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论文

时间:2022-05-24 05:02:12 关键词: 大学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就业市场和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岗位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着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时展的新要求,体育院校必须按照市场的要求,不断研究新的指导模式,更新学生的观念、助其合理定位,以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突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未雨绸缪,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由学校向职场的过渡,规划精彩大学,打造美好人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论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论文:以职业生规划为主线的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研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高校全面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面对越来越市场化的就业机制,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暴露出学业、职业缺乏规划、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竞争力弱等问题。基于以上因素,文章探究了新的就业指导体系,突出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构建以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就业指导体系,设计大一到大四的分阶段指导的重点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对工作环境的认知,帮助合理定位,树立职业目标,及早为就业做准备。

关键词: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体育院校毕业生与其他综合院校的毕业生一起加入到就业竞争的大军中,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大的压力,由于专业性较强,导致就业口径狭窄、就业范围具有较强的行业性,专业对口的单位主要集中在教育单位、体育事业单位、武警部队等。这些单位的招聘数量有限,而且准入标准非常严格,无形中加大了毕业生签约的难度。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单位也只能接受极少数的体育院校毕业生。从全国14所体育院校的一次性就业率统计结果看,大多数体育院校的就业率都低于其他综合类院校,而且灵活就业和隐形就业比例明显偏高。另外,除了以上的客观影响因素外,学生自身在就业中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问题,如学业职业缺乏规划,就业竞争力弱,文化基础差等问题。还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眼高手低的现象,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岗位的要求,做到合理的人职匹配,就业期望值明显高于现实标准,造成迟迟不能与用人单位签约的现象。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基层就业的学生比例很低,反映出学生害怕吃苦、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近几年,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和政策的促动,参加预征入伍的人数有所增加。还有极少数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也未能找到工作,不是没有工作,而是他认为不适合,缺乏对自我和社会的正确认知,不能合理定位,不能顺利地完成由学校向职场的过渡。

1 国内外职业生涯发展现状

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不仅局限于学校来做,社会有很多机构都在进行,已经有了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而且生涯规划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指导过程,甚至在儿童时期就开始生涯规划的有关内容,在美国的幼儿园里就有介绍各种职业的画册,使儿童从很小的时候就对职业有初步了解。在初中、高中阶段都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评,生涯规划辅导等。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已经通过社会实践、职业测评、就业指导等手段清晰地了解了自我兴趣、性格、价值观、技能等,对工作世界也有了清晰的了解,这样他的职业目标就已基本成型,可以有目标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了。测评的工具也很成熟了,象霍兰德的《职业倾向能力测试》、梅尔斯的《MBTI性格测试》等测评工具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在近几年日益受到重视,理论和方法均处于起步阶段,社会上只有很少的机构在进行就业指导,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多数是面对毕业班学生进行的短期训练,内容多局限于就业形势分析、政策解读、简历和面试的常识等,在激烈的竞争中,这些对毕业生就业起不了根本作用。学生不能清晰了解自我、了解工作世界,导致就业观念落后、学业职业缺乏规划,不能树立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综合素质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导致择业困难甚至失败。当前,生涯规划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陆续将其列入学生必修课程,引入国外的测评工具进行职业兴趣、性格等的测评,开发ca-reersky大学生在线测评系统等,这方面的研究论文也与日俱增。

2 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势在必行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凡是要事先规划筹谋才能成功,否则注定失败。就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靠短期的突击训练和指导就能够获得的。因此,以往的“临阵磨枪”式的就业指导已不能满足学生和市场的要求,必须认识到学生由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导致不了解职业现状、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够干什么。短期的就业指导造成了毕业生的培养与人才市场脱节的现象,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不强,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不能成功签约。高校迫切需要以生涯规划的理念为指导,将就业指导提前介入,让学生及早探索自我、探索工作世界,从大一开始就为就业做准备,充分利用好大学四年的时间,有目的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未雨绸缪。

3 体育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重要意义

3.1职业生涯规划是获得职业满意度和稳定性的保障

根据哈尔滨体育学院对2009届、2010届、2012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可以看出:有40%的大学生选择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6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这种现象已经使许多企业对大学生产生又爱又恨的情绪。造成频繁跳槽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对自我缺乏了解、对社会和职场缺乏了解,对未来的工作很迷茫,盲目选择完又后悔。其实个人的职业兴趣和价值观是维持持久工作动力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没有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正是造成大学生盲目、茫然、忙乱的根本原因,势必导致学生决策困难、难以适应岗位要求、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成就感低、不热爱自己的岗位,从而频繁的跳槽,给个人和企业造成双重损失。

3.2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体育院校学生明确职业目标

明确的目标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使人凝心聚力做好这件事,开发潜能、客服主观和客观的障碍,朝着目标前进。大学生正处在生涯探索期和生涯建立期的转换阶段,是探索人生发展方向的重要时期,这对职业的选择和今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和环境因素分析,结合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的预期,合理树立职业目标,明确努力方向,使学生能主动地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提高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院校的大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在就业竞争中要凭借体育特长来增加竞争力,体育特长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要及早树立职业目标,有针对性的努力。

3.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体育院校学生认清形势,转变就业观念

对体育院校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以引导他们提高主体性意识、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学习,对就业形势和社会现状一无所知,也不了解体育行业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专业对口有哪些行业、能够提供什么岗位、岗位对人的要求、薪资待遇如何、发展空间如何等问题知之甚少。这就会造成择业时的盲目,没有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社会现实科学的选择和定位,势必造成眼高手低或委曲求全的现象。学会如何正确规划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这对于他们步入社会和正确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4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提升体育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生涯规划的五大要素是: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学生在自我认知、工作世界探索的基础上,与岗位的要求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自身还有那些差距,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有针对性的学习和锻炼,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战胜挫折的能力,在学生的理想与现实间搭建了桥梁,使得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实现有了可能。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充分开发个人潜能、突破障碍,提高竞争力,推进个人条件与职业要求的匹配。

4 体育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具体形式

4.1系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程

在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上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全面系统地向学生讲授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流程,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弄清楚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支持我做什么。还要对工作世界进行探索,了解体育类专业的教学目标、毕业时应掌握的能力、体育行业的就业形势和前景等有关职场的问题,根据自身情况和职业环境科学地确立事业发展方向和人生坐标,并对大学生学习生活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在理论学习和术科的训练上都要有规划,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和训练,争取做到人职的最佳匹配。最后,在毕业前还要进行由学生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帮助毕业生缩短角色转变周期,调整好心态,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和岗位。

4.2辅助进行职业心理测评与训练

除了课堂形式的自我探索,还可以借助一些测评量表,考虑到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选用职业倾向能力测验、价值观的澄清、MBTI测验等,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倾向等心理特征,了解与之相匹配的职业范畴。同时,检验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发展状况,帮助学生认识清楚自己的生涯规划现状还很糟糕,增强规划的决心和动力。另外,可以通过开展生涯心理训练,如模拟面试、岗位角色体验、体育行业的就业市场调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人际沟通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以适应将来的岗位要求。

4.3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在辅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体育专业的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任务,进行分阶段的职业生涯辅导。每一个阶段的辅导内容不同,形式也不同,一年级可举办讲座,引导学生了解生涯规划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树立规划意识。二年级的学生处于生涯的探索期,是寻找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的关键阶段,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生涯规划档案,同学交流座谈,学习规划成功案例,观看生涯大赛的视频。三年级学生的职业目标逐渐明晰,可以举办生涯知识竞赛和生涯规划大赛,构建互相学习的平台。四年级的学生主要完成有学生到职场新人的转变,可进行生涯人物访谈,还可以进行生涯模拟演练等活动,提升实战能力。

5 以职业生涯为主线的就业指导体系建设重点

5.1及早树立学业、职业规划意识

学生在进人大学之前,一直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考大学,一旦这个目标实现后,也就是由一名青涩的高中生变成大学生之后,新的目标还没有确立,学生对新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困惑和迷茫,不知道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大学四年的时光必将收获甚微,导致在就业竞争中没有优势可言,所以要通过讲座的形式,对大一新生开展树立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让他们及早地认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专业,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主修课程、就业前景等,有意识的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5.2引领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树立规划意识的基础上,要带领学生系统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掌握系统化规划方法的每一个步骤:觉知与承诺、自我探索、探索工作世界、决策、制定行动计划、求职行动、再评估。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技能、职业价值观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要探索工作世界概貌,通过体育岗位体验、体育行业生涯人物访谈等方法达到了解社会和职场,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并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制定学习目标和行动计划,为将来的就业做各方面的准备。另外,还要认识到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可循环的过程,要坚持进行规划,学习如何对自己的生涯进行评估和管理。

5.3加强就业指导和技能训练

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增加他们的实践、实战能力,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重点进行就业技能训练,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掌握和筛选就业信息、学习如何写简历、面试技巧、礼仪等方面内容,也可以通过就业专题讲座、体育专家座谈、模拟招聘等活动,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行业的认识,提高就业综合能力。

5.4加强职业适应与创业指导

随着毕业的临近,学生还要学习职场的一些常识,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在大四阶段对学生进行职场适应、创业教育、就业手续等问题的讲解,指导他们如何办理签约、转接档案、落户、改派等手续,讲解创业的有关政策和手续,以及初入职场应注意的问题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由学校向职场的过渡。

