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原则合集12篇

时间:2024-01-10 15:05:47

成本控制原则

成本控制原则篇1

1 成本控制的内容

1.1 成本控制的内容

首先要看开支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规定,能不能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有所制约。不仅要从支出的数额上进行控制,使之符合规定的开支标准和计划预算的范围,还应从时间、用途和效果上加以控制,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1.2 控制各种资源的消耗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消耗分布在各个环节中,其中人力和物力的资源消耗,占成本构成的比重较大,一般对成本高低具有很大影响。所以,要注意控制各项消耗定额,坚持工艺操作规程,及时解决因安排不当而导致定额偏紧的问题。不断提高利用效率,节约资源消耗降低产品成本。

1.3 控制生产技术、经营过程

各企业所进行的经济活动都包括着自己的特点,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因此,发生的各种费用,都有它自己的特征,对成本的影响情况也不相同,所以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进行成本控制。例如:对直接生产过程,应严格执行定额,防止偏离定额而造成的浪费,所以提高质量和效率,应作为控制的重点;对生产准备过程,应在时间上衔接紧密,做到既保证生产进行又节约人力,物力的消耗。

2 成本控制的原则

(1)经济原则。这条原则,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经济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只在重要领域中选择关键因素加以控制,而不对所有成本都进行同样周密的控制。经济原则要求成本控制能起到降低成本、纠正偏差的作用,具有实用性。成本控制系统应能揭示何处发生了失误、谁应对失误负责,并能确保采取纠正措施。经济原则要求在成本控制中贯彻“例外管理”原则。对正常成本费用支出可以从简控制,而格外关注各种例外情况。经济原则还要求贯彻重要性原则。应把注意力集中于重要事项,对成本细微尾数、数额很小的费用和无关大局的事项可以从略。经济原则还要求成本控制系统具有灵活性。

(2)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照搬别人的做法。

适合特定企业的特点,是指大型企业和小企业,老企业和新企业,发展中和相对稳定的企业,这个行业和那个行业的企业,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管理重点、组织结构、管理风格、成本控制方法和奖金形式都应当有区别。例如,新建企业的管理重点是销售和制造,而不是成本;正常营业后管理重点是经营效率,要开始控制费用并建立成本标准;扩大规模后管理重点是扩充市场,要建立收入中心和正式的业绩报告系统;规模庞大的老企业,管理重点是组织的巩固,需要周密的计划和建立投资中心。不存在适用所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式。

(3)全员参加原则。企业的任何活动,都会发生成本,都应在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所以,每个职工都应负有成本责任。成本控制是全体职工的共同任务,只有通过全体职工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完成。成本控制对员工的要求是:具有成本愿望和成本意识,养成节约成本的习惯,关心成本控制的结果;具有合作精神,理解成本控制是一项集体的努力过程,不是个人活动,必须在共同目标下同心协力;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本控制信息,据以改进工作,降低成本。

为了调动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需要有客观的、准确的和适用的控制标准。②鼓励参与制定标准。③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困难和实际情况。采用压力和生硬的控制,常会导致不满,而了解实情会激发员工的士气。④建立适当的激励措施。⑤冷静地处理成本超支和过失。在分析成本不利差异,应始终记住其根本目的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寻找“罪犯”。

(4)领导推动原则。由于成本控制涉及全体员工,并且不是一件令人欢迎的事情,因此必须由最高当局来推动。

成本控制对企业领导层的要求是:①重视并全力支持成本控制。各级人员对于成本控制是否认真办理,往往视最高当局是否全力支持而定。②具有完成成本目的的决心和信心。管理当局必须认定,成本控制的目标或限额必须而且可以完成。成本控制的成败,也就是他们自己的成败。③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实施成本控制,不可好高骛远,更不容易急功近利,操之过急。惟有脚踏实地,按部就班,才能逐渐取得成效。④以身作则,严格控制自身的责任成本。

3 制定成本控制标准的方法

3.1 按组织层次制定成本控制标准

(1)制定纵向成本控制标准。把成本计划及降低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采取的方法就是财务人员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反复测算工作,最后把目标成本定下来,它的真正意义在于企业现在真正以效益为中心,使职工真正认识到成本的重要性,从而大大加强了成本意识。

(2)制定横向成本控制标准。在制定纵向成本控制标准占分解指标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把成本管理的责任、成本计划及其有关指标分别落实到各职能部门。

①生产部门全面掌握生产情况和物质条件,熟悉各职能部门生产运营能力及其利用程度,负责编制并落实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组织均衡生产,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努力缩短生产周期。

②供销部门负责制定原材料供应计划,合理组织原材料的采购运输,防止停工待料,避免材料积压,降低材料消耗。

③财务部门是实际成本控制的综合部门,要在编制并落实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的基础上,经常对成本控制标准进行计划、监督和考核,使成本控制不断完善和发展,使企业真正增收节支。

3.2 按经济内容制定成本控制标准

(1)制定产品设计、试制过程的控制标准。在产品设计时就要考虑机器设备、原材料使用、人力安排、动力消耗等原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制定材料成本的控制。原材料成本一般占产品成本的较大比重是成本控制的重点之一。

(3)制定工资产成本控制标准。劳动人事部门要制定合理的工时定额,在出勤率、工资、奖金、津贴等的核算、统计与考核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基本标准,奖勤罚懒,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把工资与效益挂钩。

(4)制定产品控制标准。产品质量、数量既影响班组工序衔接与平衡,又影响工作效率,所以要合理分配以提高产品质量。

4 制定成本控制标准的注意事项

制定成本控制标准的方法与标准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动。因此,在此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成本控制原则篇2

1、成本控制的原则有:降低成本的原则、因地制宜原则。

2、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经济原则要求成本控制能起到降低成本、纠正偏差的作用,具有实用性。

3、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照搬别人的做法。

(来源:文章屋网 )

成本控制原则篇3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施工成本与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根据建筑产品特点和企业经营管理规律,对施工企业的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的一系列综合性活动,是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和影响并贯穿于施工全程的管理过程。对大多数工程项目而言,成本的控制和优化问题是通过使该项目的总成本最低的工程设计、规划,资源的优化分配和合理施工等方法来实现。施工单位要详细地控制工程成本,要有严格的成本标准,并以此为目的才能获得盈余。

