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就业指导论文

时间:2022-05-24 05:08:26 关键词: 大学 就业指导

摘要:对于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培养,学院要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学习和进修,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也可采取以会代训、经验交流、专业会议、专题讲座和理论探讨等形式,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丰富他们的工作经验,努力造就一批就业指导能手、就业指导专家,把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现在的年轻一代,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代,注定要承受付出转型代价的一代。他们的上一代,实际上仍然在吃传统体制的旧饭,并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他们的下一代,将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获得很大程度的劳动保障;而他们这一代,将注定在20年后的“白领失业浪潮”中变成中国社会最悲惨的人。这是时代的代价,没有办法的。

首先要澄清一个流毒广泛的说法: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不重要。

这绝对是极其错误的。它给了广大蒙蒙董董的大学毕业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对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大学生就业选择,是对一个人十年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决策,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找怎么样的工作比较好?什么样的行业算好?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如何正确的理解当前工资和未来发展?一系列的问题摆在大学生的面前。下面我首先对要考虑的宏观策略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个别具体问题的解答。

一、中国现阶段职场利益集团划分

这才是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知道的大问题。学校的主任不会和你说的,公司招聘时也不会和你说的,因为利益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分到;你父母也不一定会和你说的,因为他们很可能也是糊涂的。如果这一部分已经有人很明确的告诉你了,或者你个人已经很敏锐的感知到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可以关闭这篇文章了,因为你已经是明白人,不需要我浪费口舌。

(一)5大利益象限

中国的社会处在重要的转型变化中:由计划经济转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这个过程是一个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的过程。在就业市场上,我们可以按大的方面对各种利益单位归类如下:

1.公务员(含事业单位)

2.垄断行业国企

3.竞争行业国企

4.外企

5.民营企业

差不多所有的利益单位都可以在上述归类中找到位置。首先你要明白的是,这不是理论研究,这和你未来的事业、收入、地位、家庭都有直接的联系。你首先要明白的是,在招聘会上准备招聘你的这个公司(单位)到底是属于哪个象限的?

不同的象限拥有的力量和资源是不一样的。这导致了在不同的象限就业获得收入的能力也大不一样。在你选择公司之前,一定要清楚的了解这些。在目前的中国,社会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公务员(即官员),以及垄断国企的手中。但是不同的地区,由于社会财富水平不一样,因此公务员集团的收入相差是很大的。虽然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大家都一样,但是你到广东、华东一带了解下公务员的实际年收入,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你的同龄人在报考公务员了。实际上,即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务员在当地人群中仍然属于高收入群体。而且也许更关键的是,风险非常小。收益和风险成正比,你一定在课堂上学过吧?哈哈,告诉你,那是西方经济学原理,我们是中国特色的,不一样的。在中国当公务员,风险小,收益大。也许你会说,不对啊,在你们哪个地方,公务员待遇也不怎么样啊?那么我要告诉你:第一,你不能只看表面收入而不看灰色的部分;第二,当前中国允许地区间人员流动,因此由于不同地区经济财富水平差异很大,因此落后地区的公务员确实是比发达地区的一般白领差的。这也就是利益格局的复杂之处,没有绝对的。

我们再来看一看国企的情况。一说到国企,很多人马上就想到下岗。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首先,解雇员工并不是国企独有,大量的私企每年都在大量解雇员工,并没有任何人给他们补偿,给他们“安置”。同时,也不是任何国企都效益不好,都需要下岗。我们看利益格局,首先要看谁拥有力量和资源。在中国,说白了就是谁拥有政府力量和行业垄断的权力,想效益不好都难。这不是国企还是私企来简单划分的。例如中国移动、电信、银行、石油,这些垄断性行业中的大国企,个个效益好。而那些国家已经“完全放开”了的竞争行业的国企,几乎都是完蛋两个字(不含假装放开的行业)。这里面有个很清晰的发展脉络:在90年代初,只有国企存在,民营力量非常微弱。而国企长期的低工资、高福利政策,使得闸门打开后第一批进入市场经济的人尝到了“高”工资的甜头;在90年代末,以20__年为分界线,时局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抓大放小政策下,垄断行业的国企迅速利用其 行政资源做市场经济,毫无悬念,他们无往不胜,获得了大量的利润;当前阶段,以20__年为分界线,则又是另外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各地MBO此起彼伏了。在这种情况下,垄断国企将出现分化,具体发展的预测比较复杂,我将

在另外的文章中专门分析。但无论如何,在当前阶段垄断国企是一个非常强势的高收入集团。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现在那些45岁左右下岗破产的竞争行业国企员工,在他们象你们这么大就业的时候,他们当时的工作仍然是最好的,收入也是最高的。只是现在利益格局已经改变。

再来看下外企的情况。外资企业主要是依靠资金力量、和政府的关系、以及高水平管理在做事情,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真正的企业。但是,他们在中国仍然要遵守中国的潜规则的。由于能够跨国经营的外企一般都是实力比较雄厚的,因此外企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利益单位,也是就业的高收入单位。注意,那些中国人海外注册弄的假外企不算,台湾、香港企业算民企。

看看民企的情况,民企仍然不占中国经济的主体。他们在政府力量和占有资源上都相对比较弱。在完全竞争的行业,主要是进去的比较早的一批民企做大了,拥有一定的力量。而大量的民企在充分市场竞争中生活质量都不高。因为中国并非真正的市场机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或者有法不依,或者有部分人有权不依,这造成了中国的完全竞争行业“扭曲竞争”的现象;在非完全竞争的行业,民企则主要是依附在某些拥有资源的单位周围生存,这种状态打个比方就是例如吸附在某个树上的虫子,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非竞争性关系利益群。由于职业保护的法律型同虚设,以及缺少工会等代表员工利益的力量,直接造成了民企员工在职场上成为弱势群体。也许你会问,那为什么国家关心国企下岗员工,而没有关注民企解雇员工呢?很简单,因为国企下岗员工年纪已经大了,无法再找到足以维持原来生活水平的工作了。而中国的市场化进程才刚刚开始,民企员工大多数都是年轻人,社会问题并不明显。

好了,现在清楚些了吧,首先要看你要去的公司(单位)是在上述哪个象限。象限属性从大势上决定了你以后可能获得的收入和地位。而你个人的能力,是在大波浪上翻起的小水花。可以说,判断大势的能力比从事具体事情的能力重要得多。也许你要说,好象哪个象限都有收入高的人啊。是的,可是你不要忘记了,在不同象限获得高收入和地位的可能性,以及需要付出的努力是不一样的。在一些象限,你只要跟上平均水平,5年以后你就可以很轻易的存上一大笔钱,买上房子和车子;而在一些象限,你要十分努力,10年以后,你有可能存上一些钱,买上房子和车子,而当你达到这个水平时,在优势象限的和你同时起步的人,已经存上了更多的钱,换上了更大的房子和车子。象限是有优劣差异的,起点相同的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通道,同样都很努力,但落到的结果将天差地别。

其次,光看哪个象限还不足够。因为在同一个象限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微妙区别!

二、转型中的一代

中国的事情要用放大镜看才会清楚,这也是老外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中国社会的原因。上述人为差别按利益象限的不同也有差异:

1.公务员、国企类,正式工和非正式工的差异

政府工作人员难道也有非正式工?是的,如果你还不知道,只能说明你孤陋寡闻。政府工作人员分为两类:国家正式编制的公务员以及所谓的“政府雇员”。在某些地方,特别是经济贫穷的省,这两者收入差距不大;而越是经济富裕的省,这两者的收入差距就越大。政府雇员要转为国家正式编制的公务员,有很大的难度,没有关系基本不用想。因此,即使你通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即使你已经被某政府单位接收了,你一定要打听清楚哦!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探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摘要:目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直接实施部门,理应发挥其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为此,高校领导必须尽快转变观念,顺应形势,实现学生管理部门的职能转换。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主渠道作用

一、高校应发挥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

目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高等学校作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直接实施部门,理应发挥其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一)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和任务,袭定了高等学校在就业指导中的主渠道作用

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思想教育、信息指导、心理辅导和技术指导等几方面。

1.思想教育是就业指导的中心。它的任务就是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工作中,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确立高尚的求职道德并选择正确的成才道路。

2、信息指导是就业指导的基础和重要内窖。主要包括国家对毕业生就业政策、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人才市场供需形势分析、毕业生供需信息等。

3.心理辅导。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不步大学毕业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发展明显滞后+特别是在面临职业选择和就业竞争时,往往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因此就业指导时大力加强心理辅导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4.技术指导。在双向选择中,毕业生迫切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求职技巧和方法。来宣传、展示自己。这就要求高校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就业技巧和方法指导.使毕业生掌握必要的求职技巧和方法,为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二)现行的就业制度夏就业市场的特点,决定了高等学校在就业指导中应发挥主渠道作用

