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实践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17 11:06:02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 实践教学

摘要: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公共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PBL教学法,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体系,并且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适合在公共管理学教学中应用,本文将通过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讲解和分析来说明。

公共管理学实践教学研究

公共管理学实践教学研究: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摘要:公共管理学科的应用性、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加强实践教学使其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论述了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实践教学环节中应确立的五种教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创新

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组织理论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尤其是1997年管理学门类以及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设置,意味着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传统的纯理论型、知识型向以相关理论和知识为基础的应用型、技能型的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更多的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这是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部高教[2001]4号文件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教育部高教[2007]1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实施“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推进“质量工程”。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活动,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就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国外,不管是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法国国家行政学院自称是“三无”学校――无文凭、无教材、无专职教师。该校强调为用而学,学生在2年零2个月的学习过程中,一半时间是在校外学习。加拿大行政官员培训学院,更强调实践教学,其中30%在课堂内,70%在课堂外,其教学原则就是培养会做事的人。而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滞后,因此,加强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迫在眉睫。

一方面,实践教学是提高公共管理学科教学质量和加强学科建设的必要环节。所谓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通过正确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实现教学过程的积极化,使学生“学会学习”“,创新学习”。但是我国传统的公共管理教学大都重理论轻实践,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信息沟通单向、枯燥,课堂缺乏活跃气氛,情境教学和互动教学难以开展,教学活动流于理论上的抽象说教,使学生学习起来如隔靴搔痒,不能触及要点。虽然学生可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但这些知识是高度抽象概括和书本化、理论化的,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尤其是很多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如机关管理、电子政务等,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条件或不能实施实践教学,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也难以把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教学质量自然也就难以提高。而开展实践教学则能够改变教师的知识传播结构,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动态化、形象化,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把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以及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专业规划现课程群建设中突出职业特色,整合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综合性、协调性、应用性,从而推动整个公共管理学科的飞速发展。

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是提高公共管理学科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必要环节。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技能的掌握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实践活动是开发和培养人的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哲学意义的角度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表现为一个无限发展和无限深入的过程,这种认识运动的无限发展是螺旋式地上升运动,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同理,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也反映了这一认识运动的过程。实践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立身之本,理论教学只有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相互依存,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由于公共管理的无定式和管理活动的灵活性、创新性,使得教科书不可能提供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内容,许多理论都是高度概括出来的。因此,高校公共管理学科要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要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并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为他们全面掌握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就业能力、成为适应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2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理念的确立

针对公共管理实践教学的问题和不足,我们一定要面向新世纪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坚持“注重基础、加强融合、培养能力、激励创新”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探索和推行“拓展学生公共管理素质的实践教学特色模式”,将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完整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体系的独立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进行实践教学体系自身的优化,并使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形成互促互动的良性关系。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合理时空组合为中心,以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条件体系的完善为保证,注重以多学科优势带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多样性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公共管理学科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及个性化的实践项目的设计,培养具有创新型、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具体而言,在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中,我们要确立以下五种理念:

其一,全球化理念。随着科技、经济全球化,教育的国际化成为一种趋势,国外的各种成熟的教育项目和教育观念传人国内,很多大学生也有了较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这促使我国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标准要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树立全球化理念,要求公共管理教育要面向世界,参与国际教育竞争,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其二,市场化理念。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教育机构逐步进人国内教育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必须增强市场化理念,提高应对能力。这要求我们在培养目标上,要使学生具备WTO环境下对人才提出的素质要求,使其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管理体制上,要建立适应国际竞争的激励机制和运作机制;课程与教学上,要加大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力度,开展双语教学研究与实验,不断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其三,实证化理念。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服务型政府。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强化实证研究和快速步入“信息高速公路”。实证化理念的形成包括个案分析、实地调研、现场会议、模型建构、信息技术等。同时高校还要加快信息化步伐,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率。其四,学生本位化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同理,教育也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从幕前走向幕后,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理能力、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及潜能开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角色只是成为培养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其五,创新化理念。人才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一”横字型人才,其主要特点是知识面宽;“!”竖字型人才,其主要特点是知识很专很深;“T”字型人才,其特点是知识面不仅宽,而且专深;最后是“十”字型人才,其特点是知识面不仅宽和专,而且敢于冒尖,即富有创新精神。在全球化和WTO两大背景下,应重点培养“十”字型人才。而“十”字型人才的培养重在对其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塑造。

