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究

时间:2022-08-03 03:06:04 关键词: 服装设计专业 美术教学

摘要: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在展开具体的美术教学时,必须真正将学生当作学习主体,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等措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发展其专业技能。如此,方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基本技能,进而为其更好地掌握一技之长做好充足的前提准备工作。

服装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究

服装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究: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美术教学思考

[摘要]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在展开具体的美术教学时,必须真正将学生当作学习主体,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等措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发展其专业技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此展开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美术教学

服装设计专业是中等职业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系统、专业服装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多种形式的实践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服装设计方法,从而为其日后积极融入工作生活中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自身关于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的思考与体会进行初步的总结与归纳。

一、优化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育背景下,中职学生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美术知识的学习多来源于教师的讲解以及自身的凭空现象,不仅学习兴趣不高,而且实际学习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根本谈不上实现对具体美术知识点的深刻认识与灵活掌握。对此,笔者认为,中职教师可以适当优化教学手段,即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相信此举对于创新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美术教学形式、切实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都将产生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例如,在美术色彩这一内容的教学时,笔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一组体现中国传统服装色彩特征的图片幻灯片,包括各朝代、各时期的不同服装代表作品,随后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出示了一组体现西方现代服装色彩特点的图片幻灯片,包括一些时装周上的服装作品。

这样一来,就使得学生清晰地意识到“服装色彩的搭配具有强烈的区域、年代特征”,从而为其在日后的服装设计学习活动中得以对色彩进行创新式的搭配与使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如,为了使学生对服装上的不同色彩形成直观、深刻的感知,笔者又特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了一张色彩对比图,即将特定色彩的同类色、对比色、补色等都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排版分布,使得学生更加近距离、清楚地观看到不同色彩之间的相同与差异,真正实现了色彩感官教学,从而为学生在服装设计中得以正确运用色彩、设计出色彩美丽、款式新颖的服装作品做好了充分的前提准备工作。上述两则教学实践经验都表明了优化教学模式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服装设计学习兴趣,同时又能辅助他们切实取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可作为提高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未来就业适应力

中等职业院校同普通性质院校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有着较强的职业教学特征,其最根本的教学任务与目标为: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从而为他们毕业之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工作生活之中、具备高超的工作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决定了中职院校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应当从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考虑,创新性地设置教学目标,以便培养出真正适合职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例如,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具备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因此,多数教师的美术教学活动会将绘画教学局限在服装款式、造型、色彩等的内容之上,却忽略了学生对人体形象绘制的良好把握。试想,假设对人体的构造都谈不上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又何谈设计出精确、美丽的服装作品呢?在考虑到这一点之后,笔者就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从最基础的几何形体绘画入手,着重锻炼与发展他们对于造型的整体把握能力;随后,又以此为基础,逐渐过渡、转移到人体头部、四肢、臀部等细节上的绘制教学;最后,又辅助正常的人体比例展开整体绘制的美术教学。

如此,仅仅通过这一基础绘制内容的教学,就保障了学生得以轻松自如且非常精确地绘制出完美的人体形象,从而为其以人体形象为基础设计出美观大方的各样服装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工作。再如,服装设计专业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实践活动都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应当合理、科学地进行想象与创新,这也是他们日后设计出具有自身独特特色服装的重要影响因素。正因为如此,笔者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通常会给予学生美术创作的充足自由空间,鼓励他们敢于打破传统服装设计的桎梏及惯有思路,合理、大胆地展开想象,引导他们可以在色彩搭配、服装使用材料、款式上进行创新性的设计。这一措施也为学生想象力与创新力的显著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在优化美术教学效果的同时,切实提升了其未来的就业适应力,真正取得一举双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总之,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在展开具体的美术教学时,必须真正将学生当作学习主体,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等措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发展其专业技能。如此,方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基本技能,进而为其更好地掌握一技之长做好充足的前提准备工作。

作者:陈琦 单位:和平县职业技术学校

服装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究:服装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研究

美术基础教学是服装设计专业的根本教学工作。因为美术基础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和时尚性,并且其具有的技术性和实际应用性也展现了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这促使服装设计专业在实施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要将基础知识和实践内容相结合。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培养的服装设计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约束较多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无法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突出的地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从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

一、目前服装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出现差异性。服装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涉及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该专业学生在实际学习之前不具备扎实的基础。同时,部分高校设计的课程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创造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是依据服装设计图纸和基础绘画实施教学工作,不关注美术基础,导致学生只具备简单的技能,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第二,美术基础教学内容与流行因素无关。服装设计专业本身就是流行的代表,所以其教学内容涉及很多流行元素。大部分学校会指定美术基础较扎实的教师实施基础美术教学工作,同时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但是在实际美术基础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会忽视一些流行因素,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导致美术基础教学内容与流行因素无关。第三,原始的调查反馈、评估与教学脱节。目前,部分高校实施的教学评价往往是在学期末实施匿名调查,这种调查的形式较为单一,实施的完善性得不到保障。

