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规教育论文

时间:2022-12-16 08:57:32 关键词: 幼儿 幼儿教育论文

摘要: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喜欢模仿、尝试,在这个时期养成的好习惯往往会叫人终身受益。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常把生活常规教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现状出发,进而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幼儿常规教育论文

幼儿常规教育论文: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现状分析

摘要: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喜欢模仿、尝试,在这个时期养成的好习惯往往会叫人终身受益。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常把生活常规教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现状出发,进而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教育理念

引言

幼儿时期作为成长的跟关键时期,良好的生活常规教育对幼儿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些幼儿园将常规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对待,违背了其真正的教育目的。因此,如何真正做好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现状

1. 教育目的方面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在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能够适应社会对其的一些挑战。当前,在生活常规教育指导中,教师仍多沿用“重教轻保”的教育方式,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教育。教师在实施幼儿常规教育的时候,应当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差异性,使幼儿实现更好的个体发展。

2. 指导方法方面

在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针对幼儿的习性确定了一部分教育方法,我们列举几个常用的生活常规教育方法有:(1)模拟法:幼儿通过教师的实际动作进行模仿性学习;(2)鼓励法:对幼儿进行赞许表扬法,树立其信心;(3)兴趣教育法:了解幼儿的兴趣特点,使其在洗漱和礼貌等方面得到进步;(4)个别教育法:幼儿具有差异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育。

3. 家长参与方面

在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中,需要家长的共同配合。比如见了老师或长辈要问好、饭前要洗手等常规的生活习惯,幼儿园应当与家长达成共识,从而通过共同监督来使幼儿实现这些基本的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当前,由于许多幼儿园的管理封闭,与家长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不利于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效果。

二、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教育目的不明确

生活常规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理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目的。教师往往把自己所认为的理所应当的安加在幼儿身上,这种教育方法束缚了幼儿的个性发展,阻碍了幼儿自主意识的形成。而且,教师总是以一个成年的教育者、管理者作为定位,跟幼儿之间呈现较大的等级差异,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2. 教育方法不合理

在多数幼儿园中,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过分强调学校的规章和教育原则,这种固有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幼儿兴趣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另外,为了方便管理,教师多采用强制性的约束手段,这种约束很多时候违背了幼儿的成长天性,幼儿难以实现快乐成长。

3. 家长参与不规律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家长配合的教育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目的。当前,一些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时过分强调幼儿的成绩也就是知识能力的发展,却忽略了基础的生活常规教育。这种盲目强调成绩的做法,不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使幼儿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加强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对策

1. 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

创造平等、科学、合理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能够切身参与到日常常规管理中。在生活常规教育中,教师一般都充当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进行活动。在经过一个阶段活动学习后,教师选出表现出色的幼儿赋予其“小老师”的权利,作为一种鼓励的同时,也是对幼儿的锻炼,和其他孩子的榜样示范,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2.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式之一。幼儿往往以简单的喜厌来对待事物,如果喜欢一个老师,就会对其教学要求认真听从。所以,教师和幼儿之间应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完成生活常规教育活动的目的。反之,若是幼儿对教师产生排斥和抵触,就会影响幼儿良好习得的养成。

3.重视情境导入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力差,所以理论性的教学模式几乎起不到作用,教师应该采用具体的、形象的教学方式,例如,借用拟人化的语言、利用小故事、游戏和儿歌等形式进行生活常规教育。

4.良好生活常规培养的有效途径

(1)榜样示范作要

幼儿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模仿性强,作为教师,其行为举止都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范本,幼儿通过多身边事物的观察,往往会一板一眼的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所以,教师一定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谈举止,起到好的榜样作用。

(2)设立科学的常规教育目标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成长规律,设立合理的生活常规教育目标,过大过空的目标,违背了儿童身心成长所能接受的程度,不仅难以实现,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成长。

(3)教育形式要活泼生动

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成长阶段,所以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多采用游戏、儿歌等有趣的教育方式,将生活常规教育贯穿其中,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得到快乐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4)鼓励与监督相结合

小班幼儿还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约束力,所以,在生活常规的养成中,需要教师的监督。对待幼儿的进步要及时进行鼓畋硌铮在平时要耐心进行引导。通过明确的表扬、监督,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5)教师与家长要紧密结合

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园和家庭合力培养的结果,所以,家长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幼儿日常规范的养成中,教师要和家长及时进行沟通交流,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与家长进行沟通,或者通过电访的方式跟家长就孩子生活常规的养成进行说明,请家长与幼儿园一起,为养成孩子自主性、独立性而努力。

四、结语

在小班幼儿常规教育中,幼儿是教育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家长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介于幼儿阶段发展的局限性,在常规教育中,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出发,采取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性,为幼儿创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成长环境,帮助其生活常规的养成,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幼儿常规教育论文:浅谈大班幼儿班级常规教育

【摘 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大班幼儿班级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幼儿大班教育者来说应该根据幼儿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同时对常规的班级管理应该进行探究,进而采取可行的策略,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幼儿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班幼儿;常规教育;策略

在当前幼儿实际教育中,幼儿教育在教育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幼儿教师自身存在较多的缺陷在,这样的情况在一定层次上严重制约了幼儿的综合发展,在教育内容上较为单一等都严重制约了幼儿的良好发展。本文将针对大班幼儿班级常规教育进行探讨。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中包含了较多的内容,在整体上可以称之为幼儿的“小社会”。在实际的班级管理活动中主要是围绕幼儿进行展开的,在大体上方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幼师运用自身专业方法进而帮助学生能够学习在生活中的一些技能,进而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在幼儿园内的生活以及学习等多种活动的良好运行。在幼儿实际教学中常规班级管理是重要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为幼儿的小学教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健全幼儿的人格,能够保证幼儿在今后生活中更快的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作为教育者应该加大在班级管理中的关注,进而才能更好的增强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大班班级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化管理

在当前一些幼儿园实际教育中在大体上都过于“小学化”,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幼儿园中经常会存在投资较少以及环境较差、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等层出不穷的问题。同时在一些幼儿园中私自开设相关的兴趣班,对于幼儿数量没有实行严格的控制,在幼儿期间读物上进行擅自发放,这样不规范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家长的不满,对幼儿园自身的教育质量也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家园教育不统一

在当前幼儿常规教育管理中,一些家长在幼儿教育上存在错误的认知观念,一些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内就能进行良好的教育,所以对幼儿自身的管理较少,久之就之,就会造成幼儿在自身的行为举止上缺乏严格化管理。众所周知,在幼儿实际教育中,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在实际教育中一些家长并没有注重在幼儿面前的言行举止,最终造成幼儿自身没有得到较好的成长。要想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作为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同时还应给予孩子较多的关注,真正了解幼儿内心所需,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幼儿园大班班级常规管理的措施

(一)进行规范办园

在大体上对于一些私立的幼儿园相关部门应该进行实施管理体制,同时还应明确一些相关部门的职能。同时对于一些幼儿园中的登记以及注册也应加大管理,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幼儿良好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来将可以将幼儿园中实行分类定级的管理,这样能够在大体上将等级与收费情况相协调,对于一些乡镇地区可以将一些闲置校舍开办幼儿园在,这样能够在整体上实现幼儿的教育需求。在对一些民营幼儿园在加强自身管理过程中应该鼓励积极办园,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幼儿教育质量,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家园合作

在幼儿班级常规教育中,作为教育者应该加强对幼儿的管理,同时家长也应给予幼儿较多的关注。在日常教学中家长应该参与到教育者的日常管理中,经常询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幼儿面前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给予幼儿较多的关注,在真正意义上让幼儿自身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今后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的形势下,要想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者和家长必须结合起来加强对幼儿的教育,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利用过渡音乐、儿歌等渗透教育

对于幼儿实际管理来说,良好的音乐能够利于幼儿之间的交往,反之,沉闷的音乐也会影响幼儿的心情。所以在幼儿实际生活中,教育者可以时常给幼儿播放一些愉悦的音乐,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愉悦幼儿的心情,还能在整体上避免幼儿一些违规行为。比如:早晨家长在送孩子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播放一些听音乐,这样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能够使学生拥有放松的心情。在具体活动结束后,可以适当的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而在午睡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播放一些宁静的摇篮曲,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幼儿在音乐在,聆听下进入梦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愉悦幼儿的心情,更加重要的是能够遏制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

(四)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规则

在幼儿具体实践过程中,在整体上都是由老师制定相关的规则,在大体上将教育者成为了常规中的支配者,幼儿在实际常规教育中]有较多的权利,只能是服从相关的义务。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幼儿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对幼儿综合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在新的形势下,作为教育者应该将传统中的“权威式”进而转变为“民主式”教育方式,在日常常规教育中应该观察在生活中产生的矛盾,接着针对这对矛盾老师应该和幼儿进行共同的探讨,在具体协商中制定一些规则。在制定过程中应该让幼儿充分说明自身的想法,把自己的意见和幼儿一起进行交流,这样的方式在制定出的规则中不仅能够符合幼儿自身的发展需求,在一定层次上还体现出民主性,在制定出来的规则中也利于幼儿接受。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幼儿园大班班级常规教育中,在总体上来讲是一件较为漫长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讲管理是否到位与幼儿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班级常规管理来说在大体上贯彻在幼儿的生活中,这就需要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作为教育者还应加强和家长的沟通,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杨颖芳(1987-),女,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族:汉,职称:幼教一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幼儿常规教育论文: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存在问题及改善对策的思考

