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

时间:2022-05-23 05:37:45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创业

摘要:文章以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中模拟教学法的应用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结合当下模拟教学法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依据,从就业的方法与技巧、创业准备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将模拟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工作中。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特点、现状与路径探析

摘要:目前我国提倡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国家在政策及税收方面也给予了极大地优惠。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过程当中其真正地中流砥柱还是大量的大学生,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就开始进行自主创业或者是选择一家心仪的单位进行应聘,应当说大学生成为了我国目前最为主要的人才来源基础,而其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着那些特点,并且其就业创业的现状又如何其又通过怎样的路径进行就业与创业已经成为了一个被社会关注的焦点。应当说在近些年人才供给侧的改革以及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浪潮当中,大学生作为整个中国社会就业创业的主力军其所处的状态是极为受到关注点,并且这也将折射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模式是否成功存在哪些弊端等诸多的问题。最近几年我们虽然看到了许多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但是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更多的则是人才市场竞争地愈演愈烈以及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压力不断增加的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特点现状以及路径进行探析,从而为其找到更加理想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必须解决的课题。本文将对当代大嘘声就业创业的特点、现状以及路径进行具体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特点;现状;路径;探析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我国大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数量的增加,尽管各类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社会的创业氛围也在不断改善但是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难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太多的改善。这种就业难问题一方面与大学生本身的心态与能力直接相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高校目前教育中的弊端息息相关。应当说虽然高校的扩招在不断继续而社会上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依旧不容乐观。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问题依旧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其是否能够得到妥善地解决已经影响到了国家的稳定以及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不仅如此,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难问题已经取代了原本困扰着我国多年的农民工问题以及下岗职工问题成为了目前我国最大的就业难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问题对于我国的重要性。如今的大学生在就业与创业的过程中面临两大难题,一大难题是社会需求与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使得大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另一大难题则是大学生本身的主观就业创业愿望与社会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两大难题使得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面临着巨大压力。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谈一谈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特点以及现状和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率的路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特点

我国高等教育在近些年发展十分迅速,不断的扩招使得大量的学生都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据统计我们我们年大学生的增长速度在20万人次到30万人次左右,而到了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则达到了795万人。大学生毕业群体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的加速使得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表现了以下几个特点我们来具体分析。

1.主被动关系的改变

在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高等教育在那时还没有真正普及因此大学生被当做是一种精英教育以及稀缺资源,因此其在人才市场的供需当中处在有利地位有着较为优越的自主选择权利,并且国家也会为其安排就业工作。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已经逐渐大众化而由此也使得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告别了精英教育以及稀缺资源的状态,这就使得其本身变得较为被动自主选择权被降低,加上不同高校以及不同学历和个体能力方面的竞争使得人才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造成了很多高新职位变得“一职难求”。

2.毕业生流向呈现地域性差异

目前我国的地域经济还是较为不平衡的,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以及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而西北地区以及东北与西南相对较为贫瘠,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大学生都将视线放到了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本身有着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并且对人才需求也较为旺盛,在这里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可以有所增加但是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样会加剧。很多贫困地区的大学生为了可以在大城市打拼宁可上缴数千甚至上万的教育补偿费也不愿回到生源地区进行工作,由此而使得更加需要人才的边远贫困地区愈加缺乏人才,而大城市则出现了人才过剩现象,这应当说是一种结构性矛盾。

3.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存在迷茫性

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迷茫心理,一方面其本身非常了解对于就业创业问题并不单纯是社会、政府以及家长的事情,同样也关系到自己未来的前途命运,在经过四年的大学教育后其无论在思维上还是在能力上都已经步入成熟,能够独立进行思考以及决策但是其却始终有着对于家长的依赖心理并且心智方面成熟度也较为不足,这就使得其非常容易受到家庭和社会等不同方面的意见,这些意见使得大学生存在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情况,内心充满了彷徨与迷茫。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现状最为明显的问题就在于就业难与招聘难并存,即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而各类大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来填补自身企业职位的空白。这应当说是人才需求与供给出现严重错位所引发的。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现状存在的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1.实践经验不足

对于目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而言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尽管其在学校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并且也拥有了各类职业技能证书,但是真将这一切付诸于实践时却很难得以发挥,他们会发现实际工作与其学习的理论是有着较大区别的。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大部分大学生都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而无法胜任职位或者是成功创业,高校本身教育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会在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创业过程中一一显现。这也使得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变得更加困难重重。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中模拟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摘 要: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有所提高,因此,现如今高校中合理应用模拟教学法在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就业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以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中模拟教学法的应用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结合当下模拟教学法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依据,从就业的方法与技巧、创业准备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将模拟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工作中。

关键词:模拟教学法;教学;应用

一、模拟教学法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1)就业的方法与技巧。在大学课堂上教授就业技巧与就业方法时,可以适当地先讲解面试技巧。如可以在班级课堂上构建一个简单的面试场地,营造较为严肃的气氛,这样使学生有一个重视的心态。面试分为三个环节:简历、面试以及评分。面试先从PPT进行比拼,之后是写作、语言表述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等。当然最为主要的还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面试氛围,以提高大学生对就I压力以及就业形式的认识,使学生将自己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做好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为大学生毕业后在找工作方面奠定坚实的基础,以达到模拟教学的目的。

(2)创业准备。在高校课堂上讲述创业内容时,让学生先对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进行阐述,以培养学生“我能,我行”的思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创业想法但未必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业,走到创业那一步,也不一定会有一个成功的结果。因此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这样他们就会逆流而上;教师适当加压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学生若想成功创业,一定要经历风雨,才能成功。向学生施加压力不单单只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更多的是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因为大学生初入社会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经验,都是运用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打拼,只有拥有强大的内心,创业者才能成功。

(3)创业者应统筹预算。在创业预算这门课程中应用模拟教学,学生的任务就是针对公司下发的工作模拟式完成任务。因为一个公司的业务是多种多样的,每一项业务都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公司核算这一块,其业务能力十分重要。模拟企业对其建设资金以及开销等收支情况进行核算,学生若是在核算中出现失误,其中存在一项不标准、不明确的数据,对核算结果会具有极大影响,严重的话,会导致一个企业遭受极大损失。模拟公司这一教学方式为学生学习知识带来了兴趣,应用此种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具有深远影响,不仅将场景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最为重要的是可让学生将未来所要面临的风险一一加以体验,从而促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二、在采用模拟教学法教学时要注意的事项

(1)为了将模拟教学方法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要促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做好准备。比如查询相关资料以及近些年来的创业实例,分析理论知识,阅览最新社会招聘信息及了解其具体要求等,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才会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基于广纳谏言、集思广益的教学理念来开展模拟教学,在创业以及就业指导中应用模拟教学法,进而将该方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2)模拟教学法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存环境以及贴合学生实际生活,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到学习中,有效实现教学目的。

三、结语

模拟教学法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还与实际生活相贴合,具有实际意义,对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实效研究

摘 要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心,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类课程以及竞赛活动的认同度和参与度的研究,有助于探索相关课堂与课外活动的实效性,为改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课程和竞赛活动提供建议。本研究以抽样调查为主,对部分在校以及毕业的大学生采取网络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应该从课程及竞赛活动本身、对就业创业课程及竞赛活动的认知、国家的支持力度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创业 课程 竞赛活动

1 引言

1.1 调研背景

本项目调查研究大学生对就业创业类课程以及竞赛活动的认同度和参与度,讨论一系列教学课程与竞赛活动的实际效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期望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为改善和提升就业创业类课程和竞赛活动的实际效果给学校各级部门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2 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实效研究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而且存在着高校就业创业课程和竞赛活动开展形式化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的认同度和竞赛活动参与度的探索和研究,展现经济转型下就业创新教育和竞赛实践的困窘,为解决不断出现的“毕业即失业”现象提供思路。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升级阶段,需要大量创造实践型人才,迫切需要高校开展高效实用的就业创业教育和竞赛活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和竞赛活动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而为进一步构建高校创新型就业创业教学和竞赛活动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2 调研结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网上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对象主要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校大学生以及已毕业的学生。发放问卷共计354份,收回有效问卷354份,{查数量和对象能满足研究要求。调查结果如下:

2.1 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据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研的对象男生多于女生,男生比例为55.65%,女生比例为44.35%;并且以低年级学生为主,大二的学生为主要对象,比例为44.63%,大一学生比例为18.64%,大三、大四、大五以及已毕业的分别为10.17%、9.04%、9.04%、8.47%。除此之外,由于调研对象为理工类大学的学生,故调研中理工科学生比例最高,占到50.86%,文史类为36.72%,其它专业的仅有12.43%。

