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的基础知识合集12篇

时间:2024-01-09 11:02:50

水电工的基础知识

水电工的基础知识篇1

1.对学生合理分层

教师在对学生分层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状态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将学生分成3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数量大致相等。教师可以将在电工基础学习中,实践能力较强、专业技术过硬的学习分成第一个层次,即:优秀组。而针对于一些实践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的学生分成一个层次,即:提高组。针对于一些实践能力较弱,并且专业技术一般的学生分成一个层次,即:基础组。教师通过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教学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度,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对学生分完组之后,开始进行分层教学。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由于电工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相关电工技术的理论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决定了电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例如,在进行三相电路基本知识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三个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①优秀组:针对于优秀组的学生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应为:学生在学习三相电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再次进行提高,通过为学生布置扩展性的学习任务,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②提高组。针对于提高组的学生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应为学生在掌握三相电路基本知识的同时,思维扩展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教师可以为提高组学生布置难度不高的扩展性学习任务,进而满足提高组学生的学习需求。③基础组:基础组学生由于在学习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类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无法对三相电路知识进行快速的掌握。因此,教师在进行关于三相电路知识的教学中,针对于基础组的学生应该以最为基本的知识为主,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这样才能够增强基础组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基础组学生电工基础知识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

3.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在中专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由于不同层次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像基础组的学生对于教师教授的教学内容无法充分的理解,加之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速度,影响到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而针对于优秀组的学生,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生很快就能消化,进而耽误了优秀组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层。例如,在进行“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实验课的教学中,对于基础组的学生,教师应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按照教师的要求将线路接好,并且应该要求学生反复进行实验,以加深学生对于实验的印象,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针对于提高组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要求学生按照学生的指导自主的进行实验。而针对于优秀组的学生,教师应该增加实验的难度,教师可以临时改变某个参数,应要求学生按图自行接线,以满足优秀组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中专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习到符合自身学习能力的知识,进而提高了整体学习的学习效果。

水电工的基础知识篇2

该书主要阐述了庭院生态农业的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庭院经营管理的概念、要求及策略,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着重介绍了庭院种植型、庭院养殖型、庭院能源利用型、庭院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庭院无公害生产模式、庭院休闲观光旅游服务模式等主要模式类型的组建及其关键实用技术。

2.《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定价:8.30元/本

该书主要讲授植物病虫害、农田杂草、农田鼠害和农药施用的基本知识,着重讲了植物病虫害的调查、测报和防治;农田杂草的种类、分布、习性及防治技术;农田鼠害的生活习性、预测预报及防治措施;农药类别、药理及安全施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农业基础化学》定价:9.90元/本

该书主要讲述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旨在使学员掌握一些必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能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化学问题。

4.《兽医药物临床应用》定价:12.70元/本

该书主要讲述兽医药物应用基础知识、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的药物、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维生素类药物、肾上腺素类和抗过敏药物及解毒药等11部分。

5.《家畜饲养学》定价:11.70元/本

该书主要内容是:阐明畜禽生存、生产所需要的营养素,以及营养素缺乏或过量对畜禽生产和健康的影响;研究畜禽营养需要量及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和手段;阐述饲料的种类、来源及营养价值;针对各种畜禽营养需要量,合理利用饲料资源,科学而又经济的提出配合饲料的配方。

6.《电子技术基础》定价:17.10元/本

该书主要讲授了整流、逆变、放大、振荡、运算及数字电路等内容。而每部分内容中包括电子器件(简称管)、电子电路(简称路)两个方面。“管”指二极管、三极管、运算放大器、门电路、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显示器等;“路”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对管的讲授着重于研究它的特性、参数、选择及使用中注意的问题;对路的讲授着重于各种电子电路的应用,包括如何看电路,以及电路的性能、用途、特点和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计算。本书有意识地用管、路结合的方式讲述,便于学员自学。

7.《工程技术基础》定价:22.10元/本

本教材内容包括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建筑工程等三大工程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机械工程领域包括机械识图、机械设计基本常识、机械加工基础知识;电气工程领域包括电工基础知识、常用电工仪表及其使用方法、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三相和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低压电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安全用电;建筑工程领域包括水力学基础知识、水泵的基本原理和选择使用方法、给排水工程识图的基本方法、给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热工基础知识、风机的基本原理和选择使用方法、暖通工程基础知识和土建工程基础知识。

水电工的基础知识篇3

前言

分层教学法在中专电工基础教学中应用优势较为明显,由于学生在进行电工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其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教师进行学,势必影响到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将分层教学策略应用于电工基础教学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相应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1.对学生合理分层

教师在对学生分层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状态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将学生分成3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数量大致相等。教师可以将在电工基础学习中,实践能力较强、专业技术过硬的学习分成第一个层次,即:优秀组。而针对于一些实践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的学生分成一个层次,即:提高组。针对于一些实践能力较弱,并且专业技术一般的学生分成一个层次,即:基础组。教师通过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教学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度,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对学生分完组之后,开始进行分层教学。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由于电工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相关电工技术的理论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决定了电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例如,在进行三相电路基本知识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三个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①优秀组:针对于优秀组的学生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应为:学生在学习三相电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再次进行提高,通过为学生布置扩展性的学习任务,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②提高组。针对于提高组的学生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应为学生在掌握三相电路基本知识的同时,思维扩展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教师可以为提高组学生布置难度不高的扩展性学习任务,进而满足提高组学生的学习需求。③基础组:基础组学生由于在学习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类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无法对三相电路知识进行快速的掌握。因此,教师在进行关于三相电路知识的教学中,针对于基础组的学生应该以最为基本的知识为主,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这样才能够增强基础组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基础组学生电工基础知识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

