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技术培训合集12篇

时间:2023-09-22 09:12:36

建筑专业技术培训

建筑专业技术培训篇1

2006年,经过全市规划建设系统各级培训机构的努力,截止目前共完成以下培训任务:

1、项目经理三级升二级及新办三级项目经理培训:新培训三级项目经理620人,三级升二级项目经理933人;

2、九大员岗位培训115人,举办九大员继续教育培训8期,培训合格2168人次;

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306人

4、一线操作工人技能鉴定培训3000人。

5、非正规学历的职称培训,252人。

二、主要做法

2006年,市规划建设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以培训创新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为核心,实现了培训内容、教育形式和管理方式上的新突破。

1、在培训方式上注重“五抓”:一是抓分类培训,注重层次性。狠抓建筑施工这个重点,积极拓展园林绿化、技能鉴定培训;二是抓按需培训,注重针对性。形成了以新技能、新知识、岗位技能为主的培训内容;三是抓多样培训,注重实用性。形成了以课堂教学、实地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并将课堂开到了建筑施工工地,利用晚上工人休息时间上课,并结合工地施工进行考核。四是抓规范培训,注重科学性。形成了以制定培训计划、统一学习教材、建立规范制度的培训机制;五是抓基地培训,注重开放性。形成了以市建设职工培训中心为主阵地,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开放格局。

2、在人员管理上注重两点:一是强化继续教育的主体意识。贯彻落实《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登记、验证和年度考核工作。将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审有机相结合起来,激发了参与继教的积极性。全市城建类近2000名的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了继续教育规定的学时。二是规范继续教育管理。市规建局职改办配合市职改办加强了对城建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综合管理,结合每3年开展一次的专业技术人员注册管理制度,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在继续教育工作上制定了完整的规划、目标体系和加强了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以适应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补充,不断优化知识结构。

三、存在的问题

1、培训工作缺乏创新,吸引力不足。目前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科目培训以及各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专门培训只限于拓宽知识面,了解一些新知识,培训内容前沿性和针对性不强。部分单位和基地对继续教育理论方向、方法、内容也知之不多,简单地认为继续教育就是办个培训班而已,培训教育工作不结合实际工作,不考虑成人教育的特点,难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建筑专业技术培训篇2

由于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量往往供不应求,建筑工程这项课程也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核心课程。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开始创新教学模式,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改革。其中尤以项目主导的实训培养体系最为突出,强调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在毕业时既具备建筑工程企业所需要的工作能力。

 

1.实行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建筑行业对于建筑方面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许多用人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求较高,应届生必须具备快速适应施工环境并且能熟练操作相应设备的能力,做到一入职便可上岗,企业不需要再投人人力、物力、财力来培养新员工。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实际工程的实践操作与应用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与施工能力不足,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能达到用人企业的要求。

 

为了能够满足现代用人企业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推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人才市场以及建筑行业的需求进行调查,并结合诸多用人企业对于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相关意见和建议,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以社会需求与企业要求为培养重点,推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能够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项目为主导的新型实训人才培养体系逐步为各大高职院校所采纳。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具体学习,建立完整的知识学习体系,培养学生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判断能力,对于施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出色解决的事件处理能力。通过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毕业时既具备上岚工作的能力,又可以更好地满足用人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既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以更好的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2.项目主导的实训培养体系概述

 

2.1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规划

 

由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目的在于培养建筑施工的一线人才,同时用人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因此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主,将所学的建筑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施工项目相结合。在前期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主要负责传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老师这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后期的教学实践,让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有效运用,并且帮助学生陕速适应施工现场的环境。

 

2.2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项目

 

在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中,学生作为培养对象、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更多的是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理论课程,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后期的工程项目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项目中的常见问题,积极完成工程任务。要尽量避免与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脱轨,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将所学知识运用的工程项目的实践中去,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2.3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实施

 

依据项目教学的规划,安排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并根据具体任务的不同,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以及对学生了解。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组计划以及小组学习目标,尽量保证小组的平衡性,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教师应当做好督导工作,对于小组项目中所遇到的施工问题以及小组成员实践操作等做好详细的记录,在实践项目完成后,对各个小组所遇到的施工问题以及各小组所采取的处理措施做出总结。对于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错误以及操作失误应当及时指正。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对于措施处理妥当的小组则应给予肯定。在总体教学结束后,教师们应集中讨论教学中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使项目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2.4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考评

 

以往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考评多来源于理论课程考试,这样的考核体系无法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考评过于片面化。为了满足建筑施工用人企业对于人才高素质、高能力、高规格的要求,项目教学体系也采用相应的考评方式。由教师负责制定实践项目以及考评标准,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项目实践表现进行详细考核。考核应从日常的教学工作开始,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小组分工、项目实施以及最终结果等多方面作为参考要素,教师依据学生表现进行公平公正的考评,同时对于权重的分配,应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结束语

