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合集12篇

时间:2023-08-09 09:21:2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篇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进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充实和改进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文拟结台成人高校的教育特点,谈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握好的六个关系。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政治理论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很广泛,但归结起来无非是政治教育和经常性思想教育两个方面,而政治理论教育则是政治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政治理论教育就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在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了解并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理论基础。思想政治工作与理论教育有许多共同点,如共同的教育对象、培养目标、理论基础、正确灌输与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方针等等。但是又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与外延,谁也不能代替谁。

要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必须重点充实和改进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理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脉膊,达到理论灌输、行为调节和纪律约束的统一。同时也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德育工作,达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目的。

现实中,政治理论教育常常处于受轻视、受冷落的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解决眼前的思想问题成了当务之急。于是,带有治本性质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减少了,而带有“消防”、“补漏”性质的零敲碎打方式多了。有时,思想政治工作常常被动地应付和附属于某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所起到的也只是“配合”、“呼应”的功能和作用,由此带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短期行为。比如:某一时期只重视学校招生人数,而忽视对考生的思想品德审核,招进个别品质恶劣的学生;只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行为养成等等。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深人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道德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项有力措施。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台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达到双赢的目的。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不少人把二者混淆起来,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只注重理论上的说教,情感上的启发,而放弃了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建设,使思想工作流于形式。实际上,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他们都是做人的工作,解决人的认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其次,他们都要做到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以理服人;再次,他们都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离开了思想政治工作,职业道德教育就无法进行;离开了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达到目的。

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道德教育也有区别,主要是目的、任务、内容等不一样。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实践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它有具体的条例、制度、公约、守则等;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针对人们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的。可见,二者不能互相代替。学校自古以来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教师,一种是学生。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学校的活力源泉。教师和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直接影响着学校的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应结合学校的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八细致地做好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职业道德教育之始终。同时,把职业道德教育看作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使他们按照自身的规律正常运行,以推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 、思想政治工作与为人师表的关系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历代教育家所倡导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体现。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

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动员所有教师来做。学科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也应成为学生思想成长的引路人。因此,要搞好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教师要重视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师首先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上成为学生的表率,其次要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灌输和思想教育。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诚待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所以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关系

有人说,思想政治工作就其内容来说是糖,就其形式来说是水,糖要溶于水。这个比喻是生动而恰当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有报告、课堂等主渠道,又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寓教于乐,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取得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社会心理学研究已证明了“警告的防御作用”,即如果事先告知某人他将要获得某种与他原有的观念不一致的信息,那么他很可能采取一种预防机制,以对付那不一致的信息。因此,要改变那种单纯开大会、听报告、学文件之类的单调的教育形式,寓思想政治工作于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才能受到他们的欢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借助文体活动、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可以起到点滴渗透、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可以丰富师生的业余生括。成人院校师生的业余时间比较多,人们可以从事文化学习、阅读、欣赏、体育、社交、娱乐等活动,用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五、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专门人才这个基本任务的必要保证。管理是一种运用行政手段,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行为的教育形式,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学生管理工作绝不是为管理而管理,而是通过严谨、科学的管理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这也就是为什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总是和思想教育联系在一起并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成人高校各项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客观地说,如何从管理人的思想行为的角度去教育学生、启发学生、感化学生、关心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工作某种程度上确实被忽视了。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考虑得多,对思想教育管理考虑得少;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形式上多,而深人实际从管理角度去规范思想、行为少;党委管教育行政搞管理,两项工作相分离。这也是一手软一手硬的原因之一。因此,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密切结合,绝不能以“管”代“教”,也不能以“教”代“管”,否则,就会形成“两张皮”。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教育性。成人院校管理工作面对的是不同年龄层次的成人大学生。由于他们各自表现出的气质、性格、智力、意志、情感、兴趣有异,自有各自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加强科学管理,进行卓有成效的行为导向的过程中,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认真对待不同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注重灵活性。但管理过程的实施却体现出强制性,它以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为依据,运用行政手段来达到管理、教育的目的,从而形成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六、思想政治工作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

高校是人才的摇篮,担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历史重任。成才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的核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又是成才教育的关键。所以,高等学校一定要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篇2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党委、广大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做了大量创造性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社会全方位的整合与结构重组;大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其思想状况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这就从本质上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机制,更应处理好这个机制中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有机体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制约、自行调节的组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有机联系、相互作用和内在调节的方式和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主要含义是指:第一,它是思想政治工作各构成要素的总合;第二,它的功能是相关因素的耦合,其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衔接、协调运转,依赖于各要素功能的健全;第三,它是按一定的方式有规律的运行着的动态过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领导机制、制度建设机制、队伍建设机制、控制协调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反馈评估机制等七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体;各构成要素的功能状况及其组合方式影响和决定着整个机制的功能;各要素功能的发挥是通过与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而在整个机制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离开了整体的机制,其各要素就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和作用。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有机体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制约、自行调节的组织;其功能大于构成有机体事物的各要素的功能之和,具有各要素所不具有的新性质和新功能。这些要素环节, 一环紧扣一环, 缺一不可, 一个机制环节出现问题, 就会影响整个工作。

只有通过优化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并加以切实的贯彻实施,才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科学的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

领导机制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高校领导干部是党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的桥梁;是化解矛盾、维护学校稳定的保证;是党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纽带。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工作作风、决策水平,影响着学校的和谐团结,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

制度建设机制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基本要素。没有制度就没有一切,只有健全并完善各项制度,才能确保校园里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队伍建设机制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核心要素。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一支高效精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扎扎实实、持之以恒的重要保证,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核心,是大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思想政治工作者处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第一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控制协调机制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方法要素。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的控制协调机制是为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中,按照科学决策和正确的规划所设定的目标和任务有序、协调地发展,在运行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控制协调主要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并使这些方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一种合力。

