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时间:2022-08-02 03:23:12 关键词: 继续教育

摘要:目前我国基层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及医疗水平远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医学教育规化和深层次培养,是构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以医学院校作为承接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的部门,采取在岗培训、在职学历教育等继续教育形式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改革传统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医学继续教育,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整体素质,是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关键。

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必要性探析

摘 要:社区医疗服务是公共医疗的最基本单位,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保健职能。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社区医务人员的素质与其承担的职责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跟上时代的步伐,承担起历史的重任,社区医务人员的培养和再教育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全科医生

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为我国医院的性质、地位、发展方向以及改革的方针政策做了明确规定,提出要切实加强城市社区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服务主要承担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为出院病人提供连续服务以及对危重病人进行初步处理分类转诊等任务。由此需要大批有各科临床经验的全科医生来充任。但目前社区医务人员的现状与此重任还有一定差距,所以社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问题亟待解决。

一、开展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意义

1.开展社区医务人员再教育有利于农村社区医务人员素质的提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有2/3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民的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社区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作为保证农民身心健康的农村卫生工作是全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当前活跃在农村卫生战线上的百万乡村医生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农村卫生工作的主体,而他们普遍学历偏低,专业知识老化,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与居民的实际医疗卫生需求有较大差距。全面推动基层医生再教育可以提高基层医生水平。当大量合格医生站到农村社区医疗保健第一线,就有可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复诊次数和误诊,减少转诊率,降低医疗费用。

2.医院的发展需要医生终身教育。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是医院工作永恒的主题。医务人员的主体是医师,除了科学管理之外,医师个人和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保证良好医德医术的先决条件。高素质的医师队伍必须由高素质的医师个人组成。对于从医科院校毕业后到医院工作的医生而言,如长期不培养,医疗技术难以提高。不能满足多学科较深层次的医疗咨询和医疗服务,医疗技术更不能有高精尖突破。因此,医院医师的训练和再教育就成为造就高素质队伍的基础工作。

3.社区医务人员再教育有利于适应时展,社区全科医生的培养。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另外新的医学模式将心理因素放在了疾病发生、发展和

转归的重要位置。这更加要求社区医务人员必须接受再教育,掌握多方面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全科医生。针对目前的医务人员现状,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说:“中国医疗体系缺乏一个‘看门人’,这个看门人就是全科医生。在病人去医院前判断是否有其必要。没有了这个看门人,哪怕是需要简单家庭护理的病人也会寻求昂贵的医院诊治。”大医院的功能是收治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目前收治了大量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既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又浪费了大量宝贵资源。所以钟南山委员强烈呼吁,社区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应是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养得起,用得上的合格医生。以适应时展的需求。

4.社区医务人员再教育有利于改变社区公共卫生学科人才相对薄弱的局面,提高预防宣传力度。疾病预防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不管是民众行为,医生培训和工作重点,卫生经费使用和机构设置无不以预防为主。重预防是防病于未然,消病于无形之中,是釜底抽薪之举,是减轻临床一线压力的良策。我们需要转变观念,保持健康是我们的目的,寻医问药只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预防是保持健康的好策略,我们有必要开展爱国健身卫生运动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正如著名教授洪绍光所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在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病,归根到底是生活方式不文明造成的。如果我们坚持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就可以不得病。”因此,社区医务人员有必要接受再教育,对于提高预防意识,加大预防宣传力度大有好处。

目前在各级政府和领导重视和努力下,我国基层社区医务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毋庸置疑,由于历史和现实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社区医务人员的素质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社区医务人员的现状及问题

1.农村卫生人员缺乏,业务水平低。努力提高乡村医生业务素质是当前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公共卫生学科人才建设相对薄弱,预防宣传教育力度不大。由于历史的原因,公共卫生领域的学科和人才建设相对滞后于临床学科。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和专职卫生监督人员总量不足,学历结构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许多社区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力度不大。

