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税务风险管控合集12篇

时间:2023-06-21 08:43:17

公司税务风险管控

公司税务风险管控篇1

进入新时代后,市场变化较快,社会快速发展,现代化企业内部结构普遍复杂,具备利益主体多、财务会计核算复杂化等特点,因此,对企业而言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以及税务风险,有效开展税务筹划管理工作,对税务风险进行防范非常重要,是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的基本条件。研究企业税务风险的防控管理措施,明确企业税务风险类型非常重要,有助于开展税务筹划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的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确保企业财务安全和经营的安全,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1投资管理公司存在的税务风险

第一,税务筹划管理不恰当,税务筹划管理不恰当是投资管理公司存在的主要税务风险类型之一,是税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对税务风险具有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当公司的税务筹划方案存在不合理、不科学时,并未进行税务方案的优化,就容易导致税务产生较大风险,影响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不利于税务工作的进展;另一方面,税务筹划本身就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一旦存在政策解读不恰当,预估错误,就会出现税务筹划行为不当问题,从而产生较大的税务风险,还有可能出现税务主管部门违背税收立法宗旨的问题,导致经营目的不合理,承受反避税制裁,出现税务筹划风险,影响税务筹划效果,导致税务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实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第二,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内控管理制度是税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内容,也是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薄弱,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未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建立健全的税务审计制度,同时,也未根据企业税务风险的实际特点以及企业的经营,对涉税行为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导致税务管理措施无法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并未贯彻落实等问题,影响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施,致使企业税务风险难以防范,一直处于被动状态[1]。第三,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对自身内部风险管理工作认识较为片面,主要将精力集中在企业的财务资金以及经营风险控制方面,对于税务风险较为忽视,未意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未将税务风险控制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导致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较为表面,过于形式化,缺少对税务风险管理的事前分析,事中控制,导致企业存在较大的税务风险隐患,不利于税务风险的规避与转移。第四,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现阶段实践表明,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造成了较大的隐患,极易出现税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当前社会培训机构以及各大院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较为片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忽视了税务知识的学习,导致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第二点,部分财务人员未深入了解企业财会制度,只是按照书本知识进行简单的操作,很有可能存在违规操作以及操作不当的情况,大大提升了税务风险,影响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施。

2防范投资管理公司税务风险的措施

(1)强化税务筹划管理。防范投资管理公司税务风险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通过有效开展税务筹划管理工作,强化税务筹划管理,保证公司税务筹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大幅度降低税务风险,促进企业的发展,达到合理避税目的。第一,企业在税务筹划方案制订方面,需要确保税务筹划方案制定的合理性,严格遵循国家的税法规定,对国家优惠政策进行了解把握,在既保证企业利润,又符合纳税义务的基础上有效开展税务筹划工作,制订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方案,保证税务筹划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确保税务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实施。第二,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税务筹划工作,有效进行风险控制管理,针对不同的税种进行不同的分析,对企业的纳税业务进行认真的核查。既要保证纳税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又要合理避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控制企业成本,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完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第一,根据企业自身管理结构、发展情况、经营规模,再结合市场需求以及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合理地调控、梳理,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税务风险防控措施,保证税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达到强化企业税务风险内控的目的。第二,需要对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解,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并完善企业的税务风险监控制度,从多个制度着手,在制度的设置上,加强税务风险筹划管理,强化企业税务风险内控制度,发挥制度的作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税务登记变更、核算、申报等各个过程,都提供有效的服务保证制度,提高制度的有效性。第三,定期对企业涉税事项进行风险评估,通过风险内部审计,采用定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结合的方式,及时进行分析评断,对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消除税务风险的隐患,尽最大可能做好税务筹划工作[2]。

(3)强化税务风险防范意识。第一,强化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树立税务风险防范观念。企业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员工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鼓励员工积极学习财务知识,了解财务会计准则,对税收规章制度进行深入的分析,正确认识并看待税务风险,进一步提升决策的准确性,有效避免税务风险,在税务机关允许的范围内合法避税,有效控制成本,加强财务管理。第二,加大宣传税务风险的教育,使公司员工意识到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了解到税务风险与企业效益以及自身利益之间密切的关系,从而产生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将税务风险防范工作贯穿工作内容之中,促进税务风险防范工作的落实开展,积极应对税务风险,有效做好防范[3]。

公司税务风险管控篇2

中图分类号:F810.4;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4-0096-06

引 言

近年来,随着税收法律体系的不断演进,企业的经济活动时刻受到税法的全面管制,很多企业为了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深陷“税务门”丑闻之中,诸如苏宁、国美偷漏税,四川长虹虚开巨额增值税发票,中国平安对个人重复征税等事件层出不穷。税务风险反映了企业在处理涉税事项时违背相关法律政策,从而导致企业经济利益遭受损失,最终不利于企业发展战略及目标实现。风险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企业税务风险与其内部控制密切相关,税务风险管理离不开内部控制的运作。日益凸显的税务风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对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思考。为了管理和控制税务风险,减少其带来的巨大损失,有必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设计,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的税务风险控制。本文以江苏华程公司为例,基于税务风险的视角来研究怎样利用企业内部控制来有效规避税务风险。

一、税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管理

(一)税务风险

传统风险的含义主要侧重于对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但现代风险却更加侧重于不确定性,而非不确定性带来的后果。从后者来看,税务风险是指税务结果与相关预期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包括税收法律法规的变更、企业生产经营的变化等(Arlinghaus,1998)。由于税收征纳行为的单向性与涉税主体的地位不对称性,国内研究税务风险更加侧重于传统的含义,即企业涉税行为带来的不利后果。

税务风险后果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因未依法纳税而被税务机关检查、稽查或是引发补税、缴交滞纳金和罚款,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二是因未正确理解和充分使用税收法律政策而导致承担过多的税务责任、承担不应承担的税负而造成经济利益损失的风险;三是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因未能有效降低税负,影响公司未来收益的风险。前者为税务风险显性后果,后二者为税务风险隐性后果(李琳,2009)。

从不利后果来定义税务风险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企业税务风险就是企业处理税务事项未能有效遵循税收政策法规,使未来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遭受损失,如在纳税方面导致企业多缴纳了税款,加重了企业的税务负担;另一种是导致企业未缴或少缴税款,承担了处罚以及名誉受损的风险(周治国,2010)。由此税务风险包含了四种类型:企业补缴税款带来的资金风险;税务违法行为甚至犯罪的违法风险;企业信誉受损的信誉损失风险;违反了税收法律相关规定的税务政策风险(陈天灯,2013)。

普遍认为,税务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包括了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税务问题的不确定性,外部因素是税收政策法规本身的不确定性。由此将税务风险分为七类:交易风险、运营风险、税收遵从风险、财务风险、组合风险、管理风险和声誉风险(Haroldene F.Wunder,2009)。

(二)税务风险管理

较早学者认为税务风险管理即是税务规划,是在不触犯税收政策法规的情况下,规划涉税事项、减少纳税、享受税收优惠。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5月5日印发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将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表述为:合理有效的税务筹划;全面考虑经营活动中的税收因素;准确核算税务事项;按时完整地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妥善保存管理税务账务、凭证及资料。

吕志明(2011)构建了一个税务风险管理的评价体系,采用了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组织架构、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税务机构和人员素质、权责划分和制衡机制、内部监督机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管理层业绩考核、信息系统和税务筹划、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和融资环境、税收法规政策、税收行政执法、上级部门或股东干预和行业惯例17个指标来评价税务风险管理。

二、企业税务风险评估

(一)税务风险的分类

本文从纳税税种的角度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分类,将之分为增值税税务风险、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等。

1.增值税税务风险

增值税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增值税方面涉及的税务风险,包括增值税税额计算风险、增值税发票确认与保管风险、增值税申报风险等。增值税税额计算风险是由收入或成本的确认不当引起的增值税税额计算误差风险;增值税发票风险是由代开或虚开增值税假发票、发票确认不合规或发票保管不当引起的增值税税务风险;增值税申报风险是由增值税计税不合规或延迟申报纳税引起的纳税风险。

2.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

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涉及的税务风险,主要包括收入与支出的确认风险、企业所得税税额计算风险与企业所得税申报风险。企业所得税计算风险是由收入、成本费用等确认不合规引起的企业当期利润计算误差而带来的企业所得税税额计算误差风险;企业所得税申报风险是由于企业所得税计税不合规或延迟申报纳税引起的纳税风险。

(二)税务风险的评估指标

本文借鉴叶陈刚(2009)提出的税务风险评估指标――税负差异率为基础来构建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税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1.增值税风险评估指标

增值税风险可以采用销项进项比、销项收入比、进项成本比、增值税税负率、增值税税负率差异率指标来衡量。

(1)销项进项比=本期销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100%

一般来说,在企业增值税留抵税额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将企业的当期数据与基期数据进行对比,销项进项比增加,则企业可能存在多计销项税额或少计进项税额的情况,从而推断企业在增值税环节上存在税务风险。

(2)销项收入比=本期销项税额/本期销售收入×100%

企业销售等活动的增值税适用税率一般为17%,本文销项收入比以0.17为标准,将企业的当期数据与前期数据进行对比,销项收入比存在偏差,表明企业在增值税计算上存在误差,从而推断企业在增值税环节上存在税务风险。

(3)进项成本比=本期进项税额/本期营业成本×100%

企业采购等活动的增值税适用税率一般为17%,因此一般进项成本比以0.17为标准。将企业的当期数据与前期数据进行对比,如果销项收入比存在偏差,表明企业在增值税计算上存在误差,从而推断企业在增值税环节上存在税务风险。

(4)增值税税负率=本期应纳增值税税额/本期营业收入×100%

增值税税负率衡量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值税税负负担的实际大小,通过比较企业不同时期增值税税负率的大小,可知企业增值税纳税变化情况,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较大变化,则表明企业有可能存在增值税计算、缴纳的无意差错或者人为差错。

(5)增值税税负率差异率=(本期增值税税负率-所属行业税负率)/所属行业税负率×100%

一般而言,增值税税负差异率绝对值越大,表明企业的增值税税务风险越大。如果企业增值税税负率差异率大于1,表明其增值税税负率高于行业税负率,企业过多地承担了增值税,存在增值税税款负担风险;反之,如果企业增值税税负率差异率小于1,则可能存在企业进项税额抵扣不合规的情况。

在企业增值税税负率差异率小于1的情况下若同时企业营业收入过少,则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收入或偷漏税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存在增值税税款处罚风险。

2.企业所得税风险评估指标

企业所得税风险可以通过营业利润率、企业所得税税负差异率来衡量。

(1)营业利润率=本期营业利润/本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营业利润率与企业所得税存在密切关系,分析营业利润率这一指标值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企业在成本、收入计算方面的异常情况,从而导致企业所得税带来的税务风险。营业利润率上升,则企业可能存在少计营业收入的情况;营业利润率下降,则企业可能存在多计营业成本的情况。

(2)企业所得税税负率=本期应纳企业所得税/本期利润×100%

企业所得税税负率衡量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实际所得税税负的大小,通过比较企业不同时期所得税税负率的大小,可知企业所得税纳税变化情况。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较大变化,则表明企业有可能存在所得税计算、缴纳的无意差错或者人为调节利润引起的所得税纳税变化。

(3)企业所得税税负差异率=(本期企业所得税税负率-行业税负率)/行业税负率×100%

一般而言,企业所得税税负差异率绝对值越大,表明企业的所得税税务风险越大。如果企业所得税税负率高于行业税负率,表明企业过多地承担了企业所得税,存在所得税税款负担风险。如果企业所得税税负率低于行业税负率,则表明企业应缴所得税税款过少,企业收入、成本核算环节存在异常,从而可能导致所得税税款处罚风险。

