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10 04:52:52 关键词: 幼儿 生活教育 幼儿教育论文

摘要: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应用给幼儿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也给今后的教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这只是开始,我们还要不断的突破创新,尽可能的利用生活环境,在现有的生活场景下加以创新应用,更好的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及思考能力。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生活化情感教育幼儿教育论文

1.研究背景

我国在逐步倡导教育人性化、素质化之后,开始引入情感教育这一概念,由于幼儿处于其情感特征和人格特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学的引导性和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助于对幼儿的情感发育进行积极引导,这使得情感教育在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了多重意义,因而情感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近年来越发受到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

2.幼儿情感教育的特征

(1)涉及范围广

幼儿情感教育涉及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除了最基本的一些知识性教育之外,还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幼儿对外部社会的感知和认识,以及幼儿的品德、人格特质等各个方面,其涵盖面十分广泛,渗透到教育的各个层面,这既给幼儿情感教育带来了大量的素材和教育平台,也给这一教育模式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幼儿的情感教育规律性较弱,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与改进,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2)专业化程度低

正如前文所言,幼儿教育更多的是启蒙和引导性教育,专业化的知识教育并不是这一教育体系的重点,同时幼儿自身的分析和认知能力十分有限且不稳定,这些都使得情感教育不适宜以专业化知识的角度展开,相反,而应该尽可能地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加其熟悉感和认同感。

(3)可塑造性强

在幼儿情感教育中,幼儿的情感因子处于形成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很强,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可以协助幼儿健康情感因子的建立,同时对幼儿的人格特质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这也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大优势。

3.幼儿情感教育的核心思想

如何开展并逐步完善幼儿情感教育,并发挥其积极的教学效果,这是幼儿情感教育的关键问题。在这一方面,其指导思想便是要将幼儿作为教学的核心,根据幼儿的喜好和特点来设计与开展教学,也就是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贯彻。在教学中注意融入与幼儿品德、性格等相关因素的训练,加强教学双方的沟通。另一方面,不是将情感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宏观的模式来引导和规范所有的幼儿教育内容,这便是幼儿情感教育的核心指导思想。

4.加强幼儿情感教育的途径

(1)采用生活化的模式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即在将教学置于生活化的情境之中,以加强幼儿的熟悉感和认同感。由于幼儿生活活动范围有限,生活中的许多场景他们实际上并不能经常遇到,因而在教学中可以虚拟各种场景。例如在日常行为规范和礼貌礼仪教学时,可以给幼儿分发不同数量的卡片,上面写着你好,对不起,谢谢,再见,笑脸,生气等形式多样的内容,然后在教室中模拟相遇、吃饭、小朋友争吵等各种情景,此时组织小朋友思考应该使用哪些卡片。这样的方式比单纯的口头讲解更加形象和有趣,卡片表现出来的颜色、文字、图案的集合体更能激发幼儿的认知和记忆,教学效果较好。

(2)采取多样性的途径

幼儿教育应该避免过于专业化的灌输模式,而应该针对幼儿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特点,采取多样化的途径来开展情感教育。首先,在学校和教室中,可以大力推经CAI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引入,不论是识字、行为礼仪还是生活自理能力、唱歌绘画等教学内容,都可以模拟各种场景,以识字游戏等形式来实现选择,系统会根据小朋友的选择做出评判和建议,这些方式幼儿比较热衷于参与,同时配合《巧虎》《蓝猫》等动画片,也可以让小朋友从中学到不少生活常识。而在学校和教室之外,则应该设置更多的教育空间,拓展幼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例如可以利用“结对子”的方式将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各自排演节目,利用节假日或者课外活动的时间走进敬老院进行表演。也可以利用地球日、无烟日等特殊的节假日到学校所在的街道进行宣传,这样的活动最好有幼儿的父母一起参加,以提升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大大加强幼儿对外部社会的认知,提升其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情感教育有很大的提升。

(3)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人

以人为本的教学思维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模式,即将学生作为教学的绝对主体,具体在幼儿教育中,即不再以固定的模式或者教学内容进行复制拷贝式的灌输,而是要充分结合幼儿的个体特点,因人而异,使得每一次教学都是一次创新。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经常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座谈、游戏、谈话等多种形式,以及和小朋友父母的沟通,时刻调整教学计划,使之不断更新,符合小朋友的需求,这也是情感教育的内在要求。

5.结语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了比较突出的教学效果,基于对幼儿个人特质和情感引导的优势,情感教育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对幼儿教育形成更好的引导,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幼儿情感教育一定可以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作者:王晓青 单位:昆山市周市镇光大幼儿园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我国生活化幼儿数学教育论文

一、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实施的必要性

(一)生活化课堂引领前沿

随着我们对教育不断的探索,幼儿教学教育生活化实践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落实及认可,在课堂上老师针对不同的问题创设实际相关的生活场景,让孩子们通过实践去领悟问题的实质。幼儿是一个多变性群体,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这就说明了幼儿情绪的喜怒无常,容易多变,在此基础上若想传授其知识并让其加以理解与吸收,起到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的作用实在是难上加难。生活化课堂就很好的改善了这一问题,例如:教孩子们数数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会感到不耐烦,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这时老师就可以在设置一些生活场景,比如让孩子们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想打电话首先就要知道电话号码,而电话号码正好又是由数字组成,在背电话号码时要告诉孩子们如果有事情就要给家人打电话,小孩子如果不知道父母的电话如果走丢了就找不到妈妈了等等,和他们讲讲事情的严重性和必要性,让小朋友们乐意去背电话号码,也可以设置成比赛,对表现好记得牢固的小朋友给予一定的嘉奖,这样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就能激发小朋友们的学习劲头,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生活化教学可将问题简单化

对于一些较抽象的名词小朋友们可能不是能够很好地理解,生活化教学就可以将抽象具体化,将困难简单化,老师根据具体的问题设计一个让孩子们好理解,好参与的一种生活场景。例如对于高和矮的理解,传统教学老师就会给小朋友们一些图片,图片上有高高矮矮的东西让小朋友们去比较,当然这种办法很好,通过对比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高什么是矮,但如果能做到让孩子们亲身体验那效果会更好。例如,在学习高矮这类名词的时候可以设置成一个场景,老师可以在门上放一个铃铛,分别让小朋友们从门里经过,这时长得高的孩子在进门的时候铃铛就会响,而矮个子的同学铃铛就不会响,这样孩子们在看的过程中就会进行思考,什么样的小朋友过去铃铛会响,什么样的小朋友过去铃铛不会响,这样就帮助了他们更好地理解高矮这个名词。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比起传统教学,可以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动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避免的传统教学老师一味的讲述让小朋友们觉得枯燥乏味,从而达不到学习效果。生活化教学之所以能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问题,是因为生活化的场景可以吸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些充满变动的群体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学习的环境中来,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孩子就是新一代的希望,所以让他们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充满兴趣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幼儿数学生活教育化有效途径的探索

(一)设置多样化生活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场景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但是单一的生活场景所引发的兴趣必然是一时的,达不到一个长效的作用,因此设置多样化的生活场景是更好的应用生活化教学的必要前提。因为幼儿是一个灵活多变的群体,由于年龄限制他们所能理解、所能感知的东西还很少,在他们身上若想培养出一个长效的兴趣,还需要我们多动些脑筋。我们可以设置多样化的生活场景达到学习的效果,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物品分类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所有的物品放在一起,让孩子们挑出来他们认为是一类的东西,然后老师再对其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学习了物品分类,还锻炼了孩子的选择和判断能力。接下来把小朋友们进行分组,每一组都有不同的物品,其中会有1到2个是与其他不同的,让其小组内部讨论把不同类的物品挑出来,这样又锻炼了小朋友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样学习的是物品分类,设置不同的场景不仅能锻炼不同的能力,还能提高学习兴趣,单一的场景会让小朋友失去好奇心,从而达不到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就要设置多样化的生活场景,从不同方面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幼儿阶段就是对事物充满好奇的一个阶段,多样化生活场景的设置必定会给孩子们带来新奇的感觉,从而能更好的为学习打好基础。

