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护理学合集12篇

时间:2023-11-26 15:23:51

呼吸内科护理学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1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症患者为6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为39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48例、24例;年龄为27.2~81.3岁,平均年龄为(51.39±5.0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严密检测病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缜密的临床护理模式,分别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2.1环境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并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尤其对灰尘,尽量运用吸尘器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内整洁。禁止摆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员带来的花束,说明缘由后给予带回,避免患者因花粉过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重症患者,感觉治疗无望,极易产生绝望、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1.2.2治疗干预

对不同病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一旦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抢救。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短期治疗结果,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做好基本准备工作,可为抢救节省出时间。对患者讲解药物名称、疗效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等。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一般药物的输入、特效药物的输入。另一种给药方式为雾化吸入,可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1.2.3通气干预

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在治疗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对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可运用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在进行辅助呼吸时,要严密细致的贯彻呼吸机上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例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得到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8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好转率为92.68%;3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后,已基本恢复生命体征;无死亡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为23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好转率为74.19%;8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后,6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6.45%。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呼吸科专科特点,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呼吸系统危急重症病例,如呼吸衰竭、重症肺炎、肺栓塞、大咯血等在护理中有一定难度的60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67~91岁,平均(75±10.1)岁。患者中呼吸衰竭患者38例,重症肺炎患者12例,肺栓塞患者3例,支气管扩张并咯血7例。这些患者除了呼吸科疾病外,28例伴有糖尿病、29高血压,20例伴有心脏病,9例为股骨颈手术后并发呼吸衰竭,1例为断肠综合征并发肺炎、呼吸衰竭。所有患者均为Ⅰ级护理。病重患者46例,病危患者14例。

1.2 排除标准 (1)患者不愿意配合护理调查工作;(2)高龄患者,不能很好地表达意见和回答问题,患者及家属均沟通困难;(3)住院时间过短(

1.3 方法 本科组织主持开展危重疾病患者护理全过程追踪式护理查房60次,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的请内分泌、心血管、ICU、消化、神经内科、普外科等不同专科的护士长、专科护士、资深护士参与了本科个案追踪查房,这种多专科的合作,更专业更全面地发现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问题,为患者提供跨专业的护理照护。

1.3.1 追踪的目的 通过对呼吸内科急危重症的检查追踪,了解医院各科室职能部门与呼吸内科相关的流程是否存在缺陷,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4]。医护人员对相关操作包括无创辅助通气,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及护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吸呼内科专属操作与检查是否存在不规范操作。护理记录的书写情况,是否存在与医生病历不符等情况进行改进。促进护理更加完善,减少医疗差错,增加病患满意度。

1.3.2 成立追踪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护理部主任,大内科护士长,呼吸内科护长,以及高年资护士及组长,下属护理。由于部分护理涉及到医护配合,故也包括了部分医生[5]。综合多部门医护职称资历包括了: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6名,护士12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2名。

1.3.3 确定主查者 主查者在追踪查房中起核心作用,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掌握各项核心制度、流程、指引,对护理全过程14条的要求理解透切。主查者一般由护士长、责任组长或者高年资的护士担任[6]。

1.3.4 追踪查房准备 在护士长、责任组长指导下,由责任护士整理患者资料,内容包括:(1)患者病史如:咳嗽,咳痰,气喘几年,有无夜间呼吸困难,是否曾行肺功能检查;(2)主要治疗包括平常用药,目前治疗用药,检查评估患者是否能自己应用舒利迭等吸入性药物,用药后的反应等;(3)异常检验检查报告,肺功能检查的严重程度;(4)存在的护理问题:如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患者是否配合,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主观感受如何,神志是否清醒,痰液是否增多,血气分析结果是否好转;(5)针对目前病情已采取的护理措施等;(6)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告知,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为现场查房做好准备。

1.3.5 现场追踪 由主查者、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现场观察住院环境是否安静舒适、利于康复;床位安排是否与病情相符;特殊细菌感染的患者,是否有很好的隔离措施;是否备有隔离衣;痰多难排痰者,床边吸痰机的准备情况。床边查看患者信息,核对患者身份,查看手腕带信息,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等信息与实际是否相符,观察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的技巧,沟通的内容是否个性化,是否关注患者的需求,访谈患者及家属,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重点关注其在护理过程中的感受。

1.3.6 追踪问题设定 查看病历,根据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中,包括做好入院患者护理、协助医生检查、严密观察病情动态监护患者、准确执行诊疗计划和医嘱,确保疗效和安全、提出护理诊断、增强治疗成效、立足病情和自理能力的生活护理、督导患者康复训练等方面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由科护士长、主查护士共同商讨,以《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第2版)、《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全程护理14项指标、特一级护理质量评分表、基础护理质量评分表、服务满意度为考核标准,通过查阅病历和护理记录,考查护士等形式,发现护理隐患或者不良事件。由护理部主任和护士长对科内整体查房效果进行评价,以患者、护士、护长为对象,以追踪方法学为依据,服务措施落实情况和患者对服务效果评价为标准依据,从患者的角度对笔者的服务进行评判[7]。

1.3.7 系统追踪和不良事件整改 通过对现场追踪,严格按设定问题进行系统性总结,通过对患者及家属交流获得的信息,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立刻整改,严堵医疗漏洞,对护理环节,文书工作,进一步疏理,最后全部执行并改正[8]。通过对危重病例进行追踪检查,将追踪结果与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及专业标准、指南等结合起来,共发现在护理文书、患者安全、病情掌握等问题共238例次,其中护理文书书写、健康教育、跌倒、压疮等高风险的评估及预防为前三位。发现的问题由护士长督促并进行整改,由追踪查房实施至今,修订制度57次,修改流程23次,见表1。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结果显示,病区管理,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特一级护理方面分值均得到提高,而护理文书书写提高最明显,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注重环节质控,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应用追踪方法学,从护理全过程14条进行追踪查房,从患者住院期间各个环节实施质量评价,确认出现问题的环节,前瞻性的找出潜在的风险,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从而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最终实现“患者安全、物品安全和环境安全”[9]。

