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类论文

时间:2022-05-07 09:31:09 关键词: 质量

摘要:通过近年来对电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与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合适的选题、规范性的指导、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是提高毕业设计的重要保障。在高校扩招和学生就业压力大的现状下,如何通过结合电类专业的特点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对于提高电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质量类论文

质量类论文:会计信息质量监控的两种类型研究论文

摘要:分析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及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关联交易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层出不穷,产生了大量的关联交易,关联交易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可以优化资本结构和内部资源配置,提高资产盈利能力,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和快速发展。通过相互拆借资金、相互担保,及时筹措资金,可以有效地把握投资机会,降低投资机会成本,提高资金营运效率。但是,关联交易毕竟是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受利益的驱动,在交易中难免存在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内幕交易,使国家利益、少数股东权益和债权人利益受到侵害。而对关联交易披露的不充分,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1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分析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会计信息为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应具备的质量要求

按照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第二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包括“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等特征,会计信息的主要作用是为使用者决策提供帮助,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是指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便于使用者理解,它是有用性的前提条件。可理解性要受到2个因素的制约:会计信息是否满足使用者进行决策的要求;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能力。因此,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应尽可能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为使用者所理解,而使用者亦应设法提高对会计信息的理解能力

1•2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要保证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会计信息必须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2项基本要求。(1)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要求相关的会计信息必须能够帮助使用者评估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事件,通过确认或纠正使用者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决策。会计信息如果与决策无关,不利于决策或导致错误的决策,会计信息则失去了意义。相关性包括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等。(2)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能如实反映其所应反映的情况而供使用者作为决策依据。它又包括可核实性、中立性和真实性。可靠性表明会计信息是值得信赖的,它不仅要求会计信息反映的事项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要求会计信息按同样的方法加以核实,要求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不偏不倚进行处理的结果。

2关联交易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2•1对会计信息可理解性的影响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准确,《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中要求披露的关联方交易要素主要有3点:交易金额或相应比例、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定价政策。但能全面揭示上述3点的上市公司非常少。暴露的问题有:一是对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的揭示不全面,一些公司只披露金额,而不愿披露相应比例,使报表使用者难以判定关联方交易对该上市公司全面交易的重要程度和影响程度;二是对定价政策的披露混乱,缺乏可比性。多数上市公司仅披露了成本价、内部价、优惠价、协议价等定价政策,但对这些定价与市场正常交易价格有何区别却很少提及;对提供或接受担保披露中只有个别公司披露了有关费用收支标准及金额;尤其对资产重组中的定价披露十分模糊。信息使用者仅通过这种披露不充分的会计信息,往往很难确定关联交易到底对公司的收入、费用、利润的影响程度,以及对公司其他经营方面的影响程度,难以作出正确决策,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可理解性。

2•2对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的影响关联交易的普遍存在,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大打折扣。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主要体现在它有助于对会计主体过去业绩评价、现在状况判断和未来前景的预测上,其中预测价值是保证会计主体资产与经营环境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前提,大量的关联交易破坏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投资者依据会计信息可能作出错误的决策。如,一家上市公司依目前状况继续进行正常经营,根据对其披露信息的研究,其获利能力极差并有可能发生亏损,故该公司某一股东决定抛出其持有的股票。不料第2年,一笔或两笔关联交易使公司业绩大大改观,股价大涨,但这种关联交易的稳定性和方向性是非常不确定的,极可能损害到上市公司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因此关联交易使会计信息失去有效的预测价值。从成本效益原则来考虑,只有当效益大于成本时,上市公司才会披露信息。

关联方信息的披露,从长远看能够对上市公司产生制约作用,减少关联交易行为,从而减少关联交易带给上市公司的消极作用。但在短期内,关联交易信息的披露不会给上市公司带来直接的效益,反而会因信息的披露带来不利影响,上市公司会为此付出一种不可计量的成本。这是因为上市公司把关联交易作为一种调节经营业绩的重要手段,主要目的在于:逃避税收;操纵盈余来达到配股、均衡收益的目的;改变财务状况,骗取债权人及投资者信用。对于这样的关联交易,上市公司当然不会自愿披露,只有采取强制披露方式,而这必然会影响到信息披露的质量,导致会计信息失去反馈价值。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业绩包装,不仅影响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对股价产生不正常的影响。如某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虚增利润、粉饰业绩,使投资人高估其获利能力和经营状况,使股价严重背离其真实价值,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正确判断,以及对投资风险、贷款风险的估计程度。对关联交易披露的不充分,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无法了解关联交易的实质和企业对关联交易的依赖程度,使会计信息失去其可靠性。

3加强关联交易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3•1规范关联交易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由于关联交易的会计信息披露是反映关联交易会计信息的唯一途径,因此应找出规范我国关联交易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对策,明确关联交易的披露等级,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中,虽然也按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不同而划分为“零星交易”、“非重大交易”和“重大交易”3个披露级别,但各级别具体量的划分标准没有规定清楚,从而使《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理解不一致的问题,产生关联交易会计信息披露的漏洞。因此,应从量和质两方面来界定关联交易的重要性:从量上,按照交易额占资产总额或销售总额的比例划分为不重要(10%以下),一般重要(10%~30%),很重要(30%以上)3类,不重要的交易信息可以不予披露;一般重要的交易信息可作简要披露,只需列示关联方名称,交易额大小或交易占总资产比重即可;很重要的交易信息除列示上述信息外,还需详细披露,包括对关联方的性质,经营状况介绍等。从质上,应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凡是涉及到企业资产转让、抵押、担保、融资的交易事项必须加以披露,包括披露转让资产的评估值;资金融通的期末余额、利率、当期利息总额;票据背书、保证、担保品的余额等。超级秘书网

督众所周知,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与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作为独立于上市公司和投资人的第3人,对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起着鉴证作用,会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注册会计师应加大对被审计企业关联交易的审计,对可能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决策的关联交易信息应加以关注,监督企业是否对其进行了充分、全面、准确的披露。如遇到企业对关联交易披露不够恰当时,应要求其进行充分揭示,否则不能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在报告中措辞准确地加以反映,以引起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注意。注册会计师应充分发挥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的社会作用。

3•3强化关联交易法律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规范要强化关联交易法律规范,进一步完善《公司法》和《证券法》以及对证券市场监管的其他各项法规,确立对关联交易及其不利影响的法律调整原则。并加大对那些不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信息以及运用关联交易进行不当操纵的上市公司的惩罚力度,保证股东权利结构的平衡,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实行小股东异议估价制度,推广独立财务顾问制度。通过以上对策,有效遏止我国上市公司不公平关联交易,加大上市公司对关联交易的披露程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证券市场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避免证券市场由关联交易会计信息问题带来的风险,以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

质量类论文:职业类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转变观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改革考试方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几点粗略的看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质量;课程设置;考试方法;专业技能

0引言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关系着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职业教育目前所面临困难是招生困难,生源质量差,由生源质量差,又导至教学质量差,就业难度大,招生困难更大,生源质量更差的恶性循环。所以,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关系到职业教育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和核心问题。但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的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就业。因此,在教学上,我们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提高专业素质为突破口,突出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学环节,以进一步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

1转变观念,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业人才为目标,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学生基础差,课程难度大是目前职业类院校教学质量差的一个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进一步转变观念,以适应生源质量的变化,按照“宽基础、活模块”、“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教学思想,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减理论,强专业,重实训”为指导思想,精选教材与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像对某些教学内容在不同课程中交叉重复存在,某些内容难度过大,但又对专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等等问题,这就需要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删除重复内容,简化难度过大的内容,优化重组知识结构,构成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系统知识框架。在教学中突破难点和关键,在系统和全面的基础上,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2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有所不同,教学效果当然也会不相同。根据职业教育学科内容抽像,实践性强,学生基础差,课程难度大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研究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建造多媒体电化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教室。在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上,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①改"满堂灌"为"启发式"。②改单纯传授知识为重视能力培养。③改以教师为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④改单一课堂教学为课内外结合。⑤改单学科教学为多科综合教学,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⑥改单一笔试考核为笔试、口试、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按课题、按知识点进行考核。

3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为此应做到以下两点:①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自己所讲的知识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尽量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②控制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基础比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应保持一种生动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另一方面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此外还应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教学中,应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4注重能力考核,改革考试方法

由于各门课程的特点不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所不同,因此课程考试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应制定一套旨在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多元制综合考试机制。这种新型考试形式上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内容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上采取考动笔、考动口、考动作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综合测试。如旅游管理系的一些课程的考试就可以由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这种考试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压力,但是并未降低对学生考核的要求,在题型上体现综合能力的考核。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科目考试既有理论考核,又有技能考核,而且应将比重进行调整,理论考试占30%,技能考试占70%,注重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5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为了提高就业率,以就业推动教学、以教学推动招生,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可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改革:①把建立符合专业设置标准的校内实验实习基地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此外,与社会企事业等单位挂钩签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实习的需要。②制定与各个专业教学大纲及实施细则相适应的学生专业能力测评标准,明确各个阶段的技能训练项目、内容及考核办法,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供保证。③切实加强实验实习的管理,从严要求,严格考核和检查。对学生实行学历毕业证和专业技术等级证“双证制”,要求全体毕业班学生必须参加由市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等级考核。④实行产教结合,建立校办的酒店、旅行社等企业,从而把教学实习延伸到社会,也可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⑤开展经常性的校内外竞赛活动,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竞争意识。以上几点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粗略想法,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今后,必须进一步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事求是,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健康蓬勃发展。超级秘书网:

质量类论文: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论文

一、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现状

(一)对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和实践教学环境的制约,地方高校往往重理论轻实践,认为理论教学是学术性的体现。但是一味地注重理论教学不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应用并行,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反之,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如果得不到充分重视,则会导致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执业水平偏低,不可避免地造成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企业也聘不到合适的人才。

(二)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实践场所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校内的财经实验室,另一类是校外合作的企事业单位。然而,由于地方高校财政经费的限制及对财经类专业的重视不够,财经实验室建设起步晚,投入不足,实验室软硬件设备匮乏,实验室规模较小,导致财经实验室建成之后使用效率较低,甚至流于形式。在企事业单位实习基地的建设当中,一部分地方高校利用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条件,向地方企业满撒网,重视实习基地数量而忽视其质量,对实习基地后期的管理工作存在缺位的现象。并且由于财经类专业的实习内容往往涉及企业的核心业务,略有不慎,可能会导致企业商业秘密的泄露,所以企业单位一般不愿意大规模接收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实习,即使接收了学生实习,也不会让他们接触很多专业工作,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挫伤了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部分学生选择走个形式,随便盖个章应付了事。

(三)实践教学的师资分工不明确

地方性高校由于不断扩招,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而面临教师少、任务多、分工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较少的师资承担着繁重的教研负担,一边要负责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工作,一边要组织实践教学的开展,无奈之下,实践教学往往放在次要位置上,教师很难安心组织、管理实践教学。

(四)考核评价效果不明显

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主要是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然而,在部分地方高校财经类实践教学评价中,教师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成绩主要依靠理论成绩、实习报告及日常考勤,指导老师很难全面监控学生的实习情况,难以验证实践报告是否属实,难以保证实践时间。校外的实习在教师牵头组织以后,由于管理缺位,学生在实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学生自觉性不高,利用实践教学人员较为分散的特点,玩游戏、聊天,之后找单位盖个章就可以通过,导致实习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主要是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缺乏规范,考核形式单一,无法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的考核体系,导致考核评价效果不明显,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良好的实践氛围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为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认识到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大家明白,开展财经类专业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毕业之后面临着企业应聘经验年限制约和上岗实践操作缺乏的问题。因此,通过实践教学宣传明确实践教学的意义,可以为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从校内方面讲,要逐步加大对财经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整合内部软硬件资源,提高财经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从校外方面讲,建立可靠的校外实习基地,是落实实践教学,保证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必备条件。学校应该引导产学研合作,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教学工作。此外,地方政府也应该在政策上积极支持地方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必须搞好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当教师,又能当师傅的复合型教师。高校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引入机制和培养机制,利用人员弹性编制、待遇、职称评定等条件引入或培养“双师型”教师。具体而言,一方面引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实践型教师,优化师资结构,为实践教学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另一方面,应该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短期目标及实施计划,发挥地方优势,采用培训、引进、访问和激励等方式让教师深入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将企业专业人才和资源引入地方高校,以实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升级优化,发挥“双师型”教师的积极作用。

