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探讨

时间:2022-07-19 11:10:46 关键词: 大学 计算机 教育改革

摘要:我国教育各方面各层次改革已成大趋势,针对高校当前的计算机教育一些弊端及改革思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现在计算机教育模式无论是在教育理念、讲授内容还是讲授方式上都不能完全胜任时代的发展,新时代人才的培养对大学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计算机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

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探讨

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探讨: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探讨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如何在大学开展好计算机教育,对各类人才的培养极其重要。也是当前大学教育改革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根据作者在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经验和体会,阐述当前大学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建议。

计算机教育大学人才改革专业

众所周知,计算机科学从1946年世界上诞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起,便得到了迅速发展,应用从单纯的数学计算扩展到数据处理、辅助设计与制造、实时控制、人工智能、网络应用等等,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计算机知识已经成为人们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是大学的责任和义务。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是当前大学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当前大学计算机教育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教育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从世界上有了计算机,大学中也就有了计算机课程。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与应用,计算机教育也越来越普及,开设的计算机课程越来越多,地位也就越来越重要。但是,随着时代的飞跃发展,大学计算机教育开始出现了许多新的题,尤其是在当前如何在大学开展好计算机教育,适应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一直困惑着众多从事大学计算机教育工作者。

那么在大学计算机教育中都出现了那些问题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1.缺少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尽管计算机教育很重要,国家也很重视,但是在大学的计算机教育中,上级主管部门指导性的文件很少,所以使得各大学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上各行其事,因而出现了随意压缩甚至砍掉某些计算机课程的情况。

2.没有各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能力的标准。现在各大学各专业在计算机教育中产生很多问题,原因之一就是,各行业对于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能力要求没有统一标准,认识不统一。一方面是因为计算机科学在各领域的应用发展速度非常快,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各大学缺少经常开展对社会需求人才要求的调查,缺乏对计算机应用和开发现状的调研和前景的研讨,所以就不能准确的把握好社会的脉搏,正确的定义当前各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能力的标准,也就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

3.计算机教育的目的不明确,内容不统一。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以应用为目的还是以向学生传授计算机思维为目的,这是计算机教育中的不同思路,也是当前计算机教育争论的问题。由于教育的目的不明确,各大学在计算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不一致,教育出的学生素质也不同。

4.师资力量仍旧薄弱。尽管大学现在对大学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中也不乏计算机和各专业的优秀教师,但是能够讲授跨专业课程的教师则只有极少数,这极大地限制了计算机教育的深入开展,是影响计算机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5.缺少计算机与各专业相结合的合适教材。教材是组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工具,没有合适的教材很难达到教育目的和教学要求,而大学在计算机教育中,出现很多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合适的计算机技术与专业技术相结合的教材,这使得很多课程难以开设或达不到教学效果。

6.对计算机课程应该属于专业课还是公共课认识不统一。现在计算机的应用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与专业技术相结合越来越紧密。很多专业对计算机应用和开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在大学对于计算机课程应该属于专业课还是属于公共课,认识还是不统一,影响了对课程强弱的要求,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的专业能力产生了影响。

7.对于学生自学计算机知识的能力和毕业时能达到的水平没有评估。很多大学减少或取消了一些计算机课程,主要原因是认为当今社会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或辅组的电子产品比比皆是,是人们生活中的常用品,主要功能很容易掌握。很多计算机软件具有大众化的操作界面,提示功能强大,学习起来并不难,尤其是年轻人在兴趣的驱使下,更容易掌握。但是却忽视了各大学由于生源水平不同,学生学习环境不同。有一些农村来的学生甚至没有见过计算机,所以学生学习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另外有一些软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即使大众化的软件有一些功能也不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以很多不开设相关计算机课程的大学,学生靠自学能力只能掌握极少数的软件。即使大众化的office,很多学生除了会用word、powerpoint外,其他的几乎不会用,这样的毕业生在能力上是存在缺陷的,也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除了以上问题外还有部分计算机课程内容陈旧,专业学时紧张,对专业知识结构认识不统一等问题。