(二)巧妙利用生活环境,引导幼儿感知

场景的设置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巧妙地利用生活环境也能取得一番成效,所有的知识都要应用到生活,固然他们也就来源于生活,孩子们不仅仅是在学校学习知识,在家里家长们也要多方面的引导。例如:买菜的时候可以带上孩子,列好清单,每一项要买多少,花多少钱,付钱的时候要看看他们找给我们的钱对不对。这样不仅锻炼了一种生活能力,而且还学习了数学中买东西的知识,时间久了也能培养孩子理财的一种兴趣,钱该怎么花才最合理,买东西前列好清单,不至于丢三落四。这些都是利用了生活环境,很好的锻炼了幼儿的学习能力,引导他们的感知。

(三)利用现有化创新技术,体验数学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学科,锻炼的是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注重方式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且数学学科的涉及面特别广泛,除了语文学科之外其他的学科都涉及到数学,生活化数学幼儿教育已应用到实际中来,现可以应用现代化新技术加以创新。例如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现已达到普及,若可以把生活化幼儿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加以结合运用到教学中去,则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应用给幼儿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也给今后的教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这只是开始,我们还要不断的突破创新,尽可能的利用生活环境,在现有的生活场景下加以创新应用,更好的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及思考能力。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是一个创新,是一个突破,今后我们就要努力让其成为一种普遍。

作者:张培 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生活教育理论下幼儿教育论文

1在教育中发挥爱的作用

爱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爱的教育可以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的有效,更加的充满情感。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我们都要以一种爱的姿态、细心的姿态来面对幼儿,例如我们每天的晨间接待中,幼儿来园时,每个幼儿脸上的表情是不同的,这时我们就要会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情绪,并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一般笔者都会主动的上前与孩子打招呼或者与孩子进行交流,笔者会拉着孩子的小手,和他们进行对话,对于个别有情绪的幼儿可以抱一抱或者说上几句赞扬的话来安抚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指责。有的小朋友早晨来园时也会主动与老师说一些在家里发生的新鲜事,这时候我们应该作为幼儿的倾听者,仔细听他们说,分享他们的快乐,这也是我们对他们的一种尊重,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我们这些细小的行为在孩子和家长看来都是那么的亲切,可以使孩子在一天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好的心情,也消除了家长的担忧,这种爱的行为也能赢得家长的安心和信任,而笔者也与孩子有了更近的接触。在教育中我们需要艺术,在教育孩子时,我们不仅要注意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同时也要发掘孩子的潜力,给予孩子应有的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更温暖,让孩子乐意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2为幼儿提供自我创造的机会

幼儿的想象力极其丰富,我们不应该束缚幼儿的思维。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一直提高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要求我们解放孩子的头脑和双手,使他们自由的学习、快乐的生活和游戏,在学习和游戏中中不仅提高了认知、交往能力,同时也获得了快乐。给孩子一支画笔,一张纸,他可以绘出各种美妙的世界,这里也就是生活教育的精髓所在,即创造力。例如我们在开设角色游戏娃娃家时,我们会让幼儿来担任爸爸、妈妈或者哥哥、姐姐的角色,娃娃家的游戏与幼儿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是我们实际生活的一个缩影。幼儿在游戏中就会模仿成人进行创造性的游戏,这也为幼儿提供了发展和创造的机会,使得幼儿从中也更好的感悟了生活,而体会感悟比说教更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在理发店,我们除了可以给幼儿提供理发的工具,还可以提供一些假发和装饰工具等,让幼儿自己探索如何来进行使用,让孩子在自由轻松的情境中发展,这样他们的创造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多为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或者请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创设,这样孩子们在获得乐趣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也在提高,我们可以抓住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请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

3在角色游戏中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角色游戏中的超市,笔者发现有时候幼儿会觉得没事做,于是就在一边玩玩具,这时我们就应该引导幼儿了解平时生活中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例如请家长配合,带领幼儿到超市里看一看,逛一逛,观察一下超市里的人都是怎么工作的,帮助幼儿增加一些生活经验,或者引导幼儿通过回忆,发现在超市里工作除了接待客人,还可以整理货物等。发现这些后,幼儿就把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到游戏中,也能更好的进行游戏。再例如在午睡前,有的孩子不会叠衣服,而且教了几遍都还是不会,这个时候,老师不应该替孩子包办,剥夺孩子的自主发展权,而是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练习,比如我们可以进行一次穿衣服比赛,请幼儿在家里也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帮助幼儿学会了穿衣服,或者我们也可以创编一些类似的儿歌来帮助幼儿,让孩子反复实践,慢慢学习,从而积累生活的经验,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能。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作为教育者要立足于“生活即教育”,充分实践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4结语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我们不仅要注重学校教育,同时也不可忽视家庭教育的影响。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我们的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注重日常教学的同时也要抓好生活教育的契机,共同促进幼儿认知、交往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让教育真正成为理想的教育。

作者:吴梦昕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心幼儿园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幼儿生活化数学教育论文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进行幼儿数学教育时,更多的是重视幼儿学习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往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使幼儿感觉数学这门概念是硬加到他们身上的,与幼儿学习以及认知的概念和实际的生活严重不符合,不仅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严重阻碍了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所以说,进行幼儿数学教学一定以幼儿熟悉生活环境为基础,将幼儿自觉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出来,进入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

二、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进行幼儿的数学教育时,幼儿教师要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着手进行,抓住生活中任何时机进行各种各样的数学教育活动,要选择一些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符合的事物,使幼儿对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现象产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说,让幼儿看一下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自己住在哪个楼层,哪个门牌号,以及数一下自己家里有多少人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幼儿有意无意地去观察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事物。还比如说,让幼儿在每天到幼儿园时和其它的小朋友一起数数今天班上来了几个小朋友,还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来?今天做值日的有几位小朋友?今天星期几?今天的天气如何?等等,当幼儿教师带着幼儿到户外活动时,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各种事物形状、颜色的观察,比如说,一些房顶的形状像三角形,房子的门是长方形、马路上的班马线是什么颜色?等等……

三、在操作过程中寻找数学

在幼儿时期正是处于思维的过渡期,进行直观性的教学以及实践的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需要。因此使幼儿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比如说在进行“份数”的教学过程中,将圆形以及正方形分成几份,并且对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让幼儿通过对颜色的查找,对物体的分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或者还可以利用故事使幼儿加深对份数的了解。一天小兔子妈妈买回来一块特别大的蛋糕,对着自己三个兔宝宝说,你们每个人只能吃这个蛋糕的三分之一,然后其中一个小兔子就说,妈妈我只要吃二分之一就行了。这时就有小朋友举起手来说,小免子说的不对,分两份比分成三份多。将蛋糕分成两份比分成三份多,然后跟着幼儿的思路,我将图片蛋糕分成了三份,另一个图片蛋糕分成了两份,让幼儿也跟着一起做。将分成三份的其中一份拿出来与分成两份的其中一份拿出进行比较,这时通过幼儿的操作,明白了分成两份比分成三份大很多。加深了幼儿的印象。

四、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

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享受到愉快的心情,还可以学习到各种游戏中的技能,以及认识到各种数学的信息。比如说幼儿平时经常玩到的积木游戏,通过对此游戏的玩耍,使幼儿可以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不同;再例如说,让幼儿在玩超市游戏的时候,使幼儿初步认识到需要对各种物品进行有条理的摆放,认识到钱币的大小等。在进行数学活动“物品匹配”时,可以教给幼儿将形状不同、颜色差异的各种玩具进行分类收集,让幼儿产生兴趣……等等。以上种种,不仅可以灵活地运用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可以有目的进行幼儿的数学教育,还可以使幼儿在实际的生活中灵活掌握各种数学的现象,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以及音乐游戏等都可以使幼儿对数学进行初步的认识。对幼儿的数学教育要重视生活中点点滴滴,这是幼儿学习数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使幼儿更加轻松自如地学习数学。日常生活中各种经验与数学教育息息相关,进行日常生活的数学教育,在提升幼儿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多加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增加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应用意识。进行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利用真实的情景去感染幼儿,用热情的态度去思考问题,我们以此相信幼儿可以兴高采烈地迈到数学的学习王国中。