3.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在中专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由于不同层次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像基础组的学生对于教师教授的教学内容无法充分的理解,加之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速度,影响到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而针对于优秀组的学生,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生很快就能消化,进而耽误了优秀组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层。例如,在进行“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实验课的教学中,对于基础组的学生,教师应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按照教师的要求将线路接好,并且应该要求学生反复进行实验,以加深学生对于实验的印象,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针对于提高组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要求学生按照学生的指导自主的进行实验。而针对于优秀组的学生,教师应该增加实验的难度,教师可以临时改变某个参数,应要求学生按图自行接线,以满足优秀组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中专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习到符合自身学习能力的知识,进而提高了整体学习的学习效果。

4.对学生的考核进行分层

在中专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分层考核。如果教师设置的考核内容难度过大,对于基础组的学生来说难度过大,如果教师设置的考核内容过于简单,将会影响到优秀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学生的考核分层非常重要。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优秀组、提高组和基础组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三类试卷。针对于优秀组学生的试卷,教师应该加大难度,多涉及一些拓展性的考核内容。针对于提高组学生的试卷,教师应该将基础知识和拔高知识的比例进行合理的划分,一般70%的基础考核内容,30%的拔高考核内容。针对于基础组学生的试卷应该以基础知识的考核为主,这样一来,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完成相应难度的考核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及时的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有助于促进中专电工基础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促进中专电工基础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于中专电工基础教学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对电工基础学习没有信心,在课堂的学习中无法与教师进行紧密的配合,影响到学生学习上的进步。教师将分层教学策略应用于中专电工基础教学中,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学习能力低的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知识能够夯实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高的学生通过学习扩展性知识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而促进了整体学生的进步。

【参考文献】

水电工的基础知识篇4

中图分类号:TM13文献标识码: A

电路基础是技工院校维修电工和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切合技工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改进电路基础的教学方法,以学好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技能教学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兴趣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电路基础的教学质量,适应技工院校教学工作。

一、认真做好课程与课堂的导入设计

要学好电路基础,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电路基础》课程和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的课程与课堂的导入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课程导入主要是上好第一堂课,它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认真上好绪论课。教师多介绍一些电路基础理论在生活中、生产中、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以及与学生生活体验联系密切的事例,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无处没有电,电路基础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联,电路基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加学生对电路基础学科的亲切感。其次,教师要讲清本课程与专业理论课及实习操作技能课之间的关系,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最后教师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一些方法。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法,无疑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会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电路基础的积极性。

而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去。其导入方法必须依据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基础进行设计。

主要有:1、生活经验引入法。它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知的基本知识出发,通过教师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引发学生联想,自然地导入新课。例如:电费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照明电路忽明忽暗是受哪些因素影响?短路跳闸时电力系统中又会产生哪些异常现象?这些问题都能使学生感到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能够用将来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从而对电路基础课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设问引疑法。在课堂教学前,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要点,认真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联想。例如:在讲授串联谐振电路时,可以通过设置如下几个问题来引入课题:收音机是怎么实现调台收听节目?调台过程中到底调节的是收音机里的什么?为什么有的收音机杂音较大,而有的却很小呢?几个似懂非懂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并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之中。本节课就可沿着这些问题逐步展开教学。

3、悬念激趣法。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将探究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时,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介绍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主要将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简单的介绍。听完介绍后学生会对磁悬浮列车很感兴趣,他们会踊跃的向教师提出各种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磁悬浮列车的安全性是如何得到科学保障的。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

此外还有我们较为熟悉的开门见山法、类比引入法、复习引入法、演示现象导入法等,因篇幅所限在此不再赘述。

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与专业实例教学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电路基础》的兴趣,教师应把枯燥的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或生产生活等实际联系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人浅出。例如,学习电流、电位、电压、电动势等物理量之前,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水流、水位、水压、水泵等概念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因而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先简要介绍:水流是指水分子在水压的作用下由高水位向低水位的流动,而低水位的水又由水泵把它抽到高水位,从而保证高低水位之间始终存在水压,水流才能不断循环。进而说明:电流是指电荷在电场力(电压)的作用下,由高电位有规则移向低电位,而低电位的电荷又通过电源力(电动势)的作用,不断由低电位移到高电位,从而维持电路两端电压及电流。

基础理论是为专业理论和实习操作技能服务的,电路基础教学也不例外。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联系专业实例进行教学。如讲授自感和互感时,可分别联系常见的日光灯的镇流器和变压器;讲授串联谐振条件时,可联系收音机的调台;讲授三相交流电时,可联系生活中的三相供电线路和三相电动机等来讲。这些实例,实用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从而使学生学习过程感觉不空洞,学有所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实物与实验教学

