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探讨

时间:2022-07-18 10:36:06 关键词: 高中 信息技术 教学质量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已经深深地受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而信息技术也是高中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两种组成部分,但是有些学校由于硬件条件和教师队伍还不够完善,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存在较大问题。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探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探讨:浅谈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计算机(信息学)课程必须作为基础学科,这是时代对我们高中教育的课程设置的要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不但是学校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率的有力工具,更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我们必须逐步确立其在高中教育中应有的工具学科地位。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作为其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那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每一个信息技术课老师要面对的问题,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要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

高中的计算机教育应侧重于基础教育。《指导意见》将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表述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以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工作系统,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应着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侧重于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将来进入大学或工作岗位时,对那时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个超前的基础教育。因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程度的迅速提高,几年之后,在学习、工作中一定会被广泛应用。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有超前意识,让学生接触到代表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操作环境并掌握几种最常用的应用软件。这种面向应用、面向未来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我们所必须坚持和提倡的。

二、规范学科建设。实行多层次教学

1.计算机学科建设要规范化、科学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其教学目的、指导思想、内容体系不能再有随意性,必须规范、科学。国家教育部应进一步对高中计算机课程的地位、性质、日标、内容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同时,要求各地以此为依据编写教材,教材建设实行“在统一教学基本要求、统_二审定的前提下,逐步实行多样化”的方针,规范信息技术课的教材。

2.计算机学科教学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一是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都要统一到《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上来。《指导意见》上规定的基础知识、操作和应用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全体学生必须掌握。二是采取多样性的原则,一方面要坚持课程形态的多样性,即分设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另一方面要坚持学习内容的多层次,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以及心理和生理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只学习基本的常识、操作和应用;选修课和活动课(面向少数有兴趣的学生)学习较难、较复杂的包括程序语言在内的内容,为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3.计算机学科教学要坚持培养能力与开发智力并重

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可能完全跟上这种飞快的发展速度,只能择其最基本的、有利于了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进一步学习的内容,而在教学的方法和目标上,主要应着眼于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不应只计较点滴知识的得失,要使学生通过计算机学科的学习能具备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能力,适应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三、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1.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技术教研机构

目前,各级教研部门均没有设立专职的信息技术教研员,其职能通常由劳技教研员兼任,由于信息技术专业性强的特点。使他们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教研活动。学校一般也未设立信息技术教研组。’缺乏教研的氛围。我们要建立系统的信息技术教研机构,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切实加强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研究,建立一套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理论,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

2.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高质量的教学要靠高水平的教师。目前,由于专业人才缺乏。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多半是半路出家,专业素养不高。要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必须采取分层培训、逐步提高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尽快建立一支业务精良、敬业爱岗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要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地位,吸引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投入到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中来,以满足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需要。

3.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我们应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模式。针对信息技术课开放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构建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体系。教师要努力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培养他们可持续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总之,我们必须站在国家未来发展的全局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切实做好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人才去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挑战。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探讨: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有益探索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已经深深地受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而信息技术也是高中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两种组成部分,但是有些学校由于硬件条件和教师队伍还不够完善,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存在较大问题。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效率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起“导演”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主角”,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育,使其适应社会信息时展的需要。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教学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形成,阻碍学生的长远发展。

1 教学太抽象或太简单,对学生的现状了解不够

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际特点不了解,讲课内容也太抽象,难以理解,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对知识的误解,根本无法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2 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和主体性

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个性的整体,具有一定的能力、知识和经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只强调学生缺乏能力、知识和经验的一方面,而忽视了学生积极参与性和主动性的一面。

3 教学过于形式化,只是课本教材的执行

很多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太过于死板,教师只是按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达不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真正目标,很多教师做不到“节外生枝”。

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众多问题,教师要努力改革教学方案,制定科学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素质,不断对教材内容分析,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1 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授信息技术新内容之前,先把所要讲解的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能提前了解和明确学习的重点,有目标可依,进而可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实践和学习知识中,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自己探究学习内容,培养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

