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五规划合集12篇

时间:2022-06-11 01:25:48

一二五规划

一二五规划篇1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找准方向,打牢基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新阶段。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建设投资规模、发展速度、变化显著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各项工作,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期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依法按规、配套完善、稳步推进的大好局面。

(一)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启动建立以总体规划为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为保障的三层规划体系。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批准实施县城江东片区、大寨、响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五年来实施了管网建设、道路建设、绿化建设、供水建设、设施建设、河道整治工程,城市道路、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停车场、公厕、广场、公园、路灯等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全县的小集镇建设不断完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永平、正兴、民乐、为次中心,其他乡镇为三级中心的小城镇结构体系。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6.8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32.4%,城市规模增长迅速,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37.2平方米,建成道路总长为28.27千米,县城绿化面积达14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6%。

(三)治污项目循序推进。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70吨,服务年限为15年,项目概算投资2690.41万元,目前已通过初步验收,进入试运行阶段,垃圾转运站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安装设备准备工作。八是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规模近期日处理1万立方米,远期日处理量2万立方米,配套管网总长84.8公里,初步设计投资8051.82万元,污水处理厂采用bot模式运作。项目于12月15日开工,处理厂图纸在送审中,配套管网工程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待进入工程招标阶段的相关工作。

由于我县是非贫非富县,财政较为困难,垃圾及污水处理费用财政难以承担。为了保证垃圾填埋处理场和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实施、投入使用后良性运行、促进环境保护和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污水生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运营管理工作的意见》(云政发186号)文件精神,于12月29日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组织,邀请相关单位对垃圾、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举行听证会,20__年3月11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关于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景政办复20__19号)、《关于县城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景政办复20__20号)批复文件,同意我县征收县城垃圾及污水处理费。

(四)廉租住房建设稳步实施。和我县廉租住房指标19000平方米(其中3000平方米、16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148万元。我县分七个点进行廉租房建设,其中:县城响水路一期3000平方米,现已竣;县城响水路二期5000平方米,县城苏家大营(与交运集团政企合建)1000平方米,县城凤岗盐矿5600平方米,凤山乡中小学平方米,永平镇二中1800平方米,正兴镇卫生院600平方米,整个廉租住房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83%,计划20__年4月前全面完成廉租住房建设任务。我县所建廉租住房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并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规模进行建设。县上制定出台了《傣族彝族自治县城镇廉租住房实施细则》、《傣族彝族自治县廉租住房分配和管理实施方案》。

(五)城市管理

1、“三分建、七分管”。近年来,我县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为载体,理顺机制,强化执法,不间断开展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城市特别是城区主次街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从总体上看,城市管理的问题还不少。比如市容市貌容易反复,长效管理不落实;管理盲区、背街小巷脏乱差依然存在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上下功夫,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城区特别是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定地段、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形成以路为线、纵横成网、布局合理、覆盖城郊的管理网络,做到违章行为及时处理,街头垃圾及时清除,环境面貌不断改观。

2、强化保障。为加强管理,协调,公安、 工商、卫生、交警、运政等职能部门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建立与城管部门责任共担、联合执法、集中整治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城市建设要投入,城市管理也要投入的理念,切实加大对城市管理的投入,提高城市管理维护费标准,改善城管部门工作条件。推进改革。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加快城市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市政管护、环卫作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推进管干分离、管养分离、作业放开,通过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企业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管理重心下移。

3、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城镇建设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县城和重点城镇建设,加快小城镇改革步伐,形成结构合理、配套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县域城镇发展格局,加快城镇化发展,促进人口、资金、资源的聚集。二是以规划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政策为导向,以工业化推进现代化,以城市化合理组织城镇体系规划结构,把县域建设成为城镇布局合理,职能分工明确,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地区。

(二)规划原则

一是整体效益原则,处理好全县城镇发展矛盾,调整好城镇布局与产业结构,尤其处理好城镇间的功能协调问题。二是优势互补原则,加强城镇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安排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浪费,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投入总量,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未来的各种潜在发展留有余地。

(三)发展目标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到2020年,我县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将达到1190公顷,人均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居住、公共设施、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给排水、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全满足县城增加人口的需求,城镇化水平达到50%。县城的建设模式在用地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产业、交通和环境特点确定为集中联片发展与组团式跳跃发展相结合,南拓为主,适度东进。重点发展江东组团、东巴工业组团和纸厂工业组团,调整完善旧城组团和江北组团,适度发展江南组团。形成“一带、两轴、四园、六组团”的城市布局结构。

“一带”--依托威远江两岸的平坦地势,配合两岸主要沿江联系道路的建设引导城市沿威远江南下逐步发展,形成城市主要威远江城市景观带。

“两轴”--一是以东西向的森林大道,振兴路,人民路为基础、以公共服务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主轴;二是以威远江两岸沿江绿地为基础的开放型生态景观轴。

“四园”--是指规划的四座大型公园,芒果山公园、佛迹公园、民族公园和滨江公园,体现县城独有的人文地理特色。

“六组团”--组团以地形地貌和主要道路进行分隔,各组团在功能上各有侧重,其中生活居住组团有四个:旧城生活居住组团、江东生活居住组团、江北生活居住组团、江南生活居住组团,工业组团两个:东巴工业组团、纸厂工业组团。

(四)规划重要指标

1、十二五规划期限为:20__年—2015年;

2、20__年,县城人口达6.0万人;到2020年县城人口达10万人。

3、20__年,县城区建设用地8.2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38平方米;到2020年县城区建设用地1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9平方米。

(五)分步实施方案

1、20__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25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8%,建成区面积达6.9平方公里;

2、20__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30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9%,建成区面积达7平方公里;

3、20__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3800人,城镇化水平达30%,建成区面积达7.2平方公里;

4、2013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40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1%,建成区面积达7.4平方公里。

5、2014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42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2%,建成区面积达7.6平方公里。

6、2015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45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3%,建成区面积达7.8平方公里。

(六)保障措施

要使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促进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的措施保障:

1、舆论宣传保证措施

在全县范围内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舆论宣传工作,宣传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做到家喻户晓,达到“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社会氛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取得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支持。

2、规划指导保证措施

严格按县城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发挥规划在市政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3、法制保证措施

加强市政建设的立法工作,用法制保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地方性城市市政建设法规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实施市政管理。我县于出台了《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的地方性、行业法规。

4、走经营城市之路

走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建市场化之路,以经营的方式来推动城市的发展。一是寻找新的城市资源;二是盘活城市闲置资产,使得城市闲置资产的收益最大化。

一二五规划篇2

“十一五”期间,我市的公务员培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央和省的关于培训教育工作文件为依据,紧密围绕建设“三化一园”的战略目标,切实把公务员培训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关键措施来抓,精心策划,积极开拓,认真实施,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紧密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大规模开展公务员培训工作。

公务员是执行贯彻党和政府战略目标以及中心工作的主体,紧密围绕党和政府的战略目标和中心工作是公务员培训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十一五”期间,我们围绕党和政府每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制定每个时期工作重点,组织开展全市公务员培训学习。在—2010年这五年内,我市先后系统地组织公务员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普通话》《计算机网络应用》《公共危机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例》《应急管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公务员责任意识》《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等课程。每年,我市都把公务员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紧抓不舍。在培训中,我们始终坚持按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举办不同类别的培训班。同时,按照省委《关于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地举办了各类培训班。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了我市公务员的业务水平以及综合能力素质,并促使全市公务员及时地更新知识学习掌握新技术熟悉理解相关政策,以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二)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多层次重实效开展公务员各项培训工作。

根据《至2010年广东省公务员培训规划纲要》,我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出实施办法,在做好全员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优秀中青年公务员培训学习提高(离岗)培训和基层公务员培训等常规性的培训,以提升公务员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多层次重实效地开展培训。

1全面实施初任培训。对经考试录用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实施初任培训。我市初任培训时间为一个月,根据参加初任培训人员的特点,培训班除了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和个人修养内容外,主要是提高参训人员的办文办会办事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普通话会话能力,公务员待人接物能力。至2010年全市共举办初任培训班28期,参训人数1525人。

2坚持实行任职培训。按照干部任职管理权限,我市人事部门主要负责科级任职培训,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干部晋升职务,一般在任职前或到任后一年内参加培训。培训班主要是提高这部分人的心理适调能力,上下左右沟通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至2010年,我市人事部门会同组织部门开展任职培训的有6期,参训人数240人。

