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生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02 03:57:29 关键词: 教育 教育论文

摘要: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同时还需要来自家庭的支持。由于部分家庭没有意识到特殊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致了一些特殊学生在家庭环境中没有得到渴望的理解与温暖。因此,特殊教育学校需要开展家庭心理教育活动,让特殊学生的家庭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家庭、学校联合的教育机制。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肢体残疾学生特殊教育论文

1缺失对策之特殊学习平台基本功能构建

1.1用户登录

页面上方是用户登录的标识和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键,中间是用户验证以及一个文本字段框,右下方是用户注册按钮。用户在键盘上按上下左右方向键的时候,页面上的上下左右方向键会相对应的加深颜色,以表示出用户当前所按的键。在用户登录页面,光标会自动在用户验证文本框闪烁,用户可直接输入用户名。当用户名输入完毕后,光标闪动3秒,系统进行用户验证,如果输入的用户名正确,则进入下一页面;如果输入错误,系统提示“用户名错误,请重新输入”,已输入的内容自动清除,光标在起始位置闪烁。当连续输错用户名3次时,系统自动弹出对话框“请重新注册用户名”,3秒后跳转到注册页面。

1.2用户注册

页面上方是用户注册的标识和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键,中间是用户名以及一个文本字段框。由登录页面跳转到此页面,光标自动在用户名文本段框闪烁,用户可以直接输入用户名。注册的用户名由上、下、左、右和空格键组成,且字符不能超过10个。系统在验证用户名通过后,弹出提示框“注册成功”后返回登陆页面;如果失败,弹出提示框“用户名已经存在”,已输入的内容自动清除,光标在起始位置闪烁。如果要返回上一页面,连续按上方向键两次实现。

2缺失对策之特殊学习平台详细功能构建

2.1知识训练

由知识训练页面跳转到此页面,用户可以用上下左右方向键进行答题,答题完毕,系统自动将本题的答案及讲解显示在本题的后面。按下方向键,系统自动弹出的正确答案及讲解提示框会消失,接下来就可以进行下一题的作答。用户答完所有的题目,系统将自动提交本套试题,10秒后给出该用户练习本套试题的分数,3秒后系统会自动返回上一页面。错误的题目被加入中学生的错题库。如果要返回上一页面,连续按上方向键两次实现。

2.2听力训练

由听力训练页面跳转到此页面,系统自动播放听力训练的第一题听力内容。本系统将按一次快退键的快退时间设置为5秒,按一次快进键的快进时间设置为5秒,按一次空格键设置为播放或暂停。按一次上方向键即上一题键,播放上一个题目的听力训练内容。按一次下方向键即下一题键,播放下一个题目的听力训练内容。听力内容播放完毕后,上下左右方向键由原来依次对应的上一题、下一题、快退、快进功能变成A、C、D、B功能,此时用户就可以对本题作答,选择的答案会附在本题的后面。如果要返回上一页面,连续按上方向键两次实现。

2.3强化记忆

强化记忆页面跳转到此页面,系统自动给出10个单词,自动选择第一个单词,以10个单词为一页。用户看完第一单词,按下方向键即下一个键,系将本单词的中文意思显示在本单词的后面,3秒后跳转到下一个单词的记忆。如果要返回上一页面,连续按上方向键两次实现。

2.4知识纠错

如果用户在该题库中对某一题连续做对两次,系统会自动将该题从本题库中删除,转到错三次以下的题目题库中。如用户不想对该题进行作答,可按左右方向键跳转到上一题或下一题;如用户想退出本题库,可按上方向键返回上一页面;如用户要进行答题,可按下方向键即答题按钮,此时上方向键变成A,右方向键变成B,下方向键变成C,左方向键变成D。系统会在题目序号的上方给出该题目已经做错的次数,做错的次数用红色标注,如果用户选择D答案,则D答案会以灰色为底色紧跟着题目显示在题目的后面。用户在按右方向键即下一题功能键进入下一题作答前,系统提示该题已经进入错三次以上题目的题库中。如果要返回上一页面,连续按上方向键两次实现。

2.5视频资源

本系统将按一次快退键的快退时间设置为20秒,按一次快进键的快进时间设置为10秒,按一次空格键设置为播放或暂停,连续按两次空格键设置为全屏播放或退出全屏播放。用户按一次上方向键即上一集键,播放上一个的视频内容;按一次下方向键即下一键,播放下一个视频内容。用户长按左方向键,左方向键变成调节音量减小的键;长按右方向键,右方向键变成调节音量增大的键系统自动从上一次播放该视频停止的地方播放。

3结论

在知识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科学素养指标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每个人来说,掌握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才能已经成为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的必要项目之一。每个人在接受这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不论是健康的还是带有残疾的。由于残疾人士的特殊性,更应将资源倾向他们,让他们能更好的接受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本文研究中学生特殊教育信息素养在肢体残疾的学生中的缺失对策,试图用一些不同于常人使用的符合残疾学生使用习惯的方法或功能来弥补和完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在残疾人群中的不足。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和肢体残疾学生的身体特点,详细解析了符合肢体残疾学生使用的特殊学习平台的特殊功能,让肢体残疾的学生能像正常学生那样浏览学习平台中的网页,通过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和娱乐。

作者:王波 陶佰睿 杜晓昕 张吉武 吕丹 金晓丹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计算中心 齐齐哈尔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 齐齐哈尔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聋人大学生资助体系下特殊教育论文

一、经济困难聋生资助体系的现状

第一,各级贫困大学生资助,用于奖励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聋人大学生,既有政府设立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也有学校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联合设立的各种专项奖学金。南京特教学院对经济困难聋生比较多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渠道,面向国家、政府及社会各界积极募集各类资助金10余项,例如南京特教学院学业奖学金和学生校外竞赛奖励、家庭困难学生临时伙食补贴、省教育厅第8党支部资助聋人大学生活动、陶欣伯助学金、成鹏飞奖学金等。但是,总体而言,除国家奖助学金外,其他形式的资助金种类少且不稳定,资助人数占经济困难学生总数的比例偏低。

第二,助学贷款,主要是指学校或金融部门针对在校期间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实行的免息或减息助学贷款。南京特教学院现行的助学贷款主要是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资助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毕业后分期偿还。南京特教学院自2008年起开始实施聋人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一个重要补充来实行,学生和家长在各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交生源地贷款申请,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最后,为了保证刚刚考取高校的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南京特教学院开通了“绿色通道”,对已被录取入学的经济困难新生,一律先报到注册,学费问题可以申请缓交或依家庭情况申请各种奖助学金、贷款或勤工俭学。根据2014年江苏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自2014年秋季起,对新入学的残疾大学生,免收学费并逐步免除住宿费,此举惠及每一位来江苏读大学的聋人大学生。

二、经济困难聋生资助的问题

虽然南京特教学院逐步建立起来的资助体系在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薄弱的环节:

1、经济困难聋生的认定

目前,国家和各省市以及各高校区分经济困难学生都有自己的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南京特教学院也不例外。笔者在多年的聋人大学生管理工作实际中了解到,由于多数聋人大学生的家庭收入和个人消费状况无法准确统计、某些地区的经济贫困证明把关不严、容易出具,导致高校学生工作相关部门常常无法准确认定经济困难学生的等级。现实中常常有一些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聋人大学生也通过家庭关系开具贫困证明以申请资助,造成有限的助学资源并未完全落实到真正困难的聋人大学生身上。有时,还有部分经济困难聋人大学生出于各种原因无法开具贫困证明,或者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的困难、不愿接受公开的资助。这些原因直接影响了助困工作的深入开展。

2、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缓慢

国家助学贷款本应是解决经济困难大学生学杂费问题的最主要手段。近年来虽然有不少经济困难的聋人大学生通过助学贷款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但这项工作进展很慢。这主要是因为缺乏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全面建立,违约成本很低,这很容易导致聋人大学生的低信用。另外,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本身也有一些缺陷:助学贷款实质上是一种政策性任务,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却被置入讲求效益的商业运作轨道;贷款偿还制度设计不现实,贷款偿还期限短,还款占还款人收入比重过高,聋人毕业生在职场上竞争力弱、收入偏低、还款压力过大;经济困难的聋人学生借款毕业后工作变动通常比较频繁,常常会失去联系,对此相关部门尚无有效监控措施,这很容易导致贷款催讨无门。

3、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

社会上的企业和个人也可以为经济困难聋人大学生提供资助或勤工助学岗位,这本应是资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贫困聋人大学生问题又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参与。但是出于各种原因,我国社会团体或个人捐资助学始终不成气候,也缺乏通畅的社会捐资渠道。

4、勤工助学机会较少

勤工助学活动作为一种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方式之一,一开始很受聋人大学生的欢迎。但是,目前各高校的勤工助学岗位大多设置在校内,学校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安排一些贫困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图书馆或办公室的助理工作并发放一定报酬。但是,学校设定的勤工助学岗大多对交流有着较高的要求,聋人大学生由于沟通障碍原因往往无法胜任。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聋人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建议在对经济困难学生科学认定的前提下,加强教育;其次大力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还要完善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第三,鼓励与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监督经济困难聋人大学生的资助工作;最后,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开发出一些适合聋人大学生的勤工助学岗位。