3.社区医务人员理论水平偏低。一些社区医务人员理论水平低主要表现两方面。一方面缺乏一般药理知识,产生用药不当或药剂量不适,疗程不足或过长。另一方面一些社区医务人员实践能力较强,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不能及时地把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以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也不利于经验的推广普及。

三、解决社区医务人员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当前社区医务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提高理论水平。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一个合格的社区医务工作人员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要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定期组织全员理论学习。其次,组织短期理论知识培训班,聘请理论水平较高的专家进行理论讲座,并进行定期的总结考试。第三,结合学历教育,鼓励他们参加自学、函授学习,在取得学历拿到证书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2.提高业务水平。一定的业务能力即是社区医务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这是他们所必须具备的。提高业务水平的途径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做好传、帮、带。所谓传、帮、带是指本社区业务水平高的带头人、业务骨干通过示范帮助带动业务水平较低的人,提高实践能力。其次,选送一部分基层医务人员到上一级医院或医疗机构进行阶梯形模式进修,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第三,推进社区医务人员流动,调整优化社区医疗队伍结构。

3.建立和完善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要通过继续教育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素质,关键是调动起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继续教育成为优化社区医疗人员队伍的重要举措。首先建立奖励机制,一是物质奖励,进修培训费用报销,并加以适当奖励。二是精神奖励,继续教育成绩优异的优先培养和参加学术交流,并和年底优秀评选相结合。其次,建立制约机制,奖励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离不开相应的制约机制与之配合。

4.设立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主要负责所辖区或定点联系的社区,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再教育,将全科医生的培养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

总之,社区医疗是公共医疗的最基本单位,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承担着重要的保健职能。目前全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启动,社区医疗服务已蓬勃发展。作为社区医疗服务配套建设提到议事日程,因此,社区医务人员再教育迫在眉睫。

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不断加强医学继续教育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素质

摘 要:目前我国基层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及医疗水平远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医学教育规化和深层次培养,是构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以医学院校作为承接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的部门,采取在岗培训、在职学历教育等继续教育形式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改革传统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医学继续教育,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整体素质,是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关键。

关键词:医学继续教育;基层医务人员;优化培养

医学继续教育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为主的医学教育,是基本医学教育、学历医学教育后的连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形式。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继续医学教育的概念,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继续教育制度,各级医疗主管单位、医学高等院校和卫生工作人员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正在逐步形成,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目前我国基层医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基层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制约着我国农村人口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大力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医学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素质是现在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关键。

一、我国基层医务人员的现状

(一)人员数量和质量比例失调。我国基层医务人员无论城乡对比数量还是全国总体数量都明显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还高于个别发达国家的数量,特别是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总量并不少。虽然人数占优,但却存在“缺才不缺人”的普遍现象。

(二)人员结构不够合理。(1)医护比例不合理。根据全国6个省12个抽样县的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卫生资源调查表明,乡镇卫生院医护比1∶0.34,远未达到卫生部建议的农村1∶1的比例水平。(2)医防比例不合理。调查显示,目前许多地方医师与防保医师的比例为16.1∶1,轻预防重医疗的问题突出。(3)卫生管理人才匮乏。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人数十分有限,部分地区有很多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卫技人员兼任,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4)全科医生紧缺。截止2007年10月,全国具有全科高、中级技术资格的人员为10670人,其中全科高、中级分别为844人和9826人,但是注册的仅6321人。全科医师数量极少和执业注册工作不落实,已经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瓶颈。

(三)文化素质偏低。目前我国基层医务人员因为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医学知识教育与培养,医疗诊断能力较差,医学信息和科研沟通能力差,信息管理能力较低。日常医疗管理不规范。这些低能力的现象,直接影响着基层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

(四)法律意识淡薄。基层医疗人员面对农民这一弱势群体,因其医疗常识少,对医疗水平要求不高,出现医疗问题基本上不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即使发生一定程度的医疗事故,也可能因农民固有淳朴和善良淡薄了自己应有的法律知识和权利。这种现象无形中滋长了基层医务人员法律意识的淡薄和消亡,致使其即不能以法律意识律己也不能按法律意识待人。