3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3.1创新认知实践模式

认知实践是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是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见习方式来了解公共管理的实际状况。通过认知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公共管理的概貌,包括公共组织的实际运作情况、特定政策的演变过程等,从而对公共管理及其运行机制形成一个初步“印象”。认知实践在国外很受重视,美国最早成立的公共管理学院希拉丘斯大学马克斯维尔学院就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考察和见习,包括华盛顿暑假见习课、日内瓦见习课、“全球化下的欧洲”及“国际市场与拉美发展”见习课等,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被誉为法国高级公务员“摇篮”的法国国立行政学院也经常安排学员到国内外考察以此提高认知实践能力。为此,我系在创新认知实践模式探索中,在继承传统的认知实践模式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创新的实习模式,本着就近安排的原则,立足学校所在市(区)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由系里统一负责落实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组织学生分别下到共青团桂林市委、桂林市福利院、中共阳朔县委、桂林高新技术开发区、桂林漓泉啤酒厂等机关或企业接触实践,以此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公共管理的感性认识。而且,我系还邀请实习单位的具有丰富的政府和企业工作实践经验并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作报告,利用他们在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公共关系、社交礼仪等方面见多识广的优势,现身说法为学生讲授现代管理所需要的人才规格、应具备的管理技能和实践能力以及我国公共组织的设置、各层次的权责划分以及运转情况、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分析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知识,传授公共管理中的实践经验,从而帮助学生将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同公共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加深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端正专业思想,明确今后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3.2创新实验模拟教学

实验教学是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技术手段,探索未知或验证假说的实践活动。受“文科不需要实验室”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公共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验模拟教学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在线业务处理、召开视频会议、论坛交流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公共管理的运作规律和运作流程,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施公共管理基本方法和策略的技巧,提高学生处理公共事务的操作能力和决策能力,以便走出校门后能尽可能快地与市场接轨。为此,首先,要尽快创建稳定的专业模拟实验室或实验基地。我们要根据公共管理学科的专业属性及特征,按照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要求,建立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理论与实务、社会调查方法、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等实验室,设置公共管理体制模拟展厅、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文献资料室等,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其次,要本着综合公共管理学科各专业特色、发挥交叉优势的目的,将学科相近和实验内容具有公共性的实验课程设为“融合”课程。这样,既能有效发挥交叉专业优势,又能让学生对公共管理这一学科门类有一个基础的系统认识。再次,要建立综合型的实验课程管理体制,由实验室组织各专业教研室、各专业教师按照公共管理学科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通过开发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性实验课程,探索在公共管理学科开展实验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具体操作模式,统一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及指导书,并负责对所有实验课程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建设,以推动公共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改革。

3.3创新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公共管理教学的典型方法,也是国外公共管理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它不仅代表了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实践中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方法。高校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并且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案例教学创新势在必行。为此,我们首先要加强公共管理案例库建设。我们可以成立案例搜集制作组,专门负责对外的实际调查,搞好和政府以及其他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关系,以期比较容易地获得高质量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既可以保证公共管理案例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指导性,又能使学生接触到更加贴近实际的素材。同时,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整合公共管理的研究人员,形成稳定的力量,组成业务网络,建立起各研究单位可以共享的公共管理案例库。其次,要根据教学要求精心选择案例。教师在案例选择时选用个案必须锁定学习目标,即充分考虑个案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与理论知识的吻合度。最根本的选择标准就在于:这一个案中所蕴涵的“问题”是否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学习目标。同时,在选取个案时一定要关注国内外社会现实,紧跟时代步伐,从中把握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这对于做好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管理与治理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学生将来的工作实践更有指导意义。比如在“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教学中,我国“大部制改革”就十分引人瞩目;在“公共危机处理”这一主题下,“911事件”、“抗击非典”、“汶川地震”、“三鹿奶粉事件”、“出租车司机罢运”、“农民工上访”等问题导向明确且较具代表性的个案就很易备受关注了,具有典型意义。再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进行案例教学。选用声像结合的案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富于动漫色彩的课件,辅之以适当的背景音乐和短片来烘托课堂气氛,可大大提升课堂的直观性,使学生能模拟案例情景,以事件参与者的心态分析探讨问题。例如,在讲述行政伦理等相关内容的时候,用一两个警示短片或真实的反腐力作来表现,要比只讲文字案例更能让学生深刻记忆和理解。

