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时间:2022-04-09 09:44:22 关键词: 幼儿 音乐教育 教育论文

摘要:音乐教育是一门促进人格发展的教育,它关注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注重文化精神层面上的感受。音乐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利用先进、科学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人为本位,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使幼儿能够从根本上学会体验音乐、喜爱音乐,并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能力的培养。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一、对幼儿音乐感受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音乐感受主要指的是一种形象思维能力,幼儿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感知,因为本身受到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等非常有限,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始终停留在一种相对肤浅的层面上,他们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周围的事物对音乐形象进行感受,体会音乐作品中传达的感情,通过“联觉”作用使这方面的价值得到实现。

1.通过环境的丰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作为一种听觉艺术,音乐与文学、美术等艺术不同,通过声音将情感与观念传达出来。幼儿音乐教育重在为幼儿创造丰富的音乐情境,使音乐感觉与音乐知觉得到促进,不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幼儿音乐形象的建立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生活经验不同,对音乐作品产生的想法也会不同。借助“联觉”,与幼儿的自身经验相结合,对音乐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感受,在感受的过程中,还可以获得其他感官的审美感受,使视觉受到一定的刺激,为幼儿创建不同的音乐氛围,促进幼儿不同音乐感的产生。

2.通过感官的调动对不同音乐形象进行感受

作为一种听觉艺术,音乐表现与其他感观不同,通过味道、形状等去表现,对音乐进行更好的理解。在进行幼儿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鼓励他们调动不同感官参与到音乐感受中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音乐,体会不同音乐的节奏、力量以及速度,通过身体动作将不同形式的音乐表现出来。“联觉”本身就是集多种感官的参与,将各种感官集合在一起进行共同体验的过程。通过不同感官的参与,对音乐作品进行感知,幼儿在感受的过程中视野得到开阔,同时想象力也得到了激发。

二、对幼儿理解音乐的作用

理解音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感受音乐升华的过程,在进行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应引导幼儿对音乐进行理解,促进他们对音乐节奏、旋律、节拍等表现手法的理解,深刻感知音乐作品的魅力。

1.通过对整体的注重使幼儿的审美经验得到丰富

作为一种符号,音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在理解歌词内容的过程中,同时也在理解音乐的情绪,比方说他们可以通过音乐的缓慢、沉重联想到一些诸如大象、老虎或者青蛙、小兔等动物;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已经可以理解稍微复杂一些的歌词,比方说在欣赏《摇篮曲》的过程中,音乐减弱减慢就表示娃娃要睡着了。通过借助“联觉”,幼儿的动觉、视觉等得到形象的结合,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音乐的整体进行感知,对音乐语言中的变化表现在感官的变化中,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音乐中的情感。

2.通过情感的激发使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得到内化

作为一种事物引起的体验,情感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幼儿时期是情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重要阶段,因为受到社交范围影响,他们的情感体验开始逐渐丰富,情感性较强的音乐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借助“联觉”,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幼儿的情感与他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通过各种感官表达一定的感情,最终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在其早期音乐能力的开发阶段对系统音乐教育的依赖比较多,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同时也是幼儿成长环境的结果。幼儿的年龄阶段不同,对外界的认知也存在不同,所以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存在不同。音乐意识不应该只是一种情感艺术或者感官艺术,而应该一种融合这些方面的特点的一种个性化的艺术。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充分借助“联觉”,与幼儿的语言、身体动作等结合,表达出个性化的形象。

作者:邱沛 单位: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职业教育学院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奥尔夫教学法的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概述

目前这种音乐教学法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普及,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奥尔夫受到了达尔克兹体态律动以及现代舞表演的影响和启示,采用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创造出了一种既具有原始风格又富有表现力和主动精神的新型音乐教育理论思想。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音乐教育模式一直采用以歌唱、乐理知识教学为主体的陈旧教学模式,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及情感激发,也忽视了幼儿在音乐学习方面的主动性、主体性以及创造性,所以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不会将学习音乐当成是一种负担或任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孩子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当中,用他们的音乐能力来自由地演绎,从而以独特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对音乐、对世界的感悟。当音乐成为孩子的一种本能需求时,孩子们对音乐理论、音乐情感、音乐表演、乐器演奏等,就会掌握得轻松自然,而且非常扎实。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还强调对精神的塑造,在音乐课堂上孩子们会用各种简单的乐器来拍打节拍、演绎节奏,当一群孩子在一起运用不同的声部进行表演时,那种动人而悦耳的交响乐声就这样诞生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孩子们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带给了孩子们集体表演的乐趣,使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思想内容

1.原本性的思想观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以人的自然本性为根本出发点,在音乐教育方面倡导综合性教育的方式。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应该先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从人性的发展特征开始。奥尔夫提出了音乐教育的原本性,他认为“音乐始于人的自身”。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会直接将音乐的理论与知识灌输给儿童,而是通过跳、跑、唱来让孩子自己找到与音乐相关的理论点。在不知不觉的引导下,使孩子对音乐艺术进行理解、感知、想象和实践,进而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使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也能够让孩子们的情感、意志、思想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和陶冶,从而完善其人格。

2.参与性的思想观点

奥尔夫认为音乐应该是一种人们自觉参悟的艺术,每个人都应该成为音乐的演奏者与参与者。这种音乐教学思想,区别于传统的音乐理念,也区别于其他以观看他人娱乐为主的音乐行为。奥尔夫认为幼儿音乐教学的最佳办法就是让孩子亲自参与其中,让他们在音乐活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主动意识。奥尔夫提出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游戏活动中,主动接触音乐、亲自去体验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从而发自内心地去喜爱音乐。这种音乐教学理论,并不注重音乐学习的结果,而是更加注重让孩子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去享受愉快、轻松与自由的过程,并且能够主动去参与和创造乐趣。

3.即兴性的思想观点

奥尔夫认为一切音乐教学都应该从游戏着手,从而通过即兴来达到音乐表现的目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音乐教育的起点建立在即兴创造上,更加偏重于对儿童进行即兴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出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出他们的创造力。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即兴性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教育模式不同,它不会进行填鸭式、灌输式的强制教学。奥尔夫即兴性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对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释放,在这种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儿童通过个性化的体验,以及探索式的学习,可以最大程度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理解音乐的内涵。因此,即兴活动是提高儿童音乐创造能力、升华音乐体验最为有效的途径,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中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

4.综合性的思想观点奥尔夫提出,应该通过综合开发的方式,去挖掘人类最宝贵的艺术灵气。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将动作、舞蹈与音乐整合在一起。奥尔夫认为语言及动作本身就是有旋律和节奏的,就是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这种思想观点使奥尔夫音乐教学更加具有综合性,在音乐行为方式上,突出了歌唱、舞蹈、节奏以及游戏等组合式的教学方法。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实践

1.利用奥尔夫原本的思想观点,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幼儿音乐教育

儿童的说话与走路是其出生之后,家长必须要教的。所以利用语言作为幼儿音乐教学的起步方式,更容易使孩子们感觉熟悉与亲切。语言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及技能准备便可以开始,这也是幼儿教育从儿童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的最重要体现,也是奥尔夫原本性教育观念的体现。节秦是语言、动作、音乐整合在一起最基本的要素,节奏的训练是音乐入门所必须的,也是一种教学的方式及重要内容。在语言节奏训练中,教师可以采用匀速的鼓点来掌握一种速度的标准,然后让孩子们采用一种匀速的速度,来依次说出自己的名字。这样孩子们在说出名字时,会感觉很新奇,会对游戏产生深厚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孩子们就可以匀速地说出自己的名字,这种匀速运动也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一项基础性训练。它能够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有序的习惯,也可以将幼儿的日常生活动作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从而体现出其原本性的教学观点,这也符合幼儿的心理及生理特征。所以结合动作进行音乐教学比较适合幼儿。人本身所进行的动作,大多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这也为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幼儿对拍手、跺脚以及拍腿等动作比较熟练,比如在教《两只老虎》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拍打出歌曲的节奏。比如在唱“两只老虎时,两只老虎”时,孩子们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拍手,有的跺脚。这样孩子们在模仿与动作的过程中,就能学会如何与他人配合,如何享受音乐节奏所带来的美感。

2.利用奥尔夫即兴性的思想观点,对幼儿进行随机音乐教育

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突出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儿童积极参与与演唱实践,而采取即兴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幼儿音乐教育,并在其中进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即兴教育讲求的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以及想象力的发挥。即兴教学的目的不是要求没有音乐经验的幼儿来创作出音乐作品,而是要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教师在这一环节应该起到诱导与启发的作用。比如在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唱一首熟悉的儿歌,然后配上节奏。在引导几遍以后,幼儿会根据学到的知识说出各自的想法。在孩子们拍打节奏的同时,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动作暗示,并配合歌曲声调,轻重缓急地拍击桌面。这样也可为幼儿学习打击乐器提供基础条件。这种教学方法还可在日常生活及活动中进行即兴的实施。

3.利用奥尔夫综合性的思想观点,实现综合性的音乐渗透教学

幼儿生性好动,精力也比较充沛,他们通常是通过感官直觉体验以及经验来获得对外界的认识。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演唱来体验音乐和主动接受音乐教育;也可以在音乐教学中结合肢体动作,包括声势、身体各部的动作来感受音乐和传递音乐情感。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奏、合唱、歌舞表演以及戏剧表演等综合性的表演,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比如在《小毛驴》中让幼儿拿凳子当做小毛驴,在摇摇晃晃的表演过程中,凳子可以发出踢踏的声音,这样孩子们就可以通过表演创编出节奏。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幼儿各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可使幼儿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