《电路基础》课程中,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也有具体的实际应用,其中很多内容都涉及电气元件及设备的结构。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如果只按书本教材死板机械地讲解,学生一般都会感到抽象难懂,从而觉得枯燥无味,严重影响学习热情。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实物教学,即在讲解相关内容前,先让同学看看实物,从而提高学生探索元件及设备内部原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讲单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时,首先应找一台单相发电机,拆开让学生观看其结构,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演示一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基础上再讲解原理时,学生一般都会主动思考,配合教学并且对学习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电路基础》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大部分内容都可以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实验教学也是最灵活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验中可以随时设置疑难,观察现象,从而促使同学思考。特别是演示实验不受场地限制,占用课时不多,操作简易方便,现象明显,且可边演边教,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使学生住意力集中,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的印象,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电路基础》中演示实验较多,成功地演示好每一个实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多用比喻和类比阐释某些抽象概念和理论

概念多、且理论抽象,这是《电路基础》难教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适当运用比喻和类比,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概念、深奥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如讲授电容器的充放电时,可以用这样的比喻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充放电过程的理解。如下图所示,A、B是两个相同的圆柱形水桶,且B可看成一个水位恒定不变的水源(相当于直流电源)。打开开关D,给空水桶A注水(相当于给电容器充电)。显然水管G中水流量(相当于电流)会由大到小,A水位(相当于电压)却由小到大。当A与B水位相同时注水结束(相当于充电结束)。关掉D打开E,A放水(相当于电容器放电),水管F中水流量(相当于电流)由大到小,A水位(相当于电压)也由大到小。这样就把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充放电过程形象化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

水泵与电流、电位、电压、电动势类比;把磁路、RL的暂态过程等分别与电路、RC电路的暂态过程进行对比。使学生在类比和比较的过程中区分其不同的特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规律。

五、对教学内容、方法、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由于技工院校学生基础较差,电路基础教学课时又不多,教师没有办法按照教学大纲课时安排进行教学,必须对一些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课时作出适当调整。一是应当根据企业对不同技能等级产业工人的实际需求,对《电路基础》的内容进行调整,把握实用够用的原则。比如对中级工学生的电路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上,像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和非正弦交流电等内容可以不讲。应该让这部分学生重点掌握电路的一些基本概念、电磁感应原理、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以及日常维修和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而对高级工班则适当加深难度,因材施教。二是在教学中,教师可视情况将某些公式、结论等复杂的数学推导过程适当简化,重两头(物理条件和结论)轻过程(数学推导)。如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串并联谐振的条件,三相交流电相电流与线电流、相电压与线电压的相位关系等的数学推导,过程繁琐复杂,适当简化其推导过程,教学效果反而更好。三是协调学校相关科任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重点。如《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复数运算可作为电类专业的教学重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安排在《电路基础》教学进度之前,这样可以降低《电路基础》中数学运算量较大的章节的教学难度。

总之,电路基础的教学必须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寻求新突破,要围绕构建理想课堂充分研究学情,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改革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实验教学,拓展思维空间,并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求实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电路基础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小玲.《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方法谈.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

水电工的基础知识篇5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培养适合时展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目标。这也就意味着职业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科的特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顺应时展的需求,来开展“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电工电子学科内容涉及面广,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电工电子教学中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

任何知识和能力都必须具备厚实的基础,电工电子专业也是如此,只有基础知识厚实,才能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各项能力。在电工电子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认真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加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电子元件与电路、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学习,同时笔者还通过课堂练习、课下作业、及时测验等传统的教学方法督促学生学习,从而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工电子教学中涉及实验教学,如: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单片机等等,都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来让学生更清楚、更直接的了解其中的原理。从某种角度而言,电工电子教学的实验性较强,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的这个特点,构建开放性的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动手,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对于一些基本的电路实验诸如:模拟电路放大器,一般是让学生结合实验步骤、所需器材、设备来自主进行收集信息、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合等,强化学生对电工电子基本技能的掌握,巩固理论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学习“晶体三级管的放大特性”教学内容时,笔者首先出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即:发射极、集电极、基极上三个电流的分配是怎样的?变化情况又如何?其次,让学生结合这三个问题,设计相关的电路连接、测量电流、三个电流的变化情况等实验方案;进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鼓励学生大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我空间进行实验,促使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开发欲望的形成,因此,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训练,推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

三、通过比喻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电子电工作为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呈现出抽象性的特征。如:电子电工所涉及的一些概念、定律、原理等可以用通过实验来证明,但是一些抽象性的东西是无法直观的讲述出来的。这时候,教师一般会通过“比喻”来来引导学生开展思维,进行想象。这里所说的比喻是结合电子电工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抽象的原理,以学生所熟悉的或者学生较为容易理解的事物原理来进行制定流程,借以来讲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可以说比喻在电子电工教学中有着树立直观形象的作用,同时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思考思路有着直接性的价值。如:笔者在教学中运用比喻教学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在电工基础课中的电流的流动方向教学内容中,笔者将“在外电路中,电流只能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在内电路中(也即电源内部),电流从低电位流到高电位(即从电源的负极流到电源的正极)。”这个原理用水的流动来进行比喻,即:水都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和电流只能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是一样的。之后,让学生展开思考,如果想要让水从低处流向高处需要怎么做?学生对于水的流动较为熟悉,会指出必须要有增压泵或者抽水泵,通过水泵消耗一定的电能做功,使低处的水流向高处。这样以来,就很容易了解内电路的原理。通过比喻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更清楚的掌握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深化了教学内容。