(四)完善实践教学评估机制

考核是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反馈过程,地方高校应在考核评估体系中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将学生实践活动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新型考核评估体系。具体而言,实践考核要以创新能力测量为主要内容,考核评价要以是否具备创新点为标准,完善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机制,规范实践教学评估指标,加强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全面监控。在开展财经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总之,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个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

作者:树友林 宜雯娟 单位: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质量类论文:学术类期刊论文写作方法及质量要求

学术论文期刊是在某一学术课题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期刊是以论为主体,对某一学术课题在以坚持事实求是、坚持理论原理的基础上进行论述,剖析。客观、真实反映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学术论文期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以许多学者往往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没有很好把握这一特性,就导致了使其失去价值。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学术论文期刊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大多数把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学术论文期刊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

一、学术论文期刊写作方法

对于学术论文期刊来说,写作的创新和方法起着决定作用,一篇评价高的学术论文期刊不仅是靠的科学实力,科学研究水平还靠的题目的新颖。曾有人用"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来描述其重要性,那么写作包括如下:

题名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那么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但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只要表达明确,通过题目恰当的反映内容就行。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4.醒目

论文题目醒目不仅能让读者赏心悦目,而且能显示作者的文笔脱颖而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作者姓名和单位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一般分为两种情形:

1.单个作者论文

2.多作者论文

后者按署名按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署名还有三个目的:

1.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

2.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

3.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

摘要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一般是有利于以后的国际交流,以英文为主。它是简单的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关键词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以上就是学术论文期刊的写作最基本的原则和方法。一篇好的学术论文期刊离不开这几个最重要的原则。

二、学术类期刊论文的质量要求

1.创新性

报道医药卫生科技领域中的原始性创新成果,包括提出新发现、新思路、新认识、新理论;或者修正、补充、否定已有理论;或者提出具有重要学术探讨价值的新问题;或在研究方法上有较大突破,或有较高学术价值,代表学科发展前沿、趋势和方向;或提出具有超前思维和重要科学依据的预测、预见和展望等。

2.科学性

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理论依据充分,方法先进,设计科学,数据准确,结果正确,结论可靠。实验研究设计符合随机、对照、重复三原则和统计学要求及其他各种有关规范、标准。临床科研设计符合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原则。在逐步实行临床试验注册制度后,相关临床试验应经过注册。

3.导向性

充分利用自身作为信息源的优势,为促进医学科研工作自主创新、加速医学成果诞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等发挥导向作者。

4.实用性

注重理论与实践、当前与长远、与储备、学科发展与新学科增长点相结合;注重高新技术和基础性研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质量类论文:泵类设备在水厂安装质量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泵类设备在水厂安装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生产系统的运行以及维护保养,其中,潜水泵和大功率离心泵以重量大,安装精度高显得最为重要。

关键词:质量安全

引言

200QJ32-70/5潜水泵主要参数为:流量Q=32m3/s,扬程H=70m,转速n=2850/min,配套功率P=9.2KW,电泵运行总重1433Kg(含电机82Kg),最大外径185mm。

整台设备分6大部分,其中除轴、叶轮及轴承等内部构件外,还输水管、吐出管、电机支座、轴承支座、电机等,总长度约为1749毫米。因潜水泵通常安装在室内,结合以上参数,可采用逐级起吊组对安装,即将各分段边吊上基础边逐级组对。

逐级起吊组对安装即将长达1749mm的水泵外接管准确放进基础孔内,这样既减小了吊装高度,也使每次起吊的重量大大降低。

一、质量

1.1质量方针:

精心安装,保证质量,科学管理,优质服务。

1.2质量目标:

1.2.1严控施工过程,确保每一个工序均达到规范及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1.2.2质量验收一次合格。

1.3质量措施

1.3.1认真做好各项施工准备:施工前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编制详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严格监督执行,施工前对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填写技术交底记录。

1.3.2进货检验:进场的设备、材料及仪表,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等文件,杜绝不合格的产品、材料用于工程中。

1.3.3严格执行工程质量“三检”制,责任工程师随时进行技术指导,确保每个工序都达到技术要求。

1.3.4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制,落实质量责任,制定奖罚制度,使施工质量与各级管理、施工人员的薪金挂钩准确保证工程质量。

二、安全

2.1安全组织管理措施

2.1.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安全保证体系的作用是明确责任,层层负责,协调配合,并在施工全过程贯彻执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的规定,实行安全施工现场达标,创建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

2.1.2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部门、各施工队(组)与项目经理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严格考核。

2.1.3安全教育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安全法规,提高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持对进入现场的施工工人进行入场安全教育,坚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向职工通报前期施工安全情况,提出今后要求,讲解安全知识,落实安全隐患整改措施。

2.1.4安全检查制度实施各级安全检查制度;项目部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发现隐患,责令小组限期整改;建立安全例会制度,总结上一阶段施工情况并做出下阶段可能出现的隐患,并作好记录。

2.2安全生产措施

2.2.1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开工前,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员应向施工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填写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施工中,专兼职安全员应按交底内容进行逐项检查、落实。

2.2.2持安全“三保”使用,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拴好安全带,做好“四口、五临边”的防护。

2.2.3施工现场的坑、井、沟及各种孔洞必须设置可靠的围栏、盖板、警示标识等安全设施。

2.2.4作业面高差较大的施工场所,上下要搭设牢固的脚手架,深坑、池底作业要搭设操作平台或扶梯。

2.2.5设备出库和安装中,重点做好运输、吊装作业过程中的防护。泵体和电机在吊装过程中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划分隔离区,严禁非施工人员随意进入吊装区域。

2.2.6施工机具要定期维护,起重设备、仪器仪表等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查,确认安全可靠后方能使用。

2.2.7施工用临时电源、电线要派专人维护。电动设备应符合安全用电规定,使用前应检测绝缘。泵体在装配时尽可能避免夜间施工,当不可避免夜间作业时,施工区域应有足够的照明,并设置夜间应急照明电源。严禁私拉乱移电线和用电设备。

2.2.8垫铁施焊时须将二次线拉到焊件上,严禁利用泵壳或电机作为导体进行焊接。

2.2.9合理布置灭火器材,并派人定期检查,确保有效。

2.2.10现场所有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业主的安全规定。

2.3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加强劳动纪律,施工中精力要集中,不得在施工现场打闹、开玩笑及随地乱抛工作物。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一律配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一律配戴安全带,脚手架、跳板必须搭设牢固;磨削、敲打、焊接要配戴防护镜。

质量类论文:提高机务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

[摘 要] 毕业论文既是学生运用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评,也是综合专业写作水平的展现。它是从学校学习过渡到实际独立工作的关键性环节,是学生从事实际工作之前的最后考验。毕业设计的质量如何,不仅能反映出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但近几年来抄袭之风盛行,大部分文章都是泛泛而谈,不关痛痒,并且很多学生的文章就分析一个很小的机型故障但也无法表达清楚,毕业设计达到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质量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学校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 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创新培养;改进措施

0 前 言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全部学习成果的总结,是学生为完成学业必修的科目之一。其写作涉及一个学生的专业、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是研究能力、信息采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的体现。所以对毕业设计进行总结、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加强教学管理、搞好课程评估都具有重大意义。

1 学校机务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历来都很重视,为了加强毕业设计工作,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学院于2007年特制定机务专业的毕业设计管理细则。但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仍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缺乏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创新性不高

该校的毕业设计管理规定指出: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鼓励在实习单位符合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研究、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现在的即将毕业的学生忙于找工作、进行毕业实习、考研究生等,往往不能把精力集中于写作方面。学生在选题上的考虑时间就不足,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没有好的开始,就会造成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论文选题视野不开阔,学生做相同题目的太多,原创性不够,以至于很多文章都是东拼西凑,资料陈旧,缺乏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创新性不够。

1.2 毕业设计(论文)抄袭问题严重

由于部分的学生选题相同或相近,导致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能力不够,相互影响,给学生参照别人成果的机会,有些同学还会抄袭已经毕业的学生论文,只需要改动里面的一些数据即可。而且学生很多选偏理论性题目,不愿意去做调查性的课题,由于缺乏数据支撑,没有定量分析,没有体现用数据来说话的科学精神,所以往往只有定性分析。

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理论功底不足,无法正确理解理论要点,更不用说创新了。长此以往,学生就很容易陷入全盘照抄各种文献资料、胡乱拼凑了。

1.3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把关不严

该校的毕业设计管理规定指出:指导教师一般应选择有丰富教学经验、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不具备以上条件但在相关岗位上连续工作时间超过三年,经学院教学委员会审查批准后也可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当指导教师为院外人员时,实行双导师管理,分别负责在院外和院内时的指导工作。

然而,现在由于毕业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教师人数不足,平均每人指导学生人数不低于6人,教师的精力有限,导致了对学生管理放松,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把关不严格,大大降低了毕业论文质量。

2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2.1 增加激励机制,提升学生创新积极性

该校对指导具有创新意义的毕业设计的教师应给予奖励,以让更多的指导教师都参与到毕业论文创新的指导中来。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增加,让项目带动论文,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

近两年来,该校大力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指导,这种模式指导毕业设计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针对性的实践教育,这样的毕业设计贴近公司的生产实习和需要。同时这种模式由单一的校内导师制转变为校企双师制,既提升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又增强了企业人才的竞争优势,实现校企双赢。同时论文答辩是否通过与学生自己的工作签约挂钩,也让学生更加认真的对待毕业设计,增强了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动力。

2.2 加强教育,构建良好的毕业论文撰写的校园环境

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要树立诚信的思想,提醒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学术道德和科研道德,并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抄袭后果的严重性。并且在论文格式(在毕业设计管理规定中)、字数要求、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中文、5篇英文等表层检查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和质量监控。

学校每年将以毕业学生人数的10%评选出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得到相应的证书与奖励,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毕业论文撰写的校园环境。

2.3 精心组织,对毕业设计质量严格把关

为了避免指导教师工作过于集中和毕业生就业的冲击,弥补学生时间的不充足,学校进行开放式选题,学生可与老师自行商量拟定题目,并将开题的时间提前到四年级的上半学期,并且规定学生与指导老师见面指导次数不少于12次,这样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撰写论文,指导老师也不会因为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而放松对学生的管理以及论文质量的把控。学校将部分到各分院机务岗位实习的学生,毕业设计就分配o机务骨干人员指导,不仅提高了毕业论文的效率,而且学生还可带着问题参加生产实习,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调查研究,或者结合实践立题,增强立题的现实意义。

3 总 结

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提升对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指导方法上应该注重采取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养成勇于探索、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自行查找资料,找出问题的答案,为学生今后从事机务专业领域的相关工作和撰写学术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质量类论文:应用技术型本科电子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研究

摘要:针对当前电子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质量下滑的现状,从工作实践出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就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师资力量、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师资力量

绪论: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是对学生学习情况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检验和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认证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对于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该环节教学的安排、管理和监控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问题日益凸显。

本研究拟就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分析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从选题、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模式的改革,学生管理等方面探讨提高电子信息类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积极探索更加适合于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组织、管理和监控,并给出解决这些问题思路及具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所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市场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安排、组织、管理和监控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问题日益凸显,安排难、效果差,难以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不足。首先由于就业等问题的客观存在,对毕业设计(论文)造成很大的冲击。很大一部分学生经常要到校外参加人才招聘会或到招聘单位进行实习,难以集中精力做毕业设计(论文),给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组织、管理和监控造成巨大压力。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契合点,是系、院及学校很难解决而但又必须面对的问题。少数学生认为找到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成绩不影响将来的工作。一些考研的同学忙于复习功课,因此投入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精力也受到了影响。其次,毕业设计(论文)在第八学期进行,而毕业设计(论文)是个综合性课题,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完成方案的设计、具体的电路设计和安装与调试,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反映毕业设计(论文)时间较短,过程较匆忙。

2.高等院校师资匮乏。指导教师不足,指导积极性不高;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监管困难。随着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毕业设计(论文)安排难问题日益凸显。教学单位如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专业和系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的作用,尚有很多工作要做。

3.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提升有待加强。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毕业设计(论文)从选题开始,如果不能保证题目的质量与目前的电子技术发展前沿结合,必会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由于师资的不足,且教师知识的局限,目前的选题虽然保证了横向“学生一人一题”,纵向还不能满足所有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三年不重复。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方法之一是与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弥补指导教师知识储备和精力的不足,但从目前来看,校企合作、联合指导模式还不成熟,尚处在探索阶段。

