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论文

时间:2022-05-21 10:56:04 关键词: 中学 美术教学

摘要:美术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不仅关系到学生美术鉴赏、运用水平的高低,而且对美术教学成效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需要从创新理念、方法、环境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大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力度,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艺人。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中学欣赏教学及美术教学论文

一、欣赏教学对于美术教学的意义

中学美术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不同,既要秉承学术上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也要遵从艺术的发展形势,把握感性的情感表达与思想内涵。因此,中学美术教学要平衡好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关系。欣赏教学是美术课程中的基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用心感悟艺术品,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内在的思想。因此,欣赏教学的开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可以在理性教学的环境下形成感性思维,积极融入中学美术教育,有效强化美术教学的艺术特性。首先,在没有开展欣赏教学之前,学生与艺术作品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学生难以用艺术欣赏的眼光品评艺术品,难以理解艺术品深层的含义。应用欣赏教学法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鉴赏艺术品,并在此过程中,教授学生如何欣赏艺术品及艺术品欣赏的意义。通过这种教学,学生会对艺术品产生全新的认识,建立起与艺术品沟通的“桥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悟,感受艺术品的艺术魅力。这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以及学生人格方面的发展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其次,以往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与其他科目教学一样采取固有的教学方法,没有根据美术学科的特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师生之间的交流存在隔阂,导致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教学与固有的美术教学并不相同。美术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整个过程,其本身就可以理解为师生之间的一次良性交流和互动。美术教师与学生在就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自然拉近了彼此的关系,改善了课堂的教学氛围,提升了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这为之后美术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随着学生思想上的不断成熟,欣赏教学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思想的表达,让学生在与美术教师交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底蕴。最后,通过对欣赏教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欣赏教学并不仅仅是带领学生对美进行探寻,同时还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从人文到思想,从艺术到哲学,都有所涵盖。因此,学生在接受欣赏教学的过程中,会在多个方面有所提高,对知识有了多维度的认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对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行了有效的提升,并让学生在欣赏艺术品的过程中产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崇敬之情。这对于改善中学美术教学现状,弥补中学美术教学的不足都有着正面的作用。

二、优化中学美术教学中欣赏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

在对欣赏教学意义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欣赏教学与美术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开展欣赏教学可以让学生转变对美术教学的看法,积极投入美术学习,并在与教师的不断交流和互动中,得到自我提升。因此,中学美术教学必须在欣赏教学的支持下才能高效、顺利地开展,并在艺术性方面有所提高。欣赏教学对美术教学至关重要,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得中学美术教学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中学美术教师应积极解决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欣赏教学应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使欣赏教学的质量有所提升。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进行完善:

1.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感知

以往的欣赏教学主要由教师带领学生对艺术品进行鉴赏,并使学生感知艺术品的魅力。因此,以往的欣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作用,这种陈述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向学生灌输审美思想和艺术构成方面的知识,并不能让学生真正产生对艺术作品的感悟,学生缺乏自己的想法,这与欣赏教学的教学宗旨相悖。因此,今后在欣赏教学的过程中,中学美术教师应摆正自己在欣赏教学中的位置,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而不是直接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美术教师要注重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发表对艺术作品的看法。要想做到这一点,美术教师需要改变平铺直叙的讲授方法,要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如,在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日出》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对该画的理解,并就该画的艺术成就做出自己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更容易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观念。

2.营造教学氛围,强化学生感悟

无论何种科目的教学,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使学生融入学习氛围,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欣赏教学也不例外,美术教师要想真正发挥欣赏教学的作用,就要让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真正做到用心感受艺术作品,而不是肤浅地仅从外形、色彩等方面对艺术作品进行评判。首先,美术教师在进行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教学氛围的营造,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被艺术作品所吸引。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中国水墨画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在班级内播放一些传统的古筝乐曲,让学生在古朴优雅的氛围中欣赏水墨作品,有效强化学生的感悟能力。其次,要对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深入挖掘,注重人文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情感可以得到充分调动,让学生带着情感欣赏艺术作品,提升欣赏效果。

3.丰富教学手段,保障教学质量

欣赏教学以艺术作品欣赏为主,但现代中学的教育资源有限,不能为学生提供真正的艺术品,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经常带学生去艺术馆、画廊等地进行参观。因此,多数欣赏教学都是借助教材图片或者一些大型图片教具,这使得艺术作品的真正魅力很难被展现出来。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中学美术教师应借助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大屏幕向学生播放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可以对艺术作品进行具体、全面、深入的了解。为了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纪录片或者教学微课,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被激发起来,真正实现欣赏课的教学意义。

三、结语

我国中学美术教学在一些地方存在不足,其中欣赏教学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改革欣赏教学需要中学美术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氛围,通过多种方式弥补欣赏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王海明 来璐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论文

一、充分利用校内的美术资源

1.校内图书室的合理利用

美术教师要上好一堂高质量的美术课,课前不仅要准备大量的资料,还应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但是由于农村的资源有限,教师就要有效地利用学校图书馆。如,上欣赏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美术书籍,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会踊跃发言,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学校走廊、宣传板的合理利用

一些农村学校虽然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但是每个学校都会有走廊和宣传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下课后会看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教师定期更换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还可以陶冶情操。

二、巧妙利用校外的美术资源

在五年的农村教学生活中,笔者发现了农村美术学校存在城市学校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和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因而农村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身边丰富的课程资源,大胆地开展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1.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要想上一堂高质量的中学美术课,除了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教具、设计教案外,更重要的是学生也要准备材料和工具。农村可再利用的废旧资源较多,如,废旧挂历、年画,可以用于手工制作包成书皮,还可以用于剪纸、绘画等;鸡蛋壳、火柴等用来贴画及造型训练;卵鹅石也可以进行手工绘画、雕刻制作;树皮、树叶、杂草及藤类可以用来粘贴和手工制作;黏土可以用于泥塑造型;等等。这样既可以变废为宝,让学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又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2.发掘资源,活跃课堂

其一,利用农村自然景色拓展学生绘画范围。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良好的教育资源,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笔者发现了自然美,有弯弯的河流、蜿蜒曲折的田间小路、广阔的农田、幽静的村庄以及各种树木、连绵起伏的小山坡和各种色彩。农村的中学生对地里的农作物、山上的野生植物都非常熟悉。小河里结伴而行的鸭子、碧绿的禾苗、金黄的麦田,样样景观都令人赏心悦目,都可以作为素材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这些都是城市学生不能切身感受的。

其二,利用农村农作物丰富美术课堂。在农村,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这些形态各异的农作物可以成为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材料和内容。如,在装饰活动中,可以利用的植物种子有菜籽、毛豆、红小豆、黑豆、黄豆、蚕豆、青豆、白云豆、扁豆、红豆、荠菜籽、葫芦籽、玉米、花生、高粱等。此外,学生还可以收集树叶、贝壳、果核、干草等运用到装饰中,通过贴贴、剪剪、画画等形式,将它们制作成漂亮又有特色的美术作品。学生在与农作物的接触过程中不断拓展思路,他们把农田里的稻草、玉米皮、高粱秆等扎成不同的造型挂在教室的墙上,美化环境。他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农村资源的无穷魅力,在创造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其三,农村文化在美术活动中的利用。文化是人类得以成长的核心因素,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地域特征和地方文化,农村文化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如,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富强镇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地域特色,这里的民间艺术等都是丰厚的教育资源。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民间传说、民间游戏、地方风俗等,这些都显示出了富强这块人杰地灵的沃土深厚的文化底蕴。农村孩子生活在这样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中,陶冶了情操,同时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农村文化给美术创作添加了丰富的素材。

三、结语

艺术来源于生活,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美术。美术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就知道农村的资源是进行美术教学的无尽宝藏。美术教师应合理利用并挖掘美术教学资源,开放中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多引导学生观察这片质朴的土地,摄取身边的画面,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这样学生才会喜欢美术课,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农村的美术教育才会逐渐走向正规。

作者:李忠杰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论文

一、引言

初中美术教育作为初中九年义务教育的必修艺术文化课程,也是学校德、智、体、美教学工作全面开展的重要内容。初中美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美术、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对于培养初中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由于美术教学设施条件差、学生重视不足以及教学方式落后,造成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一直属于初中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因此,重视美术教育在初中义务教育中的重要性,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农村初中生的审美意识,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初中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这对于促进农村初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农村初中,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于初中美术教育重视不足,一直将初中美术作为副科,不仅分配给美术课程的课时不多,而且必要的基本教育教学设备也不齐全,造成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

2.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落后

当前,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上,对于美术教育的功能以及美术教育教学任务认识不清,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是以绘画作为教学目的,通过对一些艺术作品进行简单的临摹来追求技法训练。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与创新能力,对于农村初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创造是十分不利的。

