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航空类就业方向合集12篇

时间:2023-08-01 09:25:10

航天航空类就业方向

航天航空类就业方向篇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45-02

引言

航空航天代表了科技和工业发展的最前沿,是促进国家科技发展、满足经济建设、增强国防安全和加快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航空航天类高校教育,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航空航天类专业人才是服务我国战略发展的必然需求。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是高层次航空航天类人才的基础,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是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的关键。当前,以美、俄为代表的航空航天大国都建设了自己特色的航空航天专业院系,开展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具有丰富的经验。论文旨在通过材料的梳理,了解国外航空航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国际一流大学航空航天类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生培养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从中总结经验,为国内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教改提供参考。

一、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一)美国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美国是世界上航空航天类研究最发达、人才培养最成功的国家,其人才培养主要依赖其国内的大学。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类教学与科研由航空航天系负责,下设三个部门,分别是信息部、航空系统部、飞行器技术部。信息部分主要研究航天系统有关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技术,如卫星通信、高空侦察、空中通信、集成防御系统等,负责教授导航、制导、控制、通信、网络、实时软硬件系统等课程。航空系统部门主要研究航空航天高复杂性系统的设计、制造、操作方法,教授最优化方法、故障诊断、系统容错等课程,建有人机实验室、空间系统实验室、国际空运中心、操控台研究中心、复杂系统研究实验室等。飞行器技术部门负责计算方法、流体力学、推进技术、材料科学、结构技术等的研究和教学,建有宇航计算设计实验室、空气涡轮实验室、宇航微小结构协会、空间推进实验室、先进材料和结构技术实验室等。

斯坦福大学航空航天系隶属于工学院,承担航空专业的教学科研任务。该系的研究领域包括空气弹性变形及流体仿真、飞行器设计与控制、应用航空动力学、空气声学计算、流体动力学计算、动态系统计算、机器人控制、复杂材料与结构、湍流模拟、推进、高超声速流体、导航、控制系统辨识与优化、卫星工程、湍流与燃烧等。

(二)俄罗斯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俄罗斯也是航空航天强国,开设航空航天专业的主要学院有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西伯利亚国立航空航天大学。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建于1930年,拥有12个学院,56个系,128个实验室,3个设计局,几个计算机中心,一个实验工厂,一套运动航空训练设施,一个莫斯科附近的飞机场,两个科研机构(应用力学和电气力学,低温研究)。该学院通常以数字编号代替学院名称,从一院到十二院分别为航空工程院、发动机院、控制系统院、信息与电力院、无线电电子学院、经济与管理院、航空航天院、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院、应用数学和物理院、应用力学院、人文科学院、预科院。西伯利亚国立航空航天大学拥有空间研究及高技术学院和航天技术学院,设置了飞机制造系、航空发动机与能源装备系、飞行器管理系统系、航空导弹技术系、飞行器无线电技术系统系。

(三)欧洲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在其工学院设置了航空系,主要负责飞机设计制造方面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包括航空动力学与航空结构学两个研究方向。航空动力学方向包含流体基础、航空飞行器设计、控制、生物医学、环境与工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航空结构学方向包括计算力学、冲击与损伤、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法国国家高等航天航空学院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欧洲航天业发展的中心地带,致力于培养顶尖的技术工程师,在研制协和式客机的工程师当中,有许多就是从法国高等航天航空学院毕业的。学院下设5个系和一个研究中心,分别是空气动力学、能源、推进系、结构与材料力学系、光电子与信号系、语言文化艺术系、航空宇航中心。

二、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一)学位与专业设置

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多数是本科四年,研究生二年,英国有本科3年,研究生1年。俄罗斯不同,如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预科1年、本科4年、硕士2年、博士3年。在学位设置上,各个院校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工学学士、航空航天工程学士、航空工学学士、航空航天工学学士、航空工程理科硕士、航空航天工程学士、航空与宇航工程学士、航空学理科硕士、航空与航天学理科硕士、机械与航天工程理科硕士。

(二)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课程体系

麻省理工学院(MIT)航空与航天专业是美国同领域中最有名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设置世界闻名。MIT航空与航天系设有两个本科专业方向:航空与航天科学工程专业和航空与航天信息科学工程专业,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都建立在航空航天基础(核心)课程上,下面分别以A和B代指这两个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全校统一要求课程和系课程构成。全校统一要求课程包括基础科学课程(6门)、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课程(8门)、科学与技术限选课程(2门)、实验课程(1门);系课程包括系核心必修课程、专业课程、试验与进展课程,其中系核心必修课程包括一体化工程I、II、III、IV,计算机和工程问题求解引论,自动控制原理、动力学、随机系统分析、微分方程;专业课程中专业A包括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推进系统引论、航天工程中的计算方法,专业B包括航天系统的评估与控制、数字系统实验室介绍、实时系统与软件、交互系统工程、人为因素工程、自主决策原理;试验与进展课程包括飞行器工程、空间系统工程、试验项目I、试验项目II、飞行器进展、空间系统进展I、空间系统进展II。

(三)学时学分要求

1.学分组成。课程学分组成考虑教学环节,如MIT飞行动力学课程,总学分12分,构成包括课堂3分、实验1分、预习和复习8分。另外还有无学分课程,课程必修但无学分,如普林斯顿没有学分制、强调上课门数,斯坦福大学基础课程要求5门航空航天基础课程,专业课程4选3。英国大学一般不设立学分制,所有学生都按部就班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

2.学分要求。美国大部分学校有明确的毕业学分数要求。如MIT航空航天工程系根据培养计划设课程学分,又分成4类,分别是核心课(core)108、专业领域课(professio-

nal area)48、实验和综合应用(experiment and Capstone)30、非限制性选修课(unrestrictived elective)48,总学分大于234学分。但是在学分数量并不统一,差异很悬殊,如密歇根128学分、MIT大于234学分、宾州州立132学分。航空航天专业必修课比例很高,有的高达90%以上,如斯坦福、佐治亚理工、普渡。另外还有只要求课程而不要求学分的,如普林斯顿毕业要求共36门课。

3.学时要求。有些大学要求学时达到一定数量,如悉尼大学本科至少192学时,研究生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至少144学时。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基础课程设置门数要求,其他按学时要求,数学(6个学时)、技术选修(12学时)、人文社科类选修(45学时)。

三、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专业培养特色

归纳起来,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在专业培养上具有如下特色。一是国外著名大学航空航天专业设置宽、窄各有特色。美英等专业设置以宽口径、大类培养为主,基本不针对特定航空航天器划分专业,学生专业方向只是体现在个别课程的选择上。俄罗斯、乌克兰等的专业划分细而精,如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几乎整个大学的院系专业就代表了航空航天器的各个不同部分,专业面向具体而明确。二是国外著名大学航空航天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少而精且多样化特色。美英等课程每学期课程数量相对较少,但课业工作量不少。学生毕业所需学时学分也不少。美英等航空航天专业的课程必修多、选修少,完全学分制的作用并不明显,反映了航空航天专业的特殊性。课程学习课内外并重,还有较多实践环节、交流讨论、项目设计等。课程的环节丰富多样(如剑桥)。教授授课。三是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在通识教育上,在课程设置中有重视科技写作、科研道德规范、表达与交流、团队协作、人文素质培养和工程师就业指导。在专业教育上,强化多样化实践环节、注重专题课程和生产实习。四是注重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培养。例如南安普敦大学设置有工程管理与相关法律的必修与选修课程,让学生学习在工程实践中如何领导团队、进行项目管理与风险评估、做出决策以及熟悉与之相关的法律知识。还会从工业部门请来客座教师来协助授课,并安排有相应的实践环节。针对个性化培养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具有较大的选择基数。

四、总结

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是高层次航空航天类人才的基础,是航空航天类研究生人才的后备军。论文主要对国际一流大学航空航天类专业学位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学时学分要求点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总结了人才培养特色,为国内航空航天类专业建设和教学教改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田正雨,李桦.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类本科生课程体系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1).