学校一方面通过联系和协商.向用人单位介绍本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使用方向和毕业生的具体情况;一方面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及具体要求,然后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和条件,指导和推荐有资格参加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和规定时间内.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洽谈,相互达成就业录用协议.从而完成就业工作。高校在双向选择”过程中寻求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结合点.使双方的需求选到统一,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起到了纽带与桥梁的作用。

(三)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决定了高校在就业指导中应发挥主渠道作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探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将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好坏、就业率的高低,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高校应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发挥主渠道作用。

二、高校如何发挥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1.转变观念,尽快完成职能的转换。学校已从原来协助政府职能部门直接进行就业分配,转向为毕业生择业和用人单位录用人才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因此,高校应及时转变观念,加强服务功能+努力做到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学校三方满意。

2.设立以服务为宗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尽快建立一个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可以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咨询、指导、培训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服务的机构。配备专门化、专业化、专家化素质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3.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如举办就业指导讲座等,另外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等。超级秘书网: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分析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点之一,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各种价值取向相互作用,势必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更新高校就业指导内容己势在必行。完善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丰富大学生的内在素质,拓展就业指导内容,以期完善和改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再流于形式,在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真正起到好参谋、好向导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思考

自2003年第一批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连年上升,到2007年将达到495万人。据初步预测,大学毕业生年增加的百分比将大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需求年增长的百分比,这将加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求职难度将加大,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质量也将提出新的要求。对于发展变化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原有的就业指导内容要适应新的形势,为高校毕业生内练素质外塑形象做好充分的准备,必须增加新的就业指导内容、拓展指导空间,以完善就业指导工作。

一、了解职场需求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以学生成功就业和为社会职场提供合格的从业人员为基本出发点的。调查社会职场需求将成为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之一。根据本校毕业生的专业设置及就业倾向,有计划地将社会需求划分成几大块,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详细地了解社会职场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其中问卷的设计必须切合实际,内容要具体,具有实效性,语言要通俗简洁,以增加问卷的可答性和调查的真实性;亦可采取走访的形式,深入社会各界,近距离了解社会职场对毕业生的需求,进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真实地反映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

二、充实大学生的内在素质。拓展就业指导工作内容

对调查内容要进行分析,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培训,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完善就业指导内容。

1.转变就业观念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延续着“精英教育”的教育理念,大学毕业生中也普遍存在着“精英就业”的错误观念。据了解,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认为毕业之后到大城市中找工作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是就业地区的适当选择,认为自己是精英式人才,毕业之后找一份受人尊重的体面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普遍存在着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错误观念,把从事体力劳动或服务性行业看成是“低贱”的工作。而把进事业单位、进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等少数部门、少数单位工作看成是理想的职业取向。由于上述错误的就业观念,导致大批毕业生拥向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纷纷往事业单位和知名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应聘,使这些地区和单位的职位竞争过于激烈,造成人才浪费,从而形成“就业难”的假象,从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情况来看,需要大学生的职位有很多,特别是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西部地区等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仍然很大,那里有广阔的空间可供大学生施展个人才能。但基于错误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去那里发展,从而造成了用人单位“空岗”,大学生“失业”的反常现象。为此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增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的指导内容。

造成不正确就业观念的原因来自多方面:一是社会,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对职业的偏见,形成了职业有贵贱之分的错误习俗;二是父母,大多数家长往往用自己的老经验和陈旧的文化习俗,一厢情愿地为自己的子女选专业、定方向;三是同学,由于同学之间相互评论职业的好坏、工资的多少、社会地位的高低,在没有实际了解调查的情况下,主观地认为某某职业好某某职业坏,从而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思维定势。因此,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应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无贵贱之分,只要能发挥个人的特长,实现自我价值就是可选择的职业,在选择职业时应坚持生存优先的原则,在有工作可做的情况下,才能考虑更高一层的要求。

2.合理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鉴于高校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才,缺乏社会需要的专业知识和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高校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办学思路,只重视招生,不重视就业,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投入较少。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针对社会职场对各专业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了解社会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适当地修改某些专业课程的设置,增加一些新的教学内容,优化专业课程计划,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学生在职场的竞争实力。

3.优化知识结构,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学生大多数是从小学一直念到大学本科、念到研究生,其中没有经历社会实践的锻炼,没有实际工作的体验,用人单位不知道我们的毕业生能够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从而形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因素。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充分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毕业实习这一教学环节,克服以往毕业实习形式大于内容、实习活动流于形式的做法,切实做好毕业实习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使毕业实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真正得到实际工作的锻炼。同时由于毕业实习的时间较短,内容比较单一,学生对实习的体验不够深刻。应倡导学生把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体验工作、了解社会,从实际工作中体验思考自己将来的职业取向,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完善知识体系,重视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和未来职业的发展。

4.进行求职心理素质培训

要培养学生求职自信心理,引导学生分析就业市场的各种情况,如学业优势、职训优势等,了解职场的各种信息,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找回自信,增强自信力。

要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行为能力。行为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当一个职业机会到来时,具有较强行为能力的人,才会牢牢抓住机会,并且能主动地创造机会。对于未来的职业,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从事过,既使是做过也是短时间的,对于一些职业所需的行为技能并不是十分了解,这样就需要职业行为能力的心理素质储备。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实现目标的愿望,在实现职业目标之前要确定周密详细、操作性强的方案,通过调查和实证确定所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一旦方案确定,目标明确,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在工作中要有持久性,要集中精力,遇到困难不气馁,并有能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其次要经常关注各行各业的专业技能,在日常行为中多锻炼,做好行为能力的技能训练。

5.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服务工作

要帮助学生了解并认识自我,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测试学生的兴趣、性格、气质、能力等职业心理倾向,并与意向选择职业的客观要求进行比较,从而帮助学生分析澄清自我形象,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符合实际的正确认识。

要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职业取向,分析研究学生的专业成绩、参加职业培训情况、获取各类证书和职业资格的情况以及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未来职业取向,其中包括想要从事的职业领域、职业种类以及期望的报酬水平、从业条件、可能性获得的职业资格等,分析职业对从业者的一般要求以及用人单位未来实际能够提供的职业岗位情况,针对学生的自身情况,对学生未来职业取向以及能够从事的职业进行详细可行性论证,依据人职匹配原理确定学生未来的职业取向。超级秘书网: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高师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师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努力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创新工作内容、方法与途径,努力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就业关乎民生,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热点问题。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进入一个急剧增加的阶段,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而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对于高师院校来说,师范专业就业市场已成为理工、综合院校竞相抢占的目标,种种因素导致这一市场的竞争口趋激烈。在新的形势,如何让毕业生沉着从容地选择一份相对理想的工作,真正实现“毕业了就基本就业”,确实是一个必须面对而又回避不了的问题,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站在“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稳定之源”这一高度来思考就业指导工作,以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创新工作内容、方法与途径,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一、充分认识和克服就业指导工作的误区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注重信息提供,忽视教育引导;重视技巧指导,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择业观教育、择业心理调适和引导、创业教育、职业规划、艰苦奋斗教育、诚信教育、爱岗敬业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明显不足,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奉献精神和创业精神,个人主义和享乐观念仍很严重;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缺少专业的职业顾问等误区或问题,从而难以适应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

为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要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社会实践、形象设计、面试模拟等手段的作用,而且应注意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培训,建立一支专门从事有关大学生职业、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咨询、教育、管理、研究和服务作的就业指导队伍,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使就业指导能够真正受大学生欢迎,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二、深入开展全过程就业指导,分阶段落实就业理想

我国大多数高校是在大学四年级才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没有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上升到职业生涯设计的高度来重视,没有树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前移并贯穿大学四年教育始终的观念。

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通过职业规划活动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力,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高就业竞争力。。不能仅仅局限在毕业班,如果只是在临近毕业时才把现实问题交待给学生,恐怕他们一时就难以接受,甚至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我们应把工作做在前面,前置到新生刚入校,实施在全过程,构建以职业生涯辅导和学习职业角色技能为主线的就业指导模式。

1.从新生一人学就实施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成才教育。抓住新生刚刚进入高校成才意识强,而对专业知识肤浅、就业观念模糊的特点,教导他们认识到成才与就业、创业的道路必须从现在开始,引导他们从就业和职业的角度思考如何成才,从而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培养自我塑造的自主性和创造能力,正确理解在大学期间需要做哪些素质准备,才能在毕业时取得理想的职业,把成才理想和就业观念结合起来。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上,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与任务,分阶段、分任务逐级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针对性。一方面,应针对某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测评,在测评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技能、爱好、社会需要和专业,进行差异性的就业咨询辅导,使每一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都不同于他人。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以及职业分析,使其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知,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促进学生对职业、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指导学生寻求与其自身特征相一致的职业适应范围,进行人职匹配的自我评价,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制定短、中、长期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努力培养学生各项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如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对文化整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

2.大二、大三时,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使学生在稳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扩大与就业相联系的知识面,明确就业方向,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职业角色技能和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指导学生参与多种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自我意识水平,肴贡培养科研和实践教学方而的能力,实行考研和就业学生的人体分流,使之以良好的心态,确处理社会要与个人职业选择的关系。

