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工程合集12篇

时间:2022-10-24 19:48:35

新建工程

新建工程篇1

党的**大报告中党的建设部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且提出了体现改革创新精神的总要求和一系列创新举措。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具有与时俱进的远见卓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指导原则和行动纲领。

首先,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顺利完成党肩负的执政使命的现实需要。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靠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来保证。我们党作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党的工作必须改革创新。这是新的形势下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关键所在。

其次,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党正确应对新课题新考验的现实需要。改革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奋斗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和目标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党的理论、丰富党的实践、完善党的制度的历史。我们党已经成立86年,在全国执政58年,这使我们党积累了治国理政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但也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惰性和脱离群众的倾向。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我们党已经拥有7000多万名党员,新党员数量大量增加,新老干部队伍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不断增添了新鲜血液,也使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要适应新变化、经受新考验、解决新课题,就必须在党的建设中大力倡导改革创新精神,不断进行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第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解决党的建设自身存在问题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的思路谋划和推进党的建设,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我们党的建设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等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中,以改革的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举措,以创新的精神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和办法。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大精神,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新建工程篇2

建筑行业随着现代化科技的飞速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当今建筑企业在社会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想要更好的开拓市场,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建筑企业必须要依靠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进一步的增强企业的建筑实力,有效的提高施工工艺和降低施工成本,紧跟国际发展趋势,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便是笔者对新技术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做出阐述。

一.施工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社会的不断高速发展过程中带动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施工水平在建筑行业也想用的得到了非常成熟的提升,针对近几年建筑施工中,不断的有新施工技术和工艺出现,这一系列的新工艺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不仅仅可以全面的解决过去传统技术无法解决的技术性问题,而且新的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广泛运用将施工进度得以有效提升。一方面它有效的将施工成本得以降低,而且对工作人员的作业时间也得以减少,另一方面更是将施工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得以有效保障,增强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二.施工新技术在具体工程中的应用

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运用,主要选取以下几点新技术作为主要阐述对象:

(一)防水施工技术

防水技术的运用主要是将施工部分有效的与水进行隔绝,还有就是建筑中与水相接处的部分需要有效的进行方渗透和防止有害的裂缝出现。在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科学合理,遵循正确的设计原理。利用多种有效的处理措施,例如多道设防和防排并用以及复合防水等,对于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也需要尽力科学合理的进行选择。

针对屋面防水方面,本文有效的提出了一种较为新型的施工技术,即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运用这种技术进行施工,首先需要将节点和板缝以及基层处理要全面做好准备性工作,塔楼屋面及裙楼屋面施工时涂膜应分遍涂布,先涂的涂料干燥成膜后方涂布后一遍涂料。铺设方向互相垂直,最上面涂层厚度不小于1mm.涂膜防水层的收头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不得出现流淌和堆积现象。防水层反起墙面不少。

对于外墙的防水,在施工中适宜采用加气硷砖墙施工,这样有效的防止灰层开裂空鼓,加气硷砌块墙体抹灰前需要事先在两种不相同的材料之间挂上钢丝网。等待钢丝网固定之后在全面的进行几面处理,在20%的108胶水里面掺入15%的水泥,配成浆体之后在对外墙进行涂刷。等待基面处理完成之后在进行抹灰施工工序,在砌筑的过程中严禁随浇随砌和使用较为干燥以及水分饱和的砖块。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控制10士2mm范围,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大于或者等于80%。在施工过程中通常情况都是分为三次才砌到顶部,采用钢筋硷过梁。这些施工工序完工之后,在后续的防水层施工中SKK水性超低污染氟涂料在找平层上以十字交叉各刷一道,厚度3mm,施工完后应及时进行淋水养护。

(二)EPS外墙外保温系统

EPS保温系统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体系,其发展至今的技术已经完全成熟。由于EPS在欧洲以及美国已经开始使用了近三十年,在美国的建筑工程中使用已经建成的建筑高达44层之多。所以,EPS保温技术已经完全形成了体系,在粘结层和保温层以及饰面层都可配套使用,在使用也有很多较为成熟的文件黑鱼查阅参考。但是EPS保温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优点和缺点,笔者对于其主要的优点和缺点有以下几点分析:

EPS保温系统有以下优点:

①有着非常好的保温效果;②原材料没有昂贵的价格,有利于用户接受而不排斥;③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工作人员和施工单位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完全掌握施工中的重点和要点,有利于技术的全面推广。

EPS系统的缺点:

①板材本身的性质有问题,导致其强度不是很高,没有交稿的承载力,在对外贴面砖的时候还要进行有效的强化;②吸水性比较高,如果出现了渗漏情况,板材非常容易变质,使得保温的效果有所下降;③板材出厂之后不能够直接使用,需要放置一段时间进行熟化,如果没有达到完全熟化的实践,将会导致板材质量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在施工时候板材将会出现收缩而使得整个系统开裂,出现新的问题没有安全保证。

(三)自流平水泥施工

自流流平水泥是在低水灰比下不经振捣能使净浆、砂浆或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和密实度的特种水泥。自流平水泥是科技含量高、技术环节比较复杂的高新绿色产品。它是由多种活性成分组成的干混型粉状材料,现场拌水即可使用。稍经刮刀展开,即可获得高平整基面。硬化速度快,4一8小时即可在上行走,3一5天进行后续工程,施工快捷、简便是传统人工找平所无法比拟的。那么在对自流平水泥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①施工环境要求。在夏季应该选择夜间施工,对于温度应当不低于10°,然而地面的水分湿度也应当保证在90%以上等;②自流平地面对基层要求较高,基层不得有松散的混凝土、油脂、杂物,尘土吸净;地面上的地漏、地沟、分格缝等要先用海绵条封住;原垫层所留分格缝需用与自流平砂浆同等材质进行封闭;③刷第二道界面剂之前和自流平施工前,要求界面剂表面要干燥,以便获得更好的连接性。施工时应注意保持通风;界面剂不耐冻,低温状态下,储存和运输时应保温;④施工中所用的水源,应当最好使用洁净的自来水,以免对表面的观感质量有所影响。⑤在寒冷的情况下,要用温水搅拌。

三.总结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在后期的施工中还会出现更多的新技术,以及新的施工设备和原材料,同时为了不断推进新技术的发展,在建筑行业全买呢的推广使用性新技术的力度,结合科学化的管理,在施工中取得好成绩,创造最佳效益,全面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新建工程篇3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施工新工艺

