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安排合集12篇

时间:2023-08-23 09:19:37

高中地理教学安排

高中地理教学安排篇1

在高等教育中,医学教育是高投入的专业教育,医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实验教学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具有课堂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 实验教学管理的现状 

在医学课程 的教学安排中,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实验教学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如理论教学有规律,其教学活动多是间断性地、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 中进行的;实验教学是在相应的实验室进行的,不需要占用教室,如果不单独安排,既会造成教室资源的浪费,又会导致学生手中课程表的不准确而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的教学安排是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混合安排,这样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可能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安排产生矛盾。 

随着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逐步推进,实验教学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复杂化,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繁重和复杂。这就迫切需要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管理,以简化我们的工作。目前高等学校网络已非常普及,使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实验教学管理成为了可能。 

目前,在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和推动下,国内对教学管理软件 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虽有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教学管理软件相继面市,但其中仅有少数面对高校的教学管理软件具有排课功能,并且也只能解决理论教学的安排,均未考虑到实验教学安排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我校现有的教学管理软件未提供实验教学安排的模块,这为实验教学的软件排课带来了很大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管理软件采取多种方法,研究如何将有实验课的各课程在教学安排的排课阶段就体现出来,将课程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实现独立排课,使我校的实验教学安排更趋于合理有序,同时又节约教室资源,保证课程表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使日常教学活动平稳、有序地进行。 

2 实验教学管理的研究 

为合理安排好我校实验课程,我们在充分了解现有教务管理软件基础上,经过仔细的分析研究,制订出较为合理的、分阶段实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独立排课的实施方案。 

2.1 试点阶段 我们首先对全校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所涉及的实验教学学时较多、教学面对的专业较多的全校性课程进行摸底,通过教学计划了解这些课程对实验教学安排方面的要求,包括实验学时、教学时间及实验室安排等。同时,对全校的实验室设置进行统计,详细了解每一个实验室所能承担的所有实验内容、实验仪器数量及排课容量等基本信息。从中选择基础医学部的3个实验室(机能实验室、形态实验室、分析实验室)以及在这3个实验室安排实验授课的基础医学部的所有课程,作为这次实验教学研究的首批试点。 

我们将 3个实验室按照实验课的排课容量,在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系统设置中加入相应的实验室类型,再将实验室分类别做进教学设施作为教学用房。在对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进行教学安排时,在以上 3个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的基础医学部的课程,在与相应的实验室充分协调的基础上,将理论授课教学周和实验授课教学周分离,并体现在教务管理软件的开课计划部分中,设定理论授课的教室类型为多媒体教室,而实验授课的教室类型为相应的实验 室。在教学安排的第二阶段——排课阶段,具体落实某一门课程的理论授课时间为某一天的某个节次,地点为某个教室;而实验授课的时间一般安排在理论授课的同一个节次,而地点则安排在实验室进行。由于该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授课都有相应的教学周、授课节次和授课地点,因此,在教师客户端和学生客户端所显示出来的课程表都能真实、准确地显示该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授课的各种具体信息,在方便教学的同时,也节约出了一部分教室资源。

2.2 推广阶段 通过上一阶段的工作,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反映出的效果比较理想。在此基础上,我们扩大了课程的选择范围,将临床医学系、放射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验课程也纳入研究范围。针对这些课程所涉及的实验室的种类、排课容量、实验类型进行统计,并在教务管理软件中加入相应的教室类型和实验室名称。在对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进行教学安排时,同样要求这些课程首先与相应的实验室确定该课程实验授课的教学周,并体现在管理系统的开课计划中。在进行排课时,对这些带实验授课的课程其理论教学安排在教室进行,而实验授课则安排在相应的实验室进行。 

通过对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学安排,教学安排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主要是由于各课程在与相应实验室确定实验教学周时有一定的难度。但随着我校在校生规模的迅速增长,学生及时、准确掌握理论和实验教学安排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这项工作对教学运行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3 全面实行阶段  针对在教学安排中实验安排对实验室有非常大的依赖性,自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在排课之前,由实验室根据承担实验教学的教研室的教学周要求,将各实验课程的教学安排具体到某一天的某个节次,使各实验室对所有实验课程做到统筹安排。在排课时,先进行实验教学安排,再进行理论教学安排,有效避免了不同实验课程在一个实验室教学安排时撞车的情况。

3  结果 

通过近 2年的实验和摸索,在充分发挥教学管理软件排课管理功能的基础上,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实现了在教学管理软件中对实验教学的合理安排,改变了实验教学安排的无序现象,纠正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衔接过程中的某些脱节现象,保证了学生课表中教学安排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使教学活动能够平稳、有序地运行。同时,也加强了对实验教学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实验室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高中地理教学安排篇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9-0141-03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全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校的规模也逐渐增大。不断增加的院系、专业对本来就繁杂的高等院校排课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课程表包含了课程、任课教师、上课教室、上课时间、上课班级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这些并不是依靠排课软件就能一劳永逸的,排课不仅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思想,也体现出学校教育管理的艺术和水平。所以,课程表的编排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 排课的基本原则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课程表是依据本科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出来的,因此,课程表编排前应严格审核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类别、课程名称、总学分、总学时、实验学时、课外学时、课程属性、考试类别,开课院系等。教学计划经审核确认后,原则上不再更改,若有特殊原因需要调整的,需提交教学计划调整审批表,说明原因,以维护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保证教学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

根据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的配置情况,可分为多媒体教室、实验室、机房、语音室、体育场、阶梯教室。随着学院招生人数不断地增加,教室的数量与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在排课时要考虑到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需要,结合教室资源合理安排。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3.排课也需考虑人性化管理

教学管理要秉持以人为的原则,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做到管理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全面掌握校内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及可以承担的教学任务,了解教师存在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任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高校排课工作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理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上课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二 排课流程的优化

1.课程表编排前的准备

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核对培养方案,安排教学计划,交由各院系主任审定。各院系主任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下学期的教学计划是否调整,如要调整,需出具书面材料说明调整理由,教务处认可后在系统中予以调整。

2.根据教学计划各院系主任落实开课任务

各院系主任根据调整完毕后的教学计划,落实开设课程需要的任课教师、教室类型、教室容量、设备要求,上课周次,上课方式(分班或合班)。教务处认可后,由各院系教务管理人员在教务系统中录入开课任务。通识公共课程由教务处负责组织相关院系申报,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3.课程编排

课表编排是一项科学性、艺术性很强的教学组织工作, 其目的是要合理组织教学过程中的时间、空间、人力和物力,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以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高校课表编排必须遵循一定的编排原则,使课表具有合理性、科学性。

第一,上课时间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整体安排。当外聘教师上课时间与校内教师上课时间发生矛盾时,尽量照顾外聘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一些行业的专业知识更新也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开设的专业,也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通过外聘一些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把他们的知识及时传达给学生。而这些外聘教师往往时间上需要协调,这就需要在政策上有所倾斜。

第二,每天安排的课程数量均等,学生上课时间和自习时间的安排应当合理,避免忙闲不均。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期的实际状况安排上课时间,第一学期基础课较多,那么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程交叉安排,尽量分散,使学生们能够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状态。第六学期课程较少,学生面临就业、实习、考研等压力,尽量把课程安排紧凑,使学生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做好自己的学业安排。

第三,以教师和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段为依据,每天上午安排难度较大的课程或较为重要的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一般不排在晚上。按照一般规律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段是上午9∶00~12∶10,这时候学生头脑比较清醒,教师的状态也比较好。以法律系大二年级的课程安排为例,上午9∶00~12∶10安排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程序法课程,下午一般会安排一个实践类课程如法律诊所等。同时为了学生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程,方便选课,晚上安排全校性的通识选修课,原则上不安排必修课。

第四,形象思维为主的课程与抽象思维为主的课程要适当搭配,交错编排。尽量将抽象思维为主的课程编排在上午授课。这就需要教务处的工作人员,掌握各院系有哪些核心课程,同时课程的大概讲授内容及方式,才能更合理地安排课程的搭配。

第五,每名教师半天安排不超过4小节课,全天安排不超过6小节课。要充分考虑的任课教师精力和体力,保证教师以最佳状态授课。

第六,同一授课对象同一门课程,排课必须适当间隔,以利于学生复习。一些课程由于上课课时需要较多,需要一周多次上课。例如经济系课程微积分1,共64课时,原则上安排在周二和周四的上午,让学生有时间去消化所学的知识。

第七,计算机理论课程和上机操作课程的编排,时间不可相隔太长,以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有利于学生及时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计算机课程的上课方式比较特殊,所以在编排理论课程和上机课程时需要联排。结合计算机课程特点,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一般理论课程编排在普通教室,理论课程结束后再转到机房上课。所以在编排计算机课程时要先编排理论课程的上课时间、地点。再根据理论课程的上课时间,编排上机课程的上课时间、地点。学校机房全部安排在教学楼的顶层,为了能够让学生第一时间更换教室到机房,一般将理论课程的教室安排在顶层的下一层。这样在编排课表时就要特别注意普通教室和机房的时间安排,在一个时间段内留出足够的普通教室和机房。