在“表格数据的处理”这一章节中,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性。本章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表格数据处理的操作技能,实践性较强。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本班级的成绩表格,让学生对成绩进行处理,建立数据透视图,掌握求和、平均数、求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教师通过列出每个同学的成绩和学号,让学生利用公式计算每学科的最低分和最高分,计算每位学生的平均分和总分。按总分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自身优势,能够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3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实例操作法、吸引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教师要坚持“培养学生能力,以用为主”的教学原则,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不仅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让学生体验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深刻体会到发现、创造、探索与成功的喜悦。

例如,教师在讲解“数字化图像的设计与加工”时,为了能让学生理解图像和图形的知识,教师可让学生先熟悉相关软件,如画图,photoshop,ACDSee,Photoimpact,Painshop,Fireworks等,掌握这些软件的优缺点,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巩固所掌握的知识。比如制作运动的七巧板,既能考查学生的画图能力、填充色彩的能力、加工设计图像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能力。任务驱动法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依赖感,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每堂课老师都给学生布置一个具体的任务,这样就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紧迫感,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尝试的习惯,也使其从中收获探索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热情。

4 分组教学,以优辅差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信息技术情况,依据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情况,进行合理地分层,主要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低,计算机操作能力差,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指导。

第二层: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一般或中等,他们能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但是实践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高。

第三层: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高,能很快掌握老师教授的知识和技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强的求知欲,有很强的自主学习和领悟知识的能力。

教师把学生按不同情况进行分层后,可在小组内选出一个组长,协调组员关系,向老师反馈小组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某些差生进行辅导,也可通过小组内的协作提高差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促进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

5 做好教学评价和反馈

教学评价和反馈在整个信息技术教学占用很重要的地位。只有建立在教学评价之上的课程实施,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教学前评价

教师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询问等方法,加深对学生学习课程前的准备情况,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了解。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才能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如果学生对知识掌握不踏实,就要采用补救措施,改变教学难度和调整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前评价能激励学生学习,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中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学习任务的进展情况,学生在学习上所面临的问题,遇到的学习困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后评价

教师利用综合性评价,确定学生成绩,考查学生学习效果。通过教学后评价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于教师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以使师生直接更好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除了以上方法能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外,教师还要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上来,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目的,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适应社会信息化的需要。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探讨:关于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摘要:计算机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在社会各行各业应用非常广泛,所以成为高中教学里面一门必修课程。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模式有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学习信息知识的兴趣不高,所以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多个方面,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事业的改革就离不开加强计算机教学的加强,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指导更为重要。

一、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同学们,上课了”;“同学们,看演示了”…透过这样的语言,不难看出这些都是老师在要求同学们做,也就是同学们是在教师的督促下被动学习的。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有人说人天生就有一种对新事物的渴求, 只不过在现实中这种渴求被别的事物慢慢淡化了。教师不应扼杀这种欲望,而应保护好孩子这样的渴求。在教学上也是一样,我们应该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寻找。

比如我在讲Excel的公式计算这一节内容时,设计了一个情节:某班同学为了帮助某困难同学,发起了一次义卖会,会后在对当天的销售情况做统计分析时,请学生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其中的销售额的计算我预想到了一些学生会口算,会使用外界的计算器或者软件计算器等情况。但当我请同学演示分析过程时,他却给出了一个我从来没有想过的方法,他使用了我们已经学过的sum求和函数,然后在其后的参数括号中输入了单价单元格名称*卖出数量单元格名称。当他操作时,台下同学发出嘘声:“错了。”“他在干什么哦。”我没有打断他,此时我也想看看这样的运算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当他敲下回车键时,计算结果正确。我不得不赞赏学生是爱动脑筋敢于探索的。在合适的环境里,我想每个学生都可能像一颗智慧的种子发出绿得逼人的嫩芽。

