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线上教学合集12篇

时间:2023-11-24 10:28:35

插花线上教学

插花线上教学篇1

1.1秦汉的起步期

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花卉进入文化领域,以花传情,以花言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楚国的屈原所作《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扎根,佛教插花也随之传入,产生了中国传统插花的雏形。如江苏连云港市孔望山的东汉佛教造像已出现了用莲花供佛的图像,在佛像之旁,一名高鼻深目的胡人右手执一枝三瓣莲花,用以供佛。东汉的康孟祥译的《修行本起经》中写道,“须臾佛到,知童子心时,有一女持瓶盛花,佛度光明,彻照花瓶,变为琉璃??”。南北朝时,以贮水容器插贮切花已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王子懋为其母求平安,献花供佛,众僧将所献的莲花插于铜罂之中,以水浸其根,使花不萎衰。《南齐书》记载:“沙门于殿前诵经,武帝为感,梦见优悬钵花于经案。宣旨使御府为铜花,插御床四角”。以铜为花,无萎谢之忧,插于床边,象征对佛教之信奉。汉魏六朝时期,道教插花艺术也已有雏形。在早期的道教仪式中,就有以花果祭神的习俗,并用大量的实有或幻想的花果代表着长生、成仙等愿望,这些成为道教插花的基础。早期的道教盛行神仙说,在汉代的画像石艺术中,多有西王母等神仙的画像石。西王母身边常有仙人随侍,手执嘉禾、灵芝,西王母本人手执嘉禾,如山东仓山县城前村画像[]。在当时,道教把西王母敬为善良的女神,故而以嘉禾、灵芝相伴。又如《拾遗记》,记有青莲、素荷、冰荷等仙境之花。

在佛教和道教的双重影响下,汉魏六朝时期的插花的类型主要以宗教插花为主,其特点是追求清静恬淡,庄严肃穆。花材也多以与宗教有关的莲、灵芝、果实类等为主。

1.2隋唐兴旺期

隋唐时代,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插花艺术在宫廷中甚是流行,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花朝”,即百花生日,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牡丹在唐代处于国花的地位,每当牡丹花期,人们争相赏花、买花。宫廷中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新诗(咏)。“九锡”就是九个程序。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

隋唐时代花材以牡丹、芍药为主,体现富丽之感。此花形体硕壮,色彩艳丽,花枝繁盛,结构严谨,装饰味浓,充满宫廷煊赫堂皇的气势,庄严大方。

1.3宋元极盛期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当时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内涵重于形式,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多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从此形成以花品、花得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形式,对后世影响颇大。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写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道出了青瓶红花的美丽画面。由此可见宋代时期的插花盛况。

由于政治变革,文化艺术不振,元代插花不及宋代兴盛,仅限于宫廷和少数文人,但由于受当时文人画和花鸟画的影响,插花逐渐摆脱理学思想的束缚,多以表达个人心中的理想和抱负,出现了借花明志、借花消愁的“心象花”和追求自然神韵的“自由花”,表现出自由浪漫、无拘无束、轻巧秀丽和潇洒飘逸的风格。花材上也多选用诸如竹、桂、莲、灵芝等等富有象征性或具神韵的植物,而奇、怪、瘦、枯等木本、野花杂草也可作为“自由花”的插作材料。

1.4明清成熟期

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繁荣、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体系。初期受宋学影响,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庄严富丽,造型丰满,构图严谨,寓意深邃。“十全厅堂瓶花”,十种花材,十全十美,又各有含意。中期插花追求简洁清新新,色彩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不喜豪华富贵,常用如意、灵芝、珊瑚等装点插花。晚期插花追求参差不齐,意态天然。讲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构图严谨,注意花材同容器的比例关系。这一时期中国插花理论日臻完善、成熟,有许多插花艺术专著相继问世,如《花史左编》、《瓶花三说》、《瓶花谱》、《瓶史》等。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袁宏道的《瓶史》,书中对构图、采花、保养、品第、花器、配置、环境、修养、欣赏、花性等诸多方面,在理论上和技术上作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

清代的插花艺术研究又有了新发展,形成了以自然美为主的插花风格,比较典型的是受中国盆景艺术的影响而形成的写景花和造型花。写景花,崇尚自然之真,它源于盆景栽植,以写实的手法重现大自然的景色,形式以盘花为主,也有瓶花。花材除棕榈、竹、荷等自然草木,还常衬以奇石或小景物,花型以直立、并列为主,注重造型的群体自然美,体现真实、清新自然美景。造型花,讲求造型之美,利用花材的谐音和意义,配合果蔬天然的色泽进行造型,把清雅的插花艺术用于年节吉庆,以吉祥为主题,寓花于意。如柏、柿、灵芝构成“百事如意”;铜钱、拂尘、万年青、李子构成“前程万里”等等。

清代以后为我国插花艺术的停滞衰退阶段,由于战祸连年,许多宝贵的插花图片和资料散失殆尽,各地不同风格流派的切磋交流受到影响;又因国民经济的持续衰落,必然影响到属于文化范畴的插花艺术,使之走向停滞和低潮。这种局面延续近百年,直到近十几年来才得以复苏。并在广州、上海和北京等主要城市优先发展起来,并通过各种全国性插花组织带动全国插花艺术的发展。

2中国传统插花特点

2.1崇尚自然,高于自然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国传统插花的艺术指导思想,插作时充分考虑花草树木的生长规律和自然形态,但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原始形态,而是有创意地加以造型、修剪、设色等艺术加工,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抽象的自然,使作品达到一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境界。《瓶花谱》在“插储”一节里有述:“若止插一枝,须择枝柯奇古,屈曲斜袅者;欲插二种,须分高下合插,俨若一枝天生者。或两枝彼此各向,先凑簇像生,用麻丝缚定插之。”这里强调插花枝条要自然优美。因此东方式插花艺术创作是一个源于自然、再现自然、高于自然的过程。

2.2讲求意境,寓意于花

中国传统插花讲究诗情画意,注重意境创作,不仅注重花材形体美和色彩美,更讲究以花传情,以花达意,形神兼备,即追求插花作品内涵和富于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利用花材的属性、谐音、品格或形态来达到借物寓意、寓情于景、以形传神、使人遐想、耐人寻味的效果,以有限的形象引发欣赏者无限的想象。如百合寓意百年好合、万事如意;桃花预示好运将至;石榴、慈姑代表子孙满堂、后代繁荣,这些是以花木形象谐音寓意,而梅花傲雪凌霜,象征不畏严寒、坚忍不拔的精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表示纯洁无邪则是以花木生长习性寓意等,可以说意境是东方式插花艺术最高的形式美。正如明代袁宏道《瓶史》中概述:“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而口不能言,口能言之而意又不解,划然示我意象之表也。”