6 结语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就业市场和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岗位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着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时展的新要求,体育院校必须按照市场的要求,不断研究新的指导模式,更新学生的观念、助其合理定位,以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突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未雨绸缪,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由学校向职场的过渡,规划精彩大学,打造美好人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论文: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田穗(1981-),女,重庆市人,汉族,职业指导师,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讲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指导。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并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规模日益扩大,呈逐年增长趋势,2012年更是创下历史新高,预计将超过700万人,如果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和压力将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学生就业工作越来越成为高校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更好的促进就业,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对学生就业进行相关的指导,然而,在课程开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课程的重视

个别学校并未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课程开不开,什么时候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有的学校尽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并未能真正重视,在课程的设置,学时数上没有规范化。课程开设的时间普遍放在毕业年级,对象仅局限于毕业生,学生对就业指导课也未能充分重视,认为就业指导课就是一门指导自己如何找工作的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无关,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工作已经或者即将落实,认为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多余的课程。

(二)课程体系不完善

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仅仅局限在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就业技巧、就业心理准备方面的讲解和指导,忽略了自我认知、职业定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等内容。实事上,就业指导课应与学生的学业、专业、职业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仅仅指导学生如何就业,还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个人潜能得以最大化,最终实现完美的职业人生。

(三)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就业指导课原本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多数高校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灌输法,内容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教学方法单一,少有与学生的互动,缺少模拟应聘、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环节,讲授的过程枯燥,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收获并不大。

(四)缺少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就业指导课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公共关系、礼仪、职业指导等内容,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但是,目前的就业指导课多由高校的辅导员和行政人员承担,没有形成专职化。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这类非专业人员没有参加系统的培训,缺少专业的就业指导和职业指导理论知识,缺少个案咨询技巧和职业测评技术,仅仅把就业指导课当成思想政治课或行政管理工作来做,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目的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如何获得一份工作,更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我、挖掘潜能、开发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求职目标,最终在职业过程中实现自我。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客观分析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的优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就业结合起来,使人生有目的、有方向、充满意义,同时能帮助学生在求职过程减少盲目性、从众性和急功近利,实现“人职匹配”,减少就业后出现频繁跳槽、内心失衡等现象。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里的重要内容,缺少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指导课必然是不完整的。一方面,学生只有了解了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并对自己尽早做出详尽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自我认知、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后,就业指导才有了目标和归宿,课程的作用和效果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只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要作用,高校才能在课程开设的时间、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等方面做出调整,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三、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路径探析

(一)建立全程化、全员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模式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就业指导课的开设不应仅仅功利的以毕业年级学生为对象,而应该在新生入学时就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并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分别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保就业指导课的全覆盖和全程化。大一年级的课程目标应主要是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环境,了解专业特点,确立学习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课程内容应注重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介绍,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感,走出“天之骄子”的误区。另一方面,课程应围绕职业生涯规划为中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找准职业定位。通过建立导师制等途径加强学生与专业老师的联系,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走出“迷茫”的误区。大二、大三年级的课程目标主要围绕培养职业修养、提高职业素质为中心,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非专业知识的准备和运用,完成就业的知识准备。逐步培养与职业目标相适应的能力,如: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完成就业的能力准备。大四年级的课程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实现就业,达到“人职匹配”,做好从学生向职业人过渡的角色转变。教学内容主要是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就业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就业政策的宣讲,求职技巧,挫折情绪的管理,人际关系处理方法等。

(二)拓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途径

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多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积极地探索多渠道的教学途径是提高教学水平和确保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就业指导课除了采用传统的灌输法以外,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模拟式、经验交流等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讨论,或者模拟具体的环节,从而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职业测评,让学生把握各种职业特征,衡量自我情况与职业的匹配度,并进行相应的职业设计;通过邀请已经毕业的学生、行业专家来校介绍经验,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求职经历,了解行业、专业情况,树立就业的信心;通过组织低年级学生参加招聘会,提前让学生感受招聘的氛围,了解招聘的流程,知晓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从而更好的把握自身努力的切入点。

(三)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来自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检验。因此,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参观企业,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和行业需求,思考如何在校期间提升自我,打造出适合企业所需要的特质;通过假期兼职、寒暑假实践、社会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通过建立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并加强实习期间的集中指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尝试着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提升了学生的职业修养和职业适应能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同时,实践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自我认识,职业认知,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教学过程中将“共性”指导与“个性”指导结合起来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忽略了“个性”的特点,仅仅强调“共性”内容,课程的效果必然会深受影响。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将“共性”指导和“个性”指导结合起来,对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求职技巧、职业规划理论等具有共性的内容,采用集中的讲解和指导;对于人格分析、职业测评、职业生涯过程修正等内容则采用个人咨询、专人谈话、个别辅导等个性化的指导方式,如:针对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价值取向等内容应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做好人生定位,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由于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随着时间推移和阅历的丰富,会出现与之前职业生涯规划不一致的情况,这需要教师针对个人情况给与专门的指导;针对特殊学生,比如学习困难学生、生理异常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的心理异常学生等个别情况,也需要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进行专门的指导。

(五)建立专职化的教师队伍

就业指导课内容涉及广、专业性强,为确保教学效果,一支专业化、高素质,具有较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指导能力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必不可少,因此,应加强专职化的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扩大就业指导课教师的师资队伍范围。除了辅导员和从事就业指导管理的相关行政人员外,还应将专业教师、人力资源主管、人才市场的管理专家作为就业指导课的特聘指导教师,从专业知识、工作实践、就业市场的角度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知、专业认识,做好职业定位和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开展职业咨询、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指导讲座等服务。其次,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通过岗前培训、在职过程中培训、实践培训的方式,鼓励教师考取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新教师的工作理念,培养出一支具有实战经验,能够给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咨询与指导的教师队伍。再次,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成立就业指导教学团队。采用教师集体备课,开设公开课等方式,为教师提供一个集体研讨,相互学习的平台,在教学、研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教师技能和水平。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论文: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

摘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对一个人能否成功具有决定作用。高校能否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体系

大学生作为我国人力资源的生力军,要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把握好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遇,就必须尽早地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同时尽早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地调整个人发展目标及发展路径。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这些问题并非目前面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所能解决,应改变当前的就业指导形式,力求使就业指导重心前移,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涯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发展的意义

1.认识自我,明确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与发展潜力、外界机遇与制约因素以及对机遇与制约因素发展变化的预测,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制订发展计划、学习计划以及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包括行动的具体策略与进程等。可见,职业生涯规划过程是大学生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追求目标实现的过程。有了明确的目标,可以避免大学生盲目从众,急于求成,从宏观上予以调整和掌控,能让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因此,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越早开始越好,每个大学生从踏入校门起就应该开始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的发展设定长远目标,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好大学生活中每学年的短期目标。

2.认识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教学,大学生可以全面、系统、理性地认识职业及其相关的理论,消除头脑中片面、零散、感性的职业认知。同时,在职业生涯的规划过程中,大学生通过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树立明确职业理想,选择自己职业发展的地域范围,把握自己的职业定位,保持平稳和正常的心态,按照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努力,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随大流”地仓促就业、盲目选择。正确的职业理想能对大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自己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取。

3.认识社会,参与竞争,完善自我

新兴行业不断兴起,新兴职业不断涌现,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说都是更好的发展机遇。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市场,有效地将社会发展实际与自身特点相结合,找准自我发展方向,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职业竞争力,从而在就业中获得先机。

二、构建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1.时间安排

当前,大多数高校只给毕业班学生举办讲座或者在大四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犹如把职业生涯规划当作了学生就业的“急救药”。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职业生涯规划形同虚设,根本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根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 号)文件精神的要求,要“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高校要切实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工作,列入就业‘一把手’工程”,“要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效果列入就业工作评估范围”,这表示着对大学生开展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文件的要求,大学生职业指导应该是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

因此,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应该遵从序列性、阶段性的特点,从新生一入学就开始有意识地将就业指导的内容渗透到学校的课程安排以及各类工作当中,总结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要,针对不同年级,展开不同任务和内容的职业生涯辅导,使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2.机构设置

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在有些高校归属于就业指导中心,在有些高校归属于公共教学部,也有的高校把它放在思想政治理论部,只有极少数高校成立了专门的职业指导教研室。然而,要建立系统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体系,让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更趋于专业化,高校应该为它建立一个专业化的组织机构做支撑。这个专业的机构能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解答职业生涯规划的困惑和问题,使他们能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能提供诸如求职技巧、就业实习信息、专题讲座、政策扶持等个性化指导,当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时,能从多方面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保障学生成功就业。

3.硬件支持

一些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普及工作还远远滞后。学校偶尔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或讲座,一般无专门的课程,学生主要从网络包括网站和BBS上获得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从课堂上获得很少,甚至一些同学凭自己的经验认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的网站中几乎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高校应从硬件设施入手为大学生创造学习和提高的环境,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并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途径。

高校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数据电子库,使学生能在学校网络上收集到相关的信息。同时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网络平台。大学生通过平台进行知识交流,共享,传播,学习与施教,也在不断充实、不断发展中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经验,以“开放式”的学习文化氛围,通过意识认同、激励、能力开发,增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弹性与活性,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学生能够轻松地进入知识数据库,自由地利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电子论坛和技术图书馆,获取对业务活动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提供自己的感想和经验体会,并与其他人员自如交流,培育共享的价值观和团队精神。

“职业测评”借助职业心理学的知识,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身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从而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比较准确的定位。因此,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测评,较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职业定位问题,使其更合理地做出职业选择。

