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专业技术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2-03 08:23:32

继电保护专业技术总结

继电保护专业技术总结篇1

要做好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我多年来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国家政策方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一心扑在工作上,做到无私奉献。在工作上我养有吃苦耐劳、善于钻研的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我服从水电厂的工作安排,紧密结合岗位实际,完成各项继电保护检修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我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务必把工作做完做好,保证继电保护检修工作的质量,受到了厂领导和职工群众的好评。

二、工作情况

我在水电厂里从事继电保护检修工作,检测发电系统中发生的故障或异常情况,对故障或异常情况进行检修和排除。我知道自己的工作是水电厂里的重要工作,要确保发电系统的正常、稳定、安全运行,因此,我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好每一项继电保护检修工作。这里面,我着重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设备管理,做好设备巡视、设备缺陷处理、设备检修工作,保证发电系统健康运行水平。二是严格执行制度规定,按照操作要领做好继电保护检修工作,绝不违章操作。三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认真学习安全生产规则,按照安全生产要求做每一项工作,确保不发生生产和人身伤亡事故。由于自己认真努力,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在确保全厂发电系统健康运行的同时,没有发生安全事故。

三、业务能力

我从事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多年,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掌握了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继电保护检修工作的岗位能力和技能。多年来,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特长,在各项继电保护检修工作中取得优良成绩,所经手的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基本没有出现差错,获得厂领导的肯定与满意。我在实际工作中,还解决了继电保护检修工作中的许多工作难题,取得了一些技术革新成果。

四、业务学习

我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总觉得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特别在当今发展迅速的时代,学习就更加重要,一个人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必定被时代所淘汰。我从事继电保护检修工作,除了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国家方针政策外,重点是学习继电保护检修工作知识和工作业务技能。只有学好了这些内容,掌握了继电保护检修工作知识,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学习上,我既巩固已有的工作知识,又特别注重学习当今最新的前沿知识,因而在具体实际工作中,我基本能做好自己的继电保护检修工作,没有出现差错,取得较好成绩。

继电保护专业技术总结篇2

1、目前继电保护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设备的应用有力的促进了继电保护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但在现场实际运行中,由于生产厂家不同导致保护装置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给继电保护施工调试、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带来许多不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微机保护生产厂家众多,除了ABB、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国际公司,国内南瑞继保、北京四方、长源深瑞等几十家公司在设计、生产、制造,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非标准化问题。从最初的产品研发阶段,到生产定型,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不同厂家的产品在功能的实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给现场运行维护人员的使用带来了不便,有可能成为影响电网运行的不安全因素。

(2)非标准化问题也体现在保护装置的外部接口回路上,由于不同厂家设计要求不同,致使不同生产厂家保护之间的相互配合回路设计复杂,从而有可能造成与外部一次设备及通信自动化设备的配合不完善,容易成为安全隐患。

(3)由于各地区调度运行单位的电网结构及运行环境存在差异,出现了管理部门过于强调本地区的技术要求和特点的情况,生产厂家为签订合同而存在迎合和无原则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导致同一型号装置出现了各种地区性的版本,如国网版、国3版、浙江版、杭州版等。

2、SDCA循环法和继电保护管理体系的关系

SDCA循环就是“标准、执行、检查、总结”模式,首先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而制定相关的标准(Standard),并执行(Do)标准使其平衡运行,然后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Check),最后总结(Action)实施效果,并做出相应的处置。SDCA循环的流程,就是制定标准,然后依据标准付诸行动,并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只有不断的进行SDCA循环,经过指导、实施、总结、改善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才将以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

20世纪末是我国微机继电保护发展的初期,继电保护设备的标准化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保护生产厂家提出的厂家生产标准,另一方面由设备运行单位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技术导则和规程,为了充分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当时的电力部制定了《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对继电保护设备的技术和使用进行了全面的规范。随着科学技术及信息的发展,全世界的电力行业将进入一个以高科技、新技术为主的崭新时期,继电保护专业也将与计算机、通信专业更好的融合。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围绕电力系统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引导继电保护技术进步。

3、基于SDCA循环实现继电保护管理的主要步骤

(1)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国家电网公司为了进一步规范电网继电保护装置的标准化,于 2008 年制定了继电保护设计“六统一”标准规范,通过新、改建工程深入执行,来提高继电保护装备技术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

“六统一”对保护设备的制造、设计、运行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统一。“六统一”标准的内容:1)“功能配置统一”,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实现及保护配置进行规范统一,解决了继电保护因各地区不同要求而存在的差异问题;2)“回路设计统一”,通过对二次回路的典型设计规范,解决了由于设计单位习惯不同造成二次回路上存在差异的问题;3)“端子排布置统一”,通过按功能分段,规范屏内的端子排布置顺序,解决了交流回路、直流回路及输入输出回路在端子排上排列位置由于生产厂家不同而顺序不同的问题;4)“接口标准统一”,通过对保护装置至通信装置的接口的配置等进行统一规范,解决了不同厂家使用的接口装置杂乱无序,无法相互兼容的问题;5)“屏柜压板统一”,通过对继电保护压板功能、颜色进行统一规范,解决了不同厂家压板各异的问题,方便了现场运行操作;6)“保护定值、报告格式统一”,通过对保护制造商生产的同种类型保护的定值、报告统一标准格式,为保护定值模板的制作和现场运行维护、事故抢修处理创造了便捷的条件。

(2)具体实行(Do)

制定“六统一”标准规范目的是为了提高继电保护运行管理水平和方便工程实施,对于新建变电站均按“六统一”标准进行模型定义、设计施工,其中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工程也应按“六统一”标准进行模型定义与逻辑节点扩充。对于改扩建变电站必然存在与运行设备的配合问题,例如主网线路两侧保护的配合,从安全运行角度出发,对于一侧为“六统一”保护,一侧为非“六统一”保护的线路,建议对非“六统一”保护的内核为按“六统一”标准进行软件升级,原有设备的外部回路保持不变。

(3)检查成效 (Check)

“六统一”标准规范涉及继电保护设备的设计制造、二次回路、运行管理等方面,其推广应用使各运行单位在保护使用上的差异将不复存在,招标技术协议将进一步统一规范;由于继电保护功能的标准统一,有效地缩短了保护人员的培训周期,同时使保护设备的运行规程将更具有通用性,使用单位的运行管理成本将显著降低;由于各生产厂家的保护端子排及压板布置基本一致,屏内配线及电缆接线位置也大致相同,明显提高了二次施工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也明显降低了误接线的发生概率,提高了施工质量,同时也便于保护人员和运行值班员快速掌握,相应缩短了验收周期,减少了操作出错率。但是,在“六统一”标准推广初期,由于与常规运行设备存在差异,实施过程有可能会成为电网安全运行的潜在风险。

(4)制定方法(Action)

继电保护“六统一”标准的推广实施,使保护设备从可研、初设、招标、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等环节的工作效率将显著提高,同时使继电保护整体运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随着智能变电站的普及,通讯技术在保护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智能保护装置及二次回路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据智能化保护的新的标准,及时总结、评估和改进“六统一”内容,不断增强“六统一”标准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4、结束语

继电保护专业技术总结篇3

一、引言

继电保护包括继电保护技术和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技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主要由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继电保护原理及实现、继电保护配置设计、继电保护运行及维护等技术构成。继电保护装置就是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二、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一)选择性

当供电系统中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能有选择性地将故障部分切除。也就是它应该首先断开距离故障点最近的断路器,以保证系统中其它非故障部分能继续正常运行。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就称为有选择性;否则就称为没有选择性。