2.3注重线条,构图简洁

线条是中国画笔墨观,这种理念同样也将它运用于插花艺术之中,通过千姿百态花木枝叶的外轮廓线组成各种造型并融合到整个作品构图中去,来表现不同的外延美与内涵美,或气势刚劲或纤细秀丽;或一泻千里或蜿蜒曲折;或高低错落或疏密有致,正如各种线条统摄到中国山水画面中一样,增添了作品如画的意趣。构图讲究简洁,花枝少而花色清新,造型不拘泥形式,自然活泼。布局结构讲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势,不齐不匀,虚实相生。袁宏道在《瓶史》“宜称”一节里说:“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花苑布置方妙。置瓶忌两对,忌一律,忌成行??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青莲之诗,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

2.4作品命名,画龙点睛

中国式传统插花一般都由作者取了一个恰当的名字,这样可烘托作品的主题,在作者与欣赏者之间产生共鸣,引导欣赏者对作品产生联想。插花作品有的是先立主题命名,然后围绕命题进行选材、构思创作,如2006年9月在宁波举办的“中国插花艺术大赛暨首届宁波花卉园艺博览会”上,主办方就规定了《夏之恋》、《秋之韵》、《家宴》和《奥运颁奖用花》这四大命题,由参赛者去联想与创意。有的是作品完成之后根据其表现题材、主题等内容再命名,方式多样,有以花材的特性、形象来命名;有以自然山水风光、四季景观变化来命名;有以作者一种情愫和情感来命名;有以借鉴古诗词曲赋来命名等等。命名对作品的意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这也是东方式插花引人入胜、赏乐无穷的特点之一。

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发展,对其特点形成有很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宋代的理念花和清代的写景花是现代中国式插花最贴近的雏形。中国传统插花以其深厚的文化基础、独特的美学观念、深刻的民族寓意在世界插花届站有独特优势,秉持特色、勇于创新将是中国传统插花得以发展的要素。

参考文献:

[1]林凤琼.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特点.广西林业,2007,2:50-51.

[2]小芹.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特点.湖南林业,2006,7:32.

[3]林木.东西方插花艺术对比.湖南林业,2007,1:30.

插花线上教学篇2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佛教的传入在某种程度上给当时的人们以精神的寄托之外,同时也产生了中国传统插花的雏形——佛教插花。佛门称花为“华”,花、华不二,献于佛菩萨前的称为“献花”,“借花献佛”一词就源于此,散布坛场四周的称“散华”。佛教的十供养像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其中又以香和花最为普遍。在坛场的供桌上,花更是重要的供品之一。佛经里有许多与花相关的典故和用语,如拈花微笑、天女散花、花开见佛、舌灿莲花、花果自成、花开莲现、九品莲花、百鸟衔花、梦幻空华、镜花水月、莲华藏世界等,都使花的精神更加提升。

另外,在东汉最初的佛教造像艺术中,如江苏连云港市孔望山的东汉佛教造像已出现了用莲花供佛的图像,在佛像之旁,一名高鼻深目的胡人右手执一枝三瓣莲花,用以供佛。东汉的康孟祥译的《修行本起经》中写道,“须臾佛到,知童子心时,有一女持瓶盛花,佛度光明,彻照花瓶,变为琉璃……”。从中可以看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扎根的同时,佛教插花也传入了中国。佛教徒多在佛像前供花,或是在佛像出巡、佛经的讲授会堂上供花,主要有3种形式的供花:散花、皿花、瓶花。散花,就是用银线穿各色珠子以及莲花瓣、花形剪纸等,于佛像出巡或佛经讲堂时散下,以助其盛。东晋高僧法显在其《佛国记》中记载佛像出巡时:“门楼上夫人采女遥散众华,纷纷而下”。后秦的鸠摩罗什译的《金刚经》亦有“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以诸华(花)香而散其处”。故而在佛画中多见飞天散花的形象,多源于此。皿花,是一种盆碗状的器皿内放置花朵、花瓣,供于佛像前。瓶花,是以宝瓶插上莲花,供养佛像,多喜用玻璃制宝瓶,象征光明、清净。在北魏时代的龙门石窟浮雕中,有一幅宾阳中洞的石浮雕画——《帝后礼佛图》,极为著名。此图表现北魏皇室成员拜佛之情景。其中一名贵族妇女,手执花束,以一枝盛开的莲花为主,两边各衬一枝比主花低的莲雷、莲蓬,比例恰当,十分美观,表现了当时插花供佛的情形。

南北朝时,以贮水容器插贮切花已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王子懋为其母求平安,献花供佛,众僧将所献的莲花插于铜罂之中,以水浸其根,使花不萎衰。《南齐书》记载:“沙门于殿前诵经,武帝为感,梦见优悬钵花于经案。宣旨使御府为铜花,插御床四角”。以铜为花,无萎谢之忧,插于床边,象征对佛教之信奉。汉魏六朝时期,道教插花艺术也已有雏形。在早期的道教仪式中,就有以花果祭神的习俗,并用大量的实有或幻想的花果代表着长生、成仙等愿望,这些成为道教插花的基础。早期的道教盛行神仙说,在汉代的画像石艺术中,多有西王母等神仙的画像石。西王母身边常有仙人随侍,手执嘉禾、灵芝,西王母本人手执嘉禾,如山东仓山县城前村画像。在当时,道教把西王母敬为善良的女神,故而以嘉禾、灵芝相伴。又如《拾遗记》,记有青莲、素荷、冰荷等仙境之花。在佛教和道教的双重影响下,汉魏六朝时期的插花的类型主要以宗教插花为主,其特点是追求清静恬淡,庄严肃穆。花材也多以与宗教有关的莲、灵芝、果实类等为主。

2隋唐的院体花在宫中流行

隋唐时期,国力昌盛,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园艺技术的进步,为赏花、插花的广泛流行提供了物质基础。隋唐时,思想界实行三教并尊,宗教哲学进入全盛时期。当时,佛教中的禅宗盛行,禅宗六祖慧能,主张以顿悟之法领悟佛家真理。他喜爱梅花,所过之处常插梅花作为标志。隐含着佛理之喻,对后世禅家起到肇始之功。唐代卢愣迦绘的《六尊者图》中有缸插牡丹,为禅家花较早的图画记载。在举世闻名的敦煌佛教壁画中,绘着人们去拜佛时多执花枝或皿花供佛。在许多窟中绘有的手执托盘的飞天,凌空飞起,正是佛家皿花的写照。在《西游记》中描绘的观世音菩萨就有手托宝瓶中插柳枝的造型。另外,在佛家的讲经法会上,也设有瓶花为装饰。一幅绘有唐代高僧玄奘讲经的《玄奘讲学图》上,绘有两瓶莲花,花叶相称,成对装饰于讲经堂前,瓶中花型对成,组织严谨,以正中一高枝为主,两边各配对成的花枝。道教以崇尚长生、成仙,多吟诵使人长寿的松、枸杞等植物,以表心意。至于《八十七神仙卷》中诸位神仙手持的盘花、瓶花更是丰富的插花艺术资料。哲学上的兼容,促使了思想的一致,同时,隋唐时期,国家大一同,社会、政局较为稳定,呈现繁荣的景象。这种繁荣也影响着艺术领域,雍容华贵的气质、大气自由的精神贯穿于唐代的插花中。再加上盛唐时期,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唐代插花艺术提供了发展的涨力。在这种背景下,唐代的插花艺术更加注重形式美。盛唐主导“势壮为美”,“文质彬彬”、“尽善尽美”,在花材的选取上,讲究雍容华贵的气质,主要以花形硕大的牡丹、芍药为主,此外,还经常选用一些富含吉祥的花材,如用梅、竹、松、柏、山茶、水仙、瑞香、月季、天竺、剑兰等十种花材,寓意“十全十美”。在插花的花型上也是以富贵壮丽的风格为主,故此时期的主要类型为宫体花,亦称院体花。宫体花,主要流行于隋唐时期的宫廷中,花材以牡丹、芍药为主,体现富丽之感。此花形体硕壮,色彩艳丽,花枝繁盛,结构严谨,装饰味浓,充满宫廷煊赫堂皇的气势,庄严大方。此种花型要求衬托平衡,避免过疏过密,花枝长度约为花器高度加半径之和。

