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制作合集12篇

时间:2023-12-13 15:00:55
影片的制作篇1

诗情画意或是震撼心魄的影视片头作为一档精彩节目的前奏曲和引言,所传达的视觉效果直接关系到观众继续欣赏节目的情趣也关系到一档节目的品位和层次。创意是影视片头的灵魂;意境是影视片头的生命,然后再通过技术手段将影视片头的设计思想进行实现与还原。

1、影视片头的概念

影视片头是指在一部影片或者栏目中充当着主导作用,一部完整的影视片头可以概括整部影片的内容和风格,常用一些特效反应主题的风格表达要传递的信息。影视片头可以起到如下的作用:突出自己影片个性特征和特点、确立并增强观众对自己影片的识别能力、确立自己影片的品牌地位,使影视片头的的形式和其他融为有机的组成部分,好的影片能赏心悦目,本身就是精美的艺术品。

1.1 影视片头的表现方式

1.1.1 影视广告片头主要是利用摄影摄像来拍摄一些动态素材,在结合利用一些平面的素材来表现。

这种高科技的手段,超现实的画面和自由切换的镜头空间感,为影视片头笼罩上神秘、绚丽的光彩。

1.1.2影视栏目片头大都采用三维动画制作、非线性编辑系统合成,体现了高新技术在影视片头中是不可或缺少的

该片头从色彩和材质的运用,到光影明暗的调整以及运动的木块,三维运动变化的字幕,构图与造型精致美观,直到最终各图形图像与音乐的合成,无一不是通过技术手段才能实现。

2、影视片头的制作流程

(1)确定将要服务的目标。

(2)确定制作片头的整体风格、色彩节奏等。

(3)设计分镜头脚本,绘制故事版。

(4)进行音乐的设计制作与视频设计的沟通拿出解决方案。

(5)将制作方案与客户沟通确定最终的制作方案。

(6)执行设计好的制作过程包括涉及到的3D制作、音乐制作等。

(7)最终合成为成片输出播放。

2.1 片头的创意阶段

创意阶段应该是在制作整个影视片头时间表里占有很长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创意阶段需要对节目的性质、内容、所要面对的收视群体进行理性的判断和研究,从而确定影视片头动画的设计定位。

2.2 分镜头脚本创作阶段

(1)分镜头脚本的创作相当于影视片头的效果预览直接关系到未来影视片头的成败,在这个阶段要明确栏目的整体风格、节奏和特殊效果等。

(2)分镜头脚本设计的重要性是因为它蕴涵着栏目的核心规律――视听语言艺术,就是说要通过栏目里的场景气氛、构图、景别、角度、灯光、色彩、运动、音响、剪辑点的位置等来体现出影视片头在针对某个具体节目而反映出独特的视听艺术感觉。

(3)分镜头脚本的创作要尽量深入到细节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镜号、景别、视频草图、内容说明、音响、长度,必要时还要有备注说明。

2.3 后期合成阶段

不容忽视的后期合成软件在现今的影视栏目片头制作过程中完成效果和制作效率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一些功能强大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的强项是三维物体的三维空间的表现,在涉及到影视内容时,由于所要面对的具体对象和要表现动画段落方式的不同,不可能仅仅使用三维软件来完成所有的工作,这就需要后期合成软件的支持和帮助了。

3、创意和制作的关系

创意是影视片头的灵魂,要遵循一定的创意原则,而制作是要遵循自己的创意来进行制作的。现代传播学和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为影视片头创作注入了科学的内涵和新的活力,从而丰富的发展了影视片头创意和制作的策略。

新闻报道超越时空连线,表明信息来源丰富与时效特性,展示东兴开放开发的个性品位和地方特色。构图简单明了,再迭加二维三维运动字幕,不但增强视觉冲击力,也点明了主题。

结 论

“创意和制作的关系”也就是“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创意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是作品内容的核心。在影视片头的创意和制作中,创意即影视片头主题,它是指影视片头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要说明的观念,它是无形的、观念性的东西,必须借助某一定有形的东西才能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影视片头的制作技术发展角度,任何一种新的制作技术的出现都为影视片头的制作质量带来突破性飞跃。而风格独特的影视片头应是技术与艺术巧妙结合的典范。高新技术已具备了实现艺术构思与创意的物质手段和条件。我们影视科技工作者,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技术,始终跟上技术发展的潮流,才能制作出紧跟时代步伐的影视艺术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艾莉莉.影视片头制作技法[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张彦武.影视片头的包装与制作[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 邓红艳.艺术与数码[M].天津美术出版社,2004.

[4] 戴萍.艺术设计[M].湖南文艺人民出版社,2005.

[5] 李涛.动画制作[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6] 中国应用电视学编辑委员会,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学术委员会.中国应用电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影片的制作篇2

其实目前最常见的违法侵权使用音乐就是婚庆摄像行业,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婚庆影片所使用的背景音乐都是没有经过授权的,不管是流行歌曲或是演奏音乐,都是直接取用于网络或是原版音乐CD,至于大家为什么都敢这样大胆的来使用,主要是因为之前发行商碍于人力上的问题,懒得去举发,况且使用的对象都是个人工作室居多,未必能拿到高额的赔偿金,因此也就造成不被追究,大家肆无忌惮的违法滥用。

不过最近由于网络音乐下载泛滥,导致音乐CD发行非常不景气,台湾音乐发行商及商开始把脑筋动到网络及其它非法使用音乐的行业上,他们积极的组织并训练一支“捉鬼大队”,专门针对网络及婚庆行业还有咖啡厅等,展开取缔告发的行动,主要是可以因此拿到些赔偿金或和解金,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这对于音乐发行商及商来说不无小补,但是此举也让整个台湾婚庆录像行业绷紧神经严阵经待。

其实台湾视频行业的大多数从业人员也希望能以合理的费用来支付音乐版权,只是根本没有窗口或机构来支付这些费用,只能家一家的找音乐发行商或商,结果大部分都是狮子大开口,完全没有行情可言,一首歌曲从台币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这样子谁能吃得消,一支婚礼影片仅音乐版权费就可能要支付台币几十万元,这根本不可能负担的起,所以导致音乐版权者及影片制作者双方无法取得共识,而这种情况必将阻碍行业未来的发展。

目前暂时的应对之道就是花几千元台币先购买国外公版(公共版权)的音乐,一张CD大该有二十几首音乐,可以无限次使用,只是音乐曲风有限,偏重于西洋风味,不过至少能解决基本上的问题,但也不是长久之计。

我个人觉得可以通过行业的协会组织,向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居中协调,邀请音乐版权相关组织或协会,由双方研商出一套合理可行的付费使用方式,否则个人及独立单位很难取得谈判的空间。团结就是力量,协会组织可以代表协会成员进行谈判获取统一的授权,由协会成员每年支付一定的授权金给予音乐版权相关组织,这对于视频及音乐两个行业来说可以互蒙其利达到双赢的局面。陈帆:每次与你相聚,无论在上海、北京、西安或者乐山,都想跟你谈谈业内的电影做法问题,在摸过胶片电影目前又投身于数字高清电影的剧作到拍摄的实践时,仍然想和你彼此“梳梳辨子”,目的是举一反三吧!你认为当下的拍片状态是更加良性了,还是产生了些在电影视听观赏上的误区?

白羽:现在是社会投资很多,很多年龄段的导演都在拍。但是,现在的好作品比起上世纪80年代减少了。

陈帆:据我所知,近几年在中国内地,电影的年产量在逐年增加。今年又将是480多部,但中影集团最权威的发行放映信息反馈仅有不到100部以内的影片可能进全国或部分地区的院线公映,其余近388余部都将丢进片库睡大觉。我分析除了中国本身在影片发行放映上存在严重的垄断性电影产业单一消费战略外,也同时存在业内的影片创作素养机制上的严重缺失,你怎么看?

白羽:中国的影片发行放映跟国外完全不同,主要是唯市场趋动而排斥所谓的艺术片,国外特别是欧美的影片发行与放映是商业片与艺术片并举同步的,这已是种影业产品销售的规矩。我们国家如你所说,而从业内找原因主要是文化理念问题,创意啊,剧本啊,因为现在是内容至上。拍摄技巧,手段,艺术感觉,绝大多数导演、编剧都很好,特别是年轻的。但其实是各个年龄段普遍缺的,就是文化的素养。

影片的制作篇3

内地的电影市场,从来不乏让人捧腹的喜剧电影,然而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像《疯狂的石头》这样,仅用三百万的投入,获得两千三百万的票房收益,观影人数超过一百万人,可谓国内小制作大收益电影的典范之作。仔细思考,该片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复杂:重庆的某一个工艺品厂在濒临倒闭的时候,在厕所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厂长谢千里为了解决厂里发不起工资的窘况以及提高厂里的经济效益,特别举办了一个展览,不料却被黑心房地产商请来的国际大盗麦克和本地以道哥为首的犯罪团伙盯上,双方在面对以包世宏为队长的保安队的阻碍时,产生了一系列笑料。最后当被厂长儿子谢小盟调换了的假翡翠被黑心地产商买走后,麦克为了完成老板的任务而杀死了雇自己偷翡翠的老板。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为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一、跌宕起伏的情节