1.1 管桩的新切割施工工艺

切桩流程如下:搭设施工操作平台测放切桩标高组合钢线切割机在桩身上安装切割机连接液压泵与切割机开始切割吊机吊放桩头。它是利用抱箍、槽钢及木板搭设施工操作平台,平台顶面距切割标高控制在1.2m 左右以便于施工操作。测量人员在切割位置沿桩周做出明显标记。液压泵放置在方驳上,组合钢线切割机及喷淋降温设备运送到平台上,方驳与平台间搭设走道板方便人员上下。切桩施工人员上平台,将切桩机械通过膨胀螺栓安装固定在 PHC 桩桩身上,膨胀螺丝位置根据切桩标高确定。精确调整切割机的水平度,将切割钢线通过组合滑轮调整位置围绕在切割部位上,调节组合钢架前后位置,调整切割钢线松紧程度,启动液压泵,调试钢线运转情况,调节油压使之处于理想工作状态,进行切桩作业。切桩过程中吊机配合用钢丝绳牵固桩头,防止切割过程中桩头倾倒。

1.2逆作法施工技术要点

顶板及以上的土方开挖采用明挖法,由于地下管线类型众多,而且交错复杂。因此施工前应事先做好各类管线的情况核查,并做好施工交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人机配合进行开挖,管线周边至少1m范围内的土体采取人工开挖,以防止破坏管线;并和管线的业主单位密切配合做好管线的保护和迁移工作。土方开挖完成后,即可进行地模施工,再进行人防地下街的顶板。待顶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时,即可进行土方回填及地下管线改造和回迁。最后进行路面工程施工、恢复路面交通。

地下结构施工地下结构施工应按照“短开挖、强支撑、各工序紧跟、快速形成混凝土主体结构”的基本原则进行。“短开挖”是指每次挖土的进尺要短,以确保土方边坡和基坑的安全;“强支撑”是指在土方开挖时加设必要的临时支撑,确保顶板结构的安全;“各工序紧跟、快速形成混凝土主体结构”是指在土方开挖、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各分项工程要紧跟,尽量减少每个开挖段的施工时间,外墙、底板、立柱尽快成型,形成地下室混凝土主体结构,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受力性能。同时,施工过程中应结合施工监测结果和施工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建筑工程施工新工艺的应用和发展必要性

2.1 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工程成本

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所用的全部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根据用途的不同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国内目前主要的新型建筑材料所包括的范围比较广,诸如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高强度材料、会呼吸的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材料。材料是整个建筑的基础,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建材的选择在考虑技术性能的同时,必须兼顾经济型。实践表明,建材通常占工程总造价的一半以上,因此任何一个工程想要降低造价首先得从建材的选择入手。建筑材料无论是否被使用,必将长期承受风吹日晒、雨淋腐蚀等自然因素的作用,性能会受到耗损。建筑行业新工艺的运用,在降低建材损耗的同时,也可以为建筑提供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建材来替代以往性能差的建材。比如目前住宅楼和商品房建设所使用的页岩烧结多孔砖技术,它替代了以往的实心砖,不单轻巧易于施工,更便于二次装修,抗风化性能好。再比如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该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大范围使用,改变了以往先浇筑楼板,然后利用吊机进行搭建的多道工序,不仅减少了建材的损耗,而且节省了人力成本,对于建筑物本身而言,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能使建筑物自重减轻,降低建筑层高,提高了空间有效利用率,该技术已被应用于大跨度、大负荷和灵活变化空间的商场、教学楼等大中型公共建筑的建设当中。将由科研人员研究出的新工艺运用于建材的改造和工程项目的建设上,不得不说是当前建筑行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通过页岩烧结多孔砖技术、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等技术和PVC塑胶地面、快易收口网、HEC高强高耐水土体固结剂等材料在建筑行业中的实际运用,实现了节约资源、改进建材性能,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2.2 加快工程进度,降低时间成本

工程进度是衡量一个工程时不得不考虑的控制因素。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预设的工程进度表,能否按期完成工程,交付投资方使用,是衡量施工方资质的重要参考因素。建筑行业新工艺的运用,对于加快工程进度至关重要。近些年桩基在工程建设中的运用,与以往普遍采用的条形基础相比就有很多的优势。条形基础工程投人的人力和物力相当大,工期比较长,包括人工操作机械挖基槽、垫层、毛石砌筑在内的基础施工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再者,条形基础工程挖方量极大,容易产生沉降不均的问题,为此不得进步一挖深挖宽,砂垫层或毛石砂浆的用量将增多,增加投资方的建材投入的同时,又将影响工期。而桩基础则不然,钻孔灌注桩和预制管桩因其施工安全性高,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施工方所采用,它和条形基础相比基本上不存在常规意义上的挖方量,其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的施工速度快,工期极短。桩基础所需工期短这一优势,为那些受季节和气候条件影响比较大的区域顺利开展工程建设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得不在冬季施工的工程项目,桩基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天寒而造成的工期延误,保证一些紧要的工程按期交付使用。类似钻孔灌注桩基和预制管桩基这样的新工艺在建筑行业为数不少,它们都对加快工程进度,减少时间成本意义重大。所以说推广运用桩基础技术,不失为一种减少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的途径。

2.3 突破技术难关,提升工程质量

根据质监部门的相关报告,很多工程的质量问题无一不与材料有关,因此工程质量的提高必须从材料入手,而建筑材料的更新和突破是最重要的环节。土建工程对材料的需求量过大,因此建筑材料的生产与使用不仅要考虑生产材料本身所消耗的资源,而且要考虑使用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能源消耗越少,对环境的影响越小,反之亦然。在国外,有报道称日本清水建筑公司的科研小组经过反复的实验,发明了一种可以最大限度防止混凝土凝固收缩后出现裂纹的新工艺。其方法主要是,预先把砂子用液氮冷却,然后再倒入搅拌机同水和水泥搅拌均匀,从而使整个混凝土的温度在拌合过程中有所下降,可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纹。这种新工艺可使液氮的使用量比以往的直喷法节省20%-40%,并能使温度降低5℃,从而有效地防止混凝土件的开裂。

2.4 淘汰“三高两低”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建筑行业发展良莠不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三高两低”企业依然存在,这大大的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内建筑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而近年来,我国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坚持科学发展,以期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工艺的运用,势必将带动建筑行业一系列的革新,并将淘汰一批没有掌握新技术、新工艺,以高耗能、高投入、高污染来换得经济利益的小企业,实现国内建筑企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成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和大集团,促进建筑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而且将大大加快国内建筑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

结语

综上,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和提升工程质量,而且能够实现建筑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技术、工艺上的创新是建筑行业良性、快速发展的关键,也在提高工程的质量,淘汰三高两低的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新建工程篇4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172-0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在项目施工管理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逐步具备了现代管理概念的施工管理机制,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新技术、新材料与新结构的不断出现,施工管理也在不断发展,因此,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不断地创新施工管理,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要点

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一般比较长,施工工艺交叉繁杂,涉及的人员和机械设备众多,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另外还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客观环境因素,这些都会对工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难度较大,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新工艺、新设备的引进,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具体来说,建筑工会曾施工管理要点如下:

1.1 强化施工技术的管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一般比较长,施工工艺交叉繁杂,涉及的人员和机械设备众多,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另外还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客观环境因素,这些都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情况,并找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技术和施工进度同时也涉及到工程的成本问题。从施工技术方面来说,强化技术管理首先要加强对工程图纸的管理,要与工程设计单位、工程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及时发现图纸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从而使施工工序得到优化。其次,施工单位要要认真做好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工作。最后,要切实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要及时引进新技术,对于关键环节的施工技术必须能够做好充分的保障,要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培训,要做好工程关键环节的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工程施工监督,使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期完工。

1.2 强化施工材料的管理

为了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建筑材料一般都直接放在施工现场,同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管理建筑材料必须坚持从严原则,要建立材料管理台帐,认真做好材料的储运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程序和施工的进度使用材料。对于型材下料环节要进行严格控制。要加强对建筑材料库存量的清理和检查,材料管理员必须定期整理盘点库存材料,对于各种不同的材料,要进行分类堆放。特别是要加强对易燃物和需要防潮的物品的管理,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进行管理。要严格落实限额领料制度,施工之前由施工人员认真填写限额领料单,并依此进行限额领料。另外,发放材料都要进行登记,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1.3 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

要想改善建筑工程的质量,关键就是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人员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的核心,建筑工程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人去完成,因此,要想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首先必须保证人员的素质水平。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必须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特别是从事关键工种的人员必须百分之百持证上岗。要严格制定并落实施工质量奖惩制度,这对于保障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因此要把施工质量考核作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工作严谨业绩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同时做好先进经验总结推广工作。

1.4 强化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单位应该提高自身的安全施工意识,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措施,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施工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观念,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宣传,加强安全生产知识教育,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许可制。要注重创新安全管理措施,积极引进安全可靠的先进生产工艺,以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先进的施工技术为基础。

1.5 加强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涉及的专业较多,施工环节中交叉施工情况非常多,各项施工的专业性也很强,施工工作量往往比较大,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管理。在建筑工程中,机械设备能够完成许多人工无法处理的施工问题,不但能保证工程的建设速度,还能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操作机械设备的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保证机械设备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要做好工程施工的组织控制,需要工程管理人员积极发挥作用,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进度。因此,工程管控单位要注重工程管理工作,引进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同时注重加强对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工程现场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另外,工程管理人员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平,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

2 建筑工程创新管理措施

2.1 创新质量管理控制模式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等三大方面。而“人”又是其中最主要、最关键的因素,因为任何项目都是由人来管理完成的,我们既要把人作为质量控制对象,又要作为其他质量活动的动力。根据项目特点合理组建项目管理机构、配备称职的管理人员,在人员的选择上要选能力较强、全能型人才。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材料的采购应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合同、施工的具体要求综合考虑。另外要做好材料的保管,以免发生如水泥未堆放好受潮结块,钢筋的锈蚀等。

2.2 创新组织机构,优化施工企业内部人才结构

施工企业需要创新人员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内部人才结构,为企业发展注入鲜活的血液,使企业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通过优化内部人才结构,依靠新员工为企业带来创新的活力,依靠老员工带领新员工使其收获宝贵的管理经验,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使企业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获得长远的发展。

2.3 创新管理体制,落实责任制度

施工企业需要创新管理体制,首先需要将责任制全面落实,然后结合企业发展现状与市场环境,将责任划分完全,界定各个项目与企业的责任范围。创新管理体制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尽量规避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带来的风险因素,实现施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2.4 创新技术,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需要立足于技术的创新。只有积极的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创新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才能极大的推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的创新,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与新设备还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利于不败之地。

新建工程篇5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首先我们要深入理解建筑工程不是单纯意义上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建筑工程, 从狭义的角度上讲,建筑工程是一门较强的专业技术, 需要从管理、检测、 制图与计算机等专业相结合的综合性能力。其次是管理,建筑工程需要与管理相互融合, 才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才能确保安全与质量。再次就是在这个系统的建筑体系中, 要发挥创新模式, 顺应时展潮流, 摒弃传统观念, 劳逸结合。下面我们从建筑工程管理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 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

1.1 存在的现状

在我国建筑工程体系中,以自主管理、 委托他人承包管理与聘请他人承包管理模式为主。而前两种模式,对业主都存在着潜移默化的风险性, 就目前, 最具有流行的管理模式就是以合同为制约的聘请他人承包, 由业主全程监管模式, 大体来讲, 这就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基本现状。我国的建筑行业还不够完整,也没能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 所以我们必须着手这些问题的存在, 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在施工、 安全、 生产和管理方面的存在的弊端, 了解根本性问题, 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1.2 存在的问题

从存在的问题角度进行分析, 我国的建筑工程仍不规范, 从完整性角度分析,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从人才的配备角度上分析, 缺乏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通过以上不足, 得出我国的建筑行业不够合理, 因为一个合理的建筑工程不但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 更能够节约成本, 从而创造建筑业的市场效益。而我国恰恰相反, 技术手段的不先进, 管理人才素质普遍低下,项目工程转包层次化, 影响着建筑工程优势的发挥。相关的法律不够完善, 贪污受贿现象无法被遏制等等。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不足之处。

2 将创新观念融入建筑行业

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创新, 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创新, 毋庸置疑, 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创新, 因为时代在前进, 思维在前进,人民的生产生活都要跟上这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建筑行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将创新理念融入到其管理和技术中。建筑企业要深入了解创新的重要意义, 真正从思维观念上加强创新, 因为旧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要想让创新真正融入到建筑工程和工程管理中,必须在思想上打破传统规律。其次是将创新和技术相结合, 只有专业的才是最好的,建筑行业要重点培养技术和管理专业人才, 人员管理的结构上, 选用青年, 让他们多接触内部事宜,从而保证思维的活跃性。利用先进的科技, 从而使施工项目先进化, 再次是要使企业文化创新化,建筑行业的企业文化创新了,整个建筑业将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企业,只有建筑业的价值观正确了, 才能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完整化合系统化。

3 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的方法

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现状分析,我国要致力于解决不规范的现状, 使建筑工程管理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从根本上降低成本, 任用专业技术性人才和管理人才, 完善建筑业的法律法规。从思想观念上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 真正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安全保障以及建筑工程管理等做大做强。

3.1 在思想上创新

一个人要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企业也一样, 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左右整个企业的灵魂向导,建筑行业要从思想上转变,从观念上转变, 不能墨守成规,要将创新理念融入到企业中, 只有企业在思想上创新了, 才能在技术上创新, 才能在人员的管理上创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自身要重视创新对建筑业的长远性利益, 认识到创新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紧迫和艰巨性, 加强管理创新思维,任用高学历的管理型和技术型专业真正将创新工作落实到每项实处中去,不断去完善, 使建筑工程跟上时代的步伐。

3.2 加大力度体制创新

为确保建筑工程管理的稳步发展和创新模式的有效运行,一定要有完善的企业体制去调控, 从制约机制到奖励机制, 严格遵守责任制, 将项目做到明细化。实行考核机制, 做好监督工作,鼓励员工, 积极调动积极性,以安全为主要任务,在整体制度上做到创新, 团结一致, 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如有违法现象, 给予相关处罚。具体人员部门配置如图 1 所示。