3宋元理念花、心象花并蒂争辉

宋元时期,中国插花进入了普及时期。宋时,国力已不如唐时强盛,但毕竟结束了五代的割据局面,经济文化更加进步。花卉如牡丹、菊等品种进一步丰富,而其观赏更具多样性。插花艺术因而得以继续发展。元代继承宋代插花之余绪,也显得绚丽多彩。宋代提倡理性,三教合一发展到了宋代被统称为理学。理学是以宋儒论学多言天地万物之理而命名的,其中以朱程理学为代表。强调理高于一切,认为应存天理,灭人欲,极为重视道德思想;更进一步提倡阴阳互变,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要求人们静观万物,从中体会到时光变迁,宇宙奥秘。理学又是北宋以后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宋代的社会动荡不定,许多文人士流为避现实多退隐于山水之间,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以表心意。正如周敦颐的学生程颢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对花开花落等景象更为敏感。因而,宋代花卉艺术更深入地倾注入作者的思想,表达着作者的高尚品德。宋代插花比之唐代插花更显得意味深长。理性内涵加清丽外形,具有清纯美丽的形态。宋代的社会比不上唐代的博大气概,文人不再狂放,而是内敛;不再激情汹涌,而是冷静地思考。宋朝的时代精神就是清雅、隽秀之气质。这种气质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细描绘,以花抒写理性的主流。所以,在插花构图中,讲究线条美,常以梅花、腊梅等枝条来插制。这与唐代喜用牡丹的富丽不同。司马光《独乐园记》记述了他迁居洛阳后,难与时人相同而独居独乐园读书游赏的情趣。文中还记载了许多花卉,在其中独自逍遥“迁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宋代的儒士总是把哲思与花木、与大自然相联系。所以,文人义士常以花材影射人格,在花材的选取上喜用松、竹、梅、柏、兰、桂、山茶、水仙等寓意深刻的花材,表达人生抱负、理想等。表现在插花花型上,就是理性内涵加上清丽的外形,自有纯美的意境,因而,宋代的插花花型以理念花为主。理念花以瓶花为多,以理为表,以意为理,或解说教义,或阐述教理,或影射人格,或嘲讽时政。花材多用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素雅者。结构以清为精神之所在,以疏为意念之依归,注重枝叶的线条美。

元朝的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中后期,极为注重吸收以儒学为主的思想文化,继承了宋代的理学思想。与此同时,在艺术领域也继承了宋代的绪统,尤其是花卉文化继承宋代之风流,同时又具有时代特色。元朝实行的种族歧视制度,使汉族文人受到元统治者的歧视,落魄不得意,多追求闲适自在,不屑为官。所以,元代的艺术中有这种闲散、淡雅的味道。另外,还受到文人画和花鸟画的影响,插花多为借花消愁或表达个人心中的追求,花材多以梅、竹、菊、兰等名花表现文人清雅、闲韵、伤逝等情感,从而出现了“心象花”。心象花,为文人借花消愁以舒心中积郁所做,作品偏于狂怪孤傲,或荒寒冷僻,表现出浪漫、无拘无束、轻巧秀丽和潇洒,表达个人内在之冥想。花型不定,多种多样,花器也古里精怪,瓶花吊花不一,纯属作者心里的表达,他人不易领会其中之含义。这种花型与院体花恰恰相反,常人多不采用。

4明清新理念花、文人花、写景花和象形花竞相峥嵘

插花线上教学篇3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插花艺术》课程现状

《插花艺术》课程最早开设于很多高职院校的园林专业,伴随着现代旅游业、酒店业的蓬勃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均开设了插花艺术课程,但却存在无插花专业教师授课,或者只讲理论不讲实践的问题。我院自开始插花艺术课程以来,一直把《插花艺术》课程定位为酒店管理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客场改革中重要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对于扩大学生插花艺术知识视野、增进学生对插花艺术现状的认识和了解和激发学生学习插花艺术的兴趣和提高插花艺术教学效果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教师从繁重费时的板书设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现场答疑、教学演示和教学指导,微信平台、网络课程、在线课程的使用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机会增多,学生对所讲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及时反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整体教学效果。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教学信息量大为增加,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了解更多更新的插花艺术信息,接触大量直观性的插花艺术教学图片资料,欣赏到更多优秀的插花艺术作品,增进了学生对插花艺术的认识和学习兴趣,激发了其插花艺术作品的创作激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

(三)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现代化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的多维度,广视角和大容量等特点,使传递教学信息和内容的方式更进一步直观化、生动化和高效化,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插花艺术理论的抽象性,又促使学生可以充分进行观摩,积极开展大胆思维,使课程的知识点和难点变得易于接受,学生的自信心明显提高。较为深入的了解,能够自行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插花艺术作品展评方案。

三、《插花艺术》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路

(一)以情景为项目,设计教学环节

根据对酒店管理专业岗位的调研,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插花艺术课程应针对酒店业人才需求组织插花艺术教学内容,按照酒店插花员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酒店不同情景展开,本课程应重点讲解花材与花器、花材的处理技巧、插花创作步骤、插花在酒店装饰中的应用及礼仪插花等内容;在讲解花材的处理技巧和插花创作步骤内容时,应重点讲解酒店前厅部、餐饮部、客房部的插花处理步骤。

在实践过程中采用鼓励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热情,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创意。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用理论知识为学生拨开迷雾,再亲自动手示范。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本课程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分组讨论、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插花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尽量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影像教学手段。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在校插花艺术学习与酒店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插花项目导向、课堂与实训地点相统一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了帮助学习的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工作任务,便于插花艺术课程项目的实施,授课教师应该把项目任务转换成子任务,内容包括学习的目标、实践的任务、实施的步骤和小组总结。

(三)以比赛为平台,构建多元化的考评体系

根据插花艺术课程的特点,考评体系上应使用多元化的考评体系。以考勤+个作业+小组作业+在线课程学习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化的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插花作品是最终的反映指标,但是考核并不应仅仅看结果。

1、重视形成性评价,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实践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考核依据。