4.师资队伍配备

一支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是一个学校职业指导教育的直接开展和实施者。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既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求职的需求,才能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目前,我国高校职业专业指导人员存在严重缺口,因此各高校应大力引进专业人员,加大投入,建设一支以企业总裁和具有广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并精通各种科学测评手段的专家学者为顾问,以具有一定就业辅导经验的教师为主体,以具有就业工作操作经验的人员和成功择业就业的校友为补充的就业辅导队伍,并且对职业指导人员要经常开展专业化的培训,提升专业素养,为高质量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论文:论职业规划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结合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不争事实,对于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多方的探讨。其中,职业规划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

要突破大学生就业的瓶颈,有效解决大学生由于盲目就业而造成的人职之间的不匹配现象,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及时有效的就业指导将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整个时期,是在他们最重要的黄金时代所做的全面系统的人生规划。毫无疑问,这一规划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确定奋斗目标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1 有利于指导大学生的职业定向,明确奋斗目标

职业选择是人生价值的初步定位。能够选择一个理想的职业,对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很多大学生受传统择业观的误导,往往追求的并不是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比如追求政府机关,向往高薪热门职业,迷恋沿海发达地区等等。孰不知不适合自身的发展,再好的职业也谈不上“理想”。而相反,如果一进校门就能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科学地评价与认识自我,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能干的工作即自己的优势所在,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及提供辅助支持、后续支援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目标,即给自我人生定位。自我定位,规划人生,就是要明确“我能干什么?”、“社会可以提供给我什么机会?”、“我选择干什么?”、“我怎么干?”等问题,合理地选择职业方向,瞄准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潜能的职业方向,有意识地锻炼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这样的职业生涯才有可能是精彩的。

2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全面发展的青春期,各种心理矛盾冲突相互交织,是一个迅速趋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比如:希望正确认识社会,但又缺乏辩证思考的能力;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但动机功利化;智力发展达到高峰,但缺乏辨识能力,自我设计愿望强烈,但自我评价片面;要求独立,但又心存依赖等等。此外,由于大学生面临着升学、就业、恋爱等等人生的一切基本问题。故常常会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对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职业方向也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正是以上诸多矛盾和职业生涯的盲点。导致大学生渴望实现人生价值但又往往具有盲目性,难免遭受挫折。现代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第一要务。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是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落脚点,以一种长远的发展眼光指导生涯规划,使学生实现高峰体验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3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职业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单一专业倾向的人才培养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是否具有健全人格,是否善于与人沟通和交往,是否对工作倾注激情与责任等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也就是要提高从业者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锻炼过程才能完成。在先天条件基础上,经后天教育培养、训练,构筑了个人的职业生涯素质结构,总体上看。由能力、人格,理念和健康四要素组成。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是强调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设计未来,并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立足当前,形成个性化的自我培养与锻炼的教育方案。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完善个人的职业能力结构。励炼个体的学习力、耐受力、修炼情商和完善逆境情商等等职业能力,这都将成为未来社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

一个适合自身的职业规划是不断发挥自我的长处,修正自己的不足,在实践中不断自我肯定与进步的过程。大学生在清楚的了解自我之后,就要对症下药,对自身阻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利因素,无则加勉,有则改之。重要的是对劣势的把握、弥补,做到心中有数。注意分析:(1)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自身素质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还是工作本身的问题?(2)自我修正的可能性与手段,可通过什么方式、方法,是知识学习、专门业务培训还是改变职业方向?如何在学习班和实践中完善自我。如争取与自己职业兴趣方向相关的社会活动、寻找社会实践等,尽早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这都要靠自身来促进自己,没有任何人来督促,完全是一种自我不断磨练的过程,通过实践经验和能力的积累,自身的社会化程度也提高了,也相应培养了自己在社会中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勇于探索实践的能力。这是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自然也就容易脱颖而出被用人单位相中。

素质缺憾,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失利。部分学生确实想尽早落实就业单位,要求也不是太高,并且积极寻找就业机会,但遗憾的是在竞争中屡战屡败,或者最后找了一份很不理想的工作。这些学生失败的原因在于综合素质不高,甚至某方面的素养有致命的缺憾,一是学业方面的缺憾。有的人读书期间多门功课不及格,最后一个学期还忙着重修补考。连起码的毕业证书都不能保证拿到,更谈不上有可以佐证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材料。在没有心思、没有实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找工作的情况下,找工作当然会四处碰壁。二是能力方面的缺憾。有的学生成绩不错,过硬的证书也不少,但找工作就是不顺利。其中主要原因是能力素质不高。用人单位看重的包括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尤其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新、创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他们十分缺乏。三是个人修养方面的缺憾。有的学生其他方面条件都不差,但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或在单位实习的过程中明显暴露出自己这方面的不足,结果与条件不错的单位失之交臂。所以,个人的思想、道德以及文化修养对一个人走向社会是相当重要的。表1毕业生对自身就业竞争力评价反映出超过三分之一的同学对自己的竞争实力表示怀疑。

4 有利于大学毕业生择业和就业

它使大学生由被动就业变为主动择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大规模调整。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机构调整,企业关停并转。人员分流下岗,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竞争非常激烈。同时新的职业不断产生,新的岗位不断增加,以致过去“学一种技术,用一辈子”的情况大大减少。在这种就业新形势下。容易导致一些大学生迷失学习方向,失去学习动力。因此,大学生迫切需要得到相应的职业生涯指导,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目标和发展方向。同时在良好的就业指导帮助下顺利达成就业愿望。

大学生们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顿域。确定自己能干的工作即自己

的优势所在,明确切人社会的起点及提供辅助支持、后续支援的方式。在大学四年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其实每个大学生都有很多机会去发现未来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比如通过实习。通过勤工俭学,通过很多短期的学生社团活动,真正了解工作的性质,也了解自己的兴趣。规划方向。就业四年中时刻关注就业的“潜在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目标,即给自我人生定位。自我定位,规划人生,就是要明确“我能干什么?”、“社会可以提供给我什么机会?”、“我选择干什么?”我怎么干?等问题,使理想可操作化,为介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这有利于大学生寻找人生真实的使命,明确自我人生目标,为就业打下基础。

5 有利于大学生视职业为事业而努力奋斗

哈佛大学的一项追踪研究表明。没有明确目标的职业生涯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实际上,所有职业中,只有4%的人能获得成功。而他们之所以成功的共同点都在与他们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早早确定明确的目标,并且始终坚持。因此,对大学生来说,大一就得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规划做得越早。离成功就越近。宝洁北京市技术有限公司高级人力资源经理郑云端也认为是这样。据他透露,该公司在中国每年招聘100名左右的应届毕业生,凡是职业生涯规划做得早的人,现在大部分都成为总监、副总监或高级经理。这是由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的作用:其一,职业规划中的职业能帮助你的事业发展及争取许多机会;其二,使你的努力有个较为适合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让你从容地掌握你的职业动态和发展方向,效率更高,更易获得成就,其三,在心理上提供一个大的优势,使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方向,增加自信和自主的能力,不易受到别人的干扰;其四,有助于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有可能给别人产生有益的影响。

6 有利于高等院校品牌、信誉的建立,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现今,大学生就业成为检验学校质量的试金石。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建立使大学生明确人生使命。确定了自我的人生奋斗目标,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觉进行终身学习。从而有了较好的职业发展、学校的知名度也打响了,学校的知名度打响后,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的学生自然特别青睐。就业率也就上去了。

就业竞争实际上就是综合素质的竞争。通常用人单位需要有高尚职业理想、正确职业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的人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了解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对人的品德、素质的综合要求。从而制定出合适的规划,然后按照规划去实施,激发自我塑造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就容易在就业竞争中站稳脚。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论文:谈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就业指导 作用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就业并不是毕业才面对的问题,而是贯穿整个大学期间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这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大学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大学生普遍缺乏工作经验,就业期望值过高、知识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他们职业生涯准备不足、职业定位不科学,致使在择业中屡屡碰壁,不能顺利就业。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的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碰运气,交流会对接成功率一般在30%。职业生涯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这已经成为每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

1、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中的问题

高校就业指导的目的是为指导学生获得一种就业能力、面向社会的生存能力,不仅局限于为毕业生实效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更要为大学生提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并使他们有能力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谋求更适合自己的职岗位,而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问题却影响着业指导工作的目的性。

1.1就业指导的重点是毕业生的工作安置,强调一次性就业率

现行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停留在为学生安置作,强调一次性就业率的状态。一方面用人单位缺少“想聘之才”,另一方面学生“无业可就”的现象突出。就业市场上出现的“抢业”、“盲目择业”、“高违约率”、“高就业成本”等现象普遍。截止到去年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l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工作后的一年内又更换工作;有四分之三的大学生在两年内更换工作,随便地更换工作,会使得他们承受就业压力的时间变得更长。

1.2大学生在求职竞争中自我认识不足,就业主体性欠缺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主体意识薄弱,具体表现在:一是求职过程中较多依赖学校老师及家长等,求职准备和主动性不够;二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自身没有客观理性的认识,求职目标模糊、应聘思路不够清晰;三是就业自主能力不足,表现在创业意识欠缺,创业期望值过高,创业能力不足。在对近600名2006届毕业生进行调查中,有近25%的同学“对未来的目标不清楚”,近15%的同学“暂时未考虑”,有创业意愿的同学不到0.5%,而对近几届毕业生创业进行跟踪调查显示,发展的速度及质量还非常有限。