航天航空类就业方向篇2

我国现行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与民航服务有关的专业主要有两个,它们分别是空中乘务和航空服务。所谓乘务类专业,实际上就是它们的合称。最早开设这类专业的自然是那些老牌航空院校,它们主要是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进入2l世纪后。某些航空类或综合性的高职高专院校也开始开设这类专业,它们的异军突起为我国乘务类专业的发展增添了不少亮色。现选择其中几所主要院校的乘务类专业进行介绍。

中国民航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位于天津市,是直属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我国民航领域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首家批准设立空中乘务专业的高等院校。该校于1999年成立乘务学院,专门从事空中乘务专业教育,办学层次为三年制普通专科。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是直属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以培养民航飞行人才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该校专门设有空中乘务学院,于2000年开始开办空中乘务专业,至今已招收学生千余名,办学层次为三年制普通专科。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原隶属于航空航天工业部,现为中央和地方共建的普通本科院校。该校空中乘务专业由其民航学院培养,原为公共关系学专业下设的方向,现为三年制普通专科专业,分为空中乘务和空中保安两个方向。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原隶属于航空航天工业部,现为中央和地方共建的普通本科院校。该校空中乘务专业由其工商管理学院培养,其原为三年制普通专科专业,现改为旅游管理四年制本科专业下设的方向。

有句歌词唱得好:“其实你不用去远方,好地方就在你身旁。”进入21世纪以来,湖南省乘务类专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为湖南省考生就读这类专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截至2010年,湖南省设有空中乘务、航空服务及相关专业方向的院校共有10所,即湖南女子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信息科学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都市职业学院、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以及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其中,设有空中乘务专业的有湖南女子学院、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和湖南信息科学职业技术学院,设有航空服务专业的有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都市职业学院和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而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则是在英语类专业下设的相关专业方向。这些院校的乘务类专业或相关专业方向各具特色,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择。现选择其中的两所进行介绍。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女子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我国首所公办全日制女子普通高等学校,现为全国妇联与湖南省建设高校。其空中乘务专业始建于2005年,系湖南省较早举办该类专业的院校之一。与此同时,湖南女子学院还是湖南省2007年、2008年普通高校乘务类专业联考的考点院校。该校空中乘务专业是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基础上,集合其在形体塑造、语言教学、礼仪修养和文艺特长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优势,经过多年努力打造出的品牌专业,其在湖南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目前该校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在全国各大航空公司担任空中乘务员的约有50人,其余大部分在全国各大城市机场从事客运服务工作,有的甚至还被选为空军部队的首长专机乘务员,就业整体情况较好。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直属于中国人民空军装备部,是由军队领导、以实施国民教育为主的普通高校。该校航空服务专业始建于2007年,目前设有空中乘务和地面服务两个方向。该校航空服务专业在其机务维修、旅游管理等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来。它虽起步较晚,却具有得天独厚的航空专业优势,因而成为湖南省乘务类专业领域的后起之秀。

报考乘务类专业的特殊要求

以培养民航乘务员为主的乘务类专业,对生源要求极为严格甚至有些苛刻。乘务类专业之所以对生源的要求严格,其原因就在于民航乘务员工作的特殊性。这些要求最主要的是表现在体格方面,当然也包括了心理和外语口语等方面。各院校都要求面试乘务类专业的考生,主要是看考生是否符合这些特殊要求。这些要求大多是根据或参照由民航总局制定的《民用航空空中乘务员体格检查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或《中国民用航空人员医学标准和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的有关规定作出的。

身高身高是就读乘务类专业最基本的要求。《标准》中的女性建议身高为160-172厘米,男性建议身高为170-182厘米。但各院校招生要求的实际下限都高于该标准,即男女身高分别在174厘米和164厘米以上。这与航空公司目前选拔民航乘务员的标准较为接近,理想身高女性在167-170厘米,男性在177-180厘米。乘务类专业对考生的身高有如此高的要求,其实不仅只是出于审美的考虑,更是出于工作实际的考虑――客机上的行李架基本都在旅客座位的上方,乘务员身高不足将无法帮助旅客安放行李。

外形外形也是就读乘务类专业的重要要求。《标准》对民航乘务员外形的建议美学标准是:“五官端正、肤色好;身材匀称;性格开朗、举止端正。”由于外形这个标准过于笼统,各招生院校都对考生外形作出了具体要求。例如,要求“面部和手、臂等部位无明显的疤痕”“无明显的‘0’型或‘X’型腿”“无久治不愈的皮肤病”等。乘务类专业对考生的外形有如此高的要求,当然更多的是出于审美方面的考虑,但是其中的某些方面(如疤痕的问题),也是出于工作实际的考虑――客机在遇到紧急情况急速上升或下降时,会使机舱内的压力突然发生巨大变化,大面积的深度创伤疤痕容易出现爆裂。

身体

就读乘务类专业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状况。《标准》中规定民航乘务员不得具有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异常,活动的、潜在的、急性或慢性的疾病以及创伤、损伤或手术后遗症。此外,《标准》还对民航乘务员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造血系统、新陈代谢与免疫及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皮肤及其附属器、眼及其附属器、耳鼻喉及口腔等身体的各个方面作出了有别于常人的严格要求。报考乘务类专业的考生都被要求参加体检,主要是检查其身体是否具有上述方面的缺陷。

心理从事乘务工作必须有较好的心理条件。《标准》对民航乘务员应具备的心理条件作出了规

定,如“应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此外,《标准》对民航乘务员神经系统的有关规定也与心理有关。民航乘务员的工作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远离地球磁场、常处缺氧状态、噪音污染严重;其工作具有不确定的危险性,他们长期处在潜在的恐惧和不安之中;加之他们生活节奏变换频繁、饮食和睡眠不规律,这些都将对其心理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先天的心理健康就很重要。

语言语言表达对民航乘务员而言也很重要。大多数院校的招生都要求考生口齿清楚,普通话流利,中英文发音基本准确,无口吃、舌短现象,而且要求听力正常。绝大部分院校都将中英文表达作为乘务类专业面试的必考科目,有的甚至还对高考英语成绩作出了要求。考生必须在这方面加以注意。

如何准备乘务类专业的面试

民航乘务人员不仅要有得体的仪态、良好的身体及心理素质,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广博的天文地理知识,更要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如此之高的生源要求决定了该类专业的特殊性,面试因此也成为该类专业招考的必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空中乘务或航空服务这类专业其实并没有本科,有的高校只是在其他相关专业下设立乘务类专业的方向。例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是挂靠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下,而南昌航空大学则是挂靠在音乐学本科专业下。因此,考生必须首先通过全省音乐类专业联考,否则将没有录取乘务类专业的资格。

乘务类专业是交通运输类专业而非艺术类专业。湖南省乘务类专业联考在参照各省及各校惯例基础上,将测试科目分为形体测试、语言表达、才艺表演。形体测试通过对考生规定或自选动作以及行走步态的观测,测试考生反应的灵敏性、肢体的协调性和仪态举止,并进行疤痕检查;语言表达是用中英文朗诵指定稿件以及即兴回答评委的提问,主要测试考生的中英文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知识面;才艺表演由考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在舞蹈、声乐、朗诵、小品、曲艺、健美操和武术等项目中任选。总成绩分合格与不合格两类。

航天航空类就业方向篇3

2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南航能动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通过对国内外本科院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分析与研究,利用对中国近几年的专业认证与评估成果的调查与研究,对其进行梳理,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课程设置要求,依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能动专业建设相关内容与特色,以培养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工程教育专业人才为目标,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动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以培养要求为基准,着手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并对本科培养大纲进行相应的修订,从而实现培养目标。确定能源与动力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总学分数不能少于180学分。

2.1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能源与动力专业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是指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11学分)、大学物理(6.5学分)、大学英语模块(10学分)、C++语言程序设计(3学分)等方面共六门课程,总共30.5个学分。因此能源与动力专业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约为17%,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15%的要求。

2.2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

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而专业类课程主要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其中工程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电子电工技术(5学分)、理论力学(3学分)、材料力学(3学分)、工程图学(4.5学分)以及机械设计基础(3学分)等课程,总共为18.5个学分;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流体力学(3学分)、工程热力学(3学分)、传热学(3学分)和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2学分)等课程,总共为11个学分。因此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必须要修满至少29.5个学分。对于专业类课程,由于能源与动力专业具体有两个培养方向:方向一为热能动力方向,主要陪养就业方向为航空发动机、地面燃气轮机等相关单位;方向二为能源利用方向,主要培养的就业方向为电厂、新能源以及制冷等相关单位。因此其专业类课程既有相同的专业课程,也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其中燃烧原理(2.5学分)、燃气轮机原理与构造(3学分)、热能综合利用(2学分)、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2.5学分)以及热工测量原理与方法(2学分)等,总共12个学分,这些课程为能源与动力专业两个培养方向都必须学习的专业类课程。另外每个培养方向又有其特定的专业类课程必须选修,其中热能动力方向专业类课程包括叶轮机原理(2.5学分)、燃气轮机控制原理及应用(2学分)、燃烧技术与分析(2学分)、内燃机原理与构造(2学分)、工程传质与应用(2学分)等共9门课程;能源利用方向专业类课程包括泵与风机(2学分)、供热工程(2学分)、锅炉原理(2学分)、制冷原理与技术(2学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2学分)以及热力发电技术概论(2学分)等共10门课程。无论学生学习哪个方向,共同学习的专业类课程与特定选修的专业课程之和必须要修满至少28个学分。因此,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必须要修满的学分数为:29.5+28=57.5学分,因此该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约为32%,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30%的要求。

