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时间:2022-05-14 11:41:10 关键词: 中小学 音乐教学

摘要:要想有效改变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使其迈向一个全新的阶段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为此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以及广大师生做出共同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另一方面要结合现状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从而不断推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获得良好发展。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中小学音乐课本所选的歌曲一部分可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另一部分可保留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当代优秀儿童歌曲的创作量不大,适合学生演唱曲目更是太少。现有音乐课本的理论等内容过于专业化,使学生不易接受。我们的教育应从单纯的唱走向多元化,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带给我们新的启发。21世纪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现代音乐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切都要以务实求真为基础,我们的音乐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前言:21世纪已经不再允许我们使用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了,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也应该发生某些变化呢?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们针对弊病作如何改进?音乐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乐。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的地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上的老师们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飞翔……

关键词: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思考

今年亮相春晚的一首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让处在音乐干涸期的流行乐坛为之一震,成为此次春晚的一个亮点。《老鼠爱大米》以其诙谐、风趣的歌词和简单明朗的旋律走进了万户千家。而我们的音乐课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现在的学生所喜欢的呢?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的课本过时了,也不是说让我们的课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歌曲因其大众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听众所接受。因此,选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学音乐课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对于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应予以保留,虽然这些歌曲离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得遥远。但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将传成下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下面再来谈谈关于音乐创作的问题。众所周知,儿童歌曲的创作后的利润是非常的低,而创作一首流行音乐,再经过包装,它的利润将成倍增长。因此,当今乐坛总趋势是创作儿童歌曲的作家越来越少,而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们”的专家作何感想,连让孩子们唱的音乐都没有,还谈什么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歌曲竟然还是那些70-90年代的儿童歌曲,而近年的虽为数不多却也不乏优秀的儿童歌曲却没有或几乎没有选入现在的教材,更别提音乐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优秀歌曲的数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的教材更新时间根本无法保证,造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外部设施的缺乏,使我国的广大地区的音乐教育形同虚设。这是我国的各级官员们特别是打着“孩子至高”应旗号的人们应该认真检讨反思的。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今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而几乎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课程,不是中小学音乐课就不该介绍这些内容,是在是因为其难度以靠近音乐专业本科教学难度。这一点似乎是受大浪潮(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被填塞满了诸如音符、休止符、音阶、音程、和弦、调、调式、曲式以及数十种音乐记号,并视唱带有一个、二个、甚至三个升降号的曲调,听辨音程、和弦、调式,听写旋律,分析曲式等等。这种状况,使得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由于无法逾越“双基”高墙而面对音乐产生自卑与冷漠心态的失败者。我们进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却也很好回答的问题。为了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这种填鸭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伤悲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的老套教学法以不能再适应如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们感到厌倦。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从学堂乐歌发展起来的,而当时的学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传心授,这是由当时的教学环境所决定的,而如今,处于21世纪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乐教师还用这种老式的教学法那才是贻笑大方。首先,我们的了解音乐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既然它是听觉艺术,听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风同志在其《音乐教育改革刍议》中提到的那样“当务之急首先要改变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结构。改革‘以歌唱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特别要注意‘听比唱更重要的规律’。”

认识到了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后,我们的老师们应如何改良我们的音乐教学法呢?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1895-1982)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种用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几点: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从本土文化出发;

5、适于开端;

6、为所有人。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在现代化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载有各种教学资料的音像带、视听盘和各种电脑多媒体光盘、课件等软件,已成为教学媒体的主流,成为极具特色的现代音乐教学设施与手段。在现代音乐教学活动中,这些手段与设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育与社会的融会贯通,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特点为:普及性强,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具有很深的感染力。因此,多媒体的普及带给老师们的应该是教学上的多元化。在信息量猛增的21世纪,老师们的知识和教学法的更新或许才是培养下一代的至关重要的内在的条件。

改良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希望我国全体国民都真真切切的关心我们的下一代,务实或许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途径和方法。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互动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想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进行问题的回答,需要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才能够实现,并且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够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尊重和关爱,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开展好互动活动,不仅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要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能够加强和教师或者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并且将师生间存在的感情投入到课堂的音乐教学中,从而全心全意的进行学习。例如在讲到《小鞋匠》这首歌时,教师可以以“活泼”为主题来构建课堂氛围。“活泼”就要求学生能够主动的活跃起来,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走到讲台参与表演。课前的准备工作中,教师制作一顶“鞋匠”帽子、一个“绅士”帽,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被擦鞋的“绅士”,让带着鞋匠帽子的“鞋匠”来表演擦鞋。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更好地把握教师教学内容。

二、创设相关的音乐教学互动情景

(一)创设游戏情境

学生处于小学阶段的时候,往往都比较的好动和爱玩,对一些新鲜的事物和游戏比较的感兴趣。所以,音乐教师在开展互动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情况进行教学的开展,在教材的基础上合理的将相关的游戏活动引入到课堂中来,丰富课堂的互动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游戏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教学的乐趣,将单一的音乐课堂教学变得多样化,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的进行音乐的学习,还能够加强对音乐的掌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比较受小学生喜爱的游戏,如唱歌接力比赛,将学生进行分组,有教师布置相关的游戏内容和规则,让学生全部参加到游戏中来,对获胜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还要鼓励失败的同学。例如在《邮递马车》这首歌的教学中,歌曲欢快、速度较快。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音级变化,体会变化音对情感的表达。教师可以设计游戏为“骑着马车唱着歌”,在作骑马动作的同时唱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歌曲的快乐。

(二)提出问题情境

小学生处于小学阶段时,求知心和好奇心非常的强,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问题情境来实现互动教学的开展。音乐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心,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得互动教学的开展更加的顺利。例如,音乐教师在进行动物说话这一内容的授课时,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进行“认识哪些小动物”的提问,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通过问题的创设引入新课。之后,教师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猜猜歌曲中都涉及了哪些小动物的名字。学生由于对问题存在好奇,就会对引入的歌曲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能够积极的参加到教师的互动活动中来,通过教学来寻找自己的答案。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教学效果更加的明显。例如,音乐教师在进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节内容的讲课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向学生进行提问:小船儿是靠什么前行的呢?谁见到过生活中的船桨呢?有没有同学会摆桨呢?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层层引入,能够和教师进行更好的互动,从而将音乐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之后再进行内容的讲述,使得新课成功的得到优化,导入的更加顺利。互动教学法优化新课之后进行导入,能够很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开展合作情景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需要重点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组织学生演绎情景剧。通过学生之间的共同合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情景剧的演绎,教师为学生分配好相关的角色和剧本,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内的交流,之后共同进行合作,将教师布置的互动任务完成好。学生通过合作,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合作意识,还能够提高音乐素养,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合作演绎情景剧是学生进行互动的有效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实现互动教学的开展。例如在学习《两只懒乌鸦》这首歌的时候,其歌词主旨是让学生们明白懒惰是不好的习惯,我们要做到珍惜时间,做一个勤劳的好孩子。歌曲的三个乐段主要表达的是惬意过活、懒惰推脱以及最后的自食恶果。三个乐段每段四句,四分休止符的应用更加增加了歌曲的幽默气息。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进行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应该采用互动教学法进行教学,丰富音乐课堂的内容,活跃课堂的氛围。在进行互动教学法的应用时,音乐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运用互动教学法优化新课的导入,创设情境,进行合作学习组织学生演绎情景剧。互动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非常的重要,必须加强对该方法的应用研究.