3稳妥组织学习提高(离岗)培训。根据广东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为了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对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作责任感教育,对于年度考核基本称职或不职称人员进行离岗培训。至2010年全市共举办离岗培训班8期,有326人参加。经过培训,绝大多数学员都能做到正视过去,吸取教训放下包袱面向未来,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都得到一定提高,基本上没有二次培训者,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积极开展优秀中青年公务员培训。为了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优化公务员组织年龄结构,我们配合组织部培训部门,开展优秀中青年公务员培训。对于这类人员的培训,我们主要是突出理论武装,实践锻炼,党性修养,调查研究,撰写论文等环节。近几年来,开设优秀中青年公务员培训班7期,有468人参加。

5加大基层公务员培训力度。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基层公务员的培训。培训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乡镇公务员科学发展,致富群众的能力,执行政策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全市共举办培训班308期,参训人员有15400多人次。

(三)抓好公务员培训规章制度建设,使我市公务员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规章制度建设既是基础性工作,又是其健康发展的保证。目前中央和省已经出台了关于干部培训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我们在认真贯彻执行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自己实际的规章制度。

1建立常规培训制度。按照中央和省的规定,在一个五年计划内,处级以上干部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其他干部每年不少于12天。按照这一规定,我们制定一个五年总体实施办法,然后每年年头制定一个具体执行计划,重点开设常规班,如初任班任职班中青班科级班以及更新知识培训班等班次,让每个公务员都有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

2建立公务员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了激励公务员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把学员在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学习的时间内容成绩记录入册,并报单位存入档案,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我们还注意把在培训中表现优秀的学员和优秀论文向用人单位组织部门和领导推荐。为了对培训对象的约束,我们依照执行上级有关规定:新录用的公务员,必须进行初任培训,一年内不参加培训的,不得办理转正定级手续,不得提高工资待遇;晋升职务的公务员,必须在到任前和任职一年内参加培训,不服从组织安排无故不参加任职培训的,当年定期考核不得评为称职(含称职)以上等次,不给予晋升工资等级;对不按规定完成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培训的公务员,定期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

3建立完善培训学习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对培训学员的管理,我们根据成人教育和在职培训的特点,制定一套培训学习的管理制度,有《培训学员须知》《培训考核办法》《考勤制度》等,要求施教育机构管理人员和教师,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学员,制度规定学员旷课请假迟到早退超过规定次数的,取消考试资格,重新参加下一期的培训,学员请假一天以上须书面申请由单位加具证明报人事培训部门批准。同时公布学员考勤情况,并把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通报学员所在单位,对考试不合格者,一律进行补考,并将成绩记录入册,送单位存档。

(四)勇于实践不断完善公务员培训工作机制。

按照中央和省的规定,各市县(市区)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培训的法规规划,拟定本辖区公务员培训的有关政策规划,制定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统一安排市直单位的公务员培训,并能正确处理好与县(市区)的关系,在省的统一部署指导下,有分有统,分统结合,如科级以上干部统一安排调训,其他干部各县(市区)安排培训。初任公务员培训是公检法统一集中市培训,其他人员在县(市区)培训,大规模的培训分各县(市区)进行,小范围的培训集中市进行。专业性强设备要求高的集中市培训,其他要求一般性的在县(市区)培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工作机制。

二“十二五”时期公务员培训规划

公务员培训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加强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七大作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特别是《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广东省《关于适应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对公务员培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定十二五期间公务员培训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公务员培训工作。按照《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广东省《关于适应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围绕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把公务员培训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关键措施来抓。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以提升公务员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创新培训内容,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建设成大广州的卫星城市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华南休闲宜居名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基本目标

到2015年,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建设相适应,更加开放更有实效的公务员培训体系。确保党校(行政学院)在公务员培训中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其他培训机构有限参与,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培训需求为导向,加强培训班次管理及后续管理,做到学用密切结合,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三)主要任务

完善公务员培训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公务员培训管理制度,完善培训激励约束机制。

认真做好四类培训

对于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全体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从事专项工作的公务员进行必备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等四类培训,要集中全力保证顺利完成。各地每年至少举办初任培训班和任职培训班一至两期,全员更新知识培训五天。在培训中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强化培训需求为导向,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更好地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公务员成长服务。

(四)保障措施

切实加强对公务员培训工作的领导。把公务员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增强公务员培训的权威性。在不断宣传《公务员法》及相关法规则的前提下,加大对培训管理的力度,特别是培训结果的使用方面。使公务员参训情况能切实成为其任职晋升考核的重要依据,解决训用脱节现象,提高培训权威。

加强公务员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优秀的公务员培训师资队伍,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优胜劣汰有进有出。大力选聘优秀党政领导干部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将公务员培训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培训经费应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这有利于加强对公务员培训经费的管理,建立规范的经费管理制度,实行专款专用,不断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公务员培训工作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公务员培训经费不足。目前市培训经费尚未纳入财政预算,培训仍需向学员单位收取费用,部分单位以经费不足为由,对于公务员培训支持度不高。并且目前收费的仍采用上个世界九十年代初的标准,滞后性明显,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公务员培训顺利开展的最大瓶颈。为此,我们恳请上级部门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由省财政下拨专项款项专门用于公务员各项培训,以减轻地方财政及参训人员的负担。或采取倾斜政策,对山区市的培训教育工作从资金和师资设备方面予以扶持。

一二五规划篇3

Abstract: "1025" period is the traditional to the modern water conservancy,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time of change. Science of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1025" planning, to actively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new change, properly deal with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new challenges, to carry out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new requirements, speed up th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facilities, and strengthening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deepen reform, improve water the support abil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have very important sense. The author discusses some of the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work in practice, to talk about "1025" planning some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so a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work for future planning.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1025"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V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认清形势,抓好机遇

在开展“十二五”规划的时候,首先要对当前的水利发展形势有清楚的认识。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共中央2011年1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及2011年4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等文件的陆续出台,让水利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十二五”期间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今后谋划水利发展、深化水利改革、制定水利政策的基本依据。因此,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应注意把中央1号文件精神融入规划中。

二、分析特点,找准重心

开展规划时,应全面把握地区经济、社会对水利提出的新要求。在了解当地水资源客观条件变化的基础上,站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高度,做到全面规划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笔者参与的“十二五”规划中,有一个是粤北山区某地级市(下称“S市”)的“水利发展规划”,一个是珠江三角洲城市某行政区(下称“S区”)的“水务发展规划”。“水利”和“水务”虽是一字之差,但也体现出工作的区域、范围和重心的差异。

S市地处粤北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市化水平不高,加上自然状况复杂,山区气候特点明显,“十二五”期间,水利工作的重心仍然放在洪涝灾害防治、中小河流治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人民群众最关切的传统民生水利上。

而S区位处珠江三角洲,可说是处在改革的前沿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十一五”期间,S区顺利进行了大部制改革,整合了国土、建设、规划、水利、三旧改造等多个部门的职能,组建成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初步实现了防洪、排涝、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因此,“十二五”期间,除了关注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还需要重视河涌整治、城乡供水、污水处理工程等方面。

三、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其中提到基本原则的第一条就是“要坚持民生优先”,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城市的特点是人口集中,水利以人为本的原则应更加突出,更加要求提高水利为人群服务的质量,改善人群的水利环境的状况。

比如S市,落实防洪减灾工程,加快灌区改造,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都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的民生水利工程。

再比如S区,提升供水服务质量和污水处理能力,实现城乡供水“同城、同网、同价、同服务”是推动民生水务的目标之一。而在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城市河道是城市的风景线,还需要通过营造有序而美化的河道布局,构筑舒适的休闲岸线,来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因此,开展河涌整治与水环境治理工程,减轻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促进水生态系统恢复和改善,维护河流、水库健康生命,改善人居环境,对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有重要的意义。

四、深化改革,加快转变

1、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方面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水资源分割管理模式越来越成为制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而水务一体化改革能体现精简、统一、高效的机构设置原则,克服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办事效率低下的弊端,为水务发展提供强大的体制保障。

对于尚未进行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地区,比如S市,“十二五”期间的改革目标就是要加快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务、可持续发展水务转变,统筹城乡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新时期水利自身发展的需要。

而对于已开展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地区,继续深化改革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目标和任务。以S区为例,“十一五”期间,S区完成了大部制改革。改革后,各级涉水事务管理衔接基本顺畅,基本实现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为“十二五”的水务发展奠定了坚定的组织基础。