二、重视设计课堂导入

导入是一个非常短的环节,它不仅能唤起学生对新的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整节课的注意力,而且它可以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并且帮助学生明确:我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学习目的是什么。另外,我们要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倾向性和投入的热情,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导入是在不知不觉中引出新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所上的课作好铺垫,要在“巧”字上作创设,要在“导”字上下功夫。例如在上“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一节,我就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使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课本资源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为主题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在本节教学中。我首先以“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个经典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既有疑问又好奇:计算机还能解决这样的问题!计算机为什么这么听程序的话呢?计算机是如何执行程序的?出示课题,进入新课,先讲解古代数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再讲现代数学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讲解用计算机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又能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和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究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探究活动。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巧妙地设置一些任务,把抽象的内容溶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以致用教学方法

以用带学、以用促学。例如在讲表格信息的加工和与表达时,先问学生们对自己近年来的成绩变化是否有所了解,是进步?退步?还是保持?那么就可以做一个表格来对自己近年来的成绩变化做个系统的统计,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节的内容,又利用表格中的图表很容易看出自己成绩的变化,对自己的学科的学习做出相应的调整。

四、更新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下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原因是:它对计算机硬件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另外,高中信息技术中各教学模块对计算机的可操作性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我们还像对待其他学科一样去教本学科,那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新课程的发展理念。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就要求师生精讲多练,多去找些和生活比较接近的练习,让他们去做,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计算机能在我们生活中得到很好应用,然后自己主动地去做去学,并且做好学好,切实做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提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将学到的老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且也只有这样,有了实际熟练的操作过程,才能在实际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达到稳步提升信息素养的目的。

在课程设置上,要减少理论课程,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在课时安排上,增加实践学时数,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为1:1。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30%。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常规的课堂教学致使部分学生的个性未能完全发挥出来。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畅所欲言,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

结语

总而言之,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会正确利用和处理信息资源,是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所以,加强高中阶段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提高高中生计算机学习的效果是普及我国计算机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探讨: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摘 要: 作者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阐述了自己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做法,力求通过探索高效的方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课程整合

高中信息技术课以信息处理为主线,着眼于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等基本技能,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同时在教学中,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渠道,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对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积累,谈谈对做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工作的心得。

一、了解学生差异,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还没有固定的教学体系。从学科的知识层面来看,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它的要求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但从现有的评价方式来看,目前还没有像其他学科一样具有选拔性的评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存在很大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有原因有三个:一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资源因素;二是家庭中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程度因素;三是由学生自身兴趣爱好因素造成的。

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之间的差异程度确实很大,即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程度的初始差异性很大,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很大不便。而从学生结构来分析,学生分成三部分,其结构形态和其他学科是不一样的,它不是呈菱形结构,而基本上呈桶状形态。而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小高考考科目,即小高考是通过性考试,一般不难,而从历年的小高考来看,它的难度在逐步提升。我在教学中采取启发式的讨论,以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初期的教学大都是在形象的比喻、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进行的。

中期教学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既是对第一阶段教学效果的检验,又是为最后阶段的冲刺做准备。在第二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任务:①根据第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和小高考大纲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②制作相应的练习题库;③加强检测。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动手进行实践较多,学生有事可做。

在最后阶段主要抓好学生的模拟练习和考试系统的熟悉操作,通过综合性练习使学生对小高考的题型和分值分布有一个大概了解,根据综合性练习的结果找出自身存在的知识缺陷,进行加强性训练。

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任务中,而不是靠教师的压、吓、吼等非常规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分层教学

各个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受到先天因素、基础知识、主观努力程度的影响。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存在明显差异,这就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教学。新课程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是以任务形式提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讲—练—学操作实践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以《高中信息技术》中第三章网页制作为例,首先,提出任务,我根据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目标,将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所处环境相结合,设计了一个基础任务:制作一份宣传自己班级或学校的网页。在这个任务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只要求其完成最基本的网页制作中表格使用、图片插入、文字输入、背景设置、设置超级链接;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我要求学生完成前面基础要求的同时,使网页的设计排版合理优美,体现班级或学校特色,有两层以上的超链接,对于表格、下划线、图片进行一定的属性设置,能插入滚动字幕或站点计数器;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以上任务后,在网页中做一个特效,同时将完成的网页上传至网上。其次,完成任务。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允许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在此阶段,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最后,任务评价。在完成任务后,由学生推荐比较好的作品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对不同层次的任务进行点评。