3.师资紧张,设施缺乏

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教学上由于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农村初中美术教学设备缺乏,而学生家长为学生购买颜料、水彩以及其他美术工具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基本环境条件较差,教师也难以根据课程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这些都是制约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水平提高的硬伤。

二、初中美术教育教学开展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上,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出能够独立思考与创造的空间,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初中美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创新原则

对于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必须强调创新,可以根据故事情景、生活现实、虚幻内容或者是自由发挥等几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能力。

3.启发性原则

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还未步入成年,因此视野范围相对较窄,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探索对于艺术的认识,对于各种美术表现形式的认识,重点在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

4.因地制宜的原则

由于农村初中教学资源有限,因此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身边的各项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展农村初中美术教学,注重利用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丰富美术教育活动,体现出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特色。

三、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可行措施研究

1.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作用,增强师资以及硬件设施投入

国家一直提出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教育上更应该如此。首先,农村初中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在政策上应该向弱势的农村倾斜,重视美术教育,可以增加专业的初中美术教育教师,也可以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教育老师的能力水平。其次,对于农村初中,应该增加各种教学硬件设施,逐步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通过齐全的软硬件设施,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设施,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水平。再次,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强化对于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监督检查,重点掌握各初中学校的美术教育方面的课程是否齐全,美术专业的教师是否配齐,并对学生在美术教育方面的学习成效进行定期的摸底检查,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初中美术教育的学习效果。

2.激发学生对于初中美术学习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应该深入的了解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按照不同学生在接受能力上的差异性,制定有针对性的美术教学方案,重点是要允许学生按照兴趣的不同方向来学习美术课程。其次,在美术教学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注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结合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来创设生动灵活的美术教育课堂气氛,同时借助不同的初中美术教材,采取独特的美术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再次,由于美术教育是一项创造性与思维性很强的功课,因此对于初中美术教育教师应该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应该多鼓励,以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中应该注意结合实际,适当的融入乡土艺术

在美术教育新课标中也明确地提出了,要尽可能结合自然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来开展美术教学。广大的乡土地区能够为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这些天然的素材为初中美术教育提供了较好的创作材料。因此,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初中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积极地从身边寻找各种美术素材。同时,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各种乡土艺术的融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美术教育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降低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学习的成本,拓宽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学习的资源,真正的做到就地取材。通过这种形式,逐步的让学生体验到地方的艺术特色,逐渐培养学生对于乡土艺术的喜爱,这对于传承我国不同区域的乡土文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农村初中美术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农村初中美术教师对于美术教育课堂质量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水平,必须依靠提升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教师的素质与创造能力。首先,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教师的引进上,应该尽量在优秀的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生中择优选择,特别是有志投身于农村美术教育建设的优秀人才。其次,应该通过培训交流或者是学习等多种途径,尽可能的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内涵非常丰富的学科,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应该不断地分析探索制约农村美术教育水平提高的原因,并通过钻研与大胆地开发,形成特色化的农村初中美术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欣赏、感受与创造美的意识能力,进而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推广贯彻新课标,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教育质量。

作者:陈玉静单位:山东省济阳县济阳街道办事处中学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初中学生参与美术教学论文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就必须要改变这种对立的师生关系,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使学生实现积极情感的转移,使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对师生关系进行重新审视。教师并不只是传道授业,是知识与智慧的化身,而且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让教师能够真正地走进学生,与学生敞开心扉,进行心灵对话。这样自然能够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就在无形中形成了。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

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时的心情。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舒适、愉悦、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以一种十分欢快的、积极的心情投入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来。对知识的掌握和占有欲就会凸显出来,由此表现出来的就是强烈的求知欲望。相反如果教学氛围紧张、枯燥,学生自然也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与不安的心理,而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这样的教学即使教师付出再多,学生依旧是游离于教学之外,成为教学的附属,教学效果自然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着力为学生营造愉悦而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积极、良好的教学氛围之中,这样会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正面情感效应,使学生对教学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与强烈的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要改变以往教学中黑板加粉笔的单调式教学,教师要学会运用优美的教学语言、高超的教学技巧、先进的教学工具来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陶醉其中,身心放松。例如,《花鸟画的欣赏》这堂课的教学,我在教学伊始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大自然中花儿盛开、鸟儿起飞的美丽画面,让学生抛弃单纯学习的沉重心情,敞开怀抱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此时在没有我任何提示和引导的情况下,学生便自己欣赏起了教材中的花鸟图画,并且津津乐道地用自己的美术知识来描述和进一步学习。这样我就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轻松的、优美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这样的情境中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和提高,从而自主而积极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因此,我们想要轻松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情趣,就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和素养来精心地为学生创设和营造适宜学习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巧妙设计有探索性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得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这样的教学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一味地说教,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与机械地记忆,使得学生失去了展现个性与展开思考的权利。我们要为学生设计富有探索性的问题,以问题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参与教学的空间,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潜能得以挖掘,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更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与教学内容的密切关联,加强问题本身的针对性与目的性,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兼顾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激起全体学生学习的激情、参与的动力,使教学成为全体学生共同探究的平台。

四、结语

总之,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我们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活动,突出美术的学科特色,着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与朝气的美术课堂,这样才能让全体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作者:张景华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镇建昌营初级中学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电子白板应用的中学美术教学论文

一、基于电子白板的中学美术教学

(一)教学理论基础

基于电子白板的中学美术教学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思维发展理论等。其中,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知识观、教师观、学生观,倡导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思维发展理论强调思维的重要性,指出了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相关的问题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基本原则

基于电子白板的中学美术教学需要坚持多项原则。具体为:第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第二,坚持启发引导原则;第三,坚持实践性原则;第四,坚持分层性原则。

(三)处理好三种关系

基于电子白板的中学美术教学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具体为:第一,处理好基础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处理好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第三,处理好学生和学生多个个体之间差异的关系。

(四)形成科学的教学结构

基于电子白板的中学美术教学需要改变教师以往的使用粉笔和黑板进行语言讲授的教学方式,而应该形成科学的教学结构。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活动。教师的活动包括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确定课堂学习的主题与重点、组织与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课堂学习实践、评价学生反馈回的学习信息等等。第二,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即为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导入、呈现课堂学习的主要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互动探究性的活动、教师促进自身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第三,学生活动。学生活动为思考所学与所见问题、提取相关的学习信息、进行知识的分析和综合、实现创新应用等等。第四,白板作用。白板作用即为呈现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重点性的记录学生发言、存储相关信息、实现学生的练习和教师批改活动等等。

(五)形成新的教学流程

基于电子白板的中学美术教学需要形成新的教学流程。新的教学流程可以总结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呈现教学目标,开展探究性学习;联系实际,使用规律;教学拓展;课堂总结。

二、基于电子白板的中学美术教学实例——以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为例

(一)教学设计部分

1.大纲、教材、学生三部分分析

教师要分析美术教学的大纲,分析学生学习活动使用的教材,分析当前学生的基本知识基础及基本技能与能力,以及学生的差异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具体而明确的指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异性以及学生学习是否善于使用探究性的教学方式等。

2.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主要成就及主要雕塑作品有所了解、认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也可以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设定三维目标。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陵墓雕塑重点是霍去病墓雕刻(地面雕刻)和秦始皇兵马俑(陶俑),宗教雕塑重点是四大石窟艺术。教学难点:分析雕塑艺术的艺术成就。

4.教学工具

黑板,电子白板

5.教学方法

探究性教学法

(二)教学活动部分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观看视频进行互动,并导引出: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成就非常高,尤其体现在中国古代的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上。

2.呈现教学目标,开展探究性学习

教师指出,本节课需要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本节课还需要了解相应的雕刻艺术作品。

3.联系实际,使用规律

第一步,介绍陵墓雕塑。教师分析:古人认为,人有灵魂,灵魂不死,通过陵墓,进入天堂。然后使用电子白板展示出思考题:中国古代的历史传统是什么?然后,使用电子白板播放作品《汉霍去病墓雕刻》,学生欣赏:(内容)雕刻的是什么?(主题)为什么这样雕?(理解)霍去病墓雕刻的特点是什么?之后,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例使用同样的方法归纳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第二步,介绍宗教雕塑。教师使用电子白板动态性地介绍宗教雕塑的含义。

4.教学拓展

让学生选择某一经典作品进行实例讲解。

5.课堂总结

中国雕塑艺术的特点、中国雕塑艺术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原因。

作者:谢月云单位:福建省安溪沼涛中学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论美术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

摘 要:当代世界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而个性化教育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教改的趋向。

关键词:个性培养;教学;美术

个性主要是指个体心理的属性。个性是区别于他人独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有机组合,是个体全部心理机能的独特的整体性。从发生学上看,个性主要是后天形成的。由此可见,个性可以在主体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中而形成。

