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论文

时间:2022-03-23 03:40:50 关键词: 管理系统 管理 管理论文

摘要:管理系统工程是以企业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组织管理技术,也是一门以系统科学、运筹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题的综合性交叉课程,其基本思想是坚持整体观念,统筹兼顾,运用有关优化分析方法,实现管理系统整体功能的提高。

管理系统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口岸核心能力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1现状分析

目前,总局开发建设了一部分卫生检疫的业务管理系统,包括口岸卫生检疫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卫生检疫电子监管系统、国际航行船舶电子检疫管理系统等,但是这些系统均为卫生检疫的业务工作系统,实现了大部分卫生检疫直接业务的管理,但未涉及到卫生检疫业务开展所需口岸核心能力要素的基础信息,以及信息统计、查询和管理,卫生检疫工作的业务管理部门或决策层想要获得各口岸的口岸核心能力基本情况,仍然沿袭传统的书面统计、调查等人工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同时受人为因素等的影响,获得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亦不能及时获取口岸核心能力的即时状况和动态变化,从而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2总体思路和目的

通过建立全面完整的全省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数据库,并及时动态更新,准确掌握各口岸核心能力的动态变化和发展情况,从而着眼全局,科学决策,统筹制定全省口岸核心能力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科学实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将国际卫生条例的口岸核心能力要求提炼出相关匹配条件设计在系统中,辅以日常主客观评价,实现对各口岸的核心能力的即时考评,提升管理效能和科学性,切实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和反恐怖防范工作。

3功能架构及功能描述

系统主要功能框架包含数据采集、统计查询、风险预警、即时考评和系统管理几大功能。

3.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模块主要分口岸核心能力要素数据采集和重要业务数据采集(重要业务数据采集虽然不属于口岸核心能力要素,但是基于业务管理的需要,并且为了能从侧面反映口岸核心能力的建设成果,因此选择了部分比较重要的业务数据进行采集)。

3.1.1口岸核心能力要素数据采集

口岸核心能力最主要的形成要素包括基础设施设备、人力和技术资源、工作机制资源,这些也是做好卫生检疫工作的基础要素,因此本模块设计了基础设施模块、设备模块、人力资源模块、工作机制模块等,具体功能描述如下:①基础设施模块主要采集各口岸卫生检疫用房、实验室、查验通道等的面积、格局等情况。②设备模块可细分为查验用设备、实验室检测设备、防护装备以及应急物资储备等,主要掌握各口岸现有的正在使用的各类设备的数量、种类、型号、功能、用途、使用期限,并要求各口岸根据设备的增加和减少情况,及时录入系统,使管理部门能够随时准确全面掌握各口岸的设备情况,做到对口岸的设备配置统筹考虑、科学调配,做到既满足需要,又不闲置浪费。③人力资源模块主要采集全省卫生检疫人员的数量、岗位配置情况(含动态变化)、人员的基本情况,含专业、学历、资质、技术职称、参加过的培训情况,工作经历、科研情况,并设定培训模块和能力评估模块(培训模块可放置学习资料,并对学习情况统计,能力模块可通过随机考试等形式对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估),使管理者掌握人员与岗位的适配情况,遴选专家,科学调配,制定培训计划。④工作规程、制度模块主要放置总局、省局、口岸分支机构制定的相关文件、应急预案、工作规程、工作制度以及应急工作流程、协作机制、国家标准等,供各级人员工作学习参考,并在应急时使用。

3.1.2重要业务数据收集

该部分可定期(月)收集各口岸分支机构的重要业务数据包括:查验的交通工具数量(含阳性数量)、出入境人员数量(含有问题的数量)、截获的各类医学媒介数量、卫生监督的数据等。

3.2数据查询统计

该模块可实现对各口岸不同要素的查询和统计,包括查询统计核心能力各要素的各种信息,也可实现模糊查询,例如查询某人员参加过何种培训,查询某设备使用期限等,同时可根据不同要求进行统计。

3.3即时自动考评

系统内设置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要求和标准(可及时调整和更新),可实现以口岸为单位将该口岸的口岸核心能力各要素与建设要求和标准进行匹配,进行自动考评打分。

3.4风险预警功能

该模块主要是提供信息功能,可将有关国际疫情动态和总局的预警公告等信息进行即时,并设置提醒功能,对一线人员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并可设定有效期,过期自行删除。

3.5系统管理

系统提供强大的后台管理功能,具体包括业务数据字典管理、组织机构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备份、日志查询等功能模块。

4系统设计原则和技术架构

4.1设计原则

①规范性原则。系统设计遵循国际通用开发标准,并按国家标准执行,结合项目需求,形成接口规范、数据规范、应用系统接入规范等。②可靠性原则。系统设计应保证长期大规模访问下系统的稳定性、可用性和运行性能,避免单点故障和关键信息丢失。③扩展性原则。系统采用模块化、组件化的体系结构,在技术架构和设计模式上保证技术的延续性,灵活的扩展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确保系统能够在数据及业务功能扩展方面的需求。④易用性原则。系统设计应符合一般用户访问习惯和要求,提供简便、灵活、易用的页面布局和功能选项。⑤安全保密原则。系统具备统一完善的多级安全机制设置,符合国家安全及保密部门要求,拒绝非法用户和合法用户越权操作,避免系统数据遭到破坏、窃取和篡改。

4.2技术架构

“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B/S三层结构设计,分为表示层、业务层、数据库层。基于windows2003sever操作系统,采用SSH开源框架实现。表示层采用Struts框架实现,业务服务层采用Spring框架实现,并且可同Struts框架有效结合,数据持久层主要采用Hibernate框架,并实行O/RMapping,对JDBC进行对象封装,建立Java对象模型的持久对象。集成框架的方法主要是利用Struts作为系统的整体架构,负责MVC的分离;在Struts架构的模型部分,利用Hibernate框架来提供持久层支持,业务层用Spring支持。具有不需要专门开发客户端程序、可跨平台操作、系统维护及时方便等优点,所有数据及大部分参数都存放在服务器端,系统运行维护、升级时只需操作服务端,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具体做法就是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根据需求来提出一个模型,将这些模型用Java语言生成Java基本对象,并编写出DAO接口,然后设计基于Hibernate的DAO实现,用于实现Java对象与数据库之间的转换和访问,最后采用Spring框架进行业务服务层的设计,提供管理和服务。

4.3数据库设计

“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MySQL数据库,MySQL是一种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而不是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仓库内,这样可增加速度并提高灵活性,并且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

5建设建议

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信息化管理不单是信息化技术层面的问题,不是开发设计一个管理系统便能解决所有问题,更多的是管理层面的问题,各级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重点推行系统的使用,并明确专人负责系统的维护,及时补充、完善、更新系统所涉及的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系统的效能,同时还应根据工作的发展变化、功能需求的变化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不断的完善。

作者:刘利辉 李自力 方洪 狄楠 张治富 李静 林建斌 单位: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管理系统论文:肿瘤资源库管理系统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使用医院信息系统,包括实验室信息系统、医生工作站、门诊管理系统、手术管理系统、随访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等和患者的临床资料。

1.2方法

以HIS为载体,将肿瘤资源库管理系统纳入其中,成为HIS子系统,将肿瘤资源库的标本作为医院资料的一部分加以保存,实现标本资料高效管理,方便工作人员对肿瘤资源库库存标本进行查询。新疆特高发肿瘤资源库收集的标本来源于入院的不同患者或者患者不同病程阶段的血液、手术切取的组织;病种包括食管癌、肺癌、宫颈癌、卵巢癌、肝癌、胰腺癌、肾癌、前列腺癌、脑肿瘤、骨肿瘤等,数量可达数万份;血液和组织标本储存于多台-80℃冰箱。要求肿瘤资源管理系统兼具信息录入、储存、浏览、检索、导出、数据维护、管理等功能,并具有操作安全、方便等特点。同时,肿瘤标本管理系统能够与医院HIS有机结合在一起,HIS为肿瘤资源库管理系统提供患者一般资料、历次住院情况、手术安排情况、随访资料,根据患者一般资料、诊断等条件,查询和筛选目标肿瘤标本。

2结果

2.1新疆特高发肿瘤资源库使用和构建的数据库

(1)患者资料库,包括患者的诊治时间、病理资料、预后资料;(2)标本使用资料库,包括标本的使用数量、标本质量、研究者使用情况;(3)研究资料库,包括研究结果等。

2.2肿瘤资源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1)录入功能:录入患者住院号,肿瘤资源库管理系统给出标本唯一标本编号,并且自动从HIS调出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姓名、民族、年龄、性别、籍贯、就诊日期、临床诊断、通讯方式、临床信息、治疗摘要、手术信息等)。肿瘤资源库管理系统提供标本信息(标本编号、入库编号、入库时间、标本类别、标本详细描述等);患者病理信息(肿瘤的体积、组织类型、分级、浸润深度、切缘情况、免疫表型等);标本存放信息(存放的位置、存放标本的数量等);标本的使用情况(出库编号、出库时间、申请人、申请单位、相关项目、审批人、操作者等);标本的质控信息(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实验人、实验日期等);标本废除信息(废除编号、入库编号、标本原始位置、废除日期、废除原因、经手人等)。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和随访资料等条件,查询标本库存和使用情况。(2)标本储存功能:肿瘤资源库管理系统能够储存工作人员每日收集的组织、血液标本信息,并且自动提取HIS中的病历信息,储存到资源库管理系统中。(3)标本和患者信息浏览功能:肿瘤资源库管理系统中,工作人员能够根据自行设定的多种条件查看肿瘤资源库中所有标本的各种详细信息以及患者的信息。(4)标本的检索功能:肿瘤资源库管理系统可按照工作人员需求设定查找范围,如入库时间、标本类别、标本来源、姓名、性别、住院号以及备注等条件进行查找,并可以将查询的结果导出至Excel文件。(5)数据维护功能:肿瘤资源库管理系统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获得的权限,将已录入的各项数据,如“标本编码”、“标本类别”等进行修改。(6)标本的导出功能:肿瘤资源库标本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条件查找功能导出所需要的标本信息,以Excel文件形式保存,方便使用者统计、总结。(7)标本的保密功能:为了对病人资料进行保密,必须确保数据的安全性。软件开发时对登陆本系统的工作人员设置了多级管理权限,即获取权限的工作人员才能对数据进行修改,而不知道密码或者非操作人员无权进入系统。

2.3肿瘤资源库管理系统的特点

(1)专业性强:肿瘤资源库管理系统作为专业的定制标本管理系统,所有标本资源的存储都是根据专业的需求来收集,在此基础上系统保存和收集的信息专业程度更高,针对性更强。(2)准确性高:肿瘤资源库管理系统作为专业的信息系统,对所收集的各种组织和血液标本的信息做到准确及时地储存、整理和分析。(3)实用性广:肿瘤资源库管理系统能根据研究工作的需求,利用计算机所建立数据库及时更新信息,及时地为医药科学研究提供多种必需的信息服务。(4)便捷的服务:能够帮助肿瘤资源库管理者从复杂繁琐又无序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以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的核心部分,满足各大实验机构在信息管理上的迫切需求。实现对各类型库存资源的有效管理,为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服务。

3讨论

设计一套计算机管理软件对肿瘤资源库库存标本进行信息化管理,肿瘤资源库管理系统在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优势,有利于全面了解库存标本的情况,更加简明、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库存标本数量、质量和使用情况。进一步完善肿瘤资源库的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更加准确地核算采集、存储标本的成本,更加具体化地评价库存标本的质量,肿瘤资源库成本控制更有效。通过肿瘤资源库管理系统界面直接得知医院每天手术的安排情况,肿瘤资源库取材人员能够灵活安排采集手术标本的时间,保证取材不遗漏。肿瘤资源库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授权直接获得患者的历次住院和门诊临床所有诊治情况及随访资料。

4结语

今后新疆特高发肿瘤资源库的工作重点是采集标本,除手术冰冻标本、血液标本外,还将包括石蜡标本,以及对入组的临床样本和数据进行科学实验鉴定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完善肿瘤分子标志谱临床研究专用的样本采集和应用体系,包括技术规范、资源库和实验分析数据库,这些都必须以肿瘤资源库的信息化管理作为基础,建立高质量的肿瘤标本和系统临床随访资料库,建立规范化诊治的多中心临床队列。我们应从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对肿瘤资源库库存标本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加以完善,形成良好的运行和使用机制。科学研究与肿瘤资源库的发展离不开多方合作。有了现在规范的技术平台,肿瘤资源库预计今后在各地州下设肿瘤卫星组织库,推广建库的经验和标准化操作流程,加强区域共享资源,构建良好的科技合作机制,形成完备的生物信息网络,以利于全区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共享资源,协作进行肿瘤科研工作。

作者:郭文佳 朱琳 舒晓敏 张园 董翔 王喜艳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肿瘤防治研究所

管理系统论文:飞行模拟机管理系统论文

1例行维护的管理

在飞行模拟器的运行过程中,传统的例行维护是按照飞行模拟机生产厂商的预维护手册来进行的,但是这种由生产厂商制定的飞行模拟器运行维护标准,往往是从厂商的视角出发设置的。其主要的目的是要保证飞行模拟器在运行过程中的运行质量和设备完好性,基本上都是保护飞行模拟器本身的内容。但是在飞行模拟器的实际应用中,应用主体对其的要求是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的兼顾,这就需要飞行模拟器的维护主体从飞行员训练效率提升的角度出发,结合飞行模拟器的实际,对飞行模拟器的例行维护标准进行改进。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的兼得还是要建立在运行质量管理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新的运行维护制度制定还是应该从制造商的维护手册出发,结合民航局颁发的CCAR-60部规章来进行。在飞行模拟器的运行过程中例行维护主要分为维护内容表述和周期间隔,因为时间间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所以在新的例行维护活动中可以依靠例行维护的时间来进行例行维护工作的布置,可细致划分为日检、周检、月检、季度检、半年检和年检,飞行模拟器检查工作的时间在不影响其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调整。同时在例行维护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还要注意对维护工作量、值班人员数量以及训练保障的合理平衡。

