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课教案合集12篇

时间:2023-06-07 09:04:21

国防教育课教案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1

中学地理课程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建立在初中地理基础上的高中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属于学习应用地理,共分三个章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中国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水文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防灾与减灾。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基本理念重在“指导学生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研读《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标准,具体要求:以一二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成就;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避害趋利的远景。活动建议:围绕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开展一次研究性活动。收集本地有关自然灾害前兆的谚语,以及防灾减灾的有效方法,在全班进行交流。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收集近年来我国某种自然灾害的资料,绘制其地理分布简图,解释其形成原因,并说出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模拟以某自然灾害为背景的援救演习。配合“世界防灾日”,出一期板报。组织以“自然灾害与我们”(或“自然灾害与环境”、“自然灾害与高科技”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地理新课程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分析课题研究活动的主要形式:教育科学的观察、实验、调查等研究方法。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恰好可以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得到体现,因此将课题研究活动渗透于选修教学,能更有效的完成地理选修教学。

二、确立“中小学防灾减灾体系”课题研究活动的载体作用

我国设立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目的是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全民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能力,学校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的体系研究”课题研究活动,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在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深入调研当前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编制适合各校的防灾减灾教育读本;收集、整理防灾减灾教育的相关活动案例,并提炼出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在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及时总结演练经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使预案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最终形成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的体系。

自然而然,“中小学防灾减灾的体系研究”课题作为“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选修教学的载体,共同承担中小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的任务,对于深化生命教育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取作为地理选修载体的四项子课题,分别是:“长乐沿海农村中小学防台教育的研究”(长乐文岭中学);“中小学防台风教育的状况及对策研究”(福州外国语学校);“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策略研究”(永泰三中);“中小学防震教育研究”(福清上苍中学),以实际课题研究活动案例,探讨以“中小学防灾减灾的体系研究”课题研究活动为载体的“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选修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融课题研究活动的地理选修课有效教学

选修教学体现个性与特色,应该充分落实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强调学生“学”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咨询、查阅、走访等途径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通过调查周边环境获得答案,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开拓思路,通过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深入探究。

课题研究活动恰好符合新课标“重实践活动”的宗旨,将选修教学与课题研究活动有机融合,使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地理选修的有效教学依托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活动融入地理选修教学彰显实践性。

1.灵活运用案例,激活课堂教学氛围

选修课程在课标中明确要求“运用资料分析,举例说明,结合实例比较……”,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案例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双向过程。以“案例”为中心,通过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形成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往往可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中小学防台风教育的状况及对策研究”,结合刚刚过境的“鲇鱼”台风为案例,全校各班级都开设了一次以“防台风”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猜谜、知识竞猜、观看实况录像等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防台教育,而且在中学地理课的相关章节中也注意渗透讲解传授台风的知识,并告诉学生防台减灾的基本措施。

“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策略研究”,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教育点,以地震生还案例(常备地震应急包;就近躲避伏地待定等),编写防震减灾校本教材,融合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邀请有关专家把关,在全校进行以防震减灾为内容的校本教育。

“长乐沿海农村中小学防台教育的研究”,通过2008年“凤凰”、2009年“莫拉克”到2010年“莫兰蒂”等强台风案例开展防台风知识普及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并及时总结演练经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使预案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中小学防震教育研究”明确指出:“有对自然灾害知识的了解作为基础,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难度小的防震减灾常识。”

2.依托研究性学习,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地理选修教学可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选修课程中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设计研究课题,组织学生分组调查,既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小组互助的学习氛围。活动形式可多种多样:举行防灾减灾的知识竞赛、专题班会、避难训练、夏令营活动,通过板报、广播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去观察和调查、要求学生撰写总结或调查报告,并提出建议。

“长乐沿海农村中小学防台教育的研究”,组织“追风”活动。每天在学校广播电台对台风及防台风知识进行宣传;通过印制发放宣传资料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台风及防台风知识宣传,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防台风知识宣讲;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对天气进行跟踪记录,在台风来临之前,学生在家里对家长和邻居进行防台风知识说明,准备必要防台物资;在台风过境后,对减灾自救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策略研究”,重视开展防震减灾实践活动,使防震减灾教育不断延伸。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讲座、专题广播、班刊、校刊、播放录像、开展逃生演练与救援演练,组织学生上街下村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号召学生制作宣传板报,配合社区科普宣传活动,充分扩大防震减灾的社会影响力。

“中小学防震教育研究”,组织防震自救兴趣小组,成立专门地震救援志愿者活动室,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图书资料、向有关专家请教等多种方式收集防震减灾、互助自救的相关知识。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有针对性的组织紧急避震、疏散演练,运用防震减灾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救自护意识及紧急应变能力。

3.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增强开放式学习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跨度广、深度大,教学活动不应仅局限课堂,要多采用开放性学习方式,合理开发校内外丰富资源,包括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科技馆、主题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科研单位等,通过对校内外资源的有效利用,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

“中小学防台教育的状况及对策研究”,引入“学生的自主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防台减灾教育体系。学校注意加强对校园硬件设施的检查工作,加强防汛防台知识宣传和教育,强化组织领导。学校以问题质疑、专家详解、特别提示等图文并茂的形式,编印防台风教育宣传材料,进行《防台防汛暑期安全教育》专题培训。同时加强家校联系,学校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学校安全协议书》以及《告家长书》)、开家长会、建家校联系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防台风知识,让家长参与到防台风教育中,共同搞好学生的安全教育与防范工作。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2

大多数小学教师都表示过,学生在校期间开展小学应急安全教育果活动时间逐年递减,并不会受到校方重视。随着学生年龄段和学校人数的不断增长,小学应急安全教育时长成逐年下滑趋势,换个角度而言,就是说小学生年纪越高,其所受到的应急安全教育机会和时间就会不断减少。需要注意的是,农村学校和县城学校二者进行小学应急安全教育课程开展时间比城市小学应急安全教育时间要低许多倍,大多数小学教师都迫切希望每周开展小学应急安全教学课程和活动等。

2.我国小学应急安全教育灾害预防演习课程较少

当前,我国小学进行安全应急教育普遍较少,甚至有的小学根本没有开展过此类课程,更不要说是小学安全应急教育活动演习了。众所周知,对小学生加强应急安全教育和预防灾害演习,可以在保证小学生拥有良好预防灾害意识的基础上,当真正灾难发生时能够学会自保和选择合理防灾方式等。从各个学习阶段角度而言,我国小学开展应急教育预灾妨害演习活动频率是全国学校应急安全教育预害防灾活动演习中最少的,而从城乡小学应急安全教育活动演习角度来说,具体预案并不应该是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反应,而应该是在事前主动实施应急安全方法防范策略,同时,预案被缉拿并不是空头文件,必须要被每个学生熟记于心。还应该了解到,预案不是较为普通的理论性文件,是实际性相对较强且可操作能力显著一种自我救助技能。

3.我国小学应急安全教育城乡差距大

我国小学安全教育内容广泛,大多数教师会经常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课程、饮食安全教育课程和法制教育课程以及运动安全课程等,此时,我国小学应急教育城乡差别极为明显,其中交通安全教育课程是城乡小学中皆要进行的应急教育课程和主要安全应急教学内容,城市教育在小学应急安全教育方面主要重视消防意识教育和法制意识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教育等,但是农村小学应急安全教育只是单纯注重饮食安全教育和防溺水安全教育等,上述特点明显体现出了农村小学应急安全教育和城市小学应急安全教育的主要区别所在。