二、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建议

计算机教育历来是我们国家和社会重视的教育,邓小平同志就曾经说过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当今社会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要求越来越强烈,很多学生对与所学专业有关的计算机技术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针对现在大学计算机教育中出现了的问题,我们应该用科学的观点,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根据在教学一线的体会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1.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对计算机教育的指导。在大学中有很多课程和专业都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例如数学、外语、政治、体育等等,这些指导性文件对相关学科教育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稳定和推动作用。对于计算机教育,也希望上级主管部门能出台一些指导性文件,虽然计算机科学发展速度快,教育内容和要求经常发生变化,但是上级主管部门可出台原则性的指导意见,也可以与时俱进,阶段性地提出指导性意见,这对于计算机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制定各专业各级人才应该具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标准。制定各专业各级人才应该具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标准,显然对计算机教育的开展及其重要,各大学应该经常开展对社会需求人才要求的调查,对计算机应用和开发现状的调研,对计算机应用和开发前景的研讨,准确的把握好社会的脉搏,及时的了解社会所需的人才,调整办学思路和策略,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

3.开展对计算机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的专题研讨,统一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认识。各大学和相关部门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关于计算机教育问题的研讨,交流经验,统一认识提高计算机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4.加强对计算机教师的培训。加强对计算机教师的培训是开展计算机教育的重要保障,各大学应该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对计算机教师的培训,尤其是跨专业教师的培训,这对于当前和未来计算机教育的深入开展是及其重要的,对跨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尽快组织编写计算机与相关专业相结合的教材。建议各大学和相关部门应该尽快组织有能力的教师编写计算机与相关专业相结合的各类教材,包括当前需要的和未来需要的,这是保障计算机教育开展的重要基础。

6.制定各专业科学的教育培养方案,合理的设定计算机课程在专业中的位置。由于当前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一些领域,计算机技术与专业技术紧密结合,计算机知识已成为专业知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这些专业,应该制定科学的教育培养方案,合理的设定计算机课程在专业中的位置,提高计算机教育的地位,学时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内容上形成科学的体系。

7.创新开设培养计算机与相关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新专业。当今社会,计算机在某些领域的应用中越来越来越专业化,参与度越来越高,社会急需专业与计算机相结合的人才,因此,各大学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开设一些新专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8.根据各专业人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的标准和招收学生的水平,合理地设置计算机课程。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这是基于招收学生的水平制定的,对于计算机教育,也希望各大学能根据招收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社会对专业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的标准,合理地设置计算机课程,加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综上所述,开展好大学计算机教育,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手段去解决大学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开拓进取,为科学的进步好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刘东杰(1961-),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建筑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探讨:就业视角下的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初探

摘 要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高校的计算机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改革,以适应时展的需求。不可否认的是当今我们的大学计算机教育还存在着许多的弊端与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更进一步地完善大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操作与学习,是我们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就业的视角出发,探讨我们当今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更好发挥高校计算机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就业 大学计算机教育 问题 改革

计算机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迎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适应科技革命的发展,我国各高校也纷纷开设了信息与技术课程,对计算机教育开始重视起来。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普及,高校之间也加大对计算机教学的改革,纷纷采用学分制,计算机教学的地位有所提高。

1 就业视角下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大,没有因人而异分别教学,采用“一刀切”的做法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很多家户都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购买计算机,很多学生时常与计算机打交道,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还存在着许多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基础条件较差,初等教育阶段对计算机接触较少,这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基础比较薄弱。笔者在对我院2013、2014级新生入学调查中,发现有约14%的新生能够完全掌握大一年级的计算机课程,有36%的同学已经学过部分但是达不到大一的计算机课程要求,完全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新生比也达到了49%。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差距,在不同的家庭、地区,这种差异是广泛存在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高校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差距比较大。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会发现我们当前的高校计算机教育并没有能够做到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授课内容,反而采取的是“一刀切”的做法,所有学生学习一样的内容,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差异。

