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18 10:08:07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毕业论文 美术教育论文

摘要:当前高校的公共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如何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发展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培养兴趣无疑在美术课堂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浅谈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各门学科的设立,都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都能体现学科独特的存在价值,美术学科也不例外。但现今的职业技术学校美术,还是作为一门副科而存在的。有时校方抱着应付的态度,认为只要把自己的课时量上足,形式上存在美术课就可以了,他们全然不顾课的质量怎么样,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虽然教材中的美术作品很精美,但往往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和认识的对象,书本中的一些作品和案例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有较大距离,学生操作起来跟实际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教学中也有很多的问题出现:如课时量缺少、硬件设施的缺乏等,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美术老师只有"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努力工作,积极探索",为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

1.1 传统观念的存在和专职老师的匮乏。职业技术学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中的副课,处于一种"弃之不能,食之无味"的地位。部分学生有"学画画是不务正业,比不上学文化课有出息"的想法,所以这给我们在职业技术学校美术的普及和课时安排上出了难题。这时教师要改变学生的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才观教育,改变其对美术的看法。

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上课的局限性。经过一项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符合专职美术专业毕业的老师极少,因此对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极其困难。某些学生由于对提出的美术问题得不到满意的回答,渐渐失去了对美术的兴趣。美术课上课内容枯燥,教学活动了无情趣、索然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让学生感受到相应的审美满足。我们应该切实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去为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更好的明天而努力。

1.2 教学手段的陈旧。其实一堂好的课,往往是看老师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保持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在美术教学时,有些教师就是单调的知识传授和简单的技能训练课,在教学中并没有把学生的潜在意识和创新思维真正挖掘出来,而是把它当作一种教学任务去对待。

2.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解决的手段

2.1 教师要转变观念,带领学生欣赏作品中的"诗情画意"。让学生欣赏我国古代绘画作品时,如果仅从绘画的材料、题材内容来赏析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可以从古诗词的意境入手让学生去体会中国画的意境。对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来说,他们在小学、中学阶段的语文课中已学过大量的古诗词,所以对古诗词的意境理解要比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容易。而且中国画与古诗之间的确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古代绘画本身就是由文人、士大夫所作,有着浓郁的文化背景。比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最主要的问题和难度最大的问题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及不同地区的山水画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对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例如,北宋画家范宽的作品《溪山行旅图》展现了北方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可以让学生体会它的意境美和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美有什么相通之处,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作者都以客观地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诗人和画家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隐藏在所描写的景色之中,所以称为"无我之境"。通过诗与画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也淡化了以学科为中心,兼顾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也要与时俱进,积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多媒体、范画、参观、访问、故事、音乐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增加他们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美术的兴趣。在教学《探幽》时,我先放一段关于苏州园林的影片,因为影片是流动的,能给学生更生动、直观的感受,自然地调动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在教学《做一回蔡伦》时,如果先直接带学生到附近的造纸厂参观一下,让学生直接到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一番,再回到教室里,让他们自己动手实践,他们的探究热情就会高涨起来。目前,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大量投入,我们的教学条件越来越好,但不需要动不动就用电教媒体,有时传统的动手演示效果可能会更直接、更有效,在上《多变的颜色》时,老师可以直接用水彩或水粉颜色在白纸上调配出各种色相,学生会感到很好奇,参与的欲望会更强烈,兴趣也会随之高涨起来。

2.3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能诱发出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课堂上处处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人和物为依据展开对问题的探究。比如,评析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大多数学生会觉得很美,这真实地体现了学生的审美经验,教师应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因势利导,通过探究来领悟到东西方不同的人物特征和不同的审美经验。美术的学习内容直接贯穿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方面,教师要善于把探究的问题巧妙地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就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热情。比如,对色彩知识方面的教学可以和交通信号灯、服装、居室的色彩配置等与学生生活最贴近方面的联系。设计和应用方面的教学和本校的标志设计、校服的设计相联系。在线造型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把父母、邻居、身边的物品以及自己家的小动物做模特,由于学生对这些很了解并有一定的情感,因此能够更认真地去观察、表现。

只有充分认识了当今职业技术学校美术课的特性和它所处的地位,我们就可以通过对教学手段改变、扩展学生艺术视野来培养未来的美术人才,从而有效地解决职业技术学校美术课存在的几个问题。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中学美术教育方法浅谈

1.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

只有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了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才能为学生美术的创新能力提供宽阔的思路。因此,美术教学要系统地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绘画、工艺和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教师要注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才有利于学生今后知识的扩展。基本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着色等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绘画造型、布局及简单的工艺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教师要组织学生多练脑和练笔,如经常根据一幅作品让学生思考构思、布局、设色等,经常画一些简单的物体,这些物体或重在立意,或重在构思,或重在设色,或重在布局等。以强化和提高熟练程度,为创新作好铺垫。现代教育给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创新,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并善于向学生学习,学生身上潜藏着巨大的创造力,破除惟我独尊、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日积月累地进行创新教育,一定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选择,张扬学生的个性,热爱和关注学生,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2.教材中美术与音乐融合

美术课和音乐课是各属一家的,而现在中学的美术教材中却将美术和音乐融合为一体构成了我们现在的艺术课。教材里面,美术和音乐分别以一个个小单元互相交叠穿插出现,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美的全面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尝试,开辟了艺术教学在新世纪新课程中的新的天地。让学生内在思想与感情得以表现,进而发展他们的个性。学生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能洞察音乐的韵律和调和,从中又感受到情感的线条和协调色彩,动感地带。而在动感和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挖掘美的内涵,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说实话,音、美本一家,将它们割裂开来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你说美妙的音乐、动人的舞蹈、感人的戏剧中没有透漏出美的含义吗?而精彩的绘画中,强烈的色彩、振奋人心的设计中没有音乐的动感在里面吗?一个好的网站,精彩的图片、完美的排版、优美的文字、动听的音乐,都是构成一个成功网站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将美术、音乐的融合作为艺术课向学生传导,不仅锻炼了学生,也给老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3.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地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用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人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致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比如七年级《校园环境标识设计》这一课,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进行实地观察,对我们学校的标识进行梳理,小结出哪些地方还需要标识、用什么内容比较好。通过这些活动,既能把美术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又能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论新课改中端正美术教育思想

摘 要:课程的改革不仅仅只是教材的改革,教育思想的改革才是重中之重,决定着改革成功与否,美术改革也如此,本文对新课改中端正美术教育思想进行浅析。

关键词:美术 教育 改革

美术新课程的改革是新课改内容中的一部分,美术的教育具有人文性质和特点,《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在广泛文化情境之中来认识美术,培养一种创新的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美术的课程应该理解为一种文化学习,新课程的改革也不能只是穿着新鞋走老路,要从设计到制作再到市场的流程中做一次深刻的学科变革,使得教育思想与先进方向接轨。

一九五零年提出培养儿童的学习和绘画能力,增强美术爱好兴趣开始逐步至一九五六年强调美术是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必修课,再到一九七九年提出美术是促进智力发展的手段,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充分强调了美术对学生的重要意义,这与传统的教育方式和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意识到了美术的重要意义,也不断端正了旧有的认为美术是无关学科的看法,在新课改的不断纠正和促进下打破传统观念认为美术是无关学科的偏见。将美术的意义拓展为包含绘画、工艺、摄影、雕塑、广告、艺术和建筑等更广阔的领域,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运用现代的美学重新理解和定义美术学科,使得原本狭义的美术得到了升华,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