2.2 学生对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认识不足、评价不高

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学校目前开展的就业创业类课程及活动,大多数同学的满意程度一般,比例为59.04%;感到满意的同学比例为28.25%;对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感到不满意的学生占12.71%。53.39%的学生认为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加强了自身的就业创业的意识;26.84%的学生认为比赛过于形式化帮助不大;12.71%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充分实践了就业创业的想法,完成自我定位;7.06%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

2.3 学生在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收获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中,60.45%的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以后专业学习更有针对性;44.63%的学生了解了与就业创业的相关信息;33.9%的学生学会了一些求职的技巧;除此之外,29.38%的学生还在其它方面有所收获。

2.4 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存在诸多问题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中63.28%的学生认为过分强调理论教学,不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62.43%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空泛,缺乏针对性;52.82%的学生认为教学形式呆板;25.42%的学生认为教师队伍不专业;除此之外,有17.8%的学生认为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还存在其它各种问题。

2.5 就业创业竞赛活动学生参与程度低,普及力度不够

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达46.33%的学生从没参加过类似的活动;26.84%的学生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17.53%的学生参加过模拟求职大赛;17.23%的学生参加过简历设计大赛;另外,还有25.99%的学生参加过类似的其它活动。

2.6 学生对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建议

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1.07%的学生都提出了增加课程实践性,如加强有关求职技巧的模拟训练、安排实习的建议;51.69%的学生认为应邀请已经就业的师兄师姐进行现场交流;50.28%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开设更多样化的该类课程;49.72%的学生建议邀请企业家进行演讲传授经验;另外,13.56%的学生提出了其它不同的建议。

3 调研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综合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认为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过于形式化、缺乏针对性;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程度低;受教育者、教育者、有关的教育部门对就业创业类课程活动的认同度不高、支持力度不够;国家就业创业政策尚不完善,对校园的创业就业的阶段重视与投入不够等问题。

3.2 高校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改进措施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活动形式。建议应该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与校外单位合作创立校外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学校应与社会就业创业组织加强联系,组织学生到成功的企业去感受与见习,让学生捕捉创业灵感,提高创业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就业创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除此之外,就业创业活动主办方需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如邀请企业家参加到活动中,分享自己的就业创业经历;商家作为赞助商参与到活动中等,将课堂所学的理论与活动相衔接。

(2)强制与自由相结合,促进全员参与竞赛活动。促进就业创业竞赛活动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参与度问题,只有学生们亲身参与其中,才能发现其不足。因此学校可以采取制参加与自由参加两种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已经形成良好氛围的个别院系、年级采取自由参加的方式。这是一个从“强制”到“认知”再到“自发”反复的过程,只有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就业创业竞赛活动中来,才能对课程与活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见解,才能完善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的就业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3)提升学生、老师、学校对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认同度、支持力度。目前我国各高校都有开设就业创业的相关课程和活动,但是从学生,到老师,到学校领导,到教育局的工作者,似乎都觉得这类课程只是一门“副科”,这些活动与一般的课外活动无异,与专业课程相比起来,地位很低,由此导致了学生的参与度低、老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的投入不足。

建议大学可以增设相关课程,提高该类课程的学分,提高学生、老师的重视程度。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就业创业课程教学与竞赛活动能否取得长远的发展,学生的就业创业创新能力是否能得以提高,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学校应该安排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进行授课,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实行教师跨学科进行任教,培养综合能力全面的就业创业创新型人才。

(4)完善国家对就业创业的政策,加大对就业创业的投入,毕业生与在校生两手一起抓。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说,国家的优惠政策在就业和创业方面主要是面对毕业生,而对在校学生的注意和投资都较少,这就导致在校的学生缺乏就业创业的锻炼机会与经验的积累。建议国家给予毕业生与在校学生同等的重视程度与政策支持,从而避免就业创业的畸形发展。

总而言之,高校就业创业类课程与活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影响巨大,同时也关系到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等相关内容。所以,只有了解学生心声,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为大学生做理性分析,让大学生对就业创业有全面的了解,才能走得更远。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摘 要】 文章概述了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建构的必要性,分析了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讨了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建构。提出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实践对策:提高就业创业指导的服务水平,改革就业创业教育的指导方式,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管理。

【关键词】 地方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一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发展。在新时期下,构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体系,针对其在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改进与调整,使其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就业创业的服务质量,来为高校大学生开辟更多的就业渠道,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争取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发展,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技能,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创业人才。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理念主要定义为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创业能力、主动发展的精神,当前的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更是岗位的开创者。[1]我国的就业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在地方高校才刚刚开始推行。就业创业作为高校新的发展理念,需要高校改革教育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就业难的形式下,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价值,成为了高校教育服务体系需要思考的问题。[2]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下,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专业课程内容与人才的需求相违背。而高校大学生在就业、择业观上没有树立正确的意识,导致就业创业的工作难度加大,相关的调查显示,新增就业岗位不稳定、就业结构矛盾突出,都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阻碍。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自身的职业认知能力较弱,许多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与行业发展需求不符,而地方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指导与服务体系的构建也不完善,所以,急需要加强地方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其能够有效的实施,为高校大学生服务。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发展现状

1、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

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地方的高校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为大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了平台,但在地方高校的就业创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挑战。[3]现如今的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就业的道路上缺乏正确的指导,而在创业的道路上又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使得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也有不少的大学生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最后还是被社会所淘汰。由此可见,地方高校建立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必要性。但这一高校的新兴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并不是那么顺利,许多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观点不正确,地方高校教育服务体系也没有形成规范化发展,不仅教育模式落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课程教学也缺乏系统化的指导,在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上缺少管理,没有形成系统化的体系。[4]因此,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构建不合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不理想。

2、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出现的问题

(1)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模式选择问题。虽然地方高校已经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理念,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地方高校的教育目标不一致,就业创业的资源受到限制,所以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实践当中。[5]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模式分为职业教育、本科教育或者是本科以上的教育,@是地方高校的教育模式分类。但很多地方高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在教育服务体系的模式上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在教育服务体系的模式选择上没有根据高校自身的教育层次、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的自身发展需求来进行设定,许多的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模式选择上多数是依据国外的高校或者是国内一些重点高校的创业体系的构建模式。在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的教育模式上多数是采用课堂教育的方式,又或者是由教师讲授一些创业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有真正的实践机会,也就难以形成高效的创业技能。

(2)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目标确立问题。我国地方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教育服务理念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发展理念,没有树立教育服务体系的目标,教育理念的落后更是制约了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发展。[6]在传统就业观的理论指导下,多数学生受应试教育观的影响,认为大学生的创业是就业无法实现下的选择。多数地方的高校没有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也不重视,许多高校即使开设了创业教育课堂也只是流于形式,当(做)作普通的选修课看待。地方高校没有正确树立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目标,只是认为创业教育就是传授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方法,而忽视了真正的创业教育发展目标是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3)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管理问题。目前的地方高校有许多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建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不仅来帮助大学生选择良好的就业道路,也有助于大学生开辟创业的发展道路。[7]地方高校在这方面的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系统化的体系,在服务体系的管理上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虽然地方政府在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上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一些银行、税务等部门也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出了许多优惠待遇,而地方高校在管理上却难以和政府等部门形成统一的发展模式。[8]许多地方高校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在管理上没有一个组织监管部门,只是由教育部门单方面开展,而且地方高校的教育服务体系的管理较为混乱,没有相关的专业教师,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学生的就业创业教材较为枯燥,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缺乏长效机制,使得地方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上遇到了不小的阻碍,难以发挥高校在教育服务体系方面的作用。

三、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建构

1、理论体系的建构

地方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主要是指就业创业的指导意义。在该体系下,就业创业的工作目标是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技能、促进大学生的就业,而在该体系下的就业创业工作理念是专业化、信息化、个性化,主要的就业创业工作原则是不让大学生失去就业创业的机会,该体系下的就业创业工作内容是开展就业指导、创业教育、指导职业规划、举办校园招聘等,并通过校企合作、创业设计活动等形式,为大学生开辟就业创业的工作途径。在地方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上,要树立明确的服务机制,根据大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力等状况,确立就业创业观念的引导机制,在就业创业指导上要形成课堂教育与课外相结合的指导模式,高校在就业创业的服务体系理论的构建中,也有要教育服务质量的保障体系,该体系主要是保障就业创业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另外,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也要有相应的机构设置、人员培训、评价机制、调控机制等作为就业创业教育服务的保障。

