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实习工作计划合集12篇

时间:2022-09-24 03:21:11

测绘工程实习工作计划

测绘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1

[中图分类号] G4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054?04

针对当前工程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设计等问题,2010年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的要求而提出的一项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1]。目前我国有61所高校被批准为卓越计划高校,其中部分高校开设了测绘工程专业(中南大学与黑龙江工程学院的测绘工程专业已被批准为“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2]。测绘工程专业是地学领域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之一,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和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3],这使得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培养要求具有更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由于“3S”(GPS、RS、GIS)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和普及,使测绘工作从工具到理论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专业整合、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及测绘学科内涵的不断扩展,使得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卓越计划”正符合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之一是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培养方案,它是从专业培养角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方面的内容。本文针对信息化测绘系统下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分析制定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具体研究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制定和实施“卓越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制定原则

“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定首先应对人才培养的层次定好位,然后根据专业特点,突出行业背景,注重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生产管理能力的培养。

1. 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

行业和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从工程师的类型来说,有服务型、生产型、设计型和研发型[4]。笔者认为卓越测绘工程人才的培养至少应该分两个层次,即生产设计型和生产研发型。他们的区别只是侧重点不同,前一层次应强调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后一层则应多一些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高校具有多种类型,主要可分为研究型和教学型两大类。我国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层次有明显的不同,本次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包含这两大类型的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也应根据学校的类型在培养层次上定好位。同时,在制定培养方案或具体措施时,还要考虑同一学校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2. 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

每个专业人才培养都应符合其专业的特点,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课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主要有:①实践性强。从工程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测绘产品制作,都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主干课程都应安排较多的实验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实践类课程,课程设置时,其占的总学时数应在30%以上。②专业涵盖面宽。从内容上来说,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和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因此,制定方案时要融合四个旧专业的主要内容,并以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的内容为重点。从专业服务来说,测绘工程技术可以应用于广泛的工作领域,如国土、矿业、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国防等,这就需要开设相关专业领域的课程,如土木工程概论、地质学基础、城市规划原理等课程。③依赖工具。测绘科学是随着测绘工具发展而发展的,现代测绘基本上就是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包括体现测绘学科特色的“3S”技术。根据该特点,方案中应设置计算机技术与测绘专业结合紧密的课程,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

3. 行业背景不同

虽然许多高校都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但大部分高校仍具有行业特色。各高校在测绘工程专业上一般也结合其行业特色进行人才培养,如: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河南理工等具有地矿特色,同济大学具有土木特色,西南交大具有铁路特色,河海大学具有水利特色等。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增加一些与行业特色相关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并在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中体现出行业特色。“卓越计划”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该计划的前提,其中的校企联合培养阶段的培养方案可以更充分地体现行业特色。

4. 注重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管理能力的培养

从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讲,“卓越计划”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生产管理与企业经营能力及人文素养。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我校以教师科研项目和科研实验室向学生发为手段,联通教学和科研,采用案例、启迪、学科交叉、科研训练、自主设计实验等方式,打造学生创新能力锻造平台,并设置相应考核办法以及必须达到的学分要求。在工程专业的教育过程中除了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哲学、经济、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5],人文社科的知识素养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创新视野和创新思维,培养方案中应加强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我校结合“卓越计划”的培养特点,在全校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从培养人才层次来说,“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今后本行业领域的领军人才,这就需要加强培养其领导管理能力,培养方案中除设置相应的管理类课程外,在课外研学中也应有所加强。

二、培养标准

培养标准是指学校层面制定的本校加入“卓越计划”的各个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它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参与高校制定的本校实施“卓越计划”的纲领性文件,一般在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基础进行深化,强调实践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及企业管理能力的培养。测绘工程专业总体应达到的标准是: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测绘工程理论知识、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技能、具备空间信息综合处理能力、较强的测绘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良好的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测绘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学生可从事测绘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从事空间信息的采集、分析、整合、评价、决策等测绘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能达到工程测量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工程测量员的技术资格,并具有在毕业4年后能获得国家注册测绘师的能力。对应国家标准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拥有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感。

第二,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所需的相应自然科学知识,具备扎实的测绘工程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①具备从事测绘工程学科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等。②掌握测绘工程技术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实用数据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土建工程、工程地质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应用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③掌握测绘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包括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表达与利用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监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具体包括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籍与房产测绘的理论与技术。

第三,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能从事测绘工程设计与施工工作。

第四,能参与测绘工程生产过程和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经营能力。

第五,善于沟通,能适应环境,不断学习,初步具有竞争和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与能力矩阵设计

培养标准细化后,就要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标准实现矩阵”,把相应的知识能力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本方案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六类:

①基础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大学物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测绘学概论、大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等。

②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测量学基础、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技术、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GPS测量与数据处理、测绘程序设计基础、地图学概论。

③“卓越计划”人文与管理特色课程。包括人际传播与沟通、文学与创意、经济法、领导学、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企业管理、公共关系学。

④校企联合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测绘工程监理、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⑤行业特色课程。包括地下工程测量、地质学基础、土建工程概论。

⑥校企联合实践课程。包括测绘基本技能训练、测量学实习(含设计)、控制测量生产实习(含设计)、工程测量实习、企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其中,实践类课程可以全部或部分安排在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也可以部分在企业进行或者由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专题讲座。课程体系建立后,应对照培养标准中知识能力大纲所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素,与用于实现这些要素要求的每一门具体课程和教学环节一一对应起来,即建立起 “标准实现矩阵”(见表1)。在此基础上,拟定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大纲的制定应对照知识能力大纲中各要素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

四、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实践是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卓越计划”创立了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目的是通过此方式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问题。依据“卓越计划”的要求,学生在4年的学习中,有一年时间是校企联合培养。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培养方案分时段先后进入优秀测绘企业完成36周的工程实践,有5门课程校企联合授课。通过具体工程实践,参预测绘项目策划、技术设计、实施、技术总结、成果检查验收,使学生掌握测绘工程项目生产与管理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企业阶段的培养计划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指导与考核方式等。

1. 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①测绘基本技能训练3周。要求了解测绘基础知识,掌握测绘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距离、角度、高差测量以及方位角、坐标、高程确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②测量学实习5周。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小地区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测绘成果检查验收的基本要求。③控制测量实习4周。掌握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布设、观测及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对控制测量成果进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④工程测量实习3周。深入实践,广泛接触各种工程项目,掌握工程测量、变形监测的技术与方法。⑤部分专业课程学习5周。主要包括测绘工程监理1周,企业实务1周,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1周,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2周。⑥企业综合实习4周。到所在企业的总经办、总工办、生产部、综合部、法律部、财务部、市场部、质检部、后勤部、安全部等部门,学习测绘企业经营管理方法、测绘项目生产、技术管理过程。⑦毕业设计17周。在优秀测绘企业,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测绘项目的技术设计、生产、检查验收和总结工作,其成果作为毕业设计提交学校。具体内容和计划由学校和相应的大型测绘企业结合实际企业生产情况、岗位需求、学生特点综合制定。

2.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学体要求

①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应根据各阶段实践的主要内容和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制定自身学习、工作计划。②掌握多种测绘仪器的操作及检校技能,掌握常规测量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③参加测绘项目的生产与管理,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初步培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努力提高测绘工程专业素养。④了解测绘企业及测绘项目管理和经营体制。⑤做好企业学习日志、学结和实践报告或论文。

3.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的指导和成绩考核方式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学生的学习由在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联合指导,并实行导师制。中南大学在实施“卓越计划”时,要求全面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校外各有一位导师。校企联合培养首先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由校企联合制订阶段培养计划和预期培养目标,学生在校企联合培养期间要随时向企业指导教师汇报学习进展,在校指导教师也会定期前往企业对学生进行现场考核和指导,督促学生按进度完成学习任务。

在校企联合培养期间,学生除了需要获得上述课程的各科学习成绩以外,还需要获得企业综合学习成绩,该成绩由三部分组成:①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等,该部分成绩占校企联合培养总成绩的40%。②学生撰写的毕业设计(论文),该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0%。③学生的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校企联合组成),该部分成绩占企业学成绩的20%。

五、结语

为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教育部与国家测绘局决定联合实施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并成立了工作组和专家组。以推进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的实施,协调相关政策措施,制定专业标准和实施方案,论证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等工作。在此背景下,我校制定了“卓越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由于“卓越计划”刚开始实施,其标准体系和培养方案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探索完善之。

参考文献:

[1] 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7-92.

[2] 田青.教育部国家测绘局联合实施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N].中国测绘报,2011-04-08(1).

测绘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2

古建筑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又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的一种载体。古建筑测绘是保护、发掘、整理和利用古代优秀建筑遗产的基础环节,为建筑遗产保护提供科学记录的档案,使保护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同时又为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史教学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为继承发扬传统建筑文化、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古建筑测绘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通过古建筑测绘,会给予人们以艺术的滋养和传统的熏陶。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60年,到目前为止己招收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24届,园林专业本科学生6届,为国家培养出2000余名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人才,其中绝大部分成为安徽省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的骨干技术力量,已经成为培养安徽省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园林景观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并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wWw.133229.COM

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古建筑测绘的学习,增强对中国建筑传统经验的感性认识,深刻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中国建筑史、城市建设史、建筑测量、投影与制图、建筑设计基础、计算机制图等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建筑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论修养,培养建筑空间概念、尺度感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制图表现包括计算机制图水平、审美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亲手把建筑实物按比例制成工程图纸与数据资料、掌握测绘方法、加深对建筑造型与营造方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建筑空间概念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图纸表现力,为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奠定基础。这些图纸与资料为发掘、整理、研究和保护、维修、开发中国古代建筑遗产,为继承传统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为中国建筑史的教学等方面,提供丰富而翔实的基础资料。

古建筑测绘是测绘学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建筑遗产记录、监测以及保护工程实施等方面的直接应用,从技术上可归人侧绘学的分支中的工程测量学的范畴。但是,测绘技术方法只是手段,并非古建筑测绘的全部,它包含了对建筑遗产在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方面的体验、认知、理解乃至探究、甄别、发现和评价,包含着对建筑实体、空间及其精神意蕴的理解、再现和表达。因此,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应区别于单纯的工程测量学。根据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侧绘多年教学的经验,现对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做出一些研究和探讨。