2故障处理与监控

飞行模拟机作为当前飞行员训练的主要方法,其自身的运行状况和完好率对飞行训练的质量和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飞行模拟机的运行过程中降低故障率提高故障处理效率极为关键。科学合理的例行维护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飞行模拟机的故障发生率,但是还不能完全杜绝飞行模拟机的运行故障,所以在飞行模拟机的运行过程中对故障的处理与监控十分必要。在飞行模拟机的运行过程中故障处理与监控系统主要的功能有两个:故障报告和处理记录。其中因为飞行模拟机运行过程中故障发生的重复性,所以一个故障报告可能对应多个处理记录。根据故障对飞行模拟机运行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设置多个故障级别,高级别的故障享有维护工作的优先权。相应的故障报告中故障记录集中的故障说明飞行机模拟器的故障相关组成部分存在着缺陷或者是容易发生故障,可以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生产厂商和例行维护主体,从系统结构上解决这一问题,或者在例行维护中着重检查维护这一部分,以达到提高飞行模拟机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的目的。

3模拟机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主要包括构型管理、服务通告、技术资料、账号密码、工程指令及品质测试指南(QTG)管理等内容,其中工程指令及品质测试指南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因为QTG是模拟机运行质量的官方考察标准,飞行模拟机在QTG中的表现是其能否通过民航局定期运行质量鉴定并获得合格证的关键,所以在飞行模拟机的维护活动中QTG管理尤为重要。在具体的维护实践活动中QTG管理主要包括有四个主要内容:方案、设计、实施和审核。这四项内容是固定的,而且其每一项测试内容都应该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具体时间精确到月。QTG会在具体的测试时间段内根据飞行模拟器的实际特点选择性的向维护主体发出工作指令,这些指令主要是针对飞行模拟机的测试工作的。值班的维护人员会根据QTG系统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飞行模拟机的性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数据上传。因为QTG对飞行模拟机维护系统本身具有强制性,所以在QTG测试活动中如果测试结果不符合要求,QTG管理主体可以指出测试结果存在的问题并将测试指令重新发回要求重新测试,直至QTG测试通过为止。

4模拟机视景管理

在飞行模拟机运行过程中,其对飞行活动的模拟主要是通过视觉信息的模拟实现的,所以模拟机视景管理是其维护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有视景清单、视景复查、视景开发和视景装机四个模块,在飞行模拟机运行过程中因为要模拟的场地信息是时常变化的,或者一些从事特殊飞行任务的飞行员训练产生的特殊视景布置需求,飞行模拟机的视景数据往往需要更新和更换,这就是模拟机视景管理的主要任务。其中视景清单是指飞行模拟器中储存的视景资料本身的信息。视景复查是指对具体的视景信息中包含的信息质量的复核,其中主要包括的复核内容有视觉信息正确与否、视觉信息的精细程度。视景开发是根据飞行员训练的实际需求对一些飞行活动中特殊飞行情境的开发过程。视景装机是指设计、总结完成的飞行模拟机视景数据向飞行模拟机的视景储存系统传输的过程,只有成功装机才能实现视景数据的飞行模拟应用。

5模拟机备件管理

在飞行模拟机的运行过程中备件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可以应对任何故障维修的备件需求,但是无论是从技术层面上还是从备件管理的经济性层面上来讲,这种备件管理模式都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备件管理活动中飞行模拟机的维护主体一直试图找到一种既能保证备件管理的有效性又能保证备件管理经济性的备件管理模式,这一模式主要由备件清单、备件送修、备件申请、备件采购、换件记录以及库存告警等子系统组成,最初的备件清单由飞行模拟机的制造商提供。维护人员在维护活动中产生备件需求的时候,首先通过维护系统查询相应备件的库存,如果有件则前往申领并将换下的故障件随同故障报告一统上交到待修区。在备件出库的同时系统会在库存中自动减扣。如果库存备件数量降低到一定限度系统就会向管理人员报警,管理人员可以就缺少的备件进行统计并提出采购申请,经过审批之后进入备件的采购流程,备件到货以后系统自动加入备件清单。

6可靠性数据分析

在飞行模拟机的运行过程中,飞行模拟机的质量表现为使用性能的好坏,而其自身的高效运作的时间长短是由设备的可靠性决定的。飞行模拟机的维护是一种长效的维护机制,其不仅要覆盖到飞行模拟机运行横向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要覆盖到飞行模拟器运行纵向的全生命周期,对飞行模拟器的可靠性数据分析是其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实现方法是在飞行模拟机的运行过程中建立一个数据统计系统,对运行过程中设备的故障时间、使用时间、延误时间、延误次数、故障次数等数据进行统计,建立一个反映飞行模拟器运行中的可靠性数据模型,有效的分析并采取措施阻止其运行过程中的性能降低趋势。

7结论

飞行模拟及作为当前飞行员训练的主要方式,其自身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对飞行员的培养民用航空行业的稳定运行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在飞行模拟机运行过程中维护管理系统至关重要,本文从例行维护的管理、故障处理与监控、模拟机工程管理、模拟机备件管理、可靠性数据分析六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为飞行模拟机维护管理系统性能的提升提供支持和借鉴。

作者:潘悦明 单位:61255部队

管理系统论文: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管理系统论文

1校园计算机终端管理系统的技术选择

虚拟磁盘技术是采用虚拟磁盘实现将磁盘集中到服务器,适用于局域网环境终端及应用类型种类不是太多的终端类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系统和应用模板工作快速实现不同类型的教学应用切换。关电源后所有针对系统的改变丢失,主要只需维护模板,平时几乎没有软件的维护工作量,设备硬件故障也仅仅需要替换硬件并加入系统即可。虚拟磁盘技术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由于以前硬盘成本较高,本地终端往往不安装硬盘和操作系统,俗称无盘工作站。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大面积部署教学桌面。由于虚拟化的优势已经被业内广泛地认同以及服务器虚拟化厂商对虚拟化的大规模宣传,今年来一些采用虚拟磁盘技术的桌面管理软件厂商也将此称为虚拟桌面,只是与VDI不同的是称呼上千奇百怪。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1)管理工作量低,管理员只需在服务器端构建终端系统与应用软件的镜像,无需分别为每台终端安装相应软件;(2)故障修复快,当终端使用中出现软件故障时只需重启就可以获得一个全新的操作环境,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使其恢复到重启前的工作状态而不丢失中间数据;(3)可以完成实时计算量较大的工作及有一定个性化的工作需求,例如高清视频播放,3D设计等。但这种技术也存在以下的问题需要在部署时加以考虑:(4)系统镜像与硬件的关联度高。由于终端是通过网络启动的,服务器端的终端系统镜像包含了终端硬件的驱动,当终端硬件类型较多时,会使得镜像的数量较大且复杂,管理工作量增大;(5)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单机部署存在较大差异。单机工作时如果出现宕机的故障其影响面只是单台机器,但如果是无盘工作站系统的服务器端出现宕机,其关联的终端都将无法工作,影响面要大得多;(6)终端跨网段连接服务器的问题。当局域网划分多个VLAN时,校园内无盘终端很可能分布在多个VLAN中,服务器也可能与终端不在同一网段,这时候就需要终端连接与服务器之间不受同网段访问的限制。(7)工作负荷主要集中在开机时刻,易形成开机风暴,开机后服务器负荷急剧下降,其次是工作是众多客户端的数据回写。

2方案设计与测试

当学校为学员宿舍、教室、公共实验室以及图书馆阅览室等地配置计算机时,配置方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这些地方的公用计算机稳定地工作而管理员能够最高效地处理和解决这些计算机出现的故障以及使用中的问题?虚拟磁盘技术广泛地应用在这些场合,而云计算技术在合理配置服务器资源以及应用配置的灵活性方面是具有极大优势的,因此这两种技术的结合可以使系统运行更加高效。即,采用:“服务器虚拟化+远程桌面+虚拟磁盘”的方式部署大面积桌面管理环境。根据我校的情况,绝大部分终端适宜采用“服务器虚拟化+虚拟磁盘”作为主要的工作方式,在产品选型和硬件配置上的设计和测试时予以重点考虑。云计算技术应用可以使服务器的配置更加高效。学员宿舍、教室以及图书馆阅览室等地配置计算机的应用环境与计算机实验室的应用环境有所不同:1、这些场合在线的计算机数量往往是不确定的,例如宿舍配置1000台电脑,而同一时间在线的计算机数量有时可能只有100-500台;2、计算机实验室服务器的访问量常常是风暴式的,例如所有计算机同一时间启动,而且往往在同一时间运行同一应用任务,而宿舍等场所就大不相同,不会在同一时间开机,运行的任务也相对比较个性化。实验室为了保证课程进行,通常按极限状态设计系统的配置,如果这样的设计用在宿舍等环境,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会比较低。在云平台上,可以在服务器资源池中根据需要配置多台服务器的群集,在群集中用负载均衡的方式可以做到非常高效而且根据不同时段的应用变化灵活地调整资源配置。我校共有五栋学员宿舍楼,为每间宿舍配备一台电脑,数量约为700台,每栋楼划分一个独立VLAN,另外还有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及教室电脑约100台。我们首先在宿舍区进行了无盘电脑系统部署并进行了测试。系统构建方案如下:方案中配置了3台物理服务器和一台存储服务器,每台服务器配置2个6核的双线程CPU、32G内存,虚拟服务器采用2虚拟核心(未超配时相当于1个物理核)。采用了蔚云云计算平台搭建了一个私有云。蔚云云计算平台与比较流行的Vmware相比,除了可以实现硬件虚拟化外还可实现容器虚拟化,虚拟化的效率很高;蔚云云计算平台也不象Vmware那样需要一个中心控制机来管理整个云平台,所有管理配置同时写入到所有群集节点,它可以在任何一台机器上进行管理,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管理节点的单点故障;由于蔚云云计算平台上具有磁盘缓存加速,可以避免大量终端开机时对磁盘的重复读取,而VMWARE上不能进行配置;蔚云云计算平台是以计算(虚拟化)、存储(网络存储和分布式存储)、网络(虚拟交换机)管理为基础上进行扩展的桌面管理,不像VMWARE那样,购买的是桌面许可,平台不能用于服务器虚拟化用途,可以有效保护硬件投资和统一调度硬件资源,即依然保留了云平台的完整功能的使用;提供灾备功能,无需第三方软件而且使用更方便,可保障关键业务故障时快速恢复;具有更好的开放性,如VDI桌面可以根据性价比和实际应用需求在RDP/SPICE/ICA等多种桌面协议进行选择等。为了保证服务器安全和便于配置,将所有虚拟服务器配置在同一VLAN,配置了一个单一桌面管理服务器集群,进行终端负载均衡。由于各终端是分布在不同VLAN的,所以无盘系统必须支持跨路由的终端连接。在系统部署时选择了两个无盘系统分别部署在不同的虚拟服务器上并分别连接两部分终端进行对比测试,两个系统测试结果表明都可以达到应用需求,其中一个系统是在Linux平台开发的,在部署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工作效率方面更加优越;而另一个系统的系统是在Windows平台开发的,因此操作界面更加友好。

(1)终端有缓存与无缓存启动时网络流量

其中第一个圈内所示为无缓存终端启动时网络流量;第二个圈内是有缓存终端在第一次启动时(终端缓存数据尚未建立)的流量,与无缓存终端相仿;右边两个圈内所示是终端缓存数据建立后再启动时的网络流量,相比无缓存启动的流量大为减少。

(2)测试终端运行时回写数据的网络流量

无盘终端运行时有大量临时数据需要回写到服务器,下图所示为用某无盘系统,单台服务器在线终端数52台,终端无缓存时的情况。可以看到服务器网络端口和硬盘都有一定回写数据量但不会产生很大压力,当检测有缓存硬盘或4G内存缓存的终端时发现回写数据几乎没有,只有当终端运行大文件下载等应用时才有回写。观察可以看到回写数据量与终端运行的应用类型、终端配置以及缓存策略设置都有关系。

(3)测试服务器负载均衡与热备工作模式下系统容错情况

在多服务器群集中分别配置为热备模式和负载均衡模式,终端在线情况下将其中一台服务器强行关机以模拟服务器意外宕机的情况。观察原先连接在宕机服务器上的终端,热备模式下这些终端在5秒内自动切到正常运行的服务器上,任务没有中断,用户端的感觉只是短暂停顿而已。而负载均衡模式下则任务中止,重新开机后此终端自动连接到正常服务器。从容错效果来看热备模式无疑忧于负载均衡模式,但热备模式下需要不断同步群集中各服务器的工作环境,需要耗费服务器及网络资源,测试中发现同步时甚至会造成终端工作短时间停顿。

(4)测试不同终端硬件配置下系统启动镜像的兼容性

由于不同终端硬件配置需要不同的驱动软件,因此无盘启动镜像包与硬件是相关联的。参加测试的“和信”与“网众”两个软件所制作的镜像采用通用网卡驱动包(集合了各种网卡驱动)、操作系统与硬件驱动分离等制作系统启动镜像。选择了不同年份采购的不同品牌终端三种终端对应同一启动镜像,三种终端均可以完成启动。虽然还不能确定可完全做到启动镜像与终端硬件无关,但这种关联度已大为降低。

3云平台上构建无盘终端系统的分析

在云平台上构建校园无盘终端计算机系统对提高服务器资源利用率、提高系统可靠性、提高构建过程及维护的便利性都具有很大优越性。通过服务器资源调度提高利用率。监测终端实际运行中对服务器与网络资源的需求,在云资源池中随时调整虚拟服务器配置,可以大大提高运行效率。多个服务器建立群集,采用负载均衡或热备的模式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是十分有效的。在测试中热备模式所表现的资源占用对系统的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如果采用热备模式则群集的规模应加以控制,每两台部署在不同物理服务器上的虚拟服务器的为一组热备群集较为合适。除非要求服务器故障时业务不可中断,否则用负载均衡模式是比较合适的。在云平台上用多台虚拟服务器构建群集十分有效,尤其是为不同的无盘系统构建不同群集时,并不需要为每个系统分别配置物理服务器,使得这样的配置方法由云计算技术轻易得到实现。在云平台上构建无盘系统,构建和测试过程中可以比较随意地配置服务器。在维护的过程中也带来极大便利:当对一台服务器进行维护时,可以在云平台虚拟一台服务器并将需维护机器的应用迁移过去,就可以在用户服务不中断的情况下进行正常维护。在构建无盘系统所关心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启动与回写数据对服务器与网络的压力,因为这关系到服务器的带载能力从而影响到系统设计。测试的情况可以表明终端本地的缓存能力起着很大作用,但其中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值得关注:在终端不配本地缓存硬盘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无盘系统软件下测试其回写数据量是有较大差别的,这就表明各无盘系统的缓存策略是存在差异的。从观察可以看出:由于云平台配置了比较好的数据缓冲技术,进一步降低了物理磁盘的读写流量。这使得服务器的负载能力大大加强,测试中增加一台物理服务器资源可轻松增加200台终端负载,并且计算性能和网络IO性能大部分尚处于空闲状态,可以用于其他服务器虚拟化/VDI等应用。云/客户机架构被认为是近来IT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⑷,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采用不同的技术构架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选择。云计算平台上构建无盘终端的方案,对于满足应用任务相对多样化且需要大并发视频应用和大并发高密度计算的学校环境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它所带来的高可用性也优于普通的无盘终端系统。与VDI比较,则服务器端计算能力需求只有1/5甚至1/10以下,而终端体验则比VDI大幅度提高。