作者:刘振霞 单位:廊坊市管道局第一幼儿园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一、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及基本特征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幼教的主要方向在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上,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则是注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来进行引导教学。将真实的生活体验融入到美术教育中去,在引导幼儿形成独立个性的同时还能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让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时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这样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因为幼儿还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差,通过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能让幼儿在学习中充满兴趣,同时还能让美术教育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下几点突出了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生活化

艺术是需要灵感的,而生活则是灵感的源泉。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的灵感来源于平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和所看到的事物。但是由于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心理和生理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就导致幼儿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往往因为不能很好地将身体的各个机能协调运作,使美术创作在一片狼藉中结束。当幼儿的年龄超过三岁时,进行美术创作已经可以看到他们能通过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述其想表达的意思。所以在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二)游戏性

美术其实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创作时,也是对其生活的一种认知和反馈。因为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还不全面,所以他们完全是遵循内心感受来描述生活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通过幼儿的天性“玩”来开展美术教育,在“玩”的同时也是幼儿表达自己生活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让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深化对事物的认知度,进而获得启迪。

二、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幼儿教育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还能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帮助幼儿塑造个性化的性格。

(一)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智力

智力作为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一个基础要素,智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在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的智力发展是非常快的,往后的阶段才会逐渐平稳的发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主要是以生活为基础来进行教育的,在幼儿的认知上,熟悉的场景能使他们更好的感知事物,又因为创设的环境极具生活性、形象性,使得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所教授的情景画面。同时浓厚的生活氛围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学习兴致,使其主动积极地对美术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问题,丰富他们的想象空间,使其记忆力和创造力都得到提高。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非智力的发展

人在成长过程中兴趣爱好、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是必备的品质,幼儿本身都是不同的鲜明个体,所以同一种方式的刺激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幼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因为生活化的美术教育能使幼儿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发掘生活中可用的材料来进行美术创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作品往往会使幼儿更加兴奋,同时因为作品与实际的生活贴近,会使幼儿心中产生一种认同感,这种感觉能使幼儿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同时还会增加幼儿的荣誉感,这就给幼儿的非智力发展带来了动力。

(三)能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所以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教育的形式非常多,而美术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美术教育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这符合幼儿自身的特征,所以通过美术来教育幼儿具有非常实质性的作用。并且,美术教育也可以算是一种感情上的教育模式,因为美术具有审美性,它是反映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内心表达方式,有些甚至能达到社会道德的范畴,所以对教育幼儿的心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美术教育在提升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时会不知不觉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

(四)有助于促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美术教育中还可以积极利用教育中的合力作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两者齐心协力才能使幼儿往健康的道路上发展。两者之间,还是幼儿园更占据主要地位,家庭教育只是辅助教育,通过两者之间特有的趣味性和操作性,使幼儿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家长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能为孩子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空间。

三、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

(一)挖掘生活中的美术素材

幼儿美术教学是需要通过多个步骤来完成的,其中寻找材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这是给孩子提供创造和学习的平台。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单独的教室来给幼儿营造创作的空间,并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取一些很容易找到的生活旧物或是天然材料等,这不仅能给孩子带来熟悉感,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

(二)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上,所有的课程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使得孩子们缺少了自己的个性特征,所以对于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师要摒弃这样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方面来渗透美术元素,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术的魅力,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还会给孩子们相互学习交流创造条件。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一个美术课题“制作小蛋糕”,在孩子们用橡皮泥制作蛋糕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教师适时指点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启发,这也会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利用废旧的报纸、丝带等物品来制作一些奇思妙想的玩具,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开拓。通过这样的美术活动,让孩子切身体会到创作带来的乐趣及不一样的体验。同时还可以组织家长共同参与到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来,从最初的设计到最后的成品,都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美术教育的快乐,还能体验生活中不能感受到的另一面。

四、结束语

在幼儿的初始教育中,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的心智得到提高,还能拓展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现实世界的美好,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建立在生活氛围中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还能让幼儿对生命之美有初步认识。

作者:胡媛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生活化幼儿教育论文

一、小班幼儿年龄及教育特点

1.小班(3岁-4岁)的孩子

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迅速,他们又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因此,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分突出。其中,小班幼儿已形成与生活经验相关的概念;小班幼儿又以直觉思维为主,眼见为实,认识大多依赖于行动。因此,生活化的教育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2.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小班大多采用情景化教学;善于注重时机,注重随即教育;在游戏中学习等教学方法。由此可见,小班幼儿的教育是很需要与生活相结合的,要从生活中找到教育的素材,从而对幼儿进行教育。

二、将“生活化教育”注入小班幼儿教育中

1.引导幼儿走进生活

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体小班幼儿已形成与生活经验相关的概念,因此,让幼儿走进生活,成为课堂的主体显得尤为重要。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也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应体现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建构一种美好生活,应直接参与儿童的生长过程,强调教育源于生活,还要回归生活。因此,我们更应该让小班幼儿走进生活,成为课堂的主体。比如在小班语言《水果歌》中,秋天到了,许多水果都成熟了。我利用这一季节特征以及小班幼儿对于大部分水果的认知,将儿歌内容结合生活交予幼儿。我会直接为幼儿设置一个果园的情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告诉我苹果是什么颜色的、梨子是什么颜色的等等。让幼儿回归生活,并在教学活动中以主体的身份来参与。让幼儿主动思考,自己根据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回答问题。在此项教育活动中,采用了情景教学法,使幼儿回归生活,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2.创设生活化的教育环境

使幼儿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教育陶行知主张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社会中,让孩子们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如此可以使孩子们学到的知识更多、更广、更活。许多教育名人都提倡生活化的教育,特别注重教育、教学内容从生活实践中选取,使幼儿感到亲切、自然,并获得必要的生活经验。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更能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所以,区域活动也应该生活化,游戏化。教师要还原生活的本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比如娃娃家,就让幼儿自己商量担当什么角色,所有准备材料也都应该幼儿自己来准备。此外,生活化的区域活动除了满足全体幼儿的需求,教师还应该注重个性幼儿需求。在生活中选取有用的素材、资料融入到区域游戏中。比如小班区域活动中,小女孩的玩具坏了,总是请小男孩来帮忙,起初,小男孩也很乐意帮忙,可是时间久了他们也就不乐意了。于是,有一个小朋友提出,我爸爸就是汽车修理工,我也会修理汽车,就让我来修理吧!根据幼儿生活环境中的爸爸的修理厂,老师在区域中增设了一个汽车修理厂,以后所有玩具坏了都会拿到修理厂来修理。这就是教师为幼儿创设了生活化的教育环境,使得幼儿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教育。我们的区域活动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营造生活情趣,激发幼儿自己想动手的愿望。总而言之,就是要为幼儿创设社会化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教育。

3.让幼儿学会

在“做中学”小班幼儿都是靠行动来进行认知的,所以陶行知先生的“做中学”正好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因此,我们教师在对小班幼儿的教学中应该多创设一些生活实景,让幼儿能在“动一动”、“做一做”中学到知识。比如小班社区活动《参观包子店》,我组织幼儿去参观我们附近的包子店,让他们感受包子的制作过程,并自己亲手来捏一捏面团,在实践中对“包子”有更深一步的认知。我发现实践的教学要比你直接灌输给幼儿知识效果好的多,所以“做中学”还是非常有必要融入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尤其是像小班幼儿这种靠行动来进行认知的年龄层,“做中学”显得尤为重要。

三、生活化教育理念启示

陶先生说:真正的生活教育,自古以来一直存在到今天,即发展到今天,而且还要一直存在下去,发展下去而达到最高的生活,即最高的教育。因此,不管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还是在我们的区域游戏活动中,我们都应该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育中,让幼儿能够真正的在“做中学”、“玩中学”。

作者:周倩单位: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幼儿生活礼仪教育论文

1提供生活中实践机会,养成正确的礼仪行为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因此,幼儿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幼儿园要创造机会让幼儿体验良好的礼仪行为带来的积极情感。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让幼儿亲自感知、实践,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认知和礼仪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2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

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来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对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作用。