二、成本控制的原则

1.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原则包括两个涵义:即全员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如在施工准备阶段指定最佳施工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施工成本支出,并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返工费和工程移交后的保修费用;工程验收移交阶段,要及时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2.成本最小化原则

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这一目的依赖于通过成本控制的各种手段,促使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来实现。在实施成本最低化原则时,要求施工项目经过科学、合理、经济的管理,从实际出发,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可能性,通过主观努力,加强管理,降低实际成本,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3.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 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 即使发生了偏差, 也已来不及纠正。因此,施工过程阶段成本控制的好坏对项目经济效益的高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节约的原则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做好施工过程中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限制和监督工作,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制止可能在施工中发生的一切浪费。

三、施工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成本控制意识差

长期以来,人们只是简单地将成本控制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唯独没有了成本的责任控制。如果生产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而浪费人工费;如果技术人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必然会使成本增大。由此可见,财务人员只是成本控制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控制的主体,不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控制。

2.没有正确处理好工期、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重点。为了保证工程的按期交付,盲目赶工期要进度,会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为了提高工程质量,采用不合理的施工材料和方法,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返工和停工又会造成经济的损失。这样顾及不全面,发展失衡,都会造成成本流失。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工期、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3.施工方案上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中标后, 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如考虑项目参加人员的素质, 数量, 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和特点,项目所在地的经济, 自然地理条件项目的设计要求和结构特征等, 拟定几种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 以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最后确定最适宜的施工方案。目前, 我国的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中, 不少工程项目都不进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即使比较也只是在技术上进行比较或者是根据经验在局部方案上进行比较, 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国施工企业的人员知识结构和考虑问题的习惯有关系, 因此, 要有效的,系统的控制项目成本首先要从项目施工准备阶段做起, 制定出最佳的施工方案。

4.非生产性开支居高不下

近年来,企业普遍存在着非生产性费用开支增长过快,这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客观上:一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区域不断扩大,自然费用开支也就随之增加。二是施工规模扩大,项目部机构设置增加,人员增多,各种费用膨胀。三是近几年职工工资的较快增长,计提附加费的比例逐年增加。主观上:一是没有严格实行财务预算管理。二是非生产性费用开支控制不严。三是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大。四是费用开支随意性大。

四、加强成本控制降低工程成本的措施

1.加大成本管理宣传力度,增强责任成本意识

施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是管理、经济、技术、财务与法律等的综合反映,成本的节约与控制需要自上而下,人人参与、人人有责、处处把关,层层控制,切实增强全员责任成本意识, 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实现成本控制的根本转变。

2.切实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作用

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严把质量关,杜绝返工现象,缩短验收时间,节省各种费用。建立完善的采购和收发料制度,材料采购应通过市场调查,论质比价;对于耗量大,价款总额较大的材料应采取招标方式,公开竞价,择优选定。对于机械设备应建立日常定期保养和检修制度,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杜绝机械事故的发生,努力降低机械使用成本。人工费是工程项目制造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应依据企业自身特点和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和标准,以控制和降低人工费用的支出。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进行包干控制,防止人工费超出指标,做到节奖超罚;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根据施工进度、技术要求,合理搭配各工种工人的数量,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减少工时浪费;采取一切办法积极提高劳动生产率。

3.内部定额控制

为了控制项目成本, 企业应完善内部定额资料, 如材料消耗定额和劳动定额等。内部定额应根据国家统一的定额, 结合现行的质量标准、安全操作规范、施工条件及历史资料等进行编制, 并以此作为编制内部施工预算、工长签发施工任务书、控制考核工效及材料消耗的依据。

4.非生产费用的控制

根据企业的施工生产和管理能力,精简重叠职能部门,合并职能相近部门,弱化附属非管理部门,有效地控制公司办公经费;编制合理可行的年度管理费用计划,分析企业各职能部门业务范围和经济现状,基本做到费用开支趋于合理化。

参考文献:

成本控制原则篇4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并且正在迅速发展,大中型国企加快转换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其目的在于增强企业活力,增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同样,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优、工期短、成本低的,而企业又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工程项目。那么施工项目中的成本控制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和有效方法进行初探。

一、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四个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其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对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我认为在项目成本控制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控制原则。全面控制包括全员和全过程控制。

(1)、全员控制:施工项目成本是考核施工项目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与施工项目形成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班级,也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有关,因此,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需要大家共同关心。同时,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都要肩负成本责任,把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个部门乃至个人,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2)、全过程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整个周期。因此,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从投标开始至中标后的实施及竣工验交)都要有成本控制的意识。在投标阶段,做好成本的预测,签好合同;在中标后的施工过程中,要制订好成本计划和成本目标,并采取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控制好事中成本;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的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使施工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2、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途径包括降低成本支出和增加预算收入两个方面。这就需要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一方面“以收定支”,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成本节、超的原因;另一方面,加强合同管理,及时办理合同外价款的结算,以提高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

3、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各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应全面,既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如技术人员在选择施工方法时,要做到技术上切实可行,即工作责任的要求,同时经济上要合理,即成本责任的要求;目标的检查应及时全面,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评价应公正、合理。只有将成本控制置于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之中,成本目标才得以实现。

4、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从而形成了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要使成本责任得以落实,责任人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以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控制。如物资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享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力,以确保材料成本相对最低。最后,企业领导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要与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十个有效方法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较多,其有效的途径可以从降价成本,增加收入两方面着手,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1、按照“量、价”分离原则,控制工程直接成本

工程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在施工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按照“量、价”分离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有效控制。

2、材料成本控制

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

(1)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①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②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③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④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⑤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2)材料价格控制包括:①买价控制。通过市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②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③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3、人工费控制

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

第一,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10%)一起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第二,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第三,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分包给分包商,采取包干控制,降低工费。

4、机械费控制

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

5、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项目部成员、降低间接成本项目机构的设置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难易程度等因素,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当前,特别应控制的是项目部的招待费,要根据工作制定出招待标准,从内部做起,严格控制。

