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艺术的特点合集12篇

时间:2023-09-07 09:20:24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篇1

古希腊是泛神论的国土,神话是这里特殊印记的文学艺术形式。神永远被具象成了人,具有人的思想和感情,且首先具备人的外形,在神话故事和荷马的诗歌中的神有错综复杂的家族传承关系,有纠葛不清的恩怨情仇,有与凡人一样的皮肉、烦恼,有同人一样的本能,有愤怒、有嫉妒、有。这些神灵与人类的区别只是他们能够长生不死,他们比人类更强壮健美、更生活幸福。古希腊人的本性是热情洋溢而且活泼欢快的,他们从骨子里羡慕神仙那种轻松愉悦的生活,向往着能与神灵共同生活。为了膜拜神灵,寄托自己的愿望,希腊人建造了大量的神庙,可谓是神话这种文学艺术极大促进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发展,神庙建筑的建造本身就是与希腊神话的结合。

古希腊人把希腊神话视为艺术的精神源泉,神话中的神都赋予健美的体魄、完美的统领意识,因为古希腊人将强健的身体看成是一切善与美的关键,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就是健美与规律性,庄严与静穆,这都是神话对希腊人思想深邃的影响。希腊人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寄托于神,因此古希腊的建筑就是表达这种人神合一、体现神的精神与意志融合的手段和形式。

古希腊建筑与雕塑艺术的结合

以帕特农神庙为例可以清晰的看到古希腊建筑与雕塑等造型艺术装饰的完美结合。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坐落在卫城的最高处被誉为“雅典的王冠”,在雅典的任何一处都可望见其宏伟。本文之所以将帕特农神庙引以例证是因为它是古希腊建筑的纪念碑,代表着古希腊建筑的最高成就。由伊克蒂诺斯和卡利克拉特任建筑师,雕刻巨匠菲迪亚斯负责艺术装饰的设计,建筑气势恢宏不说,神庙的装饰雕刻尤其精美绝伦。

从现存的神庙遗迹分析看:其屋顶是两坡顶,顶部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的山墙,上有悬有精美的高浮雕,这种格式被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基本形式。檐壁又采用爱奥尼式的浮雕饰带,东西三角嵋装饰着高浮雕。整个神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并有大量的精美雕刻相衬托,通过这些精心设计,使神庙的整个造型更显得坚实雄伟。从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的许多来自帕特农神庙的雕塑来看,都能猜想到供奉着一尊高达12米的雅典娜女神雕像,装饰雕刻活灵活现而庄严肃穆、宽敞高大且的神庙建筑。

从伊瑞克提翁神庙的女像柱到阿波罗・埃皮鸠里乌斯神庙内的墙壁上装饰的大理石雕板,都说明与雕塑艺术相结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古希腊建筑与环境艺术的结合

古希腊建筑与环境艺术的结合是将人性的生存环境赋予建筑。

希腊人赞美说,人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创造物,因此他们对于人性化的追求体现在一切艺术形式中。虽然他们受到西亚和埃及文化的影响,但是拒绝屈从于祭祀或暴君的指令,他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是有保留的,加以吸收改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体现在古希腊人的环境艺术风格中更是人性化,古希腊的建筑也是融入这种人性化的环境中的。

在古希腊爱琴文明时期中,克里特文化出现的最早,其最大的特征是宫殿的修筑,每个城市多围绕王宫而形成,宫廷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例如米诺斯王宫就是克里特文明最伟大的创造,这座王宫布置不求对称,出奇智巧体,功能安排合理装饰华丽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关怀。之后,克里特文明被迈锡尼取代,迈锡尼文明更加尚武,因此他们开始修建带有防御功能的城堡,保卫城堡内的人正常的生活与安全,维护自己和平的生活。之后来自北方的多利亚人和爱奥尼人征服了希腊,他们带来了多利克柱与爱奥尼柱,探索柱式与柱式所形成的的空间环境,并且努力在柱式中实现希腊建筑与环境艺术的单纯、精确、人性与和谐的理想,将一个普通的方盒子建筑通过与人性化的环境艺术相结合升华到了完美的地步,实现了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篇2

作为古典时期希腊艺术的底稿,古希腊的陶瓶绘画艺术以典雅别致的器形、精美写实的装饰纹样和多彩多姿的绘画风格呈现出一种单纯与静谧的象征意境。它不仅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图解,更反映了希腊文学的艺术风貌。它所描绘的,既是艺术家对真实生活场景的展示,又是完全忘我的梦幻飞舞神话:既是日神用灿烂的理性培育而成的知觉,又是梦神用月桂枝触碰的美妙灵感;既是一种极致之美的心灵感悟,又是单纯视觉的直接表达: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处,知性与感性的复合,产生出一种精神上的永恒,表达出一种唯美的象征意象。

众所周知,伟大的古希腊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是古希腊绘画几乎荡然无存,要想了解当时绘画情况,只能参考现存的希腊瓶画。因此,希腊瓶画艺术作为维系历史影像的载体,用时空化的图像语言向世人传达出真实的古希腊文明。当你面对有如神祗一样不朽的希腊瓶画艺术品时,仿佛置身于经过艺术修饰的画景象征世界中,透彻的情感体验和空灵的审美喜悦油然而生。

艺术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古希腊艺术亦如此。如果说神话故事是古希腊地区艺术的土壤,那么瓶绘艺术就是土壤里盛开的花。它不仅盛开了生动的花朵,更向世人展现出一种单纯与静谧的象征意象之境。

初碰单纯的几何风格时期。在这一时期,装饰图案都为几何形,希腊人在陶器上绘制各种抽象的几何图形用以装饰,洞见记忆的内心视像并试着把这种记忆的意象表现出来。后来,符号式纹样开始出现,随着人类意识的进步,又出现了以人物为主的简单的情节性绘画,取材于神话传说或日常生活故事,显示出神秘的宗教色彩和原始的哲学思想。意识的物象被人为的表现于外,并传递给他人。可以想象,多么久远的孕育才出现这不平凡的表现意中之象的能力,确切的说,造型艺术的出现就是基于这种单纯表意性。

触碰真实的东方风格时期。这一时期,装饰图案中的形象在表现手法上趋于写实,陶瓶绘画所表现的情景如希腊戏剧的场景一样生动。它将器形、图案及装饰融为一体,表达了极为丰富的图案语言及装饰手法,从几何影形发展到写实的真实影形,创造了独特的影像个性,并最终实现了独特风格、具象和艺术表达的美的和谐与统一。将真实的绘画风格从瓶画中更进一步体现出来,他们相信,真实的美是最美的,它是真、善、美的最好统一,它体现了宇宙间所能发现的智慧和秩序,是一切善与美的本源所在。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篇3

一、古希腊的建筑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古风时期,古希腊的建筑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形式:爱奥尼亚人城邦形成了爱奥尼亚式建筑,风格秀雅;多立安人城邦形成了多立克式建筑,风格雄健有力。到公元前6世纪,这两种建筑都有了系统的做法,称为“柱式”,柱式体系是古希腊人在建筑艺术上的创造。

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最意味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古希腊的神庙建筑,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柱子、额枋、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确定了庙宇的外貌,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

古希腊人的生活受控于宗教,所以理所当然的,古希腊的建筑最大的最漂亮的都非神殿莫属。希腊最早的神殿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后来加入柱式,即神殿前面门廊是由四根圆柱组成,以后又发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廊式又演变成希腊神殿建筑的标准形式――“围柱式”,即长方形神殿四周均用柱廊围绕起来,并且正立面和侧立面的柱子的关系为N和2N+1。建筑作为一门有原理、有原则,有计算的科学,是在希腊人手中建立的。

古希腊的建筑从公元9世纪起,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公元5世纪的古典文化时期达到成熟,产生了雅典卫城这一伟大的、永恒的杰作。至今仍是建筑界、考古界、艺术界人士以及热爱古典文化的人们的顶礼膜拜的圣地,也是现代希腊人的骄傲。雅典卫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遗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建造在海拔150米的石灰岩山岗上,是祭祀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圣地。迄今保存下来的大量珍贵遗迹,集中展示了希腊古代的文明。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另一个杰出的创造就是剧场。悲剧和喜剧是希腊人本性的最现实的和最伟大的表现,也是戏剧艺术的基础和最高成就。

根据所遗留下来的希腊建筑,我们可以归纳出古希腊建筑的几大主要特点。

第一: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他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强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第二: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 多立克柱式,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4. 女郎雕像柱式。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三: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第四: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高人体美与数的和谐。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所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他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

第五: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雕刻是古希腊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雕刻创造了完美的古希腊建筑艺术,也正是因为雕刻,是系列建筑显得更加神秘、高贵、完美、和谐。

二、古罗马的建筑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继承和发展了希腊建筑艺术。但是,与古希腊艺术通过崇拜神来肯定自我不同,古罗马艺术更倾向于崇拜现实的、世俗的人。古罗马建筑承袭了希腊建筑的柱式体系,尤其是科林斯式对罗马的影响很大,但罗马建筑在整体规划、建筑技术结构的复杂、用途的广泛、类型的多样化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希腊,形成了罗马风格的建筑。

古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强国,与此同时罗马人也开始了罗马的建设工程。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建立时,罗马城已成为与东方长安城齐名的世界性城市。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对完善,城市逐步向艺术化方向发展。罗马建筑与其雕塑艺术大相径庭,以建筑的对称、宏伟而文明世界。

古罗马建筑材料除砖、木、石外使用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并发明了相应的支模、混凝土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结构方面在伊特鲁里亚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梁柱与拱券结构技术。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种类有: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半球)。创造出一整套复杂的拱顶体系。罗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都与拱券结构技术、复杂的拱顶体系密不可分。古罗马建筑利用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和拱券平衡技术,创造出拱券覆盖的单一空间,单向纵深空间,序列式组合空间等多种建筑形式。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继承了古希腊柱式并发展为五种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解决了拱券结构的笨重墙墩与柱式艺术风格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发展了叠柱式,创造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式构图形式;创造了拱券与柱列的组合,将券脚立在柱式檐部上的连续券;解决了柱式线脚与巨大建筑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

通过遗留下来的古罗马建筑,我们也可以总结出它的特点:

第一:拱券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罗马建筑典型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态和风格以及某些建筑的功能等等,都同拱券结构有实在的联系。正是出色的拱券技术才使罗马无比宏伟壮丽的建筑有了现实的可能,使罗马建筑那种空前大胆的创新精神有了实质的依据。罗马人大量继承了希腊的建筑遗产,但这些遗产都经过拱券技术的革新,改变了建筑的形制、形式及风格,保证罗马人不会成为简单的模仿者。

第二:火山灰混凝土的使用,它大大促进古罗马拱券结构发展的是良好天然混凝土。约在公元前二世纪,火山灰就开始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了,到公元前一世纪,已经既用于建筑拱券,又用于筑墙。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形石头或三角砖保护,再抹一层灰或大理石板。古罗马混凝土所用的活性材料是一种天然火山灰,它相当于当今的水泥,水化拌匀之后再凝固起来,耐压的强度很高。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篇4

公元前4世纪的欧洲,处于辉煌的希腊文明时代。古希腊服饰作为这个文明时代的产物,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古希腊服饰,造型自然优雅、随意舒展,色彩单纯,格调清新。它所蕴涵的包容精神、所遵循的自然健康的穿着理念,对欧洲传统服饰和近代服饰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古希腊服饰是西方服装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当今,复古设计成为时尚,选择复古设计的产品成为人们抒发怀旧情绪的一种方式。在众多复古主题的时装设计中,古希腊风格独树一帜,成为设计师钟爱的古典设计元素之一。

一、古希腊服饰风格简述

(一)以披挂式和缠绕式为主,简练、自然、单纯、自由舒展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带来了人们自然随性的生活方式。在其影响下,古希腊服饰造型呈现出简练、单纯、自由、舒展的特点。服装大都不经过剪裁、缝合。人们穿衣服基本上都是拿一块布料在身体上披挂、缠绕、穿插,最后用别饰针和束带固定。这种服装外观独特,看似无形却有形。根据服装不同的外形特征,古希腊服装还可以分为多立安式、希奥尼亚希顿式、克莱米斯式、佩普罗期式、希马申式、克莱米顿式六大风格[1]。无论哪种风格,其构成方式都是披挂或缠绕。披挂式服装其实就是一块矩形面料,只不过需要借助于饰针和绳带在肩部、胸部、腰部等人体的关键部位进行固定。宽大的面料经过绳带的束缚而收缩,并自然垂荡;宽窄不一、形态各异的褶裥随着人体运动而发生变化。披挂式服装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绳带的根数,系束的位置、方式及其松紧程度可随穿着者的体型、穿着需求而自由调节。缠绕式服装的代表是“希马申”,它是古希腊男子的主要服饰类型。缠绕式服装的面料通常长5米,宽1.5米,穿着者把它围裹在自己的身体上[2]。围裹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人体的起伏与运动的需要来定。缠绕式服装有多种款式,自然、随意是其突出的特点。

(二)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匀称、协调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发现了黄金分割定律。0.618这个比值看似简单,却具有魔幻般的魅力,这一点在科学与美学领域无数次得到了印证。那些精美的建筑以及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无一例外,都符合这个比例。在致力于展现人体美的古希腊服饰设计中,黄金分割理论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男女通用的“多利亚”造型,该型服饰中那向外翻折的复式底边与穿着者的肚脐平齐,正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3];在女式服装“雅典娜”中,腰带的设计使用凸显了上下身的比例关系;男子希顿长袍的下摆只到膝部,而腿部的黄金分割点恰恰就位于膝部[3]。还有年轻男子所穿的clamys外套,宽1.07米,长1.98米,宽和长的比例也接近黄金分割[3]。如此完美的服饰比例设定来源于古希腊人对客观自然的正确认识与准确把握。

(三)宽松、舒适,表现出对人性的尊重,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审美观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说:“古希腊的服饰穿脱均是很容易的事,举手间便可以完成。他只能勾勒出人体的基本体型,绝不紧裹躯体。”[4]古希腊服饰的构成可以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古希腊人把服装看做人体的附属物,他们认为服装最主要的功能除了御寒和遮体外,就是突出人体本身的美,因此服装要宽松、舒适,给身体提供自由的空间。在古希腊服饰中,鲜见复杂的结构和剪裁缝制工艺。拿整块面料随意缠裹这种着装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体各种活动的需求,实现了布料与人体、主体与客体、形式与精神的高度契合。古希腊服饰从廓形到细节、从服装到饰品,整体上体现出一种抱朴怀素的审美观。古希腊服装上最精美的饰物就是别针和搭扣,呈现最多的装饰还是自然的垂褶。古典主义所提倡的纯洁、理性的简朴风格在古希腊服饰中得到了完美展现。

(四)以白色基调为主,用色清新淡雅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哲学家马库斯•西塞罗认为:“适当的比例还要加上悦目的颜色才能称作美。”[5]古希腊人眼中的“悦目的颜色”为白色。古希腊人最喜欢白色,因为白色象征着纯洁、神圣、高贵,这与希腊哲学与人文精神相符,于是白色成为古希腊服饰的主打色彩。希腊女神都是身着白色曳地长裙出现的。质地细密、悬垂性强的毛织物是制作褶饰服装的主要材料。为了减弱白色所带来的单调感,希腊人会在服装的边沿配以各种鲜亮的颜色,或者用植物、动物、几何图案进行修饰,使服装富于变化,看上去更具个性。除了白色以外,紫色、绿色、灰色在某些服装款式中也有应用。

二、古希腊风格在世界服装发展史中的印迹

“时尚易逝,风格永存。”正如时装设计大师夏奈尔所言,古希腊服饰风格所散发出的自由、奔放的艺术魅力和自然、独立、理性的艺术气质,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服装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各个历史时期,古希腊服饰风格都放射出了迷人的光彩。

(一)承袭与发展———古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帝国在公元前2世纪征服了古希腊,但是古希腊文化并没有因此而灭绝。在服饰上,古罗马沿袭了古希腊的基本风格和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罗马人的主要服饰“托加”和“克拉米斯斗篷”,其前身就是古希腊服饰中的“希马申”和“希顿”[1]。古罗马的服装构成也是披挂式和缠绕式,也是将一整块面料附着于人体,也有垂荡的皱褶与宽松的结构,也要肌肤,就是说,古罗马服饰的特点与古希腊服饰一一对应。当然,古罗马人也结合时代要求,在承袭古希腊服饰风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良与发展。古罗马时期,盛行经过简单剪裁的贯头型服饰,如“佩奴拉”,这是其一;其二,奢华服饰出现,穿着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身份与地位。

(二)复兴———18世纪末19世纪初17世纪的欧洲王室盛行巴洛克风格的服装,18世纪盛行洛可可风格的服装。这些服装的一个共同点是极度奢华、修饰繁缛、夸张,统治者想以此来显示自己的高贵。王室贵族的着装习惯也影响了民间,人们在穿衣上追求繁复、华丽。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封建专制制度被废除,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心灵得到解放的人们渐渐厌弃了束缚身心的衣裙,转而追求自然朴素的着装。于是,简洁、典雅的古希腊服饰风格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18世纪中期,新古典主义服饰风格在古希腊风格的基础上兴起,包含众多古希腊服饰元素的新的服装形式应运而生,简单利落的款式、清新淡雅的色彩、自然流畅的线条成为服装设计的主流。新古典主义服饰理念推崇古希腊服饰风格中所蕴涵的“庄重与宁静,简练与人性”[1],其倡导的精神是对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强烈反叛。

(三)主宰———20世纪初20世纪初,在“回到自然去”思潮的影响下,服装设计师们又一次驻足在古希腊服饰风格前。法国时装设计师波阿列特将古希腊服饰风格与东方服饰风格融合在一起,设计出了一款宽松顺垂的希腊式长裙,受到新女性的欢迎。该设计完全摒弃了紧身胸衣、裙撑以及繁复的装饰,突出了对身体的解放,迎合了女性对舒适感的追求。玛利亚诺•佛图尼设计了一款简洁的晚装,风靡一时,其设计灵感就来自于古希腊服饰“基同”。简•帕昆夫人紧随其后,也推出了具有东方情调的系列设计。维奥尼特夫人从古希腊服饰造型方法中得到启发,发明了著名的斜裁法。运用该方法制作的服装自然、柔和,能够产生与古希腊服饰同样的效果[6]。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初,整个欧洲都成为古希腊风格服饰的秀场。

(四)大放异彩———20世纪七八十年代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设计师群体在国际服装界迅速崛起。他们以人们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了追求原生态、纯自然,反对精美裁剪、人为造型的“反时装”设计主张[7]。他们的设计融合了古希腊服装披挂、缠绕的穿着方式与日本和服宽松、舒展的结构,采用棉麻面料制作的服装上显露出大量自由而柔软的衣褶,整个服装体现出一种人衣合一的禅意。

(五)再次复兴———21世纪2004年,第28届夏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开幕,奥运圣火重回故里,爱琴海的浪漫气息和希腊的古代文明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2006年,春夏国际服装流行趋势会上刮起了一股希腊风。希腊式的飘逸长裙,新古典主义的低领口和高腰线设计,石膏白和其他淡雅颜色的纯色丝绸,衣袂飘飘,风情万种,一派希腊景致。2008年,在华伦天奴的高级时装秀中,希腊女神的浪漫和优雅得到了完美的重现。精致的打褶,完美的高腰线分割,亮闪闪的水晶珠片,这一切都显露出不可抗拒的独特魅力。

三、古希腊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

(一)将披挂、缠绕工艺手法应用于礼服的设计与制作

在礼服设计中,局部的立体花饰、堆积的褶皱、不对称的结构和整体的垂荡效果必不可少,因为这些元素可以突出礼服的华丽与高贵。近年来,在礼服的局部设计与制作以及整体造型中,设计师常常采用古希腊服饰构成中的披挂、缠绕工艺手法。采用披挂和缠绕工艺手法,利用多种材质,可以塑造出变幻多姿的艺术形态。披挂和缠绕方法的运用丰富了礼服的设计手法。

(二)将古希腊服饰风格与异质风格融合在一起

1.与东方风格融合典型的古代东方服饰是宽衣,而不是披挂和缠绕。但是,其中所蕴涵的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精神主旨与希腊服饰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异曲同工。因此,将古希腊服饰风格与东方风格融合在一起是可行的。采用这种方法设计出的服装,应有宽松的衣身和衣袖,有扩展的肩部,有东方的刺绣或古希腊服饰中惯用的碎褶。这样设计出的服装兼有东方传统服饰的超然飘逸与古希腊服饰的浪漫舒展,定会产生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2.与现代风格融合部分现代服装设计师运用后现代设计手法,对古希腊服饰进行解构和元素重组,然后融入现代流行元素、结合现代服装形制,打造出了全新的希腊风格。比如,约翰•加利亚诺就将折纸艺术和立体几何的硬挺造型融入了古希腊柔软舒展风格的服饰设计中,打造了软与硬对比、古与今碰撞的艺术效果。该设计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四、结语

古希腊服饰是服装史上的一个经典,其设计与制作手法穿越时空,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无论是它舒展、随意的造型风格,还是它所彰显的自由、平等、宽容的精神,都已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成为现代服装设计的宝贵财富。在服饰风格多元化、服装设计个性化的21世纪,古希腊服饰艺术风格定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华。

参考文献:

[1]陈莹.古希腊服饰风格的魅力[J].装饰,2005(9):64-65.