1、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的探讨

建筑规划类专业教授古建筑测绘课程的目的,是经过具体的实践教学,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使其思想情感领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学生经过在艰苦环境中的严格训练,在职业道德、吃苦耐劳、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也得到相应提高。

1.1古建筑测绘教学现状

古建筑侧绘综合运用测量和制图技术来记录和说明古建筑,所以古建筑测绘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两大特性。目前,各高校的古建筑测绘的教学模式大致相同:

(1)给学生讲授测绘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及仪器操作方法;

(2)学生按4-6人分为一组,进行古建筑对象的考察与测绘;

(3)在现场各小组分工绘制草图;

(4)以草图和采集的测绘数据为依据,各小组绘制正式测绘图纸。

这种教学模式为建筑教育、建筑史研究和建筑遗产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上述教学模式逐渐不适应学科的发展和古建筑测绘教学的目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规划专业学生对于古建筑测绘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热情不高;

(2)一般高校古建筑测绘都设置在酷热的暑期进行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测绘工作的开展、管理与进程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3)测量工具和测绘手段已跟不上工程生产实际的需要,导致测绘的效率低、成果差,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测绘技能的传授。

(4)考核方式各高校千差万别,大都以手绘图纸作为教学成果,采集数据的记录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表格存储也各不相同。

(5)学生测绘实践教学后,缺乏书写实践和学习心得体会。并对古建筑保护、蕴含的历史文化及精神的提炼与宣传不足。

1.2古建筑测绘教学新方法

古建筑测绘的教改与实践在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教学模式有其优越性,但现在技术的进步,这种模式需要进行革新。古建筑测绘课程充分地体现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根据企事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结合正在企业从事古建筑岗位工作的学生及专家的建议,可以创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引导,学习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要实现该教学目的,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古建筑测绘多媒体教学方法

利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计算机模拟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引人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古建筑测绘基本理论知识、测绘方法、技术要求和仪器操作技能等。

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cai或pp7,课件,以文字图像、连续动画、片断动画以及视频资料等手段,从多个角度演示古建筑的方方面面,把测绘方法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从而优化了古建筑测绘插图教学及教学过程。此外,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并增大了古建筑测绘内容及方法的教学信息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掌握正确理论的教学目的,并且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双导师负责制教学方法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专业与企事业合作紧密,在安徽省影响较大,校企合作产学研比较成熟。这就为双导师负责制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学生在校内接受课堂理论教学;在企事业中对在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古建筑测绘现实问题运用所学测绘知识进行处理,并有企业导师指导和传授实践技能和仪器操作。这就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对实践中的方法和技能的透彻理解,动手和操作能力也得到培训和提高。单纯的课堂教学和课堂实验难以得到这样的教学效果,而且实现高等院校与企事业产学研联合,对促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3)新测绘技术教学的引人

传统的古建筑测绘以直尺和角尺、垂球等工具直接量取建筑物及其构件的尺寸,获取的最终资料是图纸和一些文字记录。这种方法优点是原始简单,但精度与效率低,且登高测量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会对建筑物有损坏。随着gps、遥感、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现代新测绘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测量工具难以满足教学和实践生产的需要,必须采取一些现代化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手段给古建筑测绘提供技术支持。这就要求在古建筑测绘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对这些新测绘技术的原理、方法给学生加以讲解,以符合实践生产的需求。

(4)计算机制图教学方法

在实验机房,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教学广播系统讲授计算机绘制测绘图的要求、规则、要领和autocad高级技巧及古建筑绘图常用技巧。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现场操作进行各种制图技巧的学习。学生再通过实习采集的数据进行autocad制图,从而进一步深化古建筑测绘的知识及技能,对采集的测绘数据和影像进行系统化和流程化的处理。

2、古建筑测绘课程实习教学

古建筑测绘实习是该课程的核心部分。通过古建筑测绘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古建筑测绘技术,学会古建筑测绘从搜集资料、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自我检查到评估工作的全过程,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古建筑测绘岗位职业能力。

2.1建立实习基地

为了更加系统、完备的实习教学,建立实习基地有重要的意义。我院建筑学院古建筑测绘实习基地建立比较早,为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测绘技能、认识古建筑保护和开发价值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院的实习基地有:黔县屏山美术、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径县查济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绩溪上庄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绩溪县伏岭镇胡村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径县桃花潭镇陈村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

2.2高年级负责制

高年级建筑规划专业学生负责制教学的模式就是让学过古建筑测绘的大三或大四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和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古建筑测绘技术;以小组为单位给小组成员讲解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课堂实验与社会实践中给以专业指导和讨论。学生相互之间往往比师生之间的探讨更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拓展学生专业的视野。但全程需要专业教师的宏观掌控,及时调整高年级学生的责任心和能动性。

3、考核方法

结合多年的上述教学方式的尝试经验,对于古建筑测绘学课程的考核,应结合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和完成作业质量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有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3.1测图手稿占总成绩的25%,按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3.2仪器草图占总成绩的25%,按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3.3计算机成果图占总成绩的30%,正式图用计算机绘制,并符合事先制定的规范。

3.4工作日志、数据表、考察报告、心得体会等占总成绩的10%;

测绘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3

测量实习工作计划范文1实习目的:通过实地的测量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学习如何进行实地的地形控制测量和地形图的展绘、拼接,在实习的同时也体验一下实际测量工作的生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时间:20__年_月_日到20__年_月_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实习人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全体学生及老师

实习仪器:经纬仪,水准仪,水准尺,尺垫,计算器,记录本,三角板等

实习计划:踏勘选点一天,控制测量三天,控制点坐标计算和展绘一天,地形测量四天,拼图一天(计划十天,实际实习时间为九天)。

实习经历及体会:

20__年5月11日上午,带着愉快的心情,坐上一路向南的汽车,开始了我们本学期的工程测量实习,这也是我们专业第三次的实习!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我们实习的目的地——江西省桑蚕茶叶研究所!

在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下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了,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经50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集蚕桑、茶叶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园林设计与苗木栽培及现代农业展示为一体的科研事业单位。所内主要经营项目有:蚕种培育、茶叶加工、苗木种植、园林设计和果树栽培等。我们所住的招待所周围空气清新,树木繁茂,山塘众多,地貌丰富,植被覆盖率超高,而且民风淳朴,安居乐业,的确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是人民居住的天堂啊!

当日下午,在招待所门前,我们的欧阳老师简单地开了个动员大会,他重申了我们此次实习的意义和要求,强调了应当遵守的一些纪隶和安全事项,还为我们打气,鼓励我们勇敢机智面对将要到来的困难!接着马上就是踏勘选点,围绕着招待所外面的“8”字圈,我们选取了A·B两条线路,每条12个点,就这样,我们10几个小组被分成4路!

接下来的头3天是平面控制测量!我们小组先是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完成角度测量,然后用一天半来完成高程测量。

1、用经纬仪来测角度,架设仪器:将经纬仪放置在架头上,使架头大致水平,旋紧连接螺旋。

2、对中:目的是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可以移动脚架、旋转脚螺旋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

3、整平:目的是使仪器竖轴铅垂,水平度盘水平。

根据水平角的定义,是两条方向线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以水平度盘一定要水平。粗平:伸缩脚架腿,使圆水准气泡居中。检查并精确对中:检查对中标志是否偏离地面点。如果偏离了,旋松三角架上的连接螺旋,平移仪器基座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拧紧连接螺旋。精平:旋转脚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

4、瞄准与读数:①目镜对光:目镜调焦使十字丝清晰。

②瞄准和物镜对光:粗瞄目标,物镜调焦使目标清晰。注意消除视差。精瞄目标。③读数:调整照明反光镜,使读数窗亮度适中,旋转读数显微镜的目镜使刻划线清晰,然后读数。

用水准仪来测高程时,先将仪器的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架踩实;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对照仪器,指出准星、缺口、目镜及其调焦螺旋、物镜、对光螺旋、管水准仪、圆水准仪、制动和微动螺旋、微倾螺旋、脚螺旋等,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对照水准尺,熟悉其分划注记并练习读数。

(1)粗平:双手食指和拇指各拧一只脚螺旋,同时以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圆水准器气泡向中间移动;再拧另一只脚螺旋,使圆气泡居中。若一次不能居中,可反复进行(观察左手拇指转动脚螺旋的方向与气泡移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2)瞄准:在离仪器不远处选一点A,并在其上立一根水准尺;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松开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用缺口和准星大致瞄准A点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转动对光螺旋看清水准尺;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位于视线中央;再转动对光螺旋,使目标清晰并消除视差(观察视差现象,练习消除方法)。

(3)精平: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管气泡两端的半影像吻合(成圆弧状),即水准管气泡居中(观察微倾螺旋转动方向与气泡移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4)读数:从望远镜中观察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的分划位置,读取4位数字,即直接读出米(m)、分米(dm)、厘米(cm)的数值,估读毫米(mm)的数值,记为后视读数a。注意读数完毕时水准管气泡仍需居中。若不居中,应再资助精平,重新读数。

(5)分别在B、C、D等点立尺按(2)~(4)步读取前视读数b,记录。

(6)计算高差,h=a–b

(7)改变仪器高度或搬站再次观测A与B、C、D等的高差,进行比较。

第五天的控制点坐标计算和展绘工作,前面三天的测量我们历经辛苦,一边测量,一边记录~计算~检查~校对误差,最终很好地控制了误差,因此利用老师给出了B9点的三维坐标,很快地完成了坐标计算和展绘的工作!