总体来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比较有规模比较有程序的企业, 从人员的配备上和项目的分工上都很明确, 只要我们在体制改革上进行创新, 将创新融入到各个项目各个管理中, 真正落实到每一处, 就会使建筑业更好的发展前进。只有体制改革创新了,建筑业的发展才会在内部中得到体现。

3.3 创新调整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

有效的创新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才能使建筑企业有着更好的发展。建筑企业应该实行实际施工与施工管理的分离, 有效的保证施工管理能顺利的开展。还有就是要做好市场的弹性管理, 因为, 有很多的建筑企业都不是本地的建筑商, 更不熟悉本地的发展情况,大多都是跨地市经营的建筑企业,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过于高度集中的管理, 那么将可能因为决策的不及时,而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大。所以, 在建筑企业管理创新中, 主要发展组织机构, 并且,建立弹性管理以及集中管理的机制,相互作用, 使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更加灵活, 更能体现出管理的价值所在。

3.4 实行多方位的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不仅要做到灵活, 还要进行多方位的监督。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会出现很多出乎意料的事情,对于在施工当中出现事情都要进行多方位的质量管理。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每项的小细节和任何一个施工环节, 都要进行质量管理, 才能为建筑企业增加更大的利润。所以, 在建筑工程管理创新中, 实行多方位的工程质量管理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3.5 技术要创新

所谓管理要创新就是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用创新的思维、 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高科技设备, 利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设备, 以创新的经营模式去生产,以达到提高产品的技术和市场的竞争力度。建筑工程要求高质量、 高效率和低成本, 所以我们的管理技术创新了, 才能达到建筑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技术创新是保障, 管理技术的创新是铺垫, 只有劳逸相结合, 才能使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如日中天。

4 结论

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建筑业的市场竞争空前强大,创新管理技术和创新体制改革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社会在进步, 企业也在前进, 将创新融入到建筑工程管理的理念中成为建筑业最主要的任务, 只有将创新观念, 从思想中渗透到建筑业中, 才能真正转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思维, 将创新融入到企业文化, 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将创新融入到体制改革中, 才能真正把创新落实到建筑工程每个工作中,建筑行业把创新从思想和管理上再到施工技术上创新好了,才能把建筑业更系统化更完整化。所以,建筑工程管理离不开创新, 也只有将创新真正的与建筑行业结合。才能使企业发展走向更辉煌的旅程。

参考文献

[1]陈健. 试论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J]. 建筑管理代化.2002(1).

[2]张永光, 张佳音.浅论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M].2007 (2 ) .

[3]刘轶佳.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评价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

[4]祁神军. 建设企业集团多项目资源优化配置究[D].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9(11).

[5]钟胜华.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J].建筑设计管理,2009 (6 ) : 17-18.

新建工程篇6

现在中国的大地上,建筑工程随处可见,尤其是在一些二三线城市,正处在城市的成长期,都处在建设之中。比如说武汉,这几年发展得很好也很快,但是已经俨然成为一个大工地,现在目前绝大多数的处于发展上升期的城市都有着很多的建筑工程,那么,这些建筑工程应该如何管理呢?这是建筑企业正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很多先关的从业者们在思考的问题。建筑工程中也会自然而然的应用到信息技术,无论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还是在管理的过程中,都会引进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的管理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搞好建筑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成为现在建筑企业的当务之急。因为信息化的管理意味着高效率,而对建筑企业来说,高效率就意味着高收益。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

建筑工程项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但是我们往往看到的只是一个表面,那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各种多且杂的事务。但是结果是我们的建筑工程每天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施工,每天的进度都安排的十分合理,然后在某一天,你会突然间发现它竣工,富丽堂皇的出现在你的面前,丝毫没有了施工时的杂乱。一个建筑工程之所以能够顺利的完成施工,是因为有着科学合理的计划和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管理,指的是企业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科学技术,对施工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全过程的管理。建筑工程类型各异,所以所有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而即便是同一个项目工程,处在不同的阶段,管理方法也是不相同的,在管理上的任务、内容和目标都各有侧重。在IE时代下,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来更好的实现项目工程管理。现场工程管理需要创新,需要的是多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这里的“创新”其实就是“革新”,指的是新构想、新观念的形成和运用。企业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需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断创新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即核心竞争力培养的过程。

二、建筑工程管理及信息集成化建设

1、建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PMIS)

在IE时代下,将信息系统引入项目工程管理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手段,突出运用信息系统的方法,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存储、处理、分发的人机系统。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他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管理也是方方面面的,建设和开发相应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组织件,意思是说在这套管理系统中应该对企业内部的项目目标管理部门有着是非常明确的分类,对于项目管理的工作流程进行细化和规范,同时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项目信息管理制度,以保证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使用。其次,是硬件,指的是计算机设备。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企业中需要配备一些小型机、微机网络、微机等于计算机使用有关的硬件。再次,是软件,计算机的使用除了需要硬件支撑,还需要配备相应的软件,这里的软件指的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最后,是教育件。意思是说,有了完善了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之后,还需要有专业人员来使用它。那么,由于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以前从未接触过,所以需要对企业中使用该系统的人员进行培训,比如有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对领导的培训。做好以上几个方面,就基本完成了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2、信息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建筑工程管理是项目工程管理的一种,主要指的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工程项目过程管理主要是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以及工程建设全过程各参与方的管理。那么对于建设企业来说,他们主要负责的是施工项目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在项目施工管理中不,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存储及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数据。通过信息系统的分析,可以将准确的分析结果反馈给决策者,以供参考。辅助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和决策者都需要依这些信息进行规划决策、检查和监督。信息系统应用在工程管理中,一个核心功能是对项目目标实施有效控制。无论是项目的进度、成本或者是质量、合同目标都是需要依靠项目工程在管理的规划和控制的,当然也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

3、信息系统在项目工程管理控制中的作用

在实施现场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常用的方法也主要方法是控制,而控制的基础是信息。在项目工程的整个实施过程中,都离不开信息。信息时组织生产的出发点,生产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依靠信息的指导,包括反映生产过程的变化、调节生产节奏、控制生产过程等。信息系统的引进,使得项目的现场管理能更有效的进行,信息系统的结构和维护为项目工程管理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来实现现场工程管理信息集成化建设,这样可以整体提升现场工程管理的水平。在建设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实现信息集成化建设,指的是在信息使用的过程中做到一体化、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在现场工程管理的信息系统集成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工程化和系统化的基础上的。信息化的项目管理系统应该包含几个方面内容,分别是现场相关业务处理系统、综合办公系统和决策系统的一体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信息管理软件的升级以及功能的不断完善而不断的深入,在项目工程管理中也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开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要实现项目工程的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的是开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IE时代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在此基础上,开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是技术条件完全成熟了,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施工企业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需要网络硬件平台和成熟的软件做基础。那么,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他们要搭建网络硬件平台时,大多会选择局域网,而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一般不会选择自己开发,而是选择成熟的商品化软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编制项目实施计划。编制项目工程计划需要考虑到合同、有关参数和文件资料等。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编制工程计划。因为在工程计划中涉及内容众多,包括时间管理、范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整体管理等多个专业方面的信息。在这众多的信息中,编码体系、信息内容、信息流及内部信息管理制度又是重中之重。对于一个建设企业来说,他们所管理的工程项目规模越大,一方面意味着应、盈利越大,另一方面意味着风险越大。而对于风险管理来说,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强现场工程管理的信息集成化建设。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再定义项目管理与运行控制模式,将现场工程管理中的各项业务结合起来,实现联合监控,这样每个业务要进行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良好的信息互通,在进度控制上能够做到有把握,各项事务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达到实时沟通。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项目关系人也需要加强联系,实现信息的良好交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积极合作,使得整个团体都能成为一体,来实现项目目标的有效控制。