1.3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科学化程度不高,没有贯穿整个大学教育

以提供就业信息为平台,以就业安置为目的,以就业政策与技巧为主要指导内容的现行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专业化、科学化程度不高。上课的老师大多是半路出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或是缺乏理论基础,就事论事;或是上课的老师本身对就业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空谈理论;缺少对大学生整个职业发展的规划。

一个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获得更高的就业能力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一入校就在学校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进行职业目标的确立。并根据这一目标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培养相应的素质、技能,进而找到较为理想的职业。如何选择职业,如何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如何成就一番事业是很多大学生一进大学校门就密切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2职业生涯规划对拓展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科学定位,正确认识社会竞争和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能够比较顺利地解决就业问题,施展自己的才华,促进个人进步和社会发展。

2.1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历程的计划,具体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面临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定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学习计划、训练计划和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通俗意义上就是帮助学生回答“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样到达那里?”三个问题。解答这三个问题要涉及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学环节,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开设系统的职业生涯相关课程,配备专职辅导教师。对于大学生而言,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职业的选择对大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2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的关系

就业能力即就业力,是指学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应聘能力、心理素质等。就业力不足,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把握机会找到理想的工作,找到工作能否尽快进入角色,胜任这一工作。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力,有效的职业指导教育和符合个人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最关键的因素。

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可以帮助他们更早地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并根据个人优势、劣势、兴趣以及环境因素,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就业指导工作做得到位与不到位,必将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毕业后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与否。

事实上学生良好的就业能力,是不可能在毕业前的就业指导中一蹴而就的。大学生在择业中表现出的问题在择业期间是很难得到解决的,它是渗透在职业兴趣的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就业与此前的学业、此后的职业和事业都是一个整体,要进行系统的指导,缺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

2.3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影响作用

西方国家的就业指导从学生上小学开始,在高中阶段就进行了职业启蒙教育,在大学阶段,学校设立了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和辅导中心机构,并在各层次的教育管理中把学生的学业和校园生活与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学生为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好全面的准备。这一教育管理模式使这些国家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为其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西方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完全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应是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中心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即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相结合、与社会和市场的发展要求相结合。问卷调查显示:205位大学生中不知道、不了解职业规划理论的有125位,占61.3%;了解并能初步运用的有65位,占32.3%;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仅仅有13位,占6.4%。这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状况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高校普遍认为“就业率达到要求就可以”,只要学生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万事大吉了,至于这份工作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未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

M·L·戈德斯密德教授认为:“大学除了有责任向学生传授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外,其使命之一便是要为它的毕业生就业提供必要的准备。”大学就是要“成为大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走向职业生涯的中间媒介”。决定就业成功与否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大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技能,即大学生应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要求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大学生积极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注重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结合,培养技能性就业能力。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各有侧重,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

3.1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系统,提高就业指导的实用性

大学的就业指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个阶段的教育活动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就业教育系统。学生从走进大学第一天开始,就应接受有关职业规划的理念,并且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避免毕业前夕的不知所措。大一主要是职业理想和择业观的教育,是毕业择业的基础和前提,大二主要是基本就业能力的培养和准备,是职业理想教育的延续,大三和大四是就业实践教育,这是就业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择业前素质和能力的集训阶段。

所以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需要首先考虑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的积累是成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其次,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应重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再次,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多从事一些社会兼职工作,更早更多地了解职业,掌握职业技能,正确地引导自己的职业发展。

2006年,北京大学开始把职业规划作为大学教育的第一课。复旦更是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思政教育体系,成为全校必修课。天津、浙江、武汉等一些高校也竞相效仿

3.2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社会化服务机构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服务机构的核心是学校,其次是社会和企业。这些机构不能只是提供眼花缭乱的就业岗位信息,临时举办一些就业指导讲座。高校要与社会结合,探索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建立校外实习和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开展就业实践活动,这样大学生既积累了经验,又客观准确地为自己定位,缩短了走向社会的适应期。同时,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社会的差距,及时调整和补充,进而使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同频共振。

建立信息服务机构,提供咨询测评机构是高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这些信息服务包括就业信息服务,政策咨询服务,招聘服务,手续服务;咨询测评机构能够及时为学生提供包括政策咨询,心理咨询,职业方向咨询,就业途径咨询,个案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3.3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

2003年教育部就提出,学校要将学生学费的1%用于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要按照与学生1:500的比例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但是这一目标许多学校到现在仍然没有达到。光是组织招聘活动、联系用人单位等具体的信息服务工作,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就已经忙不过来,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没有建立起职业指导师队伍,很难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职业测评、职业辅导等专业性强的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理论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学校培养一支专业化和专家化的队伍,为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发展需要的职业规划。教师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形势和个人发展规律,客观分析当前的就业状况,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不仅是“找工作”,它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职业选择和有责任的职业理想规划与实施;就业指导不仅是指导毕业生如何找工作,而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更注重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因此,在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从而使大学生能更主动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职业的判断进行学习,把培养和输送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作为大学就业指导的核心目标和根本任务。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论文: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一方面来自于扩招带来的大学生毕业数量的绝对增长,一方面来自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指导滞后,停留在只为毕业生提供单一的就业指导,缺乏全面的系统指导三是大学生对个人和职业了解不够,没有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据中国人民大学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目前52.9%的高校在大四才进行就业指导,只有17.6%的高校从大一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仅为就业准备的就业指导显然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由于大学生很少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也很难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用于个人职业发展需求上。问卷调查显示,205位大学生中不知道、不了解职业规划理论的有125位,占61.3%。这种状况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2.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西方国家的就业指导从学生上小学开始,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完全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应是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中心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即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其对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了解自我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丰富就业指导形式

传统的就业指导限于就业服务,侧重就业政策、面试技巧等,强调就业观的重要性,属于被动的感知,很难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远离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应建立职业生涯咨询室,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咨询服务。职业生涯咨询是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站,提供求职、择业信息,论坛交流等,引导学生根据职业规划的需要,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资源。

(二)规范就业指导的内容

常规的就业指导内容局限在政策性的指导,缺乏深入的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发展”教育理念, 也不可能实施科学的就业指导。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基础上, 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专门的课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与策略。

(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1.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目前,大多数就业指导只针对毕业生,对非毕业生以及就业之外的环节缺乏指导与帮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对于大一新生,应着重就业形势的认知及职业生涯的认识和规划,对于大二、大三学生,应着重基本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对涉及就业方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技能。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接触社会。对于毕业生,侧重就业形势、政策、方针的宣传和择业技巧的指导,做好就业前的心理调适,从容面对挑战。

2.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

大学生只有对自我进行科学的测评、客观的评价,才能冷静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因此,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通行的某些测评项目和方法,再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测评体系,教育和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找出自己的优势,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3.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理论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学校培养一支专业化和专家化的队伍,为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发展需要的职业规划。一方面,要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程序,使其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引进心理学或从事职业研究的专业人士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些专业人士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指导,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制定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是指导大学生如何找工作,而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个人特性进行职业选择,更注重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潜能与创造力。因此,在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使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方向进行学习,在顺利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后,能持续稳定的发展自己,贡献社会。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论文:职业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前言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加严重,由此体现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据教育部资料统计,自1998年以来,我国高校人数不断增长,但高校大学生的平均就业率仅为70%,由此说明,约有30%的大学生处于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我国当前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倾向于应用型人才,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现状脱节的现象,由此造成结构性就业困难问题,该原因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阻碍。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应当针对社会现状对在校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协助大学生做好职业选择,减少大学生的就业困惑。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一个人对其将来所要承担的职务和就职前过程的自我预期和计划,规划内容包括其学习过程、对未来职业的自我贡献和退休过程。职业上涯规划内容受到一个人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且规划内容会随着家庭、生活及工作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缺点,依据自身性格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的指导作用。

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一)帮助大学生更全面认识自我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兴起,加之国内高校不断进行扩招,逐渐将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式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大众式的教育模式,由此不断加剧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身能力和兴趣。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有重要影响,能够帮助其明确自身优缺点,同时正面分析自身心理特征。就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和诸多就业测试能够帮助大学生顺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一步:认识自我,诸多软件测试题均能够将大学生的隐藏性格展现,帮助其正确分析、正确选择。

(二)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现状

通过对自身的了解之后,大学生还需要对社会和选择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系统的了解。只有了解职业的相关因素才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业选择,职业具有区域性和行业性的特点。区域性主要指大学生的未来发展环境,由自己决定去一线城市或者中小城市,但城市的区域性是否符合职业发展环境还需研究。职业性主要是行业类别,大学生可以决定投身有益于国家发展的工作范畴或者对社会有害的范畴,不正当的职业选择必将受到制止,由此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选择职业。

(三)激励大学生的学习

一个人一旦确定了目标便会充满力量,职业生业规划的进行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未来发展路径,给予学生充足的动力。但当前诸多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氛围低靡,迟到逃课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我国每年存在较多因为挂科而拿不到毕业证的大学生,在他们最美好的青春里荒废了学习的时光,对未来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无目标的学习自然动力不足。由此可见,高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明确未来发展目标。

(四)有助于大学生完善自我

我国长久以来均是应试教育模式,该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被弱化,诸多学生处于成绩优秀但步入社会无所适从的状态。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呈现脱离社会实际的现象,造成人才培养不对口、人才浪费的现象。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能够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认清社会发展现状,在学习文化基础的同时学会与人相处,适应社会,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自我。