此时,应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职业素质的培养,如在大学生的教育实习中,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和敬业爱岗的精神,强化岗位角色训练;通过选修课、专题讲座和研讨会等形式,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聘请校外在岗人士作职业素质相关的系列报告;利用专业实习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职业要求,拓宽职业专业知识。总之,通过各种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掌握面试、笔试的技巧以及实践技能的考核方法,使大学生形成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优良品质,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大四时,应对学生加强就业政策的指导和求职技巧的训练,把重点放在招聘的模拟训练和角色的转变上,使其完成从一个“校园人”向“职业人”的心理转变,为尽快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愉快地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应根据毕业生择业期的特点和困惑,进行政策、技巧和心理等方面的具体实战指导;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确定择业定位,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就业的自主性。在指导方法和手段上,可通过集体辅导、分类辅导、个别咨询、模拟讲座、演练实习、技能实践、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从各种适合自己大学的职业模拟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三、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指导

(一)深入分析就业形势,加强就业形势的指导

进行就业形势分析和指导可以使每一位毕业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认真分析自己所具备的素质和基本能力,有意识地找准适合自己的岗位,避免就业选择时的盲目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竟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就业机遇总是青睐于职业素质高的人才。据对找到工作的学生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毕业生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毕业生综合能力以及素质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对是否担任过学生卜部和是否党员也有一定的要求。被用人单位录用的最重要因素是“专业水平”(26%);其次是反映一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的“面试的第一印象(19%);再次是“社会实践经历(14%)此外,“外语水平"(13%)和“计算机水平”(9%)也是用人单位较为看重的,而这两项也可以视作专业能力。显然,专业水平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素质,它是大学生所有就业能力的基础。

(二)强化就业观念指导,树立就业信心

就业观是学生选择职业的前提,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反映。就业观念指导应引导毕业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评价体系,树立竞争就业、自主就业的意识;在全面、客观评价自己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

1一帮助毕业生转变“四个就业观念”,即转变“铁饭碗”的旧观念,鼓励他们到私立民办教育单位就业;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一招技术吃一辈子”的旧观念,鼓励他们先生存后发展;转变“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价值观念,鼓励他们到真正伸展自己手脚,发挥专业优势的地方去工作,才能真正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转变“我最向往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的幼稚观念,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和准确估量自身条件,去找“最适合我的工作”,不好大喜功。要努力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自我实现观和“先就业、后择业”的择业观,培养正确的义利观,鼓励他们到中西部和基层单位去发展。近几年我系就有相当比例的毕生到山东西部、河南中西部、河北和苏北等地区的中学任教,有的毕业生在这些学校担任了非本专业的英语、生物甚至宿舍管理员等教育教学几作,实现了就业,赢得了社会的承认。

2.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择业态度和自信心,树立自我创新和自主创业的择业观念。要使学生首先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再就是自尊自信,它是就业应聘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还得谦虚有度;谦虚过度,给人以缺乏自信的感觉,自信过度,又让人感到狂妄;在应聘中还要积极主动,勇几推销自己,勇于竞争,变被动的就业为主动的创业,充分发挥潜能,实现美好的人生。

(三)做好就业心理指导

毕业生在求知择业过程中,由于主观上的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加客观上的诸多制约因素以及就业压力和困惑,容易在择业时产生矛盾心理,如:急躁焦虑、临阵怯场;患得患失,难以抉择;缺乏自信,自卑自弃等;同时不同程度存在以下几种心态:一是以经济实惠为条件的急功近利心态;二是对大城市的追求和对基层及厂矿艰苦条件的冷漠心态;三是担心不正之风冲击平等竞争的忧虑心态;四是好高鹜远,“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攀比心态;五是自己的社会背景和自身条件都比较优越而引发的依赖心态等。

针对以上矛盾心理、心态,就业心理指导要因势利导,努力帮助毕业生培养健康的心理,提高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应帮助毕业生从自我素质方面做客观评价,帮助他们分析客观社会环境和他们将要从事工作的有利条件,教会他们如何控制应试心理和技巧,消除不适应的行为,学会各种正常的反应方式;同时对落选的毕业生要引导他门重新评价自己,分析落聘的原因,重新振作起来,重新树立信心。

(四)做好择业技巧的指导

求职是一门艺术,求职择业技巧对大学生能否成功择业影响极大。是否很好就业固然主要由毕业生个人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决定,但适当的择业技巧会使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更加锦仁添花。面临毕业的学生,普遍缺乏择业技巧。择业技巧的指导应使毕业生掌握白荐、面试、笔试的技巧以及实践技能的考核方法,在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如何依托各种关系收集处理就业信息,如何编写自荐材料,如何胸有成竹地参加面试、笔试和口试,如何把握机会展示自己才能等等方面加强指导,从而提高求职择业的实战能力,提高择业的成功率。

总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积极加强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和引导,把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其形成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优良的品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使其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工作,为大学生成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拓展学生的职业知识,培养职业精神,最大限度地实现人职匹配。超级秘书网: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又不同于普通本科和高专教育。就业出口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特色。为增强优势,突出特色,加强高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不仅直接关系到高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与市场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加强高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实现高职学生就业的基本目的,帮助高职大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择业活动,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确立正确的择业意向,让学生了解国情及就业形势,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和自我决策能力,增强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能力,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从高职大学生就业的思想状况看,高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大学生就业需要还不相适应调查中发现,不少同学选择了自主择业,但也有同学在择业过程中更看重待遇、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很多同学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应主动参与竞争,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意识,但也有学生存在等待学校推荐或希望自己的父母亲友为自己联系工作等依赖思想;部分同学对社会现状缺乏了解,职业期望过高,不能准确定位;不少单位在人才需求上“高消费”,只要普通本科以上的学历,不管能力,不讲究实际岗位的要求,让很多学生担心以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无法安心学习,上高职有失落感,给高职毕业生求职造成了困难。

从高职大学生就业的思想状况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的择业心态是复杂的传统的就业意识与新的就业观念相碰撞,表现出多元化的择业取向,他们迫切需要学校在就业咨询、就业信息、求职技巧等方面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较窄,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在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重视不够,难以适应高职大学生的求职需要。

(二)从高职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看,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传统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造成人们重理论、轻实践,把高职教育视为“二等教育”,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造成一些用人单位不敢大胆使用高职毕业生;二是很多企业面临转轨改制,下岗人员较多,不可能接收大量的高职毕业生;三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隐陛失业显性化,增加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矛盾;四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加快,规模加大,就业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高职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就业形势的教育和指导。而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就业信息来源分散,缺少为毕业生择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体系。同时在就业形势的预测和教育方面十分薄弱,往往停留在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宣传的层面上,缺少适合高职大学生特点的手段和方法,致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从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来看,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培养与高职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

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方面缺少实际指导及帮助的部门,缺乏专门对市场需求进行研究的人员。尽管目前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由于人手少,忙于应付大量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而且由于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占有信息还是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需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队伍建设,逐步使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正规化、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

二、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通过市场配置人才资源,而作为高等人才资源之一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也必然走向市场,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学校推荐、自主择业方式就业。市场经济的这种内在要求,能充分发挥高职人才的作用和优势,使高职毕业生的配置、流动更趋于合理,更有效率,更好地满足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对应用性人才的需要。但是,目前高职毕业生的一些择业心态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竞争性和主动性还不相适应。如何指导高职毕业生把握高职教育的特色,准确定位,正确选择用人单位,选择职业,如何指导高职毕业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意识、职业选择观、职业价值观等新观念,使高职毕业生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要健康发展,必须为学生的出路着想,才能办出高职特色,才能增强高职的竞争力。如果高职大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能充分就业,就会使高职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下降,造成生源不足,专业萎缩,形成分不出招不进的恶性循环,高职教育也必将陷入困境。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市场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一手抓毕业生就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就业保证体系,不断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能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使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

(三)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要求

高职大学生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大学生只有顺利就业,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但是,部分高职大学生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了解社会需要,在选择职业时,往往脱离客观现实,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些毕业生缺乏全局观点,在处理事业和待遇方面,重利益轻成才;一些毕业生不能正确评价和定位自己,不愿到基层一线去等等。上述诸多缺乏正确就业指导的片面认识都会导致择业的失败。由此可见,加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和追求动向,正确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健康的择业心理,在思想上、政策上、信息上、心理上、技巧上给予具体的指导,是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三、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开设就业指导课

把就业指导课作为高职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改变就业指导只局限在高职大学生毕业前夕搞的做法,使就业指导贯穿于高职大学生受教育的全过程。

(二)开展就业指导专题讲座

学院应根据高职大学生求职意向、求职心理的实际情况,聘请企业界人士、人事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校友作专题报告,以榜样的力量感染人。