(二)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对故障和异常工作状况的反映能力。在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内,不管短路点的位置如何、不论短路的性质怎样,保护装置均不应产生拒绝动作;但在保护区外发生故障时,又不应该产生错误动作。保护装置灵敏与否,一般用灵敏系数来衡量。

(三)可靠性

保护装置应能正确的动作,并随时处于准备状态。如不能满足可靠性的要求,保护装置反而成为了扩大事故或直接造成故障的根源。为确保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则要求保护装置的设计原理、整定 计算 、安装调试要正确无误;同时要求组成保护装置的各元件的质量要可靠、运行维护要得当、系统应尽可能的简化有效,以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三、继电保护管理体制设计原则

最有效的管理才是好的管理。因此针对目前县级供电企业人才短缺,继电保护技术力量分散问题,县级供电企业应突破目前已经规定的岗位设置,采取集中力量,团队作业的方法,组建高效的管理队伍。因此对继电保护管理体制工作内容分配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工作职责细化原则,电力企业应首先根据部门职责进行以下划分

1.继电保护管理人员招聘和选拔职能由人事管理部门负责。

2.继电保护施工管理、继电保护定值管理和继电保护监督管理必须打破现有规定的分离制度,建立一个新的核心部门全面、专业负责上述三项继电保护工作,该组织可以称为继电保护班或继电保护科。

3.现有的变电运行部门和生产技术部门参与继电保护监督管理,但不能是核心部门。

4.变电运行人员的继电保护工作培训职能由职工 教育 部负责,继电保护班协助。继电保护班人员的工作培训由公司委托专业学校或厂家负责。

(二)工作内容细化分工原则,继电保护工作面广,一般涉及10个以上变电站、3种以上厂家设备类型,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工作内容必须细化到人。

(三)管理等级明确原则,继电保护管理总负责是分管生产经理或总工程师,继电保护班归属变电工区或检修部门,继电保护班下面分别设立施工组、变电运行培训管理组和定值计算管理组,各组组长直接受继电保护班长管理,具体工作中可以及时采取矩阵制交叉安排,另设立继电保护监督工程师为副班长一职,全面负责继电保护监督工作,主管继电保护定值管理组和继电保护培训组。

四、继电保护工作分析与岗位设置

为了保证县级供电 企业 继电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分析了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关系后,需要进一步确定继电保护管理体制包括哪些内容,根据继电保护工作流程,可以把县级供电企业继电保护管理体制内容反映出来。

县级供电企业继电保护管理体制:继电保护管理人员招聘和选拔、继电保护定值管理、继电保护监督管理、继电保护施工管理、继电保护工作培训、继电保护工作考核管。

从实践和以上介绍来看,县级供电企业继电保护管理工作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继电保护工作中的监督管理。二是电网定值 计算 管理。三是继电保护定值调试管理。三者缺一不可,必须相辅相成,才能保证继电保护管理工作不出现问题。新的体制把这三部分工作都安排在继电保护班,由继电保护班全面、专业负责,解决了县级供电企业继电保护力量分散问题,形成了继电保护工作的核心团队,更容易达到“帕累托最优”,使工作关系和谐。

供电企业、电力生产企业设专职技术监督工程师和相应的技术监督小组在总工程师领导下从事技术监督工作。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程师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继电保护技术监督队伍应保持相对稳定。网调、中调、网内省调应设立调度、运行方式和继电保护科。地区调度所和一级制的调度所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立调度组、运行方式组或运行方式专责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继电保护组或继电保护专责人员。可见,在电力生产上,现有有关规程、文件对继电保护管理分工是明确具体的,但县级供电企业目前继电保护管理混乱局面的形成,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相应的继电保护人才加上用人制度混乱和无法按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的继电保护管理体制造成的。因此各县级供电企业首先必须采用优化原理方法,从人才入手,突破以上文件、规程规定,重新按新组合体制进行岗位设置,解决继电保护人才短缺这一直困绕企业继电保护管理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为解决继电保护人才短缺情况,必须确立达到继电保护管理目的的最优化方法,需要的专业人员多少才能达到效率最大或人力成本最小,因此首先考虑招聘和选拔工作,而招聘与选拔工作必须首先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确定某一工作的任务和性质是什么,以及哪些类型的人适合被雇佣来从事这一工作。

五、结论

继电保护工作管理的两个基本点就是:安全、效益,即在保证安全基础上的达到电网多供少损,取得电网最佳供电效益为目标。近几年县级电网负荷的迅速增长,各县主要运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变电站及客户主变增容频繁。同时有些县城城区环网供电进入了实用化的阶段,35kv 网络 变化较大,对保护设备管理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程层层把关,对保护定值的计算提出了更深更紧迫的要求。

参考 文献 :

继电保护专业技术总结篇4

2002年期间:第一次跟随师傅参加现场实践工作,参加了110kv高崖变电站、110kv新添变电站春季检修工作;参加了新建110kvxx变电站的安装调试工作,安定变电站110kv部分采用先进gis室内一次设备,全站实现无人值班站;参加了110kv新添变电站技改工程工作,实现保护微机化改造;参加了35kv内官变电站、宁远变电站、阳坡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站的改造工作;期间,一直参加其他各变电站的消缺工作。在期间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有关条文;在这一年工作中,对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有了系统地初步认识,会合理使用常用工具和专业工具,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正确选用测量仪表、仪器,做好维护保养工作,能正确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及继电保护有关规程,会按整定值通知单整定各种继电器,能正确执行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整定通知单中的跨线连接和连片投切等各项要求措施。

2003年期间正值“非典”:我随工区师傅及工区领导、公司领导参加了110kvxxx变电站新增#2主变、四条110kv线路保护装置、10kv线路保护、母差装置、低周减载装置、35kv和10kv母联备投装置安装调试工作,期间,现场有新旧设备并存现象,对保护知识有机会全方位认识。在工程验收阶段,xxx遇到了暴雨遭遇洪水,我施工人员在公司领导带领下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抢险工作,使电力设备完好无损,本人也受到公司表扬;参加了新建110kv洮阳变电站综自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参加了各变电站消缺工作;在这一年中,对继电保护知识有了更进一步掌握,能进行简单的继电保护整定值计算和变比计算,能看懂控制信号、测量、以及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等二次回路图,并能熟练地按图查线,判断其回路接线的正确性,能核查继电保护装置检验报告填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能正确执行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内容,处理回路缺陷,对发生的一般故障能调查、分析和处理。

2004年期间:参加了xx330kv变电站的验收工作,xx330kv变电站是我公司首座330kv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使我有机会认识学习,对高电压等级更深入学习电气知识;参加了110kv高崖变电站gis室内一次设备及其二次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在这一年中,对继电保护工作已很大程度上掌握了技术。

2005年期间:参加了110kvxx崖变电站、xx变电站、xxx变电站的旧直流系统的电池更换工作;参加了110kv渭源变电站、高崖变电站的低周减载安装调试工作;参加了110kv洮阳变电站110kv线路新增、母联保护装置安装调试及投运工作,在这工作中,我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会了制定工作计划,学习了独立完成工程负责人应该掌握的。在这一年当中,有了独立负责一项普通工程的能力。

2006年,刚参加了110kvxx变电站、xx变电站、xx变电站的春检工作任务。在这新的一年中,努力使自己在工作中更成熟、技术更全面、思想更先进,在今年公司会议精神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作为抓安全、保稳定的工作主线,摆在2006年各项工作的首位,这一主线使自己在这新的一年内有更突出的表现。

在这工作的几年中,我对继电保护工作应知应会、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已掌握,对继电保护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有了一定的经验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任务中,还是继续向师傅们虚心请教、刻苦钻研继电保护知识,使自己在继电保护工作岗位上发挥得更出色。