作者:赵滨娜 单位:厦门市行政学院

管理系统论文:自动化管理系统论文

一、考勤管理

员工可进行外出、请假、出差、上下班的登记,由员工填写具体的请假理由和日期,由事务管理者进行管理决定是否销假等。同时考勤信息将到网上,员工可以查询考勤信息。

二、日常管理

事务管理者通过这部分功能将公司决议、日程安排、公司活动、奖惩信息等信息到网上,包括活动会议安排的时间、地点、主持人、主题等,员工可以查询这些信息,事务管理者没有删除信息的权限,信息的管理由系统管理员进行。

三、计划制定

该模块由企业计划、部门计划、个人计划三部分组成。企业计划由公司管理者相关的企业名称、计划主题、计划内容及时间,方便公司管理层下达指令,每位公司成员可登录系统查看。部门计划由各部门管理者相关的部门名称、计划主题、计划内容及时间,公司各部门能独立有序地在系统中建立计划。个人计划由员工个人,包括个人姓名、计划主题、计划内容及时间。系统管理者有权限对计划内容进行修改删除。

四、审核管理

审核管理模块分为申请和审核批示两部分,其中申请为每位员工都有权限在系统中,包括申请标题和申请内容。只读和读写两种权限不具备审核申请的能力,只有系统权限能够审核申请并决定是否批准。

五、员工管理

员工管理模块分为员工添加与员工维护两部分,只读和读写权限不能操作这个模块。系统权限能在该模块中进行新员工的添加,包括设定员工的用户名、姓名、登录密码、电话、E-mail、地址及员工的部门、性别、职务、权限等。在员工维护中系统权限可对现有的员工通过部门进行搜索,并对之前设定的所有资料进行查看和修改。

六、通讯管理

通讯管理模块包括显示通讯组和增加通讯详细信息,读写权限和系统权限两种权限能够增加通讯组的详细信息包括通讯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婚姻状况、所属部门、职务、所在省份、所在城市、办公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件、邮政编码、QQ、家庭电话及备注等信息。基于B/S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可使企业实现对办公事务的电子化信息化达到便捷办公的目的。通过这一系统能使得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信息传达更加流畅,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工作资源起了一定作用。系统运行环境应满足系统目标、系统功能与信息需求,与系统总体结构相符合,同时充分考虑系统性能、工作负荷与环境条件。其具体标准配置应充分满足系统的功能需求、信息采集传输要求、信息存储与处理能力要求、系统与人工交互能力的要求。系统配置选型应该是当前技术发展的主流,又与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相符。无论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环境的配备,还是网络设备的配置、系统软件的选择都必须体现技术的先进性,避免因技术过时而过早地需要撤换、更新、升级。应避免单纯追求技术的先进性,所需的应是成熟而先进的技术。基于B/S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是为了使企业下达指令管理事务上更加便捷,弥补了单纯纸质办公的不足与资源浪费,并与纸质办公一同协作,做好双线并行,互补互助。所以,在设计上要考虑超前性和可扩展性,为日后系统升级预留端口。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开发,采取网站的形式。该模式的特点是:系统的管理员以及使用者在客户端对服务器端的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由服务器端的数据库将操作的结果发送给客户端显示出来,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安装,也可以在处于联网状态的不同机器上安装,具有开发时间短、成本较低、且数据量的传输快等优点。这样就为客户是否需要下载客户端以及后台维护提供了方便性。

七、结语

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为企业的一种办公管理工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并使用。它为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率的服务,更多管理层面,同时也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员信息和快捷的管理手段。该系统使用Java语言编写实现,采用SQLServ-er作为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毕业设计要求完成了系统基本功能的实现。所有用户均可实现对系统中各个模块提供信息的浏览、查询,并进行相应权限的操作。操作用户登录后可实现信息的添加修改;管理员登录系统后可对系统中的员工信息、公告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操作,还可对用户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密码发放权限的操作。本系统基于B/S模式展开开发过程,系统功能明确,模块分区清晰,具有良好的交互式功能。

作者:王靖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开滦总医院

管理系统论文:煤矿企业岗位价值管理系统论文

1岗位价值管理运行模式

在总结其它企业岗位价值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具自身煤矿特色的“3321”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模式。以“3项管理”为基础,推行“3个体系”,运用“2个机制”,通过“1个信息化平台”构建煤矿岗位企业价值精细管理系统。

2岗位价值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2.1岗位价值管理系统的软件系统部分

煤矿企业价值管理系统软件信息集成平台是将信息技术和实施方法融为一体,为煤矿企业量身定做,结合对煤矿企业的调研分析,对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进行个性化、行业化的设置,优化企业的业务模型,精心打造出行业企业级综合型信息系统平台。煤矿企业管理软件信息集成平台是高度复杂的应用软件系统,从底层到高层按照技术相关度和业务相关度的强弱划分成六大层次,然后逐层进行构建,每一层次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组件库。一方面有组织的开发底层的各种构件库,另一方面从具体的项目中不断总结有价值的上层可复用部件,从而逐步提高企业的软件复用率。平台综合采用网页控件、权限系统、界面框架、报表组件、企业应用整合(EAI)技术、项目管理技术(PDM)、工作流(WorkFlow)技术、数据挖掘(DataMining)技术,决策分析模型等构架,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完成一个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支撑平台和最佳业务流程的工具,通过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建设有效解决信息断层、信息孤岛、信息浪费三大问题,并能有效整合现有的业务系统,实现从流程、数据、登录等的统一集成、对接。信息化系统平台将成为煤矿企业未来的业务核心平台,将在未来覆盖到煤矿所有的核心业务系统。岗位价值管理系统信息化是快速准确核算岗位价值的手段。必须紧密结合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再造流程,细化分解指标,激发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2岗位价值管理系统的硬件系统部分

2.2.1服务器系统设计。

在服务器系统中,数据库服务器是最重要的服务器,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数据查询及更改业务。而且数据库服务器对CPU处理能力、内存要求及I/O性能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数据库服务器一般采用具有较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服务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作为其它应用服务器,一般根据应用系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服务器。①数据库服务器。用高性能PC服务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是一种性价比比较高的选择。它既可以达到较高的性能的同时,也兼顾了采购成本,作为一般性行业和对数据库要求不是很高的环境下,采用高性能PC服务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是高性价比的选择。利用2台PC服务器作双机热备,也同时达到了高可用性的目的。②应用服务器。利用高性能PC服务器作为应用服务器是一种性价比比较高的选择。它即可以达到较高的性能的同时,也兼顾了采购成本,作为一般性行业和对数据库要求不是很高的环境下,采用高性能PC服务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是高性价比的选择。③数据库系统的选择。根据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Oracle10g作为岗位价值精细管理系统的数据库。

2.2.2操作系统选择。

配置合理的操作系统,对提升服务器整体的处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总结

煤矿企业通过岗位价值管理模型的建立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现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使管理主体不断前移,管控能力得到提升;使煤矿职工的岗位自主意识增强,向岗位价值最大化发展;使煤矿企业的内部市场机制渐趋成熟和完善,同时也完善了煤矿的绩效考核管理和薪酬管理;最终使煤矿企业的经营效益逐步增强,职工素质明显提高,岗位增值意识和执行力不断提升。

作者:樊琳 马柯 陈龙龙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管理系统论文:横机控制器的人机网络管理系统论文

1系统设计

本文以杭州与非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横机控制器为实验平台,系统整体设计思路是采用C/S与B/S混合的系统架构。系统运行过程如下:设备端人机界面通过网络TCP/IP协议向服务器端发送横机的运行状态和编织数据,服务器端接收到指令后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归类写入后台数据库里,同时设备端也可从服务器端获取控制参数;在远程端通过网页和移动终端设备远程监控横机运行状态。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本系统主要有三大模块组成:a)设备端的开发:在Android平台编写出良好的人机界面软件,开发设备端UI与服务器端进行网络通讯的协议。b)服务器端的开发:搭建稳定高效的Web服务器,开发数据处理的模块以及配置后台数据库。c)远程监控模块:移动终端APP的开发。

1.1设备端软件开发

设备端人机交互软件是本系统开发的核心,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进行开发。通过人机交互软件直接控制横机控制器并实时监控其运行状况,然后将信息及时地发送到服务器端,目前国内电脑横机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人机交互界面多由控件组成非常简单,执行效率低。为保证软件的实时性和快速响应,软件采用多线程实现。其界面主要是利用具有双缓冲机制的SurfaceView类代替控件实现,在主界面上通过OnTouchListener类对位图进行触摸监听,从而获得不同的状态标志,Surface-View类根据状态标志显示相应的界面,同时用Runnable类单独开启一个线程实时更新视图和收送数据。在Activity上首先加载主运行界面,如图3所示。主运行界面主要有三部分组成:最上面的部分是对当前运行花样的工作参数进行修改设置;在中间区域的左侧部分,可以显示CNT动作文件中的编织信息和设定当前编织度目的工艺段的值;中间部分的右侧区域显示花版行文件,编织过程中随着机头运行,显示当前的编织进度;最下面的部分为显示花版的工作参数设置信息。本界面实现原理是用IO类对本地缓存区文件进行读写操作,根据数据在文件里存储的地址对其进行解析,用Canvas类将参数显示到画面上相应的位置,开启线程实时更新画面显示数据。

1.2服务器端采用

C/S和B/S混合结构,设备端与数据处理服务器直接相连,响应速度快,事务处理能力强。服务器可直接访问后台MySQL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读写操作。通过TCP/IP的应用层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访问Web服务器实现对横机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控。

1.2.1数据处理模块开发

数据处理模块是服务器端开发的核心,其负责接受设备端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及时更新到数据库,同时向设备端发送数据。数据处理模块还负责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移动终端主动向数据处理模块发送指令,其接收到指令后对其解析并根据指令向移动终端返回相应的数据包,采用客户/服务器通信模式。数据处理模块要求能同时为多个设备端提供服务,并且对每个设备端做出快速的响应,故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并发性能。此外在通信的过程中,ServerSocket的accept()方法和Socket的read()方法都有可能使运行过程中发生阻塞。当与多个设备端同时通信时,就必须开启多个线程,就有可能发生多个通信线程阻塞,线程数目达到一定值反而会降低系统能力,原因是较多的线程会消耗很多系统资源,加大了系统的管理难度,且对于开启最优线程数目不易把握,故需对系统的并发能力进行优化。本模块在反复调试的基础上采取JDK类库提供的线程池和java.nio包提供的非阻塞通信机制实现系统的开发。在多设备端请求连接时,开启两个线程,一个线程负责与设备端的连接操作,另一个线程专门负责数据的接受和发送操作。负责连接的线程采取阻塞的工作模式,当有设备端连接时,就向Selector类注册读就绪和写就绪事件,没有连接就进入阻塞状态,直到有新的连接请求。负责收发数据的线程采用非阻塞的工作模式,当读写就绪事件发生时就执行相应的读写操作。

1.2.2Web服务器和MySQL数据库的搭建

Web服务器是基于网站架设的服务器,主要作用是提供网上信息浏览服务,只需打开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指定链接便可在线查看横机信息,本系统使用Apache开源软件组织的Tomcat进行服务器端的配置开发。Tomcat服务器是当今进行JavaWeb开发使用最广泛的Servelt/JSP服务器,因为它运行稳定,性能可靠。结合Java语言强大的网络功能开发出B/S架构Web服务器,Web服务器也能够操作后台数据库。B/S架构的通信原理是基于应用层的HTTP协议实现的,HTTP是一种请求/响应式的协议。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链接网址),服务器返回响应。HTTP协议严格规定了HTTP请求和HTTP响应的数据格式,其请求包括:请求方法,URI,HTTP协议的版本,请求头,请求征文;响应包括:HTTP协议的版本,状态代码,描述,响应头,响应正文。MySQL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将数据分类保存在一张张表中,并且其体积小、运行快、具有较高的查询速度,故本系统选择MySQL数据库保存横机信息。

1.3远程监控终端的开发

随着Android智能手机的普及,开发手机端的软件监控横机生产更加方便快捷,手机APP与服务器端采用C/S架构的通讯模式,服务器根据手机APP发送的请求标志返回相应的数据,这样便可随时随地在手机端查看横机数据。Android智能手机分辨率众多,移动端监控APP必须要适应多种分辨率的手机设备,其编程思想是:首先利用WindowManager获取手机屏幕的分辨率的高和宽,然后根据分辨率在各个界面上采取相应的比例绘制界面布局,并将从服务器端获取的参数显示到相应的位置。

2通信协议开发

采用TCP/IP协议与服务器端数据处理模块进行通信,通过Socket编程,将横机的运行状态和编织的花型数据以字节的方式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该模块采用多线程机制不断地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写入后台数据库。通讯数据包主要字节的定义如表1所示。其中,包头标志符由系统固定为某一值,作为验证该数据是否安全的标志,验证通过服务器端才能接受此包数据;包长度表示一个包的长度;包命令字是核心内容,支出这一包数据的功能。

3系统调试

本系统在杭州与非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横机控制器上进行测试。然后将参数通过网络发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的数据处理软件接收到数据后,将其保存到后台数据库的相应的表中,通过查看数据处理软件的CNT界面,可以看出服务器端已成功的接收到设备端发送的数据。在手机端监控软件能够实时获取横机运行参数数据,系统基本达到横机生产控制的预期效果。

