功能异常。所有患者均进行择期手术。

1.2 唤醒方法

唤醒试验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唤醒病人,嘱患者按要求完成肢体动作,并以此来判断手术是否造成患者神经根或者脊髓损伤,以最大程度地恢复脊柱的生理弧度,最小程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唤醒时间5~10 min。

2 护理

唤醒的护理主要有:①术前查看病人双脚及脚趾活动情况,用双手感受病人双脚的肌力以便与术中病人双脚及脚趾活动情况及双脚肌力做对比,告知病人双脚活动方法及活动双脚及脚趾的重要性以便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②术中与病人交谈,以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询问病人是否记得术中怎样活动双脚和脚趾,当上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棒时提醒麻醉医生20 min后需唤醒病人,以便麻醉医生控制麻醉用药。③当麻醉医生示意病人可以唤醒而手术也刚好做到矫形需要唤醒时,巡回护士应立即大声指导病人双脚和脚趾活动并同时双手探至无菌单下,用双手触摸病人双脚和脚趾活动情况及肌力,必要时掀开无菌单或者请医生亲自查看病人的双脚和脚趾活动情况及肌力,整个矫形过程中一定指导病人持续进行双脚和脚趾活动,以给手术医生继续操作的指标。唤醒过程结束后麻醉医生会继续加深麻醉深度,而手术区域的无菌单如果被污染应立即加盖或者重新铺无菌单。

3 讨论

脊柱矫形手术由于难度大风险高,不仅对手术医生要求高,对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要求同样高。手术组成员不仅要熟悉手术步骤及脊柱解剖,而且对手术要有预见性,对突发事件要有应变能力,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术中应经常与医生沟通,达到默契地配合,特别是巡回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三者的良好而默契的配合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而术前的心理护理与唤醒配合指导也很重要,术前一定要注意向病人交代清楚术中的配合要点,取得病人的合作,这对手术成功非常有益,手术中在与患者交流时,应大声一点,以便病人能够听清楚并配合好,安置俯卧位时应注意调整适当,各种导管固定好,以便能够术中透视,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应注意保暖与保证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晶洁.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唤醒护理[j].重庆医药,2007,36(15):1487-1488.

脊柱手术的护理篇4

脊柱矫形手术常用于治疗脊柱畸形,其难度大风险高,目前最常采用后入路脊柱矫形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13]。严重的脊柱侧弯因术中过度的矫正畸形,可能牵拉或损伤脊髓而造成截瘫,而唤醒试验能有效地监测脊髓功能,故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我院自2000年到2007年共完成手术206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功能均较术前好转。现将术中唤醒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有206例,其中男94例,女112例,年龄13~54岁,平均27.6岁,多为脊柱侧弯或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脊柱畸形,主要表现脊柱失去正常生理弧度,强直性脊柱炎以向后 突为主,特发性脊柱侧弯以脊柱右侧突为主,此外严重者伴有心肺功能异常。所有患者均进行择期手术。

1.2 唤醒方法

唤醒试验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唤醒病人,嘱患者按要求完成肢体动作,并以此来判断手术是否造成患者神经根或者脊髓损伤,以最大程度地恢复脊柱的生理弧度,最小程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唤醒时间5~10 min。

2 护理

唤醒的护理主要有:①术前查看病人双脚及脚趾活动情况,用双手感受病人双脚的肌力以便与术中病人双脚及脚趾活动情况及双脚肌力做对比,告知病人双脚活动方法及活动双脚及脚趾的重要性以便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②术中与病人交谈,以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询问病人是否记得术中怎样活动双脚和脚趾,当上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棒时提醒麻醉医生20 min后需唤醒病人,以便麻醉医生控制麻醉用药。③当麻醉医生示意病人可以唤醒而手术也刚好做到矫形需要唤醒时,巡回护士应立即大声指导病人双脚和脚趾活动并同时双手探至无菌单下,用双手触摸病人双脚和脚趾活动情况及肌力,必要时掀开无菌单或者请医生亲自查看病人的双脚和脚趾活动情况及肌力,整个矫形过程中一定指导病人持续进行双脚和脚趾活动,以给手术医生继续操作的指标。唤醒过程结束后麻醉医生会继续加深麻醉深度,而手术区域的无菌单如果被污染应立即加盖或者重新铺无菌单。

3 讨论

脊柱矫形手术由于难度大风险高,不仅对手术医生要求高,对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要求同样高。手术组成员不仅要熟悉手术步骤及脊柱解剖,而且对手术要有预见性,对突发事件要有应变能力,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术中应经常与医生沟通,达到默契地配合,特别是巡回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三者的良好而默契的配合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而术前的心理护理与唤醒配合指导也很重要,术前一定要注意向病人交代清楚术中的配合要点,取得病人的合作,这对手术成功非常有益,手术中在与患者交流时,应大声一点,以便病人能够听清楚并配合好,安置俯卧位时应注意体位调整适当,各种导管固定好,以便能够术中透视,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应注意保暖与保证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脊柱手术的护理篇5