但是同时也要看到,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后,新机构在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需要在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不断完善与解决。比如:镇及街道一级水务管理机制仍不完善,部分管理职能仍不明确;设施管养模式在镇、街道一级仍未理顺;基层水利队伍受业务水平所限,未能适应大部制后新的职能分工等。

因此,为提高S区内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仍需继续深化改革,水务部门对外应继续注重与环保、林业等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做好水务工作和水务管理体制的良性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内应更加着力优化内部组织机构,加强内部的沟通协作,从而进一步加强对辖区范围内所有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

2、水务投融资机制改革

过去,水务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不足且不稳定。水利投资远不能满足水利建设需求,特别对于基层的水务建设,各镇政府能提供的资金支持十分有限,致使某些村镇的水务建设开展困难。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和金融支持。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政府由全面投资向重点投资的战略性转变。在充分发挥政府投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通过融资贷款、BT模式、争取上级支持、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建立多元化水利投入机制。

广东省水利厅在2009年6月出台了《广东省水利建设工程试行BT模式的指导意见》,积极鼓励和引导广东各地特别是自筹资金不足的地区实行BT模式,拓宽投资渠道。实行BT模式是解决地方自筹资金不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式,有利于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困难,使建设项目早日实施,早日发挥工程效益。因此,应积极引入BT模式,以保障水务建设的顺利开展。

一二五规划篇4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献计出力,共谋未来发展大计,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活动内容

“献一计”活动主要围绕以下内容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1、如何深化对市情的认识,认清今后五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

3、支撑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

4、如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5、如何加快科技进步和人才强市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

6、如何按照“三年大变样”要求,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城市上水平出品味;

7、如何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搞好农村新民居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8、如何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绿色;

1 2 3 49、如何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10、如何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

11、如何进一步挖掘我市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文化品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2、如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3、在群众就医、教育、住房、就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涉及民生的问题上有什么意见建议,特别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什么;

14、其他方面的意见建议。

三、活动时间及方式

“献一计”活动从2012年11月1日开始到11月30日结束。“献一计”活动面向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征询意见建议。

四、活动安排

1、落实人员及办公地点。抽调专门人员,成立市“献一计”活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

2、搭建完善有关载体和媒介。其中包括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网页、活动简报、活动专报等。

3、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召开全市“我为‘十二五’规划献一计”活动动员会,对活动进行动员部署。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通知进行具体安排。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滚动刊播“献一计”活动公告,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在日报、市电视台开设专栏,刊播好建议和活动消息。

1 2 3 44、召开多种形式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围绕关系“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分专题组织召开座谈会恳谈,向社会各界人士征求意见建议。

5、梳理汇总意见建议。对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征集上来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以专报的形式及时报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批阅,报送“十二五”规划起草组,对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适时推荐到有关报刊发表;对于意见建议,及时送转各有关部门在规划编制中研究吸纳。

6、辑印优秀成果汇编。市“献一计”活动办公室组织专家、学者组成评委会,对意见和建议进行评选,辑印《我为“十二五”规划献一计活动成果汇编》。

五、组织领导

1、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献一计”活动是市委、市政府问计于民、造福于民的一项重大举措。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认真负责,各司其职,切实把活动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由市“献一计”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协调以及意见建议的梳理、汇总、报送、评选工作。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都要制定具体活动计划,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工作,认真做好意见建议的组织、收集、上报等各项工作,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统一寄送市“献一计”活动办公室。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建议。

1 2 3 4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搞好宣传发动,组织干部群众踊跃投身“献一计”活动。各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献一计”活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开设专栏、专题等形式刊播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努力营造为全市发展积极“献一计”的浓厚氛围。

来函请寄:

联系电话:

一二五规划篇5

“十一五”时期,是青岛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中共青岛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五年来,我们积极抢抓历史性机遇,努力克服各种严峻挑战,全面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可喜成就。——与相比,全市生产总值连续迈上3000亿、4000亿和5000亿元的台阶,达到5666亿元,年均增长1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相继突破200亿、300亿和400亿元,达到452亿元,年均增长2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920元提高到24998元,年均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806元提高到10550元,年均增长12.7%,分别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4.1个和2.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4%,提高4.8个百分点。“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五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21亿元,年均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万亿元台阶,达到__50亿元,年均增长21.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5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7%。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324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48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3%和13.5%。——,城镇化率达到66%,比提高7.5个百分点;市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62%,提高32个百分点;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提高23个百分点。居民储蓄存款2963亿元,实现翻番。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95%、100%和94%;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5%;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回顾五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推动重点产业从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服务业呈现跨越发展新态势,增加值达到2630亿元,年均增长15.6%。引进金融机构64家,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5%。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3.6亿吨、1200万标箱,空港旅客吞吐量突破11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和接待国内外游客分别超过580亿元、4500万人次,崂山景区进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行列。大型商业设施面积达到380万平方米,是的1.5倍。成为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制造业呈现“7+5”发展新格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6000家,制定了高端产业发展意见,培育了家电电子、石化化工等六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船舶海洋工程等七大重点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超过85%。成为国家首批“两化融合”试验区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现代农业呈现规模化发展新特色,“四个百万亩示范区”全面实施,粮食总产由315万吨提高到351万吨。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根据国家和省的部署,迅速实施了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措施,安排总投资5000亿元的重点项目500个。城市地铁、董家口港区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建立了市级机关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帮助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降低中小企业准入门槛,在融资担保、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员工培训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帮助企业融资1730亿元、完成出口退税314亿元、减免各种税费100亿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

(二)强化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强化自主创新节能减排,

实施“四个十”科技创新工程。与中科院全面加强战略合作,引进所属4家科研机构,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开工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新增19个部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创新型企业总数居计划单列市之首。新增中国驰名商标66件,取得高速动车、液晶模组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主导或参与制订、修订国际标准9项。成为全国首个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五年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8项,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

。实施“222引才工程”和“300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各类人才16万人。推进“十大节能工程”和“碧海蓝天工程”。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2%,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削减26.9%、18%。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出台《青岛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定》,启动环湾流域治理工程,市区河道截污主干管网基本贯通,李村河、海泊河等整治效果明显,胶州湾生态湿地保护得到加强,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7.5%,提高14.5个百分点。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30天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5.2个、4.8个百分点,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成功申办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各项筹备工作全面展开。(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科学规划、集约建设、精细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五年累计投资超过亿元,年均增长34%。海底隧道、海湾大桥主体贯通,青兰、青新高速等竣工通车,铁路青岛客运北站和青荣、海青铁路等项目进展顺利,市域“一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制订出台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成功举办首届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高新区实现扩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获得批准,胶州湾北部园区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通过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45个过亿元项目开工建设。董家口港区建设全面启动,华能通用码头等项目实现简易投产。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市区铁路沿线区域整治和城市亮化初见成效。新农村建设和县域工业化步伐加快。市级财政“三农”投入102亿元,比“十五”时期增加2.4倍。发放农业“四项补贴”17亿元,年均增长39%。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0%。投资43.6亿元,完成农村供水、防洪排涝等五大水利工程。村庄“五化”完成90%。新建、改造农村住房14.5万套,修建农村残疾人住房5600套。规划建设了6个县域工业功能区,54户城区企业实施搬迁改造,17户竣工投产。县域工业产值占全市比重提高6.1个百分点。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行业分布由76个减少到48个。整合组建国信、华通、城建、交通、港口五个投资公司,规范了政府投融资管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完成,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改革、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迈出实质步伐,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开发区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实施。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建成运营。个体私营企业达到42万户,注册资本超过2300亿元,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8.4%。全方位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强化定向招商,引进过亿美元项目20个、世界500强企业12家。各类经济园区利用外资占全市比重由42%提高到48%。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比“十五”时期增加1.9倍、2.4倍,新兴市场出口比重提高5.4个百分点。引进内资和企业境外投资分别增加1.7倍、4.1倍。青岛保税港区一期封关运营,西海岸出口加工区投入使用。口岸开放步伐加快,“大通关”成效显著。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到56个。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迅速扩大,取得积极成果。对台工作全面开展,侨务工作取得新成效。对口帮扶合作进一步加强。与日喀则,贵州铜仁、安顺,湖北宜昌三峡库区和我省菏泽曹县等地开展了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帮扶合作。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力投入援川救灾各项工作,组织捐赠款物超过6亿元,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生活;先后派出3000多人的援建队伍,投资5.8亿元,建成23个援建项目,提前一年圆满完成对口支援北川灾后重建任务,充分展现了我们这座城市的爱心情怀!