三、江苏华程公司的企业税务风险评估

(一)江苏华程公司的经营及纳税情况

江苏华程工业制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程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贸易、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华程制管以研发生产和销售钢管为主,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车桥、车架、船舶机械、纺织机械、石油机械、钻井平台、重工机械、轴承、锅炉制造、桥梁建筑等行业。该公司注册资本9 000万元,固定资产2.3亿元,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公司下辖张家港沙龙精密管业有限公司、张家港华程顺事特种制管有限公司、张家港华程异型钢管有限公司、扬中海纳制管有限公司以及张家港华程进出口有限公司。

华程公司涉及的税种主要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以及与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等相关的营业税等。其中,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是该公司涉及的两个主要税种,也是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的重要部分。

华程公司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5%。该公司近三年增值税累计缴纳 30 152 851.45元,企业所得税累计缴纳20 586 642.74元。

该公司2011―2013年度主要税种缴纳情况如表1所示。

(二)华程公司增值税风险评估

根据前述公式计算出华程公司的增值税各风险评估指标值如表2所示。

(1)销项进项比。华程公司销项进项比2011年为1.04,2012年为1.07,2013年为1.295,各年的变化不大,但2013年的销项进项比与前两年相比有所增加,表明销售中销项税额的计算与缴纳基本正常。

(2)销项收入比。增值税适用税率一般为17%,销项收入比一般应为0.17。华程公司的销项收入比2011年为0.15,2012年为0.16,排除公司对小规模纳税人销售不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外,表明公司在增值税税额计算上可能存在误差。

(3)进项成本比。进项成本比一般为0.17。该公司进项成本比2011年为0.16,2013年为0.15,低于0.17,排除从小规模纳税人取得的进项税额较低的情况外,表明该公司在增值税税额计算方面可能存在误差。

(4)增值税税负差异率。金属制品行业的增值税税负率为2.20%,华程公司2011年增值税税负率为1.29%,增值税税负差异率为-41.36%,显示公司增值税税负率大大低于行业税负率,同时当年营业收入相比2012、2013年较大,表明该公司进项税额可能存在抵扣不规范等问题,可能导致增值税税款处罚风险。

该公司2013年增值税税负率为4.00%,增值税税负差异率为81.82%,增值税税负率远高于行业税负率,表明公司过多承担了增值税,可能导致增值税税款负担风险。

从增值税税负差异率绝对值来看,2013年该公司增值税税负差异率绝对值相对2011年和2012年有显著的上升,表明公司增值税税务风险增大。

(三)华程公司所得税风险评估

根据前述公式计算出华程公司的所得税风险评估指标如表3所示。

(1)营业利润率。华程公司2012年营业利润率相比2011年有大幅下降,2013年该公司营业利润率又大幅上升,如果存在收入、成本计算方面的异常情况就可能导致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

(2)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华程公司2011年的所得税税负率为2.24%,2012年为1.80%,2013年为0.49%。从2011年到2013年该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负率逐年下降,并且在2013年该公司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大幅下降,表明所缴纳的所得税比重减少,而同时从2012年到2013年该公司的营业利润率有大幅上升,所得税变化趋势与营业利润率变化趋势相反,因而可能存在所得税计算缴纳方面的问题。

(3)企业所得税税负差异率。华程公司企业所得税税负差异率2011年为12%,2012年为-10%,2013年则达到-80%,历年变化很大,表明所得税在计算及缴纳方面存在较大风险。

2011年公司企业所得税税负率略高于其所属行业的税负率,因而,所得税方面可能存在税款负担风险。2012、2013年所得税税负差异率皆为负值,显示公司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大大低于行业税负率,表明该公司收入、成本的核算在合规性方面存在较大风险,可能存在少计收入或多计成本的问题,从而带来企业所得税税款处罚风险。

从企业所得税税负差异率绝对值来看,2013年该公司企业所得税税负差异率绝对值相对2011年和2012年有显著的上升,表明公司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明显增大。

总的来说,通过以上对华程公司增值税和所得税税务风险评估指标值的分析,可以看出华程公司极大可能在增值税税款计算与缴纳环节存在税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增值税税额计算不合规,进项税抵扣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的税款负担与税款处罚风险。在所得税环节可能存在收入成本核算不合规,从而带来企业所得税税款处罚风险。

四、基于风险评估的企业税务内部控制设计

(一)基于风险评估的华程公司税务控制问题分析

税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因而需要依据税务风险评估找出公司内部控制上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公司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华程公司从机构设置、内部控制实现方式等方面都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内部控制制度中对税务风险的控制却是一片空白。具体来说,该公司涉税内部控制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税务会计专门核算

该公司未进行专门的税务会计核算,对于企业涉税经营活动的处理时存在会计人员对税收法律法规不能正确理解与应用、涉税收入与成本核算不准确、增值税发票由销售部人员而非财务部人员开具、进项税抵扣不合规等问题。

2.缺乏税务专职管理人员及机构

该公司税务工作完全由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负责,并且仅限于对内计税与申报纳税。会计人员或许对相关会计法规比较熟悉,但对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并不十分了解,不能正确理解与运用法律法规处理涉税事项。

公司内部缺乏具体税务职位来开展税务筹划、税务审查以及相关税务风险控制等活动,这体现了公司在组织结构设计上的缺陷,不利于发挥内部控制对税务风险的控制作用。

3.缺乏对税务风险的审计监督

目前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设置相对不足,且内部审计工作受总经理直接领导并对总经理负责报告,受总经理主观意志影响较大,影响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同时,内部审计中缺乏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等一系列风险控制活动,不利于税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二)基于风险的公司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设计

从税务风险角度来完善内部控制,企业需要建立标准化内部控制流程,考虑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反馈五个要素。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应包括三方面内容:完善企业内部税务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税务审计制度和构建企业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张云华,2010)。

1.公司税务风险控制的组织架构设计

(1)专职税务会计机构与人员。该公司在财务部门设置专职税务工作的职位,配备专业的税务工作人员,不同层次设置不同职位,分工协作,形成一套完整全面的税务活动流程。税务人员隶属于财务部门,并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具体来说,税务人员主要负责涉税事项的业务处理,包括对内计税、申报纳税、税务审查以及税务筹划等。公司对税务人员要有严格的考察要求,税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税务与财务会计专业知识,掌握税收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财务会计制度,并能正确理解与运用其处理税务事项;另外税务人员还要具备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保护企业税务信息的安全。

财务部门下可以设置两个层次的税务岗位:税务主管、税务会计员,各自的岗位职责和分工合作关系如下:

1)税务会计员负责各项涉税事项的具体操作,包括税额的计算、申报纳税、与其他相关机构处理税收业务、进行税务筹划等;2)税务主管负责对税务报表的审核检查,掌握税务工作的总体情况并出具税务报告书,向财务总监汇报工作情况等;3)税务主管员与税务会计员共同接受财务总监的领导,由财务总监负责公司税务战略的执行,并对财务部门的税务工作进行全过程监控。

在财务部门内部设立的税务专管岗位如图1所示。

(2)专职税务风险内控机构与人员。在审计委员会下增加税务风险控制岗位可以加强对税务风险的控制。内部审计委员会下设税务风险审计员一职,专项管理税务风险评估与税务内部审计工作。税务风险审计员负责对税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提出应对措施以及对税务活动实施全面监控。税务风险内控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税务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风险管理专业能力与价值判断能力,时刻保持风险意识,能够及时准确地识别税务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税务风险审计员接受内部审计主管的领导,由内部审计主管负责税务风险战略的制定以及对公司税务风险实行全程监控。内部审计主管对董事会与监事会负责。

内审部门税务风险控制职位的设计如图2所示。

总体设置下主要由财务中心与内部审计委员会共同实现公司税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在财务部门下设置税务主管与税务会计的职位后,财务部门将涉税业务单独列为一个模块,与会计和预决算平行。在审计委员会下设置税务风险审计员职位后,将税务风险的评估与控制纳入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范畴。审计委员会接受公司董事会监督,保持公司税务风险控制组织架构的独立,以确保税务风险控制工作落实到位。

2.公司税务风险控制活动设计

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税务风险控制活动主要如下:

(1)财务部门在税务会计核算中的税务风险控制活动。财务部门税务专管员要对企业发生的各项涉税事项进行分析和完整的会计核算,包括记录企业涉税活动、对内计税、对外申报纳税、汇算清缴以及出具税务报告。

首先,与各部门建立及时的涉税信息沟通机制。一方面财务部门要加强与企业内部各生产经营部门的信息交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形成税务报告书;另一方面财务部门要加强与外部行政管理机构的信息沟通,定期与税务机关、税务中介机构等加强联系,掌握最新的税收信息变化、申请减免税事项等。

其次,严格税务会计核算。在进行会计和预决算的过程中,严格遵循财务管理制度和税法的规定,确保成本费用与收入的核算符合税法的规定;对各部门传递来的票据、凭证及相关资料严格审核,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凭证资料不能作为记账依据。

最后,编制税务会计报告。税务会计报告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税务状况。一方面以数据形式表现公司在报告期与基期内各项税种的纳税情况,包括税种项目、具体税率与金额;另一方面以文字形式说明公司在报告期内的纳税及其变动情况、纳税变动原因情况、税务处罚等重大事项以及税务风险控制点。

(2)内审部门在税务风险内部审计中的税务风险控制活动。公司还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税务风险控制流程,以便及时防范与应对税务风险。本文对公司内部审计中的税务风险控制活动流程设计如下:

首先,税务风险审计员对税务风险进行评估与制定税务风险控制方案,内部审计部门主管对税务风险控制方案进行第一次审核,然后将税务风险控制方案上报董事会进入下一步审核程序。

其次,管理层将董事会审核通过的税务风险控制方案下达给公司各部门,各部门具体实施方案进行税务风险控制。

最后,内审部对公司各部门的税务风险控制活动进行监督,并对其控制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将各部门税务风险控制活动与控制方案的实施效果反馈给董事会。

五、结论

税务风险是当今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其管理引起相关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视,然而,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大多限于利用税务筹划来实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本文对税务风险进行评估并基于风险评估来设计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增值税风险采用销项进项比、销项收入比、进项成本比、增值税税负率、增值税税负率差异率指标来衡量,企业所得税风险通过营业利润率、企业所得税税负差异率来衡量。本文以江苏华程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该公司的涉税风险类型进行认定,并利用指标对涉税风险进行评估;同时,实地研究该公司的组织架构与财务管理制度,分析了该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针对涉税风险发现该公司从机构设置、内部控制实现方式等方面都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内部控制制度中对税务风险的控制却存在缺失,具体为缺乏税务会计专门核算、缺乏税务专职管理人员及机构和缺乏对税务风险的审计监督三个方面。由此,本文主要从税务风险控制的组织架构和税务风险控制活动方面提出了一套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在专职税务职位上设计了财务部门的税务主管与税务会计员职位、审计委员会中的税务风险审计员职位,加强了公司内部对税务活动的专项管理。在税务风险控制活动方面构建了一套税务风险控制业务流程。

【参考文献】

[1] Arlinghaus, B. P.. Goal setting and performance measures-by tax professionals in Fortune 500 companies[J]. The Tax Executive,1998,50(6):434-442.

[2] 李琳.浅谈大型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J].交通财会,2009(10):81-84.

[3] 周志国.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10(29):32.

[4] 陈天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3(6):176-177.

[5] Haroldene F. Wunder.Tax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Taxation, 2009(18):14-28.