最后的四天是碎部测量和地形图的描绘。首先进行碎部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在各导线控制点上测定碎部点,同时描绘地物和地貌。

我们小组采用的是DJ6的经纬仪,进行碎部测量。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上,测绘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出碎部点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再用视距测量方法测出测站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及碎部点的高程;然后根据测定的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量角器和比例尺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记其高程。然后对照实地情况,按照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绘出地形图。

测量实习工作计划范文2一.实习目的:

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2、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钢尺)和工具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与计算方法,掌握地形测量的测、算、绘技能;

4、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实习要求

要求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检验和校正的方法;掌握测绘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作业能力;学习和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三.实习任务

1.小组上交成果及资料:

1)导线点及水准路线示意图及野外记录;

2)水准测量及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原始记录本;

3)内业计算及精度评定说明书;

4)指定实习范围的一幅标准图幅的1:500地形图。

注意:外业观测原始记录及地形图绘制一定要使用2H及以上铅笔

2.个人上交成果:实习报告一份

测量实习工作计划范文3一.实习目的:

1.联系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书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

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书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4.练习用经纬仪配合小平板仪测绘地形图;

5.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土建施工放样中一般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一些主要一起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

4.掌握测设的基本方法。

三.实习任务;

1.控制点高程测量;

2.导线长度测量;3.水平角度测量;4.闭合导线内业计算;5.测绘地形图;6.建筑物放样,道路中线测量和管线测量。

四.实习项目与程序:

1.外业测量:

(1)测量控制点高程;

(2)测量控制点间距离;

(3)测量闭合导线内角。

2.内业计算:

(1)计算控制点间高差,推算各点间高程;

(2)计算个控制点间距离及相对误差;

(3)计算个内角闭合差及内角;

(4)根据以上计算数据推算个点坐标。

3.测绘地形图:

(1)将坐标范围内的控制点标定到图纸上;

(2)根据控制点周围的地物地貌测量某些点的高程,再标在图纸上。

五实验原理:

水准仪: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设水准测量是由A向B进行的,则A点为后视点,A点尺上的读数a称为后视读数;B点为前视点,B点尺上的读数b称为前视读数。因此,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测得A、B两点间高差hAB后,如果已知A点的高程HA,则B点的高程HB为

经纬仪:

1、水平角:地面上任意两直线间的水平角度为通过该两条直线所作铅垂面间的两面角;

2、水平角观测必须具备的条件:⑴仪器必须有一个能水平放置的度盘,读盘上有顺时针方向的刻度(0-360。

),读盘中心应该能够放在B点的铅垂线上;⑵仪器必须具备能够瞄准远方的望远镜;⑶望远镜既可在水平面内转动,也可在铅垂面内旋转,这样就可以瞄准高低不同的目标;

3、水平角观测原理:β=b-a,

六实验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水准尺钢尺皮尺三脚架纪录板

测量实习工作计划范文4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1、进一步了解装配体及掌握各类典型零件的测绘方法、测绘步骤及测绘要求:熟悉常用测绘工具、量具的使用方法。

2、提高对零件上各类结构(含工艺结构)的认知及分析能力;

培养对实际零件的综合图示表达能力。

3、提高对装配体结构的认知及分析能力,了解装配体的工作原理、动作过程、装拆顺序及各零件之间的装配连接关系;

培养对简单装配体的综合图示表达能力。

4、培养徒手绘制零件草图和零件工程图的基本能力。

二、实习学习任务

1、测绘对象: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装配体所有非标准零件。

2、实习任务:学生分组测绘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装配体所有非标准零件。

三、实习要求

1、爱护和保管好实习场所内的所有设备、测绘用的工具、装配体及其所有零件。

2、测绘作息时间同正常作息时间,同学们自觉遵守。

四、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

1、零件测绘,是对零件以目测的方法,徒手画出零件草图,按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注出所有尺寸的尺寸线、尺寸界线及箭头,然后使用量具及一定的方法进行相应尺寸的测量、在标注在零件草图中,然后对零件进行核查、修改和完善,最后完成零件工作图的绘制。

2草图的绘制步骤:

(1)、分析了解零件

(2)、确定表达方案

(3)、绘制零件草图

(4)、对草图进行全面审核、补充、修改

五、实习心得总结

1、通过本次实习,我了解了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并对简单的机械装配有一定的了解。

测绘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4

测量实习工作计划范文1实习目的:通过实地的测量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学习如何进行实地的地形控制测量和地形图的展绘、拼接,在实习的同时也体验一下实际测量工作的生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时间:20__年_月_日到20__年_月_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实习人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全体学生及老师

实习仪器:经纬仪,水准仪,水准尺,尺垫,计算器,记录本,三角板等

实习计划:踏勘选点一天,控制测量三天,控制点坐标计算和展绘一天,地形测量四天,拼图一天(计划十天,实际实习时间为九天)。

实习经历及体会:

20__年5月11日上午,带着愉快的心情,坐上一路向南的汽车,开始了我们本学期的工程测量实习,这也是我们专业第三次的实习!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我们实习的目的地——江西省桑蚕茶叶研究所!

在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下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了,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经50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集蚕桑、茶叶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园林设计与苗木栽培及现代农业展示为一体的科研事业单位。所内主要经营项目有:蚕种培育、茶叶加工、苗木种植、园林设计和果树栽培等。我们所住的招待所周围空气清新,树木繁茂,山塘众多,地貌丰富,植被覆盖率超高,而且民风淳朴,安居乐业,的确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是人民居住的天堂啊!

当日下午,在招待所门前,我们的欧阳老师简单地开了个动员大会,他重申了我们此次实习的意义和要求,强调了应当遵守的一些纪隶和安全事项,还为我们打气,鼓励我们勇敢机智面对将要到来的困难!接着马上就是踏勘选点,围绕着招待所外面的“8”字圈,我们选取了A·B两条线路,每条12个点,就这样,我们10几个小组被分成4路!

接下来的头3天是平面控制测量!我们小组先是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完成角度测量,然后用一天半来完成高程测量。

1、用经纬仪来测角度,架设仪器:将经纬仪放置在架头上,使架头大致水平,旋紧连接螺旋。

2、对中:目的是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可以移动脚架、旋转脚螺旋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

3、整平:目的是使仪器竖轴铅垂,水平度盘水平。

根据水平角的定义,是两条方向线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以水平度盘一定要水平。粗平:伸缩脚架腿,使圆水准气泡居中。检查并精确对中:检查对中标志是否偏离地面点。如果偏离了,旋松三角架上的连接螺旋,平移仪器基座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拧紧连接螺旋。精平:旋转脚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

4、瞄准与读数:①目镜对光:目镜调焦使十字丝清晰。

②瞄准和物镜对光:粗瞄目标,物镜调焦使目标清晰。注意消除视差。精瞄目标。③读数:调整照明反光镜,使读数窗亮度适中,旋转读数显微镜的目镜使刻划线清晰,然后读数。

用水准仪来测高程时,先将仪器的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架踩实;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对照仪器,指出准星、缺口、目镜及其调焦螺旋、物镜、对光螺旋、管水准仪、圆水准仪、制动和微动螺旋、微倾螺旋、脚螺旋等,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对照水准尺,熟悉其分划注记并练习读数。

(1)粗平:双手食指和拇指各拧一只脚螺旋,同时以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圆水准器气泡向中间移动;再拧另一只脚螺旋,使圆气泡居中。若一次不能居中,可反复进行(观察左手拇指转动脚螺旋的方向与气泡移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2)瞄准:在离仪器不远处选一点A,并在其上立一根水准尺;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松开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用缺口和准星大致瞄准A点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转动对光螺旋看清水准尺;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位于视线中央;再转动对光螺旋,使目标清晰并消除视差(观察视差现象,练习消除方法)。

(3)精平: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管气泡两端的半影像吻合(成圆弧状),即水准管气泡居中(观察微倾螺旋转动方向与气泡移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4)读数:从望远镜中观察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的分划位置,读取4位数字,即直接读出米(m)、分米(dm)、厘米(cm)的数值,估读毫米(mm)的数值,记为后视读数a。注意读数完毕时水准管气泡仍需居中。若不居中,应再资助精平,重新读数。

(5)分别在B、C、D等点立尺按(2)~(4)步读取前视读数b,记录。

(6)计算高差,h=a–b

(7)改变仪器高度或搬站再次观测A与B、C、D等的高差,进行比较。

第五天的控制点坐标计算和展绘工作,前面三天的测量我们历经辛苦,一边测量,一边记录~计算~检查~校对误差,最终很好地控制了误差,因此利用老师给出了B9点的三维坐标,很快地完成了坐标计算和展绘的工作!

最后的四天是碎部测量和地形图的描绘。首先进行碎部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在各导线控制点上测定碎部点,同时描绘地物和地貌。

我们小组采用的是DJ6的经纬仪,进行碎部测量。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上,测绘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出碎部点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再用视距测量方法测出测站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及碎部点的高程;然后根据测定的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量角器和比例尺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记其高程。然后对照实地情况,按照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绘出地形图。

测量实习工作计划范文2一.实习目的:

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2、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钢尺)和工具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与计算方法,掌握地形测量的测、算、绘技能;

4、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实习要求

要求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检验和校正的方法;掌握测绘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作业能力;学习和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三.实习任务

1.小组上交成果及资料:

1)导线点及水准路线示意图及野外记录;

2)水准测量及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原始记录本;

3)内业计算及精度评定说明书;

4)指定实习范围的一幅标准图幅的1:500地形图。

注意:外业观测原始记录及地形图绘制一定要使用2H及以上铅笔

2.个人上交成果:实习报告一份

测量实习工作计划范文3一.实习目的:

1.联系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书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

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书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4.练习用经纬仪配合小平板仪测绘地形图;

5.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土建施工放样中一般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一些主要一起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

4.掌握测设的基本方法。

三.实习任务;

1.控制点高程测量;

2.导线长度测量;3.水平角度测量;4.闭合导线内业计算;5.测绘地形图;6.建筑物放样,道路中线测量和管线测量。

四.实习项目与程序:

1.外业测量:

(1)测量控制点高程;

(2)测量控制点间距离;

(3)测量闭合导线内角。

2.内业计算:

(1)计算控制点间高差,推算各点间高程;

(2)计算个控制点间距离及相对误差;

(3)计算个内角闭合差及内角;

(4)根据以上计算数据推算个点坐标。

3.测绘地形图:

(1)将坐标范围内的控制点标定到图纸上;

(2)根据控制点周围的地物地貌测量某些点的高程,再标在图纸上。

五实验原理:

水准仪: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设水准测量是由A向B进行的,则A点为后视点,A点尺上的读数a称为后视读数;B点为前视点,B点尺上的读数b称为前视读数。因此,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测得A、B两点间高差hAB后,如果已知A点的高程HA,则B点的高程HB为

经纬仪:

1、水平角:地面上任意两直线间的水平角度为通过该两条直线所作铅垂面间的两面角;

2、水平角观测必须具备的条件:⑴仪器必须有一个能水平放置的度盘,读盘上有顺时针方向的刻度(0-360。

),读盘中心应该能够放在B点的铅垂线上;⑵仪器必须具备能够瞄准远方的望远镜;⑶望远镜既可在水平面内转动,也可在铅垂面内旋转,这样就可以瞄准高低不同的目标;

3、水平角观测原理:β=b-a,

六实验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水准尺钢尺皮尺三脚架纪录板

测量实习工作计划范文4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1、进一步了解装配体及掌握各类典型零件的测绘方法、测绘步骤及测绘要求:熟悉常用测绘工具、量具的使用方法。

2、提高对零件上各类结构(含工艺结构)的认知及分析能力;

培养对实际零件的综合图示表达能力。

3、提高对装配体结构的认知及分析能力,了解装配体的工作原理、动作过程、装拆顺序及各零件之间的装配连接关系;

培养对简单装配体的综合图示表达能力。

4、培养徒手绘制零件草图和零件工程图的基本能力。

二、实习学习任务

1、测绘对象: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装配体所有非标准零件。

2、实习任务:学生分组测绘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装配体所有非标准零件。

三、实习要求

1、爱护和保管好实习场所内的所有设备、测绘用的工具、装配体及其所有零件。

2、测绘作息时间同正常作息时间,同学们自觉遵守。

四、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

1、零件测绘,是对零件以目测的方法,徒手画出零件草图,按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注出所有尺寸的尺寸线、尺寸界线及箭头,然后使用量具及一定的方法进行相应尺寸的测量、在标注在零件草图中,然后对零件进行核查、修改和完善,最后完成零件工作图的绘制。

2草图的绘制步骤:

(1)、分析了解零件

(2)、确定表达方案

(3)、绘制零件草图

(4)、对草图进行全面审核、补充、修改

五、实习心得总结

1、通过本次实习,我了解了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并对简单的机械装配有一定的了解。

测绘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5

1)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自学生进校开始,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对测绘工程专业的介绍,使得学生对所学专业逐步形成正确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做出合理的规划。

2)确保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在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上,适当融入本专业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引导学生学会查阅相关参考资料,从而保证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不脱节,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途径。

3)深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继续发扬测绘专业注重动手操作实践的传统,同时结合专业发展现状,优化传统测绘手段的实践课程设置,增加测绘新技术的实践部分,加快学生对新时代测绘实践的适应速度。

4)提供多样化工程实践机会:利用测绘学院与相关测绘单位的合作关系,在本科生培养中加入测绘单位的工程实践经验,并提供学生前往测绘单位的工程实践机会,力争实现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工程实践的无缝连接。

5)切实执行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可行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对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将有价值的反馈意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进行。

2培养方案改革的具体实施和落实

在明确了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思路后,同济大学测绘学院于2013年10月开始着手实施2014级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学院首先广泛收集教学一线教师的提议,听取学生的学习体会,之后经过多次教研室内部讨论、各教研室间讨论、学院教务委员会讨论等方式,确定了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措施,主要对原有培养方案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修订。

1)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为了引导学生能尽早对测绘工程专业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方面从开设的课程入手,如在大学一年级适当加入专业相关的概论型课程,在高年级时开设职业规划相关课程。其中,测绘学概论课程主要借鉴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开课经验,开设在第一个学期,并且全部从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邀请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方向的院士来同济给测绘工程专业的一年级本科生开课,每位院士讲一次课,每次课3~4个小时,一个学期共邀请9位院士讲课,总学时约为34学时。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院士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迅速对测绘专业有感性认识,并给学生提供与本专业院士沟通交流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得到启迪。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同样开设在第一学期,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测绘知识之前,先树立对地球的宏观认识,通过对地球及其运动的了解,掌握与测绘相关的基本知识,如地球形状、重力、密度、温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大地水准面等的定义方法。测绘机助测图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主要包括与现代测绘中计算机制图相关的软件应用(如AutoCAD软件),旨在避免学生误以为测绘技术仍是传统的人工测绘方法,了解和掌握现代测绘中的常用制图软件,从而更准确地认识测绘工程专业。职业规划与测绘企业家课堂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在第六学期,主要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测绘大师、成功的测绘企业家等来测绘学院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讲课和交流,每次课3~4小时,一个学期共邀请4~5位企业家。通过这种讲坛形式,让学生将已学到的测绘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寻求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并对毕业去向形成合理规划。除了在培养计划中加设上述课程,学院还通过一系列辅助措施来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对测绘专业的正确认知。如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即在大一新生进校后便安排学院的部分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本位导师可带3~6位本科生,目的是为学生在正式学习专业知识之前提供一种与专业老师接触和交流的途径,帮助解答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各种疑问。

2)确保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在本科生教学中,测绘学院成立了多门专业课的课程组,每个课程组中均由老、中、青的教学力量组成专业教学梯队。每个学期开课前,每门专业课都要由各自课程组讨论并更新下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进度等,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另一方面,考虑到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因此进行培养方案改革时,不仅保留了原有方案中部分专业课开设中文和全英语平行班任选的教学方式,还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多门全英语的学术前沿类专业课程供学生选修,并规定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获得两门全英语课程的学分。这样既能让学生紧跟专业发展方向,又使得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得到提高。

3)深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测绘工程专业是一门需要掌握现代测绘仪器操作、空间数据处理、计算机绘图等多方面专业技能的工科类专业,因为新的培养方案仍保留了原有方案中所有的基础测量实习环节,包括水准测量实习、导线测量实习、碎部测量实习、GPS实习、摄影测量实习等实习内容,但对各项实习在内容上进行了整合,同时在时间上进行了调整,力争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所有基础测量的实习内容。最后利用两周时间,通过创新能力拓展项目这一实践环节,开展综合测绘技能竞赛,或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所学的测绘知识自拟主题完成一项测绘创新活动。除了基础测绘技能,学生还应具备测绘专业编程能力和本专业新软件的操作使用,因此,在新的培养计划中加强了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在相关的专业课基础上加入对应的上机实验课,通过实验课让学生完成测绘中部分功能的编程实验,或是在实验课中加入测绘新软件的操作练习。

4)提供多样化工程实践机会测绘学院一直十分注重校企联盟建设,现已与多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联盟协议和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学院在这些单位的协助下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开展工程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在第五至第六学期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参观;在第八学期增设毕业实习这一实践环节,时间共2周,允许学生选择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实习;同时,在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中,可由上述单位的工程师设计毕业设计内容,经学院审核后方可提供给学生选题,学生可在上述单位完成整个毕业设计,通过学院统一的毕业答辩后方可拿到毕业设计的学分。

5)切实执行教学质量保障措施为了保障培养方案的顺利进行,测绘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教学质量保障的措施。一方面加强开课前的课程组讨论,并在上课期间借助督导听课制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定期召开关于本科生教学情况的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上课感受和建议,并将这些建议收集起来反馈给相应课程组,再由各课程组组织讨论,将好的建议及时应用到课程教学中。综上,测绘学院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对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和实践。目前已形成具体方案,并已通过同济大学的审核,即将在2014年进校的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实施。

测绘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18-02

一、前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主导的教育改革项目,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美国工程院院长查尔斯?威斯特(麻省理工学院名誉校长)曾经指出“拥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占据着经济竞争和产业优势的核心地位”,这说明,推行“卓越计划”对于人才培养、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测量学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育部推出的“卓越计划”显然对于提高测量学课程的教学水平,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极为重要的,对测绘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明确的方向。但目前全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非测绘专业的测量学课程普遍被压缩到只有32~48课时,这样的课程安排在目前的教学计划下尚且很难保证能较为系统地完成测量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卓越计划”的贯彻实行。因此在这种条件下,要实施卓越教学计划,必须首先认识目前测量学课程的教学计划所存在的问题,其次必须对目前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案等进行调整,才有可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目的。

二、目前非测绘专业贯彻卓越计划所面临的问题

1.教材内容老化。当今测绘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变化,部分传统方法技术(如平板仪测图、经纬仪钢尺导线等)已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在实际工作中已很少使用,因此这些部分的内容应该淡化,取而代之的应为现代测绘技术(如3S技术,全站仪、RTK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

但很多教材目前还依然保留这些传统内容,部分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也还存在这些内容,不但增加了教材的篇幅,同时也花费了大量不必要的课时。三要素测量基本知识目前还停留在传统光学测量技术(光学经纬仪等),而目前实际工作中,几乎都使用了全站仪,使教学与实际应用脱离,没有将现代测绘仪器设备融入基础内容教学中,影响了学生对现代测绘仪器设备的及时认识。

2.实践教学课时短、经费投入少。目前,工程测绘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少量的实验课,这种授课方式在理论上能够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并基本掌握工程测量的三基理论及技术,但却难以达到“卓越计划”所要求的培养目标。按照目前的教学计划中所给定的课时容量只够理论讲授,很难再有时间来安排工程实训,只能依靠短短的几次实验课来实现实践训练操作,这样很难达到要求。虽然另外还有实习课程,但实习课程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是经费问题。要想达到实践教学效果,就必须到校外去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而到校外参加实践教学活动首先需要支付各方面的费用,包括路途交通费、师生食宿费,有时甚至包括场地使用费。而目前学校的教学经费不但没有提高,相反还受到压缩。这样便不能使教师充分安排教学工作,也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企业深度参与教学的难度大。行业的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是“卓越计划”的特点之一,这一点在目前的状况下是很难做到的。首先,企业的深度参与意味着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工程情况,让学生直接参加实际工程的操作,同时企业抽调相应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咨询,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及掌握实际工程操作中的关键技术及难点,可以提高处理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实现这一点难度相当大。因此也就容易给工程带来很多问题,小者会给后续工作带来很多的纠正或修补,大的则会给工程带来隐患,势必影响到企业的声誉,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从这点来考虑,企业是不太欢迎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的操作的。其次,目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这是众多企业的座右铭,也是体现企业赖以生存的原则,脱离了这一点,企业就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此,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企业也不太欢迎学生进入企业工程环境中。