二、基层医务人员教育的现状

1991年卫生部制定了《1991-200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提出对基层医务人员实施系统化、正规化中等医学教育,要求经过教育和培训,使基层医务人员取得中专学历或达到相当于中专毕业的水平。在其指导下,经过10年系统化、正规化培训,到2000年底,基层医务人员教育工作已得到较快发展,基层医务人员的学历结构和知识水平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整体学历和知识水平,2001年卫生部又制定了《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要求到2005年底,全国有10%的基层医务人员接受专科以上的高等医学教育,其余的基层医务人员应具有中专学历或水平。据统计,截止2006年底,中国村级医疗机构中有从业人员106.2万人,其中基层医务人员90.6万人。卫生部最近对天津、江苏、河南、湖北、云南、甘肃6省(市)基层医务人员抽样调查显示,在基层医务人员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只有52.31%。

三、加强医学继续教育,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整体素质

基层医务人员医学继续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在农村从事基层卫生工作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特殊的卫生技术人员,能够自觉地把学习和社会、工作的需要联系起来。目前,医学院校是承接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的主要单位,雄厚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医疗设备、完善的实习基地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为基层医务人员系统学习医疗知识,达到培训需要的知识水平,能够在农村基层从事初级卫生保健及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防治,使他们在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保护农村生产力中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因此,大力发掘和利用医学院校的教学资源,多种方式提高继续医学教育水平,以适应基层医务人员培训需求,成为医学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医学院校承担基层医务人员教育任务,不仅仅是加强对其的技能培训和教育,更应该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从主观上树立为基层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乐岗敬业,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宗旨,自觉提高学习人文知识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热情的参与学习,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医德,提高业务能力和责任心,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二)推广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模式。培训内容按《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设定,理论培训内容除各专科基础理论外一般包括全科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康复医学、医学法律法规及计算机应用知识等,可灵活采用集中上课、自学、网上远程教学相结合的办法穿插于培训过程中。注意培训以用为主,按需培训,学用结合,有计划、系统地进行“缺什么,补什么”,以强化基层医务人员所在地的地方病防治和基层医务人员自身的弱势专科知识。

(三)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拓展继续教育途径。网络传播促进了医学成人教育向成人学习的转变,促进了医学成人教育和学习向本体的回归,促进了医学成人教育实践由较为固定的时间地点转变为随时随地进行,真正实现了成人教育的泛社会化。利用社会性软件构建成人学习者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为继续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目前,应用比较普及的有QQ、E-mail、BBS、Blog、wiki等。通过这些方便快捷、有趣又有效的继续教育形式,医务工作者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兴趣,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仍然能够坚持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自我价值。

(四)实行学分管理,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动态管理。医学继续教育运用学分制,基层医务人员每年参加经认可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最低学分数为25学分,可以促进基层医务人员学习的自觉性,医学院校应建立继续医学教育登记制度,登记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编号、日期、内容、形式、学分数、考核结果,对培训人员的学习效果实行全程监控。同时与培训人员的单位共同建立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将本单位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情况作为本人业绩考核的一项内容。

(五)进行教材的改革,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目前医学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授课时间、学员接受能力以及实际应用,都存在一定的矛盾,医学院校应鼓励授课老师广泛开展调研,深入了解培训人员实际需求,大胆进行教材改革,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以适应培训需求。

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广州市社区医务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调查分析

摘 要 目的:了解广州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需求,探讨适应社区医务人员培训的有效方式。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广州市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08名医务人员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不同类别对培训的需求有所不同,年龄越小对继续教育的态度越积极(P<0.05);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比大专以下学历的医务人员认为更有必要参加继续教育(P<0.05);不同文化程度和专业的社区医务人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不同(P<0.001);社区医务人员工作任务繁重是开展培训需求最大的问题。结论:分层次的合理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针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开展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的培训。