那么,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同时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更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而美术课程本身又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通过美术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自主选择的机会,还能给学生充分展现的舞台。这都为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促进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于学生自身来说,能够有立人格的空间,每一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园地,更容易使他的个性得到发展。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在课堂上总是会有学生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很多事情都喜欢问为什么。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不会断然去制止对自己所想、所感的表达,而是认真、静静去听,给学生一个畅所欲言的场所,针对好的、有个性的想法和问题,我会让其他的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思考、合作分析和合作讨论帮助提问题的学生最终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新的知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还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得到发掘,从而达到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

过去,我们美术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如何传授学生知识、掌握技能,而相对忽略学生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尤其忽略对学生个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现在,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美术教师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体验以及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独立自主的个性。

自古就有“师道尊严”的教育价值观,过分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绝对权威,而学生只能是被动服从教师的教育和教学。为了改变过去这种“填鸭式”的、枯燥的教育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真正体会到一种平等、合作和互动的关系,美术教师就要由以往每节课当中的主导者变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更要作为一名学生心语的倾听者和积极的反应者。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的多样性,尤其包括兴趣、能力、行为、个性等方面的多样性。

其实,关于个性的解释有很多,作为一线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我更加深深体会到个性化教育就是要针对所有的学生,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创设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美术教学情境,让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应的但又不同于其他人的个性发展。

在美术课堂中,往往有一些被称为“后进”的学生,对美术课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似乎他们在美术课堂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地方,完全与其他课上判若两人,他们积极地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展现自己的才能。他们充分地显示着自我的才华,在美术课堂中找回了自信心,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了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立空间。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个性,这是一种由体力、精神力量、思想、情感、意志、性格、情绪等因素组成的极复杂的合金。”而教师的技巧在于善于觉察儿童的天赋,善于确定足以使他施展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

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而是要辅助其他课程,更好地加强各学科的横向联系,并且重视对每一个学生创新精神与个性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综合实践能力,让他们以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待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使他们在美术这门学科中,充分感受自然、体会美术之美,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更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与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使每一个人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教师在针对学生个性的不同特点、特长和潜能提出有目的性的问题,会对他们进行培养和训练,但又不能听之任之,要适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向好的方面发展,让他们在美术课堂中充分表露自己的个性,也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个性,不仅是人的性格的一种表现,还是人自身的一个财富。一个具有个性的人,不仅能独立思考,具有很强的创造力;从另一个意义上讲,个性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学科作为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在未来社会生活、学习中具有个性的多样化人才。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在现今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想象力却在逐步减弱,但想象力对人们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创新需要想象力,时尚设计需要想象力,探究知识需要想象力,改造创造需要想象力,在生活中人离不开想象力。而少儿时期是想象力培养和发展的最佳时期,所以想象力要从小抓起。小学美术教学虽然不计入考试成绩,但对于学生文学艺术以及想象力的培养却是重要的,那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看法。

想象力是人类具备的一种高级认知能力,人类通过把一些已有的形象在脑海中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形象,这种能力就是想象力。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最强的,因为它们不具有成年人对物体形成的“刻板印象”,但因为小学生所具有的可以用来想象的素材少,脑海中缺乏“已有形象”,也不知该如何去想象。因此,小学生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观察法、游戏法、故事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一、通过观察事物积累美术想象力

小学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平时接触的事情与物体较少,脑海中积累的物体形象也比较少。但想象力是建立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的,不然学生也只能“空想”。因此,教师要利用一些方法来积累学生想象所需要的素材。观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观察是学生自身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通过观察事物的形、色、声等了解到事物的信息并反馈到大脑里,在通过大脑的改造创作出来。使用观察法能够让学生快速积累素材。比如,在学习《香甜的水果》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拿出苹果、水蜜桃、西瓜等一些表面有纹路的水果,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色泽,重点观察水果表面的纹路,观察纹路的组成、纹路的方向、纹路的形状等,让学生想象这些纹路可以组成什么样的画面,并画出来。这种由学生自己观察、自行想象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想象力。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可否认所有的创作都是基于生活的。教师在平常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在学习《运动场上》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间观察操场上都有那些人、事、物,在课堂提问学生各自都观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并进行汇总,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自己心中的运动场。

二、通过游戏活动提升美术想象力

小学学生年龄小,比较活泼好动,教师如果根据课本上的教程所给的图片、知识点刻板地教授学生知识,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还会使得学生的想象力逐渐减弱。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应因人施教,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导,像游戏这类的方法。喜欢玩闹本就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绝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曲曲直直》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个可以随意弯曲的软线和一个直尺,让学生根据这两个物体进行想象,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物体,像只选择软线,在软线的基础上画上几笔,组成一幅画面,也可以把两个物体进行结合创作。有的学生把线折成波浪形,以线做轴画上个半圆,在圆周围画几条射线,就是一个海上日出图,把线拉直组成个圆,圆里再画几条弧线就是一个篮球,把直尺竖起来,添几个分叉就是一棵大树……以这种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通过故事儿歌拓展美术想象力

根据已有的事物想象虽然积累了学生的想象素材,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但总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在课堂上给学生L声绘色地讲一些童话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着重讲一些有趣的情节,引导学生想象故事中的画面。例如,在《梦幻中的城堡》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讲冰雪奇缘的故事,着重讲解关于城堡的部分,引导学生想象城堡的样子、颜色,一步步引导学生想象城堡上有士兵、国旗,还有王子站在上面,它们衣服的颜色、样式……再慢慢地引导学生想象城堡的结构,走廊上有什么,墙上有什么……一点一点地引导学生走进他们心中的城堡,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扩展。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合适的儿歌,让学生上台分享他感兴趣的地方,并引导学生想象歌词中的画面,比如教师可以播放《春天在哪里》,歌词中的:“这里有红花,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就是一些很好的可以描述的画面。以学生想象为主,教师引导补充为辅,让学生想象一幅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春天景象。这种利用故事儿歌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自行想象并分享自己想象的内容,教师在旁补充引导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结语

想象力作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需要具备的学习能力以及科技创新、艺术发展、发明创造需具备的素质,教师应该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上使用一系列的方法进行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已有形象”,积累可以想象的素材;可以利用游戏等美术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通过讲故事听歌曲的方法,让学生想象故事中的画面,扩展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美术教学更好地完成,让学生成为一个能想象会创新的人才。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 江苏]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浅析提升中学美术课程有效教学水平的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改革,在中学美术中,如何提高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水平成为现今中学教师的主要关注焦点。在我国的美术课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时,常常出现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缺乏针对性等问题,进而影响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因此,通过重视美术教育,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而不断创新美术课堂,提高美术教学水平。下面,我就针对中学美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中学美术课程有效教学水平的对策等方面进行简要说明,进而为提高中学美术教学水平提供可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程;教学水平;对策

一、中学美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中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无法丰富教学方式,是现今中学美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在中学教育中,由于美术等副科不收学校重视,进而使得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积极性,进而使得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以往的方法中。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课氛围,长此以往下去,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进而影响中学美术教学。

2.教学缺乏针对性

教学缺乏针对性也是现今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中学教学中,由于学校和教师的不重视,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常常出现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主,提出的教学内容过于宽泛化,没有针对性,进而使得学生无法理解美术教师教W的重点,影响学生的美术学习。此外,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在布置美术任务时,没有针对性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泛泛而谈进而影响学生创作。因此,教学缺乏针对性也是其中的问题。

二、提升中学美术课程有效教学水平的对策

1.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是提升中学美术课程有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的中学教育中,由于学校和家长过于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导致美术等副科在学校不受重视,进而影响到中学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下,一方面学校要重视美术教学,通过平常举行一些美术创作的艺术节活动,进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而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家长也要重视对美术的教育。学校在进行美术艺术节活动时,可以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艺术节活动,不断向家长传递正确的学习理念,进而增强家长对美术教育的重视。

2.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进而不断提高中学美术教学水平。在中学的美术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下,学生容易丧失积极性,进而影响美术教学。所以,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开放、互动的教学观念,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因此,在中学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点,将学生的学习特点转化到到教师的教学理念中,进而找出符合学生的教学观念。因此,创新中学美术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优化教学内容选择

优化教学内容选择也是提升中学美术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在中学的美术教学中,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也是其中的重要问题。在中学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缺乏针对性,使得美术课堂氛围不高,进而影响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下,优化教学内容选择,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喜爱,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可以根据当下社会发生的时事热点,让学生针对时事热点进行绘画,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水平。

4.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也是提高中学美术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策略。在我国的中学美术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使得教学方法单一,进而影响中学美术教学效率和课堂效率。因此,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合作完成作品。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给学生设立相应的情景,让学生自主发挥,进而提高学生的创作性。因此,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中学美术教学水平。