此片故事简单,但情节跌宕,如:就要倒闭的工艺品厂,却在厕所里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谢小盟在罗汉寺门后买了一块仿真翡翠,他进到寺中给真翡翠进行拍摄。谢小盟利用包世宏拿挡光板并且眼睛被晃的时机,用自己买的那块假翡翠将真翡翠换掉,但这块假翡翠却被当做真的被道哥一伙用从谢小萌处得来的真翡翠换掉。包世宏在展厅巡视,突然发现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翡翠的位置已经变化了(因为那个被烫过的痕迹已经露了出来),说明有人已经换走了翡翠。他回去之后非常难过,躺在枕头上看见了三宝留给他的“咱们有钱了”的字条,包世宏到处找三宝都找不到,他认为一定是三宝将翡翠偷走卖钱了。而实际上,三宝是去北京兑换可乐的那个奖。包世宏得到了道哥他们的那块翡翠,误以为这块就是被谢小盟换来的那块真翡翠,他拿这块把展厅内的真翡翠换走,并将这块展厅内的翡翠自己留作纪念。这个时候,真翡翠实际在包世宏那里,而展厅内的翡翠又成了假的。当国际大盗杀死冯董拿到翡翠的时候才发现,刚刚被自己杀死的冯董,正是雇自己偷翡翠的老板。

由于制作成本的制约,该剧无法像好莱坞电影般气势恢宏,更不能运用过多夸张的电脑特效堆砌,那么,在故事情节上,制作方必然要推陈出新。纵观该剧,情节其实并不复杂,但绝对够跌宕,就是这样一个不复杂的剧情,在导演通过运用多种角度的呈现后,变得跌宕起伏;就是这样一些巧妙的安排,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构成了整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二、幽默风趣的语言

在这部影片中,除了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外,幽默风趣的台词对白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剧中人物多用方言,方言是这部片子另外一个特色和幽默元素,郭涛讲的重庆话,贼头道哥说的保定话,菁菁讲的成都话,老二说的普通话,黑皮说的青岛话,谢小盟泡妞时说四川普通话,但在街上遇见女孩,马上来的一句则是济南话。近年来,方言类的节目频频走红电视和网络,如以赵本山为代表的包括已故表演艺术家高秀敏等的东北方言走红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舞台,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有“小品太后”之美誉的赵丽蓉说的是唐山话,更有近期红遍网络的海派清口周立波等。各种各样的方言本来就是具有奇趣性的语言,在这样一个结构紧凑、情节跌宕的影片中,结合着故事的地域性、演员的表演,成功地在瞬间就拉近了观众和荧幕的距离。其中的许多对白,流行在市井酒肆,其生命力之旺盛,可见一斑。如三个贼去旅馆开房的路上,道哥:“我说你这里面的衣服花里胡哨的,要走性感路线呐?刚出道时要低调,低调!” ――“性感路线”是那几年的新名词,本来用于娱乐圈,但是贼们用于自己的行业,幽默感大大提高。“低调”本不是新词,但是近年来在新的语言环境下其内涵有微妙的扩展和变化,这里显得非常生动。最接近生活的语言是最生动的语言,用了就让人觉得亲近,换一个语境用就让人感觉可乐。

黑皮经常举起榔头:“吗?一下砸了咱就跑呗。”既展示了黑皮的性格,又显得风趣幽默。又比如:

在天台上,三个贼在开箱子,道哥女朋友来电话。

“出来耍嘛?”

“我没有时间,我正在工作。”――好幽默的贼啊,不过那确实就是他的工作。

“你就晓得工作,没事就给我耍消失……”

“我这正忙着呢。”

“讨厌,你答应带我去香港购物呢,通行证都办好了……”

“你们这些个女人哪,就是不明白,这个阶段正是我事业的上升期,我怎么能走得开呢?”

这种一本正经的语调却出自一个贼之口,顿时让观众捧腹。

三、新颖的叙事手法

作为第一次观看该影片的观众来说,一定会被该片一个重要的特点深深地吸引,那就是该片运用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叙事手法:这部电影从头至尾一直在用一种新颖的故事组接手段,而这种手段恰恰也是构成了该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本片中,“蒙太奇”手法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每一个叙事主体的分别体现,去掉了繁杂冗长的交代性情节,运用多种视角分别呈现,更能够体现画面叙事的优势。在本片故事分支较多、进程较为紧凑的事实下采取了比较实用的“蒙太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出彩的当属黑皮和“高手”在下水道匍匐前进时上下两个黑乎乎的画面,将两个落魄者的境况展露无遗,形成了整部电影统一的黑色幽默的效果。

其次,本片采用了全新的拍摄组接手法,让人更体会到一种全新的表现手法,这也是本片在拍摄上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如:谢小盟在索道上遇见了女青年菁菁,便对她十分喜爱,在对她大加赞赏一番之后,他并没有得到菁菁的好脸。反倒是被菁菁一脚踩到自己鞋上而使自己手中的可乐瓶从空中坠落。道哥、小军和黑皮是一伙贼,一日他们假扮成搬家公司到别人家偷窃,出楼时发现自己的卡车因为违章停车而被警察记录。道哥遂与警察周旋以为黑皮用锤子敲击警察赢取时间。就在黑皮要敲击警察时,却听远处“砰”的一声响。正在开车的包世宏和三宝二人突然被从天而降的可乐罐砸中,正当包世宏和三宝出来对着天上的索道大骂之时,他们的车却自动行驶起来,并撞到了另一辆宝马车。这三件事情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而且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导演运用不同事件主体的分别展示,然后集中在一起,既清楚,又显得新颖。故事临近结束道哥骑摩托车夺包继而撞飞车门倒地人亡时也用了这种拍摄组接手法。一个事件,从不同的当事人角度分别进行拍摄显得很有创意,同时也把事情叙述得更加生动,更贴近观众的心。

四、扣人心弦的节奏以及演员的恰当选用

(一)扣人心弦的节奏

节奏,被誉为一部电影的呼吸,更是一部电影的生命。一部电影的节奏必须符合该电影的题材、风格特征等。该剧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跟它有着优于其他电影的节奏不无关系。

首先,是该剧的整体节奏。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其中包括美术、音乐等各种手段作为元素参与创作,而节奏就像一个乐团指挥一样把各个创造元素统一在一起。一部优秀的电影,必然有着符合该类题材的电影节奏。在《疯狂的石头》剧中,主创人员选择了一种类似交响乐般的节奏感作为整剧的节奏:就要倒闭的工艺品厂,却在厕所里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就像乐曲的引子,迅速交代出故事发生的背景,紧接着,交代出各方为争夺翡翠的势力的来历,以道哥为首的三个笨贼,受雇于房地产奸商的国际大盗麦克,为了泡妞想偷翡翠的人体摄影师谢小盟等,就像交响乐中通过不同乐曲演奏的第一乐章;在翡翠展出时,各方势力都在积极地作着准备,就像乐曲的第二乐章;情节随之发展,紧接着各方围绕翡翠的几次交手构成了该剧的高潮乐章。最后翡翠又戏剧性地落到了包世宏的手里而他本人却不自知,构成了全局完美的结局。

其次,该剧在细节上的节奏处理也较为成功,如包世宏发现翡翠没遮住烟头烫痕时,明白翡翠被盗的一段表现,通过对画面节奏的处理,把包世宏的复杂心情表现得一览无余。

伴随着影片的配乐,故事情节在一个十分紧凑的氛围下展开,让观众应接不暇,毫无拖沓的感觉。

(二)演员的恰当选用

看八卦小报了解到,该片由“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德华投资拍摄,并且刘德华还要求在片中担当角色,但是导演没有采纳,我想导演是对的,在本片中应该没有适合刘天王的角色吧,硬加一个未免显得生涩而让影片大打折扣。该影片另一个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选择了合适的演员,很多时候,我们在判断一部电影是否值得一看的时候,往往就会看它有没有大牌明星的参与。但情况并非都是如此,演员必须要合适这个角色,才能把他的表演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一个一身正气的演员去扮演一个盗贼的角色,结果可能很糟,即使他的名声很大。男主角郭涛形容这部影片的演员个个“其貌不扬、猫三狗四、歪瓜裂枣”,而这种评价竟然还得到了其他演员的认可。而当我们看完电影,却会觉得这些其貌不扬的有着生动形象的演员们真的是太合适这些角色了,道哥、黑皮等,无一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搬家工人、民工棒棒等无不让人觉得真实可信。正是他们创造性地演出,成就了一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银幕形象,是他们创造出了这些角色,并打动了观众。

五、从《疯狂的石头》看国产小制作影片

关于《疯狂的石头》这部影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科学史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江晓原在2006年接受解放日报的采访时这样说:“高度依赖于想象力的电影,其发展方向有多种可能性。”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教授、作家王晓玉同时也指出:“我们既不能一味地肯定大制作否定小制作,也不能简单地肯定小制作否定大制作。艺术说到底还是要多元化发展。”这说明国内一直盛传的“大制作才能有好的票房号召力”这一说法并没有任何实际的依据。而且电影必须要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才不至于让电影制作这条路越走越窄。

导演宁浩有这样一个比喻:“导演就像木匠,每拍一部电影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做的是椅子还是桌子。”毫无疑问,这个比喻非常有道理,而且这种态度才应该是职业电影人应该具备的态度。

[参考文献]