【关键词】脊柱侧弯;围手术

脊柱侧凸畸形是脊柱的一段或几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弧度。该畸形不单侵犯脊柱、胸廓、肋骨、骨盆,甚至下肢的长度都会有变化。严重者可影响到呼吸功能、心脏功能甚至脊柱畸形弯度特大者会产生截瘫.脊柱侧弯分先天性、特发性等,以特发性多见,约占7 3%。我科自2008~2011年共收治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例8例,行脊柱后路脊柱侧弯矫形加植骨内固定术,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脊椎侧弯矫形术为重大手术,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现将相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女5例,男3例,其中12-20岁7例,55岁1例,患者均有剃刀背畸形,两侧肩胛不等高,Cobb角平均65度(40~95度)。经CT或MRI检查确诊后,行脊柱后路矫形加植骨内固定术。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脊柱侧弯患者,由于身体上的畸形诸如驼背、身材矮小使得他们感到自卑,但在他们内心既对矫形抱有较大的期望,又恐惧手术的疼痛和风险。因此,我们首先以同情关心的语言问候,使患儿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其次向家长说明手术有关知识,术后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介绍这种病例成功事例,解除家及患者的担忧。从而使他们奠定了积极配合治疗、顺利度过手术期的思想基础。

2.1.2 术前检查:检查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及括约肌功能,常规行脊柱全长过伸过曲、左右侧弯X线片检查,肌电图及全脊柱脊髓磁共振,观察有无脊髓神经结构异常,有无低位脊髓、脊髓空洞、脊髓纵裂、chiari 畸形、脊髓栓系[2]。

2.1.3 肺功能训练:患者因脊柱畸形导致肺扩张受限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的肺功能障碍,术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十分必要。因此,护理人员指导行?胸腹式呼吸、吹气球、有效咳嗽、俯卧位训练、鼓励病人做扩胸运动等动作。常规测肺功能,术前即进行肺功能训练,减少

2.1.4 床上进食及大小便的练习:术前3天训练患者在床上进食及大小便,以适应手术后长时间卧床的需要,减少术后胃肠道不适、尿潴留及便秘,并详细讲解术前训练的必要性,布置良好的环境,使之能尽快适应。

2.1.5 饮食护理:应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更好地适应手术。

2.2 术后护理

2.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术后24-48小时内持续给予心电监测, 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每2小时观察并记录一次, 病情平稳后每4小时观察记录1次,48小时内给予低流量吸氧1~2升/分, 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锻炼,每天2次雾化吸入以助排痰,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 护理:术后病人是否合适,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在搬运途中保持脊柱水平位至床缘。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以便于后路手术切口压迫止血和预防全麻术后呕吐。6 h后协助病人轴式翻身,侧卧位以45度为妥,身体下垫软枕,预脊柱上下部分反向扭转造成断棒,导致手术失败。

2.2.3 引流管的护理:由于手术创面大、剥离深,因此渗血多,术后一般创口放置引流管,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量、性状,定时挤捏引流管。引流液过少时,要及时检查,排除血凝块堵塞引流管或管道不畅;若出现引流量多且稀薄,色淡,且病人诉头痛头晕时,要考虑是否有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的可能,采取去枕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当引流量24h低于50ml,颜色呈淡血性时可拔除引流。

2.2.4 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由于术中牵拉、术后脊髓水肿、供血障碍、硬膜外血肿压迫或周围组织水肿压迫,均可引起脊髓损伤。因此,除术中进行脊髓监测外,术后72h内应严密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以及膝、踝、趾 关节的活动,并与术前比较对照,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2.5 胃肠道反应的观察:由于手术牵拉及全麻所致,患者可能因肠麻痹常有恶心、呕吐现象,所以术后需要禁食6h,6h后先进清淡饮食,无肠道反应即可进食普通饮食。

2.2.6 饮食指导:术后3d内暂停进食易引起胃肠道胀气的食品,如牛奶、豆浆、甜食、生冷食品等。应进食高蛋白、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 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如果术后3d未排便给予缓泻剂,如开塞露、麻人丸等,减少腹部胀气。

2.2.7 压疮的预防:保持床单的清洁整齐,尿湿后及时更换。患者取平卧位,轴向翻身45°,每2h1次,翻身时注意勿粗暴,严禁躯干扭曲,以防断棒或脱钩。

3 康复指导

康复锻炼的关键是坚持不懈。

3.1 术后24h内应限制上肢、下肢锻炼,48h后可在床上进行踢腿和直腿抬高训练,腹肌收缩,方法:紧缩下腹部及臀部肌肉5s, 然后放松恢复至原来姿势。

3.2术后4天逐步练习步行。首先侧卧,然后上肢扶床并且向下用力坐起,习惯坐位后,将双腿悬在床边,坐在床上,并逐渐尝试下地站立和行走。刚开始时,由于脊柱矫形的关系,患者会感觉背部僵硬,并且由于重心的改变,会感觉身体不平衡,这些不适感觉将会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嘱患者不要紧张。

4 出院指导

出院前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走路姿势,加强营养饮食,勿负重行走。捡东西时,尽量保持腰背部平直,以下蹲弯曲膝部替代腰部。不作前屈动作,减少脊柱活动,预防内固定系统松脱。2年内限制任何脊柱不协调的剧烈的体育运动和做极度弯曲的运动和工作;继续功能锻炼。每3个月回院复查,不适随诊。

参考文献

[1] 宁主编.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0-179

[2] 李明.脊柱侧凸三维矫形理论与技[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1:144?