(五)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大。五年来,市级财政用于社会民生投入达到366亿元,占同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50%。投入138亿元,在城乡建设和改善群众生活方面安排实事50件。安排促进就业资金16.4亿元,新增就业创业181万人。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资金,大学生就业创业率达到92.6%。五年来,两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三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五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建立了物价上涨与城乡低保居民补贴联动机制。出台养老服务、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机构养老床位增加1.7倍,社区老年活动场所覆盖率达到96.8%。市政公用事业惠民力度不断加大。投资80亿元,建成500座换热站、3000公里供热管网,新增供热面

积4160万平方米,占市区集中供热总量的60%。自来水一户一表、管道燃气气化率分别达到86%和75%。市级财力投入7.8亿元,新增更新公交车2774辆。“两改”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空前。—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全面完成,财政直接投入、土地收益让渡和配套费减免超过100亿元,基本建立起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成6.2万套保障性住房,改造旧城区和城中村77个、实现回迁44个,整治旧住宅区16片,3.5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物配租配售率达到88%,市区10万户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加快。五年来,财政性教育支出年均增长18.6%。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统一了县域教师工资水平,理顺了市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了中小学取暖、饮水设施更新和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解决了12.3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建成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和22个市级校内实训基地。高等院校全日制在校生超过30万人。各类学校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投资42.7亿元,建成国医堂、妇女儿童医院、北部中心医院、西海岸医院等大型医疗设施,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分别达到100%、79.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农合为1200万人次报销医药费超过15亿元。疾病防控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文化强市战略加快实施。深入推进“人文奥运”工程,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效果明显,涌现出一批全国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道德楷模。荣获5项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志愿者队伍达到44.5万人。奥帆中心、青岛大剧院、体育中心等大型设施建成,图书馆、博物馆等44处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设立1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7%。我市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和全国运动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人口、双拥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步伐加快,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第六次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双拥”工作扎实开展,军地之间互办实事互解难题,优抚标准不断提高,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成效显著,第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妇女儿童、档案、仲裁和红十字事业稳步推进,民族宗教工作健康发展。平安青岛建设不断加强。注重源头治理,健全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加快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出台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形成“大调解”工作格局,一批多年积累的疑难问题得到解决。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全面推行,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6.5%、46.7%。全国食品药品最安全城市创建工作稳步开展。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七)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坚持办事讲程序、工作讲规则、决策讲民主,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加强和规范政府行政决策、执行、监督程序,注重政务公开和阳光操作,恢复建立了城市管理规划委员会制度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依法对城乡规划、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性质变更、项目容积率调整、财政专项资金安排、重大活动举办等实行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切实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修订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不断加强与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对口联系。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24件,制定政府规章18件。组织开展第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和网上审批系统建成启用,审批效率平均提速70%。“五五”普法规划顺利完成。及时回应社会热点问题,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创新开展市政府部门“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建立健全政府网站、行风在线、政务服务热线、民生在线、纠风网、网络在线问政等互动平台,构建了公众评价政府的新机制。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新闻制度,电子政务和网上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成23项重要行政权力网络运行和电子监察系统,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和综合电子监察平台投入使用。建立专项资金预算公开和绩效管理制度,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更加规范。审计结果

一二五规划篇6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立足于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艰苦创业、加快发展,走出了一条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的发展路子。初步建成了林、糖、电、矿支柱产业体系,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找准方向,打牢基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新阶段。过去的五年是景谷城乡建设投资规模、发展速度、变化显著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各项工作,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期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依法按规、配套完善、稳步推进的大好局面。

(一)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启动建立以总体规划为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为保障的三层规划体系。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批准实施县城江东片区、大寨、响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五年来实施了管网建设、道路建设、绿化建设、供水建设、设施建设、河道整治工程,城市道路、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停车场、公厕、广场、公园、路灯等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全县的小集镇建设不断完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永平、正兴、民乐、景谷为次中心,其他乡镇为三级中心的小城镇结构体系。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6.8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32.4%,城市规模增长迅速,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37.2平方米,建成道路总长为28.27千米,县城绿化面积达14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6%。

(三)治污项目循序推进。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70吨,服务年限为15年,项目概算投资2690.41万元,目前已通过初步验收,进入试运行阶段,垃圾转运站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安装设备准备工作。八是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规模近期日处理1万立方米,远期日处理量2万立方米,配套管网总长84.8公里,初步设计投资8051.82万元,污水处理厂采用bot模式运作。项目于12月15日开工,处理厂图纸在送审中,配套管网工程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待进入工程招标阶段的相关工作。

由于我县是非贫非富县,财政较为困难,垃圾及污水处理费用财政难以承担。为了保证垃圾填埋处理场和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实施、投入使用后良性运行、促进环境保护和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污水生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运营管理工作的意见》(云政发186号)文件精神,于12月29日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组织,邀请相关单位对垃圾、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举行听证会,20__年3月11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关于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景政办复20__19号)、《关于县城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景政办复20__20号)批复文件,同意我县征收县城垃圾及污水处理费。

(四)廉租住房建设稳步实施。和我县廉租住房指标19000平方米(其中3000平方米、16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148万元。我县分七个点进行廉租房建设,其中:县城响水路一期3000平方米,现已竣;县城响水路二期5000平方米,县城苏家大营(与交运集团政企合建)1000平方米,县城凤岗盐矿5600平方米,凤山乡中小学平方米,永平镇二中1800平方米,正兴镇卫生院600平方米,整个廉租住房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83%,计划20__年4月前全面完成廉租住房建设任务。我县所建廉租住房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并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规模进行建设。县上制定出台了《县城镇廉租住房实施细则》、《县廉租住房分配和管理实施方案》。

(五)城市管理

1、“三分建、七分管”。近年来,我县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为载体,理顺机制,强化执法,不间断开展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城市特别是城区主次街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从总体上看,城市管理的问题还不少。比如市容市貌容易反复,长效管理不落实;管理盲区、背街小巷脏乱差依然存在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上下功夫,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城区特别是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定地段、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形成以路为线、纵横成网、布局合理、覆盖城郊的管理网络,做到违章行为及时处理,街头垃圾及时清除,环境面貌不断改观。

2、强化保障。为加强管理,协调,公安、 工商、卫生、交警、运政等职能部门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建立与城管部门责任共担、联合执法、集中整治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城市建设要投入,城市管理也要投入的理念,切实加大对城市管理的投入,提高城市管理维护费标准,改善城管部门工作条件。推进改革。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加快城市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市政管护、环卫作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推进管干分离、管养分离、作业放开,通过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企业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管理重心下移。

3、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城镇建设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县城和重点城镇建设,加快小城镇改革步伐,形成结构合理、配套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县域城镇发展格局,加快城镇化发展,促进人口、资金、资源的聚集。二是以规划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政策为导向,以工业化推进现代化,以城市化合理组织城镇体系规划结构,把县域建设成为城镇布局合理,职能分工明确,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地区。

(二)规划原则

一是整体效益原则,处理好全县城镇发展矛盾,调整好城镇布局与产业结构,尤其处理好城镇间的功能协调问题。二是优势互补原则,加强城镇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安排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浪费,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投入总量,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未来的各种潜在发展留有余地。

(三)发展目标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到2020年,我县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将达到1190公顷,人均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居住、公共设施、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给排水、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全满足县城增加人口的需求,城镇化水平达到50%。县城的建设模式在用地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产业、交通和环境特点确定为集中联片发展与组团式跳跃发展相结合,南拓为主,适度东进。重点发展江东组团、东巴工业组团和纸厂工业组团,调整完善旧城组团和江北组团,适度发展江南组团。形成“一带、两轴、四园、六组团”的城市布局结构。

“一带”--依托威远江两岸的平坦地势,配合两岸主要沿江联系道路的建设引导城市沿威远江南下逐步发展,形成城市主要威远江城市景观带。

“两轴”--一是以东西向的森林大道,振兴路,人民路为基础、以公共服务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主轴;二是以威远江两岸沿江绿地为基础的开放型生态景观轴。