2、重视阶段性评价,每次实训课按每个学生掌握程度进行等级测评。

3、重视终结性评价,进行课堂随机测试、实训总结考试。在考评体系中应纳入个人和小组插花作品考核环节,课堂上以个人插花比赛、小组插花比赛为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酒店专业全国技能大赛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进行小组主题插花的设计和创作。

插花线上教学篇4

我校实验室使用的电火花计时器有三种:余姚丈亭教学设备厂生产的J01207型,靖江市生祠无线电配件厂生产的J0207型,宁波凯迪科教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J0207型。这三种电火花计时器几乎完全相同。我校目前有近30个教学班,完成高中物理的几个学生实验要多次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使用过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电火花计时器的正(红色)负(黑色)脉冲输出插座损坏十分严重,令人心痛!针对这种情况,我对电火花计时器正负脉冲输出插座做了一小改进。

改进方法:

插花线上教学篇5

(一) 实践教学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今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既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多年以来,我国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对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越来越重视。2011 年 4 月,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1 ]。“插花艺术”课是高等农业院校的特色课程,其实践教学对于高等农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教学是开展“插花艺术”课程的必要手段

各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插花艺术以鲜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和适当的剪切整理及摆插造型,表现花材的活力和自然美。插花艺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因此,“插花艺术”课兼有实践技能培养、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功能。这一特点决定了“插花艺术”课要侧重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思考能力。

二、 高等农业院校“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 实践教学体系不够规范

“插花艺术”课是一门多学科相互融合、相互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既包含有自然学科知识,又有人文学科知识,还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生活体验。但它在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开设时间还比较短。“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2 ]因此,该课程实践内容安排不够全面和系统,选修人数也存在限制。

(二) 实践教学投入不足

许多学校管理层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在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在“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的投入上相对不足,甚至没有建设专门的实验室、实习基地。例如,中国农业大学“花卉艺术”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专门的插花实验室,实践活动只是在普通教室开展,插花过程所需的花材、花器及各种工具等需要教师自行负责,这给插花艺术教学带来诸多不便。由于资金投入有限,限制了野外采风、参观花卉市场等实践环节的进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 教师队伍严重不足

目前既具备插花艺术理论教学素质,又具备实践教学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寥寥可数。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插花艺术”课的教师很多是从园林、园艺或生物专业通过自主学习和系统训练等方式转型而来,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但教师数量偏少。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系统讲授“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师只有一位,而上课的学生有 400 人左右,教师授课时间紧张,工作量大,力不从心。(四) 教学对象接受程度不同选修“插花艺术”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院和专业,因此他们学科背景不同,个人人文素养水平各异,对课程的接受程度也就不同,这使“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面临个体差异的困难。

三、 影响高等农业院校“插花艺术” 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因素

插花艺术分为东西方插花,其课程以多项学科领域的知识为其理论基础,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3 ]。笔者借助鱼骨图研究方法,尝试从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四个维度来构建高等农业院校“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影响因素的模型,深入分析影响“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的因素。鱼骨图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明。其理论依据是,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通过头脑风暴法可以找出这些因素。如果将这些因素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并标出重要因素,就可以生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特性要因图。因其状如鱼骨,又叫鱼骨图。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问题或缺陷(即后果)标在“鱼头”外,在鱼骨上长出鱼刺,上面按出现机会多寡列出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4 ]。按照这一理论,笔者提出鱼骨图中鱼脊为影响高等农业院校“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的因素,此为主线;并以此访谈“插花艺术”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深入交流探讨,列举各种因素,问题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以原因的逻辑和层次关系来进行探讨,绘制鱼骨图主干图(见图 1)、支线图(见图 2~5),最后进行归纳、整理,完成鱼骨图的构建。

(一) 学校维度

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设施、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研究等都会对高等农业院校“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产生影响(见图 2)。其中,教学管理方面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和评价考核体系;教学设施方面包括插花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多媒体教学、网络平台等。具体而言,教学管理方面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和评价考核体系从制度管理层面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插花艺术在改革开放后重新得以发展,但高等农业院校对“插花艺术”课的定位不一致,开设情况各不相同,其实践教学没有形成完善统一的标准,没有供参考的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内容多由各个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由于各高校在教学基本条件、师资力量和教学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插花艺术”教学内容体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插花艺术”课一大特点是实践教学占主体地位,如果与普通实践教学模式和规范完全一致,就会影响“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的最佳效果。此外,目前还缺少一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实践技能操作水平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缺乏对“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的督察制度,这也影响了“插花艺术”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设施是实现教学效果的载体和保障。许多高等农业院校对“插花艺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由于经费的问题,没有建设规范、标准化的插花艺术专业实验室,加上地域因素等的影响,许多高校没有专门的花卉实习基地和合作企业。另外,农业院校普遍没有建立完整、系统的插花艺术电子资料库,包括电子教案、课件 PPT、教学光盘、文献资料、图片、相关网站等[ 5 ]。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是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而现实当中,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插花艺术课上的利用明显不足。教学设施捉襟见肘严重制约了“插花艺术”课教学实践的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和研究对提高“插花艺术”课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是改进现有教学现状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缺乏经费投入等原因,国内在插花艺术实践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的系统研究和探索方面所做的工作较少,统一的教学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和建立,目前的实践教学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插花艺术教育的发展。

(二)教师维度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质量目标实现的程度。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学术水平、授课艺术等都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见图 3)。教育是一种艺术。“插花艺术”课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系科之间和学校之间要加强相互交流、沟通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插花艺术教育事业刚刚起步,迫切需要培养文化层次较高的专业师资队伍,加速提升我国“插花艺术”课的技艺水平,弘扬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插花艺术,创新既具民族特色又富时代精神的中国现代插花艺术的理论体系和技能手法[ 6 ]。目前,我国从事插花艺术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大多已老龄化,而且师资严重不足,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又不健全,人才断层较为严重。另外,教育技术人员与“插花艺术”课教师间往往缺乏密切的沟通与配合[ 7 ],影响了“插花艺术”课 CAI 课件功能的发挥,未能充分展现“插花艺术”课中评价和鉴赏环节。

(三)学生维度

插花线上教学篇6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97-02

低年级小学生入学时间短对教育教学原则和规矩还未完全适应,更重要的是低年级小学生还处于思维开发阶段致使他们情绪定性不足、认知度低下和判断力缺失,面对内容广泛知识点繁琐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势必会有退缩之意和抗拒心理,也势必使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难以有效地推进。插图与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相结合破解了低年级小学语文的当下困境,然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画由于没有仔细综合考虑,致使插画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从而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了小学生学习语文教学内容的效能。这需要插画编辑者重新定位插画与文本的关系,力求插画与文本有机结合最终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1.剖析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问题