脊柱手术的护理篇6

脑脊液漏(CSFL)是脊柱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的发生率为0.6~17.4%,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1~9.37%[1]。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持续低颅内压、电解质紊乱、脑脊髓膜炎、椎管内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脑脊液漏的观察护理是脊柱外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专科护理技术。本科自2012年1月~2015年6月共收治脊柱手术患者125例,有9例患者并发脑脊液漏,其中8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恢复良好,1例患者施行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治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33岁~75岁,平均(54±13.5)岁。脊柱侧凸1例,胸椎肿瘤1例,胸椎爆裂性骨折1例,腰椎爆裂性骨折1例,腰椎肿瘤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例,腰椎滑脱1例。随访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均无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疼痛等神经症状,无低颅内压症、硬脊膜囊肿形成及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2原因分析

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是术中硬脊膜损伤,因此,术中仔细缝合或修补破损的硬脊膜是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关键[2]。由于医生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或粗心大意、术中视野不清操作不当而误伤硬脊膜,损伤后的裂口未能发现而及时缝合或缝合不彻底,遂引起术后脑脊液自引流管或切口皮肤外漏。其次,患者自身的疾病如椎体滑脱、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椎管肿瘤等,因发病时间较长,黄韧带肥厚使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术中切除黄韧带、松解粘连时撕裂而致损伤;尤其重度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时,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是手术中损伤硬脊膜的重要因素[3]。另外,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由碎骨块直接损伤或复位时撕破硬脊膜,术中未及时修复;术中硬脊膜破裂患者如咳嗽、喷嚏、用力排便、不当、过早坐起或站立致腹压骤然升高,硬膜囊内压力过大等均可导致术后脑脊液外漏。

3观察与护理

3.1脑脊液漏的观察 脊柱手术后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脑脊液漏[2]①头痛、头晕、呕吐,且与姿势有关,手术部位伤口有淡红色血性液或清亮液体渗出。②手术记录中明显记载有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术后有清亮液体或大量淡红色血性液体渗出。③术后伤口引流管引流出清亮液体或大量淡红色血性液体。④术后伤口渗出淡红色血性液或清亮液体。⑤皮下积液穿刺抽出淡红色血性液、清亮液体或者局部切口周围隆起,有波动感,伤口敷料潮湿,呈淡红色血渍印,血迹外有宽的淡黄色晕圈,犹如月晕样。⑥脊髓造影或MRI可明确诊断。因此,护士应注意密切观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2护理 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护理是治疗的重要方法[3]。术后正确安置,避免脊柱扭曲并行轴线翻身。取头低足高俯卧位[3]时,主要以平卧为主,可平卧与侧卧位交替,适当抬高床尾15cm,以减少脑脊液外溢;俯卧位时,脊髓漂浮于脑脊液上而位于椎管背侧,降低胸腰段压力以减少渗出,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封堵漏口的作用,对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至关重要。在愈合前,禁止患者下床活动,脑脊液漏停止后,继续保持治疗48h后恢复正常。

3.3引流管道的护理 脊柱手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确保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翻身时防止牵拉,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若确诊脑脊液漏后应将负压改为低位常压引流,24h内引流量30ml可停止引流,引流时间可持续大7~10d[2] ,而腰穿置管则保留到手术切口拆线后且引流口也基本愈合时为止[4]。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无菌操作并夹闭引流,防止逆行感染。敷料干燥程度是早期评估治疗效果的关键,发生渗出较多时,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抽吸皮下积液、延长术区引流管的留置时间、重置引流管如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术,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严格无菌。持续腰椎穿刺引流10ml/h,240ml/d脑脊液压力可维持在80~200mmH2O的水平,患者平卧基本无不适,头痛头晕常发生于改变之时[2]。因此,引流量100~200ml/d可通过变换引流袋高度,控制脑脊液流出速度和引流量,待切口脑脊液停止5d后拔管[2]。在引流过程中密切注意脑脊液压力变化,及时调整引流速度,维持脑脊液压力,避免低颅压症。通过三通管测脑脊液压力3次/d,不测时关闭三通管防止继发感染。引流管拔除后伤口用厚棉垫覆盖,对伤口针距较大者增加缝合数针,用腰带或腹带加压包扎;对腰穿置管拔除后留下的针眼,给予厚敷料覆盖数日即可。

3.4防止感染 硬脊膜破裂的治疗原则是控制脑脊液漏、防止感染、保证切口愈合,重要的是防止感染。遵医嘱应用可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充分补充水、电解质,适当补充白蛋白或少量血浆,以改善脑脊液的循环,提高脑脊液压力,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和颅内压过低。给予润肠通便药物、避免便秘增高腹压,配合全身支持、营养治疗。

3.5一般护理 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检查WBC的变化情况。指导患者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多饮水补充液体,增强营养,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咳嗽、屏气、打喷嚏和用力排便等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3.6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患者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出现脑脊液漏增加了患者紧张不安和焦虑情绪,护士应注意安慰患者,向其讲解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注意事项,说明脑脊液每天可自生,少量外漏对身体和今后的劳动、生活无影响,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很快会治愈。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适时给予心理疏导,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7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康复锻炼,加强腰背肌的力量,避免肌肉退化和萎缩,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讨论

脊柱手术后特别是后路椎管减压手术,易发生脑脊液外漏,并以医源性脑脊液漏为多,严重者可能影响脊柱手术治疗效果[3],尤其是顽固性脑脊液漏的处理非常棘手[2]。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对病情的治疗起关键作用。护理时应严格予以头低足高俯卧位,减少脑脊液外漏,必要时腰围加压固定,加强切口及引流管道的护理,做好疾病健康知识宣教,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超远,宋应超,付鹏军,等.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8):610-614.