2.3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

能源与动力专业设计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力与过硬的身体素质;(2)各种课程的课程设计,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C++语言课程设计等,主要培养学生对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实际应用能力;(3)工程训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方面的车、磨、铣、刨、铸造以及焊接等金工实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4)下厂实习,大三暑假期间,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去中航工业集团下属的企业或电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下厂实习,锻炼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中的能力;(5)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开设的毕业设计题目一般都来源于实际工程问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大四下半年开展为期半年的本科毕业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源与动力专业要求学生在实践能力与毕业设计方面修读的总学分不低于42.5,占总学分的23.6%,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20%的要求。

2.4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

能源与动力专业在人文社会科学类通适教育课程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通适基础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形式政策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共19.5个学分;(2)国防军事模块,包括航空航天概论、军事高技术概论等,至少修满1.5个学分;(3)文化素质模块,主要包括文化历史、艺术鉴赏、科技基础、哲学社会等课程,至少要修满6个学分;(4)创新创业类模块,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创业基础以及经济管理等课程,共5.5个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总共需修满32.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18%,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15%的要求,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2.5航空航天特色类课程的设置

为了突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专业的航空航天特色,在开设的课程中,如国防军事模块、专业类课程以及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中,课程教学内容包含浓郁的航空航天特色,由于指导老师所从事的科研项目都是来自于国防工业集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因此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讲课过程中,所列举的实例都是以航空航天为背景的工程问题,特别是毕业设计和下厂实习,因此在能源与动力专业课程优化过程中,充分突出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航天特色。

2.6注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直观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积极的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包括:(1)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类竞赛,如:流体力学大赛、节能减排大赛、开设卓越班等,并且科技竞赛获得奖励的同学在保研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2)安排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让学生在参与科研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好该专业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科研视野。

2.7学习进程

大学生本科期间的各门课程是相互衔接的,因此需要考虑课程之间的匹配与衔接,如图1所示。学习进程主要分成了三部分:一是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等;二是学科基础,包括结构和流体力学、热学和电学方面的课程;三是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了热能动力和能源综合利用两个方向的相关课程。整个课程体系分为三条线:第一是流体和热学相关的课程,如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燃烧学等;第二是结构力学方面,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第三是计算机语言方面的课程。因此在安排各门课程的学期上需要考虑上述课程衔接问题,从而最终制定出合理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表。

航天航空类就业方向篇4

1.航空服务专业总体发展情况1999年黑龙江北开职业学院开办空中乘务专业大专班,开创国内空中乘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河。之后多所院校开始试点,面向全国招生。2002年后,空中乘务专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国很多省市院校均开设有空乘服务或航空服务专业。除了公办院校,很多民办院校也纷纷加入招生行列,招生人数逐年增长。但大部分学校办学层次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本科层次只占一成左右。毕业生去向主要集中在客舱服务、地面乘客服务及酒店等其他服务性行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再加上人才质量不高,尤其是民办学校的毕业生质量令人堪忧,就业质量也不断下降。只有高层次的航空服务人才仍然十分紧俏。

2.人才培养现状目前,国内航空服务专业学历教育主要有三个层次,各层次院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而言,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航空服务人才的主要平台,其办学方向和办学思路较为明晰。大多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产学结合为方针,立足高等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而且这些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明确,专业定位比较合理。下面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以下简称华航)航空服务专业为例,在介绍其经验的同时找出具体的问题并剖析其成因。

二、航空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本专业成立于2008年9月,由外语系负责建设。历经六年的探索、实践和完善,航空服务专业发展成为我院的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中,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结合民航业的发展形势,确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在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和基本教育原则的前提下,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航空服务专业教学体系,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特色建设、第二课堂、教学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虽然航空服务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专业建设只有6年时间,经验明显不足。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没有完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课程安排不尽合理,表中公共基础课(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是学院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的,故无法变动。专业基础课(语言类、民航形塑、礼仪等)和专业类课(航空服务专业理论)及专业选修课等理论课程占总学时比重过半,即使加上专项实践教学,理论课比重是51%,仍然高于实践课的49%。其中,本专业依托外语系,理论课程设置彰显航空服务“以英语为主,兼顾其他外语”的培养特色。英语类课程668学时,占全部理论课程的41%,语言类课程892学时,占全部理论课程的55%。

总体而言,课程体系相对重理论、轻实践。教材建设方面,坚持以选用规划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和航空服务类专业系列教材为主,同时鼓励教师有重点地自编一部分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目前已编写出版《民航地勤英语》、《民航英语基础教程》、《民航客运英语教程》等教材,但是这些教材缺乏国际化的课程开发理念,也没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更没有与企业共同开发。实习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层面,经过几年的建设,实验室设备包括航空服务专业技能训练类(如形体礼仪实训室、舱服务训练舱等)和航空延伸服务技能训练类(如语音室、商务英语综合实验室、现代化办公手段实训中心等)。受各种条件限制,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只能基本满足航空服务专业的课程实训、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的需要。同时,本专业与企业合作实践教学,先后建立了华北民航局、航天人才培训中心、中科廊坊科技谷有限公司、新奥艾力枫社酒店等多个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专业与岗位关联度不是很高,因此,有效、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模式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师资队伍方面,本专业任课教师共计12人。其中讲师10人、助教2人。92%教师拥有硕士学位,来自不同高校。教师职称、学历、学缘结构较为合理,但多数老师为语言类,艺术类教师有2人,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1人且为兼职。虽然聘有企业专家来校定期进行专题讲座,但数量上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三、华航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SWOT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WOT分析又称为态势分析,通过系统地列举分析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得出科学结论,据此制定相关发展战略。下面将采用该方法对华航航空服务人才培养进行分析。

1.优势华航位于廊坊市区,首先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周边遍布首都机场、天津机场。多半面积位于廊坊的首都新机场即将建设,人才需求持续旺盛。其次,本专业以外语为特色,顺应国际化大趋势。第三,专业开办6年有余,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社会影响力逐年扩大,吸引了更多生源。

2.劣势学校位于京津冀高校密集区,知名度较低,无力与京津高校竞争。本专业以艺术类招生,生源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加之外省市考生不参加统一招生面试,外在形象得不到有效保障。此外,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完全与社会需求接轨,理论实践课程比例不尽合理,双师型人才严重短缺,校外实训基地尚待进一步开拓。

3.机会首都第二机场在京廊交界兴建,廊坊开始全力打造临空经济区。随着京津产业外溢以及国际产业转移尤其是近期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航空服务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4.威胁基于良好的就业前景,本专业已经成为热门专业,公办、民办学校纷纷上马,同行竞争日趋激烈,行业评价标准不断提升。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航空服务学历教育压力增大。

航天航空类就业方向篇5

Aeronautics and aerospace of general education

Wen Xin, Zhang Wenhao, Qin Yuqi

Shenya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henyang, 110136, China

Abstract: Discussed the problem of knowledge structure which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ing problems at the present stage, combining with the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general education. By their own personal experience, the author summed up the content, meaning and purpose of the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gener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Introduction to aerospace technology” as a liberal textbook, this article given the teaching improvement and reform proposals about the textbook of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Key words: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航空航天技术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观念。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更加引起人们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关注。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很多知名高校先后成立航空航天专业,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与此同时,一些普通高校,如南京财经大学,也将航空与航天(也有的学校称为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或航空航天技术博览)作为通识课。笔者结合自己的授课经历和体会,并参考欧美高校开设通识课的教学模式,探究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教学内容、目的和方法等。

1 我国专业化教育模式的问题与通识教育

1.1 现阶段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专业化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在特定时期(20世纪80年代)和特定社会背景(生产力亟待恢复)中的选择,这个选择尽管在当时有合理性,并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却不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划分,把学生的学习限制在一个狭窄的知识领域内,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过去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专业对口”已经不再是一个最优目标了,高等教育的专业化做得越好,学生就越难适应变换了的工作,面临的情况可能就越糟糕。