1.1 彩画制作粗糙,影响插图的效果。图片的线条、颜色、印刷工艺、帧数、密度和形象等构成了教科书插图制作的要素。由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采用了现代印刷的彩印新工艺,相应地教材中的全部插图是彩色制作,相比于以往的黑白插图来说更加生动、具体、形象给人视角上形成。但是,综合对所选的六册教材进行考量的话,有些课文教材大篇幅插图并铺设于整个页面之中,让人觉得过于夸大了插图的功效而忽视了文本的主体性,更在视角上给人一种混乱感冲击。例如从二年级下册《春雨》课文教材展示来看,映入人眼帘的是大篇幅盛开的花草和落下的雨点稀稀落落地占据了整个教材页面,并把《春雨》的文字内容层层包裹起来,让人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一下被色彩斑斓的图画而吸引过去忽视文章的实质性内容,更为严重的是使本来注意力不够集中的低年级小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对绘画的研究上,必定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成效性不大。通过对小学生关于插话书建议和意见的记录中可以证实了这一现象大量存在,有的学生反映到:"整篇文章都是炫丽的绘画,而文字比较小就掩盖了文字在教材中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文字被置于大量的图片之下,在读书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转移注意力过于关注图画的绘画研究上面"。这样的插话现象并不是个例,而是广泛存在于小学语文教材的,因此,我们的教材编辑者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一现象并给予积极解决。

1.2 过度注重画风描述,不能够凸显文本主题。对选取的苏教版六册教科书中插话内容进行仔细研读,不难发现多处插图过于彰显根本与文本的主题不相符合。例如二年级下册的教科书里《谁的本领大》 一文中,文本中画着太阳、在海边的小孩以及相似是风又不是风的线条。这样的画风就会让学生误以为这个小孩是文本的主角,是这个小孩与太阳进行比较谁的力量大,这样就直接偏离了文本中是风与太阳在比较谁的力量大主题,也致使这个文本的插画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又例如五年级上册的 《师恩难忘》,描写的是一群穿着以往年代服饰的小孩和一个穿着大褂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而文本的内容讲的是妈妈对要折花的作者进行语重心长的教育,告诉作者不要因为自己喜欢花就要折了去欣赏,那么就会导致后面的人看不到花。而文本中的插话与文本中的主题完全不相符合,这也引起了小学生对这一现象的疑惑,有学生说:我怎么没有从图画中看到文章描述的内容呢,很奇怪的现象"。因此,在插图内容选取上一定要以文本的内容为依据进行编排和构思,从研究插图就能够窥视文本内容的一角。

2.探讨小学语文教科书引入插图的教学策略

2.1 精选插图内容,注重插画与文本主题相互呼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来看,小学生主要依靠直观性的心理感受去认知和掌控事物。如果能够充分地挖掘小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其作用的发挥达到最大效能,那么极有可能使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快速的提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如果以文本所描述的内容为依据进行整合优化并生动地形象地与文本内容交相呼应,小学生就会教材能够进行挖掘以寻求绘画的契合点,那么潜移默化地就对小学生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2.2 细化插图结构,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要对小学教材的插图形成正确的认知,要明白插图并不是越绚丽多彩和多样化就越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引起小学生对小学语文文本的情趣,其实不然,这样会扰乱小学生的视线造成小学生的审美疲劳。这就对教材中的插画编辑者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要求编辑者不但要注重对插画的色彩、线条和位置上进行匠心布局,还应该综合考虑小学生的心理接受度和承受度,使插画内容要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符合,最好是插画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或者插画不齐全给予小学生艺术发挥提供空间和余地。

2.3 插图要同现状相符合,凸显时代性和现代性。根据语文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要求立足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和题材去制作教材中的插画。然而纵观整个六年级教材的插话来看,绝大部分插画都停留在以往的经济社会场景,场景陈旧且人物形象不够生动且精神面貌不够向上,在情感上就会打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势必使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受到冲击。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画内容要同社会发展现状相符合,应用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片段和场景为插画,力图使插画与现实生活相贴近,体现插画的时代性和现代性。同时,一些插画在对城市和农村的描述中形成相当大的落差感,无形中暗示小学生农村比城市落后得多,不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结语

插话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应用,有利于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逐渐地改变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厌恶的情绪,最终有利于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然而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要具有时代性,插画也要追赶时展的步伐,力图插话在绘画质量、主题表现和整体连贯性具有现代气息从而更有利辅助小学生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

插花线上教学篇7

中图分类号:J5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3-0219-02

1东方式插花的风格特点

1.1自然之真

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象。强调符合植物自然生长规律,提倡“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瓶史》)。要求创作者观察、了解植物生长习性,融入个人情感,使作品展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

1.2人文之善

对花卉人格化,讲求“花德”,让花卉起着人物教化的功能。如松、竹、梅为“寒岁三友”;梅、兰、竹、菊寓意为“四君子”,“以白玉兰、海棠、牡丹寓意玉堂富贵”;兰喻君子,菊喻隐者,牡丹比贵人;竹寓虚心、有气节;荷寓清正廉洁、纯洁等。东方式插花用象征、寓意和谐音等手法,借花明志、以花抒怀。故作品常多命名,以引人步入特定境界。

1.3艺术之美

艺术之美包括花材美、布局结构美和整体艺术美。

中国人赏花注重形、色、香、德,“形”则以“瘦疏古怪为佳”,与中国书、画艺术讲究线条美有关。如梅枝条曲折多姿、清香悠远、严寒开放,被视为最佳花材。

花材的位置也按书法、绘画的结构章法,讲究参差不齐、疏密有致、起伏有势、虚实相生、气脉相连。如“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整体艺术是指插花作品与周围环境的配合产生的艺术效果。如传统文人插花所指的“花快意”-明窗、净室、古鼎、松涛、溪声等,并提出以茗赏为上、谈赏为次、酒赏为下等。

1.4“圣”洁之尊

东方人认为花是神圣的,常以花祭祀、供佛、以花修道、悟道。把插花作为修身养性之道,讲究“心正则花正”,要求通过插花关注草木,反省自身的正邪,弥补精神的偏颇。

总之,东方式插花真、善、美、圣的花艺特点,决定了其多采用写实、写意或两者结合的艺术手法。作品形态自然,线条优美,布局如画,意境隽永,情趣盎然,耐人寻味。是一种唯美和教化结合的花艺文化。

2东方式插花的表现技巧和要求

2.1符合植物生长规律

(1)起把紧,上散下聚。这是自然式插花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征。插花时,以花器视作大地,各枝条的基部插口应集中靠拢,有如花器中抽出一棵植株茁壮成长。

(2)表现花材自然美。如竹子的美在于其挺拔刚劲的气势,若创作中倾斜使用,就丧失了她的内涵美。

(3)花型符合植物自然形态。

图1

(4)同一光源(光源一致)。

植物生长都有向光趋势,插花也应“横斜以观其势,反侧以取其态”。“势”就是花木生长之势,或苍劲挺拔,或虬屈蜿蜒,或左右伸展。插花时,须设定一个光源位置,使同一容器内的各枝条走势、花叶朝向都有个统一的光源。

2.2借鉴同类艺术创作的艺术手法

(1)讲究线条。

东方人认为线比面更有情趣,富于生气。故多用木本枝条为主材,运用枝条的形态表现不同的内涵。粗枝劲干表现雄壮气势;纤细柔枝表现温馨秀丽。飞动的线条给人以浑洒自如、酣畅淋漓之美;顺势而下的线条有一泻千里之感;蜿蜒迂回,又有溪水慢流的韵味。