作者:洪卫 单位:房村中心小学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一、当代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虽然国家正式将器乐教学和音乐欣赏写入教材,但是在实际音乐教学中仍没有摆脱以唱歌为主,以基本乐理为辅助的教学模式,背离了审美教育的初衷。在音乐教育目的上,以应试教育为主,不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单纯追求高的升学率,艺术教育现阶段在中小学中已经成为了少数人学习的课程,还有一些学生学习艺术教育也是为了升学才选择这条路的。另外,在具体的音乐教学方法上,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主的

传统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自身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造成了在正常的音乐课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老师说了算。在这种环境下,对于中小学的学生来说,所受到的教育是被动的,许多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虽然在时间上比较长,但是对于音乐的认识与理解则还是停留在很低的水平,根本没有真正进入到音乐的世界中去。在中小学中,音乐的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帮助每一位学生提高各项基本素养,对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都有着很好的帮助。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国还是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所有的学校对考试成绩有着十分明确的要求,而对于音乐这种与升学无关的课程不够重视,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下,老师都会要求中小学生学习与升学有关的学科,甚至一些学校还会将音乐课取消用其他的主要课堂进行代替,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音乐教育十分不利。不过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国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一些学校也开始进行音乐教育,从而为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今后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二、对现阶段我国中小学音乐进行教学改革的意义研究

(一)对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具有很好的意义

众所周知,兴趣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是我们进行学习的重要动力。所以,在对中小学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一定要充分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从自身的认识上就愿意去学习音乐。音乐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掘每一个学生在音乐方向的天赋,加强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培养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并以此为基础,让每一位学生都建立起音乐的学习性格,把音乐真正的与每一位学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改革,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以此来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建立起对于音乐的热爱。

(二)有助于面向学生,发展全体学生个性

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能够在整体教育系统中建立起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最注重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注重考试。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加快,音乐的教学工作也能够得到较大的支持,从而帮助每一位学生更好的领略音乐世界的美好,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在中小学中的教师进行音乐教育时,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同制定出相应的学习方法,无论是学生的天赋好坏,都要进行耐心的教导,帮助每一位学生真正的认识音乐,引导他们通过音乐来表现自己的个性,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音乐的性质决定了该门学科是一个十分注重操作的学科,特别是一些技术性很强的音乐表现方式,比如创作、舞蹈等,都需要演出者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够在舞台上表现出来,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过就传统的音乐教育来看,我国所采用的方法把实践教学与识谱知识等进行了分享,这样一来,就把原本十分生动的音乐课变成了十分死板的识谱课,造成了音乐教学质量的下降。音乐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了真正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

三、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策略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要从原来的主角转变成配角,学生则成为主角,以此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美好的音乐教学环境,不应当在音乐课上还使用那些传统的说讲式教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破除学生对音乐的神秘感,使学生进行音乐的学习和创造。教学要选取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的音乐材料,使学生在富有自觉性和自主性的学习中感受音乐,逐渐培养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审美和情感内涵的能力。

作者:韩雅楠单位:宁夏大学音乐学院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小学音乐课教学论文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诉韵律美、直观美、意境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突出教学语言的韵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的是对着人的心灵谈话的艺术。”

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型中,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应注重的,然而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挖掘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则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歌词内容,进入歌词意境。教师采用朗诵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阴阳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以歌曲“早晨的歌”为例:甜甜的风,微微的笑,早晨的空气多么好,露珠儿闪,树影儿摇,一扇扇门窗打开了,晨光里书声琅琅起,大路上人们在长跑,树上的鸟儿也在叫,告诉人们要起早,啊,早晨好,早晨好,早晨的歌儿多么美妙,这甜美的音色,轻快的节奏,诗一般的语韵,将学生带入清新的户外世界,在迎接明天的太阳,这将会激励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这优美的朗诵韵律的激发下进行歌唱,定能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形象美

在歌唱中,许多学生五音不全,节奏不准,强弱不分,因而,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而在教学中,这往往是薄弱环节,学生也感到抽象难懂,兴趣索然。教师应借助语言的直观性,形象生动的启发引导。如讲音阶,用板书,画成级高不等的阶梯形,醒目标出半音关系的音级,并说明音的阶梯与普通阶梯的区别,再强调音高的顺序排列及mi、fa、ti、to间的半音关系,然后教师在琴上弹奏音阶,用这种直观的教学语言增添了学生兴趣,易于记忆。

三、讲究教学语言的意境美

法国名家卢梭说:“除绝少例外,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被描述的)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

在欣赏课教学中,讲究语言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

管弦乐曲“春乐序曲”这一作品展现了我国人民在节日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喜庆欢腾场面,欣赏这一作品,教师先播放春节序英的音乐,然后在这轻快动人的旋律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在节日的欢乐场面中,兴奋陶醉,使他们仿佛看到多姿多彩的秧歌舞、优美飘洒的农绸舞,滑稽活泼的民间杂耍,看到人们尽情地歌唱幸福的新生活,憧憬美妙的未来。教师再有意识的作意境的描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紧接着欣赏全曲,听完后再要求进行简短的讨论,描述节目中各种喜人热闹的场面,情景交融。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这样的经典名著,需先作较详细的乐曲介绍及内容介绍,挖掘作品的潜台词,并以强烈的感情色彩讲述作品。听了详细的介绍,再欣赏全曲,那抒情的引子音乐生动的呈示了,复杂多变高潮展开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再现了音乐美感,回味无穷,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协奏曲的深刻内涵,这样的欣赏课定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中小学音乐课本所选的歌曲一部分可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另一部分可保留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当代优秀儿童歌曲的创作量不大,适合学生演唱曲目更是太少。现有音乐课本的理论等内容过于专业化,使学生不易接受。我们的教育应从单纯的唱走向多元化,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带给我们新的启发。21世纪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现代音乐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切都要以务实求真为基础,我们的音乐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21世纪已经不再允许我们使用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了,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也应该发生某些变化呢?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们针对弊病作如何改进?音乐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乐。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的地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上的老师们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飞翔……

关键词: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思考

今年亮相春晚的一首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让处在音乐干涸期的流行乐坛为之一震,成为此次春晚的一个亮点。《老鼠爱大米》以其诙谐、风趣的歌词和简单明朗的旋律走进了万户千家。而我们的音乐课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现在的学生所喜欢的呢?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的课本过时了,也不是说让我们的课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歌曲因其大众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听众所接受。因此,选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学音乐课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对于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应予以保留,虽然这些歌曲离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得遥远。但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将传成下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下面再来谈谈关于音乐创作的问题。众所周知,儿童歌曲的创作后的利润是非常的低,而创作一首流行音乐,再经过包装,它的利润将成倍增长。因此,当今乐坛总趋势是创作儿童歌曲的作家越来越少,而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们”的专家作何感想,连让孩子们唱的音乐都没有,还谈什么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歌曲竟然还是那些70—90年代的儿童歌曲,而近年的虽为数不多却也不乏优秀的儿童歌曲却没有或几乎没有选入现在的教材,更别提音乐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优秀歌曲的数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的教材更新时间根本无法保证,造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外部设施的缺乏,使我国的广大地区的音乐教育形同虚设。这是我国的各级官员们特别是打着“孩子至高”应旗号的人们应该认真检讨反思的。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今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而几乎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课程,不是中小学音乐课就不该介绍这些内容,是在是因为其难度以靠近音乐专业本科教学难度。这一点似乎是受大浪潮(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被填塞满了诸如音符、休止符、音阶、音程、和弦、调、调式、曲式以及数十种音乐记号,并视唱带有一个、二个、甚至三个升降号的曲调,听辨音程、和弦、调式,听写旋律,分析曲式等等。这种状况,使得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由于无法逾越“双基”高墙而面对音乐产生自卑与冷漠心态的失败者。我们进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却也很好回答的问题。为了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这种填鸭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伤悲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的老套教学法以不能再适应如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们感到厌倦。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从学堂乐歌发展起来的,而当时的学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传心授,这是由当时的教学环境所决定的,而如今,处于21世纪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乐教师还用这种老式的教学法那才是贻笑大方。首先,我们的了解音乐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既然它是听觉艺术,听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风同志在其《音乐教育改革刍议》中提到的那样“当务之急首先要改变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结构。改革‘以歌唱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特别要注意‘听比唱更重要的规律’。”

认识到了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后,我们的老师们应如何改良我们的音乐教学法呢?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1895—1982)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种用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在现代化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载有各种教学资料的音像带、视听盘和各种电脑多媒体光盘、课件等软件,已成为教学媒体的主流,成为极具特色的现代音乐教学设施与手段。在现代音乐教学活动中,这些手段与设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育与社会的融会贯通,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特点为:普及性强,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具有很深的感染力。因此,多媒体的普及带给老师们的应该是教学上的多元化。在信息量猛增的21世纪,老师们的知识和教学法的更新或许才是培养下一代的至关重要的内在的条件。