二、我国小学应急安全教学主要实行措施和相应应对策略分析

1.加强学校应急安全预案制定工作和学校应急安全演练工作

我国教育部已经对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作出过指示,小学学校应该制定出灾害防治预案和传染性疾病预案以及意外伤害事件预防预案等,之后在此基础上增强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根据小学生本身年龄段特点对其进行良好有效的安全教育,并在做好预案的前提下促进我国小学应急安全教育策略的实施。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3

 

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原2030”规划纲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实施健康中原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培养师生健康意识、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9号)、《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的通知》(教体卫艺函〔2021〕181号)要求,结合我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宗旨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教育、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构建新时代、现代化、高质量学校健康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健康观、提升健康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让健康知识、行为和能力成为师生普遍具备的素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师生健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时间安排

主题健康教育活动贯穿2021全年。

三、活动内容

(一)加强常态防控。慎终如始扣牢责任链,严格落实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春季学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三版),教育引导师生落实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习惯。加强宣传引导、组织动员,配合属地卫生健康部门有序开展师生疫苗接种工作,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二)综合防控近视。全面落实《河南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行动方案》《济源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开展春季学期、秋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月活动,提高儿童青少年爱眼护眼意识,宣传眼健康的重要性和近视的危害性。组织专家进校园宣讲等活动, 加强近视防控试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学校照明环境达标建设,推进学校并引导家庭积极改善视觉环境,学校要加强手机管理使用,统筹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三)普及健康知识。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课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切实将日常锻炼、健康生活、疾病预防、合理用药、预防毒品、身体检查、心理健康、生长发育、生殖健康、校园应急救护等相关知识技能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效果。落实健康教育课程。

(四)增加体育锻炼。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强化体育教学训练。以“每天两个大课间”为抓手,落实好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引导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家校协同营造良好体育运动氛围。做好最美“阳光大课间”评比活动。

(五)合理营养膳食。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按照《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部署,积极推动校园食品安全建设。加强营养与膳食指导,推进饮食教育,引领“光盘”行动,制止餐饮浪费。

(六)促进心理健康。积极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而健康的理念,自觉维护心理健康,掌握正确应对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的相关技能,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完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制,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将心理疏导干预机制融入日常生活。

(七)开展防病教育。坚持预防为主,大力宣传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和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学校、学生和家长防控能力。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按照《河南省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20-2022年)》《济源示范区艾滋病防控》等要求,继续开展新生报到防艾知识教育和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持续开展艾防专家进校园等活动。按照《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河南省遏制结核病行动方案(2019-2022年)》加强学校预防结核病教育。落实《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切实预防和控制学生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发生。

(八)营造健康环境。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按照《关于扎实开展2021年学校夏秋季病媒生物消杀工作的通知》 规范开展校园夏秋季病媒生物消杀工作好整治校园环境卫生,推进厕所革命的工作。请按照《济源示范区教体系统2021年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计划》推进无烟学校建设,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控烟活动,加快培育青少年无烟文化。教育引导师生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将“疫”时好观念、好习惯固化住、推广开,营造干净、整洁、卫生、健康的校园整体环境。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对实施健康济源行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把深入开展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重点、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服务保障和督促推动,在配备校医、健康教育教师、保健教师、“健康副校长”等人员方面落实政策要求,着力补齐短板和弱项。

(二)动员各方力量。各学校要凝聚教师、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组织动员广大学生、教师、家长积极参与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大力开展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和主题健康教育活动,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课时,完善健康教育制度,丰富健康教育教学资源,加强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学生和家庭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三)加强宣传引导。要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多地多校联动形式,及时启动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强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积极开展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学校要通过新媒体传播、文艺作品创作等方式加强宣传引导,动员广大师生以文字、图片、视频、动漫、微电影等方式宣传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利用“第33个爱国卫生月”(4月)、“近视防控宣传月”(3月、9月)、“全国爱眼日”(6月6日)、“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健康教育活动,以有效方式引导师生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四)及时报送总结。请中心校在年底前将本辖区学校“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进行全面总结,以“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成果经验、存在不足和加强举措并形成报告,12月10日前报教体局体卫艺。

联系人及电话:张小妍  0391-6616977;

邮        箱:twy6977@163.com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4

截至2008年12月,全球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有3340万人,在2008年新增的感染者约有270万人,2008年因艾滋病死亡人数约为200万。在全球范围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低龄化的趋势,截至2008年12月,感染者中年龄低于15岁的人数约为210万,约占总人数的6.29%,2008年新增感染者中,年龄低于15岁的有43万人。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流行情况来看,在某些国家流行速度有所减缓,但是新增了一些出现感染者的国家,因此,整体情况不容乐观。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的情况下,教育被认为是最好的预防艾滋病的途径。

一、初中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初中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对中国2009年艾滋病疫情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估计中国目前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约7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为10.5万人;估计2009年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人。目前,中国艾滋病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间的传播,上升速度明显,并且全国艾滋病受影响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样化,我国艾滋病的年龄分布具有年轻化的特点。

2.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由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特点可以看出,患艾滋病的人群集中在20~49岁,如果减去艾滋病的潜伏期7~10年,那么这些患者感染艾滋病的年龄最低是10岁。这说明艾滋病的传播具有低龄化的特点。同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产生一些迷茫,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又由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以及青少年不能认清与艾滋病的关系等都导致了青少年成为艾滋病易感人群。

因此,在青春期开展艾滋病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又由于青春期的孩子,还处于接受中学教育阶段,因此,在学校开展艾滋病教育对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3.国家对艾滋病教育的要求

国家对于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给予了重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的意见》(教体艺8号),对初中以上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2年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教体艺[2002]5号)对学校艾滋病教育提出了更为详尽的要求,并附上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在要求中规定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还附加了一些教学资源。

2003年3月教育部正式下发了《中小学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规定从2003春季开学起,在中小学开设预防艾滋病的专题教育课,艾滋病教育的课程主要在初一到高二年级进行,按照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因此,初中总计6课时,高中总计4课时。为了进一步做好针对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工作,卫生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于2007年下发了“关于印发《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7]92号)。

(二)初中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由于不同地方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面临的艾滋病流行的形式和特点不同,面临的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挑战不同,因此,将艾滋病教育纳入统一的国家课程可操作性不强。同时,不同的学校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同,获得艾滋病相关信息的途径不同,进行青春期教育、性教育、预防教育等健康教育的程度不同,因此,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艾滋病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二、当前学校教育中的艾滋病教育现状

尽管很多研究都表明开展艾滋病教育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但学校对于预防艾滋病的教育意识比较淡薄,教育的形式单调,教育方式比较乏味,教育人员单一,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状况不很理想。

对北京部分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技能行为现状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知道艾滋病传播的三个途径,但是对于哪些日常生活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没有清楚的认识,在态度和行为技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研究表明,中学生对于基本的常识问题回答正确率较高,但是稍微深入的问题例如蚊子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程度不高。在云南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还认为日常的生活行为就会传染艾滋病。中学生普遍存在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和对艾滋病病人的歧视态度,并且中学生中存在着多种危险行为,如抽烟、喝酒等,因此在中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促进危险行为的转化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