旧有的美术思想教育中强调技能和知识的讲授,以技能作为评价的标准,新的课程改革中更多的注重作品的欣赏、眼界的开阔、情操的陶冶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让学生在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上得到一种整体的提升,例如分为欣赏与评述、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和综合与探索四个部分,这样更加丰富了美术的概念和内涵。

美术教育思想的改革赋予了教育学科一视同仁的先进思想,给予教育者更多灵活多样的空间和教育方式,增加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探索欲望,在求知欲驱使下主动学习成果大于被动灌输式获取,美术教育思想的端正牵一发动全身,在整个新课改中引领着教育事业更加欣欣向荣。

结束语:不论时代如何发展,教育业都是立国之本,未来之星,端正美术的教育思想不止是对美术发展的一个契机,更是带动整个教育思想迈向先进的导航。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中职美术教育的几点尝试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我们的中职美术生生源质量越来越差,美术基础浅,底子薄,行为习惯有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受挫,学习效果差,由此产生学生厌学、逃学现象。为解决这种不良现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育人环境。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几点探索和尝试:

一、更新教育理念,坚持以生为本

"生本"教育是当代知名教育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其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突出教得少,学得多,突出合作,突出探究。我在教育教学中立足生本教学理念,根据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美术课程设置和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技术训练的模式,强调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强调自主学习,强调以学生的"学"为本,强调学生的探索精神。比如,在教学中国画《荷花》,我先组织学生到荷花池塘观察荷花的形态、结构、生长规律等,形成感性认识;再结合欣赏古今画家的荷花作品,介绍中国画的构图、墨色变化、笔法等知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然后进行分组讨论,个别发言,阐述观点,探索表现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不拘一格用中国画的绘画语言表现荷花,创作自已理想中的作品。整个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并能获得良好的高品质的学习效果和情感上的满足体验。

二、优化课程设置,形成模块教学

我校美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学科课程的优点是使相同或相近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连贯起来,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递,所授知识和技能完整、系统和严密;便于老师教学和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它所带来的局限性是忽略学生的兴趣及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有可能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中职美术生这些局限性的影响尤为明显。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所授教学内容、学生素质能力,结合学生就业岗位要求的基础上,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一是增加活动课程,我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活动课程,比如广告制作、木雕艺术、陶艺、中国画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训练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二是实施模块式教学,模块式教学是适应目前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培养为核心,注重实践动手能力,重视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运用。比如,在任教工艺美术基础的课时,我根据原有的工艺美术基础教程结合本校实际编写了校本教材。将整个的教学课程划分为四大模块,即工艺美术鉴赏模块、设计基础模块、设计理论模块、实训模块。采用模块式教学,学生目的明确,主动性增强,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明显提高,教师也避免讲授知识的重复性,对学生的成绩考核也变得更加易于操作。其中在教学实训模块时,我把整个模块分成若干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都是一件工艺品的制作全过程。例如,我县舜文化和儒文化底蕴深厚,根据这地域文化我在实训模块中编写了楹联制作一个小单元,通过讲授、实操,学生能完全学会楹联的制作,包括选材、打磨、刻字、刷漆、上光等流程。又如,设计基础模块首先是绘画基础训练,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选择了教材上易掌握、易表现、易拓宽的结构素描,由浅入深,学生自信力明显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学生求知欲高涨。

三、灵活采用教法,重视因材施教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教学实验中创造出来的。"传统"的不说,仅冠之以"现代"教学方法就有数十种之多。我在教法选择上,立足实现"服务于每个学生"。通过个别交流和师生对话,发掘每位学生的喜好、特长和自主学习的要求,并进行教学上的指导和艺术上的引导。实行因材施教,做到"四不同"即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特征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技能水平,达到学习目标。

四、立足就业岗位,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也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凡有成绩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而取得成功。针对中职学生而言,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就读中职学校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或者每一个单元都把它建立成一个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小目标。学生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可以达到成功感,持之以恒的努力,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就是实现大目标的开始。例如,在上图案设计的例子,我编制了设计校标模块。以学校的校标为题,让学生为我们学校设计一个校标。要求学生设计多幅图案,融汇不同的艺术语言。学生非常涌跃收集大量的素材,并进行构思、构图、描绘,充分去表现自己的创作形式和创作技巧。学生在创造中,得到喜悦,收获成就,升发学习激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在美术教育中,如何让幼儿运用色彩

美术教育活动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设置的活动。它不仅能培养幼儿对周围现实和美术作品中美的感受力、欣赏力、表现力,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而色彩恰恰又是美术教育的核心,是表现空间距离以及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没有了色彩,美术就毫无色彩,毫无意义,由此可见,色彩对美术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幼儿应怎样运用色彩呢?以下将谈谈我的几点小看法:

一、让幼儿感知色彩

1.在观察中认知色彩

幼儿能否较好地对事物进行绘画、涂色、表现等都取决于幼儿是否拥有相关经验。所以我们教师要经常指导幼儿观察大自然、大社会中的景象和颜色。如:有次绘画课,画的是《太阳》,结果全班的幼儿都画成红色的,我问他们:“太阳就一种颜色吗?还有其他的颜色吗?”说完,我就带着孩子们观察了上午的的太阳;到中午和下午的时候,我也带孩子们出来观察太阳的不同时期的不同颜色。在第二次的绘画中,孩子们画的太阳有红色、金黄色,还有玫瑰色和紫色。所以经常引导幼儿观察,会使幼儿关注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既培养观察兴趣,又丰富绘画、手工等素材。在观察的同时,要学会引导有目的地、有规律、有顺序的观察,要从亮颜色到暗颜色,从深颜色到浅颜色的观察色彩,还要注意观察整体和局部。

2.在生活中感受色彩

生活中,到处都有色彩,到处都是色彩,所以,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色彩。如:春天来了,我带孩子们到田野里、树林中感受各种菜、树的颜色和味道,一个孩子就说:“我以为所有的菜都是绿色的,原来菜有红色、黄色、紫色的”,另一个孩子也说:“我也以为所有的树叶都是绿色的,原来新长出来的是草绿,快要死掉的树叶是褐色的。”结果回来后,孩子们画了各种各样不同颜色的菜和树,让我觉得非常欣慰。这让我更坚定了一个观点:要想孩子们懂得更多的色彩,一定要多带孩子们感受生活中的色彩。

3.在欣赏中想象色彩

美术欣赏,极其重要,教师可提供优秀的图片、录像,也可带幼儿参观博物馆等欣赏其中的美丽色彩,因为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意象,当然想象也就不同。在幼儿欣赏的同时,要让幼儿想象,“你好像在干什么?是什么样的天空?你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等引导语。但是,欣赏的作品最好选择一些色彩鲜艳明快,与幼儿生活较为接近,易懂的名画、图片、作品进行欣赏,并引导幼儿讨论:这幅画的主色是什么?是用什么颜色衬托的?看到画中颜色你心里有什么感觉等,以此来丰富幼儿的色彩语言,提高他们运用色彩的想象力。