2、实践体系的建构

在加强了地方高校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理论建构上,还要注意其实践体系的建设。高校可以通过就业创业报告会、就业创业的政策研讨会等形式,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的思想进行理论指导,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开设平台。[14]地方高校应加强大学生专业的实习基地、创业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践岗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教育服务工作。学校在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研讨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相关的专业教师要积极参与就业创业的工作建设,加强就业创业的制度建设,打造高校就业创业在机构建设、人员培养、资金经费等方面的一体化建设。学校还应建设就业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开设就业创业咨询室,安排具有实战经验的就业创业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也要关注高校中特殊群体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设计正确的职业规划。另外,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也应成立相应的教研室,地方高校根据本学校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课程编写,如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等,使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的实践道路上有理论依据。而且高校在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发展道路上要为大学生拓展一定的工作渠道,比如说举办校园招聘会、企业的专场招聘会等,不仅使大学生掌握专业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才能,也能真正的运用到岗位当中去,通过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建构与实践,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也完善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使其更好的为大学生服务。

四、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实践

1、提高就业创业指导的服务水平

(1)将网络技术应用到就业创业工作当中。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走入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大学生使用网络的人数越来越多。[9]将网络技术融入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当中,将更有利的促进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在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就业信息的上等更加方便快捷,大学生也更加接受这种方式。而随着网络招聘的新兴,网上求职、网上投递简历,也成为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途径。

(2)开发就业创业服务的客户端。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途径不仅要依托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还要通过手机微信等客户端来实现。[10]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手机逐渐在大学生中普及,高校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与多方合作,开发大学生的就业创业APP客户端,通过有效的信息数据,向高校的大W生输送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创业培训指导等,使学生通过手机就能了解最新的就业动态形式,提高了高校就业创业的教育服务体系的服务质量。

2、改革就业创业教育的指导方式

(1)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创业观。高校在实行就业创业指导时,应首先注重的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改革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在选择工作上总是先考虑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因素,很少考虑到如何在工作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应改掉以往大学生对工作挑三拣四的毛病,多鼓励大学生投入到基层中去,在工作实践中应多注重的是在工作中锻炼自我,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高校应在这方面多对学生进行引导。[11]

(2)加强就业创业的实践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上,教师多采用理论授课的方式,而就业创业指导课上多数是传递给学生理论知识,学生没有掌握相应的实战技能。在地方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课上,应结合本地区的发展状况,开展就业创业教育。[12]课程内容应该涉及到职业规划教育、政策教育、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传授等,还要发展就业创业的实践教育,在校内举办创业设计比赛、组建大学生创业会等,增加校园的就业创业氛围,也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的发展渠道。另外,也可以开发学生的专业实习基地,利用地方的创业园来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实践的基地。

3、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管理

在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管理当中,首先要注重的是要加大该服务体系的投入力度,地方高校要有相应的资金支持,设立专门的项目经费,来用于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开展活动、实施项目等方面。[13]还要加强该体系的师资队伍建设,地方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的教师要有专业的素质,自身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具有相应的创业技能等,高校在纳入这些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时,应进行全面的选拔和专门的培训,邀请相关的创业成功人士进行指导,争取组建高校高水平的教育服务体系队伍。

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不仅与高校的教育服务有关,还应结合当下的就业市场,关注就业政策,面向市场进行就业指导,还应与政府等相关部门合作,形成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一体化结构,通过各部门的有效合作与管理,形成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的新格局。

五、结论

现如今,社会的就业需求与高校的专业课程不符,从而使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十分艰难。在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当中,应引领当今的大学生创新就业发展理念,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而地方高校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也应在新时期下,进行不断的改革,整合自身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使其构建更适合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发展,为大学生开拓更广泛的就业渠道,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作者简介】

樊莉莉(1986.9-)女,汉族,安徽淮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子通信.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大学生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联系与结合

摘要:大学生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两者在教育的目的、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载体等方面存在着诸多联系,应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以创业教育的理念促进就业教育,以就业教育作为基础,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教育;创业教育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联系

无论创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还是一种教育内容,都与就业教育并无矛盾,两者具有内在联系。

首先,从教育的目的看。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都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在履行着高校培养人才的职能。既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断开拓的意识,又提升学生从事本职工作、开创自己事业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是说,只有创业教育才培养“创新”人才,就业教育就只能培养出“守成”人才;只有创业教育才能培养学生开创新的职业,而就业教育就只能教育学生寻求现有的职业。

其次,从教育的主体看。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都是由高校师资来承担的,目前主要由辅导员和一些从事就业和创业教育的教师来承担。就业教育既然要指导学生顺利就业,就必然要在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规划职业发展生涯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此,就业教育的老师不能不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指导。我们也不能想象,一个老师不会指导学生选择自己的适合职业、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事业追求目标,却能指导学生成功创业。

再次,从教育的内容看。在创业教育中,高校教师教育学生树立自主创业的意识、掌握创业必须具备的知识,增强创业必需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实际上,这些内容与就业教育是相一致的。我们在进行就业教育的时候,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敢于竞争、大胆创新的意识的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就业能力的提升,甚至讲授大学生创业的模式以及成功案例分析。

最后,从教育的载体看。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都是进行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的有效载体。一般地,创业教育除了一些具体的课程外,主要依靠第二课堂,如开展大学生创业设计、创业大赛、社会实践等活动。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结合

第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处理好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关系。综上所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做到二者的结合决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而是学校各个层面的问题,更是整个教育观念的问题。我们要改变那种将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割裂开来的观念。事实上,不管是就业教育还是创业教育,都能极大地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动机,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使许多有创业倾向的大学生投身创业,这不仅可以缓解目前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还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然而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将二者结合起来的重要性,他们要么只是忙于帮学生找工作,安于学生能够“就业”,满足于一定的就业率;要么一味地鼓励学生盲目创业,导致成少败多。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观点:创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核心,是就业指导的灵魂,以创业教育的理念推进我们的就业教育;而就业教育则是创业教育的基础,离开就业教育的创业教育必然失去根基,创业教育就难以取得实效,学生的创业实践也难以成功。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主体,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我们应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队伍,从事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一方面是高校现有师资要加强培训、提高,另一方面可从社会上招聘一些经验丰富、理论扎实、实际工作能力很强的企业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一些在创业和职业发展方面的成功人士,来充实我们的教师队伍,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以确保队伍结构的合理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质量的实效性。

第三,加强基地建设,构建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平台。建立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创业企业孵化器和创业见习基地等。其次,高校也可以在大中型企业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这些基地的建设既为创业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平台,也为就业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学生在这里能够不断增强自身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并将其内化成自身素质的同时,这个平台也必然成为提高学生就业技能、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的见习基地,老师可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能力倾向,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就业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中国梦与大学生就业及创业价值观引导研究

摘 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里,将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利用集体教育的氛围,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价值观。笔者认为,高校应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就业与创业课程中融入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就业与创业的教育元素,在大学生实践活动中融入就业与创业价值观的引导。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就业;创业;价值观

中国梦,是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如何在就业与创业过程中融入中国梦,值得高校教育者们研究和探讨。

就业与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也是大学生们走出象牙塔,迈向社会大舞台重要的教育环节。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性原因,高校就业与创业教育,尤其是价值观的导向方面,起步晚,且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出现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价值观淡薄的现象,一部分大学生甚至存在价值观不合理的情况。近年来,各大高校陆续加大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方面的课程与投入,立在争取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就业及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科学合理的价值观。

就业及创业价值观,体现着大学生的思维活动和价值取向,并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存在,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价值观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的,在逐渐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大学生们进行启发和引导。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里,将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利用集体教育的氛围,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价值观。笔者认为,高校应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就业与创业课程中融入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就业与创业的教育元素,在大学生实践活动中融入就业与创业价值观的引导。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教育的核心是教师,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自身没有坚定的信仰和信念,没有良好的作风和技能知识,无法满足大学生对知识渴求的需要。笔者认为,高校应加大力度对就业及创业师资力量的培养,一方面,需在工作中培养人才;另一方面,需吸引和建立一支专业从事就业与创业工作的师资力量。

现今由于师资力量的紧缺,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就业课程由思想政治部或是其他专业的老师当担,专业从事就业与创业课程的教师资源十分有限。作为就业创业价值观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还要有专业的、广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以上几种素质结合起来,结合教育工作者基本的教育技能,才能从事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

二、结合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个人本位主义、功利性和诚信意识的缺失是当今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价值观面临的三大挑战,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迫在眉睫。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论知识的枯燥无味和灌输式教育,学生们接收知识过于被动。中国梦以“梦想”的方式激励大学生勇往直前,贴近实际,亲切有力。中国梦的内涵力量的宣传也使得大学生们明白,自身肩负着的历史使命,感染着大学生们在就业和创业实践中外化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归根结底,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其本质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复兴,使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高校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就业和创业不能仅停留在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和经济效益上,而是要充分意识到就业和创业是自身精神追求与价值追求的表现。