影片的制作篇4

很多影片中,在荧屏上的短短的几分钟的运动的镜头或者精彩的炫目的镜头,它的实际开发要很长的时间,有的还需要开发专项组等。

影片的制作篇5

前苏联电影理论家玛哥尔多夫斯卡娅在《电影艺术》杂志1979年第7期的’‘按照自己的感受去拍摄“一文中写到:“摄影师与摄影技师的关系长久以来就是复杂而紧张的技师们往往以’正规‘的标准去评价画面的质量。有些拍摄素材具有真正的艺术性,但却违反了通常关于技术质量的传统概念因而往往被列为摄影废品。改变摄影技师对这种素材的态度,有助于取得重要的摄影成就。”这一现象在影视界已存在多年。就电影生产而言,创作人员和技术分管部门多年来不断发生纠葛和摩擦.有时也能引起一些“内部官司”解决的结果常常是不了了之。生产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想象不到的现象有时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可喜收获但这些怪现象如果用在创作上是非常独特的,但技术主管部门经常会搬出某些文本,以某章某条为准,不予采纳不得使用。“新现实主义“和”新浪潮“的年轻人也是在这种摩擦中出现和成长的,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影视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那些天才而大胆的实验家他们找到了关于制作的新的艺术方法和手段而突破了正规的标准因此我们必须敢于突破某些成规。

那么什么是“正规’‘的标准呢?从画面上讲.在操作摄影机时必须注意几个技术问题,即平、准、稳、匀。“平”是指摄影机(或摄像机)要保持水平不能倾斜;“准”是指画面构图准确、曝光准确、焦点准确;“稳“即摄影机需保持平稳,不晃不抖;是指在拍摄时摄影机运动速度要匀。只有在摄制中做到平、准、稳、才能有效地保证画面的技术质量。从磁带的录制技术质量讲,图像不能出现左右晃动、上下跳动画面上不能有黑道或白道、雪花噪波千扰等现象。从声音上讲声音要清晰音量大小合适,不能出现声音失真或噪声过大。声画要同步、对位。从剪辑上讲镜头转换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在转换过程中使人的视觉注意力感到自然、流畅,使人的注意力从这个镜头自然地转到下一个镜头,也就是说不要产生视觉的间断感和跳跃感不能出现跳轴、相近景别机位的剪接等。技术质量要求接点要稳定避免夹帧、跳动、断磁(磁带)等现象。

那么什么可以叫“技术废片”呢?迄今还没看到有关这方面的定义这里就把不符合”正规“技术标准的画面和声音叫做“技术废片”。在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为了实现某种特殊效果,专门制作出一些不符合技术标准的片子以便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满足艺术创作的要求.或者已经拍摄的一些不符合技术标准的片子我们采取补救措施,进行合理的艺术利用,这样的做法有些已经被多数人认识到并被普遍采用。如为了表现某种情绪和气氛.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使画面偏色;又如利用画面的虚实变化达到转场的效果等等。但也有一些方面并没有被我们认识到,或者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技术废片”的艺术利用。

页面的拍摄

(1)画面曝光过度或不足甚至全黑全白.虽然违背常规但有时却能更好地表现主题。在拍摄公安追捕罪犯的过程中,有时画面会摇摇晃晃一片漆黑但这时如果同时录下同期声,配上这样的画面更能表现当时事件的突然和危险。我们曾做过一个记录性的电视栏目节目的主人公是一个顽皮的小孩,在一次拍摄过程中,小孩对着镜头表演一番后就走过来拿镜头盖来盖摄像机的镜头我们的摄像就下意识地把摄像机关掉了。事后在剪辑时编辑才觉得如果能将小孩盖镜头镜头变黑的过程全部记录下来既能表现小孩的顽皮,同时又可以很好地利用黑画面进行转场。在很多新闻拍摄过程中,也常会遇到被拍摄者对摄像机采取各种干扰记录下来本身就可以反映出被拍摄者的态度,这需要摄像师有技术废片利用的意识。在剪辑画面时通过强光照射、曝光过度后进行转场也是常见的。

(2)胶片因过期、磨损、划伤或烧片产生的画面效果。磁带因断磁产生的雪花点因划伤产生的黑白拉条,磁头磨损产生的画面亮暗边缘的毛刺现象这些都可以用来制作旧片效果.也可以做画面的过渡效果。比如电视剧《走向共和》的结尾就是将画面做噪波和拉条处理,来表现历史的久远和沧桑感:还有电视剧《书香门第》的片头也采取了这样的处理方法.将画面做旧。

笔者在和国产影片《良家妇女》的摄影云文耀老师聊天时了解到《良家妇女》的拍摄更为特殊由于拍摄使用的是已经过期3年的胶片这就要求适当加大曝光量。在灯具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增加照度,只能将高色温和低色温两种灯混合使用才能达到一定的照度。日景采用高色温灯做面光低色温灯做轮廓光;夜景采用低色温灯做面光,高色温灯做轮廓光,突破了高色温和低色温两种灯不能混合使用的常规做法结果创造出了绘画式的银幕效果。该片就是成功打破技术章程,在利用一切不利因素条件下,最后竟能把“废片”拍成了具有“国画式”的水墨淡彩效果。

(3)镜头不稳定,来回摇晃。法国影片《不可撤销》开头的段落就是运用大段的反复摇晃、极其不稳定的镜头来表现男主人公神志失常的状态。我还看到过有的mtv拍摄画面采取敲击三脚架的方法,造成镜头晃动的效果来产生一定的画面节奏。

(4)利用白平衡失调产生色彩失真.让画面偏暖色或冷色,来表现不同的情绪、气氛效果。这已是司空见惯的方法了不再赘述。

(5)虚焦。一般我们认为画面焦点越实越清晰越好但有时我们会利用镜头的虚实变换来转移观众的注意力还可以通过虚焦来达到转场的目的等等。

声音的录制和配音

(1)利用快速或慢速搜索时产生的变调声音,为特定的画面配音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有的还利用绞带或vcd(ovd)读盘停顿造成的声音效果来进行音乐或音响效果的转换:或配以特定的画面来达到一定的艺术表现。

(2)通过声画错位来产生悬念,满足观众的好奇心。通过与画面毫不相干的声音来表现与画面相吻合的情绪如美国电影《美国往事》中采用电话铃声来表现心灵的铃声《不可掉头》中采用猪叫、马嘶声来表现人物情绪。

画面的剪裁

(1)夹帧现象会使我们感觉到画面跳,不流畅但有很多影视作品中利用夹一帧或多帧白场画面(或其它晃动模糊的画面)达到视觉上的冲击力来加快节奏如在闪电画面中间插一帧白场增强闪电效果。我们如果仔细一格一格地去分析美国好莱坞的一些影片的激烈打斗、追逐场面的剪辑不难发现它是怎样紧紧抓住我们的眼睛造成视觉上强烈冲击力的。在《角斗士》的一场角斗戏中,为了加快节奏体现出打斗的激烈程度在打斗镜头间经常穿插几帧看不清为何物的快速晃动镜头。又如在《不可掉头》片头部分汽车压死野猫的精彩瞬间,就是有包含两个“技术废片”的镜头段落构成的。表1是这段镜头的组成。

(2)跳轴剪辑所谓“跳轴”的错误就是画面中主体的运动方向或视线方向无缘无故改变了引起了观众理解上的混乱。如美国影片《2 fast 2 furious》中汽车追逐一段戏中,将两个汽车运动方向改变的越轴镜头剪辑在一起.这里恰恰是利用了跳轴剪辑引起观众视觉上的错觉,造成追逐中汽车快速掉头的视觉效果。

(3)剪辑时我们一般遵循的原则是动接动静接静,但有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动接静、静接动来达到一定的画面节奏。例如,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两个静止镜头之间夹几帧甩拍的快速运动镜头利用这样的镜头剪接可以实现时间和空间的省略。

(4)在衔接外部动作时剪辑点要力求准确要求主体动作的连贯性。但有时可以利用动作的重复剪辑来表现情绪,可以造成搞笑的效果:动作的省略剪辑,可以造成紧张气氛加弓虽节奏感。

前苏联电影工作者给越南拍了一部影片《小青鸟》,耗片很高,因而废片也很多影片完成后,苏联专家回去了越南电影工作者利用他们留下的”废弃物“重新又编辑了另一部影片发行效果也不错。

影片的制作篇6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268-02

Methods and Skills for Frame Overlapping

LIU Shu'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China)

Abstract: Frame overlapping is often used as one of creation techniques in TV shows and movies, which also can be called picture in picture, in order to show the subjects and help specters gain a better sense.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methods and skills for frame overlapping and special effects by using Ulead Video Studio 9.

Key words: frame overlapping; overlay; see-through

利用会声会影9的视频叠加功能,可以在覆叠轨上插入图像或视频,使素材产生叠加效果。还可以调整视频窗口的尺寸或者使它按照指定的路径移动,并且还可以设置画面叠加的特殊效果。

1 制作画面叠加效果

1.1 静态画面叠加

所谓画面叠加效果,是指两个视频画面以半透明的形式重叠在一起,显示出若隐若现的画面叠加效果。按照所叠加的画面是否运动,可以分为静态画面叠加和动态画面叠加。制作静态画面叠加的操作步骤如下:

1) 启动会声会影9,在对“捕获”、“编辑”、“效果”等步骤设置之后,单击菜单栏上的“覆叠”按钮,进入“覆叠”步骤,开始制作画面叠加。

2) 在素材库中用鼠标选择一个视频素材、图像素材或者F1as素材,然后将之拖动到覆叠轨上,并根据需要调整覆叠轨上视频的长度和位置,如图1所示。当然也可以添加素材库之外的素材,其方法是用鼠标右键单击覆叠轨,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要添加的文件,然后将需要的文件添加到覆叠轨上。

3) 在预览窗口中用鼠标拖动四角的黄色控制点,可以调整覆叠画面的尺寸。

4) 单击预览窗口下方的“播放素材”按钮即可看到影片中应用画面叠加的效果。

1.2 动态画面叠加

将素材添加到覆叠轨上以后,可以指定素材的运动方式,将动画效果应用到覆叠素材上。制作动态画面叠加的操作步骤如下:

1) 在制作静态画面叠加效果的基础上,选中覆叠轨上的素材,然后单击选项面板上的“属性”按钮,显示“属性”选项面板。

2) 在选项面板的“方向/样式”窗口中设置覆叠素材的进入方向、退出方向,并指定淡入淡出效果,如图2所示。

3) 拖动预览窗口下方的修整控制点,调整蓝色区域的长度,设置覆叠素材在离开屏幕前停留在指定区域的时间。

4) 单击预览窗口下方的“播放素材”按钮,即可看到覆叠素材在影片中运动的效果。

2 设置覆叠素材属性

无论是制作静态画面叠加,还是制作动态画面叠加,都需要设置覆叠素材的属性,而“覆叠”步骤的选项面板上的“编辑”、“属性”选项卡就是设置覆叠素材属性的工具。

“编辑”选项卡中的参数用于设置覆叠素材的区间、声音效果以及回放速度等属性,如图3所示。

1) 区间。以“时:分:秒:帧”的形式显示所选素材的区间。

2) 音量控制。允许调整视频的音频部分。

3) 静音。关闭视频的音频部分的声音,而不删除音频。

4) 淡入淡出。逐渐增加或减小素材的音量,获得平滑的过渡效果。

5) 旋转素材。逆时针90度,顺时针90度旋转素材。

6) 翻转视频。选中该复选框,可以反向播放视频,使影片倒放。

7) 色彩校正。在选项面板上可以调整素材的色调、饱和度、亮度和Gamma值。

8) 回放速度。打开“回放速度”对话框,可以在对话框中调整素材的播放速度。

2.2 “属性”选项卡

“属性”选项卡中的参数用于设置覆叠素材的运动效果并可以为覆叠素材添加滤镜效果,如图2所示。

1) 方向样式。决定要应用到覆叠素材的移动类型。

2) 进入退出。设置素材进入和离开屏幕的方向。

3) 淡入淡出。可以使素材在进入或离开屏幕时,逐渐增加或减少透明度。

4) 显示网格线。选中该复选框,可以显示网格线。

5) 遮罩和色度键。可以设置覆叠素材的透明度和覆叠选项。

3 画面叠加的特殊效果

3.1 覆叠素材变形

使用视频扭曲工具可以任意倾斜或者扭曲叠加的视频素材,使视频应用变得更加自由。制作覆叠素材变形的操作步骤如下:

1) 选中覆叠轨上的素材,然后单击选项面板上的“属性”按钮,显示“属性”选项面板。

2) 在覆叠素材的每个角都有绿色的控制点,拖动这些绿色的控制点使覆叠素材变形,并与下方的画面相吻合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3) 单击预览窗口下方的“播放素材”按钮,即可看到覆叠素材在影片中变形播放的效果。

3.2 将滤镜应用到当前覆叠素材

可以直接在覆叠素材上应用视频滤镜,其操作步骤如下:

1) 选中覆叠轨上的素材,单击“素材库”右侧的三角按钮,从下拉列表中选择“视频滤镜”选项,这样,素材库中就会显示可用的视频滤镜。

2) 在素材库中选择一个视频滤镜的略图,并将它拖曳到覆叠轨的素材上,即可将滤镜应用到当前所选择的素材中。

3.3 色度键透空叠加

色度键透空叠加就是使用蓝屏、绿屏或其他颜色来进行视频抠像,这样就可以虚拟出电视演播室的效果,也可以制作出风格独特的MTV影片。制作色度键透空叠加的操作步骤如下:

1) 选中覆叠轨上的素材,然后单击选项面板上的“属性”按钮,显示“属性”选项面板,并根据需要调整覆叠素材视频的大小。 2) 单击“遮罩和色度键”按钮,打开覆叠选项窗口。

3) 选中“应用覆叠选项”复选框,在“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色度键”选项,然后单击“色彩框”选择要被渲染为透明的颜色。

4) 单击预览窗口下方的“播放素材”按钮,即可看到色度键透空叠加的素材在影片中播放的效果,如图4所示。

3.4 透空装饰框

要想让影片变得有趣而富于变化,为影片添加透空装饰框是很好的方式,它能够让枯燥的画面变得生动。制作透空装饰框的操作步骤如下:

1) 单击素材库右侧的三角按钮,从下拉列表中选择“装饰”子菜单中的“边框”命令。

2) 将素材库中需要使用的边框略图拖动到覆叠轨上,并将它移动到与视频轨上的影片对应的合适位置,然后拖曳两端的黄色标记调整覆叠素材的长度。

3) 单击预览窗口下方的“播放素材”按钮,即可看到影片四周添加的边框效果,如图5所示。

3.5 遮罩透空叠加

遮罩可以使视频轨和覆叠轨上的视频素材局部透空叠加。制作遮罩透空叠加的操作步骤如下:

1) 选中覆叠轨上的素材,然后单击选项面板上的“属性”按钮,显示“属性”选项面板,并根据需要调整覆叠素材视频的大小。

2) 单击“遮罩和色度键”按钮,打开覆叠选项面板,选中“应用覆叠选项”复选框,在“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遮罩帧”选项。

3) 在选项面板下方的遮罩略图中选择一个要使用的遮罩类型。

4) 单击预览窗口下方的“播放项目”按钮,即可看到用遮罩完成透空叠加的效果,如图6所示。

影片的制作篇7

除具备传统科教片“以科学为内容,运用多样的电视传播手段,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以及弘扬科学精神”的特点,。科普影片不仅讲述知识,还关注科学事件的发展和人物。它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叙述故事。然而,单一遵循纪录片“客观、真实”的纪实主义风格,再加上原本就显得枯燥乏味的内容,必然出现情节牵强附会、科学知识难以普及、受众不满意等情况。因此,创作科普影片时,坚持知识的科学性以及秉承纪实主义风格的前提下,融人表现主义会使科普影片更具观赏性。

一、纪实主义风格VS表现主义的特征

科普影片作为纪录片的一种。主要运用的是纪实方法。在我国,说到纪实方法,一般指的是巴赞的理论。巴赞认为纪实主义是“存在先于含义”。纪实主义反对主题先行,导演只需“把事实交给大家”。它只是客观存在,主题就已在其中了,并非导演赋予的。纪实主义所表达的意义,则来自现实本身,它是现实说话。

巴赞的纪实理论是建立在摄影影像本体论的基础上的。他认为影像“按照严格的决定论自动生成,不用人加以干预,参与创造”。“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他还认为“摄影的美学特性在于揭示真实。”而主体的人,对客观世界往往有成见和偏见。只有把人排除出去,客观世界才能真实地呈现出来。在表意方面,他反对“含义先于存在”,主张“存在先于含义”,要求“仅仅通过对现实表象的展现揭示出现实的含义”。在结构方面,他反对人为地戏剧结构,要求具有“具有更多的生物学的特点”,“故事的发生与发展具有生命般的这是与自由。”在镜头方面,他反对理性蒙太奇,倡导长镜头。

对于科普影片,纪实手法是其基本表现手法之一。客观跟随拍摄、长镜头记录已经是纪录片屡见不鲜l的方法。以事实为主体的科普影片虽然有众多风格、样式差异,总体属于影视纪实艺术是事实。然而摄影师要选择被拍摄对象、角度等,纪实主义“不让人介入”却是很难达到的。有相当一部分纪录片还是坚持主题先行的,然后再根据主体表达选择素材,结构情节。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的。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的。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1911年希勒尔在《暴风》杂志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现主义”一词来称呼柏林的先锋派作家。1914年后,表现主义一词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承认和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它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

表现主义艺术观念渊源于德国文化精神。虽然它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统一协调的运动,其成员的政治信仰和哲学观点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他们大都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不满于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

总体上来说,表现主义在各个领域中的影响是融会贯通的。表现主义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前途有很大的关注,显现出一股干预生活的热情,但他们重视主观世界,特别是精神、情绪、思想的的强烈的呈露。创作者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表现主义,以其极大的主观性着眼于人类精神与体验的直接表现。在抗衡着印象主义客观性的同时,追求形式上的最大自由,打破旧有的传统观念的囿限,显示其表现主义的共性特征。

二、表现主义在科普影片创作中的运用

表现主义作为科普影片除纪实主义外的创作理念,在内容确定的前提下应用于科普影片的表现手法、画面拍摄及“再现”手法、解说词的行文用词等方面。

基于表现手法的动画形式,既可准确地表达深奥难懂的科学内容,更适合给知识水平较低的受众。

科普影片《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新技术》(该作品由中国农业大学媒体传播系制作,荣获北京高教学会电化教育研究会2009年度“金烛奖”一等奖及第十届北京科技声像作品“银河奖”三等奖)正是以一个动画短剧作为开场阐释了动画里的主人公种植棉花失败的原因。表现主义的“主题先行”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正因为创作者要表现当下很多棉花种植者共同的忧虑——棉花如何成功种植、如何高产,片子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必然会引起观看此片的棉花种植者的共鸣。另外,贯穿整个作品的两个对话人物,除了真实的以记者身份出现的解说员,还有一个就是自始至终的动画虚拟人物——种植棉花的老爷爷。即该作品中出现了棉花种植者的代“言”人,借这个虚拟人物的口,代表普遍棉花种植者说出了他们遇到的问题,似乎有悖于科普影片遵循的纪实主义风格,在作品中植入了主观意识,加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意念,但是这些所谓的“主观意念”正是创作者调查研究了众多棉花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后,将具体的问题总结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将棉花种植者这个群体化身为一个生动的虚拟人物,使内容具有科学性的同时,更具实用性、艺术性及观赏性。