[2]马丽丽.古希腊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2012(10):107-109.

[3]范菲菲.浅析古希腊服饰[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4]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篇5

罗马共和时期,由于受到希腊先进的文化艺术的直接影响,其雕刻艺术无论在题材上还是风格上,都与希腊雕塑一脉相承,并主要表现在神像雕塑上。古罗马雕塑艺术在古希腊和中世纪之间对西方文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于古希腊雕塑艺术传统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罗马帝国雕塑艺术的繁荣应该说是在古希腊艺术传统的直接刺激和影响下产生的。这种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古希腊人审美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古希腊人的雕塑技艺。

首先是古希腊人的审美观念影响:古希腊人认为强健的身体是一切善与美的本原。早在古希腊奴隶制国家时期,由于城邦之间不断发生战争,战争和体育场使希腊人形成了一种特殊观念,那就是在战争中能武善战,身体最强壮、体魄健壮完美的人,才能获胜成为英雄并受到公民的尊重和爱戴。在他们心目中的偶像的标准就是,血统好、发育好、比例匀称、矫健强壮。他们认为:“强壮的体魄是自由公民的首要素质,健美的身躯是人世间最美的形象,身体应该与灵魂和谐地共生在一起。”古希腊人对自身形象的关注和探索来源于这样的身体观念。

古希腊的雕塑家们除了艺术技巧之外,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也有很大的贡献。以《掷铁饼者》为例,雕塑家以对瞬间运动的表现,充分展现了当时体育比赛中竞技者的风采,人们可以从中看出健美和谐的人体所具有的永恒魅力。作品表现了一个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将铁饼摆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刹那,右腿是雕像的重心,同时是整个身体屈伸与旋转的轴心,表现出掷铁饼者的瞬间强烈的动感,同时又保持了雕像的稳定感。这尊雕像的运动感和节奏感,传递了运动的意念,表现出人体的和谐、青春和健美的力量。

古希腊的艺术家们找到了能代表整个古希腊精神的人体比例关系:黄金分割比,符合黄金分割比的形体让视觉体验轻松和谐又有变化。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有《米洛的维纳斯》,这尊雕像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末,高204厘米,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的米洛岛,1821年后为卢浮宫所收藏。她被誉为“黄金时期的缩影”,总结了古希腊所代表的一切。女神虽然失去了双臂,只保留了头部和面容,但是雕像身体的曲线变化和沉静的表情,使人们真切的感受到女性特有的温柔宁静的美,被认为女性美的原型。

在雕塑技艺方面,意大利北部的伊特拉里亚人最初在希腊艺术家的帮助下逐渐发展了具有地方性的希腊艺术形式,而居住在中部的罗马人的雕塑技艺却远远落后。公元前396年,罗马人开始向外扩张,攻占了里罗马最近的伊特拉里亚,并从那里掠夺了很多雕像和供奉物。但是当时的罗马人仅出于的目的把它们作为宗教崇拜物,并没有把这些雕像看做是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随着罗马势力的不断扩大,大批的艺术品源源不断地从各地运到罗马,包括一些雕像和绘画作品,以及工艺美术品,大量地呈现在罗马人的面前。在这样的状况下,罗马很快就被卓越的希腊雕刻艺术所强烈吸引,并且很快意识到希腊雕刻艺术的社会功能及其巨大的适应性。

布匿战争之后,罗马人对希腊文化产生了一种赞美和仰慕之情,他们甚至学习希腊语,模仿希腊的建筑,雇佣希腊的雕刻家,罗马的许多神也被等同于希腊的神。拉丁的诗人采用了希腊的韵律,拉丁的哲学家接受了希腊的哲学理论,最终罗马在文化上为希腊马首是瞻,从而成为希腊的附庸。他们对希腊雕刻作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通过战争直接从希腊本土掠夺的雕刻作品已经满足不了需求。罗马贵族雇佣一些被俘的希腊艺术家从事雕刻创作,他们一方面大量复制希腊作品,另一方面又按照罗马人的要求制作新的雕刻作品。在罗马境内,有数以千计的技术娴熟并受过良好的训练的希腊雕刻家及工匠随时为罗马人制作和复制雕像,在罗马帝国初期创作了大量的雕塑作品用以美化城市和为帝王歌功颂德。

公元1世纪后半期,罗马帝国逐渐安定和经济繁荣,,在罗马帝国鼎盛时期最伟大的皇帝的统治下,罗马帝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到达了顶峰。这一时期纪念性雕像的艺术风格出现了一些变化,在人物形象的处理上也转向写实的个性化刻画,罗马帝国的雕塑艺术从而逐渐摆脱了希腊古典风格的影响。现藏哥本哈根的一尊图拉真全身雕像最能反映出这一艺术风格上的转变。正如莫尔斯所指出的那样,“此时的罗马艺术内容已是实际而非想象,肖像更是不折不扣的写实,浮雕式严肃的历史记载。”

出于罗马帝国初期社会政治环境的需要,这时期的雕像具有典型意义的理想化的表现形式。西方古代奴隶制社会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对内对外战争之后,正处在日渐复杂的民族和阶级矛盾中,政权掌握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稳定和维持政权。希腊理想美的原则把罗马帝王与神相提并论,使作为帝王的权威和影响遍布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古罗马雕塑是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西方现实主义雕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所以说,虽然罗马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逐一征服了希腊各城邦,但是在艺术和文化上罗马人却十分欣赏希腊人的伟大成就。在希腊被罗马帝国征服以后,西方的文化艺术中心由希腊转移到了意大利早期的城市,罗马诗人荷拉斯认为:“罗马征服了希腊,在另一种意义上(指文化艺术)希腊也征服了罗马”。

参考文献;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篇6

在鲍姆加登确立美学以后,他的学生格奥尔格·费里德里希·迈耶尔(1718—1777)和莫伊塞·门德尔松(1723—1786)等人大力宣传和整理了他的美学体系,并把德国启蒙主义美学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总不免那种抽象和脱离具体艺术分析的思辨基调。但是,在遵从鲍姆加登的人当中,毕竟出现了一个具有精细艺术鉴赏力,处处结合艺术史研究来探讨美学问题的独特的美学家,这就是温克尔曼(1717—1768)。他是欧洲近代艺术发展史的真正奠基人,他主要研究了他所理想的古代希腊艺术,特别是造型艺术,就在这种研究和分析之中阐述了一系列重大的美学问题。他的探讨虽然不具有那种体系的宏大规模,但正是他把新古典主义所崇尚的古罗马楷模的更深的根源揭示出来了,并且运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研究和阐述,渗透了启蒙主义的时代精神,把美学研究从以一般诗学为中心,真正有效地扩大到了造型艺术的范围,对启蒙主义德国美学的崇尚古希腊艺术和古希腊人的理想的强烈倾向,实际上是开了风气之先,影响了整整两代德国美学家。尽管他的审美趣味还有某些新古典主义的影响,但正如法国的伏尔泰一样,他在德国却是真正启蒙主义的美学家,他的历史主义方法和古典化的理想,成了古典现实主义美学的宝贵财富和优良传统。

温克尔曼是从研究古希腊艺术发展史开始他的美学思考的。他的主要著作《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摹仿希腊作品的一些见解》(1755)和《古代艺术史》(1764),特别是后者,是当时研究古希腊造型艺术的经典性作品,在这些著作中,温克尔曼突出地运用了历史主义的方法分析了古希腊艺术,表现了启蒙主义思想。温克尔曼的历史主义方法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来分析古希腊艺术的繁荣原因,另一方面是把古希腊的艺术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他在《古代艺术史》导言中就指明了这两个方面:“艺术史的目的就在于说明艺术的起源、发展、变化和衰亡,以及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和各个艺术家的不同风格,并尽可能根据现存的古代作品来作论证。”[1](P303)

对于温克尔曼来说,古希腊艺术是高不可及的典范,古希腊艺术的繁荣和优越使它达到了人类艺术创造的最高峰。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古希腊艺术这个最高峰和完美典范呢?他明确指出:“希腊人在艺术中所取得优越性的原因和基础,应部分地归结为气候的影响,部分地归结为国家的体制和管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而希腊人对艺术家的尊重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地传播和使用艺术品,也同样是重要的原因。”他对这三方面的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第一,气候的影响。温克尔曼认为,希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使那些能够从中生长出艺术的种子复萌,“许多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理想的东西,在希腊人那里却是一种自然属性”。那里气候适中,少有霾雾和有害瘴气的影响,阳光充沛,空气清新,因此能赋予人体以完美的形式,女性尤其显得庄重优美。因此,“大自然在希腊创造了更完善的人种”,“在希腊人那里,凡是可以提高美的东西没有一点被隐蔽起来,艺术家天天耳闻目见”,在他们那里很早就开展了妇女美容比赛。[2](P134)这里明显地受到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过高地估计了地理环境和人种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对19世纪社会历史学派美学家丹纳有明显的直接影响,从根本上看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但是,这种分析也有明显的启蒙主义色彩和某些合理性。温克尔曼谈气候的影响是看到人这个中介因素的,一方面是人这个艺术表现的最高对象,另一方面是艺术创造的主体艺术家。这是把艺术与人和人的美紧密联系起来的启蒙主义思想,是明确地针对新古典主义的。因为新古典主义要求表现固定的抽象的人性(自然)和理性原则,而温克尔曼却认为艺术表现的是受气候影响的具体的完美的人,而且正是人本身的美(特别是形体的美),使得艺术家受到耳濡目染,从而创造出了最高的美的艺术。这是文艺复兴时代以来人文主义思想的继续和启蒙主义运动解放人的思想的美学表述。