3.4创新实习实践机制

实习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首先要加强公共管理实习基地建设,让公共管理学科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对公共组织的运营状况有基本的了解。比如,为了使公共管理学科学生更好地服务于泛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我系已与桂林、南宁、钦州、广州等广西区内外重要城市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建立了12个稳定的实习基地,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其次,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实施“双循环”教学。所谓“走出去”,就是任课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作专题调研或进行见习和观摩、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活动,形成与教材相匹配的“活教案”,有条件的甚至可以进行“挂职实习”。所谓“挂职实习”是指根据实习单位岗位的实际情况,通常安排实习学生担任科级以下部门副职。这样,他们可以尽快投入到所在实习部门的工作运行过程,增强责任意识,成为实习单位的“主人”。一方面,“挂职实习”为他们提供更加广阔施展才华的平台,有利于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全面锻炼和检验学生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挂职”的角色定位,可以全面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和锻炼实践能力。大学生经过“挂职实习”的磨炼,既增长了才干,又能够通过实践的检验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提升行政职业能力的过程,为毕业后增强求职竞争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挂职实习”可以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大学校园生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大学生由于接触社会实践较少,往往对自身的期望值过高,把未来的生活看得过于理想化,求职就业往往眼高手低。当他们身临其境“挂职”投身社会实践的时候,便会真正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行政职业能力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反差,从这个意义上,“挂职”也是大学生完善自我和找回“真我”的认识过程,有利于他们在未来走向社会的求职择业中寻找到自己的最佳定位。所谓“请进来”,就是请公共管理部门的高层管理者到学校座谈,征求他们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结构的意见,请各级政府官员和企事业单位领导给学生传授管理经验。再次,利用寒暑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寒暑假的社会调查,既可以使学生结合所学的有关课程和当时公共部门的热点问题到社会中去调查并形成相关的调查报告,也可以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科技文化优势,弘扬科学精神,传播文明新风。如我系社会保障05-1班谢妍同学的作品《中国民间组织的生活状况――以C城市反扒同盟为例》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

3.5创新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树立开放式的办学理念,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新路子,建构“三位一体”结构――以专职任课教师为主体、兼职和聘请客座教授相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其次,要加大师培力度,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会或进行校际之间交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派教师出国考察,借鉴学习国外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再次,要实行教师挂职锻炼制度,高校应创造条件通过专业教师在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部门挂职、担任顾问等形式,促使教师更深刻地理解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水平。比如,美国院校中从事MPA教育的教师,一般要求其要具有在政府部门或公共管理部门工作的经历,或者与政府部门有联合研究项目,或者有较长期政府和公共部门的咨询项目。只有师资队伍水平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才能相应提高。

公共管理学实践教学研究: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公共管理学科教学的需要,为此本文分析了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涵义、意义和教育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科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实施理念 实施途径

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在公共管理学科中加强创新教育,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已成为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普遍关注的热点。基于此,笔者对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一、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的,它是一种将多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入教学全过程,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以教师教学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轴心,以教学资源为平台,动用所有教学要素,立体化、全方位地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旨在打破传统教学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学生进行多视角、大容量的信息传输的教学模式。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对公共管理学科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1.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我国教育部高教司下发的2007年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同志也提出: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正是适应全球高等教育变革需要而产生的,它的实施有利于走出单一化、分裂式的传统教学法的模式化误区,实现教学模式由单一维度向多维度转变,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2.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适应公共管理变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公共管理类学科已演变成以行政管理为重点,经管法文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性学科。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浪潮的冲击下,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管理的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运转的效率和社会进步的程度。这无疑给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极大地满足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

3.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能力,而创新教育的实现就需要改进和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适应当前形势和需要的教学模式,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其中非常重要而有效的一种。[1]它的实施有利于创新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多元化学习,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理念

1.实施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探索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改变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以知识为本位、以教授为本位的传统办学观念,改变“老师讲、学生听、黑板写、本子记”的刻板教学模式,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助”的教学理念,做到“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导不指令”,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一切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服务,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

2.实施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树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全球化市场化教学理念。