三、总结

建筑工程管理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现在在IE时代下,就是将复杂的事情变简单。信息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无疑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能将项目工程管理变得更加的科学、合理、有效。笔者认为,在这样一个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的时代,革新建筑工程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在关注工程管理的管理技能的创新的同时,更需要强调的是工程管理在艺术方面的创新,艺术性的创新一定程度上是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的。建筑业企业积极推进现场工程管理信息集成化建设,不断改进现场工程管理,建筑产品的质量就会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道致,郭成升,廖华.论现代工业工程在建筑业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3):1-21.

新建工程篇7

一、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

(一)帮助企业内部管理更加规范

企业要想获得更高更远的发展,和科学的管理是分不开的,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建筑行业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方面,因此建筑行业单位的管理更加复杂和困难。想要建筑行业有更好的发展,科学的管理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想要建筑行业单位发展壮大就必须首先做好科学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目前来说我们国家处于综合发展的飞速时期,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提高,对于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管是哪一个行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越走越远就必须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首先具备科学创新的管理手段,建立系统完善的管理系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提高企业竞争力

随着房地产业在近些年的飞速发展,加上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进入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门槛有所降低,加上建筑行业的这块蛋糕本来就这么大,因此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利润空间也在压缩。建筑行业要想实现既得利益并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首先要做的就必须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想办法降低工程成本,从而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三)优化配置施工资源的重要途径

建筑行业单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学习和研究创新的科学管理模式,努力探寻企业的科学管理道路。适当根据岗位的不同对施工人员进行安排,对人员进行最有效的分配,在这一分配过程中尽最大努力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每个岗位的人员的利益分配制度做到明确,保证日常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和进行,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

二、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况

传统的命令式管理模式在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企业中比较常见。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要求下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呈现,这种管理模式收到传统陈旧思想观念影响较深,整体上来说效益并不高。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建筑企业整体组织形式存在很大问题,企业生产效率得不到提高,更不要想让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淘汰陈旧的管理模式,采用适合企业自身的创新管理模式,这样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还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创新模式

(一)创新管理理念

首先,建筑行业单位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认真做好市场调查,生产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次,施工管理人员应该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生产中不要单一的赶进度,让施工工人疲惫不堪,为了增强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施工质量,就要提高施工管理的科学性,适当实施绩效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再次,绿色化观念深入人心。在国家目前大力倡导建设项目管理推广的背景下,要切实提高工程的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引入绿色工程管理理念在项目中。

(二)创新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行业单位的管理家属创新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技术上的创新。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信息化技术到来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应用极为广泛,当然在建筑行业也不应该例外。在建筑工程的各项数据的处理和应用上,计算机就体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建筑行业恶意摒弃耗时耗力的人工记录,计算机可以更加精准的进行记录和储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应用高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高科技人才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准。

(三)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及模式的创新

建筑行业单位要想发展得更长远,完善企业体制是最根本的。现阶段还有很多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固守着传统的管理体制,他们认为只有传统的管理模式才可靠,拒绝进行创新,这样做的后果只会让企业更加负重和停止向前。因此,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应该着力完善和创新企业的发展机制,对各个相关单位的考核也应该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一直往前走。

(四)建筑工程单位企业文化的创新

新建工程篇8

(2)在建设中擅自改变原有消防设计,人为造成火灾隐患。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为了便于经营、销售,只注重建筑的使用功能,忽视了消防安全要求,建筑各层的使用功能不是在设计阶段确定,而是根据售出后的单位使用需要来确定。在建设中随意改变建筑原平面布局和功能,改变原消防设计,致使工程在许多方面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如有的高层建筑原设计为办公、宾馆客房等场所,但在施工或出售后,改变为餐饮娱乐场所,随着使用性质的变化,消防安全要求也相应提高,但这些场所消防工程仍按原设计施工,致使新场所消防安全不能达标。

(3)内装修工程破坏原有消防设施。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单位在新建工程竣工后,都要进行一些室内外装修,装修工程往往是消防工程施工、安装阶段完成后进行。但许多工程原设计中往往没有考虑后期装修对消防设施的影响,而装修设计只注重装饰装修效果和场所使用功能,忽略场所的消防安全要求,加上装修队伍对消防设施的功能、施工要求知之甚少,在装修过程中极易对原有消防设施造成破坏。如有些营业性场所在进行吊顶装修时,未考虑原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淋头等设施的设置要求,造成许多喷淋头被新装修的吊顶造型、梁、隔断等障碍物所遮挡,其灭火功能受到很大影响{有的场所单纯追求装饰效果,擅自将场所内原有的自然排烟窗口封堵。使场所防排烟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有的场所为了美观。在消火栓箱、末端试水阀等处设置装饰面板,影响这些设施使用,

(4)建筑内单位多,消防安全管理混乱。许多高层写字楼、综合楼内经营单位多达十几家,几十家,这些单位往往在消防工作中各自为阵,未经消防部门审核擅自装修,随意改变建筑使用功能,挪用,圈占消防设施等现象普遍存在。给大楼消防安全造成威胁。

2、新建工程形成火灾隐患的原因分析

(1)许多单位和个人消防法制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商消防法制意识淡薄。不能正确认识消防部门审核、验收的目的和意义,不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申报审核,擅自进行施工,工程竣工后未经消防验收合格擅自投入使用,一旦被消防部门发现查处。不是积极去改正自己的违法行为。消除火灾隐患,而是到处找领导、托关系,希望消防部门给予特殊照顾;有的地方政府领导为了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对辖区内各类投资建设项目大开绿灯,在行政手续尚未办理的情况下同意开工建设,等消防部门介入时,已形成许多现实火灾隐患。