三、美术在中学中的重要性

美术作为中学试点考试在中学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中学教育中,美术作为副科在中学的教育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情况。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美术以及音乐等副科在中学的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中学考试中,美术作为中学试点考试,对于中学的教育越来越重要。因此,通过优化美术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进而不但提高我国中学美术教学质量和水平,为中学生的试点考试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学的美术课堂中,教师通过重视美术教育,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创新美术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中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通过创新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可参考的意见。因此,通过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方式,进而不断提高美术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关于提高中学生美术鉴赏教学延时价值的策略研究

摘要:美术鉴赏课是中学生的学习科目之一,对于优秀美术作品的鉴赏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鉴赏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鉴别,评价能力会一步步提升,从而能够更好的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内涵,得到心灵的熏陶与升华。但是在现今美术鉴赏课中,学生的鉴赏潜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与运用。这主要是由于美术鉴赏课的课时有限,并且学生很少在课外自己主动欣赏美术作品。教师想要让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效果更显著,就需要提升鉴赏教学的延时价值。

关键词:中学生美术鉴赏;延时价值;策略;研究

美育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视觉艺术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的学生必须具备美术鉴赏的知识才能正确的认识一些艺术文化形式,作为美术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鉴赏来说,她的开展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同时有助提升其生活情趣,承传文化艺术。所以,对美术鉴赏教学延时价值的提升是极具必要性的。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延时价值。

1.构建有艺术特色的美术鉴赏,从而提高学科专业特色价值的延时性

1.1拓展鉴赏内容,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感知美

赋予美术作品更多鉴赏价值的,还有美术作品创作的目的,创作的意义以及作者本身。美术鉴赏教学想要在深度上有所拓展,想要更具专业性,就需要从多方面内容展开欣赏。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应当拓展学生的鉴赏内容,使学生对作品更加全面的了解,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深入的欣赏作品,不仅有利于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同时印象深刻,有效提高学科专业特色价值的延时性。

例如,在学习《浪漫主义绘画》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鉴赏《自由引导人们》这幅画作。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通过画作本身进行欣赏,而应当给学生详解画家德拉克罗瓦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目的,使学生感受画中人们对于自由的勇敢追求。鉴赏内容的拓展能够防止学生美术鉴赏的盲目性,使学生准确的了解作品的深意和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1.2组织美术鉴赏活动,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感知美

虽然学生的美术课程时间有限,但学生的美术鉴赏绝不能止步于美术教材,而应当有所拓展和延伸。美术教师需要拓展学生的美术鉴赏途径,一方面它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使学生在艺术氛围中感知美。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美术教学资源,让学生的美术鉴赏内容更加专业全面,使学生的美术鉴赏积极性更高,从而提高学科专业特色价值的延时性。

例如,在学习《现代建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欣赏美术教材中的各种建筑,并给予一定解说,让学生了解建筑的构造美,人文美等。为了拓展学生的美术鉴赏,教师可以开展实际鉴赏活动,带领学生欣赏实际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使学生能够认真看见和接触这些建筑。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讲解所看建筑的审美价值,建筑的优缺点,可以用图文手绘形式的,还可以指导用PPT方式进行。

2.建构有文化特色的美术鉴赏,从而提高学科人文性价值的延时性

2.1营造合适的情境,使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感知美

美术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美术鉴赏教学带领学生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中认识美,感受美,并逐渐提升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教师可以采用情境营造的方式。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根据美术作品创设相应的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加深体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教学媒体也在不断变化更新中,这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更多便利。教师可以采用教学媒体营造合适的情境,通过美丽场景的展示,动人音乐的播放等使学生陶醉其中,从而提高学科人文性价值的延时性。

例如,在鉴赏古代画作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然后再采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及资料,同时可展示动版的让学生对于画作中所描述的场景有更真实的感受。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于这幅画的看法。更可组织全班学生按九宫格形式,组合绘制清明上河图局部,对于画作场景的描述能够加深学生的欣赏印象,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感知画作的美,画者之心。

2.2体现人文精神,使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感知美

美术作品之所以受人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表面美,还因为它其中的人文精神。美术作品无一不体现着一种文化,一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赋予美术作品更深的内涵,也使人们为之着迷。教师想要提高学科人文性价值的延时性,就不能让学生的审美停留于表面,而应当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鉴赏中进行深入的挖掘,发现其中的人文精神,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对于美术作品人文精神的感知,既有利于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园林与居民》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园林建筑的构造以及花木的美丽。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会被园林的美丽所吸引,但这是不够的。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的解说,让学生感知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骨子中的淡泊。体味宗白华的“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胸襟。”人文精神的挖掘能够拓展学生的鉴赏深度,让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3.建构有学校特色的美术鉴赏,从而提高学科校本特色价值的延时性

虽然学生的美术作品在构思和画画技巧上难以与美术名家相比,但是学生的美术作品包含了自身的美术追求和表达,也具有鉴赏的价值。校园美术作品展能够使美术鉴赏脱下“高冷”的外衣,更加亲切自然,同时也更加符合学生的鉴赏水平和能力。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鉴赏,能够在欣赏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具针对性的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可以组织校园美术作品展,引导学生感知美,从而提高学科校本特色价值的延时性。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美术书法作品展活动,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平时的写生,手工艺品等作品交上来。教师对学生上交的作品进行分类展览,使学生能够自由观赏和鉴别。这些具有学校特色的美术活动能够激起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喜爱,方便引导学生自主赏析,提升其美术鉴赏能力。

4.总结

杨叔子教授说:“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名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美术鉴赏课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作为美术鉴赏课的组织者,应当努力将美术鉴赏课的价值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应当积极采用合适方式改善教学,不仅要完善鉴赏教学的即时价值,更要提高美术鉴赏教学的延时价值。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摘要:作为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想象力的源泉。本文通过阐述美术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析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懈动力,也是国民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标志。国民素|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尤为关键,通过美术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不仅能够达到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和运用能力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美术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具体作用

美术教学作为美术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目的,并且有利于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美术学习兴趣、艺术创作灵感等的培养。实践证明,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在整个创新教育体系中所逐渐形成的,涉及到创新思维的敏锐、独特及流畅性。按照美术教学相关标准,美术教学需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要突出美术的生活化作用,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感受到美术的存在和所产生的价值。同时,美术课程内容的设计,需要与实践相关联,让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艺术,深刻认识到艺术的独特性和价值性。美术教学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发挥着积极、有效作用,美术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学生需求,丰富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突出创新教育新特征[1]。另外,美术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为实践作用,通过一系列科学、可行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水平,实现实践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最终有利于学生探索、创新潜力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

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基于新课程改革模式下,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作为教学的理论阐述者,而且作为实践的主导者。长期以来,美术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美术教师采取“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采取“满堂灌”的方法,学生只能被动的坐在下面专心听讲,基本上没有教学互动环节和情景模拟,学生的课堂地位十分被动。如此一来,一方面无法调动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影响到美术课程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核心、以教师为导向,彻底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使美术课程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怎样审美,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与此同时,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传统美术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灵活,致使课堂气氛严肃,学生的潜能得不到激发,兴趣得不到培养,角色不能得到有效转变,造成美术学习成绩低、教学成效不高等问题。笔者认为,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从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入手,转变传统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最终完成美术教学任务。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和能力不仅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内在,而且能够提出独特的、创造性的想法和见解。我们经常能够发现,部分人善于解决问题,却未必具有创造性思维。因此,为了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在美术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结合美术课程教学实际,将课程与生活相结合,突破常规性的思维模式,搭建起不一样的思想桥梁。例如:在美术构图、情景设想等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思维制式,冲破传统束缚和限制,实现点、线、面有机融合,突出美术作品的严密性。只有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创造出价值不菲的作品,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2]。

(三)创设良好的创新能力培养环境

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需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由发挥,通过课堂学习、课外实践等活动,亲身感受优秀美术文化作品,以此来提高自身艺术文化内涵,增强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同时,美术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核心,以教师为基础,美术教师要严格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分别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突出美术教学的针对性和独立性[3]。另外,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去解决现实问题,对于不懂的问题,要通过独立思考之后,提出创造性、探索性的方法。美术教师不能对美术作品做统一要求,不能设置唯一标准答案,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创新能力,最终为美术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教学成效,检验教学成果,需要开展一系列评价工作。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可行,直接影响到美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对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热情产生影响[4]。因此,美术教学评价体系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分别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从中感受到喜悦和成功,进而达到增强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同时,美术教学评价方式要灵活、创新,防止平淡无奇、交叉重复,要体现出创新思维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不仅关系到学生美术鉴赏、运用水平的高低,而且对美术教学成效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需要从创新理念、方法、环境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大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力度,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艺人。

作者简介:罗立新(1968―),男,布依族,贵州黔南人,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 要】新课程美术标准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美术课程既是素质教育课程,也是德育课程。中学美术课程的普及教育,应该是养成教育,而非纯理论、纯技巧的教育。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

