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案合集12篇

时间:2022-03-13 00:32:31

奥尔夫教案

奥尔夫教案篇1

文章

篇数 2 1 1 1 1 3 4 8 6 6 6 10 10 13 17

奥尔夫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儿童音乐教学法,自传入我国后就一直被大家所研究,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研究相对较少,但也能明显看出,对于赏识教育的研究逐年呈递增趋势。可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与重视,被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所重视与吸纳。通过梳理与对比发现,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对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研究,多集中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程研究等方面。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特别是它充分体现了我们所推行的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让学生主动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强调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因此,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系统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借鉴其精华,促进我们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深化素质教育,显然是很有必要的。

众多学者从学理的角度剖析阐释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冲击以及重要启示。以前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方式多以传统用教学方式为主――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以及技能的训练,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的确实“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思想,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均与以往有大大不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对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冲击作用。商秀梅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对中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中提出,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应从教育理念、兴趣培养、综合教学等方面吸收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优势;2011年栾晓梅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的启示》中提到“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在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中应贯彻原本性思想,找准艺术教学的切入点;理解把握‘综合’内涵,开展有效的综合教学;重视即兴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2012年刘丹在《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给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启示》中提到“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突出"原本性"的教育思想,其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适应了信息时代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特别强调音乐课程教学理念的原本性、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对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原有的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启示。”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如何实施?众多学者对此做出回答:2012年白艳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中提到,在高校学前教育中可以采用五大应用策略,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综合教学内容,突出职业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宽音乐视野,注重实践过程;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多元评价。”贺定科认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我国素质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能充分调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在学生充分投入学习之时,培养其扎实的实践能力。

众多学者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不同学科结合在一起,尝试在不同课程中实践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王翼如、桑楠、郝珊、蒋琴、侯杰等人分别在钢琴教学中践行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思想。孙立平、谢云秀等人在乐理与视唱课程中,大量结合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奥尔夫精髓落到实处,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受益。栾晓梅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舞蹈教学结合,将奥尔夫的“动作教学”发扬光大。更多学者是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程的研究

自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进中国以来,在幼儿阶段开设相关课程已经越来越普及,锁着这股浪潮的发展,各大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也在进行着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尝试。早在2009年迟艳杰就针对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施 的设想。2001 年清华大学尝试奥尔夫音乐教育,开设“综合

艺术素质活动与创造课”,并将其列入百门教改精品课程,提出“通过综合寻求关联、迁移等思维方式的体验,提高学生素质③”的目标。2010年博雅杰就针对新疆高师新月教育专业提出开设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的设想,并进行了详细论证。2012年李珊珊、高亮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奥尔夫音乐教育学”课程的必要性展开论述,解析国内外学前教育现状对比,从学前教育开设该课程的可行性与重要性为切入点,呼吁广大幼教工作者了解和重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李宁对奥尔夫音乐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深入对比了奥尔夫音乐教育模式与传统音乐教育模式,认为奥尔夫音乐教育模式是对我国传统音乐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对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曹曦也持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的观点。

四、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曲阜师范大学贾晓星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的音乐教育进行研究,从实验、实例以及经验总结出发,提出了推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四大阻力(多数家长的不认可观念、奥尔夫乐器昂贵、师资力量有限、教材短缺)及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大量论证总结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的意义――中国传统音乐与 “原本性”具有共通性、强调本土化音乐的应用注重民族性、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与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相适应、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可实施性较高。

(2)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最常见、最基础的研究模式。一般就是选取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写出这些对象的特点,并指出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是最基本的事实报告,真实地反应被试状况。至于如何利用调查结果,如何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指导等都不做具体探讨,或只略微提出参考意见,真正的干预在这类报告中是没有的,而且调查工具的不同,所反映的角度、问题及程序都可能会有差异。四川师范大学段晓霞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研。

(3)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调查研究的深化,根据样本的相关或独立性,又可分为相关研究与差异性研究,这类研究又包括相关性研究与差异性研究两类。前者主要研究某同类样本的学习适应性各不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常常对同一样本进行学习适应性测试的同时配以别的不同测试,后一个“差异性比较研究”,主要是通过同时选取不同的样本进行学习适应性测试,然后比较这不同样本间的学习适应性各因素的水平差异,在此基础上做出概括化的总体估计。在段晓霞和贾晓星的研究中,都使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

纵观过往研究,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研究中,以单科教学中的实施应用以及音乐教育中的使用较多,一般情况下,侧重点较为单一。而针对高等教育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实施现状研究相对较少,虽然有个别研究,但较为缺乏和零散,因此关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教育实施现状的研究大有余地。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阵地,奥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水平高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高低将直接

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因此确保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是确保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课堂,进行教育实践,不仅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音乐教育技能,同时还可以为学前教育学生提供新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思想的借鉴,为幼儿园一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钟传惠.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迟艳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1

[3]博雅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事实设想.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3

[4]栾晓梅.奥尔夫音乐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的启示.滨州学院学报.2011,4

[5]贾晓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学前教育―以一个奥尔夫实验班的个案研究为例.曲阜师范大学.2011

[6]李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2,2

[7]李珊珊,高亮.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奥尔夫音乐教育学”课程的必要性.大众文艺.2012,24

[8]白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与执业.2012,32

[9]段晓霞.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3

奥尔夫教案篇2

一、“是否”——看你是否忽视了细节

1. 是否符合学生客观实际

在一次奥尔夫音乐研修班上,赖达富教授设计游戏,让课堂上扮演孩子的学员们躲起来,有的学员不知所措。而孩子们想要躲起来其实简单得很,待在原地用小手蒙住双眼就可以了。赖教授笑称我们长大成人后,“连躲都不会躲了”,以后在教学实践中,要多观察教学对象的生活、思维、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我们一味地从教法出发,搬用教学设计,忽略了“受众群体不同”这一细节,使得课堂教学笑料频添。类似这样的小插曲在你的课堂教学中出现过吗?

2. 是否被单一教学法束缚

3. 是否便于师生即兴创造

二、“关注”——音乐课教学设计中的细节处理

1. 关注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心理、智力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从儿童音乐教育开始,并且其实施也主要是儿童音乐教育。”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初试阶段,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教材多以学前教育为主,受众群体为“始于开端”的儿童。而针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我们忽视了“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心理、智力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细节,而一味地照搬别人的教学设计是行不通的。针对这一细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第一,“适足而置履”。教学设计一定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宗旨,深入了解学情,准确对位学生的年龄、心理、智力,权衡学科教学特点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施运用,力求适合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毕业后岗位对接的需求 。第二,“拿来须变革”。“本土化”是奥尔夫教育观念和原则之一。奥尔夫本人也强烈地批评不求其理而只知模仿的做法。我们尝试“洋为中用”,但并不代表拿来即用。这一细节之处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秉承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理念精髓,自主研发校本教材,积极构建特色化教学,“使这一伟大遗产焕发青春,古为今用”,演化成适合我们本专业的教学理念,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

2. 关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不要被单一的教学方法束缚

单一封闭的教学设计违背了我们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当中的初衷。音乐教学是多学科融合的典型实例,如果仅仅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短时间内便会失去兴趣,更谈不上探索与创新的热情,自然也要求我们保证教学方法多样性和开放性,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扎实基本,广泛涉猎。以扎实的教学技能为基础,广泛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不拘于方法本身,融会贯通,讲求实效。