此外,注意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正是启蒙主义环境决定人的观点的具体表现。虽然有忽视环境是人创造的缺陷,但能把人及其艺术放在历史环境中考察,就是对新古典主义美学和文艺思潮的批判,使得人多少具有了历史环境的规定性(尽管抽象人性论的弱点还存在),人并不是某些抽象原则的代表。这是一大历史进步。同时,我们还要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忽视,恰恰是我们以前庸俗社会学美学观点的一个方面。实际上,人类的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地处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莎士比亚的创作繁荣于交通便利的英吉利岛,我国南北方文学的风格差异,欧洲文学的各民族特点,都与地理环境有直接关系。当然,这不是最终决定因素,但它与最终决定因素———经济基础是密切相联的。古希腊人的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向外求真的科学型,当然取决于商品经济发达及其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但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又与希腊面临大海有着直接关系。以前,我们一看到讲地理环境的影响就斥为唯心主义,其实,这倒是真正的历史唯心主义,因为唯经济决定论恰恰是把经济当作了离开一切物质条件(地理环境和人种即其中之二)的某种先验的理念在运用着。

第二,国家体制和管理所产生的自由的决定。温克尔曼指出:“从希腊的国家体制和管理这个意义说,艺术之所以优越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有自由。”他认为,古希腊的所有时代都有自由,而这种政治的自由则是希腊艺术优越于其他民族的决定因素。由于古希腊人生活在享有充分自由的环境中,因而希腊人能够很早就用艺术描绘人的形象来纪念和表彰任何一个希腊人,特别是体格健全的体育竞赛的优胜者,以鼓励每一个人去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一切才能,建立荣誉。同时,这种自由的环境也孕育出全民族的思想方式使得每个人都能独立思考,“由青春的火焰燃烧起来的智慧,得到精力旺盛的体格的支持而获得充足的发展”,“人人都可成为智者”。因此,正如希罗多德所说,“自由仍是雅典城邦繁荣强盛的惟一源泉”,这种政治自由也就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命运,也决定着这个民族的艺术繁荣。[2](P135-137)

当然,温克尔曼是把古希腊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理想化了。但是,其一,他把古希腊民主制度和政治自由理想化,正是为了在德国争得这种民主和自由,是德国市民阶级还未强大到自制斗争武器时,必须要到古代的武库中去寻找武器并进行加工,以利运用的结果。其二,自由、平等、博爱,是欧洲启蒙主义运动的特征口号和旗帜,启蒙主义者们是真诚地信仰自由的,他们并不具有以后的资产者那样的虚伪性,而温克尔曼把自由当作民族命运和艺术发展的决定因素,正反映了他的思想是启蒙主义的,从而是与新古典主义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对立的,他不仅在政治上是一个启蒙主义者,而且在美学思想上也是启蒙主义者。他把他的老师鲍姆加登所具有的自由思想萌芽大大地发挥了,从此,德国启蒙主义美学和古典美学都是以自由为中心的美学,温克尔曼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其三,人的自由确实与美和艺术是紧密相关的。温克尔曼说,“希腊人的演说术只有在充分自由时才开拓得到繁荣”,这是对奴隶主民主制下言论自由的一个极好的说明。艺术如果没有政治自由作为保证,确实是无法繁荣起来的,无数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经过到新时期十年对比的中国艺术家们应当对此有更深的体会。不仅如此,从更广的哲学意义上讲,离开了人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自由,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就无法构成,人将永远被锢死在物质需要、离群索居和精神空虚的必然性躯壳之中,什么美和艺术都将是一种不可设想的东西。因为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获得自由,这正是人的本质属性。第三,对艺术家的尊重的促进作用。温克尔曼很羡慕地谈到了艺术家在古希腊的地位。在那里,艺术家被尊为“英明的人”,就像当今富人们那样得到尊敬和声名远扬。他借苏格拉底的话指出,“艺术家是惟一英明的人,因为他们不是使人感觉如此,而是在行动上表现出聪明和智慧”,他还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来说明“艺术家可以成为立法者”;他又说,当时,“艺术家的荣誉和幸福不受粗暴傲慢者的恣意行为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不是为迎合那些用谄媚卑躬屈膝手段跻身于评判团的庸俗趣味和不正确的眼力而创作的”。因此,“艺术家们为永恒而创作。他们得到的奖赏使他们可能把艺术放在高于任何生财之道和金钱利害的考虑之上”,而且艺术家的完善技巧可以使自己的名字流芳百世。总之,“艺术家所做的,在整体上和全民族崇高的思想方式相吻合”,所以他们往往成为杰出的艺术家,被冠以“神圣的”称号。[2](P138-140)

这些无疑是在借古人的酒壶来吐今人的胸中块垒,是对当时德国艺术家的卑微地位大声疾呼和拼力抗议,呼吁人们尊重艺术家,抗议王公贵族把艺术家当作弄臣和附属品,也就是对新古典主义者自甘寄生宫廷,迎合贵族口味的罗可可绮靡风尚的影射和批判。同时,他正确地指出了艺术家的主体性作用和艺术家不为名利而创作的重要性,以及全民族尊重艺术家的巨大意义。这些,不正是每个民族艺术发展的重要条件吗?温克尔曼的历史主义方法的这一方面分析充分显示了他的美学思想的启蒙主义性质和反新古典主义的倾向,对我们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同样,他的历史主义方法的另一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

温克尔曼是最早用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古代艺术史的美学家。他不仅指明了古代艺术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而且具体地分析了古希腊艺术的几个发展阶段,指出这种发展和变化就表现在艺术美的风格变迁上。他把古希腊艺术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特殊的风格。第一时期是雕刻家斐底阿斯以前,即公元前五世纪以前,属于希腊艺术的初创时期。这时的作品具有“远古风格”,特点是粗犷生硬有力,但尚未臻于完善,没有把握住美的形式。第二时期是斐底阿斯时期,即公元前五世纪的伯里克利雅典民主制的全盛时期。这时希腊艺术达到了发展的最高峰,作品具有“崇高的风格”,表现了真正的美,出现了斐底阿斯、米隆、波吕克勒特斯等大艺术家。第三时期是雕刻家普拉克西泰勒斯的时代,即公元前四世纪,这时期盛行“优美的风格”,技巧达到了高度成熟,艺术作品失去了力量和英雄气概,而代之以精致文雅,也就种下了艺术衰落的种子。第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以后,这时的作品具有“摹仿的风格”,希腊艺术已经走向全面的衰颓,失去了朝气和活力,盛行摹仿,缺乏独立的风格。[2](P200-228)这与他在《关于在绘画和雕塑中摹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之中把古希腊的艺术作品的风格概括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也是一脉相通的。[2](P44)这种分期和具体的风格标志的说明也许并不十分精确,但是,他的分期标准是以前面所说的国家体制为依据的,把希腊艺术的发展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的兴起、发展、鼎盛和衰亡联系起来,是历史主义方法的具体运用,对希腊艺术进行了动态的研究,对后来赫尔德、黑格尔美学的历史感具有重大的影响。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篇7

莱辛在《拉奥孔》中曾对温克尔曼关于希腊绘画和雕刻的论述作如下总结:“温科尔曼先生认为希腊绘画雕刻杰作的优异的特征一般在于无论在姿势上还是在表情上,它们都显示出一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尽管莱辛对温克尔曼的观点的理论依据有相左的看法,却十分赞赏他把握古希腊艺术单纯特征的准确性。几乎没有一个艺术家不惊叹古希腊文化艺术的伟大深邃与精妙,它离我们的现代文明越久远越散发出夺目的光芒,至今“仍然能够给我们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希腊艺术之所以体现出这种独有的特质,与希腊人所具有的自然观念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这种自然观念决定了古希腊艺术观念的形成。

一、古希腊人的生活环境、制度、风俗

在探讨古希腊人的自然观念时,首先要了解古希腊人的生活环境、社会制度、风俗观念,囚为正是这些社会基础决定了建立于其上的自然观念的形成

大约300()年前,爱琴海上那似群星璀灿的岛屿和海岸上出现了300多个城邦,城邦各自独立,实行奴隶主民主制度。公民享有直接参与或决定国家大事的权利。公民有人服侍,最穷的也有一个管家的奴隶。按阿里斯托芬喜剧中所描绘的,公民的生活非常简单:平日里,三棵橄榄,一头洋葱,一个鱼头,就能度日;全部衣着只有一双凉鞋,一件短袖褂和一件宽大的长袍,一举手就可脱掉,连苏格拉底这样鼎鼎大名的人物,也只有赴宴会才穿鞋子,平时大家都赤脚光头走来走去。这就是古希腊人的生活,一切随遇而安。朴素习俗带来思想观念的单纯,捐弃了物欲之求和生活之累的古希腊人,把他们的精力和才能用于思考文化和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从而造就出一大批思想家、艺术家和诗人,苏格拉底、荷马、柏拉图等人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历史的丰碑上占希腊人活泼爽快、心情开朗、从不灰心,似乎永远只有20岁。他们认为宇宙是一种秩序、一种和谐,这使得他们在艺术创作中依据自然法则,自由自在地驰骋想象,从未有任何清规戒律可以束缚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他们的自由意志在那种宽松自然、无拘无束的天地间得到张扬,单纯的天性得到发展。