2.1在一日生活中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礼仪教育的契机。如幼儿园可以将晨间入园接待作为培养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窗口。在园门口,让礼仪小宝贝端庄精神的站在幼儿园门口,微笑迎接每一位幼儿、老师和家长。不仅使幼儿自己感受到了礼仪行为带来的积极体验,同时给其他幼儿和家长带来了愉悦,营造了和谐的人文氛围。进餐前可在教师的带领下,朗诵通俗易懂的“进餐三字谣”通过礼仪谣来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剩饭,爱惜粮食。

2.2在游戏活动中

幼儿的好奇心比较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知识的重要形式,对于幼儿更容易接受。如通过在游戏“我排在你后面”中,扮演小松鼠、大灰狼、大象等角色,幼儿很快就学会自愿、友爱、谦让的礼仪;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合作、团结、友好的礼仪,养成健康的品质。

2.3在家园合作中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幼儿的许多行为习惯都受到父母的影响。幼儿园可通过家长会、班级微博、家长月刊等方式向家长们宣传礼仪教育,使家长们了解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家园”双方的共同肯定,使幼儿礼仪教育融入家庭中。建议并支持家长带孩子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学习乐于助人、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礼让三先等行为规范。这样不仅家长们能收到积极影响,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也使幼儿养成的礼仪认知在家里得到巩固和发展。

3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

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幼儿园应创设立体化的教育网络环境,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抓住日常生活的点滴,促进幼儿的礼仪行为以及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

3.1熏陶当地的文化习俗

幼儿园可组织幼儿游览香山的烈士陵园,向他们讲述烈士英雄们的壮志豪情,极大的激发幼儿的自豪感,使他们在正义的熏陶下成长。老师们可向幼儿讲述张家港的发展历史,老一代前辈们心酸历程,让幼儿们更加珍惜生活。通过将本土文化与礼仪教育相结合,引导幼儿感受家乡文化底蕴,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及民俗文化,有效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样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果。

3.2利用节日活动的契机

教师可宣传抗日战争胜利周年、建国周年纪念、神州飞船成功发射,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在汶川地震周年纪念日时师生为受灾小朋友祈福,培养幼儿的同情、友好、团结意识;在父亲和母亲节时教师提醒幼儿向爸爸妈妈节日问好,给他们做礼物等,培养他们爱戴父母,养成从小就有一颗感恩的心。

3.3抓住日常生活的点滴

幼儿对新知识的吸收需要一段过程,幼儿的礼仪行为是及其不稳定的,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都需要得到外部强化。因此,这不仅需要老师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引导,还需要持之以恒重复强化。当幼儿跌倒、鞋带散了不会系、玩具丢了、受欺负时,同伴们能挺身而出,老师并予以温柔的赞扬,如轻轻摸摸头等,使幼儿感到自己的行为得到认可。这些不经意的举动,往往能影响幼儿的一身。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作为幼儿园老师,理所应当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礼仪教育资源,通过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优秀的品质、文明的言行,让他们在礼仪的熏陶下,优雅的过一生。

作者:顾明朝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幼儿园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生活教育与幼儿教育论文

一、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思想理论,这种思想理论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更加具体化。陶行知先生在这一理论中曾指出:生活中的做就是对事情而言的,学就是对于自己的进步来说的,而教则对人产生的一种影响。教是为了更好地做。做是为了发现问题、更好地学,在“做”的过程中“教”,在“做”的过程中“学”,这样有助于幼儿将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更有效地转化为理性认识。将“教、学、做”三者结合,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吸收知识,也有助于幼儿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培养。在生活中学习,对于幼儿来说,这种方式更有趣、更轻松,他们更容易接受。

二、“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策略分析

(一)创设优美画面,在环境中体验生活

“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首先表现在环境的影响上。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所有周围的环境与事物都能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重环境对幼儿的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优美的画面,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在幼儿园的走道上或是幼儿园园内四周的墙上设计一些比较生动、颜色比较亮丽的一些图画,并且图画要切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仿佛置身于美好的童话世界中学习与生活,这样更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师幼共同讨论所设计的图画,让幼儿能够从视觉和听觉中发展逻辑思维,幼儿在这种画面中,既收获了视觉上的体验享受,又学到了知识。

(二)模拟社会生活,在园中体验生活

“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还要求幼儿园的教育需要模拟社会生活,使幼儿在园中能够体验生活。比如:一些农村的幼儿园可以利用先天具备的地理条件,在幼儿园内设计一些具有农村田园气息的、充满水果芳香的“果园”。果园中的水果树在春天会开出各种不同颜色的、美丽的花朵,秋天时,会结出累累硕果。幼儿在春天能够感受到百花的芳香,在秋天能够体会到收获果实的喜悦,这样对于幼儿更好地感悟春天和秋天,将是一种不错的体验,有助于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与学习的能力。在大自然中学习,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开展主题教育,在活动中体验生活

此外,“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需要幼儿园加强主题教育,使得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比如:冬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组织幼儿观察环卫工人风雪无阻地打扫马路的卫生,让幼儿在此过程中,更好地磨炼意志,培养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与毅力,以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能够不退缩、直接面对。

三、结语

通过关于“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分析,我们了解到“生活教育”可以通过创设优美画面、模拟社会生活和开展主题教育等方式,加强幼儿的生活教育。

作者:殷桃 单位:洪泽县共和小学幼儿园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一、构建生活情景,激发幼儿参与

要培养幼儿在参与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关注生活的点点滴滴,就需要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较为生活化的装扮,幼儿在生活化的活动环境中就会激发起来幼儿对生活的思考,从而能够主动参与到美术作品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幼儿的生活关注点,并且将这些关注的元素带到课堂中,幼儿的绘画欲望就被激发了起来。

比如,幼儿都比较喜欢《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个动画片,教师就可以让幼儿来进行动画里面的各种小羊的绘画,幼儿对这部动画片都很熟悉,因此在绘画的过程中就会回忆自己在看的过程中的情景,也有一种想要表达的欲望,这样的一个过程,教师都不需要做过多的强调,利用幼儿的卡通喜好来进行绘画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比如教师为了让幼儿绘画一副有关过年的情景的绘画,幼儿对过年都是很熟悉的,幼儿也愿意参与这个过程中,教师为了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成果,就可以将整个教室装扮成新年的样子,用各种剪纸、蜡染、年画来对教室和走廊进行装扮,让幼儿出身于一种过年的氛围中。在幼儿快要放寒假的时候安排这部分的绘画,那个时候幼儿想要过年的欲望都比较强烈,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美术绘画水平,而且能够培养幼儿一种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注重生活实践,尊重幼儿个性

美术的教学绝对不仅仅是在课堂中就能够完成的,生活化的元素需要幼儿进行亲身的体验,这样幼儿才能够感受到绘画所带来的乐趣。大自然就是一个天然的素材,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时候要经常带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让幼儿在和大自然的亲近中来获得绘画的灵感。比如各种各样的石头、树叶、溪流、昆虫……这些都可以成为幼儿的创作素材,幼儿也能够很容易融入到这样的环境中,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周围的世界。幼儿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作品,幼儿眼中的世界和大人眼中的世界不一样,在他们的世界中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不需要规定苹果就必须是圆的,草地是绿的,花儿是红的……在他们的眼中,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说话的,因此对待周围的事物的时候也总是带着善意,教师要保护孩子的这样一种善意,要尊重孩子的独特想法,他们成长到一定阶段自然就会理解周围的世界,不需要教师过早地强调他们眼中的事物不是他们所认为的样子,要让孩子保持一些童心来进行美术创作。

比如,让幼儿来进行“我的家乡”这个主题的绘画,幼儿在画的时候,不要给幼儿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不要规定幼儿必须画什么,幼儿想到什么就画什么,只要幼儿能够进行合理的解释就是值得鼓励的,不需要幼儿画的有多么的完美,只要是幼儿眼中的家乡就足够,像有的幼儿在画的时候,就画了一棵树,教师耐心地询问“为什么就画了一棵树呢?”幼儿回答道“因为我爷爷经常带我到这棵树底下玩!”孩子这样的回答是多么地真挚,多么地令人感动,教师就需要对这个孩子的绘画作品进行表扬,这样孩子在以后进行创作的时候就能够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的来进行绘画,不需要在意那么多既定的规则,这样还是就能够在一种良性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也使得自己的真实情感得到了宣泄。