继电保护专业技术总结篇5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

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1],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因而在60年代中我国已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已在开始研究。60年代中到80年代中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2],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

在此期间,从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在这方面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集成电路工频变化量方向高频保护起了重要作用[3],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集成电路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也在多条220kV和500kV线路上运行。

我国从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4],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5],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也于1991年通过鉴定。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于1993、1996年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2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2.1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硬件已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从8位单CPU结构的微机保护问世,不到5年时间就发展到多CPU结构,后又发展到总线不出模块的大模块结构,性能大大提高,得到了广泛应用。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微机保护也是从8位CPU,发展到以工控机核心部分为基础的32位微机保护。

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一开始就研制了16位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已得到大面积推广,目前也在研究32位保护硬件系统。东南大学研制的微机主设备保护的硬件也经过了多次改进和提高。天津大学一开始即研制以16位多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1988年即开始研究以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保护、控制、测量一体化微机装置,目前已与珠海晋电自动化设备公司合作研制成一种功能齐全的32位大模块,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采用32位微机芯片并非只着眼于精度,因为精度受A/D转换器分辨率的限制,超过16位时在转换速度和成本方面都是难以接受的;更重要的是32位微机芯片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很高的工作频率和计算速度,很大的寻址空间,丰富的指令系统和较多的输入输出口。CPU的寄存器、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是32位的,具有存储器管理功能、存储器保护功能和任务转换功能,并将高速缓存(Cache)和浮点数部件都集成在CPU内。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有相当于一台PC机的功能。在计算机保护发展初期,曾设想过用一台小型计算机作成继电保护装置。由于当时小型机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这个设想是不现实的。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度、存储容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小型机,因此,用成套工控机作成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将是微机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天津大学已研制成用同微机保护装置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种工控机加以改造作成的继电保护装置。这种装置的优点有:(1)具有486PC机的全部功能,能满足对当前和未来微机保护的各种功能要求。(2)尺寸和结构与目前的微机保护装置相似,工艺精良、防震、防过热、防电磁干扰能力强,可运行于非常恶劣的工作环境,成本可接受。(3)采用STD总线或PC总线,硬件模块化,对于不同的保护可任意选用不同模块,配置灵活、容易扩展。

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须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2.2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使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到目前为止,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国外早已提出过系统保护的概念,这在当时主要指安全自动装置。因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这是首要任务),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亦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能的。

对于一般的非系统保护,实现保护装置的计算机联网也有很大的好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得到的系统故障信息愈多,则对故障性质、故障位置的判断和故障距离的检测愈准确。对自适应保护原理的研究已经过很长的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保护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必须获得更多的系统运行和故障信息,只有实现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才能做到这一点。

对于某些保护装置实现计算机联网,也能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天津大学1993年针对未来三峡水电站500kV超高压多回路母线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母线保护的原理[6],初步研制成功了这种装置。其原理是将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分散成若干个(与被保护母线的回路数相同)母线保护单元,分散装设在各回路保护屏上,各保护单元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每个保护单元只输入本回路的电流量,将其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给其它所有回路的保护单元,各保护单元根据本回路的电流量和从计算机网络上获得的其它所有回路的电流量,进行母线差动保护的计算,如果计算结果证明是母线内部故障则只跳开本回路断路器,将故障的母线隔离。在母线区外故障时,各保护单元都计算为外部故障均不动作。这种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分布式母线保护原理,比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原理有较高的可靠性。因为如果一个保护单元受到干扰或计算错误而误动时,只能错误地跳开本回路,不会造成使母线整个被切除的恶性事故,这对于象三峡电站具有超高压母线的系统枢纽非常重要。

由上述可知,微机保护装置网络化可大大提高保护性能和可靠性,这是微机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2.3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目前,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不但要大量投资,而且使二次回路非常复杂。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如果用光纤作为网络的传输介质,还可免除电磁干扰。现在光电流互感器(OTA)和光电压互感器(OTV)已在研究试验阶段,将来必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在采用OTA和OTV的情况下,保护装置应放在距OTA和OTV最近的地方,亦即应放在被保护设备附近。OTA和OTV的光信号输入到此一体化装置中并转换成电信号后,一方面用作保护的计算判断;另一方面作为测量量,通过网络送到主控室。从主控室通过网络可将对被保护设备的操作控制命令送到此一体化装置,由此一体化装置执行断路器的操作。1992年天津大学提出了保护、控制、测量、通信一体化问题,并研制了以TMS320C25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一个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装置。

继电保护专业技术总结篇6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电力系统

Key words: intelligent utility network; relay power protection;power system

中图分类号:TM5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088-02

0引言

按照相关规划,2011年至2015年为我国全面建设阶段,形成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标准,滚动修订发展规划,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全面铺开。2010年,成都市人民政府与四川省电力公司签署2010-2012年加快推进成都坚强智能电网工程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省电力公司将在2010-2012年期间,加大电网建设投入,规划总投资166亿元实施成都“坚强智能电网工程”,为成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随着我省智能电网的加紧建设,对电力系统的第一道防御手段――继电保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进行了相关探讨。

1智能电网在我国的发展

国家电网公司给智能电网的定义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化电网。

2010年,智能电网将进入全面建设期。国家电网将在河北、北京、上海和重庆四个省市开展智能楼宇和小区试点工程建设,初步计划建成两个智能楼宇和6个智能小区。据悉,智能电网两项新规划的出台得益于自去年以来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今年年内,国家电网公司将在14个省的20个城市进行电力光纤试点建设,共覆盖约4.7万用户。

可见,尽管智能电网在我国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才由国家电网公司首次提出,目前,全国各级电力公司都已经加快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步伐,智能电网已经由一个“概念股”转变为我们身边切切实实存在的“热点股”。

2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是实现电力网络及相关设备监测保护的重要技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是该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220kV及以上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率已达91.41%。

然而,智能电网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电力系统的形态,电子式互感器、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广域测量技术、交直流灵活输电及控制技术的大量应用,必然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带来影响。

2.1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构成[1]智能电网的分布式发电、交互式供电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数字化技术及应用在各行各业的日益普及也为探索新的保护原理提供了条件。

智能电网中可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然后把获得的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收集、整合,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这些信息可对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实现对保护功能和保护定值的远程动态监控和修正。

另外,对保护装置而言,保护功能除了需要本保护对象的运行信息外,还需要相关联的其他设备的运行信息。一方面保证故障的准确实时识别,另一方面保证在没有或少量人工干预下,能够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避免大面积停电的发生。

所以,智能电网继电保护装置保护动作时不一定只跳本保护对象,有可能在跳本保护对象时还需发连跳命令跳开其他关联节点,也有可能只发连跳命令跳开其他关联节点,不跳开本保护对象。

2.2 继电保护技术的升级[2]智能电网的规划和发展改变了电能传输的某些特点,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特征使智能电网与传统电力系统产生了本质的差别,作为继电保护专业,也需要适应其发展,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

①数字化。互感器传输性能的提高和互感器故障的减少使继电保护不需要再考虑电流互感器饱和、二次回路断线、二次回路接地等互感器故障问题。电气量信息传输的真实性也为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提高带来了便利条件。如何简化继电保护的辅助功能,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提高继电保护的整体性能,是未来继电保护发展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②网络化。新一代的数字化变电站改变了传统继电保护信息获取和信号发送的媒介,利用网络上共享的站内其它相关电气元件的信息提高主保护的性能,利用共享的控制信号网络简化继电保护配置,是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研究的前沿性问题。③自动整定技术。传统的自适应保护仅能根据被保护线路的运行情况对定值进行调整,不能利用全网信息准确、实时地判断运行方式来调整定值。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应实现全网的联网自动整定和自动配置,从分散独立的保护变为系统分布协同的保护。