第八,体育课程不编排在上午第1~2小节。体育课作为基础课,面向全校学生,上课时间上要相对固定,便于学生选课。在编排前需与体育中心沟通好,在同一时段内安排体育专项课程的内容和人数。以保证不同身体素质的同学有合适的课程可以选择。例如同一时段内安排田径、足球、篮球的同时,也要安排乒乓、瑜伽、普拉提等课程。同时要注意,在编排其他课程时,尽量不要和体育课相隔太近,让学生恢复精力后再开始上课。

4.核对课表

系统排课结束之后从教务系统中导出教师课表、班级课表、教室课表三个课表进行核对,这时要花大量时间查漏补缺,检查课表是否合理,课程是否有遗漏,各种排课资源是否有冲突,发现有不准确的地方应该及时调整。经过反复检查课表后,将课表公布给全校每位任课教师和学生。

三 课程、教室调整

任课教师收到课表后,需按课表安排时间上课,原则上不再更改上课时间。确实因教学实际需要,如课程的关联性、教室设备的特殊需求等需要调整上课时间的,需在学生选课之前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院系核准后,书面向教务处提出申请。由教务处统一协调课程安排。选课开始后,课程不再调整。

学生选课结束后,根据课程的实际选课人数,核对教室容量与选课的学生人数是否匹配;教室过大或过小,需要及时调整,以保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提高教室的利用率。

四 监督和反馈

每学期开学第一周,教务处检查任课教师的开课情况。期中不定期听课,检查教师教学进度是否适当,是否符合教学计划,以及课程内容整体把握情况等,已获得所开课程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之前召开学生信息员座谈会,收集学生对教务处工作以及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相关人员听取同学们对排课的反馈,同学们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及上课的感受畅所欲言。比如体育课后安排了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同学们觉得时间上有点仓促;说下午第四节上课之后,空置一课时后又安排了两个课时等问题。教务处相关人员不仅要做好解释工作,同时也要记录同学们的建议,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调整。

五 结束语

总之,课程表编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编排者不但需要有认真、仔细、负责的工作态度,而且对课程的了解也提出了新要求。作为编排者,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积累编排经验,运用现代化的编排课程系统,科学、合理地编排课程表,努力把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高中地理教学安排篇3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各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与教学资源设施相对不足的矛盾更加明显的显现出来,其中最具体的表现就是排课工作难度的增加。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表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依据和重要保障,是解决现阶段高校规模与质量矛盾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何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合理、有序、系统的安排好排课工作的各个环节,使高校的各种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及其它相关工作能够有序、规范地进行,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课程表编排的基本要素

课程表编排是教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涉及到教学计划、教学资源、教师、学生、时间等要素。要编排出科学、合理的课程表,要求编排者在排课前充分掌握课程表的各组成要素。

1.1熟悉教学计划

了解并熟悉全校各院系、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全部内容及其特点,了解每个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名称、课程内容、课程性质、总学时、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等内容,了解和掌握各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了解和掌握全校各专业各教学环节之间的的衔接情况等。

1.2掌握教学设施情况

对全校所有教室的信息、各教室的配备情况以及分布情况要了如指掌,熟悉其它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实验室、语音室等各种教学活动场所的可利用情况。只有全面掌握了教学场地及教学用房的实际情况后,排课才能根据课程的性质及教学要求进行综合协调,使各种类型的教学设施达到最大的使用率。

1.3了解教师和学生基本情况

了解教师基本情况,如校内教师和外聘教师,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师,教师所在院系、职称、学历、身体状况、进修情况等,了解并掌握全校学生人数,学生所在院系、年级、班级人数、学生分布等情况。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课表编排时才能充分考虑教师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合理编排,为师生教学服务。

1.4熟悉教学时间

排课前要熟悉学校校历安排情况,了解各学期的教学周数,实习起始周数,一周中可排课程的节数,教师集体活动的时间,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等。

2.课表编排的基本原则

2.1课程表编排要体现以教师和学生为本的原则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学的核心与主体,课表编排要体现以教师和学生为本的原则。编排出的课表既要方便教师授课,又要方便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排课人员要充分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各种需要,尽最大可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各种需求,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教学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

2.2课程表编排要体现效率优先原则

课表编排应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效率,应注意根据学生学习注意力和大脑调节功能的生理特点合理编排课表,应当能使学生在一天和一周内始终保持上课的高效率。在课表编排中应坚持在每天不同的时间段安排不同类型的课程的原则。每天上午和下午鉴于师生注意力和精力的区别,科学地安排不同类型的课程。在课表编排中应坚持非相关科目交叉排课的原则。排课时注意将不同性质、不同层次课程适当搭配,以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3课程表编排要注重效益的原则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设施和设备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同时,多媒体课件在教师授课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对多媒体教室的需求急剧扩大,这些都给排课工作带来实际的困难。合理的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有助于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因此,排课既要考虑“人”的因素,又要考虑“物”的因素,编排课表时既要考虑课程安排的科学性,又要使教室、仪器设备、场地得到充分运用,减少闲置和浪费,为学校节省开支。通过课程表的调节,使人、财、物等诸多要素相互促进,发挥最大功能,以最经济的投资获得最佳效果,提高办学效益。

3.课程编排的基本要点

3.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准确落实教学任务是科学合理编排课程表的前提

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文件,是编排课程表的直接依据性文件,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因此,课表的编排必须紧跟教学计划,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功能的具体承担者,必须严格督促和检查课表排课工作执行教学计划的力度,凡是有变更的必须履行正规程序,严格审批方能变更教学计划。

3.2科学、合理的排课顺序是排好课程表的关健

为了保证课程表编排工作的顺利进行,应本着先难后易、先多后少的顺序,科学、有序地进行。在排课时应根据不同情况确定排课的优先级别,以保证课程编排顺利进行。校区优先:先排教室和教学仪器设备资源相对紧张的校区的课;公共必修课优先:先排公共体育、大学英语、政法两课等受场地限制、同一时间上课班级多、教师多、占用教室多的课;合班课优先:先排跨院系、跨专业的合班课或班级人数多的课;特殊教师优先:先排有特殊情况需要照顾的教师或外聘教师的课;需使用教学仪器设备进行教学的课程优先:先排必须全部使用教学仪器设备进行教学的课,后排可部分使用教学仪器设备进行教学的课;课程多的教师优先:先排跨系(院)、跨年级、上课班级多、周学时多的教师的课;课程优先:先排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然后排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课;学时优先:先排周学时、总学时多的课;年级优先:先排低年级的课。

优先级别及排课顺序的设置不是固定的,排课人员可根据每学期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和教学软件设施的具体情况作相应的调整,但均需以有利于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

高中地理教学安排篇4

关键词: 存在问题 教学资源 合理排课

随着民办高校招生形式变化,办学层次专业不断更新,对民办高校课表编排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民办高职院校排课时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重要实践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由于民办高职院校教学单位和课程众多,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面对现实中教师和教室的严重短缺,很难立刻制定出准确、合理的课表。且单纯使用人工编排需花费大量精力,教学资源是否充分利用。虽然教务管理系统已普遍应用,但是在排课这个模块中解决本院校排课人性化问题还是有不足的。因此,合理地编排课表是一个急需解决和棘手的问题。

学分制起源于美国,随后被世界各国高校竞相学习和采纳。教育部2007年2号文件提出:“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措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学分制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学分制在我国是普遍存在的。民办高职与公办高职相比,在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学分制下民办高职院校对课表的编排有着不同的要求,课表编排在学院教学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系部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每个新学期开始之前,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制订全院公共课、各系专业课课表。以充分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并优化配置各种教学资源,使教学得以科学、高效、顺利地进行。课表编排者在遵循原则的前提条件下,多方位思考且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合理人性化地解决出现的矛盾和困难,为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贯彻教育部2006年16号、2011年12号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的要求。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改革成功经验,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按照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培养职业素养的要求,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主动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金肯学院有着其他民办高职院校的共性及特殊性,如各系各专业中的特色班、校企合作班。所以教学管理课表编排者谨遵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教师和学生需求为主体,找到合理编排课表的突破口。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异动频繁

民办高校存在已有一段历史,各种条件已相对成熟,人才培养方案已相当完善。但是每学年在实践过程中总会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随着问题的张显每年度都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可是每当编排下学期课表时,人才培养方案还未调整完善,课表编排人员无法准确及时确认开设的课程。然而课程的性|、学分、课时等有可能出现改革,这些不确定因素都将拖延课表编排进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O;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因此需要学院制定严格的人才培养方案管理规章制度,且在编排课表工作开展前已优化完成,课表编排者必须严格遵守人才培养方案,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更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及课时安排。对于部分需要调整的,至少在排课前一个星期提出人才培养方案异动的申请,经学院与教学管理部门同意后方能实施。这样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才能使下一个工作开展得游刃有余。

二、教学资源合理利用

民办高校因经费问题,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配备是课表编排困难因素。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将教学活动摆在首位,注意编排课表时需要统筹安排,合理分配现有教学资源,尽可能将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使课表尽量合理、科学且人性化安排。