脊柱手术的护理篇7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脊柱手术过程中硬膜破损导致术后脑脊液流出体外的一种表现,形式分脑脊液自手术伤口流出和在引流液中出现脑脊液[1]。据报道,脊柱手术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37%~9.37%,如不及时有效处理,极易出现继发伤口感染、椎管内感染、脊膜假性囊肿,严重者并发颅内感染,如蛛网膜炎、脑膜炎等,从而危及生命[2]。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后较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方法主要是更换伤口敷料,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能起到控制的效果,但伤口愈合慢,容易诱发其他感染[2]。近年来,基于引流方式的护理在脊柱术后脑脊液漏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疗效也受到认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脊柱手术的3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CT或X线片检查确诊并发脑脊液漏者50例,其中脑脊液自伤口流出症状30例,术后引流液中发现脑脊液20例。50例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4~72岁,平均(50.2±2.4)岁;颈椎前路手术13例,胸椎后路手术22例,腰椎后路手术9例,腰骶椎后路手术6例;43例均采用硬脑膜外手术,其余均为硬脑膜手术。50例患者均于1~3 d出现脑脊液漏,均给予抗感染预防治疗。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A组16例、B组17例和C组17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A组采用传统的脑脊液漏护理措施,主要是抗生素预防感染处理,再根据脑脊液流程量大小适时更换敷料,一般1~3次/d。如果脑脊液持续流出7 d以上,且流出量未见减少趋势的患者,应立即重新检查患者病情、伤口感染情况以及必要的血液检测,评估症状程度决定是否再行手术。B组从引流护理角度进行干预,主要采取延长手术切口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延长引流量留置时间对评估脑脊液漏及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术后第2天引流量>150 mL,术后第3天仍>100 mL,且引流液呈稀薄状则判断为脑脊液漏出现。一旦确诊脑脊液漏,不应负压吸引引流[3],建议术后早期改为低位正压引流,引流管放置高度一般要低于手术切口约20 cm,过低会增大引流量,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低颅内压反应,过高又会造成脑脊液回流引发脑脊膜炎等严重不良反应。引流过程中应实时延长引流时间并调节脑脊液引流量,引流时间延长至7~10 d,引流量可控制在15~240 mL,避免过度引流,至引流量减少甚至消失后停止引流。C组护理思路与B组相似,但采用经皮蛛网膜置管脑脊液引流护理,引流装置选用基于电脑控制的脑室引流装置,该装置既能预防血块堵塞管道功能,又能实现经蛛网膜下隙注入抗生素。大致方法是经腰部将近似于麻醉导管的长细管置入蛛网膜下隙5 cm左右,6例患者手术部位在颈椎,5例位于胸椎,均于L3~4和L4~5椎间置管,其余6例均于下腰椎手术,经上腰椎板间置管。全部细管置入蛛网膜下隙内5 cm处。术后当日置管时,通过医用引流袋与三通管与体外导管进行完全封闭连接,一次引流量为100~200 mL/d,由于引流袋与蛛网膜下隙完全封闭,因此可任意变换引流袋高度,根据患者舒适度和症状缓解情况控制脑脊液的流出速度、引流量大小,待脑脊液漏逐渐减少至消失后5 d后拔管,本组大部分患者脑脊液的引流量为150~200 mL/d。经皮蛛网膜置管脑脊液引流容易发生导管堵塞或逆流,因此该护理方法特别适用于颈、腰椎手术引流后脑脊液流出伤口或术中硬脑膜损伤修复困难患者[4]。对于B组和C组而言,引流过程中的护理至关重要。因饮食不当、不当或情绪失控等原因,均会引起腹内压增高,进而引起脑脊液压力陡增,反而加重脑脊液漏或对脑脊液漏引发的破裂口修复愈合难度加大。B组1例患者因饮食不当剧烈喷嚏引起腹内压异常增高,C组1例因排便用力诱发腹内压升高。经处理后恢复。建议行引流过程中做好预防感冒护理,同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高声说话或深呼吸等行为。

1.3 评价指标 评价三组伤口愈合率、护理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无效是指脑脊液漏持续7 d以上,脑脊液流出量未见减少,或合并伤口感染或脊膜炎[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 字2检验。P

2 结果

A组16例患者颈椎前路2例,胸椎后路手术9例,腰椎后路手术3例,腰骶椎后路手术2例。经治疗干预后7例伤口愈合,有效率43.6%。其余9例护理失败,其中2例脑脊液流出未见减少,4例合并脑膜炎,2例并发伤口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37.5%(6/16)。B组17例患者颈椎前路8例,胸椎后路手术5例,腰椎后路手术2例,腰骶椎后路手术2例。引流时间4~9 d,平均(6.5±1.6)d。17例患者均护理干预后,未见脑脊液再流出,有效率100%。1例出现逆行性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5.8%,经处理后得到控制。术后10 d均成功拆线,无假性硬膜囊肿发生。C组17例患者颈椎前路3例,胸椎后路手术11例,腰椎后路手术2例,腰骶椎后路手术1例。引流时间3~7 d,平均(5.3±1.3)d。17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未见脑脊液流出,无逆行性感染,有效率100%。术后7 d成功拆线,无假性硬膜囊肿发生。

A组护理有效率43.6%,显著低于B组的100%和C组的100%,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并发症少于B组(P

3 讨论

3.1 关于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认识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及时将引发伤口感染、脊膜假性囊肿等,严重者将出现蛛网膜炎、脑膜炎等病症,危及生命[5]。许多脊柱手术患者在出现脑脊液漏并发症后,不得不再行补充手术,影响术后恢复,并发症风险也会因此增加[6]。分析导致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主要为术中手术损伤硬膜所致,硬膜损伤为脑脊液漏提供了条件,基于此,临床也多采用术中仔细缝合或修补破损的硬膜来达到预防脑脊液漏的目的,临床实践来看,缝合或修补破损的硬膜预防脑脊液漏是可行的,有效的,然而问题是即使在术中对破损的硬膜进行了十分精致的处理,仍然会发生脑脊液漏,且病例并不少见,至于原因仍不明确。