 

建筑专业技术培训篇3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的高职专业,在2016年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更名为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满足建设行业和企业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水平提供保障,从而为建设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多技能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一、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守类型、稳规模、强内涵、调结构、促合作、探贯通、办特色”的办学思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重在培养面向建筑和工程领域,从事智能建筑系统和工业控制相关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设备安装、系统施工、系统调试、系统管理、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维护与改造、系统报价和招投标、工程管理、绘图和资料管理、工程监理、产品销售等岗位。

二、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课程内容单一目前,高职院校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多以单项基本技能训练为主,且多分散在各门专业课中,容易使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缺乏完整的工作过程、知识和技能,从而无法完成系统化的工作。(二)实训教学方法陈旧对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多学科交叉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有些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训教学,部分教师专业不对口,导致学生感到课堂沉闷,从听不懂进而过渡到提不起兴趣,很难理解、掌握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专业实训课程内容,难以形成工程应用能力。

三、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

(一)多样化的实训教学方法

在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多样化的实训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可包括以下几种:第一,项目教学法。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每学期都要进行实训,然后将实际工程做成项目单,并根据企业标准检查项目结果。第二,任务驱动法。将大型的工程项目分解成各个小项目,全班共同完成,这样,不但积累了学生的工作经验,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建立多样性的实训实践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教师将部分小系统、小项目直接制作成任务,学生自主选择去完成相应的工作,这样,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在不占用总课时的条件下又增加了更多的系统和项目。第四,不断扩充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每个假期,高职院校都安排学生到相应企业进行假期实习,建立多个长效的假期实习基地。

(二)构建实训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

第一,构建基于工程应用实训基地的培养模式,研究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探索培养模式目标和培养环节,制定实训课程教学计划,研究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激发培养模式的内在动力,建立高效的培养机制。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载体,采取对图纸和系统进行深化设计的方法以及既接近实际工程又符合实训基地培养模式的系统工程。第二,构建基于工程应用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训课程体系,针对培养模式的要求,开发相应的模块课程,确定本专业的实训模块,并通过比较国内外其他院校课程和实际工作技能要求以及最新的先进技术,探讨适合本产业结构的实训课程体系。另外,还要注重实训培训模块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的链接问题;保证实训培训模块课程的课时,合理解决核心专业模块课程过重的问题。第三,构建基于工程应用实训基地的实践实训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基于实际工程的基地,合理利用校外实习实践环节,建立高效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提出了要从实训教学方法和构建实训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两方面加强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进而为建筑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的现代化人才,充分满足市场对建筑人才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相关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专业技术培训篇4

1现下建筑技术人员技能培训工作出现的主要问题

1.1建筑技术人员对职业技能培训不够重视多数建筑技术人员对社会机构提供的就业培训表示怀疑,他们更多的把业余时间花在娱乐、游玩等上面。一些建筑技术人员思想观念依然迂腐落后,前瞻性不足,只关心眼前的利益,没有认识到强化技能对经济收入的重要性,不肯将时间和精力花在职业技能培训上。另外,建筑技术人员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非常难得,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又是摆在每个建筑技术人员面前的现实难关,让他们放下工作参加技能培训变的更困难。所以没时间进行职业培训或是培训时间太短效果不明显,也是制约建筑技术人员进行职业培训的一个主要因素。1.2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质量较差建筑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出现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节的情况。建筑技术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实践工作能力,提升自己技能水平。培训教师容易忽略建筑技术人员的接受能力,未能全面的考虑建筑技术人员的个体差异,技能培训多数是学,同建筑技术人员进行互动,教学效果不明显,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并且对建筑技术人员往往只开展电焊等的培训,培训科目少。在专业设置上主要以初级技能为主,而对日益发展的制造业所急需的技术专业却很少。此外,一些建筑技术人员在选择培训内容时更在乎短期收益,经常进行在短期内可以获得收益的项目的培训上,并且自费培训的积极性不强。建筑技术人员多数只在乎从业能力培训,对在城市中生活要求的一般性认识,和对自己的保护等各方面的意识不足。目前的培训资源比较散乱,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建筑技术人员参与培训变动较多,由于个体具备的知识水平、能够参与培训的时间的差异,以及面对培训的态度比较随意。很多因素都制约着培训效果。1.3就业服务体系尚不够完善我国建筑技术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尚未健全。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及落实行营可行的培训政策,从法规条例上加强政策的落实力度。积极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培训工作的展开。从整体上看,我国培训制度有所欠缺,不能对现有培训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资源整合的能力不足。培训机构没有城镇用工信息,导致培训项目与市场实际需求脱离,建筑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后就业质量不高,受益效率低,打击了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化运作的就业服务体系。很多建筑技术人员找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朋友介绍,找熟人推荐,不经过就业服务体系,导致培训机构难以获得建筑技术人员的培训需要,无法制定迎合市场和建筑技术人员需要的培训计划,所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把培训放在就业服务体系中去思考。1.4职业技能培训的经费不足职业技能培训最主要的问题是资金。我国现下施工技术人员培训资金长效机制欠缺,培训资金来源几乎是以政府投入,企业贴补为主。资金投入不够规范化、常态化,资金链的时断时续和投入不足,严重制约施工技术人员技能培训工作的正常实施。培训资金的来源问题大大限制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展开。国内很多用人单位在培训问题上不愿投资,建筑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不高,再支付一定数额的培训费,困难是巨大的。这导致一些建筑技术人员虽工作十余年却从未参加过技术培训,职业技能方面未有所提高,一旦遇到企业结构调整或技术升级,便被淘汰出公司。

