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09:25: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美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两个方面,而职业态度则要求从业者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中职院校美术专业的学生,其职业素养与非美术专业大学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本文以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为例,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美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调查分析,从而为中职美术生的培养提供一定参考。
一、美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分析
(一)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态度对于大学生来说包括心理素质、工作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等。良好的职业态度是企业必需的,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学生进入企业的“金钥匙”。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一半的用人单位对美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态度持正面评价,而负面评价有如下几个方面:1.职业道德下降。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行为规范,是适应职业要求而产生,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他是社会道德的特殊形式。作为中职院校美术专业的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爱岗敬业敬业的内在表现。然而,从调查结果看,不少学生的职业道德价值观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择业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过分关注大城市、高收入,而在敬业精神、奉献意识方面明显弱化;二是诚信缺失,与用人单位签约后,不顾学校、单位的利益随意违约,还有的学生在应聘时为博得招聘人员的眼球,在成绩、任职、甚至政治面貌作假。三是个人素养不高,美术专业的学生多是富裕家庭、独生子女,他们普遍个性强,做事情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在面对新的环境时,缺乏礼仪修养,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2.职业作风不过硬。通过调查发现,中职美术类专业学生在职业作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弱点:一是主动性差,被动的接受,上级要求做什么才去做什么,特别是不善于学习,作为理论功底本来就比较薄弱的美术学生来说,缺乏刨根问底的精神;二是懒惰,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意去多付出,更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但却一味追求高工资高福利;三是好高骛远,不踏实,工作适应能力差。不踏实的表现集中体现在工作中斤斤计较,在还没有完全掌握实践技能的前提下,就以跳槽相威胁要求提供与自己能力不一致的工资收入等。3.职业意识落后。从调查来看,中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落后,其表现一是职业风险意识模糊。在择业过程中,要么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要么是对自己学历或者能力的不自信,不能正确审视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位;二是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只求眼前不顾未来,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也没有考虑将要从事的职业能否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能否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三是职业认同感差。没有清晰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也没有完全理解所学专业应达到的能力要求,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没有针对性地进行自觉的职业训练,有效提高职业素质。
二、美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措施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美术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能力及职业态度方面都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美术专业学生的培养。
(一)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
1.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吸收引进最新的成果,建立BIM实训室。通过调研发现,美术专业现有的传统软件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求,必须尽快建立BIM实训室,让学生快速掌握三维渲染技术,从而使学生适应国内的特色需求。
2.建立校企合作,利用企业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尽快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突破只挂实习基地的牌子而缺乏实质合作的怪圈,要求企业实战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给学生上课,使学生在工作之前就得到专业技能实战并了解行业的规范管理等。
3.实行老带新制度,鼓励老教师进行校外培训。进一步提高年轻教师的师范技能,实行老带新制度,选取优秀的老教师指导新教师的教学,以此提高年轻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的传授效率。同时,鼓励老教师进修或者培训,通过学习,使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加强对学生职业态度的引导力度
一方面,开展好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意识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思想素质方面,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领悟到以自我为中心的危害。另一方面,邀请成功校友与学生交流,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通过校友的现身说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行业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中职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休戚相关,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等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美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有其个性的一面,因此,对美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探析本文只能是管中窥豹,但客观分析其职业素养缺失的表现,找到有效的培养途径具有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立,葛伟.对中职培养目标的定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1):24-25.
[2]王雍钧.试论新形势下中职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J].成人教育,2012(01):79-80.
[3]何茂昌.中职学生职业态度教育探索[J].学理论,2010(28):200-201.
[4]李红.高云南省中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现状研究[C].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2013:58-59.
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整合,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加大课程信息量,并强化实践环节,电脑设计软件课程是电脑美术专业极其重要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完整系统讲解软件操作方法技巧,另一方面要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大量实例讲解和演示,使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将原有的素描、色彩改为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课程内容也与设计相涵接,将原来的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课程进行重组,打破各门课过去各自独立的局面。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加以精选,通过贯通和相互渗透,以减少原来多门课中间的重叠以及每门课的罗列现象,这不仅有利于减少教学时数,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教学教研模式改革创新
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在教学和专业建设上,无现成的程式可依。因此,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习实训等内容上,结合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紧紧围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作为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宗旨,根据市场要求和高职教育的要求,对有关课程进行调整、整合,对课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改革、创新。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座谈,听取他们对教学工作和课程设置的意见,应以工艺美术教研室牵头,和教务处一起组织学生座谈,广纳众言,进行科学分析论证,为教学改革准备一手材料。
3、对专业教师不定期进行业务及职业道德、教学及专业思维培训
对教师的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时代在发展,教师也应处在不断学习之中。一是做好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要求教师们认真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将自己的事业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形成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以及凝聚、和谐、协作、互助的良好团队精神。认真做好专业教师的定位,制订激励、约束政策,形成竞争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使他们既是合格的教师,又是相关行业的专家。同时还从企事业单位聘请高级管理人才或技术专家组成一支精干的校外教师队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二是多层次多途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艺术创作和课件教学,将多媒体教学与专业课相结合,以课件教学方式增强课堂互动性,及时更新专业软件版本,在教学中综合开设相关设计软件,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有机地融入创造性启发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做到触类旁通,形成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方式新、技术应用全的特点。
二、顺应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紧密的专业,以市场为导向,该专业以从事艺术设计的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为各相应行业培养设计师和电脑设计制作人员。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室内外装饰、广告专业、印刷业及各种商业宣传、社会宣传以及部分互联网与影视行业的专业需要。
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具有一定文化知识,以适应企业现代特性,并为将来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基础。
2、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运用所学解决工作上的实际问题。