(2)工程施工队伍多,素质参差不齐,工作协调不够,在施工中造成许多火灾隐患。许多建筑工程的土建、装修、安装、消防工程施工等项目由多家单位施工,由于工作协调、沟通不够,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破坏,而在装修图纸报审时,在装修图纸中主要反映的是装饰装修效果和所选用的材料,没有反映建筑原消防设施的具置,由于装修图纸反映的情况有限,消防部门在图纸审棱中不能全面掌握装修设计、施工对原有建筑消防设施的影响情况。在审核意见中只是笼统地提出内装修工程不得对建筑原有消防设施遮挡。不得影响消防设施功能的意见,而在具体装修中,由于装修设计和消防设计的脱节,装修施工使许多已经安装完毕的消防工程遭到破坏。

(3)消防部门对新建工程的监督管理存在较多漏洞,由于消防机构警力少。任务重,很难对所审核的工程在施工期间定期进行监督检查,致使这些工程在施工中缺乏及时有效的消防监督,在施工中存在失控漏管的情况,部分单位擅自降低消防工程等级、变更原消防设计的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发现查处。

3、预防和减少新建工程火灾隐患的对策

(1)加强各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协调,把好审批源头关,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施工许可证时,要把工程消防设计是否通过消防审核作为前提条件之一,凡未经消防审核同意的工程,一律不予发给施工许可证,不许开工建设,工程竣工后,未经消防验收同意,建设部门不得予以验收备案,以督促有关单位严格按照消防法律法规规定对新建工程进行申报审核、验收。

(2)严格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消防监督管理,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在依法对申报审核的建筑工程进行审核的同时,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对建筑工程的消防监督专项检查活动,对各类建筑工程是否通过消防审核、是否按照消防审核过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施工工程中有无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依法进行处罚,并在建筑行业进行通报。要充分发挥基层公安监督机构的监督职能,对辖区内重点工程,省市消防部门在审核完毕后将工程防火设计和消防部门审核意见向辖区消防大队进行技术交底,委托消防大队定期对施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向原审核单位通报检查情况,避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失控漏管现象。另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推行对重点工程的消防监理制度。由监理人员对建筑消防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理,以保证工程质量。新晨

新建工程篇9

2积极推行保温工程新举措

通过多年摸索,逐步推广了保温工程、烟囱防腐独立招标、锅炉受热面厂家焊口到厂后第三方检验、锅炉吹管后委托第三方割管检查、实施关键节点二级单位督查、汽机扣缸和生产维护管理人员提前介入设备安装阶段、生产准备工作评估以及聘请专业事务所进行过程审计等做法,通过这些措施使工程建设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多台锅炉从锅炉吹管到168小时试运完成无爆管的良好业绩,尤其芜湖1号机组168小时试运后310天没有爆管;芜湖2号机组保持着168小时试运后连续运行107天,常熟100万千瓦1号机组在168小时试运后经过短暂临修重新投运后,连续运行409天的长周期运行记录。

3重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

中电投集团公司高度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确保新机组投产后技术、经济、环保指标处于领先水平。平顶山2×100万千瓦项目借鉴国内外先进成熟的设计理念,采用三维设计,进行创新设计和精细化设计,取得了7项国内纪录、11项创新技术、8项领先技术应用的丰硕成果。神头项目采用了间接空冷、侧煤仓布置方案、国内首台空冷机组“三塔合一”方案(烟囱、空冷塔、脱硫吸收塔三塔合一,取消烟囱)和凝汽式汽动引风机方案(节约厂用电10306千瓦,年节约费用1997万元)。田集二期主机参数选用600摄氏度/620摄氏度的方案、采用一级低温省煤器、外置式蒸汽冷却器、临炉加热、旋转电极除尘器方案。芜湖、福溪、清河、常熟项目采用空预器柔性密封技术,空预器漏风率降低到5%以下,提高了机组经济性。结合中电投远达公司在环保行业的技术优势,推行脱硫、脱硝、除尘环保打包采用BOT管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另外,集团公司正在与相关单位合作研究空冷机组小汽机直排问题。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中电投集团公司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工程四大控制和机组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升。工程建设未发生安全事故;工程造价居行业先进水平,其中平顶山项目创同类型机组行业标杆;工程建设工期控制在先进合理水平,其中开封和景德镇项目创行业标杆;工程质量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上海漕泾项目主要经济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平顶山项目投产后机组连续运行超百天,白城项目施工工艺质量优良,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新建工程篇10

(2)在建设中擅自改变原有消防设计,人为造成火灾隐患。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为了便于经营、销售,只注重建筑的使用功能,忽视了消防安全要求,建筑各层的使用功能不是在设计阶段确定,而是根据售出后的单位使用需要来确定。在建设中随意改变建筑原平面布局和功能,改变原消防设计,致使工程在许多方面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如有的高层建筑原设计为办公、宾馆客房等场所,但在施工或出售后,改变为餐饮娱乐场所,随着使用性质的变化,消防安全要求也相应提高,但这些场所消防工程仍按原设计施工,致使新场所消防安全不能达标。

(3)内装修工程破坏原有消防设施。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单位在新建工程竣工后,都要进行一些室内外装修,装修工程往往是消防工程施工、安装阶段完成后进行。但许多工程原设计中往往没有考虑后期装修对消防设施的影响,而装修设计只注重装饰装修效果和场所使用功能,忽略场所的消防安全要求,加上装修队伍对消防设施的功能、施工要求知之甚少,在装修过程中极易对原有消防设施造成破坏。如有些营业性场所在进行吊顶装修时,未考虑原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淋头等设施的设置要求,造成许多喷淋头被新装修的吊顶造型、梁、隔断等障碍物所遮挡,其灭火功能受到很大影响{有的场所单纯追求装饰效果,擅自将场所内原有的自然排烟窗口封堵。使场所防排烟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有的场所为了美观。在消火栓箱、末端试水阀等处设置装饰面板,影响这些设施使用,

(4)建筑内单位多,消防安全管理混乱。许多高层写字楼、综合楼内经营单位多达十几家,几十家,这些单位往往在消防工作中各自为阵,未经消防部门审核擅自装修,随意改变建筑使用功能,挪用,圈占消防设施等现象普遍存在。给大楼消防安全造成威胁。

2新建工程形成火灾隐患的原因分析

(1)许多单位和个人消防法制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商消防法制意识淡薄。不能正确认识消防部门审核、验收的目的和意义,不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申报审核,擅自进行施工,工程竣工后未经消防验收合格擅自投入使用,一旦被消防部门发现查处。不是积极去改正自己的违法行为。消除火灾隐患,而是到处找领导、托关系,希望消防部门给予特殊照顾;有的地方政府领导为了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对辖区内各类投资建设项目大开绿灯,在行政手续尚未办理的情况下同意开工建设,等消防部门介入时,已形成许多现实火灾隐患。

(2)工程施工队伍多,素质参差不齐,工作协调不够,在施工中造成许多火灾隐患。许多建筑工程的土建、装修、安装、消防工程施工等项目由多家单位施工,由于工作协调、沟通不够,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破坏,而在装修图纸报审时,在装修图纸中主要反映的是装饰装修效果和所选用的材料,没有反映建筑原消防设施的具置,由于装修图纸反映的情况有限,消防部门在图纸审棱中不能全面掌握装修设计、施工对原有建筑消防设施的影响情况。在审核意见中只是笼统地提出内装修工程不得对建筑原有消防设施遮挡。不得影响消防设施功能的意见,而在具体装修中,由于装修设计和消防设计的脱节,装修施工使许多已经安装完毕的消防工程遭到破坏。