改良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希望我国全体国民都真真切切的关心我们的下一代,务实或许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途径和方法。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 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 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显然, 过去单因子的研究只能提高某一方面的质量,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 模式上进行研究,即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 音乐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等。

一、回顾与分析

1.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 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 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

2.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 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 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 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 式”的。

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 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 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 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 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 ;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 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 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 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 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 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

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络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 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单因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 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报导,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3.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

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 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 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 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 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 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 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 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体系与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都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 .我们可以将这些体系的教学模式简约为如下图式:

奥尔夫教学模式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

曼哈顿维尔课程的五个教学环节:

自由探索有指导的探索探索性的即兴表演有计划的即兴表演强化

综合音乐感教学活动模式为:

附图{图}

三、音乐教学策略

1.德育与美育。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 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 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2.生动与主动。

“生动”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 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 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音乐教 学必须生动与主动。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

论文关键词: 中小学 音乐教育 德育

论文摘 要: 德育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较为重要的功能,然而这一点却经常被中小学音乐教师甚至学校所忽视。本文从音乐课程设置、音乐实践活动和学校音乐氛围营造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的途径。

在中小学教育中,音乐学科除了具有与其他学科所共有的认知及教育功能外,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等许多方面,还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课程要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潜心研究教育理论,大胆进行教育实践,深入挖掘音乐课程资源,充分发挥音乐课程的德育功能。我对此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安排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渗透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气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它们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藏。那些历史题材的作品,特别是那些表现中华民族的自强自尊、乐观向上的信念的优秀音乐作品,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及促进学生自立自强、奋发有为的精神是非常有利的。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如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的抗日战争,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展现了抗日必胜的光明前景。这部融交响性、写实性于一体的气势磅礴的大合唱,既有中华民族的英勇气魄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群众性的特点。中学课本所选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一段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歌曲,其快速大跳的动机与逐级扩张的音型,生动地表现了中国游击队员们为保卫黄河、保卫中国而战斗的英雄形象。这样的优秀作品,无论是演唱还是欣赏,都给人无穷的力量,收获激情的体验。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人的心灵接受美和艺术的效率远远胜过接受一个不喜欢的单调的说教。音乐课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听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着眼于情感体验,并指导学生学唱、背唱其中优秀的主题及段落。学生的感性材料积累多了,逐渐有了自己的鉴别能力,自然会被优秀的民族音乐所吸引,继而自觉领会、挖掘其中的内涵,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成为学生确立人生观、世界观的有力支撑。

二、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集体活动如合唱、合奏、音乐游戏等,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体会到只有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才能把活动开展好。这样,将思想教育融于音乐训练之中,不仅使学生受到了集体主义教育,而且提高了音乐能力。例如在合唱教学中,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多听优秀的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让学生分小组练习不同声部的旋律,熟练后再集体协作合唱,理解合唱的要领,要求每位学生在声音状态、力度变化、口型和呼吸、起声、收韵等方面都尽量一致,各声部声音要均匀,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活动。在学校的拉歌比赛中,学生忘情地歌唱,在齐唱班歌的时候自信而骄傲,大大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意识得到了提高。

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求每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而这种动力又来源于学生对美妙音乐的憧憬和向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引导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艺术作品而团结协作,从而使每位学生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

三、充分利用音乐资源,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充满艺术文化氛围的教育环境,可以使人身心愉悦,成为广大师生共有的精神财富和沟通情感的桥梁。恰当利用音乐资源,有利于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例如,早晨,清新、纯净的乐曲(如《校园的早晨》、《朝景》等)陪伴师生走进校园,可以使新的一天充满活力;午休时,抒情、徐缓的音乐(如《美丽的梦神》、《摇篮曲》等)可以为学生的梦境增添浪漫的气息,提高睡眠质量;写字课上,典雅、古朴的乐曲(如《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等)隐隐响起,会使学生有一个恬淡的心境。“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身心愉悦,定能由美生爱,激发热爱学校、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和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感。

当然,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德育功能还不仅仅体现在以上几点,它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使学生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音乐教师要通过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尊重学生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能为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人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发挥音乐课的德育功能,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调查研究

0.引言

一直以来,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难以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较为松散和随意的现状,缺乏严格的教学要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必须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打开学生情感的大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获得良好发展。

1.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

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依据科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器官、大脑等组织细胞在音乐的作用下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优美动听的音乐能够促进人的左右脑保持协调,大大增强了大脑的记忆功能。同时,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均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有效增强了其感知力和创造力。其次,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除了要教授歌曲的韵律之外,还要讲授歌曲的文化创作背景和情感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文化情怀和精神素养。第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音乐的学习通常在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这一氛围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保持专注和热情,无意间锻炼了学生认真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促使学生朝着更加自由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2.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

2.1音乐教学难以得到有效贯彻

目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中小学对于音乐教学认识不足,因而均把其设置为与正式考试科目无关的课程,有些学校的音乐课程只是摆设,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经常被其他主课程占用,音乐教育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教学实践难以得到有效贯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虽说,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但学校并未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用于音乐教学的投入,日常音乐教学依旧出于突击应付状态,教学成效得不到有效的凸显。

2.2音乐教学师资不够雄厚

由于中小学音乐教学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促使音乐教学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尤其是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教研性人才比较匮乏。虽说不少学校已经采取相应措施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但与其他文化课教师相比,其差距较大,在知识面以及教学能力方面仍需进一步拓宽和加强。

2.3音乐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又要不断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为此音乐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把握极其重要。合理且有效的音乐学习方法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然而,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和单一,对于音乐的学习主要停留在教唱层面,难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策略

3.1加强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

要想有效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首先应该从加强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开始着手,不断提高全社会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和课程的认知。中小学音乐教学处于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其主要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对于有效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2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和投入,尤其是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中小学地区,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音乐教育所面临的资金不足和设备短缺等问题,在保证学校基本教学正常运营的情况下采购相应的教学设备。与此同时,要确保音乐教师的待遇与其他学科教学教师的待遇处于同等地位,不断完善其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促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3.3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

要全面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充分挖掘教师的师资潜力,这就要求教育机构要善于合理布局,对中小学音乐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其次要不断促进教师进行合理流动,例如可以返聘退休老教师进行跨校兼课,同时在教育集团和校际之间实施音乐教师的双向流动。再者,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定期的职业培训。一来中小学要尽量为教师多提供学习和深造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二来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教学交流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促使教师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技能。

4.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有效改变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使其迈向一个全新的阶段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为此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以及广大师生做出共同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另一方面要结合现状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从而不断推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获得良好发展。

作者:朱男 单位:海门市汤家初级中学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示范教学作用

摘要:

为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的质量,各界相关人士也不断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可以通过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其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的显著效果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认可,本文就从示范教学的特点、类型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三方面来阐述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应用示范教学法的作用。

关键词:

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示范教学法应用;作用

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示范教学作为一种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解重点难点动作,极为有效的进行音乐学习。音乐教师培训采用示范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员内心建构其自己对音乐认知图式。

一、示范教学法的特点

音乐一门艺术,同时更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培训者自身对于音乐高要求的标准性与引领性对音乐教学培训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示范教学法本身就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直观性等特点,培训者在实际的学员培训中所讲授的技巧、方式都直接影响着最终的音乐培训质量。其次,示范教学是通过导师的教和学员的学,两者密切配合来共同完成的。

二、示范教学法的重要性

在进行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示范教学培训前,各位教师已经具有了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示范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音乐作为一种表现型艺术,教师精彩的师范表演很大程度上可以能吸引学员的注意力,继而激发学员内心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让学员领会到音乐学习技能,以此调动学员掌握音乐技巧的主动性,示范教学可以有效激发起学员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建立导师与学员和谐的教学关系。

2、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由于师范教学自身所具有的直观性以及灵活性和针对性,使学员在掌握技巧要领上更为容易,能够让学生直观的进行分析、尝试、对比。一来节省了大量时间,而来又能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可谓事半功倍[3]。(张波.浅谈“示范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魅力[J].职业,2014(5).)