激励机制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动力要素。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为了灵活运用各种形式的激励手段,有效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从而达到所追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保障机制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基础要素。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机制,就是为了保证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保证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的各责任单元都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任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的归属感、安全的保障感和奋斗的成就感。

反馈评估机制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制约要素。它通过科学的反馈,解决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怎样的问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及各要素、效果及社会价值进行实事求是、科学地分析,以利于总结经验、纠正偏差,最大限度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三、正确处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内各要素的关系,使之有效运行

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来看,建立完善领导机制,就是高校党委要统一领导,党政要齐抓共管,党委书记、校长要亲自抓,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负责,组织各方力量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是基本,领导的重视依靠一套完善和健全的制度来制定实施计划、方案。一套好的制度会使各项工作顺利的开展,反之,领导再重视也会被束缚住手脚,开展不下去,徒劳无功。队伍建设是核心,领导的重视依靠一套完善健全的制度,制定出来的方案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来执行。没有一支好的工作队伍,再好的决策、方案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支优秀的工作队伍在执行各项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原计划与现实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这就需要运用控制协调的方法来调整原计划或执行过程中的途径来达到相同的目的。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定期开展评优表彰活动,评选出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环境五育人中的先进典型,并在教师节进行隆重表彰。大力推广他们的经验,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激励作用,为全体教职员工树立良好的导向。保障机制是基础,学校根据合理的分配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特点量化工作,实事求是地确认其应得的利益,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设立思想政治工作者岗位津贴,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改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住房条件,解决其后顾之忧,使之全身心投入到所从事的事业中。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设立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办公室,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良好开展。没有一个好的决策,依靠好的制度,通过一支好的队伍,运用各种方法贯彻下去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最后,工作成果需要及时准确的反馈回来,检验成果,积累经验,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涉及全局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方面来做。只有把党、政、工、团、学各自力量有机地凝聚起来,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能:

(一)党委是高校的领导核心,这种核心作用与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高校的党委与各级党组织是一个互相连接不可分割的组织体系。党委的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监督、支持、发动、领导和“党管干部”上;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和实际,制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本校的贯彻执行;支持行政领导行使职权,支持教代会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争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动师生员工完成改革和教学等各项任务;统一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工会、学生处、共青团的工作;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和政工队伍的建设。

(二)行政部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组织负责作用

这种地位主要体现在参与、重视、确保、支持和检查上。行政领导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党政共同负责、参与思想政治工作重大问题的决策。在领导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要抓好各级行政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实行民主管理,支持教代会、工会开展工作,在检查教育教学的同时检查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三)工会、学生处、共青团是党联系教职工和团员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要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共同承担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

在党委的领导下,在行政的支持下,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创新、主动地开展各种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会的工作要紧紧依靠广大的教职工,协助党政领导抓好教职工的思想建设和文化活动设施建设,教育教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组织教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教职工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于人,以此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学生处、共青团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在日常管理中狠抓落实,团结和带领青年学生共同创造严谨、科学、创新的优良学风,培养学生立志成材、报效祖国的志向,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一个大的系统,是由这七个要素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运行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依靠少数人能够做好的,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调动一切力量。高校党委只有把这项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建立专门的领导班子,组织有关人员深入调查,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措施,才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得到有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永强,《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创新》山西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殷一璀,《开拓创新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7年03期.

[3]张振平,朱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初探》,思想教育研究 ,2005年.

[4]李兵,《浅论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

[5]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作者简介:

周永军(1982-),男,山西五寨人,助教,硕研,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所挂课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篇3

总所周知,对于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当中,企业文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同时也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分不开,企业竞争不仅仅知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企业管理身后的员工素质也与企业文化分不开。根据数据调查显示,每个企业在发展的阶段,企业的文化建设能够有利的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中国的国情建设要求企业的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助,而其中的企业精神以及管理手段等等都离不开企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这就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分不开可,所以在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道路上,应该看到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对于高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思想政治工作就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了完成某一政治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就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将其与时间教育相结合,引导人们有积极的政治思想以态度,提升其心理素质与道德水平。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当中的以项新学科,企业文化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之下,在企业的管理当中创造具有企业精神的状态,企业的文化的应用能够给企业关注活力,促使企业在经营的过程当中有效的增长其经济与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将企业的价值理念作为中心对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种政治思想文化的教育体系,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两者都是对人思想观念以及高的水平的教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高职院校作为高职学生迈向社会的重要过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根据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要求进行,这样可以更加有利于学生迈向社会工作,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吸收企业的一些优秀文化及内涵,投入到高职院校的建设当中去,这样既可以使高职院校的发展符合社会的需要,又能够为社会及企业输送有用的人才,让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建设想结合成为可能。

二、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学应当结合思想政治的规律,围绕高职教育的目的及特点进行思考,寻在思想政治课和高职教育的契机,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以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就业为指导的教育导向,高职学生想要顺利就业,就应当具备最基本的道德,职业道德也是道德范畴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应当把职业道德观念思想的培养作为重点贯彻到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因为只有采用这种手段,才可以让高职思想政治课具备于一般本科院校思想政治课完全不同的特色,所以重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提升思想政治课和高职教育有机结合的最终目标[1]。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让学生深入到社会中去,接触优秀企业文化的改造是为高职学生提供了解社会、接触优秀企业文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学校是是施教的主体,企业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施教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是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更是贯穿学校教学和生产实践、实习的整个过程和每一个具体环节,所以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不但要考虑与学生专业的融合,更要考虑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延伸[2]。

重视高职学生社会调查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调查是学生融入社会、接触企业、进入行业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有选择性的加入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当中进行调查、分析,是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最有效办法,指导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当中学习企业优秀文化的精髓,学习企业经营理念,通过实地学习调动学生主动面向企业的积极性,养成正确的职业道德,积极引导学生勤工助学活动,高职院校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更容易接触到相关行业、企业,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快速融入社会,深入企业,吸收企业文化的精髓,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3]。