2建筑技术人员培训的对策及建议

2.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政府要主动担负起支持倡导建筑技术人员参加培训的责任,提倡企事业单位与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的相关培训课程。并且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维权意识。此外,积极举办各种各样的岗前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施工技术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的能力。对建筑技术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既能增加其谋生本领,提升薪酬待遇,2.2加强供需对接,围绕市场抓培训可以通过展开劳务洽谈会,走访联谊知名企业、向经济发达地区派驻办事处等形式,加强劳务对接,积极与外派劳务公司合作,开拓沿海及国际劳务市场。文化水平不高,又缺少专业技能及稳定收入的建筑技术人员,主要对他们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培训过程中,考虑建筑技术人员的实际水平,理论知识要少而精,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于文化水平较高的建筑技术人员,就可以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培养他们掌握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具有初级职业技能的建筑技术人员,进行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或是技师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保证其高质量稳定就业。对经考试合格的,颁发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培训在加强理论培训的同时更要着重通过现场演示、实地操作等实训方式,提高建筑技术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切实提高建筑技术人员的生产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2.3健全技术培训体系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建筑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的相关制度,通过各方面的改革和完善来消除制度。督促各级部门形成培训管理的制度和评价体系。针对当前建筑技术人员培训管理现状,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统一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技术人员培训成本。建立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培训管理体系,使建筑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发挥出最好的社会效应。2.4建设培训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建筑技术人员技术培训工作中要考虑各个行业的具体要求,明确被培训建筑技术人员的基础水平,再对不同的受众群体采取合适的培训内容与形式。此外,建筑企业还需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改善单位福利和工作环境,避免建筑技术人员频繁更换工作,减少建筑技术人员培训风险。

3建筑技术人员培训的案例分析

3.1江苏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积极实施大规模、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对建筑技术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果: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培训17.6万,技能人员10.6万,农民工19.7万,继续教育19.8万培训内容、流程和重点:(1)联合开展市县领导干部培训(省厅会同省委组织部):城镇化专题培训、援疆项目建设专项培训。(2)专业管理人员培训:同浙大联合培养村镇规划管理研修班,并组织管理技术人员前往北大清华参观学习(宿迁市规划局)、邀请知名专家开展城管业务培训(淮安城管局)、自编教材(南通市公积金中心)。(3)开办多形式的公务员培训,如“南通规划讲堂”(全省各级各部门)。(4)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包括职称评审系统的使用,国家、江苏省层面的各项高层人才项目申报和资金申请等工作。(5)实施各类继续教育,截止2015年已培训19.8万人次(江苏省建设教育协会)。(6)高技能人才培训及多形式组织农民工培训(省建设职业技能指导中心)。(7)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8)建设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苏州-农民工业余学校信息化建设;开展部分岗位网络教学系统;建设人才网络培训管理整合,目标”一个平台,多个入口(各地市住建委和建设局组织农民工的各项培训)3.2河北引入标准化理念,确保培训质量成绩:近五年举办培训班482期,39000多人次(高端培训省厅主导,各地市建委配合)。培训内容、流程和重点:(1)开展专题培训:市、县住建系统行业局长及执法骨干培训班和周末大讲堂等专题培训“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2)与高端专业培训机构联合办班:如与国家行政学院、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合作。(3)着重课程设计,系统改进:按培训主题拟定教学方案和课程设计;加强与业务处室沟通,不断完善方案;面向培训对象,开展调研和意见征询;制定课程需求单,与授课教师沟通。(4)创新教学方式,突出能力培养:突出能力教学;组织论坛和经验介绍;采取教学互动。

参考文献:

[1]刘平青,姜长云.我国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与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15(09).

[2]谢建社.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教育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06).