(2)拒绝教学设计流于形式。其一,不能沦于“游戏”。从游戏出发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手段,但过于游戏化会使课堂教学无法调控,失去教师的引导作用。其二,不必拘束于奥尔夫乐器。声势教学素材广泛,只要设计合理,即使身无任何乐器也无碍。

3. 关注教学设计的环节,不必刻意具体化,为师生的即兴创造释放更多的空间

美国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玛斯隆说:“我们必须教学生成为一个会创造的人,至少有能力面对新奇事物的思想,去做即兴演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无须提前准备。”教学设计刻意具体化,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甚至连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都提前设计好,这都是不现实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最大特点之一便是即兴性,刻意具体化了的教学设计不但会偏离这一教学法的要求,也会导致一旦教学实际脱离预先设计的轨道教师会措手不及的后果,从而阻碍教学的正常进行。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会束缚教师的即兴发挥,也必将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

处理这一细节的方法是:

奥尔夫教案篇3

奥尔夫音乐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在利用歌唱、身体乐器、语调节奏、即兴创作等多种形式营造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能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用肢体、语言等自由、独特地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在音乐成为孩子们的自身需求后,自然就能更为轻松快速地掌握乐理、乐感、表演、语言文化等。奥尔夫音乐教学还强调对孩子们创造精神的塑造,课堂上孩子们用乐器来演奏自然界的雷声、雨声,用语言和动作来演绎节奏,与其他孩子一起表演出悦耳动听的乐曲,不仅能为孩子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和环境,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让孩子们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园中的应用

1.贴近生活选材,顺应幼儿天性。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奥尔夫音乐活动的创造性,但也正是因生活经验少,孩子们还未受到生活过多的影响,个性尚未定型,对音乐具有天然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在看到一幅画、一朵花时,可按照自己的理解,利用乐器进行即兴的创作、表演,用音乐表达出来,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选择贴近生活的活动题材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顺应孩子们的天性,将音乐教学渗透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可很好地促进孩子个性的自主发育,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其创造力。

2.以游戏为载体,提高幼儿参与性。奥尔夫教学法要求每一节课都应当是有着明确目的的游戏,要求课堂的氛围应当是宽松的、开放的、活泼的,讲究孩子的参与,以游戏作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十分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适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因而游戏的设计也就十分重要,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应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如在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中,可以一边教孩子们学唱音乐,一边轮流抚摸每个孩子的头,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孩子们通过自身感受来感知乐句。

利用游戏进行奥尔夫教学时,也可以通过游戏扮演的形式来将歌唱训练加入到歌曲情景表演中,使音乐内容和游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如在欣赏《瑞典狂想曲》时,将故事《小兔逃家》融入教学中,让孩子们分别扮演小兔和兔妈妈,通过游戏表演,让孩子们感知到音乐的节奏。还如在奥尔夫音乐活动《锯木头》中,让孩子们分别扮演伐木工人和木头,在游戏中,扮演木头的孩子要随着“伐木工人”的动作变换不同的造型,既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音乐的节奏,还能让孩子们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很好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和配合精神。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虽然奥尔夫音乐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过多地干预和限制,但也不应过分放纵,应建立合理的活动常规,以保证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正常顺利进行下去。

3.注重个性差异,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在奥尔夫教学案例中,多数的案例过程相对简单,某些重点难点的内容没有分层细化,孩子们无法深入体会自然也不能真正掌握,也就难以达到教学所设定的目标,因此,在利用奥尔夫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时,应根据班上孩子们的特点,对活动进行适当的修改,确定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后,对教学步骤进行细化,删除一些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环节,增加适合孩子们接受能力和活动目标的步骤,让孩子们更易于掌握,同时还应当注重不同幼儿之间的个性差异及能力的不同,使能力相对较差的孩子也能完成活动目标。

奥尔夫教案篇4

一、听力训练

听力训练作为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合理引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助于充分展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思维,进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从本质上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指学生在学习多种音乐技巧和能力时处于最佳状态,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与诱导者。在这一背景下,学生不仅可以活跃身心,而且还能了解和熟练掌握大量的艺术知识,这也作为奥尔夫教学法应用最大的独特优势,成为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专业教师必选的理由之一。因此,在听力训练中,通过奥尔夫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促使他们可以自主融入到打击乐器中,进而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并熟悉相应的节奏训练。与此同时,这种具备声势感的教学课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聆听中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1]。

二、节奏训练

中国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在引用奥尔夫音乐法实施节奏教学工作时,不管引用哪种乐器,都要保障自身可以掌握好旋律。在这一背景下,音乐、动作与语言整合到一起,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节奏阅读,而后转变不同的节拍进行朗读,以此调动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进而了解和记忆多种节拍,并对其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了解实践案例可知,在节奏训练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在其中添加动作,以此展现多种类型的声音,并让不同肢体部位发出的声音代表不同节奏,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帮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更快掌握学习的节奏,并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展现出的独特性和人本主义。与此同时,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师构建的教学活动时,可以优化自身的听力判断能力,以此在实际演奏中展现出更为优秀的节奏掌控力,并达到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

三、动作训练

在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中,会涉及到声乐演唱,而其作为全身运动,在唱歌的过程中会调动学生身体上的毛细血管、汗毛等,因此在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高校专业教师提出要在声乐教学中添加一定的形体动作,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快记忆所学内容,而且哟租户于在动作感知中,形成相应的情感素养,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本质上讲,声乐教学就是与身体动作整合的音乐教学形式,尤其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以往教学经验可知,其与古代的“乐”有一定关联。例如,唐朝时期玄宗亲自为杨贵妃谱写的《霓裳羽衣曲》,就是当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其不仅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喜爱之情,而且为了解中国历史发展提供了有效依据。从意义角度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历史文化有一定的相同点,因此在现代中国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中引用和推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调动高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满足了学生学习需求,因此声乐专业教师要在了解以往教学特点,明确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整合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落实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期保障所用方法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出应有作用。

四、增加民族音乐元素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不但要从多角度入手构建全新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注重融合音乐文化和民族文化,以此展现出具备中国特色的声乐教学课堂。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拥有的音乐文化各不相同,歌曲演唱的风格也存在差异,像蒙古族、新疆等都极具游牧民族风情,而闽南民歌所传唱的内容,大多是描写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用来感叹人生的跌宕起伏和勉励进取,很容易引起聆听者的共鸣。通过引用奥尔夫音乐教学对声乐作品教学工作进行优化,不仅要整合音乐作品和民族文化,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并累积大量的音乐知识。同时,教师整合引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对民族音乐和歌曲进行教学指导。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受奥尔夫教学法的引导会更快理解所学内容,并对各个民族拥有的音乐文化产生深层认识,以此提升声乐教学效率,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2]。

奥尔夫教案篇5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221

一、问题的提出

(一)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现状

课堂现状:众所周知,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我们观摩过不少初中音乐公开课后,不难发现:公开课基本上是欣赏教学课多,歌唱教学公开课少。事实上,现实的音乐课堂教学情况也同样如此。初中音乐教师都深有体会:欣赏课相对好上些,歌唱教学难上,特别是遇到难的学唱歌曲。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没有把歌唱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大多是走过场和形式。

学生现状:初中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和变声期,受嗓音变化,往往大声演唱歌曲,有的学生还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出现音不准和节奏不能正确把握等情况,导致他们不敢当众唱歌。即使在教师要求下演唱也大多是有口无心地学唱歌曲,甚至对歌唱教学表现出厌烦心理而应付了事。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的启示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现在世界上流传最为广泛的艺术教育体系,它主张音乐学习回归人本,强调音乐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以及即兴创作。因此,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应用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中,探究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创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提高初中学生歌唱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音乐文化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1.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符合当前初中音乐课堂发展的方向