在《热带人工植物群落》中有一组动画,在讲了一大堆人工森林在科学上的可行性后,以动画展现未来人工森林的宏伟壮观的创面结束全片,它是通过动画手段模拟移动镜头与推进镜头的形式进行表现。画面横移,转过一榕树,沿着一条伸向银幕纵深而永远走不到头的森林大道中前进,加上以主观镜头的方式,使观众好似乘坐未来的交通工具畅游浏览未来科学世界。从而将影片情绪推向高潮。

由于并不是所有科普影片都需要动画,在不该用动画时就不该强行植人动画,否则不仅在科学内容上造成混乱,而且对整个影片艺术效果也是极大的破坏。

在画面拍摄手法上,运用“画面再现”既可使普及的科学知识更丰富,也可使画面更具艺术观赏性。

北京科影摄制的《钙与生命》,里面拍摄的人物环境并没有以纪实手法表现,而是带有较强的表现主义风格,使人物环境处理有了人为制造的象征性,使科普影片更富想象力及内涵。在保证科学内容真实的情况下,创作者用于突破表现形式上的束缚。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赵立魁在拍摄《第十三片绿叶》时便谈到:“我与摄影在开拍《第十三片绿叶》之前便统一思想,决定对影片的微观部分(科学内容的核心)一定要真实地‘再现’,使其可信;对于外在部分,即小麦形态和科学实验的环境背景,光线色彩等等一律进行加工‘表现’……”由于小麦的自然状态是丛生的,叶片交错拥挤在一起,实拍出来显得很杂乱。创作者将它一棵一棵分离出来,栽在土箱里,再用灯光从逆侧方向打透,于是我们可以在片中观赏到绿叶在暗背景下格外醒目,主体突出,一目了然,深色的环境基调又造成一种莫测的神秘感。在《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新技术》拍摄过程中,由于没有到播种期,创作组在当地专门开辟了一小块实验地,进行了播种演示,而每个关键步骤可重复演示,便于拍摄者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展示播种细节。播种“画面再现”不仅弥补了因植物生长期时间限制造成的画面缺失,更呈现了较为完整的细节。

在运用“画面再现”这种表现主义手法时,需注意尊重客观事实,科普影片只有在做到内容符合客观真实,才可在这个基础上探讨“画面再现”手法的成功与否。

在解说词的行文用词上,从说明文到记叙文的转变中,“戏剧化”的语言不仅可生动表现科学内容,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加深受众的理解与记忆。

在科普影片《抢救大白鲟》的开篇是从“人”切入,而不是从“事”切入的叙事结构,改变了原本开篇解说词设计的初衷。钟倩在《用“故事”去包装科技影视作品——<抢救大白鲟>创作体会》中指出原本关于白鲟的知识介绍是:白鲟是什么科、什么属、为什么这么珍贵、濒危到什么程度,然后再是发现到抢救。而改变后的叙事结构是:先讲危教授这个人物辛苦寻找白鲟多年,再引出白鲟这种生物,于是全片很自然地就从“介绍白鲟”的说明文变成了以“向往白鲟”开头的记叙文。

富有表现主义的“戏剧化”手段也被运用在了科普影片《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新技术》中,在作品开篇,虚拟人物——种植棉花的老公公与记者的对话,即是一段解说词的“戏剧化”变身。将原本要说明的内容以生动的对话形式展开,引出了棉花种植者的疑惑,求知欲。

当然,解说词的行文用词不仅在作品中体现为具体文字、语言,也可抽象为画面,用画面中自带的文字来表现。例如在科普影片《珍惜土地》。中,有一组镜头。采用人、土地、指示灯示意动作与电子跳字的方式表现我国土地、人口粮食三十年的变化。数字跳动很快,令人眼花缭乱。而具体数字却无法让人看清。这些快速运动的数字变化,正是创作者用“戏剧化”的表现手段,给观众造成一种速度惊人,问题严重,刻不容缓,不能等闲视之的紧迫心理。于是在视觉上形成撞击,敲响警钟。在受众思想上造成一种紧迫感,从而激发受众的情绪,与影片产生共鸣,加深受众的记忆!

可见,在表现主义应用于科普影片创作过程中,既要考虑一个科目内容讲清楚适当的空间,又要考虑语言环境遣词用句本身对表达科学内容的衰减作用,只有把握到位这两个方面,才可在行文用词上做到炉火纯青,恰到火候!

三、表现主义在科普影片创作中的发展趋势

科普影片作为纪录片的具体类型,纪实手法是其基本表现手法之一。客观跟随拍摄、长镜头记录已经是纪录片屡见不鲜的方法,以事实为主体的纪录片虽然有众多风格、样式差异,总体属于影视纪实艺术是事实。然而摄影师要选择被拍摄对象、角度等,纪实主义“不让人介入”却是很难达到的。有相当一部分纪录片还是坚持主题先行的,然后再根据主体表达选择素材,结构情节。

纪录片不允许虚构,但需要想象。伊文思曾经说过:“有人认为纪录片不是艺术,因为它没有想象,这个看法不对,从拍摄之前到最后的剪辑完成,自始至终不能脱离想象”。

表现主义的多种手法与纪录片的纪实风格在很多科普影片得到了完美结合。

影片的制作篇8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101-03

一、科普影片的传播目的

“科普”一词,应源于1959年英国人查理斯・波西史诺《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演讲内容,这是现代社会对于科普开始了解及重视的开端,在以人文社会为主流的时代,这一概念的提出也逐渐发掘了科学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之间的重要联系,因为科学所要普及的即是以人文为主的社会环境。更好的公民科学素养的养成与质量的提升,是促进国家繁荣的重要因素,并可以提供更优质的社会决策和更高质量的个人生活,提高广大民众的科学素养是对未来的投资。目前世界各国推广科普教育的政策虽然各有不同,但是都对科普教育的推广工作非常重视,且不乏积极发展的案例。在欧洲,大多数民众都看好一般科学和技术所带来的好处;根据美国相关机构的研究显示,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美国民众表示出对生活上具有普遍利益的科学知识有一定的兴趣;在澳洲,大部分的民众也认为,科学技术是改善生活的重要因素。

如何唤起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与学习动力,是近年来科学教育最关注的议题之一。过去科普或科教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学习效率的提升,或改变教学策略对成就表现的影响。然而,推广科学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有相关机构调查发现,观众在听完科学知识讲座后,自身在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态度及学习兴趣方面有明显提升。科学教育因内容议题广泛,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效益研究、学习动机和科学素养等相关议题皆会产生积极影响。

学生在科学、科技知识课程中,能连结科学概念、理解与知识的相关应用,甚至在课程结束后,会持续关注相关议题并统筹所学内容,这就是科普影片所应起到的作用。具体说来,注重科普影片的传播可以达到以下的效果:

(一)大众能肯定科学研究、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其重要性,并能接受及推广这些方法与价值;

(二)吸引更多民众投入相关活动;

(三)促进专业与非专业领域的沟通了解,激发跨领域的新研究。

所以,科普影片的传播目的不仅在于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协助对科学的了解,并提升科普议题的关注与学习。科学知识是透过不断辩证、收集数据并评估进而取得发展的,所以,借由科普影片辅助及整合科学知识内容,有助于延续学生在科学领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三维动画科普影片的优劣势比较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普影片的拍摄形式也由过去依靠相机、摄像机实景实地拍摄的单一拍摄方式,转为利用计算机运算三维动画仿真图像的新型科普影片制作方式。那么,这种新型的科普影片拍摄方式相对于传统拍摄方式,到底有哪些优缺点呢?首先我们来探讨优点部分:第一,由于三维动画完全采用电脑进行制作,在制作空间上可以节省许多,只要是能摆放电脑进行创作的地方都可以进行动画制作;而其他的影片制作方式,不管是用拍摄方式还是用手绘方式,除了要有绘画或是制作道具的场地,还需要有拍摄用的摄影棚等工作场所才可以进行制作。第二,利用三维动画方式制作影片,具有高度的制作灵活性,如果有不满意的镜头需要修改,只需在软件中修改原有文件的相关参数即可,使得制作和修改过程变得相对简单;而其他的影片制作方式,一旦出现某个环节的错误,可能就必须重做一次,好比实景拍摄的方式,只要有一个地方出错,可能整个镜头就需要全部重拍,这会使得制作过程变得冗长、繁琐且会消耗更多的资源,拍摄时间上也得不到很好的保证。第三,因为三维动画能够模拟生成复杂的环境场面,比起传统手绘动画能够呈现更大的空间变化和更为逼真的视觉效果,而传统的摄影机或显微镜拍摄的方式因为会受到环境、光线以及器材的影响,使得拍摄过程受到诸多限制,往往效果会不尽人意。随着电脑硬件和软件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三维动画可以呈现出越来越多我们以往无法企及的视觉可能性,从而制作出更为逼真的影像效果。虽然这点有人认为未必更好,但是若纯粹以技术层面来看确实是一种进步。第四,三维动画制作方式能够节省更多的制作成本,因为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介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只要有一台中等配置的电脑便能够开始制作工作,而传统拍摄方式除了要将画面用相机或是摄影机拍摄下来,还要将拍摄素材送交后期剪辑以及合成部门进行画面的后续处理,而现在这些步骤在三维动画制作的流程里可以在同一台电脑上完成。