四、挖掘、整合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电子电工作为内容丰富的实用型学科,其实践活动各种各样,内容更是涉及了多个学科的内容。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鉴于电子电工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密切性,物理中的光学、声学、力学、化学中的离子、能量等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整合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思路等,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最为明显的,电子电工与理工类有着很深的渊源,而人们称理工类是创新能力的发源地。教师可以从物理、化学等理工类的基础学科出发,挖掘与电子电工相关的教学内容,并整合有效资源加以运用,延伸电子电工教学范畴,如:笔者在学习关于稳压电源的介绍相关内容时,将物理学科中的光学知识和化学知识等,让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即:采购些太阳能光伏电池,制作电压比较低的电源或者进行采购些材料做成出自己的干电池、简单手摇发电机等。无论实践活动的结果如何,都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五、组建兴趣小组,开展制作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通过采取组建兴趣小组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能力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实验室的建设,准备学生在各种制作活动中需要的材料,在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兴趣小组全员参与的制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制作,尽可能避免课本上出现过的小制作。这样,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学生面对的是非常宽阔的空间,他们的思想就可以纵横驰骋,生发出较多的灵感,碰撞出绚烂的火花。当然,在整个制作活动中,难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笔者便及时正确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实践上完成对整个制作方案进行纠正,对错误的操作进行整改,然后在方案和操作改进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制作活动。通过制作活动,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

结语

总的来说,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电工电子专业所必不可少的技能,对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有着推进的作用。可以说,将电工电子的教学内容从学习型转化为技能型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学生生存的需求。因此,作为教师应抓住教学契机,开展技能教学,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敏,胡钰.创新的方法:自主创新,方法先行[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2]何流.创新能力自我训练[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水电工的基础知识篇6

LI jun1 LIU Mingtang1 YU Guijun2 ZHANG Weijian1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Henan,450045,China;Henan Admissions Office,Zhengzhou Henan,450011,China)

Abstract:"Basic of Computer Culture"a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 in Universities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is a introductory course water fo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fessional students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computer knowledge.This paper firstly analysis and investig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Basic of Computer Culture“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then propose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individualized, focusing on experiments, combined with programs to develop quality,”,according to the computer-based teaching culture of teaching object,and discusses new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reform ideas from the teaching objectives,hierarchical aspects of 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exam mode, and so on.

Key words: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Basic of Computer Culture Guiding ideology Teaching Reform

随着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在水利水电专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就在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上就显得日益重要。作为水利水电类高校的公共基础课之一,《计算机文化基础》就成为水利水电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在水利水电类专业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计算机文化基础》在水利水电类高校教育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计算机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成为高校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尤其是水利水电类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大学生更需要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水利水电类《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目的就是使水利水电类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的水利水电类设计软件操作,从而提高水利水电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为今后的水利水电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目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还是较差,有的已经阻碍了相当一部分学生为水利水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水利水电类《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也和一般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特点也不一样。因此,对水利水电类《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

1 水利水电类《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特点

水利水电类《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有着突出的特点,即具有水利水电行业的特色,偏实践性和专业化。水利水电特色,也就是有意要培养学生的水利水电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往水利水电类专业设计上用,为水利水电类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计算机文化基础;所谓实践性,是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计算机,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专业化是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既要跨越多个学科,但更要和水利水电其他课程结合,因此,水利水电的的理性知识传授相对多一些。另外,水利水电类《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还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能应用到水利水电专业中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水利水电类《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没有考虑授课对象,不具有专业特色

目前,我国各类学校开设的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课程都没有考虑不同的授课对象,所授课的知识和技术都是大一统。但是水利水电类教学在地域上和专业上存在差异较明显,这使得水利水电类高校学生在入校之初就存在着对计算机常识和基本技能的一些差别,有的基础好,有的基础差,如此复杂的水利水电类学生群体,更加大了水利水电类计算机教学难度。

2.2 内容陈旧, 时代感不强

当前,水利水电类技术日新月异,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相对缓慢。一方面是计算机技术不断加速的变革性,另一方面是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更新周期总是落后于技术的发展,从而导致计算机的许多新技术、新知识不能很快出现在教科书上。例如操作系统部分仍然在讲述Windows XP,而Windows XP已经被微软公司不再提供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而学生自己电脑上安装的操作系统实际上很跟进当前流行的系统,像Windows7,甚至是Windows8系统等等。使用这样的内容进行教学,时代感不强,没有新技术的引入,必然会导致学生误认为所学的课程不具有时代感,实践性和应用性不高,对该课程不感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2.3 方式单一,效率低下

水利水电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广泛的应用,水利水电类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面临着丰富的课程内容与有限的学时之间的矛盾。目前,水利水电类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理论授课虽全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但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还是处在演示的初级阶段,大多数时候仍然是被动的听、看,而且和传统的教学手段一样,学生不能主动的参与和实践,远不能满足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的要求,不能实现个性化和专业化教学,更不能因材施教,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差,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 突出水利水电特色教育

首先在新生入学后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摸底考试,将学生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类是只具备少量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同一类别的学生要分到同一个教学班。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第一类学生知识水平都要通过教学得到提高,同时加入水利水电类专业软件的教学,进行简单的软件编程和设计。第二类就先提高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加强试验和操作能力,使学生每次上机都有所突破。