1.2 计算机教学内容缺乏相应的针对性,教材内容滞后,存在应试教育的影子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材内容滞后是指伴随着我们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计算机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教学内容并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没有根据市场的需要,教授的内容单一化、片面化、无用化。我们现在很多学校使用的教材还不足够“新”,计算机设备上的软件也比较落后,教学内容上缺乏新意。此外,我们的计算机教学体制内仍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影子,根本无法适应社会对现实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学生只是一味地追求高分,忽视了对计算机课程操作性、实践性的研究。现如今在很多学生求职的时候都要求对一些通用办公软件Microsoft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比较熟练地掌握,但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没有进行很好的讲解,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放到编程等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中,导致了学生产生“头重脚轻”的现象。

1.3 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忽视,考核方法不够完善

纵观各个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我们发现大家仍然采取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主导模式。计算机课程中我们还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缺乏学生的相关具体实践经验,缺乏学生的自我研究与自我讨论。这就反客为主,忽视了学生作为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样的做法就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容易使他们丧失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在考核方法上很多高校采取的仍然是对基础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考查的模式,我们采用的仅仅是以一张试卷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没有具体考查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做法有失公允。

2 就业视角下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完善的途径

2.1 与时俱进,优化计算机教育模式

(1)高校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探索教学新路径,改善教学内容,发挥兴趣教学作用。高校计算机一线教师作为完善计算机教育改革最基础的单位,对计算机教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小班教学,不搞“一刀切”。对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教授一些较为深奥的内容,对基础较差的同学则要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本,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加大师生在课堂当中的互动,在教学中引入一些计算机经典的案例分析供学生探讨,还可以组建学生学习兴趣小组进行讨论。

(2)加大实践教学,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真正的计算机技能。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学生就业市场相脱节,学生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在就业中用不到,学生没有学的或者掌握不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在就业中广泛采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下一步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过程当中,不断坚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真正的就业技能。对一些基础性的软件的操作学习不仅要从理论上重视,更要从实践上加以重视。

2.2 完善教材内容,加强计算机教育的硬件软件建设

我们在编制学生计算机教材的时候应该与时俱进的同时,又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做到,注重教材的内容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体现教材内容鲜明的时代性和丰富的选择性。这些教材的内容要涉及到计算机设备结构基础的硬件知识、办公软件的具体操作知识、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应用程序的编程语言知识等,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处理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保证教材内容的完善,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用技能。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计算机教育的硬件软件建设,完备师资力量,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保证一个高水平教师团队的建设。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计算机教育的资金投入,完善机房建设,更新电脑系统软件,保证一定的学生电脑持有比,为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完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使其能完整反映学生综合水平

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对学生计算机学习水平的综合检验,更是对学生下一阶段学习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计算机教学更应该注重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与改进。我们要打破过去传统的以一张试卷来判定学生学习成果的模式,树立以学生全面综合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不仅仅要考核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专业理论和知识,更要注重学生上机操作、具体计算机实践能力的考核与评价。

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改革非常重要,我们要坚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不断地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改善现有的教育模式、教学体系,不断地完善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软硬件设施,不断地革新教学评价体系,努力实现高校计算机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时代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探讨:新时期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前沿动向

摘要:我国大学计算机课程正在开始新一轮的改革,“计算思维”及其作为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核心的问题成为热点。文章围绕新时期大学计算机课程如何改革与发展,记述一系列学术研究、实践探索及交流研讨活动,阐述多位专家的观点、共识与争鸣,透视出当前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前沿动向。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计算思维

1 背景与主题

2012年8月8日至9日“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2012)暨大学/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云南省昆明市隆重召开。论坛是在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等八个学术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之后,为了推进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促进竞赛与教学相结合而举办的。论坛的主办单位与大赛的主办单位基本一致,有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理工分委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计算机教育》杂志社等。中国铁道出版社承办了本届论坛。谭浩强、冯博琴、蒋宗礼、高林等知名计算机教育专家以及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戴建云教授出席了会议并作学术报告,来自全国180余所高校共计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论坛以“新时期下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主题,重点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开展了研讨,围绕当前的热点“计算思维”及其作为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核心的问题,专家学者呈现了各自的学术观点,参会代表表达了不同的感想与认识。