古希腊社会风尚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战争。公民的职责除担任公共职务外,就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那时城邦之间的战争频繁发生,战败意味着自由人甚至那些贵族体面人,一夜之间将变成奴隶,将失去他们的妻子儿女和一切家产。这种特有的时代产生了特殊的观念,在他们的眼中,理想的人物并不单是有善于思考的头脑,而且还要是血统好、发育好、身体比例匀称、身手矫健、勇敢而坚韧的战士。正因为这样,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人十分重视体育运动。在希腊的许多地方,都要定期举行体育比赛,其中规模最大的便是开始于公元前776年在奥林匹亚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就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在当时,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练就强健的体魄,是最受人尊敬的。按照当时的社会风尚,在体育比赛中获胜的公民,可以享有最高的荣誉:得奖一次给他立一尊雕像作纪念,得奖三次的不但给他立雕像,并把他的雕像放在作为公共活动场所的神庙内外因此,古希腊的公民都要经过练身场的训练〕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早年就是运动家;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据说得过拳击奖;戏剧家欧里庇得斯在运动会上也得过锦标;著名雕刻家米隆能肩扛一头公牛;西希翁尼的霸主克来斯西尼斯招待向他女儿求婚的人时,给他们一个运动场,以便考查他们的出身和教育。而月.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希腊本土气候宜人,阳光充足,温度适中,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当时不论在练身场,还是体育比赛或者敬神的舞蹈中,古希腊人都是赤身的由于运动,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不以露体为耻,反以健美的身体为荣光,这引起美学家们的关注和艺术家的表现。美学家们探讨研究美艺术家们创造美。希腊占典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伯利克里斯就曾充满自豪感的说过:我们是爱美的人。风气所致,古希腊人高度崇尚美,这种普遍爱美的风气,几乎渗透到一切领域。也正是这种崇尚美的精神,促进了古希腊艺术的高度繁荣。

二、古希腊人的自然观念

古希腊人正是在上述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其独有的自然哲学和自然观念。现代人的自然观念和希腊人的自然观念是不同的。现代人往往是在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历史、自然与精神的区分和对立中来理解自然,并且在人们眼中,自然只是理性认知的对象,技术制作的“物质”。对于希腊人而言,则只存在自然与技艺、自然与自然物、自然与存在的区分,他们所认识的自然也是本原、元素、质料和形式。希腊人的这种自然观念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是陌生的,而现在的人们要想理解他们的这种自然观念,就必须打破我们现在自身视域的限制,返回到他们那里,如其自身地去看待他们的这种自然观念。

1作为生长、本性的自然

这只是希腊人日常用语中的一个十分普通的词。自然真正从这种日常的使用中脱离出来,其意义被希腊人真正意识到和发现,是在希腊人开始深人思考世界、万物本原,探讨最初的事物的时候随着社会的进化,手下业从农业中分化出夹,技艺也发展了起来,人造、人为的东西逐渐增加了。而技艺的发展,人为制造的东西的增长,使人们进一步意识到,技艺也是一种本原,它就是人为制造的事物的本原,人为制造的东西就来源于技艺。但技艺只是一种有限制的本原,因为它自身受它所使用的材料的限制,显然它用以制造的材料不是它自身所能制造的。同时,技艺本身是一种模仿、仿制,它对原料的需要.使它亲近自然物,它的具体制作模仿的也只能是具体的自然物,技艺让自然物出现了。人们看到,呈现在他们面前的事物是凭靠自身天然地生长着的东西。而什么是这样的事物的本原呢?作为凭自身力量涌现出来的东西,显然它们的本原也只能是来自于其自身的自然。当然,发现“自然是本原”的是哲学。从泰勒斯到赫拉克利特的早期希腊哲学,谈的最多的就是本原问题,而谈的最多的恰是自然,因为在它们那里,‘“本原就是自然”,自然和本原二者是同义的:自然总是意味着某种东西在一件事物之内或非常密切地属于它,从而它成为这种东西行为的根源。这是在早期希腊作者们心目中的惟一含义,并且作为贯穿希腊文献史的标准含义。因此,当早期哲学提出什么是本原的问题时,也就是提出了什么是自然的问题,其水、火、气的回答,不过是对自然本原的具体规定。自然本原的发现对于哲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自然的发现其实也就标志着哲学的诞生。析学之所以能从关于神—本原的神话、宗教中分离出来,靠的就是自然的发现:自然一经发现,区别于神话的哲学就出现了,第一位哲学家就是第一个发现自然的人。

2.自然与自然物

在希腊人那里,自然不仅与技艺相区别,而且还和自然物相区分。自然原始的含义是本原,自然物则是由自然而来,以自然为其本原的事物,而自然物的总和或集合则是自然界、宇宙,因此,自然并不等于自然界。但是,现代人在谈到自然时,指的恰恰是自然物或自然界,二者经常是等同的。正是这种等同遮蔽了自然作为本原的原初含义,使人们无法理解早期希腊哲学在谈自然时指的就是本原或在谈本原时指的就是自然本身。他们所说的自然指的是初始事物,亦即最古老的事物,但这并没有‘改变有关自然一词的含义”,即改变自然作为本原的含义,“所改变的一切只不过是其应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发起对于自然观念的改造。

3.自然中的人与神

了解古希腊人自然观念中对人与神之间关系的理解,对于我们正确的理解古希腊的艺术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古希腊有一种很普遍的人神同形同性的观点,古希腊人最初的宗教观念体现为神人合一或谓之“神仙凡人”的特征。神话的创造表现了语义化的特点,在他们的神话谱系中,神的名字是语义词直接命名的,神表现了人类的品性和气质,赋予神们自然的威力,这些神的力量在人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左右着战争的成败,支配着人的命运,但又为人类服务。希腊人把肉体的完美看作神明的特性,在荷马史诗中,到处可以看到神明与凡人一样有躯体,有刀枪可人的皮肉,会流出殷红的鲜血;有同我们一样的本能,有愤怒、有;甚至世间的英雄可以做女神的情人,天上的神明也会与人间的女子生儿育女。在奥林波斯与尘世之间并无不可超越的鸿沟,神明可以下来,我们可以上去。他们胜过我们,只因为他们长生不死,皮肉受了伤痊愈的快,也因为比我们更强壮、更美、更幸福。除此之外,他们和我们一样吃喝、争斗,具备所有的欲望与肉体所有的性能。因此可以说希腊的宗教和神话充满了人情味,它把大自然的各种现象人格化,而不像后来基督教,把人的精神力量抽象出来,当作人的对立面来崇拜。费尔巴哈曾在批判宗教的文章里提到:古希腊的宗教是自然宗教,而基督教则是一种精神宗教。自然宗教是把非人的力量人格化,而基督教则是把人的力量非人化。由此可见,希腊神话当中的神明们正是希腊人的自然观念的最高表现和反映。

三、模仿自然的艺术观念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要了解一件艺术作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的最后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因素。‘’这就是说,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密切相关的,艺术是时代精神的产物,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古希腊人的生活环境、社会制度、风俗观念,决定了古希腊人的自然观念。而正是这种自然观念诞生了古希腊以模仿自然为中心的艺术观念。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思想家就开始对美做哲学的思考:

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是更高一级的存在,万物模仿数,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永恒的活火”,认为自然万物是从对立的东西中产生和谐的,就象他所说的那样:“假如没有高音和低音,就没有和谐的旋律,如果没有雄性和雌性,也就没有动物,一切都是相反的”。正因为自然万物都是由于对立才造成和谐的,艺术也就应该如实地表现和反映这种和谐,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模仿自然,也只有模仿白然的对立的和谐才能够构成艺术品。

德漠克利特在探讨艺术创作问题的时候,也是认为艺术是模仿自然的,比如他说到:“在许多最重要的事情上,人类是动物的学生: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纺织和缝纫,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燕子和夜莺等鸣鸟学会唱歌,都是模仿它们的”。将赫拉克利特原先蕴含着的艺术模仿自然的思想,做为一个明确的观点表示了出来。

苏格拉底则不管是艺术模仿再现自然说还是模仿理念说都是讨论艺术是模仿自然的表象和本性(在这里他称作为“理念”)的问题。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于这种以模仿为中心的艺术做了深人的阐述。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感性世界的原型和理想,感性世界是理性世界的模本和影子,而艺术则是对感性世界的影像。

亚里士多德在继承模仿论的基础上,不仅仅认为艺术模仿现实,即抄袭了现实,而且是向现实的自由迈进。他还第一次把技艺称之为实用的艺术,而把我们今天所讲的艺术从技艺中区别出来,并称之为模仿或模仿的艺术。他认为所有的艺术都是模仿,区别是模仿的对象、媒介、方式不同罢了。他在论悲剧的模仿时说,悲剧是对行动的模仿,主要不是模仿自然而是人生。显然,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实体主义世界观和本体论美学的局限,把视角探进了社会生活。但是,亚里士多德毕竟是本体论哲学家,因此,他主张,模仿首先是人的活动的模仿,然后,模仿也逐渐变为自然的模仿。

可以说,统观古希腊诸多伟大哲学家的美学思想,可以看到,他们普遍认为自然当中存在着万物的本原,并且致力于探讨它们,认为艺术则是对自然的本原的模仿。而古希腊的艺术,则正是在这种自然观念和艺术观念的影响下,崇尚一种模仿自然与理想化相结合的美学风尚,创造了一个后人奉为典范的艺术高峰。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篇8

莱辛在《拉奥孔》中曾对温克尔曼关于希腊绘画和雕刻的论述作如下:“温科尔曼先生认为希腊绘画雕刻杰作的优异的特征一般在于无论在姿势上还是在表情上,它们都显示出一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尽管莱辛对温克尔曼的观点的理论依据有相左的看法,却十分赞赏他把握古希腊艺术单纯特征的准确性。几乎没有一个艺术家不惊叹古希腊艺术的伟大深邃与精妙,它离我们的现代文明越久远越散发出夺目的光芒,至今“仍然能够给我们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希腊艺术之所以体现出这种独有的特质,与希腊人所具有的自然观念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这种自然观念决定了古希腊艺术观念的形成。

一、古希腊人的生活环境、制度、风俗

在探讨古希腊人的自然观念时,首先要了解古希腊人的生活环境、社会制度、风俗观念,囚为正是这些社会基础决定了建立于其上的自然观念的形成

大约300()年前,爱琴海上那似群星璀灿的岛屿和海岸上出现了300多个城邦,城邦各自独立,实行奴隶主制度。公民享有直接参与或决定国家大事的权利。公民有人服侍,最穷的也有一个管家的奴隶。按阿里斯托芬喜剧中所描绘的,公民的生活非常简单:平日里,三棵橄榄,一头洋葱,一个鱼头,就能度日;全部衣着只有一双凉鞋,一件短袖褂和一件宽大的长袍,一举手就可脱掉,连苏格拉底这样鼎鼎大名的人物,也只有赴宴会才穿鞋子,平时大家都赤脚光头走来走去。这就是古希腊人的生活,一切随遇而安。朴素习俗带来思想观念的单纯,捐弃了物欲之求和生活之累的古希腊人,把他们的精力和才能用于思考文化和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从而造就出一大批思想家、艺术家和诗人,苏格拉底、荷马、柏拉图等人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丰碑上占希腊人活泼爽快、心情开朗、从不灰心,似乎永远只有20岁。他们认为宇宙是一种秩序、一种和谐,这使得他们在艺术创作中依据自然法则,自由自在地驰骋想象,从未有任何清规戒律可以束缚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他们的自由意志在那种宽松自然、无拘无束的天地间得到张扬,单纯的天性得到发展。