图2

(2)高低错落,参差有致。

插花位置安排不可太均匀对称、平齐成列,要高低俯仰,前后伸展,既符合植物自然生长的形态又符合书画结构布局的要求。形体上则不可太单一,要有所变化,才能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具品尝之乐。

图3

(3)虚实结合,刚柔相济。

有虚实就有层次、深度和生气。插花不可过密,过密则不透风,显露不出每朵花所特有的风姿,花之间应有空位。留空为枝条提供了“生长”空

间,也留给人们遐想回旋的余地。

①疏密有致。

插花材料之间不可密不透风,花与花之间应有空位,或以小花或碎叶加以间隔,这就是虚。上疏下密,上散下聚。

②浓淡适宜。

花色太浓时宜用浅色小花使之淡化,材质太硬太重时,则宜加些轻柔的枝叶使之柔和。

③留空白。

空白出余韵,在材料的疏密之间参差错落之间留有空白,使人感到有一种情势从中油然而生。

(4)呼应关系。

在花材的色彩和方向上的呼应关系,是材料相互联系,互相渗透,浑然一体。忌花叶背面相对,各朝一方,互不呼应。

图4

(5)对比关系。

对比可以使素材之间相互比较,各自突出,可以使作品的精华部分得以强调。对比又称为“破”,直着以曲破之,横着以竖破之,圆者以长线破之,“破正求奇”。

(6)宾主分明。

插花时要确定宾主关系,以便主题集中,避免主次不明而散漫。“主”是作品的主要内容、主要花材、主要色调和主要姿势。一个作品不可能有太多内容,否则杂乱无章,无以适从。

2.3讲究意境,寓意与花,更赋命题

意境,是艺术家审美的再现,与生活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在有限的作品中表达无限而深远的内涵。注重花材所表达的内容美,即意境美。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内涵丰富多彩,意境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和遐思,表现诗情画意,以秀丽多姿、清雅绝俗见长,这是西方插花乃至于其他插花中所没有的。

(1)寓意于花。

人们根据花木生长的特性或特征形态,融入个人感情,赋予花木象征的含义,以借花抒怀,寓教于花。

①以花名的谐音定意。

花草的名称或别名及其谐音,往往是花材象征意义的来源。如百合、水仙、万寿菊、桃花、万年青、富贵竹、发财树等。

②以花木的形象定意。

③以花木的生长习性定意。 常以各种花木的生长特性及形、色、香、质、神、性格等来评议。

④按传说、时令定意。

(2)作品的命名与意境的表达。

命名对插花作品的意境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引导欣赏者对作品的联想,与作者在情感上取得共鸣。

命名方式有两种:

一是规定命题命名,先命名,然后再根据命名进行创作;

二是自由命题命名。创作完成之后,根据其表现的题材、主题及意境等内容再命名。

① 以花材的象征含义和特性来取名。

如以竹、松、兰、菊、桂花等花材创作的“君子之尊”。

图5

《春》是一件瓶盘组合的作品,描写山的绚丽,水的旖旎。主体:瓶插姹紫嫣红一片锦绣,展现春天的喧闹;副体:水清如镜,岸边的花草,倒映在水中,妩媚动人。一动一静,相互辉映,山水相融,呈现一派风光无限的闹春图。

②借助植物的季相景观变化来命名。

图6

“采得秋色入画来”是这件东方式插花的独特魅力。作品由龙爪槐、一叶兰等花材组成,气势恢宏,颇具“拒风凌霜风骨在”雄风。作品不以绚丽见美,而以创意和技巧,独领。富有神韵,意境高远。

③以插花作品的造型命名。

图7

《精卫填海的新启示》运用分解组合、收放呼应等手法,使作品产生强有力的动势,优美的曲线,成功塑造了一组动如蛟龙、气宇轩昂的画面,把“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神话,通过花艺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花材选取也较合理,海滩选用水生植物睡莲,鸟选用鹤望兰,鸟身选流线型花材,都恰到好处。

④以自然界山水风光来命名。

图8

⑤借鉴古诗词曲赋来给作品命名,例如《庭院深深》。

⑥作品以一种情愫和情感来命名。如《永结同心》。

⑦以抽象的手法来表现,命名的自由度更大。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参考文献

插花线上教学篇8

为了介绍“互感”现象的应用,教材例举了“收音机”的例子,如图1所示为教材的插图,很明显这个例子及其所配的插图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是插图的可视性差,学生难以抓住观察重点;再者是“收音机”这种电子产品,远离学生生活,学生知道有这个东西,但使用少,相对陌生;还有就是即便手边有收音机,有打开看看的好奇心和“研究能力”的“熊孩子”越来越少,这一不足,可以通过设计、制作、使用如下的演示实验来弥补.

【器材】:大线圈一个(500~1000匝);小线圈一个(约100匝);软铁棒一根(粗细能插入小线圈);有源音箱(带原配信号线一根)一个;导线四根.

【制作】:1.将有源音箱的信号线在中间位置裁成两段,取前半段,在剪裁端剖出两根芯线,分别与小线圈的两接线柱相接(使小线圈能连接耳机插孔).

2.将有源音箱的信号线裁下的后半段,在剪裁端剖出两根芯线,分别接大线圈的两接线柱(即大线圈与音箱组成一个回路).

3.组装、连接如图2所示.

【操作】1.将电脑(或MP3、手机等)放出音乐;

2.将信号线插头插入电脑(或MP3等)的耳机接口(即将小线圈接声源).

3.将大线圈(通过后半段信号线)接入有源音箱的音频接口,并打开音箱电源;

4.并将小线圈插入大线圈中,音箱开始播放电脑(或MP3、手机等)音乐,这就是个简单的收音机.

5.调节音量旋钮,将音量调到合适.

【阐释的问题】:一个线圈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利用“互感”现象,可以将能量传递到另一个线圈,因此在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演示实验二:“自感”现象的危害――断开开关

电火花点燃小火炬:为介绍“自感”现象的危害,教材例举了“自感电动势烧蚀开关”的例子,如图3所示为教材的插图,显然它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一是真实实验有困难(不少学校的实验室不具备实验条件,高级中学很少有学校配备工程技术类实验器材.),二是实际的实验操作有一定危险性,所以模拟实验是最理想的解决之策.

【器材】:线圈一个(约1000匝),导线6根,开关一个,小灯泡(额定电压2.5 V)一个,电池盒一个,干电池4~6节,镊子一把,脱脂棉少许,打火机油少许.

【制作】:1.如图4所示,将线圈、小灯泡、开关串联.

2.将电源接入电路.

【操作】:1.]合开关,小灯泡发光,显示电路完好.

2.手持线圈与小灯泡间的导线,松动导线与线圈的接线柱,做连续通断的动作,模拟开关通断,观察接线柱处有电火花放出.

3.用摄子取少量脱脂棉,滴上少许打火机油,做成小火炬,靠近连续通断的接线柱处.

4.重复操作步骤2,电火花将小火炬点燃.