三、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平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

升就业及创业能力

就业不是一句空话,创业更是需要大学生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技能。单纯的依靠课堂上吸取的知识,在就业的实践过程中只能是纸上谈兵。要想成功的就业与创业,需要大学生们深入社会,把握现实动态,了解目前市场供需和形式,找准定位和方向。因此,在校期间,大学生们应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多参与社会实践。在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正确的协调好个人与集体,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感受集体力量带来的荣誉和喜悦。同时,高校应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支教助贫、社区服务、社会调研等社会活动都是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志愿实践活动,能增强大学生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增强服务于奉献意识,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共筑中国梦。

高校社团活动中也可设立与就业及创业相关的活动与赛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在校园小舞台上模拟社会大舞台,提供大学生接触社会,锻炼就业技能的平台。社会是培育精英的大课堂,鼓励学生走出去,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学习经验,寻找差距,进一步提升就业及创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加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的道路,创业教学目前也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丰富就业渠道,促进大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做好创业教育对高校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旨在探究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作用,并与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作用

一、创业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一)概念内涵

对于创业教育的定义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狭义上的创业教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一些创业方法及创业技能,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在毕业后进行创业活动。而广义的创业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不仅仅是指培养个人创业行为者。因此,创业教育不仅仅针对于大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所以说,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是在培养创业者的基础上,造就一批能够独立工作、能力超强、专业突出的企业创新能人。

(二)创业教育的主要特点

创业教育的特点首先在于实践性。创业教育不能仅仅限于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其次是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教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讲座、仿真、报告、实习等多种形式,在多样的形式中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特点及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通过教育使他们具备创业者所需的进取精神和敢于冲锋陷阵的勇气。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取向问题的严峻性

大学生就业形势是目前广受关注的问题,大部分本科毕业生都希望能够找到稳定高薪的职业,对于创业存在一定的偏见,大部分人都会在无奈之下选择创业,这种观念的形成有着较深的社会原因及历史原因,受到我国社会分配偏颇的影响,也和我们的创业教育滞后有关。因此,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正确认识创业与就业,才能消除偏见,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途径。

(一)过分追求工作的稳定性

长期以来,青年人都被灌输着要谋求一份稳定且高薪的职业,对于需要吃苦以及竞争较强的工作怀有抵触的情绪和想法。因此,大部分本科毕业生都会选择考取公务员,进入国企等方式千方百计谋得一份安稳的职业,然而私企往往给人竞争压力大的印象,创业更是不受到青睐。这一想法在我国目前是普遍存在的,究其根本与社会观念有着极大的联系,短期内难以得到大的改变,这也是导致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很多职位招不到人却仍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之一。

(二)实际工作与所学专业联系性弱

经过调查,我国目前本科生就业大部分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只有部分技术性强,专业化明显的理工科专业有60%以上的毕业生实现了专业与工作的对口。这是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方面高校专业设置往往不够合理,偏向于理论学习不注重社会需求,尽管学生通过了专业课考试却不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在入学时对自己的了解不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听从家长意见,对所学专业没有足够的兴趣,因此往往在毕业后选择跨专业就业。

(三)对创业存在偏见

创业往往给人风险高、工作辛苦的印象,很多人往往在大学毕业后就自认为是社会精英,在职业选择上容易好高骛远、异想天开,往往想要千方百计挤进北上广,进入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导致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状。而对于创业的偏见使得很多大学生在没有求得理想职业的情况下仍然抵触就业,缺乏创业的信心与勇气。一方面对于严峻的就业形势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于能够考上公务员、事业编感到渺茫;另一方面对于自己独立创业又信心不足,甚至有些创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学生,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仍然在纠结,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创业者寥寥无几。

(四)缺乏长远的就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由于刚刚踏入社会,经验和能力仍然不足,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比较欠缺。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总是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不敢尝试新的事物,走一步看一步,在一个或许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位工作,长此以往就会丧失信心与动力,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创业教育与传统的知识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和意义,它担负着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与就业,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大学生能在毕业后白手起家,通过创业开辟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的重要任务。同时,创业教育在减轻就业压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笔者认为,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培养大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

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名校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往往没有经受过大的挫折,加之独生子女较多,往往受到家庭的庇护,因此缺乏强大的心理素质,承受压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弱,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正是创业必不可少的。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应重视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采取多样化的压力测试、压力承受、压力考验等形式,利用实习、实训、实战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到创业中会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帮助学生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为未来的创业打下基础。

(二)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社会是个大熔炉,大学生处于象牙塔中往往对社会接触不够,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弱。然而要想更好的创业,就要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学会用社会中与人相处的方式以及社会所需的能力进行更好的创业。创业教育在传授创业知识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了解社会对于创业者的需求,从而使得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创业本领,而且能够快速地适应社会所需,既减少了创业所需的成本,又有助于创业的的成功。就是进入某个企业,对于他们尽快地融入市场,进入角色大有帮助。

(三)创业教育要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业者不仅仅要具备足够的创业知识储备,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就使得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要顾及多个方面,综合素质包括了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有些能力是知识性的,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实训来解决,有些属于经验性的,比如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主要依靠大学生的实践来提高,需要创业教育进行思想指引,提供必要的实践平台,培养他们自学、自教、自做的独立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业俨然成为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完善职业生涯,减轻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方式多种多样,高校应不断探索,积极创新,重视对学生创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找到真正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改变对创业的偏见,大胆创新,树立对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学会用创业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微商发展与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

摘 要: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使社会创业氛围日趋浓厚,于是互联网微商这一新型创业模式应运而生。大学生微商创业仍面临大学生自身经验缺乏、政策不稳定等问题,应根据时展,通过注重用户体验、有序化经营、文化创意式创业,调整发展方向,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应该给创业者更多机会与鼓励。

关键词:微商;大学生;创业;困境;对策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为各类服务与社交的集成平台,承载了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互联网技术与商品经济两者的结合造就了一个利用微媒体进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

一、大学生创就业与微商关系

大学生是使用新媒体技术的主力军,就业困境下,利用掌握的新媒体技术创业,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选择,他们的创业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微商作为伴随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以低门槛低成本的创业平台优势,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途径。2016年,微信活跃用户量8亿,微信用户平均年龄26岁,97.7%用户在50岁以下,86.2%用户在18~36岁之间[1]。这一年龄段购买需求和购买力旺盛。《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16年就业形势中,互联网/电子商务居首位,CIER指数7.67。

1.社会环境:创业氛围浓厚。总理在2016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国民大数据显示,面向2016年,有创业意愿的受访者比例高达27%,创业意愿连年攀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持续发酵。

亿赞普大数据显示,在所有创业项目中,移动互联网行业居榜首,达30%。最有创业意愿的人群中,排在第一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第二位是在校大学生。世界范围内都在经历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但市场不健全,现有公司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更多新的服务和商业模式。因此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创业前景较好。2016年6月工商总局印发通知,积极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2.学校环境:学生创业热情高涨。在笔者2015年关于微商的调查中,4.26%的微商从业者高中开始做微商,34.04%的经营者从大一开始经营微商。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业扩大了空间。学校为提高学生创业能力,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微商从业者中,学生占总体28.58%;性别以女性为主,在发放的问卷中,男性占31.91%。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微商发展为女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契机。

二、大学生微商运行分析

微商2011年兴起, 2015年发展火热,经历了暴力刷屏、朋友圈晒富、假货泛滥等,经营模式发生变化,大学生微商受到影响。微商市场仍不完善,发展仍存在问题。

1.大学生微商运行现状。2016年上半年,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稳定增长,社交产品变现能力提升,社交成为消费者购物驱动力的重要连接。微商行业进行洗牌,平台微商成为主流。社群微商向平台微商融合,形成微商泛中心化体系,移动开店平台加速布局,争夺市场。

微商从狂热回归理性,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在2016年3月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段祺华提交关于微商的法律治理和平台企业责任的提案,建议应该明确微商发展中的法律的主体地位,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经营范围扩大。在笔者2015年10月跟进的案例中,62%的微商主打化妆品,2016年后跟进的案例不仅主打单一的化妆品,而是引进更多种类。如今,很多案例扩充经营种类,在化妆品的同时,服装、饰品等。

微商人群分布以学生党领衔,占总体39.4%;年龄上90后用户居首,用户年轻化。问卷显示,26%的大学生微商有线下实体店,74%没有。原因是线上宣传与销售,成本低,很多只需支付费即可。各项资料显示,发展多层级是微商盈利重要手段,我们的调查显示70%微商会发展,只有约25%的人认为利润是通过发展获得。