社会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旧的工作岗位不断消失,新的工作岗位不断出现,高校里专业调整的步伐,无法跟上社会职业更新的速度。应对工作岗位的变化,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

1.2 通识教育起源和目的

通识教育,国外称“General Education”,也称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1-4]。

通识教育源于19世纪[6-8],当时大学的学术分科过于精细、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提出通识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20世纪,通识教育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今天,欧美大学仍在不断完善其通识教育。如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已经经历五次较大的通识教育改革[7-10]。

在我国,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古代。《易经》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论衡》认为“博览古今为通人”。所以,通识教育旨在培养“通才”,它的培养目的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强调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重视培养人的思维方法及敏锐的洞察力,同时也重视培养人的情志等。

2 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的意义

航空与航天课程在我国一直是航空航天专业院校的公共必修课[1,2],其目的首先是为学生未来从事航空航天及其相关领域工作培养兴趣,更主要的是为学生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专业导论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一些普通高校将航空与航天课程纳入通识教育,其教学目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 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开展通识教育不仅能增加大学生专业课以外的知识,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航空与航天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航空航天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向往飞翔的梦想由来已久,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万户飞天的勇敢实践,表明了古老的中国人渴望飞向蓝天的美好愿望。通过航空与航天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瞩目成绩,学习伟大的航天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3 鼓励大学生在困难面前勇于攀登

学生通过航空与航天课程的学习,了解航天先驱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航天开拓者的眼里,“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通过这样的教育,激发学生努力奋进,敢于开拓创新。

2.4 启发学生规划未来人生

航空与航天知识可以启发和拓展人们的思维,尤其是航天器的出现,极大地推进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人们对宇宙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重新思索自身存在的价值的意义。飞过天的宇航员大多存在一个共识:“地球在宇宙中是非常渺小的,生命仅仅是宇宙形成过程中的一个产物。”记得有位美国宇航员说过,“昨天的梦想是今天的现实,今天的梦想是明天的现实。”随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很多人开始重新思索这些问题,人类存在的意义何在?人类怎样存在?

3 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的教材问题与改革

3.1 教材方面的问题

航空航天技术在非专业大学生眼里,是十分神圣的,因为宇宙的奥秘神秘莫测,很多大学生对航空与航天课程比较感兴趣。作为通识课,目前我国没有一本适合通识教育的教材,大多采用“代用”教材,如《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航空航天技术》等,由此带来很多问题。

(1)专业性很强

翻开《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教科书,插图不少,可是大部分是平面图、结构图、流程图和设计图。对于非工科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内容过深,尤其是文科学生,没有工程概念,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2)内容单调乏味

细看“代用”教材的文字内容,大多是定义和概念,枯燥乏味,对非专业学生而言,即便把这些内容熟记于心,又有何意义?另外,由于书本的空间有限,介绍性的内容往往类似于纲要。

(3)课后练习或思考题没有价值

思考题是运用大脑思考后得出答案的题目,而目前的“代用”教材章节后的思考题,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以第一章课后思考题为例,“试述直升机的发展史,试述火箭、导弹发展史”,很多学生认为是“百度题”,学生只要灵活运用手中的工具,就可以“百度”到答案,这类题能算是思考题吗?

(4)条理性很强带来的问题

航空与航天是两个明显不同的概念和领域,尽管有联系,但对于非专业的学生而言,不能混为一谈。目前的大部分“代用”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每章都是以飞行器设计为主线,航空器、航天器和导弹与火箭等内容相互交叉[1,2]。如不管是火箭发动机还是航空发动机,统统纳入同一章节,对于非专业学生,理解起来稍显费力。再如,《飞行器构造》这章内容中,既有航空器的构造,也有航天器的构造,根据整体教学效果分析,这种航空航天结构的相互交叉会导致概念的混淆。

另外,由于中国基础教育多年形成的以学科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加之应试教育的长期导向作用,使基础教育在单一学科教育上越来越深入,学科分化加剧,基础教育功利性越来越明显,而在人文、心灵和智慧等通识教育方面却越来越弱化。基础教育已经走向思想单一、思维狭窄、僵化,缺乏思辨性、创造性思维的模式,对中华民族的智慧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综上所述,航空与航天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不是必修课的陪衬,更不是专业课的附庸,其重要性并不比专业课低。“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好航空与航天课程,掌握其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好地开阔思维。

3.2 教材改革的建议

对于航空与航天课程,只有拓宽知识面,全面介绍不同学科研究对象的特点,才能更准确地反映这门课的内涵。为使学生具备开拓新领域的基础,课程内容应具有前瞻性,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最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在反映学科前沿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航空航天技术涉及领域之广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如何保持课程的完整性也值得探讨。作为面向非航空航天专业学生的通识课,该课程内容应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需要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由风筝飞行延伸到飞机,由早期火箭延伸到各种导弹,由嫦娥奔月延伸到阿波罗飞船,由恐龙灭绝延伸到宇宙探索,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实例中汲取航空、航天和航宇知识。国外有一本航天知识方面的书,名字起得非常好,叫“没有公式的航空航天技术”,值得我们借鉴。

以笔者在神舟飞船、卫星及空间防御领域的工作体会以及在北京、南京几所大学讲授航空与航天知识的教学经验来看,对于航空与航天的通识教育,其知识与内容应该注重“启蒙”,致力于开展大众化的教育,太过学术化反而会让人失去兴趣。教材应该具有趣味性,可以漫画的形式展开。现在已经有的《漫画线性代数》《漫画统计学》等一系列的趣味教科书,以漫画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欣赏之余学习到很多知识,两全其美。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课程的教科书可以参照这种形式。

4 结束语

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旨在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内容的重点应该放在宏观任务、飞行过程及定性的知识方面,让学生通过对航空航天探索过程的学习,认识“团结就是力量,协作凝聚希望”的内涵。真正认识“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军事水平的竞争,更是民族精神力量的竞争”;了解航空航天先驱们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铸就了辉煌的航空航天历史。而不应该过多地描述技术及其材料性能分析、机构设计、通信与仪表等工科技术的细节。特别是对于基础理论的要求,应该建立在普及教育的数理化基础上,尤其注意不要作为专业导论。希望改革后的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虎.“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07(7):78.

[2] 邢琳琳,马文来.公共选修课《航空航天概论》教学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9(3):257-258.

[3] Orillion M F.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and student outcomes: The case of a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at a research university[J]. The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2009,58(1):1-18.

[4] 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 金娟琴,谢桂红,陈劲.浙江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8):44-45.

[6] 庞海芍.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江苏高教,2010(2):63-66.

[7] 黄坤锦.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航天航空类就业方向篇6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101-02

1 引言

一国民用航空事业的繁荣,离不开独立、完整的民用航空产业的支撑,而前景广阔的民用航空产业又将带来对各类型人才的巨大需求。肩负民用航空产业人才培养重任的除了航空航天院校,还包括众多常规的本专科高校乃至职业技术类院校,分布于各地市、为区域内教育部门所直属的地方高校正是其中的主力军。一部分地方高校虽然在办学水平上无法比拟专业色彩浓厚的航空航天院校,但仍有可能凭借现有资源和外部有利条件,培养出合格的航空产业应用型人才。

2 地方高校航空类人才培养定位的SWOT分析

民用航空产业的门类、领域多种多样,产业链延伸甚广,所以相应人才的需求结构必然也是复杂、多元的,地方高校通常无法选择“大而全”的人才培养定位,而是应根据内部资源、外部条件,选择适合自身的定位,满足特定方向的人才需求。SWOT分析正是进行上述目标定位分析的有效工具,所以本文将根据SWOT模型展开本部分研究。

2.1 优势与劣势(SW)分析

地方高校,尤其是公办院校在教学的关键资源,例如场地、技术装备、图书、师资等方面,通常都已有一定程度积累,而且航空类专业虽非每所院校都有开办,但大多数理工科或综合类院校往往已开设了机械、电子、汽车等与航空存在关联性的专业,而且很多院校在实习、实训教学与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中已开始推出具有鲜明航空色彩的项目,如基于航空电子设备的学生自主技术创新实验、基于航空公司业务的电子商务实验,等等。