课程表是学院日常教学工作和其他有关活动的“指挥调度表”。是执行教学计划、落实教学任务、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课表合理编排工作是学校最基本又非常重要的教学管理工作之一;是学院建立稳定教学秩序最根本的保证;是学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具体表现。课表编排利用手法有软件编排及人工编排,金肯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的是软件与人工相结合的手法。一堂课包含的因素:具体课程、课时、班级、教师、场地、时间。大致可用一个矩阵图表示:

各种因素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因素都将影响课表编排,如何合理优化地编排是个难题。首先需要清晰了解这些因素,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课程。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进程的总和,包括学校老师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一门课程基于学分制条件可以分多少个课时,然后按照课时进行教学分配。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排课表。金肯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分类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素质模块,包括通识课程和跨专业公共选修课程;第二部分为底层共享模块,即专业基础课,专业群各个专业必备的职业基本能力的课程;第三部分为中层分类模块,即专业核心课,主要指学生面向本专业就业岗位必须学习的专业必修课;第四部分为高层互选课程模块,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拓展课程;第五部分为综合技能训练模块,主要有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

2.班级。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教学是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形态。在金肯职业技术学院里班级有两种概念,有行政班和教学班之分。行政班级指招生时注册的班级,每个行政班级有相应的行政班级名称,如造价1班,造价2班。教学班有单独行政班,或者几个行政班级的合并,或者一个行政班级拆开的一部分,也有可能是几个行政班级拆分后的再组合……但在实际排课时要考虑上述情况。如某个专业的生源人数有210人,因专业的特殊性实行小班化教学,分成7个教学班,根据课程安排,公共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成2~3个教学班。体育课因学生上教务系统选择自己感兴趣课程分开上课,因此真正上课的班级有可能并不是单独的行政班,而是几个行政班的组合或者一个行政班级的一部分。

3.教师。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狭义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学校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的人。在校园里又派生出来“××学科教师”,如数学教师、体育教师,管理学老师等,用以区别传授的课程。高校招收生源扩大,生源大战关乎民办学院生死存亡,民办高校从懵懂到成熟到趋于平稳,师资队伍的稳定与建设尤为重要。学院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实,应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引进相应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由于课程的特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及其他学校的精华需要对外聘请教师。此外,本院校教师进修的、休产假的及辞职的,因此需要在排课前各系各部门制订一个合理的师资计划,否则会出现调课现象,从而影响教学活动。

合理且人性化的排课在保证教学质量且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教师提出的排课特殊性要求,在排课前做好计划,对怀孕教师及教师身体原因应酌情考虑,根据需要排课,并给予适当帮助;在课程特殊需求情况下酌情帮助安排课程。如金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班长期在外的教师,可采用集中授课形式安排在前半学期或者后半学期,给教师腾出大片时间安排个人教学及科研工作。

4.场地。

教学场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金肯职业技术学院有教室、实验室、体育场馆、实习基地。教室: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画室;实验室:各系各专业专配的实验器材的教室。如汽车实训中心、机械实训中心、土建实训中心、人文实训中心等;体育场地:乒乓球馆,力量房、舞蹈房、跆拳道馆、田径场、篮球场;实习基地等。

排课时根据课程需求及学生人数进行场地选择与安排,以金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1)公共课程中大学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采取的是小班化教学,选择设备较好的小教室;(2)公共课程思政课,专业基础公共课涉及合班问题,优先选择场地,选容量较大、设备较好的;(3)一些在多系共用的实验室中开设的实验课程需事先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提前安排,以免时间上冲突,如电子电气实验室;(4)由于学校加大教学资源投入,计算机机房也在更新,为了充分利用,我们对机房做了部分调整,如旧的计算机必然在硬件、软件上稍显过时,安排一些对计算机要求不高的课程如计算机基础等课程,而部分要求较高的课程如CAD绘图课程则必须安排到计算机性能较好的机房。所以使用到计算机机房的课程需要事先了解课程的性质,做到合理安排;体育课到相应专有场地上课。对于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学生从感官层次接受教学,是先听还是先看?在这个被电子屏幕冲击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是有利还是有弊?多媒体教学是把双刃剑,需要教师利用好这把双刃剑。从有限教学资源来说,多媒体教室虽一直在扩建与升级,但是仍然做不到每间自然教室的标配。从近三年开设课程登记表来说平均每学年每学期全院开设课程约225门,行政班级约210班,开设课程登记表有一栏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室,95%以上选择是,匿名调查表上90%的学生喜欢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是个互动环节。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协调安排,譬如按课时一周有两节大课的至少保障一次用到多媒体教室,没有被安排到的多媒体教室可以因课程需求给予调课请求。

5.时间。

教学时间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时间的分配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必要步骤,而且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标准。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谈到优化教学过程标准时强调不仅看教学效果,还要看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消耗是否是最优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每天上午精力比较充沛,学习效率较高,特别早上1-2节课,因此在上午安排一些主要的和难度比较大的课程,如系里的核心专业课;每天下午学生容易疲劳,学习效果不是太理想,则应当安排一些较易理解的课程,或者实验、操作或体育课程,晚上和周末尽量不排课;每周三下午为W生和学院共同活动时间,也不排课;每个班尽可能保障每天都有课不要有空档期;同一门课每天不要超过三节;每位教师在同一时间段内只能安排一门课程;每位学生在一个时间段内只能安排一门课程……这是从时间上安排课表需要注意的。

合理人性化的编排课表,首先熟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计,然后根据教学计划、现有教学资源及教师、学生情况,使教学时间、场地得到充分运用且方便教师教又方便学生学,以最经济的投资获得最佳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若有教师只考虑自己提出一些不符合排课规则的,不利于教学效果及教学成本的要求,此时课表编排人员要懂得以合适方式委婉地予以拒绝,以免破坏教学秩序。

三、课表的可行性及后期调整

1.课表检查与反馈。

课表编排工作是一项系统性较高的工作,在排课前各系各专业已将开课一览表送至教务科审核,开课一览表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反复检查,反复核对课程是否出现错排、漏排的现象,集中性实践环节周次是否空出,课程的性质、班级人数等信息是否有误,课时数是否符合教学计划等,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编排原则,提高师生对课表的满意度,在课表初步形成以后进行微调整。

2.进网络教务系统,提高排课效率。

课表进网络教务系统,提高排课效率。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基本利用计算机排课软件取代手工排课,但是根据实际情况,人性化地合理编排,需要计算机软件排课与手工排课相结合。金肯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已采用计算机智能排课软件进行排课,经过几年实践,效果较为理想。还需要与人工排课相结合,这样才会及时发现漏排、漏报的课程;学生课表周次、学时安排是否有误或不尽合理的课程;发现教室、教师上课时间地点安排有冲突等。这些问题一经发现,得以及早处理,以保证课表的合理安排,避免教学事故发生。

3.反复校对装订成册,加强课表管理。

课表在系统里导出来后,再次核对,与系部核对,教学资源的核对(教师、场地、学生等),然后装订成册,在开学开课前分发到各单位。加强课表管理,在正常教学中根据教学计划及实际情况做相应更改及使调课率作为教学秩序的标志性参数,督促各系部加强管理,遏制随意停调课现象,以维持教学应有秩序。

我院校实行的课表排调课工作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学校教学秩序的优劣。为此,寄希于各系各部门对此项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和支持。同时,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改善教学资源,保障教学。以便有秩序地组织全校教学活动。另外由于它和其他时间表问题同属于一类问题,因此课表编排问题的解决可以有力地推动其他具有这种性质的实践编排项目,如各类考试时间安排、各类大型会议、比赛、晚会,时刻表等。

参考文献:

[1]杨菲.在高校排课中实践“以人为本”思想的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0(06).

[2]荣华伟.浅谈教务管理中课程表的编排[J].科技信息,2009(07).

[3]丁明珠.关于高校课表编排工作的几点思考[J].龙岩学院学报,2007(02).

[4]李益生.高校课表编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5]钱宇光.学分制下高校课表编排的基本原则与要点分析[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7(S1).