公司税务风险管控篇3

企业: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点评:德勤上海税务合伙人林绥

北京市西城区国税局九所所长白玉明

2009年9月,《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后,北京市西城区国税局来到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化),对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情况进行了为期数月的驻厂调研。对照《指引》的要求,税企双方就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共同建立起了现有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尽管这一体系还存在一些瑕疵,但毕竟为所有大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基础坐标。

制度建设是基础,重在切合实际着眼长远

《指引》要求: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税务风险特征和已有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中化做法:根据《指引》的宗旨,围绕企业业务特点和财务管理要求,制定了相关的会计管理规定、税务管理规定以及特殊业务税务处理办法,并正在制定《税务风险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

专家点评:按照“切合实际,着眼长远”的原则,中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控制税务风险实际上是对影响税务事项处理的因素进行控制。具体的管控制度必须围绕税务事项的决策权和处理权的不同来设置。集权型、分权型、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扁平直接型、产业板块型等不同的集团管控模式,决定了集团公司与下属公司之间的税务决策权力分配是不同的。投资管理类、生产制造类、贸易类、服务类等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问题及其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因此,按照集团公司与下属公司决策权的不同,业务类型不同,设计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讲,集团公司设计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应该主要围绕重大投资或重组项目,而下属公司则要紧紧围绕公司具体的运营过程。

《指引》要求:税务风险管理由企业董事会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中化做法: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风险管理战略,明确风险管理总体目标,对重大风险事项等进行研究和审议。风险管理委员会由集团公司主管风险事务的领导和相关职能部室的负责人组成,主任由集团公司主管风险事务的领导担任,向集团公司总裁负责。集团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办事机构为集团公司风险管理部。集团公司其他职能部门也负责相关的风险管理工作。其中,会计管理部负责对税务风险等财务风险的管理。

专家点评:企业在税务问题上的决策制度是税务风险管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风险虽然只是企业风险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但税务事项几乎贯穿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涉及人、财、物、技术等各个要素。因此,税务风险的源头很可能就潜伏在决策层及各个业务部门。因此,管理税务风险、解决税务问题可以由财务或税务部门负责牵头,但具体工作必须要由决策部门和业务部门一起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前控制税务风险的目的。

建议企业在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由各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参加的税务联席会议制度及与之配套的沟通机制和问责制度,以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对税务风险的管理责任,增强各部门对决策层意见的执行力度。同时,从长远考虑,企业最好能够建立独立的税务管理部门,增加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人员的数量,分担会计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提高处理涉税事项的准确性,进而通过实实在在的业绩,逐步增加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在战略决策中的话语权。

《指引》要求: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相结合。

中化做法: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及工作业绩相联系,在业绩考核时实行税务差错一票否决制。

专家点评:把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和工作激励挂钩是保证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企业税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建设的整体推动。建议企业建立一套针对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单独绩效考核制度,也可以在企业统一的员工考核制度中单设一个章节,明确奖罚的标准和措施。另外,税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分布在财务和业务部门之间,业务部门与税务部门的配合是税务风险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因此,企业的业务部门在税务风险方面的责任落实情况也应该纳入考核,并且要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

岗位设置是前提,重在分工明确相互制衡

《指引》要求:企业可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设立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中化做法:按照不同板块及业务需要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及控股公司等企业形式,各企业均有专人负责税务事项处理,集团公司统一委派、统一管理各公司财务总监(经理)。税务人员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由财务经理根据集团统一的会计管理办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置具体的岗位及人数,并依据会计、税务管理办法设定工作权限。

在会计管理部下设立税务会计部,编制2人,税务会计部负责人直接向会计管理部总经理汇报工作。各分支机构参照集团公司设立税务部(岗位),具体负责各自机构的涉税事项。集团公司税务部门负责向本企业其他部门提供税务咨询,参与企业重要业务决策过程,并就重要的经济业务在事前提供税务意见。

在岗位职责上,要求进行职责分离管理。纳税申报表的填报与审批岗位、税款缴纳划拨凭证的填报与审批岗位、发票购买保管与财务印章保管岗位、税务风险事项的处置与事后检查岗位、税务政策的研究和复核、税务发文的起草和审核、税务制度的拟定和等环节都要求进行职责分离管理。

专家点评:统一委派各下属公司财务总监(经理),可以保证在集团公司财务总监(经理)领导下的税务人员高效、独立地开展工作,也能在制度上防止虚假的财务、税务信息,防范由于成员企业众多、布局分散带来的财务和税务风险。

但是,考虑到税务风险的隐蔽性和复杂性,要想从根本上防控税务风险,企业还做好以下功课:第一,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流程,税务风险岗位的设置及其权限,都要严格按照这个流程来定,这样才可以保证各个岗位之间的“无缝链接”;第二,继续完善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如条件允许,还应增加企业税务人员编制,将税务管理部门独立出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制约,并且将长期监督与定期检查结合起来;第三,进一步细化涉税事项,在下属子公司,特别是基层公司,应当创造条件设立与集团公司对应的税务管理部门,专职负责涉税事项,逐步完善整个集团公司的税务风险管控体系。

风险评估是关键,重在科学评估动态管理

《指引》要求:企业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对税务风险要定期评估,动态管理。

中化做法: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不同,对日常税务管理、特殊业务分别制订了不同的税务管理规章。遇到重大或特殊事项时,系统内的会签制度可以使重大税务风险在事前被充分识别和评估。每年度还聘请专业的税务师事务所对所得税汇算清缴、财产报损等涉税事项出具全面的或单独的税审报告,并请其对集团公司的税务风险进行评估。

目前,集团公司正尝试明确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梳理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点,并着力从以下两个方面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第一,努力识别重大税务风险以确保公司经营模式的成功运行;第二,分析税务风险出现的原因并评估税务风险的影响。具体而言,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流程设计思路主要围绕制定风险识别标准、判断风险重要性、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分析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四个方面开展。同时,坚持对税务风险实行动态管理,在识别和评估原有风险的变化情况基础上,对新产生的税务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和讨论,及时了解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专家点评:税务风险的产生可以发生在决策、执行、会计信息处理、税务申报等任何一个环节,中化集团的做法可以说是抓住了重点、控制了税务风险产生的源头,既能有利于把握总体风险,又能有效地实施风险控制。

税务风险的评估机制要避免过于简单和过于繁琐两个极端,特别要注意不能过于繁琐,避免各个部门重复进行风险评估,尽量减少行政措施对税务风险评估产生阻力,防止税务风险的实际管控流于形式。

建议企业及时收集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所有内、外部信息,最好能够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到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工作中去,与税务机关一起研究如何有序、有效地识别、梳理和分析税务风险,如何对税务风险实行动态化管理。企业也可以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做出风险最低、收益最大的经营决策。

控制措施是核心,重在人机结合切中要害

《指引》要求:企业应根据税务风险评估的结果,考虑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税务风险。

中化做法:第一,经济业务发生往往涉及不同税种,但在风险应对过程中将主要精力放在最重要的海关关税及企业所得税等重要税种上;第二,根据国家经济方针和产业政策的重点不同,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第三,对频繁发生的涉税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并严格控制。

专家点评:将风险控制措施和节税规划一起实施,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一项业务活动可能会涉及多项税种和多个主管税务机关,企业在控制税务风险时要全面考量,突出重点,避免在业务模式、市场竞争力、客户关系、财务结果等多个因素之间患得患失,迷失方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企业全面梳理经营中所涉及的各项业务及其对应的税种,收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前述方法下进一步准确查找风险点,并进行风险评级,对不同级次的税务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以尽可能地降低成本。

《指引》要求:企业应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从组织机构、职权分配、业务流程、信息沟通和检查监督等多方面建立税务风险控制点,根据风险的不同特征采取相应的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根据风险发生的规律和重大程度建立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机制。企业税务部门应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并跟踪和监控相关税务风险。

中化做法:在公司现有ERP(企业资源计划)应用中,根据税务风险的不同特征采取相应的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税务会计部同时也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并跟踪和监控相关税务风险。在制定全局性和可持续性的战略规划基础上,结合战略规划的整体部署,税务工作也穿插其中,并力争在规划阶段全面控制税务风险。同时,设立监控防线,岗位、工序之间实行复核监控,业务部门与审计、监察等部门交叉监督。

专家点评:信息系统对税务信息的产生、处理、传递、保存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两大显著特点,是税务机关未来评估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方面,也是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把税务风险控制融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中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施ERP系统控制中,应合理利用管理系统自动化控制的优势,建立更为全面、更加实用的电子化管理体系,避免人为操作的不稳定性。

建议企业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依照成本效益原则,将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各环节,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提醒的是,企业在提高税务风险管理信息化程度的过程中,也不要对其一味地迷信,一些无法固化、比较新的业务还要继续依靠人工进行税务风险的判断和控制。

沟通机制是难点,重在全面沟通提高效率

《指引》要求: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企业税务部门内部、企业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企业税务部门与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沟通和反馈,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

中化做法:针对税务信息管理和沟通的迫切要求,从1998年起就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建立了税务信息和税务例会专栏。设置专人管理税务信息,对于最新的税务政策保持关注并实时更新。每年度的税务决算工作及不定期的税务例会,为成员企业提供交流平台,讨论共同关心的税收政策和征管问题。同时,经常邀请税务机关领导、税务专家参加讲座,加强税企联系,提高企业领导和办税员工对最新政策的认识和运用水平。

专家点评:税务信息不仅包括税收法规和政策,也包括企业内部涉税信息的形成、传递、编汇和使用,因此在沟通的内容上,就不能仅仅局限在税收政策的沟通上,还要注重所有涉税信息的横向与纵向沟通。比如在确认销售额时,就需要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准确地确定销售时点,并准备好与之相关的原材料供应单、销货单、审核单等同期资料,这样才能确保税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申报纳税,并将税务风险降到最低。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一个通畅、有效的沟通渠道是不行的。因此,企业内部对税务风险的管控,就有赖于一套可靠的税务信息系统。企业可以按照税务风险管控流程的要求看看内部涉税信息系统是否能满足需要,是否存在税务风险隐患。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与管理层和相关业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反馈,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

监督措施是保障,重在严格审核客观公正

《指引》要求:企业税务部门应定期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审核,不断改进和优化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应根据企业的整体控制目标,对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中化做法:通过内部开发的税务报表系统,要求各成员单位对税金缴纳情况、所得税申报情况以及出口退税情况定期上报,根据上报情况形成定期总体情况报告,并于每年度末进行税务决算工作。

专家点评:有效的监督是企业不断完善和优化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保障。在评价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措施时,既要评价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还要评价风险管理措施对企业总体税负的实质性影响。建议企业采用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办法,客观评价已有税务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及时向决策层及税务管理人员反馈相关信息,以不断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相关阅读

大企业需要怎样的纳税服务

因“股神”巴菲特的入股,比亚迪公司的股价出现了暴涨,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目前超过了700%,而比亚迪公司也因此受益,第一大股东王传福在11月5日揭晓的《福布斯》排行中占据第一位,成为中国首富。比亚迪公司是深圳众多大企业中的一家。可是和比亚迪公司一样的一些大企业,过去办理纳税事宜却比较麻烦。深圳市国税局在大企业管理方式上的积极探索,为这些企业解了困。

深圳是一个大企业集聚的城市。一大批大企业落户深圳,世界500强企业在深圳投资已达146家。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和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被列入国家税务总局首批定点联系企业名单。2008年,深圳市国税局下辖重点税源企业1275家,仅占纳税人总数的5‰,但缴纳的税款占同期税收的比重却超过60%。

如何更好地服务大企业,留住大企业,为大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成为摆在深圳国税人面前的一项重任。大企业具有管理规范、涉税事项多、涉税层级高等特点,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涉税之“家”来管理,大企业就会陷于为各项涉税事项疲于奔波的境地。发票的购买需要每个法人企业不同的办税员跑不同的分局;每个法人企业或分支机构遇到相同的涉税问题都要通过不同的主管分局来呈报,不同的主管分局再把相同的问题报到相同或不同的区局,再到市局层层上报审批,这种分头管理的局面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纳税人无法享受到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