(三)加强日常思想教育活动

要把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与高职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座谈、讨论、板报、橱窗、专题报告会、模拟洽谈会等各种形式对高职大学生宣传就业方针、政策,介绍求职知识,培养高职大学生的求职能力和技巧。

(四)开展就业方面的心理咨询

通过咨询,帮助高职大学生克服择业活动中的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使他们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择业心态,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能正确地估计形势,面对求职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能沉着应变和处理,对就业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业务准备和心理准备。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较快适应新的环境,实现由学生到从业人员的转变。

(五)组织高职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参观

访问学院可针对高职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某些糊涂观念和高职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专题的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然后加以理性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能收到课堂上难以达到的效果。

(六)加强与用人单位、劳动人事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就业中介服务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广泛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建立和利用人才信息网,组织多种形式的供需见面会,为高职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咨询,开展就业技能方面的训练。

(七)实施预就业制(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为体现高职特色,学院可实施将毕业实习与推荐就业相结合的预就业机制,让学生直接到基层一线岗位,按职业劳动者的要求进行社会角色的实习,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对社会、国情的直接认识和了解,充分认识到竞争、就业、生存等问题,培养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在校期间实施工学交替方案就收到了良好效果。

(八)重视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组织就业教育活动的专业能力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建设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除选拔精干人员外,要督促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在研究探索中不断成长,在学习提高中不断完善。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围绕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探索就业指导工作内在的规律性,建立适合高职大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要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对于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培养,学院要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学习和进修,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也可采取以会代训、经验交流、专业会议、专题讲座和理论探讨等形式,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丰富他们的工作经验,努力造就一批就业指导能手、就业指导专家,把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现在的年轻一代,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代,注定要承受付出转型代价的一代。他们的上一代,实际上仍然在吃传统体制的旧饭,并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他们的下一代,将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获得很大程度的劳动保障;而他们这一代,将注定在20年后的“白领失业浪潮”中变成中国社会最悲惨

的人。这是时代的代价,没有办法的。

首先要澄清一个流毒广泛的说法: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不重要。

这绝对是极其错误的。它给了广大蒙蒙董董的大学毕业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对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大学生就业选择,是对一个人十年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决策,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找怎么样的工作比较好?什么样的行业算好?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如何正确的理解当前工资和未来发展?一系列的问题摆在大学生的面前。下面我首先对要考虑的宏观策略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个别具体问题的解答。

一、中国现阶段职场利益集团划分

这才是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知道的大问题。学校的主任不会和你说的,公司招聘时也不会和你说的,因为利益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分到;你父母也不一定会和你说的,因为他们很可能也是糊涂的。如果这一部分已经有人很明确的告诉你了,或者你个人已经很敏锐的感知到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可以关闭这篇文章了,因为你已经是明白人,不需要我浪费口舌。

(一)5大利益象限

中国的社会处在重要的转型变化中:由计划经济转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这个过程是一个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的过程。在就业市场上,我们可以按大的方面对各种利益单位归类如下:

1.公务员(含事业单位)

2.垄断行业国企

3.竞争行业国企

4.外企

5.民营企业

差不多所有的利益单位都可以在上述归类中找到位置。首先你要明白的是,这不是理论研究,这和你未来的事业、收入、地位、家庭都有直接的联系。你首先要明白的是,在招聘会上准备招聘你的这个公司(单位)到底是属于哪个象限的?

不同的象限拥有的力量和资源是不一样的。这导致了在不同的象限就业获得收入的能力也大不一样。在你选择公司之前,一定要清楚的了解这些。在目前的中国,社会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公务员(即官员),以及垄断国企的手中。但是不同的地区,由于社会财富水平不一样,因此公务员集团的收入相差是很大的。虽然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大家都一样,但是你到广东、华东一带了解下公务员的实际年收入,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你的同龄人在报考公务员了。实际上,即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务员在当地人群中仍然属于高收入群体。而且也许更关键的是,风险非常小。收益和风险成正比,你一定在课堂上学过吧?哈哈,告诉你,那是西方经济学原理,我们是中国特色的,不一样的。在中国当公务员,风险小,收益大。也许你会说,不对啊,在你们哪个地方,公务员待遇也不怎么样啊?那么我要告诉你:第一,你不能只看表面收入而不看灰色的部分;第二,当前中国允许地区间人员流动,因此由于不同地区经济财富水平差异很大,因此落后地区的公务员确实是比发达地区的一般白领差的。这也就是利益格局的复杂之处,没有绝对的。

我们再来看一看国企的情况。一说到国企,很多人马上就想到下岗。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首先,解雇员工并不是国企独有,大量的私企每年都在大量解雇员工,并没有任何人给他们补偿,给他们“安置”。同时,也不是任何国企都效益不好,都需要下岗。我们看利益格局,首先要看谁拥有力量和资源。在中国,说白了就是谁拥有政府力量和行业垄断的权力,想效益不好都难。这不是国企还是私企来简单划分的。例如中国移动、电信、银行、石油,这些垄断性行业中的大国企,个个效益好。而那些国家已经“完全放开”了的竞争行业的国企,几乎都是完蛋两个字(不含假装放开的行业)。这里面有个很清晰的发展脉络:在90年代初,只有国企存在,民营力量非常微弱。而国企长期的低工资、高福利政策,使得闸门打开后第一批进入市场经济的人尝到了“高”工资的甜头;在90年代末,以2000年为分界线,时局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抓大放小政策下,垄断行业的国企迅速利用其行政资源做市场经济,毫无悬念,他们无往不胜,获得了大量的利润;当前阶段,以2005年为分界线,则又是另外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各地MBO此起彼伏了。在这种情况下,垄断国企将出现分化,具体发展的预测比较复杂,我将

在另外的文章中专门分析。但无论如何,在当前阶段垄断国企是一个非常强势的高收入集团。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现在那些45岁左右下岗破产的竞争行业国企员工,在他们象你们这么大就业的时候,他们当时的工作仍然是最好的,收入也是最高的。只是现在利益格局已经改变。

要是依靠资金力量、和政府的关系、以及高水平管理在做事情,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真正的企业。但是,他们在中国仍然要遵守中国的潜规则的。由于能够跨国经营的外企一般都是实力比较雄厚的,因此外企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利益单位,也是就业的高收入单位。注意,那些中国人海外注册弄的假外企不算,台湾、香港企业算民企。

看看民企

的情况,民企仍然不占中国经济的主体。他们在政府力量和占有资源上都相对比较弱。在完全竞争的行业,主要是进去的比较早的一批民企做大了,拥有一定的力量。而大量的民企在充分市场竞争中生活质量都不高。因为中国并非真正的市场机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或者有法不依,或者有部分人有权不依,这造成了中国的完全竞争行业“扭曲竞争”的现象;在非完全竞争的行业,民企则主要是依附在某些拥有资源的单位周围生存,这种状态打个比方就是例如吸附在某个树上的虫子,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非竞争性关系利益群。由于职业保护的法律型同虚设,以及缺少工会等代表员工利益的力量,直接造成了民企员工在职场上成为弱势群体。也许你会问,那为什么国家关心国企下岗员工,而没有关注民企解雇员工呢?很简单,因为国企下岗员工年纪已经大了,无法再找到足以维持原来生活水平的工作了。而中国的市场化进程才刚刚开始,民企员工大多数都是年轻人,社会问题并不明显。

好了,现在清楚些了吧,首先要看你要去的公司(单位)是在上述哪个象限。象限属性从大势上决定了你以后可能获得的收入和地位。而你个人的能力,是在大波浪上翻起的小水花。可以说,判断大势的能力比从事具体事情的能力重要得多。也许你要说,好象哪个象限都有收入高的人啊。是的,可是你不要忘记了,在不同象限获得高收入和地位的可能性,以及需要付出的努力是不一样的。在一些象限,你只要跟上平均水平,5年以后你就可以很轻易的存上一大笔钱,买上房子和车子;而在一些象限,你要十分努力,10年以后,你有可能存上一些钱,买上房子和车子,而当你达到这个水平时,在优势象限的和你同时起步的人,已经存上了更多的钱,换上了更大的房子和车子。象限是有优劣差异的,起点相同的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通道,同样都很努力,但落到的结果将天差地别。

其次,光看哪个象限还不足够。因为在同一个象限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微妙区别!