作者:任媛媛 单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1大学生特殊群体分类

1.1经济困难特殊群体

良好的经济基础是满足物质需求,提高生活品质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和自主招生政策的推行,高校收费力度不断加大,导致家庭经济压力过大,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因此受到严重困扰,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困难学生容易产生压抑、焦虑、自卑、抑郁、孤僻等心理健康问题。

1.2情感受挫特殊群体

与中学相比,高校对大学生道德行为进一步放松了要求,这就使得大学生恋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大学生恋爱本是一种正常行为,表现了男女学生之间的恋爱需求。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在恋爱方面存在从众心理、虚荣心理和盲从心理,容易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造成一系列消极影响。同时,恋爱动机不纯也是造成大学生情感受挫的一个主要原因,容易导致其产生一些不正常的心理反应。

1.3就业困难特殊群体

2014年应届大学生数量高达727万,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很容易遇到的不公正待遇,有的大学生还受到行业潜规则现象的伤害,可能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2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特征分析

大学生特殊群体缺乏心理宣泄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心理调适问题,导致大学生特殊群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2.1情绪反应紧张

大学生特殊群体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常表现出高度的情绪反应紧张、焦虑、空虚感,且可伴随恐惧、愤怒、羞惭、罪恶、烦恼等其他负面情绪。

2.2认知反应过度

大学生特殊群体遇到困难或挫折很少向其他人倾诉,大学生特殊群体应对突发事件容易产生心理失败感,并产生严重的心理不良影响。

2.3心理和情绪失态

大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突然发生变化时,其内心心理和情绪失态。大学生关注的日常生活中发生剧烈变化时,能够在短时间内打破了大学生原有的心理平衡,导致内心受到负面影响,大学生原有的解决问题的机制无法有效地处理心理危机。

2.4应激行为剧变

由于大学生特殊群体生理心理发展还不是完全成熟,面对突发事件,往往更容易产生偏激行为和不良行为。

3从问题入手做好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

3.1建立健全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高校要从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做好预防与准备大学生特殊群体复杂性和可变性心理状态的工作,重视学习、经济、就业、情感等困难特殊群体,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动态报告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制度,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对症下药,帮助其尽快走出心理阴影;建立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和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在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状况保障制度。

3.2建立健全高校、家庭、院系、班级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建构高校、家庭、院系、班级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以心理调适为主,积极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问题,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其中,高校与家庭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第一层,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力度,针对其心理问题根源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策略。院系、班级为第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院系各级领导应结合大学生特点开展适当的心理健康活动,负责监控和跟踪院系学生的动态情况,及时干预并上报各种隐患与异常情况,高校、家庭与院系、班级相互通力合作,建设咨询、普查、培训、干预调节、评估各环节为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3.3开展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工作

建立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方案。既要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对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进行定量分析,设置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指标,如个体生理心理发展指标、心理与情绪指标、身体状况指标等。设立大学生心理救助热线,开展心理教师与心理问题大学生进行面谈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作者:雷太甫 冷嵩 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聋哑小学生心理健康特殊教育论文

一、聋哑小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发展的特点

对于聋哑小学生,在听力和语言上,存在生理方面的障碍,所以,没办法很好地和在学校的其他小伙伴以及家人进行表达与交流,而我们的社会,也没有很好地关注他们的发展情况,尤其有的人,对待他们不好,总是小看他们。

1.聋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普通小学生相比

聋哑小学生的内心很脆弱,他们的心灵很容易被摧毁,因此,聋哑小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聋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和影响因素。通过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工作,对于聋哑小学生来说,真正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给予了有利的帮助。为了了解聋哑小学生心理与行为,在其发展方面的特点,在国内,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都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研究。

2.聋哑小学生的行为特点

对于聋哑小学生,较高倾向在“精神质”方面,原因可能是:“内心比较孤独,很少关注别人的行为,不能很好适应外部的环境生活,反应比较迟缓、麻木,与他人相处不随和,而是喜欢挑事、闹情绪,爱做有危险的事。对于男生,大多数是内向的性格,即在人格上,很内向,喜欢安静、不喜欢集体活动,对一般人没有感情很冷淡,喜欢平淡的生活方式。而对于神经质聋哑小学生,其情绪、反应表现的是:缓慢、轻微,即使在高级动下,感情、情绪很快得到平稳、安静,所以,他们通常表现的是稳重、性情温和、自我平和。

3.调查研究对于其他研究人员

有新的发现。由于聋哑小学生,存在听觉、生理的缺陷,不能与外界正常的人进行感情的传递,因此,其认知水平的发展也比较慢。又由于聋哑青少年,没有办法体会声音的强弱,所以,找不到相关事物,代替其情感的变化,更不能很好地感知“事、物、情”的内在意义,对于抽象思维能力更不用说,在学习语言方面,尤为困难,即很难使知觉与语言保持一致,在注意力方面,不能集中比较分散,不明白口头的指导和命令。总之,他们的感知和思维,没有统一起来,在感知活动上,没有思维和语言的配合。因此,他们主要借助于个体、直接的经验,不能利用间接的经验。对于感性知识变得“贫乏、肤浅、零乱”;被当前的情、境约束了,这样就表现出:“思维的僵顿、固执状态,迟钝的思维”。所以,根据聋哑小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在聋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关注特教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课堂教育开始,提高其心理的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明确其心理素质,培养其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从把握心理素质开始培养,这能够提高德育的实及效果,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聋哑小学生的在政治方面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人才的质量,下面从工作的实践中,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二、加强德育,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

1.认真学习、转变思想我们把德育工作

放在学校教育的第一位,除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外;还要学习教育方针、教育理论;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即重点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依据其特点和规律,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去培养学生,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培养。

2.开展教育活动,渗透心理素质

在思想品德的教育方面,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学生知道和掌握一些道德、观念,再根据其心理的需求,来引导、激发起兴趣,激起他们的感情,使得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从而摆脱坏的心理素质,在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正常发展。3.实行共同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好还是坏,学校教育是一方面,需要严格要求;而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共同教育、要求一致。因此,我们要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各种渠道的力量,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一致,虽然,在学校的教育是主要的,但儿童隐形的学校是家庭的环境,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家庭的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

三、挖掘思想品德课中心理素质因素

对于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是独生子、女,家长把他们看的很重要,他们要什么,家长给什么,他们要怎样,家长就怎样,加上,在家庭生活环境中,没有伙伴,养成了一种“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坏习惯,这样一来,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助长了自己的固执,不考虑别人,不喜欢集体的心态,在入学时,对学校的所有,都感到不熟悉,不喜欢在学校过集体的生活,而不喜欢集体的心态,养成了他们孤立的性格,在社会上,与他人不能很好相处,从而,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发展。所有,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合群的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教育,这就有利于形成其良好的、健康的氛围,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四、总结

总之,对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很艰巨,很复杂,从观念上、意识上,我们要树立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思想,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按照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进行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作者:王遥林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聋哑小学生特殊教育论文

一、聋哑小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发展的特点

对于聋哑小学生,在听力和语言上,存在生理方面的障碍,所以,没办法很好地和在学校的其他小伙伴以及家人进行表达与交流,而我们的社会,也没有很好地关注他们的发展情况,尤其有的人,对待他们不好,总是小看他们。

1.聋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普通小学生相比

聋哑小学生的内心很脆弱,他们的心灵很容易被摧毁,因此,聋哑小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聋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和影响因素。通过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工作,对于聋哑小学生来说,真正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给予了有利的帮助。为了了解聋哑小学生心理与行为,在其发展方面的特点,在国内,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都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研究。

2.聋哑小学生的行为特点

对于聋哑小学生,较高倾向在“精神质”方面,原因可能是:“内心比较孤独,很少关注别人的行为,不能很好适应外部的环境生活,反应比较迟缓、麻木,与他人相处不随和,而是喜欢挑事、闹情绪,爱做有危险的事。对于男生,大多数是内向的性格,即在人格上,很内向,喜欢安静、不喜欢集体活动,对一般人没有感情很冷淡,喜欢平淡的生活方式。而对于神经质聋哑小学生,其情绪、反应表现的是:缓慢、轻微,即使在高级动下,感情、情绪很快得到平稳、安静,所以,他们通常表现的是稳重、性情温和、自我平和。

3.调查研究对于其他研究人员

有新的发现。由于聋哑小学生,存在听觉、生理的缺陷,不能与外界正常的人进行感情的传递,因此,其认知水平的发展也比较慢。又由于聋哑青少年,没有办法体会声音的强弱,所以,找不到相关事物,代替其情感的变化,更不能很好地感知“事、物、情”的内在意义,对于抽象思维能力更不用说,在学习语言方面,尤为困难,即很难使知觉与语言保持一致,在注意力方面,不能集中比较分散,不明白口头的指导和命令。总之,他们的感知和思维,没有统一起来,在感知活动上,没有思维和语言的配合。因此,他们主要借助于个体、直接的经验,不能利用间接的经验。对于感性知识变得“贫乏、肤浅、零乱”;被当前的情、境约束了,这样就表现出:“思维的僵顿、固执状态,迟钝的思维”。所以,根据聋哑小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在聋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关注特教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课堂教育开始,提高其心理的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明确其心理素质,培养其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从把握心理素质开始培养,这能够提高德育的实及效果,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聋哑小学生的在政治方面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人才的质量,下面从工作的实践中,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二、加强德育,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

1.认真学习、转变思想我们把德育工作

放在学校教育的第一位,除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外;还要学习教育方针、教育理论;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即重点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依据其特点和规律,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去培养学生,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培养。