【阐释的问题】:

插花线上教学篇9

1.剖析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问题

1.1 彩画制作粗糙,影响插图的效果。图片的线条、颜色、印刷工艺、帧数、密度和形象等构成了教科书插图制作的要素。由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采用了现代印刷的彩印新工艺,相应地教材中的全部插图是彩色制作,相比于以往的黑白插图来说更加生动、具体、形象给人视角上形成快感。但是,综合对所选的六册教材进行考量的话,有些课文教材大篇幅插图并铺设于整个页面之中,让人觉得过于夸大了插图的功效而忽视了文本的主体性,更在视角上给人一种混乱感冲击。例如从二年级下册《春雨》课文教材展示来看,映入人眼帘的是大篇幅盛开的花草和落下的雨点稀稀落落地占据了整个教材页面,并把《春雨》的文字内容层层包裹起来,让人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一下被色彩斑斓的图画而吸引过去忽视文章的实质性内容,更为严重的是使本来注意力不够集中的低年级小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对绘画的研究上,必定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成效性不大。通过对小学生关于插话书建议和意见的记录中可以证实了这一现象大量存在,有的学生反映到:"整篇文章都是炫丽的绘画,而文字比较小就掩盖了文字在教材中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文字被置于大量的图片之下,在读书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转移注意力过于关注图画的绘画研究上面"。这样的插话现象并不是个例,而是广泛存在于小学语文教材的,因此,我们的教材编辑者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一现象并给予积极解决。

1.2 过度注重画风描述,不能够凸显文本主题。对选取的苏教版六册教科书中插话内容进行仔细研读,不难发现多处插图过于彰显根本与文本的主题不相符合。例如二年级下册的教科书里《谁的本领大》 一文中,文本中画着太阳、在海边的小孩以及相似是风又不是风的线条。这样的画风就会让学生误以为这个小孩是文本的主角,是这个小孩与太阳进行比较谁的力量大,这样就直接偏离了文本中是风与太阳在比较谁的力量大主题,也致使这个文本的插画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又例如五年级上册的 《师恩难忘》,描写的是一群穿着以往年代服饰的小孩和一个穿着大褂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而文本的内容讲的是妈妈对要折花的作者进行语重心长的教育,告诉作者不要因为自己喜欢花就要折了去欣赏,那么就会导致后面的人看不到花。而文本中的插话与文本中的主题完全不相符合,这也引起了小学生对这一现象的疑惑,有学生说:我怎么没有从图画中看到文章描述的内容呢,很奇怪的现象"。因此,在插图内容选取上一定要以文本的内容为依据进行编排和构思,从研究插图就能够窥视文本内容的一角。

2.探讨小学语文教科书引入插图的教学策略

2.1 精选插图内容,注重插画与文本主题相互呼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来看,小学生主要依靠直观性的心理感受去认知和掌控事物。如果能够充分地挖掘小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其作用的发挥达到最大效能,那么极有可能使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快速的提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如果以文本所描述的内容为依据进行整合优化并生动地形象地与文本内容交相呼应,小学生就会教材能够进行挖掘以寻求绘画的契合点,那么潜移默化地就对小学生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2.2 细化插图结构,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要对小学教材的插图形成正确的认知,要明白插图并不是越绚丽多彩和多样化就越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引起小学生对小学语文文本的情趣,其实不然,这样会扰乱小学生的视线造成小学生的审美疲劳。这就对教材中的插画编辑者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要求编辑者不但要注重对插画的色彩、线条和位置上进行匠心布局,还应该综合考虑小学生的心理接受度和承受度,使插画内容要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符合,最好是插画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或者插画不齐全给予小学生艺术发挥提供空间和余地。

插花线上教学篇10

我们小记者一个个都特别认真,花泥修整好后,叔叔就开始教我们插花了。先插的叶子叫做针叶,我们先要把三片叶子修剪成弧形。我剪的叶子参差不齐,两边也不对称。有点难看。妈妈鼓励我说:“没关系,这是第一次剪,虽然没剪好,但你也努力了。下一次再剪的时候看好再剪就没事了。”

在剪第二片针叶时,我先观察叶子,手在叶子上比了一下弧线的位置,再去剪,果然比第一次剪的漂亮很多。

剪好三片叶子,刘叔叔教给我们如何插花,首先要设计好造型,先把最大一片叶子反插在花泥上,另外两片叶子插在它两边,形成一个扇面。插的时候一定要选准位置再插,不然插得不好,再拔出来重插,花泥上就会留下许多洞,花就固定的不好了。

插完第二种“鱼尾叶”,叔叔就给我们每人几支美丽的康乃馨,我们先用剪刀把它的枝条剪短,再插在叶子前面,叔叔随后又给我们几支绚丽的非洲菊,并用一朵花插在花泥的最前面,来确定整个插花的宽度。

插花线上教学篇11

 

1.中国儿童插画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呼唤

五彩缤纷的儿童插图世界背后也存在着问题,那就是具有我们自己国家民族特色的儿童插图作品太少了。鲁迅先生曾对其他国家的儿童插图作品做出过这样的评价:“英国沉着,德国粗放,俄国雄厚,法国漂亮,日本聪明……”嘲我国也曾经有过民族特色作品的高产期,有的甚至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曾几何时,在学习外来设计模式的同时,却渐渐忽略了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

我们当今的儿童读物品质的提高,对今后儿童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在儿童插话创作中,面对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和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把中国特色融入其中,开创一支有中国民俗风格的儿童插画。

2. 库淑兰剪纸简介

在陕西省渭北黄土高原的旬邑县,生活着一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她叫库淑兰(见图2-2)。方圆百里的乡亲们都亲切的称她是"剪花大娘"。她十六岁学习剪花,六十岁后自创一种拼贴剪纸,作品构图饱满,线条道劲,人物造型动朴可爱,色彩斑斓,繁而有序在“剪花”中,凝聚着丰富的“人”的内容。

她于1920年10月出生,2004年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享年85岁。

3.库淑兰剪纸的独特造型

细观库淑兰的剪纸造型,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花枝、虫鱼,均以极其洗炼、单纯、开张、稳定的造型,作为主体造型符号。不追求动态的显示,也没有情节和表情的刻画,而以一种恒定性的观念型态造型符号,在其作品中反复运用,重复出现,仿佛没有休止。突出的强化了属于她自己造型语言的个性特质。

郭庆丰:“剪花娘子,不管她是坐着,还是站着,她里面都有一个基本的构架,构成方式是天地人,三者的构成方式,天地人:上为天、下为地、中为人,三种境界、三个关系,组合在一起,天人合一的方式,具体到剪花娘子,她都是基本的骨架相同。当然,库淑兰能用她自己的方式,跟她自己的经历融合在一起、自身的精神状态融为一体,跟这个符号融为一体,跟大自然就赋予了她个人的色彩。”

4.库淑兰剪纸独特造型对儿童插画的启发

4.1库淑兰剪纸造型对儿童插画的意义

库淑兰的剪纸创作,其物体的造像都是民间的意念造型。和当今流行的日韩细致入微的动漫造型大不相同,但单纯,质朴,稚拙的意念形态却是那么形象仿佛注入了生命和灵魂。这更符合了儿童对事物概括化认知的心理特征。