二、让幼儿体验色彩

当幼儿感知、认知完色彩时,一定要给他们体验色彩的空间,让幼儿在最直接的色彩冲击中再次感知色彩。

1.要创造一个充满色彩美的环境

给幼儿创造一个充满色彩美的环境,让幼儿强烈地感受到色彩的冲击,积极参与以色彩为主的美术活动。我们可以根据色彩来开展相关的主题,如:《彩色世界》、《奇妙的颜色》《七彩的世界》等,就如我们本学期开展的主题――《彩色世界》,首先我们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充满童话、非常温馨、和谐、彩色世界的大环境,而后又分为“颜色小精灵”“颜色在哪里” “谁的颜色最漂亮”等小环境,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里绘画、手工等,让他们成为色彩世界的探求者,能主动发现哪里有颜色,并尝试如何“创造颜色”等展开幼儿视觉与感觉的色彩之旅。

2.要创设让孩子玩颜色的空间

很多老师都会去创设很漂亮、温馨的环境,但是,真正会让孩子们自己去动手玩颜色的老师是很少的,可以说,没有让孩子们自己去玩一玩颜色,那么,之前他们所认识的颜色不会记得很久或会忘记。当然,我们可以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认色、配色、调色、涂色。如:“认色”活动中,我们通过拟人的词汇来认识颜色:三原色(本领最大);三间色(好朋友);类似色(好邻居);对比色(敌人)。在“调色”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用橙色加黄色得出橙黄色,橙色加红色得出橙红色,孩子掌握得很好。所以,我们应该创设一个孩子可以玩颜色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颜色的规律。

三、让幼儿表现色彩

引导幼儿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对人、社会、自然的看法和愿望,画出自己对生活中色彩的独特感觉,这是对他们进行色彩训练的一个目的,也是开发他们艺术潜能的需要。

1.我们要尊重幼儿对色彩的选择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知识、经验都比较缺乏,所以运用色彩的能力就比较差。活动中,他们所选择的颜色和色彩不一定会使我们满意,但是我们要尊重幼儿对色彩的选择,不能去打击他,从而剥削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还应该鼓励幼儿尽可能多的使用色彩,引导他们发现新的色彩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不断提高他们造色、配色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2.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作品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作品一展示出来时,能力强的幼儿都在笑能力弱的幼儿,老师会冷眼嘲讽他,导致那些能力不怎么好或跟其他的作品有很大不同的幼儿再也不喜欢美术活动,从而抹杀了他们强大的创造力。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能力比较弱的孩子他并不是没有想法、创造力,只是他对颜色、色彩的认识比别人晚些或理解不一样,我们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幼儿的作品,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想法,尊重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作品,不要使美术教学偏离了开发潜能、提高素质的方向。

最后,我想用美国当代美术教育家维克・罗恩菲尔的话来为本文结尾。“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了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目标即已达成”。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浅谈幼儿美术教育及家长误区

幼儿美术是幼儿利用美术材料和工具,通过手工和绘画活动表达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及情感。幼儿美术教育属于普通艺术范畴,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幼儿交流和释放情感的载体。

在幼儿2~3岁牙牙学语时,就有通过涂鸦来表达自己感情的需要。心理学家皮亚杰著名的“三山实验”结果表明,6岁以下的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考虑对方的观点,而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幼儿思维发展的最初推理是转导推理,即从一些特殊的事例到另一些特殊的事例的推理。这是从表象性象征向逻辑概念过渡的推理形式。如,妈妈告诉孩子喝凉水肚子痛,于是孩子往鱼缸里倒开水,并且说:“小鱼喝凉水会肚子痛。”这些让成人觉得可笑的稚气行为正是幼儿认知和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孩子认知和思维的独特性。孩子会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投射到他身边的物体上,使得这些物体具有了和孩子一样的“想法和感情”而变得鲜活,富有生命的气息。在孩子心中,小溪流水的声音是小溪在唱歌,小石头被踩后会疼……在孩子的画中,太阳带着笑脸,星星会睁着眼睛……这是幼儿对事物的表达方式。

绘画是孩子最初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的一种方法,尽管有时在成人看来根本不知所云的东西,幼儿却指着自己画出的各种长长短短的线条、大小形状各异的圈圈之类的东西念念有词,说着不相关的东西。幼儿通过这种符号形式,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任由想象的翅膀翱翔,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感受用美术这种方式与别人交流的喜悦,获得精神上的极大满足。

幼儿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会打破成人在美术创作方面的规矩而呈现出超自然的画面内容,那是幼儿已经在头脑中对原有事物通过想象、重组进行加工后呈现出来的自创事物,这样神奇的创造力是成人无法企及的。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赏识幼儿稚拙的、独特的作品。在赏识中,幼儿独特的创造力得到认可,幼儿会因自我肯定而感到心灵愉悦,这种愉悦感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大增,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知觉感官对周围事物的敏感观察、感知,获得更多的信息,经大脑处理加工,手下流淌出的美术作品也随之增加。幼儿的这种手、眼、耳、脑的协调活动过程也是幼儿的认知、情绪情感、思维、意识的协调统一发展,促进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众多的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幼儿园里美术、舞蹈等各种特长班纷纷涌现。谈起幼儿美术教育,很多家长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孩子的画画水平,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为孩子的画打分,并以此判断孩子有无画画特长。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存在这些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画什么像什么才是一幅好作品、强调孩子的画面整洁、涂色不要越线等。家长忽略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客观发展规律,幼儿画画是情感的表达,是早期的生命体验。涂色越线是因为幼儿稚嫩的小手肌肉还不能作出精准的动作,手、眼、脑还不能很好地协调。其实,孩子画得像不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画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家长应该试着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去尊重和理解孩子,多一些宽容,不要拿成人的标准框定孩子。家长应该鼓励幼儿用他们自己特有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尊重孩子的创作,接纳和赞赏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与表现方式,分享他们成长的快乐。绘画教学中也存在教师做示范画,幼儿临摹的教学形式,注重画面效果,追求绘画技能的提高,压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画家,只是作为一种教育的载体,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幼儿绘画兴趣的激发,引导幼儿感受美和表达美,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摘 要:当前高校的公共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如何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发展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培养兴趣无疑在美术课堂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兴趣球化一同而来的教育以及意识形态全球化的日益加剧,如何在公共基础教育中借鉴外国发达国家的课堂教学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教学策略,是中国教育的必由之路。

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艺术的手段刺激受众创造性的直觉思维,从而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作为艺术教育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创新,而不是一味简单的模仿和复古。在高校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激活他们的创造思维,这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作用不容否认。一旦这种创造意识在受教育者的行动中形成了固定的心理定式,就很容易渗透到受教育者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就达到了我们实施新型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如何引起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是美术教育成功的基础。兴趣是人的心理对客观世界未知领域的指向性关注。对客观世界全然不知是茫然,全然所知是圣人。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引起兴趣的诱因有很多,比如艳丽的色彩、独特的构图、多变的风格、迷人的肌理,以及作品背后动人的故事等等,但归根结底,这些诱因都是来自一个地方――作品。因而在公共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作品的经典魅力,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接受者,这两者对于兴趣的产生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以下从师生二元论的角度来分析教师和学生对于实施高校美术兴趣课堂教学的策略。