4.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组织、管理模式和监控、评价体系尚需完善。学校教务部门虽然在全校范围内,从宏观角度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组织管理进行了规范,但各部门、各专业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更加符合各部门实际情况的毕业设计(论文)组织、管理、监控模式和监控评价体系尚需完善。

二、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1.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三本院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性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初,就应该让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意识到工作及任务的重要性,为此,学校首先召开了毕业设计(论文)辅导老师大会,全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包括外聘老师全部参加,会上,校领导重点强调了毕业设计(论文)在整个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位置,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最终要达到的质量指标等。在学校会议精神指导下,学院也召开了各系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大会,所有毕业生包括在外已经签署就业协议的学生必须全部参加,系主任讲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对老师的要求等。让学生和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初就意识到他的重要性。

2.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出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最关键的一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过大、过小,都不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知识、创新的能力。电子信息专业要求各指导老师在出题目的时候,保证命题率为130%,即指导10个学生的老师,必须出至少13个题目,经过系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的审核,从中选出10个题目,最后落实到一人一题,三年内题目不重复。题目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学生命题教师把关,比如,有的学生已经参加工作,且有相关的工作项目正在进行,可以根据工作项目情况,命名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把关,最终题目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设计(论文)总体要求。

另外,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也可以和老师的项目结合,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一直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对本专业的某个领域研究较深入,可以根据做的具体项目的情况,由指导老师给出指导意见,按照老师项目内容命题,这样,毕业设计(论文)总体题目可以分为:教师拟定、企业导师和指导老师共同拟定、学生拟定三种方式,题目多样化,根据电子类专业特点,尽量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多做真实课题,多进行电路的制作,仿真,尽量避免单一的电路设计。

3.改变毕业设计(论文)开始时间,注重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在第七学期的第16周进行,首先教师拟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第17周学生选题,第18周给学生下达任务书,在假期期间,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并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开学的第3~4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因为毕业设计(论文)在学期的第13周左右完成并进行答辩,这样,真正让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电路仿真实、实物制作的时间只有5~6周的时间,因部分学生要参加考研的复试、部分学生已经签订了协议并正式就业,使得学生觉得时间紧任务重,最终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实物和设计说明书及答辩的时候时间比较仓促,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降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从2011级开始,毕业设计(论文)时间提前到第七学期的第15周,任务书下达时间是第16周,学生在假期期间查阅相关资料,开学第一周即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并根据实际情况,取消了外文翻译环节,这样,从第八学期的第三周开始,学生就可以开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实物制作、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等,时间相对比较充裕,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时间。

同时,为了更好地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由院系成立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小组,建立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管理及考评机制。在第八学期开始,每位指导老师上报毕业设计(论文)辅导时间,以便学校和院系的督导组不定时检查,对每个学生的辅导每周不少于两个学时,保证了每个学生至少共14学时的辅导时间,不定期抽查指导老师指导日志。指定每位老师所指导学生小组组长,记录指导老师指导情况,并以此作为指导老师综合评定依据及发放酬金的依据。

在第八学期的第四周,由学校派检查小组,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指导老师的课题申报表、任务书,学生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电路设计等是否按照时间节点按期完成,并及时给出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4.基于实验室建设,采用团队、企业导师的指导的方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双导师制,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水平,决定了毕业设计(论文)总体的质量,在校教师作为指导老师,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在校教师作为全职教师,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时间有保证,对目前在校毕业生的状况也比较了解,劣势是在校教师由于不能及时地了解企业及本学科前沿技术及应用情况,所出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为了弥补指导教师在知识储备和精力的不足,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让一部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生产实际,进行联合指导试点,这既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缓解毕业设计(论文)安排难的有效途径。电子信息专业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已经实习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可以由两个老师指导:企业导师和在校导师,即双导师制。另外,让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和老师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毕业生相对于低年级学生知识储备相对较丰厚,让毕业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依托教师科研课题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既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又很好地督促教师完成科研课题,有效缓解了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5.严格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过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是学生最后一学期的工作做总结汇报,是对学生本学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检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最后一个把关环节,不能是走形式,以免让学生觉得答辩只是形式,根本不花心思,敷衍了事。所以在资格审查之前,进行重复率检查,否则不能参加答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资格审查之前,首先对每位同学的论文在维普数据库,重复率超过20%的论文不能参加毕业答辩,并给学生修改时间,修改后继续,重复率超过20%,最终不能参加答辩。答辩过程中,指导老师不参加本组的学生答辩过程,答辩中共五个评委,三个高级职称,其中两个是外聘的外校或者企业高级职称人员,根据学生答辩准备情况,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情况、讲解、回答问题的情况,当场给出答辩分数,并计算出五个评委给出的平均成绩,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由指导老师成绩、主审老师成绩、答辩成绩按照3∶2∶5的比例给出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总成绩低于60分的,视为毕业设计(论文)不合格,不能领取本科学位证,并在下一学年随低年级学生继续做毕业设计(论文)。严格的答辩过程,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结束语:

电子类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全面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胜任电子类领域中电子产品的开发、生产管理以及工艺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为工程技术人才。毕业设计(论文)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意义重大。本文针对电子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其质量展开讨论,并结合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体制及自身专业特色,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质量类论文:提高能源动力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若干建议

摘 要:本文对能源动力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逐年下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论文完成周期、论文选题、重复率和完成过程这几个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本文针对这四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并以船舶动力类专业为例,检验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船舶动力

一、背景与意义

1.本科毕业设计的目的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实现本科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能够集中提升学生学习成果与能力素质,是学校教学水平的综合反映。其意义是多方面的,教育部从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对其重要意义作了明确界定:“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各高等学校和管理部门都十分重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2.现有本科毕业设计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应该在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2)毕业论文的框架和毕业设计说明书应符合学校规定。

(3)毕业论文(设计)的表述及图纸要符合学术规范和技术规范,总字数符合学校规定(特殊情况按学科领域惯例)。

3.本文的研究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和就业压力持续上升,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日趋下降,这不仅与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相去甚远,也与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不相匹配。要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必须在分析其中存在的内在矛盾的基础上寻求解决办法。

二、现有运行模式存在的不足

1.现有本科毕业设计流程

(1)学院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及学校有关要求制定本学科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规范。

(2)每年11月份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学院审核分配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任务,报学院教务办备案。

(3)每年12月份学生和指导教师见面,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学院审批后汇总上报教务处备案。

(4)第七学期末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各两份。交到学院教务办,院(系)负责人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上签字盖章。学院教务办留一份“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备查,另一份发给学生,日后装订在毕业论文中。

(5)第八学期第一周,学院组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动员,指导教师同学生见面,布置设计(论文)任务,提出设计(论文)要求,正式开始做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收集文献资料,翻译外文文献。

(6)学生交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定开题报告。

(7)6月上旬学生提交毕业设计(论文)。

(8)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不通过者进行修改后答辩。

(9)6月中、下旬,学院组织毕业答辩,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鉴定表”,评定成绩,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进行抽查,推荐评为校级优秀的学生,各学院答辩委员会要组织答辩。

(10)6月下旬学校答辩委员会组织毕业设计(论文)评优和抽查工作,并让部分优秀设计(论文)进行公开答辩。

(11)学院负责人审批,资料归档,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

2.存在的问题

时间短。许多高校将本科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二个学期,有的学校在第一个学期就要求学生进入毕业论文阶段,而此时正是毕业生就业的“黄金时期”。在当前求职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毕业论文与择业孰轻孰重,对于毕业生来说,他们会选择后者作为第四学年的首要任务。择业要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毕业论文从选题、开题、资料收集、初稿、定稿到答辩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因此,学生准备毕业论文的时间有限。

选题盲目。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仍实行约束性的选题方式。这种方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既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发展的愿望,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另外,有的选题范围太宽,学生只能泛泛而谈;有的题目太窄,以致毕业设计工作量明显不足;有的选题过于陈旧;有的选题学生不感兴趣,因为学生就业去向和所学专业相差甚远,对搞原专业的设计题目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敷衍了事,不求上进,只求通过。

重复率高。网络上海量的信息数据库为科研和毕业论文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个别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条件。学生不需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就可以很快收集到相应资料将文献综述的内容拼凑成功,甚至个别学生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主题的论文后剪切拼凑出毕业论文,更有不良网站推出等出售论文业务。有报道说,即使在全国一流的重点大学中,有抄袭行为的学生也至少高达10%以上,普通大学中估计约在30%左右。

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很多学生倾向于选择相对简单,工作量偏小的论文题目,而不考虑论文选题能否与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更不知道如何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在完成论文中。

三、解决措施

1.提前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第一步,决定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内容,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先决条件。为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高校在管理方面要有创新。第一,适当错开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的时间。目前,面向应届毕业生的人才招聘工作在下半年11月份逐步展开,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7月份。其中,12月份和3月份是两个就业关键期。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和开题环节适当提前到10月或11月,同时将答辩环节定在5月或6月。这就缓和了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关键期之间的冲突。为了使毕业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也可以将整个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时间延长,保证毕业生有一个安稳的心态择业。

2.重复率高于15%延期2个月毕业

期间,若论文重复率高于15%,需要学生重新修改论文,修改后不能在正常时间参加答辩,需要重新进行,通过后延期2个月进行单独答辩。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对论文的重视,严厉制止学术上的抄袭行为。

3.末位淘汰

答辩考核与成绩评定是毕业设计过程的最后环节,是检查评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依据,答辩考核与成绩评定应该本着公开、公平、认真、严格的原则组织实施。目前,绝大多数院校都是在学生答辩的同时进行成绩评定,评阅意见由指导教师事先给出,缺乏论文评阅和公示环节,建议引入论文评阅制度,每一份毕业设计(论文)都指定一到两名教师进行匿名评阅,给出评语意见,确定其是否有资格参加答辩,在论文评阅的过程中将所有论文在网络上进行公示,接受大家的检查监督。从答辩制度方面,可以采用公开答辩和随机抽查方式相结合,每位指导教师推荐优秀学生参加院级公开答辩,其余学生均参加随机抽查的小组答辩。成绩评定阶段,根据论文评阅成绩、答辩小组评语综合给出论文评定意见和最后成绩,对评阅成绩不合格者不允许参加答辩的论文,答辩考核不合格和最后成绩不合格的毕业设计,坚决不予通过,要求学生重修毕业设计,重新答辩,确保毕业设计评定工作的严肃性。

4.结合未来工作需要选择毕业设计题目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基础,更是完成高质量论文的关键,因此需要确定完善的选题方向,保证选题的质量。

(1)选择与导师科研有关、具有专业特点的课题。这是体现办学特色的需要,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首要来源,对进一步读研究生与到科研院所工作的毕业生特别有吸引力。

(2)选择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题。这体现应用能力培养与实践,适合面向应用型企业就业的毕业生。

(3)结合学生兴趣与就业倾向,师生共同设计课题。对就业倾向已经明确的毕业生可根据工作单位需要,师生共同设计针对性更强的课题,做到学用结合。

四、船舶动力类毕业设计实际应用

1.毕业设计所用时间规定

为保证学生充分地了解毕业设计题目并有质量地完成论文,在第7学期初启动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经过大四一年的准备,在第8学期期末组织答辩。

2.选题、开题检查

立题不重复,建立题目双选制。学院保证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内容很好地体现专业特色,尽量做到一人一题。在选题上,要采取“题目公开,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做法,确定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倡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根据学院立题论证后公布的题目范围,学院组织导师和学生进行双选,即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题目,指导教师也对学生进行考核(导师也会根据自己所带学生的性格、专长再局部调整题目和内容)。

集中开题,量化考核。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环节课题组具体负责开题工作,并实行量化考核的办法。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检查小组按照学院制定的考核量表分别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查阅资料情况、毕业设计的工作思路、工作量等给出评分等级。同时,对一些学生的毕设进度安排、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也给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帮助一些学生理清工作思路,从而减少或避免学生走弯路。

3.前期、中期、后期工作检查

课题检查小组具体负责检查工作,以确保工作的持续性,便于掌握每位学生在各个环节的情况。在毕业设计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各进行一次检查。检查时每个学生要汇报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中期检查着重检查学生对课题内容与要求的深入研究情况、有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情况,应完成部分的毕业设计论文初稿。后期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否合格。