在探讨要三维动画的优点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利用三维动画方式制作科普影片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第一,是所有利用电脑进行动画制作的方式下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过度依赖电脑使得资料的保存方式限于电脑硬件之内,一旦电脑硬件出现损毁,辛苦创作的数据资料很有可能一瞬间化为乌有。第二,也与过度依赖电脑有关。由于制作过程全部或大部分透过电脑完成,软、硬件之间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软、硬件之间出现不兼容的情形便会出现制作过程的停滞。例如:当制作过程是由多人共同担当,并非个人独立制作时,一旦所用的制作软件不相同或是版本不同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文件无法相容,导致制作过程停滞的情况。尤其是多人参与制作时,这是经常出现的、非常麻烦的问题。第三,是与电脑硬件配置情况有关。虽然理论上只要电脑能安装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就可以进行影片的制作工作,但是实际制作中如果电脑硬件设施过于老旧,即便是软件能够安装,也很难正常使用。这个问题也会影响到将来图像的输出以及最终影片的完成时间。硬件设备的落后,使得相对的图像运算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完成,这会直接导致影片制作效率低下和制作成本的增加。

三、生物三维动画科普影片的特性与制作流程

传统生物学教学影片注重知识化、通俗化和形象化,将艰深难懂的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学技术普及给社会大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物学教学模式的转变,新世纪的生物学科普影片除了要继承传统生物学科普影片的现有特征以外,还应探索面临的新形势、新内容和新问题,并以此指导生物学科普影片的创作工作。

随着音视频技术和媒体传播方式的变迁,利用传统方式拍摄制作的生物学科普影片从画面效果到视频内容方面,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人们对于生物科学知识学习的渴望。近年来,由于三维动画技术的精确性、真实性和无限的可操作性,被广泛应用于影视、教育、军事、娱乐等诸多领域。利用三维动画仿真技术制作的影片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受到了众多观众的欢迎。在国外,三维动画仿真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教学影片、科研及科普等多个领域。那么,国内生物三维动画科普影片的制作与发展现状又是如何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科研小组做了一系列的调查,结果发现:首先,尽管生物学研究领域特别是教学方面极度需要相当数量的三维生物学动画科普片的片源,但是国内却没有一家机构能够专业从事此类影片的制作,制作流程和技术表现特质的研究方面仍属空白;其次,国内目前对于生物学科普影片的制作方面,仍然大多以电子显微镜或相机拍摄到的真实图片或视频为主,因为现实摄制条件的限制和软硬件方面的制约,这种传统拍摄方式得到的影片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最后,国内现在三维生物学动画科普片的来源,主要是依靠采购国外仅有的几家相关制作机构制作的片源,影片价格高居不下,内容也不甚丰富,而且品质良莠不齐。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生物科普影片的制作中在牢牢把握科学性的同时,必须考虑当今受众的需要――只有观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影片形式才是“优质产品”。三维动画具备不受时空、结构与尺度限制的特征,能以逼真的图像表现无法实拍或者具有危险性的生物生活环境或身体内部构造,使用三维动画技术能真实、清晰地展示想要表达的生物对象的每一个细节,可以在小规格时段内模拟出实际发生过程漫长的生物研究过程,并可以突破物理屏障,深入对象内部结构进行“拍摄”,也能够轻松模拟在显微镜条件下难以拍摄到的对象外形和运动,适宜表现那些强调真实感、空间层次感的复杂研究题材,其制作修改灵活性较强,画面质量能得到很好地控制,以上特点使得三维动画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生物科普影片表现的主要手段和趋势。

生物三维动画影片的制作过程依照制作团队人员的数量和制作成本的不同会有一些差异,但是其整体的制作流程大体相同。本文以笔者制作影片的过程为例,大致将生物三维动画科普影片的制作流程总结并划分为:前期制作阶段、动画中期制作阶段和后期合成阶段等三大步骤。

(一)前期制作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将影片的构思、文献收集过程中的生物物种、生活习性和细胞结构特点等资料,透过与生物科学专家的不断沟通交流,取得科学层面上的建议与确认,并充分结合三维动画制作的特点,由故事大纲延伸出完整的文字剧本及基本美术造型设计方案,包括整体画面风格设计、生物造型设计、色彩气氛设计等步骤,然后将细化的文字剧本给予镜头语言,制作成完整的画面分镜头台本,即完成影片的前期制作阶段。

(二)动画中期制作阶段

这一环节主要将完整的前期美术设计方案依照设计完成的图样,进行诸如三维数字模型搭建、材质贴图、骨架绑定等工作,之后再进行生物角色的动画设计、三维虚拟镜头运镜、灯光、特效等方面的设定与测试,最后进行全片三维图片序列素材的渲染输出解算工作。

(三)后期合成阶段

主要通过后期制作软件完成图片序列素材的剪辑与画面效果调整处理工作,调整好画面的节奏与色调,并对照画面影像来制作影片中的全部字幕,最后将视频进行完整输出,得到最终成片。

以下便是笔者总结归纳的整个三维动画科普影片的制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尽管目前国外已经有关于三维生物学动画的制作案例,然而,这在我国生物学研究界的应用至今仍然处在起步阶段。研究三维动画在现代生物学研究活动中的运用,能够使三维动画更好地服务于生物学研究和其他相关科研项目,为生物学科研与科普活动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彭国华,陈红娟编著.3ds Max三维动画制作技法(基础篇)[M].科学出版社,2009.

[2][美]葛詹尼加等著.周晓林,高定国等译.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影片的制作篇9

20世纪的30年代,好莱坞在美国掀起了席卷世界的风潮,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类型片种。这些类型片包括西部片、歌舞片、喜剧片、恐怖片、科幻片、灾难片、战争片、体育片、警匪片等。在好莱坞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类型片的制作策略虽然历经沉浮,多次调整,却仍旧是今天好莱坞电影创作的主要手段。类型电影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它一般有三个基本元素:一是公式化的情节,二是定型化的人物,三是图解式的视觉形象。①

在诸多的类型片种,科幻片着力探索人们的想象世界,是备受观众喜爱的一种类型片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科幻片上了高科技的翅膀,将人类的想象力进行无限延伸。3D和CG技术已经不再是局部地出现在电影制作的后期流程中,而是贯穿了电影制作的全过程,其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就是卡梅隆十年磨一剑的3D大制作《阿凡达》。

从2009年12月18日《阿凡达》全球公映以来,刷新了多项票房纪录。截至目前,《阿凡达》全球票房是27. 82亿美元(具体是2 782 275 172美元),其中北美7. 60亿美元 ,占27. 3% ,海外20. 21亿美元 ,占72. 7%。②这部影片在电影史上为“全球电影票房历史排名第一”“北美电影票房历史排名第一”“影史海外票房第一”“中国内地票房最高的影片(14亿人民币票房,超越第二名10亿元人民币左右)”。一切来自商业上的巨大回馈和观众的好评让卡梅隆的十年坚持终于获得了回报。

这之后3D技术、CG技术和IMAX技术大展风头的一年。米高梅的正式破产宣告了数字技术对电影行业的巨大冲击。2010年11月,好莱坞历史上的重要角色米高梅电影公司宣告破产。在电影行业不断刷新票房纪录,创造惊人的利润的同时,也有一些像米高梅这样的老牌电影帝国淘汰出局,将最好的时光和回忆留在了20世纪好莱坞百年的光影记录中。在当年8大电影公司投靠实体企业将利润作为创作的风向标之时,米高梅则没有顺应形势完成这个经济化的转换。有人分析:米高梅公司在21世纪后佳作欠奉,没有一丝一毫的现代氛围,或者说紧凑的都市情结。它身后的电影总是带着粗粝的胶片感和古朴的戏剧性,没有被3D染指,没有极端的技术倾向,它冷淡而优雅地兜售着梦想,左右着当时的电影潮流,而这些坚定的个性令其在日新月异和疯狂盛大的3D或者CG技术面前,像一个留恋过往的宅人一样反应迟钝,焦灼地停留在那个男人永远抽烟和绅士,女人一直在红唇和淑女的时代不肯向前,充满了与时间死磕的窘迫与天真。③

《阿凡达》的数字摄影技术为数字电影时代的制作提供了很多可供利用的手段。

1. 实景3D摄影系统

实景3D摄影系统是著名导演卡梅隆与他的重要搭档文斯·佩斯自主研发的一套使用3D方式的实景拍摄的系统,主要用于对电影场景中人类角色的相关场景。这套系统最早被卡梅隆用于自己的电影《深渊幽灵》的拍摄,之后又用于其他一些影片的实验,最终在《阿凡达》影片的制作中达到了成熟和完美的使用境界。这套系统由一个稍微大于普通摄影机的长方形机身配备两个高清的数字摄影镜头共同组成。两个镜头都可以通过手动灵活地进行间距和角度等的调节,这种机器的工作原理和人类眼镜的视觉原理非常相似。摄影机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能和摇臂、轨道、斯坦尼康等辅助设备协同使用,而且这块机器还能够深入到非常狭小的空间进行微距离的拍摄,所获得的影像效果比传统的方法更加真实和连贯。

2. 虚拟摄影系统

虚拟摄影系统的核心是虚拟摄影机,由卡梅隆等参与研发,主要使用于虚拟场景的拍摄,在著名影片《阿凡达》中,纳美人为主的场景就是通过这套系统拍摄的。虚拟摄影系统最早使用在影片《黑客帝国》的拍摄过程中,不过当时主要将之使用于可视化预览,也就是帮助导演通过一些程式化的虚拟镜头来测算最为合适的拍摄角度,当时的技术还未能将这套系统用在拍摄的具体环节中。卡梅隆对这套系统发生了兴趣,并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实现了很好的改进。卡梅隆的努力和坚持让虚拟摄影机真正出现,并被用之于虚拟场景的直接拍摄,这也为影片的工作人员监测虚拟场景拍摄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3. 协同工作摄影系统