4结语

近年来,横机控制系统智能化水平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其系统的开放性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本文基于这种思想设计了一种人机网络管理系统,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于横机控制系统中,设计出网页和移动终端两种监控平台,实现了实时实地对横机的集中监控和管理,使对横机的监控管理不再局限于企业内网中。针对以往的横机交互软件界面不够美观且操作繁琐的特点,本系统结合当前主流的Android平台编写出界面美观和操作简单的人机界面软件。本文为网络管理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但系统的稳定性和通讯的延迟仍待优化提高。

作者:何忠扬 张建义 袁嫣红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现代纺织装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发中心

管理系统论文: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论文

1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化平台建设的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

1.1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化平台建设的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国民经济增长迅速,城市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型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日趋复杂化,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自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不仅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还要保证工程质量,体现施工企业的优良服务,如此庞杂的项目想要全方位的做好各项工作,就需要工程项目管理向着更加高效精确的方向发展。信息沟通的程度决定了工程项目管理的高度,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信息是庞杂巨大的,不仅数量多,类型多样,而且信息之间的交换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此一来,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所以为了建设更加高效快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就需要施工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政府有关部门也开始重视项目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该项目的资金投入比例也逐年增加。政府的指导作用促进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项目管理平台的研究中。

1.2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化平台建设的研究意义

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当今建筑行业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在提高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后,工作效率较之前的传统管理模式有了明显的提高。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根本就是构建一个合理有序的信息网络,使项目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通过这个信息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和日常管理[2]。有些建筑行业的佼佼者,已经开发了适应本企业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1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思路

该课题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参考一些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已有的理论基础,分析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的具体分类,最终构建项目信息管理的集成网络。研究伊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就是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工程项目管理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对不同层次种类的信息分门别类,设计出科学系统的整体框架。对信息化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最后根据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设计最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则是验证理论的有效途径,对验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不断改进,以期构建更加合理适用的信息管理系统。

2.2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方法

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理论分析与效果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除此之外,每个研究阶段都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在理论研究阶段,采用最多的就是文献分析方法,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中涉及的关于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与理论基础。在项目集成框架构建阶段,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方法论。在最后实际开发验证阶段,则是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对项目管理软件的安装和实际应用、项目共享效果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完善。

3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3.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参考“需求指引、技术推动”的指导原则,从建筑施工的实际需求出发,对系统的整体性、交互性、可操作性等进行实际的设计规划。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就要求设计者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各个管理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方式,全程控制工程管理的各个子项目。交互性是指人机交互的程度,用户能否从信息系统中获取需要的信息,以及系统能否对用户的信息及时反馈就是系统交互性的判定标准。对于信息系统的可操作性原则就是指信息系统能否及时应对施工过程的不断变化并提供新的技术支持,促进突发问题的解决和管理的科学性。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与用户之间信息交换的主要方式就是用户界面,所以用户界面的设计是否简单易操作,是否符合用户的差异性标准就是信息系统的主要评价因素。用户界面一般需要包括信息的输入控制、多窗口协同控制等功能。在进行界面设计时考虑到用户的实际体验,就要避免界面的杂乱无序,种类太过繁多等问题,种类太多不仅会增加用户的信息处理负担,还会由于信息处理太过频繁而导致错误频率增加。最后,考虑到不同用户的特殊需求,还要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交互界面,达到项目管理方式的个体差异性。

3.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包括了业主项目管理系统、采购系统、工程监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各个子系统。下面以采购系统为例进行实际分析。采购部门主管在接到新的采购任务之后,将具体的采购任务分配到各个采购业务员。采购业务员在分析采购任务是否可以直接执行后,对可以直接采购的任务,直接进入采购流程。根据不同的采购方式应当进入不同的采购流程,如果是招标方式的设备采购,就应当指示招标业务员来执行具体的招标工作,最后才能进入采购合同签订流程。询报价类的设备采购与招标采购流程不同,它需要按照询报价标准业务的具体流程进行。这些采购项目进行过程中,系统会自动生成计划费用和实际费用的对比图以及实际执行进度,这为采购人员及时管理采购流程提供了详细的依据。

4结语

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探讨了企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根据实际的管理需要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分为多个可供执行操作的子系统,为了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与实际使用效果,需要对用户界面等进行不断优化设计,使用户得到更好的操作体验。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需要参考整体性、交互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使系统的开发和投入使用更加快捷可靠,最终促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使用。

作者:叶志炼

管理系统论文:医疗设备计量智能管理系统论文

1系统简介

本计量管理系统基于MicrosoftSQLServer2000数据库,采用VisualBasic6.0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写设计,系统主要分为医疗设备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医疗设备日常维护计量管理模块和医疗设备年检计量管理模块三部分。整个计量管理系统可实现对医疗设备计量情况进行综合性管理:对设备的计量自检及年检进行记录,对设备的计量年检时间进行提醒。

2软件流程

本计量管理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下面分别对各部分的功能及流程进行介绍。

2.1医疗设备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医院内医疗设备种类及数量较多,使用科室较为分散,经常出现设备转借其他科室的情况,这就使医疗设备的在用管理极为不便,常出现无法确定某件医疗设备处于何处的情况,到年检的时候经常出现漏检的情况。该模块主要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医院中,每一件医疗设备都有固定的编号,系统数据库中存有该医疗设备的设备名称、使用科室、在用情况、年检周期、规格型号、出厂编号、生产厂家、使用人、维护人、检测单位等信息。对于新进设备,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编号,该编号为固定唯一的,这就保证了管理的单一性。同时,新进设备的基本信息需要录入系统,将其名称、使用科室、在用情况、年检周期、规格型号、出厂编号、生产厂家、使用人、维护人、检测单位等信息存入数据库,保证在医疗设备年检计量管理模块及医疗设备日常维护计量管理模块中可以查询到该设备的信息。当科室中有设备需要报废停用时,科室填写报废申请,在管理系统中将在用情况改为报废或停用,并将该设备移出日常管理状态,这样在计量管理模块及维护计量管理模块中就无法查询到该设备的信息,避免了废弃设备在下次计量年检时依旧被记录为需检,造成浪费。设备存在转移到其他科室使用的情况时,需将使用科室修改,保证了对每台设备使用地点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

2.2医疗设备日常维护计量管理模块

在医院日常运营中,每天都会有医疗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过去医院内对医疗设备的日常计量重视不够,设备维修后不进行计量检测,只要设备能够工作就认为已维修完成,但经常会出现维修后的设备检查结果出现偏差的情况。而现在医疗设备的日常计量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维修后的医疗设备需要工程师对其进行计量检测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了保证维修后设备的运行情况能够得到追踪记录,本计量管理系统中特别设计开发了医疗设备日常维护计量管理模块,该系统可对医疗设备的维修情况及维修计量检测后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当科室有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后,通过电话将设备的编号、使用科室、设备故障等情况上报给设备维修工程师,工程师根据编号、使用科室查找到设备后,将设备故障情况记录到系统,维修状态设置为待修,并分派维修人员。维修系统连接到墙上大屏幕,所有维修工程师都可以看到各自需要维修的设备名单,这样可保证故障设备得到及时维修。当维修完成后,相应维修工程师将维修结果添加到系统中,维修状态设置为已完成,并对是否进行日常计量进行选择,以便后期追踪检查。

2.3医疗设备年检计量管理模块

医院内所有的医疗设备都需要定期进行计量检测,需要计量部门出具检测合格证。而每类设备检测周期均不同,有半年期、一年期。每类设备检测部门也不同,分为省级计量院和市级计量所。同时,医疗设备的使用科室较多,经常会出现漏检的情况。计量管理系统结合设备在用情况系统,将每台设备的计量情况,特别是上次年检日期及年检周期记录在数据库中。通过查询系统可以查询到到期应检设备的名单,这样就避免了仪器漏检的情况。并且每年计量检测后各设备的检测证书号也存于数据库中,当其他部门进行检查时可以快速查询到证书号及检测情况。

3结论及展望

通过日常使用,该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医院计量管理工作中管理混乱的问题。该系统将设备管理、维修管理及计量管理结合到一起,为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带来便利。但该系统仍存在部分问题:现阶段只能单机运行,无法与医院信息化管理内网连接,计量管理信息只能由计量管理人员获得,而医疗设备使用科室无法看到设备的管理运行情况,只能通过电话进行沟通;维修状态、计量到期提醒也无法及时到达各科室。后期可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优化设计,使该系统更加完善,为临床工作带来便利。

作者:孙艳 孙处然 单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设备部 济宁医学院医学影像系

管理系统论文:成人教育教务管理系统论文

一、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一)教学资源短缺

高校中成人教育的教师大都是全日制聘请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但是随着近几年各大高校扩招,这些普通高校的教师就因为大量的教学及其科研任务,已经没有精力再分散在成人教育的课程上。所以,成人教育的师资严重匮乏。有些高校只能聘请经验不足,或者专业相近的教师来授课,这使得成人教育教学质量严重下降,不能够保证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们学到丰富的知识。

(二)函授站点分散且远程监控不足

从当前函授成人教育的发展来看,函授教育方式在成人教育中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通常,函授教学主要包含了面授、答疑辅导、作业、自学、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考核以及答辩等环节。其中,自学是主要环节。然而,由于函授等远程教育离母校较远,学生又不能自主完成学业,因此,这给教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也是当前成人教育规范化的一个瓶颈。

(三)考核形式僵化

成人教育的考核一直沿用传统的考核方法,主要通过试卷、书面问答等形式来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这使得学生为了完成考试而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也考核不了学生的真实成绩。

(四)硬件资源不足

硬件建设是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的基础,与全日制学生的课程相比,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相对比较独立,但是在教学安排上,如教室、场地、实验室等一些设备的使用上往往跟普通全日制的学生发生冲突,而学校面对这种情况也会首先考虑全日制教学的正常运行。这使得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针对成人教育教务管理的对策

(一)巩固师资队伍,丰富教师资源

由于成教学生数量较多,特点也各有不同,所以,学校对于教师的选拔及聘用也应该设定相应的规范要求,除了聘请经验丰富、授课良好的教师之外,也可以招收在社会上有责任心、能力强并且受学生欢迎的从业人员来担任教授工作。不同的专业聘请不同的教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满足成教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重视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建设

教学管理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所占据的地位不容忽视,而且需要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教学管理要注重人本思想的建设,以促进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们的意见。现代教学管理不仅需要现代管理人员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还要求他们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方法、技巧等。因此,面对当前的教学管理形势,学校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三)不断增强信息化管理

为保证教学的信息化、规范化,学校需要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工作,使成教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他们想要的教学资源以及相关的学习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地关注学校的动态。而且,学校可以通过网络来设立属于自己的独立教务系统,不断开展综合教务系统一体化管理,努力实现教务管理管工作效率的提升。而且,建立教务管理系统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

(四)推进教学管理创新

由于成教学生的学历、年龄、籍贯等各有不同,个人的记忆力、创新力、理解力以及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各大高校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推进教学体制的改革,建立不同的学制、学分制等模式。参加成人高考的学生特点比较鲜明,他们往往都已经参加工作,既要面对学习,同时还要不断应对工作琐事。而学生分散、工作地点不固定等原因导致了他们出勤不理想现象的出现,所以学校的管理制度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如可以设置点名制度、考试制度、评比制度等。

(五)考试考核方式改革

考试考核的侧重点不能放在书本的那些死记硬背的概念上,而更应该侧重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打破单一的考试形式,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考试方式,可采用闭卷、开卷、口试、笔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对于论文、作业也要灵活考核,让学生不惧怕考试,实现自主学习、实用性学习。

(六)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要有效地为各函授站点教学管理提供信息保障、数据支持,以促使学生们能够很快掌握数据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总之,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会一直朝着专业化领域方向前进,因此,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日常教务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对既存问题进行总结,努力实现教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国家培养更加适合的人才。

作者:刘玉珠 单位:贵州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部

管理系统论文:基于VFP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论文

1VFP在图书销售管理系统之中的应用

在图书销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统计和记录的信息和数据有很多,例如图书的分类、作者、出版社、价格、页数、出版时间、印刷量、库存量和销售情况等,并且要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时时更新。因此,这就需要一个非常强大且功能完善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来帮助人们完成这些工作,比如以VFP为基础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以下简单介绍VFP在图书销售管理系统之中的应用。

1.1信息的管理

VFP中有一种名为“项目管理器”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对图书以及图书销售信息的数据、文档以及源代码等进行集中记录和管理,使各种信息分类明确、条理清晰,便于人们查找。

1.2信息的查询

VFP采用了先进的Rushmore快速查询技术,系统能从记录着众多图书及其销售信息的数据库表中迅速筛选出人们所需要的内容,整个查询响应时间只有数秒钟,非常迅速与高效。

1.3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

一般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各项信息都是相互独立的,每一项信息与其他信息之间并无关联,除非通过编程命令来专门描述;而VFP却在这方面做出了改善,它可以在建表初期就把相关信息关联起来,便于人们引用。

2基于VFP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以VFP为基础对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2.1前期规划与需求分析阶段

在建立图书销售管理系统数据库之前,一定要先做好规划工作,因为它直接影响整个数据库建立的全局运作,关系到数据库建立的成功与否。具体来说,前期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对建立数据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以及确定VFP数据库在整个图书销售管理系统中所处的地位。然后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指的是,通过与出版社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与访谈,从而获知其管理水平、需求情况、发展目标和计算机软硬件设施条件等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来对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使系统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更加人性化。

2.2物理设计阶段

基于VFP对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进行物理设计,主要指的是根据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以及计算机的系统类型等,对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进行设计。物理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高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

2.3模块设计阶段

基于VFP对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进行模块设计,主要指的是把管理系统数据库中所需要记录和统计的各项信息———如读者的个人信息、读者的订单信息、出版社或书店的书库信息、读者的购书及退书信息、读者的反馈信息、企业的账簿信息以及管理处信息等,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模块划分,并且在划分时要注意各项信息之间的关联。当然,不同工作人员在设计过程当中还需要分工合作,每个人负责一项专门的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比如,由图书销售人员负责管理账户的创建和修改,并管理读者及读者订单的信息、检索书籍的信息和统计每日账目等;由仓库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书库的信息(包括录入与查询等)。举例来说,一种较为常见的基于VFP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会有以下五大模块:读者信息模块、读者订单信息模块、书库信息模块、银行(账簿)信息模块、管理处信息模块,每个模块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