建筑专业技术培训篇5

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改革,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在专业发展上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突出技能训练,形成专业特色,培养出面向装饰行业施工、管理和设计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应用性人才。

目前中职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技能水平差,与装饰企业用人标准相差甚远。实际上这种理论过多,实际操作少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装饰企业用人需要,影响学生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导致学生就业难。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突出专业技能考核,才能促进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加强技能训练,形成人人学技能,个个有特长的风气,通过技能考核的实施使学生切实掌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能力,实现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是该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构建适应建筑装饰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技能考核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对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及分析,并组织专业教师走访了多家有市场优势的装饰企业,充分了解建筑装饰行业的人才需求,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总结出建筑装饰专业最直接的就业岗位是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员,扩展的岗位群为设计师助理、装饰工程监理岗位;最后初步定下技能考核的标准方案。wWW.133229.COM在技能实训考核中要求每个学生按所规定的技能考核项目进行测试,技能考核方式采用国家认证部门或行业资格认证部门标准考核,并考取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全国装饰行业通用的装饰设计从业资格证及装饰监理从业资格证,同时在技能考核标准上按照国家建筑装饰技术技能标准要求考核,通过这种技能考核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二、加强基础建设,为实施技能考核创造良好的保障条件

(一)搭建技能培训平台,培养一批有特色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建立部级建筑装饰技术实训中心,与多家知名装饰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搭建技能培训平台,为培养有特色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提供场地和技术的保障。坚持办学特色的首要条件是以师资队伍为中心的人力资源,只有教师掌握了装饰行业技能考核的各项标准,达到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双师型”师资水平,才能有效地传道、授业、解惑。

(二)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校企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使总结出,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及行业的参与和支持。中职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有关装饰设计、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施工控制和项目管理方面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因此我们利用所在区域的优势,与多家知名装饰单位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培养目标的确定提供依据;企业同时为学校提供有实际经验的专家作为技能考核的专家委员会委员,指导技能考核标准的实施。通过一系列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上岗位,真刀实枪的干,从而受到较为全面的、系统的岗位技能训练。真实环境下的真实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还能使学生受到职业道德素质和企业素质教育。同时也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从事工程实践的现场,为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技能技术提供了条件;为专业教师能够及时地接触新知识、新工艺提供了保障。

(三)构建“二室一场一考核”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保证技能考核标准的实施成效,结合装饰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逐步构建“二室一场一考核”的人才培养模式“二室一场一考核”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技能实训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由课堂到职场,再由职场到课堂的交替循环过程中,通过教师、企业的技术人员有针对性的一对一n的辅导,促进学生岗位技能水平的提高,从而考取全国通用的装饰行业技能证书。这种以工作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根据学生对职业方向的选择,参与职场实际工作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能保证技能考核的成效。

建筑专业技术培训篇6

    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改革,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在专业发展上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突出技能训练,形成专业特色,培养出面向装饰行业施工、管理和设计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应用性人才。

    目前中职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技能水平差,与装饰企业用人标准相差甚远。实际上这种理论过多,实际操作少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装饰企业用人需要,影响学生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导致学生就业难。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突出专业技能考核,才能促进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加强技能训练,形成人人学技能,个个有特长的风气,通过技能考核的实施使学生切实掌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能力,实现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是该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构建适应建筑装饰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技能考核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对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及分析,并组织专业教师走访了多家有市场优势的装饰企业,充分了解建筑装饰行业的人才需求,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总结出建筑装饰专业最直接的就业岗位是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员,扩展的岗位群为设计师助理、装饰工程监理岗位;最后初步定下技能考核的标准方案。在技能实训考核中要求每个学生按所规定的技能考核项目进行测试,技能考核方式采用国家认证部门或行业资格认证部门标准考核,并考取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全国装饰行业通用的装饰设计从业资格证及装饰监理从业资格证,同时在技能考核标准上按照国家建筑装饰技术技能标准要求考核,通过这种技能考核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二、加强基础建设,为实施技能考核创造良好的保障条件

    (一)搭建技能培训平台,培养一批有特色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建立部级建筑装饰技术实训中心,与多家知名装饰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搭建技能培训平台,为培养有特色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提供场地和技术的保障。坚持办学特色的首要条件是以师资队伍为中心的人力资源,只有教师掌握了装饰行业技能考核的各项标准,达到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双师型”师资水平,才能有效地传道、授业、解惑。

    (二)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校企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使总结出,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及行业的参与和支持。中职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有关装饰设计、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施工控制和项目管理方面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因此我们利用所在区域的优势,与多家知名装饰单位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培养目标的确定提供依据;企业同时为学校提供有实际经验的专家作为技能考核的专家委员会委员,指导技能考核标准的实施。通过一系列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上岗位,真刀实枪的干,从而受到较为全面的、系统的岗位技能训练。真实环境下的真实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还能使学生受到职业道德素质和企业素质教育。同时也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从事工程实践的现场,为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技能技术提供了条件;为专业教师能够及时地接触新知识、新工艺提供了保障。