协同工作摄影系统是实景3D摄影系统和虚拟摄影系统协同完成摄影的工作系统,可以用于拍摄同时包含实景演出和虚拟角色演出的画面。协同工作摄影系统采用实时合成传输的技术进行场景的补充,让实景拍摄中的蓝幕和绿幕被即时抽离,虚拟场景同步填充,这样导演在监视器里看到的不再是空旷的蓝幕或绿幕中演员的演出,而是真实的外太空里人物的即时表演。还有一种情况是虚拟的角色填充到实景演出的场景中,虚拟角色制作完成后能够同步出现在实景人物和环境的演出当中。这样的协同结果让导演能够即时监控虚拟角色和真实角色之间的互动,也可以让演员了解虚拟角色的动作,以便更好地实现配合。

4. 动作捕捉技术

动作捕捉技术(Performance Capture)就是从实景演出中提取演员身上真实的动作数据,将之传输给电脑填充给虚拟角色,让生成的虚拟角色达到真实演出的效果。在动作捕捉技术(Performance Capture)进行时,通常需要演员穿着有无数的数据捕捉点的特制服装,在工作室内进行表演。服装上有若干个由LED灯制成的跟踪点,这些跟踪点多数都是放置在人体骨骼结构的关键位置。在人物进行相关动作时,骨骼位置的跟踪器 ,LED灯会向外发射红外线的光谱。而有无数台的摄影机被放置在工作室的顶棚位置,这些摄影机能够捕捉LED灯所发射出来的近红外线谱的反射来捕获对应的跟踪点的运动数据,这些被捕获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后台,在通过Motion Builder的计算得出跟踪点在三维空间内的坐标和运动路径。

5. 表情捕捉技术

另外,为了获得更加自然细腻的人类表情,同时将捕捉过程从后期制作时去除,卡梅隆协同维塔工作室开发除了全新的表情捕捉系统(Facial Performance Capturer)。这套系统主要设备是面部捕捉头戴设备,这种设备是一款无边的安装了微缩高清摄像头的帽子,这个帽子与演员头部的接触面覆盖了除开面部以外的所有区域,这样可以保证在头部的运动过程中摄影机的摇晃程度最小,以此达到捕捉数据的精确性。摄像头配有广角镜头并通过一个轻型的设备架设在距离演员面部前方几英尺的距离处。在演员开始进行面部表演前,工作人员在演员的面部特定位置涂抹绿色的跟踪点,这些捕捉点与CG角色面部的相应位置进行了精确的绑定。在演员的表演过程中,这些跟踪点会根据演员变化的面部表情和眼球的变化等记录下来并传输给后台的制作。

对于《阿凡达》影片来说,技术的成功已经获得充分的肯定,而对其的质疑主要来自内容的单薄和叙事的简单。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我们在腾云驾雾般的打斗中睁大了眼睛,却并未启开心灵。

科幻影片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探寻人类最终的归宿和命运,有忧虑的末日情结,也有乐观的救世理论。生命中我们从何处来,去往何处,是科幻影片不断追问的命题。一种可能就是灵魂脱离肉体的存在,变成精神的纯粹力量而存在,在《2001太空漫游》和阿瑟克拉克《童年的终结》等科幻影片中,人类最终变为能量的所在,摆脱了肉体的存在。另一种可能就是个体的灵魂最终融入一个整体。一个个具体的人,成为一个统一的意识体,或者是所有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都融为一个意识体,如《基地》续集中的体现。

《阿凡达》最受到人们诟病的就是它叙事的陈旧性。在技术先行的前提之下,一切都是观众固有的观影习惯能够猜测的情节发展。制作者将贪婪的人类和外星球之间的战争放在故事的主线,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是副线。故事本身似乎并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东西,而且这两条主线都缺少细节的支撑。其中甚至有些地方存在叙事的漏洞,如Jake被纳威人接受的过程有些缺少细节,而倒戈的小壮妞也缺少前期的铺垫。对于《阿凡达》叙事的套路化,有人认为即便将《阿凡达》的故事背景完全抽离,它的银幕魅力几乎没有损耗。也就是说,如果将一个完全另外的故事放置在这个架空的完美世界当中,仍然会吸引如此众多观众的目光。由于叙事以外的东西如此出色,几近完美,以至于故事与背景之间的关系被重新定义。

在《阿凡达》的影片中,还是依稀可见作者对于人类命运的普世思考。首先,作者将故事置外太空,将人类的贪婪和对资源的无尽掠夺设置成为人类摧毁自我环境的重要推手,外太空人类的纯真与善良是人类对本真自我的追求。人类命运的走向成为影片给观众的提问。而在这部影片中,也有对于肉体和灵魂关系的思考。人类总是惧怕肉体的灰飞烟灭,所以期望灵魂的永生。但是灵魂的不灭轮回让人类又惧怕永恒的孤寂之苦,所以只能寻求人类意识体的融合。《阿凡达》的主题设置也契合这种想象。在潘多拉星球上生活的纳威人死后灵魂都会回到“爱娃”那里融合,并获得一定程度的永生。Grace死后回到爱娃的怀抱就体现了人类的终极关怀。

数字大片在中国横扫票房榜,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强有力的对手。在“电子游戏文化”成长起来的中国年轻观众,对于充满了科技魅力和人类想象力的大制作顶礼膜拜。《阿凡达》的出现让中国的观众雀跃,也让有着巨大潜力的中国电影市场和创作者们陷入沉思。

注释:

① 王宜文:《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9页。

② ,新浪博客。

[参考文献]

[1] 王宜文.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9.

[2] 邵牧君.西方电影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4.

[3] [美]克莉丝汀·汤姆森,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M].陈旭光,何一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60.

影片的制作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3-0053-03

Application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in Short Film Production Course//Wang Liping, Yang Baohua

Abstract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application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in Short Film Production Course. Then, it describ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in Short Film Production Course.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effect and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Key words project-based teaching; short film prod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Media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China 252059

影视短片制作是一门影视短片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综合性较高,一般在影视专业三年级开设。从内容上看,该课程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即基础知识、中期策划、后期成片。基础知识部分主要讲授短片概论、短片史、短片制作流程等;中期策划部分主要讲授短片的剧本创作和拍摄技巧;后期成片部分主要讲授如何在非编机上完成后期的剪辑、特效和包装。从教学目标上看,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影视短片的创作规律和创作技能,还要求学生在从事艺术创作的实践中,培养更多的团队意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影视短片制作课程中,以项目带动课程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在影视短片制作课程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方法的 意义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中一种代表性的理想形式,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建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方式工作,按照实际工作的流程,共同制定计划,合作完成项目。在影视短片制作课程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1 架构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对影视短片制作课程而言,“项目”就是学生按照短片制作的完整流程,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完成项目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指导具体的实践,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过程。通过实践,他们可以验证理论,积累经验,同时也能够发现自身某些专业知识的欠缺,明确自己进一步学习的目标。

1.2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项目式教学是改变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把现成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寻找项目、分析项目、完成项目的过程。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主动探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期更好地完成项目。

1.3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项目式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知识可以转化为能力,而能力又可以丰富知识。影视作品创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编导、摄像、美工、灯光、音响等各方面密切合作。为了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项目小组成员必须团结协作,各尽其责。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为适应未来精细化工作所必备的组织、交往与协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2 影视短片制作项目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在影视短片制作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是一项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项目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项目来进行学习,但它并不是抛开理论课不上,或教师布置了任务就放任不管,而是要通过项目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关系,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工作的时空,而且要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践环节的设计上下工夫。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影视短片制作的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同时,课程的教学模块应与项目的任务分解相对应,从而使教学过程更为严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上,可以按照项目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来安排实践活动。

2.1 组建项目小组

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般4~6人一组为宜,学生按照编剧、导演、摄像、灯光、录音、剪辑等岗位进行分工。由导演作为小组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收集整理资料和对外联络等任务。分组时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学生的专长分组,保证各小组之间的技能水平相近,避免由于小组之间的差异太大而影响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最终效果。

2.2 确定项目

一般由教师提供项目来源。为了适应学生的不同兴趣,教师提供的项目来源范围要适当宽些。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提供4类项目:一是各类DV大赛,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海大学生电影节、“科讯杯”全国高校学生高清暨DV作品大赛等;二是校园电视台、地区电视台等相关栏目的合作项目;三是企业的委托项目;四是师生协商共同确立的项目。

确定项目来源之后,小组成员要了解该项目对影视作品的各项要求,包括内容要求和技术指标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召开讨论会,确定作品主题,填写项目申报表。教师要对各组的选题严格把关,以保证项目的质量。项目要具有可行性,即摄制过程中涉及的人物、道具、设备和场景等要在可解决的范围之内;项目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项目要具有艺术性,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作欲望。

2.3 制定计划

一旦项目申报表获得教师批准,项目就进入计划阶段。制定计划的目的是让小组成员明确谁应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任务,强调学生的时间观念、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在计划中要安排文字稿本写作、分镜头稿本撰写、演员排练、设备准备、现场拍摄、后期剪辑等具体工作的程序、时间和负责人等,并最终形成工作计划表。

2.4 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阶段的具体任务是将计划落实为行动。在完成项目计划之后,每个小组成员都开始着手完成各自所承担的任务。在这一阶段,学生容易出现急于求成的心理,常常表现为既没有设计好分镜头稿本,也没有制定出拍摄日程,就急于进入现场拍摄。这时,教师要担当好指导者、观察员和管理者的角色,对项目的进度以及完成质量进行实时监控。通常的做法是由各小组长定期向教师汇报项目的进展情况,并提交阶段性成果。对于不合理之处,教师应及时提出整改建议。