四、结论

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建设当中职业道德是企业的一面镜子,也是提升企业现象的最佳途径,职业道德的高低能够最直观的将一个人的素质最直观的展现出来,所以道德的提升可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水平,但是一个素质高尚的人不仅仅是在高校中培养的,更多的是走上社会之后,在社会上企业中慢慢磨练培养出来的,把这些意识上的道德平直转换为与道德相关的企业实践挥动,才可能养成一种和社会与企业等建设的最需要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席文启,刘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27(39);157-158.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篇4

1.引导大学生朝正确方向发展

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接受知识较多,但是这不能代表大学生自身思想不存在缺陷。因为大学生身心发展并不完善,其生理和心理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与社会的接触较少,知识阅历和社会实践能力有限,对问题的判断和辨别能力不高。因此,大学生对社会发展形式、规律及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判断不准,在其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看法可能会有偏激性。面对这一问题,高校应该坚持党的路线和发展方针,增加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实现教育意义并塑造大学生全新形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结合国家发展方向开展,围绕社会主义接班人理念,为社会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思想道德知识后,可以提高判断力,明确自身立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提升自身素养和品质。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利用科学舆论引导其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树立全新的高校形象,实现高校学风构建目标。

3.对大学生行为和心理进行疏导,激励大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学目标是对大学生行为和思想进行规范,对大学生心理进行疏导,确保大学生行为和心理健康,保证大学生行为符合法律和道德要求。在社会中,大学生会结合自身思想政治学习知识,树立思政精神和理念,明确自身角色,判断分析自身行为的准确性,成为一个合法人,发挥价值,为社会做贡献。站在发展角度来说,高校大学生学习思政知识和优秀精神后,在面对社会热点事件时,会做出正确判断,结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解释和理解社会的行为,并规范自己在面对问题时的行为,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高校学生和社会联系密切。学生在接受教育后,会步入社会,发挥自身能力,为社会做贡献。但是一些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无法发挥自身能力和价值,这主要是其思想认知度不高,素质水平较低,在影响自我发展的同时,对社会发展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联系,高校学生接受到良好教育,有利于发挥自身价值,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为社会为稳定发展提供保证。详细来说,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高校学生是社会后备力量,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

高校学生在经过小学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后,已经具备了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知识储备量大,思维灵活,基本知识牢固,技术和理论知识扎实,是相同年纪人群中较为突出的主体,也是高校为社会未来发展培养的人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对思想存在误区、行为存在弊端和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高校学生在思政理论和知识的熏陶下,进入社会,走上岗位后,能够运用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在工作岗位中积极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树立科学发展目标,为社会发展和国家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2.高校大学生影响力大,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

高校大学生来自全国不同地区,覆?w面广,影响力大。大学生离开家乡,步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接受着国家高等教育。大学生在家乡人民心中的地位对本地区人民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高校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和优秀理论后,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理论、优秀思想结合自身社会实践能力,传授给当地群众,促进社会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站在大学生自身角度来说,其本身具备较高的素养和理论知识储备,能够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树立榜样作用,为同龄人做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人的行为和思想。

三、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存在弊端

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存在弊端,详细来说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方面。首先,高校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具有自身发展的特点,不同大学生所呈现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性格特点有较大差异。有些大学生心理较为成熟,对外界抵抗能力较强。因此,这一类型的大学生具备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在面对外界不良影响时,会自主分析,正确判断,从而抵制不良思想。但是还有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对外界事物的分辨能力较低,容易受不良影响的诱惑,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这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严重阻碍。其次,大学生性格具有自身特点,其均为90后群体,个性独立,特立独行,具有逆反心理,导致其对自身认知度不高,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容易被别人的行为和意识影响。性格冲动、敏感,社会发生变化,就会对其身心带来极大波动。由此可见,对高校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四、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开展策略

1.结合当下教育形势,树立全新教育目标

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与社会稳定具有较大关系。因此,高校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结合当下社会发展形势,树立全新的教育目标,将情感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将基础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树立基础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目标,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将教育目标与社会相实际联系,增强教育实效性,避免形式化教育。详细来说,教师在教育环节,首先要做到三个结合的工作。第一,与社会发展形势相结合,加强教育工作与相关政策的联系性,保证言之有物、有理有据,丰富教育内容,避免教育空洞现象的产生。第二,和心理教学结合发展。通过对当下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大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环节情商发挥的影响高于智商的影响。心理素质是情商的体现。在学生发展和学习环节,心理素质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其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长远的发展,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影响巨大。高校在开展思政工作时,要增加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联系,确保大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第三,增强与教育的联系。当下大学生基础知识和文化精神素养水平不高,高校在思政工作中需要注意这一点,利用细致化教育工作感染学生,在教育和教学环节把思政教育中的优秀精神和思想传授给大学生,鼓励大学生积极面对自身缺点,正确解决问题,树立科学的发展目标,提升文明素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篇5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科学定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正确运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教育对象的主动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相对于教育对象来说是成熟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起主导和支配作用,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对象现实的思想道德状况出发,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引导教育对象养成与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科学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不具备主体性,即使身为教育者,也不能很好地履行承担、组织、发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难以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具备了主体性,切实履行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才能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的强弱,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效率。因此,有否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必备条件,不断增强主体性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必要条件。

荀子认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怀。”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建设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优良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知识素养,“以人为本”的良好动机和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巩固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教育对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认识和施加可控性影响的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客体既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客体,如每个干部、教师、学生等;也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群体客体,如共产党员群体、共青团员群体、学生干部群体、教师群体等。而狭义的客体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个体和大学生组织。本文所指的是狭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相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不成熟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受到主体的主导、支配和调控,处于从属的地位,其思想行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和塑造下发生主体所希冀的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与一般的物质客体不同,作为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他们在接受教育时,不是完全被动的,也具有主动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不同于一般物质客体的根本特点之一。正是由于教育对象能够主动地参与和接受教育,因而只有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当然,这种主动性是接受教育的主动性,而不是教育的主动性,它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客体性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不能因此而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客体地位。