2.2.1读者信息模块

读者信息模块主要有3个功能,即编辑读者信息功能(如对读者的姓名、性别、身份、电话、住址、E-mail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检索读者信息功能(此功能是读者信息模块最重要的功能,它能以单一或者组合两种条件来对相关读者的信息进行匹配与查找,检索的字段亦包括读者的姓名、性别、身份、电话、住址、E-mail等,条件的匹配可以是“大于”“小于”“等于”“不等于”“包含”“在……”等多种形式,条件的组合也有“与”和“或”两种形式)和打印读者信息功能。

2.2.2读者订单信息模块

读者订单信息模块主要有3个功能,即编辑读者订单信息功能(如对读者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所订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订单号、单价、数量、总价、下单日期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检索读者订单信息功能(此功能是读者订单信息模块最重要的功能,同样能以单一或者组合两种条件来对相关读者订单的信息进行匹配与查找,检索的字段包括读者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所订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订单号、单价、数量、总价、下单日期等,条件的匹配有“大于”“小于”“等于”“不等于”“包含”“在……”等多种形式,条件的组合有“与”和“或”两种形式)和打印读者订单信息功能。

2.2.3书库信息模块

书库模块又细分为存书查询、购书和退书3个子模块。存书查询模块主要有3个功能,即编辑存书信息功能(如对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售价、库存数量、出版日期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检索存书信息功能(与读者信息模块和读者订单信息模块类似)和打印存书信息功能。购书模块主要有3个功能,即编辑购书信息功能(如对购买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单价、数量、总价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检索购书信息功能(与读者信息模块和读者订单信息模块类似)和打印购书信息功能。退书模块亦主要有3个功能,即编辑退书信息功能(如对所退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单价、数量、总价、退书原因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检索退书信息功能(与读者信息模块和读者订单信息模块类似)和打印退书信息功能。

2.2.4银行(账簿)信息模块

银行(账簿)信息模块主要有3个功能,即编辑银行(账簿)信息功能(如对图书销售的总额、费用支出、净收入、余额和日期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检索银行(账簿)信息功能(与读者信息模块和读者订单信息模块类似)和打印银行(账簿)信息功能。

2.2.5管理处信息模块

管理处信息模块主要有3个功能,即编辑管理处信息功能(如对各项事件的记录、备注和日期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检索管理处信息功能(与读者信息模块和读者订单信息模块类似)和打印管理处信息功能。

2.4实施和运行阶段

基于VFP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在完成前期规划与需求分析、物理设计以及模块设计之后,可以开始试运行。这一阶段也可以称为调试或试验阶段,是对管理系统的具体操作实践和试用。在此期间,工作人员要仔细观察和体验系统的运行与使用情况,并将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同时也要做好数据的备份和转存工作,以免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观察与记录完毕之后,相关人员还要对系统运行中所出现的不良状况和故障进行探讨与分析,并加以改进,直到系统可以正常运行为止。

3结语

本文探讨利用VFP对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VFP软件的优点以及其数据库的特性,可以让图书销售管理系统变得更加人性化、便捷化和系统化,让图书销售管理的工作更加简单高效,间接促进了图书销售市场的发展,无论是作者、读者、出版社还是销售商,都受益良多。

作者:杨巍 单位:民族出版社

管理系统论文:电池数据存储管理系统论文

1基本原理

本系统由主控电路、电流采集电路、通讯电路、存储电路、实时时钟电路、电源电路组成。主控电路由微控制器芯片和晶体振荡电路组成;电流采集电路由专用的电流采集环构成;通讯电路使用CAN通讯技术;存储电路由TF卡构成。主控电路中的微控制器芯片为16位飞思卡尔单片机;实时时钟芯片选用DS1302芯片,同时配有备用电池,芯片设定后可以提供准确的时间与数据同时记录保存;电源转换电路将整车的24V电源转换成5V,给单片机等电路供电;电流采集环可以测得电池的总电流,也将被记录;CAN通讯电路主要实现电池管理系统从板以及整车控制器与电池管理系统主板的通讯,提供电池的电压等状态信息和车辆行驶车速等信息,便于记录数据;存储TF卡与主控MCU之间使用SPI总线通讯。飞思卡尔16位微控制器具有低功耗、高性能、低引脚数量等特点。TF卡是新一代半导体存储设备,不仅容量大、读写方便,同时最大读写速度达10MB/s,并且可以直接使用SPI通信模式。存储电路包括U1飞思卡尔主控芯片和TF卡,采用3.3V供电,使用SPI总线,可以使MCU与TF卡以串行方式进行通信。该接口使用4条线:串行时钟线SCK、主机输入/从机输出数据线MISO、主机输出/从机输入数据线MOSI和低电平有效的从机选择线SS。

2系统设计及应用

2.1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主要包括数据解析及封装、TF卡固件程序两部分。数据解析及封装包括三部分:CAN信息接收、数据解析和重新封装。CAN信息接收使用中断函数,将接收所需记录的数据帧;数据解析根据指定的CAN通讯协议,对接收后的长数据帧进行解析,同时拆分出数据值;数据封装首先指定出需要记录下的数据名,按顺序排列组合,将拆分所得数据值按组合的数据名称封装成数据结构体,便于按时间节点进行存储。TF卡程序主要包括两部分:TF卡底层协议程序和文件系统程序。TF卡底层协议控制程序主要完成对TF卡的最基本的数据块的操作,如TF卡的初始化、TF卡数据块的读写等;文件系统程序则是在底层协议的基础上完成文件系统下对文件的各种操作,如文件系统的建立、文件的创建与删除、文件的读写等车辆起动阶段,BMS主控芯片开始工作。首先记录下实时时钟提供的当前时间,同时从CAN总线上读取到整车行驶数据、电池电压信息。根据CAN通讯协议,将上述数据进行解析,将电池电压、电流、最高最低单体信息、车速等封装成新的数据结构体,再使用SPI通信功能,主控芯片与TF进行数据通信,判断TF卡内存储空间是否已满。如果已满,删除最先记录的文件,再创建新的文件夹,文件夹以日期命名。在文件夹内,创建新的文本文件,文件以时间命名。这样同一天的数据分别以文本文件的形式存在文件夹内。数据记录结束后,将关闭文本文件保存数据。每秒钟记录一次数据结构体,按一天八小时计算,2GB的TF卡可以记录至少四个月。

2.2实际应用

电动汽车在运行时,BMS会通过CAN总线和电流采集电路接收到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分为实时数据和监控量。实时数据包括动力电池的电压、电流、单体电压值和温度等;监控量包括BMS对实时数据处理结果,包括SOC、故障码和车辆使用频率等。记录下的历史数据保存在文本内,文本文件以时间为名称,利于查看。这些数据对于电池的优化、整车控制器的研发、BMS管理策略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2.3应用效果

对记录的电池电压、总电流及SOC绘制。根据电流的大小和正负可以分析出车辆的运行状态:正电流表示车辆加速或匀速阶段;负电流表示车辆滑行或减速阶段。由电池总压的变化可以分析出电池的性能;由SOC的变化可以分析出电池管理系统的管理策略是否合理。同一时间下记录的车辆速度及电机数据。分析相同时间的电机数据,可以观察出车速与电机转速的变化趋势。由电机转速和扭矩得出电机的功率,根据电池总电压和电流得出电池的功率,可以分析车辆动力系统的效率。对这些实际数据的分析,提高了优化控制系统的准确性。

3结论

本文使用TF卡对新能源客车的电池管理系统的历史数据进行存储,很好地解决了车辆运行过程数据难以保存的问题。为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大量的实时数据,有利于控制系统策略的优化,为电动汽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在不同情况下的特性提供了实际数据依据。以某款电动客车的记录数据为例,得到了电池电压、电流等特性。

作者:胡洋 单位: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系统论文:异步LED显示屏集群管理系统论文

1系统总体设计

1.1系统基本结构

本文提出的异步LED显示屏集群管理系统结构图,分为4个部分:数据中转服务器,媒体服务器,屏幕终端,客户端。数据中转服务器是一台具有独立域名或者广域网IP地址的主机,安装Linux操作系统服务器版本。本文设计的数据中转服务软件基于Linux环境运行,同时监听多个端口来接收并维持当前登录用户和已注册的屏幕终端的TCP连接。服务器软件维护了全部的客户公司、用户、屏幕及其关联关系的数据库,对于关联的用户和屏幕之间的消息可以进行实时透明的转发。数据中转服务器具有连接数量多,单个连接数据通信量小、频率低等特点,适合用户对屏幕的实时监控,图文类型屏幕的节目实时。但是对于多个屏幕的大数据量传输没有优势,如视频类显示内容的更新等,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到媒体服务器。媒体服务器与数据中转服务器一样具有独立域名,主要用于存储和传输大容量节目文件。本文基于搭建FTP服务器实现媒体服务器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本地节目制作软件编辑节目,将节目及素材按照特定的组织方式存储于媒体服务器上。用户准备好待播放的节目与素材后,通过数据中转服务器实时向屏幕终端发送更新播放节目内容的指令,屏幕终端转向媒体服务器请求媒体播放内容。媒体服务器的特点是只提供媒体内容相关的服务,如文件下载和上传。屏幕终端由ARM嵌入式系统、屏幕扫描控制系统和屏幕驱动板构成,并借助于Linux操作系统强大的网络功能,为终端提供3G无线网络通信、10/100M自适应以太网通信、RS485串行接口通讯等多种通信方式。屏幕终端软件运行于该系统之上,主动连接数据中转服务器,并长久保持网络连接,从而可以使用户对屏幕终端状态实时进行监控。客户端包括PC客户端和移动客户端,必须工作在可以连入互联网的硬件环境,在设定数据中转服务器域名和端口后,主动连接中转服务器。用户需要输入鉴权密钥后登录进服务器,登录后可以对所辖屏幕终端的进行状态监控和节目更新等实时操作。

1.2系统数据库建模

为了设计一种能跨地域支持多个客户公司(多个项目)、多个用户、多块异步屏的管理系统,本文根据实际需求建立一种了较为完备的关系数据库模型。通过仔细分析系统应用环境中各种信息和操作要求,明确所需数据类型及其属性,最终确定了数据库需要维护的四张关系表,分别为终端设备表、用户表、公司表和管理表。利用OSA(OpenSystemArchitect)数据库建模工具搭建的数据库模型简化示意图。一个公司(或者项目)可以拥有多个用户和多个屏幕终端,一个用户可以管理多块屏幕,一块屏幕又可以被多个用户同时管理。该数据库模型能够较好满足多业务多屏幕多用户的系统管理模式。(图中的“pi”代表该表的主键)

1.3分层通信协议设计

考虑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有序性,本文的数据通信以TCP协议为基础。同时,为了解决基于TCP协议的数据流同步问题以及处理多个用户、多个事务,多个连接,多个层次的消息数据包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TCP协议之上的分层通信协议。各层采用统一的接口就可以实现层次之间的通信,进而可以对各层的内部结构独立设计,更加易于协议的维护和实现。协议主要分3层:收发层,会话层和业务层。收发层对上层数据包加入了帧标识和帧长度标志标量,用以解决TCP协议流式传输的帧同步问题和非法连接请求。分发层包头定义了上层数据包类型和用户登录ID,区分不同的用户以及不同类型的协议数据包,从而将数据包准确的分发到对应的用户或相应的数据处理模块。业务层数据包包括登录数据包、服务器管理数据包和终端数据包,分别用来封装用户登录与注销,对服务器数据库管理和终端操作详细协议数据内容。

2系统各部分设计与实现

相对于传统基于局域网技术的多异步屏幕管理系统,本文提出的基于互联网的集群管理系统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引入了数据中转服务器。数据中转服务器是维系多用户和多屏幕的枢纽,是整个系统架构的集中体现,本文将着重描述中转服务器部分的详细设计与实现,客户端软件和异步屏幕终端软件只给出一般性的软件框架说明,因为本文设计的系统是一种开放式的集群管理平台,针对不同的客户公司和项目需求,可以定制出多种完全不同的软件版本。

2.1系统设计目标与实现方法概述

本系统设计重点在于在多对多模式下中转服务器具备高并发响应速度和带载能力。本文采用C++语言进行开发,兼具了高效性和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优势。同时采用了大量跨平台的开源软件库,如Boost、SQLite、QT等。客户端、异步终端、中转服务器三部分的网络通信相关代码基于Boost.Asio开发。Asio库基于操作系统提供的异步机制,采用前摄器设计模式实现了可移植的异步IO操作,并且异步模式下可以最大化避免使用多线程和互斥锁,减小同步模式下多线程编程带来的诸多有害副作用(如条件竞争、死锁、线程切换开销等)。数据库部分采用SQLite数据库。SQLite是一个自包含、无服务器、零配置、事物支持的进程内数据库引擎,也是一款开源轻型,占用资源低,跨平台的数据库。

2.2数据中转服务器详细设计与实现

软件架构整体从下到上分3个层次:网络通信、消息处理、数据库操作。结合2.3给出的通信协议层次,网络通信部分实现了收发层和分发层的功能,消息处理部分则对应业务层。数据库部分则是对2.2描述的关系数据库模型的具体实现。

2.2.1网络通信部分

对于中转服务器而言网络通信部分是系统带载能力、数据响应性能的基础。关键技术在于大量连接的维持和数据并发处理能力。本文从3个方面对此进行优化设计:(1)异步模式与线程池并用,零延迟操作同时能够合理化利用多核CPU资源。(2)使用栈缓冲及缓冲池实现协议数据零拷贝和最小化堆内存申请释放开销。(3)多用户、多屏幕终端的快速映射查找,最小化数据透明转发的延迟。网络通信部分完全采用Boost.Asio的异步通信模式,同时为更好发挥硬件多CPU核心并行处理能力,本设计采用异步IO模式结合线程池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线程池类基于Asio的io_sevice类和boost::thread类封装而成。线程池的个数取决于CPU个数,一般而言异步通信模式下线程数目不应超过CPU核心数量的3倍。为了更高效地完成数据通信中的协议解析和打包,本文设计了协议栈缓冲类,将网络通信中的数据缓冲进行了封装,提供简洁的数据包封装和解析功能。基本实现原理是采用指针对同一缓冲数据的指针地址作增减移动来添加和去除数据包头,避免了协议数据在不同层次中传递时复制引起的性能开销。另外本文实现了栈缓冲池类在进程空间回收和再分配引用计数为0的栈缓冲实例,避免了频繁的进行系统调用分配堆内存,提高内存分配性能。