总而言之,幼儿在进行绘画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来让幼儿进行绘画,这样孩子的创作欲望就被激发了出来,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使得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进行绘画的时候培养了一种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能力。

作者:郑少密单位:德化县双鱼幼儿园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幼儿园一日生活数学教育论文

一、分析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现状

数学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幼儿实际生活,如果教学过程中缺少生活性,幼儿所学数学知识得不到充分的应用。幼儿教师给幼儿学习“认识圆形和正方形”,在介绍到圆形和正方形的时候,借助了多媒体,给幼儿展示了什么是圆形,什么是正方形,分给每个幼儿一张纸,上面是圆形和正方形的各种图形,让幼儿进行操作分类。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教学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插入一个环节,让幼儿想一想实际生活当中哪些是圆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这样既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密切结合了现实生活的内容。所以本人深刻反思出这一次的教学过程中缺少了一定的生活性。

二、挖掘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幼儿处在逻辑思维萌发及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还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但并不是说他们就不可能学习数学。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数学同样具有理智训练和实践应用两方面的价值。除此之外,数学学习作为幼儿最早接触到“学术性”学习活动,能够给他们一些早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训练,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三、挖掘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一)从幼儿经常接触的区域活动中挖掘出数学教育内容

1.益智区:积木、积塑

孩子在操作活动中,通过搬、堆积、摆放、平衡等可以感知尺寸、形状、重量、空间关系、体积等基本概念。比如在玩积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看能发现什么,再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这样教师的教学形式不会单一,而且发挥了幼儿丰富的想象,也在游戏中认识了几何图形,可见数学活动变得生活化,我们便可以容易地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数学教育活动。

2.角色游戏区

幼儿可以通过在娃娃家里分配餐具、食物当中可以挖掘出数学教育活动内容是练习一一对应、一和许多;在开餐馆、杂货店等游戏中买卖东西,可挖掘出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是物品分类、认识人民币(到银行取钱,拿取5元钱)、10以内加减运算学习(买两样东西用了多少钱?你还剩多少钱?)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内容。

3.美工区

(1)橡皮泥可以用来捏各种物体,在给物体造型的动作过程中,幼儿可以感知结构、形状、硬度、质量。在把不规则形状的物体滚成一个球体,把一大团粘土捏成好多小球,再把小球团成一个大球等过程中,幼儿可以获得很多关于体积、形状、重量的经验。(2)绘画、折纸、用废旧物品自制一些小玩意、拼图等这些活动,都为幼儿提供了感知对称、结构、空间关系以及辨认和分类的机会。这些当中潜含着许多的数学教育内容,只等教师加以引导,就可以使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更加丰富。

(二)从幼儿进行主题活动中挖掘出数学教育内容

1.户外主题活动

幼儿在户外可以更多地通过身体动作来感知速度与方位。例如,通过攀登脚手架体会方位;通过爬梯子体会速度以及上、下方位;通过排队感知前后、左右等。

2.讲故事主题活动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小兔做客》时,讲道:小兔今天来我们班做客,她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教师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两本书,三盒蜡笔……教师就可以引导:故事里面讲到兔子要送我们几张纸、几本书、几盒蜡笔等等。当中很自然地就可以挖掘出数学教育的内容。

(三)从日常生活活动中挖掘数学教育内容

1.入园

在接待来园时,教师与幼儿闲聊:“你早上在家都做了些什么?早上起来你高兴吗?昨天晚上你看动画片了吗?”看则无心,实则有意,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谈有意将其生活经验与时间概念联系起来,这些就是被挖掘出的数学教育内容。

2.进餐、吃点心

这个环节可以挖掘的数学教育内容较多,进餐时可以获得很多关于测量(倒牛奶)、匹配(杯子、勺、人)、顺序(先发……再发……)、一一对应、数数等等。总之,通过我们当前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现状,并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来看,这使我们要科学合理地挖掘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刻留意周围的一切,注意一切的小细节,要善于思考、善于挖掘、善于运用。这样我们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将会被挖掘出来更多。

作者:沈茜茜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幼儿园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幼儿生活自理教育

一、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大家庭中六、七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为这一个孩子服务。由此我们的孩子出现了这样一系列的“独生子女现象”:以自我为中心、狭隘、自私、霸道,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没有责任感、冷漠、互相攀比等等。我们常常能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一个手牵着孩子,另一个手拿着孩子的玩具和自己的包匆匆忙忙的走在去幼儿园的路上;早上起来孩子在刷牙家长陪在一边帮孩子拿着漱口杯。诸如此类的现象让我们不得不为现在的孩子们担忧:在长者老去的那一天,我们的孩子们该怎么办?由此提出: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开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根据小班幼儿喜欢边说边玩、爱游戏的特点,再结合二期课改中提出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和课程整合精神,最终提出“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师应该在游戏中用什么方法去培养?

1、用主体性方法去培养

以幼儿发展为本,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我们所创设的游戏情景、提供的游戏材料都是本着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凸现幼儿主体性的为主的。我们所有的游戏都是幼儿自主选择并操作的,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为幼儿的生活、游戏伙伴。如在早上来园的桌面建构中,幼儿自己想到用玩具里面一个小拱桥作电话,跟老师玩打电话的游戏,在这个时候,老师不再是主体,幼儿的主体地位显现出来,孩子在带着老师玩。当然在这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这个“电话”鼓励幼儿打电话给其他的孩子邀请他们一起玩。这样同伴间的交往就在游戏中发展起来了。

2、用鼓励性方法去培养

对小班幼儿来说动手能力很薄弱,成人对幼儿自然有种怜爱之心,帮了又帮,包了又包,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因此我们教师要利用集体氛围,设下诱饵,利用幼儿感兴趣、喜欢的方式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试着自理。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一直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也差引起的。考虑到幼儿喜欢被老师表扬的特点,从培养幼儿洗手兴趣出发,每天在小手变干净的游戏中找出一双最干净的小手奖励一枚小五角星,幼儿洗手的兴趣渐渐调动起来了。然后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将洗手的全过程按顺序分为六步让幼儿进行练习:打开水龙头——小手淋淋湿——肥皂摸一下——搓出小泡泡——小手冲干净甩三下——拿起毛巾擦擦干。对幼儿的每一项要求,教师都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生活游戏情境,在情境中教师要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并作好示范,让幼儿反复练习和实践。当然也不要忘记把适当、适时的鼓励与表扬送给孩子们。

3、用游戏性方法去培养

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游戏语言和多维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练习生活自理的技能。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区角活动、表演和角色游戏:喂动物宝宝吃食,“给小猫洗脸”,“给布娃娃扣纽扣”等,这类游戏是用拟人化手法的构思情节来巩固自理能力的。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4、用操作性方法去培养

在一日生活中,无时无刻的体现着这一原则。早上老师热情地迎接小朋友来我们小一班家,来园自己摆放自带物品、上午点心结束时自己动手放好牛奶杯、有鼻涕了自己去拿面巾纸擦干净、中午吃饭是自己动手吃完饭和菜……所有的环节和活动在这种“家”的情景中展开,以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参与、动手实践,从而多维立体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5、用家园合作性方法去培养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针对不同的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表现调整策略,在长期的协作配合中体验“合力效应”。老师与家长加强日常联系,达成一致目标,共同要求幼儿,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鼓励幼儿,并逐步提出新的要求。并及时对家长所寻求的帮助做出回应。在学期中和学期末,我们会通过个别家访、谈话和调查表的形式不间断地关注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状况,让幼儿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游戏、学习、活动,体验这一过程带来的乐趣,从而潜移默化的把这种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

6、用整合性方法去培养

在众多的游戏中,给我启发最大的是喂动物宝宝。在这个游戏中,我可以从提供的材料中将游戏多维化、立体化。我们提供的动物头形盒有小猫、小狗、小鸡、小老鼠、小熊;小动物嘴巴的形状我们设计了圆形、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勺子我们提供了长柄小调羹和短炳小汤瓢儿;“食物”包括大小不一的彩色汤圆、三角形鱼饼干、半圆形毛毛虫饼干、方形的骨头饼干。这些材料的提供,可以将计算、生活、科学常识、语言等整合起来自然有效的糅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幼儿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对于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提供了不同的层次性,不断的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的能力。