歌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张人本性,即学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音乐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提倡即兴创造。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人本性原则,与现代教育理论、人格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以及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一致。我们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既符合初中音乐课堂的发展方向,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2.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契合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

初中学生的入学年龄一般在十三和十四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数处于变声期,不适合高强度的歌唱技能训练。因此,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音乐教师对中学生在歌唱技能上不能下太多的功夫,而应该通过歌唱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艺术修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基本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以“原本性”音乐为核心,其“原本性”理念决定了奥尔夫众多音乐教育体系观念的形成。下面笔者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繁荣核心部分归纳为四项,稍作介绍,以便使大家可以更快、更清晰地领略其精髓。

(一)人本性

在奥尔夫看来,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他认为音乐是人类进行情感表达和情绪交流的手段、工具,每个人都存在用音乐进行情感表达和情绪交流的本能,音乐教育应以自然的本性为出发点:从人的本性出发,从人之初的教育做起,从音乐的本源出发。

(二)综合性

从“原本性”音乐出发,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是一种类似于“综合性”的艺术活动,就是把歌唱、文学和戏剧等综合在一起的艺术。这种融合了歌唱、文学和舞蹈等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就应该是人的原本性,符合学习对象的认知规律和音乐知识认知特点。在艺术活动中,应该重点培养学习对象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三)参与性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当中,奥尔夫强调学生是音乐课堂的认知主体,应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整个音乐课堂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融入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音乐课堂学习中,整堂音乐课学生都乐在其中,学习兴趣盎然,享受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即兴性创造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根本的地方就是它的即兴性创造。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当中,学生都不是静坐着的,他们的思维以及肢体都在积极运转。课堂上,教师经常会问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跟其他人有不同的办法……比如你可以采用拍手的动作来表现音乐节奏,也可以采用跺脚和拍肩膀的方式,甚至是采取拍小肚子的方式。即兴创造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本能,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其根本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全身心地表现自己,表现歌曲,表现音乐!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施

(一)基于三阶段性实施教学

1.七年级阶段贯彻“原本性”,把握自然和谐的身体律动

七年级新生中绝大部分虽然没有歌唱基础,且处于变声期,但是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对此,教师可借鉴奥尔夫“原本性”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在七年级的歌唱学习过程当中,光有热情还不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去了解自己的声音有何特点。对于处于变声期的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嗓音特点比歌唱学习更重要。对此,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在了解自己声音特点的基础上,用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来歌唱,帮助学生找到歌唱与内心情感表达相结合的方式,挖掘学生参与歌唱及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可行性,以使他们歌唱时声情并茂,体验到歌唱的快乐。

2.八年级阶段突出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初二学生通过一年的技能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歌唱基础知识,具备了较好的歌唱表现力。结合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中音乐教学实践,我们在初二阶段要注重学生歌唱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而这正好与奥尔夫音乐教学在方法上注重创新性不谋而合。

(1)鼓励即兴性创作

即兴性创作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最核心部分。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能给学生制定出歌唱要求的条条框框来,这样不利于学生在整个音乐课堂歌唱学习中的即兴性创作。即兴创作需要宽松、自然、快乐的音乐学习环境,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由想象的空间和即兴性创造的音乐艺术氛围,并鼓励学生大胆地用音乐的变化去表现自己。节奏是即兴性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海啊故乡》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节奏即兴创作的魅力。

课例:《大海啊故乡》

①找出歌曲典型节奏

节奏练习(附点节奏)

3/4:XX Xq X XX X―

②练声体验

初步感受三拍子音乐的强弱,自由哼唱或用“n”试唱,强调轻声演唱,注意呼吸,同时关注演唱姿势。

3/4:5 6 5. 3 5 6 5 ―

③节奏编创

3/4:X ―X X― X X―X X― ―

④旋律体验

3/4:5 ―6 5― 3 5―6 5― ―

分析:以上是一个同样具有三拍子圆舞曲性质的即兴节奏创作教学案例,在这个案例教学活动中融入了学生参与音乐课堂身体律动、歌唱学习以及进行节奏即兴创编的学习体验,充分展现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注重体态律动及学生参与歌唱教学以及节奏即兴创编的理念。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课堂节奏创编、体态律动合作即可。

(2)尝试音乐剧歌唱排练

音乐剧是一种典型的具有较强实践性及可操作性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同奥尔夫音乐教育一样,它融合了歌唱、舞蹈、表演、文学、美术等诸多的艺术性形式。音乐剧,亦称“百老汇音乐剧”,是一种歌、舞、演并重的现代舞台综合性艺术,一般以叙事为主,结合优美、通俗的人声歌唱和多样化的舞蹈形态来进行表演。通过学习八年级音乐课本上册第二单元《多彩音乐剧》,学生对音乐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喜欢上了这种表演形式。在这种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表演形式当中,初中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歌唱、舞蹈、表演、配乐等),找到自己擅长的表现形式,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活动策划、音乐剧编导、角色扮演等),充分享受和体验这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所带给他们的复杂的、高级的艺术美的感受。在音乐剧排练中,学生需要创编歌曲、演奏音乐或者配乐、朗诵台词、创编舞蹈、扮演人物角色、制作舞台道具等,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表现力能得以提升,进而达到提升综合艺术素养的最终目的。

3.九年级阶段注重个体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

九年级阶段,歌唱教学的中心是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歌唱考试都是以演唱的形式呈现的,所以我们要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综合表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赏析经典歌唱作品的方式进行歌唱教学,让学生了解歌唱的内容形式、歌曲结构、主题思想情感等,扩大学生眼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可以结合九年级学生要进行音乐A级考试的要求,不断进行课堂实践模拟练习,丰富他们的歌唱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基于多元化改革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服务于学生的歌唱学习活动。通过歌唱教学活动中的教育教学评价,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歌唱学习,帮助学生找到歌唱学习的正确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沟通、交流,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对歌唱教学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一)有选择性地吸收,拒绝“表面热闹”

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引入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是笔者几年之前刚刚接触、了解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时就有的一种强烈想法,今天得以付诸实际行动,也是本人一次大胆的创新实践。当然,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当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可能会存在一些盲目应用及表面化吸收的客观或主观问题。其实,大家也知道,每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体系的尝试与引用、借鉴都或多或少地会存在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在之后的音乐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和总结。奥尔夫音乐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教学内容及教育教学方法等,其更多的只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思维方式。要想做一个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就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岗位,积极进取,努力前行。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知识载体丰富多样,获取知识的渠道众多,只要我们有好的学习态度,用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去研究和分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有选择性地吸收,有扬弃性地接纳,有批判性地借鉴,并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找到更加适合、有效的歌唱教学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就能更有效地完成音乐教育教学任务,完善音乐教学。

(二)系统与灵活并重,实现“寓教于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中不可以一味地照搬照抄地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它不可能解决我们歌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我们要以初中音乐课本六个学期的具体教学内容为本,结合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有选择性、有创造性地借鉴和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有效地开展歌唱教学活动。这样,既突出了歌唱艺术的情绪情感,又突出了其音乐性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使我们的歌唱教学实践真正得以实现了“寓教于乐”。

五、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施收获和反思

近年来,笔者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进行实践研究,获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实施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不仅大大激发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他们的歌唱表现手段。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引进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后,学生逐步把握了该体系原本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并将这种理念带入了其他学科领域。学生学会了用语言、音乐、身体律动来表现歌唱,提高了综合素养。

英国哲学家、教育理论家怀特海指出:“最好的教育,是通过简单的装备来获得最优化的信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的应用证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适用于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初中音乐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应用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艺术修养及综合素质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坦娜.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清华的实验[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4).