3.2 改变护理评价观念 传统认为,卫生局对医院或是医院对科室的评价是一个服务的肯定。但是它忽略了很多细节和患者的感受,追踪方法学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由患者对笔者进行评价,指出笔者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一些笔者想不到的角度出发想问题,使笔者切实地感受到患者的需要和心声[10]。

3.3 多专科合作,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呼吸科危重患者往往并发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追踪查房邀请其他专科的护士长或高责护士参加,他们对专科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有着更深层次的见解,通过这种跨专科的指导,能够为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3

呼吸内科为我院重点科室,所涉及疾病多而复杂,主要有哮喘、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1],它们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疾病临床发病率频繁且周期较长,病情反复多变,较难直接准确医治,其发病部位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肺部、气管以及胸腔等器官组织内[2-3]。呼吸困难是我院呼吸内科中重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其次还有患者体内的血样饱和程度下降,患者多出现精神状态低迷烦躁抑郁等症状,严重困扰着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安全。因此,加强呼吸内科中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院呼吸内科128例中重症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全方位护理干预后,现将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试验组中男46例,女18例;平均年龄(52.8±4.9)岁;对照组中男40例,女24例,平均年龄(53.1±5.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1)患者在治疗之前,一般存在一些心理障碍,焦虑、紧张情绪影响着患者的有效治疗。因此,患者在治疗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协助医生与患者进行相关方面的有效沟通,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之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治疗。(2)呼吸困难是呼吸内科中重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当患者出现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时,医护人员应及时的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护理,保证患者的用氧需求,避免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情况。(3)由于患者器官及呼吸道内的分泌排出堵塞物极易造成患者的窒息,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将其清理清除,防止患者发生窒息的危险。并且,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睡姿卧姿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患者随时保持呼吸通畅,保持一个愉悦欢快的心情,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1.3评价标准

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呼吸通畅,维持生命体征在一个稳定状态,身体各项指标恢复,生活质量提高。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未消失,呼吸困难症状较严重,病情不断加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严重制约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1.4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软件选用SPSS15.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呼吸内科128例中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常规护理和全方位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0.3%,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3.8%,观察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呼吸内科专业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全方位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其患者护理有效率高达93.8%,高于常规护理取得的有效率70.3%。因此,加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满意度,有效的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同时给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一兰.护患沟通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11):869-870.

[2]牛瑞兰.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33-34.

[3]徐光辉,于冬.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2):23-24.

[4]冯海娟.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203-204.

[5]刘秀玲.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4,参考文献11(5):195,85.

[6]李莲花,杨会芹,付玉军.护患沟通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5):158,161.

[7]罗敬蕊.探讨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问题与相应解决措施[J].医学信息,2011,24(1):165-166.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4

护理人员没有充足的风险防范意识:很多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没有严格遵循“三查七对”护理制度,为患者取出针或者接液的过程中紧紧依据记忆和经验进行,这样很容易出现漏输或者接错,造成严重的护理事故。

解决我国呼吸内科互利共组中安全隐患的几点对策增大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监督力度:有效避免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产生需要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医院内部应该设置独立的护理安全隐患监督与整改管理部门,对全院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日常排查,对于发现的各种护理安全隐患及时对相关负责人或者部门提出整改要求,督促整改,审核整改效果。安全隐患监督与管理部门下设多个护理安全负责小组,各负责小组成员可以由护理科室内部成员组成,负责本部门护理安全工作的排查与整改以及配合全院护理安全隐患监督与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其中小组组长由护理科室负责人担任,成员则选择两名科室内部护理人员。安全隐患监督与管理部门与安全护理小组协调工作,共同形成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以及全院护理工作的排查以及督改体系,有效避免各种护理安全隐患的产生。

重视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应该使用礼貌用语,形象端庄,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学会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医院内部管理培训部门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行为、表情以及沟通艺术、聆听艺术方面的专业培训,让护理人员学会工作中保持微笑、学会倾听病人的各种抱怨以及忧虑,并且懂得如何帮助患者化解问题,帮助患者以及其家属解决各种问题,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护理人员业务内涵:在护理人员中树立患者的满意就是护理工作的首要标准,患者的需求就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的护理工作理念,提高护理工作在日常护理过程中的主动意识。医院内部可以选聘医院内外资深护士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进行各种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专业知识的培训,另外要着重对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容易产生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讲解,最后相关负责人可以将讲课内容制作成学习视频,方便全体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日常自主学习。另外,为了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护理业务内涵,相关部门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对护理人员日产工作进行严格考核,最大限度避免各种安全隐患的产生。

重视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以及技能的强化训练: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无菌操作防止各种护理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所以要重视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并且定期对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技能强化训练。首先,医院内部管理人员可以定期举行各种讲座,借助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发生的各种各种正反面的安全事故案例中的各种经验以及教训,增强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其次,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护理人员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三级操作技术培训力度,保证所有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稳固扎实,能够做到安全、高效以及熟练的进行呼吸内科日常护理工作。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各种呼吸内科护理安全事故,造成各种不良影响。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5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65-01

目标教学法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设置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量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导向的教学方法[1]。目标教学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求学生为达到目标而学,教师为帮助学生达到目标而教,一切教学活动均围绕达到教学目标这条主轴而进行[1]。要使护生在短时间内熟悉和掌握呼吸机的应用技术是临床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题,传统的呼吸机应用的带教缺乏明确的目标要求,各带教老师凭自身经验带教,导致带教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呼吸机的应用专业性较强,护生普遍认为毕业后应用机会少,而且由于实习时间短,以至于至实习结束时,护生仍对呼吸机的应用不甚了解,达不到临床实习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目标教学法引入呼吸机应用的带教中,并与传统带教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实验组为2009-2010年在我院外科ICU实习的护理本科生54名,年龄20-23岁,平均21.5岁,实习时间4周。负责带教的老师4名,本科以上学历,并具备至少3年以上工作经验,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对照组为2008-2009年在我院外科ICU实习的护理本科生51名,年龄19-23岁,平均21.2岁;实习时间4周。带教老师同实验组。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教学方法即实习生在ICU四周内进行两次关于呼吸机知识的理论小讲课,每次两学时;实验组采用目标教学带教法。将呼吸机的相关知识在每一周实习开始前布置给实习护生,让其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下周一进行提问,针对提问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并在呼吸机上示范,每次一学时。在ICU实习结束后对呼吸机应用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核。