随着科技、经济全球化,教育的国际化成为一种趋势,国外的各种成熟的教育项目和教育观念传入国内,很多大学生有了较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这促使我国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标准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这就要求公共管理教育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不断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从而极大地满足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

3.实施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树立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克服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设置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新机制,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型”教学转变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创新型”教学,大大加强学生对公共管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大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1.教学资源的多元立体化。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一般分为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和专业数据库网站三个层次。

立体化教学以课程为单位,将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以纸质教材为主核心、以相应的辅助出版物为配套的多功能、多媒体、系列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资源库是管理教学资源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它将教学资料以知识点为单位,按科学的存储策略组织起来,以光盘或网络服务器的方式,给使用者提供满足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需要的知识单元素材和媒体素材。

专业数据库网站建设,既是数据库建设的发展方向,又是学校网络资源立体化建设的趋势。这就要求学校建立公共管理学科的文献数据库、科技成果库、专利库和学位论文库等。

公共管理学实践教学研究:公共管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摘 要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公共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PBL教学法,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体系,并且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适合在公共管理学教学中应用,本文将通过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讲解和分析来说明。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 教学 PBL教学法 实践

1 PBL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1.1 PBL定义

PBL教学法主要是颠覆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切入法来代替案例切入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基于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以学生作为解决问题的主体而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始于1980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布鲁斯进行研究提出的。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改善了教师通过一大堆繁琐的知识进行铺垫,然后利用相关理论、概念进行教学,而是通过在问题中对学生的思考方向进行引导,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解决途径,能够比较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简单来说,PBL教学法的根本就是利用问题来指导学生学习,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角度、问题分析切入点等来代替知识传授和知识主导作用,所以比传统教学方法更有效果。案例分析法和PBL教学法最大的区别应该是学习起点不同,案例教学主要是提出案例让学生们来进行了解进而分析解决;但是PBL教学法则是用问题作为知识起点,更注重学生们通过思考问题关键点来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的吸收。

1.2 PBL教学法的特征

(1)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学习,这个问题被称为驱动问题(driving question)。(2)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驱动问题展开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类似学科专家的研究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及应用学科思想。(3)教师、学生、社区成员参加协作性的活动,一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与专家解决问题是所处的社会情形类似。(4)学习技术给学生提供了脚手架,帮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升能力。(5)学生要创制出一套能解决问题的可行产品(products)。这些又称制品(artifacts),是课堂学习的成果,是可以公开分享的。

1.3 PBL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思路

PBL教学法一般遵循的思路是:教师提问—学生整理材料—小组形式讨论—总结大会。

教师应该在课前的基本准备过程中,根据相关教学目标对问题进行设置,同时综合相关材料、文献、真实环境等来确定问题,然后将形成的问题在课前发放给同学,然后让同学们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然后通过网络、图书馆等不同渠道来进行相关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接下来学生们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开始进行问题分析要点、材料共享等进行探讨和沟通。然后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针对各个小组提出已经设置好的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回答,这时候,其他组的同学和老师可以对问题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最后由老师或者同学来进行问题总结。

公共管理学主要是培养学生们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恰恰PBL教学法能够提供给我们这些。PBL能够充分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兴趣,可以按照学生们的个人兴趣、个人能力、个人知识水平等侧重于问题的不同点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小组形式进行集思广益,形成完整答案。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改变了以往的老师说学生听,学习-复习-考试的模式。让学生们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对问题的看法,不是以往的有问题看教材的陈旧思想,而是有问题自己分析解决的新思路。

2 在公共管理学教学中利用PBL教学法

2.1 目标确定与问题设计

在利用PBL教学法之前指导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通过对学生和学校资源的了解来进行问题选择工作。一个良好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参与PBL教学的兴趣,进而能够让学生从被动参与教学到主动步入教学,更好地接受能力培养。在选择问题时,教师应当注意所选择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开放性和难度。这些特点能够使学生在参与问题讨论、分析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应该能够通过多方案进行解决。另外,问题必须基于真实世界。因为要让学生深入进行研究,一旦问题脱离实际,很难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融入感。

2.2 分析问题和资源准备

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能够通过问题的提出来进行问题各方面要素的分析,例如政治、经济、社会、人文、法律、自然等等,通过相关关系图的绘制能够使学生很好地产生问题融入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充当指导作用,对部分原因学生分析不够深入的,教师可适当给予部分指点。学生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然后利用现有各种资源对所需的材料进行准备。