[2]李冰妮.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思想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18).

奥尔夫教案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166-02

奥尔夫音乐教学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风靡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他倡导“原本性”的教育原理,诠释了诉诸感性,对我国当代音乐教育(乃至音乐课堂改革)产生重大影响。本研究居于这样一个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进行深入探究和反复验证,提出奥尔夫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构想”、“情境”、“实操”、“反思”等四个策略,旨在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构想策略

课堂教学前教师的备课重在构想。即首次接到课题时,先不接触教材,从课题出发,苦思冥想教材内容和活动方案,构想策略对奥尔夫课堂教学的意义体现在:构想的原生态符合奥尔夫“原本性”原理;构想的自组织契合奥尔夫“即兴性”特征;构想的穿越性迎合奥尔夫“综合性”特点。

1.原生态。备课前的构想往往能产生清新的、鲜活的、美妙的想法,这种想法是最符合奥尔夫“原本性”原理的本质特征。许多有经验的奥尔夫教师在正式备课前都有“裸备”的偏好,例如教师刚看到“律动――小跳蚤”,立马对教材内容与活动方案进行构想:在一阵清脆悦耳的童声合唱声中,有只顽皮的小跳蚤伴随着强弱分明、上下有序的旋律音阶跳动着……。这样做比直面教材、教参还要真切、新奇、富有创意。可见,构想的原生态是对奥尔夫“原本性”的最佳诠释。

2.自组织。构想是教师自主性、创造性的充分展现,是授课教师“自组织”的,而非教材或教参编写者“他组织”的。就拿填补目前国内同类教材空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用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来说,书中设计的绝大部分课例不都是参与研发的教师通过预先的构想得来的吗?如当教师对“小组曲”教学目标进行构想时,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个相互链接的、层层递进的目标体系,然后再打开《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精选》,选择适宜的《小组曲一》、《小组曲二》等教学内容,对这些内容作有益的修剪和补充,使之与构想的目标相吻合。这与奥尔夫倡导的“即兴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穿越性。构想的原生态、自组织使构想充满穿越性。奥尔夫课堂教学的特征,就是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自由施展的空间。例如在“固定音型训练――宝宝”这一具体的教学情景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的不同,灵活地调整教学目标,并对教学进程(跟诵歌谣―学唱歌曲―即兴创编伴奏音型和形式―学习、赏析大师的单、双声部声势伴奏及多声部音条乐器伴奏)进行填充或删减。故此,教师唯有在备课时,做到穿透教材、游刃有余,完全融入自己个性化理解中,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心怀大目标、大内容,灵活地调整小目标、小进程,自如地应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各种质疑。

二、情境策略

奥尔夫的课堂教学终究是一种交往行为,这种行为是多维互动的。其中,师生活动中的认知、交往、审美等各个侧面是相互依存并共同统摄于教学情境中。不同的教学情境有着不同的教学价值。那么,奥尔夫课堂教学的情境又有哪些变化呢?不同的情境又蕴含着哪些不同的价值呢?

1.激趣情境、亮化开端。新颖独特、引人入胜的教学开端,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能让学生迅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在奥尔夫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导入环节,都凝聚着教师精心设计的热身游戏,如稚趣十足的力度游戏《小小老鼠》;活泼可爱的韵律游戏《两只小鸟》;情趣盎然的手指游戏《王婆婆的茶馆》等。为了体现课改精神,一要富有情趣,易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二能引领学生感悟音乐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以引起关注;其三,明确情境不仅是导入,更是本次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

2.置疑情境、突破重点。为使教材内容能成为师生互动的载体,使教与学不偏离教材轨迹,引发学生把握教材内核、体验教学内容意蕴。诸如为本《教程》开设的第一堂课,在热身活动结束之后,教师立马抛出三个精心设置的、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聚拢学生关注的焦点:我们在进行一系列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奥尔夫是何许人士?他的生平与音乐活动有何关系?他的音乐教育发展与国际化情况如何?”以此引导学生关注教材重点,把握教材的内在结构,进而主动学习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留白情境、化解难点。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在奥尔夫创立的音乐教学课堂里,教师仅仅向学生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如最基本的音调、最基础的节奏、最原始的动作),然后把空白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即兴来完成学习任务。如即兴吟诵韵文、编创动作或创造音响,并即兴设计图形来记录音乐、创造“舞谱”或“乐谱”,通过各种标记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使音乐学习能力逐渐得到培养和锻炼。足见,留白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

三、实操策略

奥尔夫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重在实操。学生的实操绝非置身于活动之外,或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发号施令,机械地进行模仿和无味地训练,作为课堂的亲历者,全身心地投入课中的活动,并在集体行动中体验和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合作与交流探索的经验和成果。因此,实操策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具体实施:

1.体验与表达。如果说体验是一个人所能感觉到的信息的总和,那么表达就是通向成功殿堂的天桥。当你的思想像泉涌一样,从内心通过四肢流畅地表现在体态动作上,或从舌头通过麦克风或日常谈话流露出来,你的生动体验才对别人赋予意义。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上,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课堂亲历者,教师试图在每一个知识点学习的前后,寻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体验的路径,这条路径的开拓就是:“说――以声音表达”,如达到艺术境界的歌唱、朗诵、嗓音游戏等;“做――以行动表达”,如选择富有具象性的凭借物:《长长的手臂、长长的腿》、《老巫婆和小巫婆》等;选择与生活事例连接较紧密的内容:《家乡美食》、《挠痒痒》等。这些素材更容易撞击学生主体,激发其强烈的表达欲望。

2.合作与交流。我们在《教程》里设计的每个实操环节,都会为学生设置一个由学生自己主导的环节。如在嗓音即兴《声音的故事》里,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和集体创作,让学生个体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锻造能力。记得小组交流时,表演《生孩子》的一组最受推崇。他们分工合作,有人动作表演有人嗓音伴奏,把一个产妇怎样从“在家待产―突发阵痛―120急救―产房产子―婴儿出世―鞭炮声中顺利出院”的过程,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最后教师再从不同层面分析,促使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对知识有新的领悟,并能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变更,进而创造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模式。

四、反思策略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师和学生通过进行教学反思,不仅能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还能通过追求教学整体的善,来提高应对情境的能力,构建自己个人的知识。奥尔夫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反思策略,既可以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时进行。具体阐述如下:

1.过程性反思。过程性反思主要用于系列活动过程中。如针对练习的细节(视谱进行协调的拍手、跺脚)、新尝试的方法(探索不同打击方法产生不同音效)、即兴创作的作品(俩人即兴演奏的“情景对话”游戏)等进行,一般时间较短,以不影响下一环节的活动为准,目的是不断修正补充,完善创作和表演。例如在“情景对话”伊始,学生俩人或仨人一组,各自选取1~2件乐器,共同商量一个对话小情景,并尝试运用乐器进行即兴对话。教师全面巡视,观察学生表现,给与适时的鼓励和肯定,必要时以伙伴身份参与其中,给予隐性的建议和引导。