对于学生来讲:通过观察和欣赏激起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唤起创造美的欲望。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首先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许多学生熟悉这尊世界闻名的塑像,有时大家更愿意称她为《断臂维纳斯》。这件从古代残迹中留下的艺术精品虽不完整,但在艺术上却又被看成是完美的典范,维纳斯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这些知识学生似懂非懂。因此,面对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女神,学生从审美上会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的心理。关于女神的介绍,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最重要的是教师应从审美角度向学生分析讲述维纳斯女神之美的具体表现。维纳斯脸部呈现的是宁静美,亭亭玉立的身材呈现的是普拉克西特列斯的曲线美,失去双臂而产生的又是一种残缺美。如果维纳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完好无损的形象,她仍然拿着一只表示荣誉的苹果(据说发现时有一只拿苹果的手,后来不知去向),那么她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支配着人的精神。在人们眼里,她不再是美的普遍典型,而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女神。女神失去双臂,失去了金苹果,等于失去了女神的身份,使她变成了一个抽象身份的女人。她的神话性被减弱了,距离感没有了,而审美性和象征性却被加强了。在她身上人们看到的不再是女神的威仪,而是一种女性的魅力,一种更为内在的东西――人性的美。

《最后的晚餐》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名作,学生大多知道犹大出卖耶酥的故事,画面中13个神态各异的形象吸引了学生,谁是叛徒犹大?这是学生最关切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作品,耶酥处于画面中央光线最亮的位置,犹大则放在人群中,背景灰暗。在这里画家用了三角形的构图,把门徒分成4组,4个三角形平分在耶酥左右,并用12人的不同手势与姿态将各组联系起来,最终集中于中央,形成一个对称的有变化的统一体。把抨击伪美颂扬善美的主题,通过构图的形式美表现了出来。除此以外,有学者指出在西方文化中十分忌讳的数字“13”,同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也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因为这幅画中恰好有13个人物,而其中一个便是出卖耶稣的叛徒犹大,永远遭人唾弃。正因为如此,“13”在西方国家一直被看做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如果教师再辅以介绍画家创作过程有趣的情节,会更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欣赏的极大兴趣。

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没有特有的情节性,比如静物、风景,或是山水、花鸟,加之学生不太熟悉作品和作者,因而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教师如果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显然他们是不太愿听的。教师应从美术作品特有的“情节”入手,即从介绍有关作品的逸闻趣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被带入特定情节,情节过程会引起他们的关注,从而被情节中冲突所吸引,并占有整个心灵。例如后印象主义画派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画面中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几棵金黄色的向日葵,不能一下激起学生兴趣,但若从艺术价值去分析作品内容:1987年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日本安田火空海上保险公司用4000万美元抢购了梵高的《向日葵》!竞拍时间仅4分30秒。而另一幅作品《加歇医生》在纪念梵高逝世100周年的热潮中,美国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被日本纸业大王斋藤英高所抢购。同样可以引起对作品的关注和兴趣,此时教师再介绍作家作品,学生会更乐意接受。向日葵是梵高的崇拜物,他曾作过多幅。梵高之所以不倦地画向日葵,那是因为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花卉,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感情的烈火写照,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对于梵高来说,向日葵是表现他思想感情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日葵般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了。

对于教师来讲,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优化教学内容,即对教材的优化。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中一些多余的或深浅度不适合的内容进行删减或补充,把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结合进来,进而转变成一套带有自己教学风格的“个人化教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优化教学结构。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画,比较枯燥。若采取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边辅导的分段教学法,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纠正,增强了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方法。美术教学要尽量避免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用新颖、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可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喜欢形象思维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示范、多对比直观教学法;利用学生兴趣易转移的特点,可以采用少练、精练、勤练的方法巩固学生的兴趣。

四、优化教具。教学手段的丰富利用,必然会导致教具的多样化。美术教具除了笔墨纸、石膏教具等必备之外,幻灯、录像等多媒体影音视听手段的运用,以形式新颖,清楚直观的效果,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有着其他教具不可替代的作用。恰当运用音乐艺术,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得以感染,在音乐声中想象,在无形中受以启发,使之在绘画过程中视觉、听觉和谐活动,更好更高的提高作画水平。画起来更有劲,有利于技能表现和创造性发挥。

总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性思维是美术教育成功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多种有趣的事物吸引受教育者去观察,使他们不断的对多种事物感兴趣,克服对一两种事物感兴趣的习惯,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广泛的好奇心。多看才能多想,多看多想才能促使创造性思维的大发展,而且是任何伟大的艺术创造所必须的。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新形势下的社区美术教育改进策略

摘 要:社区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投入较少、切实可行的社区文化建设形式,有必要在当今社区文化建设不断受到群众关注及政府重视的背景下大力推广,从而为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的完善奠定基础,文章从分析社区美术教育的基础入手,多方面总结社区美术教育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社区文化;美术教育;改进

一、社区美术教育概述

美术教育的自身性质决定了社区美术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美术是通过一定的工具和物质材料,运用一定的造型手段,创造出视觉形象来掌握世界、反映社会、抒发感情的艺术。美术不仅是一种审美媒介,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一种载体,因此它具有文化传递和教育认识的功能。美术也是一种视觉语言,有其特殊的感知、思维和表达的方式,在当下这个视觉文化时代,不失为一种重要和有效的学习和接受方式。因此,美术的特性使它能够很好地承担起社区文化建设的任务。

二、对如何改进社区美术教育的初步思考

现在美术教育界提倡“大美术教育”的艺术理念,所谓的大美术教育是指将现有的专业学院美术教育与普通学校美术教育、师范美术教育以及公共美术教育整体确立一个全民族的整体美术教育体系。终身教育理念和大美术教育理念的提出,社区美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社区美术教育是正规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美术教育的主体将由少数专业型转向社会广泛参与型;受教育的对象将由学生转向社会全体成员;接受教育的时间将由阶段教育型转向终身学习型。社区美术教育的内容从社区居民的需要出发,体现当地居民的需要。

(一)加强居民对社区美术认识,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意识

社区美术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要在提高社区成员的审美品位,还要使全体社区成员参与和互动,增进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共同建设新社区。目前社区在组织开展社区美术活动时,依靠的对象、参与的对象和服务的对象多是老年群体,少儿,他们多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而社区中的强势群中却参与不多,在现有的社区美术活动中,老人和孩子是主要的参与者,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地把老人、小孩以外的社区中青年居民吸纳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为了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度,要针对社区成员的美术活动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交流活动,摄影,绘画等等各种形式,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社区成员的闲暇时间、兴趣爱好作广泛了解分析。

(二)打造社区美术品牌文化,丰富社区的文化层次

打造社区美术的品牌文化,传承和丰富城市社区的文化层次。为了打造社区美术品牌文化,应当努力做到:(1)发挥社区美术品牌文化的宣传优势;(2)发展社区民间文化习俗。挖掘、保护和发展社区民间文化习俗,保存和加强居民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3)发挥社区美术教育的教育优势。社区美术教育就是给社区内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和不同职业的居民群体提供尽可能优质的美术教育资源和多样化的美术教育服务,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社区美术教育是正规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美术教育的主体将由少数专业型转向社会广泛参与型:受教育的对象将由学生转向社会全体成员;接受教育的时间将由阶段教育型转向终身学习型。这些转变将极大地改善社区居民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学习秩序,提高整体素质,实现人的相互协调和发展。