4.利用奥尔夫参与性的思想观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传统的音乐教育大多采用口传心授、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其结果只能培养出规规矩矩、行为呆板的“好学生”。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孩子只知道听老师的话,但并不能完全领会学习音乐的真正意义,当然也就无法成为音乐的真正主人。所以,单纯的技能及技巧训练是不够的,应该提倡幼儿的参与性。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照顾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不能让音乐成为幼儿的学习负担,而是要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对幼儿的动作能力进行协调,使其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从而分享幼儿音乐学习的快乐。

四、结论

音乐教育是一门促进人格发展的教育,它关注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注重文化精神层面上的感受。音乐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利用先进、科学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人为本位,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使幼儿能够从根本上学会体验音乐、喜爱音乐,并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能力的培养。

作者:胡艺兰罗立章单位: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幼儿音乐教育现状及强化

一、当前幼儿音乐教育现状

(一)音乐教育能力不足,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幼儿音乐教育不够重视,每次音乐课都敷衍了事,甚至有的教师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音乐作品,比如当前的流行歌曲;二是由于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职业倦怠。教师有时显得心烦气躁,课余时间很难静下心来研习音乐作品,缺乏对作品的认真筛选与仔细考量,课上又缺少足够的耐心,导致他们在引导幼儿层层理解、学习和表现音乐作品方面表现得疲乏无力;三是许多幼儿教师由于自身音乐素养有限,对经典音乐产生的背景、作品所表达的情绪和传达的感情理解不深,当然只能泛泛地让孩子们听听旋律。这十分不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过程单调乏味,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很多幼儿教师常常抱怨幼儿音乐教学很难进行,幼儿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在音乐学习上同样也表现出心不在焉,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课堂秩序混乱。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幼儿这些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之外,还有教师教学方式的死板、单一,教学过程的单调乏味。很多幼儿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多以“填鸭式”方法使幼儿被动地接受音乐学习。在好动、喜欢新鲜事物的孩童面前,这种毫无生气、索然无味的教学过程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使他们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

二、幼儿音乐教育水平的提升对策

(一)加强幼儿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

任何艺术活动都要有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如果缺少基本技能的积淀,就仿佛“无米之炊”。因此,要使幼儿能感受到音乐艺术的“情”、能表现出音乐艺术的“美”,就必须加强幼儿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

1.节奏训练

幼儿在感知音乐时,往往被其鲜明、规律的节奏所感染,从而产生对音乐的热情。节奏是幼儿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因此,加强幼儿音乐基本技能训练要从节奏训练开始。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他们获得对节奏的初步印象,形成基本的内心感觉。比如播放一段描述小雨的音乐,让他们听完后说一说小雨是什么样的,用手打节拍,模仿雨点声“噼啪、噼啪”、脚步声“呱啦、呱啦”等,进而口读象声词,让他们在比较中理解节奏与节拍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进一步练习手拍歌谣节奏、默念歌谣,进行节奏的分离、发展节奏的记忆,在充分体验、感知节奏的基础上,再加入多声部的节奏练习。这样可以循序渐进地提升幼儿的节奏感。

2.听、唱训练

“听”是对音乐信息的储存,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听觉训练和歌唱活动密切相关。幼儿在听音乐时往往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听音乐时要避免“呆坐干听”,要从幼儿的心理需要出发,将听音乐视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例如,引导孩子们伴着音乐哼唱、即兴的身体律动、用画笔表达听音乐时的所思所想等,使得每次听都有新鲜感。“唱”是对音乐的表达,在训练幼儿唱歌时,教师要先提供标准的范唱,范唱有正确的呼吸、准确的音调、标准的发音吐字、良好的共鸣和愉快的情绪,然后让幼儿用自然的声音、适中的音量、准确的音调、清晰的吐字和有节奏的动作跟随,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歌唱习惯。

(二)幼儿教师应注重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提高教学能力

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要在音乐教学活动前掌握丰富的案例,进行充分的备课,有序地组织音乐教学。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提高其音乐教学工作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音乐教学能力:

1.教师要重视幼儿音乐教育

要做好幼儿音乐教育工作,教师要认识到幼儿音乐教育的真正意义,改变以往音乐课堂上随意、无序的局面,要将其放到与绘画、手工等同等重要的位置。第一,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备课,针对课上要用到的音乐在上课之前要进行反复的弹唱练习,认真地分析处理教材,科学制定教学活动方案,为组织一堂高质量的音乐课做好充分准备。第二,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音乐教学。对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可根据本园特点、地域特色、幼儿的特点等,集思广益,共同探讨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可以与其他幼儿园进行教学研讨,相互学习与借鉴,从而提高教师音乐教育工作能力。

2.端正工作态度,对工作认真负责

尽管身处充满压力的工作环境中,尽管工作对象是身心尚未发育完全的幼儿,但教师应端正工作态度,摒弃一切消极因素,应在工作中学会调节情绪,用快乐、健康的心态感染幼儿。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不厌其烦,宽容地看待幼儿的各种表现,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和机会。

3.精选、解读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

选材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起点,在幼儿音乐教学作品的选择上,教师也要下一番功夫。教师要抛开自身的喜好,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理解接受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合他们的音乐作品。作品形式要多样,题材要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要让他们对所接触的音乐作品感兴趣、产生好奇心,能够主动地静下心来跟随教师认真学习。

(三)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针对幼儿音乐教育过程单调、乏味,教学方式单一、死板的问题,教师如何丰富教学方式,使幼儿音乐教学过程变得有趣、生动,成为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结合实践经验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改进幼儿教学。

1.将音乐教学与绘画相结合

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可以在仔细分析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改造”,把它形象化、直接化,结合绘画形式将音乐表现出来。例如学习《种瓜》这首歌曲时,可先通过图画让幼儿了解西瓜的生长过程,便于他们理解歌词、记忆歌词。教师也可引导他们根据旋律画出高低不同弧线图,使他们感受到旋律的高低变化。

2.将游戏融入音乐教学中

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可以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力增强。教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音乐教学中加入游戏,让他们在听音乐的同时唱唱跳跳,将音乐和玩耍融为一体,从而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并逐步去模仿听到的声音和节奏,唱出歌曲的音调。

3.将故事引入音乐活动课

幼儿歌曲大多生动形象、活泼有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比如歌曲《猴子学样》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首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挂图让幼儿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按照挂图的内容来讲述故事,帮助他们理解歌词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播放歌曲让他们欣赏,再通过弹奏带领他们随琴演唱并边唱边做动作,这样,整堂课孩子们情绪高涨,气氛十分活跃。

三、总结

缺乏音乐的生活宛如春天缺少明媚的阳光,有音乐相伴的生命才会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要正视幼儿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

作者:韦斌 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幼儿音乐教育现状

一、幼儿早期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幼儿的早期教育在近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设置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自然也要根据纲要内容指导实践活动。从教育的目标设置上来看,更加强调幼儿要感受艺术中的美,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注重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强调幼儿自身的参与性以及情感的陶冶。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设置也随目标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例如,新增了指挥、多声部朗诵及身体跟随多声部的音乐运动。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幼儿早期音乐教育目标设置合理,教育内容丰富,较比之前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进步,总体来说还算乐观。但是,在幼儿园的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音乐设备的闲置

目前,在一些幼儿园里,钢琴设备只是摆设,教师在教学中使用钢琴的次数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其他的音乐器材。幼儿园提供的这些音乐器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

(二)课堂教学死板

课堂教学模式过于程式化。一般程式化的教学可以应用在逻辑思维比较缜密的学科中,而音乐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音乐教育活动是幼儿通过亲自参与其中来感受音乐的魅力,可以通过唱、跳、打击乐器等来理解美、感受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教师在整个教学中不能只是按部就班,更应该以指导者的身份来启发幼儿,使幼儿通过不断的实践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重知识,轻能力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机械地完成任务,把教材中的儿歌教给幼儿,只注重数量,满足于幼儿学会儿歌;有的教师只是放一些歌曲,让幼儿唱唱跳跳就结束了活动,没有挖掘到音乐教育所能发挥的更深层次的作用。教师只是强调幼儿的歌唱水平,却忽视了对音乐本身内容的理解,阻碍了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四)教材的使用缺少灵活性

幼儿园音乐教材的内容编排有一定的科学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作为参考。但是,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与地区文化的不同,所有地方都采用统一的教材就缺乏灵活性,没有考虑到本民族、本地区的特色,脱离幼儿生活的实际,缺乏生机。

二、幼儿早期音乐教育培养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音乐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应处处渗透着音乐教育,而不是仅局限于音乐活动课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音乐教育形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享受氛围,让幼儿在充满人文色彩的环境中感受音乐,使幼儿的音乐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途径来丰富幼儿的音乐知识,比如,通过散步、劳动、讲故事、做游戏等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从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在音乐中欢快地舞蹈,从而感受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

(二)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欲望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来讲,一切事物都显得比较陌生,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手段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使其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不断地激发幼儿去感受音乐的美。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要选择节奏欢快、曲调优美、朗朗上口的音乐,歌曲的内容应生动活泼,易于幼儿理解。还可以挑一些简单易学的舞蹈,让幼儿有节奏地跟随音乐翩翩起舞。另外,还可以让幼儿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例如,观看音乐类节目,组织举办音乐节,让幼儿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欲望,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三)教学方法要形式多样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运用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语言吸引幼儿的关注,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要因地制宜地采用适合本地区幼儿音乐发展的方式,教幼儿唱本民族的歌曲,跳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教学活动形式也要多样化,可以集中教育,也可以分小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幼儿的自身发展特点,听、唱、跳相结合,更加丰富多彩地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