高中地理教学安排篇5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187-03

1 考试管理系统设计的目的及背景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检验教与学的成效。考试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在相当一部分学校在进行考试安排工作时仍沿用手工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别提出要提高我国教育信息化程度,“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教学工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更是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开发教务管理系统,实现考试安排、排课和成绩管理等教学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成为教务管理部门的迫切需要。

同时,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大方向,这一点得到高校管理者的一致认可。但如果还是利用手工方式进行排考,在多个管理部门同时排考的情况下,如何避免考试时间冲突、地点冲突和监考冲突,显然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开发一个校院二级考试管理系统是推行考试管理工作院校二级管理的必要前提。

2 考试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下的考试管理系统,要提供考试信息的预处理、考试时间安排、考试地点安排、监考教师录入、考试安排表输出及考生名单打印等功能,为能够合理的安排考试时间,分配考试教室和监考人员提供技术保障,从而显著减轻了教务管理人员输入、核对信息及考试时间地点安排上的工作量,另外考试管理系统的效率高、排位迅速方便、随机性高、存储量大等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考试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是使学校考试工作信息化,正规化的重要途径。

因为我校采用学分制的学籍管理制度,为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就业竞争力,学生可以在本专业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外要求加(选、辅)修其他专业课程,随之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某些考生在考试时间和考场安排上会产生大量的冲突,这是因为学年制的考试方式是以学院、专业和班的形式来组织考试的。而在学分制的考试方式中,考试时间与地点编排必须以选课的学生为对象来进行组织,开发考试管理系统最关键的就是解决冲突问题。

作为高校考试工作的管理者,笔者非常了解高校现有的考试组织管理结构和工作流程,非常明确各级用户的需求,知道需要系统“干什么”,在得到系统需求分析的初步结果后,做出初步的用户流程页面,结合设计的原形和教务处相关管理人员、学院(部)教学秘书、教师、学生等系统使用人员一起探讨业务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准确性、易操作性、友好性,通过讨论,得到明确的需求定义说明。

2.1 开发本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降低高校考试管理工作的繁琐程度,减轻具体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使考试管理工作具有信息化、自动化、科学化的特点,设计开发出一个具有模块化、开发性、基于现代Web技术、CS/BS相结合的网络化管理的应用系统,这样可以显著减少教务管理人员输入、核对数据及日程安排上的工作量,最大限度实现数据共享,为各类管理工作提供详尽的数据

支持。

2.2 通过对学校日常考试管理工作进行调研与汇总,目前高校中使用考试管理系统的人员包括:系统管理员、学校教务处相关管理人员、学院(部)教学秘书、教师、学生。C/S模式主要是教学行政性管理环境,使用者为系统管理员、学校教务处相关管理人员、学院(部)教学秘书等,系统管理员具有对本系统的最高权限,负责全面维护考试安排所需的资源信息和账户管理;学校教务处管理人员对本系统具有部分权限,负责学校组织课程考试的时间和地点的安排、排考结果的返回及等;学院(部)教学秘书对本系统也具有部分权限,负责学院组织课程考试的时间和地点的安排、监考教师的确定和录入、考场名单打印等。BS模式要求在互联网上进行服务,并将所有的咨询和操作内容按服务对象即教师、学生、管理人员、访客分类管理,前三者实施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2.3 通过分析,基于.NET的高等学校考试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2.3.1 具有通常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管理、数据查询、统计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

业务管理:管理考试方面的基本数据,做到准确、快捷、方便,在尊重原有管理流程的基础上,与相关人员协商讨论,改变现有管理流程中不合理的部分。

功能集成:使原本被分开的相对独立的部门通过计算机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连接起来,做到数据和信息的顺利连接,流程的畅通无阻。

数据统计和分析:利用计算机的资源优势,对进考试成绩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输出数据报表,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用户权限和系统安全:保证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并根据不同人员的职责范围设定权限,记录使用日志。

2.3.2 实现信息的实时获取。信息的实时获取包括:排考任务的实时获取;课程考试时间、考试地点和考试人数的实时获取;学生考试信息的实时查询与打印;教师监考任务的实时获取;考场考生名单的实时查询与打印等。

2.3.3 性能需求。①系统可用性。系统要24小时持续可用,可在每日特定时间段内对系统进行维护,数据存取服务要求准确,保证数据不丢失。②系统可扩展性。系统留有扩充的接口,将来功能扩充时不影响现有系统功能和结构,能够方便后续其他系统模块的扩展。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充分考虑了将来数据量和访问量急剧扩张的情况,当系统数据量和访问量增大而导致系统配置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通过仅增加服务器等硬件进行解决,而不用在软件上做修改。③可恢复性。在系统发生故障时,传输数据服务恢复和数据库恢复都可以在24小时内完成,并且可以保证数据不丢失。④易用性。系统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平台系统的可操作性、易用性和易维护性,达到结构及工作流程合理、界面风格友好。

2.3.4 安全性需求。通过网络防火墙、数据库服务器VLAN划分、端口限制等软硬件设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使用网络防病毒软件防止病毒、木马的侵害和植入,确保系统文件和业务处理的安全。对于所有用户对考试管理系统的使用权限必须严格控制,以保障该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2.3.5 连接机密性。非法用户将直接被系统拒绝使用,一般用户的数据浏览范围将根据其身份和业务模块的授权来进行有效过滤,保证其处理和查看的数据在合理和允许的范围内。通信数据机密性。系统用户管理和授权机制的双重安全设计,结合数据传递过程中的VLAN划分授权,从物理上隔离直接业务数据的通信通道,使系统的通信数据得到最高程度的保护。

2.3.6 访问控制。不允许用户使用非授权的系统资源与功能。用户只能在被授权的范围内进行被允许的操作。不允许用户直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所有的数据将隐藏在具体业务模块的后台,系统的数据都通过业务模块来进行处理和保存,确保数据处理符合模块预先设定的业务

逻辑。

3 考试管理系统的系统总体设计

考试管理工作分为考前管理工作、排考管理工作和备考管理工作,其中包含考试课程的确定、考试日期和时间段设置、考试方式、考试时间和地点安排、监考教师安排、试卷命题、试卷印刷等工作。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工作不到位,将会影响考试的顺利进行。

合理安排课程考试时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如果课程考试时间过于密集,考试复习时间短,学生压力太大,违纪情况就有可能增加。然而,利用手工方式进行排考时,工作人员更多的是依据经验安排课程考试时间,这就很难保证考试安排的合理性,而且容易出错。通过开发考试管理系统进行排考,不仅降低考试管理工作的繁琐程度,减轻具体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使考试管理工作具有信息化、自动化、科学化的特点,保证了考试安排更趋于公证和客观,为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和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依据。

3.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系统设计目标是开发出一种安全性高、适用性强、能够满足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多校区教学管理的考试管理系统。要实现全校考试全过程的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对考试时间、考试地点的分配,监考教师的统一安排,能够自动检测学生考试冲突。

系统采用分布式的体系结构来实现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系统是三层或多层的C/S和B/S应用系统,把能够执行特定企业功能的企业应用逻辑代码封状成应用企业对象并到应用服务器中,以供Web服务器和C/S客户端调用。

3.2 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 高等学校考试管理系统由系统管理、考前管理、排考管理和备考管理四个子系统11大模块组成(如图1),各模块之间相对独立,以便系统的扩充和维护。

3.2.1 系统管理子系统含有以下子模块:

①系统用户管理。包括添加/删除各级用户,用户权限管理,用户密码管理,操作日志管理等功能。

②系统基础数据维护。包括添加/删除考试地点、添加/删除监考教师、课程库信息维护、考生基本信息维护等

功能。

3.2.2 考前管理子系统含有以下子模块:

①生成期末考试科目表。期末考试科目表根据学期开设课程表生成。

②考试课程信息维护。主要维护课程的开课单位、考试形式、考试组织单位、考试时间段、教学班构成、起始结束周、试卷命题责任人等信息。

③排考基础数据维护。主要包括:考试时间段设置、课程试卷编号生成、考试具体时间设置等。

3.2.3 排考管理子系统含有以下子模块:

①考试时间安排。工作人员首先要在确保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才能安排考试时间,采用学分制的高校要考虑到同一个考生参加多门课程考试时间或和其它课程上课时间冲突的情况,通过采取相关冲突校验措施,避免时间冲突的发生,而且要尽可能避免出现大量考生在同一天里要参加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考试,因为这样会使学生考试负担过重。

②考试地点安排。在考试时间排定后,要考虑当前时间段内空余教室情况、当前时间段内每门课程考生人数等来安排考试地点,同时要考虑到同一个教室在当前时间段是否安排有其它教学活动的情况,也要采取相关冲突校验措施,避免地点冲突的发生。

③监考教师安排。我校规定,监考人员应由开课学院、学生所在学院共同负责安排。主监考一般由任课教师担任,任课教师不足时,应由开课学院负责补足,副监考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安排。安排监考教师时要考虑到同一教师参加多门课程考试的监考或和该教师其它课程上课时间的冲突,采取相关的冲突检测措施,避免教师冲突的发生。

3.2.4 备考管理子系统含有以下子模块:

①考试安排信息输出及打印。实现对考试安排表输出,考成考生名单打印,各时间段考场分布图打印等信息的综合查询和打印。

②监考教师信息统计。通过设定限定条件,实现对监考教师监考任务信息的汇总统计功能,便于各学院落实监考任务。

③考试试卷管理。根据参加考试的课程和考场信息统计试卷相关信息,提供试卷母卷袋面打印、试卷袋数统计、试卷交接单等统计和打印功能。

3.3 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 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4 总结及展望

本文针对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下多校区高等学校安排考试面临的新问题,按照软件工程结构化、模块化的原理进行设计,设计了一个具有模块化、开发性、基于现代Web技术、CS/BS相结合的网络化管理的应用系统,在该系统中提供考试信息的预处理、考试时间安排、考试地点安排、监考教师录入、考试安排表输出及考生名单打印等功能,目的是显著减少教务管理人员输入、核对数据及日程安排上的工作量,最大限度实现数据共享,为不同需求提供详尽的数据支持。该系统不仅能进一步规范考试管理工作,也使的考试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和安全,确保校院二级教学管理的顺利推行,同时为课程编排、成绩管理、学业审核、等级考试报名等系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接口,便于以后建立一个集成化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安排篇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174-02

Abstract:Timetable plan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management work.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arran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uthor makes serious exploration, scientific practice and objective summary for timetable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angsha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s each specialty and curriculum programming mode, the author propose some countermeasures arrangement of high-quality curriculum in order to make our college's timetable management to move towards scientific and a new level of standardization.