三、示范教学的主要类型及作用

1、完整示范

所谓完整示范,则具体是指是指经过教导师进行音乐完整示范,学员亲自看和听,最终使学员在脑海里音乐作品在原有的音乐理论知识上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印象。在音乐教学中,导师通过整体的艺术形象对学员进行引领,可以让学员从思想内容、情感等不同方面对音乐作品产生完整的印象。让学员对要学习的内容建立表象,激发学员制作的兴趣。完整示范将音乐的感染力充分展示了出来,而音乐的音响以及形象能够让学员对音乐作品的整体产生直接的视听印象。比如可以通过舞蹈表象的学习进而整体性的掌握音乐节奏、韵律等。

2、分解示范

分解示范主要针对的是培训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分解师范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其最终的目的就是突破培训内容中的难点以及重点。分解师范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将教师的示范彻底融入到学员的自主训练中去,也是一种教导师的教化转变为学员的音乐学习的思维过程。分解示范动作可以对于难点进行一步步的分解,将其细化,进而让学生直接的观察动作要领来提升学习质量。对于不同的歌曲,导师可以将其主要旋律、主要部分单独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示范。导师在教学中为达到让学员完全掌握学习重点难点,就应该在分解示范过程中表现的更加形象、具体,每一次导师分解示范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以此来帮助学员真正的体会、理解音乐作品[2]。(张文娟.“示范法”的运用——兼答青年教师的询问[J].音乐天地,2016(3).)

3、对比示范

通常所说的对比示范教学是指:教师讲解音乐作品过程时,通过运用不同力度或者演奏方式,来对比正确与错误的形式。如此一来,让学员自己去感觉、体会两者之间的差别,同时纠正错误的唱法,提高学员的听辨能力。一方面能够让学员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全貌,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也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在初步学习声乐时期,教师规范性的演唱,从学员自身来讲是对声乐一个最初的认识以及感知,其次导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可以针对学员的发声状况,使用错误的方法模仿学员通常可能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包括声音。这样可以让学员在大脑中记住错误的发音,进而辨别和领会演唱技巧。

四、采用示范教学的相关注意事项

示范教学在实际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作用较为显著,其重要性更是不容忽视,但是示范教学在实际音乐培训教学运用中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做足示范教学前提准备

介于音乐学员的整体实际情况,导师在进行每次培训之前,最好是通过任务引领驱动教学的方式来展开培训工作。并且导师在展开示范教学前,一定要充分分析学员学习中的难点以及重点,将此作为示范教学的目标。对于学员提出的公认难点,导师要进行自主探索,通过最容易让学员接受以及理解的方法进行示范。

2、示范教学要精美

导师标准、优美的示范表演不仅使学员进一步深入的感受艺术之美,更能有效激发其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导师在师范教学过程中,导师课堂上的正确示范,均来自于课前的充分准备及自身的良好音乐基础知识。标准的示范对教师是一种严格的要求,对于学员来说更是一种负责的态度。所以导师要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音乐专业水平,继续加强以及巩固基本功。

3、把握时机

导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员进行提示性指导,可以针对同一项技术要领学员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学员表演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以及确定,这样也有利于发挥学员自身能力点评,对于学员有争议的技术要领,导师再进行准确到位的示范,不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使得导师与学员进行了互动[1]。(文剑.运用示范法,搞好高师器乐教学[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五、结束语

培训导师在教学中良好而准确的示范,直观并且形象,不仅可以促进学员更好的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而且能够使其在中小学课堂中教学的功效更为深刻,在技能技巧的训练方面同时也起到催化作用。本文从示范教学法的特点和示范教学三种类型以及示范教学实施的相关注意事项三方面总体来阐述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应用示范教学的作用。音乐作为一种表现型艺术,其教师则首先应该具备较强的音乐功底以及表达技巧,才能够更加完整的诠释这门艺术。

作者:韩江月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多媒体技术教学中小学音乐论文

一、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

(一)演示型多媒体。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是最早在音乐课中被使用的。这种课件的特点是“按部就班”,根据程序的设定一步步地演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发挥出其特有的演示功能。如: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歌曲《小小雨点》一课中,先让学生欣赏一段春天美丽景色的媒体画面,教师随着音乐朗诵主题诗。接着,教师随着种子发芽长大的媒体画面进行范唱,当欣赏范唱时,学生们都会不知不觉地随着音乐轻轻摇动身体,露出美好的表情,体会歌曲轻松活泼的特点,也从音乐及画面中体验到春天的美。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演示型多媒体发挥了其特有的功能,使所有的学生都陶醉于优美的春景中感受着动听的音乐,如同投入到春天的怀抱一样。

(二)交互式多媒体。

交互式多媒体课件与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和实用性。打破了“按部就班”的死板性操作方式,它可以把所要教学的各个内容同时呈现在同一界面中供教师和学生随意选用,内容可以随时便捷地相互切换。

(三)网页式多媒体。

概括地说网页式课件是一个不同程度的资源库,资源库中的内容以网页的形式呈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各自的需求随意浏览、下载。

二、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功能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对新信息进行主动的认知与加工的过程。如在教学《小白船》这首歌曲时,识谱往往是最令教师头疼、学生害怕的教学环节。我在教这首歌曲时,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采用一片叶子随着音乐优美旋律的起伏逐一出现的形式,使旋律中的附点节奏、装饰音都变得直观而有趣。学生们对媒体的设计感到新奇而兴奋,都迫不及待地想一展歌喉。从而达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适时使用多媒体,激励提高,变“解决问题”为“再生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意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交流的能力。因而,整个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以达到“解决问题”为目的,为了学而学,遏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真正的探究性学习,应该从传统的“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学习模式。如教学《快快长》这一课时,多媒体出现一段由flash制作的“小芽长大”的动画,学生观看了这段动画以后对小芽长大的过程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每个人都相当兴奋,各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提出你能不能用你的形体动作把刚才动画中的情景表现出来呢?随着问题的生发,学生们开始即兴地创编表演。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多媒体课件发挥了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作用,在教学环节中画了点睛的一笔。

(三)充分使用多媒体,拓展思维,变“课内学习”为“课外延伸”。

教材上的内容容量较有限,所以在学完课文内容以后,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拓展。如《草原上》是蒙古族的一首歌曲。教师可以预先找一些有关蒙古族地区的地理、人文、建筑、当地人的生活习性以及蒙古族的音乐、舞蹈资料发在局域网上,请学生在课内自己上网查找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展示。也可以请学生直接上英特网查找有关蒙古族的资料,还可以从蒙古族的音乐拓展到其他民族的音乐、舞蹈上。通过多媒体技术做到“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已经走进校园。很多音乐课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有些是教师自己制作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往往是较简单的。而大量的区级、市级展示课、教学评比课中的多媒体课件均是音乐教师设计,由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所制作。这些课件往往是很精彩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应该把各自现如今所拥有的一些较好的多媒体课件有组织地集中起来,组成一个较有规模的多媒体资源库,为音乐教育事业发挥其独有的作用与功能。

作者:王伊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音乐教学视域中小学音乐论文

1、对小学生音乐情感能力的培养

对于语文、数学等一些基础学科来讲,小学音乐这一学科就显得不是很重要了,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升学考试中,音乐并没有被列为主要的考试科目,使得家长以及学生都没有认识到音乐学科的重要性。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音乐学科不被重视的现象必须要进行制止,因为在音乐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间接地促进学生很多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培养。此外,对学生音乐情感以及音乐能力的培养是音乐学科教学过程中情感化以及审美化的一个主要标志。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影响因子就是小学生的情感,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情感的培养不但是音乐审美感受的一种动力,也是音乐教学的主要教育方向。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培养、教育的过程中,要紧紧地把握这一原则,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激发一下学生的情感火花,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将学生带入到一个美好的意境中。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培养的过程中,要将小学生的情感因素考虑到其中,这是因为一切音乐审美的活动都是从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开始的,并且情感因素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是非常奇妙的一门学科,这主要是因为不用的音乐有着不同的节奏、旋律以及力度、速度等,这些构成音乐的特性的要素可以通过不断地变化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让学生用心聆听完整的歌曲,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厌烦的心理,并且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唱歌的欲望,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推动力。一般来讲,不同的音乐其所蕴含的情绪情感是各不相同的,需要听者去细细品味。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有时并不需要增加文字的介绍,将学生带入到音乐的世界中,让学生用心去聆听音乐远远比用枯燥无味的文字对音乐进行介绍要更有效,更能让学生领会到音乐的内涵以及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2、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