3、掌握专业技能,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创新意识,能熟练运用电脑进行艺术设计,并达到相关行业中级技工以上的技能要求,同时做到一专多能。
4、具备较强的转岗适应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或转产对职工的转岗要求。
5、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审美修养,以适应现代艺术设计既是“技术”又是“艺术”的特点。
6、掌握相关行业标准,熟悉广告、建筑、装饰等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
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开拓就业门路
1、建设校内工作室的实训体系
按照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实训教学环境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应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实施建设与专业配套的艺术设计工作室群。实训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进行,让企业参与指导学校专业建设和实训课程开发。学校定期派教师或实训管理人员到企业了解最新技术信息和提供技术服务,形成实验与实训、基础与专业、校内与校外梯次布局,相互衔接的实训基地, 构筑“校内校外相互补充”的合理教学体系,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2、走出校园入企业
学校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企业提供适用人才,让学生在校期间结合学习直接到社会企业进行实训,积极向企业学习与交流,使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活动完全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教学目的。另一方面,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等新科技方法首先是在社会企业中得到应用的,让学生直接面对社会企业生产前沿,能第一时间能学习到新的东西。
3、邀请企业进入学校建立研发机构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教师;专业素质
一、高职院校美术老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美术专业的相关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其中包括美术作品鉴赏技巧、美术作品背景历史文化、美学知识、美术设计以及动手能力。所以,美术老师自身应该具备各方面美术的专业知识,才能保证在美术教学中游刃有余。
(一)美术基础知识
美术基础知识是每位美术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同样也是高职院校美术老师教学的依托,是学校完成美术教学与科研目标的基本。美术专业基础知识理应包括美学、设计学、美术史、色彩学、透视学、造型理论等等。
(二)专业知识
高职院校的美术老师除了要掌握美术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应该熟悉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决定了老师的教学方向以及教学水平衡量指标,美术这门艺术博大精深,常常被分为不同学科,老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应该熟悉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体系,深入研究专业知识,老师的所教学科专业知识有美术老师的专业语言知识、专业技巧知识、专业发展史、工具以及材料相关知识等。
(三)美术鉴赏能力
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美术设计相关工作者,所以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美术教学重点之一。老师作为引导者,自身应该具备卓越的美术作品鉴赏能力,熟知不同美术创作手法,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创作风格,掌握古今中外优秀名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作品风格,从而在美术鉴赏课堂上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并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四)丰富的文学知识
美术作品中会涉及到文学相关知识,包括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地理、、古今园林建筑、理想抱负等等。美术老师只有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才能体现在自己的创作中,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创意以及作品内涵。
二、高职美术老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与技巧
(一)教学语言知识
美术老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其自身的语言知识关系到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与领悟,语言是美术老师教课的重要工具,主要表现为口语表达以及身体语言。美术中有很多专业术语,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进行准确、形象表达,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而不会造成专业术语混淆不清的现象。由于美术教学过程中,往往专业性较强,学生普遍觉得枯燥无味,老师应该尽量采用幽默、比喻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身体语言也是重要的语言知识,美术老师应该适当采用。
(二)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知识是每个老师所必须具备的,是衡量一个合格老师的重要指标。很多高职院校的美术老师较为缺乏,往往有不少学校会聘用兼职美术老师,也就是社会上优秀的美术工作者投入到高职美术教学。这部分老师的美术专业知识、美术创作经验相当丰富,但是往往缺乏专业老师培训,不具备教育学知识。自身所学很难有效传授给学生,导致美术教学效率低下。所以,教育学知识对于美术老师而言也是必备知识。
(三)教学方式与技巧
美术老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取决于其教学方式与技巧,随着我国教育行业发展以及提高,以往的美术教学方式与技巧已经不能顺应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局限于书本。通过多媒体播放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美术作品,另外多媒体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美术老师应该具备加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教学不可控制性较大,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当下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以及时间,确保实践效率以及课时控制,达到提高美术实践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高职院校美术老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修养
(一)道德修养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引导者,其道德修养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以及道德素质。作为高职院校的美术老师,必须具备道德修养,具备优良思想品德以及风险精神,注重自身的言行,为学生做好表率。
(二)情操修养
高职院校的美术老师不应该仅限于完成自身教学任务,应该具备情操修养,有较高的责任感。工作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历史责任感,热爱祖国,为我国艺术发展提供自己的力量;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与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教学过程中,将积极向上的思想灌输给学生,让学生热爱美术、热爱国家,为学生以后发展以及理想抱负带来正能量。
(三)艺术与文化修养
以上所提到的道德以及情操修养是每个为人师表所必备的,而美术老师作为艺术类学科,还应该具备丰富的艺术与文化修养。艺术与文化修养是否丰富还取决于老师的知识、文化、艺术、兴趣爱好等。作为美术老师应该有渊博的知识,较深的艺术造诣、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在其教学中体现出来。丰富的艺术以及文化修养影响着学生,让学生也不断提高自身艺术、文化修养。
四、高职院校美术老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教学安排
美术教学包括基础知识教学、实践教学、鉴赏教学等等。美术老师应该具备加强的教学安排能力,才能确保美术教学目标完成,且教学质量达到预期。老师会根据教学计划,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配,科学安排课时以及教学进度,从而保证美术教学按部就班进行,并且注重穿插式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组织能力
美术教学由于涉及到不同课程,还包括了课外写生实践,实践课程中涉及到的工具、材料也较多,美术老师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才能确保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涉及到的组织活动较多,作为高职院校的美术老师,只有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才能确保美术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
(三)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19-01
前言:目前,整个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数量增加,中职幼教专业迎来了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但是,对幼教师资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缺乏基本幼教技能,很难在这一行业立足。而美术教学在整个幼教专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直接关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对其引起高度重视,系统分析当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优化和改革。
1全面分析当前中职院校幼教专业美术课教学存在的不足
1、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对于中职院校的学前美术课程,其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实现技能的提升。但是,教学模式和手段呈现单一化的特点。主要采取的是灌输的方式,尤其是示例讲解和单一灌输的并用。例如,在进行绘画课程讲解的时候,主要依靠教师的示范实现知识的讲授,手工课程也是一样的模式,使得整个课堂气氛过于严肃,互动性不大,学生的参与性不强,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为了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善,改变知识的单向传授模式,要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观察欣赏、讨论交流等,运用局部示范的方式。在本质上说,对于美术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十分关键,不容忽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避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扼杀,要激发潜能,否则,再精细的绘画技巧也意义不大。为此,对于教学模式的优化就是推动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多元化,可以积极借助辅助教学手段,如多媒体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等,实现美术教学水平的提升。
2、缺乏对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在中职院校的幼儿教育专业,其美术课程主要是由绘画和手工两部分组成,二者相互影响和渗透,尤其是一些细节上的知识和应用。在传统的幼教美术教学中,只是对美术范畴内的教学资源进行了共享,彰显片面性,需要与相关学科的技能进行全面融合,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效果。例如,对于儿童画的创作教学,需要结合多种活动模式,以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实现绘画与音乐、诗歌等形式的结合,在根本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只有学生的思维能力被调动,才能凸显其强大的表现力,为创作营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创造的内容更加丰富.