针对这种情况,深圳市国税局积极探索大企业属地管理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征管模式,对大企业集团试行集中管理。据深圳市国税局大企业处姚恒介绍,早在2003年底,该局就将富士康集团原分属3个税务分局管理的多个独立法人企业集中于龙华税务分局管理;2008年,该局将比亚迪集团旗下20家分属龙岗、坪山、大鹏3个税务分局管辖的企业,集中于坪山税务分局管理,税款在后台按属地分流。

深圳市国税局大企业处处长王铭远说,税务机关在强化管理的同时,更注重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针对大企业业务量大、发票用量大的特点,在“以税控票”方面开辟了绿色通道,实施总量控制用票量的办法;针对大企业办税业务量大的特点,为帮助其尽快办结相关税务事宜,专门为其开设办税特别通道等。

王铭远说,从几年来的集中管理实践看,通过集中管理办税事项、集中分析税源信息,税务机关可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集中最优秀的办税人员为大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深入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更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和服务,从而避免了多个分局之间由于信息共享不及时、监管不到位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管理效率。集中管理也使大企业避免了多头办税,相关涉税问题得到了更加及时和有效的解决,从而降低了遵从成本,提高了大企业的满意度。

大企业处的姚恒举例说,如今,只需要一个办税员就可以办理几个法人公司的涉税事务,极大地减少了办税成本。这种一对一的沟通方式,不仅有利于税务机关与大企业的沟通,当税务机关需要大企业或其多个下属公司提供某些税务资料时,也只需通过该大企业的财务经理协调,收集和整理税务资料,并交付一个办税员统一办理即可。

公司税务风险管控篇4

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行业之一,只有实现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为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行提供可靠保障。面对企业全面实行“营改增”和金税监管下的各类财税风险,各个行业该如何采取有效内部控制措施防控企业的各个环节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并运用风险管控的手段获取最大化的税收收益,成为目前各类企业的首要任务。对此,房地产企业应对各业务流程进行调整与完善,加大内部管理力度,注重提升税务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降低税务,从而有效规避各种税务风险。

一、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分析

(一)税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营改增”政策虽然已经全面实行,但是很多房地产公司仍然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仍实行“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公司领导与管理人员纳税观念和税收遵从意识不强,工作上只关注财务风险,忽视了税务风险,这样不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缺乏健全的税务风险机构

很多房地产公司还未成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也没有安排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个别公司虽然有税收管理岗位,也仅仅是承担报税的职责,未履行税务风险管理职能。且一些房地产公司的税收管理人员由出纳或其他会计岗位人员兼任,其税收专业素质不能满足规定要求。

(三)税务风险内部防控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很多房地产公司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首先,各部门涉税信息传递与交流不及时;其次财务人员与税务机关沟通与交流较少,不能第一时间了解税收政策变化情况;最后未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无法及时识别税务风险,缺乏对税务风险评估、应对措施及控制、风险控制评价等环节。可见税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加强内部管理,将防范措施做到位,是税务风险控制首要任务。

(四)会计制度与税法不统一

当前会计制度和税法还有着很大的差异,营改增后税法产生了新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财务人员需要认真学习、理解并掌握改革后的财务和税务知识,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将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的差异协调好。这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系着对税务风险的控制效果。

二、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控制措施

(一)增强税务风险控制管理意识

首先应在公司内部创建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公司领导要带头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税务风险意识,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培养员工良好职业道德与专业素质,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财务部应根据各业务流程,制定相应的报销制度,并进行全员培训,强调各业务环节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明确违反报销制度的奖罚措施。将税务风险管理与员工利益相挂钩,促使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增强。

(二)健全税务管理体制

健全税务管理体制是防范税务风险的前提,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设置税务会计岗位,由专业人员负责涉税事项,明确职责权限。负责定期收集税收政策并汇总上报,根据各项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筹划计划并监督实施,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保证税务工作顺利运行。二、成立合约规划小组,合理分解项目成本,编制合约规划。制定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签订、执行、付款审核过程中的权限。编制采购、施工等关键环节合同模板,明确重要条款内容,减少税务及法律风险。三、根据税法规定做好纳税申报工作,避免出现错报、漏报情况。将纳税资料及时装订成册,妥善保存,确保其完整性。积极配合税务检查,防止因资料丢失带来不必要的处罚。四、财务部应加强发票管理力度,为避免出现不合规发票的情况,应明确可抵扣进项,不可抵扣进项业务范围,制定详细的审核及付款流程,保证财务核算准确规范,促进税收筹划工作正常运行。

(三)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房地产公司企业组织架构、营销模式、集中采购、财务管理、税务管理、合同涉税、信息系统等各环节都可能出现税务风险,为确保将所有税务风险问题解决好,除增强风险管控意识、健全税管理体制外,还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部分,且各部分有着一定的联系,需要加强各部门人员之间的配合与支持,才能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在事前预防方面,应对公司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将各业务流程中的审批、执行、记录、资料保管等职权分离,将不相容业务分离,形成权力制衡。

(四)加强会计核算实务与税务风险管控

随着营改增全面落地,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财政部也出台了《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文件,同时,“金税三期”系统的上线实施也使得税务监管手段不断丰富,稽查力度进一步强化,增值税的处理成为纳税人每月都要面对的一道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理清增值税会计核算基础和会计科目设置,以及与之相关的纳税申报思路。其次财务人员要熟悉商品房销售与交付流程,掌握各项目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及时申报纳税。项目开发过程发生的成本费用要合理归集分配,可以抵扣的进项税完税凭证由专人负责保管、认证及抵扣工作,提前做好土地增值税测算工作。财务人员既要熟悉营改增相关政策又要做好会计核算和申报工作,才能规避相关税务风险。

三、结语

总之,房地产企业如果不及时解决税务风险,将不利于自身的稳定发展。税务风险存在于房地产企业所有业务活动中,需要企业领导提高重视程度,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将税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方能保证经营管理工作更加安全。此外,房地产公司还要结合税法政策变动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提升税务风险控制能力,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公司税务风险管控篇5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2

一、上市公司税务风险概述

上市公司税务风险是指上市公司的涉税行为没有经过正确有效的方法途径,或者是没有按照有关税务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要求纳税,而致使企业的利益未来可能会遭到损失的风险,包括企业财务损失、企业声誉损害和法律惩处等。它是上市公司生产运营以及实施税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部制度和外部环境等因素所引致的企业各种损失的可能性。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上市公司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上市公司税务风险不仅与税收政策的变化有关,也与其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有关,税务风险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上市公司税务风险问题,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议题,也是国内外上市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所以,上市公司应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构建科学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处理税务风险。

近年来,税务风险管理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国内大部分学者主要建立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税务风险管理,采用理论研究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研究税务风险的成因等探讨税务风险的管理控制等问题。如陈鹏(2010)通过对企业加强税务管理的必要性、税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引发潜在税务风险的因素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防范税务风险的建议,比如通过多沟通交流来处理好税务机关与企业的关系、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等。张德志(2013)认为,税务风险主要源自税务系统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从外部看,主要是指在税务机关的税务执法人员的执法不当或错误而引起不利后果和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从内部看,主要是企业纳税人未能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履行相关的义务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二、当前上市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现状

(一) 缺乏对税务风险的全面认识。近年来,上市公司日益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对税务风险认识也有了提高,但就普遍情况而言,大多数上市公司对税务风险认识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税务风险基本内涵和管理要点不了解,简单认为防范税务风险是财务核算部门的事,与生产、经营等无关,只要不造假,不偷税,按时纳税就不存在税务风险,未把税务风险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二是不注重税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未设置专门的岗位和人员,税务人员身兼多职现象明显;三是合理避税意识不强,企业管理层往往重视财务管理忽视税务管理,认为税务风险管理往往认为是税务机关的事,与企业自身无关,对自身权利未充分了解,不能合理避税,未能积极争取本该获得的税收利益;四是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企业管理层往往认为税务管理就是少缴税,甚至通过非法手段,企图以不合法行为以及人情关系来达到减少企业税务责任的目的。随着我国税收体系的健全,企业管理层的这种税收意识极易造成税务事实上的违规,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二) 税务风险控制环节不完善。一是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体系不健全,税务风险控制散落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缺乏完善的税务风险识别、预测、控制和防范的一系列制度和规程,缺乏整体税务规划,未将税务规划贯穿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未建立相应的沟通和会商机制。或者部分上市公司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起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但机制往往停留在设计层面,实际操作时缺乏合理的控制制度,执行流于形式,未达到应有的防控税务风险的作用。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上市公司虽安排了税务人员,但多如未设置独立的税务管理部门或专门的税务岗位,税务人员多由会计人员兼任。会计人员在自身繁杂的核算职责的基础上,难以有充分的时间精力来关注税务风险管控问题,也难以及时掌握税收法律法规的更新变化,特别是在当前国家税务改革的大背景下,兼职税务人员不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来应对日益复杂的税务实务工作。机构和岗位设置上的不健全导致税务管理话语轻,力量弱,推动难,税务风险管控难以落实。

(三) 缺乏有效的税务审计制度。当前,上市公司的审计主要针对财务审计及经济责任审计,较少涉及税务风险防控。如未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日常税务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监督和检查;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对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审计频率、审计结果跟踪等重要工作缺乏完善的制度规定,监督检查无据可依,缺乏系统规划和管理;日常审计和管理职责多交由外部审计机构进行,但受限于外聘审计机构不能全面、完整掌握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全部信息,审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受到较大影响。再加上审计机构受聘于上市公司,部分审计机构受利益驱动,在未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情况下就主观出具审计结论和报告,仅仅满足税务管理机关的基本要求,没有对公司的税务风险进行全面体检并提出有效的防控建议。

(四) 内外部信息沟通不畅。一是上市公司内部,部门利益和公司整体利益往往存在冲突。如在未建立企业共同遵照的税务风险管理原则之前,不同部门站在自身角度出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可能满足了其利益最大化的需求,但却增加了企业整体税负,降低了企业整体效益。二是上市公司与税务机关之间,由于征纳双发利益出发点不同,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如企业纳税意识不强,不配合税务机关检查工作,税务机关只提供被动咨询服务,不主动提供指导等,往往因多种原因导致纳税申报漏洞,引起税务风险。

(五) 未建立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不能提前识别和发现税务风险,税务风险防范滞后。

三、对提高上市公司税务风险防范的一些建议

(一)提高对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

上市公司应正确认识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并将税务风险防控意识贯穿到企业管理全过程,全面梳理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税务风险风险点,并根据企业组织分工,明确对应的责任部门。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整体规划税务风险防范工作,定期分析税务风险程度。在重大决策过程中,吸纳专业的税务人员参与,充分考虑税务风险因素。

(二)营造良好的税务风险内控环境

一是完善企业内部税务控制制度。包括合理设立专门的税务部门,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配备专业人员,明确职责权限,充分授权,并采取措施提高税务人员专业素质;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税务风险防控相关制度,如纳税申报流程、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等,同时,做好对税务风险进行梳理,形成相应的风险提示,明确规范的操作手册等基础工作。二是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上,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要形成有效的监督与制衡关系,防范管理层从自身利益出发,通过不合规的方式来降低税负,导致税务风险。董事会和管理层在制定战略计划和经营决策时,综合考核税务风险。同时,上市公司内部机构之间也要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包括税务管理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明确职责,形成统一的税务风险管理原则。三是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传递合规操作、税务创造价值的理念,从根源上防范税务风险。

(三)建立和完善税务审计制度

一方面是合理行使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权限,在审计委员会内设税务审计专门人员,定期研究和部署税务风险防范相关工作,保持机构的独立性,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另一方面是规范企业内部税务审计的范围和审计频率。内部审计应加强对税收法律法规的遵循、企业内部税务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效果,税务会计核算、外聘审计机构、税务申报等方面工作的审计。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审计频率和覆盖范围,确保内部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构建全面、有效的信息和沟通体系

一是上市公司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收集和更新税收法规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以及税务处理合乎法律要求,减少税务信息的产生、处理、传递以及保存过程中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二是要提高涉税部门内部、涉税部门与高管之间、涉税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效率。涉税部门应保持对税务风险的高度敏感性,对企业的战略计划、重大的经营决策以及其他重要事项中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及时的进行识别、评估,并积极向上级汇报,提醒企业高管对其给予重视,及早作出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部门之间也应加强沟通,特别是进行纳税筹划时,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三是加强与外部监管机构的沟通。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同样有助于降低税务风险,特别是由于认定差异导致的税务风险,通过与涉税部门的积极沟通,了解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的合法性,从而降低税务处罚风险。

(五)探索建立上市公司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对税务风险以及企业相应的风险承担能力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多渠道提早发现、识别和评估风险,并提前采取应对方式,防范、规避、降低税务风险。

参考文献:

[1]陶丽萍.基于内部控制的税务风险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3.