“四园”--是指规划的四座大型公园,芒果山公园、佛迹公园、民族公园和滨江公园,体现景谷县城独有的人文地理特色。

“六组团”--组团以地形地貌和主要道路进行分隔,各组团在功能上各有侧重,其中生活居住组团有四个:旧城生活居住组团、江东生活居住组团、江北生活居住组团、江南生活居住组团,工业组团两个:东巴工业组团、纸厂工业组团。

(四)规划重要指标

1、十二五规划期限为:20__年—2015年;

2、20__年,景谷县城人口达6.0万人;到2020年景谷县城人口达10万人。

3、20__年,景谷县城区建设用地8.2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38平方米;到2020年景谷县城区建设用地1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9平方米。

(五)分步实施方案

1、20__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25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8%,建成区面积达6.9平方公里;

2、20__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30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9%,建成区面积达7平方公里;

3、20__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3800人,城镇化水平达30%,建成区面积达7.2平方公里;

4、2013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40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1%,建成区面积达7.4平方公里。

5、2014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42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2%,建成区面积达7.6平方公里。

6、2015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45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3%,建成区面积达7.8平方公里。

(六)保障措施

要使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促进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的措施保障:

1、舆论宣传保证措施

在全县范围内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舆论宣传工作,宣传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做到家喻户晓,达到“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社会氛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取得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支持。

2、规划指导保证措施

严格按县城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发挥规划在市政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3、法制保证措施

加强市政建设的立法工作,用法制保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地方性城市市政建设法规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实施市政管理。我县于出台了《景谷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的地方性、行业法规。

4、走经营城市之路

走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建市场化之路,以经营的方式来推动城市的发展。一是寻找新的城市资源;二是盘活城市闲置资产,使得城市闲置资产的收益最大化。

一二五规划篇7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找准方向,打牢基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新阶段。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建设投资规模、发展速度、变化显着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各项工作,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期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依法按规、配套完善、稳步推进的大好局面。

(一)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启动建立以总体规划为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为保障的三层规划体系。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批准实施县城江东片区、大寨、响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五年来实施了管网建设、道路建设、绿化建设、供水建设、设施建设、河道整治工程,城市道路、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停车场、公厕、广场、公园、路灯等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全县的小集镇建设不断完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永平、正兴、民乐、××为次中心,其他乡镇为三级中心的小城镇结构体系。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6.8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32.4%,城市规模增长迅速,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37.2平方米,建成道路总长为28.27千米,县城绿化面积达14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6%。

(三)治污项目循序推进。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70吨,服务年限为15年,项目概算投资2690.41万元,目前已通过初步验收,进入试运行阶段,垃圾转运站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安装设备准备工作。八是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规模近期日处理1万立方米,远期日处理量2万立方米,配套管网总长84.8公里,初步设计投资8051.82万元,污水处理厂采用bot模式运作。项目于12月15日开工,处理厂图纸在送审中,配套管网工程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待进入工程招标阶段的相关工作。

由于我县是非贫非富县,财政较为困难,垃圾及污水处理费用财政难以承担。为了保证垃圾填埋处理场和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实施、投入使用后良性运行、促进环境保护和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污水生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运营管理工作的意见》(云政发[]186号)文件精神,于12月29日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组织,邀请相关单位对垃圾、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举行听证会,20__年3月11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关于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景政办复[20__]19号)、《关于县城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景政办复[20__]20号)批复文件,同意我县征收县城垃圾及污水处理费。

(四)廉租住房建设稳步实施。和我县廉租住房指标19000平方米(其中3000平方米、16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148万元。我县分七个点进行廉租房建设,其中:县城响水路一期3000平方米,现已竣;县城响水路二期5000平方米,县城苏家大营(与交运集团政企合建)1000平方米,县城凤岗盐矿5600平方米,凤山乡中小学平方米,永平镇二中1800平方米,正兴镇卫生院600平方米,整个廉租住房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83%,计划20__年4月前全面完成廉租住房建设任务。我县所建廉租住房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并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规模进行建设。县上制定出台了《××傣族彝族自治县城镇廉租住房实施细则》、《××傣族彝族自治县廉租住房分配和管理实施方案》。

(五)城市管理

1、“三分建、七分管”。近年来,我县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为载体,理顺机制,强化执法,不间断开展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城市特别是城区主次街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从总体上看,城市管理的问题还不少。比如市容市貌容易反复,长效管理不落实;管理盲区、背街小巷脏乱差依然存在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上下功夫,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城区特别是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定地段、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形成以路为线、纵横成网、布局合理、覆盖城郊的管理网络,做到违章行为及时处理,街头垃圾及时清除,环境面貌不断改观。

2、强化保障。为加强管理,协调,公安、

工商、卫生、交警、运政等职能部门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建立与城管部门责任共担、联合执法、集中整治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城市建设要投入,城市管理也要投入的理念,切实加大对城市管理的投入,提高城市管理维护费标准,改善城管部门工作条件。推进改革。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加快城市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市政管护、环卫作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推进管干分离、管养分离、作业放开,通过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企业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管理重心下移。3、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城镇建设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县城和重点城镇建设,加快小城镇改革步伐,形成结构合理、配套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县域城镇发展格局,加快城镇化发展,促进人口、资金、资源的聚集。二是以规划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政策为导向,以工业化推进现代化,以城市化合理组织城镇体系规划结构,把县域建设成为城镇布局合理,职能分工明确,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地区。

(二)规划原则

一是整体效益原则,处理好全县城镇发展矛盾,调整好城镇布局与产业结构,尤其处理好城镇间的功能协调问题。二是优势互补原则,加强城镇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安排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浪费,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投入总量,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未来的各种潜在发展留有余地。

(三)发展目标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到2020年,我县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将达到1190公顷,人均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居住、公共设施、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给排水、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全满足县城增加人口的需求,城镇化水平达到50%。县城的建设模式在用地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产业、交通和环境特点确定为集中联片发展与组团式跳跃发展相结合,南拓为主,适度东进。重点发展江东组团、东巴工业组团和纸厂工业组团,调整完善旧城组团和江北组团,适度发展江南组团。形成“一带、两轴、四园、六组团”的城市布局结构。

“一带”--依托威远江两岸的平坦地势,配合两岸主要沿江联系道路的建设引导城市沿威远江南下逐步发展,形成城市主要威远江城市景观带。

“两轴”--一是以东西向的森林大道,振兴路,人民路为基础、以公共服务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主轴;二是以威远江两岸沿江绿地为基础的开放型生态景观轴。

“四园”--是指规划的四座大型公园,芒果山公园、佛迹公园、民族公园和滨江公园,体现××县城独有的人文地理特色。

“六组团”--组团以地形地貌和主要道路进行分隔,各组团在功能上各有侧重,其中生活居住组团有四个:旧城生活居住组团、江东生活居住组团、江北生活居住组团、江南生活居住组团,工业组团两个:东巴工业组团、纸厂工业组团。

(四)规划重要指标

1、十二五规划期限为:20__年—2015年;

2、20__年,××县城人口达6.0万人;到2020年××县城人口达10万人。

3、20__年,××县城区建设用地8.2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38平方米;到2020年××县城区建设用地1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9平方米。

(五)分步实施方案

1、20__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25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8%,建成区面积达6.9平方公里;

2、20__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30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9%,建成区面积达7平方公里;

3、20__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3800人,城镇化水平达30%,建成区面积达7.2平方公里;

4、2013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40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1%,建成区面积达7.4平方公里。

5、2014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42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2%,建成区面积达7.6平方公里。

6、2015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45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3%,建成区面积达7.8平方公里。

(六)保障措施

要使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促进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的措施保障:

1、舆论宣传保证措施

在全县范围内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舆论宣传工作,宣传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做到家喻户晓,达到“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社会氛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取得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支持。

2、规划指导保证措施

严格按县城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发挥规划在市政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3、法制保证措施

加强市政建设的立法工作,用法制保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地方性城市市政建设法规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实施市政管理。我县于出台了《××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的地方性、行业法规。

4、走经营城市之路

一二五规划篇8

(1)“__教育科研网”暨“__教育科学研究院网”自20__年12月底建成以来,根据以充分反映首都__教育为基本定位,围绕我院开展的重点研究领域,适度强调教科院的声音。通过网站信息制度的不断完善,确保了“两个安全”(政治安全、网络安全)。截止20__年 11月底,累计入库信息达到近3万条,访问总量超过320万人次。