4.周汇报与周计划检查

为提高学生自律性,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小组每周进行一次周汇报,每位学生演示一周的工作内容,提出问题与组员交流,并对下一周的工作内容作出规划。

5.题目相关

题目尽可能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让学生了解、把握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发挥学院科研的优势,所出题目尽可能联系工程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毕业设计结合实际的“真题真做”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在指导教师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后,学院要组织专家对立题进行审查,以保证立题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符合专业培养教育目标。

6.控制重复率

在正式之前课题组提前进行预,若有重复率超过或临近规定百分比,需要重新修改并再次进行直至通过。

四、取得成果(近几年毕业设计成绩汇总)

课题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表1给出了2010至2014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获得良好以上人数所占百分比。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获得良好以上的学员逐年升高,说明通过运用以上改进方法后,效果良好。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实现本科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对学生学习成果与能力素质的一次集中提升。针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足的原因进行制度改进,加强管理监督,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质量类论文:文科类本科专业毕业论文“333”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摘要:本文凝练了影响毕业论文完成质量的主要因素,基于提升毕业论文质量,从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选题原则的确立和过程监控三个方面提出构建“333”毕业论文质量保证体系,以提升文科类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质量。

关键词:毕业论文;质量;因素;质量保证体系

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一方面是对学生入学以来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如何加强毕业论文工作管理进而提升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已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影响文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

为了进一步凝练影响文科类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笔者在走访相关专家进行初步调研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可能的因素有:学生考研与就业、学生专业水平、学生写作态度、教师指导水平、教师指导态度与重视程度、奖惩机制、论文选题质量、过程管理措施、监督机制、相关管理层级职责清晰度、实验室条件、教师指导手段、文献收集难易度等几个方面。为了找出主要因素,笔者编制了调查表,对在淮高校的应届文科毕业生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得出每一可能因素的认可率如下:学生考研与就业:30%;学生专业水平:38%;学生写作态度:70%;教师指导水平:28%;教师指导态度与重视程度:92%;奖惩机制:80%;论文选题质量78%;过程管理措施68%;监督机制:81%;相关管理层级职责清晰度:71%;实验室条件:41%;教师指导手段:28%;文献收集难易度:18%。假设以超过50%的认可率为主要因素(即大部分人认可),得出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学生写作态度、论文选题质量、奖惩机制、过程管理措施、监督机制、教师指导态度与重视程度、相关管理层级职责清晰度等几方面。学生考研与就业虽在很多文献中作为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但这里调研的结论并不支撑,经进一步分析,可能的情况是学生的精力较充分,经合理安排,是完全可以解决好就业、考研与论文写作之间的矛盾的;奖惩机制成为影响的主要因素在其他很多同类文献中尚少见,可能的原因是奖惩机制的存在,对老师是一种压力,同时也是一种动力,只要设计合理,是有利于督促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进而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文献收集难易度在不少文献中也作为主要因素,但这里的调研结论也不支持,可能是调研的对象相对集中,没有感受或很少感受到这方面的差别,抑或目前条件较好,以前是主要因素,但现在已不是了。

二、目前毕业论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前面所凝练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后期调研对相关开放型问题答案的分析和处理,目前毕业论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毕业论文选题本身有问题。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中非常重要环节,题目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以及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但目前教师对毕业论文采题并不是很重视,有些选题没能起到综合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作用,以致先天不足,后期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2.校、院、系管理职责不清。目前相关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基本上是学校层级出台的,对整个学校的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起宏观指导作用。但由于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情况不同,而学院又没有出台更细的、更有针对性的相关管理细则,仅依赖于学校的制度而又不能完全适用学校的制度,从而导致各层级职责不清,管理混乱,不利于提升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3.学生对待毕业论文态度不够端正。一方面,由于学生没有经过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不知道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另一方面,由于有不少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尤其是没有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毕业论文工作,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存在拼凑现象,其结果就是毕业论文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4.指导教师指导缺乏动力。对很多指导教师来说,由于缺乏必要的奖惩措施,且监督缺乏,没有任何压力,怎么指导都一样,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对学生放任不管,指导过程马虎,监管欠缺,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给分随意,甚至到最后学生还不认识指导教师!造成毕业论文质量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三、构建“333”质量保证体系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论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有必要构建“333”质量保证体系,即构建校、院、系三级组织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明确论文选题的三个原则;构建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督导小组和指导教师三级监督体系。

1.科学构建校、院、系三级组织管理体系。为做好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应建立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明确不同管理职级的工作职责。(1)学校职责。学校的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明确由校教务处负责宏观管理,综合考虑学校定位和生源条件,制订毕业论文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并根据上年度毕业论文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对当年度的毕业论文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在当年度毕业论文工作过程中,及时开展检查与评比并进行最终的毕业论文总结工作。(2)学院职责。在遵循学校毕业论文总体原则要求的前提下,学院负责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工作细则,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制定院内各专业的毕业论文大纲;统一制订毕业论文工作计划,明确进度要求,实现“人、事、时”的统一;结合学院特点统一制定评分办法和评分标准并严格实施;组织毕业论文动员工作,统一思想,统一要求,做好毕业论文准备工作;制定毕业论文过程监控办法,明确监控主体和监控内容,并做好总结工作。(3)系职责。按照学院的统一布署,负责毕业论文工作计划的具体实施,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制订毕业论文专业教学大纲;系主任与教研室主任一起,根据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格统一要求,安排落实指导教师;与专业负责人一起审定毕业论文选题,根据专业特点和校、院总体要求进行毕业论文工作动员;在毕业论文进行过程中,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了解学生论文进展情况,对中期检查结果进行审定;与教研室主任一起组织本教研室教师进行毕业论文的评阅、答辩及成绩评定工作。

2.论文选题须遵循三个原则。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论文选题“三度”要适中。论文选题“三度”指题目的难度、深度和广度,毕业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难度、深度与广度,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基础上有适当提高;鼓励学生创新写作思路、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研究工具;要求学生写作工作量饱满,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按时完成论文写作任务。范围过专、过窄或课题内容简单,达不到综合训练目的的论文选题不得作为毕业论文选题。(2)论文选题要结合实际。选题要结合生产、科研或其他实际任务,立足于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特别是那些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又能联系生产和科研的实际课题,实现教学、科研、生产的有机结合。作为文科专业,结合实际课题应达到课题总数的70%以上。(3)论文选题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论文要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的训练,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撰写论文所用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必须与学生所学基本知识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与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论文选题不得作为毕业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须就难度、深度、广度、结合实际程度、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度等方面经所在专业论证和专业负责人审定后生效。

3.构建基于过程管理的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毕业论文督导小组和指导教师三级监控体系。(1)成立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由学院主要领导、系主任、各专业负责人及相关专家组成,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复杂,涉及面广,从教师采题、组织论证、学生选题、开题答辩、实习安排、实验条件的保证等都有赖于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学生、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对论文质量的评判不一致时的协调与判断也离不开这样一个“仲裁机构”;对各系毕业论文工作进度的把握、中期检查的组织、后期答辩的组织与协调也需要领导小组的直接介入。(2)设立毕业论文质量督导小组。毕业论文督导小组一般由学院教学督导、教研室主任组成,对毕业论文过程的前、中、后三个时期进行检查,以此来促进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3)前期检查。检查的重点之一是选题,重点之二是细化的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具体来说就是论文选题是否符合要求、进度安排是否符合学院整体要求、可操作性如何、开题答辩情况如何等几方面。(4)中期检查。中期检查工作重点在于对毕业论文进度的监控、毕业实习质量的监控、教师指导质量的监控等。同时了解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与领导小组沟通并解决问题。(5)后期检查。重点检查学生是否严格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完成的质量如何,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对同一论文的认可度上的差异(评分)是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指导与评阅教师的评语是否符合规范等。(6)提升指导教师的质量意识。(7)明确指导教师资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由相应专业背景和讲师以上职称并有一定本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要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熟知毕业论文工作规范。经个人申请,专业负责人审核,并经院领导小组审查合格并批准后方可担任。(8)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职责有:采题、编制《毕业论文任务书》,并按任务书的要求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质量;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能力、论文质量等写出指导教师评语或评阅其他老师指导的学生论文;组成答辩组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工作。(9)构建基于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奖惩机制。学院要明晰奖惩制度,根据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质量给予表彰或惩处,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所获得的酬劳,必须与其指导质量挂钩,具体可根据指导毕业论文质量积点分进行奖惩。积点分的设计必须综合反映一个老师在毕业论文工作过程中的所有工作,具体来说应综合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指导的学生论文质量,二是评阅的论文评分与评分标准的契合度。积点分的计算模型如下:积点分=所指导学生论文质量得分+教师评分的准确度得分。其中,所指导学生论文质量得分计算方法为:优秀计为5分,良好计为4分,中等计为3分,及格计为2分,不及格计为1分,所指导学生论文平均分即为此得分;指导教师评分的准确性得分由学院领导小组组织院内外5~8名专家分别根据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对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所打分值平均或加权平均后与教师评分进行对比(包括指导教师评分和评阅教师评分),如果分差在5分以内(不含5分),计为5分,如果分差在5~10分(不含10分),计为4分,如果分差在10~15分(不含15分),计为3分,如果分差在15~20分(不含20分),计为2分,如果分差在20~25分(不含25分),计为1分,超过25分计为0分。将教师指导和评阅的所有论文打分准确度都计算完毕后的平均得分即为此得分。

根据积点分对某专业学生进行排名,据此作为奖惩的依据。譬如,对于排名在后10%的老师要扣掉一定比例的毕业论文指导酬劳作为排名前10%的教师的奖励,从而给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个约束。同时,设计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的遴选标准,如积点分排名必须在前一定比例,同时所指导学生论文得分和教师评分的准确度得分不得低于相应的分值。毕业论文工作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机制,须制定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组织机构的构建、选题原则的确立和完善过程监控,从而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质量类论文:济南大学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以济南大学为研究对象,总结现有管理措施下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在质量管理环节取得的成绩及出现的新问题,并提出对应的改进质量管理的措施,最后指出未来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新动向。

关键词:管理类本科 毕业论文 质量管理

经过多年研究,我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环节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对论文质量的监控与管理,论文质量得以提升,同时也有一系列新问题出现。

一、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针对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以往普遍存在的题目大而全、抄袭严重、撰写论文时间分配不合理、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等现象,济南大学采取了题目提前上报预审、中期检查、论文正文、一辩不合格者二辩等一系列机制。从实施效果看,上述现象得到良好的遏制,然而同时也涌现出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对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论文选题。从这几年的选题情况看,以往存在的题目大而全,动辄出现“我国XX”、“金融业XX”的情况逐渐消失,选题多向小而精的方向发展,这与我校开展的题目预先审查机制不无关系。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论文选题陈旧、不能紧跟管理理论及应用前沿,题目更新率低、同一选题连续几年出现的现象越发明显。统计显示,我校近三年管理类论文题目,年更新率为45.7%;论文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问题,65.3%为本领域5年前的研究热点。

2.论文内容。目前,济南大学针对本科毕业论文所进行的监管,更注重论文的外在形式,即撰写是否符合学校规范,从目录看结构是否合理,率是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反而忽略了对毕业论文内容是否具备创新性、能否紧扣题目且论述合理等本质质量的审查。导致教师与学生都将过多精力投入对文章结构的调整和撰写格式的修改上,对每部分实际撰写内容、语言表述等核心问题并不十分关心。所以,很多学生的论文内容空洞、缺乏创新,甚至文不符题。更有学生为避开软件,不顾论文引用规范,刻意改变抄袭内容顺序与用词,致使文章语句不通顺、逻辑混乱、表述风格不统一,严重降低了论文的学术性、可读性,最终影响了论文的整体质量。

3.成绩评定。济南大学毕业论文的成绩采用百分制,由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占 40%,评阅教师占 20%,答辩组 40%,评阅教师为1人,答辩组通常有3-4名成员。在现有的毕业论文管理规定中,对于论文并没有具体的评判标准,这就可能造成每个环节评定成绩的随意性。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组成员受自身科研背景、对论文要求和自身打分偏好等因素影响,对同一篇论文往往评判差别较大。这就造成最后的成绩有失客观、公允,存在运气成分,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论文质量和水平。