关键词 医务人员 培训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

科学技术的进步客观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和培训,为了解广州市社区医务人员培训需求,探索系统化在职培训的适用方法,2010年6月开展了广州市社区医务人员培训需求的抽样调查。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广州市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08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工作类别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医生、护士、医技及药房工作人员等。

调查内容和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对培训的态度、目的、培训方式、培训形式的效果、培训内容、影响因素等。共发放问卷420份,收回完整有效问卷408份,有效回收率为97.14%。

资料处理:所得资料采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逻辑检测。使用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医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态度:368人认为继续教育是有必要的,占调查人数的90.20%,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医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态度不同,年龄越小对继续教育的态度越积极,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比大专以下学历的医务人员认为更有必要参加继续教育,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医务人员对培训方式的选择及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形式:205人认为临床进修效果很好,占调查人数50.25%;其次是参观学习,占调查人数33.09%,网络授课效果较差。社区医务人员希望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形式排在前3名是进修学习、学术讲座、操作技能训练,分别占调查人数69.12%、43.87%、38.48%。见表2。

社区医务人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社区医务人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选排行前4位培训内容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职称、文化程度、专业的需求,不同文化程度和专业的社区医务人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不同。见表3。

影响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因素:影响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最主要的因素是工作任务繁多,占调查人数48.28%。见表4。

表4 影响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因素

讨 论

调查显示,超过90%调查对象是有培训需求的,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医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态度不同,年龄越小对继续教育的态度越积极,随着年龄增大,工作上的稳定,家庭、健康方面的原因,对继续教育意愿明显不如年轻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比大专以下学历的医务人员认为更有必要参加继续教育,这说明学历越高,越是感觉到现在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要求在提高,而作为医务工作者压力也就更大了。

由表2可见,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需求主要还是实践性比较多,在访谈中也时常知道网络授课这种非接触型的方式,比较不易接受。分析原因,是因为网络授课没有身临其境,没有了眼神的交流和现场的互动,故效果不佳。相应的社区医务人员希望的培训形式也是以实践性为主,排在前3名分别是进修学习、学术讲座、操作技能训练。因此,在保证单位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目的地每年安排人员到上级医院或地方医院进修,或与体系医院或地方医院保持联系,请专家来基层单位授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对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溺水等抢救的模拟演练,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数据分析显示,社区医务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靠前的分别是临床医疗护理新知识,社区慢性病防治,急诊与急救,重点人群保健知识等内容,原因也非常明显,随着国家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国民对慢病的治疗更加的重视,跟医生接触的次数更多,对医术的要求也更高;调查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和专业的社区医务人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不同,提示上级部门开展继续教育再培训时,应根据社区医务人员的特点开设适合不同人员特点的培训课程。

影响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因素较多,从表4可见,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工作任务繁多,占48.28%。社区医务人员担负着广大群众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任务,工作任务繁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培训,制约了社区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需求,建议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分层次的合理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针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开展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的培训。

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新时期如何开展基层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摘 要:每个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应该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强化当前的医务工作队伍素质,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本文主要对基层医务人员在新时期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继续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期能够给基层医务人员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研究

医学继续教育是为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而设置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医务人员如果不加强自身学习,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医疗业务素质,那么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因而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视。

1.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继续教育是医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必要途径和措施,尤其对医疗水平较差的基层医疗机构来说,加强继续教育对于不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专业水平,促进基层医疗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具体来说,继续教育对于基层医务人员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疗技术和模式的变化要求医务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医学知识的变化,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实践能力。二是社会医疗观念的变化需要医务人员不断调整自身知识结构,从而促进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2.落实基层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措施

(1)加强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学习。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由于福利、薪酬较低,从事医务工作的医生护士本身的文化水平也较低,很多基层医务人员都是大专,甚至是中专出身,而本科、研究生以及博士等出身的医务人员往往在大城市中的综合性医院工作,这就导致基层医务人员本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就十分有限,需要通过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基层医疗机构在组织继续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让医务人员能够及时补充、回顾专业知识,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结构。在继续教育过程中还要不断学习其他科的专业知识,了解其他科方面的基础疾病表现、诊断方法和初步的治疗方法等,以便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应对各类疾病,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