公司税务风险管控篇6

一、引言

一般我们称的税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第一是企业未能理解和掌握税收政策导致采纳了不适用的税务处理方法,导致了企业偷逃避税等,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财务损失、法律责任、声誉下降等不良后果,第二则是指企业的主动行为不当,即企业采用的税务筹划不足,导致企业支出了原本可以节省的税收。在2009年5月5日颁布的指引中,主要探讨的是第一种,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税务风险,这是狭义的税务风险。

电力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中,在企业基本建设、电力营销、合同管理、投融资等资本运作中体现,可以说财务处理和业务过程对纳税的影响相互渗透,不能人为割裂。要规避税务风险,必须加强前端业务过程的税务风险管控。财务人员要具有税务风险分析能力,运用税务稽查的角度来透视会计报表的合理性。电力企业要进行税务风险控制,必须在纳税理念的树立和机构、人员、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全国配置和合理安排,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本文以电力企业的税务风险着手,着重探讨了电力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可以采纳的措施。

二、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般而言,电力企业的风险控制和组织设置是比较合理的,在人员的配置上也有较大的优势,但这并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税务风险可以控制。从实践来看,电力企业受税务机关关注比较多。电力企业要首先认清产生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税收政策的变动

目前,我国的宏观环境仍然以政府的强有力控制为主要特色,政府对宏观环境的控制主要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会根据经济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也就给了税务从事人员带来了新的难题。他们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税务处理方法,同时,由于一般新的税收政策在刚出台的时候很多税务从事人员也没有把握和保证能正确解释新的条款。这就会给税务工作带来了不便。这也是税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就以笔者从事的电力行业来讲,在国家统一调整增值税的同时电力行业也受到了其他调整的影响。一方面是增值税的转变对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电力行业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很多的从业人员对之前增值税的转出等处理并没有很好的掌握,对税务工作产生了影响。

(二)内部控制不足,税务风险意识薄弱

企业的内控是控制风险的重要且有效的措施。一般而言,良好的企业控制措施有利于减少公司的税务风险。例如有效的内部组织设置和内审人员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岗位发生不利于公司的行为的概率。但是,目前还是有很多的企业在这个方面做得不足,导致了公司的税务风险。

例如,电力行业的垄断性也导致了这个行业的风险意识不足,同时很多的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上仍然是有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仍有待商榷。他们对企业的决策和年初的税务规划没有有效地审查其合规性等,这就容易导致税务风险。

(三)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够

人员素质的高低也是决定公司制度执行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决定了公司是否能够参透新政策的关键,因此,很多公司的税务风险其实和公司员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很多的电力企业已经是较大型企业,甚至很多的企业已经是中外合资公司,在对员工的考核和培养机制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减少了税务风险的概率。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企业在人才的培养和招聘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关系户较多,“子弟兵”较多等。这些都是不利于提升这个行业员工的水平。这也是税务风险产生的一种原因。

(四)电力企业重生产,轻管理

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质决定安全生产在电力企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安全生产指标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其他管理指标无关紧要,在这种心态下,企业内部管理得不到重视便不足为奇。录用的大多是理、工科大学生、中专生或中技生。学管理、懂经营的人才不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更少。人才结构较为单一。目前有些电力企业在生产中倾注的精力较多,对生产人员的关注较大,而对企业规范化没有进行合理的关注,在企业的内控和岗位的设置上较为片面,企业也没有设置税务人员岗位,这些都会导致不专业的税务人员处理企业的税务,很容易产生税务风险。

三、电力企业税收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指引的要求,大企业的税收风险控制措施主要要从以下方面展开:税收规划要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经营决策和日常活动要考虑税收因素;对会计事项的处理要符合税法的规定;税务登记、会计凭证和税务资料的整理和报备要符合税法的规定等等。这些规定都是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展开的。下面,我们采用的是对风险采用的具体方法展开,主要从风险评估、识别、控制、岗位设置、人员培养等防范措施展开。

(一)合理设计内控,做好对税务风险的识别

首先,从组织的设置上,电力企业要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本规范等内容,采用多种方式合理规范自己的组织设置。第一,要规范公司的法人结构。同时也要规范公司的内审委员会等。特别是对于那些多经企业,更要规范其法人结构,一方面要做好法人结构权力的划分,一方面要做好公司股东会、管理层、监事会的平衡和监督。第二,要合理规范和划分好公司的岗位职责。公司要做好不相容职位的划分等,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做好税务管理人员的配置。

其次,要能够对公司所处的行业和宏观的主要风险进行细化。对风险的细化有利于电力公司及时发现行业和公司风险。对风险的细化第一要能够对宏观经济、行业和公司的主要风险归类。例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可能存在的内部风险,如公司的流程、组织设置、人员配置和人员素质、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成长性。这都是公司有效识别自己的可能风险的因素。第二,要能够对行业的主要风险进行识别和认定。例如,电力行业所可能受到的调控等。最后,要能够建立有效的数据库,从公司的数据库中发现公司指标的异常。同时不仅要关注公司的财务信息,也要关注公司的非财务信息,例如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的比例,居民用电量的变动等。

(二)采用合适的方式,评估税务风险大小

税务风险最终还是要评价出其影响,公司要能够采用一定的合适方式对主要的税务风险进行评价。这就涉及到了税务风险的评估。一般企业可以采用的税务风险评估方法主要集中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

定性的税务风险主要集中在访谈和调查两个方面。公司可以采取对相关人员和管理层的讨论对可能的税务风险进行定性评价,其中要对公司的主要行业风险和公司内控方面的风险要着重考虑。同时对税务从事人员的调查也要着重考虑,因为这些方法可以选取到之前可能没有加以重视的内容,这对于公司的未来也许可能极为重要。

定量的税务风险方法主要是对已有的事项做评估和对未来进行数据分析。对已有的事项进行分析主要是根据现在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财务分析,这是对事项的财务支出进行必要的分析。当然这种可能没有包含对未来声誉影响的评价。另外对未来的评价则主要是根据已有的数据和历史的概率分析公司未来可能的税务风险,同时也对公司未来可能的行业风险和公司风险做必要的分析和预测。

(三)加强内审,控制公司的内部税务风险

要加强内部审计,首先是保证公司内审的独立性。内审首先不能归属于管理层,而是应该由内审委员会等类似部门来规范,如果公司没有设置内审委员会,则主要要向监事会和董事会汇报。管理层不应该干涉内审工作,同时公司内部人员要配合公司内审的工作。

内审应该经常性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合理的评价,例如电力公司的内审要能对公司的组织设置、业务遵循情况、相关人员的素质等情况进行合适的评价,这样才能保证公司往合法合规且正确的方向发展。

同时税务内审要和财务内审密切合作,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才能保证公司的税务审计正确。另外税务内审也要加强和公司所处的税务机关的沟通。

(四)加强财务人员税务风险的能力培养,提升纳税分析综合能力

由于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差异性,加大了纳税调整难度,不利于税额的正确计算和征收,这要求会计人员既要熟悉财会业务,又要熟悉纳税申报业务。同时对一些专业性的税务岗位也要有合适人员的配置。设立税务风险管理岗位,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电力企业可以尝试的一种方法。税务风险管理岗位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岗位,甚至是一些财务人员也比较难以掌握的,要加强培训和教育,让这些人员能够成为复合型人才,具备财务、会计、资本、运作、金融、税收、法律等方面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控制和降低公司的税务风险。

(五)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和纳税筹划

税务风险一般都是源于对税收法律政策的不理解和运用失误。电力企业应结合其行业特点,加强对税务政策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这个一方面要靠税务人员的自觉,主动积极掌握政策,并理解政策的立足点。另外一方面也需要企业及时开展培训项目,外聘一些专家进行现身讲解等。同时,税务工作人员也要加强内部的沟通和与税务机关的沟通,这样也能够及时提升对政策的理解。

同时,为了让电力企业减少税收上的不必要支出,企业的税务工作人员在理解和掌握政策的同时也要能够根据企业的需要合理运用政策。全面了解,预测出不同纳税方案的风险,并进行比较,优化选择,进面做出对企业最有利的纳税决策。反之,如果对有关政策、法规不了解,就无法预测多种纳税方案,纳税筹划活动就无法进行。

本文以税务风险为切入点,探讨税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且探讨了电力行业的税务风险原因和措施。限于本人的经验和理论局限性,提出的防范措施可能有所偏颇。

公司税务风险管控篇7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家结合当前情况出台各类税务政策及法律,特别是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以保证市场的良性发展。中小企业对政策进行深入研究,进而认识到税务风险管控对自身管理及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因为大多数中小企业税务管理力量薄弱,税务管理工作及信息来源较为滞后,使得公司后续发展受到局限。不少中小企业因没有遵循税法而遭受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等。因此,转变税务管理观念,积极运用管控策略能够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管理者缺乏税务风险管控意识。税务风险管控不仅能够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还能够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而多数管理者却没有认识到其对于自身未来发展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多以简单的会计处理代替税务风险管控工作。不少经营管理者认为只要达到减税、避税的目的即是有效的税务风险管控工作,完全没有从公司后续发展的角度思考,也缺乏对税务风险管控重要性的准确认知[1]。部分经营管理者认为,税务风险管控脱离财务成本经济效益的基础原则,即使投入大量的资源与时间,也无法得到理想的效果,进而导致多数经营管理者对税务风险管控工作不够重视,没有过多的热情,甚至寄望借助人情关系减少税收项目等。

(2)税务风险管控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税务风险管控因其工作内容的特殊性,是一项专业性极强且层次较高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这项工作对其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业务经验、职业素养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税务风险管控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及财务工作经验外,还要精通税法及管理实践等各项内容。中小企业受其经营成本与规模的限制,常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兼顾税务风险管控工作,导致其专业能力与实际工作内容不匹配。对于税法及政策不能熟练掌握和应用,造成虽然在主观上没有违法愿望,但不能合规操作或不能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企业合理降低税负。

(3)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目标难以确定。税务风险管控工作作为财务管理中具有较大风险的内容,其从宏观经济角度而言,与工作者及规划者的专业经验及规划习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与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控内容目标的确定也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不少中小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管控时常要求工作人员将其税负最大程度降低,而此类公司只为追求最小化税负而放弃理想的投资机会,使其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过于短视。还有部分公司将其税务风险管控目标定为最大化税后利润,它仅仅作为对最小化税负目标的优化与修正。