二、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

1.完善创新实践体系,引入校企联合指导模式。毕业论文环节是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初步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研究的重要时期。第一,鼓励教师将正在从事的科学研究课题公开,并着力扶助学生参与研究,从中找到子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促使学生了解业界新研究动态,培养其创新、合作精神。第二,引入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的新模式,联合对口企业,根据生产管理实际提出面向应用的课题,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实地调研,通过企业指导内容、学校把关外在形式的“双导师”制全面保证论文内容及表面质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制定毕业论文评判标准,采用百分制与对比制相结合的评判制度。依据管理类毕业论文的特点,从选题、结构、内容及撰写规范等各方面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评判标准,使得各环节成绩评定有据可循。在论文评判初期采用百分制,针对优秀论文的遴选,就候选论文,由多名专家采用对比打分制,依据层次分析法评出一致认可的优秀论文,消除因个人量化标准不同带来的偏颇,保证论文评阅过程的公平、公正。

三、毕业论文改革的新动向

传统的毕业环节学生以两种方式提交成果: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而从近三年的统计结果看,选择设计类题目的学生越来越少,更多学生受自身编程能力及其它因素限制,只能选择毕业论文。如此单一化的成果呈现形式,不足以全面体现学生的创新性,局限了管理类成果的多样性。因此,有必要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改革,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本科毕业环节成果形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论文和设计以外,学生也可以提交反映其创新能力、与管理专业相关的调研报告、设计方案、竞赛成果和“创新性实验”取得的成果等。这更符合市场对管理类本科学生的能力要求,为其步入社会提供了前期准备。

(张莹,1981―,女,山东济南人,讲师,主要从事管理学专业课程教学。)

质量类论文: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现状调查与质量提升路径

【摘 要】 文章以经管类本科学生为例,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毕业论文现状与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提出,完善培养方案中相关环节实施过程的设计,充分调动和组织各方资源,以求从态度、能力和制度上提升论文质量。

【关键词】 毕业论文; 影响因素; 质量提升

一、引言

现在的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随之而来的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之声,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文件指出通过对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毕业论文整体质量下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科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是生源质量因大学扩招而受到影响,相应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也未能达到。另外,硕博层次人才培养的增加对本科生就业带来冲击,社会也改变了对本科生能力的一些要求,本科生培养目标随之有所变化,学校不够重视毕业论文。还有,学生做毕业论文时应付了事,把主要精力用于找工作、考研上。针对这些情况,有些学者提出本科毕业论文已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应该取消它。

本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仍是其他课程无法完全替代的,是本科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本文通过对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等做实践的验证,而不仅仅局限于理论上的分析假设,并且期望提出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手段和方法作为提升质量的关键路径。

二、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

(一)数据来源

研究对象为本校2012届本科毕业生,对会计、金融等专业发放了调查问卷280份,回收问卷251份,有效回收率为90%。

调查问卷的设计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与本校及其他国内外几所院校教师和学生做了访谈后,充分考虑了写作不同阶段中影响毕业论文的主要因素,并结合相应的信息进行汇总。

(二)统计分析

1.“写作前”基本情况

从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情况来看,不考虑交叉重复,也只有约1/7的学生初步接触过科研工作,主要为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加创新性实验计划或挑战杯和撰写。在这些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都设计了一些课程是要求做课程论文或分组报告的,认为这些课程活动的开展对毕业论文有帮助的占90%以上,具体在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比较与处理数据、撰写论文这几个方面。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求及写作格式的了解主要来自教务处网站上的规范文件和所在学院发放的指导手册、指导教师的指导,学院组织的相关讲座和课程论文或报告在这方面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2.“写作中”基本情况

选题方面,论文选题性质有86%属于应用研究类,理论研究类、案例研究类所占比例很低;题目来源中结合社会生产实际的占80%,来自于教师课题的只有7%,其他为学生自拟和其他情况。选择选题时,学生主要考虑的是选题资料易收集且具有普遍性和易撰写、与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有关、选题具有新颖性和前沿性这三个方面,选择比例都至少达到一半。

学生方面,很少通过平时和毕业实习积累来获取毕业论文写作所需资料,半数以上的学生主要通过上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由指导教师提供。学生完成论文的时间有约10%在一个月内,约30%在三个月以上,其余在两到三个月内,时间投入还是存在差异的。毕业论文中约5%的学生整篇文章都是自己的观点,约80%的学生对别人的文章进行裁剪并融入自己的一些观点,约15%的学生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撰写论文。学生认为有助于完成毕业论文的主要因素是扎实的专业知识、方便的网络和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便于找到资料和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强,可以看出学生认为论文质量取决于自身、学校和老师,选择参与过课外创新实践的训练、通过毕业实习积累的实践技能这些因素的较少。

指导老师方面,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主要是毕业论文系统、电话沟通和短信交流,占大多数的是一周一次和半个月一次。约85%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给予毕业论文的帮助很大;约90%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指导态度认真。学生认为论文撰写中思路设计和论文撰写环节最需要老师指导,而在实际过程中老师指导最主要的正是这两个环节。另外,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实习单位带教老师对学生有无指导的约各占一半,有指导的主要在思路设计和数据等资料提供上,指导作用一般、几乎没作用或不好说的占2/3。

3.“写作后”基本情况

学生认为学校、学院毕业论文写作的组织管理工作做得很好或好的约占80%。学生认为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有:没有提高论文质量的动力,其好坏与找工作关系不大;无心认真做论文,忙着找工作,就业压力大;平时缺少写作锻炼,自身能力较低。学生认为自己毕业论文的难点在文章结构方面、案例分析方面和联系实际方面。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对找工作乃至走上工作岗位作用一般的约占70%。

4.学生论文成绩基本情况

学生论文最终成绩优秀只有2%。论文成绩三部分中指导老师评分中创新与成效、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的正确性和撰写规范性程度这三项为主要失分点,评阅老师评分中创新与成效、内容的正确性和撰写规范性程度、难度与工作量这三项为主要失分点,而答辩小组评分中主要的三项失分点为回答问题的正确性、逻辑思维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论文失分点主要是由于创新能力缺乏、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欠缺及对论文内容论述不充分等造成的。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把“毕业论文成绩”作为被解释变量,设定为二分类变量:“优秀与良好=1”与“中等及以下=0”,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方面,选取“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认识”、“是否参与过科研活动”、“课程论文与分组报告和写作课程是否对毕业论文有帮助”、“完成论文时间是否在三个月以上”、“所需资料是否来源于平时或毕业实习中积累”五个变量作为回归分析的解释变量。

从实证结果来看,所有因素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除“课程论文与分组报告和写作课程是否对毕业论文有帮助”这项除外,其他因素与论文成绩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学生参与过科研活动对于论文质量可产生一定的提高作用,但因为项目少,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机会参加,从而导致了统计的不显著。而“课程论文与分组报告和写作课程是否对毕业论文有帮助”方面,这些课程的开设存在一些问题,流于形式,要求不严,未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学生有重要的思想认识,但在写作过程中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未真正认真投入,因态度的不稳定性而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还有,一篇质量较好的文章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集中精力完成,因此写作时间与论文质量没有必然的显著联系,写作时间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论文所需资料如果来源于平时或在毕业实习中积累,应当对论文质量产生有利的影响,但还是缺乏普遍性,论文写作与平时课程的衔接提升、与实习过程的有效结合都没有很好地进行。

三、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

从以上的调查统计来看,影响论文质量的因素诸多,可归纳为:

(一)写作态度

一个人心理与行为会受到态度的影响。写作态度直接影响论文写作这一行为的状态和质量。学生如果有正确的写作认识,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写作,就能提高写作效率,激发创新性思维,改善论文质量。否则,就会马虎了事、大量抄袭、逻辑混乱等。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写作阶段不少毕业生忙于实习、就业招聘、考研等,不稳定的状态使学生情绪常有波动,直接影响到写作态度。因此,在写作前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写作能力,再加上指导教师认真耐心的指导态度,从而不断地修正学生的写作态度,这样学生态度的波动因其事先的准备和具备的能力而使论文质量不受到太大的影响。

(二)专业能力

论文写作体现了文献检索、研究设计、应用调查与分析方法、文字表达、计算机操作运用及与教师沟通等多方面能力,综合要求较高。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缺乏知识积累,相关书籍和论文阅读少,忙于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经管类专业学生还要考会计证、证券从业资格证等,花费了大量时间。在研究方法方面,经管类学生缺乏定量分析方法应用方面的训练,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相对较薄弱,因此有必要调整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改变只重视专业知识传授的传统局面。

(三)管理制度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学校和院系通过规范教学管理制度约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从而影响论文质量。除了每一个环节都规定进度、格式、内容、评分标准等具体规则来发挥规范机制的作用外,还应积极引导和有效约束。学校和院系通过建立相应制度,应积极调动和组织教师、学生参加各种科研活动,教师的科研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创新。在约束机制方面,各项规范制度的实施应严格执行,不应过流程走形式,如为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可考虑在互评环节组织两名教师进行匿名评阅。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在对毕业论文现状和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综合性质量提升路径。

(一)完善培养方案中相关环节实施过程的设计,形成以培养学生科研意识与能力的良性循环体系

从学生入学开始,可通过定期开展专家讲座、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座谈会等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学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专业知识,还应了解学术发展前沿和具备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培养方案中大学二、三年级是学习专业课的关键时期,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应完善有关课程的开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尤其是那些安排做课程论文或分组报告的课程,更要精心设计、有效组织和严格考核。论文或报告具有陈述的严谨性和研究的规范性,需要一定的积累与训练,否则很难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可针对性地开展有关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要求和系统掌握写作规范和方法。通过前几年的多渠道多形式的锻炼培养,学生才有可能具备一定的科研和写作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去综合论述论题。论文写作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欠缺,可在以后的课程实施设计中加以考虑以改进对学生的培养。

(二)充分调动和组织院系、教师和实习基地各方资源,配套建立相关制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依赖课程学习这有限的途径来完成,应通过院系有计划地组织,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确定一个研究方向,日常注意收集有关资料信息,为完成论文做到“有备而来”。院部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激励制度来引导和调动教师和学生。系部组织扩大学生参加各种科研实践活动,包括教师申报的各项课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科研活动,通过“干中学”的方式真正深化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清楚地了解科学研究的规范和流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这对论文质量的提高会带来帮助。另外,院系建立的实习基地应在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日常专业课教学中,可请实习基地的专家“现身说法”,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情况,激发他们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在论文选题阶段,可更早地让学生去实习基地做短期实习,让选题从实际中产生,得到实习基地专家的指导,让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得到锻炼。

尽管本文探讨了经管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提出了一些措施,但是并没有陈述穷尽,未来的研究可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拓展。

质量类论文:电大财经类毕业论文管理质量之我见

摘要: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电大各层次教学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这几年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一次综合性的应用,同时也是高校专科教学实践的一次检验。本文作者试图就电大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质量管理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大幅扩招,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但是,人数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调,这导致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的下滑。

根据财经专业背景,其毕业论文的撰写比起其它专业而言有其特殊之处。毕业生要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深入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或市场经济运作中某个实际问题,从而培养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但是,目前财经类的毕业论文中普遍存在抄袭现象严重、内容空洞、缺乏创新、文字语言不通、答辩效果不佳等问题。若不加以识别和改进,势必要影响到财经类毕业生在经济和企业管理研究方面的能力,影响到今后在企业实践中的表现。

一、电大学员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大是一所开放性大学,学员大都是在职职工,分布在各行各业,学习上以自学为主,辅之以适当的面授。他们在长期的工作中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许多问题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的学习较普通高校学生更困难,因为他们身负学习、工作、家庭三重任务,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准分离的状态,突出反映在毕业论文环节师生互动方面的局限性。从近几年辅导和批改论文的情况看,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