(2)20__年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建网坚持把加强宣传引导贯穿始终,为确保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设立了理论文萃、工作要闻、基层动态、领导讲话、先进典型、心得体会等栏目,收录了《先进性教育读本》中全部的学习资料。自 9月18日 建站不到4个月的时间,入库内资料共238篇超过80万字。不仅扩大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影响面,也在20__年的党建评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3) 20__年5月29日 ,由信息中心开发的《__民办教育网》通过了由教委领导带领的专家组的验收。网站了受到教委领导孙善学委员的好评,被誉之为已成为一个管理体系。截至20__年11月底网站访问量超过22万人次。

二、 资源库建设

《__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资源库》(以下简称资源库)的建设,是近年来中心取得的一项比较突出的科研成果。

资源库研发的意义与特点:

它是我院五大系统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工程。是科研工作步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也是继快报、网站之后信息工作跨入信息管理的一个里程碑。在实现了数据库环境下的数据共享环境下,教育科研信息从信息世界到数据世界的转变已初见端倪。

资源库的建成后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科研环境,提高科研的效率,提升信息服务的质量。从而填补了信息中心在科研服务领域的一项空白,是未来信息服务工作的一个增长点。

资源库在 20__年12月14日 正式推出。经费投入少、见效快,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资源库的一个突出特点。

20__年与有关业务部门进行了洽商,起草了资源采集的工作流程。利用cnki的体系编制了资源库的主题词表。使得入库的元数据采集有标准可依。

资源库共设有11个一级栏目大致分为三类:统计数据、政策法规、院内成果。

目前已具有正规资源库的使用价值。库内内容主要有:

文献资料6类、年鉴5种、年度报告、统计公报类7项、截至20__年月11月中旬,库内各类资源已达到3万余条。库内已存放有20__-20__我院学术年会全部入选文章;1949-1999年中国教育50年大事记、1996-20__共1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1996-20__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1999-20__年__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1952-20__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数据、20__年欧洲高等教育主要数据、20__-20__年全球教育统计数据比较、世界银行20__、20__年度报告、1998-20__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数据、1996-20__共15年__市教育统计资料等。以上数据直接采自市教委、教育部、国家统计局、__市统计局、联合国教科文统计所(简称uis)等,故权威性高、准确性强。

政策法规栏目下共收集各级各类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128个。

三、 培训

开展培训是提升服务能力,充实研究基础,加强内部建设,构建和谐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十一五”期间,中心承办了“全院骨干人员信息技能培训计划”的干部继续教育培训任务,除举办信息应用技术培训外,还举办了专业软件以及处级干部在线学习的专题讲座主要做法是:

(1)坚持按需施训,努力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重点、设置培训内容。领导干部重点培训,科研人员及时培训,骨干人才优先培训”的培训新思路。设计了更加符合我院实际、贴近干部需要的课程体系。对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起到了明显作用。

(2)落实责任分工,加强分类指导,努力实现培训的整体推进。针对办公地点分散在四处的现状、工作任务和培训要求各不相同的情况,我们认真落实培训责任制,送教上门,使各类培训按照不同要求分头展开、整体推进。

干部人事处从培训计划的制定到培训内容的审定,从开班动员的组织,对培训实施全程监督、具体指导和协调服务,保证了培训任务的落实。

(3)把握培训重点。根据科研骨干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我们在抓好各类培训的同时,重点突出了领导干部、科研骨干的强化培训。

五年来,除举办各类信息技术讲座外,中心全体技术人员还编写了《

计算机应用常见60问》小册子、《计算机常用软件20个》、《电脑应用技巧60个》视频教学光盘、《国外教育网址精选60个》上网光盘等供我院科研人员和职工使用。这不仅是技术服务同志对多年技术服务工作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的升华,更是将本职工作与科学研究结合、个人研究与团队合作结合、重点工作与一般工作结合、计划工作与临时工作结合的具体体现。

四、 “十二五”展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在这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建设美好的未来。决策与执行完美的结合,是创一流合奏的和谐音符。

将教育信息中心建设成教育研究信息资源的组织、集成、研发服务中心, 建设成__教育科研网、库建设与维护--技术支持中心。有许多工作尚待完成,更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不仅有机制问题,也有发展问题。特别是要:

更加专业化(在资源建设的内容、形式与传播技术上)。这是对中心自身实力的挑战;

一二五规划篇9

二、积极构建科学、精细的税收征管体系,管理水平显着提高

创新管理载体,深化征管改革。完善“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按照“目标引领,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在税务管理中引入iso9000525户。所得税汇算清缴质量稳步提升。,开展汇缴电子申报试点,-全面推行汇缴申报电子化,逐步实现汇缴户100%电子化申报。积极探索分行业所得税管理,,提出建筑业、餐饮业所得税征管意见。联合国税印发《关于加强建筑安装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加强餐饮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工作全面推进。截止底,全市共有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单位7244户,已实行全员全额申报6825户,明细申报总人数16.84万人,全员全额明细申报率94.22%,其中高收入行业733户,明细申报率100%。自行纳税申报和完税证明开具工作稳步推进。-,累计受理年所得12万自行纳税申报2251人次,平均年申报约563人,补缴税款127.36万元,连续四年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目标任务。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完税证明开具范围,从重点纳税人逐步扩大到全部全员全额扣缴单位和其他需要个税完税证明的单位和个人,开具份数从的180份一跃扩大到的31968份。-累计开具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160848份。强化涉外税收征管,开展税务审计19户次;强化非居民税收管理,实行外籍人员“一人一档”管理,开展外籍人员约谈。非居民税收征管工作实现零的突破;成功开展反避税案件1例。

规范基金费征缴。征收职能逐渐强化。选择141家重点缴费单位由市稽查局组织社保费缴费基核实,社保部门纳入征缴计划正收。开始征收城镇居民医保费,十五期末接手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逐步完善征管措施。推进“一票多费”工作和社保“金保工程”系统上线运行,县局全部实行“一票多费”征缴方式,至底,全市实现缴费基数统一、社保编码统一、参保人数统一。细化征管措施。建立日常申报监控制度,分析社保费征缴计划,逾期未开票和社保费欠费企业和其他基金费疑似征收不足企企业名单,督促管理单位催报催缴、清缴欠费。推进参保扩面。落实签约参保 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十一五”期间,先后对重点纳税企业、区域重点行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交通、教育卫生、中介机构以及高收入行业个人所得税、地税发票等行业开展了税收秩序专项检查,共检查纳税人1533户,累计查补地方收入14756.

17万元。以来,在总局统一部署的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中下,开展了“蓝光一号”等突击检查行动,全市共查处各类发票违法案件21件,对重点场所组织开展了7次集中专项整治活动,打掉发票售假团伙4个,捣毁发票制假窝点3个,收缴涉案发票7万份。通过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有力地打击了各种税务违法行为,起到了查处一案,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作用,为建立良好的税收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积极构建多元、高效的税收服务体系,服务质效显着提高

更新服务理念,规范服务标准。坚持“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为目标,强化“六个理念”,加快“六个转变”,全面落实“3456”纳税服务要求。建立纳税人需求分析制度,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以征管业务流程为主线,以税收执法责任制为基础,与岗责体系密切衔接,制定了纳税服务工作规范,明确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健全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评议评价制度,强化日常监测考核,实现税收服务形式、手段、内容和效果的统一。制定《办税服务厅规范化管理办法》,规范办税服务厅窗口功能,明确地税窗口职责,优化办税服务业务流程,简化程序,减少环节,设立管理服务平台

,纳税人申请办理的各类涉税事项集中归口统一受理或办理,实现了一站式服务、一窗式管理、一户式储存和一票式征收。

建立长效机制,打造服务品牌。坚持以纳税人为中心,注重纳税服务环境的改善、服务质量的提升、服务品牌的优化,把为纳税人服务融入了办税各个环节,每年推出一批有特色、有实效、有影响的服务项目,在倾心倾力服务中,不断总结完善,塑造并提炼出“地税与您相约”纳税服务品牌,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情感色彩,为构建优质、高效、规范、透明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注入了丰富内容。

五、积极构建一体、共享的信息技术体系,信息技术显着提高

信息化基础平台日趋完善。响应金税工程(三期),高标准建立了上达省地税局、下联基层税务分局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平台,全系统配有小型机两台、服务器20余台,核心交换机、路由器4台,节点路由器、交换机60余台(套);组建独立于内部网络运行的外部网络,内外网单独运行,隔离网闸设备提供内外网间应用的信息交换;征管软件核心业务应用实现市级集中模式处理,部分业务上划省局,构建完成了基础软件统一的技术应用平台,信息化应用实现了对全市地税