我们通常所说的感知能力主要是听觉与视觉所带来的一种效果。对小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音乐的音调;(2)音乐的音色;(3)音乐的力度等因素。要让学生用心去感知、认识声音。当让小学生学会聆听以上这些因素以后,可以准确地听出音乐的旋律并且还能分辨出音乐中的人声或是各种乐器的声音,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听觉敏感性以及选择性。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听觉的培养以后,还需要对小学生的音乐视觉进行培养,通常情况下来讲都会在发声的练习中或是视唱的过程中,对小学生提出依据视谱进行歌唱。在培养小学生视奏的过程中要做到一目十行。通过这种培养方式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速视的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学习与运用保持一致。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学习的知识转变成其自身的技能。当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这种技能以后,就可以逐渐地掌握识谱以及唱歌的能力。同时音乐教师必须要将其讲授的内容与练习的内容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3、培养小学生科学的出声方法

通常情况下来讲,不同的人其嗓音是不一样的。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描绘人的嗓音,就是嗓音是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一种奇妙的乐器。所以在学习发声的过程中必须要先了解发生的原理,才能用嗓子这一乐器充分地表现出音乐。

4、深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扩展能力有重要的两点因素是: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我们也都了解音乐与文字的表达是有一定区别的,文字可以明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维、概念与思想。但是这种方式是音乐做不到的,音乐没有明确的表述,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知的,同时对人们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人们对音乐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是需要通过联想的,所以只有引起共鸣才可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5、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通常情况下来讲,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能力,一旦将小学生的这种能力培养出来,这种能力就会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增长,同时对今后走音乐之路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这种能力也不仅仅局限在欣赏教材上音乐作品的能力,也应该对音乐的视野进行不断的扩大。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与小学生的听音训练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6、结语

通过以上几点叙述可知,专业的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与教学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同时要有机地将专业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以及文化知识等结合在一起,同时要将这些与教学方法相互补充。同时还要对小学生的音乐能力进行不断的培养,力争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知到音乐的魅力,这样就可以使得小学生在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的同时健康地成长。

作者:王丽 单位:吉林省辉南县实验小学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音乐教学综合素质中小学音乐论文

一、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可以说是扣人心弦,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蹒跚学步的孩子,人人耳熟能详,从1958年问世以后,就传遍大江南北。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唤起了很多人的记忆,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情感,听完这首打动人心的歌曲以后,让很多人泣不成声,这首歌曲堪称一枚重量级的催泪弹。这首歌曲对于刚刚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适合的,学习音乐、德育双管齐下,很多学生学会了这首歌曲之后,学会了向自己的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二、注重特长生的培养

(一)教学要科学

科学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身心愉快,迅速地掌握弹奏的技巧,要让学生注意小节之间的呼应,旋律和清晰、有力的跳音进行穿插。轻盈的触键,体会感觉;指尖肌肉必须绷紧,养成习惯;具歌唱性的小节要反复地倾听,认真体会与“跟读“,一定要体悟音乐中的每一个小节的高潮和音乐整体热烈的气氛之汇集核心,演奏低声部的旋律要有重感,高声部要流畅,中声部要连贯,踏板的应用要恰到好处。

(二)师生须互动

音乐是心的弦歌,是心的活动,音乐和其他的学科比较起来,更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的情绪能够直接感染学生,师生之间如桴鼓相应,似影随形,教师教的用心,学生学得投入,音乐教学本身就共同演奏了一曲动人的音乐之歌。

三、鼓励音乐素质较差的学生,使欣赏课鲜活

在很多情况下,一些歌唱水平、弹奏水平比较低的学生不喜欢表现自己,多数是欣赏别人表演,学生的这种现象都归结于“自信心”问题,他们都是怕表现不好了受到教师的指责或者受到同学的嘲笑,教师要明确地告诉他们,他们能行,老师相信他们,期待着他们。音乐教学,要活泼生动,要破臼除窠不拘一格。在欣赏课中,我提前让学生回去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歌曲,然后课上举行主题音乐会。在课中,根据课本内容,教师演唱或演奏学生收集回来的歌曲,学生自己演唱或演奏,唱得不准确的学生也加入其中,这样课本内容和学生收集的内容穿插进行,一节枯燥的欣赏课就变得鲜活了,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会需要欣赏的音乐内涵,学生情绪高涨,师生互动、平等和谐,学生也会感觉幸福盈满。

四、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法的变化

新课标指引音乐教学,教师教学方法得到诸多改善,新的教学方法焕然一新,原本的“灌输”变成了“引川归海”“送水上门”变成了引导“挖泉”,音乐教师也由“设计型”转为“引领型”“向导型”,音乐教学提倡民族化,注重以生为本,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潜质,在差异化中发现优秀,在和谐的教学当中因材施教,提倡学生学习,教师也同时学习,或者说教师提前学习、教学相长;注重单向信息交流到注重综合信息交流的转变;教师和学生平等相处,教师的地位不再居高临下,而是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和学习,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和学生和睦融洽。新课改背景下,音乐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方法的变化,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课堂效果大为改进。

(一)善美兼有的价值

孔子听了尧的音乐《韶》,赞曰:“尽美矣,又尽善也。”听了周武王的音乐《武》之后,评曰:“尽美矣,未尽善也。”也就是说,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对完美的音乐艺术制定了一个标准,那就是“尽善尽美”。我们教师要根据多种情况,依据教材进行音乐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尽善尽美”,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共鸣,养成他们终身学习音乐的意识,丰盈他们美好的人生。

(二)德育的意义

德是善的根本。音乐教学中,德育无处不在。例如,在第一册第六课民乐合奏《三个和尚》,教师问: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让学生讨论,启发学生理解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欣赏第二课《快乐的一天》,学生通过教材中提供的图画看到了一天的生活、学习。欣赏完后,问一问,你知道中国没有解放以前,学生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欣赏《共产儿童团歌》,通过欣赏,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领悟到要珍惜时光,发奋学习,努力成才。欣赏结束后,我让大家谈谈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对比,增强了对“共产儿童团”的认识,同时更体会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温暖,大大增强了热爱祖国之情。

五、结语

总之,音乐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要一心营职,知机识变,为学生的成长竭尽微忱,贡献全部的光热。

作者:王丽娜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山尹村镇龙凤湖学校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娱乐式游戏教学中小学音乐论文

一、营造游戏气氛,打造愉快课堂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小学音乐教学如果仅仅设置成音乐歌唱课程或者欣赏课程,那么就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和创造力。创设游戏教学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打造愉快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妈妈的歌”这一单元音乐知识时,教师结合《摇篮曲》《烛光里的妈妈》《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游子吟》等歌曲进行对比欣赏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取个人演唱、小组合唱、师生互动演唱等方式进行不同形式的歌唱表演,再进行小组角色扮演,开展学生自主音乐表演活动。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并有感情地实施角色表演,在表演过程中积极合作与互助提升,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和创造性音乐活动中。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歌唱和表演,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沟通,使得学生能够大胆地诠释自身对音乐的感悟,通过欣赏、歌唱、表演等不同形式,展示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同时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感染力。

二、自主编排游戏,激发创新意识

小学音乐课程的开设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感受、欣赏艺术,提升艺术欣赏能力,借助艺术熏陶和感染学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小学音乐教学应该重视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游戏教学,挖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自主编排游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提升。娱乐式游戏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实施合作互助自主编排游戏策略,能够巩固学生音乐基础并提高素养。例如:苏教版六年级有关于“鼓乐传情”的音乐教学主题,在该单元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鼓乐的表现功能,激发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其次通过听、讲、敲的形式,感知和体会民族鼓乐丰富的节奏感,欣赏它的意境美。最后,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游戏编排和创造,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创造。基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和创编游戏,在创编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的感悟。编排游戏过程中,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敲击完整的《将军令》,之后引出主题游戏活动《敲起我的小木鼓》。分小组展开竞赛游戏活动,每个小组配备四个小木鼓,配合音乐的节奏与风格,展开鼓乐的敲击、演唱,表达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并伴随一些动作与表演,展示学生的个性与魅力。结合娱乐式、竞赛式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充实自己的音乐知识,感受民族鼓乐的魅力。