(五)有助于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

当前局势下,我国社会经济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指的是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复合型、创新型、挑战型且善于为人处世的综合型人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知自我和社会发展环境,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由此高校需将职业生涯规划渗透进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帮助其提高自身含金量,促进社会发展。

三、结语

经过对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深入了解得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是大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对大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指导。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应当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的重要作用,真正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

作者:孟振洋 单位:武汉科技职业学院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论文: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规划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改革,现在高校的学生入学率越来越高,相应的高校毕业生也逐年增多,这就导致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巨大的就业压力给学生造成了困扰,因此现在许多高校都增设了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服务,在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通过研究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对策,希望能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帮助。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指导队伍建设

一、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现状

1.专业教师太少,兼职化现象严重

《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是2013年教育部的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项通知,通知要求高校聘请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对现任的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后才可以继续任教等。然而,据调查显示,目前很多高校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很少。其中,2011年共有232名专职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教师,与2011届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为1:314;2012的就业指导教师人数上升到241人,与2012年当届与应届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为1:302。而2011年就业指导的兼职人员总共有633人,2012年的就业指导兼职人员共635人,是就业指导专职人员的两倍还要多。调查还显示,各院系的辅导员是兼职人员的主要力量。

2.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就业指导综合了多门学科知识,这些学科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法律学、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社会学等。可是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8%的就业指导教师不具备这些课程的专业知识体系,无法很好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上文中提到高校的辅导员是就业指导教师的主要力量,既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还要兼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并且当前许多高校的辅导员专业各式各样,有些甚至与就业指导课程没有任何相关性。调查还显示,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教师都没有正式的职称评定。这就导致就业指导队伍成长不起来,总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更不要说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了。

3.就业指导队伍课程的地位有待提高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中指出,“就业指导是高等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目前的高校中,就业指导课程往往不被重视,不仅就业指导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够,而且课程安排大多在课余时间,加上课程早期准备不足,导致专业性差、没有实际意义等。这些都使就业指导课没有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没有给学生带来帮助。

二、优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面对就业新形势,高校必须加快建设就业指导队伍的步伐,从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出发,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1.基于管理部门的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路径

(1)职能部门要严格落实国家的职称评定政策,培养一支专业的、稳定的优秀指导教师队伍。当前就业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非常困难,所以职称部门首先要改变这个现状,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应该和其他专业的教师一样根据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的高低评定出相应的职称,这些职称从高到低依次是教授、副教授、讲师以及助教四个等级。这样,就业指导教师自身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会增强,他们才更有动力投入到工作和就业指导研究中,改善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就业指导课才能给学生带来帮助。

(2)教育部和高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培养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通过对就业指导课投入专项的经费,使高校开设起相应的专业,加大对就业指导专业教师的培训,使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给学生就业和社会的发展都带来帮助。还要跟随时代的变化做到专业体系的不断更新,使学生在掌握最新的知识体系,顺利就业。

(3)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质量堪忧,学生和社会满意度都很低,要想改变这个现状必须进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高校要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比如打造专业化精品课程,以此来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还要通过引入计算机来辅助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运用它创设一定的情境,在课堂中模拟招聘或者在创业教育中模拟商战,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2.基于教师层面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发展路径

(1)就业指导教师要有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还要给自己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注意跟随时展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及时补充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完成教学计划,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所以就业指导教师要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特点,结合就业指导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要求,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不断提高自身的内在动力。就业指导老师本身肩负着指导学生就业的责任,因此要有很强的责任意识,把上课当作自己的爱好付出爱心和斗志。资料显示,美国大学就业指导教师数量占整个就业指导队伍的80%,并且这个比例还在增加,可见这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有多么重要。这些都是教师自己的意愿,因此,教师要想在这个方向上不断发展,就要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来实现。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论文: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然而在部分高校中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了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就业指导 就业能力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性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自身对于就业有着较高的期望,希望自己可以快速得到社会的认可,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的缺乏工作经验,对就业的认知不够,而且缺乏相应的职业生涯准备工作,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导致了大学生的无法顺利就业,造成了企业招人难、大学生就业难的两难境地。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了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指的是人在就业过程中,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等主观因素,与影响职业生涯的客观因素之间进行衡量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符合自身特点且具有明确的职业发展倾向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且为该目标的实现而做出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职业生涯的规划应当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出发,并且结合职业环境、自身能力以及对职业生涯的认同度等,建立科学的发展规划,才能在就业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准确定位,确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实现学生与职业的良好对接。学生在高校中的学习阶段,对于社会的认知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对于真正的就业与职业却缺乏系统的认知,所以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大学生对职业有更好的认知,可以使他们认清当前的形势,建立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且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可以缩小学生与职业之间的差距,可以使学生顺利的走入工作岗位,实现学生与职业之间的良好对接。

2.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对个人能力的正确定位是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基础,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质,才能为职业生涯做出正确的规划。而大学生在高校求学的期间,就是进行职业准备的时间,如果高校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符合职业方向的活动,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学生职业定位的准确性。

3.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在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尤其是在学分制模式下,学生的课程选择十分自由,在没有职业生源规划教育的情况下,很多学生都会产生迷茫的现象,无法为自己选择合适的课程。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就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且帮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可以增强学生课业学习的针对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高校教育的开展除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也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而职业发展过程中对工作投入的热情、岗位责任心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而这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能否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岗位责任心,有利于实现学生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二、当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不够。很多高校认为,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工作,一旦学生就业之后,相关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宣布结束,因此他们注重的是高校的就业率,却忽略了对学生深层次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很多学生在就业时,只是关注薪资,却没有从自身的特质、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所以也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毕业生频繁跳槽的现象。

2.对职业生涯教育研究不透彻。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往往是针对应届毕生,却没有从学生入学开始,这种阶段性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全局性的服务观念,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关工作的开展大多是围绕如何提高学校的就业率这一核心问题,没有将就业指导工作视为一项服务工作,所以在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效果方面,没有取得显著的成绩。

3.职业生涯教育开展形式单一。目前,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都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聘请校内和校外的就业指导教师,为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教导学生如何撰写求职报告、如何填写个人简历等等,而在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都缺乏足够的指导。在后续工作的开展方面,往往是由学生的接收企业签署一份工作证明,便完成了就业指导工作。这种单一的工作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热情,甚至会影响很多学生的就业观念,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

1.构建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其中涉及到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就业指导,为了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健康开展,要积极构建相应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根据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制定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根据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开展相应的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引领学生建立与自身情况相适应的职业发展方向,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以后,可以顺利的进入到工作岗位,并且实现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2.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完善。始终坚持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是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到有效开展的基础和保障。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实施,要促进相关服务机构的完善,除了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信息以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指导,并且定期与校外企业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可以参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可以在校期间参与用人单位的活动,从而积累更多经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完善,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促进就业指导师资力量的完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所以要注重就业指导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尤其是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强化,积极为教师创造参与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结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可以实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职业需求。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要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论文: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分析

摘 要:现今对于大学生就业,已然成为社会中的老生常谈的问题。有关大学生教育指导与职业规划的思考,不光是具有教育特殊性,更具有关乎学生生涯的社会属性。本研究对于大学生如何理性就业以及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作出深入分析与探究,主要从学校、社会以及大学生本身出发,深究其中就业内涵。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社会与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状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一系列问题,对于如何引导大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如何提高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大学生对自己人生规划的教育,都值得现代教育人以及大学生自身深入考虑。尽管现在的教育界已经对大学生职业规划问题提起重视,然而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指导这一思想却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无法改变。

1 大学生就业现状

如今的大学教育已经逐渐走向大众化,进而毕业就业就顺理成为社会上一大难解决的问题。现在的毕业生现状都是处于两个极端,一方面对于就业问题认识不足,对于择业准备不够,导致就业时处处碰壁,屡屡受挫,不能够如意的就业;另一方面就是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眼高手低,自身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工作经验,但是对于社会上一些收入不太高的职位却不想从底层开始,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导致毕业后对于社会认知结构出现偏差。这些问题总归就是一句话:职业定位不科学。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的大型人才交流市场统计,多数学生参加都有共同的特征,就是没目标,没准备,全凭运气,交流会对接成功机率一般都在30%。职业规划准备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所以,现在解决社会上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对于所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上必须实现的一个现实课题就是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2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区别

2.1 职业规划不等同于就业指导

职业规划的出发点是个体为自身未来职业发展所作出的策划和准备,从静态分析,职业规划是由职业方向、职业目标、职业能力分析、职业环境分析、职业实践策略等具体内容构成的职业实践方案,而就业指导则是专门机构帮助就业大学生为自己打造量身定做的就业计划和方向,而这出发点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区别出差异。

2.2 对于就业指导的理解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帮助择业期的大学生根据自身性格以及专业特点或是择业方向进行职业选择的一项专门工作,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正确开展职业认知、职业定位、职业规划,同时这门工作应用到的知识囊括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职业社会学、教育学等专业。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在掌握大学生性格特征、基本素质、以及职业能力倾向的前提下,满足大学生专业特点与所选职业要求相符合。萨帕说过:“职业辅导即协助个人发展并接受统一完整的自我形象,同时发展适切的职业角色,使个人在现实世界中接受考验并转化为实际的职业,以满足个人需求,同时造福社会”。对于这样的想法,就业指导就需要贯穿于教育过程的整个阶段,在各大高校中,就业指导应该系统规划列入教育范畴,开展教育课堂,引导大学生优化心理品质,可以让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能够在心理和行为上提前认识就业趋势,以防止大学生因为准备不足而心里期望过高,导致眼高手低,无法顺利就业。应该清楚的一点是,就业指导本质上就是职业意识养成教育。不同于职业规划的是,就业指导旨在引导个人探究、评论并整体运用于就业、职业有关的知识、经验而开展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本质上属于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形成。