美术作为必修课程,肩负着教育教学的重任,以培养学生的美育和心智为目的,让学生主动发现美和创造美。这里的美不仅包括物态美、行为美,更包括思想美。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每一位美术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美术课堂上实施德育,需要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进行。美术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所以要想在美术课堂上渗透德育,就必须利用好课堂教学内容。

一、巧用“欣赏与评述”,自然渗透德育

在美术欣赏课上,通过分析具体作品中的人(物)与事,向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例如,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欣赏教学模式改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名画,这些画作需要教师用心挑选。并不是所有优秀的作品都能拿给学生欣赏,而是要结合德育的内容,选择具有内涵的作品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欣赏、学习。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表内心真实感受。通过老师引导,让学生明白,美术家在创作作品时,除了利用完美的外在形式揭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除了学习其形式上的美感外,更应深层次挖掘创作者的内心情感,以树立榜样等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熏陶。如,《播种者》表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以纪念碑式的构图表现作者对劳动者的尊敬。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探讨,让学生们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进一步体会作品带来的正能量。

二、巧抓“造型与表现”,用情感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需要我们去培养,通过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在“造型与表现”方面,让学生对造型元素进行运用,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从而表达思想与情感。

“造型与表现”最终以作品的形式呈现,需要拟定一个绘画主题,这个主题的创设就可以结合相关德育主题。例如,在尝试画人物肖像时,通过对人物肖像画法的学习,在了解了相关知识与技能后,需要一个绘画主题进行实践,可以让学生以“同桌的你”为题,创作一幅记忆当中最好的玩伴,用画笔纪念同学间的友谊。从笔下流露出情感,让心灵得到感染,德育在绘画实践中进行。

在学习技法表现时,让学生用笔触表现质感,同时传递情感。例如,以“辛劳的父母”为题,表现父母被岁月摧残的容颜,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学生认真观察父母,逐渐感受父母的辛劳,从而体恤父母,明白父母的不易。

三、巧传“设计与应用”,灵活渗透德育

现代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时髦的象征,他们对设计充满浓厚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中学生想法奇特的特点,激进他们的创作欲望。如果学生设计的作品可以在生活中体现出来,那他们一定会很兴奋,很有成就感,从而会时刻关注生活,创造美。

例如,在学习招贴设计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相关的知识点传授完毕后,以“校园公益招贴”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创作,将大家在校园内看到的不文明现象以招贴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为此,创设情境将知识活学活用,并将优秀作品陈列在校园内,一是给优秀作品提供展示的平台;二是警醒其他学生,达到宣传的目的。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并付诸行动,学生们一定会关注生活、创造美。

再如,标志设计的学习。从北京申奥成功展示标志,到福娃的约定,再到游奥运福娃乐园,教学内容锁定在与爱国主题情感相容的范围内,即使标志设计还包括商业标志等,但结合德育内容,在教授时还是要有所取舍,做到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元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的繁荣昌盛,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美术教学内容非常广阔,需要美术教师进行总结和挖掘,在教授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不忘结合德育,让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

虽然美育和德育各有特点,但是,在教学中应相互渗透,有利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下一代。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农村中学美术分类教学的探究

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虽然每个班级人数不算太多,但是学生的基础水平差异大,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都必须重新调整,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美术分类教学探究。

一、美术分类教学作用

所谓分类教学就是学生的基础水平差异大,对于美术基础不同的学生施分类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较好地解决对美术产生畏惧心理以及对自己的画画水平有自卑心理问题,从而达到总体教学目标。

二、美术分类教学实施

(一)学生层次分类

在中学开学的第一堂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各自取题交一份作业,可以通过这份作业来了解学生大致的绘画水平。然后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对于绘画的热爱程度以及他们对于未来发展的规划。美术基础好,而且在美术方面有一定天赋,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作为A类学生,视为优等类;美术基础好而且在美术方面有一定天赋的,但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作为B类学生,视为重点培养类;美术基础一般,成绩好的学生可以作为C类学生,主要用美术来陶冶情操,鼓励他们在美术方面有所发展;美术基础差、成绩一般的学生作为D类学生,主要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目标层次分类

按照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并且以不同类的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使教学目标层次化,即分为所有学生都能达到中等层次,对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达到较高层次。具体来说,对于D类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对于B、C类学生来说,他们不仅要掌握好基本的美术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美术技能;而对于A类的学生来说,要充分发挥出他们潜在的美术天赋,还要对其思维的创造力进行培养。

(三)教学层次分类

教师在设计教学中注意倾斜度,开始“小步子慢速度”有助于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逐步放开,增加一些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根据不同的分类层次可以把学生的课桌按区域划分,让学生自己布置课桌的排列。对于所有学生都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要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讲解,识记性的知识只要让学生听懂即可。这样的时间占整个教学过程五分之一左右。要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差异分类教学,通常采取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来对美术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讲解占所有教学时间的二分之一即可。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来完成作业,通常只是教师选择一个主题,由学生进行自由地发挥。

(四)作业层次分类

作业布置只有层次分类,才能满足基础知识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类学生。对D类学生布置作业分量要少、难度要低,以模仿性、基础性,娱乐性为主,完成课堂作业即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B、C类学生要求在老师设定主题的前提下,可以在课堂上多完成一份与本课主题相关联的作业,主要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对A类学生可以布置稍有难度和深度的课外作业,增强作业的开放性,在释放兴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复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鼓励中等生和学困生做较高层次的作业,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以校园为主题的绘画作业,首先要让所有的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引导学生对怎样从大处着笔、从小处入手进行积极讨论,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寻找灵感,从而在大脑中形成基本的构思。对于D类学生,只要求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即可,但是对于其他类的学生,就需要进行积极地引导,使得学生对创作的主题进行深入理解,分析和思考,不断深化主题的内容和创作的思路没,达到对主题进行创作和进一步升华的目的。对于A类学生,在对其进行以上的指导和要求的同时,还要求他们在此基础上,要灵活地使用各种绘画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从更深的层次来表达对主题的理解。

总之,在农村中学美术分类法实施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平等对待,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精神,使学生们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学习的进步。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中学美术教师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 要 学校教育旨在解决大部分学生的求学问题。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一方。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更加突出“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中学 美术教学 学生中心 教育理念

1中学美术教学情形分析的重要性

(1)美术教育对象从达官显贵的消遣逐步演变到社会各个阶层。在此情形之下,要求中学教师更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关注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教与学的相辅相成关系。美术教学的状况分析对提高美术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水平都有重要意义,也能更好满足学生美术素质的培养。

(2)当前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存在失准的情况。继而引发的学生情况把握不具体,缺乏教学针对,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对美术学习过程的粗放式管理,不考虑美术学科的个性特征,受此影响,学生的美术情商将难以延展。

(3)实践教学,会发现在中学美术教学设计中,具体的教学活动记录以及课堂案例教学部分,相当数量的老师有敷衍的情况,缺乏阶段性的分析与总结,对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不能集思广益,找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教学反思活动开展没有形成机制。

(4)针对教学相长的关系,问题会层出不穷,应转变一线美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通过对个体学生深入交换意见,获得学生的独特学习认识和体会;进行必要的学生座谈,解决共性问题。结合具体的案例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评比,将有助于美术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2当前美术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题

2.1教学设计方面

通过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在教学设计中有关教与学分析的文章数量屈指可数。2011年之后,这一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上升速度缓慢。说明一个情况就是教学设计中缺乏对教与学的考虑,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对这一领域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2教学案例的选择方面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课堂目标和实际效果上教师对学生缺乏分析,导致教学效果的差异,主要体现有以下几点:

(1)课前分析准备不充分。教学目标制定及教学内容选择比较感性,对学生美术功底、基础知识、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目标跨度大。具体表现为对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考虑不周全,对学生遇到困难会退缩而失去学习信心没有充足的准备。中学生有共性的学习情绪,不愿意在学习时间上花费太多精力,对于美术的认识尚在启蒙阶段,加上中学的学业负担较重,学生对美术素养的理解还比较浅薄,没有完备的课前分析,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中分析缺乏比较。中学生共同的学习情况之余,学习的个性化特点已经开始显现,逐步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美术又是极具个性化的学科,是自我审美观念的体现,缺乏自信,甚至不愿意别人评价自己的作品,害怕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立场,担心别人的嘲笑。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态。

(3)课后分析不及时。由于课前、课后的缺陷,学生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美术教师不能及时完成教学反馈,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没有仔细分析,难以形成针对性的解决,特别是问题学生的个案更要花费精力。

2.3教学相长的认知不足

很多人认为美术不是主科,而且课时相对较少,同时美术课不用考试形式考查,导致非艺术中学对美术课程认识不足。这些观念潜移默化传导到美术教师的日常工作中,难免出现工作的懈怠,对学生求知渴望的无视。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能够意识到教学相长的重要性,也能认识到其在开展教学工作中的推动作用。但不代表每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都能自觉进行学情分析,并且坚定落实。