古希腊社会风尚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战争。公民的职责除担任职务外,就是维护国家和的独立。那时城邦之间的战争频繁发生,战败意味着自由人甚至那些贵族体面人,一夜之间将变成奴隶,将失去他们的妻子儿女和一切家产。这种特有的时代产生了特殊的观念,在他们的眼中,理想的人物并不单是有善于思考的头脑,而且还要是血统好、发育好、身体比例匀称、身手矫健、勇敢而坚韧的战士。正因为这样,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人十分重视体育运动。在希腊的许多地方,都要定期举行体育比赛,其中规模最大的便是开始于公元前776年在奥林匹亚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就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在当时,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练就强健的体魄,是最受人尊敬的。按照当时的社会风尚,在体育比赛中获胜的公民,可以享有最高的荣誉:得奖一次给他立一尊雕像作纪念,得奖三次的不但给他立雕像,并把他的雕像放在作为公共活动场所的神庙内外因此,古希腊的公民都要经过练身场的训练〕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早年就是运动家;著名家毕达哥拉斯据说得过拳击奖;戏剧家欧里庇得斯在运动会上也得过锦标;著名雕刻家米隆能肩扛一头公牛;西希翁尼的霸主克来斯西尼斯招待向他女儿求婚的人时,给他们一个运动场,以便考查他们的出身和。而月.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希腊本土气候宜人,阳光充足,温度适中,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当时不论在练身场,还是体育比赛或者敬神的中,古希腊人都是赤身裸体的由于裸体运动,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不以露体为耻,反以健美的身体为荣光,这引起美学家们的关注和艺术家的表现。美学家们探讨研究美艺术家们创造美。希腊占典时期的著名家伯利克里斯就曾充满自豪感的说过:我们是爱美的人。风气所致,古希腊人高度崇尚美,这种普遍爱美的风气,几乎渗透到一切领域。也正是这种崇尚美的精神,促进了古希腊艺术的高度繁荣。

二、古希腊人的自然观念

古希腊人正是在上述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其独有的自然哲学和自然观念。现代人的自然观念和希腊人的自然观念是不同的。现代人往往是在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历史、自然与精神的区分和对立中来理解自然,并且在人们眼中,自然只是理性认知的对象,技术制作的“物质”。对于希腊人而言,则只存在自然与技艺、自然与自然物、自然与存在的区分,他们所认识的自然也是本原、元素、质料和形式。希腊人的这种自然观念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是陌生的,而现在的人们要想理解他们的这种自然观念,就必须打破我们现在自身视域的限制,返回到他们那里,如其自身地去看待他们的这种自然观念。

1作为生长、本性的自然

这只是希腊人日常用语中的一个十分普通的词。自然真正从这种日常的使用中脱离出来,其意义被希腊人真正意识到和发现,是在希腊人开始深人思考世界、万物本原,探讨最初的事物的时候随着社会的进化,手下业从中分化出夹,技艺也发展了起来,人造、人为的东西逐渐增加了。而技艺的发展,人为制造的东西的增长,使人们进一步意识到,技艺也是一种本原,它就是人为制造的事物的本原,人为制造的东西就来源于技艺。但技艺只是一种有限制的本原,因为它自身受它所使用的的限制,显然它用以制造的材料不是它自身所能制造的。同时,技艺本身是一种模仿、仿制,它对原料的需要.使它亲近自然物,它的具体制作模仿的也只能是具体的自然物,技艺让自然物出现了。人们看到,呈现在他们面前的事物是凭靠自身天然地生长着的东西。而什么是这样的事物的本原呢?作为凭自身力量涌现出来的东西,显然它们的本原也只能是来自于其自身的自然。当然,发现“自然是本原”的是哲学。从泰勒斯到赫拉克利特的早期希腊哲学,谈的最多的就是本原问题,而谈的最多的恰是自然,因为在它们那里,‘“本原就是自然”,自然和本原二者是同义的:自然总是意味着某种东西在一件事物之内或非常密切地属于它,从而它成为这种东西行为的根源。这是在早期希腊作者们心目中的惟一含义,并且作为贯穿希腊文献史的标准含义。因此,当早期哲学提出什么是本原的问题时,也就是提出了什么是自然的问题,其水、火、气的回答,不过是对自然本原的具体规定。自然本原的发现对于哲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自然的发现其实也就标志着哲学的诞生。析学之所以能从关于神—本原的神话、宗教中分离出来,靠的就是自然的发现:自然一经发现,区别于神话的哲学就出现了,第一位哲学家就是第一个发现自然的人。

2.自然与自然物

在希腊人那里,自然不仅与技艺相区别,而且还和自然物相区分。自然原始的含义是本原,自然物则是由自然而来,以自然为其本原的事物,而自然物的总和或集合则是自然界、宇宙,因此,自然并不等于自然界。但是,现代人在谈到自然时,指的恰恰是自然物或自然界,二者经常是等同的。正是这种等同遮蔽了自然作为本原的原初含义,使人们无法理解早期希腊哲学在谈自然时指的就是本原或在谈本原时指的就是自然本身。他们所说的自然指的是初始事物,亦即最古老的事物,但这并没有‘改变有关自然一词的含义”,即改变自然作为本原的含义,“所改变的一切只不过是其应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发起对于自然观念的改造。

3.自然中的人与神[1]

了解古希腊人自然观念中对人与神之间关系的理解,对于我们正确的理解古希腊的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古希腊有一种很普遍的人神同形同性的观点,古希腊人最初的宗教观念体现为神人合一或谓之“神仙凡人”的特征。神话的创造表现了语义化的特点,在他们的神话谱系中,神的名字是语义词直接命名的,神表现了人类的品性和气质,赋予神们自然的威力,这些神的力量在人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左右着战争的成败,支配着人的命运,但又为人类服务。希腊人把肉体的完美看作神明的特性,在荷马史诗中,到处可以看到神明与凡人一样有躯体,有刀枪可人的皮肉,会流出殷红的鲜血;有同我们一样的本能,有愤怒、有肉欲;甚至世间的英雄可以做女神的情人,天上的神明也会与人间的女子生儿育女。在奥林波斯与尘世之间并无不可超越的鸿沟,神明可以下来,我们可以上去。他们胜过我们,只因为他们长生不死,皮肉受了伤痊愈的快,也因为比我们更强壮、更美、更幸福。除此之外,他们和我们一样吃喝、争斗,具备所有的欲望与肉体所有的性能。因此可以说希腊的宗教和神话充满了人情味,它把大自然的各种现象人格化,而不像后来基督教,把人的精神力量抽象出来,当作人的对立面来崇拜。费尔巴哈曾在批判宗教的文章里提到:古希腊的宗教是自然宗教,而基督教则是一种精神宗教。自然宗教是把非人的力量人格化,而基督教则是把人的力量非人化。由此可见,希腊神话当中的神明们正是希腊人的自然观念的最高表现和反映。

三、模仿自然的艺术观念

丹纳在《艺术》中指出:“要了解一件艺术作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的最后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因素。‘’这就是说,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密切相关的,艺术是时代精神的产物,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古希腊人的生活、社会制度、风俗观念,决定了古希腊人的自然观念。而正是这种自然观念诞生了古希腊以模仿自然为中心的艺术观念。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思想家就开始对美做哲学的思考:

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是更高一级的存在,万物模仿数,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永恒的活火”,认为自然万物是从对立的东西中产生和谐的,就象他所说的那样:“假如没有高音和低音,就没有和谐的旋律,如果没有雄性和雌性,也就没有动物,一切都是相反的”。正因为自然万物都是由于对立才造成和谐的,艺术也就应该如实地表现和反映这种和谐,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模仿自然,也只有模仿白然的对立的和谐才能够构成艺术品。

德漠克利特在探讨艺术创作问题的时候,也是认为艺术是模仿自然的,比如他说到:“在许多最重要的事情上,人类是动物的学生: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纺织和缝纫,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燕子和夜莺等鸣鸟学会唱歌,都是模仿它们的”。将赫拉克利特原先蕴含着的艺术模仿自然的思想,做为一个明确的观点表示了出来。

苏格拉底则不管是艺术模仿再现自然说还是模仿理念说都是讨论艺术是模仿自然的表象和本性(在这里他称作为“理念”)的问题。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于这种以模仿为中心的艺术做了深人的阐述。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感性世界的原型和理想,感性世界是理性世界的模本和影子,而艺术则是对感性世界的影像。

亚里士多德在继承模仿论的基础上,不仅仅认为艺术模仿现实,即抄袭了现实,而且是向现实的自由迈进。他还第一次把技艺称之为实用的艺术,而把我们今天所讲的艺术从技艺中区别出来,并称之为模仿或模仿的艺术。他认为所有的艺术都是模仿,区别是模仿的对象、媒介、方式不同罢了。他在论悲剧的模仿时说,悲剧是对行动的模仿,主要不是模仿自然而是人生。显然,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实体主义世界观和本体论的局限,把视角探进了社会生活。但是,亚里士多德毕竟是本体论哲学家,因此,他主张,模仿首先是人的活动的模仿,然后,模仿也逐渐变为自然的模仿。

可以说,统观古希腊诸多伟大哲学家的美学思想,可以看到,他们普遍认为自然当中存在着万物的本原,并且致力于探讨它们,认为艺术则是对自然的本原的模仿。而古希腊的艺术,则正是在这种自然观念和艺术观念的影响下,崇尚一种模仿自然与理想化相结合的美学风尚,创造了一个后人奉为典范的艺术高峰。

四、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篇9

在古希腊哲学家与艺术家眼里,人体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是最具匀称和谐、庄重优美特征的审美对象。于是,古希腊艺术中,人体雕塑随处可见且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如果说古埃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永恒”,而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理想则是追求“真实的美”。