2.3 职业规划深层次含义

职业规划不同于就业指导,官方定义的职业规划是个体针对自身的就业能力以及职业环境中制约因素等相关条件,为实现就业、择业、创业等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和行动方案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是帮助个人了解自己,在全面评估内外部因素情况下,作出切实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定位。现在,思想已经逐渐从就业指导转变为职业规划。西方国家的职业规划已经从小学渗透到大学,西方国家这一成功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是以职业规划教育为中心的全方位就业指导,既要求能满足学生自身对于职业的要求,又能够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相结合,与社会市场发展要求相结合。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探讨中,人们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理解为职业规划,其目标就是寻找最合适的职业。

3 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

3.1 以科学化水平规范就业指导

教育管理者是就业指导的领导者,在大学生学习阶段,为了激发其就业潜能以及增强就业意识,相关部门教育领导者应该加强学习和调研,丰富自己的职业认知和就业指导水平。目前较多高校存在没有相应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科目的问题,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不够系统,专业化程度、科学化水平不高,影响了职业规划指导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现在的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应该注重打造大学生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执行者也就是教育者自身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组织和参与编制各种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手册,充分掌握并规范使用各种职业测试量表,准确掌握职业分类中各种职业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3.2 提高就业指导社会化水平

提高就业指导社会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现在就业指导机构和系统的就业测试,还没有解决大学生就业观念亟待更新、就业规划定位不准、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因此各大学校需要积极开展就业信息库建设,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参考。在职业训练上,应经常组织大学生参与简历制作、模拟应聘、职业规划设计、职场创新等技能大赛,在观摩、体验、参与的过程中增强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4 深入分析职业规划

4.1 提早着手规划,防患于未然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是人们常说的,对于选择职业的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早期做好职业规划,防患于未然。要达到人职匹配,除具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外,还应有正确的职业认知与社会认知。平时学习中,可以通过有关专业介绍的系列报告让学生了解本专业不同就业方向的社会需求情况、发展目标、培养目标及人才素质要求等,指导学生根据个人自身条件,较为准确地把握好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和数量,树立积极且实际的职业理想,慎重确立好自己初步的职业目标。在校阶段让学生做好足够的准备,等面对择业时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4.2 以发展作为基本点

社会是发展的,大学生不能一尘不变,应该学会随机应变,以发展为准则。职业规划是一种活动,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学生在离开正规学校系统教育后,能通过各种途径去继续接受教育,为将来职业转换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能够发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

4.3 教育大学生理性融入社会

对于当代大学生,有太多的实例让社会为大学生就业而担忧。在职业规划中,首先要解决人生观问题,即正确处理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这个过程不能仅通过狭义的学校教育,或者仅靠教会学生一些就业的方法技巧来完成,我们要从更深层次上来理解这个问题。许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都停留在报告中或文本里,而不是植根于鲜活的日常生活之中,或者根本就脱离了社会实际。这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不佳以及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眼高手低。所以,在进入社会之前应该准备充足,理性地思考自己的职业与人生。

结束语

对于大学生就业,最突出的一个认知错误就是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等同。以上论述深入分析了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区别,并在区别过后明确表明如何提升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相关水平,不论是哪一点,大学生就业问题都应该理性面对,合理科学地解决。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论文: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

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需要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力,这样才能助力毕业生实现成功就业。本文就大学生就业新状况、当前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和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需采取的相应措施等问题做了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就业新常态;就业指导;职业规划

一、大学生就业新现状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供给量不断加大,2014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2015年更是达到749万,加上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近千万。与此同时,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但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随着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宏观就业压力不减,2015年大学生就业需求在结构性方面有变化,民营中小企业、二三线城市需求明显上升;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就业仍然是国家重要的政策导向。尽管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有所增多,但需求增长的数量远赶不上毕业生供给的数量,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压力仍在加剧。2015年大学生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因此2015年就业需求与2014年相比没有明显的起伏。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是一种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异,我国的基层和欠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会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1]。

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正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各高校情况参差不齐,虽然目前职业生涯教育在各高校逐渐引起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未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部分院校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仅仅是停留在选修课阶段。甚至只是几次讲座,并没能系统地设置课程体系。

2.师资缺乏

目前高校普遍没有职业规划教育的专职教师。大多数职业规划的指导教师是由高校的专职书记或辅导员来兼任的。而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培训,仓促上阵,缺乏扎实的职业规划理论和过硬的指导技能,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困惑大多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目前高校普遍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部门。但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很少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指导工作,职业规划教育指导的职能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2]。

3.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学生主动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淡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深入普及,学生只是专注于个人的学习与成绩,不能正确地认知自我.对职业生涯教育概念认识粗浅,被动地接受学校和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仅停留在潜意识阶段,需求意识尚未被唤醒,更没有把意识提升到行为或实践层面。另外,当前大学生职业决策盲目,价值取向偏差。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以毕业后的工资福利待遇作为自己职业选择的首要标准或唯一标准。

三、应对措施――构建完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体系

面对新常态的就业形式和目前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方面的现状,高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大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工作力度,构建起系统的、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体系,使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和职业规划工作能切实发挥作用。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生就业力

高校在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年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分年级、分阶段、有侧重地安排不同课程模块,逐步构建具有院校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3]。第一步,开展新生始业教育,让新生刚进校就已开始有针对性地认识专业、规划自己的人生;大一年级开展职业认知和自我探索等初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使学生进校就开始树立职业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及职业对人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业计划,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职业理想以及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第二步,对大二、三学生着重开展就业能力和技能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竞赛等,重点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目标,客观自我定位,通过社会实践、创业大赛、学术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以及对将来职业生涯做出决策的能力;第三步,对毕业班学生着重开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指导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求职简历制作和模拟面试等,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

2.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培养高标准的职业规划指导团队

高校要改进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和实效,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培养高标准的就业指导团队[4]。

第一、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应当构建学院与分院两级就业工作体系。在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分院成

立由主管领导为组长,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毕业生代表和相关专业教师为成员的就业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分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形成“学院统筹、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学院分院班级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二、培养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团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可以遵循专职和兼职相辅的思路。加强专业指导教师的聘任、选拔和培训。高校应加大投入,保证就业工作经费足额到位。再者,培育兼职指导教师力量,组织学院教师参加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邀请专家、公司人事经理等组建和扩充学院就业指导的兼职队伍,切实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

3.坚持“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开设大学生职业咨询室,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对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引导信息和意见;针对不同的岗位提供技能信息的咨询。

总之,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分析环境,正确地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学生要实现从“自然人”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的转变。在纷繁复杂的职业世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不断探索,就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论文: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摘 要:主要是基于各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来研究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具体作用,主要论述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加强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我们可以用三个“W”来认识:“Who”――“我是谁?”“Where”――“我将要去哪里?”“Which”――“我将通过什么方式”。而解决这三个“W”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处于重要位置的学校相关就业指导部门。科学、准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使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正确的定位,以此能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从而比较顺利地择业、就业。现详细论述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1.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提高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就业指导工作的实用性。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从每个学生进入大学开始的(尽管个别学校可能在这方面有缺陷),而不是在学生快要结束学校生活时才进行。相关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专门指导,使学生在不同学年制定不同的职业发展计划,并一步步实现,防止毕业找工作时慌忙、不知所措。许多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不知道如何具体实施,而导致就业指导部门的指导工作缺乏实用性。而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渠道,能够体现出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的真正实用性、有效性。

2.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完善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与外界社会的联系,尤其一些社会化服务机构及某些企业。许多高校为大四毕业生提供校外实习基地,而这些基地的提供离不开与社会上这些企业的密切合作,积极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活动,不管能不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其内部工作当中,其积极意义也是极为明显的。

3.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上文说,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从其入大学的那天便开始,相比而言,西方国家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非从大学才进行,而是从学生上小学的那天开始,到了大学阶段,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已经相当完备,学校在此期间为学生专门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和服务机构,在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的同时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并且与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密切结合,为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提供全面有效的条件,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这种模式告诉我们,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好,就业指导也好,都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整体的指导,并且要与学生的未来就业愿望紧密结合,与学校各层次的教育紧密结合,与就业市场的供需要求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实现职业规划,从而在未来的就业中取得成功。

作者简介:宋奎,男,1982年5月出生,本科,就职于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论文: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摘 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逐渐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并成为提升就业指导工作职能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职业生涯规划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 学生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 作用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逐渐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并成为提升就业指导工作职能的重要课题。在就业指导工作呈现出多形式、多元化局面的今天,对此应加以必要的重视。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需进一步挖掘探索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缘起及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源于美国,早期以职业指导的形态出现。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的职业形态比较稳定,工作机会与选择范围比较狭窄,个人对职业的观念大多倾向于谋生的考虑,职业生活主要以工作为核心,因此,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在于协助个人做出职业的选择,仅是一项作为解决失业和就业问题的社会工作。随着人本主义思潮兴起,职业指导也逐步地由最初的简单“协助人择业”演变成了一项“协助个人发展、接受适当与完整的自我形象,同时发展并接受完整而适当的职业角色形象”的工作,它的名称也就由最初的“职业指导”变成了“职业生涯规划”。

