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实训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5-03 13:28:47

期末实训总结

期末实训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192-01

基础护理学实训(以下简称基护实训)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是学生走向临床实习的基础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1]。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深入,优质护理服务需求的增加,当前高职基护实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对基护实训项目的掌握及动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这些问题的亟待解决促使了基础护理实训教学的改革。

过程化考核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安全文明等情况做出综合的考量,并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前对学生打出相应的分数,并将此分数作为期末总评的一项重要依据,此考量过程不仅仅应贯穿于一个教学单元,更应该贯穿于学期始末[2]。

一、基护实训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近年来高等院校不断扩招,生源持续较少。在高等院校中已经出现学生学习能力较差、主动性不足等现象。传统的基护实训课堂中,通常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自由练习的方式进行,整个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督促,学生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走神、玩手机等消极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影响教学效果。

2.传统考核的方式单一

传统的基护实训考核是以期末考试为主的总结性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基本决定了该课程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成绩,而在学习过程中散漫、考前靠突击复习应对考试,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学生忽视日常的学习

基础护理实训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考核方式的单一,多数学生不注重平时实训项目的练习,临近期末考试时才开始着手复习,靠死记硬背基护实训流程来应付考试。虽然最后很多学生通过了考试,但是他们对实训操作的把握不够,动手实践能力仍需提高。

4.传统考核后缺乏总结

传统的期末考试结束通常意味着本门课程的结束,学生在期末实训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及时的反馈到学生本人,导致学生虽然通过考试却并不知道自己在知识的把握和运用中出现了那些不足,教师也无法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总结并调整教学方法。

二、过程化考核模式的教学设计

高等院校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型人才,将过程化考核应用到护理实训教学中,目的是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注重课堂学习、课下练习的积极性。通过过程化考核教师可以动态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可根据学生过程化考核,获悉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错误和个性问题,总结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过程化考核模式的成绩评定

基础护理实训过程化考核综合成绩包括平时学习的随堂考核、阶段性测验和期末考试三个部分,分别按照百分制给分。

1.随堂考核

基护实训课堂每位教师指导20-30名学生,教师可以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每节课堂中根据学生听课的态度、课堂纪律、练习情况以及实训报告的书写等给以平时学习的随堂考核成绩。

2.阶段性测验

根据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需求,将基护实训项目中的部分项目(备用床、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无菌技术、口腔护理技术、生命体征的测量、肌内注射、静脉输液、留置导尿术、鼻饲法、氧气吸入技术)定为重点实训项目,进行阶段性测验。重点实训项目给与4或以上学时进行学习,最后2学时定为阶段性测验时间进行课堂考核。教师可根据具体实训项目所需时间安排考核形式(如单独考核、几人同时考核、小组互评式考核等)。课程结束时,取所有重点实训项目成绩的平均值为阶段性测验成绩。

3.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较重,应最大程度反映学生掌握情况,摒弃传统的单一考试,采用必考加抽考的形式进行。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将无菌技术和静脉输液定为必考项目,剩余重点实训项目采用随机抽签考试形式进行,促进学生全面掌握。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静脉输液、肌内注射、鼻饲法、氧气吸入等临床常见的实训项目采用病案分析的方式考核。期末所考项目平均值即为期末考试成绩。

4.综合成绩

综合成绩=平时随堂考核成绩×20%+阶段性测验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50%。综合成绩则为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四、过程化考核改革成效

1.学生出勤率、上课纪律明显好转

过程化考核实施后,学生发现仅靠考前突击和期末考试无法通过本门课程的考试,开始注重平时上课期间的表现,出勤率得到保障,上课纪律也明显好转,基护实训课堂上散漫走神、玩手机等现象明显减少,课堂学习效率得到了保障。

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

采用过程化考核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为了在阶段性考核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课堂中以及课外开放练习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3.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基础护理实训过程化考核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尤其是教师根据阶段性考核的效果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利用课外开放练习时间不断学习和进步,期末实训考核时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保证质量熟练的完成实训操作。同时教师也在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五、结束语

实施过程化考核是解决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实训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高、传统考核方式单一、学生课下学习积极性不够等问题的最佳方法之一,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期末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陪护式;康复训练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程迁延的、呈反复加重或恶化的精神疾病。特别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长期的封闭式住院治疗或长时间的自我封闭,使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作者对恢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陪护式康复训练进行了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医院内陪护式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选自在我院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病程≥5a,持续在我院住院≥2 a;(3)年龄25 a~40 a;(4)临床疗效评定达显著进步,已进入维持治疗阶段;(5)长期代管的患者(家属和单位要求患者在我院长期治疗并签定代管协议书≥3 a);(6)排除脑器质性及其他躯体疾病。共入组4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康复组男女各10例,平均年龄(28.70±2.75) a;平均病程(3.17±2.15) a;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例,职高4例,高中13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30.14±2.36) a,平均病程(3.07±1.98) a,其中大专1例,职高5例,高中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入组时BPRS、SAPS、SANS和NOSIE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住院治疗,即:药物治疗、工娱疗、心音疗等。康复组联合陪护式康复训练。观察6 mo。

1.2.2 陪护式康复训练

由专业护师对康复组患者进行陪护式康复训练,先带教培训5 w,被陪护者均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住院患者(即患者陪护患者),要求陪护者与之同住一个病室,一对一陪护,充当家属与护理员的角色。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包括:(1)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向康复组患者(其他患者也可旁听)讲解职业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及意义,介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症状、治疗情况、家庭护理、预防复发、如何社交等常识,讲课时间2 h·d-1,上午、下午各1次,随时接受咨询并提问相关问题,为期1 w。(2)职业要求及训练,为期2 w:每天统一由专业护师每人培训4例患者,点名分组,每组4例,共5组。由护师进行讲解和具体示范操作并记考勤。具体包括怎样照看输液者(指制止被陪护者要配合治疗);协助护士给不合作或有藏药现象的患者喂药;帮助患者清洁个人卫生;协助卧床患者翻身、按摩活动肢体;帮助患者洗衣服、打饭洗碗;打扫整理其所在病室卫生;每天定时观看新闻、给患者读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精神卫生知识、聊天、关心安慰患者、充当家属的角色。(3)实习期2 w:按上述职业要求使康复组患者在照顾好自己的情况下完成每天的陪护工作,每组由1名护师负责指导并检查工作情况,具体包括被陪护者个人卫生是否良好;病室的卫生是否良好;是否能按时给被陪护者打饭洗碗,是否每天能积极参加康复训练。(4)实习期满后进入试验研究阶段,即让患者正式“上班”工作。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仍采取每4例患者配备1名护师,逐一指导并监督。每月按工作完成出色与否付给不等额的“工资”,以鼓励并激发竞争意识。