二、转型中的一代

中国的事情要用放大镜看才会清楚,这也是老外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中国社会的原因。上述人为差别按利益象限的不同也有差异:

1.公务员、国企类,正式工和非正式工的差异

政府工作人员难道也有非正式工?是的,如果你还不知道,只能说明你孤陋寡闻。政府工作人员分为两类:国家正式编制的公务员以及所谓的“政府雇员”。在某些地方,特别是经济贫穷的省,这两者收入差距不大;而越是经济富裕的省,这两者的收入差距就越大。政府雇员要转为国家正式编制的公务员,有很大的难度,没有关系基本不用想。因此,即使你通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即使你已经被某政府单位接收了,你一定要打听清楚哦!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民办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一、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空泛

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工作中主要包括就业观教育、择业观教育、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内容单一空泛,观点过旧,基础信息更新换代过慢等问题,达不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部分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中,书面知识多于就业工作实效。高校大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多来自课本、教材,缺少最新的就业政策、行业发展信息,不能把个人实际与职业规划相结合。许多老师也缺乏在社会和企业工作的经历,上课照本宣科,没有洞察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缺乏与学生互相沟通,教育内容大而空泛,不能真正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就业中的困惑和矛盾。

2、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

当前民办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沿用之前的传统的授课方式,民办高校将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列入教学大纲,组织辅导员或是任课教师定时向学生传授课程,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上能起到教育指导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族群结构发生了变化,九零后甚至九五后成为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由于民办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知识体系与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同时受朋辈、网络,各种高科技信息的影响,内心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观念日趋多样化、现代化。由于其认知水平不同,对就业、择业、甚至对人对事的态度、对各类社会现象的认知都难以取得一致。这就要求就业指导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开拓思路,结合运用出现的先进科技手段,做好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3、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民办院校在职业规划课方面存在着教书和育人的脱节现象。由于对此类课程不够重视,加上教师资源紧缺,所以民办院校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课都是由别的课程老师或者辅导员兼上,只有少部分专职教师。部分兼职教师身担多份工作,无暇对目前学生关心的各种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专业的分析,往往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略了实践育人这一环节,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脱离。有些老师本身对这门课就不够重视,上课不注重对教学课堂秩序的维持,使学生养成了不良的习惯。

二、民办院校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构建就业联合机制

民办高校与企业、与毕业生建立联系制度,即民办高校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工作,民办高校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做工作汇报。这样做一方面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创造了就业实习的机会和企业吸纳人才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激励和帮助高校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不要小看榜样的力量,在榜样力量的影响下,高校大学生能够自觉的完善自身,自觉地接受一切先进、合理地正能量,才能指导其不断调整自我的职业规划,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

2、利用网络进行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现今时代中,一定要占领网络这一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体现在就业指导中,首先,应利用网络,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势,在网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学生输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适当的择业观,引导学生到基层去、到国家真正需要的地方去,抵制社会不良思潮对学生的冲击;第二,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和就业指导老师要利用网络搜集大量最新信息,更新授课内容,使课堂内容紧跟时代脚步;第三,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师生交流方式,贴近时事热点,结合学生关注的话题,利用网络新媒体与学生互动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方向性的引导,让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组建能跟得上时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都是按照课本和教案授课讲解,老师属于知识的传授者,老师会受到学生的尊敬与崇拜。但是随着网络的无所不入,学生在很多方面的知识掌握上已经超过教师,尤其是对在新技能、新观念、新信息的获取方面,教师已经没有优势。目前的就业形势、就业市场瞬息万变,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大家的价值取向也更加多元化。但是,教师在应对新局势方面显然准备不足,仍然讲授教材中过时的老一套。而民办院校由于师资力量紧张,对这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开课只为完成教学计划,授课内容与就业现状严重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学生毫无兴趣,来上课只为凑学分。因此,在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要求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程,配备高水平的授课教师。新的社会潮流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把指导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作为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实现学生上大学的目的;第二,大四是学生心理危机的高发期,教师要主动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在求职这个关键的时期的心理动态,化解学生心中的迷茫和恐慌,不但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还要做学生的心理支柱和坚强后盾;第三,教师要积极学习网络技术,利用QQ、微信、微博等年轻人喜欢的社交方式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民办院校的学生在大学生总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一部分学生思想状态是否稳定、能否顺利就业,不但影响到学生个人和家庭,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民办高校必须更加重视学生就业问题,创新工作思路,采取新的工作方法,加强就业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作者:梁辉华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全程分阶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1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背景分析

1.1大学生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相符合。在我国多元化经济发展的态势下,社会各种经济形式蓬勃发展,国有、私营、个体、民营等经济形态都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推动力量,一些大学生不顾社会经济形态的多方位发展,一味地看重大型、国有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而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民营、私营企业不屑一顾,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难与民营、私营企业求才难的矛盾凸显。

1.2大学生缺乏社会求职经验。大学生在高校校园中,与社会实践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因而在就业求职过程中缺乏社会经验和求职技巧,这也是问题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生成为了就业的弱势群体,迷失在就业选择的路程上。

1.3大学生缺乏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目前,大学生群体还未建立完全的自主意识,对自主创新缺乏探究精神,由于缺乏一定资金的支撑,还必须依附于家庭的资助,因而在创业过程中还举步维艰。由上可知,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将大学生就业作为日常教学,纳入大学四年的全程,并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多渠道的高校辅导,进行系统化的就业体系创新与优化。

2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程、分阶段的重要意义分析

2.1大学生全面发展和顺利就业的需要

大学生的就业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与其个人的发展和前途息息相关,高校也义不容辞应当承担起为大学生指导人生航向的重任,必须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为大学生构建大学四年全程的就业指导体系,通过分阶段、有步骤、分层次的就业辅导,为大学生做好就业知识准备和就业心理调适。

2.2高校教学优化改革与创新教学的需要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全方位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其培养出的大学生的素质如何,就业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声誉和地位。因此,高校必须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教学的优化改革与创新,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学科课程以及教学模式,以全程、分阶段的就业辅导,为大学生提供优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使大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欢迎,用高评价和高反馈信息,证实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教学水平,促进高校的发展。

3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全程、分阶段优化体系措施

大学生就业指导必须遵循全程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全员性原则,以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培养自身素质、提升自我评价能力为目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决策、就业信息获取、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教学培训,在大学四年的全过程中,进行就业指导规划的体系构建:

3.1适应性教育———大学一年级的就业探索期

初入大学的一年级阶段,是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变的角色适应期,高校辅导员必须对大学一年级学生介绍大学的意义、特点及专业,鼓励一年级大学生一入高校,就规划在大学四年的奋斗目标,并以奋斗目标为出发点,进行个人生涯的拟定和设计,这是大学一年级的就业指导的侧重点,在对大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注重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用正确的大学成才方法,实现由高中向大学的适应性转换,进而辅导大学生制定成才方案及四年的分期具体步骤,体现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有机结合。在适应性教育的就业探索期内,教师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具体讲授内容应当包括:人生理想、道德修养教育;所学专业的认识与教育;角色转换期的适应性心理教育。总之,在大学一年级的适应性探索期内,必须让新生明确其专业与就业职业之间的关联,初步确立大学新生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大学知识的积累奠定基础。

3.2认识性教育———大学二年级的就业定位期

大学二年级学生要进行逐步的人格塑造和智力成长,在大学二年级期间努力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用适应性学习阶段转为专业学习准备阶段,在公共基础课结束转入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要进一步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定位,高校辅导员要在大学二年级的期间内对大学生进行以认识性教育为主的辅助,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深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定位;确立初步的职业目标,进行自我的认识和定位;重视职业规划团体辅导,解答大学生职业咨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职业迁移能力的教育。

3.3专业性教育———大学三年级的就业实践期

大学三年级已经是大学专业的完全学习期,也是学生储备其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职业规划实施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在这一期间内应当以自己的专业为主,结合自身的能力与特点进行学习,高校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水平,辅助其与职业目标相适应,进行职业与专业的调适,进行具体的辅助与指导,重点包括:对大学生就业思想的指导,树立正确的择业指导;国家相关就业政策的指导;社会相关就业信息的提供与指导。

3.4就业教育———大学四年级的毕业期

大学生的毕业四年级阶段,是就业选择的抉择时期,在这一关键阶段内,高校辅导员要对大学生进行求职技巧的专业性指导,在“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之下,要求大学生掌握相关求职技巧;并且,要对大学生进行敬业精神的指导,强调大学生不仅要选择职业,更要敬重职业,由学生转换为社会性角色,踏实地由校园转入社会;最后,还要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实践指导,通过聘请用人单位、人才专家点评等方式,开阔大学生的眼界,做好进入社会实践的准备。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以全程、分阶段为特点,通过构筑长效、实用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大学四年全程的辅助与指导,将大学生就业指导纳入教学课程当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人生观,确定好职业人生规划,并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完成自身素质的培养,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道德品质,实现自己的社会人生梦想。

作者:方毓奇 单位:福建江夏学院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大学生课程建设就业指导论文

一、提高重视就业指导的程度

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学校要意识到这门课不仅仅是传授就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它还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度过大学阶段,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学校要按照“全程性”的要求,高度重视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要把这门课的建设与实施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其列入教学计划,成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并加以规范化建设。