3、教学内容缺乏与职位需求的有效契合。在中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其主要方向是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服务,但是,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对专业性和实用性缺乏明确的界定,将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相混淆,将主要的目标定位对美术技巧的培养。在课程设计上,更加关注技能,忽视美学真谛的传达,这种情况很难适应幼教的实际需要。对于幼教美术课程,需要传授学生去感受美,运用美和创造美,将美的本质传授给孩子,因此,对于美术教学的优化,要满足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2如何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幼教专业美术课教学优化
1、重视对课程的不断优化。(1)保证授课设置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对于中职院校的幼教美术课程,不同的学习在课程设计和时间方面的安排具有差异性,但是,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结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重视对授课学时设计的合理性,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的时间,达到相关支持和渗透的作用。
(2)促进授课内容的多多元化与丰富化。在学前美术教学中,内容十分丰富,需要进行细化,实现对授课内容的巧妙设计,达到对表现形式和技能的综合应用。
(3)将授课模式与职场需要进行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职场需要作为目标,培养职场意识。针对课堂实践,需要模拟幼教为了的职场环境,使得学生的职场观念增强。可以采取团队的模式,进行作品的创作,增强学生的团队观念,在集体中学会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
(4)拓宽考核方式。在传统的学前美术教学中,考核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以作品的作为衡量标准,因此,要对这种模式进行改革,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多元考核模式的应用。
2、重视教师素养的增强。(1)强化教师的专业基本素质。对于美术教师而言,基本功是重要的职业技能,借助这些基本能力,才能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另外,还要正确认识幼儿美术的特点,多接触幼儿,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在幼儿的社会生活中,发现美,实现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丰富。要重视教学案例的准备,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2)重视教师道德素养的提升。对于教师而言,师德至关重要,需要具有人格魅力。对于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道德情操水平十分关键,只有保证师德的高尚性,才能实现对学生的良好影响。教师的道德水准直接决定学生的道德水平。为此,教师要重视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传授学生正确的道德观。
(3)重视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教育也不例外,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因此,对于幼教专业的美术教学,教师需要关注国内外美术教学发展的实际,关注最新动态和咨询,结合发展实际,进行授课内容的合理调整,同时,美术教师需要正视美术的涵义,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实例,使得学生能够学习美、懂得美和创作美,为此,要重视对教学模式的创新。
结束语:综上,针对中职学校幼教美术课程,在整个教育改革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要重视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促进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力求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幼教行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促进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一、行业背景及人才需求分析
专业建设最重要的是专业定位正确,专业要有相应的行业存在作为依赖,有快速发展的产业作为支撑。为开设此专业,我们请教了多位大学教授和行业专家,走访了大量的企业进行调研,走访了多媒体行业协会进行咨询,对多媒体产业的发展前景、人才需求的规格和多媒体人才岗位进行了全面分析。
我国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先进水平,多媒体行业已经形成并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等知识;学习相关艺术设计的素描、色彩画、形态构成、数字色彩等基本造型手段;掌握常用的计算机二维及三维动画制作、非线性编辑、计算机图像处理等网络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让学生熟悉数字媒体的设计、制作规律,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跟踪数字媒体新工艺、新潮流的能力
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在电脑动画、电子游戏、数字电影、网络教育、移动增值、数字出版、虚拟现实和数字创意等各个领域。多媒体产业规模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产业发展商机十分巨大。
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专门化人才。其人才可分布于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出版、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 、网络 媒体、桌面视窗、数字影视制作、数字媒体远程医疗、数字媒体展示、游戏制作、触摸媒体和在线培训等等领域,这为数字媒体专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机遇。
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行业现状
我国数字媒体市场正飞速发展,户外、公交、地铁、楼宇以及3G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不断涌入,让原本人才紧缺的影视市场更是雪上加霜,数字影视人才短缺的现状与当前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场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制约数字影视产业发展的瓶颈。据美联社调查,有一半以上的网民观看或下载过视频。另据不完全统计,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网以及51job等著名人才招聘网站于2006年12月的影视职位需求信息为1928个,招聘人数超过10000人。2007年初的北京人才招聘会上,不降反升的职位就是影视行业,,目前据权威组织统计,到2007年底,市场上数字影视人才的缺口已经突破150万,其中数字影视创新创意策划人才与制作人才尤其匮乏。
三、数字媒体专业人才需求
目前,网络游戏和CG人才也已经被纳入国家计划,被国家紧缺人才办公室列为紧缺人才项目。另据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公告: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已被列为国家12个重点振兴产业对应的高职高专专业之一。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对人才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1、人才需求在层次上是不断朝高层次发展,类型上是向应用型人才发展
其一是创意型人才:创意型人才除了要掌握技术外,还要有一定的创意思维及对市场的敏锐力,可以体会当前目标消费群体的欣赏导向,根据这种导向创造多数人喜欢的故事角色。
其二是制作型人才:对制作人的技术能力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学生除了要具备全面了解动画技术外,要在一个领域达到技术精湛才可以在工作发挥特长。
2、企业对人才具备复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数字媒体是一门要求科学技术与艺术创意高度结合的学科,除了要求从业者有熟练的操作技巧之外,更要求从业者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独特的个人创意。
由于传统影视高校培养的学生不是专业技术与市场脱节,就是缺少工作经验,无法直接在工作岗位中立刻上手。导致诸多企业,求贤若渴,相继以高价寻购人才。如在某些招聘会上,仅3G手机视频制作师,以高于6万元的年薪,还是未能觅到理想人才。
3、企业对从业人员个体知识结构的要求是全面性而多样融合性的
比如调研中获取各企业和公司要求其设计人员:具备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熟练、有丰富的经验;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纪律性意识;要有成熟的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具备较好吃的外语能力;具备承受压力的能力,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思路开阔,有创新意识。突出适应社会、应用广泛的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培养可见,在对单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中是知识、技能多样化融合。
4、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全面提升
目前多数用人单位都要求中高级人才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一是待人、接物、处世等工作能力强;二是服务态度好,能够“客户至上”,与上司、同事、下级关系融洽;三是敢于创新和吃苦,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四是能尽快地融入企业,接受新的企业文化。其共同之处在于:高层职位对应聘者要求非常全面,特别是要有管理素质和管理思想的人;中层职位则对专业要求多一些。
目前多媒体职位较紧缺的岗位有:
(1)数码影视设计熟练掌握常规的影视制作和特效软件,熟悉、影视制作流程。最好还具有高水平的创意思维能力和文字策划能力。
(2)网页设计与制作要具备一定的平面设计基础,包括平面构成基础、基本图形与文字、动画应用等。
(3)多媒w创作精通各种视频和音乐音效的剪辑,可以熟练运用相关音视频编辑软件,如AfterEffects及其它pc视频后期制作软件等等。
我国高考开设美术招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喜爱美术的学生通过专业的美术测评,对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潜能进行发掘,最终挑选出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到高校学习中,培养其美术的专业技能。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的美术考生在不断地呈倍数增长,考生的素质却不断地在下滑。那么,以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出发,如何促进高中美术专业教学的水平提高,是迫在眉睫的难题。笔者分析和探讨了高考制度下我国美术招考的现状,对如何改进其中产生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反思。
1 目前我国高考制度下美术招生的具体情况
随着我国群众对于文化教育内容的不断重视,高考扩招实施以来,我国每年的美术考生都在呈倍数增长,同时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1]现在,我国的美术高考招生的一般流程是,学生要首先达到各个高校的美术专业分数线,然后再参加全国高考,只要最终成绩达到每个高校的分数线,就可以被高校所录取。我国高考制度下的美术招生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1 参与美术考试的学生群体庞大,素质参差不齐
在每年参与美术招考的学生中,有很多学生都是因为自身的文化成绩较差,为了能够考进大学,才不得不投入到美术专业的学习中来,这些人中对美术不感兴趣的人比比皆是。由于我国高考美术招生从一开始,就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有所忽视,所以在有些高中的美术教学中,文化课被排在了次要位置,这就造成了高考美术招生中,考生水平参差不齐。[2]
1.2 一味追求升学率,复制死板的应试教育模式
为了实现自身的升学率,现在很多高中都给学生复制死板的应试教育模式,结合高考的内容范围,让学生们进行枯燥单一的静物临摹、速写等练习,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争取满足高考时的美术题目。这种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不会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审美熏陶和能力创新,只是让学生机械的进行记忆,有违教育精神。
1.3 高校招生考试模式存在的单一性