三、工程测量课程实行卓越计划的策略

由于卓越工程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要贯切“卓越计划”,就必须从其他方面去想办法。我个人认为,“卓越计划”的实施需要从两方面去做。

1.修订教学计划。要使“卓越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首先必须对现行教学计划进行修订,新教学计划既要保证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同时又要满足“卓越计划”的教学要求,而在目前课时条件下,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调整,才能使“卓越计划”得以顺利实施。①修订教材。当今现代测绘仪器设备已经渗透到各个测绘领域、各个测绘阶层,因此教材章节的组织及编著也应作相应调整,把现代测绘仪器设备及技术贯穿到各个章节中,使测量学教材以现代测绘技术为主线,这样不但可以将现代测绘技术化整为零地融入日常教学中,能加速学生对现代测绘仪器设备的理解,而且还可避免单独开设现代测绘仪器设备的章节、达到了压缩所需课程的目的。②调整教学内容。以往的教学内容主要以传统方法、内容为主,这显然跟不上日益发展的测绘技术设备发展的步伐。因此,在教学内容与课时不协调的情况下,必然以调整教学内容为首选。应重点强调方法技术、减弱部分理论。尤其对于复杂的理论部分,应简化处理,提取纲要部分,淡化具体过程,使学生既能了解基本思想,又不花费过多课时。③调整授课方法。工程测量课程内容多,若按照上述课程内容选择来讲则基本上将课时已经全部占用,不可能有另外时间来加强实训操作,从而减弱了“卓越计划”的目的。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在授课方式上加以调整。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及难度,采用讲授及学生自学的方法。分配合理的自学课时,不但能减小课堂授课时间、保证有足够的课时来开展实训,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建立固定实习基地。学校应该建立自己的固定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形式:校内基地或校外基地。基地可根据本校的相关专业特点以及教学要求来规划。对于校内基地,重点以模拟训练为主,结合实际工程或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立题模拟训练,使学生通过这些课题在一定程度上熟悉科研流程或实际工程的操作流程。老师可从深层次、科研角度上对学生进行指导,系统性、完整性得到了体现,使学生掌握了工作或科研的基本流程。这个阶段与课程形式类似,但又比课程多了内容,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对于校外实习基地,应选择一些在技术实力以及工程、科研项目多的单位,一为这样的单位技术操作正规,可给学生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二为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比较多,项目类型多、研究课题广,能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接触课题的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为提供学生的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聘请资深工程技术人员授课。在面向企业建立测绘实习基地时机不成熟的条件下,可采取请入资深工程技术人员进入课堂开展工程施工课程讲授。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则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实际工程的具体情况、缩短学生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距离;二则学生从具体工程的实际操作中学习到解决各种工程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际工程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创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冯仲科,韩熙春.高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与学科建设胡若干问题及对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37-139.

测绘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7

目前,我校正以“城市”为主题,以成功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为争创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奋进。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训练环节。对于测绘工程专业来讲,它是一个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经过亲手操作,了解更多的仪器设备性能并掌握其操作方法,熟练使用它们并完成既定的测量任务,测绘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2]。因此,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测绘人才培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加之测绘工程专业已朝现代化、实时化、数字化、动态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高精的新式测绘仪器不断涌现,传统的测绘方法不断革新,在这种形势下,测绘工程专业的教育与教学要不断进行调整,在注重理论知识积累的同时,更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使所培养的学生能与时展相适应,对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优化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对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应根据应用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建立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通过确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目标,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以及加强配套化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教学总体设计的优化;构建富有创造性的课程及教材体系,建立课程淘汰制度,改革课程讲授内容,以及加强专业化的授课等措施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固定的实践基地,对现有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改善实践条件。通过上述措施,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培养学生广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奠定物质基础。

3.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途径

3.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建设,学生不仅要有厚基础、宽知识,还要具备研究和创新能力。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必须转变传递式教学思维,确立创新教育理念,改革单项传递知识的教学体系,倡导传知探究相结合,这是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

3.1.1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课程体系以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为主体,突出工程性等实用专业知识,综合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相关课程,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柔性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形成注重综合素质、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

3.1.2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考虑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工程第一线实际工作,在培养方案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上循序渐进,四年不断线,步步深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设置紧密围绕设计、施工、管理等实际工作的需要开设,同时兼顾注册工程师对知识构成的要求;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在实验课程中的比例,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毕业设计选题的内容覆盖面广,贴近生产实际,尽可能涉及专业的新技术,并鼓励毕业设计真题真做[3]。

3.1.3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通过定期举行测量技能竞赛、工程测量工技能鉴定、测量程序设计比赛等,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科学精神;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紧密结合的社会实践和创新科技活动,体现第二课堂的学习实效。如参加“高速公路的勘测与设计、新农村规划测量、农村宅基地调查”等,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及创新意识。

3.1.4加强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设立本科生课外拓展学分,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水平,以厚实的专业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3.2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制订的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必须将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及人才市场的需求要不断进行改革,保证实践教学环节循序渐进,贯穿整个培养过程。需要在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3.2.1教学实习的改革。测绘工程专业的主要实习有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教学实习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强化课程实践环节,将分散的课程实习,整合为综合性实习。在培养方案制订中将传统测量仪器操作、全站仪操作、认识实习、数字化测图实习、地籍测量有机结合。通过优化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实习兴趣,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在测量实习中,采用组合作与个性安排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3)在生产实习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密切依靠实习基地,结合生产实际实习,请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课,在实习中与技术管理人员打成一片,通过实际锻炼学生[4];(4)在毕业实习中,学生与生产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打成一片,锻炼积极合作、不怕吃苦的测绘精神,多参与、多动手,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熟悉项目生产的整个过程,把书本知识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学生通过实习收集到更多素材,在指导教师和生产单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兴趣,结合毕业设计选题,请校外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通过到生产单位实习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3.2.2实验教学的改革。主要改革内容有:(1)密切跟踪工程实践的发展,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区分基础实验课、专业基础实验课、专业方向实验课三个模块,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区分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三个层次,切实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3)改进实践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实验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易于被学生接受。例如,我们利用三维动画的形式模拟测量仪器的构造及测量的原理与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新仪器及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看”的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5];使基本操作与现代模拟仿真相结合,达到了实验教学目的;(4)积极推行开放性实验,让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自主完成实验过程,教师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和评价,通过建设开放式管理平台,推广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时间、空间、内容、仪器设备的开放,进一步提高了基地、设备和教师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制定和完善了管理及开放制度和实施细则,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3.2.3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改革。改革内容主要包括:(1)课程设计主要围绕设计选题、指导方法、成绩评定等环节进行改革;(2)设计选题要求多样化;(3)指导方法采取课堂指导与网上指导结合;(4)毕业设计严格按照一人一题要求,如:部分毕业生深入工程一线真题真做,聘请生产第一线的专家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和毕业答辩,部分同学到设计院直接进行高层建筑测绘工程设计等;(5)鼓励教师将成熟的科研成果融入毕业设计,让学生感受和参与最新科研成果的应用。

3.2.4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对于实现实验教学目标,确保实验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给出详细的实验步骤,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得出实验结果,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要想避免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就要在教学观念上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主要发挥引导和辅助作用,实施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达到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3.3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实习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学校下发的有关实习教学的工作规程外,相关的教研室还应对实习教学的各项建设与教学实施进行比较详细的规定。从思想上、行动上对实习教学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筹划,加强组织,确保实习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3.1搞好实习教学的组织计划。一是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进行实习教学工作的组织分工。二是要搞好实习教学的总体安排,主要是安排好四类实习、两种方式。即对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四种类型的实习进行统筹安排,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采取集中与分散两种方式具体实施。三要科学制订实习教学大纲和实施计划,组织编写实习教材或指导书,对实习教学进行具体安排。

3.3.2加强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体现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和地位。因此,加强实验室改革与建设,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改革与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对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测绘工程专业建设水平有重要作用。

3.3.3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在实习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同时,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也是教育部评估的重要观测点。校内实习基地应加强基地建设规划、基地的组成框架、师资队伍建设、场地与环境建设、仪器设备及经费投入、管理体制和措施等主要内容的建设。对于校外实习基地,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学生放到生产、服务的第一线去学习和锻炼,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会生产者、服务者的感觉,使他们的能力、素质在实践中得以提高,可与有关的企业、公司、服务机构等联合共建实习基地。

3.3.4加强实习教学过程的协调控制。突出实习教学的关节点,加强组织协调与控制。(1)实习准备。认真做好实习前调查研究和必要的准备,成立实习教学指导小组,拟订实习计划,编写实习指导书,等等。(2)实习动员。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提高实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实习的基本理论、生产知识、安全知识等,强化实习效果。(3)实习实施。实习中严格要求学生完成实习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6]。(4)实习考核。严格按实习大纲要求进行考核,考核的形式应根据实习性质不同而多样化,如写出实习报告、口试、现场操作、完成指定作业等,并结合学生的实习态度、劳动纪律、考勤情况和实习报告、小结等综合评定实习成绩。(5)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各院系要组织交流,并写出书面总结,内容包括实习计划的执行情况、质量分析与评估、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体会与建议,等等。

3.4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是教育的使命。发展人的创造性是21世纪时展的必然要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从事科研实践提供必要的机会,让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针对学生科技实践环节的不足,最直接的改进措施就是让大学生参与到研究中,亲身体验发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科学方法训练和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因为良好的协作精神是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必备素质。

3.5优化实习考核指标体系。

测绘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8

中图分类号:G352.4

土地勘测绘工作是推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监测地理国情、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土地勘测质量,则是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提高土地勘测质量进行探讨。