(2)加强医学新知识方面的学习和补充。医学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各种各样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手术操作方法等层出不穷,以往在学校中学习到的医疗知识,拿到实际诊治当中可能并不起作用,而且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信息交流不便,因而很多医学上的新知识通常要隔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传到基层医疗机构当中,这样的速度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的提升。因而在继续教育工作当中,基层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对医学新知识方面的学习,基层医疗机构卫生部门可以不定期邀请综合性医院的教授来基层医院中进行讲学,让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有机会与大医院的教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学习最新的医疗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医学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的临床经验。

(3)灵活采用多种继续教育方式。在继续教育的方式上,地方卫生部门应该注意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来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教育工作。基层医疗机构可以采取外出进修或是参加短期培训等方式来进行继续教育,定期轮流派驻基层医务人员到上级综合性医院进修学习。在组织形式上,地方卫生部门要为基层医疗结构多多提供支持,让其能够采取外出进修、短期培训以及函授等多种形式来开展继续教育。

综上所述,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是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素质的要求,是医疗机构不断发展的要求,因而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应该重视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尤其应该重视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将基层医疗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不断促进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

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乡镇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对乡镇医院医务人员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提升医院的整体实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对湖北省10个乡镇医院进行调研显示:乡镇医院对继续医学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目的不明确;继续医学教育途径单一;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不足;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对此,需要加强乡镇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建立和完善乡镇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大乡镇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投入和采取行之有效的继续教育方式方法,以提升乡镇医院医务人员的素质。

关键词:乡镇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医务人员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其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基层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等方式,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因此,基层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全民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对继续医学教育的具体实施有明确规定: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相关卫生技术从业人员都必须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要根据医务人员专业的实际需求,注意学习的实用性、先进性和针对性。继续医学教育一般以短期的专业学习为主,学习形式通常为专业讲座、学术会议、外出进修培训等[1]。对基层医务人员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提升医院的整体实力,从而更好地为社区或乡镇服务,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乡镇医院是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中枢[2]。各地乡镇医院承担着成千上万农民预防保健的职责。乡镇医院基础设施设备和医疗水平相对城市来说还非常落后,虽然我国已经大力开展了乡镇医院的项目建设,让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有了一些改善,但由于优秀医疗技术人才普遍不愿意到乡镇医院工作,好不容易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又向高一级医院或发达地区流动,加之乡镇医院欠缺人才培养的意识,导致我国各乡镇的医疗技术水平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没达到理想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湖北省10个乡镇医院进行了调研,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归纳,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二、调研及分析