二、规范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研室的建立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研室是该课程的教学组织,它的建立是不可或缺的,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目前国内高校对于该教研室的所属有不同划分,有的归到招生就业办公室,有的归到学生处,还有的归入德育教学部,其中划入招生就业办公室是比较常见和合理的一种归属方式。教研室担负着涉及课程教学在内相关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为就业指导课提供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进而能够加快课程的系统化、专业化建设,从而奠定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地位。1.构建全程化、全员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立要突出体现全程化和全员化的特点,这就要求该课程应从新生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教学活动,不能一蹴而就,忽视“过程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实施过程应该是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过程,因此要以全程化的要求设置就业指导课,每个阶段的教授内容和方法都要有所不同,分学期、分重点地进行合理规划与开展[2]。2.规范教学大纲、加强教材建设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程的实施质量。教学大纲是课程进行的主线,教材是课程进行的“剧本”。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方面的教材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种类繁多,但良莠不齐,在大纲的统一性或者教材自身内容方面往往存在不足,缺乏公认的标杆性和全局性的好教材,这就给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带来了不少困难。目前,选用一本教材作为主教材,再根据大纲选用几本辅助教材是普遍也是比较合理的现象。我院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适当地选用了非本校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在时机成熟的时候编写了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类型和教师授课需要的教材。但无论是选用还是编写教材,都要本着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的原则,用一本有教育性、实用性、指导学习功能的好教材来保证就业指导课的顺利进行。3.健全课程管理机制、规范教学管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应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这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和检查机制。一是要保证教学学时和教学条件,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规范统一教学;二是要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三是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考试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基础知识可以采用试卷考试,其他注重实践的内容可以采用课后作业、实践报告、课后访谈等形式考核。

三、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我国职业指导课师资队伍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从教师数量、队伍结构还是教师素质都需要加快建设。大多数高校的职业指导课教师主要是由就业办公室、学生工作处的老师、学生辅导员担任。这些人工作在第一线,了解、熟悉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有具体指导学生就业的经验,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就业信息,这也是目前多数高校选择他们承担教学任务的理由。其次,这支队伍因为刚刚起步,也存在许多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系统培训。由于本课程涉及许多学科知识,因此教师具备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多数老师都是“半路出家”,所以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学、职业指导、科学测评等方面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要鼓励教师通过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再次,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交流活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第三,要让教师走出去,打破传统的、封闭的课堂讲授模式。因为该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时代性,任课老师要有计划地到校外进行调研参观,比如进行毕业生的跟踪、用人单位的回访和交流、市场需求调查、企业参观等。任课教师在调研参观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才能使课上得生动、鲜活、有说服力,才能与社会接轨,避免口头说教,纸上谈兵,才能使课程的经验属性更加突出。第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还要靠教师自身多学习、多钻研,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通过自学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是课程的需要,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基础,而这种提升不可能仅仅通过几次培训来完成。

四、改进就业指导教学方法和手段

职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所以不能只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授课方式,还要采用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典型案例教学任课教师平时有意识地归类总结一些业界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建立案例库,可以帮助学生分享成功经验,树立远大目标。此外,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或创业的案例,分析身边同学的经验,可以让学生感觉例子更鲜活,和自己更贴近。我院尝试将一些往届优秀毕业生的实际案例编写到教材中,不仅让抽象的理论更具体生动,而且就是受教学生身边的实例,在讨论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社会实践和调查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在假期或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和调查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比如在校生在寒暑假期间的打工实习,或者学生亲自到招聘会现场了解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要求等。教师通过讲解在社会实践和调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案例能有效地加强职业指导课的实践性,避免了纯粹的理论上的说教,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共鸣。3.充分利用新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新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丰富的信息及时呈现给学生,也能增强授课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与互动性,便于交流更新[3]。可以随时补充最新的教学内容,从而拓宽课堂教学的信息途径,易于让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弥补教材更新周期长的缺点,便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之不脱离教材而又高于教材。4.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一种新颖且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再现就业招聘、工作当中或其它案例的一些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得到面试的感性认识和体验。情景模拟可以给学生对事例自我判断的空间,最后老师加以引导和分析,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各高校逐渐意识到了就业指导课在学生职业发展、人生规划和就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逐步加大了对本课程建设的重视力度。但由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还是一门新兴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各种亟需解决的问题,课程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广大教师认真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将课程建设工作切实开展起来。

作者:石旭 李宁 单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基于辅导员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辅导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就业指导能力

第一,高校辅导员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各方面的学习,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把握宏观的就业形势,了解相关的国家就业政策办法、就业形势、就业需求等信息。如哪些是最热门或最冷门的就业专业,所读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等,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免好高骛远、盲目追高或者缺乏信心、大材小用,造成大量人才待业。

第二,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信息咨询平台。各种就业创业信息繁多,但是大学生能够把握的有用信息较少,所以辅导员要善于利用相关力量,广开就业渠道,广收就业信息,搭建学生就业创业的信息咨询平台,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搭桥铺路。同时,通过亲身参加毕业生招聘会、实地巡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情况,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第一手宝贵的信息资料。还可以做好大学生的信息统计工作,把学生的个人简历整理好,充分利用多方面的信息,适时地向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学生。

第三,重视大学生就业,担负起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具体责任。如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创建个性化职业咨询体系,做好就业跟踪服务的各项工作。自学生入学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包括外貌特征、身心健康状况、个性特点、技能特长、兴趣爱好、家庭住址、家庭收入情况及贫困程度、家庭主要成员及职业、主要社会关系、校内人际关系等信息建立学生数据库;以学生职业心理测评、职业课程作业及实践报告为依托,创建包含职业生涯规划档案、职业能力测试与咨询档案、毕业生就业创业等体系的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档案,实现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职业指导。[1]让学生从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观教育、求职面试训练、顶岗实习,到采集就业信息、开拓就业市场、求职简历制作、面试准备、参加“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洽谈会、签订就业协议书、上岗试用等环节都得到指导帮助。

辅导员要全面指导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第一,辅导员要通过德学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大学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象牙塔”,大学生也从“天之骄子”变成“天之焦子”。辅导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和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建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可以通过讲座、交流、课程培训等多样的形式,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确立好职业生涯规划,做到根据自身实际调整就业观念和心态,准确定位,形成合理的就业期望值,摆脱传统的就业观念,看清大城市、大单位的职业前景,避免片面追求报酬、待遇和工作条件的倾向。辅导员还可以通过积极宣传中央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种政策,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到一线技术岗位就业,努力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发展之路。在不断积累经验、增长阅历、历练心智,拥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和人脉关系之后,再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缓和我国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第二,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培养就业创业意识,通过“五进”活动提高就业能力。我院邝邦洪院长提出的“进课室、进图书馆、进体育场、进实验实训室、进社会”的五进活动理念,对辅导员引导大学生培养就业能力的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辅导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就业指导课、宣传栏、校报、网络等形式,一方面培养大学生成为信念坚定、理想远大、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人,另一方面向大学生介绍国家相关的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让学生明白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培养独立思辨、实践的能力以及如何让自己成为雇主青睐的人才。进而引导大学生主动“进教室、进图书馆”学习,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努力考取各类对就业有用的从业资格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择业能力。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辅导员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篮球赛、毽球赛、羽毛球赛、校运会等阳光体育活动,既能劳逸结合强健体魄,又能增强大学生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辅导员还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海通杯”、“用友杯”、“银行技能”、“模拟沙盘”等科技竞赛活动,通过实践性的训练形成良好的实训室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大学生适应社会奠定基础。辅导员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就业经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如鼓励、引导学生参加“模拟经营节”、人才市场招聘、创业项目推介市场、网上市场等活动,让大学生了解创业者的就业经历、创业历程,了解市场对大学生的要求。再如,鼓励学生参加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暑期“展翅计划”实习见习行动、社区探访等活动,围绕专业和兴趣到社会中去实践体验,这样既能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受挫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使他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产生学习动力,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职业发展方向,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规划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等,有效地为社会、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

第三,辅导员要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协助解决就业心理问题。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面临挫折和失败,从而产生自卑、焦虑、茫然、嫉妒、盲目攀比、消极依赖及失落等心理压力或障碍,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首先,辅导员可以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开展心理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精神。如引导大学生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根据自身能力和性格特点,尽量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以后的职业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培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掌握一些心理调节方法,为求职挫折做好准备;引导大学生培养诚信意识,从小事做起,将诚信内化为自身素质,并在就业过程中形成诚信的职业理念、态度和作风,从而顺利实现就业目标。其次,对已出现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进行个性化咨询服务和调试训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减少、消除就业难毕业生的习得性无助,从而提高学生择业就业的质量和效益。在就业过程中,辅导员要及时主动了解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通过个别交谈、电话咨询、邮件咨询、个案研究等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有关简历的准备以及求职的技能、技巧、策略等方面的个性化就业指导,适时给予学生正面引导和积极评价,调整他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让他们树立就业的信心、制订符合自己的就业方案、学会求职面试的技巧,沉着、冷静面对就业过程中的困难,以顺利实现就业目标。