系统所有税(费)种业务、税务管理所有环节、各级业务机关的全面覆盖。

税收征管信息技术应用体系日趋完善。统一征管软件应用不断深入,继ahta于上线后,改版后的ahta也于初成功上线运行;基于tips应用模式下的网上申报纳税服务系统为全市万余户纳税人提供网上申报纳税服务;纳税服务平台、税收管理员平台、信息管税平台等一系列税收业务类软件应用有序推进,为税收管理员税收征管软件一体化应用、提高税收征管信息化应用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分步整合单独运行的各类应用软件,先后开发的基于核心征管软件环境下税库联网系统、车辆税收管理系统、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管理软件等,弥补了核心征管软件应用的不足;实施的规范数据采集处理行为,全面提高了信息共享和利用水平。

行政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体系日趋完善。全面推广应用公文处理系统,系统内实现了公文处理电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内部综合信息管理网站3次改版,依托内部信息网,网上政务与事务管理、网上视频培训、网上考试、网上资源数据库等应用广泛展开,电子邮件市县立体布局,行政管理信息化手段有效增强。

外部税收信息交换体系日趋完善。tips环境下的税库行广泛联网为70%以上的税费收入入库的网络化、电子化提供了畅通的渠道;地税与社保部门联网,社保费征缴数据实施在线交换;地税与工商联网,户管信息实施比对;地税与国税联网,涉税数据广泛共享;地税与交通、保险等部门的联网,基本建立了信息交换共享机制。

决策分析技术应用体系初步形成。以数据仓库技术为基础,应用数据挖掘的先进分析技术,通过多渠道的信息集成、共享,对征管数据、行政数据、外部数据等多类数据集中进行综合加,实现对各级税务机关和人员的税务业务处理和执法行为、纳税人的主要涉税信息的全面监控和分析,为规范执法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

六、积极构建和谐、激励的队伍管理体系,队伍素质显着提高

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加强。以提高素质、培养能力、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核心和表率带头作用。强化

理论武装,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完善市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系统学习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扎实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学习、集体研讨、专题讲座、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学习效果,每年的集中学习均在24次以上,平均每个季度至少组织1次专题集体研讨。强化作风建设。修订完善党组议事规则和局长办公会议等制度,认真开好各年度的民主生活会,落实基层联系点制度,落实局领导接访制度,改善基层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积极帮助基层和干部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修订完善《“基层先进领导班子”创建活动意见》,建立健全科学考评指标和体系,坚持开展一年一次的“基层先进领导班子”评比表彰,规范、激励基层领导班子的行为。

思想政治工作改进提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加强理论学习,每年制定专题理论 专业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落实《干部教育培训纲要》,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目标,大力加强专业能力建设,积极打造学习型机关。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坚持开展年度培训需求调研,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修订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规定》,制定《工作人员学习积分制管理办法》,将学习积分与干部的培养、选拔、奖惩、能级评定和管理结合起来。加大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每年用于教育培训的资金超过100万元。建立系统兼职教师队伍,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兼职教师培训。开展大规模的岗位培训。系统人员全部参加以更新知识为主的脱产培训,其中

(六)积极构建开放、有序的组织文化体系,社会形象显着提高

地税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大力实施“文化兴局”战略,充分发挥地税文化的引导、激励、凝聚、约束功能,初步建立了开放、有序的地税组织文化体系。,在认真总结地税发展历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地税价值理念体系。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实践“淮水禹风、聚财富民”的地税价值观,以“团结、奉献、务实、超越”的地税精神凝聚力量,以地税道德行为规范提升素养,以地税文化环境熏陶气氛,以地税文化标志引导形象,以地税发展愿景激发斗志。经过深入学习、广泛宣传、积极实践

,地税价值理念已得到全体地税人的深度认同,其凝聚力量、激发热情、约束行为的作用,在地税事业的科学发展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释放,并逐渐实现了理念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地税文化价值理念已成为系统宝贵的无形财富。建立统一规范的行为文化。

对各项 回顾“十一五”期间的地税工作,虽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着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收管理基础还不够牢固。主要是税源管理基础还比较薄弱,数据信息利用不够充分,税收征管各环节之间业务衔接不够紧密,“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二是税收执法还有待进一步规范。执法责任制落实还不到位,依法治税能力需要提高;三是税收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与建立服务型机关、与纳税人的实际需求仍有差距。四是干部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与现代税收征管的要求尚有差距,考核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干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队伍的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这些不足和问题既是工作的潜力,也是“十二五”时期全市地税工作的主攻方向,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二五”全市地方税收发展规划思路

一、“十一五”时期地税工作回顾。(略)

二、“十二五”时期地税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 税务管理全面升级。管理模式更加符合信息化发展要求,征管方式方法更加先进,征管流程更加规范优化,纳税人分类管理更加科学,内部职责分工更加合理,专业化协作更加有效,评价机制更加有利于征管持续改进,税收征管质效和纳税遵从度大幅度提高。

税干素质显着提升。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人本管理机制,

规范办税服务。完善服务功能。按照“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要求全面实行“一站式”服务,完善全程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等办税服务制度,积极推进自助办税服务,全面推行“同城通办”。拓展多元办税,建立以网上办税为主体,上门办税等方式为补充的多元化办税体系;完善网上办税功能,拓展网上办税业务范围,积极引导纳税人选择网上办税。积极推进电子申报,实现纳税人电子信息和纸质资料的“一户式”管理。简化办税流程,完善纳税人电子信息“一户式”查询和存储,推广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

切实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及时公布和更新涉及纳税人权益的环节和事项,自觉接受纳税人和社会监督。依法处理税收违法违章行为,合理使用行政自由裁量权,充分保障纳税人依法享有减免退税权和保密权等法定权利。完善工作质量考评机制,定期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严厉查处损害纳税人合法权益行为;畅通与纳税人的沟通渠道,定期汇集和分析纳税人的需求,及时满足纳税人合理需求。加强纳税信用评定管理,强化纳税信用评定结果应用,建立较为完善的纳税人自愿遵从评价机制。

强化执法监督。坚持日常、专项、专案和综合执法检查,加强税收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认真实施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深入推行税收法制员工作制度,积极落实重大处罚“两告知、一签字”及备案制度,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完善税收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体系,健全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严格实施执法过错责任追究。

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职能作用,组织开展专项和专案稽查,严格举报案件的查处,实施重大案件曝光。严格执行涉税案件立案和移送制度,使涉税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有力的打击,保证税收公平。

加强社会协作。建立健全地方税收综合治税保障体系,加强与财政、公安、工商、银行等单位以及社区组织、行业协会等部门和组织的合作,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大力开展纳税服务志愿者活动开展志愿服务。

(三)突出管理创新,推进征管改革

一二五规划篇10

1.引言

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我国“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等方面的重大任务进行了详细阐述。随后,全国各地都深入贯彻落实《纲要》的有关要求,制定各地方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同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关于加强“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建规〔2011〕31号),提出“通过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对于促进城镇化和城镇建设有序发展,推进城镇发展模式转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配合惠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按照建设部《关于加强“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要求,保持城市总体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建设的控制和引导作用,惠州市也随即同步启动了《惠州市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2、惠州市“十二五”城市建设规划

2、1规划思路

惠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属珠三角经济区。城市内部形态由白云嶂、红花嶂等自然山体以及东江、西枝江、淡水河等隔离,呈典型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布局。规划采用对“十一五”城市建设规划的实施进行评估、对照“理想城市”强调目标导向、采取多规协调,融合部门计划明确建设重点、综合统筹,主导土地空间推进项目整合等编制思路。

2.2城市土地供应量预测

检讨近年来城市规划和建设,利用历次总体规划用地情况资料和城市建设批地资料,分别分析近年来城市建设速度及其与政府土地供应量的关系〔1〕。

规划采取基于人口发展、经济发展、城市用地增长趋势三种方法的用地需求分析。基于人口发展的用地需求分析至2015年末,规划区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约291平方公里。基于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分析,则至2015年末预计规划区共需301.72平方公里。基于城市用地增长趋势的用地需求分析至2015年末规划区总建设用地需求约294.38平方公里。