摘要: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开展,不仅能够维持活动秩序以确保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而且对于保障幼儿安全与健康、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以传递基本生活技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阶段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故本文将就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改善对策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存在问题;改善对策

现在很多家庭是“四二一”的模式,幼儿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如果要让娇生惯养的幼儿刚入园就习得一些生活常规并非易事。幼儿教师在生活常规教育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循序渐进的指导幼儿。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另一番景象,例如“请小朋友排队喝水,要是谁把水洒到地上,那么今天就别想喝水了!”“吃饭快的小朋友,老师奖励小饼干,吃饭慢的小朋友,下午不能出去自由活动!”幼儿教师的语言里充满了训斥,这不禁让笔者思考,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是否必须在高压与强迫中进行?是否必须通过一定的处罚手段方能实现?是否必须以幼儿的驯服和个性丧失为代价?这些问题,非常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生活常规要求过于刻板化。笔者调查发现,不少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要求过细,有时对幼儿来讲甚至是一种严重的束缚。比如:喝水要一手拿杯子的柄部,另一只手托杯子底部,小步轻轻绕过其他小朋友,站到蓝色点子上;进餐时如果想添加饭菜要求幼儿举手示意,吃菜就做剪刀状,吃饭就握拳头,喝汤就举起一只手掌,等等。过于刻板化的生活常规要求不仅不能帮助幼儿接受常规,反而容易导致紧张情绪,也很难让幼儿从真正意义上去内化常规。

第二,生活常规的制定方式侧重于教师制定。调查显示,小班幼儿生活常规起码有80%以上是教师制定的,很少有幼儿参与,幼儿根本不理解常规,不知道为什么要排队、为什么不让说话。由于不理解常,所以幼儿只是在被动地按老师的要求去遵守,规则意识一点没有得到提升。教师的监督稍一松懈,幼儿就不自主地开始违反常规了。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教师不停“管”,幼儿不断“违规”的局面。

第三,生活常规教育的指导方法不合理。良好的生活常规指导应该从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给幼儿个性适当的自由,然而很多教师为了工作简单轻松而采取了不合理的指导方法。例如,催促是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的普遍现象,教师总在说“快点、快点!”“我倒数十个数,必须......”“音乐声一停,必须所有人都坐回座位”等等。小班幼儿还处于比较散漫的阶段,教师的催促使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难以接受,而教师又强迫他们必须接受,一旦违反便会招至训斥与批评。

二、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改善对策

1.幼儿园要学习《纲要》、《指南》的精髓,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常规

调研发现,幼儿园有很多生活常规是不符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比如,在集体活动的时间里不允许幼儿自己取水喝,更不允许幼儿吃东西,幼儿在饥渴或饥饿的状态下是不可能集中注意力的,思维和想象力也会受到影响。

为此,幼儿园应认真学习《纲要》、《指南》中有关生活常规教育的内容,针对小班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科学的生活常规要求。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具体要求不仅仅是为了维持班级良好秩序,更应该着眼于对今后幼儿成长有深远影响的,当有些生活常规超出了幼儿的能力范围,幼儿园不能仅仅为了便于管理而忽略了幼儿的需求。例如,冬季幼儿们穿的比较多,穿、脱衣服的时候很不方便,再加上幼儿本身对穿、脱衣的常规掌握的还不是很好,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不能只是一味的强调一致性。

2. 采用多元化的生活常规教育方法

在对小班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时,教师可以多采取积极且有趣味的方法,例如培养幼儿正确洗手时,为了让幼儿不把洗手的先后顺序搞错,幼儿园常有这样的儿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握握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这类儿歌很受幼儿的喜爱,他们跟着教师念几次就记住了,但教师还需反复训练,以免幼儿们过几天就忘记了。每次教学时,教师念上句,幼儿念下句,还配合动作,不但让幼儿们掌握了生活常规,还提高了积极性。

3.利用表扬和鼓励来激发幼儿习得生活常规的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时,要善于发现表现好的幼儿,真诚恰当地给予肯定。这样不仅有利于受表扬者习得生活常规,而且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其他的幼儿也会模仿受表扬者的行为,以期得到老师的表扬。当幼儿违反了常规时,如果教师严厉批评或恐吓威胁,幼儿可能会产生恐惧等负向行为,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教师应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多运用表扬、安慰、鼓励等方法,尽量不用批评、威胁等消极的方法,耐心地找出幼儿违反常规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切记一刀切。

4.创设家园共育的教育途径

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仅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争取到家庭的支持,实现家园共育。家园共育的途径很多,下面简单介绍两种:

第一,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册是家庭和幼儿园每日进行沟通的桥梁,幼儿园将幼儿在园的一日表现记录下来,并有针对性地提一些建议,家长由此可以了解到幼儿在园的情况,并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哪些环节表现的好,哪些能力还欠缺,从而主动配合老师进行家庭教育。家长也要在家园联系册上记录幼儿在家的表现,让幼儿教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让教师了解幼儿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每一个幼儿的培养方案。

第二,家访。教师要对刚入园的幼儿逐一进行家访工作,了解幼儿的家庭生活环境、幼儿的生特点、个性发展等。让家长填写幼儿调查问卷,多与幼儿沟通、做游戏,让幼儿对老师建立信任感,这样幼儿到了幼儿园才会配合老师的生活常规教育,教师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常规教育。

三、结语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所有工作都要以幼儿为主体,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本,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然而,生活常规教育在小班幼儿的实际操作中却发生了异化,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多是为了方便班级管理,而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发展。故本文笔者从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常规、采用多元化的生活常规教育方法、利用表扬和鼓励来激发幼儿习得生活常规的积极性、创设家园共育的教育途径等角度入手,就如何良好开展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幼儿常规教育论文: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教育下人文素养的培养探究

摘要: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都离不开教育,尤其是在幼儿时期,幼儿的启蒙教育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一日生活的教育问题将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幼儿未来的发展。因此,培养幼儿的人文素养要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对幼儿的活动进行培养。在本文中,将对如何培养幼儿一日生活常规以及探讨对于幼儿人文素养教育的方法等问题。掌握了这些问题,对于创建一个健康的现代幼儿教育的模式,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常规教育;人文素养;探究

1. 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而也对于幼儿人文素养问题的看法与建议也慢慢增加,培养幼儿的人文素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前程与发展。所谓人文素养,就是以善为本,培养人文素养能够让人拥有更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们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普及,更能够很好的发扬中国的文化,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更好的传承下去。因此,面对如此重要的普及问题,作为学前教育的老师与工作者要努力的谨慎的去探索,研究出培养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下的人文素养的方法。

2.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问题

现阶段,在幼儿的生活中,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说到常规教育,一般都体现在幼儿对于适应集体与自己独立生活的部分,拥有良好的习惯与教育,培养健康的人文素养,对于幼儿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规范的作用,让他们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健康健全的人格,这其中有幼儿自身的部分。在一日生活教育中,教师与家庭互相支持互相影响,一起关心孩子的成长与未来,更好的更健康的促进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培养真正的人才的目的。当然也离不开幼儿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教育,两者兼具才能让幼儿更加健康与快乐的成长。

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它的好与坏关系着幼儿的健康成长问题,所以幼儿的常规教育不可忽视,并且,加强幼儿的生活常规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规律,也能提高他们的独立性,作为幼儿教师也应该从各个环节出发,多归纳多探索的去总结幼儿的生活规律,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帮助幼儿建立一日生活常规教育,让幼儿能更加健康的,快乐的成长与发展。

3. 人文素养教育采取的方法

3.1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的方法是指通过对幼儿的品德与正确的行为进行表扬与肯定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实施能够使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更加巩固,当然,不同的幼儿心理特点不相同,这需要教师结合不同的幼儿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幼儿的行为与表现进行表扬与夸赞。通常,父母与老师总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好榜样,父母的行为与老师的行为都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素养与行为,所以教师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老师的好作风好习惯可以很好的激励幼儿,以便于他们养成正确的观念,培养出他们的正能量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3.2 故事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在幼儿的教育中,是很有必要的,这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与身体的特性来进行,这样,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故事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使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树立榜样,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因为孩子处在好奇心强的阶段,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来对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进行教育,最终得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可以让幼儿在诗词中,学习古人的优秀品德与良好的作风,可以在故事中为孩子们传播一些身边的小事,让他们懂得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秀品德,也可以由教师带领让幼儿们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幼儿从角色中去体会故事的内涵,这种方法也能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社会品德,从而提高幼儿的人文素养。

3.3 培养观察能力

幼儿的探索能力是很强的,他们喜欢用各种感官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这一切对他们都是新鲜与奇特的,因此,在培养人文素养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是一个很特别的体验,可以走进大自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去体验与发现大自然的奥秘,观察树木与花草,美丽的植物一定会吸引孩子的眼球,让孩子们自己去种下一粒种子,然后慢慢观察它们生根发芽。观察小动物也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很好的方法,孩子们对动物都是很喜爱的,可以利用孩子这样的特点让他们去了解小动物,如小鱼在水里游,蚂蚁搬家等等,让幼儿更好的与动物友好相处。下雨天总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所以观察自然现象也是很重要一种方式,多问孩子如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这样的问题能给孩子带来不寻常的乐趣。