2.4经验式的教学分析

长期从事美术教学工作的教师,有着丰富的课堂经验与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方法。美术课的教材内容相对固定,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的积累,往往容易造成凭借经验进行教学,久而久之会造成教学方法的落后,墨守成规而不敢去创新,长远看来对美术教育教学都是不利的。调查发现,美术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很多时候为了简化程序,直接将教学参考当做分析结果,极少开展对不同的授课学生与知识连接的思考。想当然为学生拟定学习内容和学习阶段,这势必将导致学生学习的片面与个性的抹煞。

2.5中学美术教学分析的展望

本篇主要就中学美术教学中教与学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索。结合美术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主要从教师角度对美术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进程的开展以及教学反思进行了研究,旨在帮助美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面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始终站在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优秀美术人才的高度对待工作中的是非成败,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的汇集。同时,美术教学过程中新鲜事物将不断涌现,要注意集体智慧的发挥。每位教师都将遇到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特定的学生,要积极转变教学风格和态度,就学生的共性及个性问题开展集中讨论,开展头脑风暴,将教学分析覆盖美术教育全过程,最终为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做出积极贡献。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得许多领域的许多方面在现阶段面临着新的挑战。因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点体现在任何阶段的任何学科中,所以就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使得该学科在当前环境下可以应用到切实有效的策略。通过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现状,结合已有的研究和实际案例,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具体和系统阐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想象力培养;策略;兴趣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情感和能力方面还未发展成熟,在不同学科中的潜在能力没有得到开发,这就需要老师通过相关策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其中表现和需求比较明显的就是美术。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美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可以促进整体能力的提高。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小学美术教学可以从课堂教学和课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兼顾学生的感受和老师的能力才能有助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发挥积极作用。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每一门学科进行教育的重点,也是老师发挥自身能力和学生接受知识效率最高的部分。但是,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还没有脱离传统教学观念和落后教学手段的束缚,使得学生不仅不能培养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反而对此产生了厌恶和抵触的情绪,不利于教学计划的展开和教学进度的推进。为了消除这一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可以尝试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灵活处理教材,延长创作时间等策略使得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老师的指导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主要就是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就会使培养想象力的工作陷入停滞或者学生难以自我{整配合老师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课堂中,在看、听、讲、想等活动时提高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举例来说,某学生在挑选衣服时出现了困难,让学生画出自己认为好看的衣服样式和花纹。学生就可以把自己心中所想用图画表达出来,这就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2.灵活处理教材,延长创作时间

在使用同一教材的地方往往会因为环境限制使得许多课程难以进行,这时就需要老师根据现有条件做出调整来符合学生自身的需求。比如,在欣赏花时季节和环境成为限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视频或者图片进行解决,由此可见,灵活处理教材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延长学生的创作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创作,这才是符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目的的做法。

二、小学美术课下学习时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除了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老师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进行其他方向的努力,使得课前和课下策略的实施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帮助。比如,加强与学生及其家长的交流,认真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避免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出现消极的后果;老师也可以从自身入手,通过自主学习和参与相应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和保证教学质量,才能在教学时发挥得更好。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已有的研究,对这两个方面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1.加强交流沟通,引导正确方向

老师在进行课程教学之前和之后,需要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和学习进度进行掌握,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家访和与家长进行电话交流。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并不强,老师在学生发生异样时及时进行交流与沟通,解决学生的心理负担,并且适当地进行教学与学习目标方向的指引,才能帮助学生的学习走上正轨,才能进一步完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提高教学水平,端正教学态度

对于老师来说,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对学生本身有更严重的影响。所以,老师在课下进行自我学习和参与教育培训来提升自我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所需要的。但是在此之前,老师首先要端正教学的态度,本着对每一个学生未来负责的态度进行美术教学和想象力培养。

总而言之,研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是切实有效的,既能在实践中发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潜在问题,又能通过有效策略的实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能力。为了迎合当前阶段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就需要从小学美术最重要的培养想象力入手进行策略的研究。讨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不仅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还为小学美术教学未来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浅谈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 要]在农村中学,德育的需要变得更为迫切。而美术学科中的内容和德育有着密切的关联,美术教师应该课堂内外兼修,将本土与课标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升华自我。

[关键词]德育教育;教学;美育;体验;活动

2016年11月中旬,我有幸在济宁市附属中学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山东省美术学科德育教育优秀课例”观摩活动。随着活动的推进,一节节优秀课例的展示以及听取专家最后的点评,使我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让我不停地思考身边的教育个例,反思网上看到种种因德育缺失或者滞后而产生的后果,让我的思想变得越发沉重。

2015年5月15日,山东兰陵实验中学女生群体殴打一名同校女生;同年6月,南京市浦口区陡岗中学一名初三学生把一名初一学生打致吐血;同月29日,商洛双语学校十多名女生在校外殴打一女生,并造成严重后果;2016年12月16日,本地八中一名学生用刀捅伤六名同学……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个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学生,为什么会做出让人心痛的事?这是否值得家长、教师和所有人深思?

在国家教育背景下,应试教育仍然占有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学生升学看得分,家长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成绩,学校及教师考核成绩占很大比例等原因,使学校教育更侧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德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农村中学,这种需要变得更为迫切。校内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年龄也正处于十几岁的叛逆期,这无形之中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加重了砝码。在初中湘版美术教材中有诸多内容和学生生活中的德育有密切的关联,作为一名教师,尤其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在艺术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利用艺术教育渗透德育,培养和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具体应该怎样把德育内容渗透到美术学科的教学之中呢?

一、课堂内外兼修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教育,发现美的存在,于无声无息中在心里形成“德”与“善”的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要求,这比传统教条式的教育效果更为显著。优美、洁净的校园中,“感恩亭”“知恩桥”等建筑设施,宣传壁报中精心的设计,这些都对学生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我讲授湘版初中美术《桥》一课时,在教学设计、学具选材、制作过程中,让学生尽量采用现实里的废旧材料,如硬纸板、旧毛线等物品,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本土与课标结合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很多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如淄博的风筝、泰山的摩崖石刻、济南的泉水等。利用当地本土资源,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既节约了资源,又让学生有很强的认同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在讲授《长河漫步》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当地“大汶口古文化”的资源,在课前让学生收集大汶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图片,让学生在了解中国古文化的同时,体会我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和丰硕的劳动成果。然后让学生怀着一颗崇敬之心去设计、制作陶艺作品,体会古人劳动的艰辛,感受动手的快乐。这时的知识传授、学生的课堂信息收集、动手制作过程都已经成为德育的载体。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本土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的双重效果。

三、活动中的体验和升华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更是一方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净土。美术学科中的诸多德育因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美g教师应利用各种因素和条件组织一系列活动,如书画展览比赛、艺术节评比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在活动中体会收获的快乐,在活动后感悟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通过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德育贯穿整个活动始终,将美术活动与德育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在浩瀚的美术教学海洋中,“有教无类”“教无定法”这些教学上颠扑不破的真理,一直推动着教育的发展。但总体来说,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遵循“万法归宗”,所有教师都应该努力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用心备好每一节课,并将德育内容巧妙地融于课堂设计中。作为美术教师更应该积极创设各种德育环境,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各类资源,积极开展各种艺术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升华。让德育成为教育的一种习惯,并贯穿学校教育的整个始末,使对学生的德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浅谈中学美术教育中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下中国提倡素质教育已经有很多年了,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专家学者针对这一问题做了诸多研究和讨论,使得中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有了新的目标,使得青少年能够成为适应时代变化,为现代化社会所服务的时代新人。

一、传统中学美术课程教育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中学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是以讲授法为主,也就是说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没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而是将美术知识一股脑地填给学生,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动力。

而中国人历来对教育有着很高的期待和要求,家长关注的往往是教育的结果,而不是教育的过程,这样的局势是在逐年提高的。而随着社会竞争力的加强,人们对于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学知识要缜密,更要求自己的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多才多艺,这样就给中学美术课程教育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的基础教育制度相对来说还是存在着太多的问题:精英教育,学科中心,课本内容和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单向传授式的教学,优胜劣汰为标准的考试和评价方式,校园中许多做法都违背了教育基本规律,教师的价值观模糊,教育的资源与投入严重缺失……出现了许多问题,滞后了教育向前发展。