二、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衔接的教学模式研究目标和方法

1.创新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衔接的教学形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提升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要让学生系统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绘画技法等,满足课程系统教学工作的需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基础,为美术基础教学自然过渡到之后的服装设计、工艺技术等课程教学提供依据。在美术基础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以往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使学生在优质的教学环境中更好地学习美术基础知识。依据美术基础知识的应用要求,教师要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美术基础课程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衔接。当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集中的专业课程教学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现场考察,走进市场中寻找、发现更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服装设计理念。

2.培养有审美能力的服装设计人才

依据美术基础知识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案,教师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服装设计观念,提升学生的服装设计实践能力。如,关注多种等级的服装效果图创作大赛、服装设计大赛信息,系统引导学生参加比赛。在学生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良好的氛围会影响参赛人员整体能力的发挥。同时,在比赛之后,学生可以彼此交流观点,拓展自己的设计方向,教师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教学方式,取长补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为之后的教学提供基础。3.完善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方案教师研究教学活动形式和构成,可以有效提升服装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操作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

4.全面考核评价的标准

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特点,不断创造与课程相符的考核形式,加强考核工作后的信息管理和研究,不断完善考核工作。教师还要全面发挥自身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展个性,从而为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5.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信息化

在实施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信息化工作过程中,需要依托互联网、移动设备等形式在学校网络大平台中构建系统化的评估、反馈小平台。这样教师不但可以有效掌控教学方向,为实际教学工作创新提供依据,还可以满足学校评估工作的要求。结语高校在服装设计专业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衔接的教学形式,为社会发展和企业进步培养具备较高审美能力的设计型专业人才。

作者:王芬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

服装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究: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一、现阶段服装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模式现况

1.教学过程中理论、实践脱节。针对服装设计专业综合性广,涉及的理论与实践性强,学生入学“零”基础的现状,进行探讨研究。目前调查了多个院校的服装专业,课程建设比较封闭,由于入学生美术基础基本为零,大多数院校前期美术基础课程采用单一传统的灌输型的教学模式。仅是围绕服装设计效果图和单纯基础绘画上下大功夫,把服装设计等同于艺术绘画,在本质上丢掉了服装设计的内涵,培养了只会纸上谈兵、设计图面效果的“美工”。后期服装专业课程基本轻视无视设计、美术基础,培养只会剪裁和缝制工艺的“技能工”。两者都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服装业的发展框架要靠服装教学支撑,美术基础教学为服装设计专业培养有审美能力的设计行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高职服装专业教育一直致力于缩短学生与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需求的差距,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的改革。近年来服装专业科研立项大多着重项目化教学、实训教学或校企合作,相关基础课题研究寥寥无几,为了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适应现代社会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学校不能忽视基础教学。培养人才就像建房子,只有把地基打好了才能建稳固的房子。

2.美术基础教学内容与流行元素脱节。服装设计专业一直与流行元素、流行色彩密切保存一致,当前的流行元素、流行色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甚至会左右教学的内容。大多数学校在基础美术课程都会安排美术功底深厚的教师,这些长期教授基础课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关注点都在美术基础,纯美术教学方面游刃有余。但就是由于美术艺术性,大多数的教师经常会疏于及时关注和掌握最新的潮流动态、流行元素、流行色彩等原因导致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造成教学内容与当前服装流行脱节,导致美术基础课程与后续课程割裂脱钩,造成学生基础美术知识无法直接运用到具体的服装设计和工艺制作上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适应。

3.原始的调查反馈、评估与教学脱节。目前,高职院校进行教师评价一般是在期末进行匿名调查,学生匿名问卷调查或者是教师匿名互评等等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打分和评价。这种评估的形式和调查方法比较原始单一,手段一般完善性不强操作性不系统。例如,发放的评估调查问卷没有从服装设计专业特点角度出发设置问题,设置的问题都是比较一般的知识点是否清晰、教师授课是精心备课还是完全糊弄等等,对于学生课程之间连贯掌握程度或是教学过程中实践比例的覆盖程度等等问题没有涉及,这样教师既不能实时了解自己课程进度又很难对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