在文化史上,通常从亚历山大远征开始到埃及托勒密王朝臣服于罗马帝国的历史阶段称为“希腊化时期”。“希腊化时期”的题材相当丰富,出现的地区也十分广泛,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了一种文化的扩张,其影响覆盖了整个欧洲,并且成为了整个西方艺术的奠基,其崇尚客观真实之美的文化便是西方文明讲究思辨性、讲究客观之真的最初体现。希腊雕塑创造了一种美的综合,对于人体本身也充满了赞美,这些我们可以从这一时期的许多****雕塑上得以体会。反过来说崇尚****的风俗也给了写实雕塑语言的发挥以淋漓尽致的机会。

在古希腊哲学家与艺术家眼里,人体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是最具匀称和谐、庄重优美特征的审美对象。于是,古希腊艺术中,人体雕塑随处可见且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这与希腊人特殊的观念有关。在他们眼中,理想的人物不是善于思索的头脑或者感觉敏锐的心灵,而是血统优越、发育良好、比例匀称、身手矫捷、擅长各种运动的****。这种思想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他们周围的利提阿人、加里人等几乎所有临近的异族都以****为羞,只有希腊人毫不介意地脱掉衣服参加角斗与竞走。斯巴达连青年女子运动时也差不多是****的。

古希腊人在古典所有制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观,与其他古代世界观相比较是进步的。私有制的社会存在,决定了古典世界观是重视个人个性的。但公有原则的并存,又决定了它对集体和国家的重视,从而形成了一个古典的民主主义思想。当然,由于时代的限制,古典世界观在本质上并没有离开唯心的即宗教世界观的范畴,但是,另一方面它承认人的崇高与伟大。古典世界观的主导思想是以人为本,人是主体,是标准,是世间万物的尺度,而神不过是理想的人。尽管神生活在天上,人生活在地上,但本质上人与神并没有这种天壤之别。神的身上所体现的实质上是人自身,对神的赞颂实质上是对人自身的肯定。与此紧密相联的就是那种神圣的裸裎观念,并因此而导致了更为直接的优异条件就是青年人的身体锻炼与竞技,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为艺术家提供了全民的模特儿。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篇10

在古希腊哲学家与艺术家眼里,人体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是最具匀称和谐、庄重优美特征的审美对象。于是,古希腊艺术中,人体雕塑随处可见且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如果说古埃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永恒”,而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理想则是追求“真实的美”。

在文化史上,通常从亚历山大远征开始到埃及托勒密王朝臣服于罗马帝国的历史阶段称为“希腊化时期”。“希腊化时期”的题材相当丰富,出现的地区也十分广泛,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了一种文化的扩张,其影响覆盖了整个欧洲,并且成为了整个西方艺术的奠基,其崇尚客观真实之美的文化便是西方文明讲究思辨性、讲究客观之真的最初体现。希腊雕塑创造了一种美的综合,对于人体本身也充满了赞美,这些我们可以从这一时期的许多裸体雕塑上得以体会。反过来说崇尚裸体的风俗也给了写实雕塑语言的发挥以淋漓尽致的机会。

在古希腊哲学家与艺术家眼里,人体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是最具匀称和谐、庄重优美特征的审美对象。于是,古希腊艺术中,人体雕塑随处可见且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这与希腊人特殊的观念有关。在他们眼中,理想的人物不是善于思索的头脑或者感觉敏锐的心灵,而是血统优越、发育良好、比例匀称、身手矫捷、擅长各种运动的裸体。这种思想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他们周围的利提阿人、加里人等几乎所有临近的异族都以裸体为羞,只有希腊人毫不介意地脱掉衣服参加角斗与竞走。斯巴达连青年女子运动时也差不多是裸体的。

古希腊人在古典所有制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观,与其他古代世界观相比较是进步的。私有制的社会存在,决定了古典世界观是重视个人个性的。但公有原则的并存,又决定了它对集体和国家的重视,从而形成了一个古典的民主主义思想。当然,由于时代的限制,古典世界观在本质上并没有离开唯心的即宗教世界观的范畴,但是,另一方面它承认人的崇高与伟大。古典世界观的主导思想是以人为本,人是主体,是标准,是世间万物的尺度,而神不过是理想的人。尽管神生活在天上,人生活在地上,但本质上人与神并没有这种天壤之别。神的身上所体现的实质上是人自身,对神的赞颂实质上是对人自身的肯定。与此紧密相联的就是那种神圣的裸裎观念,并因此而导致了更为直接的优异条件就是青年人的赤裸身体锻炼与竞技,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为艺术家提供了全民的模特儿。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篇11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146年的古希腊声乐艺术和公元前146年至公元476年的古罗马声乐艺术共同组成了欧洲古时期的声乐艺术。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在整个西方音乐发展脉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西方近现代声乐艺术的起源。

一、古希腊时期

(一)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文明所起源的“爱琴文明”为古希腊的声乐艺术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摇篮。在公元前20世纪至12世纪,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岛、希腊半岛及小亚细亚西部的欧洲青铜时代的文明,被人们称为了“爱琴文明”,涵盖了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两个阶段。这一文明是欧洲最早的文明,也是西方文明的源泉,这更是古希腊文明的起源。由于古希腊的地理位置使之能够处于东西方文明交汇的黄金地位,一头与东方文化相互交融,使得古希腊文化不断发展,另一头与西方接壤,深入欧洲腹地,对整个西方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古希腊文化所涉及到的美学、哲学、音乐、自然科学、教育、文学、戏剧、诗歌、建筑、雕刻等等方面的都达到了辉煌的成就。古希腊的人们将所有的美德都归功于音乐,他们认为音乐有着感召人类心灵的能力和果效。

(二)古希腊声乐艺术的发展

古希腊的声乐艺术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古希腊众多辉煌艺术门类中的头冠。合唱的表现形式在当时的声乐艺术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祭祀祈福,人们都会选择合唱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代,即英雄时代,古风时代,黄金时代和希腊化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多里亚人的入侵使得迈锡尼文明受到了毁灭。此后的300多年里面,古希腊整个陷入到了沉寂的状态之中,封闭和黑暗笼罩了古希腊社会,所以导致存留下来的文字和资料稀少,惟只剩下了反映当时社会情况和人民精神状态的《荷马史诗》。根据传说,《荷马史诗》是由盲人荷马通过收集加以汇总和创作的,他同时也还是诗人和歌手。《荷马史诗》是由两部分组成,《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荷马史诗》描写了古希腊的英雄征战和一系列的神话故事。这部伟大的杰作结构思维严谨,形象鲜明,语言干练,情节活泼,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理性,所以,历史学家们将这一时期称为“英雄时代”。《荷马史诗》中有着舞蹈和合唱的记录,主要是以吟唱的形式流传下来,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三种声乐体裁:弗兰(Fran)——悼歌,旋律较为缓慢;潘(Pan)——献给阿波罗的欢乐性颂歌,旋律较为欢快;酒之歌(Gifirami)——献给巴克斯的抒情性颂歌,旋律舒缓优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由于希腊人根据腓尼基字母创造出了古希腊文字,可以用文字来记录和叙述历史,历史学家们将这一时期称为是古风时期。随着贸易经济的发展,古希腊社会经历了大的变革,从原始的公社制度将向奴隶城邦制度开始过渡。随着社会制度性质的变革,当时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状态也随之变革,他们不再沉浸于神话的幻想和对英雄的崇拜之中,他们开始追逐人类自己内心中的情感与心理,他们敢于抒发自己心内中的真实写照,抒情诗(Lyric)由此而产生。抒情诗的旋律大多都是来自于当时社会流传所唱的民歌,人们用里拉琴伴奏,演唱形式包括了独唱和合唱等,所演唱涉及到的题材内容有双行体诗,讽刺为主题的诗歌,琴歌和牧歌等等。贵族女诗人萨福(公元前612-557)是创作兼独唱抒情诗的杰出代表,她的演唱题材多以爱情为主题,她非常擅长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内心感受,曲调情感真诚,忧郁委婉,歌词夸张炫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萨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就是在她的出生地,也是她的家乡建立了被人们视为欧洲最早的音乐学校。品达罗斯(公元前518-442)是将合唱抒情诗这一声乐体裁发展到最高水平的诗人。他所创作的作品稳重华丽,形式完美,后人称之为“崇高颂歌”。

从公元前5世纪起,希腊进入了古典时期。古希腊的社会变革依然在进行,先进的民主制度已经代替了氏族贵族制度,人们逐渐萌发了民主思想,其中,以雅典最为典型。艺术活动已经不再是贵族阶级的活动,艺术活动在平民中开展地更加广泛。一些业余爱好者在一些盛大的集会上也会出新唱歌、跳舞、戏剧的演出。古希腊的戏剧,包括了悲剧和戏剧,是当时古希腊文化发展最大的成就。古希腊的戏剧是由戏剧对白和音乐组成,中间或多或少地穿插一下器乐伴奏和舞蹈等等,是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的艺术种类。古希腊的宗教神话传说是古希腊戏剧剧本产生的源泉,但是已经超越了民间的风俗习惯,人们逐渐形成了较高的审美意识和追求,这也是古希腊文明走向成熟和理性的集中体现。因此,这个时代,古典时期也被历史学家们视为是古希腊音乐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古希腊的悲剧,通常被人们又称为是山羊之歌,起源于祭祀迪奥尼索思的庆典盛世活动。人们身穿着羊皮,把长春藤花戴在头上,以羊角、羊须装扮,伴奏采用的是阿弗洛斯管。埃斯库罗斯、索夫克洛斯和欧里庇得斯是当时最为出名和伟大的三位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456),被誉为是古希腊“悲剧之父”,他的创作属于是古希腊悲剧发展的萌芽初级阶段。他出生于希腊的一个贵族家庭里,他一生创作了九十多部悲剧,代表作品有《俄瑞斯忒亚》三部曲,《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等等。他的戏剧题材大多取材于神话英雄故事,以歌颂的力量为主。他的悲剧庄重肃穆,雄然亢奋,与戏剧中所现的强烈的矛盾斗争情节相辅相成。索夫克洛斯(公元前496-406),他一生创作的时间长达六十年,共写过130多部悲剧,代表作有《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等等。他所生活的时期正值雅典的民主思想意识全盛时期,所以较埃斯库罗斯而言,他的创作有了全新的提升和发展,他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性格更加分明有力,语言简短明了,他的作品创作风格标志着古希腊悲剧创作的日益成熟和稳定。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406),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一生创作了九十多部悲剧,代表作品有《美狄亚》、《特洛伊妇女》、《希波吕托斯》等等。他所涉及的悲剧题材内容范围比较广泛,有描写政治、、战争等等的,也有描写处于社会底层平民百姓生活的,还有描写社会世俗道德的。他非常擅长描写女性心理,透过人物内心的表达来反映一些深刻的思想道理,这一点在古希腊的悲剧中显得尤为的重要。在他的悲剧故事中也会经常运用合唱的形式体裁来揭示故事深刻的寓意和表达思想内涵,用乐器伴奏来引出人物的出场,有历史学家认为这是歌剧最早的雏形模式。