中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得到有效的加强。调查显示在中学时期受过艾滋病教育的高校学生在UNGASS指标知晓情况调查中得分明显高于中学时期未受过相关教育的学生。越早的接受预防艾滋病知识,就越有可能在早期预防危险行为的发生,并促进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

三、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的理论基础

知识、动机、行为技巧模式(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IMB)是由Fisher J.D.和Fisher W.A.于1992年针对艾滋病预防提出的一个行为干预模式,这个模式认为影响人采纳预防艾滋病的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知识因素:主要是指使教育对象获得与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相关的知识。(2)动机因素:是指教育对象产生改变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动机。这个因素与人对待预防艾滋病的态度(个人动机)以及对预防艾滋病行为的主观道德判断(社会动机)有关。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动机,比如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感受到HIV的易感性,预期采纳预防艾滋病行为的价值和收益所在等,对于一些特定的人群如性工作者,也会影响其动机。(3)行为技巧因素:主要是指有效实施预防艾滋病行为的客观技能,如拒绝不安全的能力、躲避危险行为的能力等。

IMB模式指出(见图1),知识和动机之间会相互影响,只有获得了知识才能使人对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预防艾滋病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社会道德判断从而提高预防艾滋病的动机,当人们预防艾滋病的动机提高的时候就会促使其去学习更多关于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的知识。当人们知识水平和动机都提高的时候,可以通过已有的行为技能来实现预防艾滋病,在一些情况下知识和动机也可以直接影响艾滋病预防行为,例如如果一个禁欲者则不需要与伴侣讨论安全的技能也能做到预防艾滋病。

四、初中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目标

艾滋病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与艾滋病相关的知识,进而形成预防艾滋病的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关爱艾滋病病人及病毒感染者。由IMB模式可知,这三方面的目标之间是互相联系的。知识是基础,学生只有获得了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才能对生活中的行为或者发生的事件进行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形成对艾滋病、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级艾滋病高危行为的正确态度,提高其预防艾滋病的动机和意识,继而才能形成预防艾滋病的行为习惯。因此,笔者根据大纲,为本课程设定了以下课程目标(见表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笔者以Fisher J.D.和Fisher W.A.于1992年针对艾滋病预防提出知识、动机、行为技巧模式为理论基础,以我国教育部于2003年3月正式下发的《中小学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为依据,根据实验学校的基本情况,设计了初中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的框架(见图2)。

笔者参考马迎华编写的《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教学方法》、齐建国和马迎华主编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教程》、张伯源和周子军主编的《初中健康教育教学参考书(第二册)》以及WHO编写的《School Health Education to Prevent AIDS and STD――A resource package for curriculum planners》,设计了“初中预防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见表2)。

(三)实施

笔者设计的课程除了运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以外,还采用了游戏/活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形式,旨在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讲授

在涉及知识方面的教学内容时,多采用讲授式教学,穿插其他教学方式。例如,在“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这堂课中,就用讲授式教学对艾滋病、艾滋病病毒进行讲解,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游戏/活动

笔者设计游戏/活动教学是希望学生能在参与到课堂中时,能通过自身的体会来改变态度,提高预防艾滋病的动机。本课程中所用到的游戏/活动有的是借鉴的已有的运用于艾滋病教育的经典游戏方案,有的是借用的心理学上的游戏,有的游戏是自创的。

野火游戏就是艾滋病教育中比较经典的游戏方案,此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艾滋病病人可能与常人看起来一样,如果不注意预防随时都可能感染上艾滋病病毒,而且艾滋病传播速度很快。

生命链游戏就是一个心理游戏,旨在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学会做选择,类似的心理游戏还有拍卖游戏等。这个心理游戏是放在“拒绝”和“拒绝过早”两个内容之后的,是对前面两个内容的一个总结,希望学生能通过探寻自己的内心来学会如何做决定。

在第一次课中团结起来预防艾滋病的游戏灵感来源于杀人游戏,笔者将其改编后运用到教学中,旨在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要预防艾滋病需要大家团结起来。

除了游戏以外,课程还设计了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增加对艾滋病病人的关爱之心。例如,在心系红丝带这堂课中,教师在介绍了社会各界对艾滋病病人的关爱,世界艾滋病日的由来以及我国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后,让学生参与一个“我的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世界艾滋病日的海报和口号,最后上台展示。

3.案例

案例教学主要是用于“拒绝”和“拒绝过早”这两部分内容中,旨在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意识到吸毒和过早可能带来的危害,提高学生拒绝和过早的动机。此处的危害不仅仅是指可能感染上艾滋病,同时也指这些行为可能给青少年的身体带来的其他的危害。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均来源于网络。

4.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基本贯穿于整个课程中,很多教学内容均需要用PowerPoint进行展示,另外在教学中给学生放映了关于艾滋病的公益宣传片《爱在阳光下》。这个公益片是在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的教学已经完成之后播放的,让学生回顾相关知识的同时,也为后面一节课“正视艾滋病,远离歧视”做铺垫。

5.小组合作

在“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危害”、“心系红丝带”等主题中,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旨在让学生通过交流学习,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也让学生产生对艾滋病病人的关爱之心。

6.模拟实验

由于学生对于献血知识不太了解,而要讲清楚献血知识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因此,就用了一个模拟实验的方式来为学生展示非法采血站采血的过程,解释这样的采血形式可能引发艾滋病大范围感染的原因。果汁模拟实验是参考的一个氢氧化钠的模拟实验,由于氢氧化钠具有危险性以及载玻片检验不易于展示,因此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

(四)评价

在进行了13课时的艾滋病教育课程之后,对参与课程的12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1.课时安排

对于课时,有的学生表示课时偏多,这可能是因为每周只上一个课时,导致一学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关于艾滋病教育的内容,学生觉得偏多。也有学生表示觉得课时少,至于原因学生没有说,当问及课程内容还应该增加些什么时,学生表示还想了解艾滋病的起源,还想增加一下急救的知识以及青春期的知识特别是青春期心理变化方面的知识。

2.教学内容

在访谈过程中,学生表示对教学内容整体而言比较满意,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关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部分,以及播放的艾滋病宣传公益片《爱在阳光下》和案例。有一名女生同时表示对在急救的时候如何保护自己那部分内容印象最深。对于内容中涉及到性的部分,大部分学生表示不会觉得尴尬,仅有2个女生表示有男生在会觉得尴尬。对于教学内容的难度而言,八年级学生普遍反映没有问题,有1个七年级的学生表示在病毒传染部分觉得有点难,这与学生是否掌握了生物学课程中病毒相关的知识有关。

3.教学形式

关于教学形式,学生表示喜欢游戏(特别是心理游戏)、案例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也有个别学生表示喜欢老师讲授,不喜欢小组合作学习,这也能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出来。在做“生命链”游戏的时候,几乎每个学生都很专注,似乎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一次真实的人生抉择,同时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会说“老师给我们讲故事吧”,对于播放的艾滋病公益宣传片《爱在阳光下》学生曾多次要求再看一遍。但是,在“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危害”这一节课中,学生则表现出对于材料以及小组学习不感兴趣,组内几乎没有进行讨论。

4.课程意义及其他建议

访谈中,很多学生均表示参与课程的收获在于知道了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知道了如何预防,以及如何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还一个学生表示在课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越来越喜欢生物学课程。

除了上述学生对于本课程的评价和建议外,有一名学生表示应该将艾滋病教育课程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UNAIDS,AIDS epidemic update.2009.