一、土地勘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近几年的项目来看,乃至国家投资项目,规划设计均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项目规划不符合当地工农业生产习惯,道路等建筑物的布置脱离实际,地形情况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项目施工中的实际困难没有全面考虑。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测图比例尺不能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在项目勘测设计过程中,没有进入项目区内及群众当中开展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没有摸清楚项目区的实际地形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工农业生产的实际。确定项目的时间较晚,往往在项目需要上报前的一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才委托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工作,为了不耽误项目的正常上报,只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工作,自然造成规划设计报告的质量低劣,深度不够;得不到政府的配合,经常凭借经验“闭门造车”。在这些情况下出现勘测质量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二、提高土地勘测质量的措施

1、充分认识土地勘测质量的重要性

土地勘测绘工作是推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监测地理国情、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供土地测绘公共服务是国土资源局测绘工作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很多所辖范围内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已全面实施,测绘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土地测绘服务保障作用也在不断的增强。针对在土地勘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勘测质量不高、勘测任务备案管理制度不落实、勘测诚信体系尚未建立等,应提升对土地勘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基础勘测工作入手,提高勘测质量。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全系统人员做好土地勘测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并对进一步做好测绘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服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为增强全民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测绘法》等法律法规,并与其它法律法规宣传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并形成宣传合力,不断增强勘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加强测绘宣传工作,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测绘法制环境,取得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对土地勘测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能够使各项勘测法律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增强服务意识,提供土地勘测服务水平。土地勘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勘测工作的重要性往往不被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此,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认真谋划,主动服务,及时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规划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等提供勘测保障服务,使勘测成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2、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的监督

加强土地勘测质量监督的检查工作,强化土地勘测成果汇交,提高勘测服务保障能力。按照《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根据要求,进一步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完善测绘项目监理制度。结合盘县实际,完善年度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流程和评定标准,健全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市级测绘质量监督检查专家库,开展常态的质量监督检查。加强土地勘测成果汇交工作,提高土地勘测服务保障能力。加大对土地勘测产品质量的检查力度和抽查比例,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时解决。

3、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诚信体系

建立健全可量化的土地勘测诚信体系和评估标准,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三结合”的有效监管模式。一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测绘行业服务标准和测绘单位诚信评估办法,量化指标值,明确评估指标。二是签订《测绘单位诚信服务承诺书》。三是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信息公开制度,四是开展土地勘测诚信服务调查工作,填写《测绘单位诚信服务用户调查表》,并在项目完成后,将其作为勘测成果汇交的要件。

4、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

按照有关条例的要求,规范土地勘测项目备案工作。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测绘成果统一对外提供制度,确立对外提供土地勘测成果资料的严肃性、权威性。对外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测绘成果均需统一加盖测绘资质专用章。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土地勘测管理制度、勘测质量管理制度、勘测技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勘测管理工作制度,为生产优秀土地勘测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5、加强土地勘测业务培训提高勘测成果质量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改善人员结构。改善从事勘测工作人员的知识、年龄结构,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勘测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勘测队员业务培训力度,确保土地勘测成果质量。从学习内容上,认真组织学习《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勘测定界规程》等业务行规;从学习方法上,采取书面学习与野外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习形式上,采取老手带新手,技术熟练的组长带组员的办法。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使每个勘测队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提高,从而提升土地勘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创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效能,提高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真正让服务理念和效能意识深入人心。

6、健全土地勘测机构机制,构建和谐土地勘测发展环境

加强土地勘测队伍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础勘测队伍,为全县公益性勘测和政府应急勘测提供队伍保障。充实土地勘测管理人员,注重测绘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努力构建和谐土地勘测的发展环境。

7、认真做好测量标志普查、管理及维护工作

一是全面普查,摸清底数。组织人员通过全面、彻底地普查,全面掌握县域拥有的永久性测量标志数量以及状况。二是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对完好的测量标志分别建立档案,利用《测量标志管理系统》软件,全部实施微机化管理,同时详细拍摄各测量标志的点位、标志及附近现状照片,做到底数清楚,现状明白。三是明确责任,加强保护。对各个水准点、三角点、B级GPS点全部委托测量标志所在地乡镇国土资源所(站)保管,将测量标志保护工作落实到所(站)、责任到人,并要求各责任人增强责任意识,定期进行检查,切实加强保护。

三、总结语

在土地勘测工作中,应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监督和业务培训,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体系,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为提供高质量的土地勘测服务提供保障。

测绘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9

测绘项目管理是测绘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测绘项目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以实现项目目标全过程管理的总称。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测绘市场日趋成熟,测绘单位承担的测绘项目越来越多,测绘生产规模也不断壮大。本文对测绘项目管理内容进行分析,对测绘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进行探讨,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测绘项目管理的过程就是测绘质量控制的过程。

一、测绘工作实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近年全国测绘工程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重点测绘工程的质量合格率高达93.1%,不可否认,测绘工程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成绩斐然。但是,随着国内经济改革的深化及开放程度的加深,测绘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将越来越严重,所以测绘行业只有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测绘行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制度保障

1.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首先就是有关部门要根据目前的形式要求,制定测绘质量的专项法规,以法律为根本准绳,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制度保障。其次,行政测绘的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处严重违反质量管理法规的单位及项目;第三,加强行政测绘部门的监管工作。设立测绘质监部门,不断增强各级测绘质监部门的地位,做好监管工作。

2.加强领导及员工的质量意识

领导重视,是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质量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此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做好测绘产品质量提高的的基础工作。要提高领导和员工的质量意识,就要不断加强领导与员工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通过学习,不断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经验交流会、业务培训班等方法,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3.重视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测绘工程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三个固定管理点:第一,己知数据的检查;第二,控制数据的检查;第三,地形要素,图形,碎部数据的检查。另外在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平差和地形要素的采集,图形编辑等过程中根据需要建立临时管理点。

4.通过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测绘单位要做好人员的技术质量培训工作,不间断的组织员工系统地学习国家测绘局颁发的《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加强优秀技术总结、设计等技术资料的学习,把测绘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计量管理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还要特别强调测绘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职能,维护测绘持证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测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5.加大经费与人力的投入力度

基础测绘工作的公益性较强,单靠市场机制进行自发调节,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势必造成测绘的基础产品的价格与价值出现严重背离。虽然,每年国家都加大了基础性测绘事业的经费投入,但是增加的费用仍然不能与生产成本增加的费用持平。按目前投入水平可安排的基础测绘工作量已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且我国还只有为数不多的测绘生产单位具有先进的测绘技术手段。对此,我们必须加大对测绘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让测绘生产单位能够更新设备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测绘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保障测绘成果的精准度。测绘单位的经费投入要遵循以下三点进行:一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计划,当列入国家和省一级年度经济计划,在预算中列有专项,安排适当的经费额度,由测绘主管部门按计划实施。二是基础测绘实行分级管理,改变多年来我国大比例尺基础测绘都由国家测绘局包下来的状况。其三,还应注意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比如通过建立测绘成果的有偿使用制度等方法,建立各种经费补偿机制。

6.文件化质量体系要实施动态管理

测绘质量体系文件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使其可操作性逐步增强,确保测绘产品实物质量稳步提高,这就要求质量体系文件必须实施动态管理,不断提高测绘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文件规定不明确、规定与实际不符或文件未规定以及采取纠正措施而引起文件更改的情况,要按照文件规定的修改程序及时修改完善,使文件更加严格,达到质量体系运行更加系统、更加有效的目的。文件修改程序要根据测绘单位的实际情况规定合理,进行有效控制,便于文件的控制和修改的渠道畅通,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测绘质量控制

质量检点放在数学精度、地理精度和图面整饰上,而数学精度则是评定图幅质量的关键。随着数字测图技术的广泛运用,这一工艺方法得到改进,使成图精度提高了一个等级。按照《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数字图的数学精度已不再是主要问题,相反,对作业设计、地形图的分层检查、多余数据删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级质检员的技术素质急需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数字测图发展的要求。IS09000标准是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统一标准,从质量计划、管理职责、人力资源、质量记录到过程控制、产品标识、不合格品控制、产品检验等都做了规定并形成文件,使质量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保证产品的任何工序都得到有效控制。将测绘质量控制与IS09000标准结合起来,形成测图的质量控制,有效地控制测图的质量。

测绘项目管理是测绘单位工作的一条主线,测绘产品质量控制是测绘产品合格的保障工程.它需要有思想保证体系、技术保证体系以及质量监督体系进行支撑。要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应建立配套规章制度,加强产品质量控制,规范作业程序,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使测绘项目管理更好地为测绘单位的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景文. 建筑检测试验[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2009.

测绘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10

我国的高等教育,本科教育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和设计型学生为主要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的成功验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大改革项目的启动,反映出高校培养人才的类型和质量才是检验办学宗旨和质量的主要标志,也是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缩影。那么,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细化到各个学校、各个专业,其表现形式为:采用何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后转化为推动科技发展的技术支撑力和动力。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1]与教学模式相适应,必须具备实现教学目标的各项条件,而且必须要经过“实验”或“实践”环节,在获得“好评”基础上,才能定型且逐步推广,在推广过程中要根据出现的问题调整或修订,因此,教学模式是动态的,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教学条件的科技含量提高了,教学模式也将日趋现代化,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必然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1]

以测绘类专业教学模式为例,我们分析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教学模式的不同,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拟推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为主要内容,研究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测绘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对促进测绘类专业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模式分析

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主要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服务于工、矿类企业单位测绘生产项目的高级技工。围绕就业导向,高职院校在测绘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充分与产业相结合,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制定相应制度、措施时让企业深度参与,在教学指导、实习指导、教材指导、评价指导、人才需求指导、专业布局指导等多方面让行业组织进入,探索出了“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实现方式。[2,3]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鼓励学校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技能教室,共同培养教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等。

总结三年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成果,看到测绘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总体上实行学校与企业两地培养、理论课堂与实践现场结合、教师与企业行业工程师或技术员轮流任导师、学生在仿真或真实的测绘项目中学习测量相关知识;另外打乱常规的学期学习制度,实施灵活的学分制等措施、制度,保证学生的学习就是“零距离的就业”的就业教育。现将其概括如下:

1.校内理论知识学习和阶段真实(或仿真)实训

学生在校内完成基础测量知识学习,相关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地方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完成相应测量项目的设计、施测方法的学习,练习使用不同种类测量仪器并达到要求的熟练程度后,以企业生产项目为依托,在仿真或真实环境中完成不同测量项目的各工序训练。