2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的有效策略

(1)做好税务风险分析及管控事前准备。税务风险管控的首要任务即是对有效信息的收集,特别是国家现行法律及其相关政策。中小企业在经营环境中只有通过对各个事项的综合性分析,才能找到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对税务风险进行分析与管控,为后续的税务工作保驾护航。做好税务风险分析及管控事前准备,不断加强税务风险分析与管控管理工作的强度,能够有效避免中小企业在税务风险管控过程中的损失及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税务风险管控培训。税务风险分析及管控工作离不开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中小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人员应当拥有较为清晰的专业认知,且对公司及各个部门的情况较为了解。从公司战略发展角度而言,公司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内部税务风险分析管控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并通过外聘优秀税务人才对公司现有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为税务风险分析及管控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2]。在具体执行的过程对自身税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进行培养,通过不断加强自身专业能力从而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3)制定科学的税务风险管控目标。有效的方式能够实现税务筹划及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统一性,依法防范是税务风险分析及管控工作的前提,将合法性原则放在税务风险分析及管控的第一位,因为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税务防范工作,无论得到怎样的结果对公司的发展和经营都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在税务防范控制过程中,中小企业税务分析及管控目标的充分结合是有效工作的基础,只有将其充分融入到公司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才能实现税务服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当前相关税法规范不断优化与完善,在形式多样的税务风险防范方案中,不同等级的防范方案会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的影响,对公司经济效益也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多数公司的投资经营与偿还债务能力会受到波及。

(4)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就某种程度而言,税务风险分析及管控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税务部门的影响,进而容易产生一系列操作性规范问题。中小企业在税务风险分析及管控过程中应当通过税企平台、12366等,积极与当地方税务机关进行联系。只有中小企业遵从财务管理原则对税务风险管控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对防范方案进行较为完整的设计,实现评估与实践相统一,做好税务风险管控工作的绩效评估,使税务管理部门及人员与税务部门沟通时能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最大程度规避中小企业税务风险。

(5)借助中介机构或专家力量。税务师事务所等涉税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素质高,对税收政策掌握全面准确。中介机构可指导中小企业实现减少纳税错误,用足、用活税收优惠政策,做好税收筹划,税务师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等还可以协调税收征纳双方的分歧和矛盾,依法提出意见进行调解,增加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控方式。另外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税务管理内控设计及评估,提高中小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素质,完善税务风险管控内控制度,规避税务风险。

公司税务风险管控篇8

 

上市公司生产经营规模大,业务复杂多样,涉及的税种、税收政策及调整变化较多,涉税事项形式多种多样,涉税审批、购票、包括固定资产在内的各项抵扣业务量大,有些涉税事项处理极为复杂,有时税收政策的变动对公司税收筹划和生产经营决策影响较大,作为上市公司,纳税已成为影响其经营决策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全面防范税务风险已成为上市公司风险控制的重要工作。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颁布了《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根据《企业内部控制指引》,上市公司建立完善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保护企业财产安全、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具有积极推动和促进作用。在上市公司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体系的同时,构建一套适合上市公司的税务内控体系将对防范涉税风险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上市公司的涉税事项和公司内控体系中涉税流程、风险控制点、审批权限等内容探索构建税务内控体系的意义和构建方法。 

 

1 构建适合上市公司税务内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1.1 上市公司纳税风险的来源 

纳税风险来源于纳税人在计算和缴纳税款方面承担的各种风险,进一步讲则是纳税人因负担税款、违反税收法律规定等原因而可能遭致利益受损的可能性。企业因纳税风险而带来的利益损失更多是和税收政策遵从和纳税金额核算有关。主要包括交易风险和遵从风险: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各种商业交易行为和交易模式因本身特点可能影响纳税准确性而导致未来交易收益损失的不确定因素。遵从风险是指企业的经营行为未能有效适用税收政策而导致未来利益损失的不确定因素。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发展以及税务征管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因对有关纳税事项进行了错误的处理给企业带来的信誉危机和经济损失愈加严重,纳税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变得越来越重要和急迫。 

1.2 上市公司构建税务内控体系的意义 

(1)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经营发展中涉税事项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也就是建立一个程序化、具有可操作性的内控手册,一旦控制住流程中的关键风险点,即使具体办事人员不懂税务知识,只要能按设计好的程序操作,同样能将涉税风险降到最低。 

(2)随着交易内容、核算体系的改变,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税务内控制度。实践一段时间后,企业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对内控制度进行测评,根据业务的变化对内控进行优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易风险和核算风险。 

(3)有助于提高企业纳税意识,也有助于企业财务利益的最大化。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规模,企业会越来越重视纳税工作,纳税工作与纳税意识的加强一般具有客观一致性和同步性的关系。 

(4)能加强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工作联系,便于对办税人员进行税法和税务知识的培训。7 大类23个税种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和账务处理,都需要通过办税人员的计算付款。明确设置税务内控体系能加强征纳税主体之间的直接联系。 

(5)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税务内控体系根据税法中税基与税率的差别,根据税收的各项优惠和鼓励政策,进行投资、筹资、企业制度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等决策,尽管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但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经济杠杆的作用下,逐步走向产业结构优化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道路,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资本的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2 构建适合上市公司税务内控体系的方法 

 

2.1 建立税务内控体系的方法 

第一,建立完善的税务内控制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设立专人专岗,收集各项财政税收政策的最新变化,对其整理、分析并确定与企业相关的有效收集涉税业务信息; 

(2)构建良好的财税信息的沟通平台,及时将各项信息传递至有关人员有关岗位; 

(3)根据企业业务特征、所在行业税负特点、所在地区的税务环境以及有关税法规定等制定企业纳税规划或计划(年、季度、月); 

(4)分析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做好采购、生产、销售、工资方法、费用报销、资产处理、利润分配等企业存在(或潜在)的各种纳税环节的分析,并根据税法加以控制; 

(5)及时申报纳税、缴纳税金; 

(6)做好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企税关系; 

(7)建立涉税档案,保管好各类涉税资料、凭证; 

(8)建立纳税应急措施; 

(9)定期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自检,及时纠正错误。有条件的话,可以聘请有实力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税务中介代理机构)进行业务指导、监督; 

(10)定期对有关领导、员工进行财税培训。 

第二,按年度编制办税人员工作手册如表1所示。 

第三,编制各税种流程图及风险控制矩阵,标注风险控制点,如上图所示,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流程。 

第四,建立完善的税务审批程序。 

(1)执行:它是整个办税工作体系正常运作的实际操作部分,主要指办税岗位上的办税人员依照税法和相关会计法规,从企业税收筹划的角度出发来处理税收相关工作。办税人员应当根据确立后的税收筹划方案的主要内容来进行相关的办税工作,具体包括办理税务登记(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统一购买账簿、凭证,负责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的领购和管理,负责本单位各种应交税款的计算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滞纳金及罚款,办理减税、免税、退税事宜,报送会计报表和相关资料,协助税务机关进行税务清算、检查等。必要时还要办理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等。 

 (2)内部监督: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内部稽核制度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税工作也离不开稽核,这样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稽核制度建立一个监督体系来监督办税工作,全面防范企业涉税风险。 

建立好税务内控体系,并不等于完成了税务内控工作,内控的真正建立,不仅需要单位高层领导的重视,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还需要对各涉税岗位进行培训。培训要包括税收政策、内控制度和意识形态几个方面,从而加强领导和员工的法律遵从度,提升员工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税务内控体系的重要作用。 

2.2 建立税务内控体系后对涉税风险的管理 

(1)建立风险控制环境:包括建立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纳税文化和要求。企业管理层在建立书面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时,应明确以下几点:企业应遵守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照章纳税;企业应积极争取和企业相关的税收优惠;企业和分支机构必须要设置税务负责人;企业涉税风险管理部门从交易开始时参与。 

(2)评估涉税风险:就是企业具体经营行为涉及涉税风险进行识别和明确责任人,是企业纳税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要考虑以下几步:理清企业有哪些具体经营行为;分析哪些经营行为涉及纳税问题;这些经营行为分别涉及哪些涉税风险;所有涉税风险中,哪些是主要风险;和这些涉税风险相关的工作岗位有哪些;这些岗位的相关责任人是谁等。 

(3)制定涉税风险控制策略、设计控制措施。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包括:避免涉税风险、保留涉税风险、降低涉税风险、利用涉税风险。上述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是在企业管理层批准或授权的前提下由企业涉税风险控制部门执行的。设计控制措施是指为完成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和相关责任人进行授权、调整以及责任的分配等。 

(4)信息交流和沟通:加强与上市公司的沟通互动既是个性化服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个性化服务的前提。上市公司对税法的高度认同和对税务机关的信任,也是影响其遵从行为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通过主动加强与税务机关的互动沟通,一方面深化上市公司对税收政策、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征管措施的认识和理解,交流双方感情、达成充分互信,排除合作障碍问题,共同营造和谐、共赢的征纳关系。加强对风险管理涉及部门和人员的培训和沟通。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应让风险管理涉及部门和人员所熟知。涉税风险管理的流程和结果应被书面记录。 

(5)监控实施效果:监控实施效果就是再检查涉税风险管理的效果,并对涉税风险管理效果进行总结的流程。涉税风险控制是一个过程,上述活动并没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上述活动是持续进行的,其目的是使企业保持对涉税风险连续的识别、分析、计量、控制及改进的能力,所以上述活动贯穿于企业内部日常经营行为中,以应对企业所处环境的快速变化。 

 

3 结 论 

以上是本人结合上市公司的涉税事项和公司内控体系中涉税流程、风险控制点、审批权限等内容探索的一套构建税务内控体系的意义和构建方法,我相信企业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系统、高效的税务内控体系对上市公司防范涉税风险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公司税务风险管控篇9

上市公司税务风险是指上市公司的涉税行为没有经过正确有效的方法途径,或者是没有按照有关税务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要求纳税,而致使企业的利益未来可能会遭到损失的风险,包括企业财务损失、企业声誉损害和法律惩处等。它是上市公司生产运营以及实施税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部制度和外部环境等因素所引致的企业各种损失的可能性。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上市公司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上市公司税务风险不仅与税收政策的变化有关,也与其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有关,税务风险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上市公司税务风险问题,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议题,也是国内外上市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所以,上市公司应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构建科学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处理税务风险。

近年来,税务风险管理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国内大部分学者主要建立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税务风险管理,采用理论研究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研究税务风险的成因等探讨税务风险的管理控制等问题。如陈鹏(2010)通过对企业加强税务管理的必要性、税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引发潜在税务风险的因素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防范税务风险的建议,比如通过多沟通交流来处理好税务机关与企业的关系、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等。张德志(2013)认为,税务风险主要源自税务系统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从外部看,主要是指在税务机关的税务执法人员的执法不当或错误而引起不利后果和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从内部看,主要是企业纳税人未能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履行相关的义务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二、当前上市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现状

(一) 缺乏对税务风险的全面认识。近年来,上市公司日益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对税务风险认识也有了提高,但就普遍情况而言,大多数上市公司对税务风险认识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税务风险基本内涵和管理要点不了解,简单认为防范税务风险是财务核算部门的事,与生产、经营等无关,只要不造假,不偷税,按时纳税就不存在税务风险,未把税务风险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二是不注重税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未设置专门的岗位和人员,税务人员身兼多职现象明显;三是合理避税意识不强,企业管理层往往重视财务管理忽视税务管理,认为税务风险管理往往认为是税务机关的事,与企业自身无关,对自身权利未充分了解,不能合理避税,未能积极争取本该获得的税收利益;四是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企业管理层往往认为税务管理就是少缴税,甚至通过非法手段,企图以不合法行为以及人情关系来达到减少企业税务责任的目的。随着我国税收体系的健全,企业管理层的这种税收意识极易造成税务事实上的违规,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二) 税务风险控制环节不完善。一是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体系不健全,税务风险控制散落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缺乏完善的税务风险识别、预测、控制和防范的一系列制度和规程,缺乏整体税务规划,未将税务规划贯穿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未建立相应的沟通和会商机制。或者部分上市公司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起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但机制往往停留在设计层面,实际操作时缺乏合理的控制制度,执行流于形式,未达到应有的防控税务风险的作用。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上市公司虽安排了税务人员,但多如未设置独立的税务管理部门或专门的税务岗位,税务人员多由会计人员兼任。会计人员在自身繁杂的核算职责的基础上,难以有充分的时间精力来关注税务风险管控问题,也难以及时掌握税收法律法规的更新变化,特别是在当前国家税务改革的大背景下,兼职税务人员不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来应对日益复杂的税务实务工作。机构和岗位设置上的不健全导致税务管理话语轻,力量弱,推动难,税务风险管控难以落实。