三、正确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最微妙也是最难处理的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两者的关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要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地位平等观念。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人格上,都是平等主体间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地位又是相互转换的。教育者首先是教育对象,而教育对象也能成为教育者,也往往要成为教育者。教育者之所以是教育者,不仅是因为社会分工而造成的社会角色的安排;而且更是因为教育者具备了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具备了对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的掌握,事先进行了教育活动过程的设计和思考,才成为真正的教育者。教育对象之所以是教育对象,是因为他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的义务。因为,每个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称职的国家工作人员,也才能转化为合格的教育者。因此,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除了存在着先受教育与后受教育,专职从事教育工作、兼职从事教育工作还是非教育工作岗位之外,没有其它的本质差别。

2.要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和谐互动观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思想、信息和情感双向交流、交互作用的过程。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起主导作用,通过灌输理论知识、启发觉悟、言传身教等多种方式影响教育对象,使教育对象产生思想情感共鸣,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从而主动将教育影响内化为自己的品德认识、情感、信念。教育对象起积极主动作用,通过参与教育过程,选择接受或拒绝教育影响,并进行信息反馈,以影响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和教育效果的评价,从而调整教育活动。只有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两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并且相互作用,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良性循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才能形成一种和谐互动的关系。

3.要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共享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精神共享,在社会生活中人需要共享精神、知识、智慧、意义,在共享中促进相互发展,保持共识,容忍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应该具有共享意识,都应该成为集体思维中的一个和谐音符;任何信息都应该成为也可以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流动和交换;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并享受群体中所有人的全部意义,既参与其中,又分享彼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过程。在这种交往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每个人都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每个人也都彻底地表达出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和看法,然后让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之间彼此碰撞、激荡、交融,从而让真理脱颖而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在认真分析和研究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及其发展规律、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正确运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个新起色。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 2001.236.

[2]荀子集解.上海书店,1986.20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篇6

作者简介:王召征(1979-),男,江苏沛县人,江苏科技大学党委组织部,讲师;杨海涛(1976-),女,江苏连云港人,江苏科技大学党委组织部,讲师。(江苏 镇江 21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科技大学学生工作研究基金项目“高校辅导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模型研究”(基金编号:2011RW151J)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98-01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高校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加,高校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有效地降低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

一、突发事件及高校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也称危机事件,最早是由荷兰危机管理理论研究专家罗森塔尔(U Rosenthal)从整个社会角度进行定义的,他认为是“对社会既定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并且须在短时间和信息不全面的状态下做出决策的事件”。我国于2006年1月和2007年8月先后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理与救援和事后恢复与重建等角度对公共突发事件处理进行了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如雅安地震以及最近社会爆发的甲型H7N9禽流感等等。

高校突发事件则特指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例如学生自杀、学生之间暴力冲突事件、学生食物中毒、学生集体罢课等重大恶性事件。高校突发事件涉及的面非常广,产生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既有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也有社会政治原因,但是纵观所有的突发事件,不难发现它们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一是突发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事先毫无征兆,突然降临,使人们猝不及防,难以及时迅速地采取恰当的措施从而严重影响校园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

二是规律性。虽然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和确定,但是就其发生、发展过程来看还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是可以预测的。例如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多是学生对大学生活不适应以致引发心理问题造成的,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正是这种规律性,使我们可以对突发事件做好积极应对,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是综合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应对突发事件就需要多种力量、多个部门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以甲流防控为例,需要校防控领导小组牵头协调,学生管理部门、宿舍管理部门、医务部门以及各学院通力合作来负责做好应急工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作用

大多数人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一般性的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是一种和风细雨式的工作,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如上所述,虽然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但是它同样也有规律可循,只要认清这些规律,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防作用

将突发事件扼杀在摇篮中是处理突发事件的最佳方法,因此事前预防工作对于应急管理至关重要。首先,通过宣传,帮助大学生正确了解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后果,即使突发事件发生了,学生也不至于手足无措。其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可以利用班会、政治学习、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具备应对各类型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最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大学生能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团结互助、万众一心,遇到困难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信念,同时正确理解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要求,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然而大学生以上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更不能等到突发事件来临时或结束后会才想到,这就需要高校通过思想政治工作长时间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方式对学生以上能力和素质进行有意识或有针对性的培养,及早做好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发生中的凝聚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粘合剂的凝聚功能,它能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方法将分散的个体力量凝聚成集体力量。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发挥其凝聚作用,将全校师生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渡过难关。如在汶川地震前,社会对“80后”、“90后”年轻人的评价多为自私、自我、责任感较差,但在地震发生后,大家对这批年轻人有了新的认识——“敢于付出,勇于承担责任”,大家在悲痛中凝聚起了不屈的力量。因此在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时,就需要调动学校各个层面的一切力量,动员广大师生服从学校的统一领导指挥,共同架起同舟共济的桥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突发事件,尽量降低因突发事件给学生、学校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调节作用

高校突发事件一般都会给学生带来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身体上的伤害可能是短时间可以康复的,但心理上的创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一直存在。例如地震后当地学生及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灾后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为了尽快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加强与突发事件受害者的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并协助心理咨询教师做好相关的心理调适工作;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重新鼓起勇气去面对生活和学习,在活动中忘却伤痛。

三、努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预防和降低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突发事件发生前、中、后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更好地预防和降低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是传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可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校报杂志、广播电视、学校网站、校园BBS、黑板报等平台营造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氛围;通过举办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知识竞赛、话剧小品大赛、主题班会等活动载体普及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管理的科学知识,让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知识不断深入全校师生心中,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氛围。

2.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包括党务工作者、“两课”教师、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等,他们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成效。以高校辅导员为例,他们与学生经常接触,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除了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临危不惧、驾驭全局等能力外,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很多高校加强了对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的能力培养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对辅导员能力培养和知识水平的提高给予支持和帮助。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联系和沟通,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信息

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学生当中,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情感人、以理育人,真心关心学生;同时还要加强宿舍管理,经常深入到宿舍与学生交流,随时关注、关心存在家庭困难、学习落后、心理问题等情况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各方面的困难,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此外,还要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信息,以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中更具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程晓娟,黎万和.发挥辅导员在高校危机事件中作用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0,(12).