2.开展教育活动,渗透心理素质

在思想品德的教育方面,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学生知道和掌握一些道德、观念,再根据其心理的需求,来引导、激发起兴趣,激起他们的感情,使得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从而摆脱坏的心理素质,在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正常发展。

3.实行共同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好还是坏,学校教育是一方面,需要严格要求;而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共同教育、要求一致。因此,我们要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各种渠道的力量,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一致,虽然,在学校的教育是主要的,但儿童隐形的学校是家庭的环境,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家庭的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

三、挖掘思想品德课中心理素质因素

对于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是独生子、女,家长把他们看的很重要,他们要什么,家长给什么,他们要怎样,家长就怎样,加上,在家庭生活环境中,没有伙伴,养成了一种“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坏习惯,这样一来,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助长了自己的固执,不考虑别人,不喜欢集体的心态,在入学时,对学校的所有,都感到不熟悉,不喜欢在学校过集体的生活,而不喜欢集体的心态,养成了他们孤立的性格,在社会上,与他人不能很好相处,从而,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发展。所有,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合群的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教育,这就有利于形成其良好的、健康的氛围,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四、总结

总之,对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很艰巨,很复杂,从观念上、意识上,我们要树立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思想,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按照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进行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作者:王遥林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创造文明开放的校园风气,极大化地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外部环境对特殊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个文明开放的校园环境当中能够实现促进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目标。在学校中,特殊学生主要是和老师、同学一起相处的,如果他们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形成文明友善的班风,则有助于创造和谐、文明、开放的校园环境。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务必要重视对校园的管理,努力在校园中创造出一种高度的文明开放的气氛,在和谐的氛围中,对特殊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特殊学生健康成长。在良好文明的校园生活中,学校和老师应该使用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通过鼓励特殊学生,激发特殊学生的自信心,然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不断提升自我,以期特殊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二、与特殊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学生,由于他们属于特殊的群体,与一般正常学生相比,他们更加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因此他们更加需要心灵的沟通。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有必要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当中,高度重视特殊学生的心理状况,多关心他们,与他们聊天,在有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进行心理沟通,帮助解决学生的一些心理障碍,使他们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

三、实现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合教育机制

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同时还需要来自家庭的支持。由于部分家庭没有意识到特殊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致了一些特殊学生在家庭环境中没有得到渴望的理解与温暖。因此,特殊教育学校需要开展家庭心理教育活动,让特殊学生的家庭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家庭、学校联合的教育机制。

作者:王丽荣 单位:吉林省珲春市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高职院校特殊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特殊学生心理教育

论文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和高职学生的增多,高职学生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各类生产线上的高知识水平劳动主力,如果心理不能正常发展,必定导致严重的后果,高职院校中的特殊学生作为高职生中的特殊一类,更应根据其特殊性,有针对性有区别地进行引导改善,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何实现高职院校里特殊学生的心理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点热点问题。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随着商品经济的汹涌而上,人们的社会家庭意识与传统家庭观念发生了极大的碰撞。其结果是离婚率升高,出国人员剧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种社会家庭状况的改变的直接结果之一,是带来了相当数量的校园特殊学生。他们或者是单亲家庭孩子,或者是留守孩子。

此类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很容易成为特殊的一群。由于他们长期缺乏正常的完整的来自家庭的关爱,心理容易发生种种扭曲,与人交流困难,自我封闭;自卑感强烈;学习积极性极低;性格叛逆;情感脆弱;畸形早熟。这类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容易产生障碍。由于难以沟通,不易教育,师生关系也往往恶劣,在对这一类特殊学生群体中,常常出现恶性循环的状况,即老师越来越反感学生的言行,而学生也反感老师的做法,两相抵触,最后导致教育失败,给学生自己和学校、家庭、社会都带来极大困扰。

很多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专门开设了心理辅导室,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热线、邮箱,并有专业老师进行辅导。但是,这一类心理辅导,对于此类学生来说仍然形同虚设。他们或者没有勇气与心理辅导老师交流,或者根本对心理辅导不屑一顾,依然我行我素。因此,对待此类学生,必须要采用其他的途径和方法,以特殊的心理教育来引导他们找回自我,避免在青春期这样一个人生中的特殊时段出现自我放纵和自我迷失的情况,让他们懂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进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目标。

那么,如何实现对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教育呢?我认为:

首先,应注重情感教育。如何让学生把握和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从而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同时体察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显得尤为重要。

以某高职院某女生为例,父母离异后,最忌讳别人在其面前提及其父母家庭,也不能容忍别的同学谈及分手等事。对别的同学表现出的家庭幸福的情形非常反感,甚至发展到在校门口看到来探望子女的家长都感到嫉妒痛恨。在学校,由于敏感过度,一次作文题为《我的爸爸妈妈》,她竟然撕掉本子和老师发生冲突。在最初接触到这位女生时,我们尽量避免提及婚姻家庭等她极为敏感的字眼。然后给她播放一些关于同情离异家庭倾向的电影,一起观看。她一开始很容易被激怒,随即哭泣不止,后在我们的劝抚下倾诉了她的内心。在内心被压抑的委屈、愤怒、孤独得到暂时宣泄之后,我们趁热打铁,与其父母联系,让他们明白子女的感受,懂得即便婚姻选择是很个人的事情,也应该在婚姻解散后对孩子担起应有的责任。在心理辅导老师与家长沟通之后,家长逐渐改变了夫妻离异后斗气式的对孩子的不闻不问,开始增加与这名女生的接触,女生的情绪慢慢变得平和。也能平静地接受父母的新生活方式,甚至鼓动父母开始新的生活。2年后,当这名女生毕业时,她的父母已各自组成新的家庭,而她也从两年前的敏感、脆弱、忧郁、易怒,变得沉静宽容,能以己度人,逐渐成熟。

水满则溢,越是封堵此类学生的情感世界,他们爆发时破坏力越惊人,越容易给人和他们自己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及时合理的宣泄,再加以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所谓为川者决使之导,即是此理。

其次,应抓好人际关系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亲人、师生、同学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交往中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同学之间的冲突、合作与竞争、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与支持。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某高职院的一男生,来自山区,父母远在浙江打工,工作非常忙。从小他就缺乏照顾,独立性很强,但性格过于内向,排斥与人的任何正常交际。他拒绝参加一切校内外活动,上课时拒绝发言回答问题,课余总是躲到一边发呆或者自习。他学习认真,但成绩始终徘徊在中下等,我们从班主任的反映中意识到,长此以往,这个男生走上社会就业将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他将很难在这个外放、交际型社会里找到立足之地。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针对他的特点,我们让他最喜欢信任的专业老师,在班上成立了若干集体协作小组,完成某小项目。这个项目,必须大家协力完成。我们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平时性格比较开朗、幽默的同学与他一个小组。一开始,他非常反感与这些嘻嘻哈哈的同学在一起,甚至要求老师将他调到其他小组去。但渐渐地,他感受到这些同学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热情、活力,逐渐融入到这种没有压力的学习方式中去,他的细心谨慎又恰好弥补了其他小组成员的粗心,两相得益。协作小组结束后,我们又给他的班主任建议,将他推荐到他所感兴趣的摄影社,经常参加野外采风摄影活动,提高了他的课余生活质量,也开阔了他的心胸。这个成功的个案也让我们认识到,很多学生的自闭,是因为缺乏适当的环境,在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尽量为此类特殊学生创造适宜的环境,引导他们回归到正常的心态上来。

再次,重视性心理教育。正确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及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如何调适早恋心理等。高职学生本身生理发育已成熟,异性交往由吸引期走向浪漫期,加之特殊学生群体远离故乡、倍感孤单,缺乏亲情和友情的温暖,在潜意识中对异性的渴求尤为强烈。但在恋爱与性的问题上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认识问题往往简单片面,情感易冲动,加之学院对恋爱的禁止性规定,使部分学生产生情感焦虑和困惑,由此引发诸多的心理问题。

我们都知道,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和高职学生的增多,高职学生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各类生产线上的高知识水平劳动主力,尤其是进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以及市场经济的推动力量,高职学生已成为高校在校生的主体人群,如果心理不能正常发展,必定导致严重的后果,也很难想像这些孩子将来的人生会如何继续,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所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于国于家于人,都极为重要。特殊学生作为高职学生中的特殊一类,更应根据其特殊性,有针对性有区别地进行引导改善,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创造和谐平等的环境,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之所以受别人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信任。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要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定要使学生与自己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这样才便于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特殊家庭的孩子本身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的性格秉性或多或少有所欠缺。如邓某同学学习成绩差、衣着邋遢、自卑、自闭。刚接触时发现同伴们对她异样的眼光,常在背后议论、讥笑她。了解到具体情况以后,我选择了一节实践性较强的实验课,让她配合参与完成实验操作。其他同学合作自主完成。由于其他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差,使她的优点可以通过实践展示出来。通过这节课的配合使她对我产生了些的信任,也使大家对她“另眼相看”。多次创造机会让她展示自己,使大家看到人人都有长处,应该平等和谐地相处。消除歧视给特殊家庭的孩子一个和谐平等的环境,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以真爱唤醒内心,健全学生人格