但是,大多数地方高校(尤其是数量众多的职业技术类院校、专科院校与新升格本科院校)在资源条件、办学成效上都无法与专业人才培养经验丰富的航空航天院校匹敌;更何况,由于民用航空产业的技术密集性特点,其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例较其他行业要大得多,而且民航法规又对部分从业人员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条件(学历、技能、经验等),导致在研究、开发、生产、维修、空管等领域,其人才的成才周期长、培养成本高。可以说,对于缺少航空类专业办学经验、相关软硬件资源条件不足的地方高校来说,仅凭自身的资源条件,要独立完成高素质航空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往往是相当困难的。

2.2 机会与威胁(OT)分析

根据我国民用航空产业的地理分布特点可知,许多地方高校可以依托区域内的民用航空产业,形成有利于自身航空类专业办学的外部条件――以本文作者所在的景德镇学院为例,景德镇市拥有一个较为完整、以直升机为特色的航空产业体系,由于直升机是通用航空的主要航空器类型之一,随着我国未来我国逐步推进低空空域开放、通用航空发展的空前契机来临,景德镇航空产业的直升机、无人机等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张,并有希望进一步打造包括融资、研发、制造、维修、培训、管理与租赁、物流、观光旅游等环节在内的完整通航产业链,伴随而来的自然是通用航空技术类与管理类人才需求的增长空间的扩大,区域内的景德镇学院等地方高校自然可以获得“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缘优势,使人才需求的扩张转变为促进校内专业建设工作的良机。另一个有利条件则在于,我国航空工业相关部委、企业所属的航空航天院校对通航人才的培养尚较薄弱和滞后,其毕业生也往往不愿意去待遇和发展空间相对不足的通航领域就业,这种人才供给缺口同样会给地方高校的相关专业建设带来很大的机遇。

此外,近年我国民用航空场站的飞跃式发展也给地方高校带来了另一角度的机遇。我国不少省份的地级市已经建立起了民用航空机场,部分地区还正在规划、建设通用航空机场,邻近地市的民航机场往往能共同组成庞大的机场群。虽然民航机场所需要的商业航空机务、空勤、空管等技术人才目前主要依赖航空航天院校的供给,但区域内机场管理部门与商业航空公司依然会对管理、服务类人才(例如行政管理、机场地服、客票销售、通航服务运营、航空旅游运营、航空物流管理等类别人才)存在较大需求,同样可能成为地方高校民航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

不过,地方高校往往不能忽视来自区域内或周边地区的专业化航空航天院校的竞争压力。仍以作者所在的景德镇学院为例:景德镇市地处江西省,该省已设有南昌航空大学、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航空航天院校,且部分普通高校也已开设航空物流、空乘服务等专业,这都将是人才培养的竞争压力的主要来源。地方高校兴办航空类专业、培养相关人才的另一威胁来源则是我国民用航空产业自身的发展水平限制。同样以景德镇学院与景德镇市的航空产业为例:与国内外同行相比,以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为主的景德镇航空制造企业在民用航空器领域并不具有比较优势,型号研发能力有限、产能扩张不足(昌飞公司在2007-2011年仅交付7架民用直升机,而且全都是引进自外国的型号),核心企业的产能与市场空间尚且如此,依附其上的通用航空产业链的构建、完善就更有待时日了,这使得景德镇学院的航空类专业所面对的社会人才需求将不会出现短期内的迅猛增长,而是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渐进式增长阶段,给相关专业的建设、相关人才的培养成效带来了挑战。

3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选择

将上述SWOT分析综合在一起不难发现,地方高校面对的往往是机会与威胁并存的环境,处在优势不足、劣势明显的资源状态下,而它们所面对的外部机遇实质上又是千载难逢、不应错失的。所以,典型的地方高校航空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往往可以选择劣势―机会(WO)战略,也就是说,要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克服劣势、获取更多优势。在这种战略下,高校必须确立扬长避短、因势利导的思路,选择可行且有潜力的民航产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景德镇学院为例,根据前述景德镇市航空产业的产品结构特点,以及通用航空领域人才供给相对短缺、准入条件通常低于商业航空的现实,学院可以将民用航空技术类人才的培养定位于:以培养通用航空器制造、维修、地勤维护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主,此类人才应是具备扎实理论基础、掌握通用航空器运行、维修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在通用航空的制造、维修、运营企业中从事机身结构维修养护、机械部件修理、电子系统维护、通用航空器整机装配调试、地勤支援,以及生产技术管理、通航作业管理等工作;同时,考虑到管理部门对此类人才的存在准入门槛限制,其学历起点应为本科(可以先申报并设立小规模的专科专业,同时通过校际合作实现学生的专本衔接与行业从业资质获取,而后再力争申报本科专业、扩大招生办学规模)。而根据景德镇市周边民航场站设施较为完备(景德镇市及周边多个地市均拥有民航机场)、将逐步构建较完整的通航产业链等有利条件,民用航空管理与服务类人才的培养则可定位于:面向航空运输企业、机场和客票企业、航空物流服务企业,培养掌握商业航空、通用航空等多领域的运营管理工作技能的第一线工作人员,具体可分为航空旅游管理、航空客票营销、机场地面服务、航空物流管理、通航业务管理等方向,其学历起点可以稍低于技术类人才,设定为专科或专本结合。

在确定了上述人才培养定位后,景德镇学院便可有的放矢地与区域内航空企业、研究机构、产业园区等主体开展资源共享、合作办学,克服自身实训设施、师资条件等方面的资源劣势,令专业建设措施与区域内民航产业的发展水平更加匹配吻合。总而言之,如果上述目标定位能够与合理的培养方案、办学措施相配套,就能充分实现WO战略的意义,推进民用航空产业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航天航空类就业方向篇7

NASA航天员招募

2011年年末,NASA宣布将挑选15人加入NASA第21期航天员班。截至2012年2月5日。NASA已经收到6000多份航天员申请,其申请人数相当于往年的4倍,同时也达到了近40年内的最高人数。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CharlesBolden)就此事,发表言论称,现在是加入NASA大家庭的最好时机,因为NASA的新航天员可能成为第一批乘坐商业火箭进入太空的人。

这是NASA有史以来报名人数最多的航天员招募行动,NASA航天员选拔办公室将会根据一系列的基本要求在这些申请人中筛选合格者。合格者随后将会接受选拔委员会的评估,胜出者将收到面试和体检通知。航天员选拔委员会将于2013年春季公布最后胜出者的名单,新航天员将从201 3年夏季开始接受训练。这些航天员将要经过两年的训练,然后才有资格被分配执行任务。

NASA的希望是,3至5年后能用美国制造的商业火箭把航天员送入太空,并且最终用“猎户座”飞船把航天员送到火星等其他星球。

私人企业面向社会招募

随着商业载人航天的不断发展,不仅NASA在紧锣密鼓地招募航天员。商业公司同样在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商业航天员。私营太空旅游企业维珍银河公司于2011年4月宣布面向社会公开招募航天员,以配合该公司的私人太空旅游计划。维珍银河的这一举措开启了商业公司招募航天员的历史先河,更是为那些一直梦想当航天员的普通人提供了实现理想的美好机会。

招募要求十分严格,候选人必须具备很多条件,如必须是国家认可的试飞员学校的全日制毕业生、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具有高性能喷气式飞机或大型多引擎飞机的飞行经验等,而且招募要求中同时强调。拥有太空飞行经验者优先。

商业航天员工作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莫哈维沙漠,那里有维珍银河公司的航空航天基地。招募到的航天员也会在那里配合航天系统的各项研发测试。一旦私人太空旅游系统的研发到达了更高的层次和水平,培训中的航天员将迁至位于新墨西哥州的美国航天发射场。

维珍银河希望成为全球第一家拥有私人航天飞行线路的公司,招聘名额为3人,不过维珍银河公司同时表示,如果私人航天系统研发顺利。未来还会对航天员进行人员补充。

“出租航天员”产业研究小组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布赖恩・希罗(Brian Shiro)于2010年设立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出租航天员”产业研究小组,并且对出租航天员产业规划进行了科学的研究。

可以确定的是。“出租航天员”将为未来太空产业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研究小组负责人布赖恩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世界上首个‘科学家一航天员’小组,以用来向那些想要在太空做实验的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出租。届时需求者可以在我们的网站上找到他们想要的有科学研究和专业飞行技术的航天员。”

自从“太空船”1号(space ShipOne)在2004年将人送上100千米的高空,成为首个将人类送入亚轨道的商业航天器之后,世界各地就掀起了发展亚轨道航天器的热潮。按照“出租航天员”产业研究小组的规划,目前太空飞行只是针对太空旅游。而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就可以借助“太空飞行”在太空租借航天员来做实验。