1.3 学习资料 自制呼吸机教学讲义和呼吸机实物。

1.3.1 教师准备 首先将呼吸机治疗应用中有关的知识点按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使用呼吸机的目的、使用呼吸机的指证及禁忌证、呼吸机管道的连接、主要型号呼吸机的开关机方法、人工气道基础知识、呼吸机模式的选择及参数设置、呼吸机的撤离、通气故障报警原因及处理、呼吸机治疗期间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等制订讲义,供实习生查阅,并按内容难易和专科程度制订详细的具体到每一周的学习计划。参与带教的老师均接受过正规脱产培训,并取得河南省重症监护岗位资格认证。

1.3.2 呼吸机准备 PB760呼吸机和纽邦E200呼吸机各一台、模拟肺一个。

1.4 教学实施 对对照组的实习护生按照传统的方法带教,即在ICU实习的四周内进行两次关于呼吸机知识的多媒体讲课,图文并茂,并结合不同型号的呼吸机,每次2小时,其余时间跟班实践。对实验组的实习护生,在ICU实习开始前,将制订好的具体到每一周的呼吸机学习计划布置给实习护生,由实习护生自行查阅提供的讲义,先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一周结束后,将实习护生集中,由老师对该周内容进行提问,根据提问结果,了解实习护生学习的难点及掌握的薄弱环节,对概念理解不清的地方,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并在呼吸机上示范,每次一学时。比如呼吸频率与吸气时间、吸呼比之间的关系可以在纽邦E200呼吸机上示范,呼吸机报警原因分析也可以在呼吸机上示范,更为直观。日常由实习护生跟随带教老师实践,发现问题,随时提出,并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查阅资料,如仍不能解决,由带教老师讲解。

1.5 考核方法 在ICU实习即将结束时,进行呼吸机应用相关知识的理论和操作考核。理论考核采取闭卷方式,满分100分。操作考核由护生轮流上机单个操作,从呼吸机管路的连接到开机,再到抽取模拟病例,根据病情调节各项参数,试机,连接病人。

2 教学效果评价 两组考核结果比较:两组出科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该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护生对呼吸机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呼吸机应用能力(见表1)。

表1 两组出科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分,x±S)

3 讨论

3.1 进行呼吸机应用教学的必要性 呼吸机是ICU重要的救治方法,是临床带教的重点内容,呼吸机治疗是高度专业化的领域,所涉及内容多,学校教育中大多未进行系统学习,大学本科学习中,呼吸机治疗往往仅是一带而过,因而也是带教难点之一;另一方面,呼吸机又是ICU护士最常遇到,护理要求最高的工作,使用呼吸机的多为危重病人,病情随时有可能变化,也可能遇到供电、供气异常,呼吸机机械故障等,如不能及时正确处理,甚至会危及病人生命。

3.2 改进呼吸机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对2007级本科护生出科时调查问卷显示,98%的护生对掌握呼吸机的使用很感兴趣,但有74%的护生表示出科时对呼吸机的使用仍然没有掌握,95%的护生认为呼吸机的相关知识太多了,小讲课的知识消化不掉。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呼吸机相关知识护生的学习动机是有的,但是由于学习效果不好,使学习的努力得不到相应的收获,从而削弱学习需要,降低学习积极性,导致更差的学习效果。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每月安排1-2次讲课,每次2学时,实习护生对诸如“压力”、“容积”、“模式”、“参数”等概念, 往往难以一下子理解接受,感到跟上进度非常吃力。有些护生还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认为:“听不懂就算了, 反正我也用不到”, 而采取了放弃的态度。护生之所以有畏难情绪及放弃态度与其呼吸系统基础生理知识及呼吸机工作原理知识不清有关,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了基础,盖出的大楼才结实,问到很多护生都是急于掌握呼吸机参数的调节以及怎样使用,好像学会了使用呼吸机本身就掌握呼吸机了,殊不知我们需要掌握的是使用呼吸机治疗的病人的护理,这牵涉到很多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从最基础的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知识及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学起,但是知识太多,只靠讲课讲授时间不够。因此改进呼吸机教学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故而我们制订了关于呼吸机知识的讲义,并制订了分四周的学习计划,护生依计划查阅讲义学习,每周老师依计划提问,对薄弱环节、难点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述。

3.3 教学方法是提高呼吸机应用教学效果的关键 呼吸机是ICU重要的救治方法,是临床带教的重点内容,呼吸机治疗是高度专业化的领域,所涉及内容多,学校教育中大多未进行系统学习,大学本科学习中,呼吸机治疗往往仅是一带而过,因而也是带教难点之一。要在临床实习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呼吸机的应用,必须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活动方式,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2]。杨朔梅[3]的教学研究指出,目标教学可避免护生实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质量。目标教学法具有准确性、行为性、可测性3个特点,通过带教老师与护生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可增加教与学的透明度,导向性强,体现了以护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可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她们能自觉、自动地按照目标去学习知识和操作,增强了护生的学习能力。由表1可见,实验组护生出科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生,可见采用目标教学法教学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目的,而且可提高护生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保证教学质量。

3.4 目标教学改变了盲目带教的现象 在以往呼吸机应用的实习带教中,因为没有具体的目标教学要求,各带教老师全凭自身经验带教,致使带教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一部分护生虽然经历了4周的实习,但对呼吸机的使用仍然没有掌握。而目标教学则给带教老师和护生双方均提供了明确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既能增强带教老师的教学意识,避免在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带教现象[4]又可提高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每周实习结束后,将护生集中,由老师对该周内容进行提问,根据提问结果,了解护生学习的难点及掌握的薄弱环节,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不会使基础较好的护生感觉老师在讲一些人所共知的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表1显示,实验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

3.5 目标教学法的不足 目标教学法明确了护生呼吸机应用的实习要求,增强了护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呼吸机应用教学质量。不足之处在于:①目标教学对自制讲义要求较高,该讲义是护生在学习呼吸机应用期间的主要依据,应随着呼吸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不断地修订,确保编写全面、合理、实用。②对教师要求较高,要熟悉相关教学内容和学生条件基础, 能灵活驾驭教学过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周利霞,姜安丽.目标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护理杂志,1999,13(10):198.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6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c)-0163-02