2.2.2消息处理与数据库访问

消息处理部分根据功能被设计成三个类:登录管理器、数据库管理器、终端管理器,分别实现客户登陆与注销,服务器数据库管理和用户—终端消息透明转发,除了消息透明转发,其余功能均需要访问数据库来完成。由于数据库访问,尤其是写操作时间延迟较大,修改较大信息量时通常能达到秒级,软件所有的线程又均采用异步非阻塞方式设计,因此,数据库部分设计为异步队列方式。需要访问数据库的事务根据所需要的参数创建数据库访问项类(DBCmdItem)的子类实例,提交到异步队列中立即返回,数据库访问处理器类内部维护了一个独立线程来处理队列中所有挂起的数据库访问项,完成后通过回调方式通知事务处理模块,完全避免了数据库延迟导致的异步操作响应不及时的问题。数据库访问项类是一个抽象类(定义),所有的数据库操作都定义成统一虚接口,简化并统一了数据库访问处理器线程的处理流程。

2.2.3数据中转服务器性能测试

本文基于100Mbps的局域网环境对系统进行了模拟测试。数据中转服务器运行Linux系统Ubuntu10.04版本之上,客户端软件的硬件环境为Inteli3-2120CPU,主频3.3GHz,内存为4G的PC机,屏幕终端通过PC机多个进程来模拟。首先启动数据中转服务器软件为客户端和终端分别开启10个端口,每个端口最多可连接100个TCP连接,服务器使用一个具有600个屏幕终端,200个用户,10个公司的数据库测试模型,同时连接200个客户端和600个模拟终端。系统在短时间内成功处理大量的并发连接请求,具有较高的数据吞吐量和良好的稳定性。

2.3客户端和异步终端的软件设计

在本文的设计中,客户端软件与异步终端软件是可以多样化的,是业务相关的,两个不同业务会有不同的客户端软件和软件。同时这些差异化的客户端和终端软件在管理结构和通信协议上又必须符合上述的设计。这使得本系统具备了多项目扩展能力,在本质上区别于其他异步屏幕管理系统。为了能快速为客户定制新的客户端和终端软件,最大化的代码重用和低耦合的软件结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客户端软件从上至下分3个层次,界面层,业务层,网络通信层。用户从登录界面登录到服务器,然后获取用户权限下所有可控异步屏幕终端列表,呈现在终端列表界面中,从而对列表中的各个终端可进行状态监控和节目更新。节目编辑界面提供屏幕显示内容的编辑和预览功能。每个公司或者项目可能会有不同的编辑界面。如高速公路情报板界面要求具备常用路况图标和点阵文字布局,而广告小区屏幕的编辑界面要求能插入动画、视频和彩色图片。分为终端控制和节目播放两个部分。控制部分设计为3个层次:顶层是系统控制层,中间是协议的生成和解释层,底层是与中转服务器代码复用的网络通信层。本文设计的中转服务器透明转发用户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数据包,因此,不同的项目除了节目播放器可以不同之外,也可以有不同的终端协议数据包,完全无缝的兼容于同一个中转服务器。

2.4系统运行时数据流图

这里综合描述中转服务器、客户端软件、异步终端软件三者之间及其内部各主要模块的数据传递与调用关系。

3结论

针对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带来的异步LED显示屏集群管理系统的新需求,本文将常规服务器的模式与异步屏幕领域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以广域网络为基本承载的异步屏集群管理系统结构,又结合异步应用需求多样性、客户及屏幕多样性等行业特点,建立了较为完备通用的关系数据库模型和通用的网络协议,并且定义了可复用的客户端和终端软件架构,从设计和实现两方面解决了单一服务器系统同时支持多个应用领域、多用户、不同屏幕群体的问题。因此本文的设计是一种开放式可扩展的异步LED屏幕集群系统平台。在实现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优化,实际完成的系统在性能和稳定性方面达到了实用的标准。诚然,本文实现的系统也有其局限,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和及时性极大的依赖于网络运营商,只有可以承受这种潜在风险的项目才适合采用本系统。

作者:刘飞 王瑞光 陈伟 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管理系统论文: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系统论文

1水利工程系统的总体设计

为了满足农村水利工程现代化的管理需要,建立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是必须的,它的总体设计目标是一个集底层设备适配采集方案、信息综合传输方案、设备远程监控方案、工程全过程管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的整体结构从信息门户以下,按照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可以将这个系统分为不同的部分,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1管理系统的感知层

在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中,感知层是用于实现对自然界的智能感知识别能力,对各种不同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能力,并通过计算机系统的通信终端模块,将物理实体的信息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中。感知层利用的是电子编码,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GP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等设备。在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中,感知层在终端系统中可以发挥对信息的监测和采集。例如,对泵站、灌区进行实时监测和信息传输等功能,包括对水利工程系统的常规监测,自动控制农村水利工程中泵站的水位、水量、水质状况和闸门的开度大小的需求等。

1.2管理系统的网络层

在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中,网络层是用来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到的各种信息,在网络层包括光纤、同轴、网线等有线传输设备,也包括各种微波、无线电信号、GPRS、3G等无线传输设备。在网络层中,各种监测数据是利用网络层向监控指挥中心数据,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调度中心,由调度人员采取必要的选择。在该系统中,可以对近程进行监测并利用控制设备实施控制,传输过程大都采用有线链路进行数据的传输,利用的主要方式有不同的方法,如采用光纤、同轴电缆、网线等不同的方式;网络层也具有对于中、远程的控制设备,如可以采用无线电数传、微波扩频、GPRS、2G/3G/4G无线通讯网络等技术的实施,来实现基于采集中心信息的相互交流。

1.3管理系统的应用层

在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中,应用层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与水利工程管理领域相结合,通过手机、计算机、掌上电脑等现代通信工具,来实现的广泛智能化应用。显然,应用层是专业应用系统的关键步骤,它是系统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为农村水利提供决策支持的信息服务,实现开发灌区的水量监测及调度,保证农业生产的用水,提供泵站的智能自动化控制,有利于节约用水,同时还能够提供农村饮水安全监测等有关水利工程综合管理方面的应用问题。

1.4管理系统的交互层

在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中,交互层是该工程综合管理的窗口,交互层可以为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系统以RIA(RichInternetAp-plication)领域中成熟的Flex应用程序为框架。这个应用程序与传统的WebGIS不同,Flex系统运行环境可以支持快速交互,在通信传输中只传输已更改的部分数据,由于传输的是部分内容,不用刷新全部数据,因此可以更快地满足用户的要求。另外,WebGIS技术还可以将原本在服务器上的部分计算过程交由客户端完成,这样既减少了客户端与服务器间的交互过程,又减轻了管理系统服务器的负载,达到提高系统效率的目的。显然,交互层是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农村水利工程中,做到对水利信息的实时获取,做到有效预警、自动智能反馈任务的分配,提高对农村水利工程的监测和管理自动化水平,促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效率的提高。

2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情况

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的实现和应用有利于合理用水,也可以对防洪防涝发挥重要的作用。

2.1管理系统的实现

在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中,应用层实现了以J2EE为核心的层次化体系结构,实现了界面表现层与业务逻辑层分离、业务逻辑层与应用组件层分离、应用组件层与数据访问层分离、数据访问层与数据存储层的分离,支持统一的权限管理和认证机制以及统一的门户接入。在应用集成上,农村水利综合管理系统遵循融合、集成和过渡相结合的核心设计理念:①对于数据耦合度较高的业务支撑系统在数据存储和数据访问层进行整合,通过统一的共享信息和数据模型形成统一的整体;②对于数据耦合度不高的业务系统遵循应用集成架构或服务总线,采用标准的协议对外暴露服务或事件,并基于SID(SharedInformationDataModel,共享数据模型)和BPM引擎,来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流程协同。

2.2管理系统的应用

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已经在我国许多渠灌区进行了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在各灌区内很好地完成了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利用CDMA/GPRS无线网络与Internet网络相结合的技术,将水利工程需要掌握的各个节点计量数据,如感应水位、水量、水质等信息,可以实时地传输到数据中心,同时也将无线技术、感知层技术与新型应用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全面的报表,全方位的分析方法,可以瞬时完成对实时监测数据和历史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快速地对相关水利的突发事件做出决策,对农业生产和经济繁荣和安全用水发挥重要的作用。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本系统进行工程管理,产生的投资以及维护成本每年可节省20%;对灌区、泵站管理可以实现人工与自动化相结合的方式,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灌区各项工作的效率。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有效地提高对水利过程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为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推动我国各灌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3结语

本文介绍了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状况:它是一种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水利工程管理的具体要求相结合,可以全天候监视水资源情况的检测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对灌区、泵站的监控能力。由于该系统利用了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局域网、固定通信网络等多种网络接入方式,用户可以方便掌握水资源随时的情况,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丰富的灌溉管理服务;可以利用采用的基于SOA与ESB为基础的应用支撑平台,解决应用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互联互通的问题,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显然,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和使用,为今后实现跨地区的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管理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实现高级的辅助决策提供重要的决策功能,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撑。

作者:高景双 单位:阜蒙县务欢池镇水利站

管理系统论文:硕士生环境管理系统论文

一、建构扎实的环境管理理论知识体系

部分高校在本科课程设置中已经开展过与《环境管理系统工程》相关的课程,与本科教育不同,研究生的教学内容不能局限在一本教材上,要开阔视野,博览群书,同时在理论知识和知识结构上都要有所丰富和发展,这就要求理论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要有别于本科教育。一方面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如果再一味地灌输讲解,一则浪费时间,二则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生源所在高校不同,教师不同,授课侧重点不同,所以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也不相同。为了各取所需,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吃透,理解得更深入、更全面,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三化原则”的教学理念,即“讲授的知识全面化,应用于实践的知识重点精细化,理论讲授形式多样化”。采取学生为主导,课堂教师讲解为辅助的授课方法。在学习环境管理体系基本术语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概念时,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参考书、制作PPT进行课堂讲解,别人讲过的知识,不允许第二个人重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重点部分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如有争议进行小组讨论。这种授课形式既能查缺补漏,又能照顾全面。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比大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授课方式效果要好得多。不仅锻炼了硕士研究生能通过阅读、检索等手段,利用图书、媒体、期刊、报告、计算机网络等一切可能的途径获取本领域相关信息,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从理论到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对高校培养出的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个人素质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011年,我国为满足社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各大高等院校进行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工作,目的就在于和学术型硕士区分出来,不在着重于学术上的研究,而是致力于和社会的接轨。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硕士主要是面向政府环保部门及其他各行业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的环境工程领域。这要求环境工程的专业硕士必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目的就是在实践中应用。所以培养工程硕士一定要注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1.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与本科生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相比,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侧重点是注重对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社会和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也就是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尽管课时和授课场所有所局限,但培养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的应用能力,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重点。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力求将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例如,学习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时,离不开对基础理论的阐述,但理论需要服务于实践,需要围绕应用性展开。我们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引入大量经典案例,尤其是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显著案例及其环境保护法中常见的法律法规实践问题,同时和国外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相比较。反思我国环保法的缺陷,这样学生不仅系统学习、理解掌握这些法律法规,同时还能理论联系实际,更能从本质层次上剖析问题。即使这样还不能保证课堂上面面俱到。为了查缺补漏,我们聘请市环保局做环评的工作人员,为我们介绍环评流程,开阔了学生视野。我们在学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时候,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分别模拟企业管理人、内审员、第三方认证机构等角色,进行认证的模拟实践,提高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让学生熟知内审和认证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这种快速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出的硕士研究生具备环境工程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完全具备就业的基本条件。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和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一直都是国内外教育界侧重的研究课题。对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更应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丰富知识,通过探索研究,运用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独立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进而锻炼培养学生攻关新课题的创新能力。传统的一言堂,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听课,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要打破原始单一的教学模式,探索尝试有效的教学形式。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过,“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在课堂上我们将案例、问题、项目和课题引入教学内容中,通过对其分析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后自己查找资料,参阅文献,分析问题,最后提出对策,设计解决方案。通过课堂上启发学生在环境工程学术领域中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例如我们在学习企业管理运作的相关知识时,对于企业如何在生产过程中节约成本;怎样对环境零污染零负荷,企业开发用新能源,建立绿色化工的新途径……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产生新思想、新理念、新制度或者新的组合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有需求的学习和研究。从一个问题为中心,从一个目标出发,运用多种方法、知识或手段,从不同方向、角度、途径找到一个最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三、增强环保意识,强化责任感

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实现国富民强,必须要守住“绿水青山”,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作为未来社会环保工作者的主力军———环境工程专业硕士更应该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环保意识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环保生态环境的认识、态度、习惯和行为。是为实现人类与生态环境协调均衡良性发展,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是一种积极进步的价值观,也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刚从大学生本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作为环境工程专业对学生加强环保意识的形成,对全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要重视培养大学生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环保素质,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教学中要引导渗透,通过课堂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恶化的严峻性,强化保护生态环境的整体意识,培养学生将来做环保工作者的责任心,激发学生积极投身到环保工作中的热情。例如,课程中涉及到雾霾对空气的污染,提问为什么空气污染变得这么严重,为什么人们以前没有意识到?采用什么方法治理更好?让学生意识到,无论社会如何进步,经济如何振兴,都不可以以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充分运用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环境监督管理。同时对比发达国家环保法的相应条款,引导学生产生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紧迫感,认识到保护环境任重道远,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保护环境是当代青年的责任,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环境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四、结语

以上是我们在环境管理系统工程教学中所做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如何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紧密结合,怎样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能力等仍需要继续探索和实践。另外,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工具———教科书,在知识的传授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难找到关于此课程方面的既全面系统、又有深度的教材。虽然国家工程硕士教指委已经立项出版教材,在2011年的专业硕士培养指导中也建议使用指定的教材,但直到现在还未见出版。

作者:刘立佳 王玉丹 赵方波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管理系统论文:数据库资产管理系统论文