3.4 行为的巩固

通过对幼儿的日常行为的评价,让幼儿在常规教育的人文素养的形成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教师可以采用小礼物的方法对表现良好的孩子进行激励,这样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们不断地去努力去创造,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能让幼儿的自豪情感油然而生,从而不断地进步。所以正确的行为才是良好人文素养的体现,在教师让幼儿学习知识的同时,在巩固行为中,教师要全面的对待孩子的进步与提高,对孩子的优秀表现要表扬,不能因为他们的一点缺点就妄下定论,这样有效的避免使孩子的心理受到不好的影响,通常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会采用五角星或者小红花的形式对表现优异的孩子进行鼓励,这样有代表性的评价方式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种方式也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在规范幼儿的日常习惯过程中,让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达到最终教育的目的,生活常规教育不仅促进孩子的学习也能提高他们自我独立的能力,并且养成良好的品德。总而言之,培养幼儿人文素养是当前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课题之一,这需要在教育中不断努力与实践,让幼儿的人文教育素养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科学的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教育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幼儿成长中最合理的成长途径,有利于幼儿的心理与身体的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促进幼儿的完整的思想品德与行为。

幼儿常规教育论文:浅谈常规教育在幼儿园工作中的作用

摘 要:常规教育是幼儿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阶段,良好常规教育可以使孩子们生活有序,心情愉快,使教师带班轻松自如,得心应手。本文从七个方面对常规教育在幼儿园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师;一日常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个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各项活动的基本功。幼儿园教育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品质大都是在幼儿园生活中养成与培养起来的。所以说幼儿园必须抓住幼儿的一日常规活动,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

所谓;“常规”就是幼儿每日生活中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以及怎样做,它包括幼儿和教师两方面的行为规范,常规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逐渐的从他律向自律发展到自我管理。常规教育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好呢?入园的第一天。经验证明孩子们离开家庭进入陌生的环境往往感到不知所措,这时告诉他们,做什么,怎样做,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并且第一次的印象会成为良好习惯的开端。

怎样才能使常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一、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利用游戏,故事和情景等教学形式,让孩子有初步的规则意识,知道每个游戏活动都有规则要求,我们要遵守它。

二、寓常规教育于各项活动过程中,循序渐进,如;走路文明,姿势自然,不抢先,不推撞,不乱扔玩具,室内不奔跑,说话有礼貌,与人交谈看着对方,注意倾听,积极应答,不大声叫喊等。

三、幼儿的行为要做到一致性和一贯性。

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班上的几位老师要步调一致,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对班上的常规教育做到及时沟通,要求一致,持之以恒,使孩子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如;采用口令或琴声让孩子懂得什么样口令或琴声是做什么的。如,老师把食指放在嘴唇上同时发出轻声的(嘘)就表示不能大声讲话了,弹奏曲子;1.3.5(起来了)5.3.1是(坐好了)。小班幼儿可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利用各种小动物进行引导学习,如;走路可学小花猫,轻轻走,喵喵喵,吃饭要像小老虎不挑食,不玩耍,饭粒不能掉地上,每粒粮食要爱惜等。通过长期的练习幼儿自然就形成了习惯,一个模仿动作,一手势,一小段曲子就可以让他们安静下来,为接下来的教育教学活动打下了基础。

四、教师要善于主持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主持活动,寓教于乐,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采用多媒体+游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动静交替,按照教学和游戏规则去做,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教学目的。

五、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在建立常规过程中,对规则的解释应立足于集体生活秩序的需要,切勿从“听话”“做好娃娃”等目标出发来要求幼儿遵守规则,实施规则时教师的语句要明确简练,语气要坚定,不需要多说理,如;小朋友请快来坐下,大家都在等你,请安静,不要打扰别人等。

六、利用区角进行常规练习,游戏初期让幼儿了解各个区角的玩法和游戏规则,要让他们知道怎样进入区角,怎样玩,进每个区角都有规则示意图,要严格按照示意图上要求去做,不能一哄都挤到一个区角去。如:图书角,进几个人,进去以后要怎么做。知道进入图书角要自觉遵守规则,不能大声讲话,要爱护图书,看完图书要把图书放在原来的位置。

建构区,不能故意破坏其他小朋友搭建的东西,互相配合,发挥想像,合作完成、培养创新意、规则意识及合作意识。

娃娃家,知道玩具不能乱扔,小孩睡着了不能大声说话,整理好娃娃家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段时间后孩子们逐渐由他律到自我管理,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

七、幼儿习惯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幼儿主体地位,将游戏精神融入到教学、生活中。以游戏教学为基础,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能够更好的生活与生存,这需要教师正确的约束与引导,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如果在此阶段可以养成较为健康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那么幼儿的发展将会受到良好影响。

八、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生活经验,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常规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幼儿常规教育论文:幼儿常规教育研究

摘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常规教育指的是根据教育的最低要求来对幼儿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是最基本的,也是要求最低的,同时,这种教育更加有利于幼儿的成长,更加有利于达到教育对于幼儿的目标。

关键词:纪律 幼儿的教育 常规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现代化,家长和国家对于教育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也对教育方式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所以强调幼儿教育要常化是因为当下的教育比较苛刻,因此在儿童进入义务教育小学和中学的阶段之前,应该让幼儿园的学生相对的更多的自由。常规教育不仅顺应时代要求,也是由幼儿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决定的,幼儿很多方面还处在开发阶段,多高的教育目标对于幼儿是无法实现的。在幼儿的常规教育实施过程中证明,儿童生活常规的确立确实极大地提高了儿童的生活质量,但教师却时常感觉到矛盾和迷茫。因为关于“常规”二字的尺度是难以把握的,如果过分常规,可能无法达到教育对于幼儿的最基本的最低的要求,相反的,如果没有做到常规的话,对于刚刚进入学校的幼儿来说未免泰国苛刻。这让我们不得不对常规教育的价值合理性进行重新审思, 让我们去寻找幼儿园常规教育细微处的标记及含义。本篇文章就幼儿的常规教育做了详细的研究,为幼儿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时能够更好地把握“常规”二字的尺度,更好的发挥常规教育的优势,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做贡献。

一、注意班级规则的合理性和尺度

很多幼儿的教师为了方便管理,在班级里制定了许多多余的规则,并且还制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学生们是不敢违背教师制定的规则的。在教室里学生们谨言慎行,但是,其实一些多余的和不必要的规则是没有必要制定,这样的规则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幼儿学生的天性和自由。比如说一些义务教育阶段班级规则“不能在教室里讲话”“不能在教室里吃东西”等等,对于还没有进入义务教育的幼儿学生来说这些规则太过于苛刻,因此,教师在制定班级规则时一定要注意合理性和尺度,制定的规则能够对学生起到最基本的约束作用就可以了,不能用规则去压抑学生的天性和自由。

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

人是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的,并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良好的氛围和良好的习惯是有利于幼儿的。教师在班级物品放置的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其教育性。如在美术活动时, 教师可在每张桌子上放一只空的小篓子, 让幼儿把废纸放在蒌中,这样乱丢废纸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幼儿在进行自主游戏或其他活动时, 也会自觉地把垃圾放入一旁的废纸篓中。在每个活动区的入口处贴上各自的标记( 如脚印、 头像等) , 可以有效地控制各活动区的人数, 避免活动区人数过多而引起种种纠纷。每天放学前, 教师和幼儿一起整理教室, 把无用的东西统统丢掉, 把有用的东西分门别类地放在固定位置上, 以便第二天能够顺利开展活动。物品有明确的、 标准的位置, 这样对教师和幼儿来说存取各种物品就是一件轻松的事, 遵守班级规则自然也就成了大家的一种习惯。幼儿的很多行为和习惯品质都尚在形成的过程中,因此这个过程中教师乐意带领着学生们养成一些有利于幼儿以后发展的良好的习惯。

三、榜样在幼儿常规教育中的作用

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 他们不仅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幼儿的教育中必须要找出生活中可以学习到的榜样。例如,教师可以和幼儿家长进行沟通,让幼儿家长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让幼儿在家也能够受到父母作为榜样的带领和熏陶。教师还可以寻找幼儿身边的榜样,比如说,在班级里建立一个优秀幼儿学生的展览板,“道德之星”“劳动之星”等等,让幼儿受到同龄小伙伴的鼓励,向他们的行为学习,向他们靠拢,成为一个具有优良品质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作用,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因此,幼儿学生模仿教师平时言行举止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要求教师自己要注意自己在幼儿学生心中的形象和榜样作用。

四、帮助学生树立自律的意识

虽然教师不应该制定一系列苛刻的规则压抑幼儿天性,但是班级还是需要管理的。教师就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律的方式加强管理。幼儿的自律性是比较差的,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低,因此,因此教师要多加帮助。例如给学生平时就灌输一些自律的知识。要注意,这些对于纪律的遵守是学生由内心自发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就耐心的教导学生,当一个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时,教师最应该做的不是惩罚而是讲道理,要告诉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这么做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例如,一个学生欺负了另外一个学生,你就可以告诉他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换位思考,如果是他自己被欺负了他会不会觉得委屈,告诉他以后不能再这么做了。在长期的习惯之后,学生会明白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也会开始自律。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幼儿的常规教育研究路漫漫兮,还需要更多的探究。