Key words:Timetable Planning; Teaching Programs; Principle; Countermeasures

学校课程表是高职院校日常教学工作和其他有关活动的“指挥调度表”。它是学校执行教学计划,落实教学任务,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课表编排的合理、有效,不仅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思想,也体现出学校教育管理的艺术水平。因此,研究目前高职院校排课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科学编排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1 目前n表人工编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资源的问题

我院自2011年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虽然办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因学院正在新校迁建和与之配套的师资力量、教学场所等硬件资源增长相对滞后,课表的编排在这些纵横交错、相互制约的不确定因素下变得更加繁琐复杂。单一地依靠人工或单个部门进行集中排课已经不适应当前高职院校学期课表的编排。

1.2 教师的问题

我院目前的师资主要由专职教师、行政兼职教师及外聘教师组成,课表编排时需要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教师对教学安排的特殊需求,比如:专职教师定期实践锻炼、外出培训、进修;行政兼职教师因肩负日常行管工作且不时受各种公务影响而造成缺课、补课;外聘教师授课时间相对集中等都是课表编排时应充分考虑的因素。

1.3 学生学习效率的问题

有限的教室资源和不合理的课程衔接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如体育场地有限或排课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安排在上午1、2节上体育课或自习课,学生的精力和学习积极性将会大打折扣,而且有可能影响到后续3-4节的课堂理论教学。

1.4 教学环节的问题

我院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助产、药学、中药、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农村医学等10个专业,每个专业都有其理论教学、实验实训、临床见习等各种教学环节,各个环节的教学安排在时间、地点上各不一样。理论课程的编排如果散乱无序的话,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场地空间未能统筹协调考虑时,势必会影响其他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从而影响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

2 课表编排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2.1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进程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院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既要根据市场调研,力求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又要符合教学规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3]。人才培养方案中包含有教学计划进程,由教务处实施。根据教学计划进程来落实每学期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班级教室和实践教学场所安排,实质是制定出班级课表、教师课表等。

在不违反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全面考虑学院各专业师资情况,各专业负责人应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进程。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职业拓展课,可以适当调整不同专业的开设学期,合理分流。课程资源在不同时期失衡,也会造成学生课程负担相应地畸轻畸重。一般情况下一年级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为主,二、三年级以专业技能课、职业拓展课程为主。对一些只能同学期开而又有先后逻辑顺序的课程进行课时分流,如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即一门课程的周学时前多后少,而另一门学时前少后多,人为控制教学进度,解决知识前后科学递进、理论与技能有效衔接问题。

另外,每学期周学期的设置要保持稳定且均衡,不宜过多或过少:学时过多,学生负担过重,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增加排课难度;学时过少,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不能达到学生的培养目标。

2.2 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

教务处的课表编排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重点学科的课时数、课程开设的学期等。人才培养方案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学院的教学管理的制度性文件,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每学期每个专业开设的课程,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没有经过学院学术委员会批准,不能随意变更课程性质和删减课程或课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按照合理的课程设置来进行学习,保证排课质量,使其学习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课程结构更加合理,从而保证教学质量[2]。

2.3 熟悉学院教学资源

排课前要对学院的教师、教室、时间等教学资源作全面把握和了解,以便排课时有的放矢,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进行人性化调整,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资源首先要考虑到任课教师具有专职、兼职或外聘三种身份,准确把握学时要求,合理安排授n时间;其次要考虑师资情况,课时少的同头课,如只上半学期课的,可以将班级合理分流为前、后半学期开课,节约师资;最后还要在不影响排课合理性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外聘教师、行业的行家里手的个人需求,调动其教学积极性。教室资源主要考虑多媒体教室、机房、实训室、实验室、体育场地等方面,避免使用冲突,合理衔接。时间资源则主要考虑课程衔接和教学效果,主要包括梳理特殊课程,如周学时是奇数的课程,在排不开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单双周排课;汇总专业课、公共课开课的门次以及班级的数目、教师同头课情况等,以保证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4 遵循一定的排课原则

通过对时间、空间、教师的科学安排,保障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并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在学院招生规模扩大,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如何编排具有科学性的课表,是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排课的大原则一定要了然于胸,否则可能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根据我院教学规律,以下大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周一上午通常为行政例会时间,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不排课;周二、周四下午为学院教师教研教学活动时间和学生文体活动时间,不排课。周学时控制在28学时以内(含实验实训课)。

2.4.1 避免冲突原则

避免排课冲突,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冲突往往表现在三个方面:教师、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教师冲突指的是同一位教师在同一时间被安排了多门课程;上课时间冲突指的是一个专业学生在同一时间被安排了多门课程;上课地点冲突指的是同一上课地点被安排了多门课程[4]。

2.4.2 教学效率优先原则

编排科学合理的课表,应该保证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教与学的高效率。根据教师与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同一门理论课不能连续上三节以上,因为同一门理论课的课程性质相同,刺激也相同,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影响学习效果,而教师连续上课脑力体力消耗过大,既影响教师的身体健康也影响教学效果;学习难度较大的或主干课程,应当安排在教师和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根据几年来对学院师生的调查可知,每天上午是最佳黄金时间,教师和学生精力充沛,大脑清醒,适宜安排难度较大或主干课程;每天下午学生容易疲劳,精力易分散,适宜安排各种实践或易理解的课程,如实训、实验、体育等课程。同时,应注意运动卫生,为避免因剧烈运动而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质量,体育课尽量安排在上午三、四节或下午五、六节,或体育课后不安排其他教学活动。

2.4.3 非相关学科交叉原则

安排课表时应注意,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课程应适当搭配,交错编排,如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交叉,形象思维为主的课程与抽象思维为主的课程交叉,实验课与理论课交叉,以调节学生的精力,提高学习效率[5]。

2.4.4 排课顺序优先原则

先排合班课程,再排单个教学班的课程;先排课时数多的课程,再排课时数少的课程;先排授课任务多的教师的课程,再排只上一门课的教师的课程;先排外聘教师的课程,再排本院教师的课程;先排对上课时间或地点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再排无特殊要求的课程。 此外,我院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技术等专业实行校企合作办学,课程改革比例相当高,师资配备和设施配备均与企业深度融合。在第二学年(第三、四学期)的课程设置中,专业技能课程占绝大部分,且以实践为主。因此,为利于专业课程合理安排,方便企业一线技术专家授课,优先考虑让这些专业的教研室自行制定出课表,再由教务处予以审核和统筹安排。

2.5 提前公布编排结果

经过以上设计编排出的课表,一般来说比较准确合理,但为了使课表更合理、更人性化,在开学前公布编排结果尤为重要,因为排课者本身的局限性,不可能对每门课程的具体教学情况都了如指掌。如果教师认为课程安排不利于教学,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可由教研室将意见汇总后在一周内送到教务处进行调整,排课者将本着课表编排的原则进行微调,经过调整后的课表即成为正式课表。为了保证教学的稳定性,教师和学生都必须严格按照课表开展教学活动[1]。

排课工作繁杂且又容易出错,因此要求负责排课的教学管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在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教学进程安排表研读熟稔于心的基础上,在排课时要进行精心设计、合理编排。但单一的依靠排课者的经验手工完成排课的编排,已经不适应当前教学管理科学化、正规化、现代化的要求,这就需要有一个较为实用的排课系统使学院课表编排工作能够实现自动化、高效化、人性化的目标。学院正在组织青果软件公司进行这方面的研讨,期待通过计算机的优化设计编排出更合理的课表。

参考文献:

[1]徐丽.人性化排课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5(17).