危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是以研究危重症患者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发病机制、诊断、监测和治疗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临床学科[1]。危重患者的救治护理水平是评估医学进步和衡量医院实力的核心标志。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2],危重症医学发展于50年代后期,吸纳了很多呼吸病学的理论与方法,如呼吸衰竭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诊治手段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先进的危重症医学意识,借助科学的监测治疗手段,进而建立现代化的ICU。由于呼吸内科的特殊性,如病人类型多样,病情复杂危重,病程相对较长,病势发展迅速等特点,为临床危重症患者的救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案例,如呼吸衰竭的诊治及呼吸支持技术便是危重症医学中的常见问题[3]。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既取决于先进的医疗诊治水平的作用,也不可缺少科学护理团队的参与贡献。因此对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的常见护理难题进行分析,形成有效的解决思路和处理对策十分关键,同时对其他科室重症患者的护理救治,危重症护理学科的发展都有推动作用,现结合该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经验,并进行论述分析,对临床常见护理难题探讨,以供护理工作者参考。

1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流程

1.1 病情监测与评估

呼吸系统重症疾病主要包括:肺炎、肺梗死、肺水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漫性间质性纤维化等[4],对常见的重症疾病的症状表现、特点及紧急护理措施进行了解,有助于进行日常护理工作,以便遇到相应的疑难问题能够顺利解决。首先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评估,有利于对相应的疾病采取措施,如看患者以往所患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是否有咽痛、咳痰、咯血及发热等表现,对血常规、尿常规和肌酐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也要了然于胸。另外,对于重症患者的病情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加强对患者的意识、呼吸、皮肤黏膜、输液、生命体征和尿量等进行细心地观察。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如哮喘,经常在午夜发作或加重,因此应重视午夜的巡视和护理工作,以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是否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

1.2 环境卫生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消毒是一项必要措施。罹患不同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采取分开管理,对病房内的床单被罩经常换洗,被褥定期晾晒。经常通风透气,防止感染等,为患者提供清洁卫生,安静有序的环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加快身体恢复。

1.3 饮食起居护理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饮食习惯要格外注意,很多患者通常有消化系统的疾病,多胃肠功能不好,如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等。因此应指导患者多摄入蛋白质和高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以改善消化功能状态,提高免疫力。帮助患者进行适宜的锻炼,多晒太阳等。有些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时翻身按摩,以防相应的并发症如压疮及静脉血栓的发生。患者的个人卫生也要相应重视,如抗生素的应用,会引起口腔的菌群失调,因此要定期给予患者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1.4 心理护理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反复,因此治疗时间较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情绪暴躁等现象。面对这一情形,护理人员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缓解患者的消极悲观心理。首先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和蔼的态度同患者交流,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及救治措施,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鼓励患者,为患者重拾信心,有助于患者疾病状态的改善。

1.5 机械通气护理

机械通气目前在呼吸内科广泛应用,具有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异物及分泌物的作用。但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要注意记录详细参数,如频率,供氧压力等,另外撤机要循序渐进,避免部分患者呼吸肌疲劳,对产生呼吸机依赖,进而造成撤机失败的发生[5]。

1.6 药物治疗护理

按照医生的指示,及时正确的给药,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快速恢复健康。但在药物使用和输液过程中,要对相应的注意措施和不良反应进行掌握。如糖皮质激素药物主要用于哮喘患者,其中甲基强的松龙必须是在感染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使用。β2受体兴奋剂类药物,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促进患者排痰,但使用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吸入氧浓度等措施。在静脉滴注时,注意速度不可过快,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神志变化等,以便调节剂量,一旦出现恶心、呕吐、面色潮红、皮肤瘙痒等现象,要调整滴速。

2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及解决

2.1 老年重症患者

呼吸内科的老年重症患者多以慢性疾病常见,如慢性支气管炎,易于天冷时发作,且具有持续反复的特点。另外跌倒是造成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老年人因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跌倒后常会有胸闷气短等状况,稍有差池可能会危及生命,后果难以想象。因此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采取预防措施,如保持路面干燥,在相应位置增设扶手栏杆等。老年人生理及免疫功能较差,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劝说患者,要进行适当的锻炼,改变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以提高老年患者的呼吸功能。

2.2 危重症哮喘患者

危重症哮喘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气气流流速下降等,急性发作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护理人员在接诊时,应依据哮喘的症状体征,进行判断治疗。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病室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治患者与过敏原接触,并保持情绪平和,不能过分激动。机械通气能够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全身衰竭神志不清,提高抢救成功率,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应用。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β受体兴奋剂和茶碱类药物。

2.3 COPD重症患者

COPD即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以气道阻塞为主要特征。对这类病人通常会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但通气时间长,会出现撤机困难和进食方式改变, 进而引起呼吸机依赖和腹泻的发生。COPD病人常因腹泻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引发感染。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多进食米汤等的早期肠道营养护理方式,能够缓解症状,减少腹泻。面对呼吸机依赖的患者,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内心恐惧,呼吸肌收缩无力和呼吸道受阻等,针对不同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对内心恐惧的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呼吸机原理,以配合护士脱机。对呼吸及收缩无力的患者,可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呼吸锻炼,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以达到自主呼吸的目的。对呼吸道受阻患者主要采取呼吸机进行治疗护理。

2.4 重症感染患者

感染对呼吸科的护理人员来讲并不陌生,不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真菌感染在呼吸内科都十分常见。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如长期卧床,广谱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静脉插管等。对病室环境经常消毒,感染严重患者进行隔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感染蔓延。同时要对患者的体征进行观察,如使用广谱抗生素超过3 d的患者,口内出现鹅口疮,那么可能提示已有真菌感染,要进行相应的抗真菌治疗。

3 讨论

不断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应急措施等进行归纳总结,对护理流程和护理要点进行掌握,有助于护理人员高效及时的应对紧急情况。在该院的具体实践中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为院内其他科室重症患者的护理也提供了经验,推动了重症护理服务的发展。在面对不同的重症难题时,采用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得护理工作更加明确细化,并更具针对性,更有效的帮助患者摆脱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王辰. 现代呼吸病学应与危重症医学实行捆绑式发展战略―访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王辰教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4,27(5):291.