(三)改善管理机制,引进美术人才

要重视美术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应重视抓好专业和业余两支社区美术工作者队伍,做到力量互补。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对社区美术工作者队伍应实行稳定队伍,提高素质的方针。首先,应及时解决原来社区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同时创造条件对基本符合标准的人员评定职称,其次,要不断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可采取“输血”的办法,向社会招聘有志于社区美术文化建设,年纪较轻的人员加入,同时,可安排大专院校美术专业毕业生到社区工作,社区还应当创造各种机会对现有社区美术工作者进行业务方面的培训,以使他们更好地承担社区美术建设工作。在业余队伍建设方面,要以社区美术工作积极分子为核心,建立一支社区美术志愿者队伍,加强管理,制定激励等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使社区美术教育建设更具有生气和活力。

三、结语

社区美术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其理论及实践还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加上作者认识的局限性,对社区美术教育研究的深度有待提高,对于它的研究还有更多的角度和方法,以上所谈的几点只是对如何改进社区美术教育的几点建议,有一些讲的不够到位,还需要以后再继续思考,研究。国内有部分社区美术教育己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广大居民对社区美术教育这一事物的认识已经从陌生到熟悉。但是社区美术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所以社区美术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大家,特别是艺术工作者共同地发挥能量,改善现有的社区美术教育现状。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开展动漫美术教育,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要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将促进学生心灵世界的健康发展作为美术课程的基本特性和美术教育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之一。反观过去传统的美术教育,我们一直比较偏重对技能技巧的培养,虽然技能技巧的形成同样也可以成为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过程,但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却往往过于重视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灵世界的关照,这样的教学造成很多学生埋头于“手艺”的磨练,对生活失去了真切的感受,美术作品也往往缺乏真情实感,局限于固有思维模式的阴影中,缺乏自己的体验和“童趣”。

鲁迅先生曾经指出,“美育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由此可见,美术教育对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高尚的品德和审美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美术课程要“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我们要在实现学生美术技能发展的同时,重视如何进一步启迪学生心灵成长,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欣赏和表现美,涵养人文精神。这对于我们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都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动漫艺术是一种新兴的综合美术形式,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正广泛影响着“读图时代”成长起来的我们的。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动漫艺术爱好者,对动漫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很大的热情,这对于学生而言,就具有了开展教学与自主学习的优势。1996年,美国克里夫兰州立大学的贝克威兹就在其硕士论文《在美术课堂中把漫画书作为形成动机的工具》中设计的一个研究得出结论:“漫画、卡通可以作为美术教育的手段,而且很有效。”动漫艺术形式多样、幽默、造型简单,技法容易掌握。在美术教学中引入动漫,符合时展和学生自身的需要,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思维活跃,创意丰富,借助各种材料、工具和美术技巧,就可以创造出很多别具特色的形象,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形成了良好学习习惯,也为其“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著名漫画家缪印堂先生说“漫画让你明辨是非,成为正直正派的的人;漫画让你思维敏捷,成为聪明机智的人;漫画让你风趣幽默,成为开朗乐观的人。”健康良好的心理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以动漫作为美术教育的载体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精心选择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的课堂教学,就能“使课程内容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使动漫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心灵发展的课程,。

⒈动漫教育使学生成为明辨是非的人

动漫艺术生动有趣,可以给欣赏者带来很大的快乐,同时,优秀的动漫作品也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思。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里面有严肃的人生批评,而外表却装扮这笑。”动漫艺术所具有的思想内涵,为教育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将动漫巧妙地纳入美术教育实施过程中,发挥动漫艺术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感召力,往往能很好地唤醒学生真善美的意识,使他们成为一个明辨是非的人。

我国目前的动漫事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市场上日本、欧美动漫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流行于广大学生群体的动漫作品中虽不乏优秀之作,但也难免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一些宣扬迷信、暴力、色情等不健康思想的作品也屡见不鲜。

中小学生正从思想品德的形成期向确定期发展,思想活泼,好奇心和模仿性强,但认识肤浅,生活经验不足,鉴别力低,面对日美动漫的冲击,他们往往凭着一时的兴趣和冲动,盲目地跟着潮流走,不分美丑、善恶,对不健康的动漫不加鉴别,更谈不上抵制,相反往往会越迷越深,外国动漫的“文化侵蚀”,直接的后果除了经济利益的损失,更为深远的影响却是民族文化的丢失、民族精神的弱化。现在我们有的儿童对人对事都缺乏热情、真情实感,对有些非常感人的事也无动于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

从学生的特点看,制止不良动漫的泛滥,既不能靠简单空洞的说教,也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手段加以制止。我们既应该正确认识我国动漫发展的现实,又不能因噎废食,将动漫拒于美术课堂之外,而应善加引导,通过将动漫引入我们的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美术技巧的同时,使其学会欣赏和识别什么才是优秀的动漫艺术,能正视各种文化潮流,珍视我们的民族文化艺术,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认识美、创造美、表现美的机会。我在动漫教学实施中,经常拿一些有代表性的经典动漫作品让学生欣赏,发挥动漫独特的激趣功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思维相互交锋,相互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明辨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在轻松幽默间明辨了是非荣辱,擦亮了自己的眼睛,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创造性思维也得到锻炼,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学生的环保漫画创作,虽然只是纸上谈兵,但通过作品传达了小作者心中的绿色生态概念,必将对学生长大成人后成为环保实践者产生积极的影响。

⒉动漫教育使学生成为聪明机智的人

美术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美术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勾勾描描式的技法训练上,而要通过创造性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和发展创造志向。创新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动漫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好的成效,能极大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思维潜能,使学生成为聪明机智的人。

动漫艺术包含着创造、审美、科学技术、行为习惯等丰富内涵,寓意深刻和富于哲理的动漫作品能启迪思想,拓宽视野。以动漫为教学载体,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关注和把握的因素众多,文化、环保、教育、时事等内容,通过流畅、变通、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流程,在动漫欣赏和创作中逐步为学生了解、认识,多种知识得以学习运用,实现了知识、技巧、审美的协调发展,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独创性培养

(曲靖市第二小学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当下我国正如火如荼的实施素质教育模式,对学生德智体美等全要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小学美术的教育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并且被越来越重视。美术其实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它能提高人们的视野和想象力。对小学生美术思想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固有的美术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下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重点强调的应该是对学生独创性的培养。

关键词:美术教育;独创性;小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

小学是未来学生培养的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小学教育做的好不好直接决定了国家素质教育的成败,同时,小学教育也是改造、构造社会个体的基础性阶段,只有在一个宽松、活跃的环境下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

一、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独创性的意义

美术教育是增强学生思维性、审美力的重要一环,能提高学生对世界外物的认识和解读能力。同时,美术教育不应当是一味固定的模式,应当追求创新,培养学生的独创性,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

1.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外物的能力

任何事物只有先通过观察才能理解,只有进过外象的观察才能了解其本质的内容,所以观察是很重要的2。在美术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外物并从自己所看到的角度在纸面上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能够使学生们集中注意力去观察和描述自己所看到的,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兴趣,有耐心去观察,从而养成一种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和准确描述事物的能力。