[2]阳桂桃.探讨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教务排课的科学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

高中地理教学安排篇7

随着教育改革特别是新课改的进行,课堂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加强课堂管理成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们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班级座位的编排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班级座位编排有利于教师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大大减轻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任务,也可以减轻任课老师的教学负担,优化教学效果。同时合理的座位编排,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优化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座位编排中的常见问题有空间结构上的男女分开、按等排位和唯身高论,以及时间结构上的稳定式和多变式等。然而,农村地区小学由于物资师资缺失,座位编排又会出现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安徽省天长市乡镇小学进行了相关调查。

一、农村小学座位编排问题的调查现状

(一)班级人数过多,教室拥挤

通过走访观察四所乡镇中心小学,记录下学校的每个教室人数数据,绘制了表1学校班级人数所占比例图。从调查的结果显示,四所农村中心小学人数均严重偏多。每个班级至少有50人以上,而且以60~70人占大多数,完全处于大班额的状况下。

(二)座位编排模式较为单一,绝大部分是采用秧田制

通过观察发现,农村小学班座位编排所采取的模式非常单一,绝大部分采用秧田制。但是在与教师交流过程中,也有教师表示根据课堂需要偶尔采用其他座位方式,比如圆桌式、U型式、小组式,不过仅局限在中低年级学段,而且采用的比率很少。也有教师反映,想通过给学生变换座位模式来提高上课效率,但是由于班额过大,很难实行。

(三)座位编排过程中考虑因素单一,缺乏综合的考虑

在调研过程中,观察了一位班主任座位安排的过程。他让所有的学生按照身高一次排开,然后从第一排依次坐起。在后来与这位老班主任交谈中,得知他是一位座位上唯身高论者。他认为根据学生身高编排座位,更能体现教育公平,同时绝大多数学生也认同与接受这种编排模式,不会造成太多的争议。虽然这种编排方式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理念,但是促使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在与其他班主任交流过程中,不同的班主任都会有自己座位编排的模式,有的过于强调按成绩好坏安排,有的强调按身高安排。在座位时间调整方面,不同的班主任也有不同的意见。

根据访谈的记录,本人总结了班主任在座位编排过程中呈现出的四个弊端:第一,按成绩好坏排座位,有的教师用座次来奖惩学生,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平时表现,将优秀学生安排在“教室中间区”、“前排区”,将成绩差的和不守纪律的学生安排在“教室边缘区”、“后排区”。这导致优秀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教师也更加关注;反之,后进生则在课堂上更容易表现出忽视和反应消极散漫的现象,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更加困难,班级的两极分化现象更为严重。第二,座位编排上的唯身高论者。如上位老班主任,编排座位只根据学生身高,看似公平,但是不能很好地对学生做到人文关怀,也不能较好地发展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第三,座位时间上的稳定式。乐于稳定式的教师认为长期稳定的座位模式有利于班级形成默契的座位布局模式和班级氛围,便一入学按学生身高一次性排座,半个甚至整个学期都不动。位置常固定,学生沿用一种看黑板的视距,这对于孩子的身体和眼睛发育很不利,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第四,座位时间上的多变式。有些教师一学期数次甚至每月多次变换学生的座位,为了体现教育公平、机会均等的理念,多变式的座位模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接触不同同学,扩大自己的交际面,但是不利于学生之间更加深入地了解、巩固刚建立起来的友谊,也不利于班级的凝聚与团结。

(四)不良座位的弊端,给学生带来的不便之处

在访谈中,学生反映坐在后面上课经常听不清教师上课的声音;靠近边上坐的学生反映,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在座位固定的班级,学生渴望老师能够变换座位,也有学生表示希望能与成绩好的同学坐,督促自己学习等。

二、农村小学班级座位编排问题的成因

(一)撤点并校是适应当前农村教育新形势一大的硬招,但是也带来了弊端

为了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村义务教育的学校布局,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第十三条明确提到“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这后来成为农村大规模“撤点并校”的政策依据。据数据统计,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教学点减少11.1万个,同时,这10年间,农村小学生减少了3153.49万人,大多数农村学生进入撤点并校的县镇小学。

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总结过去10年来撤点并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部分学生上学路途变远、校车安全隐患事件频繁增加、学生家庭教育经费负担加重,一些合并的县镇学校班额过大等问题。

综上所述,学校撤并一方面提高了教育经费利用率,降低了当地政府办学的资金成本,节约土地资源,但另一方面也是班额过大的主要原因。

(二)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低下,仍以应试教育为主

农村地区学校教师大多是以老教师为主,年轻教师比较缺乏,很多老教师安于现状,思维比较固定。上述教师编排座位存在的弊端以老教师为主。仍然会以学生的成绩为重点,素质教育水平低下,在座位安排过程中过多考虑学生的成绩因素,易导致不公平性。

(三)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负担重、工资低,对教育工作产生乏味

农村班主任一个人要带一个班,同时兼带几门课,工作量大,课后的作业、考试也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在这样的工作量之下,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周全考虑学生的座位,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固定的座位安排模式,缺乏创新。而且当地教师工资水平较低,使不少农村教师似乎对自己的职业感到乏味,这就使他们更加缺乏精力去安排好班级的座位安排。

(四)国家、政府对农村教育资金投入过少

撤点并校政策虽节约了教育投资成本,但是给合并的农村中心小学带来了诸多后遗症。针对修补撤点并校的“后遗症”,国家、政府应加大对合并学校的资金投入,农村地区的教育本身设施不够完善,再加上必要的资源支持不够,使农村地区教育发展更加相对滞后。

三、优化农村小学班级座位编排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加大农村中心小学的教育投资,在硬软设备上提供必要支持

在小学已经被撤并掉的现实下,如何去修补撤点并校留下来的“后遗症”,再出台一些方针政策,其效果到底如何还难说。但就目前现状,大班额给座位编排带来的困难,政府应该适当给予相应支持。比如,加大校舍面积,增加班级数量,以此引进年轻新教师,给班级带来新气象,同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就学生提到的,很多坐在后面的学生反映上课听不清教师的声音,建议学校可以为每位教师配备小型的随身扩音器,这样不仅减轻教师负担,而且保证每位学生上课都能听得清楚。如果学校资金充足,可以配备多媒体教室,这样学生坐在哪里都可以看得清楚,而且有利于教师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注意力。

(二)学校可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关注座位编排问题

校内制定一些关于教师的评价机制,如评选最佳“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等,可以促进教师除了完成教学外,还注意班级管理与班级环境建设。

(三)班主任要确立自我高度重视的意识

教室座位编排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绩提升有重要的影响,农村小学班主任应该对座位编排有清晰的认识。访谈中,很多班主任认为在座位安排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身高、成绩等因素,就是重视学生的座位安排了。学校和班主任应该以学生为本,更新观念,在思想观念上真正重视座位安排。在目前班额大的实情下,班主任更应该综合考虑诸多因素,最优化地安排座位。

第一,学生的身高,视力问题首当考虑。教师在座位安排首先考虑学生的身高,体现教育的公平,矮个子坐前面,高个子做后面的。之后兼顾少数学生的视力问题,尽快让学生配戴眼镜,防止学生因(下转110页)(上接97页)视力的下降而影响学习,并纠正学生的不良用眼习惯。

第二,高年级要考虑成绩互补因素。成绩互补是诸多因素中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关注的因素。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考虑座位的成绩互补。最优化的提升学生成绩,提升教学质量的。

第三,要考虑性别搭配和性格互补。在高年级阶段,有了较强的男女性别意识,老师应该多注意男女搭配问题。而性格上的互补可以避免一些矛盾的产生,例如好动的和好静的性格取长补短。同时,男女生之间性别差异也会表现出性格上的差异。

第四,注意学生表现,适当调整座位。对于班级比较调皮捣蛋的学生,可以在座位安排过程中适当放在前面,以方便教师和班主任在课堂上的管理,同时注意学生干部与纪律性较差的学生搭配。一般来说,学生干部比较遵守纪律,学习自觉性强,这样有利于管理班级秩序。

第五,要科学安排座位轮换时间。小学座位一般两周轮换一次,两周循环一次是比较符合多数人和科学要求的。低年级学生由于自身条件,轮换次数可以适当减少一些,可以一个月一次。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浅谈课堂座位的编排设计及其教育学意义[J].上海教育科研,1995.

[2]杨东平.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R].教育研究院,2012.

[3]李艳.略论教室中座次安排对学生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5.

[4]刘亚丽.农村小学生座位安排途径浅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1).

[5]刘建明,刘红梅,林玲.试析学生座位编排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平台,2006.

[6]杨玉东.座次安排对教学的影响[J].中小学管理,1997(7).

高中地理教学安排篇8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27-02

每一位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都会进行座位分配。传统的教学,教师一般都采用排式座位排列。但是,现在的班级排座已不固定在一种模式上了,还可以有圆圈式的、半圆式的、长桌式的等。每一种安排座位的方式都各有利弊,教师可以扬其长,避其短,从而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教师安排座位时一定要遵循规律

1.教师在进行座位编排时,一定要遵循优差搭配的规律,客观地考虑学生的情况,有利于展开其优势互补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会进步,如果学生之间能够互相督促维持课堂纪律,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可以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产生团队凝聚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师要进行综合考虑,考虑到性别因素和每个学生的能力因素。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因素及特殊情况。如果看到某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活动交流,甚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向上的情形,要在安排座位时给他安排一个积极向上的小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及其特殊情况,让学生做到取长补短,动静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得到更有效的控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明显的进步。

3.教师在安排座位时还要注意一些客观规律,如从看黑板的角度,应该是小个的学生在前面,大个的学生往后面坐。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课堂的基本教学效果。学生只有学会了之后,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好地提升其能力。安排座位的原则就是要让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客观情况,做到用心、细致。

二、教师座位安排应该避免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当前教学主要是参与教学,而参与教学主要就是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分配出不同的学生小组,而学习探究小组的主要形式就是排座位。安排好座位后,不同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使大家的能力都能得到发挥。教师在安排座位时,一定不能把优秀的学生安排在前面或中间的位置,而应该把他们放到更关键的地方。安排在成绩较差的学生旁边,这样有利于团结学生,共同进步。教师要把学生的情况摸清,关注每一个学生,重视每一个学生,安排好合理的座位,让学生能够积极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进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三、各类座位安排形式