(3)消防部门对新建工程的监督管理存在较多漏洞,由于消防机构警力少。任务重,很难对所审核的工程在施工期间定期进行监督检查,致使这些工程在施工中缺乏及时有效的消防监督,在施工中存在失控漏管的情况,部分单位擅自降低消防工程等级、变更原消防设计的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发现查处。3预防和减少新建工程火灾隐患的对策

(1)加强各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协调,把好审批源头关,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施工许可证时,要把工程消防设计是否通过消防审核作为前提条件之一,凡未经消防审核同意的工程,一律不予发给施工许可证,不许开工建设,工程竣工后,未经消防验收同意,建设部门不得予以验收备案,以督促有关单位严格按照消防法律法规规定对新建工程进行申报审核、验收。

(2)严格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消防监督管理,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在依法对申报审核的建筑工程进行审核的同时,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对建筑工程的消防监督专项检查活动,对各类建筑工程是否通过消防审核、是否按照消防审核过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施工工程中有无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依法进行处罚,并在建筑行业进行通报。要充分发挥基层公安监督机构的监督职能,对辖区内重点工程,省市消防部门在审核完毕后将工程防火设计和消防部门审核意见向辖区消防大队进行技术交底,委托消防大队定期对施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向原审核单位通报检查情况,避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失控漏管现象。另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推行对重点工程的消防监理制度。由监理人员对建筑消防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理,以保证工程质量。

新建工程篇11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影响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一、需要创新的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1)目前施工技术的状态。科学和技术不断发展,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从一个单一的技术开发作为一个广泛的施工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更加成熟的水平。特别是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建筑技术、新流程、新设备不断出现,因此,有许多问题都已经解决了,摆脱了很多技术发展的瓶颈。施工新技术,继续引导和促进改变过去低效率的现状,所以,施工效率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首先,它建设了一个新的建筑技术,大大减少了成本和增加了时间完成大量的工作,其二,是使得施工安全、施工难度降低,风险降低。目前,建设部推广的新技术,如深基坑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的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大型-直径钢连接技术,新型模板和脚手架技术使用,新墙建筑物能源使用技术、新型建筑防水和塑胶管使用技术、钢技术,整体安装技术和设备,公司的电脑使用和管理技术。

2)建筑技术创新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简单到复杂的经历,从低到高,从初始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施工技术创新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的必然选择的时期,是社会竞争的必然结果。因此,建设科技创新有自己的重要性,但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不仅指某种生产效率,但这个行业也是有前途的。近年来,中国的建筑技术不断创新,然而,很多新技术的出现,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看,仍然是一个很大的差距,是放置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开展施工技术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对于一些建筑公司,要加强建设和发展新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来推广应用的创新施工技术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其次,经济时代的要求。中国中央方面的和谐,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建设。建设技术创新和改善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基本要求。从经济发展的时代的角度来看,必须是原创,不符合经济时代的创新施工技术、落后的施工工艺需要淘汰,更新管理观念,提高生产力,促进建筑施工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的。

第三,建筑业是获得成功的必要途径。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之间的竞争,只有市场竞争比任何其他企业更有一个更坚实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才能够夺取制高点的建筑市场,为了打破瓶颈,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

二、建施工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大体积混凝土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是一种新的施工技术,当前建设工程已经很广泛应用。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水泥,所以它的作用十分强烈的混凝土的水化热,内部温度的土壤将急剧增加。在具体的建设,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热应力计算,你可以考虑使用分段积分铸造或浇注。然后,做混凝土运输、浇注、振动、机械和劳动力相关方面的计算。

2)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防水防水新技术

防水性质的技术意味着泄漏和裂缝的预防和控制危险的技术。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考虑到经济”的设计原则,选择最好的防水材料、防水施工、使用最合适的技术。首先,从屋面工程的角度,您可以使用聚合物水泥的复合涂层技术。有了这个新技术必须是在基层,板部分和一个节点处理。其次,建筑的塔楼和裙楼屋顶,它应该拿掉涂层。防水涂料层关闭头,你必须申请超过几次为了防止发生流淌、堆积。第三,在建筑外墙的防水施工为了防止石膏层开裂、镂空的问题,可以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前两个钢网材料用石膏隔离。在砌筑的时候,不能直接用过多的水的砖或干砖投入使用。

3)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钢连接新技术

钢筋连接用螺纹套管接头部分的新技术,如挤压插座连接器广泛应用在最近几年,这是目前大直径钢管连接的主要方法。钢筋挤压套筒连接:连接塑性变形由挤压压力钢套筒。它适用于大直径的连杆的方向垂直,水平,和其他的变形。和焊接、挤压连接与节能,没有受到钢焊接性好的和坏的影响,也没有受到气候的干扰。钢螺纹套筒连接:直螺纹锥度螺纹连接有两个连接螺纹套筒连接点。它是加工成钢螺丝终端,和两个头连接到电线通过螺纹套筒,预定的力矩值的钢筋接头整体地连接。建设速度快、不受气候因素干扰、质量稳定、方便实用。

三、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发展的影响

建筑工程作为支柱产业在中国的这一趋势不断发展前进,国家政策支持,增加一个大比例的投资,以及其发展前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项目已经非常成熟,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计算机领域。结合多媒体网络自动化的发展,提高施工效率,更有利于建设项目管理。建筑工业和科技产业、信息技术、提高建筑行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图纸CAC 清晰和有效,同时也可以用于建筑行业的施工项目管理,可以利用快速整合与国际标准。在建筑业,遵循科学、先进的技术、生产设备和技术,大规模的操作主要用于提高工业化水平、产品为建筑行业提供各种设备,提高施工标准类型,使用现代管理工具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更专业、信息技术管理系统。

住宅建筑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将继续上升,倾向于居民区的发展。在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施工技术,更重要的是在施工过程中会不断变化的趋势,将更好地服务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无穷无尽的力量。建筑材料和产品是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建设行业,主要用于建设和发展,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合理使用能源和资源,推广使用材料和建设性的类型相应的施工技术。专注于高性能添加剂的开发、研究和利用,开发成本更低、效率高的钢墙材料当选,因此,该方法用来减少土砖粘贴。经济发展将促进化工原料、化工建材、建筑、提高应用的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施工技术发展的作用。在未来的研究,施工技术应当和当前的社会和环境相互和谐的发展。开展主题的节能技术研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所需环境建设的整体水平。

四、结论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将会有更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大胆的应用,结合现代科学管理,建设生产会继续取得好成绩。与此同时,建筑业不断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建筑行业的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努力构建一个新的技术内容,也应该调整和补充,不断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尚岭,徐明明. 浅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J]. 科技资讯.2011(3).