1.2.3 临床疗效

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定临床疗效。于康复训练前及训练6 mo末,由3名精神科主治医师评定BPRS、SAPS、SANS,2名在精神科工作≥10 a的护师评定NOSTE。

1.2.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入组时两组BPRS、SAPS、SANS和NOSIE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2.2 陪护式康复训练6 mo末,两组BPR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表1 两组BPRS评分结果(略)

表1显示,康复训练6 mo末,康复组BPRS评分总分及思维障碍、缺乏活力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

2.3 陪护式康复训练6 mo末,两组SAPS及SAN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2。表2 两组SAPS、SANS评分结果(略)

表2显示,康复训练6 mo末,康复组SAPS评分怪异行为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分及其他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ANS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

2.4 陪护式康复训练6 mo末,两组NOSTE评分结果比较,见表3。表3 两组NOSIE评分结果(略)

表3显示,康复训练6 mo末,NOSTE评分康复组总分,总积极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消极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

3 讨论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质量问题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受各种精神症状的影响,被长期的封闭式住院治疗或长时间的自我封闭,其生活质量、社会适应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本研究通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陪护式康复训练显示,训练6 mo末,康复组患者BPRS评分总分及思维障碍、缺乏活力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APS评分怪异行为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ANS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NOSTE评分总分,总积极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消极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陪护式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其怪异行为等,且安全可行,与国内多项研究结果相一致[1~5],说明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徐志达,翁永振,侯也之,等.药物处置模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的随防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96

[2]翁永振,向应强,陈学诗,等.精神分裂症院内康复措施及其疗效的一年随访[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32

期末实训总结篇3

【基金项目】湖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经营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19-01

《口才与演讲》课程是大中专院校学生的素质拓展课程,可以作为所有专业的选修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传授言语交际基本知识和进行演讲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言语交际的能力和当众演讲能力,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而检测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通过一次卷面考试来评判是不全面,也是不准确的。为适应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结合《口才与演讲》课程的特点,必须在考核模式上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将口才与演讲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突出人文性、交互性、参与性、操作性,使学生掌握演讲与口才技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特定的职业口语风格与从业规范。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病

《口才与演讲》课程是为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而设置的课程。这门课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极强,并且要面对快速变化世界中思维最活跃的一群当代大学生。

该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为期末理论课考试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不同学校有不同规定。期末理论考试以闭卷的形式,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应用情况。题目类型包括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应用题、演讲稿写作题。从题目类型和出题数量来看,该课程传统考核方式偏重于对相关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的考核,且期末理论课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比重太大,有的学校《口才与演讲》期末理论课卷面考试成绩就是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实际上,一次笔试很难判定学生的实际口才能力。这种考核方式,无法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无法激发学生平时上课的热情。

考试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手段,它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相关,要想改变考试中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必须进行考试改革,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改革模式创新点

1.注重全面考核,强调平时表现

针对《口才与演讲》课程的参与性强这一特点,课程成绩的评定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教学过程、环节的课堂反馈应当成为该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准。通常情况下的20%的平时成绩+80%的期末理论课卷面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无法突出《口才与演讲》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新的考核方法中,伴随着教学进度的发展,可以将考核方式调整为:平时成绩50%(其中作业占10%,平时训练占40%),期末成绩50%。具体来说,就是加大了对学生口语表达环节的考核。平时训练考查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角色扮演、即兴演讲、命题演讲等模块设置下的综合表现,旨在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因而学生对每一细分模块的随堂演练和模仿将成为成绩评定的重要部分,且分值将较之前评定标准提高,拟定为总成绩的40%。而期末考试的口试以抽签方式决定要说的话题,考查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与笔试相结合,以能力考核为主,兼顾知识考核,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的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并且重视功在平时。

2.结合口试笔试,增加考核方式

一般情况下,《口才与演讲》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中期末卷面成绩占到总成绩的80%,且重点在于考核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够反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却很难全面提升学生对交际语言知识和演讲知识的独自运用能力。在新的考核方法中,期末考试也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法,以充分体现课程的教学要求,活学活用,活练活考。口试由现场抽题,从表达的内容(正确、鲜明、典型、生动)、语言(普通话和副语言)和考场技巧(自控、控场、时间)等方面评分。这种开放式考试方式将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

3.加强实践考查,重视能力体现

《口才与演讲》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以评定成绩为主,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运用意识和能力不强。在新的考核方法中,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如当场赞美他人,对特定话题讨论、命题演讲等,通过灵活变通的考核方法让学生摒弃死记书本知识的思维定式,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在期末卷面考试中结合相关案例的分析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三、《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改革模式具体实施方案

《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由二部分内容构成,以百分计,满分100分。

(一)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

1.课堂实训。学生每次课都要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课堂实训,记录分数,此项积分占总成绩的40% 。

2.作业演练。每次课堂上,教师利用一定时间对作业内容提问或组织学生演练,然后讲评。每次作业要积累分数,此项积分占总成绩的10% 。

(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1.笔试:

1)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 。

2)考核方式:开卷,考查

3)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在考查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基础上,注重对于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

4)题目类型:简答题、论述题、应用题、演讲稿写作题等

2.口试:

1)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30% 。

2)考核方式:老师提前给出演讲主题,学生自拟题目,脱稿演讲3-5分钟。

3)评分细则:

仪表形象:着装整齐,大方得体;姿态自然,动作适度。

演讲内容:主题鲜明,符合主题内容;内容充实,事例动人,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感;行文流畅,用词精练,详略得当。