(四)争取家长的配合

幼儿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模仿。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家长与幼儿相处的机会比较多,自然成为了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家长在与幼儿的接触中或多或少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在与孩子玩耍时,家长随口哼出的歌词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如果经常听音乐,在孩子面前经常关注音乐,那么,孩子也会自然地关注音乐,产生对音乐的热爱,所以,家长应创设这种令孩子喜欢的音乐氛围,与孩子一起听音乐,观看音乐影像,在音乐中一起舞蹈,鼓励幼儿参与到音乐中。当然,家长还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陪孩子看看话剧、听听音乐会,进一步提高孩子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应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来完成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

作者:宋君凯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游戏与幼儿音乐教育融合

一、游戏对幼儿音乐教学的促进作用

1.能引发和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待事物的喜好或者关切的情绪状态,是引发儿童学习的源泉,音乐游戏活动恰巧能够引发和增强幼儿的学习动力,有了兴致他们才会更专注,才会从音乐课堂学习中获取良好的情绪。孩子们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中产生的,若想让幼儿产生音乐方面的兴趣,就必须要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而音乐课上的游戏就是引发和培养幼儿音乐学习兴趣的很有效的一种方法。

2.可以明确幼师的主导地位和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幼师只是起到引导和主导的作用,而游戏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使幼儿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明确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融洽了师幼关系,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爱上了音乐课,并能使教师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潜质和才华的幼儿。比如,有一首极具故事特性的儿歌《小兔和狼》,这一首二拍歌曲,旋律简单明快,生动活泼,尤其是该歌曲的歌词很有趣味性,生动有趣,容易让孩子们记住。小兔子是孩子们十分熟悉和喜爱的动物,这也有利于调动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所以,在教学这首儿歌时笔者就组织了一个小游戏,让孩子们用肢体来表达歌曲内容,他们都很兴奋,并乐于参加,尤其是最后大灰狼出现那一段更是将课堂氛围带上了新高潮,使他们体验到了音乐学习的乐趣,这种教学十分适合幼儿活动。

3.培养幼儿的团体意识以及协调能力、探究能力

幼师要做到的就是要给知识注入生命,让他们看到鲜活的知识,并乐于到科学的殿堂中畅游,燃烧对知识的全部渴望。而他们搭建良好的音乐游戏场景,可以让孩子们从中感悟音乐,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以及协调能力、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筹划好音乐游戏,让孩子们扮演好相关角色,从角色定位和表演中学习音乐。除此之外,音乐游戏还能促进儿童思想品质教育,全方面完善儿童身心发展。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里音乐游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幼儿音乐教学中该如何运用游戏

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音乐内容与游戏相结合,让音乐课变得生动有趣,使孩子们主动快乐地学习,自发地唱歌跳舞。怎样在游戏中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创设游戏场景

对孩子来说,在游戏的玩耍中学习音乐比单纯的音乐学习更能让他们接受。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在游戏场景里扮演角色,更能增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领悟能力。所以在音乐游戏中,游戏环境很重要,孩子很容易受到外部游戏环境的影响,一个声情并茂的故事、几张有趣的图片,都能够让他们身临其境,增强对音乐游戏的兴趣,而且只有孩子们身临其境地进行游戏,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既让孩子们增长了音乐知识,也增强了他们的音乐表演能力。

2.运用音乐游戏要根据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不同

幼儿教师在音乐游戏的运动中,要结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的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教师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段性教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技能。例如,在中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年龄段孩子爱交朋友的特点,学习《拉勾勾》的时候,让小朋友们两两做同桌,一个小朋友的指头是金勾勾,一个小朋友的指头是银勾勾,让孩子们边做边唱歌:“你出手,我出手,小拇指头拉勾勾。拉勾勾,拉勾勾,咱们都是好朋友。”小朋友们在开心的音乐游戏中轻轻松松就学会了《拉勾勾》的唱法和歌词。

3.制定音乐游戏的规则

音乐课堂中的游戏虽然是游戏,是自由化的,但是为了不至于使音乐课堂变为游乐场,幼师必须要探究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并且要求幼儿必须遵守这些规则,服从老师的指挥,有序地参与音乐游戏。例如:小班《火车开了》音乐教学课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火车的游戏。即将孩子们分成四个小组,一组小朋友做火车头,后面的小朋友将左手搭在火车头的肩膀上,边走边做动作,右手模仿车轮转动的动作,嘴里发出“咔嚓咔嚓”的火车开动时的声音。起初游戏时,孩子们做得很不规范,笔者根据实际情况,规定了游戏的两项规则,第一,手要搭齐;第二,节奏要跟上。最终,幼儿渐渐把这个游戏做得规范起来,并在开火车的游戏律动中熟悉歌词,初步识记了歌词。

4.游戏要与音乐教学工作相挂钩

在音乐教学工作中,游戏要同音乐教学高度协调一致,不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只顾着玩,还要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得到知识,增长才干。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必须要将音乐游戏同教学内容相结合,充分运用音乐游戏的娱乐性、趣味性,将游戏的音乐特点发挥出来,进行一些节奏、音准训练方面的游戏,努力拓展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操。5.音乐游戏要具有实际操作性和学习性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游戏除了生动活泼外,还应具有实际操作性和学习性,能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培养浓厚的音乐学习氛围。在教学内容中,教师应该针对音乐课时的安排,将音乐游戏赋予其中,增加游戏操作的部分。例如,《小音符的歌》这个操作游戏中,安排幼儿对7个音符进行了解,并且根据他们的理解进行进行音高的组合和音节的排列。通过这个简单的音乐游戏,能够增强孩子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他们对唱名、高音等基础的音乐知识的记忆力,同时分组比赛的形式还能够拓展孩子们的音乐想象空间。

三、结语

总之,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而游戏是激发幼儿音乐兴趣的直接载体。通过教学实践和总结,笔者发现孩子们的兴趣是从游戏中不知不觉发展和提高起来的。幼儿有了兴趣,自然会喜欢上音乐,主动积极地去探索音乐的魅力。

作者:高雅琴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幼师学院讲师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学前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之见

一、音乐教育生活化在学前幼儿音乐课堂开展的必要性

音乐课堂生活化也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现阶段我们渐渐地发现,孩子学习兴趣有了,知识面和动手能力都有所增强,但是属于孩子们的生活歌声少了,其原因之一是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足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更多地是尝试唱耳濡目染的流行歌曲。音乐教育生活化是尊重幼儿的心理、智力发展特点的,它能将音乐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给予幼儿足够的感谢认识和直接经验,通过让音乐回归孩子们的生活中,极大增强幼儿对音乐的主动探究,并形成自由音乐表达的习惯。

二、音乐教育生活化在学前幼儿音乐课堂具体实践

1.音乐教育内容生活化意识

人们都说“音乐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其中,音乐源于生活,指的是音乐内容取材于生活,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对生活的再创造,音乐也为此而成为生活的事实。在学前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的音乐教学内容也应该贴近生活,寻找音乐与幼儿生活的闪亮结合点。具体来说,教师应该以幼儿兴趣为导向,发现并选择一些与自然生活、日常生活、地域文化生活等有关的音乐内容。例如,一些虫鸣鸟叫声、雷雨声、风声,等等,都是生动、有趣的自然声音,教师在教一些如《小鸭子》等歌曲时,完全可以用播放器将不加修饰的鸭子声展现给幼儿,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熟悉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主动发现和聆听并模仿一些声音,如在学《小汽车》这首儿歌时,就可以让孩子们模仿汽车的喇叭声,让他们课后倾听并模仿汽车音响,这也是让幼儿进行节奏练习的良好的教学资源,可以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另外,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在《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中,在初步教会歌曲后,我就利用多媒体为孩子们展现了很多春天的图片,以此加深对歌曲的再认识。再如,教师除了采用教材上的一些歌曲外,还可选用一些热播的、深受幼儿喜爱如《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片插曲,使其成为课堂上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将孩子们对动画片的爱迁移到对音乐的爱,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无时不在,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音乐学习的实践意识。

2.课堂教学方式生活化

音乐教育生活化,不仅仅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有所改变和创新,在课堂教学方式也要“生活化”。目前,很多幼儿音乐教师主要采用“教一句唱一句”这种极其枯燥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对于注意力集中短、活泼好动的幼儿是非常不适用的,因此教师要讲究灵活的音乐教育方法,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还幼儿一个真实的音乐生活,才能力求音乐教育的有效性。例如,游戏教学就是富有浓厚生活化气息的教学方式,它使幼儿在轻松自由活泼的氛围中,以一种嬉戏、贴近生活的方式,自由、自发地感知和学习音乐,很好地打破了学科为本的教育思想,并且也是幼儿的音乐创作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要重视游戏教育方式,尊重游戏中的幼儿。在实践中,幼儿音乐教师可以创编歌词接龙、角色扮演等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游戏,弥补他们平衡能力、控制能力、节奏能力都比较差的弱点,如在《幸福拍手歌》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幼儿边唱歌边做游戏,教师对歌词进行演唱,让几个幼儿进行动作表演,随着音乐的律动各自作出相应的舞蹈动作,让做错的小朋友继续进行节目表演,等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具有童话或科学幻想的游戏形式引入课堂,立足幼儿生活,才能更好地发挥音乐教化功能。人们都说“音乐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其中,音乐源于生活,指的是音乐内容取材于生活,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对生活的再创造,音乐也为此而成为生活的事实。在学前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的音乐教学内容也应该贴近生活,寻找音乐与幼儿生活的闪亮结合点。