   (三)构建“二室一场一考核”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保证技能考核标准的实施成效,结合装饰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逐步构建“二室一场一考核”的人才培养模式“二室一场一考核”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技能实训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由课堂到职场,再由职场到课堂的交替循环过程中,通过教师、企业的技术人员有针对性的一对一n的辅导,促进学生岗位技能水平的提高,从而考取全国通用的装饰行业技能证书。这种以工作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根据学生对职业方向的选择,参与职场实际工作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能保证技能考核的成效。

建筑专业技术培训篇7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247-02

0 引言

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有计划地加强和改进实训教学环节,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学生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必需条件显的尤为重要。

1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定位

建筑业产值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位列第四,是国民经济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新增近300亿平方米,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将更加凸显。而我国建筑业长期以来从业人员文化、技术和综合素质较低、建筑产品质量较粗糙,因此提高建筑业尤其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整体数量和素质,是当前建筑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技术及管理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质量验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技术资料及工程造价等专业岗位的工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应满足“懂技术、会施工、能管理,具有创新精神、良好职业道德”的要求,其中“懂技术、能管理”就包括了能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有效进行成本管理。

在高职教育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没有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成本实训基地建设对形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成本管理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成本管理实训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开展情况

目前,成本管理实训在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开展情况主要包括两大内容,第一是工程招投标实训,第二是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具体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来,不管是实训内容还是实训时间安排都比较薄弱。

3 成本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成本管理实训基地建设内容主要有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内容。

3.1 硬件建设 硬件建设主要是实训室的建设,实训基地应包括如下实训室:工程造价软件实训室、、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工程开标模拟会议室、评标模拟室、招投标沙盘实训室、工程造价业务工作室、建筑工程构造展示厅、装饰工程构造展示厅、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骨架模型室、工程造价资料室、工程造价专业安装管道及设备展示厅等。

3.2 软件建设 软件建设是以实训基地硬件建设为基础,进行下列相应的软件配套:与实训室及实训功能相配套的实训指导手册,该手册中应明确具体实训项目的目的、要求、内容、课时分配、实训操作方法及考核评价方法等;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该办法中应明确实训室的使用要求,使用注意事项等;实训管理教师及实训指导教师培养办法,该办法应提出实训教师的能力要求、工作职责,及相应培养措施等。

4 成本管理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

4.1 成本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具体应满足:①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管理机构,如可以由学校组织成立校企合作实训办公室,具体负责实训基地的校企共管的相关事宜,形成“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②实训基地的工程造价、工程招投标等教学案例应主要来源于企业真实生产(经营)项目,推行项目化实训,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组织实训教学;另外部分优秀学生可利用实训基地的硬软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比如利用实训基地的工程预结算软件参与企业的工程招标与投标工作。③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可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换岗交流,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引入到基地。④实训基地除应满足本校学生成本实训和师资培训工作的开展以外,还应为本区域或周围兄弟院校、合作企业提供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师资培训等服务,将本基地建成为教学中心、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⑤以行业和企业标准为依据,形成按项目、按模块的教学培训标准,对实训教学和师资培训项目进行质量评价。

4.2 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应满足:①管理制度:有实训基地相关管理制度,有实训任课教师须知、学生实训守则、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文件悬挂上墙,并落实到位。②设备维护:建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及时维修问题设备,并做详细记录。③设备帐物管理:管理人员会使用资产管理软件,设备条码粘贴齐全无误,现场有资产纸质清单。④安全管理:有安全检查制度,有专人定期检查,有记录;灭火器放置位置醒目,取用方便;无其他安全隐患和事故发生。⑤环境卫生:实训室设备摆放整齐,桌面无尘,地面、墙面、门窗整洁干净,无杂物堆放。

4.3 师资配备 实训基地的师资应包括实训指导教师和实训基地管理教师两部分,其中实训指导教师配备的标准可概括为“双师素质、专兼结合、整体水平高”,具体解释为:①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同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全部为“双师型”教师。②直接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不低于20%,外聘技术人员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③有1名以上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副教授;有1个省级专业教学团队或1名省级以上专业带头人。④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务能力强,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⑤形成一支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生师比在20:1以内(含培训学员)。

5 结束语

成本管理实训基地学生掌握生产一线基本技能的重要场所,所以基地建设应尽力做到环境的"真实性",实训基地能满足工程计价实训、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实训的功能。采用各专业共享的成本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将基地建设成为具有产学研多种功能、具有辐射作用的教学中心、 培训中心、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建筑专业技术培训篇8