2.3 员工技术提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一道防线,安全责任重大,对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高。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举办继电保护专业知识及技能竞赛,就是公司适应电网快速发展要求,加快推进“两个转变”,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岗位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积极开展技术竞赛,技术培训等,通过培训,使新进或新转入继电保护岗位的大学生或工作人员,能够较全面地掌握继电保护岗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上岗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随着各电力公司继电保护岗位从业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加强新进继电保护岗位人员的岗前培训愈显重要和迫切。培训考核合格后,由省公司人资部颁发相应的继电保护岗位上岗证书持证上岗。广大基层电力企业应当适应电网快速发展要求,加快推进“两个转变”,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对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岗位技能。

3结束语

目前,在我国许多在智能电网建设实践和重大专题研究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继电保护装置是电网中的“卫士”,起着将电网故障与系统隔离、防止事故扩大的作用。

因此,深入分析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典型继电保护事故及应对措施,认真研讨适应特大电网运行,加强专业建设和工作协调,推动专业工作规范管理,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基础保障,进一步提升继电保护管理水平的总体工作目标,加强各区调整定计算人员培训工作,是新时期继保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

继电保护专业技术总结篇7

作者简介:霍兰茹(1980-),女,河北保定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助教。(陕西延安716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65-02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保障。继电保护装置与发电厂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等密切关联。继电保护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其他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教学。继电保护装置的更新换代对高校继电保护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能熟练设计、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继电保护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起点高且必须具备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近年来国家提倡高职高专院校要在实践环节上加大比重,继电保护课程在专业计划中的地位发生变化,理论教学时数减小,大部分学生反映很难入门。为此,本文专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实践性环节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思路,力求使学生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专业人才。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首先是教材的选取。高职高专学生和本科院校学生的课程目标不同,在教材选取上更加偏重于实用性。目前大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都是围绕保护原理、动作整定编写,忽略了对各种电气设备进行继电保护配置和对继电保护运行、维护和检修技术的介绍。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应该掌握的技能是:面对各种电气设备时该设置哪些保护;每一种保护的电路布置;每一种保护在运行和动作时信号显示情况以及根据这些信号如何进行维护;微机保护的实现形式以及动作原理。为了适应高职教育需要,继电保护教材还应包含下列内容: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配置,主要介绍电气设备继电保护的配置、保护的原理图和展开图识读;继电保护运行、维护和检修技术,用各种案例实现学生对运行和维护技术的学习。

其次是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由于教材选用的原因,各专业教材之间可能会有重复的内容,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前要对整个专业课程设置和各主要专业课知识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适当删减部分内容。加强同一结合点上相关科目的协调配合,避免知识重复讲授,如模拟量采集系统、数字滤波等内容可跳过不讲。同时根据本专业就业所需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适当增加内容。对重点、难点部分合理分配课时,比如在讲解动作值整定计算时只需介绍保护整定的原则,不作复杂的理论分析计算,让高职学生从复杂、难懂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继电保护的实用技术上。讲授理论侧重于一些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如常规保护(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等)及有关具体保护装置的实验、实训环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对于一些学生能自行理解的、工程实际中不再采用或用的很少的内容应少讲或不讲;多讲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编入的但工程实际中已应用广泛的内容。

由于学生基础水平不同,学习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任课老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因教制宜。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组织成课外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收集相关电气工程专业方面的资料和素材,扩大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宽度和深度,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内科研项目,如继电保护课件的开发、保护实验仿真装置的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较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方法是教师单一传授式的方法。这种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过程中,不利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做法也不同。

在介绍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时,首先告诉学生继电保护属于二次系统,作用是为一次系统服务的,是反应电力系统故障和不正常状态并做出动作的一种自动装置。然后就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启发学生温故知新,可边提问边回答:常用的一次设备有哪些?故障包含哪些?不正常状态有哪些?继电保护装置对于故障和不正常状态最终的处理结果如何?后面在介绍继电保护的原理时同样可以采用此法,先告诉学生只要找出正常运行与故障时电气量或者非电气量的差别即可找出一种原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继电保护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衔接,可以在每次上课开始时花3~5分钟时间复习上次课程知识点,然后引出新内容。鼓励学生提前预习,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上课结束时将本次课的内容加以总结,并针对下次课程内容与本次上课内容的不同进行提问,提出本次课中继电保护方法的不足,针对不足提出解决办法。这样让学生心存疑问,继续进行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在学习“自动重合闸”这一章时,首先介绍单相重合闸和三相重合闸,在此基础上引出综合重合闸的概念,即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采用单相重合闸方式。发生相间故障时,采用三相重合闸方式。综合考虑这两种重合闸方式的装置称为综合重合闸。然后提问:如果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选相元件拒动,综合重合闸如何动作?两相先后接地短路时如何动作?通过这样的启发方式让学生对三种重合闸方式进行逐步深入的学习,从而掌握各种工作方式的保护原理、特点。

继电保护中有些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容易混淆,这时就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对比,在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比如在讲到距离保护时可以将之前讲解过的电流保护的知识点加以对比。尤其是二者的整定原则和灵敏性校验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不同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动作电流与动作阻抗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对比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距离保护的相关知识,同时对电流保护的内容加以复习,这样能够使学生将继电保护这门课程更好地深入理解。

2.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法是以专业工种为模块,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它在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通过模块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起到贯通、点拨作用,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整定计算是继电保护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但现有教材中介绍整定计算知识不全面,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整定计算知识。而现场实际保护装置的整定值主要是结合原始资料,根据保护原理和设计手册来计算。因此,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对于整定计算部分授课时只作简要介绍,学习的重点放到设计环节中。在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环节中,可将继电保护中的整定计算知识分为电网保护的整定计算、变压器保护的整定计算、发电机保护的整定计算等几个模块向学生详细讲解,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整定计算原则,并掌握整定计算内容。如发电机保护的整定计算参照某发电厂或程设计任务书,提出设计要求。设计时,首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各种发电机保护的整定方法,然后结合设计要求讲解各种保护,进一步理解整定原则和方法。这样,经过课堂学习、设计环节之后能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知识。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继电保护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学生学习起来较难掌握,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结合的方式讲解。

1.多媒体教学的合理应用

可利用Authorware、Photoshop、Flash等工具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将复杂的继电保护设备、电路接线、工作原理以声音、图像、图形和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目前,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被各级院校、教师接受和推广使用。

2.借助仿真软件进行演示

仿真技术辅助教学既可演示复杂系统的未知结果,又可演示系统随参数变化的变化结果或变化趋势,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更能弥补实验手段的不足。目前,各种火电机组仿真系统、变电站仿真系统、电力系统物理模拟和计算机仿真系统等仿真平台已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在这些仿真平台的基础上开发相关的仿真项目应用到继电保护的教学中。利用开发的仿真平台可以模拟实际电力系统故障的发生、继电保护的全程动作情况,让学生亲历电力系统运行的实况,学会对事故的分析和处理,进一步理解保护的原理。

3.采用电化教学演示

继电保护课程的许多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背景密切相关,通过录制与生产实际背景相关内容的教学录像片,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生产实际中继电保护装置的实际安装、调试过程的各个环节,使他们在集声、像于一体的多媒体环境中轻松地掌握复杂、枯燥的安装调试过程。比如在介绍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可以播放有关在电厂或变电站中的TA二次侧在运行中开路后的现象、后果以及更换电流表或电流继电器时采取的方法与措施的录像,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下掌握电流互感器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四、重视实训、实践环节