语言艺术:发音标准,流利;节奏处理得当,技巧运用自如;表现力、应变能力强,能活跃气氛,引起高潮。

四、《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改革模式改革意义

期末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陪护式;康复训练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程迁延的、呈反复加重或恶化的精神疾病。特别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长期的封闭式住院治疗或长时间的自我封闭,使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作者对恢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陪护式康复训练进行了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医院内陪护式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选自在我院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病程≥5a,持续在我院住院≥2 a;(3)年龄25 a~40 a;(4)临床疗效评定达显著进步,已进入维持治疗阶段;(5)长期代管的患者(家属和单位要求患者在我院长期治疗并签定代管协议书≥3 a);(6)排除脑器质性及其他躯体疾病。共入组4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康复组男女各10例,平均年龄(28.70±2.75) a;平均病程(3.17±2.15) a;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例,职高4例,高中13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30.14±2.36) a,平均病程(3.07±1.98) a,其中大专1例,职高5例,高中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入组时BPRS、SAPS、SANS和NOSIE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住院治疗,即:药物治疗、工娱疗、心音疗等。康复组联合陪护式康复训练。观察6 mo。

1.2.2 陪护式康复训练

由专业护师对康复组患者进行陪护式康复训练,先带教培训5 w,被陪护者均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住院患者(即患者陪护患者),要求陪护者与之同住一个病室,一对一陪护,充当家属与护理员的角色。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包括:(1)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向康复组患者(其他患者也可旁听)讲解职业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及意义,介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症状、治疗情况、家庭护理、预防复发、如何社交等常识,讲课时间2 h·d-1,上午、下午各1次,随时接受咨询并提问相关问题,为期1 w。(2)职业要求及训练,为期2 w:每天统一由专业护师每人培训4例患者,点名分组,每组4例,共5组。由护师进行讲解和具体示范操作并记考勤。具体包括怎样照看输液者(指制止被陪护者要配合治疗);协助护士给不合作或有藏药现象的患者喂药;帮助患者清洁个人卫生;协助卧床患者翻身、按摩活动肢体;帮助患者洗衣服、打饭洗碗;打扫整理其所在病室卫生;每天定时观看新闻、给患者读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精神卫生知识、聊天、关心安慰患者、充当家属的角色。(3)实习期2 w:按上述职业要求使康复组患者在照顾好自己的情况下完成每天的陪护工作,每组由1名护师负责指导并检查工作情况,具体包括被陪护者个人卫生是否良好;病室的卫生是否良好;是否能按时给被陪护者打饭洗碗,是否每天能积极参加康复训练。(4)实习期满后进入试验研究阶段,即让患者正式“上班”工作。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仍采取每4例患者配备1名护师,逐一指导并监督。每月按工作完成出色与否付给不等额的“工资”,以鼓励并激发竞争意识。

1.2.3 临床疗效

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定临床疗效。于康复训练前及训练6 mo末,由3名精神科主治医师评定BPRS、SAPS、SANS,2名在精神科工作≥10 a的护师评定NOSTE。

1.2.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入组时两组BPRS、SAPS、SANS和NOSIE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2.2 陪护式康复训练6 mo末,两组BPR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表1 两组BPRS评分结果(略)

表1显示,康复训练6 mo末,康复组BPRS评分总分及思维障碍、缺乏活力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

2.3 陪护式康复训练6 mo末,两组SAPS及SAN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2。表2 两组SAPS、SANS评分结果(略)

表2显示,康复训练6 mo末,康复组SAPS评分怪异行为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2.4 陪护式康复训练6 mo末,两组NOSTE评分结果比较,见表3。表3 两组NOSIE评分结果(略)

表3显示,康复训练6 mo末,NOSTE评分康复组总分,总积极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消极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

3 讨论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质量问题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受各种精神症状的影响,被长期的封闭式住院治疗或长时间的自我封闭,其生活质量、社会适应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本研究通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陪护式康复训练显示,训练6 mo末,康复组患者BPRS评分总分及思维障碍、缺乏活力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APS评分怪异行为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ANS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徐志达,翁永振,侯也之,等.药物处置模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的随防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96

[2]翁永振,向应强,陈学诗,等.精神分裂症院内康复措施及其疗效的一年随访[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32

期末实训总结篇5

每天埋头学习,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学了些什么,有多少进步,别人不知道,我自己也不太清楚。一天是这样,一个月也是这样,眨眼就到期末了。粗粗一想自己好像有很多问题:语文的基础知识需要强化;复习数学时急于求成,总想做大题,结果小题失分;英语听力、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都有问题;化学老是审题不清,基础也不扎实……啊,这么多问题,看来是没救了!

爸爸妈妈说:

高三第一个学期马上要结束了,我们问了孩子几个问题:你觉得这一学期收获了什么?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制定的目标为什么没达到?下学期又有什么计划?我们希望孩子空下来的时候,总结这一学期走过的路,为下学期的学习找到方向。

心理老师建议:

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会时常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收获启发感悟。对同学们来说,取得成绩不沾沾自喜,发现不足也不气馁,据实总结得失经验才能更好地学习。期末已至,对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作一个客观的评估尤为重要。让我们和王羚一起来填一张“期末总结表”吧。

首先,成绩和不足是总结的中心任务。表中有期末成绩、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三项内容,同学们可以对每一门功课的成绩作出评价,列出进步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分析奠定基础。

其次,分析自己的学科兴趣和自我管理情况,了解自己对学习的主观态度。比如王羚认为自己语文期末成绩一般、基础知识薄弱的原因是主观上比较懈怠;而英语词汇量不足是因为计划每天复习的词汇不能按时按量完成,所以在“自我管理”一项中均填了“不足”。而她对数学兴趣十足,感觉每节课都能学到许多东西,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较浓”,“自我管理”也“较好”。

然后,总结经验和教训。整理归纳取得成绩的经验和失败带来的教训,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经验可以填写在 “有效的备考策略中”,用几个关键词概括。

期末实训总结篇6

(一)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多数学校把各专业学生所学习的课程分为考试和考查两大类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普遍采用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模式。平时成绩指学生出勤情况和作业成绩,期末成绩指期末试卷成绩。成绩的登记情况由平时成绩、总评成绩、试卷分析三部分组成,在总评成绩登记表里要求不及格率不能高于20%,在试卷分析中要求成绩在图表中呈现正态分布状况。