6、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控制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属于质量保证费用,与质量水平成正比关系;故障成本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属于损失性费用,与质量水平成反比关系。当前迫切需要的是降低故障成本。因为故障成本是工程质量无缺陷时就会消失的成本,有人把可消失的质量成本喻为“矿中黄金”,以表示其潜力之可贵。我国目前建安工程质量尚低,因而可以开发的“黄金”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好的质量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应十分重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降低质量成本。

7、组织连续、均衡有节奏的施工,合理使用资源,降低工期成本建设工期与项目成本的关系.在安排工期时,要注意处理工期与成本的辩证统一关系,均衡有节奏地进行施工,以求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

8、认真研究招标文件,树立明确的时间和成本观念在招标中,使用有效报价技巧,以保证报价在具有竞争力的条件下,最终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如在执行单价合同时,实用“不平衡报价”的技巧,通过对工程数量变化趋势的分析,在维持总价不变的前提下,相对于正常报价水平,策略地降低实际施工时数量可能减少的分项工程单价,以便在验工计价时获得可观的额外收入;同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适当提高前期费用的报价,降低后期费用的报价,以便达到尽早收回建设资金,加强资金周转的目的。如果能做到“早收多收”,还可以大大减少可遇见的风险损失。

9、强化索赔观念,加强索赔管理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施工企业面临着施工风险,特别是承包国际工程时,更离不开索赔。通过索赔,以弥补承包商不应承受的风险损失,使承包工程的合同风险分担程度趋于合理。为使索赔意识、合同意识、时间和成本观念,培养索赔的管理能力,提高合理管理水平。

10、用好调价文件,正确计算价差,及时办理结算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种价格要素由市场调节,在工程建设活动中,价格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工程结算时必须及时、客观、全面地予以考虑。目前国内工程主要采用调价系数和实际价格差价方法,相对简单一些;国际工程大都采用调值公式法进行调价。实践证明,承包商通过价格调整是获取额外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事先确定好调价公式中的各种价格指数及各种可变因素和不变因素的调价比重,则是一种潜在的、比较客观增加额外收入的方法。

成本控制原则篇5

1.成本控制的原则

1.1 收支对比的原则。

每发生一笔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都要查一查有无相对应的预算收入,是否支大于收。在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核算和月度成本核算中,也要仔细地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收入的对比分析,以便从中探索成本节超的原因,纠正项目成本的不利偏差,提高项目成本的降低水平。如2002年,在山东境内国道206线公路施工中,由于我单位参加社会工程施工,没有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面的经验,虽从各环节进行了努力,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抓住要害,经核算对比分析,经济效益不理想。

1.2 全面控制的原则。

即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和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项目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它涉及到项目组织中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当然与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关。施工项目成本的高低需要施工人员的群策群力共同关心。工程项目确定以后,自施工准备开始,到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的保修期结束,其中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国道206线公路施工从工程管理角度上讲,虽然每次开会要求各个职能部门、各施工队和班组,人人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工种之间相互配合支持,能节约的尽量节约,尽量降低施工项目的成本,提高工程施工的利润,但这只流于口头上,没有落实到实际施工控制中去,造成工程施工经济效益不好。

1.3 以施工过程控制为重点的原则。

就是重点放在施工过程阶段,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制是施工过程阶段的成本控制作准备的,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盈亏已基本成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纠正为时已晚。因此,施工过程阶段成本控制的好坏,对项目经济效益的高低具有关键的作用。国道206线虽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是措施缺乏力度,检查落实措施也不及时,直接造成整段工程经济效益不乐观。

1.4 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是贯彻执行计划的一种方法,它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标和措施等逐一加以分解,提出进一步的具体要求,并分别落实到执行计划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在开工前的施工准备阶段,对整个工程施工都要认真细致地作出计划,对各职能部门、施工队及班组进行施工目标的安排落实,让参加施工的每位管理人员及生产者都做到心中有数,生产有目标,施工的整个过程有计划。

1.5 节约的原则。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主要的基本原则。一是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对施工过程中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了限制和监督;二是提高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制止可能在施工中发生的一切浪费。不管是什么形式结构的工程项目施工,要想提高经济效益,节约人工、物力、财力的消耗是重中之重,关键的关键,也是成本控制的核心。我们单位已有三十多年的施工历程,总结出的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从各方面加强管理和节约。比如2003年梁山县东平湖围堤八里湾排灌闸工程施工,在保证按时完成施工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压缩施工人员,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费的支出;材料损耗控制到最低限度,料物的收支掌握平衡,财务专职管理人员按旬和月进行资金收支分析,出现偏差及时调整,尽量控制收大于支的最佳状态,所以有效降低了项目成本。

1.6 例外管理原则。

不经常出现的问题称之“例外”问题,水利工程称之为不可预见的问题。例如在工程施工中,本来材料价格是在计划和成本控制之中,但材料价格突然猛涨,超过了物价上涨指数,资金发生了失控现象等等。为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可以采用科学系统的成本预测方法加以解决,根据市场随时变化的行情进行分析研究,在材料价格未暴涨之前把工程所需物料尽可能多进一些,以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1.7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要使成本控制方法真正发挥及时有效的作用,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业务管理人员以及各施工队和生产班组都负有一定的成本控制责任,从而形成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责任网络。另外,各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还应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能自主决定费用的开支。最后,项目经理还要对各部门、各作业队及各班组进行定期的成本检查和考评,并与工资分配紧密挂钩,实行有奖有罚。只有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是名实相符的项目成本控制,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2.项目成本控制

2.1 材料控制

实践证明,施工所用的原材料费用占整个项目成本中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60%~70%,所以,材料成本的节约,也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在施工准备阶段按预算工程量及配合比先做出各种材料的用料计划,并把原材料的消耗率降到最低点。进料时选派可靠并富有经验的收料人进行把关,收料人不仅严把质量关,而且还严把进料数量关。当然说收料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运料车辆也不统一,有汽运、拖拉机运、机动三轮车运,有的运料人总想在收料的数量上粘点光或玩弄虚方等。针对这些不利工程成本降低的因素,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即对他们首先进行批评教育;二是对不听劝阻的车主采取取缔拉料资格;三是安排专人在工地附近监视,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处理,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在堆放料物的地方,为防止施工现场的车辆碾压入土造成材料浪费,采取了放料场地洒水压实的办法。为防止材料被盗,安排了专职警卫人员日夜值班。为了降低材料价格,首先在进料前安排专人到有关料源场地调查了解行情,然后对料源价格、质量、道路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用价格最低、运距最短,道路及场地最好的定为用料的料源,以节约材料的成本。另外,为提高模板及零部件利用率,我们定时发动管理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开展义务大回收活动,把工程所用的料物根据工程进展顺序分类搬运并摆放整齐,以提高料物的使用和周转率;不用的料物回收到指定地点,避免影响场地的整洁,这样,为降低材料的成本起到积极的作用。