2.3用地供给分析

2.3.1基于城乡规划的用地供给分析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确定2020年规划区建设用地总规模为363.90平方公里。规划区2010年末现状建设用地为209.38平方公里,则2011-2020年可新增建设用地154.52平方公里。若此部分用地平均分配至“十二五”和“十三五”,则2015年可新增建设用地77.26平方公里,总用地共计286.64平方公里。

2.3.2基于国土部门的用地供给分析

根据国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年规划区建设用地指标分别为417.73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209.38平方公里,则“十二五”可新增建设用地208.35平方公里。

综合以上各种分析方法并校核,规划区未来可供建设用地规模约为288-388平方公里。由此,规划期末建设用地规模按291平方公里控制。

2.3“十二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3.1近期建设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理想城市”为目标,围绕“转型与拓展”的主题,推进城市建设,将惠州市初步建成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和部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初步建成具有岭南文化特色、宜居宜业、亦文亦游的现代山水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初步成为深莞惠都市区和粤东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2.3.2用地布局

按照资源集约导向的用地布局,采用:

轴线拓展,TOD引导开发:规划考虑结合莞惠轻轨、深惠城市轨道的建设,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轨道站点为中心,建立公交线路与轨道站点的接驳,以400~800m(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以此为基础推动城市TOD新城建设,实现各组团紧凑开发。在旧城中心地区进行更新改造,利用公共交通导向,结合轨道站点,转变旧城用地结构,实现城市功能的增加和中心服务功能的提升。

规模集聚,整合产业用地:依据转变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目标,结合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布局,贯彻“集约发展、创新发展”,提升产业类型、集聚产业规模、打造创新空间。整合各类型产业及生活功能区,同时着力促进功能区与城镇中心的融合。

控压工居,优化用地结构:结合相关“三旧”改造项目,对现状旧城用地进行调整,确定近期重点改造与完善地区,疏散旧城过密集的居住、工业职能,尽量引导用地改造向需要提高比例的用地类别发展,重点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提高城市品质。完善城市新区,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园绿地等环境建设,增强个组团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图1)。

2.3.3规划管制

先底后图,控制用地蔓延:优先关注维持地区生态环境的战略性资源,切实落实各层次规划对地区生态环境的控制要求,建设规划区绿色开倘空间,构建区域生态格局。

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敏感程度,划定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各区实施相应的开发建设管制措施,并划出“黄线、蓝线、绿线、紫线”。

2.3.4 重点地区规划指引

规划重点建设地区:惠城组团-“五大新城”(包括江北新城、东部新城、南部新城、惠博新城、中职新城)和惠南科技产业园、火车站地区;仲恺组团-仲恺新中心区、“1+4”战略新兴产业园区(液晶产业园、LED产业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惠云生态创意产业园)和万兴工业园;惠阳-大亚湾组团惠阳片区:惠州副中心和“一区两城三园”(包括惠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玉东方珠宝城、伯恩光学城、洋纳工业园、良湖工业园、行诚工业园);惠阳-大亚湾组团大亚湾片区-高技术创新产业区、石油化工产业基地、港口物流产业基地、滨海旅游休闲产业区和中心北片区。

重点改善惠城组团桥东-桥西地区、两江四岸地区。仲恺组团的陈江中心区、仲恺大道沿线地区,惠阳中心区以及大亚湾澳头地区(图2)。

2.3.5从“城市经营”的角度对影响城市发展的重大项目进行策划安排。近期建设规划不应停留在简单地在空间上落实计划和执行计划中的项目,而应使这些项目的规划建设成为整合和优化城市空间的过程。因为这些主要由政府公共投资的重大项目不仅对于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有着决定性影响,而且本身就可能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2]。因此,规划从城市经营的角度出发,提出若干对城市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并分年度滚动编制项目计划,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2.3.6 规划实施政策和机制的建立

为了保障规划的实施,近期建设规划着重将规划所确定的目标、蓝图转化为政策层面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手段,力求使政策研究与实际运作相结合,因此规划的成果不应只是专业技术报告,更应是操作生很强的政府文件,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政府部门统的行动纲领,使规划所确立的政策在政府各职能部门、机构和经济实体发展的政策中得到全面体现〔3〕。规划提出了推进城乡规划设计编制工作、完善土地储备年度实施计划、构建近期规划综合统筹平台、建立规划实施宽严自恰机制、完善规划动态绩效评价工作等保障“十二五”城市建设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陈小卉.近期建设规划的实践及思考―以宜兴市近期建设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3,27(2)

一二五规划篇11

现在大陆的经济发展情况,正如那时的台湾。人民币近几年逐渐升值,以及2007年大陆公布劳动合同法,要求资方必须调整步伐,重视劳工福利、以及环境保护等,这些过去在台湾发生的情况,现在也在大陆上演。

面对环境的转变,台商也站在升级转型的抉择路口。

对台商来说,目前有几条路可走。首先是就地升级,透过创新技术继续向上发展,以提升产品价值。其次,部分台商则选择转移阵地,西进或南迁都是选项。或是从珠三角转移到中部或西部省份,也有部分台商决定搬迁到越南、柬埔寨等国,用空间换取更佳的获利机会。

而另一种升级转型,则是经营方式的转变。早期到大陆的台商,多数从事加工出口外销,将产品销往欧美等国。随着大陆内需市场的崛起,台商不但可将产品由外销转为内销,另―方面,也可从制造业转型为服务业,这些都是台商调整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

台商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大陆的“十二五”规划以及ECFA后续协议,正好可提供台商切入的机会。

大陆今年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提高居民收入水准,为扩大内需定调。面对大陆庞大的市场,正从外销转型为内销的台商,可以跟进“十二五”规划的政策方向,掌握切人大陆市场的商机。

除了扩大内需市场,“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为了发展7大战略新兴产业,大陆也积极提供各种优惠配套政策,计划将这7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从目前的1%,10年后可以跃升到15%。对台商来说,计划转型升级时,若能多关注大陆经济结构的转变,跟进大陆政策,就能把握机会加入大陆的产业供应链。

大陆的7大战略新兴产业和台湾推动的“6大新兴产业”(生物科技、观光旅游、绿色能源、医疗照护、精致农业、文化创意)及新兴智能型产业(云端运算、智能电动车、智能绿建筑、发明专利产业化)有部分重叠之处,若双方分工合作,消极来说,可避免恶性竞争;积极来说,可开创互惠双赢的局面。

尽管台湾的市场和大陆相比相对较小,但未来台湾也可以引进日本的技术,强化在地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两岸同时可以携手合作,如电动汽车、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双方都在发展的产业,甚至可透过“经济部工业局”的“搭桥项目”,进行双向沟通,双方业者共同努力,创造优势互补。

日前举行的“第8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中,两岸签署LED照明、太阳光电及平面显示器3项备忘录,并以LED背光组、LED照明器材设备与太阳光电系统,为建立共同标准的优先项目,也为两岸共同标准迈出了一大步。

由于大陆市场够大,足以发展一个世界标准,而“标准”背后包含创新、专利与智能财产权等部分,建立共同标准可说是两岸企业家合作的极佳切入点,台商可利用大陆庞大的市场,发展属于我们自己的产品,创造更多商机。

掌握发展契机之外,ECFA的后续协商,也可为台商提供不少助力。ECFA/&年元月生效,后续还要推动包括货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保障、争端解决等4项协议。其中货品贸易与服务贸易,也都是台商争取转型升级的一大良机。

在货品贸易协商部分,一旦未来完成后,台商从台湾进口零组件到大陆,大部分都可获得免关税的优惠,大幅降低台商成本,对于台商拓展大陆内需市场的竞争力,也大有助益。

此外,服务业的发展也是另一个行业重点。目前台湾的服务业占经济成长(GDP)的比重超过65%,而大陆-还不到50%;“十二五”规划中,大陆正计划培植服务业成为另一个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正好是台商进入大陆市场的机会。

由于大陆还有部分服务业尚未开放外资投资,未来在ECFA后续的服务贸易协商中,政府会尽力为台商争取投资大陆服务业机会,扩大开放门槛,协助台商捷足先登。

不过要打入大陆市场,最关键的要素在于“品牌”及“通路”,这2项也是台商起步发展较晚,现在亟欲抢进的部分。台商过去多从事加工外销,现在要转型到内销,对于品牌经营和通路布局不少仍在摸索中。

举例来说,宝成为国际运动鞋品牌耐克(NIKE)代工多年,现在已建立自己的通路,但店里头摆放的鞋子,却得从耐克买回来,放自己的通路。

一二五规划篇12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