2.3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可以有效地进行资源共享,同时各个小组可以分别形成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赞扬,保证学生的探讨兴趣。

2.4 课堂展示

将问题解决方案形成书面报告,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要根据不同方案进行不同的延伸性提问,进一步帮助学生解决方案的不完整。

2.5 教学评估与反思

通过教师和评估者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进行集中汇总,通过后期的调查来确定学生知识接受情况和能力培养情况,进而确定教学方案是否可行。

3 PBL教学法在公共管理学教学中应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1 学生能力的层次化

在教学法进行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学生的兴趣、能力的了解才能够更好地确定PBL教学法是否适用。

3.2 教学观念落后

据相关文献和统计数据表明,PBL教学法已经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部分教师还是习惯用传统教学方法而不愿意采用PBL教学法。另外,PBL教学法比较需要老师后期的跟踪调查,来确定教学效果的好坏,部分老师认为这些也是与传统教育的极大不同之处,难以接受。

3.3 没有合适的绩效考评标准

当前我国PBL教学法一般应用于医学教学中,在公共管理学中应用尚少,尚处于摸索阶段,所以没有一套完整的绩效考评标准,就很难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合适的定位和评判。这就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能够结合自身学校的现状,和相关PBL在公共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成果来总结出一套绩效评定标准,进而推广PBL教学法。

公共管理学实践教学研究:浅析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公共管理学科教学的需要,为此本文分析了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涵义、意义和教育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公共管理学科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实施理念 实施途径

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在公共管理学科中加强创新教育,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已成为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普遍关注的热点。基于此,笔者对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一、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的,它是一种将多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入教学全过程,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以教师教学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轴心,以教学资源为平台,动用所有教学要素,立体化、全方位地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旨在打破传统教学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学生进行多视角、大容量的信息传输的教学模式。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对公共管理学科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1.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我国教育部高教司下发的2007年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同志也提出: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正是适应全球高等教育变革需要而产生的,它的实施有利于走出单一化、分裂式的传统教学法的模式化误区,实现教学模式由单一维度向多维度转变,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2.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适应公共管理变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公共管理类学科已演变成以行政管理为重点,经管法文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性学科。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浪潮的冲击下,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管理的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运转的效率和社会进步的程度。这无疑给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极大地满足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

3.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能力,而创新教育的实现就需要改进和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适应当前形势和需要的教学模式,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其中非常重要而有效的一种。它的实施有利于创新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多元化学习,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理念

1.实施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探索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改变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以知识为本位、以教授为本位的传统办学观念,改变。老师讲、学生听、黑板写、本子记”的刻板教学模式,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助”的教学理念,做到“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导不指令”,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一切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服务,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

2.实施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树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全球化市场化教学理念。

随着科技、经济全球化,教育的国际化成为一种趋势,国外的各种成熟的教育项目和教育观念传入国内,很多大学生有了较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这促使我国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标准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这就要求公共管理教育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不断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从而极大地满足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

3.实施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树立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克服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设置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新机制,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型”教学转变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创新型”教学,大大加强学生对公共管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大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1.教学资源的多元立体化。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一般分为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和专业数据库网站三个层次。

立体化教学以课程为单位,将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以纸质教材为主核心、以相应的辅助出版物为配套的多功能、多媒体、系列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资源库是管理教学资源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它将教学资料以知识点为单位,按科学的存储策略组织起来,以光盘或网络服务器的方式,给使用者提供满足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需要的知识单元素材和媒体素材。

专业数据库网站建设,既是数据库建设的发展方向,又是学校网络资源立体化建设的趋势。这就要求学校建立公共管理学科的文献数据库、科技成果库、专利库和学位论文库等。

2.课程内容的多元立体化。

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理论、实践、科研体系。第一,理论体系建设方面,将理论和实务、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突出教学的实务性、针对性、前沿性,形成一套适应社会和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课程内容体系。第二,实践课程体系由校内、校外实践构成,通过开放实践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第三,科研体系由学术探讨、研究报告及其他各类学术活动组成,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创新研究和实习、论文阶段开展公共管理学科课题的深入研究。