(作者单位:吉林省龙井市亚松一小幼儿园)

幼儿常规教育论文:关于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摘 要】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包括智力启发,思维、行为模式培养,道德以及个人品质塑造等多个方面,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的培养,从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 常规教育 研究

幼儿阶段的孩子身心都处于启蒙时期,因此幼儿园常规教育通常包含生活和学习两个方面,即以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和学习为例,幼儿园常规教育一般包括一天生活制度的安排,以及幼儿各项行为能力以及思维模式的启发和培养,让幼儿在思维模式形成之初就开始建立社会性思维,从而为将来一步步接触社会、融入群体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智力启发、心理培养以及身体塑造三管齐下,从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好根源上的准备。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现阶段的幼儿园教育还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班级常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行为方面的教育,而缺少思维意识的培养;习惯于批评、斥责而忽略鼓励和沟通等等,这些都容易导致幼儿思维以及行为方面出现偏差,因此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在幼儿园常规教学过程中做好幼儿思维、行为等方面的塑造工作。

一、教师加强自我修养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论是社会人还是幼儿园教师本身对于幼儿教师的职业重要性认识都存在偏差。确实幼儿园阶段由于孩子们的身心发育非常不成熟,所以相对于知识传输来说,更倾向于思维的培育和行为模式的养成。但在社会大众的认知中一般教师的作用就是理论知识的传输,所以大部分社会人甚至是幼儿园教师自己都容易陷入“幼儿教育很简单”的认知误区,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究,进而导致教学模式墨守成规,教学效果惨不忍睹。所以要想做好幼儿常规教学,教师要从自身入手,不断提高自己,这样才能为幼儿思维和智力方面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从道德培育方面来说,幼儿园教师不论是在思维还是日常行为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并且不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做到一以贯之。因为人的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的产物,这些在言行间也会不知不觉的散发出来,而幼儿园时期相对于小学、初中等具备一定社会意识和思维的学生来说,幼儿在智力和思维方面等同于一张白纸,并且因为没有既有经验的限制,反而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和认知吸收能力要更强,所以教师的行为直接决定了学生思维这张纸上的色彩和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过硬的素养和积极向上的思维,这样才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要求,从而在和孩子们的交往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思维和行为。

其次,从智力激发和知识传输方面来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虽然幼儿园时期不需要孩子们学习太多的专业性知识,但对于常识性的知识内容有较高的要求,因为这关系到孩子们未来进入系统性教育阶段时知识的学习能力基础牢固与否。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两方面的努力:第一要不断研究提高知识的传输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尤其是实现让学生在日常玩乐中进行知识潜移默化的吸收;第二是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自我知识素养的提高,从而在日常教学、游戏甚至是师生交流过程中通过言语、动作将部分内容在不知不觉中灌输给幼儿,从而帮助幼儿建立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为进入小学阶段打好基础。

二、行为教育和意识培养两手抓

学校建立的作用就是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而何为人才,俗话说“先成人,后成才”,只有先具备健全的人格、完善的思维体系,才能在后期知识灌输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造福社会,而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让幼儿“先成人”。上文中提到幼儿时期的孩子的思维和行为都处于懵懂时期,任何行为、思维方式都未建立,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行为教育和意识培养两手抓,让幼儿成长为人格和道德素养合格的人,然后为以后小学到大学乃至进入社会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打好基础。

首先,在意识培养方面,教师要做到沟通交流为主。对于幼儿来说爱玩、淘气是天性,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了规范幼儿,会习惯于采用命令的方式来规范幼儿的行为,例如对于班级制定的规范和纪律仅仅是采取告知的方式传达给孩子们,而不是将其中缘由解释给孩子们听,这就容易导致孩子们意识上的不知其所以然,思维上分不清允许和不允许之间的界限,进而在行为上出现很多教师所说的“顽劣”现象。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孩子们制定的规矩,更要让孩子们从思维上理解纪律、形成规则意识,这样才能让孩子们从思维根本上具备明白是非的能力,了解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所在,从而更好地指导自身行为。

其次,在行为教育方面,教师要做好榜样的力量。一方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例子直接进行讲解,通过课堂小情境的演绎以及行为示范,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直观的了解行为方面的部分对错是非;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教师在日常教W中的一言一行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文中提到幼儿阶段的孩子具备很强的模仿能力,而幼儿主要模仿对象就是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而给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标杆。

三、鼓励诱导作为主要教学手段

对于幼儿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并且心智发展不足,日常行为容易受到直觉的支配,这就导致幼儿不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更容易犯错,但此时期的孩子几乎不具备抗压、抗打击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取鼓励和诱导为主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日常思维塑造和行为指引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幼儿鼓励,因为幼儿教育阶段的孩子对教师依赖性大,也就更加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的鼓励也就成为幼儿学习和进步的最大动力,所以我们要关注幼儿行为方面表现出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从而激发幼儿不断努力、上进的动力。

其次,幼儿阶段的孩子在思维行为方面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对于教师来说,在教育过程中不能依靠斥责和批评,而是要通过诱导的方式进行纠正,尤其是要以平等的姿态进行问题的剖析、正确行为的示范等,这样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伤害幼儿脆弱的自尊心和刚刚开始建立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还能避免激发幼儿的叛逆心理,造成更严重的错误。

总之,以上我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对于幼儿园常规教学形成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其他教师的日常教学有所启发。

幼儿常规教育论文:浅议幼儿园常规教育

中国浩瀚五千年文化之中,自古就有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之说。“规矩”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就是指规和矩两种工具,后来“规”和“矩”合成一个新词“规矩”,常用来比喻一定的法则、标准、规范或习惯。“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法则、标准、规范和习惯,否则就不会成功。借着这一俗语,我们今天所要谈论的内容就是有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常规问题。

常规教育对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稳定的情绪培养,使孩子学会适应幼儿园生活和初步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在独立生活的过程中经教师指导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我个人认为,幼儿园教育常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划定范围:第一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第二则是教育教学常规。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幼儿园生活常规依我个人之见可以这样概括或定义:幼儿在入园后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规范进行的生活准则。我觉得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所必须遵守的常规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三条:

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这一工作规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生活常规教育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我觉得生活常规的培养的重要意义应该突破理论而上升到实践。只有在遵守了一切符合标准或规定的生活准则外,我们才有可能将幼儿园教育提升到一个学习教育的层面,所有的除生活教育外的教育才有实现的可能性。试想,如果一个人连与本身息息相关的准则都不能够遵守,那么这样一个“人”是否还是一个具备健全人格的人?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我觉得一个人的性格培养与一个人的生活规则是密不可分的。

小班幼儿正处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重合的交叉时期。孩子在刚入园的时候角色就已经开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他们从原本家庭的个体转化到了组成幼儿园教育的集体,这样的改变初期孩子显然会觉得不习惯,不自在甚至难以很好完成角色转换,因为在脱离了熟悉的家长照顾后的独立生活使他们一下子不能适应。而这一时期教师的形象就变得异常高大。教师亲切的问候和善意的微笑都能让孩子重新产生一种安全感。自然这种安全感的产生不同于家庭。现在的家庭给予孩子的往往是听之任之,往往就是父母包办一切,孩子不必担心起床衣服没人穿,吃饭没人喂的问题。而在幼儿园中则不同。虽然有保育人员和老师,但2个老师和一位保育员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位孩子,那么一些生活上的必须就必然会落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而在处理生活问题或者进行生活活动的时候,生活常规也就随之需要遵守了。

幼儿园生活常规的培养,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贯彻实施

第一,人园。一天之计在于晨,孩子在入园时候的情绪会影响到他一天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情绪。积极向上的情绪势必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孩子入园的时候,我会规定孩子必须微笑着向老师问好。而这时老师也必须回以孩子微笑,并亲切地迎接:××小朋友早。通过师幼间的互相问好,不仅培养了孩子团结友爱、懂礼貌、讲文明的良好品德习惯,提供了孩子锻炼语言表达的机会,同时也为养成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为孩子一天积极向上的情绪打下了基础。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让孩子在踏入幼儿园的那一刻就从礼貌的角度去遵守幼儿园的生活常规的开端。

第二,如厕、漱洗。小孩子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自觉性很差,随时需要有人在旁边指导和提醒,而幼儿园生活常规可能与家庭生活常规会有不同之处。首先孩子在如厕的时候就需要排好队,而不是一窝蜂地跑进厕所。在如厕的时候要做到不推不挤,文明礼让。在漱洗的时候要按次序认真把手洗干净,洗手的时候水龙头不要开太大,不玩水,不和其他孩子打闹。洗完手以后要用小毛巾把手上的水擦干等等。逐步养成孩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并在饭前便后洗手这一小小的行为习惯中贯彻节约的优良传统。

第三,进餐。安静进餐,不挑食不浪费,把骨头和泼出的饭放到中间的盆子里,吃好饭以后要漱口擦嘴。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大人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陌生的,因为毕竟有些家庭不会做到面面俱到。安静进餐、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最关注的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就要兼顾知识和健康的双赢。