这种考核方式简单易操作,但期末考试成绩仅反映了一次考试的完成情况,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缺乏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助长了学生考前背一背,考后基本忘的应试观念和行为,不能激发学生的日常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实践技能学习的积极性,无法适应现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二)考核时间过于统一

在目前的考试体系中,期末考试成绩占的比重最大,学生考完试课程学习也结束了。考核结果没有能在教学过程中反映而在教学结束后反映,无法起到及时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学方案调整的作用。也使得学生容易忽视学习过程,只注重卷面分数,使学生成为考生。

(三)考核主体主要为校内教师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考核学生的主体主要是以校内任课教师为主,考试题库也主要依赖校内任课教师建立,这未免造成考核结果的片面,特别是对于实践课程,只由任课教师来评定,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学生成绩评定以知识考核为主, 即使学校鼓励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增强技能训练, 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但由于反映学生能力与教师能力的评价标准仍以知识目标为主, 客观上导致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 忽视了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考核内容脱离实际

学校所学的知识和考核的内容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带有教师的主观思想,考核的内容不一定能与经济环境的变化步调一致,如果仅仅是校内任课教师组织考试内容,难免会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脱节。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模式的探索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考核、考核什么内容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体现高职学生的特点, 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表现与综合水平, 在我院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中,通过多年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研究,我们调整了期末考核的比例, 加强过程监控, 注重形成性考核,形成了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并重、学校考核与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结合的考核体系,重点评价高职学生的电算化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具体如下:

(一)考核模式

我们将会计电算化的考核分成针对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两部分,各占50%的比重。

1.形成性考核(50%)

学习过程考核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平时的学习过程。该项考核中, 实训参与及任务完成情况占20%,实训报告占20%,课堂讨论占10%。

2.期末考核(50%)

期末考核取消传统的笔试形式,采用以证代考的方式。根据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有些课程结束时学生必须拥有某种资格证书,以证代考,可以使课程的考核与资格证书的认证联系起来,以学生是否取得资格证书为标准来确定成绩是否合格。

(二)考核内容

1.形成性考核内容

我们将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内容分为划分成16项子实训任务和一项综合实训任务,具体如见表1所示。

形成性考核贯穿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单项实训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在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 为进一步完成后续综合实训打下基础。综合实训是培养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训练综合技能的有效途径, 是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成果检验。通过每次考核结果诊断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在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并依据考核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正在进行中的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学成为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2.期末考核内容

会计电算化课程利用国内较大的会计软件运营商用友软件的认证考试平台进行期末考核,这种方式在学生考试的同时也提供给他们取得资格证书的机会。同时,企业的认证考试题库更加接近企业实际,使学生尽早与实践接轨。

(三)考核过程控制

为保证每一实训的实施效果,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相互帮助。在单项实训中做到逐人考核,综合实训分组进行。教师做到每次实训考核后,及时进行标准示范,让全体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起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及时反馈、补偿,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这种形成性考核贯穿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学习效果给予评价,通过每次考核结果诊断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在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并依据考核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正在进行中的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学成为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四)考核标准

依据考核内容、考核模式制定考核标准。下面以总账系统的任务五凭证审核为例予以说明,如表2所示:

每一实训任务的分数评定为百分制,将各项考核成绩按比例折合计算,其中知识考核成绩占30%,技能考核成绩占50%,素质考核成绩占20%。

知识点考核成绩用来测评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结构及有关概念、发展趋势、工作规范、工作原理和各功能模块的操作要求等职业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技能点主要用来测评学生是否具有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完成会计电算工作、维护系统安全、执行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工作,组织实施各项会计电算化工作等岗位技能。

职业素质要求用来评价学生是否具有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法制观念和规范意识;是否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开发自身潜能的能力、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应变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否具有团结协作、沟通等职业能力。

知识考核、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由各教学环节的成绩计算而成。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紧密结合,即教什么、练什么就考什么。这样,学生要得到较高的综合考核成绩就必须重视每一次课堂学习与实训。

三、实施效果分析

经过在近四届学生中的的教学实践, 实行这种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并重的考核方式和传统的考核相比, 尽管一开始有些学生平时的实训练习和实训报告的提交训练仍然是被动的, 但经过一段时间, 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多数学生愿意接受这种方式, 并认为形成性考核对他们的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有促进作用,期末认证考试是他们的知识与实践进一步融合,提高了就业能力,这种考核方式的价值体现在:

(一)考核目的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相一致

以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学习与建立为主要目的的形成性考核,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阶段性成果记录, 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提高了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生产现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通过多阶段、多侧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能更准确地反映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

(二)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期末实训总结篇7

(一)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多数学校把各专业学生所学习的课程分为考试和考查两大类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普遍采用“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模式。“平时成绩”指学生出勤情况和作业成绩,“期末成绩”指期末试卷成绩。成绩的登记情况由平时成绩、总评成绩、试卷分析三部分组成,在“总评成绩”登记表里要求不及格率不能高于20%,在“试卷分析”中要求成绩在图表中呈现正态分布状况。

这种考核方式简单易操作,但期末考试成绩仅反映了一次考试的完成情况,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缺乏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助长了学生“考前背一背,考后基本忘”的应试观念和行为,不能激发学生的日常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实践技能学习的积极性,无法适应现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二)考核时间过于统一

在目前的考试体系中,期末考试成绩占的比重最大,学生考完试课程学习也结束了。考核结果没有能在教学过程中反映而在教学结束后反映,无法起到及时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学方案调整的作用。也使得学生容易忽视学习过程,只注重卷面分数,使“学生”成为“考生”。

(三)考核主体主要为校内教师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考核学生的主体主要是以校内任课教师为主,考试题库也主要依赖校内任课教师建立,这未免造成考核结果的片面,特别是对于实践课程,只由任课教师来评定,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学生成绩评定以知识考核为主, 即使学校鼓励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增强技能训练, 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但由于反映学生能力与教师能力的评价标准仍以知识目标为主, 客观上导致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 忽视了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考核内容脱离实际