3.2 加入水利水电基本知识,引入专业软件的操作练习

水利水电类专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及时地加入水利水电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作应用,适时地引入水利水电专业软件的实践操作。选择合适的水利水电类专业知识教学内容,才能促进水利水电类专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持续发展,确保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同时,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加大文化基础实验课时比例,让学生练习操作水利水电类专业软件,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水利水电类高校也可以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课堂搬到计算机实验室里进行,让学生能边听讲边操作,这样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我校教师实际参与和主持的科研项目为背景,通过实际的相关水利水电设计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所学习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多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能参与到与现实生活有关的项目和科研实践中,自然就有了学习兴趣,对相应的计算机操作就能更深入的掌握。同时也加强科研项目案例教学法,着眼于对案例的分析、研究,重视科研工作从前期调研、规划、设计和后期的调试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等全过程。水利水电科研项目案例教学模式把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为将来学生实际参与科研项目做好了准备工作。

3.4 参加水利水电创新设计大赛,加强水利水电特色教育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探索方法根据知识内容设置若专题,鼓励学生多参加水利水电创新设计大赛,参加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通过多种多样的竞赛和课外活动实践和学习,锻炼了水利水电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整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同时还提高了学习热情,从而促进了水利水电类《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提升了水利水电类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和实践水平。

3.5 改革考核方式

水电工的基础知识篇7

自2003年电力供需矛盾加剧后,国家调整了“十五”电力计划,加大了电力建设力度。从2004年开始的3年间,每年新开工电站建设规模都在2500万千瓦以上。根据规划到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近6亿千瓦;2020年将达到9.3亿千瓦,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加1倍和2倍。

以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为例,2004年电网最高负荷达到1500.6万KW。自中国加入“WTO”后,上海凭借着区位、城市功能、人才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预计“十一五”期间,上海国民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将带动用电需求稳定增长。综合各种预测方法,预计2010年上海电网最高用电负荷为2350万KW~2450万KW,年均增长率为5.71%~5.8%;年用电量为1120亿KWh~1185亿KWh,年均增长率为5.2%~5.42%,由此可知,我国电力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超常规地发展。电力建设安装属于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随着大量高参数发电机组引入与新技术的应用,如今的电力建设安装是一个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从业人员必须拥有较高的劳动技能和较高的管理水平,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境外跨国设计制造企业的涌入,国内发电行业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迫使我们必须从技术与管理水平上快速提高,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在此背景下,中国建造师制度的建立能够加快提高项目经理的自身素质,是提高工程质量和建设工程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我国缩小与国际工程管理先进水平差距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实施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知识体系的特征

2002年12月人事部、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2003年2月27日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取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资质核准的通知”。这标志着我国原有的施工项目经理资质行政核准制度,逐步由国家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所替代,对于加快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管理及其市场化配置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是对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工程项目管理实务技能考察的一种水平考试。通过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旨在促进建设工程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逐步缩小与国际工程管理先进水平的差距。建造师作为工程总承包及施工管理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也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对建造师的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主要体现“一领域”即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四平台”即管理平台、技术平台、经济平台和法规平台。

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知识体系是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的基本要求,是建造师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科目采用3+X,综合课分别为《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法规》,专业课为《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综合课考试题型为2种,一种是单项选择题,另一种是多项选择题。《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考试题型有3种,一是单项选择题,二是多项选择题,三是案例分析题。根据考试科目、大纲的要求,针对电力建设工程的实际,在《电力工程管理与实务》的知识点方面可以划分为电力工程技术、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与实务、电力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三大部分,通过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促进电力建设工程管理人员自身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三、目前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经理知识结构现状分析

随着电力建设事业的发展,无论是电力建设工程还是发电厂日常运行管理阶段的检修工程对工程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对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对于电力工程建设和设备的质量要求也有别于其他行业。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人们对发电技术的现代化管理知识非常重视,例如在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岗前,岗位培训的时候,不少考生感到这些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迫切需要更新、掌握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新理念、新知识。因此针对目前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经理的知识结构现状,借此通过这次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所掌握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分析,发现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加强培训,提高从业技术人员的现代管理水平。

为了便于培训,我们曾经以上海、南京等地电力送变电企业参加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班中160名考生的情况为样本,在考前辅导时,对照国家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知识体系就学员参加考前辅导之前的知识结构情况进行了分析,其调查结果见表1。发现学员在管理、技术、经济和法规“四大支柱”的知识结构上,与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的具体要求显示出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建设工程经济领域的工程经济基础、会计基础与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掌握方面。对于“1ZI01000工程经济基础”部分,表示非常陌生的有120人,比例达到75%;而表示部分了解的只有2个人,仅为1.25%;对于“1ZI02000会计基础与财务管理”表示非常陌生的有144人,比例达到90%;相比之下,“1Z103000建设工程估价”情况好一些,仅有三个人感到非常陌生。说明学员在工程经济基础,会计基础与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明显缺乏,原因可能是由于在电力送变电企业中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的几乎清一色是电力或者热动专业工科出身的人员。

除此之外,对于组织论这个项目管理学的母学科,很多学员也是感到非常陌生;动态控制理论、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信息管理、合同法律制度等方面知识也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而这些都是现代电力建设工程管理中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如今,由于建造师制度的建立,全国电力系统除参加第一次国家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8000多名项目经理外,最近相关的为数众多的工程技术人员正在迎接二级建造师的考试,力争通过努力学习,掌握这些工程必备的知识。正是由于中国建造师制度的建立,才能对电力工程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水电工的基础知识篇8