围绕主题,共有13位专家作了大会报告。分别是冯博琴教授的《计算思维驱动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思考和实践》、谭浩强教授的《研究计算思维,坚持面向应用,锐意改革创新》、高林教授的《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理念与解决方案》、吴文虎教授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十年的再思考》、卢湘鸿教授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与应用型、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北京大学计算机改革介绍》、戴建云教授的《计算思维与信息决策思考力在台湾的实践经验》、王挺教授的《课程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初探》、管会生教授《计算思维:从中国古算具到图灵机——纪念图灵诞辰100周年》、蒋宗礼教授的《深化内涵,以提高计算机类专业办学水平》、温涛教授《T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袁玫教授的《核心技能、信息素养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侯冬梅教授的《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从IC3的实践看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等。论坛中还举办了两个专题沙龙,分别就“应用型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与“国际标准认证IC3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参会代表普遍认为:以计算思维为主线的新一轮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更多是针对研究型大学提出的,而对于应用型院校,还需要积极研究计算思维的内涵,研究计算思维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处理好计算思维与应用能力的关系;国际标准认证IC3的应用,在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上开辟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值得推广;对于以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为主的高职教育中的大学计算机教育,也同样面临诸多类似问题,需要及时启动高职院校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进程,以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

2 共识与争鸣

论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与“计算思维”培养的问题进行了多视角研讨,有共识,也有不同观点的争鸣。

2.14点共识

1)大学计算机教育急需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在提高,所以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对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的要求也在提高;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不断加强,使得大学入学新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断提升。这两方面的变化对本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很多学生已不同程度地掌握了作为智能工具的计算机的应用;另一方面,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未能很好解决专业服务的问题,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这些问题使学生对大学计算机课程学习兴趣不高,教学秩序难于控制。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学校开始削减大学计算机课程学时,甚至计划取消大学计算机课程,这也造成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争议。与会专家、教师都认识到推动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2)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分类设计。

必须重新规划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重新设计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改革必须分类分层次进行,不能搞一刀切。教指委有关专家指出“不需要也不可能将计算思维的所有概念全部灌输给所有的学生”“应用领域不同,使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要求、方法和程度不同,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也就不会相同,需要进行思维活动的深浅、参与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导致大学计算机教学必然多样化,要分类分层对待”。教育部教指委文件已提出将大学本科计算机课程改革方案按学科专业门类分为6类设计。因为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分类型的,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也是分类发展的,所以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分类进行,不仅要按学科专业分类,而且要按教育类型分类。首先要根据本科、专科(高职)不同培养层次划分为本科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和专科(高职)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在本科层次中又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进而再按理科、工科、文科等学科专业门类需要,综合考虑进行课程体系的分类设计与实施。

3)在大学计算机教育中引入计算思维具有前瞻性。

科学思维是人类智能的重要体现,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到哲学层面的结果,进而又反作用于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自古以来,数学的发展形成了逻辑思维;物理学生成的实验思维成为实证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论等提升了人们的系统思维能力。随着计算科学的发展以及全社会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计算思维的概念被明确提出并在不断地被清晰化和系统化。计算思维是对传统计算机应用能力体系的提升,是计算机科学新发展的产物,对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对计算思维的深入研究,计算思维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科学思维方式,指导各类专业工作,成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支持。因此,会议讨论认为:在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引入计算思维具有前瞻性,很有必要。

4)对计算思维还需要深入研究。

目前,计算思维成为计算机教育讨论的新热点,由计算机界提出,以计算学科为基础,其目标是构建形成普适性计算思维理论体系,已引起广大学者与高校教师的高度关注。目前计算思维的定义仍限于计算学科化的概念术语解释,未形成完整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中引入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认识上、教学上还存在着不少的困惑与争论。