辅导员可依托学生组织,立足宿舍阵地,发挥朋辈教育影响力

学校的学生组织是学生校园生活的有力推行者,辅导员可以通过鼓励、指导大学生参加校友经验访谈系列活动、创业沙龙、个人简历大赛、模拟招聘会、宣讲会、模拟经营节等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自主地关注就业,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危机意识、开发潜能,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与积累。宿舍是除课堂外,大学生停留时间最长,交流最为广泛的场所,辅导员可以通过平常的生活交流与闲谈了解学生所需,并通过学生干部循序渐进地渗透和普及各类就业思想,解决就业困扰。这样的就业指导活动既缓解了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压力,又使学生通过活动了解社会,锻炼实践技能,提高竞争意识,效果显著,影响深远。

总之,辅导员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就业指导理论,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和总结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同时,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学习工作中锻炼和培养个人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以满腔的热情积极就业。相信在辅导员的积极引导、大学生的自主努力及全社会的通力合作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

作者:熊玉琴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论文

1高职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职业认知模糊不清

2012年6月,在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抽取了150余名学生,对他们的兴趣、专业与职业认识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对自己、专业、职业认识相当有限,回答对自己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占总数的81.6%,有87%的学生回答对自己的专业优势不了解,有90%的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后一般从事什么工作不清楚。

1.2职业发展路径认识有限

有98%的学生认为大学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提高综合素质以便将来顺利择业,但是有87%的学生对自己如何选择职业没有详细规划,由此可见,高职生由于对自我、专业、社会需求认识程度的不足,使得他们在大学阶段没有很好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2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个性化就业指导中的应用

2.1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基本思想

职业生涯理论家霍兰德认为:职业选择是人格的一种表现,某一类型的职业通常会吸引相同人格特质的人,这种人格特质反映在职业上就是职业兴趣。

2.2事务型职业人的共同特点

事务型是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中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人通常谨慎保守、忠诚、尽职尽责,忠实可靠、自我控制能力强,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细心、有条理,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不喜欢冒险和竞争、缺乏创造性、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2.3分析事务型学生常模,了解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50余名高职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评,筛选出40人作为事务型的研究对象,形成了事务型学生常模,全面分析事务型学生存在的问题,这对于下一步研究个性化就业指导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事务型学生对技术提升的期望、价值实现的期望值一般,缺乏追求的主动性。不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作为个人主要的行为动机。地位差异不会太多影响个人行为。对他人的控制与支配欲望不甚强烈。不将思考、行为的独立性作为主要的行为动机。对行为中新性、冒险性的追求强度一般。对个人环境、地位的稳定有一定程度的追求,但并不因安全因素而对工作过程有较大影响。

3根据事务型学生常模,制定个性化就业指导方案

《传统或事务型职业倾向就业指导专题教育方案》以“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为基础,结合学生测评结果,面向传统或事务型职业倾向学生所开展的个性化就业指导。通过认知—测评—提升—规划“四段式”教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身素质结构、职业兴趣与态度,提升职业素养,做出与之相适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规划。

4执行专题教育方案前后的比较

为了验证专题教育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首先对40名事务型学生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发现有18名学生有轻微提升,有10名提高程度显著。以下是对A同学指导前后的分析,这也可以用来验证教育方案的可行性与效果。

4.1事业驱动力变化比较

学生融入到团队中的能力有所提高,而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其更关注在团队中的角色。办事的方式方法,抵抗来自于他人、环境干扰的能力有所加强。对于一般性技术掌握能力有所提高,只适合掌握一般性技术。

4.2感知偏好变化比较

学生具有渴望获得成功的成就动机,非常渴望在工作中获得成功,得到认同。能够自觉地、认真地投入所从事的工作,贯彻事务的能力有所提高。在适应快速、活动量高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的能力有所提高。该生在做事情之前比较有计划性,做事情更加系统、有条理,能够努力完成所承担的工作。

4.3职业倾向变化比较

通过个性化就业指导方案的培训,该生的事务型职业倾向得到了明显加强。该生拥有的职业人格特征说明其在此职业中拥有优势,比较容易成功和获得满意感。

5结论

根据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运用科学测评工具,让事务型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个性特征,通过行之有效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活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个性,修正自己的职业定位,以便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事实证明,本套事务型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方案能够明显提高事务型学生的就业能力,也为事务型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指明了方向。

作者:刘昱 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要从学校的组织领导、就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就业指导、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国家政策落实、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0引言

就业指导中心作为指导大学生就业的职能部门,肩负着指导学生就业、搭建学生与用人单位沟通平台的责任,我们要本着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千方百计服务好学生就业,力争使每位学生在就业中能适的其所,进而达到人尽其才,为社会做H{更多更大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步人大众化教育阶段,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将毕业生送人社会很好的就业,使我们的就业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和社会,是需要我们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我从事就业作的几年中,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建立健全就业工作组织机构,为学校就业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特别对初涉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如何,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我们必须要站在影响学校发展全局的高度看待就业工作,把它作为学校“生命线”工程来对待。为了保证学校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更好的服务于学生,高校首先要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并将这种设置涵盖全校各个教学院系,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格局。例如我校除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作为专门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能部门外,各个教学院系都成立了实习就业科负责本院系就业工作,我们还制定了《河套大学院系就业:作实施细则》,并对就业科长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培训,这样从组织上保证了学校就业工作畅通高效的进行,更好的体现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性。

2加强就业部门队伍建设,进一步凸显“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我们就业部门承担着对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和实施,学生毕业报到证的办理及档案的邮寄,就业指导课的落实和讲授,就业市场的开拓,大小型招聘会的组织等工作,是联系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桥梁和纽带,全校所有的学生和社会上所有用人单位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同时,我们还经常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兄弟院校的对口部门打交道,是学校的“窗口”单位,我们.工作人员的素质如何,服务质量怎样,直接代表着学校的社会形象,也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所以,必须要不断加强就业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要每一位人员都明白我们的工作就是服务,而且是具有重大责任的服务人员,不仅要细心,而且要有恒心、耐心:其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及时了解有关就业的政策方针,充实闩己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以便在工作中能更好服务于学生;另外要提高自己的公关能力,以便在开拓就业市场,对外进行业务交流中发挥史积极的作用。

3以市场为导向,认真做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要紧紧围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将学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及课程设置与就业情况密切联系,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工作思路。首先要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全面认真分析,根据每年的毕业生数及经济发展情况形成对就业总体形势的了解,另外再结合我们学校的办学特点,对本校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有哪些有利因素,有哪些不利因素,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情况,扬长避短,使我们在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例如,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对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一些专业招生困难,而一些新的专业需求量在增加,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调整了专业设置,使学校办学更贴近市场;再如,近年来,与我们毗邻的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迅速,对人才需求量大,待遇较高,而当地又没有大学,所以我们将就业市场重点放在该地区;有些学生在就业方面思想观念不正确,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我们对这类学生主要是加强就业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有的学生是因为家庭困难或心理因素导致就业困难,我们就对他们进行个性化就业辅导和帮扶等。这样,我们在就业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就。

4加强就业指导课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做好就业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指导课作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的主要途径在大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从2009年新生起,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列入高等教育教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作用,我们选派专门教师参加了上级组织的一系列课程培训,学校又对各院系的就业指导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对就业指导课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课时及分配都作了统一要求。教学形式上我们将课堂教学与讲座相结合,将参观学习与模拟实训相结合;教学安排上从学生人学到毕业,根据不同年级特点有侧重的进行全程式就业指导;内容上包括就业形势、就业观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及能力教育,创业培训等方面教育。真正发挥了就业指导课的作用,帮助学生理性、科学、可持续的择业、就业。例如,在思想教育方面,我们主要是引导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摆正自己位置,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目前大学生出现就业难和就业紧张的情况,很大程度是因为大学生就业观念比较滞后。因此,我们就业工作部门通过入学教育的就业形势分析,聘请专家校友及企业界人士作专题讲座等形式,教育大学生要领会“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大力倡导“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经受磨炼,健康成长;转变唯外企、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的观念,选择到能够真正发挥自己才能的各类基层用人单位中就业的思想;树立创业思想,培养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5发挥就业工作部门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构建就业服务平台

高校就业工作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一是与企业进一步加强联系,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在学生与用们单位之间沟通对接的渠道;二是利用报刊、广播、网站等宣传手段和阵地,开辟大学生就业专栏,通报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宣传学生求职意向,在毕业生与社会用人单位之间搭建信息平台;三是做好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推介工作;四是进一步做好对毕业生就业后工作情况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评价的反馈,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形成长效机制。

6积极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期,捷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毕业生角度来讲,根本的办法是加强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高校就业作部门要坚持把服务青年成长成工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学校教学、管理等部门通力合作,全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职业导航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估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着力培养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等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要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切入点,组织实施相血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通过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团会、团课、报告会等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和促进各种专长的发展;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通过抓好与专业相关的社团组织建设和“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第一课堂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