2.可以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记忆

通过对学生观察的理解可以知道观察就是为了更好的总结其本质和特征,对所有问题的认识就是在不断的观察、理解、再观察中积累的。美术教育就是教给学生去运用色彩整理出其所看到的外物并绘画出来3。通过绘画可以使学生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各类不同事物的区别,增强辨别能力,提高其对事物的记忆力。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态都会给绘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可能就是永久性的。

3.能够提高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想象力

想象是人类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活动,是观察者通过表象的观察,在其脑海中进过加工形成的新的事物形象或者对事物更深次的理解,如看到树叶变黄,知道秋天临近。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对生活或者工作都有巨大的帮助。在小学生的学习中要从小培养其对外界事物的想象力,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绘画教育,让学生们在空白纸上绘画出其能想到的东西,在漫长的教学中不断增强其主观的思考和理解能力。美术教学其实就是要求学生们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一片天空,在这里可以随意描画,想到什么就画出什么,无拘无束的自由

二、在美术教育中提高学生创新性的建议

美术教育具有巨大的优势,做好美术教育是关系到个人成长、未来建设的大事,应当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来抓,本文以下将对如何实现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这一目的提出几点建议:

1.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

对学生的小学教育目的就是为以后让其更好的接受知识和各种挑战打下基础,小学教育做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在复杂且日新月异的社会中适应学习、生活节奏,就要做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其学会主动去学习,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在小学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再以直接灌输理论而应特别注重实践。比如带领同学们在春天的田野里去写生,让他们在贴近生活的同时进行学习,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察,有人会描绘出绿油油的麦田,有人则会绘画出悠闲的白云等。由此可知,美术教学只有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才能有不同但丰富多彩的效果。这才符合教育的目的。

2.注重学生学习的情景构造

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开展一切工作的重要外部因素,试想在一个混乱的环境中是很难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对小学生的教育也是如此,在美术教育中也要特别注意对教学环境的改进。如果要是在课堂上富有激情的讲解,学生肯定也会被带入其中,达到身临其境、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则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要在美术课堂上渲染一种愉悦、轻松的气氛。另一方面,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要多鼓励,增长其对该课的兴趣,而不能一味的否定,最终造成学生对美术的放弃心理。要让学生轻松学习,去享受美术课程。

3.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一名优秀的教师可能能带动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逐渐发生变化,不在是课堂的决定者。所以要培养一批适合现代教育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培养上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同时还要做好教师的考核机制和讲课表达能力以及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及时能够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且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6。怎么样才是优秀的教师那?首先就是老师必须具有自己的独立性,能够独立思考,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生中间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这样的教师也是符合新课改下教学的优秀教师,是一名合格的能够带动学生们学习的引导者。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策略与方法

摘要:当今社会要求人才具有创造力和创新力,儿童时期是培养一个人创造力和创新力的最佳阶段,美术教育本身强烈的色彩性、画面的丰富性可以直观地引导孩子创造力的发挥,幼儿美术教育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有力途径,因此,找到有效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美术教育策略至关重要。

关键字:幼儿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方法和策略

一、 传统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过度的重视技巧性的培养,而忽视了美术教育给幼儿带来的美的感受和创造力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被扼杀,孩子过早地被条条框框约束起来。总结起来,传统美术教育具有以下缺陷:

首先,传统幼儿美术教育习惯采取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现象在幼儿园之中普遍存在,幼儿园教师已经在长期的幼儿教学中形成一套规范式的教学方法,幼儿美术教育流程化倾向非常严重。幼儿都具有尊重权威的心理和习惯,教师采取这样的美术教学方式会给幼儿造成这样的认知:只有老师教的才是对的,凡是和老师教的不一致的都是错误的,这对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一种极大的伤害。习惯灌输方法教学的幼儿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和规范就显得束手无策,不知所措,幼儿长期接受这样的教育,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都难以得到发展。

其次,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过分重视美术技巧的培训。幼儿美术教育定位在对孩子美术技巧的培养上,教师在教学上的侧重点是对基本功的联系。很多老师衡量幼儿美术作品的好坏时采取与范本的相似度作为标准,这使得幼儿绘画作品没有生机,死气沉沉。处在幼年期的孩子心理还不成熟,对大多事物保有好奇心和探索心,教师过早将孩子这种爱玩的个性扼杀在枯燥的美术教学中,对幼儿想象力的发挥是一大阻碍。

最后,很多幼儿教师对孩子的辅导力度不够,导致幼儿在课后处于完全放任状态,大多数美术教师注重课堂自主绘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的辅导,这使得很多孩子的构思能力和整体布局能力相比于自主绘画能力来说根基薄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天马行空地进行创作是一件好事,但是幼儿美术教师也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适时地引导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把握主题,传递思想,真正地通过美术的学习陶冶情操、锻炼品格。放任式教学只能培养出一些空有技巧、没有灵魂和思想的画作,这样美术教学的本义就丧失了。

二、 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我国幼儿美术教育表现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总结原因,找到有效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让孩子对美术创作产生激情。儿童在十岁之前,绘画是其表达情感、休闲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孩子愿意拿着彩色画笔在纸上和墙上进行涂鸦,很多父母看到这种情况会急于阻止孩子进行这种行为,以防他们将家里弄得脏乱,但是孩子这种涂鸦行为正是其创造力的直接体现,孩子将其脑中丰富的想象通过彩色笔表现出来,父母不宜阻止孩子这种近乎本能的行为,否则会影响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绘画的空间,让孩子可以自由地将其脑中的想象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这种看似毫无章法、杂乱不堪的绘画正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

其次,在绘画教学中应该引导孩子去感受自然风光,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孩子春游、参观、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点滴和自然风光的美丽,这可以使孩子脑中形成很多立体、丰富的形象,为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创造平台,如果孩子不能和自然亲近,仅仅靠想象力进行美术创作显然是不行的。现在大城市的孩子每天生活在钢筋水泥堆砌的城市文明中,完全感受不到自然的美好,幼儿美术教师应该想办法弥补孩子这方面的缺失,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城市的孩子去农村之后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地里的大豆、玉米他们觉得神奇,植物上的毛毛虫他们觉得新奇,因为他们以前从来都没有见过,这种情况着实让人啼笑皆非。

另外,美术教师应该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进行深度的剖析。了解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宗旨和目标,美术教师才能采取得当的措施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绘画能力,为幼儿综合素质的形成打好基础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让幼儿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是幼儿美术教学的宗旨。所以,教师不能一味注重美术技巧的教学,还应该帮助学生去发现美术学习的乐趣,如果孩子整个美术学习过程都是模仿别人的画作,那么孩子学习积极性肯定逐渐消失,在综合考虑幼儿的身心状况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让美术教学充满乐趣和兴趣,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幼儿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快乐,教师不应该给他们设置过多的束缚和压力,天性的解放才是创造力的源头。