2.毕业顶岗实习

对于高危环境下的测量工作,设置校内仿真实训场完成实习,在学生熟练程度达到要求后,到签订的合作企业或拟就业单位的相应岗位上由现场人员负责培养,完成顶岗实习。同时学生融入企业,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提前完成学生到员工身份的适应和角色转换,这种直接面向就业、岗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显然非常利于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也会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本科院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模式分析

测绘学科理论、仪器、软件的发展,要求测绘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还必须有一定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测绘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国家实施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就是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工程师,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这样的培养要求,显然仅靠高校是培养不出来的,这是由卓越计划的特点:[4]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决定的。

本科院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模式一般采用一定课时的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堂实验教学,最后安排4周或2周左右的课程实习或设计。从一学期20周的教学任务、开设3-4门专业课的实际开课情况来看,每门课程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大多达不到1∶1,教学环节中有限的实践课堂时间势必会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培养。 转贴于

本科院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活动中的优势是注重培养学生系统的知识链,注重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注重及时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课堂,存在的不足是教学活动中只有学生、老师,较少有企业的参与。

近年来,由于基础测绘工作的需要,高校也承担着国家或城市测绘工作的一些任务,学校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使得部分老师和学生有机会参与一些横向或纵向的科研项目,但是涉及人员较少,另外实实在在的测绘项目并未走向课堂,案例教学也仅限于教师的口述或是电脑屏幕的显示,而不同任课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也制约了学生可以看到仿真型的作业场景,这是本科院校测绘类专业教学中易被忽略的地方。

三、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与结果分析

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三年期满之后,全社会都看到了企业、学校联合办学的巨大优势和由此带来的双赢结局,也给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会,国家实施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在相关的政策、制度保障下,本科院校的办学也将走与企业结合、引入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面向企业、适应国际化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的办学道路,这与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中的校企合作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时,本科院校较高职院校来说,具备更为丰富的师资资源、科研条件,这些将会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企业的深度参与将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较快转化,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是互惠互利的事情。因此,本科院校测绘类专业必须抓住机遇,以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契机,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着重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厚基础、实践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测绘工程师后备人才。

就测绘类专业毕业生来讲,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差距日渐缩小,随着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成功推进,这些获得资助的院校拥有了先进的硬件设备,而计算机、外语、电子图书等配套的教学资源的引进,特别是质量工程建设的成果,使得学生的学习领域已大幅扩展,他们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现在,国家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将把本科院校学生的能力定位拔高了一个级别,要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体到一个专业来讲,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模式中关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校企合作的经验,完全可以融入本科院校测绘类专业的教学中,而本科院校较好的人文教育资源、各种类型的技能大赛、设计大赛、提高表现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各种组织活动,高职院校可以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高职或本科院校测绘专业的毕业生,在工、矿类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着关乎生产安全的重要工作,用测量的精确数据为生产和安全提供保障。为缩短学生毕业和就业的过渡期,高校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要求,就必须最终落实到教学模式的变革,用实践验证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与否,因此不论是高职院校推行的“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建设计划”还是本科院校的“卓越工程师”计划,都需要在现有的较为优秀教学模式基础上继续探索前进。

参考文献

[1]张义高.从教学模式角度探讨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问题[D].贵阳:贵州师范学院,2009:6.

测绘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11

0 引 言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量工程专业办学已经走过50余个春秋。1954年(学校前身昆明冶金工业学校)开始举办中专“矿山测量专业”,1978年在学校尚未升格为专科学校的情况下,试办了第一个大专班。1985年学校整体升格为大专后,该专业连续招生至今,已经培养了20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为云南的专业测绘和需要测绘保障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从1994年开始,测量工程专业进行改革,对应用性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模式做了10年的探索。

1教学内容改革和办学模式探索

1.1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推动了第一轮改革

20世纪90年代,云南矿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低谷,矿山测量专业的办学受到挑战,同时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测绘技术人员的需求不断上升。激光测距技术和电子计算工具的使用,使得测量工程专业的改革己势在必行。1944年学校将“矿山测量专业”改为“测量工程专业”,同时确定它为学校的第一个改革试点专业。按照“拓展知识面,拓宽服务面,利用好计算工具,渗透到相关领域”的思路展开了第一轮改革。主要加强测、绘能力训练和计算机工具的学习使用;提出一年级学会计算器(以CASIO fx—180P为主)、二年级学会BASIC语言,三年级将计算机(PC—1500)用于专业,强化测、绘、算三项基本能力。在提升测绘必需的业务能力和质量的同时,为延伸职业能力,结合规划、工程设计等岗位的实际,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通过改革,拓宽知识,让测量技术人员既能测绘,还能渗透到相关领域,拓展职业岗位群,拓宽就业面。按照这样的思路,第一轮改革主要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如地籍测量、土地管理概论、工程施工管理概论、规划概论等相关专业课程。

改革方案实施了一个培养周期,1997年的总结中认为改革的目标部分实现,其中“拓展知识面”、“利用好计算工具”两个目标得到较好的实现,毕业生知识面宽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岗位并在相关的领域扩展工作。但“渗透到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延伸这一目标未能得到较好的实现。原因之一是设置的相关专业技术内容过泛、过宏观,每一个方向开设的课程不能自成体系,学生知识和能力不足以胜任现场岗位相关专业的技术工作;原因之二是有限的学制制约了研究方向的自成体系和向相关专业进行课程拓展的可能性。

1.2第二轮改革,进行培养模式探索

1)针对第一轮改革的问题,我们学习了北美职教模式(加拿大的能力本位个性化培养模式CBE),对学生毕业服务岗位进行分类和岗位群的职责分析,以逆序法从主要服务的岗位群职责开始,反向确定所需的知能结构,再确定需要支持的知识点,技能点。按照认知的规律,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组织教学。通过理论教学、课堂实习和综合实习来构建知识点、技能点和综合能力培养体系。为加强产学结合,组建了我校第一个由生产单位高、中、初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务管理中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改革方案由委员会制定并论证审查,报学校研究同意后从98级开始实施新方案。该改革方案正好赶上国家教育部遴选“高工专第一批产学结合改革专业”而得以上报,教育部派专家组1998年对学校实地考察后,于当年将我校测量工程专业批准为教育部“全国高工专(第一批)产学结合改革试点专业”。

2)1998年测量专业第二轮改革和建设的思路是: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兼顾传统测绘技术及工程环境实际,结合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跟踪地理信息(GIS)技术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发展,贴近云南及西部的工程现场实际,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确定了面向基层需求测量技术保障的岗位群,突出基础技能达标训练及工程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方向办学体系。测量专业的教学和教改工作在我校先行一步,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

3)设计改革方案、探索“一平台多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测量工程专业在第二轮改革建设方案中,设计培养人才的服务目标瞄准西部大开发中云南省现阶段大力发展的有色金属、磷化工、公路、水利水电和小城镇规划建设等工程建设。确立了测量工程专业“一面对,一主线、一突出;两体系、两兼顾,多方向的灵活办学”的应用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其中,“一面对”是面向基层需求测绘技术保证的岗位群,以此体现高职高专办学层次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特点;“一主线”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线;“一突出”是以突出专业技能达标训练及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两体系”是分别构建相互关联但相对独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两兼顾”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相互关联,确保理论基础够用,强化能力训练,做到二者兼顾;“多方向灵活办学”是主动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在构建专业培养方案上,把基础课模块和测绘专业课模块作为必选模块,体现测量工程专业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服务建设工程、土地管理、城镇规划,保持作为有色金属王国的云南的特色,以矿产开发服务为目标建立四模块方向(测量与工程施工、测量与土地管理、测量与城镇规划和测量与矿业开发),在二年级下学期,在对专业和服务方向有足够的了解,并有一定的就业信息支持的情况下,依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模块。根据云南和

西部专业测绘队伍也需要补充人才的实际,又增设了测绘与基础测绘模块。

在操作上,考虑办学成本,确保教育教学运行,每年招双班。学生根据就业信息选择模块方向。在做好宣传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方向选择预报,结合就业信息和学生预报统计,每年开设2至3个模块。对少于20人的方向,当年度不开设,与学生进行协商,劝其改报其它专业方向。

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主要体现在面对岗位群,培养目标针对性强,突出岗位工程技术能力的特征。避免了“宽基础”存在的宽了基础不会做事的弊端,还有效地拓展了知识和技能,注意到在非基础测绘的测绘基层岗位工作不仅仅依靠测绘学科的知识和测绘技术的能力支持的特点,有效地解决原来专业面窄的问题,并进行职业迁移能力培养的试验。

4)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的培养方案,注意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着眼于职业能力的提高;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基础课以“够用为度”整合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课设置和安排上,在保证测绘科学基本原理与应用的同时,围绕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应用,重点突出了面向岗位的模块化教学,加强课程系统性、应用性和实用性教学。

在面向岗位群的方向模块教学设置上,注重立足于测量学科,找准测量与相关专业工作模块方向的结合点,科学合理地设置方向课程。在测量与土地管理方向模块中,设置了“土地管理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经济学”、“建设用地管理”4门限选课程;在测量与矿业开发方向模块中,设置了“采矿工艺学”、“矿山测量”、“矿山地质”、“地表与岩层移动”4门限选课程;在测量与城乡规划方向模块中,设置了“美术与色彩”、“区域规划概论”、“建筑设计及表现”、“城镇规划原理”、“城镇规划设计”等5门限选课程;在测量与工程施工方向模块中,设置了“建筑工程预算”、“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组织与管理”4门限选课程。以确保学生通过学习,建立为相关专业工作更好服务的基础,并具备一定的职业迁移能力。

注意知识的链接,一方面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延伸性,另一方面则注重该课程的服务性和目的性。例如在测量专业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方面,形成了以“计算机文化基础”“算法语言及程序设计” “数据库系统” “CAD技术应用” “测量数据处理” “数字地形图测绘” “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相关课程的有机的链式结构,有效地结合了计算机课程与测绘新技术课程的开设和应用。