2.2 人工费控制

在工程施工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首先尽量控制施工人员的数量,尽量选择多面手的生产人员,提高生产效率,避免生产人员窝工怠工现象;二是采用多招用熟练的临时工,少用正式职工的办法。因为职工的工资+施工补助+夜班津贴+星期天加班等费用总和大于临时工支出的种费用,这也是降低成本的一项措施;三是执行本单位制定的奖罚制度,按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激励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对完成任务好、工作积极主动并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员实行大会表扬和奖励,并记入人事档案,作为以后考核、晋级的依据。对工作不负责任完不成任务的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并给予经济处罚;四是尽量减少管理人员,实行一人多岗多职,通过给他们压担子加负荷,以提高管理及生产工效来控制成本。

2.3 机械台班费控制

成本控制原则篇6

施工企业向社会提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必须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说施工企业的全部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为创造经济效益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因此,在施工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做好施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是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环节。

一、施工成本管理的概念与作用

施工企业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主要包括:①施工合同管理;②施工进度控制;③施工质量控制;④施工安全管理、施工成本控制;⑤人工、材料、机械价格等信息管理和施工有关的组织与协调。其中施工企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施工成本控制。

施工成本管理就是要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采取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拓展企业经济效益空间,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

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其中,施工企业应加强施工成本计划、施工成本控制、施工成本考核方面的管理。

1、施工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础。编制施工图预算是成本计划的一种形式。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基础是社会平均水平,按预算控制成本,企业是微利,只有通过加强管理,使企业达到社会先进水平,追求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施工成本,才能给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要贯穿于施工项目从开始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明确各级管理组织和各级人员的责任和权限,做到责、权、利相结合,这是成本控制的基础之一,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施工成本控制可分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其中事中控制最为重要。

事先控制进行周密的施工成本计划,在计划中分出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本企业职工劳动费用、民工费用、职工工资保险等费用和企业利润,将成本计划对施工各方责任人进行交底。

事中控制是对成本控制活动的约束,各方责任人按施工成本计划控制成本费用,当出现偏差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积极组织签证(索赔)工作。

事后控制包括对施工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偏差的纠正。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成本控制得失进行分析,制定纠正和预防方法,符合ISO9000中持续改进原则。

3、施工成本考核是指施工项目完成后,对施工项目成本形成中的各责任者评定施工项目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和各责任者的业绩,并以此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各项目应在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奖罚基金,体现多劳多得,奖励先进,处罚落后,调动管理人员及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施工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1、成本最优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在科学合理的限度内,通过对工程项目中各种相关因素的成本管理,达到目标成本最低的要求。要实现成本最低化,必须挖掘所有能降低成本的潜力,在项目的各个环节上,落实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合理降低成本。

2、全面管理成本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为达到成本最低化目标,除了应注重实际成本的计算分析,注重对财会人员的管理外,还应充分注重对施工项目管理中所有会影响成本的因素进行控制,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采购、工艺和质量等因素的成本进行控制,对与这些因素相关的所有员工进行严格管理,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

3、成本责任制。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必然要对施工项目的成本做层层分解,进行分工负责。项目经理对企业下达的成本指标负责,项目部各负责人对项目经理下达的成本目标负责,以此层层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划清责任,确保整体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4、成本管理有效化原则。有效化原则即指:以最少的投人获取最大的产出,以最少的人力完成成本管理工作。这一原则的实施,需要采取行政的或经济的手段。

三、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

1、组织措施

首先要建立项目管理部。这是施工企业对建设项目成本进行控制的非常有效的经验。项目管理部这一成本控制管理体系,要配备既懂工程技术,又懂工程造价的工程技术人员。监理公司对成本控制也是至关重要,要充分利用。明确人员分工及职责,编制成本控制实施细则和工作流程图。同时,对成本进行细分,横向分解落实到每个阶段,纵向分解到各施工班组和个人,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责任制体系,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2、技术措施

施工方案的先进合理、科学化与否,直接影响项目成本综合效益。防止施工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中懂技术的轻经济,只求施工方案的可靠、便于施工,设计保守、浪费现象。因此,在施工阶段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在满足施工各项要求的前提下,依据经济技术指标选择施工方案。施工方案要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细化优化,选择适合的施工机具,正确调度周转材料,合理堆放存贮等,找出降低消耗、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以便编制出技术上先进、工艺上合理、组织上精干的施工方案。

3、合同措施

招标文件和施工承包合同如果不规范,往往会导致一些纠纷处理遇到麻烦。为避免合同方面的漏洞可能造成的损失,我们必须增强合同管理意识。在发承包双方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及时对合同有关条款进行补充或修改。补充合同或协议要用肯定性、确定性语言,切忌商讨性、意向性等含混的用词。注意积累保存相关资料,为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索赔事宜提供依据。

4、变更管理措施

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几乎每个建设项目都会有数量不等的现场签证,作为工程结算的重要凭证,施工企业需要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代表除抓好工程质量、进度外,还应了解现行预算定额的计算依据,实事求是地办理工程量签证,对于超出造价管理机构的价格方面签证最好由业主或业主委托监理来签认。

5、材料管理措施

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材料成本和机械设备费用在整个工程成本中占相当大比重,有较大节约潜力。材料采购应通过市场调查,论质比价;对于耗量大,价款总额较大的材料应采取招标方式,公开竞价,择优选定。同时,要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和摊基损耗。严格收发料制度,进场要认真点验、保质保量,发料要严格按照计划发放,做到帐物相符、台帐清楚。对余料坚持回收、废物再利用。设备管理部门要根据工程质量、进度和设备能力的要求,合理地配备塔吊等机械设备,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进、退场时间,合理调度,提高利用率。