1各模块功能设计

(1)资产信息管理。包括资产登记,资产标签打印,资产信息修改,资产信息删除。(2)合同信息管理。包括合同登记,合同信息修改,合同删除和合同付款验收。(3)供应商管理。包括原厂商登记,原厂商查询变更,供应商登记,供应商查询变更。(4)资产领用管理。包括资产领用,资产领用单打印,资产领用变更,资产归还,资产领用单删除,资产领用查询变更。(5)资产维修管理。包括维修登记,维修记录变更,维修记录删除。(6)资产处置管理。包括处置登记,处置查询变更,处置记录变更,处置记录删除。(7)资产卡片管理。包括卡片登记,卡片变更,卡片删除。(8)查询统计管理。包括供应商查询,合同查询,资产信息统计查询,资产领用查询,卡片领用查询。(9)系统管理。包括数据字典,用户管理,权限分配和角色分配。

2关键技术

2.1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资产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结构的好坏将对应用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和完整性。本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概念单一,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都用关系表示,故其数据结构简单、清晰,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因此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更好的安全保密性。系统运用实体联系图的方法来进行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依据以上的设计,系统中设计出的实体有:资产实体、用户实体、供应商实体、部门实体等。

2.2数据字典

系统根据机构权限的不同实行级别管理,分为省联社级、市级、市级农商行、县级、网点级五个级别。省联社级为最高级别,网点级为最低级别。所以系统开发时首先要规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和规范编码规则。系统以数据字典的形式来规范数据。数据字典用于设定计量单位、资产状态、领用类型、报修类型等一些基本数据的管理。通常由服务器系统管理员统一管理。本系统将数据字典的格式规范成三个字段:字典域(进行分级管理),字典域编码和字典域名称。

2.3个性化用户视图

本系统按不同的用户类型来分组,给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访问权限。系统根据登录用户角色的不同,来生成不同角色所对应的不同的菜单和功能。即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在登录到系统之后会看到不同的用户操作界面。从而产生了基于角色的个性化用户视。本系统在设计方面严格执行“一人一角色”的操作权限,更好的确保了系统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3系统实现

通过对农信社资产管理进行深入地研究,详尽全面地分析了资产管理系统的需求,该系统采用C#编程语言,后台数据库为关系型数据库SQLServer2005开发了三层架构的资产管理系统。系统采用典型的C/S架构,主要是基于数据量和安全性方面的考虑。系统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客户层(Client),第二层为业务逻辑层(BusinessLogic),第三层为数据层(Data)。

4结束语

通过对农信社资产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形成了一套合理的、科学的资产管理系统,从而极大地减少了传统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农信社高效地使用和管理资产,为全社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可以完全实现企业内计算机资源,包括软件及硬件等具体使用情况的集中控制,上级农信社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下级农信社的资产管理情况。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又保证了数据资料的精确性,并为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加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农信社资产的管理方式,实现了资产的现代化管理目标。

作者:崔莉霞 万剑怡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管理系统论文:来料信息管理管理系统论文

1汽车来料信息管理

汽车来料信息管理对汽车运载的物料在料场各区域的管理,包括过磅、回皮、采样、卸料等工艺流程。因现场已存在过磅、回皮、采样系统等,为了实现整个汽车作业区的管理,我们对汽车在受料坑、料场卸料的区域增加一台计算机,实时记录进入该区域的汽车的信息,并接入到过磅、回皮、采样系统局域网内。

2火车来料信息管理

火车来料信息管理不同于汽车来料信息管理,比汽车来料信息管理要简单。火车行驶的路线固定,而汽车行驶的路线很随便。实现火车来料信息管理的重点,在于识别火来运载物料进入企业时,需正确地识别出每列火车的车厢号码,并准确的记录。我们采用应用很广泛的RFID火车车号识别天线,对火车车厢号码的识别。火车来料信息管理包括对火车车号的自动识别、采样过磅处数据接口的采集、翻车机动作信息的采集等。

3受煤坑卸料控制管理

受煤坑卸料控制管理是对进入受煤坑的汽车,通过螺旋卸料机将汽车运载的原料,卸载在受煤坑上,在打开受煤坑阀门后,通过输送带运输至料场或料仓。

4料场设备控制管理

料场设备控制管理分为两个主部分:一个是堆取料机控制管理;另一个是无轨机车位置识别及卸料管理。堆取料机控制管理采用千盟专利技术——感应无线车上位置检测技术,通过在堆取料机、轨道、中控室安装一套车上位置检测系统,即可实现堆取料机与中控室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交换等。无轨机车位置识别及卸料管理采用无线及GPS定位技术,通过GPS实现无轨机车在料场区域的定位,由便携式PDA实现无轨机车卸料管理,并以无线的方式将无轨机车卸料数据发送到中控室。系统实现料场的设备控制管理采用两种不同的通信方式,感应无线通信和工业无线通信。感应无线是通过铺设在堆取料机轨道边沿,由安装堆取料机上的天线箱发出频率,与编码电缆多处交叉位置产生磁场,而达到识别机车位置。感应无线通信主要实现堆取料机的位置检测,堆取料机状态信号的采集等。无线通信具有通信速率快、数据传输安全等优点,主要实现汽车卸料数据的传送、堆取料机堆取数据的传送等。

5布料设备自动控制管理

布料设备自动控制管理主要是根据采集输送带状态信息、布料小车状态信息、料仓料位信息,并根据布料工艺流程,实现料仓与中控室、布料小车与中控室的相互通信,PLC将所有的信息连接在一起,通过程控的方式,实现布料小车自动操作。

6结语

原料场机车控制及管理系统,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在设备上增加传感器,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的作业状态,结合工艺流程,实现了升级堆取料机全自动操作、受煤坑螺旋卸料车自动操作、布料小车自动操作,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操作,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自动化水平。

作者:郭洪荣 单位: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

管理系统论文:多传感器管理系统论文

1网络化随着信息战

协同作战等概念的提出和发展,武器平台趋于网络化,促使传感器管理架构从单平台向多平台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传感器获得的信息能共享给所有作战单元,从而更加充分有效的发挥传感器资源作用。文献[15]中提出一种基于多平台的传感器管理系统架构,随着军事装备的研发及作战系统的设计不断朝网络化发展,传感器管理架构也必将趋于网络化。因此对制信息权提出紧迫需求,需解决网络节点激增时的通信负载问题,以确保各类信息能够实时、准确地传输到各作战单元,最大限度的发挥传感器资源的作用2架构设计依据科学合理的传感器管理系统架构,既能增强管理系统性能,如增加资源利用率、提高协同探测能力和增强智能化水平等,又能不过度增加其他系统的负担,如数据融合系统的工作量和通信的负载。因此,传感器管理系统架构设计必须既考虑内部的关键技术,又兼顾与外部系统的关系。

2关键技术

2.1传感器状态监测

传感器状态监测模块可实时监测传感器状态,对各传感器任务完成情况和负载进行评估并预测性能。任务分配与指示交接均需考虑传感器自身实时状态,且任务完成情况可对下一步管理内容做出指导,形成传感器与传感器管理之间的闭环回路,更加迅速有效的调整传感器管理策略。多传感器多任务分配传感器管理的本质是对传感器进行动态选择,即在每个管理周期内,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解决多传感器多任务的分配问题。当用多个传感器完成多个任务时,需要优化基于任务优先级和传感器——目标配对值建立的目标函数,使某一项或几项性能指标达到最优。同时考虑约束条件:传感器自身最大探测能力、目标覆盖率以及传感器状态等。因此,建立约束条件下的目标函数,即多传感器多任务分配模型,是实现传感器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2.2多传感器协同探测目标指示与交接

为实现异类传感器协同工作,快速获取目标准确信息,确保目标成功交接,必须解决异类传感器对目标的指示交接问题。主要包括无源传感器牵引有源传感器以及雷达传感器牵引敌我识别/二次雷达传感器两类。首先依据协同工作模式数据包确定可能进行目标指示和交接的传感器组/对,然后建立目标指示成功率、目标误交接概率与交/接传感器对目标量测参数、精度之间的关系。由指示传感器向被指示传感器提供目标的充分信息,然后被指示的传感器在指定的范围内搜索指定的目标,并反馈是否成功截获该目标。

2.3协同工作模式预测

协同工作模式预测可以作为管理周期的起始条件,结合获取的战场态势、宏观任务、当前任务完成情况、当前传感器状态,对下一周期内多传感器协同工作模式进行预测。随着战场态势的变化,传感器协同工作模式应当及时作出相应改变,通过合理设置协同工作模式转换的触发条件,可实时自动切换,也可支持人工干预。

2.4传感器系统

预警平台上存在大量异类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探测到的原始目标信息以及其自身的工作状态作为传感器管理系统的输入,经过分析和处理形成管理策略,指导传感器的下一步工作。各类传感器通过搜索和跟踪目标,为管理系统提供输入信息,后者通过分析处理对前者的探测范围和工作模式等下达指令。数据融合系统数据融合是对多源信息进行检测、关联、相关、估计和综合处理,以得到更加精确的状态估计、目标识别以及完整、及时的态势和威胁评估,为传感器管理提供输入。传感器管理子系统作为整个融合系统的反馈环节,与传感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决策支持与态势估计等子系统共同构成了融合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对系统中传感器行为的统一管理调度,实现了融合系统中多种复杂传感器的协同工作,最大程度的发挥了融合系统的能力。同的传感器组合,并从数据包获取指示交接成功概率。传感器工作模式数据包:存储各个传感器的详细性能信息及其各种工作模式的适用条件、参数配置和能达到的探测指标。进行模式管理及预测时,数据包中存储的适用条件可作为模式转换的触发条件。信息支援多平台全方位部署的侦测设备,通过数据链传递探测信息,可实时获取大量情报。众多侦查方式协同工作,可初步获取战场态势信息、减少侦察盲区、提高情报的可信度。为充分利用其他平台获取的信息,传感器管理系统架构中应设置相应接口。

2.5人工干预

人工操作是传感器管理闭环的必要模块,但操作者不应被低级别的非战术性决策负担分散了完成主要目标的注意力。传感器管理系统适当分担了操作者的负担,完成低级别的非战术性的决策,对高级别的决策给出恰当的建议。对于总体任务指标、战略战术性的决策、突发任务、任务优先级的升降,仍需由操作员完成。当操作员认为传感器管理系统的决策不够合理时,应当有权对其修改。

3建立架构

现有架构多侧重于信息融合和资源分配方面,本文结合预警机执行作战任务的基本过程,充分考虑任务分配、指示交接、模式管理之间关系,并采用宏观/微观管理降低通信负载减少计算量,构建传感器管理将传感器的探测数据和信息支援平台获取的信息,送入数据融合系统进行处理,对战场态势评估并形成目标优先级。人工干预模块读取态势评估结果并对优先级做出相应调整。宏观任务生成模块接收态势评估结果以及操作员的输入,依据期望性能和战术数据需求情况生成宏观任务。结合战术数据需求及数据库中传感器性能特性构成目标-传感器配对函数。宏观任务分配模块根据现有宏观任务、目标优先级、配对函数、数据库信息以及实时监测的传感器信息,确定多传感器多任务的分配结果,并指导指示交接模块确定需要指示哪个传感器继续探测以及如何有效交接目标,指导模式管理模块调整工作模式实现多传感器协同工作。微观指令生成模块将宏观管理具体化,结合各传感器试试运行状态,控制自身参数,形成传感器时间序列。传感器监测模块将传感器状态、负载及任务完成情况反馈回管理系统。

4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了传感器管理架构现状的基础上,从关键技术和外部关系两个层面对架构的设计进行研究。结合预警机面临的典型场景、作战任务要求以及战场感知需求,梳理管理系统与传感器、数据融合、数据库、信息支援、人工干预等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在对单平台传感器管理系统架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宏观/微观管理架构,借鉴国内外传感器管理系统内部架构的设计,优化多传感器多任务分配、目标指示与交接、工作模式选择等关键技术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适用于预警机的传感器管理系统架构,为实现预警机传感器系统的智能化统一调度奠定基础。

作者:赵建恒 许蕴山 邓有为 罗文涛 杨涛 单位: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管理系统论文:图书档案管理系统论文

1.用户研究

将用户、终端、网络、模态联系在一起,需要贴近复杂的环境,贴近异构终端、异构网络环境,尤其是能够符合三网融合环境的需要,而在这种环境下,用户首先通过终端,经过各种异构网络接入三网,再统一链接到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用户才能使用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海量的信息资源[9];学术界一直研发新一代信息网络,国外的参考文献主要包括文献[10][10]、文献[11][11]、文献[12][12]、文献[13][13];同时现有技术中能够链接终端、三网和系统的主要是张宏科教授及其团队的一体化标识网,该技术通过接入标识代表终端的身份,通过交换路由标识表示终端的位置信息,通过连接标识作为服务连接和用户身份的标识,服务标识表示业务的各种服务,该技术对流媒体、话音、数据等给予支持,该技术相关的参考文献主要包括文献[14][14]、文献[15][15]、文献[16][16]、文献[17][17];基于此进行研究。