三、角色扮演游戏,鼓励交流合作

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需要,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促进学生参与交流合作,与其他同学、教师互动探究,展开共同的学习与提升。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表演氛围,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实施情境创编与表演,从而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游戏角色的扮演过程中,用心感受和领悟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深入到角色情境中,更深刻地感悟和学习音乐,表达自身内心的音乐情感。借助角色扮演游戏学习策略,能够表现学生认知基础和个性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融入到音乐学习与表演过程中,更好地体会音乐情感,也能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以及创造力、表现力的综合提升。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甜甜的秘密》时,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分小组选出扮演老师和学生的成员。通过小组内学生演唱、表演等形式,唱出歌曲中的急切、神秘的感受,同时由角色扮演,展示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表达出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或者收集关于戴着红头巾的妈妈辛勤工作的主题视频,将《妈妈的红头巾》作为配乐,展开角色扮演,由担任“妈妈”和“孩子”的学生分别扮演角色,展现出音乐作品中角色的思想感情。通过角色扮演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形象的表现过程中,更好地展现出音乐的艺术魅力。角色扮演是一种基于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后的音乐表演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实施角色扮演,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深化对音乐的感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展开舞蹈、音乐、文学等多元化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自信心与合作互助意识。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实施娱乐式游戏教学,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下,感受音乐、创造音乐,能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与表现能力。音乐娱乐式游戏教学为小学音乐打开了新的教学思路,融趣味化、科学化、知识性于一体,促进了小学音乐教学的稳定发展。

作者:王珂 单位:江苏淮安市新区实验学校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小学综合性音乐教学探析

摘要:综合是一种复杂、灵活的组合,音乐作为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种类和学科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本身具有着一定的综合性。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如何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育者去不断思考和研究的。

关键词:综合性;音乐教学;情境;教学组织形式;对话;评价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校音乐教育中倡导综合性教学不仅是我国近年来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一项成果,也是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尤其是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更是明确阐释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小学音乐课程如何进行综合性教学进行了阐述。

一、优化学习环境,创设情境

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最为形象、最富美感、最为生动的文化。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音乐为主体,以音乐以外的姊妹艺术和相关文化为依托创设相关情境,通过情境的渲染可使得学生主动去建构相关的音乐知识体系。情境教育运用音乐作品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场景还原,哪怕是教师掷地有声的生动描述,它能把跨度宽阔的教学空间,用各种暗示的手段加以联动,感知情境。学生进入情境之后,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的纽带和驱动作用。情境显示的美感,学生几乎会不假思索地接受,并持续的关注,从而激起相应的情感。在移情的作用下,学生的情感会逐步加深,最终通过情感的弥散,渗透到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此外,学生若能在情境中担当或扮演角色,并以曾经经历的熟悉的事物作为背景,这种“有我之境”,可以产生一种巨大且无形的导引效应。其过程可概括为“进入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表现角色---自己与角色同一,产生顿悟”。1

二、变更教学观念,合理设计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学双方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精心活动的结构。它主要研究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双方建立信息交流与反馈等联系的组织结构。长期的传统灌输式、机械式的技能或教唱教学、解说教学显然不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长此以往,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会被磨灭。在音乐综合教学中选择教学方法要切实教学实际,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设定。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出现教学方法不准确,未把音乐学科内部知识、艺术之内或者非艺术的知识进行方法罗列及合理有效的利用。如:有些教师习惯于利用文学诗歌知识让学生在音乐中反复吟诵,却忽略了把诗歌与音乐的韵律之间联系起来;利用美术知识让学生在音乐中画画,理解歌词或者乐曲的含义,忽略了无意义地运用直观教学;利用地理知识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忽略了地域差别形成音乐差异的意义等2。教学效果收效甚微,甚至形成教学负担。音乐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参与、体验、创造、聆听、欣赏音乐的过程。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程实施之前要在对教材特点的理解钻研和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上下功夫。教师合理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抓住音乐综合的主体和核心,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加以引导,对课堂的调控要画龙点睛,提纲掣领,使教学有效,而非作秀。

三、鼓励对话精神,提高学生多元化音乐思维

对话的原意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方式,属于一种纯粹的语言现象。而今,对话已经不局限于语言领域,而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隐喻,是一种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共生共存、共同创造的基础上,以交往沟通为方式,以意义生成为主旨,促进主题取得更广泛的视界交融的意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更应该鼓励对话精神,包括人与自然的对话、人与音乐、与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对话、人与生活的对话、人与自我的对话、人与环境的对话、人与人(生生、师生间的对话)等。在学生与音乐和相关学科文化信息的对话中,并非只是单方面吸收学科中所负载的信息,而是让学生在多领域的音乐体验过程中,将各种与音乐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激活,同文本意义发生着碰撞,这种碰撞性质是开放的、自由的,而不是预设的,它在进行中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应当培养学生在综合性音乐活动中,产生于音乐及相关学科对话的能力与意识,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多角度、多层次地与之进行交流。教师作为引导者与学生融为一体,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教师要谨慎地发挥好“解释”“引导”作用,切不可将音乐的意义与各门艺术公式化的对应起来,而是应当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积极地去寻找各式各样的属于自我的合理图解。此外,生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其实也是合作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智慧与情感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它的意义在于资源互补和思维共享,音乐课堂必然也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动态画面。3

四、互融评价方式,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人类的知识表征与学习方式有多种不同形态,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且特点的智力学习方式,所以个别差异在教学中必须受到重视。如果只是用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来评价教学必定非常局限。传统音乐课堂中,往往许多教师没有以鼓励音乐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出发点,而是片面进行简单评价,评价语言单一、乏味,没有目的性。无效的评价则会导致学生失去积极主动思考、勇于展示个性、表现自我见解的过程。如果评价内容指标更过关注学生的“唱得好坏”、“跳得好坏”等,那么就会忽略很重要的参与创造和实践的过程,音乐教师在评价中要避免注重特定的结果,不能用唯一的标准和模式来评价不同学生的不同体验和创意,要注重学生兴趣、态度、审美观、价值观是否在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强调整体性评价,弹性评价和人性评价,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潜能和音乐审美、表现及创造。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评,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和正确的价值导向。中小学音乐教师应科学合理且有效地运用综合性教学手段,坚持以人为本,拓展儿童的知识面,开阔其艺术视野,使之更加完整、准确、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与表现音乐,终身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在美的音乐中得到熏陶和提高。

作者:龙叶敏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诠释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摘要:面对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当音乐教育取得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到农村音乐教育上。湘西农村音乐教育观念陈旧、师资力量不足、设备落后等现状日趋明显,针对这一问题,我对其展开了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力求使湘西中小学音乐教育快步发展。

关键词:湘西农村中小学少数民族音乐音乐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在经济落后、教育基础薄弱、教育改革起步较晚的湘西农村中小学,却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湘西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对湘西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进一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湘西农村多所中小学现状进行了调查,旨在促进本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音乐教育认识不够

在经济条件落后,交通、信息闭塞的湘西农村,多数中小学课表上所呈现的课时量形同虚设。领导教师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育观念难以转变,人们普遍认为升学率是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和领导业绩的的指标。因为音乐课对升学率没有没有做出直接贡献,常常被看作是“副科”。现有的课时,通常会被“主科(语文、数学、英语)”挤掉。音乐课的开设与否,学生的音乐知识和审美认识如何,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常不被领导重视。以升学率为核心的思想,在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的心里根深蒂固。重视应试教育,轻视美育教育,把学校的音乐课看成是可有可无,可以任意调剂的学科。

2、教师队伍不稳定

调查发现,湘西农村多数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这样的一个现状:音乐教师基本上不具备音乐专业知识,为了适应政策的号召,一些老师通过函授拿文凭,成为“专业音乐教师”。在德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走弯路,就连基本的识谱、基本乐理都不会。