成本控制原则篇7

中图分类号: F293 文献标识码: A

一、成本管理概念

成本管理概念最早从1925年提出,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而产生的一定代价。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成本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两大体系。财务成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利润和税金,为确定企业一定时期的成本耗费,为计算企业的利润和税金及合理确定产品或劳务的售价提供依据。管理成本则是主要围绕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决策形成的,为制造产品发生的管理费用与生产产品的产量没有直接关系,不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而作为期间费用直接冲减企业当期的利益,也叫做决策成本。管理成本的核算灵活多样,一切视管理要求而定,它可以由企业自行决定核算方法和内容,没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也不必以产品为对象进行核算。管理成本覆盖范围广,内容复杂,是以成本决策为中心形成的,从决策角度反映各种成本内容。

对于房地产成本而言,其主要构成是开发成本以及相关的费用支出。开发成本是形成产品实体的重要内容,包括土地成本、建安成本、园林、公建配套成本等,其他的相关费用则是为组强生产与管理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而由于商业地产体量大,往往都需要大规模的融资,因此融资成本也是其重要内容。

二、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的原则

1、目标成本原则。目前, 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房地产项目之前, 并未确定一个总的成本控制目标, 而是钱花到哪算哪。这就会导致成本的失控, 无法为成本控制提供明确的努力方向。所以, 成本控制必须遵循目标成本原则, 在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之前, 通过市场预测并考虑所处地段等因素, 确定开发类型, 确定目标成本。这是成本控制的首要前提。

2、全员全过程控制原则。许多人认为, 成本控制是财务的事, 这是一种偏见。成本控制决非是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工作, 它要求各个部门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前提下通力合作。成本控制也决非控制好某一环节就可以了, 而是要控制好各个环节, 控制好全过程。

3、可控性原则。目标成本可分为可控制的成本和不可控制的成本, 各个部门只对本部门可控制的成本负责。

4、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企业应赋予各部门控制的权限, 并明确其对控制结果应承担的责任, 同时, 对其成本控制的结果加以考核, 予以奖惩, 使权、责、利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调动各部门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1、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可研测算。在项目开发前期,要积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并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形成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测算、完整的项目投资估算等。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该明确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各项初步技术所涉及到的经济指标,这将直接决定着整个开发项目的投资成败。项目开发前期成本的控制,关键在于前期费用、投资成本及投资利润的有效估算,以做出准确的项目决策,从源头上避免决策失误所带来的损失,同时也要考虑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尽可能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以提高投资回报。

2、综合考虑商业地产各阶段成本控制。商业地产成本分为开发成本和运营成本两个部分,商业交付运营之前是通过成本管理系统来管理,而交付之后是通过系统来管理。住宅项目一般是关注前期开发成本的控制,在交房时点完成后,整个项目宣告结束。而商业地产不一样,开发期完成后会进入运营期,运营期的成本也是影响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同时前期的开发成本与后期的运营成本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3、提前引进商业设计顾问。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都非常关注设计顾问,提前引进各项设计顾问是非常必要的,如室内装饰设计、消防设计顾问、酒店厨房洗衣房顾问、幕墙顾问、二次机电设计顾问、室内外照明设计顾问、标识标牌设计顾问、视听专项顾问和造价顾问等,在方案设计阶段引进设计顾问,给建筑设计提供各专业要求,有利于设计方案的详尽完善,避免后期设计修改过大。

4、做好商业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是关键。商业地产需要考虑主力店的设计要求,还要兼顾小业主的规划要求,这是商业地产强控的一个关键点,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经过前期的可行性分析,就确定了业态,确定了主力店,也就明确了客户的需求,决定了商业经营的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规划设计的盲目性,降低了设计图纸翻来覆去更改的频率,也有效地控制了项目成本和工程造价。此外,在商业地产的规划设计中,尤其还要关注:交通体系布局要合理,人车要分流,上下要方便,卸货区域的安排;高度、荷载要根据业态需求确定。

5、商业地产设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运行期间费用。设备费在商业地产占比较住宅项目大,选择设备种类要综合考虑设备费和设备运行期间的费用,要在投资、使用寿命、性能方面综合考虑。

6、房地产设备采购难度大。由于商业地产包含的业态形式多样,有的项目写字楼、酒店、商业体等多业态并存,对各业态设备安装专业工程技术要求不同,如写字楼对智能化、监控系统要求较高,酒店对厨房、洗衣、智能化系统和监控系统要求高等,这给设备招采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尤期电梯等设备如果不能形成战略采购,则设备费用差别较大,所以对成本影响较大。

7、外观装饰构件选材时要考虑效果也要保证成本。形象鲜明、设计突出的商业项目通常能够给人以深刻印象,满足顾客的视觉享受,吸引它们前往,同时也是本项目区别于其它项目的显著标致之一。从外立面设计的角度来看,即要符合产品、目标客户定位又要保证成本的基础上保证效果是关键。外立面装饰构件包括钢构架、连廊及栏杆、外墙砖、幕墙、外墙挂板及钢,轻钢雨棚、铝合金落地门窗、屋面装饰物、电子显示屏等一些招示性强的装饰构件,在这些材料的选材上要做好充分考察市场,择优选材,即经济美观,又充分体现设计理念,保证设计效果的目的。

8、充分保证公共部位灯光照明效果。商业灯光照明对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极其重要,如突出商品立体感和质感的重点照明;注重情调表现,用在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区域的装饰照明等等。此部分成本采用限额设计对成本进行控制,在材料选择上立即要保证招示性美观的效果又要考虑后期运行过程费用,运行期间的维修和更换成本。

四、企业自身的完善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1、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商业地产投资企业的内部管理是做好成本控制的基本因素,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以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来有效推动项目成本的控制是降低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同时要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加强企业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监督的同时,也要加大企业外部专业机构的监督,加大施工管理力度,加强施工监理和投资监理等。

2、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理念:商业地产投资企业应该积极树立正确的成本系统管理理念,把企业的成本管理看做是一项需要彻底执行的系统性工程。投资企业要树立整体和全局观念,切切实实的系统研究关于成本管理的内容、对象、方法等各项因素。从整体来看,投资企业的成本管理涉及到企业的管理层以及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因此,企业所有人员都是成本控制的参与者和执行者,每个人都应该明确自身所负的责任,都要有成本控制的观念,实时对整个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