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我国高校在进行美术招考的过程中,一般都只是对考生的色彩和静物素描能力进行测试,且大多数都是默写,只有很少数高校在进行招生时候,增加了对学生创作能力和设计水平的审核。[3]考试的模式太过单一,严重影响了高校对专业美术人才的选拔。
2 我国目前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由于考试内容的单一性,影响了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
现在,我国的高考美术招生内容一般是测试考生的静物素描、石膏像等,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都是让学生反复地去临摹练习石膏像、静物,很少会有让学生主动发挥自身想法的机会,缺乏创新能力。美术本来是一门艺术活动,而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却不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只是一味地将美术变成一门机械临摹,变成一种毫无创意的谋生手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当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加强创新能力,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自信地参与到社会的竞争中去。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的美术技能,还要重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由于考试观念的滞后性,影响了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目前,我国的高考制度,有着明显的“重专轻文”的考试观念,在进行美术招生的时候,各大高校都对考生的美术技能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对考生文化课方面的成绩,要求却不高。因此,在实际的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造成了对于考生文化课的轻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不看重文化课,在上课的时候不够积极,有所懈怠。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只给学生传授基本的美术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美术的基础理论的教学,使得学生没有深厚的美术知识基础,艺术素养较低。
2.3 由于考试模式的单一性,影响了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我国每年参加高考美术招生的学生有很多,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考生进行美术考核,一般高校都采用了默写的方式来进行测试。这种单一的考试模式,使得学生在临高考前的几个月内,开始对速写、静物、色彩等内容进行反复的练习和临摹,对构图、透视等内容却知之甚少,这其实已经严重违背了我国高考美术招生的初衷,学生即使在之前没有学习过美术,只要在几个月内反复练习,也依旧可以通过考试。
3 我国高考制度下,如何提高高中美术专业教学质量的相关策略
3.1 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是这个社会所必需的人才,在进行美术专业的教学时,教师应该以传授美术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初期,应该传授基本的美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学生的基础能力,树立艺术思维。在高中的美术课程的设置上,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理论和技能一把抓,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可以增加构图学习、创意培养等课程,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为学生进行日后的创新打下基础。学校还可以多增加实践的课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完成一部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3.2 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的美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基本是相同的,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往往都是以自己为主体,向学生们传达教学内容,学生们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严重降低了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吸收能力,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3.3 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严格对学生进行美术技能的训练,还要加强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传递专业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思维。良好的知识基础,是影响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促进学生们在以后的美术事业发展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4 结语
高中美术专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从一成不变的框架中突破出来,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在学校的支持下进行长期的思考和探索。高考美术专业的教学对于推动高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为学生们日后的艺术活动创作打下坚实基础。高中美术专业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潮流,进行积极创新,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美术人才作贡献。
参考文献:
中药注射液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提高等特点,但是近年来,对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出现毒副作用的报道逐渐增多,某些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肝损害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1-2]。因此,对中药上市后的安全性再评价(safety re-evaluation of post-marke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ent prescription, SRPTCM)已刻不容缓。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以及明显的抗凝、促进纤溶且改善血液流变的作用,广泛用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硬化、急性脑梗死等疾病。随着上市后时间的延长和用药人群的扩大,相关不良反应和新的不良反应逐步地被报道和发现,但关于它可能对肝功能的损害目前还没有文献报道[3-4]。本研究选取全国18家大型三甲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信息,旨在对临床真实世界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是否可能对患者肝功能造成损害,以及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患者肝功能损害进行相关研究,为疏血通注射液安全应用于临床提供指导。
本研究以谷丙转氨酶(ALT)为肝功能评价指标,用实例阐述generalized boosted models(GBM)倾向评分加权法的优势及应用过程,基于GBM倾向评分加权法,对提取的非随机观察性数据中存在的大量混杂因素进行偏倚平衡,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估计使用疏血通注射液对ALT指标异常变化的处理效应,即探讨临床真实世界中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是否对人体的肝功能有损害,以及导致ALT指标异常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提供指导。本研究的观察性数据中存在大量混杂因素(也称协变量),其在使用疏血通注射液(下面简称“用疏血通”)和未使用疏血通注射液(下面简称“未用疏血通”)的患者间的基线分布差异会影响研究的真实性,但是GBM倾向评分加权估计可以减少或消除大多数协变量在组间的差异,同时,“用疏血通”组和倾向评分加权后的“未用疏血通”组的比较结果提供了“用疏血通”相对于“未用疏血通”对ALT指标异常变化的处理效应,并在几乎没有混杂的情况下本质上修改了“用疏血通”对ALT指标异常变化的影响即处理效应,使结果更加贴近于临床真实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北京市18家大型三甲医院HIS数据库中的部分“用疏血通”和“未用疏血通”的住院患者信息,共包括5个部分信息表:患者一般信息、西医诊断、中医诊断、医嘱记录、实验室理化指标检查[实验室指标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IS)]。其中“用疏血通”的患者共54 254位,“未用疏血通”患者共40 472位,筛选其中至少具有2次ALT检测指标的患者,并根据下面数据分析的提取标准,从中提取ALT指标发生指定变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相同条件下“未用疏血通”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1.2 数据提取原则
1.2.1 数据规范化 在提取分析数据之前,需要对HIS和LIS数据库进行标准化,标准化的流程主要涉及剔除患者一般信息中的重复数据、信息表不一致的数据、无用医嘱记录、医嘱名称的标准化、中西医诊断名称的标准化、用药剂量单位的标准化以及理化指标检测值的标准化等[5]。目的是确保被研究患者的唯一性;确保各信息表之间具有相关性;确保医嘱和诊断名称的一致性;确保用药剂量单位和理化指标结果的有效性。基于这4个方面的原则,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统一标准化,形成完整有效的分析数据。
1.2.2 病例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依据数据规划化的准则,纳入HIS和LIS数据库中所有“用疏血通”和“未用疏血通”的住院患者,且在LIS数据库中至少有2次ALT检测指标的患者。排除不符合数据规范化的住院患者。
1.2.3 数据提取标准及安全性结局 由于HIS数据库收集和存储的数据非常庞大和结构复杂,而且没有直接对不良事件的记录,故需要对数据进行整合、清理、转换和标准化之后,才能提取研究所需要分析的指标[5-6]。本研究需要提取2类人群①在所有“用疏血通”的住院患者中,提取具有ALT检测指标的患者,将其“用疏血通”前7 d内的最近1次指标值定义为“用药前ALT值”。然后考虑用药后的ALT检测指标值,若当次用药期间及用药停止后7 d内的所有ALT指标观测都正常,则记录该患者为“ALT用药后正常变化”;若这段时间只要有1次指标观测异常,则记录该患者为“ALT用药后异常变化”,并记录第1次异常前患者的所有混杂因素情况。需要注意的是:①若患者在医嘱开始前没有做ALT指标检测,则将医嘱开始当天的检测值定义为“用药前ALT值”,若当天也没有检测,此患者不属分析对象;②在所有“未用疏血通”的患者中,提取具有ALT检测指标的患者,将其入院后的第1次ALT检测值定义为“用药前ALT值”,其他情况和①的提取原则一样。但必须确保第一次异常值出现在使用了某种用药之后。从而得到分组变量“是否用疏血通”,“用疏血通”组记为1,“未用疏血通”组记为0;安全性结局变量为“用药后ALT是否异常变化”,用药后异常变化记为1,用药后正常变化记为0。
由于不同医院ALT指标的正常范围不同,因此,需要搜集各家医院ALT指标范围并根据不同医院分别考虑异常值情况。首先,把ALT指标达到正常范围上限的200%(即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定义为临床异常;然后,再根据用药前后是否临床异常的变化,来定义本研究的安全性结局。按照数据提取的原则,最终提取的ALT指标的人群分布见表1。
1.3 数据提取结果
在“用疏血通”的54 254位患者中,有4 991位患者(约9.20%)满足上述ALT指标的数据提取原则,其中用药前后ALT指标发生异常变化的人数为358人(约7.17%);在“未用疏血通”的40 472位患者中,有2 678位患者(约6.62%)满足ALT指标的数据提取原则,用药前后ALT未发生异常变化的人数为158人(约5.60%)。最终得到符合数据分析条件的2组人群分布如表1所示。
1.4 混杂因素
根据提取的HIS数据的实际情况以及医学背景,考虑57个与分组变量和安全性结局(用药后ALT是否异常变化)可能有关的所有混杂因素。具体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分段处理)、职业、医院、住院科室、医疗费用类别 (医疗保险、公费、地方普通、新农合、自费、医疗照顾)、入院方式、入院病情(危、急、一般)、出院方式、住院费用(万元)(分段处理)、病危天数、ICU天数、病重天数、住院天数(分段处理)、合并疾病、合并用药(共41种)等,见表2。由于合并用药的数量及名称类别太多,需要对其进行清理合并与标准化,选取频数最多的前41种合并用药。
1.5 数据分析方法