由于音乐教育与升学考试没有直接联系,学校便没有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取而代之的是兼职的音乐教师。一个老师兼教几门课,这是常见的!湘西经济落后,导致中学师资力量薄弱,音乐教育受到很大限制。

3、教学设备欠缺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教材呈现形式”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用参考资料除了用文字表述的教师用书之外,要大力提倡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音响教材要紧密配合教科书的选曲,并用多重形式呈现(如:录音带、录像带、VCD等)”,“标准”在教学硬件上提出了明确的建议。而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备欠缺,音乐课还停留在“喊唱游戏”阶段,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同样也没有固定的音乐教室,偶尔上节音乐课也是在班里进行。教育行政部门常把限有的经费投资在“主科”上,例如:购买些化学、物理仪器等。受“升学率第一”的观念的禁锢,作为“副科”的音乐课,改善其教学设备更是遥遥无期。

4、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认识不够

湘西以土家族、苗族居多,传统的苗族人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真实的原生态歌曲深刻地反映了他们的音乐文化。湘西的音乐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族性,深刻地理解湘西的原生态音乐形式,并使之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对保护湘西的地域和民族音乐文化都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教育机构在思考本地文化发展的同时,更应重视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并着力于本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学研究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可是,这一点却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以致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逐渐被“汉化”,一些特色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发展中脱节。例如,苗族的传统芦笙节,每到节日之时,芦笙吹起,载歌载舞。然而,湘西大多数苗族居住地区已经淡化这样的节日,部分地区已经没有了。青少年的音乐素养慢慢地被“潮流”侵蚀,不仅特色民族音乐文化被“汉化”,更有被取代的危机。

5、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在年度工作经费预算内保证艺术教育经费。”对于经济落后的湘西农村,专业教室、钢琴等设备由于经济所限短时间内可能实现不了,但是,对于价格不是很昂贵的电子琴之类的常规乐器应予以保证。县、镇教育机关的教育经费有限,本来就不是很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加之分歧又多,投入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经费就少之甚少,甚至没有。有限的经费只能维持日常教学开销,根本谈不上购买音乐教学设备。

二、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中小学这个年龄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艺术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苏霍姆林斯多次表明了这样的观念:“中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反映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它的基本目标是育人。各领导老师应牢牢抓住“以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以音乐教育为突破口,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以音乐教育来加强和引导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这就要求各阶层领导老师转变观念,打破升学率的禁锢,大力发展美育,改变“只有升学率才能救学校,才能发展学校”的看法。

2、城乡互动

积极推行合作学习,加强文化交流是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迫切的教学需求。音乐教育不能闭门造车,在强调校本探究式教学的时候,应努力与外界联系。县、镇、学校领导应鼓励一线教师进修学习,鼓励其组织学生参加城镇的音乐演出、比赛。鼓励其到艺术学校,省、市优秀的学校观摩教学。在大力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积极吸取城市的多元音乐文化,学习新知识,开拓视野,革新观念,才能与时俱进地组织教学。

3、因地制宜,发展乡土音乐

湘西音乐艺术资源丰富多彩,其中苗歌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农村中小学,不闻钢琴、小提琴之音,但得清秀山间之鸟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用树叶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极易融入音乐课堂,并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

湘西苗族有着广为流传的山歌。乡音演唱的山歌,成了湘西原汁原味的艺术魅力。或表达苗族人朴实、善美的本性,或表现苗人强悍、勇敢、向阳花的性格。山歌是苗族人的社交工具,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本区域的山歌引入中小学课堂,实现音乐民族化,避免了民族音乐在青少年身上逐渐“汉化”的趋势。

4、加大音乐教育投入,优化音乐师资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根本上要加强教育经费的投入。首先,政府的投资,这是资金筹备的主要渠道。其次,利用西部大开发工程的有利契机,解决湘西农村音乐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再次,合理利用湘西美丽的山水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吸收社会资本,弥补教育资金短缺。

湘西农村的音乐教育师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应巩固现有师资,提高其福利待遇和地位,调动他们教学的积极性。其次,鼓励音乐教师进行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再次,大胆引进专业音乐教师,解决音乐教师不足的现象。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各科分值应尽量均衡

现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其观念大都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一样,把搞好自己的主项作为唯一目标,于是重技能技巧的学习而轻视基础理论学习的学生比比皆是,如在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中,就可以看出个人的单项成绩都不错,但综合成绩总是不理想。要想从根本上转变这一现象,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在入学考试时,各科考试分值应尽量均衡。由于许多师范类院校,在每年的专业招生时就分为主项和副项,本来考生就对主项比较关注,又因主项分值占考试总成绩的一多半,因此学生从一开始就把专业课摆到了主要位置,甚至有个别中学教师也只让学生练主项,对其他科目却漠不关心,直到临考试了才开始学,这样一来也致使学生的主项成绩都不错,而副项和基础知识的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进入高师学习音乐的学生仍然延续着这种观念进行学习,导致上述现象的发生,但是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不是当专业演员,而是要承担中小学的教学任务,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要求学生必须能弹会唱,并且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才能胜任这一职业,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各科分值应尽量均衡是完全有必要的。

二、师资方面,高师教师应与中小学教师多交流与沟通

在高师音乐师资队伍中,有些教师对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并不了解,教法上基本继承了各自专业教师的教学特点,“各自为政”,缺乏各门课程之间的密切联系。即使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长期面对的是大学生,与中小学生相比,无论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教学方法和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如果高师教师没有对中小学的课程进行一番研究的话,也未必能胜任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因为高师的这种教学方法是和基础脱节的,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人才,将难以适应实际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就这一现状我们必须加强高师的音乐教师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定期进行座谈,以便及时了解中小学的新情况,从而调整高师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使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小学的实际需要。

三、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法进行改革

由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一些学生缺乏肩负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观念和责任感,因此无论是领导、辅导员还是专业教师都应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在专业课的教学上,无论技巧课还是理论课都应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如声乐课的教学除了技巧的掌握外,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声乐基础知识。教师不仅要示范好的声音,也要示范一些不好的声音,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鉴别声音的好坏,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同时对中小学生的生理结构、心理特点等也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对于键盘教学,即兴伴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要适当地增加一些课时来保证学生把即兴伴奏课中学到的知识运用自如,同时也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如回课时让两人配合,一人弹一人唱,在声乐课上也可以让学生自带伴奏,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伴奏负担,从而集中精力听学生的演唱,同时也促使了学生的伴奏得到锻炼和提高。舞蹈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因为在中小学会经常举办一些文艺演出,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集体舞或伴舞,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组合外,还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有关舞蹈编排的步骤和方法,做到未雨绸缪。理论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系统正确的知识外,也应教会学生如何对中小学的学生进行教学,千万不要照搬成人的﹑专业的一套,那样势必行不通。四、重视学生的教育实习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难免会招进一些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再加上用人单位的饱和,致使毕业生就业难的事实也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最近教育部发出通知,今后高校的就业人数比例要和高校的招生直接挂钩。那么高师培养出的人才是否能够顺利就业,直接影响到学校今后的办学,因此四年的培养方法和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教育实习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有关教育实习,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教育实习即是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它就像工人生产出的产品是否合格要经过使用后才见分晓。因此,首先要让学生重视教育实习。

从中小学邀请一些教学能手给学生进行讲课示范,从而了解和掌握中小学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教育实习的时间应该安排得尽量早一些,这样学生会在实习的过程中及早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多下点功夫。传统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法是彼此分开的,教师的任务只是让学生把上课的知识掌握了就行,讲课一事归咎于音乐教学法课所“专用”。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同时几年后又是知识的传播者,因此,要把教学法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门课在进行一段时间后都应组织学生进行试讲,然后教师进行点评,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讲课能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在讲课过程中把学过的知识得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可谓是两全其美之事,何乐而不为。