(一)研究方法及样本情况

本研究运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法。首先是对乡镇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乡镇医院院长进行面对面访谈,通过数据分析归纳出相应的问题,然后梳理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参考对比,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笔者对湖北省内10个乡镇医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调查对象本人基本情况、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所在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继续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医务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因素等内容。每个医院随机抽取15~20名医务人员作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8份,有效回收率达98.75%。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虽然只有158个调查样本,但样本分布于10个乡镇医院,且从样本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分布来看,样本情况基本符合实际,因此,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共性问题。除此之外,笔者还对这10个医院的院长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度访谈,对所在乡镇医院整体情况做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二)调查及访谈数据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数据以及访谈情况,笔者认为乡镇医院目前的状况不容乐观。乡镇医院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普遍偏低,医学专业知识及疾病预防控制水平能力不足;医院对继续医学教育不够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偶尔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时间短,教学内容不丰富而且针对性不强;医务人员无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培训学科,教学笼统而且流于形式;缺乏专业设施设备;教育形式单一,满足不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切实需求,降低了医务人员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的积极性。1.对继续医学教育重视不够继续医学教育是指学生在结束医学院校的基本教育以后,以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和新理论为主的一种终身教育[3],其目的在于贯彻终身学习理念,让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满足广大患者的健康需求。调查中对“近五年内,您是否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进修或培训”这一问题,有近70%的被调查对象近五年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进修或培训。这一方面说明基层医务人员本身的学习动力不足,更主要的是反映乡镇医院对在职员工的继续教育重视不够。在乡镇医院中,很多医务人员只追求临床实践工作,忽略了理论的提高;医院领导过分注重“物”的因素,认为提高医疗技术和医院的水平层次就是购进一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器械,较少想过从提高院内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抓起,未把人才的培养和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影响了乡镇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水平的提高。2.缺乏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在对被调查的10个乡镇医院的院长进行访谈时,问到“贵医院是否有完善的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执行情况如何?”有2个医院回答“有完善的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并严格执行”,占20%;有3个医院回答“有较完善的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但执行不到位”,占30%;另外5个医院回答“没有完善的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占比达50%。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出,占一半的乡镇医院对继续医学教育不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政策及制度,即便有些地区的乡镇医院有相关政策,但是落实、执行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培训学习评价体系,没有有力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乡镇医院的内部组织及医务人员职责也不够明确,负责人职责定位较模糊,甚至没有设定专门的继续医学教育的负责人。考核与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等细节得不到落实,奖罚力度不够。3.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目的不明确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在继续医学教育政策方面出台了一些措施,在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工作上不断加强力度,但调查发现,仍然有大部分医务人员,特别是一些低学历、低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教育的意义认知不足。这些低学历、低职称的医务人员(占近80%)认为,只要不申报职称就不需要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继续医学教育就是拿学分,只要完成学分就算完成了任务,所以出现了大量混学分、买学分的不良现象。殊不知继续医学教育是提高自身临床诊疗技能的重要途径,是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服务打基础。乡镇医院大多地处于较偏远地区,医务人员没有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愿望,对获得新知识和新技术无所谓。还有许多医务人员只是晋升期间加强集中学习,临时抱佛脚突击得学分,一旦晋升成功后就不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这也是我国乡镇医院医疗技术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4.继续医学教育途径单一参加过继续教育的乡镇医务人员在回答“通过何种途径学习或进修”时,回答“参加医学院校的学历进修”的占9.8%、“听医学专业讲座”的占54.2%、“参加医学会议”的占28.6%,“其他(如购买专业书籍自学、通过互联网购买专业机构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大型医院顶岗值班等)”的占7.4%。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乡镇医院进行继续医学教育一般以会议和讲座为主要途径,活动形式和内容老旧,缺乏创新。通过进一步深入交流,医务人员普遍反映参加的讲座和会议水平不高,基本是进行知识科普,广大医务人员大多是为了积累继续教育学分而勉强参加的;即便有一些高水准的讲座和会议,很多低学历、低职称、水平较低或者非本专业的医务人员根本无法听懂及理解讲座内容。提供学习的材料没有进行及时地更新换代,测试内容也是不断重复“炒现饭”,继续医学教育整体设计不够严谨,实施过程不够规范,失去了继续医学教育的实质性意义。另外,调查发现,乡镇医院在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时,没有妥善协调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医务人员由于工作繁杂、紧张而不能按时参加甚至缺席一些活动。乡镇医院没有根据医务人员的学历、时间以及职称的差异,合理安排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这不仅降低了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积极性,而且也限制了乡镇医院医疗水平技术的发展。5.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不足调查发现,乡镇医院由于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的制约,医疗设施较为落后,而且经费有限。部分乡镇医院虽然做了专门的继续医学教育经费预算,但医院大多把经费用在了购买设备改善医疗条件方面。外出培训学习需要一定的差旅费、学费以及会务费等,由于乡镇医院经费有限,所以院方会有所顾虑。在调查的乡镇医院中,有些医院以自身经济利益为目标,不愿意将资金用在继续医学教育上,甚至认为继续医学教育是每个医务人员自身需要考虑的事,跟医院没有任何关系。这使得医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大大减少,影响了医务人员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6.各地区发展不均衡本次调查的湖北省10个地区中,各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情况参差不齐,一些较发达城市的乡镇医院发展相对较快,这类乡镇医院的医疗教学资源也相对丰富,学习机会也相对较多。这些乡镇医院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业务抓得也比较严,医务人员能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贴近自己专业的学科学习和进修,从而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10个地区中,一些偏远地区的乡镇医院发展相对缓慢,医学设施和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加之医院本身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不足、不重视,更是给医务人员提高和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应对策略