[2] Roussoss C, Rossi A. Pulmonologists and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J]. Eur Respir J, 1996(9):183.

[3] 夏书月,王实. 呼吸内科医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危重医学和呼吸病学的发展[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2,4(3):125.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7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3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82-02

医疗护理是医疗体系中一项重要的环节,期间护理的风险也广泛的存在。成人呼吸内科的病患因为体质原因往往病情较为严重,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较为繁琐,护理风险不可避免的存在。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组织管理活动,护理是医疗活动更是一项管理活动。通过风险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成人呼吸内科护理中的风险,提高临床疗效,减轻了患者痛苦,和谐医患关系。

1护理风险管理概述

1.1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对患者、工作人员等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为了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安全,必须对护理服务过程中的风险隐患进行评估,制订防范措施,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

1.2成人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成人呼吸内科护理中常见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呼吸衰竭,肺结核,肺炎,间质性肺病,肺部肿瘤,还有其他像脓肿,气胸,以及胸腔积液等疾病。成人呼吸内科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就是护理中的风险增加。成人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就是从护理全流程中对可能出现风险的环节进行识别、评估,采取相对应的管理对策,消除潜在风险,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呼吸内科护理中容易出现的风险

呼吸系统疾病一般病情反复发作,患者自身感受较为痛苦,特别是成人呼吸内科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精神状态差等表现。严重患者短期内可以快速进入危险状态,病情恶化,甚至是呼吸衰竭死亡。因此除了有效的治疗外,还必须以来科学合理的护理。而护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各个环节预防和处理不到位,往往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

2.1护理人员自身潜在风险在分析护理人员自身潜在风险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在护理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损害,一个是护理人员由于自身专业技能不熟练、操作不规范造成的分析,再一个是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缺乏,责任心不强造成的风险。

2.1.1职业性损害随着各种传染病的增多,护理人员需要面对急重症患者其潜在传染病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呼吸内科,通过空气传播的传染性疾病较多,另外如AIDS(艾滋病)、RPR(梅毒)、肝炎等,在救护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个人防护措施稍不到位的,不仅造成自身感染,往往还会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

2.1.2护理技能风险护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性强,具有科学性、技术性,护理操作的对象是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遇不可抗力如采取紧急医学措施、患者体质特殊无法预料等情况,当护士业务不熟悉,专业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动作粗暴或违反操作规程,均会产生技术风险。特别是在成人呼吸内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实际操作工作中,经常也会由于不注重细节而导致了一些潜在风险的发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肺性脑病患者由于使用呼吸兴奋剂,往往会出现躁动,容易使得使用的药液遗漏出来,而药液外渗出之后不能及时地进行处理,就会导致患者发生局部性的肿胀,甚至发生皮肤坏死;②吸痰操作是呼吸内科护士应当掌握的基本操作,部分护士违反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口腔吸痰操作之后没有及时更换吸痰管就进行气管吸痰,产生呼吸道污染方面的安全隐患;③大小便失禁患者协助翻身时不慎抓伤皮肤,观察皮肤、督促皮肤护理不力引起压疮的发生;④护理人员使用呼吸机不正确,没有准确计算给氧浓度、流量、时间造成吸氧时氧中毒及单次吸痰时间过长、两次抽吸间隔过短导致低氧血症;⑤缺乏与患者沟通技巧。由于护理工作较为繁重,护理人员往往注重日常的医疗护理而缺乏与患者的沟通,即使是与患者沟通往往也较为生硬,难以与患者形成有效的沟通,对待咳嗽、气喘及咯痰的患者态度冷淡,对于患者的要求搪塞。当患者询问病情及药物的治疗作用时,护理人员解答缺乏耐心,语言生硬,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医患之间关系难以和谐。

2.1.3护理心态风险成人呼吸内科患者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尤其重要,缺乏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往往容易造成极大的护理风险。其风险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三查八对”工作不完善。护理人员将备药前查、备药中查、备药后查及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医嘱中部分项目漏查,尤其在交接班时,下班护士只通过口头方式交待未处置病人的药品及摆放位置,接班护士未进行核查,难免会出现药物与患者不相符合的情况。②部分护理人员在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时,启动设备时随意,对氧流量没有认真核对,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也没有定时检查。氧流量过大,导致雾化器氧气接口端滑脱,可能打伤患者。③夜班时,容易贪睡,检查病房不及时。在实践中出现过,个别患者因久病厌世擅自离开病区自杀,护理人员没有发现。有的护理人员发现患者离开病区而没有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找寻。④护理记录不全面、不及时缺乏专业性。护理记录是一项耗时、繁琐的工作,在交接班过程中,未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及一些观察项目记录在册,例如:对于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是否有出血和栓塞的再发生,交班护士忘记说明。

2.2药品设备潜在风险呼吸内科使用的药品众多,患者往往一次使用大量的药品,在药品的管理上,有的时候,未及时核对药品有效期,药品无损等情况时有发生,不能保证用药安全。呼吸内科成人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病情较为为重,特别是急性喉哽塞的患者数量较多,这类患者的病情危重且变化较快。在日常护理中,经常使用呼吸机、心电图机等设备。在实际的治疗与观察过程之中,常常会出现呼吸机发生故障,心电图机走纸用完等医疗设备故障。由于患者病情紧急,这些设备仪器一旦出现故障造成严重的后果,潜在的分析非常高。同时由于护理人员对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操作不能熟练掌握,应急措施不到位,往往加重了设备的使用风险。

2.3护理制度潜在风险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护理管理工作者自己经验不足,在制定护理制度时缺乏全面和实际的考虑,在实际执行中不能全方位处理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3.1科室护理继续教育制度缺乏呼吸内科护理是一项复杂的学科,需要从业者不断的学习。而呼吸内科患者病情严重护理工作量大,往往因为工作繁重时间不够,忽略对护士的继续教育,特别是那些有经验的老护士传帮带机制缺乏,科室缺乏制度性的规定,而有经验的老护士工作量大没有时间也没有意愿再干其他多余的活,没有形成较好的教学氛围。新人由于缺乏培训,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自己摸索才能胜任岗位,期间老护士的工作量又无形中加重了很多。