1.论文的形式质量不够规范

所谓论文的形式质量,应该对论文的结构层次、语言文字,以及规范性、标准性、可读性方面有所要求。近年来,论文的规范化问题已经成为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的因素,(刚下发的《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管理暂行规定》比原执行文件更规范)。原因是如果没有一套标准的写作规范来严格要求的话,那么论文撰写过程中不仅会出现格式混乱、错别字病句等问题,而且不同论文之间缺乏统一的模式进行比对,也就会给论文的评判工作带来困难。本人曾在2006、2007年对论文的形式质量做过专门的观察,两年累计在批改某高校会计专业的50余篇论文中,缺参考文献的竟达11篇,文章结构层次混乱的有2篇,乱编序号的有2篇,没有编序号的有1篇。这些数据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从学生到论文主管部门对于论文撰写规范的重视度还不够高。此外,还有参考文献规范化的问题。参考文献的著录不但有助于文献计量统计学研究,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继承性和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另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论文的结构层次和框架的合理性,优良率只有11%,较差率竟达到22%。这说明学生在开题阶段对于论文今后的写作思路没有明确的目标,文章章节混乱,缺乏逻辑性,并且论文主题也不明确。

其他的形式质量问题还包括缺字、错别字、字体格式不合规范等细节上的问题,如果没有仔细检查,是很难发现的,从中也说明了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指导教师都对于这些小范畴的问题不够重视。虽然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会对论文的本身造成致命的影响,也不容易被人查觉,但这有悖于学术研究的严谨作风,也是毕业论文管理部门的一个管理上的漏洞。

2.论文的内在质量问题过于肤浅

内在质量主要涉及选题和成果价值(即论文的具体内容)。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专业为本、创新发展为主,实践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对于财经类的毕业论文而言,选题必须符合财经类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受到全面的锻炼。选题的范围和深度应该符合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反映时代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发展水平。

针对选题的合理性问题,笔者同样对之前的某校会计专业的50个毕业生的论文题目进行了简单的统计,发现选题过于集中,视野不够开阔,比如“会计信息失真”、“应收账款的管理”、“会计电算化”这类题目特别多,而且论文大同小异,结构相似,内容相仿,缺乏创新。选题这一指标存在最多的问题还是题目的范围太大或者深度不够,经常出现“试论我国会计……”等范围较大、缺乏操作性的题目。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看,还是适合从一个范围较小的研究点入手,然后再逐步深入。如果要求更高点的话,还可以从选题的创新性加以评判。

成果价值一向是论文质量的重中之重,它主要体现出作者分析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论点的创新性等方面。但电大学生论文的成果大都是陈旧、照搬别人的资料和结论,缺乏个人的创新观点。

3.答辩质量只是流于形式

毕业论文的答辩与考核是对大学生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计算机技能等全面素质的一次检验。大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具有直观性、过程性、主动性、综合性等特点。尤其是对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无论是其内容还是答辩方式,其模式与商业咨询报告和工作报告十分接近,通过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过程,无疑为学生今后在企业中做出优秀的工作汇报打好了基础。

但是学生在答辩过程中,由于前期工作欠扎实,对论文中的问题浅入浅出,与论文知识密切相关的深入问题很难回答出来,答辩委员会人员只能根据答辩者的简要说明,简单地提一、两个问题了事,答辩有时只是流于形式。

二、改进的措施

1.选题质量的改进

对于财经类毕业论文而言,由于在当前情况下,经济和管理领域的题材相当丰富,所以应该不会出现题材匮乏的情况。通过之前对论文开题的统计情况,选题的问题主要出现在范围太宽泛或者可行性问题上,例如“我国上市公司研究”、“现代企业管理研究”等。因为要完成这类题目,作者需要对整个研究对象有一个较为宏观的了解和把握,其中涉及大量的行业和企业数据、信息,这对于一个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都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侃侃而谈、难以深入的话,就失去了学术研究的价值。所以,笔者认为,对于电大毕业论文而言,研究对象的范围应该控制在一个中等或较小的范围以便有足够可挖掘的空间,例如对于某一经济理论、某一品牌、某一企业、某一经济区域或现象的研究。同时,在范围适中的前提下,也要看题目是否具有可行性,特别是一手资料的可获得性,这关系到论文是否有足够实证分析部分来支持论点。笔者认为,对于论文的选题质量的检查,应该关注于选题范围和可行性两个指标。

2.从成果价值检查论文质量并加以改进

财经类论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其研究对象与当前经济、管理潮流密切相关,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其真正的成果价值在于帮助某一或某些经济体(个人、企业和社会)实现更多的个人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所以一篇论文的结论是否有价值是对论文的研究意义的肯定,也是对论文整体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的、占很大比重的评价指标。根据价值服务的对象,笔者认为检查的方法有:结合选题的质量检查,考察论文的题目,对论文的价值类型有初步的了解提出初步修改意见;考察论文绪论部分,尤其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部分,判断其是否具有创新性并加以充分挖掘;重点考察论文研究结果陈述部分,对论文价值类型有进一步的了解,然后作出判断,提出改进意见。

一篇好的本科毕业论文,光是观点正确还不够,还必须在正确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总结,有新意,这样才算是一篇好论文。它要求学员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不囿于陈规,不承袭俗套,能对别人认为不存疑义的已有结论从反面加以思考、分析、审查,寻找其缺点与不足,从而向传统的观念提出挑战。或者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得到与众不同的新认识。具体来说,可以补充、深化已有的观点,可以赋予过去的理论新的社会意义,可以批驳、修正已有的论点。对于一个本科毕业生来说,要求他们创造一套新的理论和方法可能要求有点高,所以应该更多地要求他们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从现有的理论和方法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原有理论和方法加以补充、改进。

比如:一个并不新颖的题材如果在研究方法上能加以创新,也就是说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采取了新的论证角度或新的实验方法,所提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以启发,那么也同样具有很大价值。但其前提是实事求是、不牵强附会,不提倡硬把某些理论套在某个相关性不大的对象上面,或者过度追求实证分析而对一些没有必要、也不能反映问题的数据进行分析,导致统计分析的滥用。

3.引入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评价机制

在当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引入了学生评价机制。论文教学是学校和指导教师对学生提供的教育服务过程,学生作为教育服务的主体,对于这个过程了解得很清楚,他们的评价将直接体现出论文教学环节的质量水平高低以及问题所在。这其中以教师在现场指导学生论文最为重要,因为这个环节处于一线服务现场,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服务质量的高低,即论文的质量。从指导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论文教学参与者的角度来探讨分解出12项评价内容:

把这些指标在开学初写论文时发给学生,到论文完成时密封交到论文管理部门,由论文管理部门汇总,根据这些评价酌情给指导教师发放论文辅导的报酬。

论文管理部门也可以对论文指导环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以重视并及时改进。

4.引入学生对论文撰写工作的自我评价

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服务,光有服务者提供的优质服务是不够的,如果被服务者自身不能够很好地配合服务提供者的话,那么服务过程和结果未必会很理想。同样,作为论文教学服务的接受者,学生如果不能在论文教学过程中积极配合教师的话,那么论文指导就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从而影响论文的最终结果。为此笔者制定出以下四个问题作为学生自我评价指标:

(1)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度和兴趣度。( )重视 ( )还好 ( )一般

(2)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论文教学实践的次数。( )每周一次 ( )每半月一次 ( )每三周一次 ( )每次约见是主动跟教师联系的 ( )每次约见是教师打电话的

(3)学生认为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写作能力强 ( )写作能力不行 ( )兴趣大 ( )没兴趣 ( )就业压力太大,没心思写 ( )工作太忙

(4)学生与学校之间就论文教学问题的沟通情况。( )畅通,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或BBS知道学校方面的最新通告( )不畅通,特别是关于论文的进度、写作规范等重要文件无法及时传递到学生手中。

学生的自我评价目的在于能够发现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管理办法,帮助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并满足学生未能得到满足的合理需求。

论文指导研究主要建立在教师指导学生这一平台之上,旨在发现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点,并加以改进,建立起一个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积极参与、论文质量为根本目的,高效、有序、和谐的毕业论文指导环境。

质量类论文:提高电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研究

摘要: 毕业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结合电类专业特点,从选题、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模式的改革等方面探讨了提高电类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电类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及创新能力,能够系统地掌握和应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检测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一些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科研开发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工程人才。电类专业具有把强电与弱电、分立元件与系统、软件与硬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这决定了毕业设计在电类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进行和学生就业方式的转变,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受到了影响,如何提高电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也成为了学校和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选题、指导教师、学校和学生方面分析了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并结合指导毕业设计的实践和电类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措施。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通过对近几年来电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分析与调研,我们发现影响电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选题因素

选题作为毕业设计的第一步,在很大程度上规划了设计的方向、角度和范围,它是确保完成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前提和条件。选择适宜的课题是影响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的课题过于老化,选题过难或过易;课题所要求的软件工具过于复杂,偏计算机而轻专业,毕业设计仅仅是编程。少数教师把一些高深的理论课题交给本科学生做,与专业特点结合不紧密,不能体现电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近几年来我指导毕业设计最大的体会是有的学生选题时带有较大的盲目性,有的同学仅凭自己的兴趣和感觉去选,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能力,结果在做毕业设计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问题。还有的同学是选择老师,自认为选择要求不严格的老师出的题目,比较容易毕业。

2.指导教师因素

由于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而教师资源匮乏,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工作量也相应地增加,有些教师指导十多个学生。同时,指导教师还要面临大量的教学工作、职称评定和科研的压力,由于毕业设计时间比较集中,因此,教师投入到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有限。另外,部分教师本身缺乏科研、工程实践、社会实践经验和指导学生应有的环境条件,特别是青年教师实践指导能力不强。

3.学生与就业制度因素

少数学生认为找到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成绩不影响将来的工作。一些考研的同学忙于复习功课,因此投入到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也受到了影响。

目前由于高校毕业生数量在逐年增加,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不景气,这就造成了学生就业压力大,而毕业设计工作安排在第八学期,也是大部分学生找工作的时间。于是许多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忙着找工作、面试、参加公务员考试,而有些企业在学生毕业之前就要求学生到单位上班,所以学生放在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也大打折扣,经常请假外出,使指导教师也很无奈。其次,有些已签定就业协议的同学认为,反正工作已经找到了,老师也不至于在毕业设计这一关设卡,让我毕业不了,因此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得不到保证。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科学选题

做好出题和选题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指导教师在出题一定要认真对待出题工作,出题时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符合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点。指导教师所出的题目必须满足教学要求,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要与电类专业相关,最好是覆盖本专业的主要课程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工程性和实践性。

(2)选题应尽量与生产、科研课题、实验室建设相结合。有科研课题的教师出题时可以把自己的课题的一部分或子课题拿出来交给一些基础知识扎实、起点高的同学去做,这样就可以促进毕业设计与科研与实际工程的融合。但要注意课题的研究内容和难度要适中,既能保证锻炼学生,又不让他们知难而退。同时子课题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够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3)选题的时间应提前于毕业设计开始时间。毕业设计时间仅仅两个月,如果学生拿到毕业设计题目的时间较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就很仓促,会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例如,我院的毕业设计题目在第七学期的十八周就已与学生见面,放假前,学生就已经选好了自己的课题,拿到了本课题所要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内容及所要查阅的资料,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放假期间查阅和消化相关的资料和知识,为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严格审题。一个好的选题应该能够体现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实际性和前沿性。为了保证选题的科学性,我院成立了选题小组,由检测技术、电力系统、调速与控制等一些电类专业的专家组成。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评价和筛选,不合格的题目就会被淘汰。同时,专家组还会对选中的课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指导性意见和建议。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对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不仅是老师简单的布置任务、学生来完成的关系,而且是教师尽力创造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科研环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观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指导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质量。因此,加大培养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学校管理部门应当给教师安排适当的工作量,使教师在完成教学质量的同时,可以有时间和精力参加一些科研、课题项目,总结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2)建立合理的师资科研队伍。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并请有扎实专业知识、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加以指导和引导,通过传、帮、带等形式传授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优化的师资队伍应该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且老中青结合的教师群体。

(3)加强实践环节的锻炼。给青年教师多提供指导学生实习、深入生产和工程实际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特别是针对指导电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师。

(4)加强师德建设。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良好的道德修养会对学生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我院已经毕业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工作后曾打来电话说,真的很感谢老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否则,就不能顺利毕业,也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可见指导教师的治学态度、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的影响。

(5)不断总结毕业设计经验,认真指定下年度计划。经验是不断总结和积累的,每次毕业设计的结束应该是下一次毕业设计的开始。每次毕业设计结束后,所有教师应交流指导毕业设计的心得和体会,总结经验并找到差距,认真制定下年度的毕业设计计划。