有专家认为计算思维在“教学”层面上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表达体系,其内涵、外延还没有得到清楚的描述……计算思维为什么可以成为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对此应当进行深入探讨。有专家认为计算思维目前还仅在计算机界内部讨论,并没有研究透彻,对计算思维诸多要素的提取还局限于计算学科的专业术语,难于被广大公众所理解和接受,成为普适性思维方式,有待提升到哲学层面。有专家认为计算思维目前的讨论只是初步的,并不成熟,应作为学术问题展开研讨,进行交流,百家争鸣,集思广益,而不要在不求甚解的情况下,急于贯彻,应该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种意见,取得共识。

尽管与会专家、教师从各自不同视角发表了对计算思维的看法,但对于“将计算思维从计算学科提升成一种科学思维方式,还需要加强深入研究”是大家的共同认识。

2.2两点争鸣

“论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与计算思维培养问题尚存在一些不同观点的争鸣和讨论,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1)计算思维能力与信息应用能力的关系。

“论坛”研讨中对计算思维在非计算机专业本科/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及计算机应用中定位的讨论,其实质是在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处理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与信息应用能力的关系问题。

有专家认为要把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应加强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研究,在计算思维指导下进行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与建设。在这一观念指导下,专家结合自身实践探索提出了理科、工科、文科类非计算机专业以计算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方案,介绍了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经验以及尚存的困惑。

有专家认为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注意正确处理培养计算思维与面向应用的关系,培养计算思维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应用计算技术,推动社会各领域的发展与提高,应用型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本质永远是计算机应用的教育,要以应用能力为导向,使学生具备在各个领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有专家认为新形势下信息应用能力的内涵已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以技术技能为主的信息应用能力必须向以行动能力为核心的信息应用能力提升。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计算思维要服务于信息行动。在这一认识指导下,专家介绍了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以计算机学科理论、知识应用、基本技能为基础,以计算思维为主线,以信息行动能力为核心,以信息应用为目标”的大学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和解决方案。

还有专家以国家精品课程“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为例,介绍了递归、抽象、枚举、搜索等计算思维诸要素如何在“问题驱动-理清思路-建立模型-构思算法-程序实现”的程序设计过程中运用,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行动能力,极好地诠释了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行动过程的关系,强调了只有在问题解决的实践中才能培养计算思维与行动能力。

来自台湾的专家介绍了台湾地区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它将信息处理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很好地结合,着力培养学生信息决策思考力,这也是当前国际的主流趋势。尽管一些提法与大陆不同,其实质还是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行动能力。

在大会讨论中,针对计算思维能力与信息应用能力的关系问题,来自全国大学的一线教师进行了热烈讨论,发表了各自的观点看法,给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也提出不少疑问。

2)对当前大学新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状态的估计。

在对新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方案讨论中,就主张取消作为“狭义工具”的计算机基本技能教学内容,专家、教师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不同观点的本质并非是否定计算机作为“狭义工具”的重要作用,而是对当前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掌握状态上存在着不同的估计。

主张“取消”的实质是认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提升使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本技能水平已有很大提高,有的甚至比教师还要强,特别是重点大学的入学新生,因此本科与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消减学时或不用开设了。但由于信息技术并未列入高考内容,也鲜见对全国范围内大学新生计算机基本技能水平的调研数据,使主张“取消”缺乏实证依据。