特殊家庭的学生以邓某为例,她的童年是极度缺失爱的,常常表现出自闭与自卑。孩子的世界总觉得缺失了一方天空,年幼的时候或许对父爱母爱没什概念,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缺席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身为一位中年女教师,极容易使孩子与“妈妈”这个名词自然衔接起来。生活中,天冷时提醒她加件衣服,自己略小的衣服可以转送予她,闲暇时教她搭配穿着。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她去表现自己,体会自己被肯定后的愉悦,问题回答地精彩时,给她竖起大拇指或轻抚她的头,你会发现她的眼睛在瞬间会变地特别明亮。现在很多的同事都关心她,呵护她,在学校他感受到了爷爷奶奶所不能给予的如师似母的爱。三年的时光飞逝,孩子脸上的笑越来越阳光,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自信。

三、培养学生自立自强,从容面对困难艰辛

教育的基础是爱,但教育不能只有爱。特殊家庭的孩子他们生活中的困难艰辛不是生活在美满幸福家庭中的孩子所能体会的,对于未来更是坎坷重重。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对孩子自立自强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特殊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如邓某同学小小的年纪,家里的家务,地里的农活已干得“得心应手”,但自立自强不仅表现在动手能力上,更重要的一方面体现在心理承受压力的程度与能力上。我常利用课余时间找她聊聊家常,谈谈心事,了解她生活或学习上的困难,在帮助其解决困难的同时使其慢慢明白:只要自己去努力,多几分坚强,上天就会赐予我们阳光和雨露。三年前她的学习成绩还是一塌糊涂,通过共同的努力,现如今课堂上她也是活跃起来,争先恐后,有了自信。

四、以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会学生宽容与理解

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的阳光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一颗热爱孩子的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决定了他们不是会出现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受特殊家庭环境的影响,极易出现一些偏激的思想,对学习不上进,有厌学现象。教师以宽容与理解的心态对待学生的学习,并将这种态度授予孩子。在校时,同学之间难免出现磕磕碰碰、吵吵闹闹的情况,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在这种情况下,我总是不急于批评,而是让学生换位思考,想一想再处理。这本身就是一个宽容与理解的过程。特殊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中遇到的嘲讽可能会更多,唯有宽容与豁达,才能使他们走地更远,更坦然!

五、建立长期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机制

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于农村小学而言,是迫不及待需要直视和面对的问题。孩子是有思想的,但他们的心智并不成熟,很多家庭的不幸和矛盾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农村小学配备专业的心理学教师进行引导,这显然是在当下还不太现实。但农村小学特殊家庭的学生的确占有一定的比例且不小。规模较大的学校也采取由专人负责,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定期将这些孩子集中起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每个家庭不同,每个孩子的思想不同,每个孩子的处境不同。有条件的学校请专业的心理教师,结合每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的特点建一个档案,教师平时关注这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变化,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用我们的爱心引导这些孩子。只要学校牵头建立一个多元的、长期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才能有助于这些孩子更阳光地成长。同时呼吁社会、家庭给这些孩子充足的“阳光”使他们无忧的成长。

爱是教育事业枝繁叶茂的养料,对于特殊家庭的孩子而言,只要我们心中对学生有爱,不遗余力地研究学生成长的规律,寻找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用我们的爱心教会这些孩子自立自强,帮他们找回自信与阳光,使他们学会宽容与理解,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让我们共同努力,使爱心教育成为开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金钥匙,让爱心教育为特殊家庭的孩子撑一把伞,挂一桅帆,让他们的明天可以走的更稳,更远!

作者:苟芳源 单位:景泰县上沙窝镇三个山小学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高中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思考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应该重视弱势群体,关心特殊群体教育。本文主要是对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现状进行研究,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以后中学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高中特殊群体;体育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应该重视弱势群体,关心特殊群体教育。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2014年7月28日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健康是青少年成长成才和幸福生活的根基,关系国家民族未来和亿万家庭福祉,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关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论述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组织引导学校、社会和家庭为青少年强身健体创造良好条件,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步伐的不断深入,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正在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们执教的指导思想。

1.大连市普通高中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实施现状

1.1没有针对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建立特异体质学生档案。建立特异体质学生档案,健全特异体质学生账册,使学校及体育教师能有效的掌握特异体质学生的体质变化,体育教师也能针对不同的学生体质施以不同教学,以便特异体质学生得到锻炼和发展,通过调查了解目前普通高中大多没有针对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建立特异体质学生档案,个别学校有但还不够细化,甚至没有进一步落实实施教学的计划和要求。

1.2特殊群体学生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匮乏。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还没有为特殊群体学生制定针对性的课程指导纲要和相应的体质测试标准,导致了体育教师在授课时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采用什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比较模糊,以至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教学也只针对体质健康的学生,对特殊群体学生听之任之,任其自由发展。

1.3学校针对特殊群体学生体育锻炼跟踪帮扶措施不到位。特殊群体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体质原因,她们的身心比较脆弱,对体育课、课外锻炼也比较敏感。学校应根据专业医务人员的建议,明确要求心理教师、班主任、体育老师针对特异体质学生的个体情况,在学习、体育运动、课外锻炼中积极引导、因材施教,时刻关注她们的课内外情况。目前学校迫于升学压力,注重学生文化课的跟踪帮扶,没有针对特殊群体学生体育锻炼跟踪帮扶措施,直接弱化了特殊群体学生体育锻炼的利益诉求,使得她们的体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和发展。

1.4特殊群体学生体育课安全困境的影响。特殊群体学生人数在持续增长,而肥胖、因病的学生也需要运动和锻炼量的客观事实,如何化解这一矛盾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政策的支持。一方面家长的溺爱,升学的压力;她们对体育课的要求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只要不出现安全问题,上不上课无所谓,锻不锻炼不重要。一旦体育课出现安全事件,之前体育教师所有的努力都会化整为零,因此她们对安全问题的恐惧,更像高悬在学校和体育教师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使得体育课教师畏首畏尾,对体质正常的学生不少学校取消了体育课单双杠、前滚翻、后滚翻、鞍马、跳马的学习,对于学生的长跑也不再进行硬性规定,跑与不跑,甚至跑多跑少全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对体质正常的学生都不敢真正的实施教学,更何况特殊群体学生,只有任其发展。

2.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的发展对策

2.1建立特殊群体学生管理档案。一是全面调查摸底。学校通过每学年一次的学生健康体检,以及家长会、调查问卷等多种途径,全面详细调查学生的特殊体质情况。二是建立特殊群体学生管理档案。学校每学年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让班主任、体育教师及时掌控学生的体质情况,便于针对性的实施教学。

2.2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制定相关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环节,而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目前体质健康标准没有针对特殊群体学生设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在对特殊群体学生教学中没有根据。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甚至是不摸石头也不过河。《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应针对这一现象做一些适度的改变,增设针对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的内容,适当增加体育保健课教学内容,以中等运动负荷的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方法为主,突出趣味性的特点,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强化体育改善体质的健身途径[1]。

2.3强化跟踪帮扶措施。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如何,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如何安排她们的运动负荷量要根据专业医务人员的建议,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体质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有疾病的学生增设体育康复课,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确定每个人的成绩评定标准,实现成绩评定标准的多元化,以鼓励体质弱势群体的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课的锻炼中[2]。

2.4建立细分安全责任制度。学校在建立特殊群体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应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特殊体质学生安全管理中家庭与学校的义务与责任,确保学生及学校的权益。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有关文件规定,学校详细制定出台《中学特异体质学生管理办法》,使体育教师敢于对特殊体质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同时体育教师要培养特殊群体学生安全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努力使每一位特殊体质学生健康成长。

3.结语

我国在普通高中开展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几乎是空白。近年来,在巨大高考竞争压力下,体育课几乎为正常体质学生而开;为了安全,体育教师未能给她们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和锻炼机会,对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健康教学只是任其发展,听之任之,学校针对性的帮扶不到位,安全责任制度不细化。

作者:陈宝水 单位:长海县高级中学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特殊家庭学生心理教育及帮助

未成年学生的生存、发展环境已日益优化,但是随着家庭离异现象增多、交通事故意外死亡率上升以及家庭成员身患绝症病故等现象的增多,特殊家庭学生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同时,未成年人犯罪率也不断增加,并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当前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一、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在客观上,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经济条件差、学习环境等方面的限制以及缺少家长的督促,很多特殊家庭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有些特殊家庭学生随祖父母生活,老人体弱年迈,只能勉强给孩子温饱,根本无法给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提供正常成长的环境与条件。

其次,在主观上,一些家长家庭教育观念落伍,由于家庭生活的变迁,对子女要么溺爱、放任;要么高压、粗暴,对子女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进行及时正确地引导、疏通。

第三,在特殊家庭学生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家校沟通困难等问题。如单亲家庭找不到家长,很难与家长沟通;特困家庭则主要是家长素质太低,有的甚至不识字,有的家庭则缺少通信工具,无法与外界经常联系。因此,家校沟通困难造成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性,甚至与学校教育相悖,也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障碍。

第四,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风气的蔓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暴力游戏、色情网吧等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使他们极易结交校外不良青年,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局面,学校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二、对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几点思考

首先,别把心理问题当做品德问题来看待,而始终要以对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其次,要特别重视把学校的教育与对其家庭教育方面的引导充分结合起来,别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当做是解决特殊学生心理问题的唯一主体和唯一途径,而加以无限夸大。正如一位接受行为训练学生的家长所说:“在改变孩子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自己。要改变孩子,首先必须改变自己。”