小组长负责项目的宏观调控。在遇到问题时,小组长组织讨论会,由全体成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旁听会议。对于在讨论中不能达成一致的观点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在项目实施结束时,各小组需要提交作品、过程性材料和完备的工作文档。

2.5 评价

项目实施结束后,要及时进行交流、展示和讨论,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这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让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评价要从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三方面进行。

1)组内评价。组内评价是“过程评价”。在小组内,每个小组成员对自己和他人在工作强度、工作难度、工作态度和工作配合度等方面进行等级评价,并填写评价表。

2)组间评价。组间评价是“作品评价”。各小组的作品在全班展播,接受全班学生的评价。也可以采用在网络上建立视频空间的方法,每个小组把作品及相关资料上传到网络视频空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评。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推荐出最佳作品,在全校范围内公映。

3)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项目评价”。教师在检查各组的剧本、分镜头稿本、剧照、工作文档等过程性材料的基础上,结合作品的完成情况,对项目是否达标做出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析每个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总结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并通过讨论、争辩、提问、答疑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影视短片制作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影视短片制作项目教学的效果与思考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它从根本上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几个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实践表明,在影视短片制作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是可行的、有效的,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的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施项目教学,学生的创作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实实在在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了自己的作品,在自由、民主的学习气氛中体验艺术创作的无限乐趣。

在影视短片制作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是一项教学改革的探索,其经验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从目前采用项目教学的情况来看,有下列问题值得注意和思考。

1)关注每个学生,实现人人发展。教师在整个项目教学活动中需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有较大差异,在小组活动中又会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因此教师必须明确每位学生能做些什么,在做些什么,并善于调动每位学生参与到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中去,确保学习任务的落实。如果这方面工作没有做好,很容易导致小组中部分基础较好、态度积极的学生承包所有工作,而其他学生则甩手旁观,没有得到锻炼。可见要指导好一次项目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素养,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水平。

2)重视过程管理,确保能力培养。项目完成的好坏不能只从学生最后完成的影视短片这一结果来衡量,结果固然能反映一些问题,但过程更能反映学习的实质。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时时监控好项目的进度以及学生的完成质量。通常的做法是对项目进行阶段分解,制定出详细的阶段任务目标和具有指导意义的阶段评价标准,并在每个阶段结束时进行总结和评价。虽然这项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和较大的工作量,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确保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开放实验资源,提供条件保障。学生的项目计划一旦确定,教师就要严格按项目计划的要求开放实验室和实验资源,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条件保障。但是开放实验室和实验资源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实行,而不是盲目开放。一般来说,在“确定项目”和“制定计划”两个阶段实验室不对外开放,以避免造成实验资源的无谓浪费。

参考文献

[1]殷旭彪,王永花.基于项目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5):125-129.

[2]林韬.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的教学方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1):99-106.

影片的制作篇11

学生进过学习影视广告的相关理论知识,将其应用到课堂的实践创作当中。经过分组、策划、拍摄和后期剪辑完成了本组的影视广告作品。这是目前大部分影视创作课程的课程安排。这样只注重学生的创作,轻视了对于学生自我展示和自我包装的训练。

近年,随着高校扩招、国际金融危机等国内外的诸多原因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招聘会上,在众多的求职者中,毕业生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应聘成功呢?怎样更好地在很短的面试中展示自己?这都对现在的高校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思路中,完成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往往就是作业的终点和最终目标。可见,这一思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

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威尔伯・施拉姆认为,大众传播是这样一个过程:传播者将讯息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传者,受传者再将反馈反向传播给传播者,传播者可以根据受传者的反馈对后续传播进行调整。大众传播过程是双向的、完整的。

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反馈传播者后续传播

学生将产品信息和自己的感悟制作成作为影视广告,这是传播者将讯息进行加工。最终完成的影视广告作品就是传播过程中的讯息。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进行到这一步,讯息并未完成传递。学生只是处于一个“孤芳自赏”的程度。学生的影视广告作品未通过媒介进行大众传播,他们更无法获知自己的作品公映后,观众有怎样的观感。

首映仪式正是给学生一个平台,将自己的影视广告作品通过首映仪式、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泛传播。通过宣传让自己的作品获得较多的观众。同时,更能够获取更多观众的反馈,便于学生进行进一步改进和调整。

课堂教学以知识讲解和模仿创作相结合。通过讲解影视广告基本常识,让学生对于影视广告的基本特点有广泛和理性的认识。再观摩优秀的影视广告作品、影视剧作品、广播节目作品,深层次挖掘影视艺术的巨大宝藏。学生通过分组、集中创意、制作拍摄脚本、前期拍摄、后期剪辑等环节完成了影视广告作品,进入作品首映仪式的策划和实施阶段。

通过实践教学,作者摸索出简单的首映仪式设计流程包括:首映仪式策划阶段、首映仪式宣传阶段、首映仪式活动举办、观众意见搜集和整理阶段、效果评估阶段。

效果评估采取以外部评估为主,内部评估为辅的形式进行评估。

影片的制作篇12

以下,本刊将为大家介绍土豆网人气“豆角”子墨、叫兽、小夕等使用佳能影像器材拍摄的作品。在想像力、创造力,还有专业技巧的共同作用下,他们能带给大家怎样印象深刻的视频短片?

出色性能带来美妙意境

子墨曾在拍一些广告短片时使用过专业的大型电影摄影机。现在,轻便灵活的佳能专业DV XF100/105的出现,以及EOS数码单反相机中出色的视频拍摄功能,给他提供了新的拍摄思路。《两个男朋友》MV是子墨的新作,他说拍摄这支MV是为了唤起80年代初,经历过北冰洋汽水、大白兔奶糖、双棒时代人的集体回忆。在《两个男朋友》MV拍摄中,子墨使用EOS 5D Mark II拍摄正片,配合灵活、易调度的XF100来拍摄片场花絮。

佳能EOS 5D Mark II的全画幅带来了更大的视角和更浅的景深,创造了十足的电影感。并且和佳能庞大的镜头组搭配,能拍出更有创意更梦幻的作品,这在以前的拍摄制作来看是不敢奢求的。而且EOS 5D Mark II的高感光度能够拍摄更有意境的夜晚,无需额外的灯光辅助,一支蜡烛的亮度就能满足拍摄需求,营造出拍摄者想要的气氛。在操作性上,EOS 5D Mark II相当于“游击战”,而传统机器属于“阵地战”。在一些刁钻的取景角度和非常拍摄环境下,佳能EOS 5D Mark Il更是将短小精干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对于一部视频作品来讲,花絮同样重要,它记录了制作团队在拍摄一部成型作品的全过程。佳能XF100专业DV凭借其小巧的机身、优秀的画质,在便携性、易操作性以及记录性方面都能满足一部作品的花絮记录任务。同时,也没有大型摄影机的压迫感和介入感,不会对演员造成干扰,最忠实地记录下具有作品文献意义的花絮,和正片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灵活搭配助力大题材创作

这次土豆网上人气最旺的叫兽所带来的新作,是用佳能EOS 5D Mark II和XF105专业DV拍摄的严肃题材短片――《第一次》,一部关于723温州动车追尾事件的短片。选择该题材是因为这个事件给他的触动很深,促使他在最短的时间内拍摄一部相关的短片,希望能用简单的方式表达深刻的主题。而EOS 5DMark II和佳能XF105专业DV的搭配,正好可以满足叫兽拍摄全部的需求:EOS5D Mark II的浅景深可以营造良好视觉效果,带来梦幻般的朦胧场景,能够强调出情节中所需的神秘感和悬念;佳能XF105既小巧又专业的特点,解决了在这种复杂环境中拍摄动态镜头的难题。

在实际拍摄中,与EOS 5D Mark II搭配的镜头,使用了一支18-135mm变焦头、一支F1.8定焦镜头和一个苏联产的LOMO电影镜头,而录音设备仅用了EOS 5D Mark II的自带录音。在灯光方面,完全是以家用日光灯作为光源,但佳能EOS数码单反相机的感光度极高,即使光线不够强,也能够拍摄出明亮的画面。另外,EOS的小巧便利能让镜头深入到更适合的位置,从而获得构思中的完美视角,同时也能满足对画质的要求。比如叫兽的此部短片,在拍摄厨房做菜的段落中有很多角度刁钻的特写,EOS数码单反相机凭借其机身小巧,可以轻松地设置机位,且设备操控性很强,就算是新手掌镜也毫无压力。

在短片中,使用XF105拍摄出的动态画面如行云流水。在保证画面流畅的前提下,视觉效果细腻、无拖曳感,也没有那种让观众不快的画面抖动。其优秀的色彩取样率以及设计优良的镜头组提供了令人满意的高画质;高动态范围以及低照度下的完美表现让叫兽在室内光线环境下拍摄出更为细腻饱满的画面;小巧的机身在狭小的室内拍摄环境中也表现得游刃有余。

无带化+通用性 让后期更简单

《失忆》是土豆网新人“豆角”小夕拍摄的一部以情感故事为主线的视频短片作品,同样使用了佳能EOS 5D Mark II和XF100专业DV搭配拍摄。拍摄《失忆》是制作人员第一次使用佳能专业DV,拍摄团队感觉很好,在遇到摇、移等跨度比较大的镜头时,都会使用XF100进行拍摄;而EOS 5D Mark II的使用,让摄制组完美地运用了专业的电影语言去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获得了理想的视觉效果,画质效果媲美电影画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