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肯定,但成本相对较高。传统的单一线上宣传与经营面临的弊端日渐凸显。辽宁师范大学2015届毕业生晁子雁,在大连经营宠物店。宠物及产品的宣传与销售最初是在微信上进行,经过一年筹备后,实体店建立,线上主要进行宣传,不进行售卖。现已盈利。2015年,大学生微商中个人微商占主流,问卷显示占57.45%。2016年,微商行业规范逐渐清晰,平台微商是主流。2015年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只有4%左右有微店,这类微商往往有线下实体或淘宝店铺,规模大。今年研一的曲畅经营着自己的微店,但微店的商品种类少;大三的于倩,从大一开始做某化妆品品牌微商,现有自己的微店,规模大,种类多。

2.大学生微商创业面临的问题。大学生主要利用微商兼职,并不是为了就业或创业。微商从业者中,有七成兼职,三成是全职,全职中以家庭主妇和自由职业者为主[1]。

(1)学生社会接触机会少,客户资源少。商品多针对朋友圈中同龄人,其他利润高但对客户资源要求高的商品,经营困难。大学期间,面对学习和工作的压力,管理精力有限,只作为兼职做。辽宁师范大学2012级学生董宛h是一个典例。货品有太阳镜、运动鞋、护手霜等,进货渠道是亲戚、朋友,二级。她说:“做微商风险低、智力含量低,只是为了挣钱。”(2)微商圈面临的冲击与改革。微商起源于微信朋友圈,目前微商主要依靠朋友圈获取流量,实现交易。这种情况下的盲目加粉和暴力刷屏,已对用户形成干扰。只有34%的人认为从事微商没有影响自己与朋友的交往。2016年,电商急剧转线下,2012年前,实体零售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直到电商用价格战掠夺用户,导致实体零售销售下滑、盈利下滑、关店止损。横向比较,电商增速远超线下;但纵向自比,电商增速却逐年放缓。如今加强法律监管,微商的宣传模式亟待转变[2]。(3)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互联网+”时代,电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淘宝、天猫等各大平台竞争激烈,淘宝又把农产品引入经营范围。微商商品的经营种类有限。问卷显示,约62%的大学生微商经营的商品为化妆品。在调查中,很多从事微商的大学生对商品的选择往往是跟风进行,缺少市场调研。经营方式也局限于不断刷屏,很多大学生并不知道什么好卖什么不好卖,盲目的在上级的要求下进行刷屏,在持续亏损后放弃做微商。微商成本低,门槛低,应发挥微商优势,发现市场空白,发展具有创新性的商品。(4)政策不稳定。2015年4月,央视曝光微商毒面膜事件,揭开了微商三无假货的序幕。此后不断有媒体曝光相关事件,微商行业面临重大质疑。5月、6月,央视再度曝光微商传销,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反响。7月2日,央视一改此前否定微商的态度,首度公开承认微商。政策的不稳定让微商发展面临太多不稳定因素。至今社会各界人士对微商的发展前景仍各执一词,对微商抱有否定态度的不占少数。

三、大学生微商创业趋势

创业注重年轻思想者激情四射、天真的浪漫主义的品质,要求他们看到更多机会。APP和云计算应用逐渐成为人们消费主流,微商市场有序化,逐渐得到认可。2016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健全与微商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市场不断成熟、政府对网络创业支持,微商市场在政策约束和消费者监督下,会越来越成熟。

1.实体与线上结合,注重用户体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增强,辽宁师范大学毕业生晁子雁的宠物店线上线下结合,线上主要进行宣传、优惠、预约等活动,有极少的销售量,主要在线下进行猫狗等活体交易,客户在店内了解宠物详情,并决定是否购买。

微商主要依靠熟人进行销售,商品质量必须得到保证。线下能更注重用户体验。由于资金链断裂,大部分O2O企业没能熬到竞争对手倒闭。2015年O2O行业发生资本寒冬。2016年做O2O,手握几千万用户实现转化,只能被迫做线下,以此提高转化率,早日实现盈利[2]。

2.刷屏到微店型的有序化经营。2013级学生于倩,大一开始做微商,起初是刷屏炫富模式,不关注培训。现已有自己的微店,化妆品的种类齐全,吸引众多粉丝。现在她也在不断拓展自己微商经营范围,发展下级,重视培训,学习营销技巧。平台微商中,46%微商从业者有赚取零花钱的诉求;37%从业者有获得微商行业知识及技能培训的诉求[3]。

微店的经营类型分为单一型和链条式。公众平台“跆拳道白痴”,聚集众多跆拳道粉丝,这种有固定粉丝的就属于单一型。平时以公众号运营为主,在文章头或页面下方推广商品,大多有自己的微店。微信公众平台“狼牙大队”属于链条式经营,靠兴趣粉丝积累顾客群,形成了一定的销售模式,有专门的销售网站链接,有成体系的销售培训及分红方案。随着微商的有序化经营和创业的门槛逐渐变低,更多具有新思维的大学生投身其中。

3.文化创意式创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351亿元,占GDP比重3.63%。“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创造的增加值为3495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16.4%。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了一个文化创意商品化的典例。主要销售化妆品和手工制作的皮包,在朋友圈和微店售卖,商品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商品,具有创新意识。但微店商品销售量较低,“古法手制护肤”在产品销售与品牌上有缺陷,文化创意商品化、市场化有待完善,转化为实体经济有难度。

4.农村微商创业。以广大农村地区为经营范围,经营农产品售卖。在经历图书、服装等领域的热潮后,农村电子商务逐渐步入消费者视野,农产品电子商务是重中之重[5]。在调查的大学生微商中,还未出现此类成功微商,新的商品种类和微商发展范围仍需不断探索。

微时代大学生利用微信平台创业并不是不可实现,但要不断变革思维方式,经营模式,适应市场需要,提高自身能力。大学生利用微商进行经营与创业,也正在开拓新的方式、新的领域。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不断的进行扩招。全国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的增多。单从数字上来看,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了700万人,开创了历史新高。然而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口将何去何从,选择何种行业、行业发展前景、毕业生就业率等问题都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本文首先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探讨问题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

又值一年毕业季,在全国高校普遍扩招的大趋势下,毕业生的人数逐渐增多。很多地方高校学生数量也在2000年后不断的增加,高校人数也以每年1.6倍的速度增长。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是大学生本人、家长、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地方高校大学生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有很大的难度,究竟是全国高校扩招带来的这些问题,还是其他的原因,还需要通过详细的调查、分析与研究。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

(一)大学生毕业工作范围窄。通过对地方高校的访谈调查发现,有超过70%的大学生觉得毕业后从事的职业选择性非常少,有15%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去煤矿工作;有8%的学生在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究生,认为本科毕业生太多,在选择工作方面没有竞争优势;有3%左右的学生选择进行社会培训,如三本培训、软件培训等等,希望能够为自己增加一条工作选择途径。

(二)大学生对社会工作岗位不满意。大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就开始社会实习活动,通过访谈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自己实习的单位普遍持有不满意的态度,或者是对工资方面不满意,或者是对工作形式、工作环境等不满意。其中,约35%的大学生对公司待遇不满意;约25%的大学生对工作环境不满意;有50%的大学生不适应企业或公司的工作形式,如加班、工作时间长等等。

(三)大学生片面的追求大城市。对地方大学的访谈调查中发现,多数大学生在毕业后想要去大城市,如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寻求发展,认为平顶山地区的工作领域十分狭窄,没有发展的前途,或者是认为当地工资水平低。然而,这些大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分析,大城市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很多大学生在大城市实习过程中,工资待遇并不高,并且由于大城市消费水平比平顶山市高出很多,所以大学生在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活十分拮据。

(四)大学生对就业方向不够明确。在访谈中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没有毕业前,对自己将要选择的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尽管这些学生已经在社会中实习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对自己的就业问题仍然感到迷茫。据统计,仅有12%的大学生能够明确的说出自己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更是只有2%左右的大学生确定了未来的就业岗位。

二、影响地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因素

(一)很多工作岗位要求有工作经验,将毕业生拒之门外。在我国经济市场的带动下,平顶山市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中的就业岗位也不断地增加。然而在很多企业或公司招聘人员的过程中,都明确表示要求具有几年的工作经验,这一条规定无疑对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何来几年的工作经验?