三、注重信息的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体现了与其他学科不同教法。小高考也体现出计算机学科必须动手,不适于死记硬背的形式。这种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通过大量实践操作掌握,对于发给学生的每一个任务,最关注的应该是完成后老师的评价,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如果不进行评价和反馈,那么这个任务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只是学到了部分知识。因为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好的东西,有些是老师无法想到的,应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信心。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其完成的每个任务通过网上邻居放到指定的文件夹中,然后在课后进行手工阅卷,对于每个学生在做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载,并将这些内容打印出来以反馈单的形式发放到每个学生的手中,学生触动很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高了,同时也能够更加自觉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任务中,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也不会觉得计算机课枯燥乏味。

四、加强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使学生不仅能扎实地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而且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学过的各学科的部分知识,引入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以各学科知识为背景资料,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进行任务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效果良好。同时,把其他学科知识引入信息技术教学,强化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弱化了信息技术的“技术性”,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来说,可以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拓宽了知识面,对于老师来说,可以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积累经验,从“技术”的权威角色中走出来,成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排头兵”。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课程,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探讨: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与效益的途径

摘 要: 文章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信息收集、处理和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能力。当今的学生要适应信息社会化的飞速发展,就必须培养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力,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形成能够在信息社会生存所必备的终身学习和持久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这种素养和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必须完成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为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研究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只有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独自处理并解决,从而增长知识。

计算机的很多操作不是唯一的,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同时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大胆放手,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解幻灯片修饰这节内容时,可先展示一个已经修饰好的幻灯片,并让学生与上一班级制作的幻灯片相比较,从而提出任务一:给幻灯片添加背景,修改字体、字号、颜色。因为学生已经学过Word字处理软件,任务一很容易就完成了。接着展示一个幻灯片进行比较,并提出任务二:给幻灯片添加图片、文本框、音乐等内容。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在Word中已经学习的方法操作,达到知识的迁移。最后教师总结。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十分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幻灯片装扮得五彩缤纷,个性十足。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了自信,并逐渐养成了求知探索的习惯,从而在应用中有所创新,有所收获。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特点,教师要善于发掘,计算机课程集操作性、趣味性与应用性等特点于一体。例如,在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传统教学中通常先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再让学生认识、接触计算机。如果采用“任务驱动,先认识,后学习”的模式,计算机课程的操作性特点就能凸显。教师可把学生带入机房,在适当讲述一些基本的电脑维护常识后,便可引导学生思考“摆在你面前的这台机器是什么?”、“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等问题,通过计算机硬件了解主机、键盘、显示器、驱动器、开关等主要操作部件及开、关机操作。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习了计算机知识。

三、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实践教学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兴趣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计算机操作中,通过不断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从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有效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涉及学生动手操作的范围很广,有些操作相对比较复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边讲解边示范、演示操作。学生通过教师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演示后,加以实践练习,既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牢固掌握了基础知识。

四、不断更新丰富知识,总结经验,逐步积累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接受最新的知识和理念。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教师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同时,还应该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并积极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教师能否充分把握好课堂教学,重要的是是否有渊博的知识。如果信息技术课教师知识面广,基本功扎实,就能准确地解答同学所提的各种问题,随时解决处理计算机出现的各种故障,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要时刻注意搜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丰富自己,传授知识,让学生学到许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提高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教师借鉴,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师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即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新的教学思想和摸索出的经验写成记录,不断改进,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通过教学实践,形成全面、丰富的教学套路。信息教师要上好课,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总结,不断与同仁交流,不断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学效果就会更显著。

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内因,优化外因,不断探求遵循兴趣发展变化规律,采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和兼顾学科特色的有效的兴趣作为培养途径与教学策略。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永恒追求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