二、中学美术教育课程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学方法的改变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育,实行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实行课程改变的最终落脚点。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中那种以单纯地注重“传授式教学”转变为“启发或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改变课程教学过于注重书本、学生死记硬背、像机器一样机械训练式的授课方式,提倡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主动去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乐于动手,喜欢亲身去尝试的习惯,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因而产生了一种新的名字叫“生命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在“生命课堂”中,教师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而教学,更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得到全方面、多层次的发展而教学。“生命课堂”主要注重的是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说是“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过程有更深刻的体会与学习方法得到更好的运用、对师生情感动态的表达与学生自主r值观的形成”,它的最基本的特点是要让教师成为问题的研究者和教育的专业人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使课堂充满创造性和有效性。

1.教师用语言和图示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陈述的方式向学生表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地阅读内容的同时也能够拥有完美的审美观,从而完成初中美术要求的理论赏析部分。而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部分知识,还要掌握技巧方面的知识。因此,语言和图片相结合就能够完美地呈现这两方面的内容。

2.教师让学生进行直接感知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通过拿出某个物体、直观教具或者是进行实验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质参观等,让学生用感观直接感受物体或某一种现象而了解或掌握知识的方法。与之相同的还有“演示法和参观法”等。

3.教师通过生活实际训练学生

通过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读、写、画等练习,或者是进行实验等亲自动手去完成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加深或是更加完整地弄懂知识的方法。与这样的教学方法类似的有“多次练习法”“进行实验法和亲身实习法”等。

4.教师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立一定的教学场景或者教学情境,或者利用一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体验产生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并能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态度。与之相同的还有“创设场景或者是情境的课程教学法”“教师和学生能共同联系到生活实际的教学法和相互讲故事”“做游戏的课程教学法”等。

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探索

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观察、发现、探索和研究等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例如,用演示法导入的教学方法,以《仿制青铜器》这节课为例,它的“设计思路”可以是这样的:这节课主要是利用引导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观察青铜器的用途和外观,为这节手工课制作泥塑器皿做前提,这样做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既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的古代文明,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另外是“导入环节设计”。上课时,教师可以在讲桌上摆一些三只脚的青铜器,让学生猜猜它们是什么?是干什么用的?教师也可以组织部分学生走上讲台近距离观察、触摸它们,教师观察学生的反应看看有没有知道的学生,最后没有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做出回答,教师就要自己叙述了,向学生做讲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这样导入环节就结束了,学生一定会发现很多问题,期待着老师的回答。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一定要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学生的疑惑。在应对学生的提问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做出准确的回答或者在回答问题时适当地去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着答疑解惑,能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理由、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能够带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让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

最后,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这样的课堂我相信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和投入的。

三、总结

教学方法的作用是为了能够让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在较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故此,在中学美术课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1.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 2.江西省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是学生美学教育的基础,也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对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师在此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力,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美学基础呢?文章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的经历,分析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美学 想象力 创新能力

教育大师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来自学的法子。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同时,陶行知先生还提出教学要重视美育的作用,而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所以,教学培养人才,而美术教学更能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就更应该时时关注和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实中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总会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美育落实到实处,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标教学改革中,小学美术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生缺乏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在遇到学习压力大或临近考试时,课堂上同学们往往就容易开小差。比如,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工具,学会就地取材创作作品。而很多时候,教师和同学们往往认为美术课没有语数外等课程重要,总是忘带美术工具或是上课时心不在焉。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其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一般的教学往往都是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图案画出图案。而教师也往往按既定的标准来评分,没达到要求就得分低或是受到批评。实际上,这就限制了小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压抑了他们自由表达的天性。教学可以不必完全照本宣科,而教师也应该允许同学们自由发挥甚至“犯错”。再次,小学生美术教育是一种审视美创造美的教育,它应该从内而外全方位地处在一种美的熏陶中。而我们的教学环境往往过于单调,很难形成环境的感染力,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学教学仍然存在一些教师认为还是小学生就不够尊重学生。电视、报纸、网络上出现教师打骂学生的案例,大多数发生在小学生以及幼儿园小朋友的身上[1]。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美术需要尝试多样教学

(一)充分展示美术课程“美”的元素

我国的教育非常重视基本技能,然而这些专业技能的传授往往枯燥无味。这样的课程很容易让儿童提不起对于美术的兴趣,甚至会慢慢逃离美术课。而实际上,美术教育是讲究“美”的课程,它是非常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学科。我们美术教育的启蒙可以忽略掉一些枯燥的绘画专业术语,先易后难,重点在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创造力。

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先将重点放在培养审美上,尽量少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惑,简化课程内容。比如,在学习《我为祖国造大桥》一课时,我先通过展示各种各样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这些桥梁的优美之处。在此基础上,可以不必先讲解关于桥梁的构造等知识,而是让学生自主观察,或是随意想象,还可以让他们设计一座自己心目中的桥。当然,或许有同学设计的桥不伦不类,但我们不赞成教师单纯以“像桥梁”或“不像桥梁”来评判学生的画作,那是成人的眼光,儿童的创造力就在此时能大大地开发。教师夸奖他们画的桥梁很美的同时,再顺带讲解一些关于桥梁的基本知识。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想象,又能让他们在获得喜悦的时候更好地接受知识。这时候其实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潜在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兴趣[2]。

(二)积极营造美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美、感受美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尤其是在小学生的世界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积极创设美的情景让学生去感受,这一点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精美卡片或模型让学生去观察和思考,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学生熟悉的动画或儿童绘本中去帮助他们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比如,《奇妙的梦境》一课,主要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所以,要求学生画一幅想象画。梦是虚幻的,它又是绮丽多姿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同学们一起闭上眼睛,想象一个美好的画面。这些画面可以是同学们心中想要达成的愿望,也可以是他们曾经做过的难忘的美梦,还可以是随意想象的任何梦境。不管这幅画如何,只要学生能够完成,其实这堂课的目标就达到了。因为教师积极地鼓励同学们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想象,这个过程同学们是愉悦的,这是一个美的过程。同时,同学们能够将自己所想的画下来,这就是将内化的美体现出来,非常值得称赞。又比如在上《设计房子》这堂课时,可事先在电脑上播放出现在绘本或动画场景中的各式各样的房子。学生在看到这些如童话般美妙的房子时,都惊叫道:“哇,好美呀!”这时候,如果教师进一步再展现一些房子中美妙的细节,学生们会更加惊奇和高兴。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得到极大程度的激发。这时,教师再适时加以引导,让同学们学会去观察自己家的房子,路边的房子等,鼓励他们多观察思考,自己设计,然后将它们绘画出来,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积极活跃起来[3]。

(三)在大自然中发现美、创造美

美术教师更应该多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发现美、创造美。书法大师王羲之最初学习书法时是从学写一点开始的。点有很多种写法,但怎样才能写出气势和美感呢?王羲之的老师没有在课堂上讲解,而是带他去爬山。爬到山顶后,老师让王羲之从山顶丢下一颗石头,然后观察着石头慢慢坠落的过程。最后,王羲之写出的“点”就有了“高峰坠石”之感。

这是一个非常动人的教学案例。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多亲近大自然。这种多元的教学环境不仅能激发同学多观察、多思考,还能对他们形成对环境的感染力,促进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 尊重和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儿童更是如此。当教师一句表扬的话,一个赞许的微笑,都可以给儿童身心带来极大的鼓舞,能促进他们更积极地学习和成长。

儿童是最富于幻想的。天空中眨眼的星星,地上的花草、树木、河流等等,一切他们所看到的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都是可以如童话般变幻存在的。比如,天空中星星的形状可以是四边形,有些星星还可以是蓝色的、红色的,甚至七彩变幻的,而大人往往只有一种认识的定势。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要去指责学生想象的不对,而是多跟他沟通,多去了解他的世界,鼓励他、赞美他。

儿童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可以自主地观察世界。生活中的c点滴滴,一片叶子、一滴水、一片云,都可以成为他们创造的材料,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每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多鼓励他们,多赞美他们,引导他们积极观察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问,而不要学生急于给出答案,贵在引导学生们思考,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总之,我们的美术教育不应成为束缚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才能的“紧箍咒”,而是要为他们实现创造最适宜的表现空间和条件,让儿童美术教育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新课改下现代教育技术对中学美术教学的影响

摘 要: 新时期,新课改的出台对各学科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融入于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来。这对于中学的美术学科来说,也更是如此。具体来说,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美术学科中来,不仅能够丰富教学的具体内容,而且还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调动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热情。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以及如何有效的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中学的美术教学中来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指导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新课改 现代教育技术 特点 中学 美术教学 对策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在当前,信息科技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铺天盖地的展开。特别说对于中学美术学科的教学活动来说,也更是如此。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有着独特的教学优势,其以多变性、新颖性的视频、图片将教学的具体内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还能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使用多媒体等设备的能力。鉴于此,作为相关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顺利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培养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有效的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的融合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来。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其他教学技术的普遍特点。同时,也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第一,现代教育技术使得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般是以“教”为主体,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主动性的作用,而学生这是被动的进行学习,其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而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的融入现代教学技术,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探索相关的知识与问题,并且能够主动的构建知识体系,努力实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变成“主体”的地位。第二,融入现代教育技术于课堂的教学活动,实现了在学习内容上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以教师的说教式为主,在课堂教学氛围上略显枯燥和乏味。若是有效的融入了多媒体等设备,有效的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以图形、声音、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们进行了展现,极大了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直观性的印象,便于学生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第三,现代教育技术融入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转变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利于创设互动交流式的学习情景,教师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及时的反馈,便于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