在论坛中专家对2012年“大赛”情况进行分析,给出了警示。从分析数据看到,在2012年大赛中,大陆有28个省、市、自治区的202所高校的1万多名在校学生参加,总决赛阶段从1万多名参赛者中选拔出534名学生进行决赛。在总决赛中,针对基于国际IC3标准的计算机基本知识、概念及IT工具使用的上机在线竞赛,竞赛结果显示这些经过选拔参赛并进行一定辅导与练习的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和概念掌握的平均成绩仅为及格。本科生比高职生平均成绩略高。同类学生平均成绩不高,且标准差和极差过大,说明对“狭义工具”的计算机基本技能掌握严重不平衡。按省、市、自治区统计的平均成绩看,经济发达、沿海地区的平均成绩与西部地区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明显。而对重点高校参赛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重点高校的成绩要好于普通高校及高职院校,但不均衡,仅有两所重点大学平均成绩较高,多数重点大学的平均成绩接近总平均成绩,还有一些重点大学的平均成绩在总平均成绩以下。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概念的掌握和基本工具的使用,一般大学生群体的整体情况不会好于参加总决赛学生的这个竞赛结果,所以,不支持“在全国范围,进入高校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的观点。实证研究结论是“大学新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总体在提高,但严重不平衡”,掌握好“狭义工具”仍是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基本功,只是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要建立在“不平衡”这一实证研究基础上。

在与会专家学者给出的以计算思维为主线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设计中,从不同视角展示了对以计算思维为主线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的认识和探索,也反映出对“狭义工具”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中的不同态度,也许这正是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形势下,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良好基础。

3 结语

在本次论坛中,与会专家和教师围绕主题和重点展开学术探讨,就新时期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各抒己见,开启了新的认识,开阔了改革的思路,促进了交流的深入。面对改革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探索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这当中我们既不能盲目,也不能畏缩,要以深入研究为基础,明确人才培养需求,搞清内涵,抓住本质,扎实推进改革的步伐,推动新一轮改革的进程。

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探讨:就业视角下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初探

就业能力是学生的根本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立足学科和学生实际,围绕社会发展和就业发展需要,做好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强化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就业视角下大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不能立足学生基础差异,教数学模式单一。现在的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来自不同的区域和家庭,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应用有着不同的基础。有些学生来自偏远落后地区,只是慕名而学;有些学生来自发达地区,平时应用计算机非常多,而且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硬件和软件操作,甚至在这方面已经表现明显的优势。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学不能实行一刀切的模式,不能确定统一的标准,选择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出相同的要求。但是,很多时候,高校计算机教学不能兼顾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差异,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实行分层次教学。基础较弱的学生感到学习目标不能完成,实践操作很有难度;基础较好的学生感到教学知识过于简单,没有提高价值和挑战性。

(二)教材内容缺乏创新,应试教育形式突出。计算机发展非常迅速,硬件创新和提升速度不断加快,软件更新不断提速,创新应用发展迅猛。而高校计算机教材编写明显滞后,很多教材选编以后更新较慢,不能市场变化和技术创新,学生所学知识相对滞后,很多的内容已经不再应用,不少软件版本较为落后。教师没有能够结合积极发展和科技创新,及时更新和补充最新内容,教学实际无法与社会发展相接轨,学生应用能力与市场需要相脱节。工作以后还要重新适应,积极学习,经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才能适合工作需要,满足岗位要求。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体制存在明显的应试教育影子,不能从市场出发,培养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教育学生更多是为了考证,而是真正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多学生能够考计算机等级证,但不能够处理常规问题,更不能处理各种新问题,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三)不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目标和设计只有在学生那里得到落实才是有效教学。计算机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够学会各种应用操作,能够适应新时期不断发展创新的应用需求。现在很多大学计算机教学都是教师的主导,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安排亦步亦趋,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学生不能更为主动的学习探究。对学生的考核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也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无法从过程做好引导,也就不能保证教学结果。考核与评价是对学生的最好引导。但是,高校计算机教学不能结合学生的就业发展需要,无法围绕就业发展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不能让学生更好地锻炼综合能力,也就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二、就业视角下的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创新途径分析