[2]侯杰,彭秀玲. 建筑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科技致富向导.2011(8).

新建工程篇12

一、深刻认识实施科技*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区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要求

(一)充分认识实施科技*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区的重要意义。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区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后,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显,要继续保持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综合竞争力。

(二)准确把握实施科技*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区的目标要求。我区实施科技*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区的总体目标是以东莞成为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城市和省部产学研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以企业为主体,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要模式,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和对外科技合作,引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发展“两自”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创产业升级新优势。

具体目标到2010年实现:

1、全区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完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合作为途径和政府引导的技术创新体系。分别组建部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家和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家。培育发展专利服务机构1家、科技风险投资机构1家。

2、创新型企业大量涌现。培养发展一批拥有自由品牌和自主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抓好20家重点企业的创名牌培育工作,努力培育更多的本土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新增1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50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

3、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行业创新平台形成规模。充分发挥高校科技资源丰富的优势,联合北京大学共同建立《北京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东莞分中心》科技合作,共建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实验室、技术开发基地、生产基地和技术服务及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体系。推动纳米技术科研与产业化工作,大力支持东莞拓扑实业有限公司建立纳米技术科研与产业化促进中心,以龙头行业带动产业链快速发展,促进我区科技产业的发展。

4、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区专利申请量力争每年增长15%,到2010年全区专利申请量要达到7000件以上。

5、名牌带动战略全面展开。到2010年,再创6个以上的广东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4个以上的国家免检产品,2个以上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

6、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发展政策法制体系日益健全,科技发展基础条件平台体系日益完善,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市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

二、贯彻实施“科技*”工程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对建设科技强区的组织领导,区委、区办事处决定成立“科技*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书记游其晃同志担任,第一副组长由区委副书记、区办事处主任卢润江同志担任,分管科技、外经、经贸、民营、教育、人事、公安等工作的区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科技办、外经办、经贸办、质监站、民营办、财政分局、组织人事办、宣传教育办、农业办、广电站、公安分局、工商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等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科技办主任袁满坤同志兼任。

各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指定一名分管科技的专职干部,负责协调落实本社区居委会的科技工作,做好相关情况的上传下达、各种科技计划申报立项、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资金的申报和本社区的科普宣传等工作,并发动企业申请市级、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二)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设立科技*工程专项资金。从*年起,区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连续五年投入不少于1.65亿元用于科技事业,主要用于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全区科技进步水平。

加强对财政支持项目的监督管理,各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和规定用好资金,认真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按期完成科研任务计划。项目完成后,由科技办和*财政分局,依照有关规定对承担单位的项目执行情况进行验收。

(三)对于获得国家、省和市立项的科研项目,区财政根据市财政资助经费额度,按照1:0.5配套资助,超出当年预算部分的,由下一年度预算列支。

(四)积极扶持(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发展自有品牌,自主技术企业,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选取20家企业进行大力扶持,采取项目支持方式给予重点资助;选择1-2家科技型企业采取项目支持的方式给予企业科技项目贴息贷款;支持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对于在香港、国内新增成功上市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区财政给予100万元奖励。

(五)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对通过认定的科技型企业给予奖励。对通过市级民营科技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1万元奖励,对通过省级民营科技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对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

(六)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对通过新产品认定的,省级奖励3万元,部级奖励6万元。

(七)积极推动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区办事处将给予通报表彰。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每个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奖励;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每个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的奖励;新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的企业,每个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奖励。同时获得上述奖项两个以上的,按照最高级别奖项奖励。

(八)积极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对在*新设立的专利事务所,每所一次性资助3万元;对于年度*地址专利申请的数量比上年度增长300件以上和增长200件以上300件以下的专利机构,区财政分别奖励15万元和10万元。对经市审核符合条件的工业设计机构,按照工业设计机构投资额的20%给予资助,资助总额不超过25万元,且只资助一次。

(九)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发挥技术创新平台的载体作用。加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部级和省级技术研发机构、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鼓励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民间资本在我区建设各种公共技术平台,为全社会共性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加强企业技术平台建设,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工业龙头企业、重点外资企业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为企业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对于建立部级、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实验室的,区财政分别一次性给予250万元、150万元、50万元无偿资助;对于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区财政一次性资助50万元。

(十)积极实施专利战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专利制度建设,提高我区企业专利拥有数量和质量。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后,每件给予5000元奖励,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授权后每件给予500元奖励,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后每件给予300元奖励;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初审的发明专利每件给予7500元奖励;获得港澳台授权发明专利的每件奖励5000元(同一专利最多奖励2个地区)。

对于获得国家专利金奖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对于获得国家专利优秀奖的企业,一次性给予25万元奖励;对于获得省级专利金奖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5万元奖励;对于获得省级专利优秀奖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对于获得“东莞市专利金奖”、“东莞市工业设计奖一等奖”的企业,按奖项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对于获得“东莞市专利优秀奖”、“东莞市工业设计奖二等奖”的企业,按奖项一次性给予3万元奖励。同时获得上述奖项两个以上的,只奖励最高的一个奖项。

经市认定为专利培育企业和专利试点企业的,区财政分别奖励2.5万元和5万元。

(十一)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创新型城区,关键在人才,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引进人才的三个规定”,大力引进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按照东莞市企业人才迁户有关规定,优先解决符合规定的企业人才迁户及其子女入学问题。

(十二)加强科技教育培训与普及。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重点开展好大中小学生、产业技术工人、城镇居民和机关干部等“四类群体”的科学素质教育,全面推动我区市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于社区居委会、学校申请建立并经市科协认定授予的市科普示范社区、市科普特色学校,给予5万元资助;对于符合条件的单位被授予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称号的给予5万元资助;被授予省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单位给予10万元的资助;被授予部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单位给予15万元的资助。

(十三)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奖励为发展我市科技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根据《东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有关规定,区财政根据市财政资助经费额度,按照1:1配套资助:对新获得东莞市科学技术奖技术最高奖的,每项奖励30万元;对新获得东莞市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每项奖金为20万元;对新获得东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每项奖金分别为10万元、5万元和2万元。

(十四)*广播电视站、*网站等媒体要对“两自”企业和科技认定企业进行宣传报道,各部门要在各自的网站或刊物上,在有关场所对“两自”企业和科技认定企业进行推介。

(十五)工商部门要在职能范围内优先对科技型企业、科技中介机构办理营业执照,在法律法规允许前提下,尽量简化前置审批手续。

(十六)税务部门要落实好国家、省、市对科技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办理退税、抵税、免税等有关工作。

(十七)经贸、工商和质监站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严厉打击侵权、仿冒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企业按照本意见获得的资助资金、奖励资金必须专款专用,用于研发、冲减利息支出、技术改造或扩大再生产等,纳入相应的财务科目,否则取消享受相应政策的资格,并按有关规定追回所得资金、奖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