3、注重对项目成本资料和信息的管理:在商业地产的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商业项目业态复杂多样,而且关系到许多利益主体,因此,及时将项目过程中的施工图纸、招标文件、合同文件、来往信函、报价清单、水电费用等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可以为整个项目的操作打下良好的资料基础,为成本的控制提供有利依据。同时,也要注重建立并完善商业地产投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成本资料的电子信息管理,通过电子信息资料的管理,可以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结束语:

企业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要挖掘企业内部潜力,降低企业成本费用。追逐利润是企业永恒的话题,控制成本是企业永远不变的法则,企业最终要进一步强化管理,降低成本,赚取利润,走低成本之路。

成本控制原则篇8

关键词:

工序成本管理;企业效益

一、工序成本管理及其实践意义

工序成本管理是将产品成本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将静态的成本目标,依据工艺流程分解为各环节的动态目标,并使各环节成本目标控制在期望值之内,从而确保最终产品的成本目标。宣钢提出了“从强化工序成本着手,注重过程控制,实现生产、工艺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方向,强化采购、原料入炉和各生产工序的成本管理,使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劳动消耗和产品成本达到期望值,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工序成本管理控制原则及措施

(一)结合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保障体系

公司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及具体工艺流程,成立了成本科全面负责,各二级厂、二级厂下属车间、工段及班组三级工序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了按生产工艺及经营流程,从横向及纵向等不同层次的成本过程控制体系,做到了从原燃材料入厂到产成品入库再到产成品出库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上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形成对采购、生产、销售等各工序的动态管理机制。

(二)确立目标,强化过程控制与精细化管理

1、确立并下达工序成本目标计划

宣钢成本科每月根据生产经营和市场情况以及公司效益目标,结合工艺改进,分解并编制公司各工序成本计划:采购环节的原燃材料的采购成本计划;生产环节的烧结矿、球团矿成本计划,生铁成本计划,钢坯和各品种材的成本计划;销售环节的销售费用及销售毛利计划,并下达至各对应工序的二级单位、处室。最终形成了各环节各工序间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由上而下闭环管理体系。

2、通过事中控制实行工序成本的多角度动态管理

围绕既定的工序成本目标,积极做好各工序间包括生产工艺、设备、能源、质量和费用等多角度的动态化控制与精细化管理,使各项指标都控制在计划之内。具体做法:三级工序成本管理机构将具体的工序成本指标分解成可操作技经指标和费用明细指标,以周为周期,对本单位各项即定的技经指标、费用支出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适时调整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围绕事后分析实行责任考核制度

每月月未,待实际生产经营结果确定后,公司三级工序成本控制系统还要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在各周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各个角度细致分析,总结经验、揭露矛盾,找出成本偏离计划的原因,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逐级上报,最后由成本科对全公司各工序成本进行汇总分析,并会同生产、技术、采购与销售部门,就各工序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做好PDCA闭环循环控制,最终形成统一的改进方案,并确定下一个月的成本计划,全力促进成本的不断降低。

(三)借助信息化持续强化工序成本管理

充分利用ERP高度集成的信息平台和监控手段,对工序成本进行在线管控。

1、实现原燃材料采购与收货环节的及时性、准确性与透明化管理

在大宗原燃料采购业务上,利用SAP系统实现了汽车实到信息录入、卸货确认、原料订单改挂以及原料收货上传的功能。大部分汽运原料采购进厂车辆凭IC卡取台样、过毛重、卸车、回皮,基本实现了进厂车辆的IC卡管理和进厂数据的实时采集,采购部门业务员、仓储管理员、统计人员等也可以通过程序实时查询采购订单及任何时间段内每户每种物料的净重、干量、车数、时间等相关信息,确保了对大宗原燃料采购环节目标计划完成情况的实时监控与查询。在备品备件采购业务上,利用SAP系统实时完成了采购订单创建、采购订单收货、发货、发票校验和公司间交易,同时还能够快速、准确查询有关物料、供应商、物料库存、采购订单执行情况、采购成本完成情况等信息,使物料管理各环节管理状况真实地展现出来,为工序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控制生产系统的投入与产出,实现了产品产量和生产耗费的实时化管理

ERP系统的上线,使生产环节实现了排产计划与生产计划的制订下达、调整与执行以及物料投放、产成品及副产品收货管理与各种物料转储、退库、退废等功能;轧钢环节还实现了钢坯转储接收、钢坯组批、排甩、炉甩、轧甩、跟批回轧、倍尺坯切割以及成品产出、订单改挂、标牌打印等功能;实现了产成品、副产品的成本管理、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半成品与其相关质量信息的关联、生产过程中批次的跟踪功能。通过上述功能的实施,确保了公司铁、钢、材等主要产品投入产出的实时性和匹配性,使成本核算由事后核算变为事中控制,确保了对工序成本目标计划的顺利完成。

3、实现了对销售系统的动态化、规范化管理

在销售环节,由于SAP系统对各类产成品的编码进行了统一,形成了完整的产成品编码体系;实现了客户信息管理;实现了从合同创建、订单创建、手工提单的下达、汽运派车分单制卡、调度岗位安排库位、库管人员对入库成品的核查、成品库房转储、条码扫描、系统外发、销售开票等一系列销售业务功能。因此,在销售工序管理上就自然实现了动态化、规范化管理,使每种产品从入库、外发直至结算都具有实时性和可监控性,从而确保了该工序目标的顺利完成。

作者:葛芳 单位:河钢集团宣钢公司规划环保部

参考文献:

[1]张凌.推行工序标准成本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J].矿业工程.2009(01)

成本控制原则篇9

一、内部控制中成本效益原则的涵义

成本效益原则是经济学中一个最基本的理性概念,表现为理性的经济人总是以较小的成本去获得更大的效益,一般也被认为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性原则和约束条件,因此也同样适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而在内部建立和实施的各种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等所形成的控制机制,这些方法、措施和程序的建立和实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设计控制环节、设置岗位、配备人员,确保各控制环节的运行等都必须付出的代价,也可以理解为不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而内部控制的效益则是内部控制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在企业得到良好运行所应达到的控制目标,即: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避免因浪费、盗窃或不当经营决策而产生的损失;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规避经营风险;遵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内部控制所应遵循的成本效益原则指的是只要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效果大于其成本,就是经济合理的,就应当设置和运行该项控制;反之,则不应当采用该项控制。