2.总结性反思。总结性反思主要用于课堂活动行将结束时进行。教师可以围绕整个活动或整个项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反思并总结,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为下一次更好地开展活动埋下伏笔。我们仍然以本《教程》第一堂课为例,当学生学习完第一章第一节后,教师先让学生轻闭双眼,静默三分钟,思考置疑情境中提到的三个问题,然后协助学生梳理巩固:卡尔・奥尔夫,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走两条路,一是音乐创作,二是音乐教育。他的一生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幼时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为日后形成的“原本性”原理和“整体的艺术”观念奠定基础。总之,引导反思的问题或总结的言语宜概括、精当、重点突出,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进一步探索做准备。

综上,要在本国本地的音乐课堂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奥尔夫的教学原理及借鉴其方法,而不至于陷入“被全然误解的使用”等僵局,音乐教师们不妨尝试“构想”、“情境”、“实操”、“反思”这四大课堂教学策略,同时必须进一步探索更多适宜的、丰富的教学策略去引导学生,努力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奥尔夫教案篇7

一、教师的“参与性”与“体验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同时它并不单独存在于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单纯的用耳朵进行音乐的欣赏是不够的,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鼓励教师亲自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给教师创造审美体验的机会。同时,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推崇教师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让教师自己体验教学的全过程,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和对教学深层次的体验与理解。例如,在引导教师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会借助一些辅符号,随着乐器的进行,让教师分声步演奏打击乐器,这样教师不仅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更能体验教学中学习者的感受。

二、教师的“个性化”与“创造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强调回归人本,激发人的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注重以教师个性化发展为中心,会根据教师的需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重视培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始终把教师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培训的首位。让教师通过亲身体验比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创造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又一特点,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更加强调教师教学中的即兴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如果教师继续教育本身缺乏创新意识和体验创新的过程,要想造就创新型教师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知道奥尔夫不提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上课也没有具体的“教参”可参考,教学的一切素材需要教师自己到生活中去寻找。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培训讲师除了为教师展示经典课例外,绝大部分是启发教师的思维,给教师一个思索创造的空间。同时教学中不会对教师作硬性教学模式或是方法的规定,教师在感到没有框架束缚的同时,也会感到压力和拓展教学的自我需求。让教师体验在即兴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创造,来培养和发展教师的创造力。

中国人几千年来中庸的、内敛的人物性格,使得中国的教育更多的崇尚了一种为师而尊的束缚,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表现为缺乏对教师个性张扬、创造力、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体验、参与、互动方面有很大不足。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也在不断寻求全新的教师培训理念和方法。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注重教师个性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师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强调教师通过体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这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化的培养如出一辙。因此,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师资培训,不仅对我国中小学学生音乐学习方法的转变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对转变和提升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激发教师积极体验,培养教师创造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

三、借鉴案例教学与案例研讨

教师继续教育应该是一个情感体验和知识学习的过程,但在继续教育中面对教师到底要教什么样的知识,怎么教这些知识,是教师继续教育需要深度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知道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获得方式。有些知识可以通过书本和其他各种信息渠道获得,还有一些知识必须在他人的指导下,在做的过程中获得,而这类知识才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因为它强调的是具体情境中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更应强调“意会”知识的获得,不应单纯的停留在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上,而应强调实践教学经验的获得。我国传统教师继续教育强调从理论层面向教师“灌输”专业知识,造成教师被动接受专业知识、缺乏实践性,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培训理念,尊重教师的情感体验,以案例为载体,在教学的互动中从行为层面,操作层面不知不觉的传递教育思想及方法。同时在培训中我们鼓励所有参培教师都参与到具体课例教学互动中来,再通过教师交流与探究—培训讲师讲解—教师即兴创编等环节,让教师在亲身体验课例中获得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四、借鉴“参与体验式”培训形式

传统教师继续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对教师“灌输”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内容。导致教师们只能在理论层面上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作用及方法,而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不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应引导教师在继续教育中通过实际课堂教学互动,亲身体验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及特点。新课程改革提出:音乐教师的任务是启发学生和指导学生参与、探索和体验音乐,只有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亲自去探索、领悟音乐的美。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提倡的“全员参与”的形式,把音乐技能、音乐教学方法以及音乐教育理念融合在各种有趣的培训活动中,使整个教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是一种充满亲身体验的过程,强调在培训中丰富教师情感体验,从而建立起教师对学生、对学科、对学习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强调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下,激发和培养教师对音乐教学的兴趣。

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通常采用“做—学—研—练—评教学模式。此模式以课例为载体,通过体验观摩课例、聆听讲师分析课例、参培教师交流课例、现场创编课例延伸、分析评价课例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教师在参与体验中掌握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方式与方法。在培训过程中既不是以培训讲师为中心,也不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既发挥培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教师的认知、体验主体作用。具体操作如下:

(一)“做”。培训讲师现场带领参培教师进行课例体验,让参培教师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教”与“学”。

(二)“学”。教师对演示的示范课例针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方式,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课例分析,使教师了解和掌握完整有效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奥尔夫教案篇8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受20世纪初欧洲兴起的“回归自然”艺术思想影响创立的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它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语言,动作,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奥尔夫音乐教育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灵活化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相互融为一体,每一个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充满着创造性的活动。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德国传统音乐教育理念影响下借鉴了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他本人曾经说过:“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一个把古老的精华继续传递下去的火炬传递者。而后继者要想把这个观念继续传递下去的话就注定需要不断地演变。”可见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教育理念上的一场革命,他提倡不断演变和提升观念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以他独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全世界教育中风靡。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

(一)教师的“参与性”与“体验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同时它并不单独存在于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单纯的用耳朵进行音乐的欣赏是不够的,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鼓励教师亲自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给教师创造审美体验的机会。同时,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推崇教师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让教师自己体验教学的全过程,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和对教学深层次的体验与理解。例如,在引导教师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会借助一些辅符号,随着乐器的进行,让教师分声步演奏打击乐器,这样教师不仅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更能体验教学中学习者的感受。

(二)教师的“个性化”与“创造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强调回归人本,激发人的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注重以教师个性化发展为中心,会根据教师的需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重视培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始终把教师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培训的首位。让教师通过亲身体验比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创造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又一特点,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更加强调教师教学中的即兴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如果教师继续教育本身缺乏创新意识和体验创新的过程,要想造就创新型教师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知道奥尔夫不提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上课也没有具体的“教参”可参考,教学的一切素材需要教师自己到生活中去寻找。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培训讲师除了为教师展示经典课例外,绝大部分是启发教师的思维,给教师一个思索创造的空间。同时教学中不会对教师作硬性教学模式或是方法的规定,教师在感到没有框架束缚的同时,也会感到压力和拓展教学的自我需求。让教师体验在即兴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创造,来培养和发展教师的创造力。

中国人几千年来中庸的、内敛的人物性格,使得中国的教育更多的崇尚了一种为师而尊的束缚,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表现为缺乏对教师个性张扬、创造力、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体验、参与、互动方面有很大不足。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也在不断寻求全新的教师培训理念和方法。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注重教师个性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师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强调教师通过体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这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化的培养如出一辙。因此,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师资培训,不仅对我国中小学学生音乐学习方法的转变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对转变和提升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激发教师积极体验,培养教师创造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运用