第四,午睡。可能有些人会提出这一的疑问,睡觉就睡觉,哪有那么多的规定。是的,睡觉我们不能具体规定孩子应该以怎样的姿势来睡,但是在睡前我们却需要做好一切常规工作。比如孩子脱下的鞋子要对齐摆放整齐,衣服和裤子要基本折叠一下放在床尾。这些虽然都只是小小的事情,可是大文章往往是从小事中显现的。

第五,离园。如果说入园是一天良好情w的开端,那么离园则是良好情绪的延续。离园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手段。孩子在接受了一天的幼儿园教育之后,又重新回到父母的怀抱,回到了以个体为单位的家庭,这时候孩子比较容易忘记应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和家长沟通,让他们帮助老师在家延续幼儿园的教育,有些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动手,这样才不至于在孩子回到家以后让老师一天在幼儿园对孩子实施的教育功亏一篑。

幼儿园常规除了有关于生活以外,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就是教育常规。一个班的教育常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所以,教育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以我个人之见,教育常规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培养:

第一,晨间锻炼的常规培养。如果说集体活动是培养孩子集体意识的充分体现,那么分散活动则是孩子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无论是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都应该遵守规则,不遵守规则的活动则没有自由可言。首先,孩子在排队进入活动场地的时候我就要求他们要保持安静。在自主选择玩具或者活动项目的时候要懂得谦让和有序,活动结束应该把器具归回原处等等。

第二,坐姿的培养。这一点我认为是教育常规培养的重中之重。正确的坐姿在无形中会集中孩子上课的注意力。人坐端正了,注意力也就被拉回了课堂。而从长远方面考虑,一个人的坐姿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孩子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不正确的坐姿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外貌。所以在平时画画,上课或者进行一些需要坐着活动的时候我都会很注意无形之中就给孩子灌输坐坐好的观念。时间久了,这种观念自然而然就深入到孩子的心中去了。

第三,操作活动中的常规培养。操作活动中常规的好坏不仅直接反映着一个班常规教育的成效,而且较好的操作常规往往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操作前对孩子提出本次活动的要求,在操作结束后孩子马上放掉手里的操作材料而把注意力放到教师的身上,这样借助操作材料而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不仅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也容易将孩子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反之,如果没有很好的操作常规,孩子一节课的注意力全都放到了操作材料上而完全忽视了教师所教授内容的话,那么这样通过借助操作材料而预想所要达到的效果和现实达到的成效就背道而驰了。所以,操作常规一定要培养好,并且要放在一定的高度来培养。

以上仅是我对幼儿园常规训练浅显的见解。

幼儿常规教育论文:音乐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的运用

摘 要: 音乐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中,老师需要遵循《纲要》的幼儿发展规律和预设目标,创造让幼儿积极和愉快参加各类活动的音乐环境,也可借助音乐的作用使幼儿良好常规的培养更加高效,音乐和常规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 幼儿教育 音乐 常规教育 教学运用

3―6岁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中,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教育就很重要。因此,当了解到把音乐融入对幼儿的常规教育中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时,我更加重视在幼儿一日教学活动中用音乐辅助培养幼儿的常规。一般我们可以将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内容划分为生活常规、游戏常规、学习常规三部分,教师针对这三部分分别用不同的音乐建立幼儿的常规意识,并引导他们自主遵守幼儿园的一日常规。

一、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

生活常规是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基本能力,确保幼儿健康成长而制定的幼儿园生活各环节的基本规则与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那么,哪些生活常规可以借助音乐使教育事半功倍呢?

从小班开始,就要严格按照一日活动作息安排表对幼儿进行上下学、餐点和午睡等长期的训练,让孩子学会互相分享、谦让,不争也不抢。每天早上宝贝们伴随着活泼、飞扬的音乐声踏进幼儿园的大门,代表着他们的心情跟这个音乐一样从自由、活泼的状态开始。当孩子处于就餐状态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舒缓、轻柔的音乐,一方面烘托出安静、有序的氛围,另一方面是在用音乐提醒发出声音的幼儿接下来要专心吃饭。在午睡室,不是所有幼儿从一开始就能躺在床上就马上睡着的,有的往往喜欢在床上动来动去,安静、舒缓的音乐能让人放松心情,进而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如有的幼儿坚持不肯躺在床上,一直哭闹不停,就可以在他的耳边放摇篮曲,慢慢地他就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愉快地入睡。

二、建立良好的游戏常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更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跳跃、自由的音乐能在一开场就吸引幼儿关注当下的游戏内容,从而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一般来说,青年教师的教育经验比较浅薄,常常会在前期的游戏指导中喜欢用一些生硬的话语介绍游戏内容,这样孩子们的兴趣不是很浓厚,也不明白老师重点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当他们开始游戏时,场面就会很混乱,最后的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应该学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找到幼儿感兴趣且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指导幼儿的游戏。比如:有一次介绍娃娃家妈妈炒菜的任务,教师就播放了刀切在菜板上、铲子碰撞炒锅发出的音乐声,伴随生动逼真的音乐声,孩子对自己切菜、炒菜的兴趣提高了,愿意自己尝试切菜、炒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成功地将机械重复的无声动作变成了一个有趣的厨房表演。再如:教师对点评过渡的环节把握不好,孩子们结束游戏安静下来的速度也不一样,有人速度快,有人速度慢,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等待。最后带先聚集的孩子做会儿音乐律动,用音乐减少等待时间。总之,教师为一定的游戏情景配上合适的音乐能够让幼儿更好地融入游戏的情景中,激发幼儿继续游戏的兴趣,进而实现一定的游戏目标。如: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遇到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学习轮流按顺序游戏;不经过别人允许,不插手别人的游戏;爱护玩具,能按照要求有序地收放玩具材料等。

三、建立良好的学习常规

集体活动常规主要体现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技能的必备因素,因此,教师应要求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组织集体活动时,需要幼儿按照一定的要求遵守集体活动规则,让他们明白自己不能打扰其他人的学习活动。

在集体的学习活动中,首先要让幼儿顺应集体里的指令,明白自己在当下应该做什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用音乐指令代替口语指令。比如:为排队行进、变换座椅位置设计了不同的音乐旋律,排队用13231323,搬小椅子用135565,有了钢琴的弹奏让幼儿对这些旋律从陌生到熟悉,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最后达到习惯成自然。这样,再也不用老师在旁边一个个提醒要如何做,孩子们自己通过倾听使身体自然地对不同的音乐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

其次,幼儿学习的时效性也是很重要的。根据《纲要》的要求,需要培养幼儿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好习惯并提高完成任务的质量,这就意味着要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不浪费时间、不分心拖延。因此,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在绘画、摆弄等操作时间播放不同时长的音乐,当音乐渐弱,孩子们也会知道自己学习的时间不多了,还规定在音乐结束的时候不管他们有没有完成作品都要整理好学具。在后期的学习活动中,可以尝试慢慢缩短音乐的时长,以此提高他们的做事效率。

长此以往,随着音乐在不同学习活动中的运用,新教师对幼儿园常规的培养越来越得心应手。在音乐的帮助下减轻了许多教育压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提高了音乐欣赏水平,对更多的音乐产生感知的兴趣,而且当他们将音乐作为学习活动开始和结束的信号时,教师的口头提醒和肢体干预减少了,给予了幼儿更多自我管理的机会。

音乐对幼儿园常规的培养往往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在常规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与音乐完美地结合。“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喜欢音乐”,而且不同性质的音乐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只要它对生活常规、游戏常规和学习常规的培养有促进作用,那么,该条件下所被选择的音乐就是成功的。当然,音乐是千变万化的,想要找到适合的音乐教育法,要靠教师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继续努力钻研。

幼儿常规教育论文:幼儿园常规教育现状及对策

现在很多老师感觉最累的其实不是教育工作,而是处理孩子的常规问题。有的孩子听不明白老师的要求;有的孩子听明白了但就是不遵守;有的孩子经常影响别的孩子,一天下来特别累,因为要不断地说、不断地喊,嗓子经常是沙哑的。如何才能使老师的工作可以相对轻松一点呢?这就需要老师建立良好的常规,这是有效教育的基础。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园保教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标准、法则或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没有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将给其未来发展造成障碍,还给别人带来诸多困扰。只有建立常规意识后,孩子才能在学校好好学习,以后才能好好融入社会。

1.对幼儿的意义。

来到幼儿园,孩子脱离家庭在幼儿园需要学会自理和独立,没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帮忙喂饭和穿衣穿袜,没有专宠的他们需要和同伴相互礼让和合作,不能随心所欲地做事情,因此,幼儿园常规不仅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控能力、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还能让幼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此外,幼儿园一日常规和正常生活作息让幼儿体验到秩序感和安全感。因此,幼儿园常规既包含科学的生活常规,又包含交往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社会行为规则。这里面至少包含教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三层意思,而这恰恰是一个人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素质,也是社会对每一个公民乃至未来人才的最基本素质要求。

2.对老师的意义。

幼儿园常规的存在,对幼儿和教师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常规贯穿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可以说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师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一项内容。常规就是幼儿教师顺利开展各项活动的地基,常规没建立好,活动目标就难以实现。良好的常规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和维护正常的保教秩序,这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需要,是幼儿自身安全的需要。因为只有在安全、和谐、有秩序的环境中,教师才能轻松愉快地工作,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幼儿对班级规则的遵从,不仅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对初步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认同与内化,还直接影响幼儿集体教育秩序的维护,保证机体活动和谐有序。