(二)多数毕业生向往自由,不愿意过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在时代的发展下,大学生对于就业的问题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向父辈那样过着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他们崇尚自由,不愿意受到别人的约束。但是在这些大学生中,真正努力去创业的人数却寥寥无几,或者是由于前期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不能实施创业,这就与这类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了冲突,很多大学生在这种矛盾中恍恍惚惚的度过了几个月、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三)大学生缺乏面试经验,在很多大型的面试过程中被淘汰出局,不得不从事自己不满意的工作。在社会工作岗位招聘过程中,一些社会热门行业,或者是著名的企业、公司招聘,对面试非常的看重。一些大学生虽然具有高学历、知识储备量也十分的丰富,然而在实际的面试过程中,由于缺少经验,在面试上胆怯,无法清楚的表达内心的真是想法,导致与很多机会失之交臂,最后不得不选择冷门或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岗位。

三、针对上述问题的措施

第一,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的导向作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方针,积极宣传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宣传地方和用人单位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进一步形成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二,调动各级高等教育就业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做好用人信息的预测、收集和工作,努力促进信息网络化建设,组织开好各种人才交流会,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第三,调动高校的积极性,应抛弃“守株待兔”的思想,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主动与用人单位加强联系,推荐毕业生尽快就业。第四,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现在更多的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五,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包括主管就业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也包括普通教师。

政府作用国家公共资源的拥有者以及支配者,应该发挥其财政支援的作用,无论高校毕业生在个人创业阶段,或者是寻找工作的阶段,政府部门都需要给与其一定的财力支援。我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尚未得到有力的财力支持,政府在这一方面投入的资金有限,同时在投入资金结构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没有将就业培训经费作为政府财政预算中的一部分。

四、总结

在上述分析中我们知道,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更为严峻,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学生个人因素,还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地方高校的扶持力度,做好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作者简介

任红营(1988-),女,汉族,山东聊城人,重庆三峡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高校共青团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关系

【摘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需要共青团的支持和鼓励,同时又能个反作用于共青团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当前教育形式下应当认清两者间的关系。本文就其关系做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一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建议。

【关键词】就业创业;高校共青团;实践创新

就业难是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缓解这一社会现象,就业创业教育在各高校和社会中备受重视。我党十八大会议也明确提出支持青年创业的口号,为毕业生探索新的就业方向,以减轻当前就业压力。共青团作为我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在党群关系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密切相关。

一、高校共青团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关系分析

(一)共青团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就业创业

共青团是一个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党组织,在高校占据着重要地位,他们在我党的英明领导下,眼光长远,思想进步,社会责任意识较强,很有担当,是新世纪大学生中的主干。除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共青团还注重干部领导的培养,就当前情况而言,国内高校的共青团规模不断扩大,为学生提供服务,帮助大学生解决了很多难题。如今,大学生就业创业成了高校关注的热点,共青团作为我党联系青年学生的纽带,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优势可从下几方面分析:

第一,政治优势。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军,受党委领导,这一优势是其他行政部门无法比拟的。我党很重视团中优秀青年和优秀干部的培养,明确划分各自职责,做好本分工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将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到实际工作中;第二,队伍优势。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都属于共青团,拥有大量的群众基础,在各项工作中都能发挥其队伍优势。而且,共青团还有很多优秀的领导人才,他们责任心强,目标明确,政治素质较高,是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主要力量;第三,组织优势。共青团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学生社团,它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均与我党保持一致,内部结构清晰,覆盖面广,整体性强,拥有较高的组织能力。例如校团委下设院系团委,又设有班级团支部,层次分明,职责明确。一旦上级有命令下达或有活动开展,各级可以马上组织实施;第四,载体优势。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很多大学生都因为缺乏实践锻炼而无法满足用人要求,所以各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实践培训。共青团在此方面同样占有巨大优势,开展的实践活动较多。例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名师名人讲座、大学生职业规划、科技挑战杯等,通过这些活动,参加的大学生能够更加熟悉就业流程和工作环境,同时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也能有所提升。

(二)就业创业可作为评价共青团的标准

共青团和党一样,也要保持先进性,随着社会发展,也要跟进时代,实现创新发展。一方面,共青团应发挥其基本作用,巩固党和青年学生的关系,为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扩大青年学生队伍规模,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共青团也要不断提拔人才,培养能够胜任相应职位的领导干部,强化共青团的组织能力。要想做到这两点,必须从广大青年大学生入手,考虑他们的需求,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而就业创业无疑是当前所有大学生共同面临的难关,所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可以提高共青团在大学生人群中的威信。当然,共青团要实现长久发展,就应及时自我反省和调改善,优化内部结构,调整工作重心。其工作覆盖面较广,青年就业创业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也是衡量共青团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标准。而就业创业也可以为共青团的工作提供方向,进而对高校人才培养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反映。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率的提升,也能说明共青团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在进步。所以共青团和大学生就业创业之间相互促进,联系紧密。

二、如何发挥共青团的作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

(一)发挥自身作用,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为切入点,帮助大学生科学定位人生发展方向和职业方向,使他们对今后的就业创业早认识、早准备、早规划。让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的意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职业辅导中以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为根本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发展意识,培养其择业能力、适应能力。

(二)丰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我们应当明白,当前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更多是因为缺乏基础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所以在就业创业教育中,共青团应利用自身优势,组织学生经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比如成立青年学生创业论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同时还应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能够吃苦,有责任心,踏实工作;具备足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信息素养,这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还要有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

(三)鼓励扶持创业,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青年学生自主创业既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又能够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所以共青团应当予以高度的鼓励和扶持。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就业创业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其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强化其创新意识,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人才,可组织他们分析市场需求,试着创业。同时,为学生提供创业所必须的训练平台。比如科技和创新在当前创业中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共青团可以此为抓手,举办科技作品比赛、青年新创意活动等,鼓励学生加入到创业队伍中。此外,还应不断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例如对教师进行培训,建设一支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现代化教师队伍;采取校企联合的模式,成立创业实训基地。

三、结束语

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当前社会的焦点,也是各高校非常重视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还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共青团作为党和青年学生之间的桥梁,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坐好自身工作,努力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服务,从而促进大学生和共青团的共同进步。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学实效的思考

【摘要】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成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但是,由于水平的限制和认识的不同,现今我国的大学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学质量并不高。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提升 大学生 就业与创业指导 教学实效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包括了对就业和创业的指导。大学生在毕业后大多会走向工作岗位,在大学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可以帮助他们更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也能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工作岗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在大学进行创业指导,可以引领他们科学创业,帮助他们明确创业方向,在自主创业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一、提高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课教学实效的意义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会走上就业的道路,但是,长期处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下,大学生对于社会了解并不深。在选择工作岗位时,很多人只看重薪水和福利,忽视了自己的能力。高不成低不就,导致很多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且,进入工作岗位后,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观,大学生很容易觉得工作繁琐枯燥无意义,与自己理想的相距甚远,脾气暴躁的还会跟老板发生冲突等。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观,大学生不仅在择业时容易选择不适合的岗位,更会在工作中出现不适应等负面情绪。这样现象会导致人才的浪费,对社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瓶颈。所以,在大学里开设就业指导课,让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观,让他们理智择业,并在工作中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帮助他们找到舒心合适的好工作。每个人都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各司其职,社会就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更快更好进步。

2.为学生创业指明方向

创业是一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新概念,是很多大学生的梦想。但是,创业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创业的过程伴随着艰辛和失败,普通人很难坚持下来。而且,很多大学生对创业的方向并不明确,怀着当老板的想法,盲目创业,没有明确的方向,对创业不熟悉,很有可能造成一个失败的结果。有些毕业生,有很好的技术或者想法,但是对创业一无所知,在自主创业的初期遭遇很多困境,他们的好点子也不能真正实现,不能为改变生活做出贡献。创业过程阻力重重,他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放弃或者将技术低价卖出,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所以。在大学开展创业指导课也是必要的,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明确创业方向,也学会创业过程的几种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让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可以走的更远,将自己的梦想真正变成现实。

二、目前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就业和创业指导对大学生的发展极其重要,但是很多高校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很多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阶段,学生很难从理论中学到需要的知识。再者,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就业和创业指导体系,创业和就业教学就具有了随机性和不可控制性,教学效果也无法得到很好的改善。尤其对于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这段,很多学校做的很不到位。缺乏必要的指导,创业和就业指导质量低下、粗糙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校重视科研大于教学,在就业和创业指导课教学没有投入足够的重视,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就业和创业指导课教学质量难以有很大的突破。

2.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高校对于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在给其分配师资力量时,也没有慎重考虑,这就导致了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的教师质量良莠不齐。有的高校为了节省资金,选择一些代课老师来讲解这门课,代课老师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专业素质不高,无法胜任这份工作,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没有帮助甚至起到了阻碍作用。就业指导课的讲师,要有包括心理学、求职技巧、就业观、创业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对就业政策有一个及时、准确的把握,并能够对用人单位的内部机制有一个基本了解。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的讲师并不能完全具备这些专业素质,这也是造成创业和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教学模式单一,停留于理论教学