内部控制的成本是现时的,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估量的,而控制产生的效益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所达到的目标,是避免或减少风险和损失的可能性,很显然这种效益是未来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体现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管理理念的环境中,企业不得不考虑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效益问题,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时,在可能获得的收益与不设置相应控制可能产生的损失之间做出理性的判断,进行权衡和取舍。

二、小企业正确理解和运用成本效益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小企业因具有经营规模小、组织机构简单、职责难以划分、资金有限、市场风险高等特点,其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更容易受到成本因素的制约,因此小企业尤其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好成本效益原则。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中许多控制的成本和效益是难以确定的,有时需要较多的主观判断。由于主观判断的失误会使得必要的控制未能实施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或者某些控制成本超过预期效益,使得控制程序得不偿失。因此,需要成本效益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掌握成本效益原则的“度”,以减少操作上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同时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只是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而不是惟一原则,因此还应当与以下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相互协调。

1.合法性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法性原则居于首要地位,成本效益原则必须在坚持合法性原则的基础上加以贯彻和运用,小企业不得以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为借口拒绝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例如《会计法》明确规定了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那么企业就不能因人员少而让出纳兼任会计岗位。

2.相互牵制原则。企业应当保证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小企业虽然机构设置简单、管理人员有限,但还是要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岗位和人员之间的权责分明、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有些小企业出于压缩成本的需要,由少数员工负责日常行政事务、会计核算和资产保管,往往一人多岗,各岗位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分工,对不相容职务没有进行有效的职责分离,如银行印鉴及支票由一人掌管、采购兼保管等,因此发生贪污、盗窃、挪用等舞弊行为的可能性较大,且不易被及时发现,一旦发生,将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3.重要性原则。小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当实行有重点的控制,只有将控制成本花费在那些影响企业成败和经营效率的重要事项,才能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在内部控制的设计中,有些小企业片面强调完整性和严密性,照抄照搬大企业现成的制度,设置了过度繁杂的控制程序,抓不住重点,增加了不必要的控制成本,由于这种理念和做法严重脱离企业实际,难以在企业中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经营管理的效率。

4.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约束所涉及的企业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重视和执行程度。在小企业,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家族式家长制现象普遍,容易造成任人惟亲,部分人员凭借其特殊身份破坏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企业主也往往越权管理,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使得内部控制无法有效执行,从而也影响了企业员工对控制的理解与执行。因此在不增加控制成本的情况下,企业领导重视并自觉遵守内部控制能够提升控制的效果。

5.时效性原则。对成本与效益的权衡需要较多的主观判断,需要站在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上去考虑。当企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市场供求状况、企业规模、经营业务等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也会导致企业风险重点的转移,因此,对成本与效益的权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随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小企业合理运用成本效益原则的方法

小企业合理运用成本效益原则,就是力求使有限的成本产生尽可能大的效益,或在不改变某项控制的效益时尽可能降低控制成本,提高内部控制效益或成本比。为此,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成本控制原则篇10

一、内部控制中成本效益原则的涵义

成本效益原则是经济学中一个最基本的理性概念,表现为理性的经济人总是以较小的成本去获得更大的效益,一般也被认为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性原则和约束条件,因此也同样适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而在内部建立和实施的各种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等所形成的控制机制,这些方法、措施和程序的建立和实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设计控制环节、设置岗位、配备人员,确保各控制环节的运行等都必须付出的代价,也可以理解为不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而内部控制的效益则是内部控制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在企业得到良好运行所应达到的控制目标,即: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避免因浪费、盗窃或不当经营决策而产生的损失;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规避经营风险;遵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内部控制所应遵循的成本效益原则指的是只要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效果大于其成本,就是经济合理的,就应当设置和运行该项控制;反之,则不应当采用该项控制。

内部控制的成本是现时的,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估量的,而控制产生的效益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所达到的目标,是避免或减少风险和损失的可能性,很显然这种效益是未来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体现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管理理念的环境中,企业不得不考虑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效益问题,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时,在可能获得的收益与不设置相应控制可能产生的损失之间做出理性的判断,进行权衡和取舍。

二、小企业正确理解和运用成本效益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小企业因具有经营规模小、组织机构简单、职责难以划分、资金有限、市场风险高等特点,其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更容易受到成本因素的制约,因此小企业尤其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好成本效益原则。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中许多控制的成本和效益是难以确定的,有时需要较多的主观判断。由于主观判断的失误会使得必要的控制未能实施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或者某些控制成本超过预期效益,使得控制程序得不偿失。因此,需要成本效益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掌握成本效益原则的“度”,以减少操作上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同时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只是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而不是惟一原则,因此还应当与以下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相互协调。

1.合法性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法性原则居于首要地位,成本效益原则必须在坚持合法性原则的基础上加以贯彻和运用,小企业不得以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为借口拒绝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例如《会计法》明确规定了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那么企业就不能因人员少而让出纳兼任会计岗位。

2.相互牵制原则。企业应当保证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小企业虽然机构设置简单、管理人员有限,但还是要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岗位和人员之间的权责分明、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有些小企业出于压缩成本的需要,由少数员工负责日常行政事务、会计核算和资产保管,往往一人多岗,各岗位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分工,对不相容职务没有进行有效的职责分离,如银行印鉴及支票由一人掌管、采购兼保管等,因此发生贪污、盗窃、挪用等舞弊行为的可能性较大,且不易被及时发现,一旦发生,将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3.重要性原则。小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当实行有重点的控制,只有将控制成本花费在那些影响企业成败和经营效率的重要事项,才能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在内部控制的设计中,有些小企业片面强调完整性和严密性,照抄照搬大企业现成的制度,设置了过度繁杂的控制程序,抓不住重点,增加了不必要的控制成本,由于这种理念和做法严重脱离企业实际,难以在企业中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经营管理的效率。