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涵盖了个人探索(认识自身)、职业探索(认识职业)、就业形势和政策分析、职业素质塑造、成功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指导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从而更好地成长和成才。

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1.认识自我、准确定位。相对客观全面的自我认识帮助大学生更好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科学清晰地分析出个人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通过就业指导老师指导借助信息化的职业倾向、职业类型测量分析,如:测定职业能力倾向的明尼苏达空间关系测验、贝内特机械理解测验、明尼苏达文书测验、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评;测评气质类型人格特征的明尼苏达多人格测验、艾森克人格测试、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测验和 MBTI 职业性格测验等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良好的自我认知。

2.准确描述职业愿景。职业愿景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动力所在,明确的职业愿景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职业生涯的构想和规划。确立目的性强烈的职业愿景尤为关键,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因此关键是要准确清晰地描述出自己的职业愿景。在职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撰写自己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职业愿景制定方法。在职业生涯规划书中精细规划大学每学年的学习生活,畅想在未来 5~10 年的完成目标,充满理想与斗志地投入大学生活。

3.发掘学生个体潜能优势,增强应对职业竞争的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将会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同时促使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选择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4.实现发展目的与计划的统一,为介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人谋求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与安排的设计,具有明确的计划与目的性,学生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了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领域,确定自己能干且能干好的工作,明确了切入社会的起点及提供辅助支持、后续支援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了个人人生目标,即给了自己的人生较为明确的定位。初步解决了“我会什么” 、“社会可能给我什么”、“我如何选择” 、“我怎么做”等问题,在发展目的与计划统一的基础上使职业理想可操作化。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就业指导工作实施对策

1.重视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特殊作用,加强对辅导员的相关学习与培训。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在大学校园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同时,辅导员也是一个多面的角色,凡是涉及学生心理、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往往是由辅导员进行相关工作的。结合辅导员工作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性质,笔者认为,让辅导员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辅导员的实际工作经验,指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本身的角色定位、职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实际意义,辅导员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的指导者与引路人。同时,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中得到提升。

2.构建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的班级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班集体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载体,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奋斗目标,同学们在感情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在班级建设方面必须主动进取,立足现实又要面向未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班级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构建务实、开放、有效的班级建设模式。

3.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通畅、有效的信息渠道,逐步健全和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及时的信息更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生命力所在。

4.引导学生重视评估与反馈。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有很多,一些变化因素可以预测,一些可能难以预测。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要善于根据效果进行评估与反馈,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职业生涯中的不和谐之进行矫正。这种建立在清晰、标准、客观、实事求是基础上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总之,成功要有美好的愿景导航,更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工作,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提升择业就业能力,对高校的良好发展与品牌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简介:

王秀莉(1981―)女,陕西西安市人,助教,主要从事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方面的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论文: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构建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与此相反的则是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持续走低。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和日益高涨的自我发展需要,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毕业前的就业指导,更迫切需要系统的全程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高校基本都已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是由于存在就业指导缺少连贯性、就业指导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本文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为主导思想,并借鉴各学者的研究,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

一、就业指导全程化

根据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正处于探索阶段(15-24岁),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学习进行自我考察、角色鉴定和职业探索,完成择业及初步就业。笔者将大学四年分为四个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应该贯穿其中,体现指导的全程化。

1.导入期(大一)。大一的学生刚从高中过渡到大学,对于自身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普遍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使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第一,入学教育,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第二,自我认知,通过相关量表及有针对性的课程来指导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劣势、能力素质等;第三,专业认知,各专业负责老师通过讲座等形式向大一学生介绍本专业的职业定位、职业所需能力等,帮助学生认识本专业并建立初步的职业生涯理想;第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重在帮助大一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意识,为后续就业指导打下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2.成长期(大二)。大二学生通过导入期的教育,对于自身、专业及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缺乏清晰的职业理想、自身定位不清等。因此,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强化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第一,职业知识教育,通过在学生中开展介绍成功案例、专题讲座等活动和开设相关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第二,职业能力评估和发展,通过相关量表及校企合作评估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开设相关的能力发展课程,重在于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三,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开展相关课程和讲座,指导学生撰写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3.过渡期(大三)。相较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大三的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要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问题。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要结合大三学生的特点和社会需要来开展指导工作:第一,实习安排,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市场合作等形式为学生开拓实习路径,提供更多的实习选择;第二,求职教育,通过开设课程、专家指导、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求职教育,包括简历、网投、笔试、面试等;第三,职业生涯发展辅导,在前两个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大三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生涯目标定位的指导,帮助大三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职业目标,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第四,职业能力培训,在过渡期应当重视大三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职业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这两个方面的培训。

4.尝试期(大四)。进入大学四年级,就意味着毕业和就业,大四不仅是学生四年职业生涯准备成果的检验,也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指导教育和服务成效如何检验,这一时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中心无疑是名副其实的“就业指导”:第一,提供和就业信息,其中包括校企合作招聘、开展公益性质的招聘会等;第二,就业指导和咨询,指导中心与企业、人才市场等合作,关注就业形势、开展职前培训、就业程序指导等。

二、就业指导全方位

理想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应当是全方位的,本项目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根据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大学生大都处于职业探索阶段(15-24岁),在本阶段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当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职业生涯意识,不断发掘和发展个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为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做好充分准备。具体可以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生涯目标实现辅导等。

2.能力培训。能力培训主要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校外培训机构合作、校内选修课程、校内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为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帮助学长不断提升其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商务礼仪等。

3.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并不单单是指在学生大四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而是包括从学生进入大学的入学教育开始,直至学生毕业就业离校。因为学生所处的阶段不同,心理变化、职业目标、个人情感等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就业指导在每一阶段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都是不同的,要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同时,各阶段的就业指导也不是完全迥异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递进的,关注学生每个阶段的变化适时地予以帮助和指导是就业指导的工作核心。

4.就业咨询。就业咨询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告知就业政策法律法规等,同时也接受学生关于就业方面的咨询和求助。在这一方面的工作主要要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能加快信息的更新,加强和校外联系,为学生实习就业铺就更多的路径。

5.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要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能配备专业的就业心理辅导人员,该方面工作包括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和心理辅导。当学生在探索职业生涯目标和实现就业的过程中,遇到某些困难或心理上产生问题时,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及时主动地予以心理帮助和心理辅导。

三、就业指导一体化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性问题,不是单单学生和高校二者能完全解决的,因此要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作为一个媒介,连接起学生和校外用人单位之间联系,通过校企合作、校外企业家讲座、企业参观等活动,实现学生、学校、社会的一体化就业指导模式,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生活、适应企业生活,同时也帮助学生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避免供给与需求错位的现象。

四、就业指导专业化

在本项目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人员主要由高校辅导员、学工办教师等组成,拥有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和心理咨询师较少,指导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层次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办事效率和效果。因此,指导人员的专业化也是理想的就业指导模式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一方面,在人员选择,高校要注意人员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择优录取,同时组织就业指导队伍的时候要注意团队内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的合理配置,形成一个专业化的指导队伍;另一方面,高校应当注意指导队伍的培训,包括定期培训、能力拓展等,也要时常与其他高校、职业指导专家、校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进行沟通交流,保持指导队伍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论文: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心理学应用

【摘 要】心理学既研究心理又研究行为,正是由于它对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心理研究,才使我们能洞悉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应用心理学,尤其是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研究与实践,高校达到了对大学生人性认识和对其人格充分尊重的升华,大学生亦得益于个性需求和精神健康,持续激励个体在职业生涯中作出正确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 心理学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密不可分,就业指导某种程度上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但就高校而言,就业指导是针对大学生就业的高校主动行为,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引导下的大学生自主行为,运用心理学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干预,实现大学生个体就业与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也能达到高校与大学生互动成长的示范效应。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认知活动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需要高校和学生的互动配合,这需要二者对自身有清醒的心理认知。高校需要对大学生的兴趣、潜力和人格特点等,在教育和管理的多个系统、环节予以考虑、计划和安排实施,实现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大学生个人则需要认真分析自我,澄清个体的价值观,积极努力地将自我发展的目标纳入到社会的总体目标。这些认知活动包括以下因素:

评估自身:在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中,学生评估自身可以明确、了解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力,高校评估自身可以明确对学生的引导,及时调整引导方向。

评估现实环境:能否对现实环境有清醒、客观的认识反映了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高校对现实的把握。对现实的估计是和对自我力量的估计联系在一起的,涉及到自我评价。需要注意的是:一种是对现实持过分“乐观”的态度;另一种就是对环境过分畏惧,夸大现实中的不利因素,在社会行为上退缩,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可能寻找各种理由避免进入职业活动(社会功能受损),严重的甚至会伴有抑郁、焦虑等身心症状。对现实的评估,还涉及对有关现实信息的搜集、获取,对政策走向的领悟、预测,对就业形势的清醒认识,以及对行业、地域特点的分析等,但相对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所有这一切的前提和条件。鉴于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上述认识、矫正与调适的工作需要借助心理咨询帮助和陪伴。高校根据对现实环境的评估,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咨询,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发现身心症状或不适对学生的意义,透过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揭示学生未被满足的深层需要,看到内心深处价值观的冲突,以便在解决冲突的矛盾运动中获得自身的发展与成长。