4.2 造型极具想象力

库淑兰的各种造型并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现实性,赋予了的想象力,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符合审美规律的表现。这些具有想象力的造型多是通过夸张、拟人、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来体现的。

库淑兰作品中往往把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大、变形,使其视觉感受更加直观,它与西方造型中标准比例的构形概念是不同的。“夸张”是以不改变某些物象的基本的固有特征为前提,有时甚至是为了强化表现这种固有的特征,但是“变形”则反之,以舍弃、改变事物的固有特征为前提,有时甚至可取“随心所欲”的态度。在这些看似“漫不经心”或“即兴发挥”的创作中,其实蕴涵了库淑兰丰富的想象力。为当今儿童插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儿童插画设计上要尽量去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加以描绘,把形象设计得更稚拙、更可爱。采用夸张手法,能使概括了的形象特征更鲜明典型、更清晰明了,也就更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喜欢。

4.3造型语言简洁而丰富

库淑兰在造型风格上有简洁和繁复的对比,也有两者之间的统一。造型中的简洁,并不是简单、单调的意思,而是指造型语言简明易懂、视感鲜明,以最少的造型语言表现出事物的形态、结构等。造型虽然简洁,但在视觉上却觉得非常的丰富,凭借事物现象的缤纷五彩,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4.4造型的装饰化表现

任何造型艺术,从用笔和形体的角度看,都是点、线、面的运动与结构。论文格式。点、线、面自身的形式与内部规定性,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论文格式。库淑兰在造型上不仅对于点、线、面的运用,而且通过精美纹样和一层层各具形态小花朵等的精心刻划,增强了作品的神秘性与厚重感。从而使人感到充实新鲜,趣味无穷。有自己独特的特色,显示出明显的装饰性效果。

4.5以孩子的兴趣为主题

要创作出让儿童感兴趣的插图作品,就必须要熟悉所画的对象,熟悉和热爱儿童的生活。儿童有自己的审美偏爱,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应该看他们所看的,画他们所喜欢的。儿童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样的食物,喜欢什么样的玩具等和他们息息相关的事物。这样才能发现它们在孩子眼中的不同特点和性格,并借以恰当的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法表现在儿章插图中。

5.中国民俗造型对儿童插画借鉴的意义

总的来说,库淑兰艺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许多特点与儿童插图的创作要求

是极为吻合的,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审美偏爱。论文格式。

已故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有句经典名言:“以最大的功夫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句话是值得我们儿童插图创作者推敲的。“打进去”只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因为我们没有必要机械模仿民间艺术家的表现技巧去为儿童画插图,这样的模仿只会让我们的作品更糟,小朋友也不会喜欢。而“打出来”比“打进去”更难,这当中有一个消化的过程,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囫囵吞枣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细细咀嚼后才可能很好的消化。

只有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深入的而不是肤浅的研究学习民间美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其精华,用以充实儿童插图的创作并使其展现出新的生机。我们把库淑兰剪纸中的独特造型等这些背后隐藏的创作理念和蕴涵的本质精神挖掘出来,将民间美术与儿童插图的设计语言进行组合,才能真正丰富我国的儿童插图创作,使我国的儿童插图创作真正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剪花娘子库淑兰》,(上、下册)上海文章出版社编辑出版 2009年

2.《库淑兰剪花娘子传奇》, 文为群著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3.《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张奇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4.《民间美术造型语言独特的真实性》,范涛著,美与时代,2007.07下

5.《质朴纯情天真烂漫――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在儿童插图中的运用》,王淼著,2008

6.《中国民间美术造型》,左汉中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年4月

7.《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内蕴的融合》,李立芳著, 2002年10期

8.《美的符号――论绘画的形式问题》,徐书城著,文艺研究,1991年

9.《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唐家路著,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插花线上教学篇12

二、插花艺术的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

笔者根据目前学生图片识别力强、画面记忆好、空间思维强等性格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量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补充相关文学知识,图片资料讲解插花基础理论,将插花分类,东西方插花的艺术特点、艺术表现力,礼仪插花如情人节、母亲节、护士节、教师节、圣诞节、生日庆典等各种节庆所使用的花材、花型都以图片形式加以演示,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了理论教学实效。

2实操教学

实操教学以项目教学为主。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将整个上课内容分成独立的子项目。实操课上通过分析子项目、设定项目完成预期目标、项目实施过程(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成果反馈与更正、总结等,达到实训目的,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由模仿开始,在掌握了基本技能后,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启发设计思维,通过绘制插花造型草图、基本插花造型变化引导、自由创作等方法创造新的作品。

小组教学法。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为使课程更有效率和有组织的进行,将学生进行分组,以6人为一组,每组选出组长,共同完成教学项目。一方面可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完成某些插花作品;另一方面有益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作品完成后,学生先自我介绍创作思路,立意和所表达的含义,其他同学互评,教师根据自评和互评情况作总结。每完成一件插花作品,要求学生根据制作过程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制作要点和感受,逐步积累创作经验,提高理论水平,促进实操能力的提高。

技能竞赛教学法。以参加省(自治区)、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切实提高技能为目的,按照省、自治区、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竞赛规则开展模拟技能大赛。每个同学必须参加并且独立完成整个竞赛过程,这样就可以弥补在小组教学中有兴趣的、动手能力强的、胆子大的学生练的多,不喜欢动手的、没有兴趣的学生练的少的不足。技能竞赛教学分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基础理论以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考核的要求为主,将四级插花员应知应会内容编成试题,要求学生在通读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在答题过程中强化对基础理论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强调理论在实操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实操部分以技能训练为主,以竞赛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创新能力。严格根据竞赛规则要求,反复练习,设计创作立意符合规则要求的插花作品,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用基础理论评价自己和别人作品,并说明原因。使同学们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观摩学习法。组织学生观摩本地区开展的重要花事活动,到社会实践中检验和提高。如每年园林部门举办的展、花卉协会举办的插花比赛、园艺博览会、花卉企业盆花组花比赛等带领学生全过程参加参观,使学生在参观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书本和课堂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审美能力。

动手制作法。为了解决插花材料缺乏、没有经费大量购买鲜切花进行练习的问题,我们动员学生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收集材料:在校园绿化树目修剪时组织学生收集各种树木的枝条经过做型、剥皮制作成为线状干枝;在平时生活中随时收集各种好看的饮料瓶、酒瓶做为花器;利用废旧报纸编织花器;自己动手制作丝网花等,既收集补充了插花材料,丰富了实验室,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还使学生养成了不浪费、节约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工作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目标,实行教学过程考核。将课程的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占30分,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考勤等综合评价。教师结合项目化教学的教学要求,将理论知识穿插到每个项目中的教学中去。实践技能考核占70分,其中平时实践技能占30分(小组得分),期末个人实践技能考核(技能竞赛得分)占40分。通过过程考核方法,一方面可促进学生的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突出课程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特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