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戏曲课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11-02 08:33:00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学模式

摘要: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精粹,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通过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欣赏和兴趣,可以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启迪他们的思维与心智,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本文从“戏曲课”教学模式的目标及内容结构说起,着重阐述了小学音乐“戏曲课”模式的策略及建议。

小学音乐戏曲课教学模式研究

戏曲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支柱,为发扬我国传统艺术,落实“弘扬传统民族音乐”理念,在各个学段的音乐教材中都穿插着戏曲教学内容。戏曲教学内容在音乐教材中相对独立,同时又是多领域的综合教学。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戏曲课”作为既能向学生传递传统音乐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综合性音乐感官的一种课程,是非常有必要进行深入实践与探究的。

一、小学音乐“戏曲课”教学模式的目标及内容结构

(一)小学音乐“戏曲课”教学模式的目标

戏曲教学内容在每一个学龄阶段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都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安排。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音乐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学龄阶段的不同进行不同模式的音乐教学,这就导致了小学学生因为教学模式的不适宜对戏曲课程理解不了或根本没有兴趣。因为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目标是多听、多唱、多动,通过身体的感知能力,积累感官的音乐经验,因此应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创立独特的戏曲课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戏曲感兴趣丰富学生的感官达到理解教学内容为目标。

(二)小学音乐“戏曲课”教学模式的内容结构

一般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结构是从音乐的整体出发,按照其内容的分类逐一为学生讲解。以“京剧”教学为例:学生要学习京剧的主要构成,京剧的唱腔、念白,京剧的表演特点、音乐以及京剧的舞台美术。这种模式虽然课堂内容丰富,知识结构完整,但对于小学学生来说一方面缺少趣味性无法让学生专注课堂,另一方面课堂信息量比较大,学生无法理解消化知识。因此针对小学学生戏曲课应以一个经典的戏曲表演片段作为主要教学材料,以片段为核心,辐射相关的戏曲知识,学生通过学习一段表演来了解一个戏曲剧种,知道一部经典剧目,了解到相关的戏曲知识。以教学豫剧《花木兰》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唱段如经典的《谁说女子不如男》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目标是教学生有韵味的演唱这一段唱腔,同时引申出豫剧的主要概况,学生就能够非常深刻的感知豫剧这一剧种。

二、小学音乐“戏曲课”模式的策略及建议

(一)以模仿的形式进行表演模式的教学

在小学学生这个学龄阶段,应针对学生的好动、爱模仿这些特点进行戏曲课的教学,让学生在模仿某一戏曲片段来学习教材内容。小学戏曲音乐的教学是以点带面的教学模式,从简单的一个主体任务来引申到其他方面。因为教学内容化繁为简,那么就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如果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模仿一段简单的选段的唱腔那么学生就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唱出这一剧种的韵味,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由于戏曲唱腔不同于一般的歌曲,有很多的行腔韵味,只有通过模仿才能学到其中的精髓,所以教师的范唱非常重要,在教唱中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法吸引学生,在示范的时候需要突出韵味细节适当的夸张,学生才能关注到唱腔的重点。以《谁说女子不如男》为例,从河南方言的感受模仿入手,带领学生进行豫剧唱腔的学习,当老师教唱时,学生在充满期待的同时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表演形式的范唱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能抓住咬字行腔特点,并很快掌握其中演唱方法,且能完整地唱好它。

(二)戏曲知识教学应化繁为简注重趣味性

虽然小学音乐的教学可以利用由点及面的教学模式,但是戏曲的相关知识也是教学的一部分内容,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化繁为简。因为小学学生接受知识能力有限,不能根据学生的教材一味地灌输知识点,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对教材进行筛选,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更加清晰。另一方面在为学生介绍戏曲剧情时,需要教师深入浅出的为学生进行讲解,尤其是古代戏剧,剧情曲折脱离现代思维,比如古代的价值观、古代的社会现象等,这些都是学生无法理解的东西,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对教材进行现代化、减龄化还有趣味化的处理。例如,湖南省教研员薛晖推广的《动漫京剧》系列就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采用动漫的方式来讲解京剧剧情,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这种模式的讲解剧情就是抓住了学生爱听故事的特性,用诙谐有趣的方法寓教于乐。举个例子,可以在执教京剧《三岔口》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三岔口》的舞台表演片段,初步接触剧中的主要人物,在让学生观看《三岔口》有关的《动漫京剧》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在教授一段京剧唱腔,通过这些可以穿插一些京剧的知识,这样一堂生动的戏曲课就完整了。

(三)提高教师的戏曲修养

由于戏曲只是音乐教学的一小部分,所以大部分学校的音乐老师并没有对戏剧有非常专业的学习。那么就导致教师在教授戏曲课程时基本是按照课本的流程来讲解戏曲,因为自身对戏曲知识缺乏导致课堂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戏剧修养,才能做到在向学生输出知识时胸有成竹。总而言之要使学生热爱戏剧、表现戏剧、理解戏曲并参与到戏曲课堂中,其中教师的引导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假如教师具有一定的戏曲修养和基本功底,那么其“戏曲课”也必定更具魅力,戏曲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带动课堂气氛,并充分利用新颖的模式激起学生对戏曲的浓厚兴趣。当然,戏曲教学不能仅仅追求学唱层面,我们更应关注的应该是该课程蕴含的人文价值。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精华的一部分,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将其传承下去,小学音乐课程中的戏曲课程需要针对学生的特性制定其模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喜爱、理解戏曲,通过由点及面的模式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戏曲,并让学生在模仿中得到感悟,让学生通过模仿产生兴趣并辐射到戏曲知识的教学,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师自身的戏曲修养也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不断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将戏曲教学切实融入音乐教育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何艳.链接戏曲艺术点亮小学音乐课堂[J].中华少年,2018(03):87.

[2]陈楚阳.小学音乐戏曲鉴赏创新设计[J].知识窗(教师版),2017(08):79.

[3]陈晶.巧用戏曲点亮小学音乐课堂[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2):108.

作者简介:洪琳璟,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实验小学。