古希腊悲剧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序词、出场歌、插话、退场词。序词指的是在合唱队首次出场之前的演出,意在说明戏剧背景和强化戏剧中人物;出场歌是接在序词之后,是合唱队进场之后的演唱,意在调节气氛,强调戏剧本身的基调和激发观众的感情,合唱是以齐唱为主,伴奏采用里拉琴和阿芙洛斯管,偶尔会穿插装饰音;插话是在剧情动作表演的开始,前后紧紧衔接合唱,用来划分剧情的层次,相当于现代歌剧中的“幕”;退场词是最后一段合唱唱完以后,作为剧目的结束。古希腊悲剧的结束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演员充当使者报告全剧的结束,另一种是他们所崇拜的神明从天而降,歌舞场地全部升天做为结束。古希腊的悲剧通常三位男演员来演出,他们穿着高底靴,根据剧情面戴不同的面具,搭配不同的服装饰演不同的角色。古希腊的悲剧对于后来十六世纪末文艺复兴晚期意大利歌剧的形成影响非常深远。在古希腊悲剧发展的顶峰时期,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古希腊喜剧。古希腊戏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而后逐渐演变成为大型的喜剧。古希腊喜剧产生的时代是言论相对自由的民主繁荣时代,所以大多当权者和贵族阶级成为了古希腊喜剧所讽刺的对象。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46-386),被誉为是“喜剧之父”,是古希腊时期最为出名的喜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部喜剧,代表作品有《阿哈奈人》,《骑士》,《云》,《马蜂》,《鸟》等等。在他的喜剧作品之中,群众性的合唱、充满讽刺意味的歌曲,抒情缓缓地对白,轻松快乐的音乐及夸张的创作手法运用的淋漓尽致。他的作品可以说的上是高雅与低俗,严肃与活泼,美与丑的绝妙结合。公元前323年古希腊结束了辉煌灿烂的古典黄金时代,进入了希腊化时代。在这一时期,希腊奴隶制度开始逐渐衰退,希腊自身的文化开始向东方和西方传播,并且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越多越多的专业歌手涌现出来,集体性的音乐活动随之减少。声乐艺术的发展开始偏向于个人感情的抒发与表达,感性与理性相得益彰的原则遭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攻击与破坏,所以导致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发展逐渐退步。

(三)古希腊声乐艺术的特点

1.题材:大多取材于神话故事和诗歌,多为描写劳动、大自然和爱情为主;后期还出现了许多不同题材的歌曲,如祭祀歌曲、饮酒歌、情歌、结婚歌、颂歌、悲歌及与舞蹈结合的合唱抒情歌、众赞歌、庆贺歌等等;

2.声乐作品以单音乐旋律为主,具有朗诵性质,旋律简单流畅,节奏鲜明;

3.体裁:声乐作品多以合唱、齐唱、独唱、说唱和吟唱的形式出现,有器乐伴奏,有舞蹈和戏剧穿插其中;

4.歌手、诗人和声乐作品的创作者大多都集于一身;

5.因为当时没有标准的固定的记谱模式,歌手采取了以即兴表演为主的歌唱模式。

二、古罗马时期

公元前146年,古罗马征服了古希腊,随后古希腊全部沦陷。横跨亚欧大陆的古罗马由此成为了古希腊和后来欧洲文化艺术衔接的桥梁。古罗马自身的文化融入了古希腊优秀的宗教、哲学、美学、自然科学、戏剧等等文化,这就使得古希腊文明也很快地在欧洲开展开。在古罗马占领古希腊最早的初期,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受到了古罗马人的轻视和忽略,他们不喜欢古希腊音乐,他们认为古希腊音乐不够威武壮阔。随着古希腊文化的渗透和深入,古罗马贵族阶级中的妇人首先开始接受古希腊的音乐教育艺术,并把音乐教育当成是良好教养和上流社会尊贵身份的标志。很快,这种认识很快在古罗马全部传播开来,音乐在古罗马社会生活中占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音乐对于当时社会的意义和影响却不及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音乐甚至成为了连接社会关系和交往生活的纽带。但是在古罗马时期,音乐失去了在古希腊所特有的世俗性、群众性、广泛性和平民性等特征,民间音乐只处于到了次等地位,歌唱家、歌手和音乐家已经不是音乐生活的主角。在古罗马,取而代之的是上流社会中的贵族阶级、王公贵胄、奴隶主等等,宫廷乐师也就是在这时期出现的。音乐已然成为了王公贵族消遣娱乐的工具。在这些上流社会阶级的家庭中举办音乐活动和演出,充分反映了贵族们享乐奢华的生活方式。在古罗马时期,器乐的制造技术和演奏形式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与发展,以铜管乐为主,并形成了庞大的铜管乐乐队,为一些重大活动和仪式与大型的合唱团合作一起演出,这也凸显出了古罗马时期音乐艺术的奢华与享乐的特征。在这一时期,声乐教育作为一种职业也普及开来,一般是分为三种:有专门拓展音域或嗓音力度的教师,负责改善嗓音音质的教师,和负责训练音乐和艺术表现力的教师,这说明了古罗马时期的声乐艺术已经趋于规范化和系统化。公元3世纪,古罗马分裂成为两部分,即东罗马和西罗马。基督教逐渐成为古罗马的主流,取代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所信奉的神明。古罗马对于古希腊文明走向中世纪文明起到了桥梁和衔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J].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2]大卫•凯恩斯.莫扎特和他歌剧[J].上海:上海三联,2013.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篇12

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的“不平衡关系”的命题,是一个经典的命题,也是一个被后来的研究者不断解释的命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所以如此,乃是不同的研究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那段手稿中极其简约的、带有思路性并表现为提纲式的话语进行了不同解读,并得出不同意义的结果。例如,早期关于“不平衡关系”是“现象”还是“规律”,的争论和马克思的立旨是在“平衡”还是在“不平衡”的争论等。当然,这些争论的目的都是力图恢复、还原或逼近这个话题的原始意义,但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还原理解,确非易事。笔者认为,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还原理解,第一,要知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二,要对马克思关于“不平衡”理论表述中所提及的一些重要的范畴、概念(比如“艺术繁荣”、“古希腊的艺术形式”、“历史形式”等)的含义进行必要的界定和梳理。否则,概念理解上的稍稍差异,便会导致话语意义理解上的谬以千里;第三,要结合文本语境与时代语境来理解马克思的表达思路。本文力求运用以上三种方式来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不平衡关系”的命题。

笔者认为,马克思提出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的“不平衡关系”的命题,是在承认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是平衡的基础上提出“不平衡”的。

要解释好这样一个悖论性的话题,我们首先要重新解释“艺术繁荣”的含义。“艺术繁荣”(又译作“艺术繁盛”)的含义有两个义项。第一层的意思是指物质“硬件”方面的艺术繁荣。艺术产品本质上是一种精神产品,但它要得到“实现”,必须借助于物质载体,比如规模印刷、优良的纸张、精美装帧、大量发行、旺盛的读者购买力、传播与交流速度的快捷等。这样的“艺术繁荣”都与物质生产分不开的,甚至包括作为社会分工而独立的有闲阶级(包括专门的思想家、艺术家等)的出现,也都与物质生产分不开的。第二层意思是指艺术作为特别个性化、主观化和精神创造性特别强的“软件”方面的艺术繁荣。“软件”方面的艺术繁荣又可分为两点。第一,以不可再生性的特有思维方式为标志;第二,以一个、凡个或一批作家高质量、高品位的艺术品的出现为标志;而这些高质量、高品位的艺术品的诞生,主要依赖于艺术家非常个性的卓越的思想力和艺术表现为等。

就“艺术繁荣”的第一层含义来说,马克思承认物质生产的进步与繁荣是平衡的,成正比例的;就“艺术繁荣”第二层含义来说,马克思又认为物质生产的进步与艺术繁荣是不平衡的,不成正比例的。这样,马克思就从“艺术繁荣”的第二层含义,否定并批驳了庸俗的自然唯物论和庸俗的生产力决定论。不平衡的“艺术繁荣”是作为一种比喻的案例镶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书表述中,的。马克思虽然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没有明确地说出物质生产与艺术的“硬件”繁荣,是同步的、平衡的、成正比例的,但是这样一个结论,笔者认为,应是包含于马克思思想逻辑之中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整个的精神文化形态的“硬件”繁荣,都可纳入这一机理之中。

马克思的“平衡”论,可以从两个方面得以说明。第一,可以称之为肯定性平衡。所谓肯定性平衡,就是物质生产(实指物质生产力的进步和与之相道应的物质条件的进步)与艺术的“硬件”繁荣是平衡的成正比例的。也就是说,随着物质生产力的进步,艺术发展的“硬件”也随之进步与繁荣。前面所举的规模印刷、优良纸张、精美装帧、大量发行、旺盛的读者购买力等,即此。甚至包括作为社会分工的有闲阶级(艺术家是其中之一)的诞生,也是物质生产力进步的结果。第二,可以称之为否定性平衡。所谓否定性平衡,指随着物质生产力的进步,替代了历史上曾经一度盛行和繁荣的艺术存在的“硬件”方式。马克思说,史诗《伊利亚特》,作为艺术存在“硬件”方式(指口耳相传的存在方式),随着“活字盘甚至印刷机”的诞生,便会随之消失。马克思说:“随着印刷机的出现……,史诗的必要条件岂不是要消失吗?”“史诗的必要条件”,就是指史诗的前后代口耳相传的“硬件”的艺术存在方式。否定性平衡,可以理解为一种繁荣替代了另一繁荣:一种进步的新的硬件的物质样式替代了一种落后的旧的硬件的物质样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