具体来说,教师应该以幼儿兴趣为导向,发现并选择一些与自然生活、日常生活、地域文化生活等有关的音乐内容。例如,一些虫鸣鸟叫声、雷雨声、风声,等等,都是生动、有趣的自然声音,教师在教一些如《小鸭子》等歌曲时,完全可以用播放器将不加修饰的鸭子声展现给幼儿,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熟悉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主动发现和聆听并模仿一些声音,如在学《小汽车》这首儿歌时,就可以让孩子们模仿汽车的喇叭声,让他们课后倾听并模仿汽车音响,这也是让幼儿进行节奏练习的良好的教学资源,可以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另外,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在《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中,在初步教会歌曲后,我就利用多媒体为孩子们展现了很多春天的图片,以此加深对歌曲的再认识。再如,教师除了采用教材上的一些歌曲外,还可选用一些热播的、深受幼儿喜爱如《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片插曲,使其成为课堂上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将孩子们对动画片的爱迁移到对音乐的爱,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无时不在,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音乐学习的实当然,除了游戏,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猜谜语、编故事、演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如在《大海啊故乡》的音乐教学中,笔者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通过美术、朗诵等各种形式对这首歌进行二次创作,既能加强幼儿对歌曲的印象,又能补充教材,提高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为小朋友布置音乐任务时,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将熟悉的歌曲结合自身的生活,让他们自编一些歌曲,如对《小兔子乖乖》改编成《小朋友乖乖》《春天在哪里》改编为《夏天在哪里》,等等,通过这些任务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是和生活相互融合的,也是善于表现和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源于生活,音乐教学更是要贴近生活,这也是目前整个音乐教育改革趋势之一。在学前幼儿音乐课堂开展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这是与幼儿音乐教学的特性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相符的。具体来说,幼儿音乐教师可以将音乐教育内容、课堂教学方式生活化,实现幼儿音乐教育与生活接轨,让生活化的音乐走进幼儿的世界,才能使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在学前幼儿音乐课堂得到更大的发挥。

作者:唐炯华 单位:苏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采茶戏对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意义探索

摘要:赣南采茶戏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在幼儿教育中融入这项艺术不仅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赣南采茶戏的内涵,并进一步介绍了赣南采茶戏对幼儿的影响,在文章的最后,笔者介绍了赣南采茶戏对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策略。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幼儿;音乐;教育

1赣南采茶戏的内涵

赣南采茶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以赣南地区当地的茶事为创作素材,充分展示了当地茶农劳动的特性。赣南采茶戏源于民族传统文化,它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表演形式,并且凝聚了客家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传统的音乐元素在当下的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无论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还是宣扬我国的本土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悠久,并且蕴含了几千年的精华沉淀,体现出了丰厚的中华特色。赣南采茶戏的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它作为当地民间舞蹈和文学的结合戏中,是当地居民不可或缺的茶事行动之一,体现了当地的生产情况,并且反映入了赣南地区人们朴实、勤劳的生活作风,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赣南采茶戏同样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它在表现形式上,不拘于一格,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享乐氛围。其中运用的语言是当地的方言,所以具有一定的乡土气息,且语言幽默,表现形式上生动活泼,广受当地人民的热爱。采茶戏作为老百姓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它具有较强的生命表现力。这种具有原始性、淳朴性的表现方式,有效地为我们展示了当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寄托了他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在最真实、质朴的表演方式中,观众从中去体会当地人民融入的情感,更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2赣南采茶戏对幼儿的影响

赣南采茶戏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且乡土气息浓厚,采茶戏源于民间,表演形式也各式各样,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总的来说,赣南采茶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诸多有利的影响。

2.1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可以说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无论是身体的成长还是习惯的养成,这都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幼儿身体发展快速,且很多习惯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在表现形式上,多为歌舞的形式,且动作十分简单,这对于提升幼儿的锻炼,实现对幼儿身体的塑造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具体幼儿发育的过程中,通过赣南采茶戏可以促使他们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得幼儿的骨骼、呼吸以及肌肉等不同方面得到均衡发展,进一步增强体质。幼儿在当下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需求,这个时候,教师更不能忽视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2.2实现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塑造

幼儿正处于一个学习语言的时期,很多新鲜有趣的内容都可以充分地激发他们在学习上的欲望。赣南采茶戏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氛围,戏曲中有一些语言表达,且内容十分有趣,加上表演的层层配合,可以进一步激发孩子在学习中的兴趣,进一步促使他们从中学到更多丰富、有趣的表达词汇,完善自身的表达能力。

2.3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

赣南采茶戏不仅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其中也不乏童谣部分。这些儿歌节奏轻松明快,唱起来也朗朗上口,加上动作与之配合,整体表现下来,形式活泼动人。幼儿在具体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儿歌来加强节奏的训练,进一步提升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2.4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

赣南采茶戏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分为“茶腔”、“路腔”“灯腔”以及“杂调”等内容。在带领幼儿学习采茶戏的同时,也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审美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更多的认知和见解。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幼儿会渐渐形成对传统艺术的认知,在实践中热爱。

2.5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品质

赣南采茶戏通常不是只有一个人表演完成的,它需要多人配合,所以在具体的学习中,幼儿也不能单独学习,需要和多个幼儿一同完成,这对于幼儿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以更好地契合排练的需要,这种形式更有助于帮助幼儿养成合作和礼让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影响到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往的态度和行为。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达到要求,对表演的质量起到了重要影响,所以,教师要通过这样的教育,帮助幼儿完成自我控制,这对他们今后的心理品质能够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

3赣南采茶戏对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策略

3.1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

要想让一门艺术真正地作用于幼儿的成长,首先就需要引领幼儿去了解这门艺术。引导孩子走入赣南采茶戏的世界当中,让孩子了解到戏曲当中的造型、服饰、台步以及亮相的动作,在审美体验中对赣南采茶戏产生兴趣。平时多为孩子营造一些这样的氛围,让孩子感受赣南采茶戏的唱腔特点,提供一些音乐、道具,鼓励孩子去尝试表演,进一步获得更加丰盛的心灵体验。其次,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关于戏曲表演的资料,供幼儿进行观看和欣赏,通过耳濡目染的教学,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戏曲的兴趣。例如在教师中张贴不同戏曲的剧照,借一些漂亮的戏服向幼儿们介绍。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戏曲教学活动,让孩子在其中去学习如何勾画脸谱、如何摆造型、如何学唱腔,鼓励他们给彼此打扮,然后表演,在教师的指导下,去编排相关的戏曲,从中为孩子赢得成就感。幼儿园音乐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提升幼儿的实践性,通过实践进一步巩固幼儿对乐感的了解情况,促进幼儿对乐感的掌握。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幼儿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幼儿在实践中去感受音乐,这样不仅有效率,且有质量。

3.2营造良好的表演氛围

赣南采茶戏作为一种集多样艺术为一体的复杂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包括了音乐、化妆、舞蹈、器乐等多种成分,如果单单是幼儿园的表演学习,是远远跟不上教学的需求的。这里就需要家长完成相关的配合工作,幼儿园方面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鼓励孩子和家长一同欣赏这项戏曲艺术,共同品位其中唱腔的文化内涵。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新媒体,将幼儿园表演的成果发到网络上,供家长浏览,这样让家长也可以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情况,利用网络交流的方式,及时交流心得,共同优化对孩子的教育。

3.3加大培训力度

当地的教育部门要加强与专业剧团的联系,选择一些专业的赣南采茶戏的名家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顾问和指导,为幼儿园的采茶戏进行填词和编剧,将乡镇、城市的赣南文化精髓都融入其中。定期开展赣南采茶戏教育讲座,加强幼儿园和业界之间的联系,为采茶戏的传播普及教材和知识,安排一些赣南采茶戏的培训班,鼓励教师去完善自我的修养,加强幼儿园的专业学习。教师本身要加强自学能力,提升自身的戏曲素养,掌握好赣南采茶戏的有关理论,为教育幼儿打下坚实的基础。

3.4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有着年龄小,认知程度较低的特点。所以,在接触新鲜事物上,往往有三分钟热度,但难以持久。所以,要想在教学中融入赣南采茶戏,就需要利用一些游戏,提升幼儿对戏曲的关注度,最终达到学习戏曲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穿插进去一些有趣的小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这些小故事中,鼓励孩子们去体会采茶戏的唱腔和节奏。在讲解完成某个阶段之后,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演某个片段,并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让他们可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5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赣南采茶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但是它融合了多重艺术,包括音乐、表演和器乐。在幼儿园中安排赣南采茶戏的课程,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对于幼儿来说,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幼儿作为一个弱势群体,虽然在配合上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协调性,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孩子能够真正地从采茶戏中获得一些知识,进一步满足孩子身心发展的需求,家长需要充分投入其中,与孩子共同完成采茶戏的学习任务。尤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为幼儿营造赣南采茶戏的宣传氛围,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开发有关产品,不断整合新的教学手法与舞台效果,打造出能够吸引幼儿的课堂内容。结语赣南采茶戏富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将其融入幼儿的音乐教育中,可以带给孩子们更加丰富、富有内涵的课堂。幼儿作为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带给孩子们什么样的文化,就会对其成长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结合赣南采茶戏的优点,根据幼儿的审美特点,丰富他们的音乐课堂,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促进赣南采茶戏和幼儿教育的共同进步。

作者:张雯 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的作用

摘要:3~6岁是幼儿综合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可塑性极强的阶段,科学的幼儿教育教学能开发幼儿大脑,促进思维及想象力的发展,还能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分析音乐教学的意义,提出相应的策略,达到更好的改善。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意义;策略