最后,幼儿美术教育应该实现技巧培养和启发式教学的有机结合,技巧培养可以保证幼儿绘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枯燥单一的技巧教学方式又会让幼儿产生厌烦、逆反心理,更重要的是对创造力的发展毫无好处,因此,启发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启发式教学前提是掌握幼儿的实际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启发。比如,将美术教学寄托在游戏的形式上展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帮助幼儿掌握美术知识和美术技巧,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上一棵小树,然后启发幼儿将自己想到的果实的样子画在树上,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生活经验去画,然后教师可以对小朋友所画的鱼进行技巧的辅导和改进,这样在这种热烈和快乐的氛围中,既能够使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又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农村小学美术对于完善学生性格,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本文,首先论述了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然后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对策

1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美术作为人类的一大社会精神行为,其本质从来就是以审美与实用共存共荣的一门艺术。美术教育也就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在为现代化的需求和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同时,为物质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美术教育,是提高整个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美术课是孩子们深感快乐的事,小学生学习美术,有利于开发智力,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想象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当然,美术教育的育人是潜移默化的,不可能会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因此,抓好小学美术课,发挥美术课在小学美育中的重要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2.1教育部门和校领导意识淡薄,尚未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由于实际认识不足,致使一些农村小学的领导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甚至停开。

2.2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学生自主探索过程

农村教师因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观念仍强于新课程的理念。因此,在教学观念上仍旧是:美术教学就是传统知识与技能,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还是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2.3教学目标片面,无法达到美术教育应有的目的

学生往往只通过一些简单方式参加美术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和所需的最基础的“美感”,而忽略了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2.4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落后的根本点在于师资缺乏,绝大多数的农村小学都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美术课都是其他科目老师越俎代庖,似乎人人都可以是美术老师,他们对于这样的专业课更是无从下手,于是大多都是敷衍、应付了事。

3改善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3.1转变教育理念,让美术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我们应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剔除有悖于新课改理念的糟粕。我们意识到富有人文性的美术课堂要义不容辞地为学生打开通向生活的大门,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从封闭走向开放,把生活嫁接到绘画中,把绘画融入生活中,用生活来解读课本。因此,美术教师应努力走出课堂,让学生开拓视野,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整合资源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去体验美术的趣味,体验美术带给生活的魅力,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

3.2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让美术显活力

我们应当吸取其精华用于新课改,在思想上进行改革,要打破传统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使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再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教育模式,才适合经济发展。小学生美术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让美术教育为学生创造美好的心灵,让小学生走向开放,把生活融入到美术中来,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的人才。

3.3改变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活力

目前,农村教学模式由于受到教师自身水平的影响,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很大程度上还是以讲授为主,课堂没有活力。加上美术课都是其他科目老师兼任,更谈不上活力的体现。现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自由发挥。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改变了教师以往的以讲授为主的角色,让小学生自由的感受周围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品质。

3.4改善条件,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

首先,应当加大对现有的美术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此外,可以定期举行美术竞赛让美术教师学有所用,不断巩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其次,应当强化学校设施,增添教具,配备专职美术教师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特长生。让一部分学生“富”起来,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向更高水平迈进。同时,可以研究乡土美术,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发展独具特色的乡土教学。

3.5因地制宜,做好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工作

在农村,要让学生配齐所有的美术用品不太可能的,但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有些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很重视,教育投资意义比较强,抓住家长这个心理,就可以向家长做思想工作,为孩子买好一点美术学习用品以此来带动班里其他同学的进步。当然,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就该因地制宜作些调整,发挥农村自身的资源优势。比如,绘画以农村为题材进行写生或创作,不仅形成特色,还从中给学生进行了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4结语

农村小学教育应当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重视和关爱。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就更要转变观念,以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抓好。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学校的领导应自觉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投入,完善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变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后现代艺术观念对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影响

【摘 要】 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影响着世界美术教育的改革,无论从培养目标还是从教学观念、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方面,它都对我国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后现代艺术观念促使全球美术教育进行改革的环境下,我国的美术教育更是世界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后现代艺术观念也影响着我国的美术教育,尤其是高等师范类美术教育,因为高等师范类美术院校是培养美术教育者的教育机构,研究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所受的影响就显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 后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观念;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西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思想意识的变革,杜尚一件似乎是随手拈出的“现成品”把西方艺术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后现代艺术替代了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改变了现代艺术的以创作者为中心的艺术创作理念,提倡艺术贴近生活,走向社会,更多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从而打破不同艺术之间的界限,达到世界文化的多元融合,形成一定的全球语境。后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虚拟性,事件性,观念性,拼贴性,流行性等。相应地表现为:突破传统审美标准,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从传统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改变对个性和风格的标榜和追求,从强调主观感情转向强调客观世界,主张艺术大众化,提倡艺术不局限于视觉形式,广泛运用多种媒介,与声、光、电和环境相结合等。

美术教育作为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人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必然被艺术的发展变化所影响。后现代艺术观念成为影响现代世界美术教育的重要因素。在它的影响下,“学校美术教育更注重美术与文化及社会的联系,设计一种更开放的、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美术课程成为世界各国美术教育改革的焦点”。在后现代艺术观念促使全球美术教育进行改革的环境下,我国的美术教育更是世界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后现代艺术观念也影响着我国的美术教育,尤其是高等师范类美术教育,因为高等师范类美术院校是培养美术教育者的教育机构,研究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所受的影响就显得更加重要。

1 对培养目标的影响

高等师范类美术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从事基础美术教育的美术教师,基础美术教育的改革会是对高师美术教育最大的影响。二十世纪末,后现代艺术的多元化特征,使得人们广泛关注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强调建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多元教育环境,使美术教育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打破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壁垒,消解了文化的中心论,文化观念多元并存,学生只有认知和理解多元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解读带有不同文化元素的视觉图像,这成为在多元教育环境下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这种理念影响着我国的基础美术教育改革。200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改革项目,包括普通学校美术课程标准,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004年初,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条例”进行了修订,其中指出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的学习,在课改中“不以单纯掌握知识技能为目的,试图改变艺术教育中学生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技能的方式,把艺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原到一种完整的艺术情境中,或把一定的知识技能渗透到某个人文主题中,让学生围绕该人文主题展开轻松愉快的学习”,使学生在对人文主题的学习过程中完成美术技巧与知识的掌握和人文主义关爱精神及审美价值感的提升,最终实现人格的培养。后现代主义虽然思想庞杂,“但其实质还是追求一种更完美的现代性,期望人的行为更具合理性”,这种观念影响着美术教育观念。“以人为本”成为现代基础美术教育思想的主导思想,基础美术教育改变了过去的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育思想,提倡以培养人的个性,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基础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改变影响着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改革,高等师范美术学校必须培养出适合基础美术教育要求的教师来顺应时代的发展。

2 对教学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情境下,教学观念主要是传授技法和知识,知识是预先设定好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固定好的程序,而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结构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传统的审美标准被打破,过去的权威的文本课程,确凿可信的知识结构也都有被颠覆的可能。另外,现在高等师范类美术教育学科设置和课程设立多效仿专业的美术教育体系,但是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与专业美术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殊性:首先,培养目标的根本区别,传统美术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而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在教育系统中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其次,培养目标上的区别决定了两者的培养内容和方式的区别,在现在多元文化背景和开放的教学情境下,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与专业院校美术教育相比,其美术专业不但要求研究的程度上要有深度而且在涉及研究的范围上更要有广度;最后,由于现阶段的教学需求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泛而且种类多样,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很多时候并不能够紧跟时代的变化,这就要求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既要满足培养目标,同时又要尽可能的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强调各专业类型之间的融会贯通,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