现今的就业和创业指导课,还是沿袭传统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这种纯理论教学模式,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还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创业和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学科,必须在“理论运用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模式下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所以,就业和创业指导课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课堂生动有趣,重视理论和实践,让教学实效性更好提高。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停留在理论阶段,学生对就业和创业无法拥有一个完整的深刻的理解,无法学以致用,导致创业和就业课设立的目标无法真正实现。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学实效的几点建议

目前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教学中存在过多或少的问题,导致了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不高。对此,高校要深入调查阻碍本校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学质量的因素,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化劣势为优势,帮助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进一步提高。下面针对高校存在的一般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重视就业和创业指导课,量身打造教学体系

要想真正提高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对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对其投入了足够的重视,学校就会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其配备优秀的师资力量,制定相关规定确保其快速发展、定期开展研讨会对教学方阵进行调整等等。高校只有真正重视了就业和创业指导课,才会将其列入发展计划,为其的发展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确保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学校对创业与就业指导课投入了足够的重视,要想让其的教学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就要制定相应的教学体系。建立一个“教学―反馈―监督”一体的教学体系。教学方面,根据本校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选择优秀教师,对就业和创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部分进行教学。反馈方面,学生要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情况,让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更好调整自己的教学进步。学校也可鼓励毕业生工作后反馈工作经验等,让他们反馈的经验造福更多学弟学妹。监督方面,学校要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如果有所提高要给予表扬,如果教学质量停滞不前,相关人员要组织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一个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下,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可以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教学质量也就能进一步提高。

2.丰富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教学方法对教学实效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要想真正提升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的实效性,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中不断创新,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而言,创业和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学在教学中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并重,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要分年级进行。大一进行一些基础的就业和创业指导,让学生明确这些的真正含义。大二进行就业观和创业观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点。大三开始一些实践项目,提高他们的能力,大四对他们的就业做总结性的指导,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将所学运用于实际工作。另外,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和实践并重,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下面介绍几种良好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和实践完美融合。教师在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时,要选取一些真实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正面的、反面的例子进行对比,发掘成功案例的共性,探讨失败案例的原因,让学生在对比加强理解,从而提高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为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相关案例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对视频中的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大家一起探讨,帮助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情景体验法

情景体验法是一种很好的实践体验法。采用情景体验法可以测试学生的创业和就业思想、动态,便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可以在情景体验法中使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很好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让学生可以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更好进步。有条件的学校可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就业模拟,让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切身体验,在实践中更好提高。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教师可采取模拟的方法,让学生对就业中不同情况进行表演,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在表演中提高自己处理就业问题的能力。

(3)制定创业计划书

对于创业的指导,高校可能无法让学生都进行一次创业实验,对此,教师可让学生制定创业计划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理解创业。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础创业知识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制定一份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包括创业计划、创业思路、部门组成、资金运转、管理等等很多内容,在制定创业计划书时,学生可以对这些概念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并在计划书的帮助下了解创业的流程,明白的创新的风险性,对创业建立一个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自由组队制定创业计划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合作能力,让他们在讨论中不断进步。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对一些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来说。创业计划书给了他们明确的思路,让他们的创业之路更加明确、更有条理。

3.建立专业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要想提高大学生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学校就必须建立相应的专业教学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优秀的教师在教学创业和就业指导时,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对就业形势、相关政策有一个明确、及时的了解,并对创业和就业的实践有一定的经验。同时作为一个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课堂进度、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一般情况下,教师不可能是每个方面的专家,但是每个方面教师都必须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承担教授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的任务。教师在招募教师时,要对应聘者的这些能力进行考核,选择一些能力强的人来充实师资队伍,让他们成为促进教学质量的强大后盾。在壮大队伍时,综合性人才和专业性人才都必须招纳,让他们行成互补,让本校的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当然,事物处于不断发展中,教师也要随机应变,在变化的形式下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对此,学校可定期组织研讨会,对教学的难点、疑点进行集中讨论,集思广益,通过大家的智慧合理解决问题。研讨会可以让教师积累更多的经验,专业知识得到很好补充,使得教学能力进一步加强。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地区内的高校可在这方面行成联盟,相互间不断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秀经验,共同进步。学校可组织专人进行学术交流,在学习中深入了解不同的教学理念,并将其正确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促进更好的进步。而且,高校间要进行资源共享,对于一些典型案例要乐于分享并组织大家进行学习讨论,这样,地区没行成强有力的联盟,师资力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就能更快提高。

四、小结

创业和就业是对大学生意义重大的两部分,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要致力于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让学生可以有一个美好的将来。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依赖于很多条件:学校重视这门课程的教育,为其制定相应的教学体系;教师具备专业素质,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让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个显著的提高hh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策略,提高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让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有一个明媚的未来。

作者简介:张钰平,女,1982年6月,籍贯:辽宁鞍山;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创业与就业指导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基于互联网环境下政府与高校合作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环境分析

文章对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述了“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与创业新形态,并在分析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政府与高校合作的下提供的创业环境,研究新时期大学生创业对策,积极需找多方支持,减少创业风险。

一、互联网+的大环境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快速普及,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各个领域,使得传统行业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互联网显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2015年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正式将这项计划纳入国家战略层面,随之我国就迎来了互联网+的时代,也迎来了“互联网+”的创业大潮。随着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应届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但是互联网的普及,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基于“互联网+”的创业新业态

“互联网+”造就了行业的新业态,给大学生创造出了大量的创业就业机会。阿里巴巴的《“互联网+”研究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是指一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互联网+”有四个特点,即融合、创新、以人为本、互联一切为基本点,通过与其他行业的集合,对技术、市场和服务的创新,在追求人的个性化服务的基础上联合云技术、大数据等技术所造就的新形态。

“互联网+”的新业态是指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外在表现形态。“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农业”与“互联网+服务”是三种典型的互联网新业态:以技术和市场为创新导向的“互联网+制造”,推动了互联网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并将先进的技术模式转化为先进的服务模式;不仅在推进制造企业物联网建设、系统开辟农村增收新方向上体现了互联网+的互补新形态,同时在以大数据为中心,加强数据分析、多媒体加工等技术创新方面也展现了互联网+包容新形态。

三、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困难

伴随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就业体制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中国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研究也开始逐步深入,并且形成了一种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模式。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国情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创业。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主要存在以下现象:

(一)实际创业者少

新时期的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是毕业后真正加入创业行列的人却寥寥无几。从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中了解到,想创业的人达到80%,但真正创业的人只有0.01%。从此数据可以看出创业在大学生就业方式中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创业成功率低

2008年张莉总结,我国大学生创业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活动是从1999年第二届清华大学创业设计大赛上,多个创业小组在清华科技园注公司开始,发展历程较短。大学生创业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受到社会、家庭、资金等多面的限制,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总体较低。虽然各级政府对大学生给予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在落实方面还不够到位,这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三)创业选择的盲目性

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基本是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来实现的。其中大多数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都与高薪技术有关,但这些项目在实际创业过程中运用较少,凭借一腔热血来创办企业,基本难以承受。对专业领域的未知和对创业环境的陌生,是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方面往往存在一些盲目性,这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已然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创业面临的困难

首先,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其次是创业现状的局限性;最后则是大学生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大学生没有创业启动资金,无法需求外联支持,银行贷款审批困难等都让创业大学生起步困难。同时,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及创业选择的盲目性也是大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对于政府相应的扶持政策由于在程序上简化,普遍大学生接受的都是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得大学生在创业路程上困难重重。

四、大学生创业环境优化策略

(一)探索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崭新领域,是现代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创业教育往往决定了大学生的创业的行为和效果,因此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首当其冲。当前李维胜说,要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需从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培养大学生创业的价值追求和创新精神。树立大学生创业的价值追求,能让大学生创业教育发挥其培育创新性人才的作用;而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强化大学生的教育引导,这样才能够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意识观念。创业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家庭和后天的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树立大学生船业理念、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都是推动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方面

3、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将大学生已知信息、知识与创业实践相关活动结合,才能创造社会价值,因此培养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

4、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即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增加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时数;确保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计划,即包括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三方面,主动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为创业教育注入新鲜的思维与活力。

5、建设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团队。改善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力量。李维胜说,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既要有专职教师,传授系统理论知识,还要有兼职的企业家,传授创业的经验及教训[7]。

6、创立大学生创业的基地平台。大学生创业的基地平台创立有以下六个类型:创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建立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探索产学研创业实际路径;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提供大学生创业实践机会;满足创业实践的教学要求。