依据文献Rosenbaum和Rubin[7]以及Hirano和Imbens[8],本研究利用虚拟事实(counterfactuals)定义观察性研究中接受处理和未接受处理(即对照)间的处理效应。假定总体人群中每个个体都有2个潜在的结局值(potential values for any outcome);一个是个体被分配或接受处理条件时的结局值y1,一个是个体被分配或接受对照条件时的结局值y0。对每个个体而言,这2个值仅有1个被观察到,另一个虚拟结局是不可能被观察到的。那么,处理组的平均处理效应(average treatment effect on the treated),记为ATE1[9]。令z为处理分配指标;如果个体接受处理,则z=1,否则z=0。从而,E(y1|z=1)就是处理组个体接受处理条件后的平均结局值,E(y0|z=1)就是处理组个体接受对照条件后的平均结局值。那么,处理组平均处理效应ATE1=E(y1|z=1)-E(y0|z=1),它的估计在本研究中很有意义,因为笔者特别关注在使用了疏血通注射液的患者中“用疏血通”的处理效应,即理想上期望“用疏血通”的处理相对于“未用疏血通”的对照对ALT指标异常变化的影响更小或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关键是估计ATE1[9]。结局值y0对每个接受处理的个体而言是无法观测到的,所以E(y0|z=1)必须从对照组的数据中估计得到。然而,Rosenbaum和Rubin[7]讨论过,如果多个协变量在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的话,则此估计值是有偏的,从而ATE1的估计也会有偏,因此可以考虑利用倾向评分来调节这些差异[10]。
倾向评分法将多个混杂变量综合为一个变量即倾向评分,通过平衡两对比组的倾向评分而有效地均衡混杂变量的分布,从而达到控制混杂偏倚的目的[7,11]。由于经典的倾向评分方法缺乏灵活性,需要进行协变量选择,即都是使用带参数的Logistic回归线性模型或通过变量选择技术挑选出交互项或非线性项来估计倾向评分,这样很可能会遗漏对处理选择很重要的协变量或者错误指定了模型中协变量与处理选择之间关系的函数形式[12-14]。因此,需要更加灵活的方法,本研究利用一种多元非参数回归技术GBM估计倾向评分,它可以自动的根据数据利用自适应算法去估计所关注的处理变量和大量混杂变量(或协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特别是当模型中协变量很多、协变量与处理变量之间线性、非线性或交互效应等函数形式无法确定时,此方法最具优势[10]。
GBM估计倾向评分的过程中,通过使K-S统计量达到最小,不断加权调整模型,使得“用疏血通组”和加权的“未用疏血通组”的混杂因素达到很好的平衡。为了找到使K-S统计量达到最小的迭代次数,理论上需采用很大的迭代次数,但迭代次数越多,模型估计的时间越长,所以实际应用中可以只选择较大的迭代次数,如果无法使得K-S统计量达到最小,再加大迭代次数,或考虑其他的估计方法。本研究设定迭代次数为2万。为确保模型形式的正确识别和模型的精确估计,取一个折中的4阶交互项,即在每次迭代中,考虑所有协变量的4阶交互项来最优化对数似然函数。一般来说,除非研究样本足够的大,一般不太可能去考虑5阶或更高阶的交互项。另外,在GBM估计倾向评分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一个足够小的收缩系数λ(本研究取值0.000 5),它用于排除模型中大多数不相关的协变量、产生一个仅体现最重要作用的协变量和交互项的稀疏模型[15]。另外,处理效应估计的标准差利用leave-one-out刀切法(jackknife)进行估计。算法的实现利用R统计软件中的gbm,survey和Twang等[16]编程实现。
2 实例结果分析
2.1 GBM估计倾向评分的非线性特点
根据GBM估计的过程,算法迭代直到7 322次时使得K-S统计量达到最小。算法自动的根据57个协变量对模型对数似然度整体改善的贡献,来测量并排序每个协变量对处理分配的重要程度。可以用偏依赖图(partial dependence plots)[17]来探索每个变量的边际分布。当对其他56个协变量分布边际积分以后,患者被分配到“用疏血通”组的对数优势比与每个协变量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的,见图1。这种非线性体现了GBM方法的优势。而且,从图1可以直观看出,在对其他协变量边际化后,使用奥拉西坦或入院病情危险等患者被分配到“用疏血通”组的可能性更大。
D102.奥拉西坦;V18.入院病情(1.缺失,2.急,3.危,4.一般);V12.住院科室(1.缺失,2.CCU,3.ICU,4.儿科,5.耳鼻喉科,6.放射治疗科,7.风湿病科,8.干部病房,9.骨科,10.呼吸内科,11.急诊科,12.老年病科,13.理疗科,14.内分泌科,15.其他科室,16.神经科,17.肾脏病科,18.外科,19.消化内科,20.心血管内科,21.血液病科,22.眼科,23.中医科,24.肿瘤科);V31.住院总费用。
2.2 混杂因素的平衡
在对照组个体进行倾向评分加权之前,协变量之间的均值差可以直接被观测到。从表2“ALT未加权”栏下的第1列百分比中可以查看“用疏血通”组的患者人群的特征,比如,年龄在18~45岁段(占28.60%)和46~65岁(占36.00%)的患者比例要明显更高。从表2“ALT倾向评分加权”栏下的第1列百分比中可以发现,在利用倾向评分给对照组个体进行加权之后,2组协变量之间的差异被大大减小。K-S统计量平均值由0.037减小到0.019,减小了50%。2组具体协变量的差异情况可查看表2。笔者只在表2中列出影响模型似然度变化比较大且2组间差异明显的协变量分布情况。
经过倾向评分加权后,2组间57个协变量的差异接近于随机分配的结果,见图2。给定原假设:“用疏血通”组与“未用疏血通”组之间协变量的均值无差异。P为原假设成立的独立性检验的值,它服从[0,1]均匀分布。图2显示了加权前后的P与均匀分布值的比较图。加权前(红色的实心圈),许多协变量在2组间有显著的差异,故拒绝原假设,从而,许多P接近于0。加权后(白色的空心圈),大多数协变量在2组间的差异不显著,故P都沿着45度的直线即[0,1]均匀变量的累积分布分散开,这就如在1个随机试验中通过检验接受2组协变量的无差异的P服从[0,1]均匀分布一样。加权前后每个协变量均值无差异检验的具体P见表2。
多分类变量都经过哑变量编码处理,P依赖于协变量的属性,若是连续变量,则它为t检验值,若是分类变量,则它为卡方检验值。
2.3 安全性结局分析
本研究重点探讨“用疏血通”对肝功能ALT指标异常变化的处理效应。即分析“用疏血通”的处理相对于“未用疏血通”的对照对ALT指标异常变化的影响。笔者建立ALT指标异常变化关于分组变量“是否用疏血通”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则分组变量的系数值即为处理组平均处理效应的估计值,见表3。未加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用疏血通”导致ALT发生异常变化的对数优势比大于0(0.013),即“用疏血通”比“未用疏血通”导致ALT发生异常变化的可能性要大,且具有统计显著性(P=0.034);但经过GBM倾向评分加权后,虽然Logistic回归分析也表明“用疏血通”导致ALT发生异常变化的对数优势比大于0(0.011),即“用疏血通”比“未用疏血通”导致ALT发生异常变化的可能性要大,但估计的处理效应减小且不具有统计显著性(P=0.104)。说明“用疏血通”对ALT异常变化的影响分析结论需要谨慎对待。
为了获得双稳健(doubly robust)的处理效应估计,有专家推荐利用倾向评分加权和协变量调节相结合的方法来估计处理效应会更加有效[18-20]。如果倾向评分估计正确或回归模型指定正确,则它们的估计是一致的。例如,在对ALT指标分析时,注意到倾向评分加权后,虽然使得患者年龄、入院病情、住院总费用以及个别合并用药等协变量分布在2组间更接近,但还是存在很明显的差异,如“用疏血通”组中28.60%的患者处在18~45岁,而“未用疏血通”组中只有20.60%的患者处在18~45岁。所以,把“患者年龄”等协变量加入到估计处理效应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可以适当调节存在的组间差异,从而得到更稳健的处理效应估计。协变量调节后的处理效应减小到0.008,且更不具有统计显著性(P=0.273)。
一般来说,处理效应的估计对倾向评分模型以及回归模型形式很敏感,但对很强的处理效应,其估计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上面对ALT指标的分析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说明本研究中“用疏血通”的处理效应并不是很强。综合上面的结论,笔者保守的认为使用了疏血通注射液的患者中“用疏血通”的处理相对于“未用疏血通”的对照对肝功能ALT指标异常变化的影响不显著。
McCaffrey等[10]用实例说明GBM能提供更精确的倾向评分的估计;GBM对2组协变量均值平衡的更好;估计出来的处理效应要更小且具有更小的标准误差。
2.4 敏感性分析
倾向评分加权可以调节可观测到的变量,但不能调节未观测到的因素即潜在偏倚。潜在偏倚的存在会导致这样1种现象的发生:具有相同协变量观测值的个体却具有不同的处理分配概率,即处理分配依赖于未观测到的协变量。例如,2个研究个体具有相同协变量观测值,但是由于存在一些潜在的协变量没有被观测到,即在这些潜在变量上的取值可能是不同的,那么研究个体被分配到处理组的概率也不同。从而,估计出来的权重和平均处理效应就会有误差。潜在偏倚是无法从数据中估计的,但是可以通过敏感性分析[19-20]来检验或评估研究结果对潜在偏倚的敏感程度。
潜在偏倚的存在意味着:研究个体被分配到处理组的真实优势比(即真实权重)不是wi=w(Xi),而是w′i=w(Xi,Hi),这里H表示无法观测到的因素即潜在偏倚。为了检验ATE1对潜在偏倚的敏感性,需要检验:随着倾向评分加权wi的变化,ATE1变化的敏感性。令αi=w(Xi,Hi)/w(Xi),用不同的αi值改变倾向评分加权αiw(Xi),来测量ATE1的变化。由于模型中的变量太多,在不影响分析结果的情况下,部分重要变量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见表4。第1列Var表示从倾向评分模型中移除的协变量名称;第2列E0表示排除Var后由倾向评分模型估计的E(y0|z=1);第3列range(αi)表示排除Var中对应变量后得到的1组αi值的范围(最小值和最大值);第4列observed(ρ)表示第3列αi的值与结局yi计算的相关系数cor(αi,yi)=ρ;第5列range(ρ)表示从第3列αi值的经验分布中找到的尽可能最大的和最小的ρ;第6列range(E0)表示使得ρ尽可能最大和最小的多组αi值,代入估计得到E(y0|z=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第7列为bread even(ρ)。
表4的结果表明,大多数协变量的range(E0)与E0比较,变化都不大,且它们对应的bread even(ρ)都很小,则说明ATE1对潜在偏倚不敏感,即表4暗示着本研究可能不存在没有观测到的变量。
3 讨论
3.1 GBM倾向评分法的优势与劣势
由于中药注射剂上市后数据难以收集且存在众多的混杂因素,分析困难,因此在现有研究中鲜有涉及,尤其很少见到利用HIS数据库信息对上市后中药注射剂进行安全性评价。基于HIS数据库中非随机化的观察性数据特点:存在大量混杂因素(也称协变量),患者间的基线分布差异会影响研究的真实性。本研究利用倾向评分调整相关混杂因素,使得“用疏血通”与“未用疏血通”的分配接近随机分配试验设计的效果,从而,可以有效的分析“用疏血通”对肝功能ALT指标异常变化的影响。GBM倾向评分估计方法非常具有吸引力,它提供一种自适应、自动的估计倾向评分的方法,特别适合带有很多协变量和多种类型变量(连续的、名义的或有序的)的数据。虽然,GBM提供了很多相对于其他模型的优势,但分析者在分析的过程中必须适当的调整模型。比如,4阶交互项的限制说明模型中不能包含更高阶的交互项;又如,迭代次数和收缩系数,都会影响模型的拟合,虽然,足够大的迭代次数(本研究为2万)和足够小的收缩系数(本研究为0.000 5)能够提供更好的模型,但是却大大增加了计算复杂度,且同时减小协变量对模型的边际改善,可能导致算法不收敛。而且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即尽可能地纳入所有与预测变量和结局变量都有关的所有混杂因素,无法消除未知混杂因素的影响。
随着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的开展,观察性数据无论是数量还是准确性都在不断增加。因此,倾向评分法在观察性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与此同时,作为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的一种新方法,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和探索。
3.2 基于现有数据分析未发现“用疏血通”对ALT异常变化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数据中包含大量的协变量且它们和处理变量的关系存在非线性的情况,见图1,体现了GBM用于倾向评分估计的优势。虽然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多数协变量在加权前存在较大差异,但经过加权平衡以后,几乎模型中所有协变量组间均值差异被消除(表2),这些协变量的组间差异会影响处理效应的估计。GBM提供更精确的倾向评分估计,对2组协变量均值平衡的更好。
本研究重点探讨“用疏血通”对肝功能ALT指标异常变化的处理效应。即分析“用疏血通”的处理相对于“未用疏血通”的对照对ALT指标异常变化的影响。GBM倾向评分加权后,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用疏血通”导致ALT发生异常变化的对数优势比大于0(0.011),即“用疏血通”比“未用疏血通”导致ALT发生异常变化的可能性要大,但不具有统计显著性(P=0.104),这在本质上修改了“用疏血通”对ALT指标异常变化的处理效应估计,使结果更加贴近临床真实情况。但本研究发现,通过GBM倾向评分加权并不能移除数据中每个协变量在2组间的差异,即使存在的差异并不大,且它们在2组的分布基本接近,但为了获得双稳健的处理效应估计,笔者利用倾向评分加权结合线性回归调节的方法对估计处理效应再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在ALT指标的分析中,协变量调节后得到的处理效应减小到0.008,却不具有统计显著性(P=0.273),且患者年龄、入院病情、住院总费用以及个别合并用药等依然可能是影响ALT指标异常变化的因素。一般如果存在很强的处理效应,其估计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本研究对ALT指标的分析的不一致性说明“用疏血通”的处理效应并不是很强。因此,笔者保守认为在使用了疏血通注射液的患者中“用疏血通”的处理相对于“未用疏血通”的对照对肝功能指标异常变化的影响不显著。
本研究是基于北京市18家大型三甲医院HIS数据库中的部分数据得出的结论,未纳入其他地区和其他等级医疗机构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能作为参考,需要通过对更多临床医疗机构数据收集做更进一步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魏定基. 鱼腥草注射液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4): 60.