第二,综合性的实验教学。在进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的设计的时候,应该有选择性的将煤矿方面的知识穿插到其中,让学生能够对煤矿方面的电工电子技术的使用有所了解。通过对煤矿现场相关的电类知识进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对其有个直观的印象,了解真实的煤矿产业,从而打破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提高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水平。

第三,创新性的实验教学。在这个教学层次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可能包括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基础以及数字电子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电子专业知识。通过这一层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让学生能够独立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协调合作的完成对系统的设计制作等工作,完成设计报告等相关资料的填写,有效的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校应该组织这些学生进行各种大赛的参观和参与,为这些学生提高自己的实力提供平台。

2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研究

第一,调整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创建完善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体系。以往进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时候,需要对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善,创建科学完善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体系,使得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内容能够从理论出发联系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实验教学。其中包括基础性的验证实验教学、设计性的实验教学、仿真实验教学以及综合性的实验教学等等。基础性的实验教学是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基础之所在。基础性的实验教学内容源自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台,是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的关键之所在;综合性的实验教学不仅仅需要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台的存在,还需要利用电子仿真平台来增加其实验教学的真实性;设计性的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提出相关的设计要求,学生按照要求独立进行项目设计,设计完成之后进行实验从而得出可行性方案;综合性的实验教学则是将现有的实验教学方式作为其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些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内容和一些相关的科研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二,转变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计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再加上集成电路工艺的快速发展,使得现在电类学生又多了一项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那就是用计算机相关的辅助分析和设计的工具来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引进到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当中,比如典型的EWB虚拟电子工作平台以及Pspice电子仿真工作平台等的进入校园实验室,这些工作平台的引进,不但能够让学生在进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学习的时候更好的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

第三,将开放式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进行大力推广,搭建开放式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创新平台。开放性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指的就是学生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并不会提前进行准备,而是需要学生独立的按照试验任务书中的要求进行电路设计,并且拟定合适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当实验教学结束之后给予学生评价。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的负责教师还应该组织这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参加一些相关的活动或者是比赛,让这些学生将其创新性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水电工的基础知识篇9

李学文,太原市48中高中语文高级教师,太原市优秀教师,太原市优秀班主任,太原市十佳百优教师,太原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太原市名师培养对象。

专业介绍・能源与动力工程

【历史沿革】能源与动力工程,2012年前称为热能与动力工程。该专业涉及传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地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

【专业缘起】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受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专业分割很细,比如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就包括锅炉、电厂热能、内燃机、涡轮机、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冷冻与冷藏、水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以及工程热物理等几十个小专业。但随着能源动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问题的出现,浙江大学率先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改成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得到广大青年学子和社会各界的认同。不久后,清华大学也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改成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船舶动力方向;(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流体力学。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主要专业实验】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流体力学实验等。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21年的机械工程科动力组,1952年全国大规模院系调整时,脱离机械工程系变为动力机械系,1956年随学校主体迁往西安,是当时交通大学整体西迁的科系之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荟萃了国内外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享有盛誉的教授、专家和学者。现有教职工258名,其中教师172人,实验技术人员62人,行政管理人员2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部级教学名师2名、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名,教授75名、副教授59名。教师队伍士学位获得者占73.3 %。

学院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包括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核科学与工程、核技术与应用、化学工程等在内的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2003年增设的能源环境工程、后续能源与能源新技术、航空动力与空间环境工程3个博士备案点,其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6个全国重点学科,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2个二级学科是我国最早批准的首批全国重点学科。下设热能工程系、制冷及低温工程系、流体机械及工程系、动力机械及工程系、化工过程机械系、核科学与技术系、化学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等8个系和热与流体中心、教学实验中心。完成了大量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和主持单位主持国家973重大项目2项,并与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承担了与美、英、日、韩、希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项合作项目。

在有史以来的多次部级评估中,该院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2个二级学科的评分均始终名列全国第一,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评分也始终在全国名列前茅。

有问必答・关于报考

问题1: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应有怎样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若外语为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学理论(热力学、传热学等),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电工与电子基本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

(4)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技能。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问题2: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

根据专业方向不同,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或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领域工作。也可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还可在本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问题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专业方向的不同有差异么?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因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3)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

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问题4: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系统掌握哪些知识?

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知识要求可适当降低)。

问题5:能源与动力工程中的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什么?

研究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转化为电力、热能等二次能源的生产和利用过程;研究人工环境、制冷空调、低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还研究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转换与利用过程排放的有害物质将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能源的生产必须高效、清洁。能源与环境系统专业不仅对自动化控制十分依赖,而且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集合了热科学、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科学、系统工程科学等高新科学技术。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具有很宽的专业知识面,是一个能源、环境与控制三大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

【意林散文】

羞 涩

文/刘心武

在我的艺术世界里,羞涩几乎无处不在。

我羞涩地画水彩和油画,不仅是因为我没受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也不仅是因为我害怕别人对我的画作鄙薄,而主要是因为我对色彩、明暗、笔触、韵味等充满了虔诚。对于我来说,那相当于宗教信徒走进了教堂。

我更常常羞涩地面对着大自然。

水电工的基础知识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168-02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创新型国家,我国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1]。

为提高工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卓越计划”创立高校与行业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要求学生在企业学习一段时间[2]。本科采用4年学制,推荐“3+1”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进行企业学习和毕业设计。