目前继电保护规定的实验一般都是认识性、验证性的实验,发挥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可减少验证性试验比例,适当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让学生自己接线和调整参数,模拟电力系统故障和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为了达到很好的实习效果,需要根据专业教学的时间安排好前期课程的设置。在开始专业基础课程前,首先安排学生在学校周边的电力系统进行参观性质的“认识实习”和“专业导论”,使学生建立起“专业”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认识,然后在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再组织学生到电厂、变电站或其他相关单位进行“毕业实习”。

五、结束语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自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为适应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应加大继电保护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力度,在教学中体现继电保护原理、装置、整定计算的有机结合,以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培养出适应电力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继电保护专业技术总结篇8

电力调度旨在对电网运行进行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提高电能质量,保持电力供需均衡。在提高电网负荷率的同时降低网损,实现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可靠的继电保护则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条件。在现有电网的结构下,加强调度管理,特别是加强继电保护和运行方式的运行管理,提高调度人员的素质水平,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

一、落实三个“管好”和“检查”,加强继保的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的关键是坚持做到“三个管好”和“三个检查”。

1、三个管好。

(1)管好控制保护设备:控制保护设备不同单元用明显标志分开,控制保护屏前后有标示牌和编号,端子排、信号刀闸有双编号,继电器有双编号且出口继电器标注清楚。便于运行中检查。

(2)管好直流系统及各个分支保险:定期检查直流系统及储能元件工作状态,所有保险制订双编号,定期核对保险编号及定值表,检查保险后的直流电压。

(3)管好压板:编制压板投切表或压板图,每班检查核对,做好投切记录,站(所)长抽查,压板的投切操作写入操作票。同时在保护校验后或因异常情况保护退出后需重新投入前,应测量压板两端是否有电压,以防止投入压板时保护误动。

2、三个检查。

(1)送电后的检查:送电后除检查电流表有指示,断路器确已合上外,还需检查保护、位置灯为红灯,正常送电瞬时动作的信号延时复归。

(2)停电后的检查:除判明断路器断开的项目外,还需要检查位置灯为绿灯,正常停电瞬时动作的信号延时复归。

(3)事故跳闸后的检查:除检查断路器的状态、性能外,还需要检查保护动作的信号、信号继电器的掉牌情况、出口继电器的接点、保险是否完好,必要时检查辅助接点的切断情况。

二、做好继保整定方案,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

220kV及以上电网的继电保护,必须满足可靠性、速动性、选择性及灵敏性的基本要求。通过继电保护运行整定,实现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要求,并处理运行中对快速切除故障的特殊要求。

1、继电保护整定值的实时性要求很严格,当电网的结构、运行方式或运行参数发生变化时,继电保护的整定值必须实时跟进作出调整。当遇到电网结构复杂,整定计算不能满足系统要求,保护装置又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防止保护拒动的原则,并报本单位相关领导批准。

2、坚持做好年度继电保护整定方案的编制工作,根据电网及设备运行的变化及时修订继电保护调度运行(检修)规定,积极研究电网保护整定配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优化整定配置,对确无或暂无解决方案的问题必须经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核确认。各单位技术监督办公室应加强对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和相关产品的监督工作,应及时公布在运行中产生不正确动作或是有问题装置的信息,供有关单位参考。

3、各级调度应根据电网结构的变化,贯彻执行继电保护运行规程,制定电网继电保护整定方案和调度运行说明。适应现代电网的发展需要,积极稳妥采用继电保护新技术、新设备,组织编写新装置的检验规程。进一步加强电网继电保护运行管理工作,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充分发挥继电保护效能,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防止由于保护拒动、误动引起系统稳定破坏和电网瓦解、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

三、搞好技术监督,维护保护装置

1、履行继电保护专业的技术监督职责,参加本单位电网新建、扩建、技改工程主网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选型、设计审核及竣工验收。积极研究电网运行中的新问题,针对因运行方式变化,开环运行可能选取点较多,若失压点不在预设点时备自投装置失去作用的情况,组织开展远方备自投技术的研讨,使非合环串接变电站电源进线的供电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

(1)对新投运好和运作中的继电保护装置应按照《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要求的项目进行检验;一般对10kV~35kV用户的继电保护装置,应该每两年进行一次检验,对供电可靠性较高的35kV及以上用户每年进行一次检验。

(2)在交接班时应检查中央信号装置、闪光装置的完好情况,并检查直流系统的绝缘情况、电容储能装置的能量情况等。

(3)对操作电源进行定期维护。

(4)对继电器、端子排以及二次线将进行定期清扫、检查,此工作可以带电进行,也可以停电进行,但必须有两人在场,其中一人工作,一人监护;必须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的有关要求,所用的工具应具备可靠绝缘手柄;清扫二次线上的尘土时,应由盘上部往下部进行;遇有活动的线头,应将其拧紧,以防止造成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而危及人身安全。

四、做好反事故措施,防止三误事故发生

1、反措执行方面:组织制定各项继电保护专业的反事故措施计划,针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继电保护反事故技术措施,并督促落实各项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

(1)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及时编制、修订继电保护运行规程和典型操作票,在检修工作中必须执行继电保护专用工作票(安全措施卡)制度,逐步推广完善作业文件包制度,同时还要进一步对各项反措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总结,尚未执行的要制定出计划时间表,确保设备健康运行。

(2)在电压切换及电压闭锁回路、断路器失灵保护、母线差动保护、远跳、远切、联切回路以及“和电流”接线方式等涉及运行的二次回路上工作时,应认真做好安全隔离措施。

(3)配置专用的继电保护调试设备,合理使用继电保护仪器、仪表,和正确的试验接线。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一旦试验数据发生疑问,要详细分析,找出原因,及时更正。

(4)经继电保护公用出口跳闸的非电量保护,如瓦斯保护、热工系统、汽轮机保护、调速系统及同期合间装置、厂用电切换装置,以及柴油发电机和重要电动机等有关的二次回路上工作时,更应做好安全隔离措施。

2、保护动作分析、定检安排方面:做好定期统计、分析所管辖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和总结继电保护工作情况并上报的工作;督促按期进行保护预防性试验,及时排除保护装置故障,保障设备的健康完善。

继电保护专业技术总结篇9

所谓继电保护系统就是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自行对故障进行处理和维护的一种技术。除了出现故障能够及时处理和维修之外,继电保护系统还能够对电力系统中的一些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起到预警作用。继电保护系统的这种技术能够有效维护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现文本主要对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 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现状

1.1 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和应用历程

近年来,随着社会用电量的增加,信息化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达,电力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开始更多的使用信息化技术,同样继电保护技术也融入了新的高科技技术。继电保护装置对于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是继电保护技术的主要目的。继电保护系统要满足灵活、快速、稳定、可塑性强这四个特点,继电保护技术的专业人员也一直在不断研究使继电保护技术能够更加完善,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配置和一些使用材料也发生了大的变动。从继电保护技术投入使用至今共经历了机电式、整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微机处理式这几次大的变动,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使用的都是微机处理式的继电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技术中使用微机装置,使用起来更为灵敏和可靠,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加具备更强的逻辑能力、对故障的预警与维修能力、数据收集与处理能力,这是计算机技术独有的优势。继电保护技术具有A/1)模数变换、筛选有效数据进行收集等技术,在数据的运算过程中能够更加快速,且能够将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完整的存贮。