(一)借鉴案例教学与案例研讨

教师继续教育应该是一个情感体验和知识学习的过程,但在继续教育中面对教师到底要教什么样的知识,怎么教这些知识,是教师继续教育需要深度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知道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获得方式。有些知识可以通过书本和其他各种信息渠道获得,还有一些知识必须在他人的指导下,在做的过程中获得,而这类知识才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因为它强调的是具体情境中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更应强调“意会”知识的获得,不应单纯的停留在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上,而应强调实践教学经验的获得。我国传统教师继续教育强调从理论层面向教师“灌输”专业知识,造成教师被动接受专业知识、缺乏实践性,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培训理念,尊重教师的情感体验,以案例为载体,在教学的互动中从行为层面,操作层面不知不觉的传递教育思想及方法。同时在培训中我们鼓励所有参培教师都参与到具体课例教学互动中来,再通过教师交流与探究—培训讲师讲解—教师即兴创编等环节,让教师在亲身体验课例中获得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二)借鉴“参与体验式”培训形式

传统教师继续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对教师“灌输”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内容。导致教师们只能在理论层面上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作用及方法,而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不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应引导教师在继续教育中通过实际课堂教学互动,亲身体验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及特点。新课程改革提出:音乐教师的任务是启发学生和指导学生参与、探索和体验音乐,只有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亲自去探索、领悟音乐的美。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提倡的“全员参与”的形式,把音乐技能、音乐教学方法以及音乐教育理念融合在各种有趣的培训活动中,使整个教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是一种充满亲身体验的过程,强调在培训中丰富教师情感体验,从而建立起教师对学生、对学科、对学习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强调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下,激发和培养教师对音乐教学的兴趣。

四、借鉴奥尔夫师资培训模式

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通常采用“做—学—研—练—评教学模式。此模式以课例为载体,通过体验观摩课例、聆听讲师分析课例、参培教师交流课例、现场创编课例延伸、分析评价课例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教师在参与体验中掌握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方式与方法。在培训过程中既不是以培训讲师为中心,也不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既发挥培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教师的认知、体验主体作用。具体操作如下:

(一)“做”

培训讲师现场带领参培教师进行课例体验,让参培教师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教”与“学”。

(二)“学”

教师对演示的示范课例针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方式,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课例分析,使教师了解和掌握完整有效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三)“研”

通过观摩、和聆听老师的分析。根据个人的理解参培教师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

(四)“练”

奥尔夫教案篇9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原有的教学方法而开创的独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幼师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使幼儿不会对音乐产生厌恶情绪或恐惧心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使幼儿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动地学习音乐,使音乐融入自己的生活。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容与特点

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赋予了音乐新的观念和方法,了深扎在人们思想里的陈旧模式。奥尔夫认为音乐的表达是人生下来就有的能力,人类通过语言与音乐表达思想与情绪是本能。而音乐的教育则是不断地启发与提高人类的这种本能,并不是单单注重学习音乐的技巧和能力。现有的音乐教育模式只是让幼儿模仿现有的作品一首一首地学习,并没有让幼儿开拓自己的创造力、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师只是想着让幼儿可以学会、掌握现有的作品。所以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音乐失去了兴趣,失去了固有的对音乐的表达,失去了人类对音乐本身的认知。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讲求让幼儿在课堂上动起来。奥尔夫认为幼儿在学习中必须要学会自己动手、动脚、动脑并且要全身心地去感受音乐。在课堂上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音乐与乐器的结合,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只要课堂上活跃起来,他们就会爱上课堂,爱上音乐,沉浸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之中,在不知不觉中按着音乐的旋律、律动、协调和统一进行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幼儿的内心世界开发出来,使幼儿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并不拘泥于固有的音乐旋律,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把音乐当成自己抒感与思想的一种渠道,使音乐成为幼儿的朋友,让幼儿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徜徉。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启蒙中的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幼儿是非常适合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幼儿是一张崭新的白纸,充满着无穷的创造力,还有无穷的想象力。当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中,他看到的世界一切都是崭新的。当音乐课堂上充满着欢乐时,幼儿融入这快乐的氛围,慢慢地感受着音乐的魅力,享受着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的快乐,试着用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身体随着音乐慢慢地舞蹈,音乐带领着他们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使他们自由自在地享受着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开拓着不同的世界,在幼儿园教师的带领下,打破了人们常规的思想,系统地对幼儿进行教学,一点一点地提高幼儿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寻找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形成一种鲜明的教学风格,一点点积累教学中的不足,改良原有的教育理念,打破常规的思想。幼儿期间拓展他们的音乐理解,让音乐融入幼儿的生活中,让音乐来表达幼儿的思想,不只是规定在一个局部的框架中,对所有的音符让幼儿自己思考,自己排列,组合成他们的音乐,表达着他们的情感,充实着他们的头脑。这才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东西,才会让所有人都爱上音乐。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教育中的实施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打破了常规,也打破了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对音乐教育的理解。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改变人们的传统思想,然而在幼儿园中却可以很好地实践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法,因为幼儿们正处于启蒙阶段,他们并没有固定的思想,他们是可以接受一切的团体,也是存在人类本能最多的团体,所以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可以使幼儿们激发自己的潜能,寻找自己在音乐上的天赋。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幼儿的实践中可以根据所有幼儿的接受程度,根据年龄段来制定各个年龄可以接受的范围,制定一个系统的教学方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如,小班实施《小黄鸭》的音乐教学,从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幼儿灵活的思维来提升自己组织活动的能力;《我的身体会唱歌》成了教师探讨中班打击乐教学的平台;而《欢迎你来我家》就能为教师测定大班幼儿交往能力提供基础。我想只有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贯彻到一日活动中才可以使奥尔夫的音乐教育被诠释得更加透彻。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是音乐教育中具有历史性的革新,开拓了学习者的视野。它主要是在游戏教学中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旋律和律动,掌握技巧,学会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让自己通过音乐来展现。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不再固定地一首歌曲一首歌曲地完成任务,而是开创属于自己的音乐旋律。这就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目的与教学意义。

总之,奥尔夫教学法之所以能够得到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认可,正是因为它是以“民族化”为前提的。要改革传统的音乐教育方法,奥尔夫本人也历来主张必须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的语言、音调,强调应当主要以本地的童谣、民歌为基本依据。来华讲学的奥尔夫学院的专家也曾说“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少年儿童的具体情况和能力进行学习”“必须和我们不同才是我们所期望的”。每一个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打交道的人必须是不断创造的人。所以,我们要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课堂,使处于启蒙期的幼儿可以更加喜爱音乐、了解音乐世界,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亚玲.结合幼儿心理特点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科学大众,2007(04).