二、幼儿园常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有时候不管老师如何努力建立常规,还是有一些孩子不遵守规则。老师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找出原因有效解决,孩子不遵守规则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

1.要求超出孩子的能力。

有时老师安排的事情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如要求一个小班的孩子独立收拾一大筐玩具,而小班的孩子根本没有这个能力,于是做了一回就失去耐心。

2.孩子情绪不好。

有时候孩子身体不舒服、没睡好、没吃好,甚至因为什么事情心情不好,所以不想做。老师要根据孩子平时的状况进行判断,如果孩子平时都很守规则,今天突然不同,就让他到旁边休息并问问他这样的原因,别给孩子太多压力。

3.孩子在家已经形成不良习惯。

有的孩子随地扔垃圾,因为在家里家人也是随地乱扔垃圾的。还有的孩子会告诉我某某某说了什么脏话,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告诉孩子他是我们班级的一员,要按照这个班级的规则去做,一些不好的行为不能做,争取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孩子,通过这种思维让孩子对社会的不良现象产生免疫能力。

4.孩子想引起老师的注意。

有些孩子不管怎样惩罚他,都改不了坏习惯,其实因为孩子就想老师关注他,对他来说,老师的惩罚也是一种关注。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男孩子,很调皮,父母工作很忙也没时间管他,有的时候当小朋友都在安静地画画时,他却在扔蜡笔引起你的注意,小朋友都在睡觉的时候,他会发出声音引起你的注意等,有时我会采用冷处理,不理睬他,等一会他看你没反应,也就不那么做了,教育他时我采用了用正确的方法取代错误的方法。同时当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时,老师立即反应,就像我们班这个孩子我告诉他睡觉的时候把眼睛闭起来、身体不动,过一会儿就睡着了,我对他睡觉这件事情进行了肯定和表扬,并希望他以后睡觉的时候也能这么做,他答应了我,让孩子知道做对了老师才会关注他,慢慢孩子就会改正过来。

三、幼儿园常规建立的措施

1.老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很容易被孩子模仿。有家长告诉我他家孩子在家将一排娃娃放在沙发上,然后自己当老师,模仿老师在学校的样子。孩子的年龄小,对事物的好坏分辨能力较差,老师就像这个小社会的领头羊,老师的态度决定了所有人的态度,所以,教师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将一些好的习惯和正面的东西呈现给孩子,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严谨有序。

2.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建立常规。

小班孩子都比较听话,教师要提出规则,如饭前要洗手,睡时要安静等。对小班孩子提出的要求应简单易行,在活动中不断提醒孩子。大班孩子常常是了解了常规,却为了表现自己,故意跟老师反着做,跟老师捣蛋、对抗。对于这些高幼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抽象思维的萌芽时期,老师要教育孩子规则背后的意义是“尊重”、是“公平”。尊重是有些事情你不喜欢做也得做,公平是有些事情你不同意也得全力支持,而判断的基本原则是“会不会影响别人”。小班以老师管理为主,到中班老师和孩子共管,最后就是大班以孩子管理为主,让孩子将常规内化,这样老师的工作就可以相对轻松一点。

3.采用激励法建立常规。

孩子都喜欢被表扬,并且具有一定的荣誉感,比如午睡前让小朋友把椅子翻到桌子上,很多人是将小椅子“砸”到桌上,可以请小朋友比比哪一组翻椅子的声音最轻;午睡时让幼儿比比看谁先睡着。

总之,要建立好的班级常规要从教师开始,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多与孩子交流感情,有了感情基础,就为建立常规打好了基础。

幼儿常规教育论文:一日常规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摘 要: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建立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的常规教育对孩子日后成长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学校的幼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建立一系列完善的一日常规体系,促使孩子健康良好地生活与学习。

关键词:一日常规;幼儿;教育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孩子的自我独立生活能力,并辅之以一些智力开发教育,但主要还是以生活常规教育为主。

一、一日常规的重要性

孩子的幼儿时期就犹如一张白纸,对世界还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因此,幼儿教育极其重要,因为这时候所灌输给孩子的理念就是孩子对世界最初的认识,往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幼儿阶段,为了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园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一日常规习惯,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一日常规的意义

1.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长辈都极度溺爱自己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孩子过度照顾,以至于使这些孩子一直没有机会学会自理。幼儿园相当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桥梁,使那些不能自己独立生活的孩子学会自理,这样幼儿才能够面对接下来的成长。

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不止是使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还需要教会孩子如何更加合理、更加健康地生活。生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日后的成长,通过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教育能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友好相处

一日常规教育能够更好地拉近教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想要取得教育成效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在增加对学生的了解的情况下,教师也在慢慢积累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孩子离开家进入幼儿园,告别父母开始群体性的生活,那么老师就成了学生在幼儿园的父母,不管是学业上的教导还是生活上的指导,幼儿园老师一直就充当着父母的角色,所以学生对老师会产生依赖的情感,久而久之,学生与老师之间就会形成良好的相处模式。

3.培养孩子的纪律意识

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就意味着进入了集体生活,只要是在一个集体中进行生活就必须遵守集体的规则,这也是进行一日常规教育的原因之一。一日常规教育有利于孩子养成纪律意识,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纪律意识,不断地放任自流,那么最终只会害人害己,所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也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一日常规是纪律性在生活上的一部分表现,通过对学生在生活细节上的要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团体生活。

三、实施一日常规的原则

1.注重教育灵活性

由于孩子还处于幼儿阶段,心智身体方面还发育得不够成熟,所以不能以对待成年人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在进行常规教育时要注意用对方式方法,不能按部就班,要按照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灵活教育,以尊重孩子的个体性为前提为不同的孩子制订不同的常规教育计划。

2.注重沟通教育

沟通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一些孩子在学习常规教育时可能会出现不配合不学习的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便是学会与孩子进行沟通,对于逆反心理,我们只能加以疏导,否则只会加剧事态的严重性。与孩子沟通中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已经懂得了很多的事情,并且具有丰富的情感,教师所要做的便是揭示常规教育是为了使孩子更好地生活,更好地融入集体,那么孩子经过思考之后便会懂得这个道理,并且在日后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活动。

四、一日常规的具体运用

一日常规教育内容包含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说饭前便后要洗手这项基本常规,如何进行这项教育,使孩子能够快速接受并且养成习惯,这就需要考验教育方式的合理性。对于孩子来说,图画比文字更具有吸引力,所以不妨在生活中醒目的位置张贴宣传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卡通说明示范图,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

除了使用卡通图纸进行常规教育之外,教师还可以将生活常规教育编成歌谣,并且教孩子演唱,孩子在朗朗上口的歌唱之中自然而然地就将教育内容深刻地印入脑海之中,当脑海中有这样一个记忆的时候,孩子在生活中便会不知不觉地遵守生活常规规范,这种教育方式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潜意识教育。

往大了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孩子的健康生活习惯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只有当下一代能够健康良好地生活,国家的基石才坚固,国家的未来才更加有希望。往小了说,孩子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在未来才有更好的发展可能,俗语说:想要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所以在孩子幼儿时期,及时地进行一日常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园的教师也应重视常规教育,掌握合理的教育方式,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作出贡献。

幼儿常规教育论文:浅析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

摘 要: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幼儿的常规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常规的好坏决定着这个班一日活动是否井然有序,在平时工作中,要非常重视幼儿的常规教育。幼儿一日活动中良好的常规的养成包括很多方面,如: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制度;各类活动和休息时间的安排;幼儿基本的行为规范等,有了良好的常规,才是保证一日活动正常开展的关键。如果从小班开始就建立良好的常规,就会使我们三年受益。对于幼儿常规的教育,主要从幼儿年龄特点、教师的作用和家长合作方面出发。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幼儿常规 幼儿习惯 培养方法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基本上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再加上小班幼儿的年龄小,依赖比较性强,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一旦整天要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势必就会不习惯、不适应。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良好的常规是必要的。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地实施。因此,我们必须从常规培养开始,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生受益。怎样把常规转化为幼儿自觉的生活习惯,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游戏或情境中建立常规

小班孩子年龄小,活动中容易进入角色,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我们就要多创设情境,让幼儿融入到情境角色中。比如:小朋友排队喝水,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孩子作为一个火车的车厢,让孩子们开着火车喝水,这样孩子们既感兴趣又能够整齐排好队喝水。如果只是单纯地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孩子马上就会厌倦,因此我们要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建立幼儿的常规意识。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送玩具回家”的游戏,把班级常用物品按固定位置摆放,如:幼儿游戏时候用的积木玩具要放回制定的框里,是固定的位置;杯子放在杯架上;图书放在图书架上等,这样使幼儿对班上物品的位置产生深刻印象,养成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了什么玩具该送什么地方,还巩固了幼儿玩具哪里拿的,放回哪里的常规习惯。如: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通过看不同的小动物标志,同样的动物回到一个家,让幼儿了解标志的提示作用,知道小动物有家,玩具也有家,相同的玩具要住在一起,使幼儿能分类收拾玩具。