二、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桥接的教学模式研究目标与方法

1.创新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桥接的教学模式。从服装专业性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增强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课程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的美术理论知识、绘画形式和技法表现等,完成课程体系的教学任务,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些可以实施实战的条件,为美术基础自然的桥接过渡到服装设计、工艺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从根本上改变服装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思想与方法。改变滞后的美术基础课程单一传统的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只会纸上谈兵、只会设计图面效果的“美工”。开启研究能直接与后续服装专业核心能力桥接的特色美术基础教学模式:将创意设计用服装面料、辅料等现实工艺运用通过动手能力表现美术基础的造型、色彩、构成、图案。由平面走向立体,由纸面替换为服装面料,承上启下。实现美术基础课程与服装专业课程无缝过渡。从根本上改变轻视设计、美术基础,只会剪裁和缝制工艺的“技能工”教学模式。开启有审美能力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运用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服装设计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综合全面发展,承上启下。实现美术基础课程与服装专业课程无缝过渡。例如,服装图案设计课程可以根据服装专业的特殊性在设计课堂教学实施环节上,进行必要的课堂改革。在讲授四方连续纹样设计课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掌握四方连续纹样设计方法外,还要创造基本的实战条件。利用较为集中的专业课时间,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考察,走进市场寻找、发现、感受四方连续图案。这样既能生动、直观的避免了理论授课中单一、抽象的教学手段,又能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收面料市场上最新的流行走势、流行元素、流行色彩这些信息,又能开拓眼界及时掌握服装设计的流行趋势。再回到课堂进行设计时,考察过的不同形态、形式、元素、色彩的面料和辅料能激发对立体图案的设计灵感。这样的教学方法真正到达“美工”与“技能工”合一的教学目的,适应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

2.开启有审美能力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运用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服装设计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综合全面发展,承上启下。实现美术基础课程与服装专业课程无缝过渡。例如关注各类等级的服装效果图大赛、服装设计大赛信息,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比赛。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比赛的氛围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参赛者的眼界、参赛经验、知识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组织赛后经验总结交流通过外界的互动交流拓宽教学思路,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中受益,为以后的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

3.深入研究完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活动过程、结构、方式与提高教学效能,促进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化转向美术基础与课堂教学实践平行桥接模式。不但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意识和技术能力,还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提高造型能力和审美水平。培养学生“发现-联想-设计”设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4.完善考核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加大重视考核后信息的整理分析和意见反馈比重,逐步完善考核效果,进一步提高考核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适应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评价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服务。

5.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信息化。对于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信要尽量完善原有的评估、反馈机制,弥补比较原始单一评估形式和调查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和IT手段在学校网站资源的大平台上建设系统化的支持互动式的信息化评估、反馈选项小平台。这个系统化的信息化评估、反馈选项小平台可以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提供参考,教师可以将教案电子教案、电化教学和网络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系统中,每周末定时从信息化平台由本周课程的教学内容生成电子问卷并发送邮件或微信学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对本周的授课内容进行评估、反馈,还可以针对授课内容提出疑问或改进的建议。这个平台还可以将收集来到的学生反馈意见汇总给教师。教师既能实时的掌握教学的进度,方便更新教学内容还可以改进教学方式,又提供了学校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估需要。

6.打破院校间的壁垒,构建多校联合科研教学模式,共享资源成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区域服装专业教育教学均衡发展。第一,人力资源共享。例如教师跨校兼课,互享高水平学术讲座等。第二,物力资源共享。借助邻近院校现有的条件和设施,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第三,课程资源共享。例如课程教学的大纲、教案、教学素材和教学课件;设计案例库、试题资源库和教师教学指导资料等;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改革和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等等。第四,信息资源共享。我们合理利用信息网络,打破地域限制,优质资源的共享促进均衡发展。

三、意义与研究价值

探索一条适合高职入学零基础,有服装专业特色的美术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模式。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培养出有审美能力的设计型人才奠定扎实基础。多校联合互动教学模式,共享资源成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辽宁区域服装专业教育教学均衡发展,带动了服装业的发展。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成功的经验,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对高职教育教学理论提供有意义的拓展和补充。在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服装专业人才需求培养模式为前提导向下,打好专业美术基础技能,培养学生有审美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无缝桥接好美术基础课程与服装各门专业课的关系,提高服装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缩短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规格的距离,为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对我国服装业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王凤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究:服装设计专业美术教学探究

摘 要:古今中外的服装虽能千变万化,但却永远受到一种限制,那就是服装是被穿在人的身体上。所以,学习服装设计,首先就要熟悉人体结构和人体运动规律。同时还要掌握人体绘画的基本表现技法。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素描是第一步,其中速写又是极重要的。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人是运动着的。静态的人体固然是美的,而运动着的人体更增添了无限活力。因而,在教学中必须狠抓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强调素描与速写的重要。