建筑专业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培训”的问题

1.企业面临的现实考虑建筑企业的主体是在建项目,所有技术、管理人员都应为在建项目的有效实施服务,即使学院有相当的费用支持,企业对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培训”的积极性还是不高。原因很多,其一是教师不能真正的“顶岗”,培训的时间较短(不足2月),不能全面了解各施工工艺,也不能很快适应建筑工地的生产、管理的岗位;其二是企业不能真正的受益,教师对在建工程的技术、管理、生产工艺等很难提出改进意见;大多是以学习、参观为主;其三是企业还要派专人负责参培老师的安全和技术指导,教师身份不便于项目部统一管理,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

2.教师对“企业顶岗培训”的理解与学校的支持学校教师对“企业顶岗培训”的理解有偏差,以为自己就是教师,而不是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在参培期间,往往主观性、随意性大、没有企业主人翁的意识;大多学校教师资源紧张,安排培训的教师同时还要承担学校授课的任务,参培的时间很难得到保障;高职院校对“企业顶岗培训”的专项资金也没有普及到大多数青年教师等。

3.培训效果的考核在短时间内参加建筑专业“企业顶岗培训”不能真正达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目的,因为教师没有真正参与到项目的实践环节,同时,企业也很难建立对教师考核量化的制度。因此,从根本上讲就实现不了有效考核。

几点思考

毫无疑问“企业顶岗培训”是建筑专业教师较快提高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并应建立专业教师顶岗实践的长效机制。但实现一个建筑产品的全部工艺需要的时间周期很长(高层建筑基础、主体、砌体、装饰装修等工程一般需要两年左右)。一方面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怎样才能让企业受益,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现提出以下建议:

建筑专业技术培训篇9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WWW.133229.coM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建筑专业技术培训篇10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建筑专业技术培训篇11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于2010年6月,经湖北省教育厅遴选为湖北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点,并要求通过三年时间,建设成为湖北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目前我院的新校区建设以及黄冈市职教园区、黄冈市高新开发区、黄冈市城东新区的开发,都为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建设环境和发展机遇,对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地提高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高职院校肩负着为所属地区经济和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改革势在必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强调实践性、应用性、职业性,着眼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大多数从事工程技术、施工管理、工程预算、工程监理、质量检验等一系列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遵循从实际出发、开放、创新、多元化原则,形成以提高综合素质为本,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专业建设目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以及高等教育发展重心下移,无论是过去的职业大学、转升高职的高等专科学校,还是新成立的高职院校,都在面临企业参与度不够、理论与实践很难做到无缝对接、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培养出来的人才实际动手能力弱、与人才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等问题。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经成为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对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改革进行着有益地探索。结合自身实际,我们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目标:通过3年建设,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专业建设理念领先、人才培养模式先进、课程体系完整合理、教学内容紧扣职业能力形成、师资队伍结构适当、实验实训条件优良、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好、就业率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特色专业,成为辐射鄂东乃至“1+8”武汉城市圈,在建筑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中起示范和引领作用的湖北省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

三、专业建设改革与实施

建筑专业技术培训篇12

关键词:虚拟建设;虚拟现实;工程培训

Key words: virtual construction;virtual reality;engineering training

0引言

虚拟建设(Virtual Construction),国内又称为虚拟建造,是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Construction)、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等相关概念、学科综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一门新兴学科,其起源美国,20世纪90年代由丁士昭等教授引入中国,并在中国学术界引起广泛研究。目前对虚拟建设通用的界定为:虚拟建设是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与工程项目建设相结合的产物。

1虚拟建设的起源及内涵分析

1.1 虚拟建设的起源虚拟建设是相对于实际建设而言的一个综合概念,在国内又可成为虚拟建造,虚拟建设是在“虚拟现实”和“虚拟组织”两门学科不断发展基础上,结合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两门学科的融合中发展起来的一虚拟现实技术起源于美国,是包括图形和图像处理、移动物置追踪、音响交叉处理、人机对话、网络通讯技术在内的综合性很强的高新信息技术,“它为人机相互对话提供了接近或加强的三维界面,并在多维度信息空间上创建了一个虚拟的真实环境,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虚拟组织是各种具有自己专业能力的企业为了完成一个产品的全过程建设而建立的动态性联盟,每个伙伴企业为联盟贡献自己的核心能力,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为信息共享、利益双赢、风险共担。

1.2 虚拟建设的内涵虚拟建设的概念从提出到现在,经过国内外学者数十年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对虚拟建设理论研究目前已经比较成熟,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同济大学丁士昭、徐友全等人对虚拟建设内涵的理解为[1]:①设计和施工相结合(项目总承包);②通过电子技术进行信息沟通;③业主设计施工供货的纵向命令和控制关系转变为业主方、项目管理方、设计方、供货方的横向协作联系;并认为虚拟建设是一种适应当今知识经济社会的工程项目管理新模式,运用虚拟组织原理,借助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支持,采用无层级、扁平化的管理组织方式,及D+B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法,通过基于网络的共享项目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工程项目建设成本低、质量好、进度快、协调好,运用信息和知识使建筑产品增值的目的。