[2]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中国艾滋病预防联合评估报告.2007.

[3]张小凤.在青少年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性.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1):77.

[4]王士国.谈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教育的迫切性.中国学校卫生,2000,21(3):176.

[5]张润.开展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教育的迫切性.中华临床新医学,2004,4(2):186-187.

[6]胥光勇,论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国性科学,2007,16(4):3-5.

[7]王超等.北京市部分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技能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09-311.

[8]马迎华,陈以晨,李含硕,孙江平,董建群.云南省中学生与教师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1999,15(6):541-544.

[9]马迎华,季成叶,张芯.UNGASS指标在全国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评估中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215-216.

[10]黄静.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高危行为教育及效果评价.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30~31.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5

学校卫生工作以《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指导思想,继续围绕建设“健康校园”总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监测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切实抓好学校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开展传染病的防治宣传教育和预防接种工作,切实抓好学校卫生工作。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健康教育,强化师生健康意识

1.组织教师和学校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明确学校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只有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才能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健康成长。

2.健康教育课: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行,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考核。继续开展健康教育研讨活动。

3.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黑板报、卫生广播、校园网络及卫生小报、主题班会等有计划、针对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从而提高学生的防病能力和健康素养。

(二)加强卫生监督,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学校继续贯彻落实《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决定》精神,坚持自查,并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的复训,继续坚持节日长假后对学校食堂卫生的验收登记等制度,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坚决杜绝师生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饮水卫生安全。

(三)加强健康监测,落实疾病防控措施

1.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学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各类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及传播和流行特点,落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建立学校晨检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确保做到“四早”,防止传染病在校内蔓延。做好各种疫苗免疫接种的宣传动员、登记工作,建立和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广播、板报、讲座等形式开展卫生防病宣传教育,使学生了解呼吸道、肠道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增强学生的防病能力和意识。

2.“六病”防治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宣传常见病的病因、危害性及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六病”防治工作按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文件通知进行,确保每一项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对健康体检中有阳性体征的学生及时发告家长书及健康处方,并将反馈信息汇总,做好资料统计工作。

(四)加强组织管理,落实常态监控机制。实行校长亲自抓,各条线负责人分头抓,全体教师一齐抓的管理模式,实行环境卫生、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工作的分块负责制度,定期检查考核,确保学校卫生工作达标。响应号召,积极开展绿化活动,净化、美化学校环境。积极开展全国爱国卫生活动,提升学校的整体卫生水平。努力创设整洁、文明、优美的学习环境,陶冶师生情操。

三、具体工作安排

(1)定期更新黑板报、画廊,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每校各班每月利用班会时间进行一次卫生宣传,传授季节性、流行性疾病的防治知识。

(3)注意用眼卫生,做好视力检查和防近工作,严格控制近视率。

(4)学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进一步做好疾病防治工作,认真落实防治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接种,加强晨检,发现传染病,马上严格进行隔离,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避免疾病的蔓延。

(5)继续做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如近视、龋齿、营养不良、贫血、沙眼、蛔虫等六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6)定期进行学生健康检查工作,做好学生疾病、体检的统计分析工作。对有疾病的学生及时通知家长带学生到医院确诊并将资料返回学校,学校将结果通知体育教师,注意学生运动负荷,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7)制定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实施方案和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向学生及家长宣传预防接种的意义和相关知识,从而让家长主动配合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并专人负责登记造册。

四、年度工作计划

2-4月份做好一年级新生入学预防保健卡验收保存工作;做好一年级新生入学体检工作。

4-5月份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5-6月份完成学生健康电子档案。

6-7月份做好学生请假登记汇总,统计缺课率。

9月份:(1)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

(2)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专题活动;(3)第19个全国“爱牙日”活动;(4)学生健康体检及少儿住院基金、学生意外保险投保工作。

10月份:(1)对全体学生进行“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专题教育活动;(2)学生健康体检及沙眼、贫血等普查普治。

11月份:学生健康基本知识与能力测试。

12月份:(1)开展“防控爱滋病”为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2)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活动。

附件:

学校医务室管理与建设

——必备档案资料

一、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档案

(一)学校卫生组织机构

(二)学校卫生各项规章制度

1.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3.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4.学校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5.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监测制度

6.校医室药品采购管理用药制

7.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8.医疗器械消毒制度

9.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10.校医室人员岗位职责

二、学生健康管理档案

(一)每年一次健康体检档案资料(电子版与纸质档案并存)

(二)学生健康体检信息反馈报告资料(校医应将学生体检个人信息条粘贴在体检报告单上反馈给每名家长)

(三)学生体检统计分析报告

(四)学生特殊疾病及高危疾病记录资料(有家长、校医、体育老师签名)

(五)肝功能异常及复查结果记录资料

(六)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复查情况记录资料

三、学校健康教育管理档案

(一)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

(二)健康教育教研组,包括:校医、体育、生物及相关教师名单和教研活动记录

(三)创建部级卫生城市健康教育档案资料

1.学校创卫组织机构文件及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

2.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教学进度表

3.健康教育教研小组名单和教研活动记录

4.健康教育教案,内容包括:课时、课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小结

5.健康教育教材、教具

6.健康教育总体安排时间表

7.多种形式的传播活动:卫生板报、家长会、主题班会、广播稿、讲座、知识竞赛、电化教育等,20次/年

8.健康教育测试考核记录(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不低于80%)

9.学生参加课间操合格率统计表及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百分率统计表

10.开展控烟、青春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艾滋病和肺结核防治知识等专题讲座

11.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的记录

12.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检测方案、登记表、工作总结

13.《学校健康教育评分方案》自评表(三年)

14.控烟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控烟制度和措施;被评为无烟单位材料;控烟教育活动方法的记录资料及考评记录;控烟教育的资料

15.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2)卫生保洁工作岗位职责

四、学校传染病管理档案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二)传染病防控方案(组织管理;工作职责;报告人;日常防控;出现疫情防控措施;物质保障;责任追究等内容)

(三)晨午检制度及健康网报记录及定期分析资料

(四)师生因病缺课追踪登记资料

(五)入学新生疫苗查验、漏种、补种登记表(表1-4)

(六)传染病报告卡,登记记录

五、学校食品安全督促检查记录资料

(一)每周至少两次检查学校食堂的整改意见书

(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记录

(三)学生食品安全教育资料

(四)学校饮用水安全检查记录

六、学生常见病预防治疗档案

(一)每学年初及学年末视力监测记录,并有视低程度记录,干预措施

(二)学生常见病预防宣传教育资料

(三)眼保健操培训或评比记录

(四)对红十字青少年或卫生员急救知识培训记录

七、学校教学生活环境检查档案

(一)定期对教室、图书馆、计算机室、学生公寓、厕所等教学生活环境检查记录

(二)检查结果及整改意见书

(三)环境清洁、开窗通风、消毒记录资料

八、学校卫生法律法规及文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7号)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