3.实践教学的多元立体化。

依据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规律和要求,实践教学平台体系通常包括课程实践平台、专业实习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其中课程实践平台体现为各种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性实践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管理技能,教学重点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应用能力。专业实习平台则贯穿于专业学习过程中各种专业性实践活动,如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专业实习一般需要学校和实习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借助实习单位场地完成。社会实践平台,则体现为在学校的内部条件和外部资源相结合的各种综合性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科技文化活动等。

4.教学方法的多元立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减少空洞的理论说教,而代之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管理游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必要时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到社会实践中,从而使公共管理教学纵横结合、有声有色,最终形成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方法。

5.教学手段的多元立体化。

(1)多媒体教学。在公共管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选择和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学科网站教学。可以通过建设公共管理学科网站,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和多渠道沟通的平台,方便教师的学术研讨、教学交流,以及师生交流,等等。

(3)公共管理教学软件。公共管理学科教师可以借助公共管理教学软件,让学生开展模拟实战演习,增强对公共管理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公共管理讲座。可以聘请政府部门或公共机构中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不定期来学校做专题讲座,让学生及时获得来自社会前沿的新鲜的大量资讯和公共管理中的实践经验。

6.师资队伍的多元立体化。

一方面,要从制度着手,建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双资格证书”准入制度,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倡导教学科研一体化。另一方面,应选派教师去国外进修,到国内各级党政机关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这样既能提高理论水平,又能锻炼操作能力,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适应公共管理学科迅速发展的需要。

7.教学考评的多元立体化。

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成立专家组,通过分析调研,结合本校实际,对主要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学计划、具体内容的设计、实施的具体过程进行论证与督导,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价要素,并设定量化评定指标,使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体系,使该体系对公共管理学科教学质量进行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与调控。

公共管理学实践教学研究: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公共管理学科涉及到的专业非常广,比如说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多变的时代环境,这都给公共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学校开设公共管理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但简单的理论知识教学却使得为社会提供的人才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学生在进入社会时,不能适应现有的管理工作,而造成这样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实践训练。现代社会需要具有能力的人才,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除了先天能力外,更多的能力是通过实践来掌握认知和技能。在现有的公共管理学中,应当认识到实践活动是开发潜能和培养技能的重要方式。

二、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中课程体系的构建

为一提高公共管理学科的实用性,除了要保证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外,更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构建公共管理实践教学模式,首先需要进行公共管理学科的课程体系构建。

1.设置实践与理论并重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资源公共管理中涉及的学科较多,要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就必须合理开设课程。学生的核心课程包括公共关系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逻辑学,这些课程是学生的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让学生在刚进入大学初期就接触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存在较大的难度,所以学校应该合理安排课程,在开设专业课之前,安排学生进行经济学、哲学和社会学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内容可以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合理开设课程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实现课程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充足的理论指导。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在现有的公共管理教学中,多数是采取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所以在开展公共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是改进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讲解企业发展管理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收集不同的企业发展模式,并且对这些企业的发展管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也可以在有些过程中进行思考,用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实践与思考能力。

3.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及时更新学生视野公共管理不仅可以通过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获得能力,也可以通过专业讲座来学习其所需的知识。优秀的企业管理案例可以给学生很多启迪,所以在这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一定的优秀案例的讲解,并且让学生及时了解现有的社会发展动态。专业讲座方式实际上是对课程的延伸,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非常良好的方式。

三、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1.开展校企联合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良好的环境,即使学校可以通过教学为学生提供分析与应用能力,但要真正将这些能力转化为实践能力,就需要参与一定的活动来实现。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定期为企业输入一批优秀人才来进行公司公共管理,这样的管理是直接进入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学生面对实际工作的环境,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实践能力,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顺利。

2.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能力。公共管理需要及时了解现代社会变化,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很重要的学习就是了解现有的公共管理要求。现在应该加强学校与公共事企业部门的交流,让公共事业部门的管理人员来为学生讲解现阶段的管理要求,这样的方法可以及时更新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同时学校方面也可以定期培训教师,让教师进入事业和企业部门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这样,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让教师了解现有公共管理模式,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充足的实践培养能力。

3.改进学校考核方式。学生的成绩考核是检测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要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革以往的考试方式。将全部的理论知识考核转变为理论知识(50%),实践训练(50%),这样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考核可以让学生更加重视知识的应用,在进行实习过程中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就拥有良好的职业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新的时代对公共管理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公共管理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争取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

作者:罗莹 单位: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