音乐是我们生活中必须的精神支持,美妙的音乐可以促进个性品质发展,陶冶情操。音乐对于渲染情感、陶冶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音乐教学也成为我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对于幼儿园来说,音乐教育更是意义重大。

一、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的意义

1.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幼儿的想象发展是从再造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多变的音乐节奏与丰富的内容,根据情境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在音乐的熏陶下,幼儿会对不同节奏的音乐进行不同的想象,如活泼动听的音乐《拔萝卜》,幼儿可以根据歌词与韵律想象着老太婆、小白兔等动物来帮忙拔萝卜,各种表情、各种肢体语言尽情地想象与展现,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玩游戏的愉快情景。

2.促进幼儿听觉、记忆力的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首先要靠听觉获得信息,然后去感知、去欣赏,通过音乐表达自我。如在《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中,让幼儿伴着节奏去倾听、去感受,记住小乌鸦是怎么对待妈妈的,怎么找食物喂妈妈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幼儿爱妈妈,学会感恩,还有利地提高幼儿听觉能力,并在记住歌词、旋律地同时,不断发展记忆力。3.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如《稍息立正站好》,节奏活泼轻快,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也学会了相应的秩序与规则,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促进自我规则意识的加强。不同的音乐旋律与歌词可以让幼儿勇敢、热情、礼貌、感恩、活泼、主动、大胆自信等等,极大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的策略

1.提高师资队伍教育质量

自2011年两会提出大力振兴幼儿教育事业开始,学前教育领域开始进行各种提升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学习培训,如,国培、顶岗置换、外出学习等,旨在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转变陈旧教育思想,获得先进教育理念,进而落实到教育工作上。因此,提高幼儿音乐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除了开展音乐教学技能培训,还可以使幼儿教师接受在职教育,不断更新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音乐欣赏能力与教育教学能力。

2.探索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目标

如小班音乐教学活动《小猫咪,你在哪里》,在教学过程中,摒弃死板的跟唱教学,先让幼儿认真聆听,聆听之后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小猫咪在干什么,主人在说什么,让幼儿通过聆听、回答的方式加深印象,感受音乐里的故事情节,并请幼儿想象小猫咪是怎么捉老鼠的,主人是怎么找小猫咪的,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整首歌用情境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幼儿在情景表演中既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又很好地理解了儿歌,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听到的东西。

3.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学龄前的幼儿,其认知、情感逐步发展,好奇心与探索欲极强,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因此音乐教育不能等同于语言文化教育,那是一种艺术教育,不能过多地涉及语言文字而忽视艺术的欣赏与感受,这样不利于幼儿通过音乐学习获得综合发展。如中班幼儿,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与合作意识在小班的基础上逐渐增强,这时候教授关于团结合作有爱的歌曲,如《好朋友、行个礼》,幼儿通过音乐旋律与音乐内容,增强自己的礼貌意识,体验和小朋友合作玩耍的快乐,使中班幼儿通过音乐教学更加深刻地领会朋友之间的相亲相爱以及合作意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课程设置还要在教学时间上有所探究。在教学时间设置上,也要根据幼儿不同时间段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进行合理安排。例如,幼儿早上来到幼儿园,精力充沛,大脑清晰,这时候就适合设置文化课进行教学,诸如语言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等领域教学。下午幼儿精力可能略低于上午,因此,设置音乐教学活动,使幼儿唱起来、动起来,寓游戏于教育,既能使幼儿缓解疲劳,又能激发幼儿的表演欲,用音乐表达自我,感受其中的魅力。如,在下午的教学活动中,给幼儿播放感染力强、旋律强,节奏快的歌曲,会让幼儿引起共鸣,不知不觉中将自己融入音乐氛围中,根据强劲的节奏带动自己的肢体,无形中创作出各种舞蹈动作,随歌起舞,随歌欢腾。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幼儿音乐教学也是一门不可忽视的学科,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我们必须承认,现实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提高音乐教学整体水平,除了提高师资队伍教育质量,探索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目标以及合理安排教学课程以外,还要学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应该重视教师教的灵活性与幼儿学的主动性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真正提高音乐教学水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吴凯 单位:四川省内江市第三幼儿园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探究

摘要:音乐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还能够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注重幼儿的主体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在音乐课堂自主探究和游戏,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策略,希望为幼儿的成长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快乐式;幼儿音乐;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是幼儿园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的主要课程,不仅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启迪幼儿的心灵,还能够激发幼儿的音乐天赋,优化幼儿的音乐综合素养。但是,传统的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不利于幼儿的成长,比如幼儿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不足,无法配合教师完成任务;音乐教学脱离实际,幼儿找不到学习方向等。笔者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经过不断的探究和尝试,总结了一套“快乐式”的音乐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教学过程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且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挖掘幼儿的音乐天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构建高效的课堂氛围。文章主要探讨了“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策略。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音乐教育需要注重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情,促进幼儿积极的投入到音乐课堂中,形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幼儿教师要善于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锻炼音乐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在创设情境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生活化和快乐式的音乐情境,吸引更多幼儿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幼儿音乐《我的好妈妈》时,我创设了故事情境,让幼儿先讲讲自己的妈妈,谈谈自己和妈妈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或者感人的事,在幼儿发言过程中给幼儿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幼儿教师还要引导幼儿为自己的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幼儿的综合实力。然后我再给幼儿播放音乐《我的好妈妈》,让幼儿快乐地欣赏。在幼儿欣赏过后我教幼儿唱歌,幼儿都能够积极地加以配合,使音乐教学顺利开展。这种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的策略充满了新奇和独特,贴近幼儿的内心,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升幼儿的音乐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幼儿教育中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出了高效的课堂,真正提升了幼儿教育水平。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音乐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音乐教师可以设计电子课件,在课件中插入音乐盒视频等内容,拓宽幼儿的音乐视野,提升幼儿的音乐意识,让幼儿在音乐课堂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教幼儿学习《小燕子》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大屏幕给幼儿播放小燕子的图片,然后我将提前准备好的小燕子头饰发给每个幼儿,让幼儿戴在自己的头上。此时在大屏幕上出现一个谜语,让小朋友猜一种动物:白肚皮,黑衣裳,尾巴像把小剪刀,爱吃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它。这时有的小朋友能够很快猜出是小燕子。在教幼儿唱歌时,我让幼儿一边跟着伴奏唱,一边配上相应的动作,以便幼儿理解记忆,感受歌曲的优美,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

三、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增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幼儿教师应该积极整合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丰富音乐教学的形式,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应该增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比如算术,画画,语文等,让幼儿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能够得到其他方面的锻炼。众所周知,音乐能够展现孩子的天性,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幼儿阶段学习音乐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教幼儿唱《数鸭子》时,我首先让幼儿模仿小鸭子怎么叫,这时班级里的气氛高涨起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叫声”。然后我给幼儿朗读儿歌的歌词,让幼儿仔细地倾听,然后我提出:小朋友们,这首儿歌里面有一句歌词是“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那么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正确的从一数到十呢?这时幼儿都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对于回答得既准确又快速的小朋友要给予奖励,以促进全体幼儿的共同进步。在小学生学会了这首儿歌以后,我为了提高幼儿的能力,将音乐知识与美术进行有机结合,让幼儿发挥创新能力,把歌词中描写的景色画出来,提升幼儿的综合实力。

四、开展丰富的音乐拓展活动,优化幼儿音乐素养

幼儿音乐教师需要定期组织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音乐拓展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幼儿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通过音乐拓展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包容、互助、尊重等品质,还有利于活跃幼儿的身心,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音乐。比如我会组织幼儿集体欣赏音乐剧的表演或者音乐歌曲,让幼儿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音乐和感受艺术。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幼儿集中精力,而不是随随便便的听,要能够在欣赏以后得出一定的感受。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歌曲和舞蹈的表演,他们在表演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简单的舞蹈动作和舞蹈姿态,还学会了对歌曲的把握和舞台表现力,有利于优化幼儿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比如让小朋友围成一个圆圈,然后给每个小朋友发一个帽子并戴在头上,当音乐教师播放音乐的时候幼儿就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传递给右手边的小朋友,然后接过自己左手边小朋友的帽子并戴上。

五、训练幼儿的音乐听觉能力,自信地参与

音乐学习听觉能力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听觉水平也会逐步发展。幼儿音乐教师必须要善于设计多样化的听觉训练内容,让幼儿能够自信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的环境。比如可以在晨间户外活动时播放轻松阳光的音乐,给幼儿一个好心情,让他们在幼儿园里快乐生活。在午睡的时候给幼儿播放舒缓悠扬的轻音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午睡氛围。在吃饭前给幼儿播放优美明朗的音乐,让幼儿文明就餐,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在幼儿园的益智区设立音乐角,投放打击乐器,幼儿可以在游戏的时候自编自演音乐,提高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总之,只要幼儿教师可以给幼儿传递快乐的音乐思想,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就一定能够真正实现高效的幼儿音乐教学。

作者:周秀娟 单位:山东省张应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幼儿音乐教育的几点心得体会

幼儿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

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来,我对幼儿音乐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趣引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我经常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我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经过改编、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如:《手指歌》原来五段歌词最后两小节的节奏都是┃××┃×-┃,就显得很枯燥,经过改编,我就增加了四分、八分、十六分等节奏,如“妈妈洗衣服┃哗-┃哗-┃”;“姐姐拍皮球┃嘭嘭嘭嘭嘭┃嘭嘭嘭┃”等,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唱歌,又有游戏,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设计趣味化