1.2 继电保护技术特点

首先就是具备较强的灵活性,能够对不同电力设备进行有效的保护;具备较强的抗干扰性,不会和别的一些电力数据进行串联;具备远程监控功能,只需通过一个键盘与电脑显示屏,企业员工便可对电力设备的运行进行监控,同时也对通过计算机将一些参数进行更改。其次是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目前使用的大多都是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使用大量高科技术造成的精巧计算机芯片,使整机更为轻便,虽然外形体积小,但是却具备强的存储功能,将各种功能进行集成和一体化。

2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 继电保护应用分析

2.1.1 网络自动化应用分析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继电保护技术更加完善,计算机不仅改变了继电保护技术的外界条件,更多的是对继电保护技术功能的完善。首先是能够自行对故障进行分析,并将故障产生的原因以及修复方式进行存储,以便下次能够及时进行维修,其次是使继电保护技术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处理方面更加迅速,具有更强的通信能力。继电保护技术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人工操作改为自动化操作,有利改善网络化继电保护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计算机网络作为继电保护的主要操作体系,能够使电力系统朝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能够更好收集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并通过计算将将收集到的有效数据传输给网络控制中心,以便网络控制中心能够及时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除了使继电保护系统发挥其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的主要作用外,还能够在电力系统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对不同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和控制,然后再通过网络进行通信,从而使继电系统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能够更加有效,实现一体化的应用。

2.1.2 智能化应用分析

目前大多电力系统都开始朝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样,继电保护技术开始广泛使用人工智能化技术。比如根据人的神经网络发展为一种非线性的映射手段,能有有效解决电力系统中出现的类似高压输电线路的非线性故障,能够通过神经网络有效对故障进行判断,然后保护完好的设备,最后再对故障进行一定的维修。

2.2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故障处理

首先是直流接地缺陷。对于这类故障处理时,要先处理室外的缺陷,避免串联危险更大,将出现问题的电缆从装置上进行切割,然后是处理一些旧设备,因为其使用时间长,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大于新设备。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直流电对于继电保护技术造成更大的影响,可以打开跳闸压板,还有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其次是对信号回路缺陷的处理,这类缺陷一般都比较简单,也是出现在一些小的设备上面,只要将出现问题的设备元件进行更改便可。最后是控制回路缺陷的处理。这类缺陷大多是发生在一些断路器中,主要是因为在设计的时候将同路之间的线路进行了错误的串联,警示灯出现问题,或者是一些经验不足的员工在操作过程中的始失误造成。

为避免发生故障,影响继电保护技术的正常工作,电力企业要定期对设备和线路进行检查与维护,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要及时更换;加强对负责继电保护的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更加专业的技能,才能使继电保护技术更加稳定的运行;安排人员对每次出现故障的原因以及维修做好总结和分析,避免再次出现相同的故障。

3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继电保护系统也会随之变化。

(1)继电保护功能更加齐全,计算机技术愈成熟,未来继电保护技术也会更加成熟,功能更加齐全,可对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隐性故障进行及时的预警与排除,避免故障发生。

(2)电子数据主动化技术更加显著。以后的继电保护技术肯定会朝向全面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主要是因为其使用的计算机技术也会逐渐开始面向自动化和主动化的方向发展。

(3)继电保护技术更加便捷和灵敏。以后的继电保护系统肯定会朝向集保护、实时监控、数据收据分析、信息传输、预警和维修这几个主要功能为一体的一体化技术方向发展,有了一体化的技术,继电保护技术在运行过程中便会更好的对电力系统的各项数据进行及时的维护与调试,以便更好的满足不同的电力需求。

4 总结

继电保护技术是电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有力保障,电力企业应该注重定期对继电保护技术进行检查,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维护,及时排查故障,使其更好的工作。目前我国大多数电力系统得继电保护技术都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发展,能够更好的对电力系统进行维护。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继电保护系统还会朝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超,孙成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21:161.

[2]张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2:44-45.

[3]周晟.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2:244.

作者简介

继电保护专业技术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TM7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电厂的发电技术和设备越来越先进,因此需要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改进和提高,以便监视先进的技术设备顺利的进行,能够正常地反应设备的工作情况,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远程的操作控制。

一、继电保护装置的的作用

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往往由于电气设备绝缘的老化或损坏以及外力破坏等原因,而造成短路事故和不正常运行。电力系统各种形式的短路会产生比额定电流大几倍至数十倍的短路电流,同时使电力系统的电压降低。短路电流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会加速电气设备绝缘老化或损坏电气设备。故障点产生的短路电流可能将电气设备烧毁,严重的短路事故可能使电力系统受到破坏等。由此,电力系统发生事故时,必须及时地采取措施,否则将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任务就是当电力系统中出现故障或者某些部件运行不正常时,即电力系统安全受到威胁时,会及时地发出信号或报警,给值班工作人员以警示,使之得到及时的处理。此外,电力系统也可以直接通过控制断路器使其跳闸,自动地将故障切除,进而限制事故的扩大,尽量减少对其它用户的影响。

因此,继电保护装置主要作用就是对电力系统进行有效的监督,当电力系统中的元件发生故障,及时切断元件与系统的联系,确保系统的安全,这对继电保护装置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远程控制以及实现发电系统保护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

1、选择性

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性就是继电保护装置在对电力系统进行断电时,要进行鉴别和分析,准确地确定发生故障的线路和元件,对电力系统进行选择性地切除故障,从而使其它没有故障的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2、选择的速动性

继电保护装置在切除故障元件和线路时,要做到迅速、及时,以便能够减少电力系统的受损程度,缩小故障影响范围,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效率,对电力系统做到及时的保护。

3、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要有灵敏性

就是在鉴别系统元件的故障时,要准确合理,具备必要的灵敏系数;

4、可靠性

要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就是要达到安全作业,对电力系统进行安全性保障。

三、影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发生事故的原因

1、设备本身的因素

继电保护装置设备会影响到其正常工作的有两种情况:其一,数据采集系统。电力系统工作时,会产生一系列电气物理参数,数据采集系统负责对这些参数进行收集,同时转化成微机系统能够识别的代码,传给微机系统,如果数据采集系统发生了异常,收集的参数或者转化过程出现错误,就会影响到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其二,设备电压的异常。继电保护装置中具有检无压和检同期线路,当主变低压侧出现两个分支时,要同时考虑到两个分支的电压问题,确保大电源侧投检无压,小电源侧投检同期。此外,继电保护装置要有自备充电保护,保证继电保护装置能够整体充电,这样才能正常的运行。

2、自然因素

常见的对继电保护装置有较大影响的自然因素有雷击、静电、辐射和高频。继电保护装置与地网的接线具有高抗性,如果继电保护装置遭受雷击,就会产生高频电流。天气干燥时,工作人员身上会带有静电,而静电会影响到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水电厂的电力系统中会出现很多移动通信设备,这样在设备工作时,就会产生辐射,辐射在电力系统中会产生磁场和电场,磁场和电场很容易和周围的电设备产生电流,导致继电保护装置的错误预警。最后水电厂的电力系统也会受到高频的影响,高频经过一系列的作用,影响到几点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

3、人为因素

目前,很多水电厂的电力系统都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大大降低了人力作业,这就会降低工作人员的注意力,在工作人员的操作管理中,态度不够认真,忽视正常的工作流程,导致工作的失误,影响到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作。此外,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或者是缺乏专业技能,不能够有效地对出现异常的设备进行应对处理,导致继电保护装置的使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此外,水电厂很多电力系统的员工自恃经验丰富,导致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从而造成对故障的误判。

四、对继电保护装置改进的措施

1、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对技术含量的要求较高,需要及时的更换和检测,这样才能保证其正常的运行,但更换和更新相关的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需要企业加大投入。关注设备的及时更换和维护的同时,要重视继电保护装置的技术创新,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电力技术上。注重研究和引进,加大对计算机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网络信息化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投入和人才的教育,为电力事业的发展储备人才,提高电力系统的科技含量,实现电力事业的持续发展。