(五)《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4号)

(六)《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0号、卫生部令第1号)

(七)《学校卫生管理条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7号)

(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

(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2012〕x号)

(十)《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教育部、卫生部令第x号)

(十一)《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2003〕x号)

(十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卫生部教育部令第x号)

(十三)《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体艺〔2008〕x号)

(十四)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x)

(十五)《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卫疾控〔2005〕x号)

(十六)关于印发《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10〕x号)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6

1 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作用

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坚持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当代大学生长期处于和平安逸的环境中,普遍缺乏国防意识,纯粹的理论知识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高校国防教育加强实践育人工作,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把专业知识与服务社会、建设国防相结合,并在日常学习中注重知行统一,把所学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转化成学生努力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自觉行为,既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又为支持国家建设,立志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2 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对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缺乏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等国家法规及中央相关文件规定,高校必须开展相关的国防教育活动。但经过调研发现,有的高校缺乏对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视,军事训练的内容和形式没有结合实践育人的理念,错误地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就是实践育人的体现,直接影响了军事训练的优质性和实效性。还有的高校直接以军事训练代替国防教育其他的实践教育活动,导致不能保证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持久性。

2.2 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缺乏保障机制

在高校国防教育中践行实践育人理念是深化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改革,为国防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据调查发现,有的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缺乏保障机制,首先缺乏实践育人的实施体系,教学计划和大纲,实践的安排、主题、时间、学时等在实施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实施过程缺乏监控、实践结果无法评价;再次缺乏实践育人的经费保障,由于受经费的限制,很多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制约较大,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2.3 高校国防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不够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是保证实践育人质量的重要前提,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高校国防教育师资水平由于受师资结构、师资专业、师资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够,直接影响了实践育人的质量。而且兼职教师数量远超于专职教师的数量,兼职教师的专业能力、知识结构、实践能力还没有达到实践育人所应具备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4 高校国防教育实践模式有待创新

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育人模式除了通过学生军训来体现,还可以通过多种模式来体现。例如国防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模式,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从案例中思考现实问题,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行为;再如通过校园国防教育文化氛围的建设,利用社团组织、国防知识讲座、国防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防建设,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

3 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育人的构建模式

3.1 《军事理论》课程课堂实践模式

高校《军事理论》课堂教学是实践育人的有效模式之一。为深化课堂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国防教育教师在理论授课时,可以采用案例法、观摩法、讨论法等多种授课形式,课堂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参与实践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国防教育教师在设计理论授课环节时,要和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国防教育的课堂实践,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规范日常行为、提高综合能力。

3.2 军事训练校内实践模式

开展军事训练是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军训这一教育载体,统筹规划,严格施训,通过体能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既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加强组织纪律性,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又磨炼了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了雷厉风行的作风,学会了面对挫折的本领,强化了迎难而上的毅力,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3 日常国防教育活动校内实践模式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7

《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借鉴了美国大学自卫防身教育的经验,从理论和技、战术两个方面进行教学,首先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其次是通过智力防范罪、智力脱身;最后,若理性判断问题严重,提前出击,先下手为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找准时机,一招致胜,尽快逃离。课程通过理论知识和各种案例分析,使学生提高身卫防身意识、预防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在实践方面是将拳击、武术、散打、摔跤、柔道、跆拳道、空手道、合气道、擒拿格斗等动作进行实用组合教学,在实践中让学生初步提高身体素质。

一、自卫防身术课程开设现状

在现行高校体育教学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体现人文精神,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势所趋。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做好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开发运动项目资源。作为新兴体育项目,自卫防身术以其特色鲜明的实用功能、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独特的风格,较强的思想性、趣味性,集实用、健身、娱乐等为一体的活动方式深受大学生欢迎,具备在普通高校开展的现实可行性。基于国家指导性文件、安全教学研究与体育课程发展趋势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外部环境,依据教育学、体育学、法律学、行为学、心理学等有关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自卫防身术选项课的开展情况、现任和潜在课程师资的整体情况、学生对课程 的期望视野、评价以及建议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旨在为普通高校自卫防身术选项课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现行刑法扩大了正当防卫的权限,同时减少了防卫过当的认定,进一步鼓励公民勇于同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斗争,积极实施正当防卫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个体,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可能遇上各种形式的暴力犯罪,在普通高校开设自卫防身术选项课已具备国家政策倡导、师资队伍齐全、场地器材充分、 学生兴趣浓厚等基本条件,可行性和必要性较强。同时,自卫防身术教育的受益者不应该仅限于女生。2、目前普通高校自卫防身术选项课总体开课率不高,存在教材匮乏、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保守、师资力量有待整合等问题。

二、改进“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的相关措施

(一)课程设置更加规范

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就必须认真研究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大纲,使课程设置更加系统、完整和明确。重点关注大学生活适应性、网络安全和信仰等安全教育,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就业安全、廉政教育等多方面教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年级特点,课程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学习期间。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保证此课程的课时量,而不能让课程论为形式,因此,教务在课程安排时,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具有足够的课时。

(二)教学内容应该更加全面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来讲授不同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应该更加丰富

当前高校大学生基本都是“95后”,在网络时代和新媒体环境下,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收就显得格外重要。“安全教育”课程教学中可以运用的新方法有以下几种1、实践性教学法。2、案例教学法。3、新媒体教学法。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1、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和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推动自卫防身术选项课在普通高校的全面普及;2、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完善职后教育机制,廓清师资培训和交流渠道,形成良好的技能交流、互补与整合态势, 提升师资整体实力;3、总结经验,设计方案,有针对性地化解不利因素的干扰,完善教学内容体系;4、集思广益,修订教学文件,博采众长,编写高质量的教材;5、针对自卫防身术选项课学生突出的防身动机,应结合课程特点,适当多选用实战训练法、案例分析法、模拟场景法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教学;6、在对学生的考试评价上仍应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基于发展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健身习惯、最大程度地获得自卫防身能力来构建科学的考评体系等建议。

三、结语

“生命健康权”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人身安全是人们生活安康最基本的条件。即使在和平时期,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也随处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校园暴力事件及各种刑事案件频频发生,即将步入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是极易受害的群体。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自卫防身术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卫防身术顺应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它的特点是运用反常思维和超常规手段,以最少的力量,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和最简单的武器,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创侵害者和施暴者,而保全自己。

参考文献: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8

二、德育安全综治工作

(一)德育工作

总体要求及其内容:

深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强化德育常规管理。认真开展“十要十不要”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教师节”为契机,突出感恩教育;以培训为重点,提高德育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环保教育,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生态校园。

主体活动:

1、庆祝建国周年歌咏比赛。

2、环保卫士活动;为家乡的生态保护提出自己的看法“金点子”征集活动;调查家乡生态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3、环保小卫士,感动校园好孩子评比活动。

4、传统美德故事比赛。

5、设计德育展室。

(二)安全工作

1、深化制度建设

(1)进一步完善15项小学安全工作制度。结合我校安全工作实际,对15项安全工作制度进行逐一落实,使之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2)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责任制,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具体人。