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这次活动的成败,因此我对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

孩子们随着老师简练和游戏性的语言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在音乐意境中孩子们不仅感受了音乐,而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老师的精心安排,使幼儿感到有趣味。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我的教育方法力争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二、以情育情: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因此我将音乐教育的重点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呢?我认为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我接触过的人都说我非常爱笑,确实我是个很快乐的人,尤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我在事业、孩子和生活中总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我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每一次音乐活动前,我对教材都要做详尽的研究和分析,领会每首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如:在《娃娃家》这首歌,我就根据歌词内容分析出歌曲所要表达的自豪、温柔、高兴、自信等几种感情。由于我对教材的感情做了详尽的分析,并将这些感情充分表现在其中,所以使一首简单的歌曲有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使一首较为平淡的歌曲显得耐人寻味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情感的投入,只是老师说轻就轻、说响就响,通过反复练唱来把这些要求强化下来,那效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三、以新带新

奥尔夫体系的核心观念之一就是在不断创新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培养幼儿在自我探索中获取知识,在自我探索中增强创造力。作为老师,就要做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掘者、引导者。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注意启迪幼儿的形象思维来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当孩子们会唱后,我就问孩子们:“怎样才能把这首歌唱好呢?”有的孩子主张,第一段要唱得快,因为小乌鸦急急忙忙赶回家啊;第二段要唱得慢点,因为小乌鸦的妈妈年纪大,小乌鸦呀要一口一口地喂妈妈,所以这部分要唱得慢些,要唱出小乌鸦很喜欢妈妈,小心地喂着妈妈。这首歌我就是根据他们的构思引导他们进行表演的。在充满稚气的童声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愉快的情绪中我也给以技能技巧上的指导,如发生、咬字、口形方面的指导、示范,但这些指导的目的是让幼儿更好地按自己的意愿表达音乐。

其次,我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既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也有利于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如针对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创编时需要的有关生活经验等事先在其它活动中进行准备,以便幼儿能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的要求和创造的乐趣上。

在创编歌曲中幼儿的“求异思维”得到了发展,孩子们常常会叫“老师,我又想出来了”。他们不模仿别人编的,也不满足自己编的,这种创造性,就需要老师去发现、鼓励培养和发展。

今天的幼儿音乐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唱唱、跳跳、玩玩了,而是要紧紧地与“培养人”联系起来!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幼儿音乐教育意义及作用

幼儿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是在教幼儿学习音乐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工作,它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

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探究内驱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像、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4、强调活动中的交往合作

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集体舞,小乐队、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质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如为了在合唱时获得和谐和的声音,幼儿需要听着琴声和同伴的歌声不断调节自己的音高。又如,我让幼儿在各自的木琴或铝板琴上逐句轮流敲击歌曲或用卡侬曲式轮奏。有一次,我鼓励六个幼儿每人拿do、re、mi、fa、sol、la音块中的一块,合奏歌曲《小星星》。唱到哪个音,就由持此音块者敲击,这类活动有利地培养幼儿的自制能力直辖市能力及专注的学习态度。又如我抓住时机启发幼儿根据“去公园找春天”这一活动创作乐曲《春游之声》,请他们共同确定主题、选择乐器、创编节奏,最后合作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幼儿都是团体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坚守自己“岗位”的同时,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分享合作的喜悦。

总之,在我国,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广大婴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场所是托儿所各幼儿园,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发

挥幼教老师的主动性,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潜能,体现音乐教育让幼儿全面发展的科学价值。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谈幼儿音乐教育目标与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幼儿园教师在努力继承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国外经验,促进了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但要深化改革,一系列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比如,在音乐教育中,我们进行的不是单纯的音乐课程教学,而是对人的培养;音乐教育不是音乐表演,不宜追求技巧娴熟、表现完美,它也不是少数人的事情,应创造机会让所有的孩子都亲身参与、充分表现;幼儿或迟或早唱准某个音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体验和发现,等等。这些都与音乐教育目标和教学策略有关。

幼儿音乐教育目标与教学策略涉及如何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艺术的学习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如何使当代教育观念融入音乐教育实践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使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审美能力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是促进幼儿全而发展。

音乐教育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做什么?

音乐教育可以使幼儿体验快乐,培养兴趣。可以说,音乐是和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婴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音乐在时间中流动、运动的形态,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变化,其音响对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音乐的节奏,间接地影响到血液循环、呼吸甚至内分泌,和人的心理更有着密切关系。让幼儿体验快乐,应该是音乐带组幼儿的第一份珍贵礼物。“培养兴趣”不仅是指对音乐的兴趣,更是指由此引发的对世间一切的兴趣。

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美感,为其今后的健康生活及终生的艺术学习培植动力、奠定基础。在艺术世界里,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它可以使幼儿兴奋,也可以使幼儿镇静,消除紧张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通过广泛接触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

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幼儿阶段是各种感官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听力培养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学习是通过多种感官体验音乐的要素,通过体验形成经验。幼儿阶段通过音乐的母语获得的音调积累,对继承民族音乐文化、发展音乐的创造性能力具有深远意义;形成的趣味、态度,获得的音乐能力,将会成为幼儿血肉的一部分。

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感知觉。幼儿学习音乐不需要先认识文字符号,而是通过感知觉。对于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的辨别力,对于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都会提高幼儿听觉的敏锐性、选择性和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性。音乐的学习不仅是耳朵和手指的事情,它还会引起全身官能的反应。伴随着律动、舞蹈、乐器进行的歌唱或表演活动,要求幼儿的耳、眼、脑、四肢协调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敏锐感觉,提高大脑反应的灵活性。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性的特征,但音乐中最重要的乐音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高低与时值的长短、音乐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等等,对于培养幼儿的直觉、分析、想像、创造等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的欣赏和演奏可以训练儿童注意力。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要求幼儿保持注意力的稳定,习惯于跟随乐音的运动和变化,以便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形成对乐曲的整体感受。音乐欣赏和演奏还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在演唱中,既要控制自己的发声,使自己的音高、节奏和自己的声部协调统一,还要倾听其他的声部,注意指挥的手势和要求;在欣赏中,既要聆听主旋律,又要注意其他的声部,倾听不同的音色、表情的变化等等,否则就无法完整地体会音乐作品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音乐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探索、表演、动手实践,使他们有机会独创、试验自己的艺术想像。幼儿哼唱或是拍击出一个旋律或节奏的片断,或者表演了什么动作,可能很幼稚,甚至不可能再重复,但这是可贵的创造性活动,是幼儿尝试对已经感知了的东西进行变化与重新组合。这些创造性活动没有对、错之分,也不会给幼儿造成挫折感;这个尝试的过程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表达自己的独创性与个性,丰富自身经验,是教育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音乐教育应该重视的是创造过程对幼儿的影响,以及审美经验带给幼儿的感受、体验,而不应追求成品。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应该是艺术教育对人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贡献。

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的交流手段,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了自律、自我激励。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通过什么途径帮助幼儿掌握基本音乐能力?

牢牢抓住节奏感的培养。节奏比音高更容易被幼儿感觉。节奏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它充满生命、感情和意义,决不仅仅是一种数学关系。应鼓励幼儿从实际的音乐中获得对节奏的印象、经验,逐步形成节奏的内心感觉,使节奏活在身体里。节奏活动也是幼儿音乐创造能力培养的起点、突破点。

节奏能力的培养应该遵循节奏自身发展的阶段特点:体验稳定律动——发现、感知节奏——多声部节奏活动。拍子感和节奏感是节奏能力的两个基本要素。稳定的拍感是一种潜在的、起组织作用的基础,是构成节奏的基础。幼儿的节奏能力要从体验稳定律动、感受节拍开始。幼儿能够独立、稳定地表现节拍之后,就逐渐会发现音乐中有的拍里有一个声音,有的拍里有两个声音,有的拍里没有声音——单一的象声词比歌词更容易使幼儿感觉到这个现象。在充分体验、感知节奏的基础上,多声部的节奏活动可以使幼儿在比较中感受节奏,发展多层次的、精细的听觉能力,丰富节奏活动形式,体验合作、配合。

节奏能力培养可结合各种音乐活动形式,包括说、唱、律动、舞蹈、器乐等,特别是身体动作的体验。节奏感不是从符号学习中获得的,它必须通过肌肉反应来感知,要依靠整个身体高度协调的动作来感觉节奏。

以即兴活动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幼儿的即兴创作常常是不能重复的节奏、动作或旋律,限于能力,他们还不可能有意识地运用音乐知识。但是,即兴活动可以表达情感,促进审美感受,发展创造性能力;可以调动幼儿积极尝试嗓音、语言、动作、节奏、律动、舞蹈、乐器等表现(组合或创新)形式,培养幼儿的直觉、反应能力、想像力以及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兴创造应该从音乐学习的第一天起,就伴随着幼儿一起成长。即兴活动不是自由随意的。教师应精心设计,掌握启发幼儿的技巧,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因为即兴是有感而发的,因此,和谐自由的环境,教师的鼓励、启发、爱护至关重要。此外,音乐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幼儿的参与态度和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体验过程,而不应仅仅以结果为标准。

以五声音调歌曲为培养幼儿准确歌唱的起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声带发育尚未完善,不容易唱准半音,只有稳定、准确地掌握了五声音调,才能更好地发展准确歌唱七声音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五声音阶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特征,幼儿熟悉、积累自己的音乐母语,对学习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发展民族音乐思维都具有深远意义。当然,在律动、音乐欣赏中也应广泛接触其他国家、民族的优秀儿童音乐作品,以开阔艺术视野。