1.1 计算机化技术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电力系统的发展更加迅速,对水电厂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带动了微机保护硬件的进步,现阶段,我国拥有的寄存器、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是32位的CPU,而且具有存储器管理功能、保护功能、任务转换功能。继电保护系统除了要完成继电保护工作,还应具备存储故障信息、处理故障信息、强大的通信等功能,这些都需要计算机的辅助。

1.2 智能化技术

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和模糊逻辑在水电厂中使用普遍。现今,水电厂的继电保护技术中人工智能化已经成为主要的研究趋势,继电保护系统中包含专家系统和网络等智能化系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继电保护系统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准确分析,快速找到影响智能诊断的原因,使诊断结果更加的快速、准确,人工智能化是未来继电保护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1.3 网络信息化技术

目前,计算机网络成为主流的通信工具,保护系统的观念已经在工程人员中兴起,我们可以使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安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网络信息化能够使故障性质、位置、测距迅速且准确的表现出来,减少判断故障的时间,从而迅速解决故障。

2、加强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检查

继电保护装置工作自动化,系统化越来越强,因此作业时间比较长,就会增加设备的损耗,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要做到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有效检查,工作落实到继电保护的各个环节,尤其要注意设备的细小、精密部位。例如继电保护装置的接地的影响很大,对接地有关的事项也要做到实际有效的检查。定期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检查,及时更新技术,更换设备零件。制定检查制度,切实的执行,做到对设备的有效管理,使继电保护装置能够正常的运行工作,降低设备零部件出现故障的机率,对经常超负荷工作的部件及时的更换,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检测工作者要加强专业教育和培养,使其达到合格的技术水准,养成强烈的安全意识,做到高度负责,严格按照程序工作。

目前加强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检查的有效方式有:

2.1 自动检测技术

2.1.1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自动检测技术就是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对自己的内部各元件损坏或故障情况进行自动检测的技术。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必须要具备正确的工作原理,以及合理的设计方案,进而对优质的物理元件进行采用。当装置内部的物理元件遭到破坏的时候,保证装置可以及时发出告警信号,使得工作人员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发生的损坏或故障进行修复。

2.2.2 自动检测技术分类

目前,在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实现对各元件的自动检测采用的是自动检测软件程序。其检测方式为周期检测与即时检测。周期检测是利用微机继电保护的执行程序的小块富裕时间的积零为整起来的累积时间进行的检测;即时检测是指在正常运行时,CPU在相邻的两个采样间隔内,总要有一定的时间来等待下一个采样时刻的到来,那么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检测称为即时检测。二者相比,周期检测时间较长,用其来微处理器CPU处理量较大的内存元器件的检测,例如制度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等。

2.2 继电器保护装置的检修和维护技术

检修人员必须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具体如下:二次设备中的各个元件的名称和标志是否完备;转换开关和按钮的动作是否灵活;接点的接触是否有压力和烧伤;控制室的红绿指示灯和光字牌是否都完整;盘柜上的继电器、接线端子螺钉、表计是否松动;电流和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引线端子是否正常;配电和固定卡子是否正常等。此外,在检修完成之后, 值班人员应对检修内容进行验收和评价,完善设备缺陷及检修台账,并根据检修的结果来对设备进行分类。

3、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能力

继电保护装置容易受到外界各种的干扰,特别是雷击、辐射、静电和高频等的干扰,加大对继电保护装置地网接入等相关设备的研究开发,增强其抗突况致使的电流增加导致继电保护装置的误判,引进相近的技术,增强继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能力,降低外部干扰造成的事故。

结束语

综上,继电保护装置不仅受本身设备因素限制影响,而且还受外在因素的制约,因此这就要求操作人员要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在降低人为因素对保护装置的影响的同时还要加强继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能力,双管齐下,从而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各种突况。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检修和系统维护。

参考文献

继电保护专业技术总结篇11

作为学校的教研项目,笔者于2005年起开发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并对之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衔接起来;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即“双证书制”。从2003年起,我校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了多项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即进行“双证书制”教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各类高等院校有关电力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电力行业的一项主要技术工种。近年来,随着我校“双证书制”教学的深入,参加继电保护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学生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长。为更好地落实“双证书制”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开发出一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使其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评定为核心,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中对继电保护中级工应熟悉、掌握和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按模块分布在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师在每个教学过程中心中有数,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学以致用。在保证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通过率,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途径

1、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将用人单位对继电保护中级工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需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创建培训包的各个教学培训模块及其任务书。

(2)将构建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与学校的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任务书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2、开发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流程

(1)原始数据采集环节。即采集继电保护中级工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应具备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等。

(2)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主要是对采集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整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构建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编写总体方案,制定各个教学培训模块。

(3)构建各个模块任务书环节。本环节的任务是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总体方案,将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与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拟定各教学培训模块的任务书。明确各个教学培训模块的目标、内容、培训时间及相关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和实施效果的检测等内容,然后咨询有关专家,对构建的总体框架及拟定的各模块任务书进行论证,确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方案及详细的各模块培训任务书。

(4)确定学生,实施教学培训环节。本环节根据已创建的卑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各模块任务书,按照优、良、中、及格的学习成绩选取学生,并实施教学培训。

(5)考评、完善环节。主要是通过河南省电力系统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对选取培训的学生进行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核,并对其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效果与开发体会

利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教学培训的学生,在通过我校学历教育各项考试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河南省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全部合格并获继电保护中级工证书。

通过对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开发,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继电保护专业技术总结篇12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5-0234-03

继电保护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事故发生时快速切除故障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变电站自动化二次系统的重要功能,现阶段变电站继电保护功能一般是由微机数字化保护装置来实现,不同于传统的孤立型继电器元器件搭建实现的实现模式,和通信技术、变电站监控系统等有着直接关联,继电保护事故的分析也比较抽象,往往和所依赖的通信系统、就地监控系统、甚至远方调度控制系统有关[1~2]。部分文献从继电保护二次回路设计及保护运行方式角度对几次保护跳闸事故进行了分析,探讨归纳了几类常见原因和分析思路[3~8],也有文献对远动通道的通信故障进行了问题分析[9]。笔者在长期的现场服务及技术支持工作实践中注意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出现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具备综合性特点,如表现为系统“死机”、保护跳闸等事故的重大事故问题的源头不一定只和保护或者监控系统有关,很可能和自动化系统一个貌似不相关的配置有关,因此需要综合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本文作者曾撰文对一次变电站监控系统的“死数”问题进行了专题分析[10],并最终定位问题原因和监控系统网关软件版本配置有关。

本文围绕辽宁电网某220kV枢纽变电站监控系统出现的一次保护误动跳闸重大保护事故,剖析事故形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和验证手段,并对现阶段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进行探索。

1 事件发生经过描述

2009年7月14日,辽宁电网某供电公司东部集控中心运行人员对某220kV枢纽变电站进行事故总信号远方复归后,该变电站运行出现异常,变电站一号站用变低压保护动作,开关跳闸,同时66kV母联、一号电容器保护出现异常(定值出错)。集控中心OPEN3000监控系统有相关信息上送,自动化专业人员到变电站现场检查当地监控系统中也有相应信息上送。检查现场保护设备发现:一号站用变保护WCB-821/R1保护软压板全部投入,定值区切换至7区(原来正常工作于1区);一号电容器WDR-821/R1/F保护软压板全部投入,定值区切换至7区(原来正常工作于1区);66kV母联WCH-821/R1/F保护软压板全部投入,定值区切换至6区(原来正常工作于1区)。