[2]高志青.高校突发事件与辅导员工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篇7

在信息化时代,师生关系也如同其他社会关系一样,在不断地充实新的内容,增添新的活力。而在高校师生关系中,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尤显特殊,辅导员是学生在校园生活实践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者,而当前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信息传媒构成了大学生成长的起点,这对高校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挑战。作为思政工作者,辅导员能否把握时代脉搏,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决定着工作的成败。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内涵

师生关系从根本上讲,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相互认知和情感交流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是以教育为核心,以师生人际心理沟通为基础,以民主管理为手段,以超越代际的朋友似的尊师爱生的伦理关系为外在标志的有机关系体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互相信任、平等交往、和睦相处,并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关心、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而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师生双方可真诚合作,充分展示各自才能,发挥潜力和创造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特点

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而言,特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和职业特点,决定了辅导员要充当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协调者等角色,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该师生关系不仅表现为教育关系,而且表现为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是一种双向的、平等的沟通关系。

三、新时期影响思想政治工作中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

(一)辅导员的教育管理理念。

当代大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喜欢竞争,且个性独立,他们不喜欢被强迫接受知识和理论。传统的“训导”、“管教”、“灌输”教育模式只会引起学生反感,拉大师生间距离,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改变传统的老师高高在上的姿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将教育的主动权尽可能地下放,重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二)辅导员的自身素质结构。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着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性别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有关调查显示,辅导员队伍中大多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相差甚远,缺少系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造成辅导员队伍政治理论水平相对不足,专业知识相对缺乏的状况。解决学生大学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较差,工作视野狭窄,这些都严重影响着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辅导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结构,对学生所学的专业有更深的认识,展现人格魅力。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上彰显出新变化和新特征。如价值观的多元化、非理性化;独立意识强,缺乏独立自理能力;个性张扬,团队意识薄弱;勇于接受挑战,但受挫能力差;知识信息丰富但目标方向缺失;早熟且叛逆,过分依赖网络等。他们的这些行为特点不仅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而且弱化了辅导员在学生心目的地位与威信。

(四)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色彩。

由于受市场经济浪潮的侵袭,大学校园这块净土也沾上了浓厚的功利色彩,严重影响着思政工作中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交往目的的功利色彩加浓。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渴望自己被别人接纳,更希望“推销自己”体现自身价值,功利目的性的强化使人们在交往中获得的实惠也增大。例如在是否担任班干、入党、考试不及格、违纪处分等问题上,学生请客送礼,老师则“高抬贵手”,致使师生关系蒙上了一层利益主义的色彩,严重扭曲了师生关系。

(五)网络等信息媒体的介入。

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媒体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互联网、移动电视、手机等新兴媒体大量涌现,当代大学生对它们的依赖已经达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短信、电话、网上聊天、博客等新的传播方式成为他们人际交往的主要途径。但是虚拟的人际关系网冲击着他们的心灵,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对网络的依赖造成他们个性心灵明显封闭,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也远远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四、新时期思政工作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几点思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角色定位。

大学生远大理想的树立,人生目标的明确,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形成,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的培养,等等,都需要辅导员的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经济、生活、就业等方面都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困难或不适应,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都需要辅导员帮助解决。此外,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呈现出个性张扬、自行独立、以自我为中心、有强烈的自尊心和抵触心理、价值观多元化等新特点,都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辅导员必须结合社会实际,不断转变观念,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实现以下转变:由整体性向个体性的转变,学生工作既要重视对学生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培养,又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善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和自由;由教育对象向服务对象转变,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强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由事务性向规范性转变,想问题、办事情从人出发而不是从事出发。总而言之,辅导员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明确自身引导者的角色,而非权威的管理者,应充分尊重学生,以同伴的姿态与学生平等相处。

(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思政工作始终。

以学生为本是现代高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其基本内涵就是要充分认识到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为本就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发挥学生的才能,实现学生的价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本质上就是尊重、服务、依靠和发展学生。在高校思政工作中,为构建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辅导员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要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育和管理的始终、每一个细节。改变以往单一的“训导”、“管教”、“灌输”的教育模式,在管理中加强对人性的尊重,加强对学生个性、态度及行为特征的研究,这样可以真正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三)立足“基层”,抓住时机,营造良好开端。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篇8

1.1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成为形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外教育资源的主要动因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与党团学生处等相关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系统,两者有着共同的德育目标,但是在现实中却是各自为政,相互分离,并没有充分利用各自的教育资源,不但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导致有效、有力的教育合力难以形成,最终影响德育效果和目标的实现。形塑思想政治工作的课外教育资源,旨在密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与相关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联系,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外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和发展,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综合、融合为统一协调的整体,使之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的功能,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1.2协同论是形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外教育资源的内在理论根据协同论认为,为实现大系统总体目标,各子系统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态势。它强调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合作而产生的新的结构和功能。为了充分发挥系统的功效,实现系统优化就要充分发挥系统各要素的功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与党团学生处等相关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两者基本理念和德育目标一致,关注的侧重点相互补充,发挥作用的途径相得益彰,应该而且必须相互合作,齐抓共管,相互协调,努力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素质的提升和培养。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外教育资源的现状分析