3.2 关于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方法 关于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以往多认为术后脑脊液漏预后普遍较好,只需术后早期给予抗生素抗感染处理,然后适时更换伤口敷料即可,实现破损硬膜的自然愈合,脑脊液漏随之得到自行修复[7]。不过,对于许多症状复杂、程度严重的脑脊液漏,保守处理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治愈效果,且并发症高发,反而严重影响预后[8]。本研究A组即采用抗生素+更换敷料的传统方法,16例患者经治疗干预后7例伤口愈合,有效率43.6%。其余9例护理失败,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膜炎、伤口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37.5%(6/16),大部分不得不再行手术或改为引流。近年来,随着脊柱手术方式的多元化,以及院内感染在护理层面的日益被重视,以往自然愈合的“被动护理”思路开展转向主动解决医源性并发症问题上来,即缘于真菌感染、医院感染的对症处理思路,通过引流操作来降低或避免感染成为脑脊液漏护理的主流思路,陆续出现了经皮蛛网膜下隙引流、伤口持续引流、硬膜外自体血注入等方法,途径多样,但这些方法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不过,无论何种方法或思路,有效引流至为关键[9]。

本文重点探讨了伤口持续引流和蛛网膜下隙引流两种护理方法,两种方法均以引流为思路,不同在于引流路径不同。伤口持续引流,其实质就是通过延长引流管的留置时间,以实现彻底的脑脊液引流,减少术后频繁的侵袭,使伤口在良好的环境下愈合。该引流方法比较简单,易操作,甚至可实现家庭操作,具有良好的推广优势[10]。本组17例患者行延长引流护理,术后随访未见脑脊液再流出,有效率100%;平均引流时间(6.5±1.6)d。10 d均成功拆线,无假性硬膜囊肿发生,期间仅有1例出现逆行性感染,经处理后得到控制,不良反应率5.8%,远低于A组的37.5%,总体来看效果值得肯定。不过,该护理方法的缺陷在于,由于始终处于置管状态,患者脑脊液带来的压力无法得到释放,尤其是对一些硬膜破损面大的患者脑脊液压力大,不但不利于脑脊液的持续引流,而且长时间的蛛网膜下隙高压会引起血肿,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延长引流管留置时间的护理方法不适应于硬膜破损面积大的患者,仅适合硬膜破损不大或破损面积

3.3 预防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其他护理措施 无论是延长引流量留置时间,还是经皮蛛网膜下隙引流护理,均认可了引流是避免脑脊液漏发生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方法,不过同时还需要做好其他方面的配套护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脑脊液漏发生[13]。

3.3.1 护理 一旦确诊脑脊液漏,应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卧姿是抬高床尾10°~30°,取头低脚高位,去枕平卧或仰卧位,直至脑脊液漏愈合。

3.2.2 引流护理 当切口发生脑脊液渗出,就应及时更换敷料,必要时加压包扎。对脊柱手术中置入引流管者中,可将负压引流改为低位正压引流,确保引流管通畅。期间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引流量及性状。适时调节引流袋高度,一般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手术切口20 cm,避免引流液反流引起逆行性感染。当引流量

3.3.3 预防感染 硬膜破损势必造成脑脊液与体外相接触,此时的脑脊液淤积在切口处,细菌往往会容易生长繁殖,若深部感染则会诱发椎管内感染和颅内感染,导致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15]。因此,术后应立即建立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必要时对流出的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以评估是否感染及感染程度。操作层面上,换药、更换引流袋时均应严格无菌操作,确保患者周围洁净、干燥。遵医嘱应用易于透过血脑屏障的高效广谱抗生素,对脑脊液漏多者补充等渗盐水,必要时输入白蛋白或血浆。本组1例每日引流量>1000 mL,头痛症状明显,给予补充大量等渗盐水,或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本文C组17例患者未见任何感染出现。

3.3.4 心理干预 脊柱手术风险大,患者往往对手术风险、预后十分担心,再加上脑脊液流出,更加重了患者紧张、恐惧和焦躁心理。由于需要长时间住院,患者容易将不良应激情绪延续下去,形成心理负担。因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时沟通,向患者讲述病情的情况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纠正患者对疾病的负面认识,并配合心理疏导,以消除负性心理,增加对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综上所述,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引流护理是预防和治疗脑脊液漏的有效措施,围绕导管引流进行护理对提高护理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应从、预防感染、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提高引流护理的质量,以提高预防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时郑汪涛,李彦乒,等.脊柱手术中硬脊膜破裂并脑脊液漏34例处理体会[J].贵州医药,2011,35(4):355-356.

[2]韦敏克,尹东,梁斌,等.脊柱手术术中脑脊液漏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8(12):1147-1150.

[3]杨智敏.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1):81.

[4]李君.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3例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4):108-109.

[5]刘东.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J].中国医药科学,2011,1(7):160.

[6]王再德,董明岩,曹阳,等.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33(4):306-308.

[7]熊春荣.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897-1898.

[8]彭利军,羊明智.颈椎前路手术致脑脊液漏的处理及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4(40):58-59.

[9]于滨生,郑召民,庄新明,等.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2):53-55.

[10]栾劲.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血清与胸腔积液炎性指标变化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5-26.

[11]贺爱军.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J].当代医学,2015,4(5):1132-1134.

[12]胡安文,李峰.不同方法治疗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的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4(12):132-133.

[13] Barbanti B G, Serchi E, Babbi L, et al. Is lumbar drainage of postopera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fistula after spine surgery effective?[J]. J Neurosurg Sci,2014,58(1):23-27.