笔者学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于2013年被列入教育部“卓越计划”培养行列,学生有1年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实践,因此需要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在符合基本教学规律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压缩部分课程的学时学分,让学生能尽快地到实际工程中学习锻炼。现以《水电站建筑物》为例,浅谈在“卓越计划”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改革的问题。

1 课程介绍

《水电站建筑物》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开设于第7学期。教学环节主要由课堂教学(36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课程设计(2周)、实习(2周)四部分组成。该门课程主要介绍水电站输水系统、水电站厂房两大部分设计理论,涉及水电站进水口、渠道隧洞、压力钢管、水击与调保计算、调压室以及厂房布置设计等设计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水电站建筑物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方法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打下基础。

考虑到水电站建筑物课程需要大量的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为先导,又为基础课尤其是技术基础课提供应用对象,增加这些课程的活力,将其结合起来,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亦将大大节省学时,解决学时不够的问题。为此,将水电站建筑物课程划为两块,由浅入深穿插在高低年级授课,课堂讲授、课程设计、实验教学、生产实习4个环节交替进行,从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目前的培养方案中,关于水电站的课程有两门,即《水力机械及电器设备》和《水电站建筑物》。《水力机械及电器设备》为专业基础课,开设于第6学期,32学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根据水电站基本资料选择合适的水轮发电机组,确定水轮发电机组参数,进而确定水电站厂房尺寸。《水电站建筑物》为专业核心课程,两门课程各自教学内容完整,教材经多次修编,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求。

但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水力机械及电器设备》仅仅服务于《水电站建筑物》厂房布置设计的内容。《水电站建筑物》厂房的布置设计内容中,需要根据水轮发电机组的参数确定厂房尺寸。前期学习过的《水力机械及电器设备》就是为了确定水轮发电机组参数。由于《水力机械及电器设备》目的单一且明确,单独开设,当学生在第7学期学习《水电站建筑物》厂房布置设计时,水轮发电机组参数确定等内容时已基本忘完了,需要重新花时间来讲解回忆,知识学习过于零散,不便于相关知识的结合运用。为了增强系统性、可用性及实用性,将《水力机械及电器设备》整合到《水电站建筑物》中,将《水电站建筑物》归纳集中为三部分内容:水轮机、水电站输水系统及水电站厂房,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知识的整体性。

2 课程改革内容

(1)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特点,将专业核心课程资源《水力C械及电器设备》和《水电站建筑物》两门课程进行整合,编写新教材。

在强调课程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新理论、新方法的介绍,增加最新工程实例,注重水利专业培养体系的完备性及课程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将两学科(或多门相关学科)最新科研成果融进教材,使课程内容具有前瞻性、新颖性;增强这两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注重知识的相互渗透,提高课程的综合化和系统化程度。

(2)加强专业导论、水利工程概论等概论课。

《水电站建筑物》课程的一部分内容不需要许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知识,但可为某些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提供一定的工程背景。其教学方法可与认识实习结合,采用大量的现场教学及课堂讲授中穿插投影、幻灯、录像等多媒体方式授课,把水电站建筑物的概貌形象生动地授给学生,提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这部分内容可划进土木工程概论课及专业导论课,在低年级进行。因此,加强土木工程概论课及认识实习是水电站建筑物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

(3)提高水电站建筑物基本理论的授课水平。

由于将水电站建筑物课程中大量的关于“分类”“特点”“优缺点”之类泛泛叙述剔除,移入专业导论课,变为低年级的生动活泼的现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使水电站建筑物课程的理论分量增加,平淡叙述减少。同时,删除过时的和繁琐的内容,腾出学时系统讲授水电站输水系统、水电站厂房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力求讲深讲透,使本课程的授课水平得以提高。

(4)形成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大纲、教学周历等基础性教学资料,对课程方案实施过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按照“理论够用、强化实践、综合提高、全面发展”的教学思路,以改革考试内容、考核形式和考核评价体系为核心,探索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即在以往考虑实验成绩、考勤、作业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比重,增加综合性课外训练、分知识单元阶段性考核及平时课堂讨论等考核形式,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考核模式。

3 课程改革思路

(1)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沿用主流的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工程意识,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可以在讲授完一个章节后,给学生布置综合性的大作业,培养自学能力;或者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对比总结不同建筑物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

(2)采用高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通过收集、制作动画、图片、录像等资料,使抽象、复杂的建筑物结构、工作原理等内容形象化,进一步提高教学现代化水平。

(3)建立课程网站。

将教学大纲、教学周历、多媒体课件、课后练习共享在网站上,便于学生课后自学,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可以在网站上设立互动渠道,通过网络答疑等措施,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4)实践教学改革。

《水电站建筑物》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工程实践,实践教学的新鲜感、生动感是多媒体教学所不能代替的。针对目前该课程实践教学效果不良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3种措施改进。

①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每年安排1~2名教师利用暑假等空余时间到设计院、施工单位进行锻炼,丰富、补充自身的实践经验,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也可以不定期邀请设计院、企业等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专家到学校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进一步加深理解所学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

②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学校每年给实验室拨发的年度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购置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加强实验教学硬件环境,增加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可操作实验设备及实验项目,从而提高实践教W的质量。

③增加经费,巩固和加强认识实习及课程实习。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建立稳定的现场教学点和生产实习基地,加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低年级的认识实习以及《水电站建筑物》课程实习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4 结语