形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外教育资源,首先应该对其现状进行分析以发现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措施。按照不同标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外教育资源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为了便于阐述,本文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党团学生处等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所拥有的课外资源分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实践资源和网络资源四大类。

2.1人力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多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理论功底较深厚,但长期以来只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并不了解各院系的学生工作,也缺乏社会经验和企业就业经历,与学生的关系较疏远。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同样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职责,但是很多时候忽视了这一职责。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反,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熟悉学生和学生工作,擅长组织各种比赛,大多有企业就业经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但是很多并不是科班出身,不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知识。

2.2物质资源这里所说的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培养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健康素质所需的场地和经费。物质资源是最基本的资源,没有必要的物质资源任何教育活动都无从谈起。党团学生处等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有一定的专门的学生活动经费,虽然非常有限,往往对一些需投入经费较多的活动和项目有心无力,但是毕竟有长期稳定的经费来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没有独立的财政收入和经费。后来中央明确要求各校每年拨给思想政治理论部生均20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经费。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还没有真正落实这个要求,但是随着上级的督查和时间的推移,认真落实这个政策必是大势所趋。显而易见,这笔经费将有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开展。

2.3实践资源实践资源,也称活动资源,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所能支配的开展实践教学所需的基地等资源。团委和院系学生处组织负责的各类竞赛、讲座、活动、实习等是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的、传统的实践资源。之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只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并不参与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实践资源可以说是零。近年来,全国思政界都开始开展实践教学,尤其是广东省的改革令人瞩目。在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处的大力推动下,实践教学得到极大重视,一些走在前列的高校还率先建立了校内校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场所。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投入巨资建立了德育实训室,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耗资60万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素质研练中心,此后更是将实践教学延伸到校外,努力与众多企业合作建设了一大批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这些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是新生的实践资源,并将发挥重要作用。

2.4网络资源网络资源是通过计算机在互联网上获取的信息资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的网络资源主要有网络课程、优质课程,学生们可以很方便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网页上浏览课程相关的信息、图文、电子文献、数据库等资料。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还尝试建设了网上实践教学实训室,以求更好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虽然还是初步探索,但勇气可嘉,前途光明。党团学生处等相关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也都有自己的网站,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和党团学生处等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人力资源各具特点,各有优劣势,本来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思政工作部门的条块分割导致两个系统的教师很少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和条件。此外,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和党团学生处等思想政治工作部门都各有自己独立的物质资源、实践资源和网络资源。这些资源的性质和内容相似或相通,本可以实现共建、共知、共享。但是由于这两大系统缺乏协调和沟通,导致这些资源的重复建设、闲置和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试想,如果协调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和党团学生处等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工作,不但可以减少重复建设和工作过程可能存在的内耗,而且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率,集中有限的人财物力办事情,必将大大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3形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外教育资源的途径

形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外教育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内部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和精诚合作。形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教育资源,通过认同性整合,提高对协同教育的认识和重视;通过制度性整合,推动协同教育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功能性整合,提高协同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篇9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创新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现状

虽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发展进步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笔者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1.1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方式有待完善

任何工作的组织方式对于工作的开展以及工作质量的保证都是十分重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如此。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也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方式进行完善。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方式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系统组织形式有待突破。我国很多高校长期以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门都是传统的组织模式,组织模式比较单一,这使得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有明显的局限性,很难在教育工作中有所突破和创新,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也会难以突破。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形式系统发展比较封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在组织形式上与教学活动的分离并不少见,这使得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很难全面落实,而且也容易导致教育工作的系统存在片面性,对教学的一些内容存在缺失和偏差。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接近40%的高校学生在大学期间明显缺乏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规划,思想政治觉悟并不高。也有不少学生在大学期间理想趋于功利化,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把加入学生的学生组织、担任班级干部、加入中国共产党等作为今后工作的资源,在对待这些工作的态度上趋于功利化。这也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不足的表现,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客观认识是开展工作前的重要工作,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一个前提。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界定不够清晰准确,将一些不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工作也当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开展了,可见,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对于教学内容的界定还需进一步明确。另外,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缺乏对核心问题的切入,很多高校都是从一些比较表面的工作入手,而且教育工作也就停留在表面,很难真正切入到核心问题。这种缺乏对核心问题切入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质量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理念

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工作,就需要有较为科学合理的理念作为指导,因此,笔者将对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理念进行论述。

2.1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所以,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应用以高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是我国以90后为主体的学生,这代人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个性也比较独立、思维比较活跃,因此,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尽量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2.2 将创新理念渗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创新的理念是教学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指导,也是保证教学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需要有客观正确的创新理念作为指导。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给学生的感觉都比较缺乏吸引力,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也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有创新理念的支持和渗入,在教学模式创新上真正下工夫,真正做到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教学对学生有吸引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提高。

2.3 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系统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作,这个工作涉及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工作,因此,要用系统的视角来看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学的内容、教师的素质、教育活动的硬件设施等都有关系,而且也与社会的思想政治氛围有关系。因此,要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也需要把握系统性的原则,兼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的诸多部分,以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2.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需要确保可操作性

任何工作和计划的可操作性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确保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也是如此,可操作性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也是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不仅需要有创新的理念,而且也需要有创新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证创新模式得以实施,而且也确保创新目的得以实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需要以可操作性作为一个重要指导,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工作中。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对策

前文中笔者已经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且对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理念进行了阐述,下面,笔者将结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标以及先进的教学经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对策进行论述。

3.1 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提高教学的深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自身的教学目标,并不是简单的普及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应该进行具备一定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还是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不够突出,教学深度不够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首先就要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提高教学的深度。因为高校学生不仅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而且也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国家的发展和政治问题更加关注,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所以,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并不一定要将教学停留在表面,而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教学内容提高到一定的深度。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需求,而且更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有更加深入地理解,避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模式的单调和枯燥。这样的创新不仅符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标,而且也符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需求,有助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