1.父母离异家庭。要求家长明确不管谁是孩子的监护人,父母双方都有教育子女的责任,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父母双方要定期到校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协调好孩子的教育问题,教育方法要一致,以免出现抵消的反作用。

2.父母再婚家庭。要求家长明确对非亲生的孩子,要克服教育上的心理障碍。严是爱,宽是害,只要出于一片爱心,孩子是能理解的,但在表达上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免让孩子出现逆反的心理。

3.双亲缺一家庭。要求家长明确:为了孩子的健康,自己首先要走出家庭不幸的阴影。要以坚强、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并用自己不被生活屈服的良好形象去影响孩子,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奋发向上,切忌把自己的爱全部转移到孩子身上,过分溺爱孩子,走进教育的误区。

4.祖辈代管家庭。因父母离婚或把孩子托给祖辈代管的家庭,由祖辈做监护人。由于监护人年纪较大,教育观念陈旧,文化水平较低,在教育孩子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特点。学校对这些监护人更要做更多更细的指导。经常与这些监护人联系,不断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避免溺爱型、放任型教育方式的出现。

第三,班主任应把一种更炽热的“爱”贯穿于整个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过程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做到这一点,应切实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平等对待特殊学生,充分承认和了解他们的差异性,以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详细地了解每位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成因,如离异家庭的子女通常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以下特征:自卑和无望感。单亲(主要是父母离异也包括父母有一人离世)家庭学生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障碍,造成情绪低落、自尊心下降以及出现退缩行为。人际交往困难。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是特殊家庭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这使特殊家庭学生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他们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很多单亲家庭学生的父母在离婚前后,都有一段时间的相互攻击和自怨自艾过程,本身心绪不宁,自然无意去过问孩子的学习,辅导就更谈不上了。而孩子也因此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功课,长期下来,这些特殊家庭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成绩下降。

身心疾病突出。一方面,现实的基本生存条件易使他们长期处于心理紧张和焦虑中;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原因,饮食的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其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促使他们身心受损。王某,女,七年级学生,早年父母离异,跟父亲一起生活,由于老家房塌,租房过日子,父亲打工但收入不稳定,且无暇照顾女儿生活起居,王某一包榨菜要分三顿吃,身体越来越差,自她家3个月付不起租金后,居无定所,开始四处游荡,更无心学业,并与外来不务正业的小青年鬼混。得知此情况后,教师一方面迅速组织学生四处寻找,将她带回学校;另一方面,在班中进行专门的思想教育,开展献爱心捐款行动,并由八位小组长和班长代表全班同学每人给她写信,随时欢迎她回到班集体中来;再者,建议学校考虑她的实际情况,予以免费住校解决住宿问题。她回来之后,在学校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被深深地感动了:学习安心了,身体健康了,脸上又重现出了当初那天真、活泼的笑容。

2.不能过早地“盖棺定论”,应以诚相见,循循善诱。采用“等一等”、“看一看”、“帮一帮”的态度,辩证地施治,促使其转化,不可急于求成,因为一两次的个别谈话,不可能使后进生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那种认为转化工作已大功告成而鸣金收兵,使还不够稳定的学生又回到原来的状态,只可能前功尽弃。

三、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的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

1.建立班级档案制度,积极规范管理。为了使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在全面了解特殊学生(家庭情况、个性特点、特殊经历、兴趣爱好、理想追求、社会交往等)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特殊学生的档案是必要的。它可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又能使工作有案可查,并为以后的工作总结出经验,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就能“对症下药”,成效巨大。具体可结合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对全校特殊家庭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档案;发放调查问卷,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学业、生活进行排查、调研,对症下药;制订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计划;对部分特殊家庭学生进行家访;组织部分特殊家庭学生进行座谈;可建议学校组织党员及部分班主任教师与部分特殊家庭学生结对帮教,把工作落到实处并建立有关档案;可建议学校动员和组织部分教师撰写研究论文,从理论上对这部分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进行总结探索;不断搜集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部分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案例;请班主任老师及时协调其他任课老师对他们的特殊“关照”;对经济困难者,请求学校在经费上进行减免,使他们倍感学校及老师的温暖;等等。

2.建立班级谈话制度,积极尝试心理咨询。谈话是与学生最好的沟通。面谈、打电话、作业本上谈、书信谈等形式多样,均可视情况而定。针对特殊学生当天具体的表现,分别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耐心细致谈话,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肯定和表扬,对他们的错误进行及时批评,帮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及危害,促使他们提高认识,并且对他们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规范他们的行为。当然谈话内容是否切中要害,谈话时机是否最佳,这是谈话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3.建立班级心理疏导制度,积极进行行为训练。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他们的行为动机往往很单纯。比如,守法但不遵纪,他们不至于违法犯罪,但小问题不断,违反校纪班规是家常便饭,且有屡教不改的特点;道德认识不能支配道德行为,自制力差。他们大多对事物有正确的评价,但不能以此来要求自己;既自卑又自尊。常因自己的所作所为和他人的评价而产生自卑感,但很难容忍别人看不起自己,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班主任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其心理障碍问题消融或合理宣泄、转移,最终达到健康发展。

4.建立信任激励机制,积极倡导自我教育。从心理学观点看,对学生的信任激励,能使学生排除心理不安全感。除此之外,还可积极尝试让特殊学生参与日常管理,由学生教育、管理学生,甚至可充当临时班主任。对其中表现出色的特殊学生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愿我们的信任能给中学阶段的他们添上一双隐形的翅膀,让他们更好地走过迷茫,走向成长!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两线五面思想教育在特殊学生中的应用

一、特殊学生群体的构成

1.单亲家庭学生

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单亲家庭的学生存在问题较多,比较突出的有几个方面:一是人际关系处理存在障碍,与老师长辈相处不懂何为礼仪,与同学相处极易闹矛盾,对人和事的容忍度较低;二是容易走极端,正常情况下没有很特别的表现,但当涉及失恋等情感挫败体验的时候,容易闹自杀,或者有威胁对方甚至给对方造成人身伤害等诸多不理智的行为;三是经济上陷入困顿,成为贫困生,尤其是由单亲母亲抚养长大的学生,倘若还是来自农村单亲家庭的学生,经济条件更是雪上加霜。这类学生表现上一般爱走两个极端,一个是极度自尊,虽经济上极其困难,但拒绝接受任何救济,认为面子上过不去;一个是极度自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自我认知上存在严重问题,甚至有学生拿着贫困补助去买苹果手机或逃课去网吧玩网络游戏。

2.贫困家庭学生

统计数据显示,高校每年大约有20%的学生属于贫困生,[4](p31-34)其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占经济困难学生总数的比例为5%左右。贫困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贫困带给人们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挫折和冲突。能正确对待贫困问题的学生,往往是有远大志向的学生,认为贫困是生活给予自己的一种磨砺,养成的是正直、善良、勇敢、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能真正明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可惜的是,更多的出身贫困家庭的学生往往伴随的是自卑的心理、懦弱的个性。这是由于贫困家庭的学生往往生活环境比较简单、缺乏丰富的社会沟通,这通常会形成较为内向的性格,父母的教育不能及时跟进,对孩子的性格缺陷也不能及时进行修正。有学者对此进行的实证性研究表明,[5](p102-104)贫困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低于非贫困大学生,难以接纳自己,比较缺乏自信,对生活的满意度较低,具有更多的消极情感。

3.心理问题学生

严格来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心理困惑,不同的是,有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或在别人的帮助下把困惑顺利解决了,有的人不能解决所遇到的困惑,这就有所谓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人生最盛的成长期,难免会遇到生理或心理上的困惑,许多大学生在刚入校时心理很健康,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尤其在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都免不了会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只是这种心理问题没有引起严重的后果,所以没有引起人们过分关注。这里所指心理问题学生,包括在学校心理测试中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和虽在心理测试中没有表现出问题,但由于遭受挫折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这类学生是高校思政工作者重点关注的群体。该群体和单亲家庭学生群体、贫困家庭学生群体处于交叉状态。实践和研究都表明,出身单亲家庭的学生和出身贫困家庭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除了以上群体外,还有学习存在障碍的学生、恋爱受挫的学生、就业困难的学生、家庭突发事故陷入困顿的学生等,都容易成为心理问题学生。

二、特殊学生群体的特征

特殊学生群体虽然有别于普通在校生,但并不属于弱势群体,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容易自卑,缺乏自信。以上所说特殊学生群体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性,或者说简单封闭性,很容易形成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匮乏,养成自卑心理。在处理自我关系、自我与外界的关系时很难把握合适的度,容易形成自我封闭圈,不光是自我认识、自我悦纳成问题,同时也将别人的好心、外界的关爱统统封闭在自我之外,陷入自我否定的封闭圈,长此以往,很容易出现人格和情感的障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从而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

2.缺少关爱,缺乏安全感。尤其是成长于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缺少关爱,对同学、老师给予的友善、关爱总是抱以怀疑的态度,总是怀疑别人无缘无故对自己好是不是抱有别样的目的,不敢坦然接受的同时也就不敢勇敢付出,这种缺乏诚意的相处方式会让自己越来越淡出人际交往圈,结果就是把自己搞得越来越来孤单。这种消极心理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会影响到将来的就业、婚恋,乃至影响到家庭的幸福。