(二)优化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自主创业只依赖于高校的支持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充分利用国家的资源,通过社会和政策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帮助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既包括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物质条件,如制度、政策、文化、法律等软环境还包括资源、地理条件、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因此,我们应该从软、硬环境两方面同时着手:

1、健全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一是来自社会的创业服务,二是来自高校的创业服务,多角度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的使大学生创业活动开展起来,还可以最大程度上帮助大学生创业成功。

2、完善大学生创业法律保障。目前,国家政府高度肯定大学生创业的积极影响力,从而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一套规范、高效的大学生创业融资体系,为大学生募集创业资金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持。

3、加大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创业教育和培训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创业融资政策和创业服务政策等,都是中央到地方为加大大学生创业所做出的政策支持。

4、拓宽大学生创业资金渠道。完善大学生创业融资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需要高效设立的基金,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资金来源。同时,国家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和鼓励的社会资金的参与都是拓宽融资渠道的方法。

(作者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大学生本身就业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遇到的压力成逐步增大的趋势。为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在学校共青团委和就业相关部门关心和指导下,高校就业、创业性质的各类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和发展壮大。本文立足于本校就业、创业类学生社团,在各学院中对促进本学院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 创就业性社团

大学生就业除了受到当前的国家政策、经济形势、劳动力市场供给情况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外,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大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就业能力。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思维、技能等能力,从而具备一个创业者基本的素质。创业教育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对整个社会快速发展起推动性作用;对整个教育体系的变革和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提高作用,对大学生本身而言,创业教育对其综合素质、就业能力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创业教育当中最重要环节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校园创、就业性质的社团的效果。

就业能力和创业教育概论

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国内外学者认为就业能力是具备从事某个工作的能力,这其中又可分为就业基本能力和特殊能力。关于就业能力,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认为获得某项职业并能保持该项工作的能力就是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具体由哪些能力组成,国内外没有统一的结论。一部分人认为,就业能力应该分为学习、思想、实践、应聘和适应等能力;另外一部分认为,就业能力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责任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素养等。大学生就业能力指具备获得就业所需的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等综合素质,其核心要素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

创业教育是指从意识、思维、技能等各种综合素质上进行培养和教育,并使教育者获得创业基本能力的教育方式。当前就业形势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都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就业素质,只有具备这样素质的大学生才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业教育成功实施关键在于建成科学的教育实践模式,形成创业教育机制,这样才能实质性的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就业。

创就业性质社团定义及构成

创业社团一般是指旨在缓解大学生就业所面对的压力,帮助其提高创业素质、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力等,培育其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鼓励大学生勇敢的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就业的服务性社团。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中社团越来越多,在这些社团当中,发展最快的是就业创业类社团。这类以大学生为主的创业社团,以“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培养创业能力、增强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就业竞争力”宗旨,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管理方式,在促进应届大学生就业方面起着一个很好的示范服务作用。

创业教育与创就业性质社团作用

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夯实专业能力和促进其他知识的贯通;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就业性质的社团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一是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即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大学生学会与不同专业的人合作与竞争,并有助于其以后很好地融入团队;还能获得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从而提高其竞争力;可以很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前进行实践。二是培养大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综上分析,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关键在于如何借助创就业性质的社团进行的创业教育等。创就业性质的社团是学生毕业到求职的桥梁,通过前期的社团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另外通过前期的就业信息的导入和职业规划的进行,让学生深刻地认识自己,科学的制定合适其发展的职业规划,明确发展发向,树立就业信心。就业创业社团在平常的活动中锻炼学生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养成分工合作,培养符合职场需求的健全人格。在日常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社团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氛围,既能够满足广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多元化需求,又能建成锻造大学生思想品德的高品质平台,进而使学生社团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的第二课堂。在社团活动中,通过创业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上同时指导和引导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在就业和创新能力多种方面得到提升,从而保证和提高了毕业生的质量,以此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新思路研究

摘要:高校的扩招规模不断增大,高校学生的准入门槛越来越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新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的就业率低下,大学生就业前景不明朗。这种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既有学校扩招带来的影响,更与大学教育与社会脱钩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高校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为基础,始终把适应社会需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就业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创新人才 大学生就业 联动机制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化,大学生在就业或创业过程中的优势日益呈现出同化的趋势,如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大学生就业或创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实践精神,才能够在优势不断缩水的今天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思路研究,应该从创新人才的培养入手,应该确保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联动。

一、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动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高校及高校毕业生而言,在自身条件没有太大的闪光点,自身条件大致雷同的情况下,是否能够顺利就业,需要看用人单位的“脸色”,大学生创业同样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开拓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思路新方法,应该不断提升高校品牌,不断提升大学毕业生的质量,不断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一路无阻顺利通畅。从这点而言,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塑造,创新意识的提升,是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的绿灯。

1.创新人才培养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质量符合社会需求

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旨在注重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创新二字,相比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全面地培养社会性人才。在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高校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应该注重转变方式,从封闭式人才培养转变为需求式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大学生素质的社会实用性。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联动机制,能够保障大学生的质量符合社会需求。

2.创新人才培养能够提升高校的品牌

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高校的品牌是一种虚拟的优势。很多用人单位在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时,并非针对性地检验该学生的素质是否适合用人需求,而是首先将该生的毕业学校作为衡量标准。这是一种社会化的弊端,但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因为高校学生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应该看到这种社会弊病。如果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使自己的毕业生符合社会需求,毕业生的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率反过来也会成为衡量学校的一种标准。如新东方职业技术学校之所以能够实现良好的就业率,与其毕业生的高素质息息相关。因此创新人才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质量,还能够提升学校的品牌。

3.创新人才培养对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起着关键作用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课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使学生在注重提升知识文化积累的同时,不断地提升个人的素质,这些都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新思路

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能够综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因此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联动,能够在人才培养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社会性。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高校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后,用人单位除要考核毕业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外,更看重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往往只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和职业素养,大学实践课程较少,只是在高年级寒暑假的期间,会安排学生进行一定期限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忽略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方式,很难有效地保障人才的培养符合社会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旨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能够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中,尤其是在课程设计上突出的体现了社会的需求。很多高校开始根据市场需求对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适时调整,本着“拓宽专业口径、重视理论基础、注重实践创新、全面提高素质”的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尤其是在一些选修课内容设计上,社会性的课程内容增多,如商务英语、职业素养等社会性的专业课程,让高校学生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等进行外延式,拓展式的学习。

2.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提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创新二字,创新人才培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在高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努力地进行人才专业技能和就业技能的培养,同时还应该不断创新观念,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在高校大学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高校毕业生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既要因势利导地进行择业就业,同时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身的聪明才智,进行创业思维的培养,主动地为自己创造岗位,为社会创造财富。创新人才培养应该将创新创业摆在重要的位置,在高校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科学合理地进行创业课堂的开设,通过丰富地创业活动来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思维的培养。此外,高校还应该在毕业生创业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政策支持及资金保障,大学生的项目若可行性较高,具有良好的社会发展前景,那么高校领导应该积极地支持,并运用高校的资源为大学生创业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此外在创业课程的设计过程中,也应该本着社会需求的角度,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观念、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及发展意识等。

3.建立完善就业与培养、招生联动机制,实现良性互动

招生是入口,培养是通道,就业是出口,三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高校应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建立就业状况与招生计划、专业设置挂钩制度,建立招生、就业双向沟通的信息反馈渠道。通过双向的信息沟通促使招生、就业政策的调整,缩小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高校专业的设置要公开化,更要合理化,如果高校的专业设置不科学,社会实践性差,社会需求较低,那么高校该类专业的学生如果流向市场,那么将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反之如果高校专业设置更加具备社会性的属性,那么高校的毕业生在涌入市场后,社会需求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可以顺利地实现就业。因此在高校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应该紧紧贴合社会实际,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及社会发展的实践性来进行专业的优化,提升专业的社会属性。同时对于高校传统的就业率较低的专业,要进行一定程度地微调,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于某些就业率很差的高校专业,要进行相应的停招或减招。

4.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激励导向功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通过运用这种机制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科学地评价自己。很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抱着非常高的期望,却总是处处碰壁,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甚至走向了极端。造成这种社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在高校期间学生的评价激励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对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自身能力评价不足,导致在就业市场上存在着盲目的自大情绪。因此在高校学生的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确保学生能够科学的正确的评价自己,让学生知道自身的真实水平,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或创业。同时开展学生评价激励功能,还能够让学生了解自身薄弱的环节在哪里,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强化自己的薄弱环节,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日益复杂,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创新人才培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质量,能够树立高校的品牌,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联动机制,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意识,科学设置专业,科学进行评价激励等方面,能够有效地实现二者的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