2.3.2病房护理制度不完善对于呼吸内科的患者,呼吸新鲜空气很重要,病房要常开窗,但并没有专门的人员去做这项工作。此外,呼吸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较高,床单、被子、走廊垃圾等没有得要及时清理或消毒。

3呼吸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对策

3.1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呼吸内科护理中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造成的,为了应对风险可以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并聘请医疗律师进行专题讲座,让每个护士树立积极正确地护理风险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最大限度地避免与控制护理风险。

3.2建立科室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构建护理风险责任管理体系,可以借鉴其他医院的良好经验,在呼吸内科召开护理风险管理大会,成立护理风险管理的小组,分析护理风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讨论护理风险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通过风险管理组织加强风险管理,可以采取开展护理交流会议除了在早会时指出前一天护理过程出现的问题外,每周日开一次总结会议,采取自我批评与他人批评的方法,回顾一周来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找出问题,总结经验。

3.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据研究表明,发生护理事故、差错与护士的能力和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呼吸内科护理中往往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如前文所述的护理技术和急救设备出现问题等,这需要医护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对护理人员自身风险的管理,解决的途径就是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个人素质。

首先,开展护理专题讲座及教学活动,护理人员可以在非工作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尤其是一些特殊疾病及操作的护理。特别是对新护理技术要加强培训例如,如无创通气治疗中应当对患者保持头颈肩水平。增强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用临床资料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阐明无菌技术的重要性。加强对护士的三基操作培训,做到基础技能扎实,在日常护理操作中熟练、高效、安全。防止因为护士技术不熟练造成的人为安全责任事故。

其次,在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方面应当建立长效机制,可以在平时呼吸内科护理过程中,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活动,促进护理工作者共同进步,共同减少护理风险。

最后,在护理技能培训中加强对医疗设备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培训。让护理人员熟练的掌握科室中医疗设备仪器,在重要关头避免出现差错,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够随机应变。

另外,护理人员要重视与患者的沟通,提升与患者的沟通技巧。首先指护理人员心中要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在晨间护理、输液、发药、巡视病房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的意识、饮食、大小便、咳嗽、咳痰情况,掌握患者病情的第一手资料。加强对神志模糊、躁动患者的巡视,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有无外渗;热水袋是否过烫、有无包裹;了解服用利尿剂患者的进食情况、口味是否偏淡;让患者与家属体会到护士是真正尊重患者、真心为他们服务的。及时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护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耐性解答,消除患者及家属的误解。

3.4科学合理的制定护理管理制度呼吸内科护理中的风险可以通过管理制度进行控制,因此应当制定严格科学的护理管理制度。首先强化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护理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应当特别注意,定期组织在岗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记录内容客观、真实、准确、及时、规范,并不定期进行抽查。其次,强化药品设备的检查日常维护制度。及时定期的检查储存药品和医疗设备的正常情况,注意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更换修理维护。最后在具体护理管理制度上做到强化护理工作人员的交接班制度,强化告知制度,做好签字记录;认真执行消毒隔离以及压疮预报防范制度的执行与实施。加强病房通风、消毒,改善病区环境指派专门人员在病人非休息时间打开病房门窗并及时处理走廊及病房内垃圾,每周定期清洗被单、床单等,减少院内感染。

4结语

成人呼吸内科的护理充满了各种风险,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很大程度上控制和消灭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成人呼吸内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根本上还是人的因素,广大的护理人员必须加强风险责任意识,提高护理技能。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改善医患关系,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创造了一个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周长青.呼吸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15).

[2]王玉洁,曲红,王幕鹏.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吉林医学,2010,(26).

[3]安玉霞.呼吸内科病房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27).

[4]艾惠霞,王志兰.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9,(8).

[5]黄江宜.护理风险分析与护理风险管理对[J].中医药科学,2012,(1).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8

中途分类号:R472.3

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被称作为护理风险,其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在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这种风险,因为,呼吸系统的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首位,呼吸内科病房患者年龄大,病情危急变化快,使用仪器复杂,护理操作繁重,所以,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危险性高。因而,强化风险意识,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呼吸内科护理管理需要探索已经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92例研究对象都是本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干预组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46.3岁;其中肺癌患者2,支气管扩张患者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22例。对照组病例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47.2岁,其中肺癌患者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11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17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种及病情严重程度经显著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包括常规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进行24 h不间断观察并对出现突发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进行呼吸机吸氧等应急护理干预,其主要措施包括:①病情动态观察:24 h不间断观察患者的感觉状态注重呼吸、心率、血压及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对病例的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重点监测作为快速诊断病例病情的参考依据,观察患者是否伴有咳嗽、咳痰、咯血症状以及咳痰痰液的性质,详细观察记录哮病例者是否合并并发症及是否存在诱发因素,强化后半夜的巡护,防止哮喘午夜发作;患者出现发绀等缺氧症状时予以及时吸氧并做好心电监护和血气监测,随时根据患者的检测指标及呼吸困难的症状严重度及时调节给氧流量,②通气措施:为确保呼吸内科的重症病例呼吸道通畅,要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促使痰液的顺利排出,经常清洁患者的口腔预付病例感染,对于无法自主呼吸及呼吸困难的患者及时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特别关注意呼吸机上的各项参数变化并对出现预警时予以及时处理。③药物治疗的干预:根据病例的年龄、体重及病情严重程度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来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同时要关注药物的毒副作用,重视雾化吸入和静脉注射用药的安全、及时及准确,一般药物和特效药物分开输入,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史以及药物过敏史的前提下方可静脉用药,用药的同时要严格控制用药速度,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是否存在不良反应,④确保环境洁净:洁净的环境可以减少患者的感染机会,同样给患者带来舒适的心情利于患者配合治疗,为确保患者病房空气流通、3次/d定时通风换气,控制室温在22℃左右,湿度52%~62%,采用湿式清扫方式来避免灰尘扬起,为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病房定期予以消毒且不宜使用刺激性消毒剂。⑤护理的作息安排。实行弹性排班制,夜间采双人值班,假期、周末增加早晚帮班,较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人为或自然突然事件,制订相应应急措施,同时进行模拟演练,做到万无一失。