3.缺少指导,自我认知有问题。不管是过度自尊的学生还是过分自卑的学生,都是对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存在问题的学生。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无法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姜波对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调查研究表明,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47%的人不会向其他人倾诉,另有13%的人选择了无奈等待,[2](p107-110)这都是典型的认知反应不当,这种认知反应不当极易导致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对失败,从而产生不良后果。

4.心理脆弱,易行为过激

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有限度的,无论是家庭贫困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还是心理问题学生,由于背负着比别人更重的心理负担,所以他们比普通学生的心理更脆弱一些,心理承受能力更弱一些,承受的压力更大一些。尤其是遇到突发性事件的时候,比如突然间的失恋,很容易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如果心理疏导及时,尚不至于酿成不良后果,如果疏导不及时,很容易诱发过激行为,导致无法收拾的局面,如自杀或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等,也有极少数情绪失控的学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三、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思想教育体系

1“.”思想教育体系的构成

“两线”是教学线和学生线的简称,“五面”指的是“两线”所涉及的五个方面,分别是:思政课教学、辅导员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引导、党团专题教育、社团自我教育。五个方面既有课堂教育,又有课下教育,构成一个多方位思想教育体系。从“线”上看,两条线是相互分工,看上去泾渭分明。教学线是通过思政课的课堂教育来达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导引作用。而学生线则通过课下辅导员思想教育、心理教育与引导、党团专题教育、社团自我教育来促进学生思想的成熟,起推动作用。从“面”上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教育作为最传统的方法,其教学效果不可盲目夸大,但绝对不容忽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接受和对师德优秀教师的接受都可以改变或修正自身的价值观念。[6](p167-169)辅导员思想教育功夫下在平时,经验表明,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教育基本上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是花在少数特殊学生群体身上的。党团专题教育不仅仅是用来培养教育党员,其更重要的作用是普及学生对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党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而社团的自我教育,则是通过兴趣爱好的不同,将学生吸收到不同的学生组织中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从逻辑上看,思政课如果不能起到预期的思想教育作用,发现问题后可以立即启动学生线的几个方面。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辅导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与相关授课教师的沟通,可以及早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交流和沟通,如果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可以跟学校专业心理辅导教师联系,辅导员思想教育和专门心理辅导相结合,比较容易解决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和思想困惑。在以提高学生对党的认识的专题教育活动中,可以有针对性地侧重于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不光是要解决学生的困惑,而且要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最后,高校各级各类社团的自我教育功能不可忽视,要充分发挥这些社团的作用,将有兴趣的学生吸收进来,通过朋辈朋友的相互交流,实现特殊学生群体与朋辈的有效沟通,通过参与社团的活动,提高自身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升自身的存在价值。从实施教育主体来看,除了社团自我教育之外,其他四个方面的教育实施主体都是教师,思政课教师往往也担任党团专题教育主讲人的角色。在不少高校,辅导员经常也是思政课教学任务的主要担当者,也是党团专题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2“.”思想教育体系的应用

基于“思想上成人,专业上成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考虑,笔者认为高校的思想教育是培养思想成熟的人才,而不是培养唯唯诺诺的所谓乖学生。因此“”思想教育体系也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展开的,虽然着眼于学生管理的视角,但所有的方面都围绕服务于学生更好地成长这样一个中心.。思政课教学:提供分析问题的方法。高校思政课教学本着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开设,在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过程中,从实践看,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当前的高校思政课与其说是教给学生知识,莫如说是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对特殊学生群体来说,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并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比提供经济或别的方面的帮助更重要。辅导员思想教育:帮助解决思想困惑。特殊学生群体由于面对的压力较大,其面对的困惑也比普通学生要多。这些困惑需要及时疏通解决,否则将给学生造成更大的思想压力。辅导员作为高校基层思政工作者,与学生接触最多,较容易发现问题,也较容易解决问题。特殊学生群体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也是他们工作的难点,一旦发现苗头,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及时有效的沟通,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心理教育与引导:健康心理的关键因素。特殊学生群体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是存在心理问题最多的群体,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对学生心理健康起负面作用,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辅导员如果不能解答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困惑,则需要及时将问题反馈给专业心理咨询人员,配合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引。党团专题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更高的思想追求。对特殊学生群体,高校的要求不仅仅止于教育他们思想上成人,还希望他们能具有更高的思想觉悟,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党的教育,党团专题教育无疑是达到这一更高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党团专题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所遇到的问题不过是个体的小问题,只要认识正确,较容易克服和解决,眼前的困难不过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之前的磨难,是彩虹将出现之前的风雨。社团自我教育:参与和实践促成长。高校各级各类社团是锻炼学生能力,促使学生成长很好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特殊学生群体很容易找到朋辈群体的认同感,促进跟朋辈群体的交流和沟通。由于自身要积极参与活动的组织中去,还可以培养特长,锻炼学生自身的能力。针对特殊学生群体,“”思想教育体系应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促使他们顺利度过大学时光,成长为思想成熟的人、心理健康的人和人格健全的人。

作者:董乃涵 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特殊教育学校盲童学生心理健康论述

1.盲童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大部分盲童学生会因为周边人的评论歧视,而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家长因为盲童先天性缺陷,对盲童过度溺爱或者是辱骂两种极端态度,都会导致盲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盲童学生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言语影响,认为未来就业面狭窄,没有发展前途,心灰意冷,观念消极。盲童学生出现自我嘲笑、失眠多梦、乱丢物品、孤独自卑等不良情绪和不正常动作,都是其心理不健康的表现[2]。

2.开展盲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2.1关爱盲童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爱是特殊教育学校对盲童学生进行所有教育工作的首要前提,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教育工作者要多关注盲童学生的心理需要,对盲童学生多一些关爱,用关爱的方式来抚平盲童学生的不良情绪,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敞开心扉,接受外界,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因为爱,盲童学生的世界不会感到孤独,能够有效地避免自卑心理的产生。

2.2了解盲童学生的心理,并对其心理档案

加强管理盲童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不同和生活环境不同,以及致盲原因的不同,都会引发或大或小的负面情绪,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盲童学生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以及致盲原因进行了解,从侧面了解盲童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好对症下药对盲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大化小,小化无的纠正治疗,保证盲童学生的健康成长。对盲童的心理档案加强管理和了解是特殊教育学校对盲童学生开展所有心理教育工作的前提基础,也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2.3教育盲童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每个盲童学生的性格不同,有些盲童学生比较活泼,善于对他人敞开心扉,能够及时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因此不会有多大的心理问题。但是,有些盲童学生比较内向,不爱向他人诉说自己心里的不悦,往往这些不悦容易堆积起来,久而久之酿成盲童心理问题[3]。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盲童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手段,尽最大的努力驱逐盲童学生心理的不悦和郁闷,从源头上扫除心理健康问题。

2.4加强与盲童学生家庭联系

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加强与盲童学生的家庭联系,能够有效地掌握盲童学生在校与在家的心理转变,能够迅速地发现盲童的心理问题,并通过与家长的沟通配合,帮助盲童扫除心理问题,健康成长。还有利于盲童学生家长认识到养成乐观精神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时刻为孩子传递健康快乐的正能量,让盲童对未来充满信心。

3.结语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特殊教育学校工作者必须要有积极乐观的个性,对盲童学生要有博爱之心,站在盲童的角度为盲童思考问题,做到将心比心,从而带动盲童形成健康心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李丽 单位:吉林省四平盲童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需求及干预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开始向着全民化和大众化发展。教育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特殊教育也迅速的发展起来,一些在身体上或者生理上有着某种缺陷的学生都是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而特殊教育学校就是专门针对这一类学生而发展起来的。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体育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教学,身体上或者生理上有些某种缺陷的学生也是需要进行体育学习的,不断增强这类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对象是一群特殊群体,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对原有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改变,探索出适合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需求;干预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教学,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需求,提升特殊群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很多的特殊群体学生都是具有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的需求,体育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体育需求,建立起符合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体系,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比如经济条件,师资力量,体育场地等方面的因素,需要进行全方位考虑,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现状分析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外教学过程两种。其中,课堂教学现状是国家给特殊教育学校投入大量教学资金,扶持特殊教育学校,在原有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为特殊教育学校提供更加完备的硬件设备和体育运动场地,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视。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九年义务教育普遍进行推广和实施,扩大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规模,在校学生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样根据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培养教育,重视特殊群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推动特殊群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是完成体育教学的关键,也是保证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教师团队的力量也是决定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教师队伍,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2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体育需求现状

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特殊群体学生在身体或生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对于学习到的体育知识和体育实践能力有一定的限制,特殊群体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效。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发展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将体育教学内容具体化,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推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顺利开展。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特殊群体学生在身体特点、生理等方面存在缺陷,但他们同要具备体育学习需求。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心理发展特点等方面的因素,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体育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能知道这一特点,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相应的基础和条件。由于特殊群体学生自身身体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体育教学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成效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团体的专业能力,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3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干预对策

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干预:第一,要先从家庭开始干预,作为特殊群体学生的家长,要保持积极、客观的教育态度,对特殊群体儿童要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同时,还要拥有正确的特殊儿童教育观念,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引导,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第二,从学校的角度进行干预,在特殊群体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从学校开始进行的,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引导和培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从社会角度进行干预,社会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一些专门性的康复医院,设置相应的特殊教育研究机构,做好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工作,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特殊教育学校应运而生,为特殊群体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平台,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特殊群体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学习需求,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需求,为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提供机会和条件,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需求,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干扰因素,会影响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效,因此,需要深入分析各种干扰因素,并进行相应的干预,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推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李艳红 单位:扎赉特旗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高职校特殊大学生教育研究