脊柱手术的护理篇8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30―02

脊柱结核是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居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首位,约占50%。正规的抗结核化疗、严格的卧床休息是脊柱结核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清除结核病灶、改善血运、加快骨病灶愈合、防止或解除脊髓压迫性损害、维持脊柱稳定性及缩短疗程。我科2000~2006年12月共做脊柱结核手术65例,术后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14~71岁,其中不完全截瘫15例,行椎管减压12例,植骨8例,无护理并发症。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缺乏了解,对手术治疗缺乏信心,有恐惧感。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谈心,关心体贴患者,使之产生安全感、信任感,鼓励其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向患者介绍医院的技术水平,让他们与接受同种手术治疗或已治愈的患者交谈,解除其思想顾虑,增加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2 休息

此时的休息不单纯指体力休息和对脊柱的制动,还应包括使患者减少对疾病的顾虑,前者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减少疼痛及截瘫的发生率,后者可使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思想,增强抵抗力。

2.3 抗结核药物的应用

患者在术前就应进行3周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且术后还应继续用药6~18个月,时间较长,若不了解,难以全程用药。因此在术前就应使患者清楚手术和药物治疗是治疗该病均不可缺少的前奏,注意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

2.4 双下胶感觉及运动功能的观察

术后72h内,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的感觉、运动、肌张力及腱反射等及膀胱的感觉情况。因为任何脊柱外科手术都有可能意外地损伤相应部分的髓节,造成双下肢及膀胱运动的不同障碍,因此检查双下肢的感觉及运动状况是一项甚为重要的工作。

2.5 并发症的预防

由于患者术后须卧床3个月,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加上伤口疼痛,容易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故护理上要注意:①要保持床铺整洁,皮肤干燥。②为防止褥疮的发生,术后早期翻身1次/2h,翻身时,协助患者肩、臀部一致翻动,注意检查皮肤受压情况及双下肢的活动情况,侧翻时,用枕头垫于背部,沙袋固定,保持功能位,并建立翻身卡,记录翻身时间、卧位、皮肤受压情况。③术后6h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深呼吸,协助翻身、叩背帮助咳痰,以利于肺复张。④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定时,训练膀胱功能,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观察尿液的性状及量,防止泌尿系感染。

2.6 功能锻炼

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足趾、踝、膝各关节的伸、屈活动及股四头肌的舒、缩活动,次数可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对于截瘫患者,术后要保持双下肢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帮助患者被动进行下肢各关节的锻炼,并按摩各肌群,3~4次/d,当双下肢功能恢复,可指导患者主动练习,如伸缩、抬腿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在床上行抬头、扩胸、深呼吸及双上肢的自主活动,以增强心肺活动量及上肢的肌力。下床锻炼应循序渐进,次数和幅度应以患者能承受为度。

2.7 督导化疗管理

术后能否坚持规则抗结核治疗也是治愈的关键,住院期间必须目睹患者内服每一剂药品,这项措施至少保持在强化期内,漏服者当日补服,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完成规定疗程,采用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 结果

脊柱手术的护理篇9

1.1对象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行脊柱手术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35~60岁、平均(45.17±2.89)岁,腰椎间盘突出症24例、脊柱骨折11例、椎管狭窄5例、脊柱畸形13例;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35~60岁、平均(45.24±2.81)岁,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脊柱骨折12例、椎管狭窄7例、脊柱畸形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康复指导等。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首先由精神科医师对我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相关的考核,待考核合格后方可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认知行为干预以一对一形式进行,干预时间为术前2d至出院,15min/次,1次/d。具体如下:(1)认知重建。术前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向患者解释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切口疼痛以及导尿、换药、翻身等造成的不适,使患者在经历痛苦前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2)行为干预。告知患者家属在患者接受换药、翻身、拔管等护理操作后应及时予以言语鼓励,同时指导患者配合深呼吸或通过握拳-放松-握拳的形式放松全身肌肉,减少肌肉收缩造成的痛苦;同时指导患者通过听自己喜爱的音乐、看自己喜爱的影视节目来分散、转移注意力,在出现焦虑情绪时,可尽量回忆以往愉快的经历;此外,指导患者家属学习简单的护理技能,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避免与患者产生矛盾与冲突。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严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干预后两组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1]。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SAS评分分别为(47.74±3.47)、(53.48±4.13)分;VAS评分分别为(1.15±0.15)、(2.28±0.24)分。观察组的SAS、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新型的心理干预方式,其主要通过帮助患者重建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增强患者的信心,从而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2]。本文结果显示,通过认知行为干预,观察组的SAS、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认知行为干预首先明确患者存在不良情绪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时纠正了患者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向上、正确的认知结构;再通过行为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了不良行为习惯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而焦虑情绪的缓解又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综上所述,在脊柱手术患者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对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脊柱手术的护理篇10

The spinal tuberculosis round the nursing of surgical operation period

XuXiuying WenJing

【Abstract】spinal column tubercle often the adoption focus clearance, bone grafting, such as bone and spinal column fusion etc..For make sufferer's ability very Good of match surgical operation, insure surgical operation of success, decreas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ime detection, adopt necessity of measure, establishment detailed of nursing plan combine tight implement is a surgical operation success essential to have of assurance.