2、落实安全教育工作

(1)组织开展对校园内可能存在的管制刀具及其他危险物品的清查收缴工作。

(2)学校要严格控制校内大型活动,坚决杜绝发生学生踩踏事件。

(3)加强值班值宿,做好防电、防火、防盗工作,确保校园平安。

(4)班主任老师要认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做好记录,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集中教育,发现安全问题,及时与相关的负责人进行沟通,以利于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5)认真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活动月工作。月份拟以交通安全教育为主题,制定工作方案,以挂图的形式向学生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6)坚持每月两课时(其中,一课时为安全常识教育,一课时为法律常识教育。),做到有教学计划,有专职教师,有教案,有教材。

3、规范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1)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学校每星期对本校教学设施及周边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积极推进隐患整改规范化。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记录在案,及时整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及时上报,杜绝不报或者瞒报。

(3)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开展校园消防隐患整治行动:消防安全重点检查消防设施、应急照明、指示标志、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落实情况。对于消防灭火器数量不足的情况及时报到安全教育科。

4、完善应急管理工作

全面规范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各类安全工作预案,本学期组织一次应对突发事件演练。使学生提高逃生自救的能力,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

5、做好学生乘坐校车的安全工作

(1)认真做好学生乘车的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做好学生“实名制”乘车工作。

(2)继续做好学生乘车的摸底调查工作。积极主动配合交通、公安等有关部门打击“三无”车辆。

(3)和家长和车主签订《小学生安全乘车协议书》,监督车主履行安全行车义务。

(三)体卫艺工作

学校体育工作

1、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专项检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重点为开课率和阳光体育运动落实情况,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2、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工作,及时、准确地完成测试数据的上报工作,按照要求把测试数据要导入学校卫生管理软件。

3、继续完善大课间活动,改编校操。完善班级体育活动,提高扇子舞质量。

4、军训活动:聘请部队训练学生队列。

5、冬季体育活动(小型活动)

6、积极参加体育教师优秀教案评选和优秀论文的征集活动。

学校卫生工作

1、加强班级卫生,个人卫生的检查,预防工作。

2、麻疹疫苗注射工作,流行传染病预防工作。

3、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认真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4、要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检查工作;积极开展防近、防龋、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做好食品卫生监督工作。

5、做好入校新生的查验接种证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突发事件检测系统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防止卫生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6、继续做好青少年红十字会工作。

体卫艺工作

1、学校艺术团继续训练,曾加新成员。

2、参加上级组织的艺术活动。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9

国防教育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群体的国防教育,对于高等教育的顺利实施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十分有利的。我国的《国防教育法》就明确规定了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各大高校都积极开展以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国防教育,并已取得了切实的成效。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却潜伏着不可忽视的危机,如果不加以重视,必然会将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

一、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的危机

1.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虽然各所高校都开展了国防教育,但是尚有一部分高校没有将国防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环节来抓,而是狭义地将军训当成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所有内容,想当然地认为大学生只要进行了军训就是接受了国防教育,高校只要进行了军训,就已经完成了国防教育的任务。而实际上,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应当和其他课程一起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爱国精神的重大任务,指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与高尚精神情操。因为受到重智轻德等思想的不同程度影响,一部分高校在教育目标要求提高和教育内容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军事训练的时间却在逐渐减少,甚至有少数部分高校将新生军训从一个月减少到了半个月。这种对国防教育的片面理解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国防教育的功能与效果。

2.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滞后

由于高校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国防教育课程的发展不够平衡,还没有形成科学而系统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对于高校来说,军事课程的起点是军训,而军训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最为突出的。因此,一谈起军事课程设置,高校师生都将其等同于军训,在客观上造成了重军训、轻理论教学与科研的倾向,还会任意缩减国家所规定的理论教学计划。此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未能没有给出指导性的国防教育教材使用方案,导致重视国防教育的高校在开展军事理论课时,基本上都在使用自己选择的教材,一些高校每年还会对所用教材作出更换,这样一来,不但难以保证军事理论教育的连续性,而且也难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对大学生开展军事理论教育的考核体系。

3.国防教育经费短缺

从目前来看,高校院校的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中,除了少数的国防教育试点院校是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拔款之外,其余的非试点院校主要是由本校自筹资金来解决国防教育经费问题的。因此,非试点院校一旦出现经费紧张的情况,其国防教育的质量就会有所下降,有一些学校甚至干脆放弃国防教育。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及国家安全均是极为不利的。

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推进策略

1.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

高校党政领导应当提高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着力加强领导,做到真抓实干。高校领导班子应当站在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与战略意义的高度行,全面认识到高校设置国防教育课的重要目的及意义,应当要站在坚持依法办学与依法执教的全局高度上,深刻理解国防教育课是高校教学任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是根据《国防法》、《国防教育法》与《高等学校军事教学大纲》的要求所履行的法律义务。要充分认识到对高等院校学生开展系统的国防教育,不但是一门知识的学习与素质的相应提升,更是对大学生国防意识与国家安全意识的一次培养,对于巩固国防和造就军队后备力量都是十分重要的战略举措,特别是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显得更为紧迫。

2.建立完善科学系统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

在国防课程体系建设上,要摆脱当前较为单一的以军训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注重加强理论教学,逐步扩大课程内容的涵盖面。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和辅修课,培养大学生关心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兴趣,让课程建设与国防教育显得相得益彰,并进一步规范国防教育的内容。一是要丰富国防教育的知识性内容。要将国旗、军旗、国徽、版图、领土、领空、领海、、常规武器、核武器、化学武器与高新技术武器知识、反侵略战争历史知识、军史知识、国防和战争、国防法律法规、国防简史、我国国防政策、我国国防力量、周边国家关系等常识等内容结合起来开展教育。二是要学习国防简易技能。将轻武器射击、战场救护、野外生存及军事技能训练等国防技能结合起来进行讲授。三是要在选用教材时应适应国防教育发展的要求来选用最合适教材,最好是能结合学生的特点,编写出最为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案,并在经过试行,条件成熟之后,再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力量,在高校校本教案的基础上编印出统一的高校学生国防教育地方特色教材。

3.加大大学生国防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为更好地开展国防教育,高校应当加大国防教育费用的投入,并做到合理利用,使有限的费用能发挥最大的效能。一方面是由高校设立专门资金,用以保障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经费,并做到逐年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是由高校国防教育部门积极开展工作,争取多种经费渠道,想办设法用有限的资源为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国防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与重视,既要高等学校党政领导统一认识、真抓实干,保障国防教育经费,又要广大教师以强烈的使命感去深入钻研业务,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地提高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实效性,从而破解国防教育的危机,切实增强国防教育的效果。唯有如此,大学生国防教育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国英.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06,(2).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10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指对国防生实施的军事理论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军人思想政治教育等教学训练活动,包括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和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国防生军政训练应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着眼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总装部队对人才的要求,在不影响国防生完成正常学业的前提下,坚持学历教育与军政基础训练相结合、集中训练与日常养成相结合、统一标准与灵活施训相结合,突出重点,科学施训,严格管理,努力实现军政理论教育院校化、军事训练基地化、训练教材规范化、训练保障制度化[1]。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国防生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国防生毕业后尽快适应、胜任部队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情况