摘要:高职校的留守大学生和贫困大学生相对集中,这些特殊大学生“难教育,教育难”是教育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教师在面对这一特殊教育对象时应三思而后行。反思教育过程中“习惯性训导多,平等的交流少;空洞说教多,可操作的针对性措施少;‘以人为本’说得多,让大学生体验得少”的问题,要在教育过程中体现教育的包容性、针对性、体验性,从而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高职;特殊大学生;教育;实践与思考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得以实现。但由于农村与城市学校客观存在的多方面差异,使得高职校的留守大学生和贫困大学生相对集中。这部分大学生特殊的成长轨迹、生活环境和情感需求等,使他们心理变化的起伏较大,自卑、孤僻、冲动、逆反、难以驯服是这一特殊群体大学生常见的状况。这些特殊大学生“难教育,教育难”的客观存在现状,给教师与大学生双方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这也成为农村教育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一、案例

案例一:H,父母在外打工,与70岁的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缺乏父母应有的管教,他平时行为约束力特差,冲动、好斗,课堂上公然扰乱秩序、顶撞老师。有老师比喻他是一头牛,只知道瞪着眼,鼻孔喘着气,从不会好好地说句话,难以沟通。多位以“严”闻名的老师想方设法制服他,结果均在他的面前败下阵来,换来的是父母、老师一次次的失望。作为班主任的我,既同情老师们糟糕的工作心情,又不愿从我手中溜走一名特殊大学生,决定亲自试一把:我与这位H同学进行“德育帮扶”结对。在我的一节体育课上,各班都在为校广播操比赛作积极的准备,班主任也到现场督阵。在整齐划一的动作练习中,唯独H偶尔应付式地比划两下,给人“鸡立鹤群”的感觉。练习一结束,忍耐不住的班主任对他当头棒喝:“H,你给我站出来!”他却满不在乎地昂着头,摆出一幅“刀枪不入,油盐不进”的架式,挑衅似地看着老师,好像在说:“我就原地站着,随你处置。”其他同学都默不作声地望着我和班主任,似乎是等待一场暴风骤雨的降临,操场上出奇的安静。我细步走过去,静静地看着他,摸着他的头微笑着说“H,你会做这套操吗?”“不……不怎么会。”我的友善反让H说话结巴起来了。“H,你不想骗老师,说明你尊重老师,老师要谢谢你。同时老师也很欣赏你的诚实。”H一愣,诧异地看着我。没有揭短,没有批评,我搂着他的肩,面朝大家道:“同学们,给H同学一段时间,我相信他一定能将广播操学好。同时我们要主动帮助他,让他早日赶上大家,争取让我们班的广播操成为全校第一,大家有没有信心?”很显然大家被此时的气氛感染了,一齐大声喊道:“有!”这正是我所期待的反应!于是我趁热打铁:“H,男儿当自强,你愿意为这个第一,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吗?大家可对你充满信心哟!”H的眼睛明亮起来了,昂起的头却低下去了,若有所思后说出了“愿意”二字。课后我俩约定,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我陪他一起练习广播操。刚开始,H的动作尽管还是有点不协调,但从他那股一丝不苟的认真劲儿中可以相信他一定能做得更好。果然,在全校广播操比赛中他们班获得了一等奖。表彰会上,H代表班级领奖时显露出的那份自豪,让人倍觉欣慰。案例二:F同学,单亲,家境贫寒,性格孤僻,上课除了画画就是睡觉,他似乎成了班级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全校组织黑板报评比,有绘画天赋的他被同学推荐出来,但他却不愿参加。我把他找来询问,为什么不愿为班级出力?“我不屑在他们面前展露,我学习不好他们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他们呢”他若无其事地答道。“哦,那算了。你有个妹妹,就是我的女儿,今年四岁,特别喜欢画,有空画一幅送给她,愿意吗?”我试探着问他。他先愕然———而后又兴奋,又激动———原来老师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啦。“没问题!过几天一定送上。”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过了两天,他郑重地捧着一幅画给了我,上面认真书写着:“送给我的师妹”。我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多懂事的孩子啊!“F,太感谢你了,如果你每周都肯给师妹画一幅,那我就感激不尽啦。”面对我无厘头的要求,他开心地大嚷道:“你也太贪心啦!”说完一蹦一跳地走了。以后的每周他都及时地送我一幅画,在一次比一次更棒的画作中,我看出了他的用心程度。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他给了我和大家一个惊喜。区里组织大学生书画比赛,我将他送的画挑出两幅送去参评,竟获得二等奖。消息传来,全班为他欢呼雀跃,他也不禁手舞足蹈起来。掌声中,我来到他身边,轻轻说道:“担任班级黑板报主编吧,力争再拿好成绩,为班级贡献你的聪明才智,好吗?”他用力地点了点头。期末表彰大会上,F同学作为进步最大的大学生代表到主席台发言,其中一段感恩的话至今让我难忘:感谢老师的信任和栽培,没有你们辛勤的培育,就没有我今天的进步。

二、反思

反思一:教育大学生时,习惯性训导多,平等交流少。由于特殊大学生的特殊心理状态,注定他们容易对一些事物的认知产生偏差,在行为上会表现出逆反。特殊大学生犯错后,教育者习惯性地用居高临下的训导方式,这种不平等的教育会使他们感到压抑,当这种压抑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继而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出现对抗老师的行为。比如,H同学在接受老师教育时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恰恰反映出是老师的无数次训斥和批评使他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作为教师的我们难道没有责任吗?如果教师们此时再无视这一点,继续以粗暴严厉的态度对待他,那不过是给他那“金刚不坏之身”再穿上盔甲而已,对他的教育起不了任何作用。作为新时期的教育者,遇到人格成长动态变化复杂期的特殊大学生,应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带着包容心走近大学生,改变居高临下的训导方式,多用大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迅速建立师生平等的交流通道,摸清大学生逆反的心理根源,寻找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处方。这个教育处方应该注重特殊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有目标地引导大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正确价值取向,努力挖掘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抓住教育的契机,促成他们良好品德的养成。反思二:在与大学生交流时,空洞说教多,可操作的针对性措施少。未来具有真正竞争力的因素是人格,激烈竞争中人品方能制胜。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塑造良好的人格,而良好人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你就不能好好学习呀。你要遵守纪律呀。老师多希望你能做好”等等,成了我们教育大学生时的常用语。教师作为长者,希望大学生迅速改正缺点、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些空洞的说教没有触及大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需求,缺乏明显的针对性,作为大学生短期内难以理解和把握。一味地灌输道理更容易变成老生常谈的“耳边风”,特殊大学生屡犯错误的根源得不到彻底清除,行为得不到及时矫正,“老油条”的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因此,教育的目标不能停留在大学生“学好”的短期效应上,而要通过鼓励、渐进地与他们沟通,从尊重他们思想、情感以及人格的角度出发,积极开拓学习的广度,唤醒大学生“我能做得更好”的内在意识,用具体而又相对容易达成的阶段性目标激励大学生,让大学生每前进一步都能体会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塑造健康人格的目的。反思三:以人为本,教师说得多,让大学生体验得少。教师的教育很少能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大学生的发展,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延伸性。比如对大学生的教育以校规校纪为本,用条条框框矫正大学生的言行举止较多,很少关注大学生情感、价值观的需求,对课本外大学生喜爱的新鲜事物很少涉及。F同学家境特殊,学习成绩差,成为班级可有可无的人,有他的内在原因,但是他的绘画天赋被挖掘后,他就一跃成为为班级和学校增添光彩的人才,正说明“以人为本”的教育得到了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所指的人,不能止于大学生整体的概念,而要直面每个大学生个体。事实上,大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生命体,他们的潜能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大学生个体是最重要的,或者说大学生的个体得到发展之于教育是最为重要的。要注重挖掘大学生的潜能,侧重大学生个性特长与知识积累的多渠道发展,让每一位大学生在自己个性的天地里尽情施展才华,引导他们获得更多的成长体验,真正体现大学生的自我发展。

三、结束语

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特殊大学生的心理开放度处于不规则的动态变化中,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育学生时要三思而后行,目的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教育的包容性、针对性、体验性,从而提高德育实效性,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作者:周宝伟 刘圣颖 单位: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初中特殊家庭学生心理教育个案研究

初中心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大量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心理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对那些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内容,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当下素质教育的需求,更是保障学生在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下面我们就对初中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教育个案进行分析。

一、提高教师心理教育能力

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保障学生获得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当首先要保证教师具备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能力的培训,重视教师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学校要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进行调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避免不恰当的教育手段对学生造成再次伤害。为了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学校应当对初中班级的环境进行改善,根据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定期开展主题活动、文体竞赛,积极鼓励特殊家庭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应当对特殊家庭学生进行耐心的开导和鼓励,他们与其他学生没有什么区别,共同享受学校提供的一切服务。同时应当教导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尤其是对一些有困难的同学,更要积极的伸出援助之手。教师要能够组织并主持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心理教育专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座,这样教师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教育能力。学校可以进行关于教师教学态度和能力的问卷调查,这样方便学生及时掌握教师的教学状况,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和方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教师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在开展过程中充分落实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从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当保持自身的思想与学生思想的一致性,对于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一定要换位思考,保证学生所接受的心理健康辅导都是有益的。