在现有“卓越计划”培养目标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改革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先导,更新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善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水电工的基础知识篇11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的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构成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中专学生正处于求知的旺盛时期,他们对新课程充满好奇,这时,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基础》课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明确学习目的,引起兴趣

《电工基础》对中专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比高中物理中的电学内容要深得多。因此,在绪论部分的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使他们兴致勃勃、充满热情地投人学习。

二、利用直观教具,提高兴趣

《电工基础》是研究电磁现象及规律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相互协调作用。再如,学习变压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通过实物及学生自述其所知的变压器的用途,引导学生了解变压器的结构“变”什么和“变”的原理,积极思考,掌握要领和理解原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加兴趣

“电”,看不见又摸不着。《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强,实践性要求高的课程。中专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并且初中数学、物理基础薄弱。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图景学生想象不出来,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些图景对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有重要作用。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反应过程无法看到,学生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上的障碍。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将实验装置(如电流表、线圈、磁铁等)画出,利用动画效果,模拟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在模拟过程中,原磁通、感应电流产生的磁通可以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并配上动画效果,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而且学生通过视觉刺激,很容易接受和理解这抽象的概念,并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思源于疑,学有疑才有思。学贵知疑,学习有疑问,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有趣味的设疑,会使学生对学习《电工基础》产生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高质量的设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

五、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学生带入引人人胜的境界中。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喜新厌旧、厌呆倦板的心理,在教学“原则不变、方法常新”的思想指导下,灵活使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想掌握它的特性,全靠书上的介绍和自己的想象,确实难以理解。在学习电流、电压、电位、电阻、电容这些基本概念时,学生也难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掌握不好,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它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人们每天都离不开水,所以对它的物理性质很了解。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把电比喻成水,则电流相当于水流,电压相当于水压,电位相当于水位,电阻相当于水流中的障碍物,电路相当于水路,电容相当于盛水的容器,这样就很容易理解。

水电工的基础知识篇12

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是磁力、张力、活力的和谐;是生命律动、交融、成长的展台;是“阳光地带”、“动感地带”,也是“情感地带”。但是,目前我们所面对的大部分是文化功底比较差且没有自主学习意识的孩子,况且《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性、专业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如何让学生能够完全接受这门课的知识,特别是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我一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中反思出一些问题也总结出一些教学技巧。现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以“生活需要我们学习电工基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学第一节课,我以“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电工基础吗?”、 “大家对这门课感兴趣吗?”“我们应该怎么学好它呢?”等这些问题开始进入课堂教学。可想而知,得到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真正对这门课感兴趣的同学寥寥无几。于是,我先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所熟悉的电器,接着问他们如果家里面的小家电坏了自己能不能想办法去维修呢?这样学生的学习劲就会大多了。然后,做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如: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我用一根导线把它短路,灯泡肯定会灭掉,我再拿出万用表来告诉学生为什么灯会灭,以及什么叫短路现象。再以三峡水力发电启发学生,得出电能生产方便的优点。另外,还可以根据“电能便于转换的优点”做“交直流转换”、“声电转换”等实验。这样可以使学生切身感觉到学习本课程是有很大用处的,从而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爱”上课堂。

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服务者的位置,努力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样学生才敢接近你、相信你,也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你。而在旧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擅长于“一切我说了算”、“我讲什么你就听什么”。学生不会回答问题就怒目视之,回答错了就会受到惩罚,更有甚者遇到学生问一些简单问题时,以“你是猪脑子啊,这么简单的问题也要问?”或“这个问题我不是已经讲过好几遍了吗?”来回答学生。这样的话,还有学生敢在你的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吗?还有学生敢在你的课堂上问你问题吗?更不要说质疑老师的讲解了,他们只会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如果老师的语调、神态、动作、眼神等随着学生的课堂反应做些调整,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获得人格上的尊重,情感上的愉悦敢,使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大大增强。

其次,学生“爱”上课堂,只靠富有亲和力的老师是不够的,还要有很高导演能力的老师。老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索意识。比如,在讲解电感性负载电路的电流与电压相位关系时可以用“赶(感)鸭(压)鸭(压)在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比喻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强学生的记忆。

再次,《电工基础》中常碰到的问题是抽象的概念,难记的定义,难懂的结论。在讲解这些知识时,不可能全部用实验得出所有的概念。例如在讲授导体内电流产生的条件时,学生对“电位”这个概念是很难理解接受的,但如果讲到“水位”每位学生都会明白。我就以“水位”作比喻来解释:农民到夏天要经常给水稻田里放水,水渠里的水位比水稻田要高,我们就可以看到水会慢慢地往各家田地里流,“水往低处流”。但随着时间的进行,水稻田里的水越来越多,最后会出现稻田里水位与水渠里的一样,水就不会再流动。上水位与下水位的差值就是水位差,有水位差的两水位之间才有水流动。此时便自然引出电位差的概念:在电路上两点之间的电位之差值便是电位差,有电位差的两点间就有电流产生。从而得出结论:导体内产生电流的条件是导体两端必须有电位差。又如在学习电位与电位差的时候,我就以高度和高度差作比喻来解释,参考点的选择不同,空中各点的高度就不同,但空中任意两点间的高度差却不会随着参考点的选择而有所改变,电路中的电位和电位差与之相似,即电路中的零电位点选择不同,电路中的电位将发生改变,但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位差却不会改变。这些直观、具体的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客观上还起到帮助学生记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