一是摸清当前入学国防生的政治素质基础,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地方组织的军训基本情况,以此为起点,决定军政培训方案的起点。

二是了解在校国防生的学习管理模式和特点,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军政培训的内容和结构。

三是明确毕业后用人单位对军政训练的需求,结合毕业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军政训练的情况,规划军政训练的目标和方向。

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以充分调研在校国防生军政基础为工作起点,以方便签约院校实施教学、方便集训单位的暑期集中军训为工作思路,以达到军人所具备的基本军政素质为培养目标。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实施方案的设置思路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是使国防生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为其毕业后尽快适应任职岗位需要奠定基础。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国防生,通过实施军事、政治的基础训练,应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队干部素养,从而为培养合格军队干部奠定基础[2]。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用本文由收集整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军魂意识;熟悉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及职能使命、光荣传统,树立献身国防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信念,具备良好的军人思想品德修养和较强的法纪观念。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军事素质:打好军事共同基础,初步掌握中国现代军事思想和一定的军事理论基础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军人气质和作风;了解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了解总装部队各主干专业的总体知识及基本特点;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身心素质:身体强健,精力充沛,达到规定的体能标准;心理健康,冷静理智,乐观自信,不怕艰难困苦,能够经受紧张、艰苦军事工作的考验,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内容。军政训练纳入各签约高校教学内容,作为国防生必修课或必选课计算学分。国防生军政训练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毕业时应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在校日常军政训练主要进行军政理论课程教学和体能训练。军政理论课程包括人民军队导论、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与心理品质修养、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总装部队光荣传统、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等。

暑期集中军政训练重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条令学习训练、军事技能训练、部队概况、科研试验技术讲座、基层连队认识实习、参观见学等内容。

军政训练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将人们军队光荣传统教育、使命任务等特色内容有机融入国防生军政训练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国防生投身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组织与实施。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应当贯穿于国防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军政理论课程教学主要以讲座和自学的形式开展,军事训练中《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由各签约高校组织实施,体能训练结合体育课、晨练或体育活动进行,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主要由部队协调安排。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安排在国防生的第二个暑假,为期三周。

组织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因人施教、循序渐进、科学施训、形式灵活,确保训练人员、内容、时间、质量落实。

要坚持对国防生军政训练进行考评,以考促训,以考促管。考评未通过者,应随下一年级国防生进行重修,重修仍未通过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注重探索、创新考评模式,提高考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地方签约院校教学计划与军政训练计划的关系;要考虑签约院校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教学计划相结合。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是与其他学生统一管理的,人员分散在各个专业之中,并没有单独的教学培养计划。如果这个关系处理不好,签约高校就很难实施军政训练计划。这个关系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实施效果。因此,这是国防生军政训练工作的核心问题。

二是处理好日常军政训练与集中军政训练的关系;要体现部队的特色;讲座与讲授相结合。军事技能训练、集中军政训练为主,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日常训练为辅,利用集中军政训练的时间,使国防生了解、体验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并利用这段时间走进、了解部队,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做好扎根部队,奉献国防的心里准备。同时,把不便于在签约高校内学习的内容在集中军政训练时间内完成。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11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091-03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可以缩短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可以丰富学生对化学原理的认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首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最具典型和代表的事例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加工和整理能力,获得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

其次,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思考,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再次,具有针对性。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取教学案例,加强教学针对性。

二、消防院校化学教学进行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结合消防教育为全国消防部队培养各层次人才的办学目的,在消防院校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关系到教学内容是否同消防实践紧密相连,关系到培养出的学生能否满足消防部队对各层次人才的实际要求,关系到培养出的学生能否适应消防部队各层次实际任职的需要。

化学与消防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人们提供了消防的基本知识;化学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应用为消防提供了理论基础;化学分析方法和化学仪器的运用为火灾事故调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依据;化学新型材料的出现增强了人类消防的能力;消防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补充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消防院校化学教学中结合消防案例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化学课程内容中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及技术和手段与在消防实践中发生的典型的火灾案例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案例等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接触学习某些化学知识的同时,通过结合消防案例,可加深对物质性质及其火灾危险性的了解和掌握,明确不同的化学物质发生火灾时该如何选用以及选用何种灭火剂,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时选用什么洗消剂等等。而且通过真实的消防案例可以满足消防院校学生的发展需要,必将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具体来讲:

(一)消防院校化学教学实行案例教学是消防教育的特点和目标的需要

高等消防教育是以公安现役部队职业为指向的高等教育,综合考虑了高等教育和军人职业与任职岗位的需要, 非常符合国家与军队关于高等教育的改革思路。虽然从体制上和其他职业院校的性质不一样,但高等消防教育也会受到全国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的影响。根据教育部提出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素质的总体思路和《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等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指出的高等教育要突出办学特色的要求,以及“坚持教育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战斗准备需要,适应军人职业和任职岗位需要”的要求以及公安部党委构建“大教育”、“大培训”格局的总要求,高等消防教育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突出公安现役教育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消防学科的综合性和消防工作的复杂性,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专业知识,除了系统掌握外语、计算机及其它文化基础知识外,还必须掌握法律、燃烧理论、消防监督管理、灭火救援等消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消防学科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在整体上有广度,在某一方面有深度。

(二)消防院校化学教学实行案例教学是培养消防人才的需要

面向21世纪,消防高等教育必须树立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的概念,即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使学员的政治素质、军事素质、专业素质和管理素质协调发展;不仅注重对学员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更强调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学习和培养;不仅注重学员近期第一任职的适应水平,更强调为其未来发展积蓄一定的潜能。

消防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人才。业务能力主要包括消防监督检查、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监督、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火灾调查处理、火灾统计管理、消防行政处罚、消防技术装备的熟练使用、灭火救援技术战术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

消防是一个综合学科,消防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是一个综合型结构的组合。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以邓小平理论为主线,深化两课教育改革,打牢政治理论基础;以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打造全方位向消防技术辐射的文化课程体系;以消防业务知识为基础,打牢消防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科技知识的消防专业课程体系。

如何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思路、突破教学瓶颈,探索出培养消防部队基层各层次人才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每个工作在消防教育战线的人员去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教学方法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新时期军校教育已经渐渐从过去单纯的学历教育转向职前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体现教育的三个面向,是军校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地方院校毕业生流向具有不确定性,而消防院校毕业生的流向是确定的。因此,消防院校培养人才的方向必须面向消防实际需求,能否培养适应消防实际发展和建设的需要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如果我们的教学是闭门造车、就课本讲课本,理论脱离消防实际,只能得到不符合质量的产品――毕业生,对整个消防部队的战斗力将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总的来说,结合消防案例进行化学教学是培养合格消防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消防院校化学教学实行案例教学是当前消防工作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从消防部队所担负的任务和救援要求看,指挥员仅仅具备化学基础知识是难以胜任的。发生灾害事故时消防部队的首要任务是尽最大努力使事故损失最小化,使生命、财产损失尽可能降低。如:化工厂有火灾事故发生时,具体处置过程包括关阀断料、堵漏、稀释、燃烧、倒罐、灭火等措施,这时消防基层指挥员仅仅知道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理化性质是绝对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化学灾害事故控制、灭火救援和化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可是在学校当前化学教学中,这些方面的知识基本是空白的。