二、抓住根源进行心理干预

对于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要能够抓住根源,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从而实现帮助学生恢复心理健康的目的。这里我们通过一个例子进行讨论。学生小松在学校的表现为经常迟到,在课上爱睡觉,但是课间却跟同学说笑打闹,各科成绩均不及格。有时候,小松会做出一些比较怪异的行为,如果老师指出他的错误,他还会顶撞反驳老师,对老师表现的不屑一顾。这对是小松的基本情况的描述,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有效的处理小松的问题,那么可能他的学习成绩以及心理问题在初中阶段很难得到改善。对此,我们采取心理干预的方法,首先为了消除小松对教师的抵触心理,或者是逆反心理,我们应当对他进行心理疏导,而进行心理疏导的教师应当选择一位小松不那么反感的教师,甚至可以是不给小松教课的老师。通过与小松的谈话,教师要注意从谈话内容中获取他的家庭信息,不要逆着小松的情绪,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小松理解教师的工作是为了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避免谈话内容涉及到心理问题的相关词语。其次,教师以及学校应当采取措施让小松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老师的关心,例如,小松的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困难,学校应当对其学费进行适当的减免。并且如果小松在学校用餐的话,学校应当免费提供用餐,并且安排相应的老师定期对小松的生活进行关心照顾,循序渐进的指导小学如何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个阳光的男孩。最后,教师应当对小松的家庭状况进行调查,要与其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和帮助,并且指导家长如何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对小松的心理问题有所帮助。

三、增强自信乐观处世

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数表现出来是不够自信,待人处世不够乐观,因此我们应当对学生的自信心和生活态度进行帮助。学生小梅的父母离异,并且都各自再次成家,因此对小梅的照顾比较少,甚至将小梅送到舅舅家生活。而且,舅舅家已经有三个孩子了,因此小梅在这里的生活也并不是很舒服。由于小梅过早的体会了世态炎凉,加上寄人篱下的压抑,心理压力很大,因此她缺乏自信,并且对生活和学习表现的比较悲观。但是小梅也有优点,就是她的画画很好,在班级中的板报甚至学校的一些板报中的绘画都是她画的。但是她的性格使得她与其他同学不是那么合群,甚至有时候她会自己躲起来哭。小梅这种情况,作为她的教师,应当主动积极的与她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她的心事,让她能够对老师敞开心扉,慢慢将自己心中的苦楚有地方可以诉说,这样能够帮助小梅缓解一部分心理压力。然后教师应当重视对小梅自信心培养和乐观态度的建立,在做好教育工作的同时,教师要对小梅进行积极的鼓励和表扬,对小梅的每一次积极表现进行肯定,鼓励小梅并且带领全班同学对小梅进行鼓励,让小梅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从而慢慢树立自信心。学生需要关爱,而教育的作用就是唤醒学生心中的爱,当学生心中充满的爱之后,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就会变得乐观起来。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小梅热爱生活,与同学之间相亲相爱,这也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感情。这样,小梅就可以在教师和同学的影响下慢慢驱散心中的乌云,让美丽的心灵接受阳光的温暖和爱。总之,初中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对这些学生至关重要的教育,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根源上的解决,帮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建立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作者:周锦云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特殊家庭学生教育路径探讨

一、用耐心和宽容等待迟来的进步

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足够的耐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他们身上的缺点、坏习惯,不可能靠一两次简单地批评说教就能改掉,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事。班主任要抓住一切时机,想尽各种办法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小刘聪明伶俐,小学时学习比较好,六年级时父母离异,母亲外出打工,他跟随父亲生活。直到后来他父亲患病,生活不能自理,他母亲才回到他身边。小刘到我们学校时还不满15岁,时间不长就开始连续旷课,还吸烟、喝酒、上网吧,经常顶撞母亲,暴露出一身坏毛病。我和他母亲三番五次到网吧、酒吧和他朋友那里找他,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软硬兼施地带他回学校,三天两头想办法劝导他,帮他收心,给他讲做人的道理,从各方面慢慢约束他。有时刚刚谈过心,他向我保证得很好,但第二天毛病就犯了,把我也气得真想撒手不管这个不争气的学生。但冷静下来想想,其实他也很可怜,他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的残缺,我们当老师的不能灰心丧气,随便放弃,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磨掉他身上的缺点。正是由于我不气馁、不放弃,该学生最终圆满完成了学业,现在一家中档饭店做凉菜师傅,做到了自食其力。

二、用鼓励和赞赏唤回久违的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赏识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对学生要多赞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责骂,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滋润学生的心田。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大多自卑、敏感、脆弱。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要挽救他们,就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选好切入点,用放大镜看待学生身上那些微不足道的优点。当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我们就应该及时加以肯定,甚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毫不吝啬地赞扬、鼓励,这样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前面提到的刘某,身上缺点一大堆,一时还真难发现有什么优点。一次学生们进行大扫除,他正在烹饪实习室练习面点,我就没通知他。没想到他做完面点回来后,主动提水、拖地,跑了一趟又一趟,累得满头大汗,裤腿上也沾满了泥,但他毫无怨言。我就趁机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像个男子汉。他听了两眼发光,激动地说:“很久没有人这样夸过我了。”从此以后,他总是把烹饪实习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为了激发他学习烹饪的积极性,我还经常买些原料请他加工,夸他做菜味美可口。在我不失时机地鼓励和赞扬下,在任课教师的严格要求下,他的烹饪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

三、用集体和友谊弥补缺失的情感

一方面,由于自卑的防范性心理,他们比一般孩子的情感更脆弱,同学间的一些歧视性话语会对他们的伤害更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让每一名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因此,我经常以各种形式教导其他学生不要挖苦、讽刺、歧视这些同学,要伸出友爱的双手帮助他们。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和年龄特点,我和班干部们设计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增强同学之间的信任,促进班级的和谐,让这些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中。我班学生丁某,父亲早已因病去世,在我校上学期间母亲又得癌症病逝,她和八十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心情极其悲伤,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同学们得知后纷纷捐钱、捐物,经常安慰她,陪伴她,到家里帮她照顾生病的爷爷,天冷了我还为她买来了新棉衣、新毛衣,过生日时我和全体同学给她唱生日歌,陪她一起过生日。遇到学校对困难学生进行补助时,其他困难学生毫不犹豫就把名额给了她。现在,她逐渐从悲伤中走了出来,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本文作者:来克滢 单位:南阳市第二中等职业学校)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教育的特殊关怀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主要是在听力、视力、智力等方面有障碍,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基于此,文章从改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几个方面阐述了给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以特殊关怀的途径。

关键词:特殊学校;学生教育;特殊关怀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殊教育行业同样作出了改变,特殊教育行业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其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特殊教育相比普通教育更特殊、复杂,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需要得到更多的特殊照顾。

一、改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给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以特殊关怀

在具体实践中,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工作方法不断改进,特别注意坚持一个“爱”字,突出一个“特”字。所谓“爱”,即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方面,关注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困难。例如,关心学生和正常人的交流问题,解答他们的疑惑等,做到把“爱”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教师要树立学生工作高于一切的思想,并以“爱”为纽带,增进师生情感交流,耐心教育。同时,突出“特”字,考虑聋哑学生、听力障碍学生的需求,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积极面对特殊教育任务的艰巨性,要勇于克服工作的巨大困难。在具体的工作中,要积极帮助他们树立起自强、自立、自信的决心,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目标。

二、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给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以特殊关怀

特殊教育教师除具备职业素养和知识能力外,还要熟练掌握特殊教育知识,如心理学、缺陷教育学等,教师还要对语言、听力等专业学科有所了解。教师要对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教材进行综合理解,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有效的教育,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要。例如,对有听力障碍的学生,教师采用助听、读写等形式对其进行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应照顾学生的心理状态。因为听力障碍学生实际听力水平有所不同,教师在开展教育时,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方式。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对于增强学生的信心、满足其教育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对特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1]。

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给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以特殊关怀

针对性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教育,如学生的能力、爱好、身体健康情况等,教师需要根据这些条件制定教学计划、为学生制定学习方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现有资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针对性教育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和爱好进行教育。例如,学生对舞蹈充满兴趣,同时自身条件允许其学习舞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学习舞蹈的信心,使其舞蹈生涯顺利开始,并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需要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更需要得到尊重。他们的内心是脆弱的,教师在教育时要照顾学生的心理感受,使学生的内心得到满足,这种满足会使他们感受到快乐,对生活充满信心。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要具有针对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心,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

四、坚持以人为本,给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以特殊关怀

任何教育都应坚持以人为本,使学生成为教育的核心。教育方案的设计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然而,在特殊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一直被宣传,却没有受到特殊教育教师的重视,特殊教育同样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特殊教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程式化,导致学生的心灵和人格没有得到充分的自由成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学生对生活的渴望,满足学生作为单独存在个体的情感需求。特殊教育学校以人为本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将学生的需求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其次,学生“以人为本”的本质是将学生价值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将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服务的宗旨,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综合发展[2]。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发展与需要的角度出发,实现特殊教育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总而言之,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教师要树立一种特殊教育理念,在特殊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为更好地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作者:鲁毛才让 单位:甘南藏族自治州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