奥尔夫教案篇10

一、听力训练

听力训练作为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合理引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助于充分展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思维,进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从本质上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指学生在学习多种音乐技巧和能力时处于最佳状态,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与诱导者。在这一背景下,学生不仅可以活跃身心,而且还能了解和熟练掌握大量的艺术知识,这也作为奥尔夫教学法应用最大的独特优势,成为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专业教师必选的理由之一。因此,在听力训练中,通过奥尔夫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促使他们可以自主融入到打击乐器中,进而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并熟悉相应的节奏训练。与此同时,这种具备声势感的教学课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聆听中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1]。

二、节奏训练

中国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在引用奥尔夫音乐法实施节奏教学工作时,不管引用哪种乐器,都要保障自身可以掌握好旋律。在这一背景下,音乐、动作与语言整合到一起,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节奏阅读,而后转变不同的节拍进行朗读,以此调动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进而了解和记忆多种节拍,并对其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了解实践案例可知,在节奏训练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在其中添加动作,以此展现多种类型的声音,并让不同肢体部位发出的声音代表不同节奏,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帮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更快掌握学习的节奏,并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展现出的独特性和人本主义。与此同时,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师构建的教学活动时,可以优化自身的听力判断能力,以此在实际演奏中展现出更为优秀的节奏掌控力,并达到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

三、动作训练

在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中,会涉及到声乐演唱,而其作为全身运动,在唱歌的过程中会调动学生身体上的毛细血管、汗毛等,因此在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高校专业教师提出要在声乐教学中添加一定的形体动作,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快记忆所学内容,而且哟租户于在动作感知中,形成相应的情感素养,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本质上讲,声乐教学就是与身体动作整合的音乐教学形式,尤其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以往教学经验可知,其与古代的“乐”有一定关联。例如,唐朝时期玄宗亲自为杨贵妃谱写的《霓裳羽衣曲》,就是当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其不仅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喜爱之情,而且为了解中国历史发展提供了有效依据。从意义角度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历史文化有一定的相同点,因此在现代中国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中引用和推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调动高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满足了学生学习需求,因此声乐专业教师要在了解以往教学特点,明确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整合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落实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期保障所用方法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出应有作用。

四、增加民族音乐元素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不但要从多角度入手构建全新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注重融合音乐文化和民族文化,以此展现出具备中国特色的声乐教学课堂。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拥有的音乐文化各不相同,歌曲演唱的风格也存在差异,像蒙古族、新疆等都极具游牧民族风情,而闽南民歌所传唱的内容,大多是描写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用来感叹人生的跌宕起伏和勉励进取,很容易引起聆听者的共鸣。通过引用奥尔夫音乐教学对声乐作品教学工作进行优化,不仅要整合音乐作品和民族文化,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并累积大量的音乐知识。同时,教师整合引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对民族音乐和歌曲进行教学指导。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受奥尔夫教学法的引导会更快理解所学内容,并对各个民族拥有的音乐文化产生深层认识,以此提升声乐教学效率,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2]。

五、结语

综上所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形式相比,虽然两者的目标一致,但最终产生的效果却存在很大差别。了解实践案例可知,前者更为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展现人文主义精神,确保学生在了解和记忆音乐知识、表演形式及创造过程等内容的基础上,对音乐产生一定的情感,这符合新课改提出的高校声乐教学要求,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可以在各大音乐院校内进行推广,以此提高实践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奥尔夫教案篇11

一、以原本性实现舞蹈教学的回归

依据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原本性教学原则,舞蹈教学的学习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对身体意识的复活和舞蹈动作的探索,使学生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充分把握形体运动的规律,激发其运动性的最大限度,使其能够自然地进行各种舞蹈动作,融入自由的舞蹈世界,进行自由的运动快感。如在教学准备环节,我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颗种子,用摇篮曲营造柔和的氛围。学生展开自由的联想,想象自己是圆圆的种子,在泥土里休眠,下雨了,种子一边吮吸着甜甜的雨水,一边慢慢萌芽,树蔓开始形成,爬上篱笆在阳光中生长。此时,蝴蝶和蜜蜂都飞来了,和叶子一起舞蹈。当果实长出来的时候,那些种子则一颗一颗地爆裂开来,就像是流动的水一般。此时我提示学生,下雪了,种子们正在做梦,等待下一个季节的轮回。

以上教学环节中,我并没有使用舞蹈元素的动作来教授,不再采用整套舞蹈动作分解的方式,让学生单纯进行重复的技能训练,而是让学生身心放松,根据旋律和老师的意境提示进行自由的伸展和动作的随意性创造。既能够表现自己的个性动作,又能够使身体获得开发,课堂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而这种自然、真实的舞蹈创造,正是奥尔夫原本性教育理念的真实反映。

二、以综合性显现学前专业特色

在当前高师学前专业的舞蹈课程中,其培养目标一是要提高儿童师资的专业素质,二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毕业后从事儿童教育工作提供保证。有鉴于此,学前教育的舞蹈教育并非单纯传授舞蹈技能,而是要多维度地提高高师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看到,当前的高师舞蹈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着课程单一,学生层次缺乏,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的融合性十分薄弱、不够系统的问题。综合性正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所在。笔者认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综合性原则,正是艺术课程教育改革的主要核心和方向。在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高师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进行讨论和调整,建立具有操作性的综合性舞蹈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舞蹈知识,同时也能够体验到情感表现的多样化。如将儿童特点与舞蹈教学相融合,在舞蹈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融合各门艺术并将其综合。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案例。针对《白雪公主》的舞蹈教学我进行了如下的安排设计:教学主题设置:将思想性作为重点,向学生灌输真、善、美的美好思想,鼓励幼儿要真诚对待他人、互帮互助,场景设置为童话小木屋、花草等。教学的实施是以独舞和群舞结合的形式,先配上欧洲古典音乐,并朗读旁白,白雪公主跳着独舞进入舞蹈中。接下来七个小矮人来到了白雪公主的身边,与她一起快乐舞蹈,表现白雪公主与小矮人的快乐生活的幸福情境。此时的音乐选择活泼轻快的旋律。

旁白中有讲述: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高兴地说话,公主和他们一起跳舞,而且还帮他们整理屋子前面的花草。当转入下一个情节时,白雪公主和皇后相遇,此时我采用古怪的音乐,舞台布景出现怪异的画面,皇后手提着苹果篮子,布景上有她的黑影子,表现出一种狰狞的面目。当白雪公主在皇后的哄骗下吃掉了有毒的苹果后,皇后的动作无比狰狞可怕,大笑着离开舞台。进入第三个场景,小矮人发现了公主中毒身亡,都哭喊着,身体的动作表现出对白雪公主的深切爱恋和悲痛。有人拿来了圣水洒在她身上,将白雪公主救活了,音乐的色调也变得明亮起来,所有的灾难都随着音乐消失不见,大伙儿一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在以上课例中可以看到,笔者将舞蹈教学融入了音乐、戏剧、美术、文学等多个艺术学科,学生进行了朗诵对白、道具设计和场景设置等相关的排练,由此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审美能力,提高了艺术素养。

三、以创新性培养学生才能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其核心要求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艺术教育领域内,教育者尤其要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和训练,这是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创新思维也是舞蹈形成的基础,根据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强调即兴创作,用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这正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重点,也是必由之路。何谓即兴创作?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来说,这是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也是对所有受约束的思想的突破和放纵。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也是当今艺术教育中经久不衰、最吸引人的一个重要理念,在高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如在教学《秧歌舞袖》的舞蹈课程中,笔者采用即兴性的创作原则,进行如下教学设计:圆场时先进行秧歌十字步的练习,跳跃的大动作,学生由此感悟其中的情感。在动作时,学生一人拿着一条绸带,自己即兴发挥,随心所欲舞动各种不同的形状,表达和衬托内心的情感。然后挑选有个性的学生进行示范表演,其他学生由此获得灵感,自己独立创作,采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而后教师也选用自己的动作,舞动彩绸领跳。最后一个环节则让学生采用三步一跳、前秧歌步、圆场步等,配合彩绸使用,在音乐伴奏中各自分组设计舞蹈动作,最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表演。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到,笔者将动作和舞蹈的创编都放在一个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并提供足够的素材和空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随音乐即兴创作,发展创新能力。这一环节也正能够表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下的即兴舞蹈原则,使学生勇于探索舞蹈艺术的奥妙,自主参与并创新探究,完成舞蹈创编和表演。