4.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约束所涉及的企业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重视和执行程度。在小企业,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家族式家长制现象普遍,容易造成任人惟亲,部分人员凭借其特殊身份破坏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企业主也往往越权管理,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使得内部控制无法有效执行,从而也影响了企业员工对控制的理解与执行。因此在不增加控制成本的情况下,企业领导重视并自觉遵守内部控制能够提升控制的效果。

5.时效性原则。对成本与效益的权衡需要较多的主观判断,需要站在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上去考虑。当企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市场供求状况、企业规模、经营业务等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也会导致企业风险重点的转移,因此,对成本与效益的权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随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小企业合理运用成本效益原则的方法

小企业合理运用成本效益原则,就是力求使有限的成本产生尽可能大的效益,或在不改变某项控制的效益时尽可能降低控制成本,提高内部控制效益或成本比。为此,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成本控制原则篇11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和具体要素

1.1施工项目管理的具体要素

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它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施工项目管理是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因此,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1)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生活要素以满足施工需要。

2)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适当搭配,协调地发挥作用。

3)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

1.2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分系统,这三者是施工项目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侧面,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技术系统。技术系统是三个分系统的核心,因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产品。

2) 社会系统。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故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为社会系统。项目管理,人是第一要素。工程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较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工作能力,而组织领导工作能力高低的体现关键就在于能否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也是顺利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所在。

2 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 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代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报导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制订相应的措施和方案,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2.2 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2.3 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2.4 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一个工程项目是由多个单项工程组成的,每个单项工程也应具有相应的成本目标。

3 成本控制应用的具体措施

3.1增强全员责任成本意识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不只是管理的问题,而是管理、经济、技术与法律等的综合反映。加大成本管理的宣传力度,就要从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优越性方面来引导,将一切影响成本控制的因素纳入强化管理范畴,切实增强全员责任成本意识,这样才能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3.2 强化全过程控制

成本管理,要经过开工前成本核算、施工中成本控制、竣工后成本考评三个主要阶段,只有把握好各个阶段,才能有效控制成本。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过程中,各业务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强横向业务联系,充分发挥成本管理部门的核算职能作用;技术部门的龙头作用;计划部门的基础作用;物资、设备、质检、安全等部门的管理作用;财务、审计部门的监控作用;纪检部门的法律监督作用;各级领导的带头作用。这样才能确保责任成本控制系统不失灵,成本管理运作的能力不断完善和加强。

3.3 工程直接费用的有效控制

3.3.1材料费控制

施工材料的消耗约占工程总成本的60 %~65%,在整个工程成本控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材料的成本控制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即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

1)用量控制:①在合理使用的条件下,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②不断改进和优化施工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部署;③购料时要严格办理验收交接手续,对检验不合格或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材料,应立即与供货方办理更换或退货手续,以免埋下质量隐患。

2)价格控制:①及时掌握建材市场的动态,采用“双控”原则,坚持“质量择优而买、价格择廉而购、路途择近而运”的原则,以降低成本;②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争取材料直拨,减少中转环节,计算好库存,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加快货物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3.3.2 人工费控制

依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和项目的实际情况制订一系列的措施和标准,以控制和降低人工费用的支出。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进行包干控制,防止人工费超出指标,做到节奖超罚。

2)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根据施工进度、技术要求,合理搭配各工种的工人数量,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

3.3.3机械费控制

成本控制原则篇12

集团企业作为一种组织结构,其主要是以大企业作为核心,而在外围则由诸多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组成,具有多层次性。以经济技术和经营联系作为第一颗联合纽带,在资产联合上实行的是高级的、深层的及相对稳定的企业联合组织。在集团企业内部,各成员企业之间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同时又实施统一领导和分层管理的制度,以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领导体制为主。集团企业具有巨大的规模,雄厚的实力,可以跨部门、跨地区及跨国度进行经营。在集团企业内部,主要以金字塔型及围绕型的结构为主,而在这两种结构中,则主要分为四个基本的层次,即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协作层。

二、集团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原则

1.经济原则

在集团企业实施成本控制过程中,采用经济原则的关键是只对重要领域内的关键因素进行控制,并不会对所有成本都进行周密控制。通过履行经济原则,可以有效的达到降低成本及纠正偏差的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通过成本控制系统可以及时掌握失误的发生,需要承担失误责任的人,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来及时对失误进行纠正。利用经济原则在实施成本控制过程中,还需要落实好例外管理原则,简单的对正常成本费用支出进行控制,但对于各种例外情况要给予充分关注。同时还要履行好重要性原则,对于一些重要事项特别关注。只有这样在经济原则要求下实施的成本控制才能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2.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是集团企业实施成本控制过程中必须履行的重要原则。主要是指需要个别设计成本控制系统,使其与集团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在集团企业成本控制系统设计时要避免照搬照抄别人的做法。因地制宜即要求与特定企业的特点要相适应。因为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新企业与老企业之间,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同一个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等在管理、组织结构及成本控制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各企业情况不同其管理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所以需要因地制宜进行成本控制系统的设计,不可能一种成本控制模式适用于所有企业。

3.全员参加原则

企业在从事任何一项活动中都会有成本发生,同时也都需要对成本进行控制,使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且企业内的所有职工都负有成本责任。可以说企业成本控制是所有职工的共同任务,需要企业上下共同努力来完成成本控制的任务。这就需要企业员工在树立良好的成本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养成节约成本的良好的习惯,在工作中具有合作精神,关心成本控制的结果,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准确的对成本控制信息进行理解和使用,并对工作进一步进行改进,确保企业各项成本的降低。

三、加强集团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措施

1.加强组织体系建设

在集团企业财务成本控制过程中,需要明确企业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合理对职权进行划分,严格对费用进行审批,确保成本核算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集团企业中,通过建立分级控制,充分的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措施,对成本计划指标进行分解,做好其落实工作,确保成本指标分解后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使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综合性增加,人人都能参与其中。

2.提高企业全员的成本意识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要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其中重要内容,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成本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有效的提高企业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明确降低成本的重要性。每一名员工都参与到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中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潜力来确保企业成本的降低。同时通过制定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确保员工的自我价值能够得以实现,从而使企业管理成本能够降低。

3.加大内部控制力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