商业太空飞行是否真正对科学研究有巨大帮助?答案是肯定的。按照规划和设计,出租的航天员可以做微未来商业航天员从哪里来重力、天文、天体科学的基础物理和化学研究,而这些航天员全部都是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专业素养的退役航天员。

专家们一致认为,出租航天员产业的诞生,将会成为太空领域的一场变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项工作将成为一种常态的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出租航天员产业也为商业航天员的发展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承上启下的商业航天员们

上文已经提到,早在2004年就已经有人乘坐商业载人航天器“太空船”1号飞入亚轨道,这是人类历史上完全利用私人资金建造的载人航天器首次飞上太空。驾驶“太空船”1号登上太空的人是65岁的飞船驾驶员、南非人迈克・梅尔维尔(Michael Melville),此次飞行让他在南非一夜成名,南非人为他成为人类航天史上一个新纪录的创造者而感到自豪。就此。由NASA授予的首位“民间航天员”产生了。

“太空船”1号由著名航天专家伯特・鲁坦(BurrRutan)设计,并由鲁坦创立的“Scaled”复合材料公司研发。梅尔维尔曾驾驶过近120架不同种类的飞机,创造了多个飞行高度和速度的世界纪录,这次飞行被记载在世界吉尼斯记录中。

航天航空类就业方向篇8

人类将探索的脚印一步一步地向宇宙深处拓展,与此同时,航天技术的发展正在为增进人类的福祉做出独特的贡献。

在中国,航天事业成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等航天重大科技工程取得突破,并且已经初步构建由遥感、通信广播和导航定位等组成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

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背后的经济利益考量,无疑会引起各类企业的关注。关于航天经济市场化运营,以及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事实却是真正能进驻该领域的民营企业少之又少。

“市场化可以通过竞争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使用户有更多的选择。”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看来,垄断会造成市场失灵,仅仅为个别垄断企业带来差额利润,损害用户和国家的利益。

CEI: 目前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还有哪些需要加强的地方?

吴季: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航天事业长期以来一直由应用需求牵引和驱动,比如气象、灾害、应用广播等。但当这些应用的需求满足以后,对航天系统的驱动力开始逐渐减弱,需要出现新的驱动力。

纵观目前国际上的航天发展,比如美国、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他们的航天事业往往都有4个方面的驱动力,即民用卫星、军用卫星、科学探索卫星、载人航天活动。而对于中国来说,在这4个方面,民用卫星、军用卫星、载人航天活动这3个方面我们都发展得非常不错,只有科学探索卫星是目前的一个短板,也是我国刚刚开始涉及的一个领域。

CEI:为什么会形成这个短板?

吴季:科学卫星需要一定量的经费,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航天事业发展之初,更多地应该考虑发展应用层面上的东西,这是很多已经具备航天能力的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的问题,比如印度、巴西。而美国、日本俄罗斯等欧洲等国家在航天事业起步的时期就已经是发达国家了,他们在发展应用卫星的同时,就拿出了一定的经费去覆盖科学卫星这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航天事业的稳步发展,我国也开始有了科学卫星的计划,一方面因为一个经济体量达到全球第二的国家应该为全人类的基础科学事业做一些贡献;另一方面也需要这样一个创新领域,为航天技术和更广泛的技术产业提供新的驱动力。未来国家会逐步增加科学卫星方面的投入,逐步达到发达国家空间科学在整个空间活动中所占的比例。

CEI:科学卫星会在经济方面带来什么样的收益?航天事业带动经济发展前景怎么样?

吴季:科学卫星对经济产生的作用是比较长远的,不可能马上产生经济效益,也很难说出具体能产生哪些经济效益。马上就能起作用的是应用卫星。科学卫星主要是探索前沿的科学理论和突破,满足的是人类寻求知识的需求。当然,这些贡献很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比如10年、20年,甚至30年后转化为生产力和新的技术。

从整个航天事业来看,简单地将航天事业看成是一个常规的民用经济体,比如交通、电力等是不正确的。航天事业可以带动经济,但往往通过间接的方式,直接的经济效益不能作为衡量航天事业发展的唯一标准。

航天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有很多特色是别的行业所没有的,比如政治性和对国民的激励作用。将中国的宇航员送上太空就具有重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可以带动中国梦的实现。再比如在航天领域搞国际合作也是具有政治意义的,可以配合国家的外交政策,并作为国家的外交策略。

CEI:你认为民营企业参与到航天经济领域,效果会如何?

吴季:我本人非常同意市场化,市场化可以通过竞争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使用户有更多的选择。相反垄断会造成市场失灵,仅仅为个别垄断企业带来差额利润,损害用户和国家的利益。

市场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但事实上,目前中国的航天事业很少有民营企业参与进来。这是由于航天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上天的卫星数目有限,一年也就是十几个到二十几个,而这些卫星各有不同,所用零部件的重复又很少,也就是说不属于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同时,生产和发射卫星都有很高的风险,这种特点的产品,民营企业很难支撑。

但是,发展市场经济是国策,同样,卫星的用户也希望能够有所选择,并确保质量,价格合理。这些都要求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向市场化方面逐渐推进。比如可以从原材料、元器件开始。目前这个进程正在进行当中。

值得肯定的是,卫星应用的地面设备,比如直播电视的接收设备、导航定位设备等,已经完全市场化了。

CEI:和中国情况相比,国外航天经济的市场化进行得怎么样?

吴季:国内的情况刚才已经说到。国外的情况要好一些,比如美国在军用航天领域已经完全采用了采购制。

在民用航天领域,美国航空宇航局(NASA)在10年前曾经设想进行改革,但是从美国阿波罗计划时期建立起来的机构庞大,改革受阻。之后采用了有选择的市场开放,包括载人航天的运载领域等。

欧洲比较注意利用市场机制,但是由于欧洲空间局是一个多国参加的联合组织,其经费的投入必须满足按各成员国投入的比例返还,因此选择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为了保证国防工业的相对集中,各国政府也需要重点支持少数国有大型企业承担航天项目。

航天航空类就业方向篇9

首先,应具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包括有健康的体魄,稳定的心理,在宇宙飞行过程中不会发生严重的疾病和心理障碍。航天员要经过长期的、严格的训练,以适应飞行中失重、振动、噪声等飞行环境。同时,还要适应特殊的意外的情况发生。例如,列昂诺夫在完成飞船外太空行走时,被卡在舱门口,经受了智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在飞船返回时,由船偏离着陆点,而落到乌拉尔山原始森林积雪中,后来由直升机把两位冻僵的航天员救出来。所以,身体素质是航天员最基本的条件。

其次,要具有工程学、物理学、生理学和电子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一般要具备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水平。通过培训要熟悉航天飞行的各种知识,了解飞船各系统的工作特性及故障状态,熟练掌握飞船的检查、监视、操作、通信等技能,还要能应对在异常状态下的生存应变能力。曾三次参加航天飞行的迈克・莫伦,在航天飞机上施放3颗卫星,协助另一航天员把巨大的折叠太阳能电池帆板打开,还两次完成了军事侦察任务。

航天航空类就业方向篇10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国家“211”和“985” 重点建设高校,北航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战略高技术研究的历史使命。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科评估排名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招生办主任洪冠新在向记者介绍时,非常自豪地提到北航的三大优势学科群:“航空航天类学科群”是中国培养航空航天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解决航空航天领域重大关键技术的科研基地;“信息技术类学科群”是关系飞行器品质的关键技术,也是支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的高技术和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柱;“基础与新兴交叉学科群”是培养航空航天高素质人才的自然科学基础,解决航空航天技术中的相关科学问题。

培养国际化 研究型人才

洪冠新在谈到人才选拔时说:“这些优势的取得与北航追求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密不可分。“北航现在大力推进学生的国际经历计划,主要目的是推进学生国际视野和全球化眼光的培养,我们学校争取在关键学科采取全英文授课。”

洪冠新具体介绍说,北航与66所境外高校实质地开展了基于学分互认、学分互免的学生交换项目,2012年全年派出的本科生占当年招生人数的19.4%,这个比例还要进一步提高到30%。北航每年有31个项目百名左右本科生获得全额奖学金赴国外一流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换学习。2013年北航将派出17个项目150名学生进行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他们将得到全额奖学金的资助。