[2] 陈裕盛, 韩启光.再论天然药物的肾毒性及诊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 4(4):236.
[3] 郭新峰, 温泽淮, 谢雁鸣, 等. 疏血通注射液临床安全性的系统分析[J]. 中国中医杂志, 2012, 37(17):2782.
[4] 李百强, 鲁仲平, 方洪壮, 等. 疏血通注射液大样本临床使用安全性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 2011, 8(10):592.
[5] 庄严, 谢邦铁, 翁盛鑫, 等.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HIS“真实世界”集成数据仓库的构建与实现[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20):2883.
[6] 杨薇, 谢雁鸣, 庄严. 基于HIS“真实世界”数据仓库探索上市后中成药安全性评价方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20):2779.
[7] Rosenbaum P R, Rubin D B. The central role of the propensity score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for causal effects[J]. Biometrika, 1983, 70(1): 41.
[8] Hirano K, Imbens G. Estimation of causal effects using propensity score weighting: an application to data on right heart catheterization[J]. Health Services Outcomes Res Methodol, 2001,70(2): 259.
[9] Wooldridge J.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cross section and panel data[M]. Cambridge: MIT Press, 2001.
[10] McCaffrey D F, Ridgeway G, Morral A R. Propensity score estimation with boosted regression for evaluating causal effects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J].Psychol Methods, 2004, 9(4): 403.
[11] Alex ZFu. 倾向得分法综述[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08, 15(2): 259.
[12] Shadish W R, Cook T D, Campbell D T. Experimental and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for generalized causal inference[M]. Boston: Houghton-Mifflin, 2002.
[13] Harder V S, Stuart E A, Anthony J. Propensity score techniques and the assessment of measured covariate balance to test causal associationsin psychological research[J]. Psychol Methods, 2010, 15(3): 234.
[14] Stuart E A. Matching methods for causal inference: a review and a look forward[J]. Stat Sci, 2010, 25(1): 1.
[15] Friedman J H, Hastie T, Tibshirani R. Additive logistic regression: a statistical view of Boosting[J]. Annals Stat, 2000, 28: 337.
[16] GRidgeway D, McCaffrey A, Morral. Toolkit for weighting and analysis of nonequivalent groups: a tutorial for the twang package. package manual[EB/OL]. 2010-01.http: ///src/contrib/Archive/twang.
[17] Friedman J H. Greedy function approximation: A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J]. Annals Stat, 2001, 29: 1189.
[18] Huppler-Hullsiek K, Louis T A. Propensity score modeling strategies for the causal 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data[J]. Biostatistics, 2002, 2: 1.
[19] Rosenbaum P. Observational studies [M] .2nd.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2002.
[20] Bang H, J Robins. Doubly robust estimation in missing data and causal inference models[J]. Biometrics, 2005, 61:692.
Impact analysis of Shuxuetong injection on abnormal changes of
ALT based on generalized boosted models propensity score weighting
YANG Wei1, YI Dan-hui2, XIE Yan-ming1*, YANG Wei1, DAI Yi2, ZHI Ying-jie1, ZHUANG Yan3, YANG Hu2
(1.Institute of Basic Research in Clinical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 Statistical Institute of Renmin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2, China; 3.The PLA Navy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048, China)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国内对技工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与普通高中比起来,职业教育具有注重实用技术、毕业可拿“双证”、毕业即可高考等优势。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许多职业高中积极根据市场需求、区域特色和就业途径,相继开办了美术专业,并且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具有一定应用与操作能力的美术职业人才,为社会需求提供了保障,但是当前不容乐观的是,许多职业学校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和就业的关系上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许多经过培养的专业人才没有找到合适的就业单位,逐渐背离了职业教育所倡导的“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向导”的办学宗旨。许多职校在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就业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问题。有的学校不能安置学生对口就业,有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注重技能的培养,学生所学知识不适宜就业岗位的需求,有的学校学生对就业岗位满意率较低,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美术专业的发展。根据当前的现状,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上需要转变思想观念,重新进行教育目标的定位,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拓宽就业渠道,使美术专业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持续健康的发展。
我所执教的学校自1992年开办美术专业以来,由每三年招生一届一个班级(40人左右)到1998年始每年一个班级(40人左右),2004年发展到每一年两个班级(每个班级50人左右),从2010年开始滑坡,秋季美术专业招生只有45人。我校美术专业由开始的就业与升学“两条腿”走路的职高办学模式,逐步走上了就业的“独木桥”的办学之路。同时由于职高美术教学中存在技能技巧训练代替教育教学,使得美术教学中缺乏统一的规范要求和统一的标准,教学呈现自由化状态严重,教学方法单一化,教学内容片面化,现代教学理念的滞后等问题。
目睹了历届学生由衰及胜再衰落的过程,在我国职业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我认为中职美术专业教学的方向与教学模式值得思考。改变美术教育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以及教育的发展策略,实现由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的转变,使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都在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创新,也涌现出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在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等方面,有许多国家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职业教育开设了美术培训教育,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审美能力,使更多没有机会进入专业院校的青年人,能够接受不同程度、不同技法的美术培训。在课程设置上,文化课与职业课的比例,理论课与实验实习课的比例,视职业要求和学校类型而定。普遍重视实际训练,把培养实践技能放在首位。
英国政府倡导的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目标,通过在校授课和到企业实习相互轮替的教学方式实现以职业素质,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政府的支持下,英国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并形成完善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16-0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规范教学。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因此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中职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积极探索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一、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起步较晚,真正意义还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在探索新的课程体系、课程模式、实践教育、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1.课程模式基本是沿用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我国的大多数中职学校是在原计划经济时代的中专的基础上转型过来的,大体还是沿用传统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也基本上沿袭了学科型的课程体系,大而全的现象较为突出,与中职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强调教学应具有职业性、岗位性和应用性的实践性课程教学原则相悖。
2.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带有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课程设置与行业、企业和职业界的联系不够紧,教学模式改革力度不大,教育质量不高,部分专业的课程建设缺乏相对的稳定性。
3.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关联度低。课程内容没有建立与岗位任务的联系,最突出的问题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偏低,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比较欠缺。
二、模块化教学相关理念
1.模块化教学的概念
模块化教学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在职业领域(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解构教学内容,按认知规律和能力本位导向重构课程,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改革和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
2.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1)以职业能力系统化为目标来设计课程;
(2)采用模块化课程结构;
(3)重点关注如何综合运用所获得的理论知识、操作知识、工作态度来完成工作任务;
(4)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 强调先呈现工作任务。理论知识、操作知识的学习和工作态度的形成是建立在工作任务完成的基础上。
三、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教学,必须根据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在职业领域(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实际工作岗位流程为依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重新构建,探索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工艺美术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1.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及设置原则
工艺美术专业课程开发及设计以传统中职教育课程的弊端为突破口,以国内外职教课改成功经验为借鉴,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需求为依据,以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讲求实用实效,它是一种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素质为核心,全面进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
2.模块化课程的构建内容
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课程的模块化。它包括四方面内容:
一是模块的搭建,课程模块是一个个项目化的学习单元,它把实践知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一门模块课程可以设计为若干个模块,一个模块又可以分为若干项目,项目之间,模块之间,依据工作逻辑和工作任务的不同而有差异,可以通过多条路径来选择,如工作对象、产品、岗位、操作程序、系统和设备的解构等。
二是模块组合,模块内容通过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和任务的组合,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模块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递进的。
三是任务要求,主要是针对职业工作岗位过程所需要的单位任务,对需要采取的动作和行为进行描述,包括了实践技术知识、技术理论知识及拓展知识的内容。
四是技能训练,明确训练的项目名称、工具、材料、场地及操作步骤通过这种动态学习方式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3.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的内容主要是对课程的解构和重构的改革。
(1)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进行课程解构