3 对教学环境的影响

传统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教学活动大都围绕画室和教室进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而后现代的教学情境下要求教学紧随时代脉搏和贴近社会生活,要求有以媒体、网络为基础的现代信息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体系,课程选择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等在后现代教学情境下都可以依靠媒体、网络这一便捷环境顺利进行,大大拓展教学的空间,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在时间和空间中形成的立体教学环境里。美术教学模式也发生着改变,由“人―人”(man-to-man)转化为“人―环境”(man-to-enviroment)。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强调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要求教学活动不能依赖画室、教室这一单一环境,而必须与生活,与环境,与社会相联系。美术教学活动在完成技术传授、技能实践等课程的同时,更要注重外部环境所带来的知识积累,在构建学校教学环境的同时,更要积极努力建立美术教育的社会环境,在更广阔的立体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 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传统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教学活动大都围绕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教师永远占据主动角色,学生的情感因素被忽略,被动地成为接受信息的容器。而后现代艺术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即是去主体性,“艺术展览的参观者也是艺术作品的参与者”,这种思想也影响着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杜威的教育思想进一步强调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教科书“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传统教学的计划实质上是来自上面的和外部的灌输……尽管优秀的教师想运用艺术的技巧来掩饰这种强制性,以减轻那种显然粗暴的性质,它们还是必须灌输给学生的。”在后现代课程观的影响下,学生的情感,兴趣,价值取向得到重视,教学的过程更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从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转向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和个体潜能挖掘,从被动接受教学模式向主动学习探究模式转变,从注重理性知识向注重综合人文素养转变。

总之,后现代艺术观念对世界的美术教育产生影响的同时,对我们国家的美术教育同样产生着重大影响,推动着我国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然而,我们国家在历史背景上、经济基础上、文化形态上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国家都有着根本的区别,后现代艺术观念并非根植于我国文化土壤,而是产生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观念,而我国的艺术观念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基奠和人文传统,这两种文化艺术观念有着根本的差异。我国的高师美术教育在这中西方文化艺术观念碰撞之下,应该在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找到适应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的理念,合理地吸收其有利的一面,以指导我国高师美术教育改革。因此,必须处理好文化艺术观念之间的矛盾、社会因素及群众基础对后现代艺术观念的制约等问题,既继承传统,又与未来、与时代相联系,既秉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又吸收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使两者有机的融合并合理的应用于教学实践,这样,才能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体系,从而全面提高高师美术教育质量,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美术教育中包含的人文精神

[摘 要] 在美术的课堂教育方面应高度重视美术传承出来的社会功效,而不仅仅是微观的审美功效,这就需要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融合进一个社会的人文精神,使一个社会的美也具有民族特色。

[关键词] 美术教育;审美;人文精神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美育思想

使学生能够认识和追求真、善、美,并且把生活中最真、真善、最美的一面表达出来,是美术教育的目的。 在美术课堂教育中努力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打造他的审美观念,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每一件艺术作品都能体现出个人独一无二的视角、奇妙的想象和构思、高超淋漓的表达技巧,是审美感受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的最好体现。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稳固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提升审美能力,使他们逐渐形成一套系统化的包括本国人文精神在内的审美能力,并具备对中西美学的创造能力和批判能力。人文美育如果成功了,则会为未来社会培养创造性、高素质人才。

二、当代艺术品人文价值的缺失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上包括艺术绘画在内的艺术品无不是为了市场的需求而应运产生,既使是古代大家的绘画作品,当它被摆在市面上时就是为了满足一部分人收藏古玩字画为显高雅或是期待升值的心理,同时一大批赝品立刻随之出现,以假乱真,扰乱了真正艺术品所体现出的价值。古代字画固然有古典美,可是它却被赝品所淹没,也就是高科技淹没了古代的至真和至美。这使艺术世界中的真正的古典艺术所传承出的古典文化遭到了排挤。很多人却甘愿接受仿制品,无形中抛弃了真正的人文精神。同时人们的审美也出现了问题,因为审美包括真、善、美,真与善都被抛却了,美便没有了依靠和标准,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产生了动摇,艺术品便缺少了人文价值的传承。其实,艺术产品和受众之间的种种标准的倒错,涉及到了很多复杂的社会因素和整体艺术框架的发展,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转化。它们之间影响和转化的领域包括社会的、伦理的、经济的、传统的和当代的等等,更有哲学上的论证。人文价值缺失主要还是取决于人们在市场上的需求,自有附庸风雅的人在不遗余力地卖弄着赝品,甚至新、奇、特的艺术品,这使商品化的艺术品大量泛滥,代表人文精神的艺术品自然没有地位。吹糖人的手法在当代快要失传,可是它带给人们几分钟的艺术造型的兴奋远不及一只水晶艺术品的地位高。西方社会所传递过来的货币观念、实用主义观念等都对民族文化造成了冲击。这些都使人类包括人文精神在内的生存价值观正在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三、美术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渗透

美术课程实施的过程要依靠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育沿线来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自古就有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之说。教学过程中多种情景模拟和创想引起学生养成观察身边的生活、自然生态、景观等,由点线面,色彩、空间、维度、质感这些绘画元素来解读世界,用绘画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进行串坠相连,将对世界的认识、感受与艺术形式的灵感触发联结在一起。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喜欢的描绘方式传达出自己的思想。

美术课程安排要结合学生各个年级心理、生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同时不可缺少对学生心理的可接受性进行考究,方能设计出适合学生成长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经验相联系。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和丰富性同时具备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教学过程,描绘美好,疏导受教育者顺势表达自己的情感。多设计活动性主导的课堂,使大家共同参与目标学习增进他人共处的技巧和社会相处能力。课堂中学生通过交流、体验,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学习,由生活激发兴趣,带着岁月静好和阳光明媚的心情去创作。引导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抒怀自己的情感,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创建平和心态和健康的心理,从而获得创造、表现的能力,达到现代教育目的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美学规律在教学中需充分尊重才能获得学生对美学的认同感和喜爱,教学上人文气息无形渗透能够很好的拓宽学生视野,懂得解读丰富的人类发展历史和文化遗产,理解艺术创造与社会、文化、生产、以的关系。多加给学生感悟艺术的契机以打开思想维度和眼界,配以立体解读方式增加学生心理感受直观感。

创建良好的艺术来熏陶整个社会、净化人们的心灵可以从学生做起。要使学生懂得欣赏质朴无暇、去掉伪装的美,这样,学生自身乃至于整个社会才会平心静气审视真实的自己,制定现实的目标,才能来调整的精神追求和人生目标,摆脱世俗物质利益束缚,具有时代感。这是人文艺术精神教育在美术课堂中积极运用孜孜不倦的追求。培养受教育者人文观念,提高人文素养以塑造可持续发展完善的个人以及整个社会,是新时代教育的最终目标。教育者须在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朝着人全面发展具有人文关爱之心的完美人格之路探索。

作者简介:鲍春兰(1992―),女,满族,黑龙江省宝清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2级美术教育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