语言、歌谣在培养音乐能力方面和儿童歌曲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幼儿歌唱有一定局限性,而朗读则可以在难度、长度上超出歌唱的局限,可以在节奏感、多声部配合、音乐要素、结构的理解等方面促进音乐能力的发展。

以形象的、游戏的、律动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结构要素。音乐结构的感知是我们教学中比较薄弱的方面,教师往往认为结构问题比较复杂,幼儿难以理解。人们在欣赏、理解音乐时,需要通过记忆、思维把连续出现的瞬间结合为统一的印象。感知音乐结构的能力对于全面的审美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幼儿音乐教育应从小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分句、分段,音乐的开始、结束,以及音乐中的相同、不同、变化等的意识和敏锐的感觉。这与即兴能力的提高也有直接的联系。教学中可以通过分句朗读、歌唱,结合律动、游戏等活动,逐渐地使幼儿感知音乐的基本结构。经过培养,大班幼儿可以自己创编回旋曲式结构的表演。

多声部的音乐能力也是我们教学中应重视和开发的领域。可以通过律动、声势等多声部的节奏活动,卡农(轮唱)形式的多声部朗读,配合固定节奏型的歌唱、卡农形式的二声部歌唱、打击乐器的合奏表演等,发展幼儿的多声部能力。

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一定要避免使幼儿“呆坐干听”,要使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有事可做”。例如伴随音乐做合拍的及自由、即兴的身体律动,用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型参与欣赏,用图画、符号描绘出对音乐的想像,说说对音乐的感觉、想像,配合音乐做即兴的、带有简单情节的戏剧表演,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幼儿在每次听赏时都有新的“发现”,保持新鲜感。教师要掌握引导的艺术,不要以过多的语言、过于具体的描述代替对音乐的听赏,要让幼儿从听引发感觉、做出表现,给幼儿留有充分的想像空间。

充分运用辅助手段,增强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对音乐要素的理解。音的高低、强弱、渐强渐弱的变化,二拍子、三拍子的区别,音乐的句、段结构等等,都比较抽象,不容易被感觉和理解,因此,除了借助于游戏外,还可以使用手势等身体语言和球、彩带、纱巾、棍棒、三角铁等教具辅助幼儿理解。当代音乐教育特别强调勿让幼儿习惯于在乐器伴奏中成长,因为这样不利于幼儿听觉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应让幼儿学会在没有乐器拐杖的情况下独立地唱准音调。钢琴或其他乐器主要用于演示各种不同的音乐要素,例如强弱、音高、快慢等,用于听觉训练,发展对节奏、节拍的敏锐感受,为舞蹈、律动伴奏。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科学特点

幼儿教育

音乐艺术表现的特点

由于音乐使用的物质材料是声音,是诉诸听觉的艺术,它与文学、美术有着不同的表现能力。绘画能够逼真地描绘物体的外形;文学运用语言能够直接地表达概念和思想;而音乐更擅长表达感情。音乐在时间中进行,能够表达事物的运动发展、感情的起伏变化,在表现人们的心理活动、精神境界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正如高尔基在他的自传小说《在人间》中写道:“我的心碎裂了,它充满了一种强盛的感情,这种感情常常是由良好的音乐奇妙地接触心心灵深处而唤起的。”音乐擅长抒发感情,能够深入打动人们的内心深处,起着教育影响的作用。

音乐不能直接提供视觉形象,不能直接思想概念。音乐中的歌曲可以借助歌词,标题音乐可以借助标题和文字说明,帮助人们了解音乐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帮助人们体验和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对于音乐作品中的非标题的纯器乐曲的感受,比对歌曲和标题音乐的感受更富有个人性,更多的需要借助于个人在生活经验、文化艺术修养、音乐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能力,表现出个人欣赏的水平和特点。由于幼儿在生活经历、认识能力、思维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幼儿音乐教材大多数是歌曲和标题性、描写性音乐。

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与其他科目一样,有向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能力。各个科目只有在充分发挥其科目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各有所长地发挥其教育作用。而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任务。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识别作品中所反映事物的美与丑、悲与喜、崇高与卑下而领悟到事物中的是非、正误、美丑。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运用音乐表现手段的美,塑造艺术形象的美,让儿童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作者在音乐作品中反映客观的同时,总是表达着作者对该事物所持有的鲜明态度。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殃出对这些思想情绪言所二把手有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有的音乐作品也出现丑恶的反面形象,这些反面形象对正面形象起反衬作用,让儿童在比较中鉴别,更容易识别美与丑、是与非、正与误。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的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譬如:教儿童学唱《一分钱》(潘振词曲),歌曲的教育意义是进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是歌曲中没有直接说出拾金不昧的词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纯朴的儿童语气、音调的旋律、愉快的情绪,唱出了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钱对他点头赞扬的具体情节,塑造了这样一个生动感人的节术形象,给儿童以启示,使他们领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把拾到的东西,即使是最少的钱——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是对的,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这样的激励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音乐技术是达到音乐教育目的的必要手段

音乐是一门艺术,任何艺术都有它自己必须具备的技术。不进行基本训练,不掌握技术,就不能获得完美的艺术。在音乐教育工作中,老师需要运用所掌握的音乐技能技巧去教,为幼儿的音乐活动伴奏、教幼儿欣赏音乐、排练和指挥节奏乐等,都必须掌握一定的音乐技术,才能保证教学上的一定艺术质量。幼儿学习音乐也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具有参与音乐活动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在听、唱、动、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受到音乐艺术美的熏陶、感染教育,获得良好的音乐艺术教育效果。

寓教于乐是音乐艺术教育的又一特点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爱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体、智、德、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教育影响产生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采茶戏对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

摘要:赣南采茶戏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在幼儿教育中融入这项艺术不仅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赣南采茶戏的内涵,并进一步介绍了赣南采茶戏对幼儿的影响,在文章的最后,笔者介绍了赣南采茶戏对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策略。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幼儿;音乐;教育

1赣南采茶戏的内涵

赣南采茶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以赣南地区当地的茶事为创作素材,充分展示了当地茶农劳动的特性。赣南采茶戏源于民族传统文化,它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表演形式,并且凝聚了客家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传统的音乐元素在当下的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无论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还是宣扬我国的本土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悠久,并且蕴含了几千年的精华沉淀,体现出了丰厚的中华特色。赣南采茶戏的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它作为当地民间舞蹈和文学的结合戏中,是当地居民不可或缺的茶事行动之一,体现了当地的生产情况,并且反映入了赣南地区人们朴实、勤劳的生活作风,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赣南采茶戏同样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它在表现形式上,不拘于一格,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享乐氛围。其中运用的语言是当地的方言,所以具有一定的乡土气息,且语言幽默,表现形式上生动活泼,广受当地人民的热爱。采茶戏作为老百姓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它具有较强的生命表现力。这种具有原始性、淳朴性的表现方式,有效地为我们展示了当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寄托了他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在最真实、质朴的表演方式中,观众从中去体会当地人民融入的情感,更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2赣南采茶戏对幼儿的影响

赣南采茶戏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且乡土气息浓厚,采茶戏源于民间,表演形式也各式各样,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总的来说,赣南采茶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诸多有利的影响。

2.1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可以说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无论是身体的成长还是习惯的养成,这都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幼儿身体发展快速,且很多习惯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在表现形式上,多为歌舞的形式,且动作十分简单,这对于提升幼儿的锻炼,实现对幼儿身体的塑造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具体幼儿发育的过程中,通过赣南采茶戏可以促使他们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得幼儿的骨骼、呼吸以及肌肉等不同方面得到均衡发展,进一步增强体质。幼儿在当下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需求,这个时候,教师更不能忽视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2.2实现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塑造

幼儿正处于一个学习语言的时期,很多新鲜有趣的内容都可以充分地激发他们在学习上的欲望。赣南采茶戏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氛围,戏曲中有一些语言表达,且内容十分有趣,加上表演的层层配合,可以进一步激发孩子在学习中的兴趣,进一步促使他们从中学到更多丰富、有趣的表达词汇,完善自身的表达能力。

2.3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

赣南采茶戏不仅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其中也不乏童谣部分。这些儿歌节奏轻松明快,唱起来也朗朗上口,加上动作与之配合,整体表现下来,形式活泼动人。幼儿在具体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儿歌来加强节奏的训练,进一步提升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2.4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

赣南采茶戏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分为“茶腔”、“路腔”“灯腔”以及“杂调”等内容。在带领幼儿学习采茶戏的同时,也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审美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更多的认知和见解。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幼儿会渐渐形成对传统艺术的认知,在实践中热爱。

2.5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品质

赣南采茶戏通常不是只有一个人表演完成的,它需要多人配合,所以在具体的学习中,幼儿也不能单独学习,需要和多个幼儿一同完成,这对于幼儿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以更好地契合排练的需要,这种形式更有助于帮助幼儿养成合作和礼让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影响到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往的态度和行为。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达到要求,对表演的质量起到了重要影响,所以,教师要通过这样的教育,帮助幼儿完成自我控制,这对他们今后的心理品质能够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