一方面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这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体化的,是具有职业岗位或者岗位群的专业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是要对职业岗位进行深入的工作分析,确定从事这个职业所要求的能力标准。这种课程解构的核心意义在于突破了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课程标准,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标准。
(2)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导向进行课程重构
首先,对形成职业岗位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清晰的梳理,确定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基本内容。其次,根据专项能力来划分课程模块和模块化课程的主要内容。再次,确定每个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基本环境、教学组织。然后,根据模块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最后,明确知识、技能、态度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如何运用所获得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态度来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形成在复杂工作情景中做出判断和采取行动的能力。
四、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成效
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目标面向职业岗位群,把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课程目标,把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缩小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异,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1.建立了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打破了“三段式”纵向学科体系,构建了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为中心的横向体系——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遵循了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吻合,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课程的弊病。
2.实现了课程内容综合化。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课程具有相对独立和便于灵活组装等特点。有利于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相关知识、技能、态度等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形成综合化课程,还有利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3.实现了课程教学现代化。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开发的,必须在真实(仿真)的工作场景及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现代化。
4.实现了课程评价社会化。对工艺美术专业模块课程的评价是由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完成的,这有效缩小了课程教学与生产现状及职业要求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与就业能力。
5.有效地促进了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工学结合”。为了达到模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专业教师们必须努力钻研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学校必须主动加强与现代企业的合作,以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成功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
综上所述,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培养的是在艺术设计领域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能型、应用型和实用型专门人才。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教学是有效的途径,也是改革的方向之一,其构建与实施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相当的局限性,本文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专家同行的指点,共同促进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宁.对中职学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D]. 包头: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刘晓.课程的解构与重构[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3]谢海涛. 从中德艺术设计教育的差异看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J].装饰,2009(01):103-105.
[4]周鹏程.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138-140.
谈到当下高职美术专业的问题.首先要了解今天大的社会背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制造业迅猛发展.急需大批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比较普遍.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大多数人认为高职教育矮人一等.做工人没有前途,上本科,进名牌大学才是出路。中学也以学生考多少本科为荣.对于高职院校不屑一顾.加之本科院校的疯狂扩招.只有少数实在没找到出路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从社会用人机制看,长期以来的唯学历论没有得到改善,反而随高校扩招而越演愈烈.很多单位水涨船高的要本科生研究生,无疑加剧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另外单位的晋升.工酬都与学历挂钩。为获得更多的机会.很对人也不得不追求高学历.放弃进入高职院校。高职的生源质量成了一个问题。招生学生少.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投入没有积极性.办学条件较差.缺乏必备的实践场地设备.学校难以培养出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美术专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部分.在高职教育整体状况如此也难逃厄运。高中生中很多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选择学习美术.希望从美术高考这条路成就大学梦.由于他们看到了本科院校美术统招的文化课分数要求相对低很多即使落榜,美术基础很差的学生选择复读.也少有人会选择高职的美术专业。学生少.又缺乏一定美术基础.然高职的美术专业教学陷入困境.很难培养出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1.2高职美术专业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美术专业以设计为主.由于成立时间早晚不等,师资队伍良莠不齐,问题就突出表现在教学与实际脱节。学生缺乏掌握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能力从目前的美术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当中仍然可以看出不是过分强调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就是忽视专业理论知识而过分强调实践技能动手能力将掌握知识与掌握技能割裂开来.在教学体制机制中面对每届不同素质学生不能够实事求是灵活调整。教学以传授文化知识通识教育为核心.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实际是一些泛泛的理论教学。那些本就厌烦书本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在枯燥抽象的理论学习中丧失信心.面对设计工具一片茫然,无从人手。对于有兴趣的学生,缺少熟练使用工具的训练,即使有满脑子的设计想法也无法付诸于实践,做出满意的作品从授课的方式来看,美术专业课仍然是按以五十分钟为单位的语文和数学的课堂进度来规划的.课堂时段分散.美术专业实践课被弱化成了文化理论课的调剂课.也就更无从谈职业能力教育教学片面强调实践为主体.一种是复制艺术院校的基础教学模式,强调素描和色彩等基础训练的.忽视美术设计理论知识教学.对电脑工具,辅助设计的软件操作不熟练。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提高效率另一种则是复制社会电脑培训班的教学模式,缺乏美术专业教师.但是计算机教师充裕,计算机教师叉没有受到系统的美术教育.往往只能强调电脑工具的熟练操作,缺乏必要地理论知识教学.学生被训练成一个电脑操作员。两种教学模式复制,都是将理论实践分割开.培养出的学生只存在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工具的差别.没有自主设计能力上的本质差别。归根结底就是观念差和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对于高职美术专业教育的观念问题僵化保守,循规蹈矩,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前面的相关分析中.我们从学生和家长的观念说到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偏见.学校教学的现状.要求相关部门必须着手教学改革.打开缺口,力图使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方式实现“平等”。这里的“平等”包含设施及经费投入的平等及遵从学科特点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程的平等只有做到了“平等”美术职业教育作为其分支才可能改善滞后的状况。并可以向着健康合理的方向前进。
2高职美术专业教育改革
2.1以就业为导向
所谓就业导向.实际就是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的人才。要求美术专业设置指向工作需要,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设置以设计专业为主.专业课程要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根据未来所从事工作的需要设置课程内容。将课程与职业密切联系起来,制定出职业学习分析表。把职业能力要求转化为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建设要引入企业、行业专家参与,根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进行广泛的调研.明确该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所要求达到的职业能力、职业技术含量、典型工作任务,将所对应职业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概括.将工作任务序化并转换为学习领域,将职业能力培养融进学习领域.将能力要求加到课程设计中,使能力和课程一一对应.科学安排专业课程.形成以职业能力为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并进行科目课程设计。
2.2理论与实践
美术教育注重彰显个性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方能创作出个性鲜明作品教学中要求系统地教授创新的思维方法和应用技巧,以多元理论为课程设计的基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视理论学习,认识理论指导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清楚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样需要具备完备的理论知识。高职美术专业教育需要把三年六学期的高职美术教学划分成“学校教学—社会实践—学校教学”形式。即学生学习,实习,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教学依据学生层次安排教学计划.灵活调整理论课与实践的比例。学生入学第一年安排理论学习与在校内模拟实践。学校通过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融“教、学、做”为一体,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法,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组织学习内容、进行教学组织、开展教学评价,增加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在学习实践中掌握工具材料材质。第二年开学安排学生到社会企业等相关岗位实习,在实践中,学生自觉了解行业需求专业素质技能水平要求.锻炼适应这种工作环境.多元知识背景下的团队协作.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实习的时间可以根据情况安排半年到一年第三年的学习要求学生将实习后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反馈给学校.学校根据自己对专业的经验与学生的认知比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需求.在教师指导下选择性的学习。主要是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和能力、技能与特长。通过紧密联系社会行业企业.厂校合作.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使教学过程突出实践性、开放.眭和职业性。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使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也使职业能力培养和企业社会要求零距离。
2.3师资队伍建设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选取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美术专业(室内设计技术、图形图像制作专业)2011届、2012届、2013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在2011、2012、2013年9月份,向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发放5个专业的问卷共计731份,收回583份,其中收回室内设计技术和图形图像制作2个美术专业毕业学生调查问卷分别为203份、102份,这两个专业的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3%。
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涵盖毕业生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毕业生思想素质、课程设置及用人单位和家长对学生管理工作评估等方面。
需要强调的是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各个教学系每年都会对已经毕业的毕业生质量进行跟踪调查。
3.数据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及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二、美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数据分析
1.专业知识技术能力