实践教学突出基本技能、作业方法的训练,利用综合实习,重点培养学生面对工程实际,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测量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基本作业方法实践、仪器设备操作技能实践、工程(课程)设计技能实践、工程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加大了实验教学环节的比例,使实践教学周数与理论教学周数的比例接近1:1,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结合国家劳动准入制度。自2002年开始,要求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取得“双证”书(毕业证及职业技能资格证)。

5)强化产学结合,营造良好的工程教学环境。培养应用性人才,产学结合是途径。为加强实践教学,学校建立了现代测绘技术中心(2003年获云南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实验室称号)。我校现代测绘技术中心是按照我校测量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要求,紧密结合测绘行业技术应用现状以及测绘新技术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工程综合应用能力,也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综合机构。该中心包含数字化成图室、风雨实验室、测量队、综合仪器室、5个自建野外实训基地;并与云南各测绘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产学合作关系,在有关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训基地,可满足测量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实践实训教学,以及各种测绘技术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要求。现代测绘技术中心要推进产学结合,必须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共赢,这样才能使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产学结合有内在动力。

首先,利用功能齐全、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营造贴近工程实际的实践教学环境,按生产技术要求模拟生产实际,实现教学方式上的“产学研”、结合。强化基本技能和工程能力训练,为学生参加实际生产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主动加强与企业合作,互通有无,共享生产与教学资源。学校聘请协议单位的资深专家和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各种形式参与教学活动;学校根据协议单位工程任务的需求状况,选派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弥补生产单位生产力量的不足,教师和学生得到实战中的训练;学生在参与生产获得专业技术能力训练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

6)专业改革建设已见成效。专业改革和建设,使我校测量工程专业较好解决了原来教学内容与生产现场应用技术实际相比落后、培养的人才服务面狭窄等问题,形成了符合云南测绘技术实际应用水平并将测绘新技术引入课堂教学,面向岗位群、产学研结合的专业教学体系。主动适应云南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从反馈看形成了较成功的专业办学模式,形成了在专业改革建设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培养计划的机制。专业改革和建设全面提高了毕业生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形成了毕业生就业时自己挑岗位的良好局面,体现了办学模式探索的成效。我校测量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面对岗位群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成功起到了示范作用,带动了其它专业的改革。

2新的冲击和挑战,必然推动新的改革

在信息化浪潮之中,测绘技术正全面跨人数字化平台,3S技术的广泛使用,特别是3S技术的集成,将推动地理空间位置信息采集平台的提升,数据采集精度的提高使数据处理的重心向数据可靠性偏移,测绘成果从单一点位数据成果和地形图,向全面数字化发展,服务面从原来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专业部门,拓展到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空间位置信息服务。面对发展趋势,测绘学科和测绘专业教育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新技术的应用,使学科和技术从概念、作业技术平台、作业模式上都发生新变化,新跨越为引子,推动相关研究。比如由于GPS-RTK技术的应用,特别是GPS台站网主辅站技术的应用,在控制范围之内,可提供m级精度的导航,到cm级精度的定位,而且精度均匀,误差无明显传递积累,因此测绘工作的原则“从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作业方式,已经受到挑战;精化的大地高基础上,3S集成使三维坐标测量成为现实,从平面坐标加高程,相互衔接的控制布设的方式也由于向数字化三维坐标测量而受到挑战。机载激光扫描和陆地激光扫描,将使地形测绘的作业模式也发生新变化。

2)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以其直观和方便利用,将测绘成果原来仅对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拓展到为全社会成员服务,从仅为相关专业服务延伸到全方位定位需求的满足。这样的发展趋势,将使测绘提供的地理空间信息成果价值倍增,从而强化周边技术向测绘技术的关联,引发周边学科利用地理空间信息成果推进自己发展。

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推进下列工作:

①需要对测绘科学的理论内涵进行梳理,从理论体系上确立测绘科学的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进一步梳理测绘学科的学科属性,准确定义学科归属,阐明和周围各学科的关系。

②从技术的层面上,对定位技术进行梳理。从传统的定位方式到3S集成,定位技术有了新发展和跳跃。需要明确的是,一切定位技术都可为测绘学科所使用,才有利于专业技术的发展。地理空间位置信息,具有信息的属性。信息的处理、传输、分发和显示技术也都可为我所用。用学科理论和专业技术来支撑专业的发展,应体现出学科理论与专业技术之间的差异。

测绘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篇12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157-03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力求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是高等应用型教育的核心和要求。以模具测绘实训教学为例,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模具测绘实训,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上世纪80年代在德国兴起的一种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和方法,它在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中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近年来,该方法也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尝试,并逐渐推广运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能力为本位,以行动为导向,强调学习者如何在学习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该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建构一种类似于企业实际工作氛围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包括计划、实施和检查等在内的职业工作并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行动导向教学法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工作与学习的统一,其“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在工作中实现学习”的理念体现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本质特征。

二、基于行动导向法的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

模具测绘实训是高职院校中模具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模具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前一个重要的模具结构认知教学环节。模具测绘实训是在学生学习了机械制图、公差与技术配合、工程材料等课程之后,以对生产中使用的真实模具的拆装及主要结构认知为主线,完整测出模具零部件尺寸,画出零件草图,然后经过整理,再画出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对模具典型结构及零部件装配有全面的认识。模具测绘不仅是模具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学习手段,更是模具制造岗位必须掌握的一项工作技能。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认识典型模具结构,了解模具工作原理、模具零部件的功用、零件相互间的装配形式和配合关系以及模具零件的加工要求;能正确使用模具拆装常用的工具和辅具,掌握模具拆装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会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产品测绘能力;学会模具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法,能熟练使用CAD软件绘制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培养制图能力。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能力。掌握模具拆装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使用常用测量工具,具备产品测绘能力;掌握对测量尺寸进行协调和圆整的原则和方法;熟悉模具行业常用相关标准、资料和手册,会正确选用并查阅;能正确选定模具零件的尺寸精度和配合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其他技术要求;具备一定的识读、绘制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制图能力。

2.方法能力。具有独立制订工作计划、协调计划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能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进行展示、分析、评价和总结;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及利用各种途径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3.社会能力。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具有创新精神。

三、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学习情境设计

根据模具测绘实训课程的实践内容和要求,可构建四个学习情境,见表1。

四、基于行动导向法的教学实施过程

不管在什么领域,所有职业的工作过程的结构大体上是相同的,一般都可以简要地划分为确认工作任务、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和结果记录等这几个阶段。针对模具企业工作过程,将工作内容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相融合,结合模具测绘实训要求,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获取信息、制订工作计划、作出决策、实施工作计划、反馈信息、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计划、实施和评估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一)资讯

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师生共同解读“任务背景”、“工作任务书”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并获取与完成工作任务有直接关系的信息。

1.基本知识技能回顾。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制图、公差、材料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钳工工具使用、检测量具使用等技能进行回顾。

2.搜集和整理资料、信息。每个小组思考讨论该项目的关键信息,领会任务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对“模具的分类、模具结构及其组成、模具的基本工作原理等模具原理性知识;模具拆装工具与使用技巧、模具测量工具与使用技巧等技能性知识;模具拆装步骤和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等知识进行信息查阅、收集、学习理解并研讨、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查找相关专业书籍,帮助学生梳理信息并对学生收集信息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通过此环节,学生可以领会到复杂的项目需要进行分解处理,同时通过分工、协作,其自学能力以及信息收集整理、交流协作等能力得到提高。

(二)计划

小组内每一个学生根据在资讯阶段收集和整理的信息,以报告的形式制订模具拆装、测绘工作计划,初步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教师不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价和干涉,只给出启发性建议和引导,并记录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出现的问题。

此环节培养学生综合提炼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工程知识应用、技术方案写作等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决策

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各自的计划,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交流和比较,然后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具拆装和测绘工作计划,经与教师充分交流后形成小组最终工作方案和步骤。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如谁负责拆装模具、谁负责测量尺寸、谁负责画零件草图并记录尺寸等。

通过此环节,学生能提升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正确判断和制订工程方案的能力。

(四)实施

各小组按照确定的最佳工作步骤和计划开展工作。根据小组分工,做好模具拆卸、尺寸测量、草图绘制、模具装配复原、试模等工作,并单独绘制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CAD图纸。做好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记录和要点记录,并完成工作总结报告。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控制场面和观察细节,对各小组所画结构简图进行指导和检查;对学生的钳工基本操作方法、安全文明生产等进行指导和评价记录;对学生测量工具的使用、草图绘制质量等作评价记录;对模具装配质量作评价记录。

此环节培养学生利用所具有的理论知识和工程技能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提高学生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提升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素质。

(五)检查

1.小组自查。学生对装配复原的模具进行人工合模验证,并在成型设备上试模,验证模具工作是否正常,模具间隙是否调整均匀;检查图纸中视图表达是否正确、尺寸标注是否完整、形位公差是否正确、表面精度是否合理等。

2.教师检查。教师主要确认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并记录问题情况。

通过此环节,学生在专业知识、职业精神、职业能力上实现了提炼升华,通过参与自己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评价,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成就感,认识到了自己的智力潜能;同时,老师也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优化组织教学。

五、基于行动导向法的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是促进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监控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传统的实训课程评价体系是从学生平时表现、学生上交实训作业的完成质量、实训总结的质量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的。这种成绩只能体现学生某方面的学习效果,比如绘图能力、软件水平等,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整个实训过程中各阶段内容的掌握程度,比如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掌握了典型冲压模具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是否掌握模具拆装方法,是否掌握拆装工具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是否在实训过程中抄袭和代画等。针对这些情况,可将考核内容分成五个部分来综合考核评定学生成绩,具体内容见表2。(下转第163页)

其中,现场答辩、实操考核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回答不完善或错误的地方及时补充和讲评,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补漏和巩固课程内容。实操考核主要是对学生掌握模具拆装步骤、拆装工具的使用、测量工具的使用等方面进行考核。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实训相关内容和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以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总之,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成为实践者、探索者和归纳者。教学实践证明,行动导向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实践过程贴近实际工作过程吸引学生,以实践结果的成功体验吸引学生,使学生获得技能的同时获得职业发展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是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更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