关键词:兴趣;互相协作;教材和教法;模拟;人格魅力;色彩知识

服装美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集政治、文学、自然、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美学、心理学、商品学、市场学、美术史和服装史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服装美术设计的原理,从而提高设计水平。然而,目前我国的学科教育由于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分工比较细,结果往往造成学生死盯着一门学科而去学习,却不能举一反三,运用其他学科的原理来帮助理解。尤其碰到疑难杂症时,或囫囵吞枣,或似是而非地生搬硬套。这时教师就犹如一个迷宫的导航员,可以启发手足无措的学生进行横向思维。众所周知,知识之间是相通的。一个合格的服装设计人才,必须广博的文化知识中吸取营养,人而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一、美术教学的现状

传统美术教学方法在技能培养上有一定独到的作用,而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就比较欠缺。作为一名服装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我们眼中的确有一批得意门生,美术能力甚强,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批对美术课很无所谓的学生,上课时他们爱听不听的样子,还时而会给你来个小捣乱;作业时也是寥寥几笔完成作业应付了事。若是上手工课,他们总是以忘带材料为由,只是呆在一旁看看,甚至和别人捣乱。有时即使材料带来了,我们也表扬了他,鼓励他要好好做,可他却会委屈的对你说:“我做不来”,然后还是呆在一旁看自己小组其他的成员完成整件作品,要真正地把每一位学生的兴趣都调动起来又谈何容易!

可见,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目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都是有教师在规定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范围内确定的,与之相对应的是授受式的教学活动,但是学生在学习和体验过程中对美术的兴趣不够浓厚,对美的发现不够主动,对美的创造更加不知从何下手。而学生的学习发展应该有接受式和发现式两种。因此我们希望能够改变单一传授的方式,让学生在我们老师的引领下体验和享受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二、绘画是基础

古今中外的服装虽能千变万化,但却永远受到一种限制,那就是服装是被穿在人的身体上。所以,学习服装设计,首先就要熟悉人体结构和人体运动规律。同时还要掌握人体绘画的基本表现技法。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素描是第一步,其中速写又是极重要的。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人是运动着的。静态的人体固然是美的,而运动着的人体更增添了无限活力。服装的外观美则要通过与人体的结合来表现的。试想,一个连人体结构都不熟悉、不会画的人,设计出的衣服能“穿吗?因而,在教学中必须狠抓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强调素描与速写的重要。

色彩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师、广告商、舞台设计师甚至厨师都在反复地孜孜不倦地摆弄色彩,试验各种组合效果,运用色彩来创造他的奇迹。服装设计者也不例外。色彩往往在服装设计中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教学中我还主张引导学生欣赏些中外名画,这样既能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也能使我们从中受到些设计启示。例如,我国古代人物画中,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两种迥异的风格,前者是说东吴画家曹不兴画的佛像生动传神,衣服紧贴人的身体,把丝绸、布匹轻软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物的肢体动态透过衣服的遮掩依然能让人感觉得到,人和衣就像刚人水里取出来似的;后者则说唐吴道子笔下人物总是宽袍大袖、飘逸潇洒,就像在风中云里漫步一样。此二者都巧妙地借助了衣服来表现人物。从另一个角度也恰恰说明了服装能烘托人的形象美,服装与人成了一个美的整体。

三、音乐是桥梁

在服装造型中,形与色的变化与音乐中的节奏、旋律一样要用一定的组合形式去进行。布局气氛也可有高昂激烈与平淡低廉之分;点、线、面色彩的变化,与可体现出轻重缓急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节奏变化。如果这些变化也能给人以无声的旋律之享受,这样的设计就能成为具有旋律美的高水平作品了。而要达到这样的高水平,就需要加强自己在音乐方面的修养,把自己在音乐欣赏中获得的无形的旋律美感,通过运用服装造型中的点、线、面的变化手段,在引导人们视线的过程中传达给人们,使别人在感觉上产生共鸣。

四、文学是纽带

除了音乐,文学诗词中也很讲究节奏、韵律感。记得我在教服装的”节奏美时,曾用了这样一种导入方式:请学生每人准备一纸一笔,然后一起背诵大家熟悉的李白的《下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背的过程中,用线条的方式在纸上将诗的抑扬顿挫、平仄起伏表现出来。实际上,不经意间学生已感受到了节奏、韵律,并在思维上很快地过渡到了服装美术设计中来。

服装史是一部伟大的文化史,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对服装设计者来说是必须掌握的史学知识。设计者们常在这珍奇海中遨游,陶冶情趣,吸取前人智慧,古为今用。我在给学生介绍服装史时,讲到了十九世纪末美国妇女流行用飞禽羽毛做帽饰,于是当时捕鸟成风,立即我就联想到了我国古老的《诗经》的开篇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诗中有声,诗中有情,是人类与鸟类声情谐鸣的交响曲。

综上所述,绘画、音乐、文学等其他学科在服装美术设计教学中灵活、巧妙地应用,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其整体效应,是肯定能使我们的课上得更生动、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