为了更好地提高参与式教学的效率,落实新课改的精神,提高学校的教学设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座位安排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教学最常用的座位安排形式――小组式。分开小组进行探究教学效果较好的,这样的小组构建方式就是四人一队,两两面对面隔桌而坐,面对面地坐好。这样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参与班集体和团队建设活动,又可以比较成功地进行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交换不同意见,从而增进学生间的有效交流,使其互相进步,提高学习效果。

2.半圆式的学习小组构建,优点多多。教师可以在对称轴上下走动,或是在半圆的内圈走到孩子面前,面对面地与学生进行自由交流,这样就没有了距离感,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多媒体也可以放在半圆的敞口处,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使于学生吸收新知识。而且,半圆儿中间还有一大块儿活动空间,这样学生在这里表演对话,短剧,演一些课本剧等,这果就是一个小舞台,让学生习惯上台表演,展示自我,锻炼口才,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师也可以把课桌围成一个圆圈,教师可以站在圆心处,也可以在圆中任意地走动,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每一个眼神和微笑,打破学生的自我封闭心理,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平等,可以更加自由地学习进步。

四、教师在安排座位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中地理教学安排篇9

一、 “课课练”的认识

“课课练”是为了使个体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专门性练习,通过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为学习体育技能、增强运动能力做铺垫。“课课练”要求体育教师在安排练习内容应当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1 练习的系统性

合理地安排练习的内容,整体或者局部内容的安排必需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及课程锻炼的标准,什么阶段发展柔韧、什么阶段发展力量等都要有一个连续和系统的安排,不能随性地安排练习内容。

1.2 练习的准确性

体育教师在制定“课课练”前,要先确定一个目标:今天我们这节课要练什么,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在制定练习前知道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地安排练习内容。

1.3 练习的循序渐进性

学习不是一蹴即成,它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合理的方法,操之过急只能事倍功半,要有目的性地安排练习内容,通过让个体在不断发育、发展,然后不断提高运动难度、强度的方式才能够事半功倍。

二、 充分了解安排“课课练”前的必要条件

2.1 充分了解主教材,选择可以有效促进运动技能的专门性练习

了解教材,知道主教材中需要哪方面的专项素质,在“课课练”中安排该项目的专项练习,知道学生需要哪方面的素质就练哪方面,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同时这也对锻炼学生身心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专项练习提高运动技能,通过运动技能的提高培养良好心态。

2.2 充分了解学生,摸底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

2.3 充分了解教学环境,因地制宜为学生更好练习提供服务

现在我们的广大中学,教学环境参差不齐。我们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改变枯燥无味的纯动作练习,营造快乐积极的运动环境;同时也可以利用简单的动作,简单的器具来开发有趣的练习。

三、 重视“课课练”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3.1 重视体育教学教法在“课课练”中的运用

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参加素质练部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我们体育教师可以摆脱枯燥无味的单一方法,在教学中大量采用“分组轮换”“分组不轮换”“集体统一练习”“比赛制”“游戏方式”“学生自主练习方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终身体育的意识。

3.2 重视“课课练”在体育教学中时间的运用

一般在常规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将“课课练”内容放在主教材学习后,利用剩余的 10min 练习,久而久之这样的方式就成为一种固定模式。我们要知道体育课堂中各个阶段都可以作为“课课练”练习的时间,如在课前安排身体素质练习(如教师布置跳绳),在开始部分安排身体练习(先慢后快螺旋跑等游戏形式),主教材学习前、中、后安排身体练习(篮球运球技术,两同学一个球,一个抛球一个追球)。多方位 “课课练”练习渗透到体育教学,只要注意组织得当,其产生的效果会很突出很明显。

3.3 重视“课课练”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科学性

3.3.1 学生生理情况和个体差异要求我们在内容设置上要科学合理

高中阶段的学生骨骼、肌肉、心血管、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都处于发育阶段,这要求体育教师在制定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情况,适当安排运动量,不能长时间、高密度、高负荷安排内容来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需要教师区分对待,避免统一的行动和统一安排练习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在安排“课课练”前,需要体育教师注意安排练习内容的适用性、练习内容运动量合理性、练习内容的可实行性。

3.3.2 天气环境的因素要求我们内容设置上的科学合理

体育教师应该结合季节、温度的特点来安排素质训练,让学生机体更适应运动环境和运动项目,如冬天时候我们可以多安排一些速度、力量、耐力的训练;夏天多安排速度、灵敏、柔韧性的练习。

四、 完善“课课练”在体育课堂中的评价体系

4.1 测试评价

制定一套学生在各种素质练习中的锻炼标准,通过查阅资料和访谈法制定测试的时间、地点、方式。对达到标准和进步较大的同学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更有信心,更有兴趣;也可直接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采用专门测试仪器完成评价,并以此找出学生比较薄弱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安排“课课练”内容。

4.2 课堂评价

在课堂练习中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应当立即给予肯定。这样的肯定可以通过语言(如做得非常到位可以作为示范和榜样等);可以通过手势(如竖起大拇指表示很棒、鼓掌表示优秀);通过神态表情暗示优秀等方式表扬、激励学生。

4.3 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先敞开心扉把自己缺点大胆提出来,发现自己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逐步地提升到互相评价、相互学习的层面。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使得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所学、所感、所缺,更有助于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帮助,让学生能够在自学、自练、自评中增多合作交流的机会。

小结

科学地安排和合理地运用“课课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也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当前我们体育教师的思维应该要立足于素质教育,用新 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思想为“课课练”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当然在我们在实践中可能会碰到如天气、设施、教学氛围、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不过这没有关系,只要我们的教师积极主动、灵活、变通地参与研究,通过教师间的沟通交流、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查阅收集文献资料、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检验摸索实践中新思路等方法,很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安排篇10

小学教育是一个学生教育的最初阶段,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小学课堂教育中存在的“排座位”现象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改善。[1]

一、小学“排座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划分标准

1、小学“排座位”现象产生的原因

排座位本来是日常教学活动中很普通的一个现象,教师按照学生的身高和视力情况进行相应的座位排序,以此来保证每个同学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在当今社会,有的家长认为坐在前面靠近老师的位置,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接受知识,进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在教师进行排座位之前向老师走后门、说好话,以此来让老师将自家孩子的座位排在前面。此外,还有很多老师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仅从自身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分析,制定座位安排,这些现象都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健康成长的。

2、小学“排座位”现象划分标准

本文根据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将“排座位”的划分标准情况总结为以下几点:

2.1、教师根据情感远近来进行座位排序

情感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于自身需要的一种体验态度,对个人行为方式的支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座位安排的时候,难免也会受到情感的影响,将自己同事、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安排在教室中较好的位置上。这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使他们自小就养成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自负的心理。[2]

2.2、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座位排序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也是影响教师座位排序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安排座位的时候,通常将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安排在前排位置,将学习成绩差孩子放在后排地理位置较差的区域,殊不知这样做只会让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学习更好,而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来说,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使他们切实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忽视,更加不努力的学习,造成学习成绩的持续下滑。

2.3、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进行座位排序

我国自古以来都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认为男女同学之间不应该交往过密,应当适当的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距离,尤其是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孩子们过早成熟。这些都造成了在一些班级的座位排序过程中,教师将男女同学进行划分排列。但是,殊不知这样做非但没有起到其原始的目的,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心理状况。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还处在成长阶段,是十分不成熟的,鲜明的男女座位划分会使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能接触到同性,长此以往,会造成他们对异性的排斥。

二、小学“排座位”现象所体现的班主任的教育观

本文对小学教学生活中的“排座位”现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将其所体现的班主任的教育内容总结如下:

教师的教育观,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对于教育本身和与他与之相关事物的最本质看法。教师教育观对于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习惯、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对于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观点的树立的时候,要注意遵循“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习互帮,共同进步”、“性格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三、对于小学“排座位”的建议

座位安排的是否合理对于学生能否有效的进行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小学“排座位”现象提出如下建议:

1、在进行座位排序的时候运用高矮排列的方式

高矮排列的方式是一种相对而言比较传统保守的座位排列方式,按照学生身高的情况进行座位排序,保证前面的同学不会挡住后面学生的视线。但是教师在按照此种座位方式进行座位安排的时候,还要适当的考虑到学生的视力情况和身体情况。

2、动静结合的座位安排方式

在小学阶段的男孩子相对而言更加活泼好动、思维跳跃,性格外向,而女孩子则相对比较文静,不爱说话,性格内向。教师在进行座位安排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性格开朗的男生和女生安排在一起,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以动治静,取长补短,有助于其共同的学习和发展。[3]

3、以优带差的座位安排方式

教师在进行座位安排的时候,不应该单纯的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出发,将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安排在一起,而不管那些学习能力较差、成绩不好的孩子。因此,在进行座位安排的时候,应该尽量将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放在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身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成绩。[4]

结语:

对于小学学生的“排座位”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活动所考虑的重点,合理的座位安排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友谊的发展,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来说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座位安排,同时还要经常进行座位的调换,一般以一至两周调换一次为佳,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5]

参考文献:

[1]肖少北,陈群林.初中生座位安排与学习动机、课堂师生互动的关系[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2]陈小娅.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J].人民教育,2007(23).