(一)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理念,积极改革和优化教育模式。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应该与市场相结合,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教育模式,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围绕就业和创业发展开展教育创新改革。大学人才培养必须从现实出发,服务社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学计算机教育需要围绕学生的就业发展需要,其根本是社会发展变化需要,是服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学生能够顺利就业,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就是满足了社会发展需求。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高校计算机教育要从学生就业发展需要出发,服务学生就业和发展,让学生能够顺利就业,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以此来成就他们美好的未来。为此,大学计算机教育需要不断更新理念,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做好课程优化设置,强化实践应用能力训练。课程设置是保障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就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大学计算机教学以就业为目标,就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让学生掌握基本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他们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很多大学计算机教学一方面是缺乏实践教学,理论过多,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应用操作能力。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能力是根本能力,工作需要的就是他们对各种应用软件的应用就、维护和开发能力,需要强化实践教学课程。另一方面,在做好校训室实践课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去实习锻炼,真正深入企业和用人单位,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培养他们的最为实用的技能,缩短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距离,让学生能够保持与市场发展的零距离,确保学生毕业就能适应工作需要,站在工作岗位就能解决各种问题。

(三)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创新教学编写更新。教师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外在因素,教师的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思想、指导方式、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需要具有强烈的就业发展理念,以就业为指导,开展学科教育和人才培养实践,不断提升的实践指导能力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确保他们学到真正的能力,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引进高素质教师的同时,做好现有教师的综合培训,促进他们做好思想转变和观念更新,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做好教材的选编工作,不断更新教材体系,选用最新适应社会发展的优质教材,并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最新的教学资源,确保教学与科技发展同步,学校实践和时代接轨,以最新最为实用的教材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保障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总之,大学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思想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改革,突出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实现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熊必成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探讨: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

【摘要】

我国教育各方面各层次改革已成大趋势,针对高校当前的计算机教育一些弊端及改革思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现在计算机教育模式无论是在教育理念、讲授内容还是讲授方式上都不能完全胜任时代的发展,新时代人才的培养对大学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计算机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计算机教学在大学学科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长期以来,计算机老师的传统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全面的理解计算机技术的知识,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也不够练,很容易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是对大学生能力水平以及知识结构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进入社会需要掌握的一个重点知识。但是由于计算机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的领域越来越广,高等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计算机教育观念,对大学计算机教育进行改革。

1.大学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教学理念比较落后

虽然随着科学技术以及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教学的硬件和软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投影设备、远程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很多高校的计算机教育,教学理念仍然比较落后。落后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课堂理论教学上,计算机本身就是一门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及计算思维的课程,但是在很多高校中,仍然主要以课堂理论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计算机的理论教学比较抽象,单纯只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学生比较难理解,学生的注意力得不到集中,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也很难掌握有用的知识。

1.2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内容更新速度较慢

计算机技术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作为大学生校园,计算机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水平应该是领先于社会的,或者说应该紧跟社会的发展。但是在高等学校的实际教学中,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往往落后于社会,计算机的内容很多都过于陈旧,很多学生也反映计算机教材都是用好几年前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获得的计算机知识都是过时了的,那么学生在毕业之后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更新自己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这样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到的知识根本不能为学生所用[1]。

1.3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计算机的教育注重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是在大学校园,计算机的教育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开设的上机课比较少,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没有及时进行实际操作,学习的知识点很容易会忘记,等到下一次上机课的时候理论知识基本已经全都忘记了,教师又要花费时间讲解理论知识,使原本就很少的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又减少了。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足够的实践课,在实践课上学生也都非常积极,但是最终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在实践课上,按照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操作,学生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很多学生就自顾自的做自己的事情,或者玩游戏或者看电影等,没有起到实践课的应有的效果[2]。

1.4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计算机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教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知识水平以及教学水平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校园的计算机教师在承担教师的角色的时候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自己,要及时了解计算机发展的新动向。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计算机教师并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的计算机专业水平比较落后,只能根据计算机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学方式也还停留在比较落后的水平,在教学之外忽视了自身计算机水平的发展,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的计算机知识,严重影响了大学校园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措施

2.1提高教师的素质

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成败与高校计算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有直接关联的关系,想要成功对大学计算机教育进行改革就必须提升计算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高校计算机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从教师队伍的选拔、对教师进行培训以及完善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首先是人员的选拔,计算机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使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都合理,使教师队伍也呈现多元化形态,避免教师队伍结构的单一。其次高校应该加强对计算机教师的培训,参加在岗培训或者外出轮训,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让教师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只有这样,教师在对计算机教材进行讲解的时候还能够根据自身掌握的技术和知识补充相应的新技术和新知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3]。