此外,北航学生的研究水平也非常高。洪冠新认为:“北航学生考研究生的比例是比较多的,一方面是我们的学生比较优秀,基础扎实,适合搞深入研究。另外一方面,我们学校是一所研究型的大学,研究实力、科研团队基础非常好,需要更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来充实到科学研究的队伍中。”据洪冠新介绍,北航本科生保研率大概在25%左右,在国内升学率达到52%,另外还有12%左右出国深造,整体升学率达到63.4%。

洪冠新对有志于报考北航的同学提出建议,北航录取有两个批次,一个是提前批次,还有一个是正常批次。在提前批次里,学校安排有艺术类、国防生、飞行员。在正常批次里,普通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录取,一般是按照同一分数、不会减人的方式。在专业方面,不设专业级差,高分优先。考生在报考北航时要掌握好报考志愿的梯队,尤其在专业方面,同时可以考虑北京市考试院给予的加分,以及北航给予的自主招生加分优惠。洪冠新还提醒考生,北航不预留二志愿,希望同学们报考北航时是一志愿报考。

拔尖人才订单式入学

2013年北航参与了国家和教育部多个人才培养计划。目前北航有多个专业进入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如飞行器动力、飞行机设计、测控与仪器等,北航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项目。

洪冠新向记者介绍:“拔尖项目主要体现在北航有工科、理科、文科、国际化四类本科这个实验班,如属于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的工科类的实验班,高等工科学院,理科类的华罗庚班,那么还有国际化类中法工程师学院,这是属于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计划,我们文科类还有社会科学实验班。”在谈到2013年北航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时,她表示:“我们专业设置主要以学院为单位,实行宽口径、大平台的专业设置与培养,最大程度满足考生的报考志愿,为学生培养提供更大的学科平台,入学后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对专业有所认识和了解后,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可再次选择专业。”

2013年北航还将招收国防生和飞行国防生115人、民航飞行员(飞行技术专业)拟招收500人,艺术类(设计学类)考生60人。

洪冠新对记者表示:“我们今年要为东方航空公司首次招收和培养飞行员14人左右。这些人才全部采取的是订单式培养,在入学开始就和相关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

关注就业关注民生

航天航空类就业方向篇11

航空航天颁奖典礼心得感想一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现代航天器将人们带入了崭新的航天时代。我热爱宇宙,更热爱航天,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航天事业的战士,乘着载人飞船去遨游太空,探索宇宙。

我对航天的理解很浮浅,认为飞机、火箭飞上天就是航天,实际航天领域研究的东西非常广泛,也非常深奥,不管我对航天认识的深与浅,但我非常喜欢航天。

记得小时候,大人们给我买的玩具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飞机,现在家里还有两架遥控飞机模型保存的好好的;还记得我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和爷爷一起做了一支火箭模型,并在全幼儿园观展;上了小学我参加的是航模兴趣小组,在小组里我做了六架飞机模型。当我制作的飞机模型飞在天空中的时候,我想起了杨利伟叔叔,他乘着我国自己建造的载人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这一创举在全世界面前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光露了脸。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不断增长,我对航天的理解也逐渐加深了,同时脑子里的疑问也一个一个的接踵而来,如:火箭没有翅膀是怎样飞起来的?人造卫星在天上会不会掉下来?再如:载人飞船为什么能遨游太空?……带着这些问题我买了一些有关“宇宙、太空、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通过学习我初步了解到:火箭是利用发动机向后喷射高温高压的燃气产生及作用力以获得前进推力,并由此向前运动的飞行器,它一般由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结构系统三部分组成。

        人造卫星和太空探测器是无人驾驶的航天器,它拥有高度精密的自动控制装置,迄今为止它们已先后对月球、金星、火星、哈雷星等近距离或实地考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人类称它为“宇宙信息的侦察兵”。人类除了派人造卫星和探测器到太空考察外,也希望自己能够飞上太空,载人飞船就是人类遨游太空的工具之一,它一般由座舱、轨道舱、服务舱、对接舱和应急救生装置等部分组成。座舱是飞船的核心,轨道舱内装有各种实验仪器,服务舱则是为航天员提供生活保障的地方。载人飞船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作为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的“渡船”,并能与空间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联合飞行。我国自行研制的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于11月3日凌晨1时36分首次空间对接成功,这是在美国、俄罗斯进行首次交会对接试验40多年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这说明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已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我为之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也更加热爱航天了。

我是一名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知道宇宙间还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航天领域里还有许多难题在等着我们去认识和攻关,因此,为了实现自己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美好理想,长大后为我所爱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从现在起我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牢牢掌握过硬本领,争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航空航天颁奖典礼心得感想二

“北京时间6时整!”清晨6时整,多功能养生保健枕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我决定回我的家乡看一看。

我思考着,对着衣柜说了一声:“居家,随意一些。”衣柜左面立刻伸出一个托盘,托盘上放着一套清洁,消毒过的整洁的衣物。上身是一件白色T恤,下身是一条蓝色牛仔裤,正应了我今天的主题。

对了,介绍一下现在的衣服吧!现在的衣服是由航空航天新材料织成的,染料是纯天然植物染料,在衣服靠近领口位置的地方,有一个健康检测仪,它可以随时检测主人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生异常,就会和房屋中的中央总控器联系发出警报,提醒主人。

我穿上衣服,与此同时,厨房已经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控,知道我已经起床,开始为我做饭了。传送带把仓库中的食材输送到了智能厨具中。食材经过了清洗,切碎,翻炒等一系列工序,当它从传送带上下到餐桌上时,已经变成了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扬州炒饭。

我走进了卫生间,门上的红外线探测器感受到了我,左侧的墙壁上伸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热毛巾和牙膏牙刷,我洗漱完毕,吃完早餐,坐上我们中国科学家团队自主研发的多能源悬浮“气”车,向我的家乡——南京市六合区进发。

介绍一下我们中国科学家团队自主研发的多能源悬浮“气”车。它像磁悬浮列车一样漂浮在空中,车顶有太阳能帆板,以太阳能为动力,阴天时,也可以用工厂排出的废气,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为动力,排出氧气,而且具有自动驾驶、语音操控、防震动、防车祸等各种性能,最高时速可达10亿千米。

虽然这车开得十分快,但我的火星住宅离我的家乡非常远,所以也要开好几分钟,我就用这个时间来介绍一下自己吧!

我叫王子涵,女,35岁,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航天系,也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教授,是中科院的一名院士,30岁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中国航空航天总部工作,去年年底刚刚调到了中国航空航天总部月球分部祖冲之环形山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成就有:“荧惑”计划、“启明星”计划、“夸父”计划、多能源悬浮“气”车以及现在正在进行的“宇宙”计划,是科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到了!到了!六合区现在山清水秀,绿树成阴,大家全都住在新式房子里。这种房子可以像白云一样飘在空中,而且稳定性非常高,和在平地上没什么区别。这种房子恒温恒湿,还能把二氧化碳净化成氧气,让屋内每时每刻都有新鲜的氧气。

我循着记忆,来到了我的母校——龙池小学。昔日的两栋教学楼,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座6层高的教学楼,一座6层的实践楼。我在校园中漫步,眼睛突然一亮——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小欣欣!”她回过头来,惊讶地喊道:“子涵!”她领着我在校园里转几圈,为我介绍:“这是操场,可比我们上学时候好多了!”顾雅欣又说:“现在可好了,黑板上可以自动显现字迹,不用板书,也不用擦了!”我说:“是好了,他们一定比我们更优秀!”