3赣南采茶戏对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策略

3.1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

要想让一门艺术真正地作用于幼儿的成长,首先就需要引领幼儿去了解这门艺术。引导孩子走入赣南采茶戏的世界当中,让孩子了解到戏曲当中的造型、服饰、台步以及亮相的动作,在审美体验中对赣南采茶戏产生兴趣。平时多为孩子营造一些这样的氛围,让孩子感受赣南采茶戏的唱腔特点,提供一些音乐、道具,鼓励孩子去尝试表演,进一步获得更加丰盛的心灵体验。其次,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关于戏曲表演的资料,供幼儿进行观看和欣赏,通过耳濡目染的教学,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戏曲的兴趣。例如在教师中张贴不同戏曲的剧照,借一些漂亮的戏服向幼儿们介绍。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戏曲教学活动,让孩子在其中去学习如何勾画脸谱、如何摆造型、如何学唱腔,鼓励他们给彼此打扮,然后表演,在教师的指导下,去编排相关的戏曲,从中为孩子赢得成就感。幼儿园音乐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提升幼儿的实践性,通过实践进一步巩固幼儿对乐感的了解情况,促进幼儿对乐感的掌握。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幼儿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幼儿在实践中去感受音乐,这样不仅有效率,且有质量。

3.2营造良好的表演氛围

赣南采茶戏作为一种集多样艺术为一体的复杂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包括了音乐、化妆、舞蹈、器乐等多种成分,如果单单是幼儿园的表演学习,是远远跟不上教学的需求的。这里就需要家长完成相关的配合工作,幼儿园方面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鼓励孩子和家长一同欣赏这项戏曲艺术,共同品位其中唱腔的文化内涵。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新媒体,将幼儿园表演的成果发到网络上,供家长浏览,这样让家长也可以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情况,利用网络交流的方式,及时交流心得,共同优化对孩子的教育。

3.3加大培训力度

当地的教育部门要加强与专业剧团的联系,选择一些专业的赣南采茶戏的名家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顾问和指导,为幼儿园的采茶戏进行填词和编剧,将乡镇、城市的赣南文化精髓都融入其中。定期开展赣南采茶戏教育讲座,加强幼儿园和业界之间的联系,为采茶戏的传播普及教材和知识,安排一些赣南采茶戏的培训班,鼓励教师去完善自我的修养,加强幼儿园的专业学习。教师本身要加强自学能力,提升自身的戏曲素养,掌握好赣南采茶戏的有关理论,为教育幼儿打下坚实的基础。

3.4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有着年龄小,认知程度较低的特点。所以,在接触新鲜事物上,往往有三分钟热度,但难以持久。所以,要想在教学中融入赣南采茶戏,就需要利用一些游戏,提升幼儿对戏曲的关注度,最终达到学习戏曲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穿插进去一些有趣的小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这些小故事中,鼓励孩子们去体会采茶戏的唱腔和节奏。在讲解完成某个阶段之后,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演某个片段,并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让他们可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5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赣南采茶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但是它融合了多重艺术,包括音乐、表演和器乐。在幼儿园中安排赣南采茶戏的课程,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对于幼儿来说,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幼儿作为一个弱势群体,虽然在配合上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协调性,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孩子能够真正地从采茶戏中获得一些知识,进一步满足孩子身心发展的需求,家长需要充分投入其中,与孩子共同完成采茶戏的学习任务。尤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为幼儿营造赣南采茶戏的宣传氛围,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开发有关产品,不断整合新的教学手法与舞台效果,打造出能够吸引幼儿的课堂内容。

结语

赣南采茶戏富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将其融入幼儿的音乐教育中,可以带给孩子们更加丰富、富有内涵的课堂。幼儿作为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带给孩子们什么样的文化,就会对其成长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结合赣南采茶戏的优点,根据幼儿的审美特点,丰富他们的音乐课堂,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促进赣南采茶戏和幼儿教育的共同进步。

作者:张雯 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策略探究

1.以“自主式的体验快乐”为指导,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

自主式的体验活动能使音乐欣赏成为一种娱乐活动。在自我感知音乐的同时促使自身的良好情绪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并表现出热爱音乐,具有表演欲望和很强的自信,身心得到和谐愉快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对音乐产生欲望的同时培养了热爱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想象及合作能力。著名音乐家奥尔夫曾说:“音乐教育能够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人们通过亲自对原本性音乐的感受和欣赏,可以获得自然的熏陶,能够唤醒身体内固有的潜能。幼儿在亲自参与音乐教育所提供的场景时,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尤其是幼儿在表演、摸索中具有浓厚的求知欲望和表演欲望,在与伙伴的合作中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这个过程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潜能。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加德纳曾说:“智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多种智能相互结合的。”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各种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能力都能在自主式音乐表现活动中充分体现,幼儿在全神贯注、耳听眼看、积极动脑的过程中,巩固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提高创造力。

2.幼儿音乐教育的其他做法

“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①以趣引趣: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应经常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教材趣味化即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经过改编、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如:《手指歌》原来五段歌词最后两小节的节奏都是┃××┃×-┃,就显得很枯燥,经过改编,可以增加四分、八分、十六分等节奏,如“妈妈洗衣服┃哗-┃哗-┃”;“姐姐拍皮球┃嘭嘭嘭嘭嘭┃嘭嘭嘭┃”等,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唱歌,又有游戏,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②设计趣味化即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

3.结束语

幼儿音乐教育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决定了其自身能够很好的与游戏进行结合,而游戏又是幼儿与外界接触的主要方式,通过音乐游戏化活动促使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可以实现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这一教学目标。

作者:李晓君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幼儿音乐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有着重要价值,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学习知识技能,培养学习乐趣,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习音乐的态度,从而体现音乐的重要性。现阶段各类幼儿园的音乐教育现状以及幼儿教育活动中都存在着各种问题,本文笔者通过当前幼儿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推动国内幼儿音乐教育工作的发展,望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价值;现状;策略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硬件设施不完善

对于幼儿音乐教育来说,健全的幼儿音乐教育基础设施,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基础,如果这方面存在欠缺,将会导致幼儿音乐教育工作寸步难行,只有从基础着手,不断进行幼儿音乐教育条件的完善,才能保证幼儿音乐教育事业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国内仍然有很多幼儿教育机构,特别是一些偏远乡村地区的幼儿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相关管理者对音乐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度不足,甚至与连最基本的钢琴或电子琴都没有,更不用说一些多媒体音乐教学设备。

(二)专业的师资队伍能力普及程度不高

不少幼儿教学机构聘用的师资队伍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教学思维模式僵化,缺少创意。例如在教孩子们唱儿歌的时候,引导孩子们用动作表现出“花”,双手托着下巴,歪着头,弯着身子,嘴角扬已经成为了所有老师的通用模式,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开发。也有些教育机构为了让幼儿能够喜欢上教学内容,采取自主编写教学大纲的手段,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根本不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是由并不懂得任何音乐知识的老师来担任,造成音乐教学活动成为了单纯的学唱歌课程。

(三)重视技能而忽视节奏的感知与表达

现阶段,很多幼儿教学机构误把对孩子们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当作对孩子们的相应能力的训练,这种问题比较严重,不但不符合《纲要》提出的幼儿教育要将重点放在幼儿积极性学习体验方面,而且更应该尊重幼儿习得性规律。很多幼儿教育机构在音乐教学中,太过重视对孩子们进行的音乐技能技巧的培训与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孩子们音乐素养的培养与形成。

(四)教育活动形式的单一性

不同地方的幼儿园在音乐课上都以唱歌和舞蹈为主要教学形式。存在教学模式过于固定化,过于呆板的问题,课堂上缺少多样化的音乐欣赏活动和音乐游戏活动,所以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多么的理想。问题是很多老师对于这一显现缺乏进行改变创新的意识。

二、幼儿音乐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一)学校应尽量创设良好的幼儿音乐教育教学设施

健全的音乐教学基础设备可以使得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更加有趣,例如在学习《动物狂欢节》时,如果有很多种不同的乐器,就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不同的乐器模仿不同的动物声音,培养孩子们对不同乐器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思想,让他们获得不同体验,真正从学习过程中享受到音乐的乐趣。(二)渗透于一日生活中不管是对音乐的敏感性以及在音乐方面的创造力是需要时间才能形成的。所以,幼儿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与课堂之上,还应深入到他们在幼儿园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中。现阶段,有不少幼儿教育机构已开始推行幼儿一日生活音乐化工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选择一些经典童谣、名曲,在一些合适的时间内播放,让幼儿能够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营造出一种欢快、愉悦的园内生活,培养他们形成明朗的性格。

(三)师资队伍要加强

做好对新教师的再教育工作,要给这些教师一个不断适应调节,不断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老员工应该发挥团结精神,给予年轻的教师指导与建议,同时幼儿园也要多开展一些教学交流活动,在教职工中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年轻的教师应该端正学习态度,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接受老一辈的批评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幼儿教育能力。教师专业化的师资能力要得到普及,需要每一个教师认识到不断学习,提高自我的重要性。

(四)教法趣味化

小孩子最大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而且他们的思维模式导致他们想到的东西往往都有很强的具体性。越是新鲜的事物越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力,能够引起他们好奇的事物,在他们那里通常也具有很强的形象性。所以,在对他们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选择教材方面,必须要重视“形象性”与“趣味性”。比方说,在带领幼儿们做“汤姆和杰瑞”的音乐游戏时,老师可以以一些音乐设备作为背景,然后制作出汤姆和杰瑞的道具,根据《汤姆和杰瑞》里的动画内容,创造出一种现实情境来,让幼儿们慢慢了解为什么小老鼠总是能把汤姆猫弄得晕头掉向?然后让孩子们去模仿最简单的动画场景,让自己融入到这个音乐活动中,通过这个音乐活动,让他们真正看懂这个动画片,并从中体会到音乐的效果。这样,通过对幼儿特殊年龄段心理需求与特点的掌握,才能更好地将各种方法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努力改进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不足之处,大胆地进行探究与创新,进一步挖掘幼儿音乐教育的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不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

作者:张艳 单位: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