学校所学的知识和考核的内容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带有教师的主观思想,考核的内容不一定能与经济环境的变化步调一致,如果仅仅是校内任课教师组织考试内容,难免会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脱节。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模式的探索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考核、考核什么内容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体现高职学生的特点, 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表现与综合水平, 在我院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中,通过多年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研究,我们调整了期末考核的比例, 加强过程监控, 注重形成性考核,形成了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并重、学校考核与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结合的考核体系,重点评价高职学生的电算化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具体如下:

(一)考核模式

我们将会计电算化的考核分成针对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两部分,各占50%的比重。

1.形成性考核(50%)

学习过程考核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平时的学习过程。该项考核中, 实训参与及任务完成情况占20%,实训报告占20%,课堂讨论占10%。

2.期末考核(50%)

期末考核取消传统的笔试形式,采用以证代考的方式。根据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有些课程结束时学生必须拥有某种资格证书,以证代考,可以使课程的考核与资格证书的认证联系起来,以学生是否取得资格证书为标准来确定成绩是否合格。

(二)考核内容

1.形成性考核内容

我们将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内容分为划分成16项子实训任务和一项综合实训任务,具体如见表1所示。

形成性考核贯穿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单项实训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在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 为进一步完成后续综合实训打下基础。综合实训是培养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训练综合技能的有效途径, 是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成果检验。通过每次考核结果诊断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在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并依据考核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正在进行中的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学成为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2.期末考核内容

会计电算化课程利用国内较大的会计软件运营商用友软件的认证考试平台进行期末考核,这种方式在学生考试的同时也提供给他们取得资格证书的机会。同时,企业的认证考试题库更加接近企业实际,使学生尽早与实践接轨。

(三)考核过程控制

为保证每一实训的实施效果,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相互帮助。在单项实训中做到逐人考核,综合实训分组进行。教师做到每次实训考核后,及时进行标准示范,让全体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起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及时反馈、补偿,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这种形成性考核贯穿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学习效果给予评价,通过每次考核结果诊断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在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并依据考核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正在进行中的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学成为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四)考核标准

依据考核内容、考核模式制定考核标准。下面以总账系统的任务五凭证审核为例予以说明,如表2所示:

每一实训任务的分数评定为百分制,将各项考核成绩按比例折合计算,其中知识考核成绩占30%,技能考核成绩占50%,素质考核成绩占20%。

知识点考核成绩用来测评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结构及有关概念、发展趋势、工作规范、工作原理和各功能模块的操作要求等职业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技能点主要用来测评学生是否具有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完成会计电算工作、维护系统安全、执行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工作,组织实施各项会计电算化工作等岗位技能。

职业素质要求用来评价学生是否具有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法制观念和规范意识;是否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开发自身潜能的能力、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应变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否具有团结协作、沟通等职业能力。

知识考核、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由各教学环节的成绩计算而成。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紧密结合,即教什么、练什么就考什么。这样,学生要得到较高的综合考核成绩就必须重视每一次课堂学习与实训。

三、实施效果分析

经过在近四届学生中的的教学实践, 实行这种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并重的考核方式和传统的考核相比, 尽管一开始有些学生平时的实训练习和实训报告的提交训练仍然是被动的, 但经过一段时间, 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多数学生愿意接受这种方式, 并认为形成性考核对他们的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有促进作用,期末认证考试是他们的知识与实践进一步融合,提高了就业能力,这种考核方式的价值体现在:

(一)考核目的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相一致

以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学习与建立为主要目的的形成性考核,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阶段性成果记录, 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提高了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生产现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通过多阶段、多侧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能更准确地反映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

(二)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期末实训总结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医学教育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在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思想迈进, 以人的内在素质全面提高为目标, 以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形成为核心, 建立全新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体系, 正逐步成为高等教育新的价值取向,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人才培养的质量也稳步提高。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 高校中仍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传统的不合理的考试模式[1], 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的制约作用逐步突现出来。因此, 高校在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 还应充分重视考试改革。作者从事《临床医技课》之一《心电图诊断》的教学,2006-2008年在考试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打破传统的老师讲授知识和学生期末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成绩的传统做法,实施了由学生实验成绩、实训结束时每个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测试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权重,最后决定学生学习本课程成绩评价改革探讨。使学生由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成绩,向着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将学习重点放在应用理论知识的专业操作技能上,学生动手能力有了明显进步。

1 考试内容和方法改革方案

1.1 明确改革探讨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教学以应用理论知识指导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考试内容以测试学生动手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由以获得理论知识高分数为荣,向重视良好动手能力的方向转变[2]。

1.2 授课班级及时间2006-2008年,05级60人,06级129 人。

1.3 考试内容由三部分组成

其一是根据每个实验内容写出实验报告;其二是实训内容结束后进行的学生独立操作的专业技能的测试:包括常规心电图检查正确操作方法、心电图附加导联检查正确操作方法、获得清晰图像质量评价等三部分内容;其三是期末理论知识考试。使对学生成绩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管理之中。

1.4 应用过程原理评价学生成绩的方法

评价学生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每个学生的多次实验报告判分的平均分占期末总成绩的20%;其二是每个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测试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其三是期末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使评价学生动手能力的成绩占总成绩的60%,旨在强化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1.5 保障改革实施措施

1.5.1 加大课程授课学时分配中实验和实训学时数

理论知识讲授48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48%;实验、实训学时数52 学时占总学时的52%。

1.5.2 开放实训场地,保证实训过程顺利实施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集体活动过程,学生独立操作机会少,为达到每个学生具有专业操作技能,必须安排学生个体操作为主的实训活动过程。为保证这一活动落到实处,开放实训场地并安排老师轮流值班的巡视活动,帮助学生解决独立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1.5.3 学生专业操作技能测试不合格者允许补习实训活动, 申请再次进行专业技能测试直至合格为止。

2 结果

2.1 学生学习本课程兴奋点,由只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学习方式,向应用理论知识提高其动手能力掌握专业操作技能上转移,表现是:⑴学生到心电图室兴趣浓了,相互讨论如何正确操作专业技术的多了,学生都争着去操作,改变了学生分组实验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实验报告撰写的认真了;⑵非常重视专业操作技能的测试,有的学生操作不熟练,出现不正确的操作时,主动再次补习。