2.2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充分说明了我国已经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高校在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创新上,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计算机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信息时代,高校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取网络教学,例如可以利用网络宣教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对网络信息加强监督和控制力度,让学生在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下学习。现代教育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高校计算机教师应该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采用引导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我辨别的能力,让计算机教学更加民主开放[4]。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实现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改革。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转变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精心准备教案,对学生容易出现疑虑的地方应该做重点讲解。其次就是要注意计算机讲课的顺序,在一般的教学中,教师善于先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之后再将知识点的实际运用展现给学生,这种教学手段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改变这种教学顺序,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将效果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下讲解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3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

计算机本身就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精心为学生设计练习,让学生在每次上机时都能够有明确的目标,并对每一位学生的上机操作进行检查和评分,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验证,还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5]。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且难度和综合度都要适中,题目太简单不利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设计的题目太难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只有设计难度和综合度都适中的题目,才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的提升。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鼓励学生创新,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习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3.结语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计算机教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大学计算机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满足不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对大学生计算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校计算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理念,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刘钺 单位: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探讨: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在当前的高等教育领域当中,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当中,计算机教育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新时期的社会当中,对于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来说,计算机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素质。因此,应当对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进行有效的改革与优化,同时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使计算机教育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引言

在广播电视大学当中,计算机教育看似较为简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却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当中,对于计算机教育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思考。针对当前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对于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应当对课程与课程体系自我完善的思维方式进行超越,协同研究和实践各个教学环节的改革,从而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教学内容。因此,在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二、提高与完善教材体系的质量

在广播电视大学当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所取得的效果却十分不理想,这其中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对于这一问题,教育领域的相关专家和人员组织了大量的经验交流会议,以期能够寻找到全新的思路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解决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效果与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而社会发展对于广播电视大学教育也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对此,应当着眼于将传统的思维局限打破,站在高于课程体系自我完善的角度之上来看待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1]。而要得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在计算机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当中,教材的改革是重要的部分之一。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专业在编写和选取教材的过程中,应当能够满足相关的要求,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征。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因此计算机教学活动也应当努力跟上发展脚步,对于选用教材的内容也应符合时展的特点和要求。同时,还应当确保教材中拥有系统性、基础性的教学内容知识,重点强调计算机专业的技术、方法、概念等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学生作为初学者的认知水平,兼顾到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此外,还应当编写和选取适当的实验教材作为教学辅助,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实践训练。

三、合理设置和更新教学模块和内容

在编制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应当以当前计算机的实际发展水平为基础,结合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在明确了以上的因素条件之后,就可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模块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为了能够更加合理的进行教学模块的划分,不但要涉及到计算机软硬件、操作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应当引入数据库、多媒体、网络等相关领域中的基础知识[2]。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更新,应当突破传统计算机领域的局限,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适当的多引入一些实践操作的内容,从而体现出计算机技术的实践应用特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以计算机的应用为主,充分融合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形成科学的计算机教学体系,从而为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提供更为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四、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建设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重要的主体,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一定的提升。针对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学校应当培养和建立专业的计算机教师队伍,引入竞争机制,确保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资深的教师从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来进行培训和指导。同时应鼓励教师不断进行研究创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五、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与改进

在计算机教育当中,教学方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能够产生出事半功倍的良好的效果。在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当中,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准确、恰当的选取和应用。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在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高效的面授。通过教师的面授,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和接收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通俗化、大众化的独特教学风格[3]。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对每一名学生都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于个别学习差的学生,应当主动关注其学习情况。同时,还应当注重组织教学内容,并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加以调动,从而提高计算机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六、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对于综合型人才来说,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一项不可缺少的素质与技能。在广播电视大学当中,计算机教育长期以来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对此,在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中,应当积极的进行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教育的水平。

作者:吕凤齐 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桦甸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