找准接合点:当大学生通过对自身及现实环境的评估确定了理想的职业或岗位工作,当高校亦找到引导方向之后,接下来就是制定实施计划(包括阶段划分、步骤安排等),比如要设置或者接受哪些教育与培训,要注意增进哪些修养和新知,进入哪个正式或非正式群体会有利于目标发展等。关键的个性灵活性必不可少,表现为对复杂处境的有效应对以及对初始目标的不断修订完善。

二、社会心理学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是基于对人性的充分理解和认识,将人生的黄金季节―大学岁月作为就业与职业规划的重要阶段,由高校帮助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搭建和提供学习平台,将人生成长与成熟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需要高校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技能,注意对学生的启迪,让他们进行自我判定;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制定正确的规划,解决好职业生涯中的“四定”―定向、定点、定位、定心;帮助他们保持平稳和正常的心态,按照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努力。

具体操作中,对相关指导教师而言,需要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如人格与社会发展、应激和情绪问题、侵犯和助人行为、人际吸引与爱情、从众和服从、团体过程与组织行为等,并运用正确的方法,如自然观察、参与观察、访谈法等方法,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始访谈工作,了解学生的内心动态和情性,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尽可能帮助其解决在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问题。如在大一时,随机点取一些同学讲述自己高考填报志愿的历程,选取专业的原因及大学学习、生活的打算等内容,学生在介绍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认真记录一些关键信息点外,还要留心观察所有学生的表现,通过这些同学的讲述,带动其他同学产生念头,即思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教师要善于树立积极典型,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引导,消除两极分化现象。要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部分学生不与家长交流谈心,不利于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教师要同他们一起思考,共同探讨,说出他们的内心话,安排答疑时间,了解大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心理发展状态。

三、以正能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通俗的讲,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就是正能量传播与实践。大学生的消极心理情绪影响个人未来发展,将以正能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学内容运用到培养大学生正确进行就业选择与职业生涯规划中,教导大学生保持积极心理状态,情绪,塑造积极的人格特征,建立积极的组织环境,让大学生在就业与职业生涯中更注重对个人价值和生活幸福感的追求,学会自我调节控制、适应环境及社会生活。

(一)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1、积极心理学能够带来积极的价值取向:现代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取向从消极变态的心理研究转移到积极品质的研究,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也应如此,高校应以学生为本,拓展其潜在的心理正能量,促使学生产生较好的自我评价,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2、积极心理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个体压力:积极心理学提倡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和应对,并使个体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帮助学生在面对压力情境时能够动用自身拥有的积极策略和资源。

3、积极心理学对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能够培养高校与学生对未来的积极关注:通过引导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的追求,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未来,这也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张春燕,女,1977年出生,硕士,塔里木大学讲师,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方向。

(二)积极心理学对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的有效方式

1、积极心理学或者说正能量通过塑造大学生积极的独立人格进行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在高校期间处于性格塑成期,高校教育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特征,引导学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保持积极独立人格,达到大学生能清晰地认知和分析自己的状况,同时在今后工作中遇到更复杂的职业选择时仍能保持自我积极解决问题的目的。

2、用己方正能量,说服和鼓励机制引导大学生面对挫折时,要自信乐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积极心理学可以从潜意识上改变大学生消极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语言方式,缓解因就业压力产生的不适应感,开发自身的积极力量。

3、人是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成长的,在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教育中应指导大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通过自己的行为和个性来创造一种健康舒适的人际关系环境,从而为自我成长创造积极环境。

(三)积极心理学启示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具体实践

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前二者主要探讨如何演绎精彩人生,后者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但三者的最终目标一致,都重视个体潜能的发挥、个人价值的充分体现,双方存在内在的本质联系,可以相互影响,彼此借鉴。

1、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大学生自己,始终触及的是心理的因素,要从职业与学生生存和发展紧密相连的角度,激发学生关注自身成长的积极性,把个人的成长需求转化为教育的内在动力。

2、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注重积极的主观体验: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能顺利地走向就业市场,寻找到满意的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更重要的作用则在于能够拓展大学生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激发自己的人生理想,只要自己从中感受乐趣,发现自身价值,就是一种积极的就业取向。

3、健全高校组织系统,构建积极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高校应当开设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畏导系列课程,同时还应广开渠道,设置职业能力拓展训练课,为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立体式的服务。如建立大学生职业心理测评体系,及时了解社会转型期职业结构和社会需要的调整;搭建平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寒暑假期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等内容,也包括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考察、挂职锻炼等;大力开发规划诸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生存实践大赛、大学生生涯设计等品牌项目,吸引大学生加入到活动行列中来;综合开发与利用班委、团支部、学联的资源,通过选、录、用等系列机制的创新,让更多的学生愿意也敢于参加各级学生组织岗位的竞选,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规划以及团队合作协调能力。

(四)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的反思与探索重点

高校应当反思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课程在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及师资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探索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培养积极心态,凸显核心价值,构建起学生科学的就业观;活用积极渠道,拓宽课程传送途径,构建发展性、立体化的就业教育课程模式;选取积极素材,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形成连续性、分层性、时代性、针对性和融合性的教育内容体系;增进积极体验,强调课程发展主体,采用学生高度参与的体验方法;培养积极教师,提升课程教育外部力量,组建专家化、市场化的校内外互补,专兼职结合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注意教师间的学习与经验分享。

四、发展心理学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发生在大学期间,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这种指导教育应当是全程化、终身化的,更应体现个性化。

终身发展观强调个体生命过程的发展,个体发展阶段的不同,个人发展的倾向和心理特点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像大一新生就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控性,此阶段的就业与职业生涯教育应该重视帮助其树立合理的学习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大二则是摸索阶段,应该帮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掌握专业技能知识的重要性,要指导他们主动了解与其专业相关的职业信息和操作方法。大三为提升职业修养的努力阶段,这时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需求基本已经确定,应该着重帮助他们深化专业核心知识和提高技能水平,获取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等,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大四为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冲刺阶段,学校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更多的就业招聘信息和面试技巧。

个性化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是从学生的职业心理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特殊需求的双边角度,以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辅导为主线,致力于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辅助人们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决策。因此它亦具有发展心理学意义上终身发展的色彩,在强调重视个体就业和认知需求的同时,更好地促进个体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良性发展。其强调的双向互动,就是一种有主有辅,有群体也有个体,有学校也有社会的一种动态机制。在此理论指导下,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全程化就业指导可以作为职业生涯辅导的一个起点,在大学期间兼顾就业群体的共性需求和个体的特殊需求,做到有基础也有建构的立体设计。

结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是极为重要的课程体系,对高校及教师而言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高校应当拓展思路,在现有教育模式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尤其是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探索更多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提升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效果,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论文:略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

引言:随着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又连年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递增。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力求以质胜量,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和意义。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

1、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2007年485万,2008年559万,2009年611万,2010年631万,2011年660万,2012年680万,2013年699万,7年增加了214万。据统计,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为:2007年是144万,2008年70万,2009年79.43万,2010年是60万,2011年57万,2012年60万。此时,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很多企业受到冲击,出现了经营困难、减产、停产等现象,许多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岗位总量在迅速减少,高校毕业生进入卖方市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就更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

2、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透露的信息显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2013年达到了699万,同比去年19万人,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而就业岗位估计也只有150万。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就业指导工作将更加艰巨繁重,此时就业心理则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如何运用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现代高等教育倡导人的终生发展,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想与国际接轨,首先要树立国际性的指导理念,进而才能帮助学生完成从高校毕业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呢?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结合个体情况、发展机会及发展限制等因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职业目标,选择合适职业路径,确定教育学习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制定具体的执行方案。

2、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不仅改变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行为,更让毕业生对找到待遇好、薪水高的就业岗位形成了心理预期,而达成该预期的基础是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科学执行方案。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正确认识自我,并适时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来调整就业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更好的发挥所长为社会作贡献。例如,H学院针对自己民办独立学院的特色,对学院学生从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扩展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认清当前的就业环境,纠正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观。在现实中,人们更看重物质条件,这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考虑自己的定位,只要薪水高、福利好。因此,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低薪工作不愿迁就,高薪工作又不专业不对口,造成毕业生频繁跳槽和毁约,对企业造成损失,从而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很好的减轻这一现状。例如,H学院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状况,开展了“3+1”教学模式,最后一年让学生出校门接触社会,尽量减少心理落差,接受现实,放低姿态,更好融入社会。H学院M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需求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工地上去搬砖头,看钢筋砼结构等零距离接触本专业,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为将来的工作做好铺垫。

在高等院校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加快了求职的速度,节约了求职成本,还让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对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中的运用

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是全程化、系统化的指导工作,以终为始,不仅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进行,而是从学生刚入校时就已经开始的有目的、有规划的系统性就业指导教育,要树立对大学生“从一年级做起”、四年系统化的全程指导服务的理念。如H学院在新生入学后,就由班主任给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一,针对学生的专业与职业前景进行教育,将学生所学专业与将来就业方向相结合。大二、大三是学生积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阶段,要引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道路,并根据市场需求,适当的进行社会实践,以便能适应市场需求。H学院就针对这一特性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课程进行系统的培训。大四是学生就业的关键性阶段,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总结,求职面试技巧进行指导,并根据就业政策的改变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让学生心理对就业预期适当放低标准,正确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帮助学生做好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指导,这是贯彻始终的一项工作,学校在招生时就要考虑好新生的专业适应性,看其能否将来很好的融入社会,充分进行就业。所以这一问题也是值得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