3.校企联合指导

电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程性,决大多数工作不是只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就可以胜任的。那么,让学生到企业中,利用企业的设备、场地和技术人员的技术经验来完成毕业设计,实现校企联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企业的指导教师可以侧重于毕业设计内容的技术性问题,校内指导教师侧重于毕业设计的规范化管理,定期与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加强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通过这条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主动性,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实际工程设计和科研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便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4.定期开展学术交流

在毕业设计期间,除了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得学习资料外,学校还应该举办一些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当然,主讲可以是老师、专家、企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以是学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的前沿和当前的技术水平。如果是学生主讲,教师应提前一周把与该学生毕业设计相关的题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去准备。当然,讲解完毕,学生可以和老师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效果非常明显,也十分受学生的欢迎,明显提高了毕业设计效率。

5.进行毕业设计课程教育

毕业设计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与学院应加强管理,把毕业设计教育列入正常的教学工作中,也可以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教育应包括毕业设计时间的安排,如何进行选题,如何检索、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怎样进行毕业论文的书写和毕业答辩。由于毕业设计教育内容涉及的是所有毕业生面对的共同问题,由学院统一安排,这样可以节约学生毕业设计和指导教师的时间。

6.组织好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和答辩工作

由于各种原因,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时,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可以参考,从而导致各位答辩教师的评分标准不一致,因此学院应该根据毕业设计题目的类型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使评分尽可能地公平。

由于毕业设计题目类型较多,每位答辩教师也不可能对每个研究领域都精通,因此对于不熟悉领域的毕业设计作出准确的评价也有些困难,建议在毕业设计答辩分组时应按照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分组,有利于答辩教师比较学生毕业设计的好坏,给出一个相对公平的成绩。

三、结语

电类专业是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实践性的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在其专业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近年来对电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与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合适的选题、规范性的指导、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是提高毕业设计的重要保障。在高校扩招和学生就业压力大的现状下,如何通过结合电类专业的特点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对于提高电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质量类论文:钢铁企业质量管理系统论文

1系统设计目标及业务流程分析

1.1系统设计目标

文章所提出的质量管理系统,融合并强化了一贯制质量管理原则,系统设计的目标主要包括:1)一贯制质量管理:以客户需求为设计前提,以冶金规范为设计准则,通过与PDCA方法相结合,对钢铁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以优化管理水平、改善产品质量的同时提升企业效益。2)全过程质量控制:以用户满意为目标,将一贯制管理思想具体落实到钢铁生产过程的每一个工序环节,进行质量数据的实时采集、跟踪、分析与控制。3)按“标准+a”组织生产:为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遵循冶金规范的同时将客户个性化的附加需求按“标准+a”组织生产,相应的质量判定过程也以“标准+a”为放行标准。4)质量数据分析与追踪:实时采集各工序节点的质量数据,并进行相应的质量分析,若发现有偏差的质量数据,需进行“溯源”追踪,并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为后续产品质量改进提供有力的保障。

1.2质量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钢铁企业质量管理系统的流程主要概况为以下几部分:首先,通过对客户订单质量参数等相关特性的录入,并应用下文所提到的基于分层实例的钢铁产品质量匹配检索技术,搜索质量设计库中已有的设计结果并进行匹配,若检索匹配成功,则直接将匹配结果发送到生产计划管理,并进入下一个订单管理环节;若未能匹配检索到相应的实例,则需依据客户产品质量需求,提取系统中已有的冶金规范库和产品规范库进行质量设计,并在质量设计库中保存所设计的结果。其次,生产计划管理下发后,系统会实时监控并采集生产工序中的每一个质量数据,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检化验,并依据事先设定的质量放行指标,自动进行质量判定。最后,系统会依据订单产品信息和检验结果,进行质保书信息的收集与打印。

2系统总体架构及功能模块分析

通过以上对质量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文章现以无缝钢管生产为例,对质量标准管理、质量设计、在制品质量管理、质量判定管理、质保书管理和质量跟踪与分析等六个主要功能模块进行详细阐述。

2.1质量标准管理

所谓质量标准管理,指的是将存储在ERP系统中的静态产品质量标准库,依据不同客户订单的要求,对各工序生产的质量执行标准进行相应的管理。它是订单评审中产品质量考量,生产过程中质量指导、质量检验与质量分析的标准。质量数据库是用以存储生产工艺标准的数据库,它是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对全部生产工序所包含的工艺控制要求、检化验标准等作业指令,归并后所形成的集合,同时也是产品质量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无缝钢管生产质量标准数据库主要包括化学成分标准库、机械性能标准库、高、低倍及工艺性能标准库、热轧工艺状态库、热处理状态库、管加工状态库等,各数据库中分别存放着相应工序的工艺判定条件和标准。

2.2质量设计

无缝钢管质量设计是按照客户订单对无缝钢管特殊产品质量要求及生产标准,对从ERP系统接收过来的客户订单进行质量设计。在此基础上,对无缝钢管生产过程中的热轧、管加工、热处理等各工序生产工艺建立对应关系,并确定各工序阶段的半成品所需满足的工艺质量规范要求。在接下来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各工序阶段的产品质量要求按事先设定在计算机中的放行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与控制,具体流程为:1)首先,将无缝钢管产品大类、品种、钢种、牌号、交货状态、质量标准等用户需求特性输入计算机中,系统根据所输入的产品信息,应用下文所提到的基于CBR质量匹配技术,对产品质量数据库进行检索,其结果会检索出实例产品生产相应的产品规范码。依据该产品规范码,系统会同时会检索出以该规范码为检索号的产品质量的相关设计内容,并完成该订单产品质量设计。2)其次,输入客户代码和产品最终用途码,并与上面检索到的产品规范码相结合,则可检索得出该订单产品的冶金规范码。3)接下来,以所检索到的冶金规范码为主检索关键词,辅以壁厚、内、外径、长度等度量型外部特征属性作为次关键词,在冶金规范库中进行检索,得出该冶金规范码下产品生产工艺路径及相应加工设备的控制规范。具体到无缝钢管的生产过程中,该环节主要是找出锯切、环形炉加热、穿孔、连铸、热处理、张减、精整等工序的工艺控制规范,即各工序的制造标准数据。4)最后,由于同一产品生产加工可以通过多条工艺路线来实现,同样的,在冶金规范库中,一个产品同样对应有多条生产线路径。当合同订单进行质量设计后,发行有多条生产工艺路径时,需结合生产车间实际及各工艺路径的优劣情况,确定主次产线。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可以视生产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主次生产线的更改,以实现柔性生产。

2.3在制品质量管理

无缝钢管生产中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主要包括毛管、荒管、热处理在制品、管加工在制品等。因此,在制品质量管理就是指以上在制品的相关管理,主要包括在制品质量信息的采集、指令信息管理、成分数据管理等。1)在制品质检信息采集:通过在各在制品工序设置相应的质量数据采集节点,以实时采集各关键工序的质量信息。所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数据等;采集方式包括自动采集(如拉力测量仪、硬度试验仪器)和人工采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自动或者手工的方式录入系统,而对于较复杂的质量信息,须送到中心实验室或化验室进行检化验,该过程中以各生产工序为委托方,送料包括待验在制样品、检验卡片(即大票),检验卡片上主要是注明委托方、炉号、规格、技术条件等信息。2)在制品试样指令信息管理:对要发送给检化验管理系统的在制品试样,要求对检验项目信息进行管理,提供增加、修改、查询等操作功能。对于初检,系统根据订单质量设计的结果自动找出检验项目,对于抽检、认证、质量异议的试样要求信息也要管理。3)在制品质量数据管理:对毛管、荒管、热处理和管加工等在制品的检化验数据进行收集、查询等。质量数据主要包括:弯曲试验、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机械性能数据和表面质量和尺寸规格以及化学性能数据等。检化验数据主要是传递给质量判定,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与放行。

2.4质量判定管理

由于无缝钢管生产过程极其复杂,且常伴随着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发生,以及由此而引发出的很多不可控突变因素,因此,产品的质量检验和判定极其重要,且须贯穿于无缝钢管生产的全过程中。通过在锯切、环形炉加热、穿孔、连铸、热处理、精整等各关键工序节点设置质量采集点,采集相关质量数据,并按管批号输入到计算机内,与系统中的放行标准相对照,进行质量判定。判定包括原材料、毛管、荒管、半成品、产成品等的化学成分实际判定、物理性能实际判定等。若输入相关产品的实际检验数据,与系统中的放行标准相符,则产品达到质量要求并放行进入下一道生产工序。若质量不在放行标准内,即系统自动判定出现异常,则需进入下一道人工判定环节,由相关质量专家进行判定并根据异常与否进行分析与处理。若人工判定仍出现质量异常,则视异常问题的严重性,分为“判废”(废品)、“改判”(不良品)和“返回”(返回品)流程等。若异常严重,结果视为“判废”,则终止该在制品的制造流程,将其送入废品库;若异常一般,视为“改判”,则该“改判品”以降级改变牌号或规格的方式,将其送到中间产品库中,用以在日后的调配调度时,提供给其他有需要的订单使用。若异常较轻,视为“返回”,则将该“返回品”将返回到出错的工序进行返修。判定管理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现对化学和物理性能的质量判定流程进一步进行详细阐述。1)化学性能实际判定:主要对产品化学成分进行判定检验,主要包括:1)数据输入:即以产品管坯号为单位,从终端将所检验出产品化学成分信息输进系统中,并在系统内建立相应的产品化学成分数据库;2)数据分析:结合系统标准库中的产品化学成分放行标准,对所收集并输入到系统中的相关产品化学成分信息进行判定,看其是否通过,若不通过则判定其是判废、改判或者是作为返回品处理。通过分析给出异常产品原因(钢种、炉号、元素及超标原因);并将该异常分析结果在化学成分台账中保存;3)化学成分修改:视情况需要,系统可根据分析结果,对照原始单据进行相应的修改;4)化学成分台账管理:对于保存的成分信息,需要时可以以炉号、记录号或具体的输入月份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查看,也可以进行相应的编辑和打印等操作。2)物理性能实际判定:主要对产品机械性能、表面质量、尺寸规格等进行质量判定。主要包括:1)数据输入输入:可以以批号为单位,将产品的机械性能、工艺性能、表面质量和尺寸规格测试等相关数据输入系统内;2)数据分析:对输入计算机内的各半成品的实际机械性能、工艺性能、表面质量和尺寸规格与标准库中对应半成品的相应标准界定范围进行判定,看其是否通过,若不通过则判定其是判废、改判或者是作为返回品处理,并列出不合格项(炉号、钢种、技术标准、测试项)及不合格原因;3)数据编辑:对于录入有误差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改、删除等操作;4)物理性能台账管理:可以以炉号、钢种、月份等为关键词,对相关数据进行检索查看和打印等操作。

2.5质保书管理

质保书是购销活动中重要的技术文件,是生产厂家对所其所生产产品质量检验合格所附的证明材料。质保书材料具体包括:质保书材料名称、合同号、交货数量、重量、检验号、产品牌号、产品规格、产品质量等级,以及在订单合同中所约定的所有质量检验结果等。质保书是厂家对所生产产品质量化验结果的确认和保证,也是客户对订单产品质量进行核对和使用有效凭据。质保书的管理具体包括:1)信息录入:即在质保书生成过程中,依据订单合同和发货通知单要求,将需要开具质保书的产品相关质量信息输入系统中。2)信息分析:信息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首先,需要将质保书上的产品数量等相关信息与产品发货单进行核对,以确保准确无误;(2)其次,输入相关产品批次编号,检索并检查产品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台账数据及其质检报告分析结果;(3)对发现有质量问题的产品,罗列出排名前三位的不合格产品,并给出相应的警告。3)信息编辑:该功能主要是对系统中出现输入或分析误差的出厂产品信息,进行编辑。4)质保书生成管理:(1)对质量判定和分析满足出厂要求的产品,自动记录并分配相应质保书编号;(2)可以按质保书开出日期或质保书编码检索并进行打印操作;(3)可以对已开具或打印的质保书进行保留存档。

2.6质量跟踪与分析

质量跟踪主要是对管坯、毛管、荒管等物料或中间品,对其生产过程中各加工工序的在线和离线的质量状况予以跟踪及分析。质量分析则是将被控变量与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以找出问题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措施,为日后工艺或操作规程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生产过程中所有的产品生产数据都在系统中以炉号、客户编号或生产批号为单位进行了相应的存储,因此,在质量跟踪与分析时可以输入以上关键检索号,查找该产品生产各工序的质量情况,对发现有质量异常的产品进行生产过程的溯源追踪与分析。进行产品质量的溯源追踪和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找出质量异常产品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案,并通过对问题的溯源分析,进一步优化未来企业对产品生产的质量把控,以杜绝类似质量问题的发生。