总之,生活自理是幼儿的天性,在生活自理过程中幼儿会得到许多快乐,生活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家庭幼儿园,社会都应该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肯定是有益的,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不可忽视的。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对策

1立足幼儿生活经验,开发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内容

1.1依托主题背景,预设生活化美术活动内容

我们在开展主题教学时,要将生活化美术内容渗透其中,选择一些来源于幼儿生活和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预设成为主题教学中的美术活动内容。这样能充分引起幼儿的共鸣,最大限度激发幼儿活动兴趣,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尽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中体味生活的美好。如中班主题活动《丰收了》中,我们预设了美术活动“蔬果娃娃秀”。在活动开展前引导家长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去菜场、水果店逛逛、看看各种蔬菜和瓜果,让孩子亲身直观地认识各种蔬菜瓜果的形状、颜色、特征等,通过实实在在的看、摸、闻,各种蔬菜瓜果的样子便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我们在开展美术活动中孩子有了一些蔬果的直接经验后,都能大胆画出自己喜欢的瓜果,还在老师引导下为它们添上了五官和手脚,当一个个可爱的“蔬果宝宝”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大家眼前时,孩子们无不感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1.2立足幼儿生活,生成生活化美术活动内容

生成的美术活动是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非预设的美术活动。内容直接来源于当前活动中孩子最喜欢,最想要表现的内容。幼儿生成的许多内容蕴涵这很大的教育价值,因此常会成为教师开发美术活动内容的重要来源,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倾听孩子,从中发现教育的契机。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孩子们户外活动中欣喜地发现了飞舞的蝴蝶。孩子惊喜于蝴蝶翅膀花纹、色彩的千变万化及两只翅膀花纹的对称美。由此,我们生成了活动“美丽的蝴蝶”。蝴蝶翅膀的左右对称,为大班孩子装饰画教学提供了绝佳机会。在大班孩子能理解一些简单的规律,对简单的间隔装饰、对角装饰有一定的经验。此时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对称装饰的方法,对于进一步提高装饰能力是十分适宜的。在活动中,孩子们运用画、贴、印、折等方法表现着蝴蝶翅膀上美丽的花纹。完成制作后,孩子们还背上了“翅膀”,变成“小蝴蝶”在花丛中体验着翩翩起舞的愉悦。

2创设生活情境,探索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形式

2.1利用环境熏陶开展生活化美术教育

环境熏陶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我们要尽可能营造美的环境,给幼儿以美的享受,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激发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欲望。具体操作时教师可通过实物、图片的收集、展示,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等各种途径,为幼儿创设富有生活化的美的情境,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如在《动物朋友》这个主题中,教师用各种动物图片装饰主题墙,在教室里贴满“狮子美发”“小蜗牛爬呀爬”“美丽的斑纹”“可爱的小青蛙”等手工作品,在多媒体中播放“动物世界”等视频,让幼儿犹如置身于一个动物王国,充分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美,为美术创作提供了生活经验,同时还丰富了幼儿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2.2利用集体活动开展生活化美术教育

集体性美术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集体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十分重视教材的选择,努力从幼儿的生活和需要中选择美术教育内容,力图体现内容的生活化。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用易于幼儿理解的生活化语言来指导幼儿的美术活动,让幼儿的活动更能全面地体现生活化。如在描绘小树的绘画过程时,教师可以用生活化的语言赋予一定的故事情景:“地上挖个坑”;“种上一棵小树”;“小树慢慢长大”;“小树长出了树叉”;“太阳照着小树,小雨滴给小树喝水,小树慢慢长大,长出了茂密的树叶,变成一棵大树”。

2.3利用区角活动开展生活化美术教育

区角中的美术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教师在区角中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活化的美术材料和工具,引发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自由创作。如教师在中大班幼儿区角中投放鸡蛋壳、开心果壳、瓜子壳、各种种子、树叶、碎布等材料,让幼儿用这些材料开展“树叶贴花”“种子贴画”“布贴画”等活动;教师在小班幼儿区角中可投放蔬菜印章、滚珠、毛钱等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印画、弹珠滚画、毛钱拖拉画等活动。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积累生活经验,初步形成生活化的创作和表现意识。

2.4利用亲子活动开展生活化美术教育

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掘家长资源,开展亲子美术活动。这不仅能增进亲子间的交流和互动,也能充分激发幼儿与家长的独特创意和奇思妙想,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如秋天我们开展“亲子巧手蔬果创意制作”活动,家长和孩子们利用各种蔬菜瓜果,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创作出了一件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蔬果作品。元旦到来之际我们开展“迎新亲子时装制作”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光盘、纸杯、包装纸、牛奶盒等废旧物品,做出了一件件极具观赏、美观新颖的时装。

3利用生活资源,选择生活化的美术活动材料

3.1废旧材料巧创意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教师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如盒子、纸袋、瓶子、毛线、果壳、纸筒等等,幼儿根据已有经验选择一定的废旧材料,进行美术创意活动。如:幼儿在“打扮废旧瓶子中”用各色彩纸、颜料装饰瓶子,很快瓶子娃娃、瓶子小动物、瓶子小汽车等不同形象造型就出来了,惟妙惟肖、生动逼真。在“纸袋变变变”中,幼儿通过剪剪、贴贴、画画,一个个动物脸谱头套也应运而生,幼儿们戴着自己做的头套玩得不亦乐乎。幼儿在用废旧材料进行大胆创作的时候,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3.2自然材料巧运用

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物品,为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蛋壳,树叶,种子,石块,稻草、夹子等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如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夹子,也能给幼儿带来创作的乐趣。他们用夹子印画出“快乐的小鱼”“美丽的宝塔”“向日葵花”“小青蛙”等许多美丽有趣的画面。有时幼儿手中的玩具也能变成作画的工具,他们用汽车轮子在纸上滚画,在做做、玩玩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

作者:沈颖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东风艺术幼托中心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问题分析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教育理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具体的要求,树立正确的生活化教育理念,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寓教于生活实践中,赋予美术以生活化的意义。本文对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生活化的角度提出优化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生活化视角幼儿美术现状对策

一、背景

幼儿时期,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较快,美术教育生活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可以挖掘孩子的内心情感和感知能力。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可以为幼儿今后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础,可以提高幼儿对美术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幼儿美术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右脑发展,将美术教育寓于生活之中可以让孩子认识到更多新奇的事物和有趣的知识。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注重对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对美术的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孩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可以让孩子从生活中感受美术、创造美术,进而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品格。

二、幼儿美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育没有针对性,没有因材施教

美术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美术技能教育工作对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美术教育工作多样化,教学内容多种多样,教学形式也不拘一格,每种美术教育模式都有优势和不足。美术教育虽多样化,但是不代表美术教育可以随意化,也不代表美术教育应该标准化或者模式化。较多的美术教育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单调,一些美术教学方法偏离了教育基本要求;一些美术教育工作者没有认真观察幼儿的性格特征和喜好,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方式死板,没有因材施教,缺少针对性的指导教育,无法对幼儿美术感知和美术能力的提高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2.教育过程中充斥了过多的评价,美术标准要求明显

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应给予孩子更多的思考和辨析的机会,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发掘并感知生活中的美,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一个陪伴者,或者是一个朋友和引路人,而不应是一个独裁者。但就目前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定美术标准,并主观臆断地评价孩子的作品,往往从直观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美术表现,没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理解力,仅仅将孩子的成果视作一份作业而不是作品,对待美术教育缺少一种神圣感。少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喜欢评价孩子的美术成果,或者定义孩子本身,对幼儿的心理和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也没有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部分教师还对美术设定了标准,并根据标准来规范孩子的创造力,阻碍了孩子美术思维的拓展和创新。