21世纪的教育改革旨在培养能适应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好坏又决定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方法,为配合学生的从教技能训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许多院校已建起了微格教学实验室,为学生的试讲提供了方便。“微格教学”也称作“微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等,为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或练习某种具体教学技能而组织的小型教学。其特点是将教学技能分解,一般一次只练习某一项很具体的教学技能;听课学生少,每次只有3至10人;上课时间短,每次只有五分钟左右。它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被培训者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它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可使师范生和新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筑在教育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微格教学使每个实习生都能够直观地观赏到自己的讲课实况,然后,师生之间进行讨论,发表意见,对其中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修改,然后再进行试讲,这样经过多次反复,使学生不断加深对教学的认识,通过讨论、交流和互相的观摩,从而取长补短,最终设计出最完美的教学方案。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既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又锻炼了学生探索学习、研究学习的能力,为将来走向教学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高师的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一批批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中小学音乐教师。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小学生音乐教学

所谓德商即道德智商,就是指一个人的德性水平和道德人格品质。它包括忠心、诚实、尊重、容忍、宽恕、负责、勇敢、礼貌、幽默、谦逊、独立、合作、和平等13项指标。学校教育在开发智商、提高情商的同时对学生的德商进行渗透培养,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良好的连带效应,使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格素养,真正得到全面发展。而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在提高中小学生的德商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真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德商,如何利用音乐教育的优势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美德渗透教育,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把握教材、挖掘美德要素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材基本按照教育性原则、以学生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进行编写。教材内容囊括审美、德育、创新等综合、系统的知识点。音乐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美德要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丰富、灵活、有趣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拓宽音乐教学的空间,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循序渐进地把同情、良心、自控、尊重、善良、宽容和公正七大美德的要点融入教学要点中去。

1.利用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美德渗透。音乐教材中一些音乐作品本身就具有明显的德育功能,例如:《我们多么幸福》、《歌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好朋友》等。还有一些作品具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小蜻蜓》、《青春舞曲》等。

2.利用音乐作品的情景进行美德渗透。例如:欣赏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音乐老师可以在音乐声中运用叙述、多媒体给学生展现当时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老一辈当时的艰辛,从而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二)开展多种音乐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培养德商

音乐教学灵活多变,丰富有趣,可以通过开展多种音乐教学活动开展学生的美德渗透教育。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由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些音乐小活动,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和培养情商、德商。笔者曾经看过这样一个优质课,执教的课题是三年级教材《彝家娃娃真幸福》。歌曲富有彝族民歌特色,但很短小,只有四句。在表现活动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自己组队、编排,尝试用领唱、合唱、轮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再现彝族人民一唱一和、此起彼伏的唱山歌情景。在每一组学生进行表演时,老师都要求其他学生为他们鼓劲,无论表现得好坏,每组同学都得到了热烈的掌声。通过这个小小的活动,学生在音乐声中锻炼了自己的创造能力和与他人合作能力,提高了自信心,更懂得怎样宽容、尊重对方。

(三)注重音乐情感。培养高尚情操

情感是最能教育人、打动人,也是最能收到良好教育效果的一个方式,而这方面恰恰是音乐教育的优势所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以情带德,是渗透和提高德商的有效途径。通过音乐老师的引导,带动学生的自身真挚的情感去体会“真、善、美”,在音乐中体会同情、善良、尊重、宽容、公正,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基础,积极地与学生产生情感交流,以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发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上欣赏课《翻身的日子》之前先播放了一段《白毛女》舞曲的片断,并用声情并茂的音调简单介绍白毛女的身世,多数学生看完后反应强烈,对喜儿的不幸无限同情,痛恨黄世仁的欺霸行为。这不仅为欣赏《翻身的日子》做了很好的铺垫,而且让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表达出自己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恶者的痛恨,取得了很好的德育效果。

(四)从教师自身做起。改变教学策略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良好的素养对学生德商的形成和发展能起到一定的影响。“正人必须先正自己”,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情商和德商指数。良好的教学方式也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商和德商发展。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平等对待、走进心灵。德育是心与心的教育,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这种有利与人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和学生建立一种亲近的师生关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心理上的距离缩短。因此,音乐老师应对每位学生充满爱心,关注他们,学会移情以体验他们的感觉,走进其情感世界。以平等的态度去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进一步美德渗透教育打下基础。

2.多褒少贬、发现亮点。音乐教学以音乐技能和知识为主,这也决定了这是一门需要表演和展示的学科,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来说在其他人面前表现自我可以说是一种挑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多关注每位学生的表现,少批评多鼓励,积极捕捉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进行鼓励教学。这样在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时才能让每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锻炼,从而对德商进行有效的渗透培养。

3.“自主”与“互助”教学。音乐教学中的美德渗透教育主要依靠老师引导、学生领悟的方法,所以首先要给学生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进行“自主”教学。尊重、理解学生独立自主的要求,以引导、沟通、交流的言语组织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大胆探索并解决问题,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同时领悟更多的内心体验。同时在音乐教学和活动中注重培养他们与同学及老师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学会互助合作,更使他们学会交往、尊重理解他人、照顾他人情绪等,这对培养他们的德商也有很大的帮助。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内容摘要:音乐创作教学是音乐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崭新的领域。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中应注意破除音乐创作神秘感,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体验到音乐创作的快乐,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创作教学方法

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次把“音乐创造”作为四个内容标准之一,这样的拓展表明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破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

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作都是作曲家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作文、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从个体成长发育角度看,音乐创造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婴儿的咿呀之声不仅仅是说话的前奏,也是歌唱和无拘无束作曲的开始。我国学者许卓娅研究发现:婴儿在3个月左右时就会开始进行嗓音游戏,2岁前后许多儿童开始进入近似歌唱的阶段,3岁的儿童能够为短小、重复的歌曲填写新的歌词,4岁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创作应该与别人不同,4—6岁的儿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能独立地即兴哼唱出相对完整的新曲调……

中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首先,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鼓励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其次,在创作实践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也要尽力发现学生在创作上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流畅自然、相对比较理想的作品,好像朗读学生作文中的范文一样,在课堂上予以吟唱、分析。这样,学生必然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将创作教学融合于其他音乐教学领域当中

音乐作品体现着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使用的被称为“合尾”的传统作曲技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之后,给出一个旋律片断,要求每个同学(或分小组)创作一段旋律,均以此旋律片断做结束句,尝试“合尾”的创作手法。这种探究、体验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将创作实践融合于欣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学唱《送别》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选用歌曲第一乐段来讲解乐汇、乐节、乐段、半终止、完全终止等作曲知识。在这个乐段里,可以让学生知道:第一乐句的第一乐节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乐节是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写成的,第一乐句的第一乐汇与第二乐汇是采用模仿的方法写成的。在结合经典实例学习了这些音乐结构知识之后,学生在创作中就可以尝试运用。在口琴、竖笛等器乐教学中,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乏味,可以将即兴创作的手法引进来。如: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模仿吹奏这一旋律;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吹奏这一片断的逆行;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用接龙的方式发展旋律;教师指定一个形象(小鸟、闹钟、汽车等),要求学生用器乐表现这一形象,等等。

三、创作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假如学生们感到这种创作很难做到或很难做好,就会产生消极畏惧情绪,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小学生的音乐创作不是自由创作,而是一种指导性的作曲,具有体验和尝试的性质。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师应设定一些参数,确立一个适合学生能力的既定框架,从而保证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常见的方法如:1.用指定的节奏单词(节奏元素)编写节奏短句,并借助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不同的情绪。2.节奏填空练习。3.为乐句选择终止音,以感受旋律中稳定音与非稳定音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4.给出旋律问句,创作旋律答句。5.修改不适当的旋律线。6.引导学生为简短歌词或日常生活用语编写旋律。7.模仿经典作品片断创作等等。

四、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的“过程”,不应过分看重创作的“成果”

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创作教学,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技能基础,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不能以学生作品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作为创作教学质量的依据。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衡量孩子们的创作,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作品。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例如:《闪烁的小星》是一节小学高年级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该课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导入环节,引导聆听、分析《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变奏曲;探究环节,通过对《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分段聆听、讨论、归纳,使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变奏手法;应用(迁移)环节,以学习过的歌曲《小松树》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练习。学生在尝试创作过程中模仿运用了《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中的变奏手法,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加深了对变奏曲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在课堂上创作的关于《小松树》的变奏不可能达到出版、发表的水平,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

新课程改革将音乐创作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音乐创作教学是极具探索价值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期待着更多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的成果出现,为促进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