1.1用户、终端、网络的研究

为了研究用户模型,首先研究用户如何使用云平台下的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用户接入到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必须使用终端,通过网络接入。在这个过程中,终端呈现异构化、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①终端目前可能使用电视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中的任何一网,可以通过WLAN、WWAN、Internet、PLMN、HFC、传统CATV、Ethernet和OAN中任何一网,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也可能使用其他网络,其网络方面的特征呈现异构化、多样化;②终端类型和型号都很多,其功能、用途等明显不同,造成构造的不同和复杂化;终端和网络的异构化、复杂化、多样化,造成了其效果差异化很大,主要体现在:①显示效果方面;②音效效果方面;③网络方面;④计算复杂度方面;⑤可用空间方面。从显示效果的角度来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终端不同,其显示屏幕的大小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说,手机和电视的差距是最为显著的之一,笔记本、PC等终端设备屏幕往往适中,显示屏幕大小的不同一方面和用户持有终端是否便利有关,另一方面关系着用户浏览信息资源时屏幕的尺寸和效果。②终端不同,其显示所使用的分辨率不同,体现为显示时的效果明显不同,如显示时的清晰细腻程度、拍照取景和视频播放的效果等等,而且部分终端的分辨率是固定不变的,无法进行调节。③文件的格式不同,其显示效果可能不同,例如常见的视频格式有AVI、MPEG、DIVX、MOV、ASF、WMV、RM等,不同的格式记录相同的视频信息,其显示效果也可能完全不同。④显示效果的程度决定了用户视觉角度质量的高低,其对于文本、图片、图像、单一的视频是有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对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效果也是有一定影响的。⑤显示效果的程度所带来的影响,对于不同的用户是不同的,其高度影响高度依赖视觉的用户,但当用户不依赖于视觉的时候影响则不大。从音效效果方面来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终端硬件不同,其发声所用的效果不同,即使终端硬件相同其发声的效果也可能不同,例如一台笔记本电脑,如果其声卡是集成的则往往没有独立的声卡效果好,同样不同厂商所生产的声卡效果往往也有一定的差别,不同时间、不同技术所生产的声卡效果也往往不同,但音效效果在设备、设置、播放内容等完全相同的前提下是一致的。②不同的音频文件,其效果可能不同,首先数字音频技术指标采样率、压缩率、比特率、量化级,分别控制单位时间内波形采样的数据数量、音乐文件压缩前后大小的比值、记录每记录音频数据一秒钟所消耗的比特值的平均值、用多少位二进制的数据描述的声音波形;其次,不同的音频文件格式不同,其音效的效果也可能不同,常见的音频文件格式有WAV、MP3、WMA、OGG、APE等。③对于部分终端来说,音效效果是可以调节的,但依然存在音效无法调节的终端。④音频效果的程度所带来的影响,对于不同的用户是不同的,其高度影响高度依赖听觉的用户,但当用户不依赖于听觉的时候影响则不大。从网络的角度来看,①目前大部分的电视网依然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存在单向和双向的问题,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单向和双向的问题最终会被解决,但是目前一段来说其依然是问题的一部分。②网络不同登陆方式可能不同,例如如果用户借助电信网登陆和使用服务有两种模式,其一是通过以点播为基础的短信息服务,需要利用短信服务的平台来传输信息,由于其平台经常是第三方提供的,因而实时性往往较差;第二种方式则是通过GPRS网络,这种方案的缺点是覆盖率较差、传输速度低、费用高,但可以实现实时。从计算复杂度方面来看,终端之间的差异很大,以电视网的机顶盒和电视机来说,即使运行一个非常简单的动画也会非常困难,而相同的困扰在计算机上往往不存在,换句话说计算复杂度高的资源无法在部分终端上运行,但同时部分终端上如果使用计算复杂度低的文件则也会浪费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同的终端适合使用的信息资源在内容、格式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从可用空间的角度看,如果可用空间的大小无法支持对应的操作,则后续的操作无法进行,同时可用空间较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算速度。对于可用空间的大小,不同的用户可能会有不同的定义,部分用户可能对终端的最小可用空间有自己的要求;还有一部分人对最小可用空间没有要求,但是最小可用空间不够用的时候会有自己期望的行为和操作。

1.2用户行为研究

用户的行为,①指用户使用云平台下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行为,其根据用户的身份、目的、习惯、兴趣等不同而不同,用户可能是进行检索、获得、修改、保存信息资源,也可能是对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如计费等;既包括其行为的种类、参数,同时还应该包括其行为所导致的结果。②用户的行为受到其本身的制约,既要受到其身份影响,又受到其兴趣和目的影响,但最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可以通过用户的行为获得用户的信息,并做出调整,以便更精确地认识和了解用户。

1.3用户偏好研究

用户偏好,指用户在考虑服务或者商品的时候按照其自身意愿所做出的带有倾向性的符合理性的选择,是用户理性、认知和心理感受权衡后的综合结论,是用户个性化的体现。在云计算平台下的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中,其可以作为个性化服务推荐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由终端、网络等带来的与视频、音频、可用空间等有关的偏好信息,此偏好信息用于确认用户偏好的信息资源的模态类信息,在此类偏好中用户往往偏爱一种或者几种终端,同时对于不同终端参数设置有不同的偏好;②用户偏好的信息资源内容方面的信息,包括学科、方向、难度等,这种偏好主要来源于用户原有的背景如职业、专业、知识层次等,并随着用户的发展而改变;③其他偏好,主要包括终端、所途经的网络、所在的位置等;④用户ID,用以唯一地标识和区别用户。

2用户模型研究

2.1用户基本信息模型

根据对用户、终端、网络的研究,建立用户基本信息模型,包括三类信息,分别是用户信息、终端信息和网络信息(详见图1)。其一是用户信息如用户ID、姓名、身份、年龄、知识层次、密码、密码提示问题、组别,其中①用户ID、密码是不可以省略的,其需要在用户登陆的时候确定用户的基础信息,同时用户ID对于整个系统来说是唯一的,也就是说所有用户的ID是没有重复的,是“独一无二”的;②身份、年龄、知识层次三项可以用于辅助确定用户的身份,以便在后续用户偏好模型未获得具体信息之前初步判断和获得用户的偏好信息,但鉴于部分用户的特殊性某些情况下是允许被省略的;③用户信息可以通过组别确定用户的权限的确认。其二是终端信息包括终端ID、终端参数等,其中①终端ID用于确定接入和登陆到图书档案系统的终端的身份,通过检索对应于终端的数据表可以获得包括其使用者、终端的类型、终端的基本参数及范围、终端的可能配置等的信息,可以初步确定终端的信息;②终端参数包括的是显示参数、音效参数、计算复杂度参数、可用空间参数,显示参数和音效参数分别是用户提供的其习惯使用的显示、音效参数的设置,而计算复杂度参数需要通过终端ID判断用户终端的具体计算复杂度获得,可用空间则需要在图书档案系统运行的时候通过其与终端之间的通讯获得;③终端信息中终端ID是不可以缺省的,但终端参数是可以缺省的,在缺省的状态下,系统依然可以通过终端ID获得终端的类型及基础的参数范围,再根据参数范围进行其他的判断,同时由于计算复杂度参数和可用空间参数不需要用户提供,因而也可以在缺省的情况下获得。其三则是网络信息如网络类型、常见位置等,其中①电视网的单双向问题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需要给予重点关注;②常见位置,是用户通常使用终端接入和使用图书档案管理系统服务的位置;③网络ID,用以唯一地标识和区别网络。关于用户基本信息模型,需要注意的有:①用户基本信息模型虽然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但是其是一个整体,可以通过数据库表示出来,其中的每一条记录都只说明的是在某一种情况下用户使用某种终端通过某种网络接入和使用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具体设置以及由此而来的各种参数,每个用户的具体信息可以不只一条而是若干条记录的组合。②用户基本信息模型的三个子模型,可以通过一个数据表体现,也可以分成用户信息表、终端信息表、网络信息表三个数据表的组合来实现。

2.2用户行为模型

用户行为模型,主要用于记录用户的行为、状态等信息,其由用户ID、用户行为、行为参数、状态参数三个部分组成,其中①用户的行为用于记录用户状态变化的原因,同时可以从中获得用户基本信息模型的部分信息,同时也可以完善用户偏好模型;②用户行为参数用于说明用户行为的细节,是用户行为有机的补充;③状态参数,用于表明经过用户的行为之后用户的变化。

2.3用户偏好模型

用户偏好模型是用户服务推荐的基础,其主要包括3个方向,其一是对所获取资源的模态倾向性,是与终端相关的,其中包括格式、显示性能、音效性能等,其大多数属性是范围;其二则是对信息资源内容的倾向性,主要包括用户的身份、年龄、知识层次、专业等;其三则是用户通常所在的位置区域,可以用于以就近原则对其提供服务。

3关键技术分析

3.1用户模型应用研究

从用户登陆并使用系统服务的角度看用户模型,用户通过终端接入计算机网、电信网和电视网三网中的一网,可以利用一体化标识网络技术连接到系统,通过终端ID确定终端的身份(终端信息模型),通过终端所在的位置、IP等可以获得对应的网络信息(网络信息模型),通过用户ID和密码登陆系统进而系统可以确定登陆的用户(用户信息模型),如果需要调用用户偏好模型可以根据用户ID在用户偏好模型中检索相应的记录则找到对应用户偏好的信息(用户偏好模型),用户使用过程中会有所操作记录下用户ID、相关操作及对应参数则可以将信息添加到用户行为模型,根据用户ID可以从用户行为模型获取相关的参数则可以获得对应信息据此可以修改和完善其他模型。对于用户模型的应用,本文认为:①对于信息资源的检索和使用,既涉及到用户对信息资源模态的偏好,又要涉及到用户对信息资源内容的偏好,同时还涉及到用户所使用的终端;在检索的时候首先要根据终端信息模型和网络信息模型判断终端和网络的特性,获得支持的模态的信息,获得显示、音效、网络、计算复杂度、可用空间等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和模态结合结合用户的偏好以集合的形式进行交的运算进而缩小可以接受的信息资源的模态范围并将其作为用户即时信息资源模态的偏好,再通过用户偏好模型内容倾向类偏好可以获得用户对信息资源内容的偏好。②显示、音效、网络、计算复杂度、可用空间等的变化会带来很多不同的情况,需要形成对应的策略,该策略既要符合用户的意愿,又要符合运营商等商家的利益,同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并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设置相应的阈值来划分对应的范围,根据阈值与当前值差别的组合来判断当前所处的情况,当差距过大或者达到阈值的时候可以按照对应的既定策略采取行动,如在许可的情况下重新生成对应的信息资源、只发送部分信息资源、压缩等。③用户基本信息模型中用户信息模型、终端信息模型和网络信息模型需要相互结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使用的时候相互辅助;同时用户基本信息模型、用户行为模型和用户偏好模型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其通过用户ID彼此关联。用户ID在整个模型中是唯一的,其作用是唯一地标识一个用户,以便与其他用户区别。

3.2用户模型的初始化与完善

本文认为用户模型的初始化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①用户注册的信息②利用调查研究等方式从侧面获得的用户信息;③利用公众的大众化特征获得,其实质是首先获得用户基础信息模型,然后再从用户基础信息模型获取数据,以基础信息模型数据为基础结合概率归类和整理,去生成用户偏好模型和用户行为模型的初始数据。本文认为用户模型的信息完善与补充,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修正的动态反馈过程,通过机器学习对参数的重新估计和修正提高了预测的精度,进而提高服务的质量,可以为个性化服务推荐打下基础。其实质是通过训练来逐渐完善用户行为模型,再根据用户行为模型逐步完善用户基础信息模型和用户偏好模型。具体的实现上,本文认为①用户行为模型可以作为执行单元,学习单元通过用户行为模型提供的信息根据用户基本信息模型和用户偏好模型建立并改进知识库,执行单元格局知识库中的知识执行任务,再将执行后的信息反馈到用户行为模型作为下一步学习的资源。②可以用命令序列作为最小单元描述用户行为,通过定义两个序列、两个状态之间的相似度来代表和判断行为模式之间、状态之间的相似程度;模型工作的时候,计算序列相似度来判断行为和状态的变化。

4结束语

本文首先从目前国内对用户的研究出发,分析用户,然后研究用户模型,既包括用户基本信息模型,又包括用户行为模型和用户偏好模型,最后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但本文没有研究海量数据量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在以后的研究中将逐步完善。

作者:李春杰 王晓明 张龙昌 单位: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管理系统论文:煤矿管理系统论文

1、GIS信息系统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以及与GIS技术的结合使得GIS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该技术的应用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Flex技术为基础的RIAWebGIS管理信息系统由数据库以及WEB服务器和WEBGIS服务器组成。FlashPlayer根据Web上面的服务不同而进行相应的调整。采用AMF进行校验可以使得服务器和FlashPlayer二者之间实现交互,利用该协议可以传输大量的数据,这种通信方式效率较高。GIS的功能是由ArcMS服务器来提供的,其与数据库之间的连接通路为ArcDE,通过该通路可以实现快速的数据的读取。ArcMS还提供相应的数据地图以及栅格数据等,栅格地图的运用使得计算机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使得系统的响应和服务体验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应用服务器的瓦片技术实现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数据的传输、处理以及显示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客户端计算机的负担,将处理运算的任务交给性能强大的服务器来实现。

2、煤矿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在本文利用GIS系统建立煤矿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用到了矢量的栅格地图数据和双缓冲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要对煤矿管理中的基本业务数据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而且各个数据之间的层次要分析的较为清楚。也就是煤矿管理信息系统要包含煤矿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属性信息,而且还包括了一些空间信息。利用空间信息可以对于空间信息中的某些位置进行描述,即可以通过坐标在GIS系统中进行显示;在煤矿管理的过程中其数据量非常的庞大,而且其包含煤矿中大量的其他数据,还包括煤矿中一些设备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使用信息化的手段对其进行管理,还能够通过该信息系统对于每个环节进行监控,将监控的参数或者是数据显示在系统的模型中,这些环节或者是参数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图形来进行标记或者是显示,这些环节可以是点也可以是线或者是面,通过建立该区域的数学模型来重现煤矿的三维结构,并且现实的结构和对应的几何特征能够进行一一对应。几何特征或者是地物特征都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在该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显示。根据煤矿系统管理的属性可以将煤矿管理系统大致分成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煤矿管理三维结构模型的构建,其次是对于煤矿日常业务的管理,然后是对于煤矿中各个区域的监控。对于日常业务的管理包括对于工人信息的记录,对于工人考勤信息的记录,对于工人工作时间信息的记录,对于工人工资信息的记录,对于工人奖惩信息的记录等,这些信息都会被存储到系统的数据库中。

该煤矿管理信息系统利用WEBGIS技术实现了煤矿矿区三维立体结构的重建,利用GIS技术实现煤矿区域周围高程信息以及地理信息的提取,然后将这些高程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实现矿区立体模型的重建。在该煤矿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中还加入了对于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监控的内容涉及对于煤矿区域的安全性监测,通过视频处理技术对于监控区域内部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控,如可能出现的塌方风险,瓦斯爆炸风险;而且还对于煤矿监控区域中的人员的行为进行识别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综上所述,本文对于煤矿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求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于GIS技术以及WEBGIS技术在煤矿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通过分析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生产属性数据,并结合煤矿区域的地理信息对于煤矿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开发,所开发的系统具有可视化好,能够有效协调处理矿区的事务。

作者:苏志强 单位:重庆千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