3.2 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的方式对于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是如此,教学的方式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都比较单一,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这让很多学生感觉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枯燥,很难真正吸引学生想注意力。因此,笔者认为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应该注重对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设计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授的内容,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将讲授的内容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这样让学生对思想政治问题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并且加以思考和内化。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一些素质训练或者是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在实践中对这些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对理论知识进行升华。在这些实践中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进而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对思想政治问题有更加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

3.3 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相联系,以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

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中,也可以将网络结合进来。网络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为高校学生获取资讯提高了很大帮助,但是网络信息所包含的正面和负面信息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讲网络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中也需要慎重,要注意利用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带来的好处,避免网络负面讯息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可以将网络上比较受关注的思想政治问题与学生进行认真探讨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将一些网络热点讯息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对这些问题有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避免对这些问题产生一些偏激的看法,也可以将一些典型的思想政治负面讯息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客观分析这些负面讯息的基础上,将这些问题作为一个警示,以提高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重视,也提高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树立自身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和提高都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论述,着重提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对策,希望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篇10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3.023

Abstract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collaborative research, I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onstantly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education quality of teaching,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the important path.Need all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mutual cooperation, construct a more scientific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tegrity; cooperativity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根本性工作,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的十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深入推进,党和国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围绕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下发了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文件,成为新时期我国高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纲领性文件。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履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引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因此,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前提,是当代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主渠道,是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保证。当前,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质量已经成为党、国家、人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的核心内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整体性协同性研究,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路径,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系统工程。

1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整体性协同性问题的提出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经过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标准化建设,形成了科学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保障。在我国高校大学生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成为广大大学生普遍高度关注的课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素质课,培养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必修课,受到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和历史使命。按照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要求,统一使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教材,按照思政课建设标准安排教学学时。从总体上来看,全国高校执行统一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标准,起到了积极的教学效果,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成为重要的基本保障。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深入推进,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与传统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给当代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成长环境。这些教育环境的变化,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对新生事物接纳能力强等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必须认真思考面对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中,大学生对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要求在显著提升。应当说,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能严格按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学要求,兢兢业业备课,认认真真教学,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我们应当深刻的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不能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的互相配合协调,更多的则需要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整体性协同性的视角来思考,该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需要我们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作为一项整体性的工作去思考、去规划,将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将思想政治理论各门教学课程当做一个整体去研究,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共同研究;同时,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协同性,各高校应当在校内、校外两个层次上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协同创新,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育人质量。

2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整体性协同性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整体性协同性工作,是一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互相配合、相互协作,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W工作的整体性,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协同性,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建构更加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体系。

2.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整体性

第一,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整体性研究,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性。从总体上来说,当前大多数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中更多的侧重于每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和研究的教学整体性还缺乏探索,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各自层次理论教学工作中加强对课程整体性教学的关注和思考,开展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分析各门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整体推进课程教学,提升教学针对性与教学效果。

第二,我们认为应当加大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的教研互动。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的交流主要局限于课堂之上,在课堂之外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的交流空间相对较少,这也正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缺乏与大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思政课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教学疑问,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思路也缺乏理解,从而造成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因此,应当加大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师生间对思政课建设的交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和客体的有效互动,从整体上更好的服务思政课的教学工作。

第三,要提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视,加强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体性。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重要形式是课堂理论教学,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的学习形式,按照课程建设标准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但是在实践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采用最多的形式基本上是课内实践形式,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开展得比较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应当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结合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等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从理论与实践的整体结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第四,探索建立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长培训机制,从整体上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当前,各高校严格遵守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准入机制已经非常完善。但是,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后续培养、成长、培训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高校特别是专科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是非常少的,这直接造成了思政课教师的成长机制不健全,特别是青年思政课教师由于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又缺乏相应的学习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认为,应当积极探索建立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协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统一培养、培训机制,定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省级统一轮训、培训,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能力。

2.2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协同性

第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校内协同性。在现有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机制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各主体部门的积极性,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质量开展相互配合。党的十以来,中组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印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系列文件,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载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新思维、新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高校党委应当协调组织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部门和主体,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鼓励学校政工干部、相关专业辅导员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各高校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的机会,积极与校团委、院系党组织联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要积极与现代教育技术部门开展合作,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相关成果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党委宣传部门应当积极开展校内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调研,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形成相关报告,并报请学校党委研究解决;各高校纪委要履行好纪律监督的各项职责,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开展纪律监督。做好校内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协同配合,是一项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科学发展,需要各高校不断积极探索,增强协同意识,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第二,积极建立校际间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协同机制。就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整体上来看,共有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教学工作。高校发展水平定位的不同,也决定了高校间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水平的发展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就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水平发展现状来讲,总体上本科高校优于专科高校,这也是各方面发展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说,本科高校中有的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综合支撑,无论从教学科研层面还是师资队伍建设、成长、培训方面都拥有绝对的优势。而大多数专科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工作核心定位是在教学,教学任务的压力普遍还是不小的。因此,我们认为应当建立一定区域内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机制,以在思政课教学工作中具备明显优势的高校为主体,加强对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的相关院校的协同带动优势,以达到取长补短,开阔相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视野。

第三,推动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社会发展相关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历史、社会、法律等众多知识领域,在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的同时,也对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积极落实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社会发展相关实务部门的挂职锻炼工作,在实践中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对改革开放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的实践学习,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汲取营养,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素材,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3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整体性协同性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整体性协同性,是新形势下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新要求的积极探索,需要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提升,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履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不断前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篇11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tegrity; cooperativity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根本性工作,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深入推进,党和国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围绕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下发了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文件,成为新时期我国高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纲领性文件。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履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引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因此,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前提,是当代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主渠道,是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保证。当前,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质量已经成为党、国家、人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的核心内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整体性协同性研究,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路径,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系统工程。