三、优化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1.从生活入手,将生活材料用于美术教育中

以生活的视角,优化幼儿美术教育工作。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美术教育材料。教师要积极从生活中发现美术,提高自己的美术创造能力,积极搜集生活材料,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将生活材料用于幼儿美术教育工作中。同时,要注重美术知识教育的简单化,幼儿教育不应该采用学术化的教学方式。还应该引导幼儿根据生活中的具体材料展开想象,可以用生活材料的颜色、形状和性质等因素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切忌美术教育的弄虚作假,提高美术教育工作的实用性。

2.美术教育要体现生活的美,体现美术的魅力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历史,民间艺术形式众多。每一种民间艺术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值得传播和延续,都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美术魅力。教师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从而展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搜集相关的小故事,讲解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以便实现美术生活化的教育目的和效果。教师还应该在生活中融入美术因素,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寻自己感兴趣的美术元素,并激发幼儿的联想能力,从而达到自我创造的教学效果。

3.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人格特征,幼儿时期的孩子具有鲜明的个性,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和特点都是不同的。在美术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放下成人的姿态,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和眼光对孩子的美术创造进行评价,也不能按照自己的要求来设置美术标准,否则就是对孩子和美术教育的不尊重。幼儿美术教育要因材施教,应根据每个孩子对生活感知的不同来开展美术引导教育,要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例如,对待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教师可以对其制作的生活化美术作品进行指导,并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帮助;教师还可以举办绘画比赛,激发孩子的绘画才能,将美术教育融入生活中。

作者:孙响占 单位:南阳幼儿师范学校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摘要:教育脱离了生活便不是真正的教育,而生活脱离了教育便不是有意义的生活。本文阐述了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对于幼儿教育的积极作用,并结合教育实践如何将陶行知思想融入幼儿教育中。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教育实践

中国的教育发展受到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影响,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并实践。生活教育是教育融入生活当中,用生活教育。从教育和生活关系上说,教育是由生活决定的。从它们的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每个国家的教育水平都大相径庭,在美国,教育学家主张教育即生活,而在中国,陶行知先生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状况,将其改为生活即教育。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地基没有打好,那么高楼建得再高也经不起风吹雨打。所以在教育中,陶先生主张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社会,我们在进行教育时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亲身实践,只有教师掌握了生活的真理后,才能将相关教育思想融入教学活动中,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教育是存在于我们的各个年龄阶段的,而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育不仅包括了学校的教育,还包括了生活中的教育,他认为教育是存在于生活当中的,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教育题材,教育脱离了生活便不是真正的教育,而生活脱离了教育便不是有意义的生活。

二、陶行知思想对于幼儿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幼儿独立意识的培养。

独立习惯的培养有多种途径,例如在儿歌和故事中渗透独立思想。独立意识的养成是需要慢慢渗透的,幼儿在开始上学时大都有抵抗心理,他们离开了爸爸妈妈,会有害怕心理。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用温和的劝导代替严厉的责骂,要让教育和孩子的实际年龄相符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极不成熟,因此我们要注意将教育方式和幼儿的年龄相结合,要注意教育的科学性。在教育幼儿时,应该采取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发散性的思维需要老师的鼓励,老师应该将课堂交给幼儿,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时赞赏有创新思维的孩子。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性格也就不同,所以在教育中我们领悟了因材施教这个道理。通过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发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的强项,让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中。习惯就是在引导中渐渐养成的,老师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鼓励中、期待中慢慢长大。

三、如何将陶行知思想融入幼儿教育中

(一)教学内容要以生活为中心。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将教育和生活有机结合,教育才是有灵魂、有力量的,否则教育将成为枯燥、乏味的机械教育,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教育离开了生活便会索然无味,幼儿正处于思想萌芽的阶段,他们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如果将他们的思维局限于课本之中,可想而知会多么抑制他们的成长。幼儿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往往掌握得更牢靠,所以贴近生活的教育会使他们更加感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提高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幼儿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才不会抗拒学习,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过分注重知识传授,还应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幼儿阶段就应该开始渗透,一个人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便可能会运用这种方法不断探索知识,探求解决各种新问题的方法。将教育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中的元素使幼儿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二)教学场地要走出教室,走向社会。

好奇心是幼儿的通性,周遭世界的任何新奇事物都可以让他们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望,由此看来,大自然便是最好的课堂。如果教师能够将教学内容与社会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则不仅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对于幼儿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大有益处。大自然是个神奇的地方,它能够激发幼儿情感,让幼儿对生活、对未知产生浓厚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他们便会自主探索求知,这正是当前教育理念所倡导的。

(三)开放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陶行知先生的著作中我曾看到这样一句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性格也就不同,所以在教育中我们领悟了因材施教这个道理。通过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他的发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的强项,让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中。习惯就是在引导中渐渐养成的,老师应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鼓励中、期待中慢慢长大。在对幼儿教学时,我们不应该被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应该采取开放性、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给孩子提供更多教学资源,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幼儿天性活泼,他们勤快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感,因此,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让幼儿从多角度领悟知识,认知知识。在教学中你会发现,幼儿对于知识的感受通常是通过动作表现出来的,这是因为生活中的孩子们总是喜欢动来动去。因此在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将其天性释放出来,教师便要将生活气息融入教学中,让课堂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给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作者:邬锦佳 单位:昆山市张浦中心幼儿园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幼儿美术教育中的生活与童趣

幼儿美术教育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应该是贴近幼儿、为幼儿所熟悉的。我们所指“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内容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等活动策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让幼儿在生活中“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基于此,我们在大班主题教学的大框架下,尝试了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期翼通过这一教育手段,把生活的平凡点滴、世界的万事万物幻化成一件件富有童真的美术作品。本文结合大班建构式课程之主题内容试述以上观点:

一、观察生活之趣,捕捉生活俄罗斯一位大作家说:对生活、对周围一切诗意的理解,是童年生活给予我们的最伟大的馈赠。在儿童的眼中,生活中的一切现象都是有趣的、好玩的。作为教师应该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挖掘生活的细节,提供幼儿表现的素材。我们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使孩子能通过自己特有的视角,看到世界的千变万化,并将这一观察通过自己的手段表现出来。在“明亮的眼睛”这一教学活动中,我们将幼儿带到室外的花园里。引导幼儿选择几处自己喜欢的“景象”做多角度拍摄。如来到花朵前,做照相机的幼儿盯住花朵,另一幼儿边说“咔嚓”,边轻拉当“照相机”幼儿的耳朵,此时做“照相机”的幼儿使劲闭一下眼,表示拍摄成功。孩子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一会儿近拍,一会儿远拍。绘画活动中,有些幼儿画了一朵大大的花,细小的虫子依附在花瓣上,衬托花朵的叶子有几张是残损的;有些幼儿画的是一簇花,有蜜蜂和蝴蝶在花上停留。惊叹于幼儿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二、巧用生活中的材料,创意生活新《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我们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家、园双方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收集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让幼儿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根据地域特色,收集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进行创作,促进幼儿动手能力、想象能力等地提高。《三八》节主题背景下我们预设了美术活动“我给妈妈做新衣”。活动前,我们邀请了所有的妈妈来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参加活动。孩子们显得非常兴奋,和妈妈一起收集做新衣服的材料:报纸、塑料袋、卡纸、妈妈的旧衣服。活动中,老师先请孩子们来说说平时妈妈最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有些孩子说裙子,有些孩子说西装,也有些孩子说警察叔叔的衣服。接着老师请妈妈告诉孩子,自己最想要一件什么样的衣服。经过孩子和妈妈互相讨论、商定,最后,孩子们带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妈妈制作新衣。孩子们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给妈妈做一件特别的衣服,充满创意地装扮自己的妈妈。从孩子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孩子在制作衣服上的大胆联想与夸张表现。可以说是原有经验的重组、再现和拓展。

三、创设生活化的美工区环境,演绎生活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活动与表现提供机会与条件。”生活化的、熟悉的环境给幼儿的心理带来安全和温馨。美工区是幼儿进行美工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教师,要有效地运用生活中的资源,创设生活化的美工区环境。吸引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欲望。《七彩世界》主题中,我们将美工区设置成《七彩格子铺》投放了布条、纸片、一次性杯,让孩子们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有个孩子在布条上涂上了七种颜色,一块废弃的布条变成了美丽的彩虹;还投放了花生壳、豆、毛线,引导孩子将它们涂成不同的颜色。有些孩子涂出了七彩花生,有些孩子黏贴出了豆豆小动物;还投放了妈妈漂亮的围巾,孩子们也通过自己的实践制作了围巾。最后,将自己制作的物件,展示在《七彩格子铺》。