2000年日本Yoshio Maruyama Yoichiro Iwase Kazuo Koga等学者提出了VR-Coms (virtual and real-fiel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s)的概念,认为VR-coms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集成了虚拟建设仿真、计划、规划、执行管理系统来在实际建设中提高生产效率和建设的安全性。

东南大学郑磊博士认为虚拟建设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与项目项目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应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2]:一个是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的技术层面的虚拟建设,借助于VR等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建模,设计方案选优,可视化设计、施工效果,施工过程虚拟,施工方案可实施性检验等,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全面的虚拟仿真再现,可以取得下列效果:能够在一个设计、施工方案实施前直观地获得其视觉效果,评价其设计水平和运行性能、可以方便而经济地比较各种设计方案的优劣,有利于方案优化、可以全面提高承包商T/Q/C/H/S/E管理水平、可以大幅度降低项目风险等;另一个层面是建立在虚拟组织理论基础上的组织层面的虚拟建设,将虚拟组织原理应用到工程建设领域的一种新的工程项目建设组织和管理模式,是对传统建设组织和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它,承包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跟踪市场动向,并通过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迅速满足顾客需求。

1.3 虚拟建设理论的诠释本文认为虚拟建设理论是在新世纪工程项目管理需求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通过技术与理论的完美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应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和诠释。

1.3.1 虚拟组织概念:参与工程项目并具有各自专业能力的各方主体为完成一个产品的全过程建设而建立的动态性、虚拟性组织,每个企业为组织贡献自己的核心能力,各方之间信息共享、利益双赢、风险共担。

1.3.2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辅助,建立模型,根据实际工程参数,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虚拟再现、增强再现,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1.3.3 信息集成协同平台:建立以参建各方为用户对象工程项目紧系集成协同平台,实现各方协同管理、沟通,促使信息正确高效共享和交换,保证信息流安全顺畅。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利用技术层面的虚拟建设技术,借助VR等计算机技术进行施工过程虚拟,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进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模拟。并可以进行强调、透视、放大等操作,研究其在建设工程培训中的应用。

2建筑工程培训现状和缺点

2.1 建筑工程培训现状建筑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也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力量,同时建筑业是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解决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以2008年为例,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62036.80608亿,建筑业从业人数3314.9503万人。在这一庞大的从业人群中基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建筑技术和管理人员,这个层面人员的特点是学历较高,知识文化水平较高,大部分是经过高等教育和大中专教育的工程专业毕业生,经历过建筑工程专业系统的理论培训,但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对于刚毕业的从业人群,他们普遍存在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迫切需要对其进行实际工程培训,获得现场工程经验。另一个层次是占建筑业从业人数大部分的现场一线操作工人,绝大部分来自农村。

一方面特点是文化水平很低,根据《2007年中国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报告》课题组的调查问卷显示,低学历化是目前农民工的主要特征,十年前、五年前、三年前和目前建筑业农民工的文化结构一直以初中文化程度者占主体,目前其比例在57%-68%之间。另外是没有建筑工程专业教育背景,除少数是具有一定操作经验的技术骨干外,绝大多数都是“昨天放下锄头,今天就成了建筑工地工人”。未经相关工种的专业技术培训,大部分是通过模仿进行操作。不懂施工技术、施工规范、质量验收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普遍存在粗制滥造、浪费材料的现象,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民工技术素质偏低已不能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培训非常必要。

另外一个方面表现在一线建筑操作工人中,持证比例人员严重不足,根据建设部《关于我国建设行业人力资源状况和加强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2004年)统计,2003年在我国建筑与市政施工专业领域、建筑装饰专业领域和建筑设备专业领域,上产一线操作人员中持证技术工人所占的比例最高不超过7%。中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在持证技术工人中严重失调,高级技术工人所占持证技术工人综述比例不超过6%。技师、高级技师更是奇缺,其所占持证技术工人综述比例居然不超过0.4%(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总体来说,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未受过正规教育的专门人才占相当比重;专门人才年龄断层、老化现象依然存在,一线操作工人技能水平较低,特别是农民工的素质迫切需要提高。目前建筑行业对培训特别是工程专业培训的需求非常迫切,而且已经达到了如果再不改善就会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程度。

根据建设部《加强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管理的意见》,要求建立以建设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技能岗位培训体系,按照“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输出、先培训、后鉴定”的原则,以及以管理促鉴定,以鉴定促培训,以培训促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以队伍素质提高促工程建设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确保安全生产的工作思路,努力造就一支以技师为龙头,高级工为骨干、中级工为主体,思想好、技术精、工种配套的建设职工队伍,到2010年,所有在职的操作层人员要全部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

2.2 建筑工程培训主要方式和缺点目前,建筑业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培训方式有以下几种:

2.2.1 集中理论培训集中理论方式既是将参加培训者集中在一起,由具有相当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经验的讲师进行讲授,主要采取板书、PPT、视频动画等形式教学,对培训者进行建筑工程的理论知识进行培训,此种培训方式是目前建筑工程培训的最主要方式,与大中专院校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相同。但此种培训方式有以下缺点:首先是培训效果不高,知识有效传递系数较低,由于较为抽象,培训者特别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培训者不容易接受,效果较差;其次,有关内容相对滞后。土木工程建设领域里的新知识、新政策、新规范、新标准在产品中更新慢,使培训内容与实践脱节严重。

2.2.2 现场操作培训在工程现场实地进行现场培训,给培训者实际的工程环境,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培训者学习专业技能,此种培训方式较传统的课堂理论培训更为直观,通过让培训者接触真实的施工现场,影响深刻,培训效果较好,且学习速度更快。虽然此种培训方式效果较为理想,但也存在以下缺点:首先,在施工现场进行培训,存在安全问题,因为毕竟工地现场环境较复杂,有许多临边洞口等危险位置,而且实际工程操作很多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培训者的人身安全有一定威胁,对管理带来很大挑战,故现场培训只能限于小规模的培训;其次,现场施工很多工序因为条件限制,培训者进行全方位的观摩学习,比如节点混凝土浇注,就无法透视到节点中间去看到关键的施工过程,可能会因此造成学习不透彻的现象。

目前建筑工程培训主要的培训方式主要是以上的两种方式,且以前者为主要培训方式,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以上的培训均存在一定的缺点和限制,从目前的现状来说,培训效果不明显,不能够适应建筑工程队培训的需求。

3虚拟建设在工程培训中应用研究

3.1 虚拟工程培训的实现利用虚拟建设相关技术,并借助图形图像处理、交互传感、网络通讯等高新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全面的模拟、仿真、再现,包括对施工全过程或关键过程虚拟展现,并可以在虚拟施工过程中进行交互式沟通,本文即尝试利用虚拟建设的此类技术实现对建筑工程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虚拟建设相关技术实现虚拟呈现土木工程施工实际情况,能够把培训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原理、真实的生产过程等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给受训施工人员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身临其境”全方位地、直观地获取知识;而丰富的图形界面、逼真的视频动画、生动的音响效果,增强了工程建设的立体感、动态性和表现力,能极大地调动了受训施工人员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率,节约培训成本,本文将此种培训方式称之为虚拟培训[3]。

3.2 虚拟工程培训的特点和创新虚拟工程培训是利用虚拟建设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对施工过程进行虚拟呈现,将具体的施工过程和关键工序完整、清晰的展现给培训者,并通过配音将施工过程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加以阐述,从而给培训者一个虚拟的建筑环境,通过互动性技术,让培训者感觉到就是自己在进行实际工程操作,而且避免了现场实际工程操作带来的人身危险和材料浪费。从这里可以看出,将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培训中,对传统培训方式有巨大改革和创新,其具体特色与创新之处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3.2.1 互动启发式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有助于启发式决策和培训教学的开展,在演示内容方面能以一种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亲临其境的教学课件,展现使用者和学员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等,辅助决策或形成知识点。

3.2.2 协同工作式虚拟现实不受空间位置和相互距离的限制,可让远距离的、或位置分散的将有关各方“共处于”一个虚拟空间中,通过共同参与,完成某些项目的设计或训练。

3.2.3 情境式决策和培训。目前国内的动画课件一般为flash二维动画,其制作较简单、表达内容较单调,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虚拟工程培训能真实模拟土木工程施工实际情况,能够把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原理、真实的生产过程等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给使用者和学员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而丰富的图形界面、逼真的视频动画、生动的音响效果,增强了工程建设的立体感、动态性和表现力,能极大地调动学员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率。

3.2.4 节约成本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再现土木施工的全过程,有效地帮助使用者和学员进行“身临其境”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学习,而且这一切都是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的,不需要在实际中浪费一砖一瓦,避免了对建筑材料的浪费,同样也避免了因为技术不成熟而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低下。

4总结

伴随着建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施工技术难度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会不断提高,从而也必然不断提高对建筑工程培训的要求。而目前传统的建筑工程培训市场存在培训方式较为落后,培训效果较差,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的缺点,有必要对传统的建筑工程培训方式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提高的工程建设水平的需求。本文论述的利用虚拟建设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的虚拟工程培训方式,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虚拟呈现,将具体的施工过程和关键工序完整、清晰的展现给培训者,给受训施工人员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身临其境”全方位地、直观地获取知识;而丰富的图形界面、逼真的视频动画、生动的音响效果,增强了工程建设的立体感、动态性和表现力,能极大地调动了受训施工人员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性。这将是未来建筑工程技能培训的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