3基于分层实例推理的钢铁产品质量设计求解策略

3.1钢铁产品生产特性及质量设计优化策略分析

以定制化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钢铁产品质量设计,首要的关键环节是进行产品质量匹配与检索。针对钢铁产品规格复杂、工艺相似且生产过程具有阶段性,若仍沿用传统单一的CBR方法进行质量匹配检索,会致使实例库过于膨大、冗余,检索效率较低等弊端。文章提出基于分层实例推理的钢铁产品质量匹配求解技术。该方法将钢铁生产过程划分为炼钢、连铸、轧制和精整等阶段层次,通过层次模块化及不同层次间重用,可以降低搜索空间的同时提升检索效率。即通过产品钢号及质量参数信息等关键词,应用相关的匹配搜索技术,从实例库中自动检索出产品质量相似度最高且满足要求的实例;根据检索出的实例产品质量信息,通过规则库的解释并进行人工审核修正后,得到产品生产各工序的工艺质量设计细节。

3.2基于分层实例的钢铁产品质量设计求解策略

CBR技术的原理是模仿人类解决类似问题的思维模式,通过类比推理技术,利用过去求解问题的经验来解决新出现的类似问题。CBR求解技术的“关键大脑”是实例库,求解步骤包括检索(retrieve)、重用(reuse)、修改(revise)和保存(retain)四部分。当遇到所需求解的新问题时,CBR技术会使用相关的匹配检索技术,把相似度最高的案例从实例库中检索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修改,以得到新问题的求解方案,并根据需要更新并保存新问题的求解方案。针对钢铁产品规格复杂、工艺相似且生产过程具有阶段性特点,文章提出基于分层实例的产品工艺质量设计模型。该模型根据钢铁产品生产的阶段性特征,划分为具有一定层次性关系的不同类别。该层次性可用如图5所示,图5中将钢铁生产的层次性用多叉树的结构形式表示,并形成相应的产品工艺质量实例分类索引树。图中最低端的工步级实例层相连接,即可得到产品生产相关工艺质量要求。由上可知,文章所提出的分段分层的实例推理产品质量设计方法,它可以根据钢铁生产的阶段性流程特性,通过分层处理的思想将质量设计问题细化分解;而且由于其实例库的存储是根据不同阶段层级来进行,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检索空间,避免了实例库过于庞大、冗余,同时可以实现多实例重用的功能。

4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钢铁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已成为各企业竞争的焦点所在。文章首先对质量管理系统设计的目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及各模块功能;最后针对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质量匹配与设计问题,提出了基于分层实例的钢铁产品质量设计求解策略。本文所提出的质量管理系统将一贯制质量管理理念与钢铁企业质量管理功能有机结合,对钢铁生产进行全过程的质量设计,实现了企业生产由符合标准向满足客户需求转变;钢铁企业质量管理系统是企业MES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文章的研究对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黎烁 高继勋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质量类论文:企业信息化质量管理论文

一、理论分析

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信息化的促进协同。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八项原则是质量管理的全部精华所在,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可以指导企业信息化的开展。因为组织依存于顾客,没有顾客企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可以指导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即为什么要搞信息化。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对企业信息化要求的人力支持提供了指导。过程方法、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对如何信息化的理念和方法提供了指导。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也可以对企业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法。企业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分为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建设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和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胡霞,2013)。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和担心影响现有利益格局;建设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应用不足;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与信息化要求不符、缺乏战略规划和基础管理水平较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提出的八项原则站在高起点上,可以帮助企业认识信息化的目的、信息化的理念和方法、信息化的人力支持要求,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建设应用上的问题和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2.企业信息化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促进协同。

企业信息化包括信息化环境、流程标准与固化、信息整合、系统优化提升等四个方面,而ISO质量管理体系的三个重要标准包括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郭小东,2011)。企业信息化也可以帮助解决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张育红(2012)指出,这些问题包括: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准备过程中过于依赖咨询公司而内部准备不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不合理、体系文件与实际业务脱节、体系文件不能及时更新、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全员参与、体系运行与企业日常管理“两张皮”、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走过场。而归纳起来看,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实际运作与文件所写的不符,没有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写”。由于企业信息化对流程进行标准化并固化,可以帮助解决体系文件与实际业务脱节的问题。

3.融合的必然性。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总结提炼了先进的企业质量管理经验,并获得了国际广泛认可。之所以将顾客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是因为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其收入都来自于顾客的支付,如果顾客对企业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不满意并且不愿意继续购买,那么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为了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就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改进企业流程,不断促进员工学习和成长。可以说,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对企业经营的全过程管理。事实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也体现了平衡计分卡的精髓。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对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化节约了日常管理的重复劳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率;二是促进了企业内部各部门对于信息的共享、沟通,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三是信息化帮助企业及时获得内部经营信息和外部环境变化信息,有助于决策。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看,信息化已经是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并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长期的持续改进的过程(胡霞,2013),其最终目的也是通过提高客户的购买来提升企业价值。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来看,两者都是为了通过促进顾客购买来提升企业价值,因而其最终目标是一致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管理原则与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思想融合(孙鹤,2005),可以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发展;而企业信息化也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有促进协同作用。两者在为了达到企业的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具有一致性,可以相互促进协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两者必然进行融合以更好地服从于增加企业价值的目标。

4.融合产生协同效应。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信息化的融合,共同整合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可以使企业的业务流程即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又符合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顾客购买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产生协同效应。孙鹤(2005)指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稳定运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管理环境,而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又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两者的融合,对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提升企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两大管理工具的融合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信息化都是为了达到企业价值增值目的而运用的两大管理工具。本文认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的运用包括体系设计、体系运行和体系优化三个阶段。而企业信息化是在梳理管理流程后,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并对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升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目标是顾客满意,顾客满意与体系优化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体系优化是为了使顾客满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顾客的偏好也是在发生变化的,因而要使顾客满意就要不断地对体系进行优化。要做到顾客满意,就需要改进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员工不断学习成长。而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固化和人力资源的不断优化与信息资源整合也存在双向互动的关系。企业的流程标准化影响企业的资源整合,标准化流程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也影响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范围和力度。为了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不断获得竞争优势,决策层也需要获取集成的可用于决策的信息。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反过来也会对企业的管理流程产生影响。这其实也是一个企业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作出反应的一个过程。同样的,人力资源也会对信息资源整合产生重要影响,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主体,对企业信息化的运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信息资源整合也需要企业配备适当的人力资源,对人力资源的构成也会产生影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不断优化,持续改进的管理系统。因为过程运行的情况对结果能否达成目标有直接的影响,因而需要在对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根据环境的变化来对过程进行改进以合理保证目标的达成。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对企业信息系统优化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优化的体系要求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方面作出调整,因而也将影响企业的流程和信息化。总之,管理体系的优化可以促进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优化升级,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优化也可以促进管理体系的优化,两者是个相互影响的闭环。

三、小结

ISO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信息化都是为了增加企业竞争能力,提升企业价值而运用的管理工具。由于两者在企业推行的时间有先有后,因而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通过理论分析,本文认为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并认为融合是两者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本文也对两大管理工具如何进行融合进行了探讨。研究增进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两大管理工具的认识,对管理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由于已有的文献较少研究两者之间的融合问题,本文的研究还只是初步探讨,目的在于抛砖引玉。

作者:刘华 张德刚 单位:云南电网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质量类论文:施工质量中建筑施工技术论文

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1.1主要内容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例如安全管理、技术水平、组织施工、图纸审核、施工技术培训、施工档案管理以及施工技术管理等。上述的所有建筑施工内容可以分为两种,即外业和内业。对于外业来说,主要指的是施工技术准备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执行办法,恰当地更新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从而实现施工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内业来说,主要包含的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基础信息,如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出台工程施工管理办法,依据建筑施工技术准则来对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组织培训学习,将所有的管理办法和培训记录认真地记载并存入档案中,从而实现建筑档案的完整。

1.2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对于建筑基础设施的投入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年来房地产事业的飞速发展,带动建筑业也跟着快速的进步,大中小建筑企业不断出现。伴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发生,当前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就是非常突出的一个情况。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达标,更加需要做好技术优化管理,这对于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来说也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易出现的问题

2.1监督管理不到位

建筑施工单位内部通常没有比较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时候,就没有可以依靠的具体操作程序和规范准则来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监管,对于建筑工程操作员的专业水平也没有办法来进行专门的监管。

2.2管理体系不完善

总分包制度是建筑行业的通用承包形式,然而对于不同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来说,它们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都有着较大的不同,所以要创建通用的建筑工程规章制度是很难实现的。对于较大规模的建筑工程而言,假如没有规范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来进行控制,要想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某种程度是非常难的。一般情况下,以总分包制度为主导,对于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企业进行技术管理,就是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管理。工程建设以分包合同作为连接的纽带,总承包和分承包建筑企业一定要做好相互沟通的工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总承包和分承包之间的交流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个别分包企业的硬件设施条件差,想要执行事先设计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来执行原材料的选购、输送和储藏,就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速度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建筑工程的管理成本提升,在总承包企业与分包企业进行交接的时候容易造成错误情况的发生。

2.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易出现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绝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来进行严格要求,如无法按照规定创建监督管理部门、无法出台有效的规章制度。而在建筑工程工作人员方面,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岗位无法实现真正的衔接,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内部也不会细分岗位施工技术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因此就会时常发生无人管理的局面,还会造成多人监管的情况发生。有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尽管依据有关的规章制度来施工,但是没有开展有关的技术人员培训,且施工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则制度来执行,这也是不能达到施工的实际要求的。此外,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都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体制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

3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方法

3.1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组织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通常不会只使用一个施工企业,建筑工程施工时选择多个施工企业从而保证建筑工程如期完成,这也就有了总承包和分承包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存在,这样就无法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全面监管,还会给工程的施工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有可能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必须要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组织管理体系:第一,对建筑工程的总承包和分承包企业做好信息记载工作,完善施工技术监督管理体系,要想保证该体系得以真正的实现,不但要依靠合同来制约,还要从技术上来实施管理,将责任落实到实处,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提升;第二,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做好各部门的联系工作,经过科学、合理的控制来促进各个部门之间做好相互配合的工作,这样对于建筑的衔接性和工程质量都会有所保证;第三,做好建筑工程的原材料组织和管理工作,由于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的部门,各部门之间都会存在相互推诿的情况,这样长时间以后就都会对工作掉以轻心,影响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管理一定要责任到人,特别是原材料的质量一定要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员,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材料质量达标,从而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都符合设计的标准。

3.2增强建筑施工技术监督管理的执行力度

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工作人员的安全就要做好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还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监督管理执行力度,加强施工管理就要做好执行工作,否则就会成为空想,发挥不了本质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增强建筑工程施工的监管执行力度:第一,要将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监管落实到实处,增强对每一个建筑工程环节的施工质量管理,一定要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来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规范,如果发现存在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操作的情况,就应该立即进行改正,防止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第二,监督管理好建筑工程的外在和内在因素,一定要保证建筑工程按照程序高效地完成,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按时交工,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预定的标准。

3.3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

在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各个行业都开始使用网络信息化技术来进行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而且可以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开展管理工作,可以让每一个管理者都可以及时、方便地了解企业的信息情况。

3.3.1管理施工进度。

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利用WBS和子网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管理工作。如图1所示。通过WBS节点来分配资源,然后导入具体的网络图,利用网络将分解后的任务下发到具体的单位,并对具体的进度管理进行分析对比,将各个管理模块有机的联系起来实现工程进度的管理。

3.3.2管理合同。

通过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来对合同进行管理,可以使管理人员实时查询和追踪合同,考察合同的执行情况,更加快捷地进行合同的建档、归档、分类和变更管理。利用合同管理模块,不仅可以对合同进行日常管理,而且可以实时了解合同的执行情况,对合同进行查询和监控。

3.3.3对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

工程建设过程中会有很多资料,这些资料的内容也都比较杂乱,使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对相关资料进行归档,实现资料的快速调用和查询。

4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优化措施,在提高管理质量的同时,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施工技术水平,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刘卫庆 万默红 单位:中铁中城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