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室美工区,为孩子们进一步认识颜色,探究颜色的奥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材料。培养了孩子们动手能力、创造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养成废物利用的习惯,形成了节约资源的意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即生活。实践证明,在主题教学的大框架下构建“生活化美术教育”符合课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充分表明了生活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它保护孩子的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忠实于孩子自己的观察、感觉、表现方式,使绘画真正成为,幼儿借自己的手来表现眼中世界的重要手段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幼儿园生活教育中的自主游戏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生活即是教育。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儿童的教育是游戏的教育,罗恩菲德说:“游戏———可应用于儿童一切的活动,儿童的一切活动都是自主自发的,活动本身就是目的。”自主游戏是指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模仿和夸张现实生活的一种创造性行为,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其游戏活动氛围宽松,形式多样。而自主游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游戏材料,这也体现了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物质基础。但教育者在游戏指导过程中发现,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如何提供材料,怎样的游戏材料才能发挥出幼儿的各种探索行为呢?教育者通过观察了解到幼儿游戏兴趣和需要,在游戏过程中提供相似或匹配的游戏材料,可更好地促进了游戏情节的开展和深入。

一、流动性材料,一尺一刀皆是宝

流动性材料是指在游戏过程中根据游戏情节需要流动到某一区域的游戏材料,当游戏情节完成后将游戏材料返回到材料区中,为下次游戏情节需要服务,流动性材料可以反复运用。

1.工具类材料小身材大用途。在工具类材料中投放一些适宜幼儿使用的小工具,比如剪刀、尺子、双面胶、勾线笔、胶水、丝带、回形针、夹子等。

幼儿有和家长去买菜的经历,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幼儿能独自买菜或卖菜,而自主游戏正好满足了幼儿的这一需要。在菜场游戏中,服务员正在卖力地吆喝:“卖菜啰、卖菜啰!”有位小客人想要买丝瓜,服务员在菜篮子里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回答说:“没有!”客人却说:“我家宝宝发烧了,就想吃丝瓜。”服务员想了一会儿说:“好吧,我来为你加工,你一会再来拿。”说完服务员就跑到流动材料中的工具类盒子中寻找到了勾线笔、蜡笔,返回菜场画了一根丝瓜,接着就用手想把丝瓜图片撕下来。当撕到一半的时候,他停止了,快速跑到流动材料区又选了一把剪刀,将丝瓜图片剪了下来。小客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满足地走了,服务员也因为自己不再是吆喝的卖菜工,而是能根据客人需要提供东西的制作者而自豪。

听,他的吆喝声都变了:“快来卖菜,要什么有什么!”在这个案例中,不仅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而且一些小小工具的提供,方便了幼儿的取用,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实物类材料旧物品新利用。在实物类材料中投放一些玩具电话、废旧的打气筒、牛奶盒、小伞、小眼镜、小钱包、拎包、丝巾、手表等。

镜头一:医院的医生由于工作太忙,没空去饭店吃饭,可医生不想因为工作忙错过参与其他游戏的机会,这时他想到了流动材料,他来到流动材料角想寻找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物品,“手机”出现在了他的眼前,他拿了手机就跑回医院,接着就像模像样地拨号打电话:“喂,是火锅店吗?我是医院,我要一份饭,请送到医院来。”说完挂了电话,火锅店当然没有听到他的电话,当然不会给他送饭,医生想了个办法,冲到火锅店对服务员说:“我是医生,一会我打电话你,你给我送饭。”说完马上回到医院的门口,探着头大声地对着电话说:“我是医生,我要一份饭。”服务员马上假装拿起店里的电话:“好,马上到。”一会儿服务员端着饭乘着公交车来到了医院门口。

镜头二:一位小客人正在车站等公交车,突然,他把手盖在头上,嘴中喊道:“下雨了、下雨了。”然后就冲到流动材料角,撑了一把小伞慢悠悠地回到了站牌。这时来了一个乘客,他马上招呼客人进他的伞:“快来,外面下雨了。”两个孩子在伞里有说有笑,很开心。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无法得到知识,必须在分析种种活动中自行挖掘或建立知识,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上面两个游戏中,教师在流动材料中投放了游戏喜欢或是需要的游戏材料,比如小伞、手机。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拓展出了打电话订餐、小雨撑伞的情节。可见,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和情节的发展。

二、似像非像材料,一枝一叶都是春

似像非像材料是指在游戏过程中根据情节需要产生的替代物或匹配物,可以是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从而达到更优效果的材料。游戏使幼儿从现实生活的种种限制和束缚中逃避了出来,并消除了各种真实生活的界限。幼儿以棍为马,以椅为车,让游戏中的事物超越了其原来的现实中的真实用途或意义,幼儿以游戏者的身份,营造出一个主观自我的梦想世界或自由王国。教育家尼尔认为,游戏让那些幼小的孩子“不仅生活在幻想的世界中,同时也把幻想带到实际的生活中”。

1.模具类材料勤收集巧运用。比如各种形状的海绵、各种形状大小的盒子、小木块、大小不一的垫子……圣诞节到了,商店里从似像非像的材料中选取了很多漂亮的各种形状的盒子,作为礼物在卖。客人很多,小客人在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礼物盒要走的时候,发现盒子上有灰尘,就对服务员说:“有点脏,怎么办?”营业员犯难了,但由于有了平时的游戏经验,营业员马上说:“等等,我帮你把盒子上地方灰尘刷掉。”他马上跑到似像非像材料区,看看这个摸摸那个,似乎还没有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继续认真寻找,最后他拿起一个长条形的海绵,跑回商店,在礼物盒上面刷了一下。原来这个海绵在孩子眼中是一把刷子。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提供的材料区中寻找到了适合的替代品。在这个案例中,当幼儿在寻找游戏材料,创造游戏主题时,教师应该沉默,沉默就是一种支持,绝对不应该主动发表建议,要相信幼儿的创造潜能,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因为,在幼儿心里,教师总是对的,教师的话总是应该听的,教师的发言会打断幼儿的游戏思路,扼杀幼儿的创造灵感。不管幼儿想出来的游戏多么幼稚或游戏主题的选择多么盲目,教师都应该放手,让幼儿体验快乐、体验失败,做幼儿自主游戏的旁观者、支持者。

2.材料类材料平凡但有创意。各种颜色的毛根、皱纹纸、卡纸、泡棉纸、可任意剪切的泡沫、海绵……在主题为火锅店的游戏中,有位小客人点了很多菜,正在吃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什么:“服务员,我想吃红烧肉。”服务员愣在那儿说:“呀,没有!”一会他又转过身来说:“你等等,我去找一找。”说着就跑到了似像非像的材料角,看看这个摸摸那个,他突然眼前一亮,拿起一块泡沫,来到流动材料中用剪刀将泡沫剪成一块一块正方形。来到客人那:“吃吧,这就是红烧肉?”客人问:“怎么都是白色的?”服务员灵机一动:“这是肥肉。”在下次游戏中,这位服务员还将红色的皱纹纸用双面胶贴在白色的泡沫块上,以满足想吃红烧肉的顾客。弗洛伊德说:“每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儿童的行为,看上去都像是一个展开想象的诗人。”游戏情节的顺利开展,为幼儿情节的深入打下了基础。小小的一个材料的巧妙提供和运用,积极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p#分页标题#e#

在幼儿游戏中运用丰富的材料,对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让幼儿带着兴趣、自主地、积极地作用于环境,动脑动身,展开活动。在自主游戏中,幼儿体味成功感、挫折感,尝试解决冲突,满足情感交流,积累各种体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能力。幼儿游戏着,学习着。幼儿的个性应得到广泛的发展,这包括促进其想象力、主动性与自主性的发展。教师要认真对待幼儿的游戏材料的投放,要从幼儿发展的高度看待游戏材料,要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不断地将各种材料充实到游戏中去,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发展幼儿的游戏情节,让游戏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畅想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