2009年7月17日,该站监控系统厂家工程师进行了现场分析,定位是上次工程服务人员现场服务的时间(2009年4月20日前后)对远动装置保护总复归的配置存在错误,修正配置错误(清空fginfo.cfg)后,重新启动了远动系统,后该工程师又建议将总复归由软方式改为硬方式,并商定于7月31日现场实施,后来由于其它原因,没有实施。

2009年8月9日,东部集控中心由于UPS检修,对集控中心监控系统进行了重新启动(2009年8月9日7时56分),在初始化总召对位时,发现该变电站上送部分保护信号(如“弓耿线断路器保护失灵启动”、“北弓线断路器保护失灵启动”等),自动化专业人员到变电站现场检查后发现当地后台监控系统无相关记录,继电保护专业人员到现场后发现北弓线第二套、弓耿线第一套纵联保护定值区分别都被切换到非正常工作定值区(正常工作定值区为各CPU均为1区)。

2 事件原因分析

2009年8月9日,该继电保护事件发生后,监控系统厂家相关技术及工程人员进行了集体会诊和原因分析,情况总结如下:

经查询“电网公司工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下简称服务系统)后得知该22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2007年12月投入运行,2008年12月接入东部集控OPEN3000监控系统。

图1所示为该变电站监控系统网络结构简单示意图。

该变电站内监控系统、远动RTU采用许继设备,为便于说明问题,图1中以单监控、单远动示意,许继800系列主要保护设备及南瑞RCS900系列保护设备以RS485/103方式接入保护管理机,保护管理机以XJ-104方式接入站内监控主网,同时以TCP103网络方式接入南瑞保信子站。

从变电站投运至2009年4月,服务系统显示厂家共有4次派工程服务人员来变电站进行工程服务,服务系统的备份资料显示前四次远动系统的远方总复归信号配置均正确(fginfo.cfg文件内容为空),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保护及监控各项功能运行正常。

2009年4月20日前后,厂家工程服务人员第5 次来该变电站现场服务,由于此次工程服务人员经验欠缺及疏忽大意,使用了低版本的数据库配置转换工具,该版本转换工具存在误导性缺陷,可以将远动数据库中所有的遥控点设置为复归点,如图2所示,导致远动配置工具将所有遥控点转换到远动总复归命令执行的批处理文件(fginfo.cfg)中。

在厂家的远动工程指导文件《远动工程应用指南》第6.4章节已经有明确的要求和说明。但是工程人员由于经验欠缺,错误地生成了远动总复归定义文件(fginfo.cfg)。

2009年7月14日7时59分,东部集控主站系统下发该变电站保护总复归命令,变电站远动装置WYD-803收到该控制命令后,解析总复归定义文件(fginfo.cfg),该文件格式如图4所示,它是一个遥控量批处理定义,每一行代表一个遥控量。

远动装置每20ms发送一条直控方式的遥控命令到站内监控网,由于高压保护和低压保护分别基于不同的硬件平台,所以下面按照高压保护及低压保护来分别分析各自对上述批处理遥控令的执行情况。

2.1 低压保护

RS485组网后通过NWJ-801网关接收到保护压板投退、定值区切换、保护复归等命令,由于低压装置串口RS485通信接口速度较快,所以基本可以执行绝大部分命令。

以2009年7月14日实际动作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如图5所示:

因此,低压WCB-821收到远动下发的总复归令后,保护软压板全部投入,定值区最终处于定值区7。

2.2 高压保护

RS485组网后接入WTX-803通信管理机接收到保护压板投退、定值区切换、保护复归等命令,由于高压装置串口RS485通信接口速度较慢,所以仅执行每个CPU/扇区的第一条控制列表项。

以2009年8月9日发现的实际动作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北弓线第二套保护如图6所示:

CPU3,CPU4由于没有执行定值区切换命令,所以保持定值区初始状态在1区,因此,最终弓耿线第一套高压保护WXH-802/D定值区情况为:“CPU1:0|CPU2:0|CPU3:1|CPU4:1”。

2009年7月14日动作时的总复归列表基本是全站所有遥控量的集合。如果低压装置发生了定值区切换,那么相关的高压装置也必将发生定值区切换,两者为成对出现!所以,从技术层面分析,7月14日在低压出现定值区切换的同时,高压北弓线2套及弓耿线1套一定发生了定值区切换,也就是说8月9日看到的定值区切换发生在7月14日当天。

由于WXH-802/D为厂家前几年的产品,在记录远方操作信息方面存在功能的欠缺,只记录远方复归的操作命令,其它操作命令如保护软压板,定值区切换等无记录。厂家工程师在8月11日现场也看到了面板上有且仅有7月14日的保护复归远方操作记录。这些可以在下面要开展的验证实验中进行验证(只记录复归远方操作记录,不记录其它压板、定值等远方操作记录)。

3 验证方案

依据上述的原因分析,为进一步深入说明问题,厂家特开展了实际实验验证,在实验室搭建了模拟北弓线第2套、弓耿线第1套的仿真测试环境,如图8所示。

相关保护及监控、远动软件版本、配置采用现场备份,力争真实再现现场环境。弓耿一套及北弓二套初始定值区各CPU均为1区。从模拟调度主站发送总复归命令后,装置均和现场一样,分别切到了

“CPU1:2|CPU2:0|CPU3:2|CPU4:1”及“CPU1:0|CPU2:0|CPU3:1|CPU4:1”。样本验证实验进行了100次,正确验证率100%,每次均能正确完整复现现场情况,从而证明上述的分析是正确和客观的。

4 深入分析

4.1 为何南瑞保护定值区未进行切换

由于南瑞保护定值区切换在遥控列表中不存在。因此,使用工具倒出生成的fginfo.cfg文件中不存在该操作命令,最终结果为其定值区未发生变化。

4.2 为何装置上看不到远方操作记录

厂家低压保护基于低压软硬件平台,该平台下2.7以上版本有远方操作记录;在该变电站相关低压设备为:WCH821、WCB821为2.75版本,WDR821为2.66版本。WXH-802/D具有记录远方复归操作功能,且北弓二套中有7月14日远方复归操作的记录。

5 反措

为确保辽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事故处理及消缺小组检查了所有变电站遥控总复归定义文件(fginfo.cfg),并暂时停止采用在调度中心进行远方定值操作及远方总复归操作。敦促监控系统厂家对全国电网范围内运行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检查相应的配置定义,发现问题立即进行现场升级更换。

6 结语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纵深应用,在方便系统运维的同时,也给变电站的运行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通过对一起继电保护误动跳闸的分析,最终定位了问题原因是监控配置错误,即可中心调度员通过遥控操作引起继电保护装置定值区切换,进而发生保护误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反措规程,为此类问题的分析和防范提供了实用参考。

现有的变电站综自系统的运行管理模式一般采用了继电保护及自动化、通信专业分离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责任边界明晰、便于事故分析定位的作用,但随着电力系统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继电保护和自动化专业的融合显得愈发必要,“大二次”的运维管理模式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春峰.综自变电站微机继电保护事故分析及对策[J].装备制造技术,2010,2.

[2]黄波,顾艳.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事故分析及处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4.

[3]曲双燕.110 kV变电站的继电保护事故分析[J].科技风,2009,12.

[4]陶世杰.基于一起断路器误跳闸的事故分析及对策[J].电工电气,2012,7.

[5]杨涛.一起500kV线路开关误动事故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18.

[6]张静伟.一起500 kV开关误跳闸事故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20.

[7]魏纲.一起保护跳线障碍导致保护拒动事故分析[J].南方电网技术,2009,增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