【Keywords】spinal tuberculosisround of surgical operation periodnursing

脊柱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病变,发病率约占骨与关节结核的2/3。在整个脊柱结核中,腰椎的活动度最大,所以腰椎结核的发病率最高,胸椎次之,颈椎、骶椎较少见。

脊柱结核发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当椎骨严重破坏时,可致脊柱后突畸形,截瘫等。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出现神经症状等手术指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常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脊柱融合等术式。为使患者能很好的配合手术,确保手术的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1 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多数患者病程较长,症状较重,住院期间心情复杂,尤其是对疾病的恐惧,担心愈后,还有一些病人为经济情况而愁眉不展。针对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点,首先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安全性并举一些成功的病例,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其次,对于症状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他们在情感及经济上的支持,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加信心,配合治疗。

1.2服用抗结核药物:术前要继续服用抗结核药物,在服药期间,密切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并向患者说明有些药物服用时的注意事项和用药后可能发生的反应。

1.3饮食护理:结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尤其在并发脓肿后,消耗量增大,常出现低蛋白血症,如不能及时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则很难耐受手术的创伤。所以,我们应向病人介绍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制定合理饮食方案,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如:瘦肉、鱼、蛋类、豆类、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1.4卧床护理:脊柱结核的患者要绝对卧床,以减轻脊柱活动,防止脊柱变形及神经受损。卧床后,由于和习惯的改变,病人不适应床上解大小便。此时,我们要讲解练习床上解大小便的重要性,指导并教会其在床上解大小便的正确方法,为术后长时间的卧床做适应性的准备。

2 术后护理

2.1生命体征的观察:了解病人的麻醉和手术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进行相应的麻醉术后护理,注意观察呼吸的变化。胸椎手术易损伤胸膜,如果术中发现有胸膜破裂,能及时给予修补,若未发现易发生气胸等并发症,因此,观察呼吸的变化十分重要。

2.2:术后暂取平卧位2~3小时,以便压迫止血,然后根据病情每2~3小时翻身一次,保持正确的方法,防止脊柱的扭曲,翻身的同时按摩受压处皮肤及骨突出,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防止褥疮的发生。

2.3观察切口的渗血情况:由于胸腰椎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后切口常放置引流管并接负压壶,以便引出渗出液,要务必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管腔受压,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每

日更换引流壶。

2.4观察脊神经功能、指导康复训练:由于手术后脊柱不稳,手术牵拉可造成脊髓的损伤,术后应密切双下肢运动功能,通常与术前相比较,功能有所改变,说明脊神经压迫症状有所缓解。术后三日后鼓励病人床上活动上肢,同时被动活动双下肢的各关节,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活动量以病人的承受力来定,循序渐进,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疼痛、乏力等症状应暂活动。

2.5加强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术后病人身心处于极度的痛苦状态,要及时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和鼓励,多与其交流,耐心解释各种问题,消除顾虑,配合治疗。

2.6预防术后并发症:①肺部感染:术后由于病人伤口疼痛,尤其咳嗽时疼痛加剧,病人不愿咳嗽、咳痰,容易造成呼吸道不畅而发生坠积性肺炎,故应鼓励并协助排痰,翻身时轻拍胸背部,以于痰液的咳出。②腹胀及便秘:术后三日内禁食牛奶及豆制品,要给予流质、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这是因为术后肠管麻痹,肠蠕动减慢,加之乳制品及豆制品容易引起腹胀,此时要指导并协助患者沿结肠走向自上而下进行腹部按摩,刺激肠蠕动减轻腹胀及便秘。如有便秘,可用开塞路、石蜡油等润肠缓泻药物。③防止泌尿系感染:对于留置尿管的病人,每日用0.1%的新洁尔灭清洗尿道口2次,每3~4小时或有尿意时一次,以保持膀胱的舒缩功能。每日用0.9%生理盐水250m1+庆大霉素32万u进行膀胱冲洗,每日更换尿袋,每周更换导尿管。④加强营养:术后病人消化功能紊乱,影响营养摄入,术后病情稳定后,应给予高蛋白、高营养、高维生素的饮食。及时了解病人进食及消化情况,对病人膳食进行合理调整。

3 出院指导

术后继续服抗结核药物9~12个月,服药期间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加强营养,增加机体免疫力,避免过度疲劳,继续卧床6个月左右,定期复查。

脊柱手术的护理篇11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围手术期护理 

        1  临床资料与表现

        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0-50岁,平均30岁,其中6例经内科会诊转入,14例门诊收入院,19例行手术治疗,1例因合并截瘫和结核性脑炎,保守治疗。结果:15例康复,4例好转,1例自动出院。

        1.2临床表现 

        1.2.1全身表现  患者常有午后低热,食欲不佳,消瘦,盗汗,疲乏无力等症状。

        1.2.2局部表现

        1.2.2.1疼痛,受累脊柱棘突有压痛,叩痛,神经受压可出现放射痛。

        1.2.2.2姿势异常  如腰椎结核患者站立或行走时头向后仰,腰部僵如直板,拾物不敢弯腰取屈髋屈膝位,以防腰背疼痛,称拾物试验阳性。

        1.2.2.3脊柱后突畸形,侧弯。后突畸形严重者,胸骨向前突出呈“鸡胸”畸形。

        1.2.2.4活动受限,寒性脓肿及窦道。

        1.2.2.5脊髓压迫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反射,括约肌功能障碍。

        2  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脊柱结核患者因病程长,加之体质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对手术产生恐惧心理,相关知识缺乏,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耐心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热心协助患者解决困难。向患者及家属认真介绍手术的目的及意义,解释病情及预后,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法。

        2.2饮食指导  告诉患者术前充足的营养是治疗结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体质,耐受手术。

        2.3体位  脊柱结核患者须卧硬板床,卧床休息,减少消耗。

        2.4用药护理  术前常规抗结核治疗约2周,向患者说明目的,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5术前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各项临床指征,为治疗提供诊断依据,从而选择最佳手术时期。术前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习惯,功能床的使用方法,为术后卧床作准备。术前备皮,清洁术区皮肤,交叉配血,术晨留置导尿,清洁灌肠,术前遵医嘱用药等。