继续医学教育是各医院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4]。医院对待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不能只是简单地走过场、走形式以及跟风,医院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要坚持不懈地实施继续医学教育方针[5]。选派继续医学教育参训人员要以医务人员专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注意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先进性和针对性,将继续医学教育与医院医疗经营及管理相结合,真正调动医务人员自觉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都有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的愿望,从而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层次的提升。第一,要加强乡镇医院对继续医学教育必要性的认知。社会在发展,新的疾病也给人类提出了挑战。同时,技术在进步,人类战胜疾病的经验也在积累。因此,处于最基层乡镇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要不断地接受专业的指导和培训,以适应疾病对人类的挑战。乡镇医院的设备及资源相对有限,但是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素养却是能无限提升和挖掘的。继续医学教育不是群众自发的个体行为,而是一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管理实践活动。继续医学教育的实施必须要得到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坚持不懈的落实,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乡镇医院要改变陈旧的继续医学教育观念,把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医务工作者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从而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技术。第二,要让医务人员认识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意义。继续医学教育是提高医务人员自身临床诊疗技能的重要途径,乡镇医务人员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保障人民的健康,基层卫生事业不仅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幸福安康,也直接关系全民小康的成效,既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又是重大的发展任务。乡镇医院是我国分级诊疗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环,普通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医疗费用支出与其直接相关,乡镇医务人员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才能满足普通百姓的健康需求。只有最基层的老百姓身体健康了,花费在医疗方面的支出减少了,我国才有可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因此,要让医务人员深刻认识到自身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懂得继续医学教育既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获得更多的新技术和新知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朋友,也是为国家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做出贡献。第三,建立和完善乡镇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乡镇医院应积极将继续医学教育列入医院管理中,建立继续医学教育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一是聘用专人负责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落实和实施,给每个医务人员建立专门的继续医学教育档案;二是健全行之有效的学习培训评价系统,对每个医务人员的学分考核进行登记评价,并将学分考核与医务人员自身的进修、奖金和职称晋升紧密连接在一起,对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设置不同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第四,采取灵活多样和行之有效的继续教育方式方法。过去,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形式单调,使得医务人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其学习效果不理想。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形式除了常规的专题讲座、专业会议以外,要积极打破传统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互联网+”背景下,使学员实时快捷地获取大量信息与专业资源,有效拓宽医务人员学习的渠道,扩大其知识面,使其了解最前沿信息。乡镇医务人员通过网络不仅可以获取信息,还可以跟大型医院的专家教授进行“面对面”交流、讨论,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同行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探讨,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学习的效果。第五,要加大乡镇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投入。首先,县级政府和乡级政府要加大对乡镇医院的经费投入,提前做好乡镇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经费预算,并监督落实使用情况;其次,各乡镇医院自己也要设立专门的继续医学教育经费科目,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到其它地方。乡镇医院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继续教育经费使用的相关制度,明确医院、科室及个人费用分担机制,缓解医院经费不足的压力,以免影响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另外,积极向社会各界寻求帮助,鼓励各行各业的优秀企业和个人对医务人员继续教育进行捐款,以扶助乡镇医院的良性发展。

四、结语

合理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健全的乡镇医院、县级医院、省级医院体系,是我国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保证,其中,社区和乡镇医院是这个制度的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乡镇医院是服务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要载体,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6]。只有提升社区和乡镇医院的整体水平,才能减轻县级医院甚至省级医院的负担和压力,真正做到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因此,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必须加强乡镇医院的医疗设施建设和医务人员职业技能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让乡镇医院得以真正立足,不辱使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作者:周松波 单位:孝感市孝南区卧龙乡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