2.2 实习完毕学生在实习医院组织的座谈会上,反映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比往届大有提高。

3 讨论

3.1 事物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本改革方案评价学生专业操作能力成绩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60%(实验报告20%,专业操作技能测试40%)引起学生高度重视,促进学生学习重点由只重视记忆理论知识向着重视应用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上转变,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利于提高学生进入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3.2 本改革方案考试内容由三部分组成,评价学生成绩的记取也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的实验、实训活动的成绩均在总成绩中占相当的分额,期末理论考试仅占总成绩的40%,而且考试内容多是理论知识应用方面的。这样就冲破了传统教育思想中一张试卷定学生成绩的方法,这样的考试方法全程记取了学生的学习成绩,防止了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搞突击记忆,获得高分成绩,成为高分低能的学生。

3.3 改革方案根据本课程是专业课程,加强试验和实训教学,并对每个学生进行专业操作技能测试,旨在通过这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在短时间内应用自己的专业操作技术,按照临床诊断要求显示出病人心电图像,当操作不当,图像干扰较大时,学生就主动思考干扰的来源,力求描记出清晰图像;学生们还不自觉地对自己描记的心电图展开讨论,进行自我诊断、自我纠正。学生争取早日具有正确操作专业技能的积极性的出现使教师感到欣慰。

3.4 本课程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达到了以评价学生动手能力为主体的目的,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有待解决的矛盾。如:现用教材存在不适应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欠缺之处,如教材内容就未将实训教学过程和专业技能测试安排在内,拟计划重编教材将此内容安排于内,增加了新版教材内容的应用性。

经过2年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化的心电学多元考试体系。作者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导向内容评价学生成绩方法的改革,旨在打破“一卷”考试这一简单化评价方式,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实现知识考试向能力和素质考试的转变做些探讨;也是对传统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3]”的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尝试。通过课程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促进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使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使考试结果能客观反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充分体现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参 考 文 献

期末实训总结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医学教育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在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思想迈进, 以人的内在素质全面提高为目标, 以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形成为核心, 建立全新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体系, 正逐步成为高等教育新的价值取向,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人才培养的质量也稳步提高。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 高校中仍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传统的不合理的考试模式[1], 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的制约作用逐步突现出来。因此, 高校在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 还应充分重视考试改革。作者从事《临床医技课》之一《心电图诊断》的教学,2006-2008年在考试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打破传统的老师讲授知识和学生期末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成绩的传统做法,实施了由学生实验成绩、实训结束时每个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测试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权重,最后决定学生学习本课程成绩评价改革探讨。使学生由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成绩,向着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将学习重点放在应用理论知识的专业操作技能上,学生动手能力有了明显进步。

1 考试内容和方法改革方案

1.1 明确改革探讨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教学以应用理论知识指导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考试内容以测试学生动手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由以获得理论知识高分数为荣,向重视良好动手能力的方向转变[2]。

1.2 授课班级及时间2006-2008年,05级60人,06级129 人。

1.3 考试内容由三部分组成

其一是根据每个实验内容写出实验报告;其二是实训内容结束后进行的学生独立操作的专业技能的测试:包括常规心电图检查正确操作方法、心电图附加导联检查正确操作方法、获得清晰图像质量评价等三部分内容;其三是期末理论知识考试。使对学生成绩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管理之中。

1.4 应用过程原理评价学生成绩的方法

评价学生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每个学生的多次实验报告判分的平均分占期末总成绩的20%;其二是每个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测试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其三是期末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使评价学生动手能力的成绩占总成绩的60%,旨在强化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1.5 保障改革实施措施

1.5.1 加大课程授课学时分配中实验和实训学时数

理论知识讲授48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48%;实验、实训学时数52 学时占总学时的52%。

1.5.2 开放实训场地,保证实训过程顺利实施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集体活动过程,学生独立操作机会少,为达到每个学生具有专业操作技能,必须安排学生个体操作为主的实训活动过程。为保证这一活动落到实处,开放实训场地并安排老师轮流值班的巡视活动,帮助学生解决独立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1.5.3 学生专业操作技能测试不合格者允许补习实训活动, 申请再次进行专业技能测试直至合格为止。

2 结果

2.1 学生学习本课程兴奋点,由只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学习方式,向应用理论知识提高其动手能力掌握专业操作技能上转移,表现是:⑴学生到心电图室兴趣浓了,相互讨论如何正确操作专业技术的多了,学生都争着去操作,改变了学生分组实验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实验报告撰写的认真了;⑵非常重视专业操作技能的测试,有的学生操作不熟练,出现不正确的操作时,主动再次补习。

2.2 实习完毕学生在实习医院组织的座谈会上,反映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比往届大有提高。

3 讨论

3.1 事物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本改革方案评价学生专业操作能力成绩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60%(实验报告20%,专业操作技能测试40%)引起学生高度重视,促进学生学习重点由只重视记忆理论知识向着重视应用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上转变,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利于提高学生进入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3.2 本改革方案考试内容由三部分组成,评价学生成绩的记取也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的实验、实训活动的成绩均在总成绩中占相当的分额,期末理论考试仅占总成绩的40%,而且考试内容多是理论知识应用方面的。这样就冲破了传统教育思想中一张试卷定学生成绩的方法,这样的考试方法全程记取了学生的学习成绩,防止了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搞突击记忆,获得高分成绩,成为高分低能的学生。

3.3 改革方案根据本课程是专业课程,加强试验和实训教学,并对每个学生进行专业操作技能测试,旨在通过这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在短时间内应用自己的专业操作技术,按照临床诊断要求显示出病人心电图像,当操作不当,图像干扰较大时,学生就主动思考干扰的来源,力求描记出清晰图像;学生们还不自觉地对自己描记的心电图展开讨论,进行自我诊断、自我纠正。学生争取早日具有正确操作专业技能的积极性的出现使教师感到欣慰。

3.4 本课程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达到了以评价学生动手能力为主体的目的,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有待解决的矛盾。如:现用教材存在不适应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欠缺之处,如教材内容就未将实训教学过程和专业技能测试安排在内,拟计划重编教材将此内容安排于内,增加了新版教材内容的应用性。

经过2年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化的心电学多元考试体系。作者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导向内容评价学生成绩方法的改革,旨在打破“一卷”考试这一简单化评价方式,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实现知识考试向能力和素质考试的转变做些探讨;也是对传统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3]”的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尝试。通过课程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促进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使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使考试结果能客观反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充分体现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参 考 文 献

期末实训总结篇10

这个时间分成学习时间和考试时间.只有合理地分配时间,并且在这些时间内,制定合理的规划,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就高三整个时间来说,我们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在期中考试之前

在这段时间内,主要把期中考试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复习好、总结好、归纳好就行了.例如,解题思路、题型的总结、知识点衍生等方面要按照专题的形式来复习.