1.3临床观察 指标观察两组病例在护理干预前后病情及体征的恢复情况,同时对病例的治愈率、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死亡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各组计量资料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治愈率、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对比情况,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风险管理在医疗护理中的价值和地位日益显著,这种管理方式要求管理者经常预见评估潜在和现有的风险因素,有效的规避此类因素对患者造成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呼吸内科患者中大多为慢性疾病患者,其住院时间相对较长,进而护理风险随之增大,同时住院患者中因为受疾病的控制,自我护理能力比较低下。这就使护理的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对其治疗措施、疾病及基础生活等给予充分的护理,对于其潜在的危险因素的预防也是需要重点干预的方面,以尽量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改善住院患者的综合护理质量,达到尽快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而要实现全面改善这些方面的目的,护理质量的提高是必要的前提。因此对于护理管理模式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可能引起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护理措施管理,从而达到对潜在护理风险有效预防的目的,最终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前提,达到全面改善护理质量的目的旧并在此过程中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医务人员的重视。

护理风险管理较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更具优势,体现在本模式进一步缩短了住院时间及提高了护理质量等方面,另外临床护理不良情况发生率也进一步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患的综合生存质量也得到更大幅度的改善。笔者认为,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较佳,可有效改善对患者的综合护理质量。

4结论

密切留意和观察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患者病情加重、延误及死亡。

参考文献:

[1]姜慧芬,郑云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67-68.

[2]张淑琴.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2189-2191.

[3]李利群.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12):1440-1442.

[4]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2,33(5):906-908.

[5]杨晓容.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2):56-58.

[6]刘岚云.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6):1514-1516.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22-01

护理安全是为了保障病人的生命健康,是为患病者的健康所服务。呼吸内科疾病多出现在老年人身上,是一种痼疾。它经常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使老年患者变得更加虚弱,病情更加多变。因此,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就变得更加重要,作为医务人员要尽可能的做好护理工作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因此,熟知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遇到隐患时所应采取的措施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1 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患病者自身的问题;另一个是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呼吸内科患病者身上的安全隐患。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他们身上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理问题。他们年龄大了,又长时间受疾病的困扰,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容易变的焦虑、逆反、激动,认为自己活着是儿女的负担。②行动不便。他们岁数大了行动也就不方便了,容易摔伤和走失。③产生自杀想法。呼吸内科疾病多为慢性病,长时间的病痛折磨会让老年人缺乏信心,给家人带来高额的经济负担又会使他们心里更加内疚,导致他们产生轻生的念头。这些都是患者身上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是护理工作人员应该熟知的。

1.2 呼吸内科疾病护理工作人员方面的安全隐患。护理工作人员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是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而他们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工作中的危险没有足够的防护意识。一些工作人员经常在进行一些重要工作时麻痹大意,比如:在输氧气时,气流过大;在重病监护区擅离职守等。②工作流程不遵循国家规范进行。许多护理工作人经常不按操作规程执行任务,诸如:多数人员在更换病人床上用品时不戴口罩手套;看护不同患者前后不洗手;洗手时简单粗略不符合规定;洗手后直接工作,不按正规程序擦干消毒;接触病人分泌物后不及时消毒;接触病人需清洁部位时不带新手套;接触不知名患者时不戴口罩等等。③不与时俱进,不能够熟练的掌握最新的护理技术。呼吸内科医疗设备和疗法上,当前正处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大部分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人员都不能够及时的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更不要说对于新技术的熟练运用了。④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工作没有积极性,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兴趣,不与患者进行日常的沟通。当前,多数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消极,态度冷漠,与患者和患者家属交流时态度过于程式化,没有一点人情味,极大的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

2 对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处置措施

发现了现如今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安全隐患,我们就要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法,从而降低这些问题带来的危害,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护理工作者自身和住院病人的安全。下面是提出一些防护措施:

2.1 加强对呼吸内科护理工作者的教育工作。医院要加强宣传护理工作者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对安全隐患认识的缺陷对于患者带来的重大危害,让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真正认识到这种危害的严重后果,从而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从内心开始重视这些工作。医院要首先做好医院的护理工作,加强对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对于安全隐含相关知识的培训,要时常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理念和经验。平时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所学习知识的考核,从而确保医护人员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从而可以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好的照顾患者。

2.2 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意识和行为上进行防护。对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处置对策更重要的是防护,主要防护工作做得好才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因此“防”是减轻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关键,而做好“防”重要的就是加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定的操作规程来进行工作,合理应用各种安全防护技能。因此,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要在正常的工作中加强自己的防护意识,规范自己的防护行为,正确进行各种医疗护理工作,时时刻刻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和自己的人身安全。

3 总结

呼吸内科护理的工作人员作为救治人民的白衣天使,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对大家的生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医务人员要正确认识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正确的处置措施。本着对医护人员负责也对生病患者负责的态度,严谨的处理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映烂.介绍美国护理人员的工作[J].实用护理杂志,2008,6,8,(9):64-68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10

0引言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逐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若仅仅考虑到生理方面的护理,并不能完全使呼吸道疾病老年患者得到真正的健康,同时还要考虑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相对于其他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难度较大,呼吸内科患者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不畅,通气换气困难以及胸闷气短等,同时这些症状会令患者焦躁不安,所以呼吸内科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更加需要耐心[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人们对护理也给予了更高的关注。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人们提出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施加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2]。如: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对患者多进行鼓励提高他们的治愈信心,同时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对患者的护理给予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建立护理小组及时解决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互相分享护理经验等。现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诊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护理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收集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及应对方法,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诊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护理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收集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及应对方法。120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在61~86岁左右,平均年龄为(69.3±7.6)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4例,平均病程13.5年,阻塞性肺气肿患者56例,平均病程7.9年,其他呼吸内科疾病患者10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系统慢性疾病患者75例。

1.2方法。

对呼吸内科患者均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在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具体方法如下: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对患者多进行鼓励提高他们的治愈信心,同时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对患者的护理给予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建立护理小组及时解决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互相分享护理经验;摔伤、坠床等隐患: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休息,下床行动的时间减少,容易出现跌倒摔伤等情况,造成患者股骨颈骨折,因此应指导患者家属定期搀扶患者进行下床运动,避免出现摔倒跌伤等问题;窒息、误吸等隐患: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经常出现咯血、痰液等不易咳出的患者,易造成窒息的情况;此外,有些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现象,易造成误吸的情况。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医护人员在日常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吸痰、拍背等动作,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辅助,以促进患者痰液等的排出;此外,医院还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水平。