脊柱手术的护理篇12

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5.83%,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66.67%,两组间差异性显著(P

结论:对于脊柱后路手术合并脑脊液漏患者临床上比较常见,且危险性较高,积极处理及预防至关重要,采取心理护理、护理、伤口护理、引流管护理等整体护理,可有效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促进患者预后,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关键词:脊柱后路 脑脊液漏 观察 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1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03-01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31%-9.37%。患者脊柱手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呕吐,切口处可见淡红色血性液体,或者为无色透亮液体渗出。因损伤后脑脊液与外界相通,如不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措施,极易引发椎管内感染和颅内感染,可出现假性囊肿,颅内出血及压迫神经引起肢体麻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1]。因此,对于脊柱后路手术合并脑脊液漏的患者,除积极采取处理措施外,护士精心观察,细心护理非常关键,可有效降低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使伤口尽快愈合,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今早康复。我院通过对近两年行脊柱后路手术出现脑脊液漏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观察,充分证明了整体护理在脑脊液漏护理中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48例脊柱后路手术合并脑脊液漏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9.5±13.42)岁。根据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24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0.0±13.13)岁,其中手术部位分别为颈椎4例,胸椎3例,腰椎17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8.5±12.85)岁,手术部位分别为颈椎6例,胸椎2例,腰椎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脑脊液漏诊断标准。①术后出现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且与密切相关;②伤口有浅红色液体或透亮液体渗出;③手术有硬脑膜损伤,并怀疑有脑脊液漏,术后引流量多,大于100ml/24h;④皮下积液穿刺可见淡红色或清亮透明液体,经鉴定抽出液体为脑脊液;⑤脊髓造影可明确诊断。

2 病情观察

2.1 脑脊液漏与外界相通,极易并发椎管内感染及颅内感染,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颈项强直等症状体征 [2]。

2.2 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低颅压症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性头痛、头晕、呕吐等低颅压症状,如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及时告知主管医生,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2.3 对于患有癫痫病史患者,应预防癫痫的发作,因癫痫发作可使颅内压升高,从而加重脑脊液漏。

2.4 密切观察脑脊液颜色、量及性状,常用估计脑脊液量方法为:在前鼻孔放置棉球,待棉球浸透后,更换棉球,24小时记录棉球数量,粗略估计漏出量。

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护理、伤口护理、引流管护理等整体护理,具体护理措施见下。

3.1 心理护理。脑脊液漏患者由于活动受限,病情反复,治疗费用大,担心治疗后遗留肢体障碍等并发症,极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另一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自认为生活可以自理,自作主张,不配合医生治疗,出现不遵医嘱现象,对此需要护理人员多巡视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内心想法,向患者介绍脑脊液漏的相关知识,应对方法,让患者有一定心理准备,鼓励患者多看书,听音乐,读报纸以分散注意力,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尽最大可能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以最佳心态配合治疗,促进早期康复。

3.2 护理。脑脊液漏患者可通过借助重力作用封闭漏口,对于确诊脑脊液漏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正确,减少脑脊液流出。一般采取头低足高位,将床位抬高20~30cm,以减小脑脊液压力,为了预防压疮,适当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翻身时应保持脊柱不扭转,不弯曲,避免损伤脊髓。

3.3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伤口敷料清洁干燥,伤口出现渗液、敷料出现污染时,及时进行更换,换药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伤口处用烤灯每天照射2次,每次30分钟,用无菌治疗巾包裹1-4袋食用盐,根据患者情况,将其压在伤口上,将其固定牢固。密切观察伤口周围皮肤颜色,有无红肿,局部皮肤有无隆起,有无脓肿形成,一旦发现感染,即可进行相应抗感染处理 [3]。

3.4 引流管护理。由于脊髓腔与外界相通极易出现颅内感染,因此,引流管放置时应低于引流部位,预防脑脊液倒流,此外还需密切观察引流管有无扭曲、脱落及阻塞,及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引流量,引流管一般放置48小时后需拔出,引流管放置期间,应保持引流管清洁,每天需进行消毒。对于引流量较大患者,应拔管,若拔管后切口仍有渗液,可在手术切口健康皮肤处重置引流管。

3.5 预防颅内压升高。呼吸道管理,避免感冒、咳嗽、咳痰、打喷嚏,指导患者咳嗽咳痰技巧,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患者,可给予雾化吸入,祛痰药物等配合治疗。需保持大小便通畅,指导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含纤维素较高的食物,对于便秘患者给予禁止用力排便,必要时可使用开塞露或者缓泻剂辅助治疗。指导患者床上小便,对于尿潴留患者及时导尿。禁止做腰背肌功能锻炼 [4]。对于躁动不安患者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治疗。

3.6 康复指导。避免受凉,感冒,避免用力打喷嚏、咳嗽,以免引起颅内压骤然升高;告知患者禁止用手掏堵塞的鼻腔和耳朵;告知患者多食含蛋白高、高维生素及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对于脑脊液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卧床期间应加强肢体肌肉及关节功能锻炼,辅助病人进行翻身,防止褥疮发生。按医嘱进行复诊。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X2检验。P

5 结果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

表1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n,%)

6 讨论

通过上述分析体会可以看出,整体护理在脊柱后路手术合并脑脊液漏的护理中起重要作用,对于脑脊液漏患者,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头痛、头晕、呕吐等低颅压症状,观察伤口情况,引流液颜色、性状及引流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做好心理护理、护理、伤口护理及预防颅内压升高,做好出院后康复教育工作,有效促进患者今早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李小林,乔玉宁,孙萍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护理[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10,8(4):313-3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