2.在期中考试之后,期末考试之前

在期末考试中,数学题目往往都有一些难题,主要原因是期末考试涉及的知识点范围广,第一轮复习时间就应该以期末考试为界限.因此,在期末考试之前,学生应该对各章节中知识点的把握达到一定的高度,同时要对其进行地毯式的复习,熟练掌握各章节出现的基本题型的解题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3.期末考试之后,春节之前

在期末考试之后至春节之前这段时间比较重要.不管学校如何安排教学计划,我们都应该注重提高解题能力,特别是解综合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分块练习.选择题单独训练.

例如,拿5套选择题过来,每套题目给自己15分钟时间,看看自己能不能在这段时间内把题目做对,每做一套,要进行总结,看看哪些题目能一眼看出答案?哪些题目是新题型?哪些题目解题技巧没有掌握?哪些题目花费你较长的时间?答案的规律如何分布?各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哪些?相关的题型有哪些?等等.

学生要进行总结,遇到问题要及时解决,在下次练习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这样,学生一定能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时间分配方法.针对训练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做题速度快了,准确率高了.填空题也是这样去练,答题应该分类.

例如,数列的题型是什么样的?这些题型分别和哪些知识点综合?实质上是考查什么知识点?如何思考才能应对这样的题目?需要哪些积累?答题步骤是怎样的才能拿到满分?其余的题型也是这样练习,限定自己做题的时间.这样,学生做成套题的时候一定主动许多. 

二、知识点总结和归纳要全面

首先,在第一轮复习时应该学会做专题.因为专题涉及的知识面广,题型全,会让学生熟练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解题技巧.

例如,在复习“函数”时,应该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做专题:按照考试题型把函数分成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几种常见的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函数的应用;函数与导数的关系等“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涉及函数的三要素、表示方法、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这些题型都有相应的解法,解题时应该准确地定位,如属于哪类问题?处理这种题目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因此,在数学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主线,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熟练掌握涉及相关知识点题型的解题技巧.

其次,依托基础知识,强化思想方法训练.例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特殊化思想等.

再次,加强纵横联系,强化综合应用意识.在知识的交汇点命题,已经成为高考一个亮点,所以应该加强函数与不等式、三角函数、解析几何、数列等各章节之间的联系.由一个题目就可以联想到这些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做到这点的话,说明归纳和总结的很全面.

此外,抽象函数的题型还有:类比类、运用函数性质类、赋值换元类、分类讨论、整体求解、正难则反、数形结合类等.

三、借助适合的资源

其实,高三这一年,可以利用的资源很多,如教师资源、资料资源、同学资源、培训班资源、家教资源等.我们要在全面分析自己问题的基础上,去寻找一些资源,帮助自己提高成绩,但是一定要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期末实训总结篇11

一、成本核算分配方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成本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难点尤以纷繁复杂的各种计算分配方法为甚。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就一直是成本会计教学活动中探讨的重点和难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讲当月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加上期初结存的在产品费用,然后将其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方法概念抽象、计算步骤复杂,加之分配方法多样,往往使学生很难真正掌握该部分知识,教学效果不佳。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采用仿真实训的教学设计方式,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传统的抽象解题方法形象化,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成本会计核算的过程,掌握核算方法,贴近实际操作,提升会计工作能力。

二、仿真实训设计

(一)实训目标

对照“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核心的高职课程教学设计要求,以成本会计中难度较大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为单元进行仿真实训设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仿真实训达到的基本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填写产品成本计算单,并根据成本计算单及相关单据,正确编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凭证;深化能力目标:能够根据月末在产品的特点,会选择应用不同的分配方法,将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正确分配。

(二)实训时间设计

结合教学大纲的课时要求,本单元的仿真实训设计为4课时,具体分配情况见表1。

(三)实训内容安排

1.实训资料准备:考虑到实际工作中成本会计的组织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如加工工厂)的相关信息,并由老师介绍实训项目中的企业资料,导入学习情境。

2.对照岗位分工,设置岗位,明确职责权限。综合学生的理论基础,之前确立的每个学习小组为一个实训小组,每组按照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要求,做到定岗定人,职责分工必须明确。仿真实训岗位职责设置见表 2。

表2成本核算仿真实训岗位职责表

序号分配岗位(角色)职责

1仓管员核实入库产品的规格、数量、单价等并正确填写入库单

2车间成本核算员成本核算相关原始资料数据的采集、原始单据的填制

3总部成本会计用不同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填写产品成本计算单,根据成本计算单及相关单据,正确编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凭证。

4会计主管成本核算工作的宏观组织管理,单据审核、签字、盖章,成本考核与分析

3.任务工作过程实施

(1)在老师介绍项目导入和设置岗位明确职责后,实训小组各个岗位的学生应该充分明确实训的目标和要求,熟悉企业的基本情况,知道各自的工作岗位、任务和流程。

(2)老师引入“知识准备”环节: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费用这四者间的关系可表达为: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费用。

(3)实训小组分岗位完成工作任务1:用约当产量法完成产品EOA橱柜的成本核算流程。包括:车间成本核算员填制约当产量计算表(分工序),总部成本会计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编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凭证,会计主管审核签章。产品成本计算单如图1所示。

图1产品成本计算单

(4)老师观察学生凭证传递是否规范,根据实训完成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并穿插“知识加油站1”补充一些例外情况的处理要求。

(5)实训小组分岗位完成工作任务2:用定额比例法完成产品HOB橱柜的成本核算流程。包括:仓管员填制入库单,总部成本会计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编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凭证,会计主管审核签章。除入库单外,其他单据课参照任务1中的单据示范。