高中地理教学安排篇11

(三)完善的二级排课功能需求分析

经过两轮的校院二级排课管理实践,为使校院二级管理理念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得以更好地实现,对排课系统功能完善作如下考虑:

1.增加提示排课难易度功能。考虑对教师周课时多少、是否合班课、是否跨学院课时、课程实训室要求等关系到排课难易度的要素分别赋予排课权重,由排课系统根据最终的分值得出排课难易顺序,并提示给排课人员,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课程无法安排情况。

2.完善检查功能。目前正方排课系统中已经有检测课时多安排或少安排、教室是否漏安排等功能,但教师一天(周)课时是否超量、课序合理与否、班级五天课时均衡度检查还停留在人工检查,软件后期升级时要考虑增加这几项检测、提示与控制功能。

3.增加分年级控制功能。高职学校招生批次在本科之后,有录取数据晚、报到率未知等特点,因此有新生新学期课表一般是做两次安排,暑假前先安排老生课表,新生录取完后安排新生课表。为避免在安排新生课表时对老生课表误操作,应增加按学生年级锁定控制功能。

4.教室地点提示功能。二级排课时同一班级课表中常常涉及不同学院课程,就会有多位排课人员安排同一班级的课程时间、地点。为避免前后课程地点相距很远,在安排连续上课节次后段节次地点时,建议系统在排课人员选择相距较远地点时能够做出提示,以便班级课表更为合理。

参考文献:

[1]孟昭文,许彦,郭新.高校自动排课系统的实践[J].北京城市学院学,2007,(1).

[2]陈榕坤.略谈高校课表编排的人本化[J].科学教育论坛,2005,(5).

高中地理教学安排篇12

[作者简介]张冯(1979- ),男,河南淮阳人,中原工学院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管理。(河南 郑州 450054)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149-02

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是长期体育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体育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开展的基本依据,对各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正确地理解和贯彻体育教学原则,对明确教学目的、选择与安排好教学内容、正确地选用教学方法、教学场地与器材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视提高运动技能原则

重视提高运动技能原则是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贯彻重视提高运动技能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1.正确认识提高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学科“授业”的本职,是体育学科“解惑”的重要基础,还是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能的途径,更是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方法、体验运动乐趣的前提。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判断体育教学是否有效和高质量的标准,也是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提高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进而重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2.明确运动技能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有层次地掌握运动技能。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与提高技能水平的目的与职业运动员不同,职业运动员主要是为了竞技,而学生主要是为了健身和娱乐。因此,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传授要以“健康第一”和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作为指导思想,要围绕“较好地掌握1~2项常用的运动技能”“基本掌握作为锻炼身体方法的运动技能”“初步掌握多项可能参与的运动技能”“体验一些运动项目”等不同运动技能提高的目标,分门别类和有层次地让学生掌握他们终身体育所需要的运动技能。

3.合理编排体育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有层次地掌握运动技能,就需要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对于常见的、可行的、学生喜欢、教师能教、场地允许、与学校传统项目相结合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等,可作为精教类内容,每学年安排1~2项,每项安排15~30学时,学年共30学时;对于未来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有必要具有一定基础的、教学条件允许的项目,如羽毛球、体育舞蹈、棒球、轮滑、短拍网球、太极拳等,可作为粗教类内容,每学年安排2~3项,每项安排7~10学时,学年共20学时;对于没有必要掌握,但有必要让学生知道或体验的运动文化或项目的有关知识,如高尔夫球、橄榄球、台球、保龄球等,可作为介绍类内容,每学年安排3~4项,每项安排1~2学时,学年共5学时;对于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项目,如100米短跑、1500米长跑、铅球、立定跳远等,可作为锻炼类内容,每学年安排3~4项,每项安排1~2学时,学年共5学时,或每学时安排10分钟穿插于其他类型的项目中。

4.教学方法上注意精讲多练。由于体育教学的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多地使用讲授法,不能形成“满堂讲”的局面,要精讲多练。一是要求课堂上尽量多给学生运动技能的练习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无效的讲授时间,教师的指导有时可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进行。二是要求教师要根据情况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课外多花时间进行练习。而对于必须讲授的内容要求精讲。精讲就是要求讲授要目的明确、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正确使用术语和口诀、讲授与动作示范相结合。

5.创造提高运动技能的环境和条件。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运动技能,还必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它既包括提高教师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和教学技能水平,也包括构建民主和谐的体育课堂氛围,优化体育教学制度环境,还包括场地设施和器材的美化。

二、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

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是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进行身体锻炼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以使学生喜爱运动并养成参加运动的习惯。为贯彻该原则,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做到:

1.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体育是一项与学生身体条件紧密相关的文化活动,而学生的身高、体重、体能、运动技能水平由于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差异很大,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往往很容易体验到“失败感”“差等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加工和教学方法、教学场地与器材、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到成功。这是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基本方面。

2.选择趣味性强的体育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既有一些趣味性很强或学生容易体验到乐趣的内容,也有一些趣味性不太强或学生不容易体验到乐趣的内容。教学意义也一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把趣味性和教学意义都很强的内容作为重点。与此同时,对于教学意义很强但趣味性很差的那些必须要教的内容,要挖掘或附加上一些乐趣的因素,如通过简化、变形化、情节化、生活化、游戏化、竞赛化等手法,使教学富有兴趣。

3.运用多种有利于学生体验乐趣的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在重视传授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善于采用领会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竞赛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小群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三、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是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既要安排一定的身体活动量,体现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身体活动性,还要使学生身体所承受的运动负荷有效、合理,从而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贯彻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有如下基本要求:

1.运动负荷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身体发展特征。运动负荷的科学性既体现在对学生身体的发展性,也体现在对学生身体的无伤害性,而这些都取决于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就必须了解学生身体发展的科学原理,了解学生身体发展各个阶段的特征,并且熟悉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等。

2.运动负荷的安排要服从于体育教学目标。归根结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为了实现一定的身体锻炼和技能掌握教学目标。因此,教师既不能忽略运动负荷对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决定性作用,也不能忽略各特殊课型需要而一味追求一律的运动负荷,从而导致运动负荷过重。

3.精心设计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运动项目及其中的身体练习多种多样,有的运动负荷大,有的运动负荷小,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运动负荷的问题,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改造,不同的运动项目和练习方式要进行合理地搭配。

4.逐步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运动负荷的能力。体育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加强锻炼原理和运动负荷以及运动处方的有关知识,教会学生一些自我判断运动量和调整运动量的常识,以使他们在自主性的运动中能够把握好自身的运动量,并逐步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运动的技能。

四、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各不相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运动技能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做到:

1.深入细致地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前提条件。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与学生谈话、咨询辅导员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弄清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并进行全面分析,然后设计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同时,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应定期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复查。

2.设置类型多样的体育选修课程。设置大量的选修课程是体育教学进行因材施教的最佳途径。不同的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有很大的差异,在充分征询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设置选修课,就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在体育教学中,“等质分组”是一种较好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体育教师可以按身高、体重、体能、运动技能水平等对学生进行分组,给身体条件和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开“小灶”,给予特殊关怀与照顾;对身体条件和运动技能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保证全体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五、安全运动原则

安全运动原则是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安全地从事运动,它是体育教学活动能够进行的前提条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贯彻安全运动原则有如下基本要求:

1.必须设想所有可预测的危险因素。经过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的总结,体育教学中的绝大多数危险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这些可预测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因学生的思想态度产生的危险因素,如鲁莽行事、擅自行事、准备活动不充分等;因学生身体和活动内容的差异产生的危险因素,如力量不及、动作难度太大、对该运动非常不熟悉、缺乏必要的保护与帮助等;因学生身体状况变化产生的危险因素,如学生在伤病期间勉强参加运动等;因场地条件变化产生的危险因素,如雨雪地上的滑倒、塑胶地破损而绊倒等;因器械的损坏和不备产生的危险因素,如绳索折断、双杠折断、羽毛球拍头脱落飞出等;因特殊天气产生的危险因素,如酷暑时的长跑、苦寒中的体操、暴雨的淋浇等。对于这些可预测的危险因素,体育教师在课前必须逐一地进行思考和检查,以消除一切可以消除的潜在危险因素。

2.要建立运动安全的有关安全制度和安全设备。对于一些比较危险的教材要制定严格的安全制度,限制学生的潜在危险行为,如禁止携带钥匙打篮球、穿皮鞋踢足球等;对于一些比较容易发生危险的体育设施要安装必要的保护装置和必要的警示标志,如单扛下放置海绵垫、游泳池配置救生圈、救生衣、设置深水区警示牌等,有效地防止危险的发生。

3.时刻对学生进行安全运动的教育。要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安全运动原则,必须有学生的密切配合,体育教师要通过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时时刻刻对学生进行安全运动的教育。集中教育是指组织专门时间讲解保证安全的知识和要领,教会学生互相帮助和保护的技能。分散教育是指老师在每一堂课学生练习之前强调安全事项,让学生绷紧安全这根弦。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