三、有效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对策与建议

1.中学美术教师应当适度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众所周知,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适度的原则。在中学美术的课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也应当采用适度的原则。有的美术教师认为,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巨大的优势,就会在课堂中大量的使用信息资源。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所要接受的信息量就会比较大,掌握不到主要的知识点。因此,美术教师应当适度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进行,进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2.中学美术教师应当与学生搭建起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的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因此,作槊朗踅淌τΦ弊⒁庠诰咛宓慕萄Щ疃中,不要呈现出“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应当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意识加强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的探究相关知识的学习,以便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

3.中学美术教师应当不断的加强自身在专业素质上的能力

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其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上,教师首先应当提高自身在这方面的业务素质。具体来说,教师应当熟练掌握课件制作的方法,具备网上搜索资源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当根据自身掌握信息技术的情况,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样,通过中学美术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增强,能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当前,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的融入到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来。对于中学美术教学来说,也更是如此。现代教育技术有着自身的特点,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作为中学美术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适度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搭建起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不断的加强自身在专业素质上的能力,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具体的课程做到有机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色彩感的培养

[摘 要]小学是教学的基础阶段,培养小学生的色彩感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是教师探讨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色彩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现状,探讨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色彩感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色彩感;措施

小学生处于感知世界的阶段,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世界在他们眼中是五彩缤纷的,但是他们对色彩还没有很全面的认识,对色彩的感知、情感、理解甚至于平淡。小学美术教学担负着帮助学生认知色彩,提高其色彩感的责任,要将色彩的教育更好地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能力以及着色能力,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提高学生美术色彩感知能力。

1 色彩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在21世纪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以及高品德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目标。在新时期,小学美术课程也在不断地推进,它强调美术教育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基础教育抓美术人才的教育,这就要求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

但是,我国目前的小学美术教育一般都建立在范画临摹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别人的作品,这种教学形式直接阻碍了学生美术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无法真正对色彩有充分的了解,完全在被动的状态中发挥自己的色彩感受,不仅阻碍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发挥,还日益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削弱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模仿和临摹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一部分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导致其在运用色彩的时候变得更加迟钝,而且弱化了他们表现色彩的勇气。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色彩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提高他们的用色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色彩感培养的措施

2.1 引导学生用简单色彩表现物体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用最为简单的颜色来概括物体的真实颜色。比如在画一个褐色的坛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色盘中选出深蓝加红、暗红和赭石色三类颜色,然后按照坛子的不同结构区域进行上色,让整个坛子的基本结构先借助色彩的表现力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简单色彩将整个物体的本来面目表现出来,从而完成对色彩感的培养。再比如在进行一组实物描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单色加白进行画面的描绘,比如用蓝色进行表现,通过不断地加白色来表现画面的整体结构,从而让学生对形体的塑造有一定的把握。

2.2 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游戏的教学策略,应当注重教育性与游戏性之间的相互平衡。优化教学游戏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色彩感。

如,在认识三间色、三原色的教学中,教师可开展“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让学生自己用画笔在纸片中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其次,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哪些颜色与黄色可成为朋友,让学生自己搭配颜色。这一游戏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在游戏中学习色彩,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为了扩大学生的色域,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色彩游戏,既不写生对象,也不画任何具体的形象,而是要求学生仅仅进行色彩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调出不同的颜色,当调出不同的颜色之后,画一小块,然后查看哪一位学生能够画出多种颜色。此种方法能够摆脱单纯调色的单调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调配色彩的游戏中,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度,促进学生掌握色彩应用方法。

2.3 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色彩练习

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绘画中和谐色彩的重要性,可以在美术色彩教学时,加入一些色彩的小练习。例如,加入补色练习的色彩训练,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将各种颜色的补色选调出来。非但要选出纯颜色的补色,同时还要将灰颜色的补色调出;加入明度反差练习,这种方法是为了避免学生局限于对物体的黑白灰进行照搬照抄,便通过对明度加以转换来确保色彩的协调;为了让学生对色彩三要素间微妙的变化关系加以深入掌握,可以在色彩教学中加入纯度颠倒练习,让学生对色彩的感应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令学生对自己艺术作品变得精妙绝伦而惊叹不已,从而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2.4 在教学中将生活与色彩有效结合起来

生活实践中并不缺乏色彩,大自然中也有丰富的色彩。以往的美术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对自然色彩的感受,并没有充分利用生活。因此,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感受色彩,进而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

如,在色彩的对比与协调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体会色彩的对比和协调对表现的作用,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所穿衣服色彩的搭配、教室内色彩的搭配或生活中的色彩对比与协调来进行。又如,春天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郊外走走,感受春天花花草草的色彩。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观察一天中天空颜色的变化。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加强引导,将生活与色彩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加强学生对色彩的理解。通过寻找生活中具有典型性的色彩的对比和协调的案例,教师再以幻灯片的形式来呈现和学生衣、食、住、行紧密联系的运用色彩与对比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在感受中理解并体验色彩对比与协调的辩证关系。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我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身体验美术中意境的表达,这也是让学生对美术进行最直接的审美和最亲密的接触,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对美术进行感悟。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和学习绘画工具的性能和一些绘画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色彩感培养的措施有:引导学生用简单色彩表现物体、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色彩练习、在教学中将生活与色彩有效结合起来。色彩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浅析情感教育与中学美术教学

摘 要:美术作品中蕴蓄了丰厚的情感因素,美术课程不仅可以进行美育,而且可以进行情感教育。美术课程中的情感教育,可以从培养学生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入手。

关键词:情感教育;中学美术教学;途径;审美

一、美术是情感教育的沃土

自然科学注重研究自然的内在规律,而人文学科注重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伦理、审美意识等方面。美术属于人文学科,是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美术教育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便如无源之水。美术的这种归宿感和自觉性指向人的情感和精神,它具有浓厚的人文性,通过直观形象反映人类社会,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也关注人的知、情、意、人格。

美术作品往往凝聚了画家的深厚情感,为我们提供了情感教育的沃土。比如: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中那微笑神秘、永恒、无法猜度,同时那笑意里也融入了画家的倾慕爱恋之心;齐白石画中的瓜果鱼虫,生动、稚拙、朴实,是画家性情恬淡、喜爱生活、童稚未泯的情感流露;凡高的《向日葵》,热烈又悲伤、躁动又孤寂,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生命、人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正因为这份情感,美术课程为我们开展情感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美术课程不仅仅是美育,还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途径

列宁曾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及艺术家之间架起桥梁――情感的沟通。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教学材料进行认知加工和交流的同时,也伴随着情感体验和传递。事实上,教学是一个知情交融的过程,情感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那么,怎样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在美术课程中,要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美育工作,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否则这种情感教育就无从谈起。美术课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不仅是艺术的源泉,还是情感的源泉。美术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方法,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到生活中体验,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李可染的中国画作品《万山红遍》进行剖析欣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且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自由想像的空间,才能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情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在美术课程中,营造融洽的、真诚的、开放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以使学生自由发表个人的想法、思想和情绪,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其情感体验给予充分的理解,这便于促成学生的情感思维。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问题。在美术教学中正确的态度作用,宽容、开放式的教学,善于发现学生与众不同的创见和闪光点,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带给他们心理的安全和自由,亩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比如,我们在对《向日葵》进行欣赏教学时,采取了民主与开放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向日葵》不是一幅普通的描绘自然花卉的静物画,而是一幅表现太阳的画,是一首赞美阳光和旺盛生命力的欢乐赞歌,画面上那一朵朵向日葵,仿佛是从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火焰”;有的学生认为“《向日葵》的色彩传递了一种躁动感”;有的学生认为“《向日葵》的形象给人孤寂的感觉”。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感受,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真切感受。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注重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特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作品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像,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作品才能打动人,才能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

(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在美术教学中,离开了想像力,美术将是异常的单调和枯燥,学生可能会有点滴的情感感悟,但绝不会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也便失去了应有的依托。美术课程充满了创造性的情感活动,没有想像,就没有情感的激发,丰富的想像是丰富的情感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美术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想像,使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产生碰撞,从而形成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

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学的方法千变万化,关键在于教师本人的发掘和灵活运用。美术教学应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内心去体悟和感受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注重个体学习方式及对学习过程的感受,而不仅是专注学生学习的结果,重视对学生美术情感方面的评价,还应由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传授又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