(三) 缺乏有效的税务审计制度。当前,上市公司的审计主要针对财务审计及经济责任审计,较少涉及税务风险防控。如未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日常税务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监督和检查;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对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审计频率、审计结果跟踪等重要工作缺乏完善的制度规定,监督检查无据可依,缺乏系统规划和管理;日常审计和管理职责多交由外部审计机构进行,但受限于外聘审计机构不能全面、完整掌握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全部信息,审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受到较大影响。再加上审计机构受聘于上市公司,部分审计机构受利益驱动,在未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情况下就主观出具审计结论和报告,仅仅满足税务管理机关的基本要求,没有对公司的税务风险进行全面体检并提出有效的防控建议。

(四) 内外部信息沟通不畅。一是上市公司内部,部门利益和公司整体利益往往存在冲突。如在未建立企业共同遵照的税务风险管理原则之前,不同部门站在自身角度出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可能满足了其利益最大化的需求,但却增加了企业整体税负,降低了企业整体效益。二是上市公司与税务机关之间,由于征纳双发利益出发点不同,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如企业纳税意识不强,不配合税务机关检查工作,税务机关只提供被动咨询服务,不主动提供指导等,往往因多种原因导致纳税申报漏洞,引起税务风险。

(五) 未建立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不能提前识别和发现税务风险,税务风险防范滞后。

三、对提高上市公司税务风险防范的一些建议

(一)提高对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

上市公司应正确认识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并将税务风险防控意识贯穿到企业管理全过程,全面梳理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税务风险风险点,并根据企业组织分工,明确对应的责任部门。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整体规划税务风险防范工作,定期分析税务风险程度。在重大决策过程中,吸纳专业的税务人员参与,充分考虑税务风险因素。

(二)营造良好的税务风险内控环境

一是完善企业内部税务控制制度。包括合理设立专门的税务部门,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配备专业人员,明确职责权限,充分授权,并采取措施提高税务人员专业素质;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税务风险防控相关制度,如纳税申报流程、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等,同时,做好对税务风险进行梳理,形成相应的风险提示,明确规范的操作手册等基础工作。二是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上,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要形成有效的监督与制衡关系,防范管理层从自身利益出发,通过不合规的方式来降低税负,导致税务风险。董事会和管理层在制定战略计划和经营决策时,综合考核税务风险。同时,上市公司内部机构之间也要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包括税务管理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明确职责,形成统一的税务风险管理原则。三是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传递合规操作、税务创造价值的理念,从根源上防范税务风险。

(三)建立和完善税务审计制度

一方面是合理行使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权限,在审计委员会内设税务审计专门人员,定期研究和部署税务风险防范相关工作,保持机构的独立性,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另一方面是规范企业内部税务审计的范围和审计频率。内部审计应加强对税收法律法规的遵循、企业内部税务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效果,税务会计核算、外聘审计机构、税务申报等方面工作的审计。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审计频率和覆盖范围,确保内部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公司税务风险管控篇10

上市公司生产经营规模大,业务复杂多样,涉及的税种、税收政策及调整变化较多,涉税事项形式多种多样,涉税审批、购票、包括固定资产在内的各项抵扣业务量大,有些涉税事项处理极为复杂,有时税收政策的变动对公司税收筹划和生产经营决策影响较大,作为上市公司,纳税已成为影响其经营决策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全面防范税务风险已成为上市公司风险控制的重要工作。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颁布了《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根据《企业内部控制指引》,上市公司建立完善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保护企业财产安全、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具有积极推动和促进作用。在上市公司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体系的同时,构建一套适合上市公司的税务内控体系将对防范涉税风险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上市公司的涉税事项和公司内控体系中涉税流程、风险控制点、审批权限等内容探索构建税务内控体系的意义和构建方法。

1 构建适合上市公司税务内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1.1 上市公司纳税风险的来源

纳税风险来源于纳税人在计算和缴纳税款方面承担的各种风险,进一步讲则是纳税人因负担税款、违反税收法律规定等原因而可能遭致利益受损的可能性。企业因纳税风险而带来的利益损失更多是和税收政策遵从和纳税金额核算有关。主要包括交易风险和遵从风险: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各种商业交易行为和交易模式因本身特点可能影响纳税准确性而导致未来交易收益损失的不确定因素。遵从风险是指企业的经营行为未能有效适用税收政策而导致未来利益损失的不确定因素。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发展以及税务征管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因对有关纳税事项进行了错误的处理给企业带来的信誉危机和经济损失愈加严重,纳税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变得越来越重要和急迫。

1.2 上市公司构建税务内控体系的意义

(1)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经营发展中涉税事项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也就是建立一个程序化、具有可操作性的内控手册,一旦控制住流程中的关键风险点,即使具体办事人员不懂税务知识,只要能按设计好的程序操作,同样能将涉税风险降到最低。

(2)随着交易内容、核算体系的改变,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税务内控制度。实践一段时间后,企业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对内控制度进行测评,根据业务的变化对内控进行优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易风险和核算风险。

(3)有助于提高企业纳税意识,也有助于企业财务利益的最大化。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规模,企业会越来越重视纳税工作,纳税工作与纳税意识的加强一般具有客观一致性和同步性的关系。

(4)能加强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工作联系,便于对办税人员进行税法和税务知识的培训。7 大类23个税种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和账务处理,都需要通过办税人员的计算付款。明确设置税务内控体系能加强征纳税主体之间的直接联系。

(5)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税务内控体系根据税法中税基与税率的差别,根据税收的各项优惠和鼓励政策,进行投资、筹资、企业制度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等决策,尽管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但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经济杠杆的作用下,逐步走向产业结构优化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道路,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资本的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2 构建适合上市公司税务内控体系的方法

2.1 建立税务内控体系的方法

第一,建立完善的税务内控制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设立专人专岗,收集各项财政税收政策的最新变化,对其整理、分析并确定与企业相关的有效收集涉税业务信息;

(2)构建良好的财税信息的沟通平台,及时将各项信息传递至有关人员有关岗位;

(3)根据企业业务特征、所在行业税负特点、所在地区的税务环境以及有关税法规定等制定企业纳税规划或计划(年、季度、月);

(4)分析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做好采购、生产、销售、工资方法、费用报销、资产处理、利润分配等企业存在(或潜在)的各种纳税环节的分析,并根据税法加以控制;

(5)及时申报纳税、缴纳税金;

(6)做好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企税关系;

(7)建立涉税档案,保管好各类涉税资料、凭证;

(8)建立纳税应急措施;

(9)定期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自检,及时纠正错误。有条件的话,可以聘请有实力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税务中介代理机构)进行业务指导、监督;

(10)定期对有关领导、员工进行财税培训。

第二,按年度编制办税人员工作手册如表1所示。

第三,编制各税种流程图及风险控制矩阵,标注风险控制点,如上图所示,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流程。

第四,建立完善的税务审批程序。

(1)执行:它是整个办税工作体系正常运作的实际操作部分,主要指办税岗位上的办税人员依照税法和相关会计法规,从企业税收筹划的角度出发来处理税收相关工作。办税人员应当根据确立后的税收筹划方案的主要内容来进行相关的办税工作,具体包括办理税务登记(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统一购买账簿、凭证,负责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的领购和管理,负责本单位各种应交税款的计算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滞纳金及罚款,办理减税、免税、退税事宜,报送会计报表和相关资料,协助税务机关进行税务清算、检查等。必要时还要办理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等。

(2)内部监督: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内部稽核制度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税工作也离不开稽核,这样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稽核制度建立一个监督体系来监督办税工作,全面防范企业涉税风险。

建立好税务内控体系,并不等于完成了税务内控工作,内控的真正建立,不仅需要单位高层领导的重视,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还需要对各涉税岗位进行培训。培训要包括税收政策、内控制度和意识形态几个方面,从而加强领导和员工的法律遵从度,提升员工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税务内控体系的重要作用。

2.2 建立税务内控体系后对涉税风险的管理

(1)建立风险控制环境:包括建立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纳税文化和要求。企业管理层在建立书面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时,应明确以下几点:企业应遵守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照章纳税;企业应积极争取和企业相关的税收优惠;企业和分支机构必须要设置税务负责人;企业涉税风险管理部门从交易开始时参与。

(2)评估涉税风险:就是企业具体经营行为涉及涉税风险进行识别和明确责任人,是企业纳税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要考虑以下几步:理清企业有哪些具体经营行为;分析哪些经营行为涉及纳税问题;这些经营行为分别涉及哪些涉税风险;所有涉税风险中,哪些是主要风险;和这些涉税风险相关的工作岗位有哪些;这些岗位的相关责任人是谁等。

(3)制定涉税风险控制策略、设计控制措施。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包括:避免涉税风险、保留涉税风险、降低涉税风险、利用涉税风险。上述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是在企业管理层批准或授权的前提下由企业涉税风险控制部门执行的。设计控制措施是指为完成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和相关责任人进行授权、调整以及责任的分配等。

(4)信息交流和沟通:加强与上市公司的沟通互动既是个性化服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个性化服务的前提。上市公司对税法的高度认同和对税务机关的信任,也是影响其遵从行为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通过主动加强与税务机关的互动沟通,一方面深化上市公司对税收政策、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征管措施的认识和理解,交流双方感情、达成充分互信,排除合作障碍问题,共同营造和谐、共赢的征纳关系。加强对风险管理涉及部门和人员的培训和沟通。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应让风险管理涉及部门和人员所熟知。涉税风险管理的流程和结果应被书面记录。

(5)监控实施效果:监控实施效果就是再检查涉税风险管理的效果,并对涉税风险管理效果进行总结的流程。涉税风险控制是一个过程,上述活动并没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上述活动是持续进行的,其目的是使企业保持对涉税风险连续的识别、分析、计量、控制及改进的能力,所以上述活动贯穿于企业内部日常经营行为中,以应对企业所处环境的快速变化。

3 结 论

以上是本人结合上市公司的涉税事项和公司内控体系中涉税流程、风险控制点、审批权限等内容探索的一套构建税务内控体系的意义和构建方法,我相信企业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系统、高效的税务内控体系对上市公司防范涉税风险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公司税务风险管控篇11

由于当前税务事项对财务报告有重大影响,因此,企业投资者、管理层和董事应不断加大对这些税务事项的关注力度。董事会和企业管理层需要在潜在税务风险转变为实际税务问题之前,就对其作出预估。

风控要素

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能够将企业的税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正常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六大要素:

1.税务风险管理环境

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反映企业对税务风险的态度及企业文化。税务风险制度包括战略和操作两个层面。战略层面的税务风险制度为整个企业如何管理税务风险订立基调。操作层面则更详细地对税务风险制度予以说明,如交易的内部审批是怎样的流程,什么情形下需要寻求外部税务意见,何时需要咨询中国税务机关等等。

2.税务风险目标

企业是否能够实现税务风险目标可以间接验证企业是否有效实施了它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这些目标的具体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内部资源的集中与分配。根据自身性质,税务风险目标可以是战略层面的,或者是操作层面的。