1.3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数据具有可靠性,可以根据两组数据反映的情况进行理性评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患者更加注重术后健康的恢复情况,渴望术后得到较好的生活质量,所以术后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患呼吸类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患者也多为一些老年人,老年人患者因其自身年龄较大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他们在患有呼吸类疾病的同时往往伴有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就增加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加大了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难度,为了给患者术后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人们提出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的新型护理方法[4-5]。如: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同时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护理小组及时解决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互相分享护理经验等。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护理问题主要与患者患病年龄、心理、环境等问题有关,在临床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对症处理。综上所述,在患者在呼吸内科的护理过程中加入相应的安全防范对策,可以有效提高呼吸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风险因素控制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广泛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包旭艳.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3:2267-2268.

[2]柳玲玲,翟琳.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8:112-113.

[3]吴春香.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8:213.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1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126-03

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多种疾病合并等特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处于呼吸系统疾病晚期,患者多伴发发绀、呼吸困难、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在短时间内发生呼吸衰竭、病情恶化而导致死亡。故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效果,不利于基础疾病的治疗,还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死亡率的增加。为进一步加强护理效果,我科在重症监护室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为新津县中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患者共132例,纳入与排除标准:(1)明确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诊断。(2)未合并其他系统、重要脏器病变。(3)未同时患有>2种呼吸系统疾病。(4)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相关内容。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强化组,常规组67例,男31例,女36例,平均年龄(68.5±12.0)岁,病因分布中,COPD 36例,重症肺炎18例,ARDS6例,支气管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2例。强化组65例,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龄(69.4±13.1)岁,病因分布中,COPD33例,重症肺炎16例,ARDS8例,支气管哮喘5例,支气管扩张2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病因分布等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包括心电监护、输液、呼吸道管理等措施。强化组接受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病情观察强化护理:基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变化快,责任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24h一般生命体征,尤其加强患者活动、进食、呼吸机治疗后的病情变化,除密切关注一般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患者有无发绀、呼吸困难等表现,观察患者有无咳痰、咳血,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上报主管医生。针对某些疾病的特点如哮喘,一般会在夜间诱发发作,应加强哮喘患者夜间巡护与病情强化护理观察。(2)呼吸道及通气加强护理:大部分重症监护室患者存在排痰困难,咳痰无力等问题,若痰液不及时排除,会加重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程度,进一步发展成为高碳酸血症。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呼吸道及通气护理,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密切关注呼吸机相关参数,同时加强患者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定期漱口,避免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使用吸痰器时,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必要时雾化吸入氨溴索、糖皮质激素等化痰、祛痰治疗,护士交接班时应密切关注,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3)饮食强化护理:由于患者多处于卧床状态,胃肠蠕动消化能力较弱,为避免吸入性肺炎,进食应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进食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餐后及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4)改善雾化吸入方式:尽量采取小剂量雾化吸入,并且药物吸入前尽量使药物温度与体温相近,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发生。(5)环境舒适化护理:尽量保持重症监护室内干净、通风通气良好。将室温控制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定期清洁杀菌,清洁方式采取湿化处理,避免扬尘刺激患者呼吸道导致病情加重。杀毒剂不应使用刺激性强的杀毒剂,避免刺激患者呼吸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血气相关指标及一般生命体征。基础疾病治疗效果采用分级制:治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相关辅助检查等显示正常。显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好转,相关辅助检查大部分正常。有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好转但未消失,辅助检查显示大致正常。无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未好转,或出现加重趋势,或患者出现死亡等不良结局,总显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强化组治愈13例,显效21例,总显效率为52.3%,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总显效率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前后血气及生命体征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值、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见表2,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6210,-0.7688,-0.2940,-0.3733,-0.5997,P>0.05。护理后强化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常规组,t=12.1555,P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一般年龄大、体质差,并且多处于病情变化快,发展快阶段,如若不加强护理干预,易导致患者进入病危状态。部分患者不能完成日常饮食、起居活动,加之治疗带来的痛苦,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出现会加重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进而加重病情的发展。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12

风险管理作为一个管理程序,它主要是指对潜在以及现有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处理,以此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风险事件对患者、医院的危害[1]。循环内科以及呼吸内科的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自我保护能力差以及年龄偏大等特点,因此,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也就相对较高,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风险管理是临床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2]。本研究将对我院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循环内科以及护理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1年1月1日开始对循环、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风险管理,选择我院循环、呼吸内科2010年1月——12月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有32例女性,68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40-85岁,平均年龄为65.3岁。另选我院循环、呼吸内科2012年1月——12月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有40例女性,60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37-86岁,平均年龄为63.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将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风险识别医院在对循环内科以及呼吸内科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护理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以及潜在性,因此,护理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必须提高对风险事件的识别。在对循环以及呼吸内科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最好让低年资的护理人员与高年资的护理人员搭档来对患者进行护理,以此来降低由于护理人员经验不足而出现风险事件。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患者外出活动必须有护理人员或家属陪护,同时对患者的日常用药剂量以及药品类型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

1.2.2护理风险的预防为了降低循环以及呼吸内科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护理人员在产于护理工作前必须参加相应的风险教育,医院也必须将风险教育作为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必修课。通过强化护理人员自身的风险意识,让她们在日常工作中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引起高度重视,并与同事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可能潜在的风险事件,以此来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

1.2.3护理风险的监控医院在开展日常护理工作时,为了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必须对护理过程中各方面的高危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控,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建立以护士长为组长,主管护师和高年资护师为成员的质量管理小组,对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风险监控,对不规范的护理操作进行及时纠正,并对风险隐患、事故以及护理差错时间进行总结、通报,以此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3]。此外,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还必须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例如,跌倒、滑到、坠床等,以此来提高患者自身的风险预防意识。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Ρ0.05说明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有5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了风险事件,其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对照组中有20例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了风险事件,其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

综上所述,在对循环、呼吸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通过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进行风险管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相较于管理前出现了明显下降的情况,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也有所提高。因此,在对循环、呼吸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对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