7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创业是就业的最高形式,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仪能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而且也有利于促进神会经济的发展。引导毕业牛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之路,既是就业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大学毕业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高校应把对创业人才的培养逐步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要通过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帮助获奖的大学生向社会推荐优秀作品和申请专利,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机会和奠定基础;通过组织实施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为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水平和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和机会;组织优秀的青年企业家对有意向、有备件的毕业生进行创业指导和辅导;同时积极探索通过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多层次、多渠道设立专门的风险投资基金的办法,为大学毕业生创办企业提供支持。公务员之家:

8号召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教育部出台了七大举措伞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并与有关部门共同出台了四项措施。其中第一项就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基层和西部建功立业是新时期青年知识分子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国家相关部门、各省市和许多高校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西部就业。三支一扶,去农村嘎查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已引起了积极反响。高校就业部门要进行充分的宣传和动员,使更多的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号召,使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时代强青;做好志愿者的招募工作,为大学生报名、签定协义和培训提供服务;要落实好有关政策,搞好衔接,跟踪服务,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还要为走上作岗位的大学生志愿者做好服务,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排忧解难,做他们的坚强后盾,使他们在志愿服务期间顺利地工作和生活,使志愿服务: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总之,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促使大学生尽快走上合适的作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服务社会,为经济发展和礼会进步做贡献。同时,也可以极大的促进学校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加之国内外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新的就业压力给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指导工作的思路,为提高就业指导水平,缓解就业压力,保证大毕业生充分就业发挥切实的功效。

在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加快的现实背景下,面对新的就业压力,高校现行的就业指导措施能不能够满足当前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针对这个问题,反思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应急性指导,系统性和连续性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

在职业规划方面,据统计,有30%的学生表示从大一时就开始规划了,有26.9%的学生从大二开始规划,有28.9%的学生是从大三时开始规划的,还有14.2%的学生竟然到了大四时才开始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面对就业指导的开始时间,有61.8%的学生希望“从大一开始,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只有39.2%的学生希望“平时多进行学习指导,毕业前集中进行就业指导”。在25所大学的就业指导方案中,学校开始就业指导的时问与学生实际开始职业规划的时间大致一致,与学生的期望存在较大的差异。这说明学生在职业规划上存在很大的被动性,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指导。学校在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就业前的应急措施上,如‘就业的形式与政策”、“面试的技巧”、“求职中的心理调适”和“就业信息”等方面,而对大学生长期职业规划的指导、人生规划的指导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

(二)各高校就业指导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多数都属于行政编制,这些教师往往是从学校行政岗位转岗而来,甚至是一批在计划经济下长期从事就业工作的老师,他们最大的弱点是虽然拥有一定实际经验但缺乏就业理论基础支持,或者虽具备一定就业理论经验,但没有就业实战经验,从而导致了高校就业指导与社会需要相脱节,很难成为高校就业指导领域中专家和专业人才,一方面这些人往往要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很难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经常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因此很难为毕业生提供全面完善的服务。而兼职的辅导员老师往往工作任务重,流动比较快,同时又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所以难以积累工作经验和提高专业能力。因此,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日益复杂,加强就业指导的工作者队伍建设,使就业指导实现专业化,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就业指导课程虽已开设,但未起到实效

虽然各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总体而言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实用性;二是从课程设置本身来看,就业指导课往往属于公选课,课时数少,并往往在大四以后才开设。具体而言:

1.教材内容比较陈旧,几乎全是理论,缺少切合实际的应用知识,与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不少高校对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的宣传指导是就业指导最主要的内容,更有甚者只是通过发放就业须知、就业指导手册等方式。据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只有不到20%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有用”,学生们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最大的不满是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缺乏交流和沟通,不少学生还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实用”、‘信息量小”、“内容太陈旧”等。

2.很多高校就业指导的开展是从在大学四年级才开始,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动员会、各类就业指导讲座等方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样的就业指导对多数毕业生而言为时过晚,除了少数人校对自己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外,多数毕业生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仍然未能从思想上、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能够在大学一年级就对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测评和帮助实施服务的学校寥寥无几。

(四)就业率水分过重

在高校,“就业率”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网上有一份关于ll6所高校的历年就业率统计表,表上出现的ll6所高校的历年就业率都在80%以上,最高的达到100%。其中就业率在90%以上的有96所,占总数的85.8%。然而另外一个材料却让人感到困惑: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的一位负责人在谈到2008年的高校就业率目标时却只有70%。既然在2008年时教育部对就业率的追求目标都只有70%,为何上面那份统计表上所有的高校的就业率都超过了80%?有两份材料道出了这个数据的秘密:造假!一所就业率统计数据为96.26%的高校,据学生估计该校的实际就业率大概在20%左右。一位参加过就业工作的高校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道:‘学校制定了就业率指标,每个学院都要力争达到或超过这一指标。学校自有一套相应的激励机制:将各项经费与各学院的就业率挂钩具体的做法是:要求毕业生在完成其设计或论文之前必须将已经签约的协议或单位接收证明交给设计(论文)指导老师,再由指导老师交给院行政部门,否则不得允许其参加并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当然学校也不发给其毕业证和学位证。这一招相当有效。”在就业率统计上普遍造假,形成‘铍就业”的不良现象。

二、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一)细化教育内容,确保指导到位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主要看它是否满足了大学生的就业需要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的要求。因此,全面细致地选择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就显得至关重要。考虑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需求,笔者认为,就业指导的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当前加强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其内容包括诚信道德教育,如反对毕业生伪造成绩单和奖励证书等以达到个人目的行为等;勤奋、爱岗、敬业精神的教育,如主张‘用个人品牌塑造职场人生”等。第二,就业心理教育。主要是针对毕业生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障碍,如依赖、盲从、焦虑、急躁、自卑等情绪和认知偏差,加强毕业生的心理辅导,促其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第三,就业政策与形势教育。主要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以及各种就业制度,引导学生明晰就业形势及专业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以利于毕业生正确择业。第四,就业观教育。主要是教育毕业生要针对就业市场的变化,转变就业观念,克服“等、靠、要”的就业态度,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定位,调整就业预期,树立竞争就业、自主就业意识。第五,特殊群体教育。如针对女性毕业生相对于男生就业困难的现象,促其克服自卑,认识自我,主动参与就业竞争。第六,礼仪修养教育。主要是让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礼仪知识以及交际表达能力,使其在求职过程中能够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细化教育内容,能够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性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大学生成功求职和就业,而且将使大学生受益终生。

(二)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开展全程教育

采用有效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方法,给大学生提供职业咨询与指导服务,是促进大学生职业选择科学化的关键。借鉴国外及国内的一些成功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第一,将职业指导纳入课程体系,结合职业指导专题讲座,形成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职业指导体系。如在一年级开设职业教育课程,着重讲授职业生涯的认知和规划,使学生初步明确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以及所属行业的特性;在二年级着重加强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培养;在三年级开展个性化服务,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规划实现就业目标;在四年级则侧重就业形式与政策的教育,以及求职技巧的指导与就业的服务等。第二,积极开展毕业生个性化职业指导。即通过人才测评,根据个体差异,客观评价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提供“一对一”或小范围的个性化职业指导。第三,积极拓展毕业生的求职能力。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校内外结合的形式开展职业指导。总之,就是要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

(三)加强队伍建设,保证服务质量

拥有充足的专兼职就业指导人员,是保证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从我国高校就业机构的人员配置的现状来看,人员配置严重不足是普遍现象,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综合性很强,涉及领域比较广泛的技术性工作,作为从业人员,仅仅掌握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是不够的,还应当具有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以及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设,首先,必须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优化就业指导队伍的结构,即选聘具有一定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基础的人员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并在人员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性格特征和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其次,必须不断提高就业指导人员外出进修和进行内部就业政策理论的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等敬业精神,使其能真正胜任就业指导工作,进而真正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再次,必须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把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到同样高度予以重视。要把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激励考核机制引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中,制定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施办法和考核细则,明确目标责任制度,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步人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只有这样,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取得更大的成效。公务员之家:

(四)建立自上而下的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系统

建立完整的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机构是有效实施就业指导工作的硬件要求。但惟一的就业指导部门设置并不能满足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因此建议学校自上而下的设置三个层次的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系统:第一层次,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总体协调与用人单位、政府部门之问的关系,建立用人单位网络,代表学校参加就业工作会议、参与就业政策的部署,总体设计学生的就业发展趋势,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向各院系部署就业工作计划,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总体规划等。第二层次,院系就业指导机构,负责把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相联系,建立稳定的用人单位网,开设就业心理咨询、就业技巧等指导,召集各班负责人讲座就业动态、负责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等。第三层次,专业辅导人员,这主要是指专业的就业辅导员。专业辅导人员由具备一定心理学、咨询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的教授担任,他们能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和辅导。每个专业配备一个专业辅导人员,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就业现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顺利走向市场提供帮助。在就业机构和人员不断地完善和充实的基础上,就业指导工作的辐射面会更加地广泛,工作的内容会更加细致。因此,目前来说,形成完整而又稳定的就业机构可以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有序开展。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为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以国家形势政策为导向,秉承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不断适应社会,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人才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