消防基层指挥员要能胜任本职工作,必须具备更多当前学校《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教材中没有学习和接触的知识。如:2000年3月17日,江苏化工农药集团有限公司有机化工三厂氯化苯车间发生火灾,扑救中51名消防官兵在灭火中受伤,其中大部分受伤的官兵是被流淌到地上复燃的液体苯灼伤的。指挥员指挥失误也是造成多人受伤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非常典型的事例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若指挥员仅仅是知道了苯的理化性质,就去处理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远远不够的,不但要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危害,还必须知道如何避免危害的发生。从科学处置规程来看处置苯类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当苯类物质发生火灾进行扑救时,对扑救后的污水应该用抗溶性泡沫进行覆盖,减小蒸气挥发速度,避免蒸气发生爆炸、燃烧,不知何种原因现场指战员并没有采取相应措施,从而酿成了巨大人员伤亡事故。在这起苯类物质火灾事故扑救的指挥员中就有消防院校刚毕业的学生,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消防院校培养的学生在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处置方面能力的不足。可见结合消防案例进行化学教学的巨大现实意义。

三、教学案例的组织与实施

一般可将案例教学实施分为课前准备案例选编阶段、分析阶段和评价阶段。

(一)案例选编

第一,案例必须从实际中来,尽可能真实、生动。

第二,案例必须精练。选择的案例数量不能多,不能不加选择大量地罗列案例,只能选择那些高质量的少数典型案例。

第三,案例必须典型。

第四,案例必须有针对性。应该针对所讲的教育规律、当前的教育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来选择和编排案例。

第五,案例必须有系统性。在公共教育学中运用的所有案例都应该相互联系,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地有序地编排。

(二)案例分析

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把案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一条或几条教育理论连接起来。对于同一案例,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学生只能找到浅层的信息,而有的学生则能得出本质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剥去案例非本质的细节,揭示其内部特征以及案例与教育内容之间的必然联系。

(三)案例评论

是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一般由教师来完成。教师在此指出学生分析案例的成绩和不足之处,进行补充与提高性总结。

四、消防教育的化学教学案例选编遵循的原则

第一,掌握相关理论。深入研究案例,思考所选择的案例涉及的相关教育教学基本原理,明确教学要涉及哪些基本理论观点,其中哪些又特别重要,最适合引进什么理论来进行深入讨论;如何引导学生在思考学习案例的同时,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概念以及技能等等。

第二,了解学生。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的参与程度,除与学生本身有关外,教师的有效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案例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量和程度。消防院校的学生既有来自地方高中的毕业生,也有来自消防部队一线的战士。来自地方高中的学生基础较好,但对于化学和消防的关联知之甚少;来自边防部队一线的战士入学前在基层消防部队听说过或者经历过化学在消防工作中的某些应用,知道化学知识对于消防部队的确挺重要的,但实际达到高中毕业水平的数量较少,化学知识的储备较少,学习化学的能力比较薄弱。综上,教师若是过多地教授理论,就教学而教学,必然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势必导致化学知识掌握不好,化学教学效果差,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化学教学中结合消防案例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化学教学效果,而且会使学生将来在防火、灭火、抢险救援中能有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防火监督、火灾扑救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进而大幅提高消防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但对上述两类学生必须区别对待和进行案例差异化准备。

第三,仔细筛选火因鉴定、火灾分析、防灭火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典型事例,建好案例库。要根据化学课程实际教学情况和要求内容挑选典型消防事例,整体教学效果能否得到保证,案例选择恰当与否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案例选编所示原则,结合消防实际,消防院校化学教学案例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 针对性。首先确定相应课次教学目标后,再根据教学目标去选择适当的教学案例,使之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进行火灾扑救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以实现传授知识、增强学生任职能力的教学目标。

其次,考虑案例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所采用的消防案例与课堂教学所涉及的理论观点或相关主题的内在联系,突出案例中火灾扑救、火灾原因调查、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等与所讲理论的关联度,使案例真正为教学服务。

再次,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积累的情况,案例中涉及的化学知识最好是学生已经学过和掌握的内容,便于学生接受。

其二,典型性。一是指案例中所陈述的内容应该是火灾扑救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中发生的事实,其基本情节不能虚构。二是指所选的案例必须反映同类火灾扑救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的特性,能运用化学的相关内容或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满意的方案,便于学生掌握有普遍意义的化学知识,使他们在实际运用时,能举一反三。

其三,难易适中。既要考虑教师对该案例涉及的化学知识,又要考虑学生所拥有的相关理论知识背景和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四,篇幅简短适中。由于受课堂时间以及相关理论的学习等因素的限制,不宜选择篇幅过长、环节过多、信息过量的案例。

第四,教师必须将案例弄精弄透。要做到对案例所涉及的信息了然于胸,信手拈来。

第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确定案例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拟定具体的课堂案例教学计划等。除此之外,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还包括精心布置学生预习、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制定板书计划、拟定提问者名单以及确定开始和结束的方式等。

[ 参 考 文 献 ]

[1] 耿.化学教学案例初探[J].化学教育,2001,(4):10-11.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12

为推进落实等十四部门《全国青少年预防教育规划(2017-2018)》,进一步加强全市青少年预防教育工作,提升青少年防范意识,增强抵御能力,根据市禁毒委《2017年“禁毒宣传月”及“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方案》安排,经研究决定,在全县中小学组织开展国际禁毒日暨禁毒宣传月主题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远离 珍爱生命

二、活动时间

2017年6月-7月

三、活动内容

(一)看一场预防教育专题片。本学期放假前,各学校集中组织学生观看一场预防教育专题片,初中高年级和高中学校集中组织观看学校预防教育专题片《致青春(15-18岁版)》,小学高年级、初中低年级集中组织观看学校预防教育专题片《致青春(12-14岁版)》,相关视频资源可通过互联网搜索下载。

(二)上一节预防教育专题课。各学校要认真落实《全国青少年预防教育规划(2017-2018)》预防专题教育课时要求,在禁毒宣传月期间集中为学生开设1-2节预防教育专题课。专题课开设年级为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专题课内容可参考《全国预防教育读本》相关版本,相关授课资料可参考山东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制作发放的《青少年预防教育资料盘》有关内容。

(三)去一次禁毒预防教育基地。6月底,淄博市禁毒预防教育基地正式开馆。6月26日至6月30日,在基地开展“禁毒预防宣传教育体验周”活动。各学校要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我县预防教育基地(唐山派出所),到教育基地接受直观教育。

(四)参加一天禁毒志愿服务活动。各学校要积极组织引导广大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响应全市《禁毒志愿者倡议书》号召,积极参加禁毒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以在校园内开展预防教育宣传活动或参加所在社区、村居预防教育宣传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社团集体组织开展或家委会自发组织开展为主要形式。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青少年预防教育工作,对保护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遏制和减少新吸毒人员滋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好禁毒主题教育活动,确保活动收到预期效果。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学校要加强对禁毒宣传月和国际禁毒日主题教育活动的宣传,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LED屏等校内宣传阵地,营造浓厚的预防教育氛围(设立预防宣传专栏);积极向各级新闻媒体、各级教育信息网报送活动信息,营造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禁毒人民战争的舆论氛围,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对预防教育活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