专业知识能力是指通过高职院校2-3年的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同时也能够从事一般的技术设计、检验等工作,并且具备一定的继续学习能力。调查问卷显示,用人单位对四层建筑职业技术学院3届毕业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完全认可度为40%,基本认可度56%,不认可度为4%。从这样的数据可以反映出,超过90%的学生能基本适应当前的岗位,用人单位也认可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所培养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但同时也看出,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值还有较大差距,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专业技能认知水平赶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面对日新月异的建筑装饰行业市场,仅凭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学生很难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比如对于装饰材料、室内设计理念、新的建筑制图软件的运用等,学生仍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严重滞后。
(2)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尚不完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几个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满意率为77%,以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为例有:装饰制图、建筑设计基础、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室内设计原理、民用建筑设计原理、中外建筑简史、建筑构造、建筑装饰材料、装饰构造与施工图、建筑防灾与建筑法规、装饰施工工艺、销售心理学、室内环境与设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装饰工程造价、建筑快速表现技法、室内陈设与绿化、别墅室内空间设计、办公空间室内设计、售卖类商业空间室内设计、中小型主题酒店设计、餐饮娱乐空间设计、AUTOCAD、效果图后期制作、3DSMAX、室内光环境设计、装饰测绘等。从以上专业课程的设置看,设计理论类课程并没有对人体工程学及环境行为心理学等理论课程的设计。由于学生缺少这类课程专业训练甚至是接触,学生在进入装饰设计行业后,不得不重新进行学习,因此,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就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或认可。
(3)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师知识结构更新滞后。很多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还属于封闭性的知识结构,所谓封闭性的知识结构是指知识内容的不变或基本不变的结构,其重要特征是知识的陈旧和老化,这种知识结构显然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老教师的教案多年不变,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传教方式与信息化时代的高职教育理念不相一致。新教师上岗后,学习的热情锐减,把过多的关注集中在对物质的追求,忽视了对自己专业知识的的更新,他们不愿意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更不愿意上企业、下工地去吸收最新的前沿技术。因此,受教育者在进入企业后,他们的专业知识素养仍然停留在传授者专业知识水平层次上,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显然与现代企业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
2.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或即将从事的职业所持的主观评价与心理倾向。职业态度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态度对于大学生来说包括心理素质、工作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等。良好的职业态度是企业必需的,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大学生进入企业的“金钥匙”。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属于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每年有40%以上的毕业学生签约国有大中型企业,无论是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都排在了四川省职业教育的前列。近年来,学生的职业态度越来越成为影响该校长远发展的一块心病。调查显示,只有41%的用人单位对美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态度持正面评价,而负面评价有如下几个方面:
(1)职业道德下降。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行为规范,是适应职业要求而产生,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他是社会道德的特殊形式。作为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是爱岗敬业敬业的内在表现。然而,从调查结果看,不少学生的职业道德价值观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择业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过分关注大城市、高收入,而在敬业精神、奉献意识方面明显弱化;二是诚信缺失,与用人单位签约后,不顾学校、单位的利益随意违约,还有的学生在应聘时为博得招聘人员的眼球,在成绩、任职、甚至政治面貌作假。三是个人素养不高,美术专业的学生多是富裕家庭、独生子女,他们普遍个性强,做事情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在面对新的环境时,缺乏礼仪修养,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2)职业作风不过硬。职业作风,是指从业者在其职业实践和职业生活中所表现的一贯态度,职业作风是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基本素质和职业态度在从业者职业行为中的习惯性表现,是一种习惯性的势力。一个职业团体有了优良的职业作风,就可以互相教育、互相影响、互相榜样、互相监督,形成良好的职业舆论和职业风尚。通过调查发现,高职美术类专业学生在职业作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弱点:一是主动性差,被动的接受,上级要求做什么才去做什么,特别是不善于学习,作为理论功底本来就比较薄弱的美术学生来说,缺乏刨根问底的精神;二是懒惰,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意去多付出,更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但却一味追求高工资高福利;三是好高骛远,不踏实,工作适应能力差。不踏实的表现集中体现在工作中斤斤计较,在还没有完全掌握实践技能的前提下,就以跳槽相威胁要求提供与自己能力不一致的工资收入等。
(3)职业意识落后。职业意识是人脑对职业的反映,是人们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职业意识是职业素质构成的重要要件,是职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对特定的职业行为起着支配和调控作用。从调查来看,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落后,其表现一是职业风险意识模糊。在择业过程中,要么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要么是对自己学历或者能力的不自信,不能正确审视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位;二是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只求眼前不顾未来,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也没有考虑将要从事的职业能否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能否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三是职业认同感差。没有清晰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也没有完全理解所学专业应达到的能力要求,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没有针对性地进行自觉的职业训练,有效提高职业素质。
三、美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美术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能力及职业态度方面都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近年来,该校美术专业相关教研室认识到了在培养学生方面出现的薄弱环节,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美术专业学生的培养。
1.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
(1)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吸收引进最新的成果,建立BIM实训室。该校通过调研发现,美术专业现有的传统软件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必须尽快建立BIM实训室,让学生快速掌握三维渲染技术,从而使学生适应国内建筑市场的特色需求。
(2)建立校企合作,利用企业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尽快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突破只挂实习基地的牌子而缺乏实质合作的怪圈,该校美术专业选取四川龙头企业成立校企合作班级如“华西装饰班”,要求企业实战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给学生上课,使学生在工作之前就得到专业技能实战并了解行业的规范管理等。
(3)实习老带新制度,鼓励老教师进行校外培训。该校近年来引进了大批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为进一步提高年轻教师的师范技能,学校实行老带新制度,选取优秀的老教师指导新教师的教学,以此提高年轻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的传授效率。同时,学校鼓励老教师进修或者培训,通过学习,使他们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加强对学生职业态度的引导力度
(1)建立三级联创,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从学院层面讲,要对基层单位的负责人开展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从基层单位讲,要对辅导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再培训,并要求辅导员深入班级,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引导,从班级层面讲,要定期开展职业道德演讲比赛、讨论等,让学生在就业之前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是建立诚信档案,对学生的成绩单进行防伪处理,改签推迟等,从而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约束。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200
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来临,需要更多的管理应用型人才,而目前大多数的中职美术专业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中职院校不断采取措施进行改革,但是中职学校不管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手段与方法的改革都是以升学为目标开展,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失去了中职教学办学的发展特色,因此,急需对中职美术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1中职美术专业教学模式现存的问题以及原因
11中职教学模式失去中职特色
中职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培养更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以及具备高素质水平的劳动者。但是在现实中,中职教学的模式没有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比如说:在教学手段上仍然采取强制灌输的方式,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更是针对应付高考,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且中职美术教学仅是注重对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能力。学生没有机会与社会直接接触,从而导致他们独立实践操作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都比较差,也直接导致中职教学失去了职业特色。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社会以及学生自身比较注重追求所谓的“高学历”。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扩招,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范围不断减少,这也迫使中职学校直接将美术专业的发展方向定位在普高升学的目标上,把主要的精力集中于把美术基础好的学生送到高等的艺术院校,从表面来看这个目标起点相对较高,不仅满足了家长与学生的升学梦想,更加为中职学校提高了声誉。虽然有助于中职院校增加生源,但是却更加是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没有任何特色可言,更加趋向于普教模式。
12中职美术专业教师较少
中职学校的美术专业教师非常少,导致中职学校不得不采取大班教学的模式,专业美术教师基本没有时间专门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指导。中职学校的美术专业教师少,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是由于引进美术专业教师的成本较高,在无形中增加了中职学校的压力,学校为了节约成本,因此,并没有增加美术专业教师的数量的计划;二是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人数众多,专业美术教师的压力较大,进修机会却相对较少,很多美术专业教师认为作为中职美术教师发展形势不乐观,很多教师不愿意从事中职美术教师。这也给中职学校的专业美术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中职学校由于缺乏美术专业教师,采用的大班教学模式,造成美术教师压力大,没有多余的精力对美术专业模式进行改革。如果要开辟实践类课程,势必需要美术专业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重新调整,教学的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需要美术专业教师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美术专业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有些教师受传统思想影响相对较重,他们成为中职美术专业教师以后就把教学的目标定位在普高升学之上,再加上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根本没时间去市场以及企业进行调研学习,对很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等内容缺乏了解,很难从自身的思想观念以及教学模式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新。
13中职学校对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认识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