1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整体性协同性问题的提出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经过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标准化建设,形成了科学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保障。在我国高校大学生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成为广大大学生普遍高度关注的课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素质课,培养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必修课,受到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和历史使命。按照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要求,统一使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教材,按照思政课建设标准安排教学学时。从总体上来看,全国高校执行统一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标准,起到了积极的教学效果,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成为重要的基本保障。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深入推进,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与传统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给当代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成长环境。这些教育环境的变化,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对新生事物接纳能力强等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必须认真思考面对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中,大学生对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要求在显著提升。应当说,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能严格按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学要求,兢兢业业备课,认认真真教学,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我们应当深刻的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不能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的互相配合协调,更多的则需要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整体性协同性的视角来思考,该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需要我们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作为一项整体性的工作去思考、去规划,将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将思想政治理论各门教学课程当做一个整体去研究,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共同研究;同时,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协同性,各高校应当在校内、校外两个层次上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协同创新,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育人质量。

2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整体性协同性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整体性协同性工作,是一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互相配合、相互协作,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W工作的整体性,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协同性,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建构更加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体系。

2.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整体性

第一,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整体性研究,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性。从总体上来说,当前大多数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中更多的侧重于每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和研究的教学整体性还缺乏探索,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各自层次理论教学工作中加强对课程整体性教学的关注和思考,开展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分析各门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整体推进课程教学,提升教学针对性与教学效果。

第二,我们认为应当加大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的教研互动。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的交流主要局限于课堂之上,在课堂之外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的交流空间相对较少,这也正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缺乏与大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思政课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教学疑问,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思路也缺乏理解,从而造成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因此,应当加大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师生间对思政课建设的交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和客体的有效互动,从整体上更好的服务思政课的教学工作。

第三,要提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视,加强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体性。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重要形式是课堂理论教学,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的学习形式,按照课程建设标准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但是在实践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采用最多的形式基本上是课内实践形式,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开展得比较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应当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结合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等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从理论与实践的整体结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第四,探索建立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长培训机制,从整体上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当前,各高校严格遵守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准入机制已经非常完善。但是,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后续培养、成长、培训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高校特别是专科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是非常少的,这直接造成了思政课教师的成长机制不健全,特别是青年思政课教师由于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又缺乏相应的学习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认为,应当积极探索建立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协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统一培养、培训机制,定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省级统一轮训、培训,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能力。

2.2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协同性

第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校内协同性。在现有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机制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各主体部门的积极性,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质量开展相互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印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系列文件,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载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新思维、新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高校党委应当协调组织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部门和主体,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鼓励学校政工干部、相关专业辅导员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各高校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的机会,积极与校团委、院系党组织联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要积极与现代教育技术部门开展合作,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相关成果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党委宣传部门应当积极开展校内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调研,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形成相关报告,并报请学校党委研究解决;各高校纪委要履行好纪律监督的各项职责,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开展纪律监督。做好校内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协同配合,是一项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科学发展,需要各高校不断积极探索,增强协同意识,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第二,积极建立校际间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协同机制。就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整体上来看,共有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教学工作。高校发展水平定位的不同,也决定了高校间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水平的发展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就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水平发展现状来讲,总体上本科高校优于专科高校,这也是各方面发展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说,本科高校中有的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综合支撑,无论从教学科研层面还是师资队伍建设、成长、培训方面都拥有绝对的优势。而大多数专科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工作核心定位是在教学,教学任务的压力普遍还是不小的。因此,我们认为应当建立一定区域内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机制,以在思政课教学工作中具备明显优势的高校为主体,加强对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的相关院校的协同带动优势,以达到取长补短,开阔相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视野。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篇12

一、构建和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体系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一个科学发展、民主法制、安定团结、关系融洽、环境和谐、充满活力的和谐高校,就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构建和谐高校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加强、改进和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保证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高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最终要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上。我们应当充分审视构建和谐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构建和谐高校和人才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构建和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体系的对策

1.必须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原则

(1)方向原则。它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的根本原则。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明确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要与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与宗旨相一致。党和人民的长远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近期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疏与导相结合的原则。疏,就是疏通,广开言路,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导,就是引导,在疏通的基础上对正确的意见和思想观点,加以肯定和支持,促使其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于不正确的意见和思想观点,通过民主讨论、说服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法,将其引导到积极、健康、正确的方向上来。

(3)民主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正确地发扬民主精神、民主作风和坚持民主方法。从本质上讲,民主原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疏导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民主原则具有较强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4)尊重“物质利益”原则。尊重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特别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已把利益动机和欲望充分激发出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闭口不言利,是根本无法生存的。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理论和实际的统一是我们党一贯的思想原则。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工作是运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去解决人们的无产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的工作。

2.改进高校领导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模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系统上下左右之间的权利划分,以及实施领导职能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简言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领导的意图和职能借以实现的组织结构形式。高校占主体地位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大学生构成一个庞大的“高智商”群体。在改革开放和教育“三个面向”的大背景下,如何正确引导和动员这一特殊群体的行为和思想,使他们在构建和谐高校的背景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科教兴国”做出贡献,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个新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改进其领导模式,重视实现以下几个转变:从号召型领导向凝聚型领导转变。党委领导班子群体综合素质,尤其是书记、校长的个人品质魅力,在干部教师和大学生中具有强烈的表率作用和凝聚力,是无声的号召。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有狭义和广义的不同理解。从狭义来说,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团的各级组织,如团委、团总支、团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执行部门,如宣传部、学工部、两课教研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如班主任、辅导员等。就广义而言,全体教职员工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本文所指是广义上的理解。即以专职政工队伍为骨干的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力,关键在于人。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和谐构建能不能搞好,则主要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如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好坏和育人目标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保证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高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最终要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上。

4.建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机制

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必须建立新的科学有效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

(1)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运行机制。

(2)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管理相结合。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转。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要制度化、规范化,不能太随意,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来作保证。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创新机制。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情况。高校要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的依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