(6)老师穿插“知识加油站2”补充一些例外情况的处理要求。

(7)当场完成的单据经由会计主管审核后归档保存,实训小组成果展示汇报。按岗位总结汇报完成情况和成果,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8)老师给出思考题,比较不同的分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布置课后作业。

(四)对学生的评价考核

有效的考核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必须将考核细分为若干要点才能综合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要点如下:

1.实训操作中的态度及独立性、纪律性(10%)

2.小组协作性,单据凭证流转正确性。(15%)

2.单据填写准确。包括日期、大小写、据计算有详细过程等方面。(40%)

3.账务处理完成,要素齐全。包括日期、大小写、摘要、科目、签字等方面。(25%)

4.会选择应用不同的分配方法,将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正确分配。(10%)

三、实训效果分析

经过仿真实训,综合运用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实际操作法,老师与学生互动增强。以其中1个班级为例,全班共36人,分为9个实训小组,按时完成达到7个小组,另2个小组也完成约70%的工作量,总体效果较好。以任务驱动技能训练,绝大部分的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也克服了传统理论教学中表格看不懂、数据公式枯燥带了的弊端。

四、结束语

实践出真知。会计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和桥梁,作为培养实用性会计人才的高职会计教育必须真正重视会计的实践教学。成本会计仿真实训,按照实际的业务环境设置岗位流程,增强了实训环境的立体感,使学生仿佛置身现实中的加工企业,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于成本会计的兴趣,在协作完成工作流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意识,在完成能力目标基础上,综合素质也得以提高。(作者单位: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期末实训总结篇12

(一)实训内容枯燥单一。

通常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是针对财务会计课程来挑选配套的实训课程,一般都是采用规划类的高职高专实训教材。内容一般也都是给出某年十一月份的总账科目和有关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表,要求同学们根据十二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科目汇总表,最后编制财务报表。我系刚开始使用此类教材时教师和学生都反映良好,但由于很多基础会计的实训教材也是此类形式,故产生使用疲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实训效果下滑。

(二)实训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对于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训一般都是在学期末进行,原因有二,第一,鉴于实训教材内容宽泛,几乎六大要素业务都涉及,所以学期末进行教师才能讲授完课本知识;第二,由于实训教材内容的连续,以及实训操作的连贯性,为了使实训效果更好,很多院校包括我校都是采用期末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集中进行实训,实训期间其他课程停上。这种做法虽然保证了实训效果,但也带来了很多其他问题,比如与教务部门、其他课程任课老师的协调;占用了学生期末考试复习的时间等等。

(三)实训设施不完善。

虽然很多院校都有财务会计实训室,但有的实训室仅有桌椅,相对于教室而言只是对桌椅进行了分组,这些却都是可以在教室实现的,没能真正体现建设实训室的初衷。这说明我们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相应的实训配套设施跟不上,从而使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四)实训过程无法体现岗位特点。

在实训过程中,尽管已经对学生进行了分组,但基本上都是在实训结束后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一整套实训过程,包括所有的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众所周知,我们的整个财务流程岗位分工和岗位牵制都是贯穿其中的,如果每个学生都要独立完成整个实训过程,可能学生掌握了整个经济业务处理,但是他们却无法体会到不同会计核算岗位的区别和稽核关系,对于学生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是不利的。

(五)实训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又是集中进行实训课程,故专业的实训教师要指导实训课程,非专业的实训教师也要指导实训课程,这样实训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实训指导效果也很难保证。

二、财务会计实训课程的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笔者结合我校的经验来谈一谈实训课程的改革:

(一)强化改革,调整实训课程内容。

为解决实训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在一学期中穿行,课堂教学什么内容,我们就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训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实践也有深刻的认识,期末时在进行一个综合实训就可以让学生把一学期的内容都贯穿起来,对一学期的理论和实训内容形成整体框架。

(二)提高认识,加大实训课程比例。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比例较小,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教室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训环节严重不足,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只要会做题,考试成绩考得好就行了,实训课程并不是很重要。这就忽视了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也就失去了我们进行职业教育的目的。我们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满足一定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而不是考试机器。所以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实训技能的培养是高于理论技能的培养的。比如我校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将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分为两学期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能更好更多的进行实训课程的开展。教学时长增加同时也就增加了实训课程的课时数,我们的教师更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实训课程的指导工作。

(三)加大投入,完善实训环境建设。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正因为我们职业教育的目的所旨,我们更应该为提高实训教学效果而努力,首当其冲的就是实训室的建设。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所需要锻炼学生专业能力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实训室。这样学生进入一个完全不同于教室的场所,新鲜感倍增,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连平时上课的低头族也都精神抖擞的参与实训操作,完全杜绝了睡觉族和手机族,实训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四)分岗实训,再现全真实训场景。

实训室不仅仅是一个实践场所,更多的是能够把学生带入一个真实的实训环境,所以在实训中,除了分组进行外,还应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岗位设置,比如出纳岗位、成本岗位、总账岗位和主管岗位。这一过程既可以结合手工账实训来进行,也可以结合财务实训软件来进行,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了解每个岗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岗位相互联系相互牵制的。另外在实训室内部环境中,我们可以增设厂商、客户、税务、银行等功能区柜台,还可以模拟企业内部的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财务部等操作台,这样就给学生搭建了全真的实训场景,让学生在与各个功能区和操作台之间的穿梭办理业务了解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相关凭证、单据的来龙去脉,加深对会计凭证传递的认识。这些都可以通过分组来进行,如果在不同组间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实训,学生的潜能会被更大的激发出来,实训的效果也会有质的飞跃。

(五)过程监督,综合评价实训效果。

在实训过程中,既有组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也有组别之间的竞争机制,同时在实训结束后,采用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训效果评价,相对于实训结果来说,更注重于实训过程中的评价。

(六)多提供培训学习机会,提高教师实训教学水平。

鉴于上述提到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欠缺的问题,我们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使更多的教师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这也是职业教育大势所趋。所以作为学校应该多为教师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鼓励更多的教师走出去看一看,学一学,将更多优秀的经验带回来造福本校学生,同时通过培训学习也会大大提高教师的实训教学水平。

相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