我又到了发射中心,我大喊:“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起飞!”“宇宙十号”承载着全中国的希望,向宇宙边缘飞去。

“叮铃铃!”原来这是一场梦,但只要我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就一定能把它变为现实。

航空航天颁奖典礼心得感想三

在很多时候,中国人都有一个梦想,能自由飞到太空.后来我们中国人终于成功了,201x年10月12日9时整"神舟六号"飞上了太空,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叔叔们飞上了天空,自豪地向地球招手,他们在机航里整整生活了115小时。

我也有一个航天梦,就是像叔叔们一样遨游太空。我想着我的航天梦,想着想着就睡着了。惭惭地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自己驾驶着象麿菇一样的飞船,向太空飞去。太空里繁星闪烁,广阔神秘,正如十二星座一般有着各自神秘的故事和无穷的能量。我来到了一个叫水瓶星球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外星人向我问好,哇!我还第一次与外星人问好,有点兴奋与激动。这里的外星人衣服好特别,都是用瓶子做的,上面雕刻着各种漂亮的图案,这位友好的外星人衣服是淡黄色的,上面有几朵美丽的粉红的小花儿。我好奇地问“请问你们为什么用瓶子做衣服?”外星人沮丧地回答:“我们的星球被破坏了,以前都是用布做衣服,结果现在人类乱扔垃圾,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我们星球就用瓶子做衣服。我们以前星球叫‘快乐星球’,可是有段时间我们星球坏境被破坏,心情越来越差,首领觉得要改名字,想了很多名字,最终大家觉得叫‘水瓶星球’比较好。”

         我连忙向他们道歉。当我进入外星人的世界时,发现这里的房子,外面的花园都是用各种瓶子做成的,房子里面的家具及各种摆设也是用晶莹透亮的瓶子做的,甚至笔盒,花瓶,玩具也是瓶子做的。”我很是好奇,“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瓶子?”外星人解开了我的谜雾,说“那要从500年有说起,有一天,星球突震动,大地裂开,河水变黑......有一个叫哈力的巨人来破坏,他就用瓶子来对付我们,用瓶子把我们关起来,用瓶子把我们砸死,用瓶子来发射,后来我们逃走了,逃到了另一个星球,200年过去了,巨人因为在星球上没有东西吃就活活饿死了,化为瓶子,于是我们又回到自己的家园,重新修建这里,因为瓶子太多,首领改名‘水瓶星球’。”原来水瓶星球的改名不仅是人类的问题,也是巨人的问题。外星人继续说:“后来我们想出了许多方法,让瓶子变废为宝,做成各种实用的物品,以及装饰的物品,当我们的家园变得美丽时,我们星球的人又回到了以前的欢声笑语中。”

我为水瓶星球的神奇智慧喝彩,并送给他们植物的种子,希望他们的星球再增添点绿树红花,鸟语花香,外星人感谢我的礼物,又送了我一枚用瓶子做的“水瓶星球”的徽章。我看时间不多了,就跟水瓶星球告了别。

当我正准备进入“金牛星球”时,“叮呤呤叮呤呤“闹钟不停地唱歌,我才知道我在做梦,回味刚才做的梦又神奇又有趣。现在我的梦想依然没有变,登上飞船,游太空,探索更为广阔的世界,那时候没有战争,环境更环保,更绿色,外星人,人类都生活得幸福,快乐,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

航空航天颁奖典礼心得感想四

11月18日下午,由航空工业主办,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商飞、中国航发、电子科技等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晨兴音乐厅成功举办。

本届航空航天月桂奖得到了工信部、国资委、国防科工局、民航局等国家机关、军委科技委及各军兵种的关心和指导,以及各大军工集团、民航企业、航空院校的大力支持。12个个人和团队分别获得了“大国工匠”“飞行精英”“英雄无畏”“技术先锋”“领导卓越”“携手合作”“终身奉献”等七项大奖。

航空工业党组书记、董事长谭瑞松,中国航发党组书记、董事长曹建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曹淑敏,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航空工业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罗荣怀,中国民航局总飞行师万向东,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二司副司长王瑞华,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杨景百,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党委书记范兴敏,航天科技党组副书记方向明,航天科工党组副书记陈国瑛,航空工业党组副书记李本正,兵器工业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植玉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罡,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侯成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助理吴启晖,来自军委科技委、海军装备部、空军装备部、火箭军装备部以及中央部委、相关高校和航空航天业界的领导与嘉宾出席了本届颁奖仪式,并分别为获奖人颁奖。

航空航天颁奖典礼心得感想五

梦想是风,吹拂着千万人的心田;梦想是火,锤炼我们的意志;梦想是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童年虽然已经悄然离去,但是那时的飞天梦我还记忆犹新。渐渐地,我了解的科普知识多了起来。人类的智慧和努力实现了航天梦想。600多年前明朝的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之后,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成为了登陆太空的第一人。1969年7月美国的的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首次登上了月球,实现了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中国的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也成功登陆太空,实现了中国人的梦想。我也常梦想着自己哪一天也能成为宇航员,登陆太空,探索一回飞天之感,神秘之游。

每当我仰望夜空,那漫天星斗使我感到无比的震撼,还有宇宙的深奥和变化莫测都让我对它充满了无限的好奇。我想探索宇宙中那些未知的奥秘,就必须好好学习,将来造出一艘功能最齐全的宇宙飞船。它有着“流线体”一样的坚固船身,可以抵御任何宇宙射线。船内设有重力系统,生活设施一一俱全,携带一颗通讯卫星可以随时和家人、朋友联系。最重要的是它能把所有可利用的元素转变成能源,让飞船在太空中自由邀翔,并在飞船内过滤出氧气和水。以致所有人都可以坐上飞船在宇宙间自由穿梭,共同探索这“黑洞”的奥秘,“行星”的变化轨迹……

航天航空类就业方向篇12

“一超三强”新格局初步形成

人类航天发展50多年来,世界航天战略格局从发展初期的“两强争霸”,逐步演化为“一超一强、多方追赶”的发展态势。尽管美国依然是世界超级航天强国,欧洲和俄罗斯仍然拥有世界航天强国的实力,但是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美、欧等政府正面临财政困局,未来对航天的投入可能影响其竞争优势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从2011年以来,中国航天竞争实力快速提升,世界航天战略格局正在向美、俄、欧、中“一超三强,多方角力”的新格局演进。

美国仍是世界航天超级强国

美国富创公司的2012年《国家航天竞争力指数》报告指出:虽然美国在航天竞争力方面继续保持全方位的领导地位,但随着其他国家航天能力的不断增强,美国的相对领先地位已经连续第五年下滑,同时美国在航天领域正在经历的巨大转变有可能使其优势地位处于重大不确定性中。尽管如此,美国的航天技术实力、航天投入强度、航天创新能力和航天产业基础仍然稳居世界领导地位。例如美国仍是拥有在轨服役航天器最多的超级强国,目前总量达460多个;其军用和民用航天投入约占全球航天总投入的70%;在2012年全球航天制造与发射服务业50强排行榜的前10名中,美国国际一流宇航公司占8个。

中国航天快速崛起且后劲十足

中国政府2011年12月的《航天白皮书》指出:“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在若干重要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2012年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首次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以及北斗导航卫星区域系统建成并提供导航、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就是中国航天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最新例证。

据富创公司2012年《国家航天竞争力指数》报告分析得出的重要结论:过去5年中国航天竞争力增长了41%,是全球10个主要航天国家中增长最快的国家;同时富创公司还对过去10年(2002年~2011年)间各主要航天国家航天制造与发射服务业的业绩进行了统计分析,显示中国航天制造业名列美国、俄罗斯、欧洲之后的第4位,发射服务业名列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3位。2012年,中国航天共完成19次发射任务,将28个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航天发射次数再次超过美国,在俄罗斯之后位居世界第二。

俄罗斯制定雄心勃勃航天发展战略

2012年4月28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2030年前及未来俄罗斯航天发展战略(草案)》。在此项战略计划中,航天局向政府提出分四阶段完成九大航天发展任务,以确保实现“俄罗斯航天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巩固俄罗斯在航天领域领先地位”的战略目标,旨在重振俄罗斯的航天辉煌,巩固俄罗斯的航天强国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俄罗斯将在未来18年以及更长的时间里,力图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运载火箭研制、发射场建设等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

新航天战略还明确了未来航天活动三大优先方向:一是发展航天通信、对地观测、卫星导航等系统,以及用于基础研究的航天设备和技术;二是建造用于载人、载货的飞船和行星着陆设备,以及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发射系统;三是实施载人探测火星的国际合作,为建造新一代空间站而建立科学技术储备。

欧洲主推“大航天计划”

为了改变欧洲航天力量分散的局面,欧盟连续出台政策文件以推行一体化发展的理念。2007年出台《欧洲航天政策》,为未来欧盟航天领域的发展,明确方向和重点。欧盟当前航天发展的重点是“全球环境与安全监视”(GMES)系统和“伽利略”(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由于受到欧盟成员国内部经费分摊、技术发展和各自防务需求等问题的困扰,加上欧债危机,欧洲航天一体化进程困难重重。2012年11月底,在欧盟部长级会议上,法国和德国就联合建造“阿里安”5ME重型过渡性火箭达成一致,该火箭将于2017年首飞。欧空局将开始打造迷你型可重复使用的空天飞机以及为美国航宇局“猎户座”建造服务舱。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