3.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税务风险可能来自于企业经营或日常活动的变化。税收法规的修订也同样可能引发重大税务风险。企业应当制定全面系统的制度,用以识别这些税务风险。一旦发现税务风险,企业应当考虑这些风险的潜在税务影响,并预估引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税务风险控制设计

这个要素是指企业根据已经识别的税务风险的重要性,设计特定流程或步骤,以应对这些税务风险。这个要素还包括设计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以实现税收风险管理过程的完整性,并确保所有相关的税务风险都能得以识别和考量。具体的控制活动包括批准、授权、对账、复核及职责分工等一系列活动。

5.税务资讯的管理和沟通

企业需要制定并实施信息沟通制度和相关流程,及时向企业内部利益相关各方有效收集并税收风险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应在整个企业内部准确传达,以确保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执行,识别税务风险,履行内控职能,实现税务风险目标。由于每家企业情况不同,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信息沟通制度的形式及种类也会因企业而异。

6.监控

企业需要建立机制来监控税务风险控制系统的运转,测评税务风险控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将监测结果传达给相关各方。企业应落实相关流程,确保监控活动的结果能够及时回馈至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之中。这样,企业才可以对风险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做出判断,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潜在收益

税务风险管理应被视为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一部分。相关税务风险控制和要求也应纳入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范围。通过实施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企业将获得以下收益:

1.降低税务风险和相关财务成本。通过有效的流程和控制,纳税人能够发现税务风险,并在较短时间内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这将减少在中国可能支付的滞纳金和罚款。

2.降低税务审计风险及合规成本。中国税务机关往往较为关注违规风险较高的纳税人,并对其进行重点审查。如果纳税人能够证明其税务风险监控系统运作良好,并有效进行税务合规管理,那么其被中国税务机关进行审计的可能性将会有所降低。

3.增加编制财务报告的确定性。通过提前与中国税务机关进行公开沟通,纳税人能够增加其纳税申报中采用的税务立场的确定性,从而更加准确地编制财务报告。

4.避免“突发”事件影响企业声誉。企业通过进行适当的税务管理,能够降低出现那些不受欢迎的“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例如税务稽查之后的巨额罚款。这些税务突发事件可能对公司及其他在中国的关联公司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5.加强公司治理。实施税务风险管理将会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程式,提高公司治理的整体水平。

6.增强对税务策略和企业运营情况的了解。企业通过编制完备的税务风险管理手册等文档,为董事会和管理层提供更多有用信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税务战略和经营情况,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决策过程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7.与税务机关建立信任透明的关系。企业建立维护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并按照要求向中国税务机关提供相关文档,将有助于企业与中国税务机关建立公开透明的关系。

8.促进签署《税收遵从协定》。企业实施税务风险管理有助于促进与中国税务机关签署《税收遵从协议》。这将为企业提供更多与中国税务机关合作的机会。

9.增加取得“预先裁定”的可能性。目前,中国国家税务总局仍在对中国实行“预先裁定”机制(不包括目前已经实施的转让定价相关的预约定价安排)进行内部讨论,并对外征求意见。纳税人应建立起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为将来参与“预先裁定”制度做好准备。这是因为已经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纳税人将更有可能取得申请“预先裁定”的权利。

实操建议

当前企业在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标准的驱动下,需要不断提高公司内部管理的透明度。在此背景下,企业如果认为无须采取控制措施就能消除税务风险,实非明智之举。尤其对于那些已经被中国税务机关确认为大企业的公司;有意与中国税务机关签订《税收遵从协定》的公司;在中国有众多子公司的跨国企业;有重大税务问题或税项不明确的公司;将税务事项视为在中国发展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的公司;为了实现上市,有意加强公司治理的企业;有意审查税务合规现状,更好地控制其在华税务风险的公司,更应充分考虑税务风险管理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重大影响,把握时机,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作为企业管理层,首先需要考虑如下的问题:

企业是否已设立用于管理税务风险的框架或制度?如果是的话,该框架或制度是否适用于企业目前的经营活动?

企业是否采用了可以识别并评估潜在的税务风险的合适机制?

企业的风险控制制度是否能够帮助企业充分履行税务合规义务?

企业是否对工作流程和程式作出了必要修改,以确保相关税收法规中的最新规定在企业对重大交易和商业策略做出决策时得以充分考量?

企业与税务机关是否在某一方面存在重大分歧?如果是的话,您对于相应处理方式是否满意?企业是否对可能新增的纳税义务进行了相应的预提?

基于潜在税务风险的性质以及企业在税务结果确定性方面的需求,企业是否考虑主动向中国税务机关寻求指引?

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实施有效的税务风险系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准备税务风险管理框架

税务风险管理框架是所有其他税务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这个框架为企业如何控制税务风险提供清晰指引和机制,并且影响企业如何建立税务战略和目标,如何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及如何设计并实施流程与控制。企业应当就税务风险管理框架准备正式文档,并经由董事会批准,传达至相关各方。

检查税务风险控制

良好的税务风险控制系统应该能够说明识别并管理与企业日常经营和特殊交易(如兼并与收购)相关的税务风险。无效的税务风险控制体系可能导致税务违规,并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公司形象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编制税务风险管理手册

由于公司规模,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及其他商业因素各异,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文档记录所涵盖的范围亦有所不同。企业如果没有对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各要素做出书面记录,并不意味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是无效的。然而,适当的文档记录,例如编制税务风险管理手册,通常可使管理层的监控更加有效。编制税务风险管理手册能够加强企业的财务团队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合作,共同管理税务风险。

评估税务风险控制系统

所有税务风险控制系统均应得到监控,并定期进行评估,以确保它们能够有效运行。而评估的范围和频率将主要取决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监控流程的有效性。

公司税务风险管控篇12

何谓税务风险

公司税务风险可以理解为:公司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公司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具体表现为公司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结果导致公司多交了税或者少交了税,最终影响到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控制税务风险,要搞清风险来源,其主要来自于:

政策遵从风险:纳什么税的风险;

准确核算风险:纳多少税的风险;

税收筹划风险:纳最少税的风险;

业务交易风险:何时何地如何纳税。这是最难控制的一种风险。

当然,以上四种风险来源并不是彼此孤立的,一项具体的税务风险,往往同时涉及到以上几个方面。要控制风险,就必须要从风险产生的基本元素出发。

对税务价值的理解

税务价值一般包括两项内容:有形价值及无形价值。

有形价值主要指:在合乎法律的前提下合理避税(逃税是非法的),如税收筹划。

无形价值则主要指:良好的税务管理可以帮助公司形成良好的声誉,提升公司的社会形象,有助于公司吸引人才、资本市场融资等。

公司税务策略的选择及运用

公司管理层应当明确地从以下三种税务策略中选择一种,并运用到实践中。

“激进”的税务策略:采取的是一种进攻姿态,他们积极利用一切减少税款和延期纳税的机会来增加收入和利润。 若公司选择此税务策略,风险性大,并有可能会因此受到税务罚款或惩罚。

“保守”的税务策略:相对来说,更加注重公司税务风险。 若公司选择此税务策略,风险性较小,但有可能会因此而缴纳了税企之间尚存争议的税款。

“激进+保守”相结合的税务策略:根据不同的纳税事项、纳税主体,选择不同的税务策略。 若公司选择此税务策略,风险性可控,此策略被大多数公司所采用。

董事会应重点关注税务策略的选择,及与公司重大决策(如:重组、并购等等)有关的涉税决定判断;公司高管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将涉税信息政策及时准确地上传下达,部门之间的配合,应对税务约谈;涉税岗位工作人员需关注的是:如何掌握、理解政策的尺度及运用,税务约谈时的注意事项,因为有很多被补缴的税款是被税务约谈诱导出来的。

综上所述,公司税务策略的选择,既要具有前瞻性,同时也要具有可操作性。那就是,在税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效地保护自身的税务价值。

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税务管理

建设公司税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税务管理体系是指公司通过建立科学的内部涉税事务管理组织与标准,即建立 “计划、执行、控制、分析、评价”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以完善各环节涉税链条,加强税务工作的事前筹划和过程控制,实现公司税务价值的最大化。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加强,具备“李小龙”式的税务功夫,已不足以应付税务机关信息化的管理和稽查。公司为了提升自身的品牌和声誉,在媒体上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可能被录入税务局的数据库中,作为纳税评估的重要指标。在信息化社会中,税务机关只需要一个鼠标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核实情况。

因此,合理的组织架构是公司税务高效运行的关键;税务管理必须与公司整体管理直接对接、共同运行,从而有效地推动公司税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税务组织结构,也将使公司得到更专业的税务部门和更优化的合作环境,税务部门的人才储备也将更加充足,从而提升税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领先公司的做法

作为公司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形势下,公司应积极调整组织结构,改革管理体制,实施税务管理,构建以流程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很多公司积极地对税务部门进行了重组,逐步完成流程体系,通过流程的有效运行对涉税事项进行过程控制,最终达到防范涉税风险、创造税务价值的目的。

据统计,目前中国公司集团内部的交易,已经超过了公司集团整个交易额的40%。已经到了有必要对公司集团内合并纳税成员与非合并纳税成员内部交易进行税收管理与规划的时候了。如:中国电信根据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建立了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所有的涉税流程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中国银行注重合规性管理和税务风险控制,建立了定期和特殊事项的税务报告制度;中国人寿始终将税务风险列入公司风险管理层级,严格遵循美国萨班斯法案第404条款,确保依法合规纳税,并将集中管理、集中核算作为集团发展的一个趋势。

税务管理的运用,是以税务计划纳入公司的总体战略为前提

在与税务风险的博弈中,公司涉税岗位往往只有几个人(甚至一个人)在处理涉税事务,而税务当局是一个团队;公司往往更关注当期的纳税状况,而税务当局同时还在不同年度进行纵向比对;公司往往局限于自身资料,而税务当局可以对全行业、同地区的公司进行横向对比;公司自身资源不足以支持其进行合理性分析,而税务当局拥有完善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能发现公司申报资料可能存在的疑点。 此外,税务当局还投资了近百亿元的金税三期工程,并建立了纳税评估体系,海关、银行、电力、外汇、媒体、税务的信息得以共享和互通。因此,首先确定税务战略(保守、激进、保守与激进),然后再制定公司整体的税务计划(总经理签署),才能将公司各涉税岗位所需应对的税务风险始终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

公司应将税务计划纳入公司的总体战略,从而有效提高税务计划的重要性。在领先的公司税务部门中,他们将税务计划视为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只有实行有效的税务计划,公司才可以实现合理避税。

首先必须认识到,保护公司的现金资产是公司税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如果公司的税务专家有机会参与各项业务的决策,他们会提出有价值的税务建议,这些建议往往可以有效地帮助各个部门实现盈利目标。而在以往,由于在业务决策时忽视了税务负担,这些目标实现起来往往具有较高的难度。

其次,公司应当明示每位高层领导税务计划是他们应尽的职责。这样,各部门的领导会意识到,税务计划员不仅是年终税务文档的编制者,还是部门制定业务决策时的合作伙伴。他们可以向部门领导提出有关各类交易的建议,比如:在销售、采购、合并和收购中如何合理避税。

同时,在进行总体税务计划时,还必须对公司当前各项业务的税务进行评估。这就需要税务部门和各个业务专家进行紧密合作。

忽视税务计划会使公司失去很多利用纳税策略节省开支的机会。这对公司来说是不必要的风险,额外支付高额税款,会浪费本可以支持业务发展和增长的资源。

通过对公司税务部门职责的有效管理,管理层可以对总体税务负担进行有效评估并努力减轻这些负担。最终目标是,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公司的应纳税总额降至最低。

税务管理体系的建立要与国内税务环境相适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