同样的,整理玩具的事情也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教育。在一次活动过后,我看见有好几个玩具掉在了地上,而且有些玩具放错了。我想即使问“这是谁弄的?为什么不把玩具捡起来,正确的放好?”,可能也问不出所以然来,时间长了,可能孩子还是会忘记。有一天带班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说:“老师听到教室时有哭声,我发现是许多玩具宝宝在哭。玩具宝宝为什么会哭呢?”有孩子回答我:“没有人陪它玩。”一个比较懂事的孩子回答:“有小朋友把它扔在地上,它摔疼了。”这时一些扔玩具的小朋友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低下了头。我又拿起几块放在积木筐中的雪花片问小朋友:“这些玩具没有被扔在地上,为什么也在哭呢?”“是小朋友弄错了,把雪花片送到积木的家里去了。”一个孩子立刻回答。“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这些玩具宝宝呢?”“送玩具宝宝回自己的家。”孩子们齐刷刷地回答道。从这以后,每次游戏结束后,孩子都能主动地将玩具分门别类地收放好。虽然有时候也会弄掉地上,或是放错,但是他们能够及时放好整理好。不知不觉,这种意识已经在孩子们的行为中体现出来。又如:有时候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我经常要求幼儿小脚要并拢,手要放在膝盖上。在有些幼儿没有做到的时候,教师可以说:“两只小鞋子是小朋友,要靠拢了放在一起,不可以吵架呀!”在说这话的同时,教师可以在前面正面示范,肯定会很多小朋友都会模仿。

幼儿的常规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才能巩固,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育,并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地强化、督促,才能使其养成习惯。

二、教师在建立良好常规中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多用一些身体的语言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有了感情的基础,这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而且教师不能吝啬于表扬,对于幼儿有了一点进步,哪怕是最微小的进步也要进行表扬与鼓励,让孩子知道“我做对了,我进步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然而,教师是幼儿心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和幼儿一起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水。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会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生活中的行为,教师先要做出良好的榜样示范,才会成为幼儿良好的模仿对象。

三、家长的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还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班上有一男孩子特别喜欢玩水,每次洗手总是前几个进入盥洗室,最后一个出来,等他出来,衣服的前面和袖子几乎都是湿的,这样孩子容易受凉。对此,我特地与他家长沟通,并得知他在家中也是如此,我便要求家长严格要求孩子,洗手的时候将袖子挽起来,限制孩子洗手的时间或是有大人看着他洗手,提醒孩子洗完手就离开。在一段时间后,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渐渐改掉了这个习惯。

对于有的常规教育和常规的培养是从点滴开始的,需要周而复始、循序渐进地进行,只要教师不怕烦,有耐心,多与孩子交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自主的环境中有序地活动即可,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幼儿园健康活泼地成长,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常规教育论文:幼儿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摘 要: 针对目前幼儿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幼儿常规教育的改进策略:幼儿常规教育内容的制定要明确且简单,操作性强;幼儿常规教育管理过程要前后一致,防止前松后紧、朝令夕改;幼儿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重点抓、反复抓;利用榜样的影响作用,激发幼儿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常规管理 现存问题 改进策略

幼儿时期是孩子人生的关键时期,幼儿教育是一个人人生教育的起点,也是最为关键的教育期。因此,加强幼儿教育常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首先这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需要;对幼儿心理品质形成和人生观奠基起到定位和打基础的作用;再确保幼儿在园健康生活、活泼成长的需要,所以,幼儿教育要强化幼儿管理教育工作,顺利实现幼儿保育和教育双重目标,使幼儿在常规管理教育工作中快乐地成长,有助于幼儿教育科学化和规范化。下面,笔者针对幼儿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幼儿常规教育的改进策略。

一、幼儿常规管理的含义

“常规”即日常规则,“常规管理”就是日常的管理规则。幼儿常规管理就是使幼儿的言行举止规范协调,对幼儿的保育和教育管理有一定规则,以确保幼儿保育和教育教学活动有规可依、顺利进行。

二、幼儿常规管理的意义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虽是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语,但含有一定的哲理。幼儿教育是孩子人生的起点,也是最为关键的教育期。对幼儿常规管理的研究对幼儿的心理品质形成和人生观奠基起到定位和打基础的作用,也是顺利实现幼儿保育和教育目标的需要;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需要;幼儿常规管理更是幼儿活泼快乐成长的标尺,是确保幼儿在园健康生活、活泼成长的需要;是幼儿教育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需要。

三、目前幼儿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常规教育呈现随意性。

幼儿教师一味强调给幼儿自由发展空间,认为对幼儿过于严格的常规教育会造成对幼儿主体发展的限制。因此,幼儿教师较多地表现为:片面强调让幼儿自由发展,对幼儿行为管理表现为让幼儿随意自由活动,言行随意,对幼儿行为习惯要求缺乏必要的规范,忽视幼儿言行要求,往往让幼儿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

2.常规教育呈现管制型。

有些幼儿教师把对幼儿的常规教育理解为对幼儿的管理和控制,常规教育过程演变为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如常常督促幼儿做什么,不做什么;或以提要求为主简单提醒幼儿做什么,不做什么;有时表现为惩罚违反常规的幼儿的行为等。这种错误认识的结果对幼儿的个性发展起到了极大的限制,这种教育模式将幼儿变成一个个“木头人”,导致有的幼儿在心理上对教师的管理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不愿意去幼儿园上学。

3.常规教育呈现教条化。

在这种常规教育下,幼儿教师把幼儿常规教育里面的规定“教条化”,认为常规教育中的规则是严酷的律条,是不可逾越的鸿沟、是不可触犯的。这类幼儿教师在幼儿管理中看待问题比较死板,对已有幼儿常规教育里面的规定按章论是,如吃饭的时候,不关注幼儿的身体和食欲等问题,吃不完不让做其他的事情。这种常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一定会产生极为不好的影响。

4.常规教育呈现说教方式。

这种常规教育通常表现为只是简单粗暴地对幼儿说教、恐吓、限制等,缺乏必要的幼儿行为指导,如“不许随便吐痰”、“不许随便乱写乱画”、“不许大声说话”等,却对为什么不能随便吐痰、随便吐痰有什么危害不讲,或讲不清楚。总之,不能及时引导幼儿理解不能这么做的真正原因,以及随便的原因。

四、幼儿常规教育的改进策略

1.幼儿常规教育内容的制定要明确且简单,操作性强。

幼儿常规教育内容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所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接受能力,符合幼儿年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让大多数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容易实现自我体验,使大多数幼儿都能在幼儿生活实践中得到锻炼的机会,并体验幼儿教育活动成功的感受。制定幼儿常规教育内容时,切忌教育内容抽象、复杂、繁多。幼儿常规教育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守信的原则,对每个孩子一视同仁,防止厚此薄彼,以至于不公平或对某个孩子心存偏见等。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尽量不处罚,以教育鞭策为主,注重幼儿养成习惯培养。

2.幼儿常规教育管理过程要前后一致,防止前松后紧、朝令夕改。

幼儿常规教育管理要保持前后一致和教育宽严程度的一贯性。幼儿教师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保育员与保教员在对待幼儿常规教育的问题上要保持一致,必要的时候,要制定幼儿园总体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班级还要根据全园总体规划,结合班级特点制定出适合本班的幼儿教育常规,并且防止一会儿松、一会儿紧、朝令夕改等不良倾向,而适得其反。

3.幼儿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重点抓、反复抓。

幼儿阶段是人生当中的一张白纸,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要从幼儿身边每件小事抓起,从细微、细致的言行抓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抓起。如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学习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如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生活习惯、游戏习惯等方面。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开展常规管理训练工作。在幼儿日常生活中选取重点活动内容进行训练和培养,不断提高幼儿的自觉性。另外,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从最基本的训练开始有针对性地抓日常教育,反复抓,抓不出成效绝不放松。

4.利用榜样的影响作用,激发幼儿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并表扬表现良好的孩子。对某些方面表现优秀的孩子给予肯定,并希望其他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如特别讲卫生的孩子、遵守纪律的好孩子、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善于动脑的好孩子等,要求幼儿善于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培养虚心学习的习惯,改正自己的缺点,时刻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使自己逐渐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

总之,幼儿常规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门学问,更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探究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推动幼儿常规管理工作创新机制、创新模式、抓出成效。

幼儿常规教育论文:学前教育之新入园幼儿常规管理教育

“幼儿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园促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小班阶段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此时期的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能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做好小班的常规管理工作,下面我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抓好幼儿的生活常规教育

生活常规的养成工作是一门学问,它又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生活常规养成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也关系着幼儿身体健康的成长和各项活动开展的质量。所以,做好班级生活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改进方法。

1.教师要做好幼儿的表率

根据幼儿的特点,他们好模仿、好学习,这就为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俗语说:”言传身教”,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影响至深。他们不仅把周围的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和语言上有板有眼的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检点自己的举止。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2.生活常规规则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生活常规要求应根据幼儿的实际年龄与班级实际情况提出。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制定本班的常规,请幼儿发表他们自己的意见,提出合理的规则,这样,他们就会乐意接受并遵守。

3.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利用榜样的作用激励幼儿

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的时侯,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用完后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完的毛巾整理整齐,利用这位幼儿的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正确使用毛巾并且用完后要摆放整齐,并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都很喜欢模仿,也特别容易受到鼓舞,所以在几次鼓励后孩子们都想改正自己的缺点,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当然,榜样的行为不仅能要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最重要的是要反映到幼儿的行为中去。所以当幼儿自觉地以榜样的精神为动力,以榜样规范行为并做出良好的表现时,我们要及时给予幼儿充分的表扬,使幼儿感受到学习榜样的益处,从而强化榜样的影响力。