另外在教学中,根据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教学时不规定教学空间,不仅仅按照教材设置来安排教学,而是广泛采集不同信息,丰富舞蹈内容,结合多媒体和图书等综合性人文资料,拓展学生对舞蹈的解读,完善动作设置,深化舞蹈的人文追求,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与此同时,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校园舞蹈教学相关的活动,比如沙龙、舞蹈交流会等,以保证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奥尔夫教育体系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是世界范围内较为认可的一种音乐教育典型。它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以及教学方法在世 界各国音乐课程中广泛应用,展现了极为实用的教学前景和推广模式。奥尔夫教育体系在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中独树一帜,自传入我国以来便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但不言而喻,由于外来传入的地方差异性,再加上我国音乐教育固有的自身问题,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在传播中也受到重重阻力。但这并不能妨碍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在国内艺术教学中的生长,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为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契机。笔者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的飞跃将会让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在高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绽放异彩,熠熠生辉。

奥尔夫教案篇12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简介

卡尔·奥尔夫1895年出生在德国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艺术的熏陶,奥尔夫从小对音乐、戏剧和舞蹈等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音乐大师们的精典作品,逐步形成了自已独特的艺术风格。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合作在他的家乡——德国慕尼黑创办了一所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从那时起,奥尔夫不断地对音乐教育做一些新的试验,如将动作与音乐节奏相结合的试验。率先在儿童音乐教育领域中比较系统地探讨近现代教育所共同关心的儿童个性、社会性、创造性发展的实际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元素性音乐教育、体态律动、综合音乐感教和DBME音乐教育,这样就成就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诞生。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它每年为来自世界各国的数千名学员传授他的音乐理念,从而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日益广泛的推广。到目前为止,各个国家都同时有两部平行的教材:一部是奥尔夫编的《学校音乐教材》五卷,另一部是本国人用他的体系与方法编写成的《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某某国版》,甚至将奥尔夫乐器同本国本民族的乐器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被各种不同风格的民族所接纳,同时也被各种民族音乐所接纳,被各种教育体系所接纳。

二、我国中职艺校音乐教育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困难

由于中职生有别于普通高校生,在中职艺校开展音乐教育要结合中职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应用正是适合中职生的一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识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从而丰富教学的形式,求得新的发现。

1.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存在的认识误区

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国人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总的印象是觉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面向少年儿童的音乐教学体系和方法,认为它不适合成人教育。使得相当多的人以为它根本就是“水中花、镜中月”,不能适应我国的现代教育体系。绝大多数的中职艺校音乐教师在没有完全了解该体系的本质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因此,学界也有很多人认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不适用于中职艺校音乐教育,排斥对其的引进和应用。

其实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从产生伊始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被我国教育界引进,也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当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进行传播和应用的方式基本上有三种:一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早期音乐教育。通过玩与学的结合,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节奏,对他们进行音乐熏陶和启蒙教育。二是高等艺术院校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开设教法课程或专门课程。另一种是中职音乐学校、民间办学、社会教育。虽然,我国奥尔夫音乐教育发展的前景令人欣慰,但是,接受该教学方法的教育同仁多没有与中国教育实际、民族音乐本原的东西结合起来,普遍现象是运用奥尔夫的音乐教学装装样子,或者利用这一新名词进行招生,教学上缺乏创新,并没有同本民族的音乐实际结合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奥尔夫教育体系的教育理念就是“皇帝的新衣”。

2.高水平课程教材缺乏是面临的一大问题

如果奥尔夫只有空洞的思想和种种设想,而没有能具体体现和实施种种理念的教材,也就不可能形成已“走遍世界”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尤其对学校音乐教育说来,教材是教师的药剂、学生的主粮。如何认识教材、使用教材、掌握教材以及开拓新的教材,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所在,教育观点、教学方法等也具体地体现和落实在教材使用上。古今中外的学校音乐教材形形,从来没有统一过。但是,对于尚未积累和形成成功的教材的国家来说,教材的意义就更为重大。

目前,我国中职艺校音乐课程的教材大部分都是根据高校专业院校教材自编的。教授的内容也主要参照高校音乐专业的教育体系,多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主,没有本土特色的相关教材。在中国,绝大多数是为少年儿童启蒙音乐教育准备的教材,有些适合社会教育的教材由于没有系统性,也不适合中职教育学使用。除了《学校音乐教材》四、五册中有部分适合成人的内容,其他方面更是少之又少。

中职艺校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招生的对象和毕业后的就业趋势与高校音乐生不同。他们在中学时成绩不是特别优秀,上中职后又面临就业的压力,中职艺校生不能等同于高校艺术生,不能使用高校教材。在笔者看来,一套完善的教材要明确设置课程在能力培养中必须的知识点,并根据不同科目的专业课和不同层次需求选择编排,确定教学要求,并随时增加行业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采用够用的理论基础知识与相对完善的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应该组织专门的人员来编写适合中职艺校生的教材,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师资水平偏低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综合知识水平较高。在教学开始阶段,音乐教师还要学会编排节奏游戏,带动学生共同用律动或手势等进行身体节奏活动,如当代的流行音乐的节奏,让学生感受节奏所带来的动感愉悦。学生在感受音乐乐趣的同时,从而对音乐本身产生极大的兴趣,可使音乐基础理论的教学变得简单和容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音乐知识技能的训练,从开始的基础理论学习,就伴随结合律动、舞蹈与音乐的实践,随着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逐步适应教学形式后,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剧的创作与表演。如果中职艺校音乐教育师资水平偏低,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没有人能深刻理解,对一些方法没有认真掌握,就无法正确理解和应用其教育理念,也就无法完成教学目的和效果。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中职艺校音乐教育应用的对策

1.正确认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并不只是单纯的音乐方法,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方法,而是一整套音乐教育的理念,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一名中职音乐老师应该认真研究和分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掌握其精髓。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什么是原本呢?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本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又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中。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原生态的、自然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因此我们认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中职艺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可行的。

2.高水平的教材是根本

学者认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但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改变我们原有教学理念及方式,让学生尽快提高。不能完全依赖它解决所有音乐教育中的问题,中职艺校音乐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中职艺校音乐教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应用,主要是其思路和理念,结合并参照其课堂教学方法。各校教师在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可以在参照奥尔夫编写的《学校音乐教材》、廖乃雄教授编写的《中华学校音乐教材》(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和《论音乐教育》(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李妲娜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等书目,针对教学中职艺校生的特点编写出适合自己学生的的教材。随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进一步深入中职艺校音乐教育中,将可以聚集全国的相关教育专家,集思广益,编撰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中职艺校音乐教材。

3.加强师资培训和培养

有的学校往往愿意拿出几亿元的资金来建校舍,却舍不得花几万元来培训教师。中职艺校音乐教师不仅要学习掌握相应的音乐教学法和学科综合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正常毕业于高等音乐教育专业的中职艺校音乐教师,基本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一定的文化素养。一般情况下,都接受过包括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内的国外先进教学方法的教育。但是,进入教学第一线以后,教师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搞高其教学水平,参加进修学习和继续教育是必要的。因此,有计划的对教师进行奥尔夫音乐体系培训尤为重要,应列入中职艺校音乐教师培养计划。在当前中职艺校普遍缺乏奥尔夫音乐教师的现状下,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老师的培养。我们认为有三种途径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一是短期培训,送教师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教育中心去培训;二是送老师到先进国家去进修;三是实行校企联合,预定企业的一些岗位,让老师一边工作一边实践,这样才有利于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李玲.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相似性[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