二、抓好幼儿的教学及游戏常规教育

(1)寓常规教育于各项教学活动及游戏的过程中,例如:说话轻声、姿势自然、不抢先、室内不奔跑;说话有礼貌、找人帮忙说“请你、注意倾听、积极应答、室内不大声叫喊、行动不任意打扰别人、无意打扰主动道歉等等。教师做好榜样,随时提醒幼儿。既有利于活动顺利开展,也有利于常规落实到行动。切勿把常规教育变成脱离实际的说教或机械的训练。

(2)对幼儿在教学活及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做到一致和一贯,随时贯彻师生行为规范表,当违反规范要求的行动出现要及时提醒纠正。实际上,我们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不难,难的是放任后收回,养成不良习惯后改正。因为合理的行为要求幼儿是乐意接受的,一旦形成习惯便成为幼儿的自主行动,不需教师时时提示。

(3)常规教育的效果与教师的语言表述关系密切。建议常规过程中对规则的解释应立足于集体生活秩序的需要,切勿从“听话、做好孩子”等目标出发以免误导。规则一旦建立,在实施时教师的语句要明确简练,语气要坚定,不需要多说理。若有个别孩子不愿服从,则用集体行为来约束个体行动。常规教育中发指令并不是生硬命令或无理斥责,而是要以礼相待。便如:“请小朋友把椅子放好;一个跟一个走出教室;XX小朋友请快坐下,大家都在等你;请安静,不要打扰别人。”在师生互动中孩子喜欢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对教师的反复唠叨孩子们也是厌烦的。

三、重视家园配合,同步推进常规教育

重视家园联系,达到家园同步,帮助家长能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常规教育。有的幼儿在幼儿园表现很好,但一回家,家长往往随其自便,不能严格要求,使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功亏一篑。因此,把教育延伸到幼儿的家庭,让家长参与教育,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在家在园的一致意识。例如,对幼儿进行礼貌方面的常规教育,我教给幼儿离园、到园、离家、到家的礼貌和礼仪,同时要求家长要有榜样意识,以身作则,如送幼儿入园时,要做到主动和教师打招呼,让孩子学说、学用礼貌用语。我还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们宣讲本班制定的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并把编写的《行为规范儿歌》印发给家长,让他们明白“规范”的内容,按“规范”的要求去教育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幼儿不断受到潜移默化,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效果,就能得以巩固。

总之,小班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的智慧引领、艺术处理,唯有这样,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渐渐得由他律走向自律。逐步成长为遵守常规的小小文明人。

幼儿常规教育论文:初探如何将“蒙氏纪律”渗入幼儿常规教育

摘 要:幼儿园传统的常规教育是一种外在的纪律,教师借助着各种方式完成了对幼儿的管理与控制,注重常规的完善和训练,幼儿管得太多,控得太死,严重束缚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发展。而蒙台梭利的纪律是一种“内在的自律”,是在儿童充分的自由和自主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纪律,也是建立在儿童积极、主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将蒙氏纪律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渗入到幼儿常规教育中,能够进一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蒙氏 纪律 常规 幼儿

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处在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中的个体必然受到该社会和组织中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常规的制约。因此,在幼儿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常规,非常必要,而且相当重要。

幼儿园在开展常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会把重心放在幼儿常规的完善和训练方面。利用常规来限制和控制幼儿的各种行为,以保证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保障幼儿在园的活动安全。传统的常规教育把幼儿管得太多,控得太死,严重束缚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发展。

本班开展了蒙氏教学活动以来,通过学习蒙氏的教育理念,我们知道了在蒙氏工作中,孩子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幼儿只要是在“不伤害环境,不伤害人”的前提下可以自由的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因此,通过吸收蒙氏的纪律观来指导我们班级的常规管理,给孩子们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环境。

那么,如何将蒙氏纪律引入到日常常规中去,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 了解蒙氏纪律与传统常规的差别

1.1 传统常规教育的形式

在目前的幼儿园常规教育领域中,教师常利用儿歌、铃鼓、口令来完成对儿童身体及其动作的规范,或使用惩罚、命令、表扬、物质奖励等手段来使幼儿听话,完成对幼儿的管理与控制。幼儿教师把常规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标准施加给幼儿。于是,常规教育便成了教师对幼儿严格控制的过程。幼儿一日生活中存在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管理,集体活动时间远远多于个体自由活动的时间,造成孩子少有自主活动的机会,限制了幼儿的个体发展。教师的严厉让幼儿不得不屈从于各种常规管理之中,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观点,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

1.2 蒙台梭利的纪律观

蒙台梭利的纪律是一种“内在的自律”。蒙台梭利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具有充分的自由和自主活动的权利,他才能建立真正的纪律,而非强迫手段培养的外表纪律”。

可以说,我们的常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外表纪律。真正的纪律,不是靠训斥、棍棒、惩罚训练出来的。我们要将幼儿的需要作为我们教育的主体,让儿幼能在活动中理解纪律,进而接受、并逐步内化为集体规则,养成“内在纪律”,发自内心的愿意主动遵守,形成秩序感。

2 转换幼儿教师角色

传统常规教育中,幼儿教师一直充当着“管理者”和“指挥者”的角色,幼儿则只能是“服从者”和“执行者”。老师利用说教、命令、惩罚,把一大堆的条条框框强加给幼儿。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们并不明白“为什么老师要不让我们这样做?”“我到底哪里做错了?”在强制与压抑的环境下长期生活、学习,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抑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

作为幼儿教师,要懂得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占主导地位的是幼儿。要为幼儿提供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机会。我们必须研究和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了解每一个幼儿发展的个性差异,要给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自由,给幼儿提供充分自由活动和自主活动的环境和机会。

3 创设可发展的环境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在我们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蒙氏纪律的形成,要重视环境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蒙台梭利看来,“纪律来自工作,因为只有在工作中,儿童的自我才得以自由发展,能力得以发挥”。在活动中儿童获得了自由工作的环境,他们的活动更加完善,从而产生良好的纪律。

如果把幼儿长时间固定在座位上无事可做,幼儿的发展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便会互相打闹,大声喧哗,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情绪,这时候的纪律就只能是靠教师的严厉控制。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节奏和步调的环境,服务于幼儿的发展需要,从而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纪律。比如,在各个活动区域中投入丰富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让不同能力和兴趣的幼儿都能充分地,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轻松、自由的发展。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的运用他的技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精力,并按照自己内部发展的速度和节奏来行动时,他就会表现出遵守纪律,长时间注意力集中等优秀品质。

4 把纪律说出来

蒙台梭利认为,应当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自由和纪律是统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所谓自由不是孩子喜欢怎样就怎样,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要服从真理,做正确的事情。因此,一定要让幼儿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于理解而接受集体规则。所以,当我们让孩子去做一件事情时,要把应该遵守的纪律告诉他,而不是只是要求他怎样去做。比如,我们让孩子们去喝水时,就要把排队的纪律说给他们听,使他们懂得排队喝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拥挤而受伤,或是把水洒出来。又比如进餐时,把进餐的纪律告诉幼儿,使他们理解进餐说话不卫生,还会容易引起食物误入气管。通过这样对纪律的解释,逐渐会使社会规则内化,使幼儿懂得遵守纪律的意义和价值,将会从心而为。比起教师时时处处的控制、强迫,内化秩序具有更持久的效力和深远的意义。

5 坚持教育的一贯性,统一性

在蒙氏活动中,也有很多相应的纪律需要幼儿遵守,比如“进教室前坐着脱换鞋子,并确定放入鞋柜内摆正。”“在教室要轻声慢步地走。”“坐椅子或离开椅子时,应先拉开或收起椅子再取物或置物。”等等。这些纪律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一种习

惯的养成,需要有效的环境和时间。

我们在蒙氏工作中,每一次老师演示完工作,都会重复一句话“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儿去。”刚开始,幼儿会忘记,没有归放到位,老师不会责备他,整理教具时老师会把教具放回去。接着每一次都这样做,幼儿就会慢慢记住并做得很好。最初,我们班上开展蒙氏教育时,幼儿在蒙氏教室能很好地遵守蒙氏纪律,而一旦离开了这里,他们就会完全按照之前的习惯进行,变得散乱,没有规矩。或者是在幼儿园养成的习惯,回到家里就会抛之脑后,任性妄为,随心所欲。这都是因为对幼儿的培养教育不一致,不统一造成的。

因此,同班级教师之间,幼儿园与家长要做到坚持一贯性、统一性的教育。教师与家长要做好沟通,开办家长学校,将蒙氏教育的理念传达给家长,与家长共同分享教育的观念和方式。一段时间后,定期走访幼儿家长,及时与家长反馈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调整教育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帮助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蒙台梭利的强调的“纪律”是一种内在控制的纪律,而我们传统幼儿园常规教育更倾向外部控制纪律,外部纪律的维护更强调的是群体的利益,而忽略了幼儿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在充分理解幼儿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通过上述一些方式把蒙氏纪律的新理念运用到我们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中去,建立积极、主动、理解的新常规模式,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